第三节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4-09-15

第三节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通用8篇)

1.第三节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一

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首先,要审话题。

话题作文中,话题的作用是点明文章的写作中心,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借用到话题作文中,起的作用还是指明作文中心。

其次,要审材料。

材料的作用是标明写作范围,也就是作文的内容不能超出材料限定的范围。材料是引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审题时就不能不仔细推敲材料了。读材料时,不能只做浏览,应该抓住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第三、要审提示。

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的利用。

第四、要推敲“注意”。

在引出话题后,都有一个“注意”,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

例如,话题一:

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人的一生谁没有和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的门、医院的门又勾起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狱的大门,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开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或人为制造隔膜和障碍。有了以上几种理解,写作思路就可以打开了。你可以由一扇具体的门为线索,叙写一件事,描述一个人,自编一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就门的多种比喻义和象征义展开联想,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

话题作文的拟题。

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你的作文如果能取个好题目,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好标题一般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该怎样拟好题目呢?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运用修辞

如以比喻入题的,《送老人一轮暖阳》(话题:孝);

以夸张入题的,《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话题:挫折);

以反问入题的,《我是谁?》(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以设问入题的,《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话题:效率);

以对偶入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话题:环保),《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话题:人生感悟);

以拟人入题的,如《地球就诊记》(话题:环保);

以呼告入题的,《回来吧,妈妈!》(话题:亲情);

利用谐音《从心做起》(话题:亲情);

利用双关,《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

(2)引用妙句

引用诗句为题的,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话题:答案是丰富多采的);

引用流行歌词入题的,如《一笑而过》(话题:宽容)《常回家看看》(话题:孝); 引用名句入题的,如《救救孩子》(话题:素质教育),《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话题:挫折)。

(3)反常设悬

所拟题目有违常理,故意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理。如:《感谢你的敌人》(话题:竞争),《往事并不如烟》(话题:关注生活),《真想做个后进生》、《渴望停电》(话题:素质教育)、《儿嫌母丑》(话题:亲情)。

拟题求新,可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总结归纳,一定还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现在的新闻特别讲究拟题,因此平时养成看报的好习惯,多琢磨新闻标题,对我们作文的拟题必定大有好处。当然考试时实在想不出好题目就不要硬想,干脆以话题作标题,以免浪费宝贵的时间。题目绝对不要空着不写,否则就白白丢了分。

拟题要注意的问题

1、要有沉稳的心态。心定才能气慧神清,气慧神清才能文思敏捷,下笔泉涌。良好的心态对于考试关系重大。其实,题目之难易于其他考生也是一样的,你觉得无从下笔,他人也是感同身受的,何必自增障碍、自乱阵脚呢?

2、要看清题目要求。话题作文一般包含“提示语、话题、注意事项”三部分,要字字细读,句句推敲,千万不能题目要求尚未弄清就匆匆下笔。

【拟题训练】

文题

一、请你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述经历,或编拟故事,或阐说见解,或客观介绍,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点拨]

比喻:《幸福是杯白开水》、《幸福是金》;

拟人:《幸福的“自述”》

引用:《歌声与微笑》、《花样年华》、《给一点阳光就灿烂》、《快乐老家》;

设问:《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反问:《享受才是幸福吗?》

仿拟:《曲径通“乐”处》、《将幸福进行到底》、《大话“幸福”》

呼告:《朋友,珍重幸福!》、《幸福,你别走!》

课后训练:

精彩构思

《公园里的幸福》

可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记叙一件或几件与幸福有关的事情。

我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座小小的公园,每天都有幸福的场景上演,有时是年轻的父母在逗弄牙牙学语的孩童;有时是亲密的情侣在携手漫步,有时是老年人在里面打拳、舞剑或一板一眼地唱京剧。我有时觉得,这真像人一生中幸福的剪影„„

《感受幸福》

从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出发,写一篇抒情散文。

幸福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存在。它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人们用真心去感受。它可能是父母端上桌的热腾腾的饭菜,也可能是恋人送上的玫瑰。它可能是孩子熟睡后的嘴角的微笑,也可能是农人收获时脸上的汗水„„

《幸福访谈录》

采用采访录的形式,说明不同的人对幸福的不同认识。

假设你是一名记者,可以采访古今的任何人。你先去古代采访古希腊的伊璧鸠鲁,他说幸福就是享乐;又去近代采访了马克思,他说幸福就是斗争。接着回到当代采访,我先去采访国家领导人,他说幸福就是能彻底消除贫困,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接着采访了一名大众都熟悉的影视明星,他说幸福就是自己的作品能被观众欣赏;去采访农民,农民说幸福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外加科技致富;去采访工人,工人说幸福是能不断地接受教育,永远没有下岗的危险„„

《幸福的假象》

反向思考,讲述一个众人眼中的所谓的幸福的故事。从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的角度,说明幸福有时只是人们亲眼目睹的假象。

如某单位一对才子佳人结婚,众人前去贺喜。新郎新娘都笑意盈盈,幸福之状羡煞众人。新郎却在想:买房子、照婚纱照、租车等花的钱力争在三年之内还上;新娘却在想:开口喊公婆只得到一只黄金的戒指,真是老土,不知道现在时兴白金啊„„

文题

二、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精彩构思:

《珍惜生命》

从世界万物皆有生命的角度入手,写一篇抒情性散文,表现对生命的珍惜、热爱之情。世间万物皆有生命。植物有生命,所以它们会春荣秋枯。器物有生命,桌椅破损不堪用,它的生命就到头了;美丽的鱼缸在碎裂的一刹那生命消失了。动物和人有生命,所以才会有生老病死的历程。但所有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所以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爱惜身边的锅碗瓢盆,更要爱惜点点滴滴的时间,因为那就是我们的生命!

《奶奶》

从虚构的或现实中的某个人的一生写起,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奶奶这一辈子没怎么享福。她因家境贫寒很小就被卖到那时是地主的爷爷家做童养媳。爷爷性格暴躁,奶奶很是受苦。解放后分田地斗地主,爷爷家首当其冲。接着又是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爷爷受不了命运的百般折磨撒手而去,奶奶独自支撑着有二男一女的家。当爸爸他们终于过上好日子时,奶奶又中风在床。爸爸每次提到奶奶便忍不住落泪,我想生命是等于受苦吗?不,生命应该是苦难面前的抗争。奶奶这么困难都挺过来了,这才是生命的意义呀!

《我知道我会死》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从一朵花的视角来说明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的道理。

我是一朵盛开的鲜花。我知道我可能会遭遇雨横风狂,也知道当繁华过尽,我将会凋零满地,但我并不悲伤,因为我憔悴的花瓣将是我所盛开枝头的植物的最好的花肥,来年它将会开出更美的花,那将是我的新生。人类不是有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

《未了情》

续写《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故事,表现生命对于爱情的执著。

林黛玉死后魂归离恨天,又成了那株仙草,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前生)仍然日日以甘露浇灌。此时的两“人”是对面不相识,黛玉几经努力,想让神瑛侍者记起二人在凡间的一段情缘,但都失败了。仙草终于枯萎了,而神瑛侍者还在念念不忘凡间的林妹妹„„

2.第三节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二

虽然材料形式多样, 但我们审题还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材料涉及的的对象;分清对象的主次;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 比如议论句等;揣摸材料的情感倾向, 辨析事件的是非曲直;分析事件的结果和可能的原因;辨析人、事、物等诸方面的关系等。

作文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命题作文:

是指命题者直接拟出作文题目, 由写作者通过审题来决定写作内容的一种传统样式的题型, 命题作文很大程度上带有命题人的目的性、指向性, 往往给题目加以一定的限制, 给写作者规定一个或内容或形式的写作范围。

2.高考设问方式:

请以“XXX”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3.形式

常见形式有全命题或半命题

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 2011年江苏卷“拒绝平庸”

浙江卷“我的时间”, 2009年湖北卷“站在_________的门口”

4.审题及技巧:

命题作文审题, 总体而言, 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 题型与体裁, 写作要点, 注意题眼, 主语、谓语、修饰语, 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

A:题眼寻找法

题眼即文题当中揭示意义, 体现中心, 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

B:造句拓展法

用题目或话题的词语来造句, 打开理解的思路, 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 由单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题目或话题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如2010年重庆卷“难题”即可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我遇到的难题, 中国遇到的难题, 历史遇到的难题……

C:虚实转化法

“实”即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 实写就是刻画事物的形象, 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 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描写。“虚”指抽象地写, 虚写, 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 或侧面烘托, 或间接垫衬, 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2008年上海卷“他们”, 2005年江西卷“脸”。

D:寓意探究法

有些作文题目, 不能仅仅理解其字面义, 更要从其本义探究文题所蕴含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题目中“春光”比喻“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二.材料作文

是根据既定材料, 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 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来源: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歌词、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A.文字型材料作文

1.关键词句提炼法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 哪吒的风火枪, 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 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 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 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 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 幻想照亮生命, 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分析:这则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说想象寄寓人的美好愿望;第二句是人类一些幻想已成现实;第三句是讲幻想的来源, 第四句是幻想的意义。很明显, 第四句是破解材料的关键。顺着这条思路你就会发现有许多写作思路, 如写“幻想与现实的关系”“幻想与人生的意义”“幻想给人带来快乐”“幻想成就未来”“幻想与文学”“幻想与科学”等。

2.事物形象分析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06全国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又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找出上面这则材料的对象及其内容:

3.辩证思维探究法

200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郑板桥的书法, 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 非古非今, 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 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 别有韵味, 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点拨分析:可以运用辩证思维, 先分析材料暗示的联系, “用隶书参以行楷”, 强调的是有模仿, 有继承;“非隶非楷, 非古非今”, 强调的是创新。我们再一分为二地分析:要在继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样, 社会才能进步, 不能简单地模仿, 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才能获得成功, 否则就只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响下。

4.肯定否定判断法

对于评说性材料, 内容单一, 观点指向性强, 只需给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即可找到写作内容。

(2009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

例1.阅读以下材料, 按要求作文。

今年3月25日, 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 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 但事后拒绝付款, 造成流拍。对此, 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 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 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

点拨分析:这则材料整体内容很明朗。对这则材料, 内容从正面或反面切人, 做—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均可:①这是爱国之举, 保护了国家文物, 维护民族尊严。②要合理智慧地利用规则。这样, 只会破坏社会信任机制, 损人不利己。中国应以清醒、理性的态度去探讨促使文物回归的有放路径。

5.逆向思维法

即反弹琵琶法, 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 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它的特点在于作者的思路活动不是囿于习惯的思维定势, 而是沿着习惯思维定势的侧向或相反方向发展。这样运思的结果就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对一事物的普遍的习惯的看法认识中, 看到了这一事物的其它方面;二是得出了跟普遍的习惯的看法、认识相对甚至相反的观念。

如:作文题“开卷有益”原指开卷读书必有好处。如果逆向思考就是只顾开卷读书而不进行思考, 不加选择就会带来害处, 这也是有道理的。高考作文以“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 任选其一, 写一篇议论文。其中后者就是对前者的反弹。

B.图画型材料作文

图画作文是通过画面和细节来表达作的立意, 思想观念的, 它的审题法有:①阅读标题法②审读内容法③品味文字法④揣摩暗示法。

三.话题作文

1.含义

“话题”即谈话的中心, 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 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 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写作要求

2.设置方式

话题作文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1) 观点型话题, 如2008年山东卷“春来草自青”

(2) 关系型话题, 如2007年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3) 范围性话题, 如2009年天津卷“我说90后”

(4) 对比型话题, 如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

(5) 比喻型话题, 如2005年浙江卷“山也沉稳, 水也灵动”

3.设问方式

请以“XXX”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4.审题法

(1) 审材料 (2) 审提示 (3) 审话题 (4) 审要求

3.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三

四处游走的猫:什么话题作文,吓死宝宝了,只能说学弟学妹们挺住!……

牙巴怪兽66:想当年我随手就是几封情书,看遍“四书五经”,读过“琼瑶”“三毛”,学过“凌波微步”,没想到还是败给了话题作文!

娃娃ai雅雅:感觉话题作文还是挺好写的,只要审题立意正确,按照各类文体的基本套路去写,再搞点精彩的描写啊,抒情啊,议论啊,妥妥的就是一篇高分作文。

萌mm奔火星:话题作文可是你们文艺青年的天下耶!

【考纲概述】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环节,从命题作文到一般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虽然在审题上一步步降低了难度,但同样不可忽视,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特别是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和问题,直接或间接地点明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引着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

[范文例举]

美丽的谎言·爱的真相

爱的荆棘丛中开出谎言的玫瑰,请不要摘下它……

——题记

电视剧中最常上演的谎言就是:“他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伴随着小女孩天真无邪的眼神和妈妈转身时面颊上晶莹的泪滴,这个简单的谎言却在不经意之间掳获了所有人的同情和谅解。

谎言,因爱的真相而美丽。

“别担心,我不会有事的。”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4年的“威马逊”超强台风,突如其来的灾难需要勇士们的抗击。无数的抢险官兵,无数的白衣天使明知危险重重,仍毅然告别了亲人,这句简单而温暖的安慰在特定的场景中更显珍贵,更令人动容。

谎言,因爱的真相而美丽。

著名的短篇小说《咸咖啡》描述了一段因谎言而增色的爱情。平凡的男主人公为了吸引备受欢迎的女主人公,在豪华的酒吧里放话:“我要一杯咸咖啡。”正是这句特别的话让女主人公注意到了他。在单独约会时他更是撒了个大谎:“我从小在海边长大,离开故乡之后就爱上了咸咖啡,因为它有大海的味道,有家乡的味道……”这么恋家的男人立即得到了女主人公的好感,交往之后两人便结了婚,相濡以沫五十年。一生之中,每当女人煮咖啡时就会往里面加点盐,因为他喜欢。暮年,男人生命垂危之际,写下了一封遗书后与世长辞。在遗书里,他承认了自己撒的谎,却表示并未因喝一辈子的咸咖啡而后悔:“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再喝一辈子的咸咖啡。”

有谁能拒绝这样一个用一生来维系的谎言呢?不是罗马教廷为了维护统治而固守的日心说,不是希特勒为了上台执政而承诺的自由与和平,不是封建礼教为了扼杀妇女天性而传播的“无才便是德”,那些丑陋的谎言包裹住的真相只是统治者的野心。而诞生在爱的真相上的谎言,却是人间最美丽最珍贵的花朵!

爱的荆棘丛中开出谎言的玫瑰,请不要摘下它……

[范文解析]

本文是以“谎言与真相”为话题写的一篇优秀作文,这一话题似乎人人都有话说,但一般人都会对谎言大加鞭笞,批评谎言对真相的掩盖,对人对事对物的伤害,因为众所周知,谎言是不道德的,是应该批判的。但本文的作者却说,谎言因爱的真相而美丽。细读全文,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反弹琵琶后审题立意的高超。你看,在特大灾难面前,那些勇士简单而温暖的谎言,安慰了他们的家人,在特定的场景更显珍贵而令人动容;《咸咖啡》中的男主人公,则因一段谎言,而使爱情顿时增色。

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还注意到观点的辩证:那些丑陋的谎言包裹住的真相只是统治者的野心。而诞生在爱的真相上的谎言,却是人间最美丽、最珍贵的花朵!观点新颖而全面,使得这篇文章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标题的醒目对比,事例的新颖,行文的严谨,则使这种效果更为突出。

[类文生成]

审题和立意是密切相连的,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先审题后立意,但审题和立意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下面谈四点看法。

化大为小 有些话题作文,范围很大,可以表现多个主题,学生难以把握方向,较难落笔。对这一类话题,可以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来解决难题。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缩小话题外延。就是在话题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饰语,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以增加内涵而缩小外延,使写作内容变得具体明确,便于我们从小处着眼并展开写作。如“希望”这个话题的外延是很广的,可以把话题分割为孩子的希望、家长的希望等,也可转化为一个孩子对素质教育的渴望或对父母理解自己的渴望,也可写父母望子(女)成龙(凤)的心情等。选取自己体验最深的一点来谈,要谈深谈透。

二是扩充话题成句。就是将话题扩充成一句话,从而使话题的范围具体清晰。如“希望”这个话题,可以扩充为“希望是生活的动力”等。

以小见大 有些话题作文,材料比较具体,话题范围较小,学生如果着眼于一景一物或一事一理,则思维难以拓展,不好下笔。此时,需要大胆链接,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小见大,拓展思路。如“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个话题范围比较小,可如果就事论事,思路就会很狭窄,显得没有深度。可以把这个话题与社会人生等联系起来,谈出一个富有社会意义的主旨。如可以从“个人修养”的角度切入,谈人的自律、素养、责任心在事业成就和社会繁荣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从“社会分工不同,个人必须各司其职”角度切入,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虚实互化 有的作文话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据“实”写来,就事论事,不但思路拓展不开,而且立意层次较低。但是,在立意时如果化实为虚,展开联想和想象,跳出材料的束缚,运用隐喻、象征、托物言志等手法,借助虚拟的“形象”来表达中心,就可以迅速地打开思路。如山东高考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在审题立意时,可以运用“虚实互化”法,抓住话题中“春”代表着希望和机遇,“草”表面上是弱势的,但“草”的绿代表了希望,只要我们坚持到底,就一定有希望,“自”则有顽强追求的意味,“青”描述的是一种结果,可以理解为成功了或者目标实现了。这类作文一是从实际意义上思考,二是从比喻义和引申义上思考。

联系时代 高考话题作文的命题者,往往站在时代的前沿,赋予题目时代的特点。审题时联系当前社会热点,也会找到最佳立意点。如高考作文话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世界需要你”、“情有独钟”、“回到原点”、“怕或不怕”等,它们都是富有时代特色的。联系时代特色来审题,可使思维过程轻松,审题速度更快,主旨把握更准。

4.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四

(一)谁动了我的奶酪

阅读下面故事,从中引出一个话题,按要求作文。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两个老鼠,“嗅嗅”和“匆匆”;另外两个是和老鼠一样大的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乐趣,他们每天在不远处的一座奇妙的迷宫里跑来跑去,在那里寻找一种叫做“奶酪”的黄橙橙、香喷喷的食物。

终于有一天,在某个走廊的尽头,在奶酪C站,他们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奶酪,于是他们每天都去尽情的享用。一段时间以后,当他们到达奶酪C站时,突然发现这里已经没有奶酪了。嗅嗅和匆匆当即离开,去寻找新的奶酪;哼哼则在那儿大叫大嚷“谁动了我的奶酪?”唧唧则站在那里,一个劲地摇头。

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思索,唧唧离开C站去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则坚持留在那里。唧唧饿着肚子、忍受折磨,不断寻找,终于发现了堆积如山的奶酪N站,并且发现嗅嗅和匆匆早在那里。他们终于又找到了生活和幸福的所在。

至于哼哼,仍在奶酪C站奄奄一息地发着牢骚。

要求:①内容必须在所引出的话题范围内;

②题目自拟;

③文体不限;

④800字以上。

审题提示:这是一道多角度话题作文,话题未定,选材立意更为宽泛,但也增加了审题难度。首先要读懂材料,并引出合适的话题,然后再根据“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一)参考话题

1、寻找与变通

2、等待与寻找

3、面对困惑(变化、危机)

4、奶酪究竟属于谁?

(二)立意角度

1、从嗅嗅、匆匆的角度立意:

①主动出击,生机无限

②幸福需要奋斗

③改革才能发展

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从“唧唧”的角度立意:

①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②生活需要勇气与激情

③走出迷宫,才会有新天地

④拯救自己的人是自己

⑤从迷惑中自拔

3、从“哼哼”的角度立意:

①与其发牢骚,不如去寻找

②突出重围

③机遇不等人

④不思进取,坐以待毙

⑤怠惰者亡身

⑥不做守株待兔的人

⑦好运只降临到寻找者的身上

⑧失之等待,成之寻找

附例文

(一)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奶酪吃完了,有人选择寻找,有人选择等待,寻找的人找到了更多的奶酪,等待的人在奄奄一息中继续发着牢骚……

“奶酪”能等来吗?我不禁想到那个“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当他偶然拾到一只撞昏的兔子后,每天坐在那里做着捡兔子的美梦,可结果呢,不仅没有捡到兔子,田里的禾苗也干死了。

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等来的,正如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一样。也许有人会说,香港、澳门的回归,入世、申奥的成功,中足冲出亚洲,这些不都是等来的吗?试问,如果不是“改革开放”聚集了人气,如果不是“市场经济杠杆”激活了经济,如果不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如果不是十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奋力拼搏,打造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提升了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香港、澳门能如此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吗?入世、申奥能成功吗?再说中足吧,44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国足健儿们一直朝着一个目标拼搏奋斗,其中有过挫折,有过泪水,但我们没有放弃,终于在2001年10月,迎来了蛟龙出海一跃升天的日子,但这一天不是坐在绿茵场上等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

可见“奶酪”不是等来的,它需要寻找,需要付出,需要拼搏!

时下,“下岗”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直到现在,虽然像“哼哼”那样整天发牢骚的人不多了,但又有多少人走出了“下岗”的阴影,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呢?

现在,有一块世界超级大“奶酪”摆在了国人面前,那就是中国入世后带来的商机。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这块大“奶酪”不是你一个人坐在豪华的西餐厅,一边欣赏音乐,一边慢慢享用的,而是有世界各国的金融大鳄来与你争食的!商机如战机,稍现即逝,“等待”和“牢骚”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自己的“实力”去公平竞争!有了实力,不仅可以保住自己的“奶酪”,还可以去动别人的“奶酪”。

面包会有的,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奶酪会有的,但不是等来的!那个故事还没有完,嗅嗅、匆匆和唧唧都寻找到了新的奶酪,享受着生活的快乐,而哼哼呢,可能会带着满脑子的疑问离开这个世界!

[点 评]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奶酪的失去,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结局。文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后,接着引用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加以类比,从反面推出“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结论。然后联系现实,列举香港、澳门的回归,入世、申奥的成功以及中足冲出亚洲的典型事例,从正面论述了“奶酪”是等不来的道理。最后举出“下岗”和入世后的“商机”,两个典型事例,一个是已经失去的“奶酪”,一个是需要实力才能分享到的新的“奶酪”,一反一正地阐明:只要勇敢地走出失去原有“奶酪”的阴影,依靠自己的实力去公平竞争新的“奶酪”,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章多角度进行论述,事例典范,分析透彻,富有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定,文题自拟。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国队足球首次冲出亚洲参加,按照习惯,竞赛双方的队员在结束比赛后常常互换球衣,以示友好与纪念,但在中巴之战后却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

[材料一] 中国队迎战巴西队的前一天,马明宇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比赛结束,我希望能和9号罗纳尔多交换球衣,我也是9号,这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

[材料二] 场上不和中国队员交换球衣,巴西大牌藐视国足

虽然0:4负于巴西还谈不上是中国足球的耻辱,但巴西队的大牌球星赛后拒绝在场上同中国球员交换球衣,却给国足将士们深深地上了一课。

今天比赛中吴承瑛的任务是防守卡福,但他很失败,几乎防不住卡福犀利的助攻。比赛结束后,当吴承瑛走到卡福面前欲和他交换球衣时,却吃了闭门羹。卡福根本就不理吴承瑛,他用手向前指了指,像是在告诉吴承瑛,找前面的人去换吧,吴承瑛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这一想法。国脚们见吴承瑛吃闭门羹,纷纷打消同巴西队员交换球衣的想法。

卡福拒绝同吴承瑛交换球衣的行为告诉国脚,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人看不起。(记者 曹振求6月8日发自西归浦)

审题提示:这是一道多角度话题作文题。审题时应吃透两则材料,从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出发引出话题,然后再根据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1)参考话题:

1、强者和弱者

2、输和赢

(2)立意角度:

角度一:中国队

1、从实力不如人的角度立意:

①落后就要挨打(技不如人的悲哀—可联系中国近代史展开)

求人不如求己

②平等靠实力(谦虚代替不了实力,态度诚恳代替不了技术)

③实力是尊严的资本

2、从如何才能赢得对手尊重的角度立意:

①自尊自强才能赢得尊重(尊严)(可联系香港、澳门回归,入世,申奥,世界杯足球赛展开)

②耻辱靠自己去洗刷

③尊重不是他人施舍的

④与其仰慕,不如赶超(联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⑤知耻而后勇(联系: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

3、从敬仰强者并无过错的角度立意:

①仰慕、学习、赶超

②满招损,谦受益

③中国队不必为此自卑

角度二:巴西队

1、从正面肯定的角度立意:

①胜者有权说“不!”

②“竞争”不同情弱者

③强大就是硬道理

④与劲敌为友(如果我们赢了球,他们一定会同意换球衣)

2、从反面否定的角度立意:

①尊重勇敢的失败者

②善待“后来者”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傲慢不是胜者应有的风范

⑤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法国队从小组出局,塞内加尔的黑马<第一次参加世界杯赛>杀出)

⑥谁是真正的赢家

⑦骄者必败

⑧输掉了对手的尊重

⑨“整容”再战世界杯(心灵不美要整容)

⑩赢了球输了形象

附例文

(二)拒 绝 同 情

6月8号中巴之战结束后,巴西大牌球星拒绝与中国队员交换球衣,此事成为各大媒体的热点。不用说,舆论的导向自然是中国队,因为,同情弱者,是人们的普遍的心理。

从实力上说,中国队确实是弱者,技不如人,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喝一声:“请不要同情弱者!”

如果你是强者,请不要同情弱者。强者对弱者的同情意味着廉价、虚荣与松懈。项羽一世英名,最终兵败乌江,正是对敌人的不屑导致了斗志的松懈,正是滥施仁慈,沽名钓誉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对敌人的同情就是对自己的残酷。强者意味着优势,要保持优势,就必须警惕弱者,要发扬并光大优势,就必须向更强者挑战,与更强者对垒,而不是沉湎陶醉于对弱者的廉价施舍之中。

如果你是旁观者,请不要同情弱者。你的同情也许是弱者一时的安慰与依靠,但更是他们失败的借口,心安的理由。街头巷尾的乞丐并不因你的施舍而自立,反而变得“得寸进尺”;贫困落后的山村并未因政府的救济粮而变得富强,反而养成了年年伸手的习惯。是同情,让弱者丧失了自尊;是同情,让弱者退化了斗志。同情就是扼杀弱者进取心的刽子手!你若想救助弱者,就请给他鼓励,给他刺激,给他鞭策,给他指一条自强之路!

如果你是弱者,请拒绝同情。失败是因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为落后,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因为落后,圆明园化为焦土;因为落后,中国的公园曾被挂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招牌……其实,对于弱者而言,失败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掉自强的信心与勇气。因为自强,我们收回了香港与澳门;因为自强,我们入世、申奥美梦成真……弱者如果只是浸泡在他人同情的眼泪中自哀自怜、怨天尤人,那就永远走不出落后的泥潭。拒绝同情,也就拒绝了迷失,也就意味着清醒,只有清醒的自我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才能发奋图强,转败为胜。

知耻而后勇。英格兰四年磨一剑,将阿根延一剑挑落马下,为全世界成功上演了一出“王子复仇记”,那么,中国队,中国的龙之队,让我们铭记失败,拒绝同情,拿出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与韧劲,拼出腾飞的那一天!

[点 评]

谈到强者与弱者,人们往往会从传统的思维路线出发,要么批评强者的傲慢自大,要么叹息弱者的技不如人,而作者却另辟蹊径,一反人们的定势思维,提出警告:不要同情弱者!这使文章立意独特,加上标题的惊目,更表明年轻一代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具有适应时代竞争和创新要求的素质。

构思上,作者从强者、旁观者、弱者自身三个角度对论点进行了阐释,全文因而显得结构匀称,脉络清晰,同时在阅读对象上巧妙地涵盖了所有的读者类型,使人读来易受感染,频生共鸣。

5.高三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篇五

一、单概念类审题

1、名词类

(1)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以上材料说明距离的远和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同意这样的观点吗?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由话题我们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如从美学角度写“距离产生美”,从交往角度写“距离可以保持一个人的独立个性”,从认知角度写“距离可以保证客观性”,从物理角度写“距离可以提供活动空间,保证安全”等,但结合材料聚合思维,则不能这样随意去写了,材料告诉我们距离的远近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一、两则材料二从心理角度讲咫尺可以成为天涯,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隔膜;

三、四两则材料从科技角度讲天涯可以变为咫尺,这是因为科技进步的力量。写作时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方为正点。至于文体选择,“你有这样的体会吗”,暗示你写记叙文,从心理或者科技角度写距离由远变近或由近变远的体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则是要写议论文,同意不同意皆可,体现话题的开放性。如同意,则是因心灵隔膜,人与人之间咫尺如天涯,不同意可写只要人与人心灵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一位科学家对两只老鼠进行了“精神压力”实验:他把两只小白鼠放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取出来,另外一只则维持原样。结果那只被抽取压力基因的小白鼠天天兴奋异常,它大摇大摆地在仿真环境中乱跑,有时竟爬上陡峭的假山。而另外一只老鼠则“胆小如鼠”,走路小心翼翼,遇上风吹草动,便警觉起来,唯恐避之不及。

最后结果是:那只没有压力的小白鼠在登上13米高的假山时摔死了,而另一只老鼠却鲜活地生存着。

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看似开放,如可写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有什么作用、③如何对待压力、④一个人有了压力将非常可怕、⑤人们需要压力没有压力是可怕的等,但结合材料,抓住小白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知道只有第五个审题才是准确的。

2、动词类

(1)有个班级获得了校运会“道德风尚奖”,有人向校长提出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这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级高在何处。校长笑着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大家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惟有这个班的同学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喝彩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据此材料,应写成要为别人喝彩。至于喝彩的原因,不外是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思想上有好的品质,生活上有好的习惯等,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尽量朝人无我有的方面努力,方能写出佳作。

(2)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白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大家很容易将中心聚集为“学会放弃”,这点在能力有限的竞争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不过要写出佳作不容易,应在“学会”二字上做足文章,如放弃什么,不放弃什么;全部放弃还是部分放弃,就看你怎么把握了。

3、形容词类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着着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炼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的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许多事,公平与不公平,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问题。请结合你的经历、见闻和认识,以“公平”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在话题说明中很清楚,基本主旨应是“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公平”。

二、双概念类

1、判断型

没有在高三行走过的人,难以领略它的“月黑风高”味,走过高三,才能真切地说一声“曾经沧海”!在很多学生眼里,高三充满着痛苦与无奈,其实高三生活还充满着快乐。

请你以“高三生活:痛并快乐着”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不能片面写高三生活的“痛”或“快乐”,取好是既写“痛”,更要写“快乐”。

2、矛盾型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请联系生活、阅历、见闻,以“无与有”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3、条件型

植物学家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后发现: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移到了海拔2000米的雪带上,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经研究得知,因为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那些原来在低温环境里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向山上低温处寻找适宜的土地。

大凡生命都是如此,都有适应环境的本能。但也有环境将生命改变的。请以“生命与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较宽泛,限制性较弱。只要把握住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即可。如可写生命离不开环境,一旦环境改变了、生命也将改变,环境可以改变生命的品质等。生命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它可以是动植物生理层面上的生命,也可以是人类个体精神世界上的生命,还可以是人类群体意识的生命;环境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心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等。

4、主客型

北京申奥是个热门话题。我国的第一次申办,以一票之差失败,给国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如今,我国政府和人民已经获得了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我们国家举办了,这是新世纪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该参与的大事。

请以“我与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主客关系,“我”为主,“奥运”为客。写作中要以我为重点,突出“我”为奥运所作的努力,可以想象“我”是一个运动员如何为奥运添彩、“我”是一个裁判员如何为奥运公平执法、“我”是一个志愿者如何为奥运服务等,文体上最好是记叙文。

5、因果型

请以“清流与活源”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首先明确二者的关系,“清流”是果,“活源”是因,要使流清,必须源活。其次化形象为具体,如要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循环(清流),必须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要使个人的思想端正,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活源)作保证等。

三、漫画寓言类

1、阅读漫画《评判甘蔗》和后边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漫画(略)

(2)寓言《口鼻眼眉争辩》

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而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功,若无,成何面目?”

仔细观察漫画含义,结合所给寓言的寓意,以“评价”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光看话题,我们可以多角度联想,如评价的标准问题、评价的结果问题、评价的对象问题、评价的感情问题以及评价的作用等,但此题关键在理解漫画及寓言的寓意上。漫画的意思是评价事物不能片面,要全面看问题。寓言的寓意是强调要有团结合作精神。二者结合起来,本文的主旨就明朗了,即评价个人的业绩不能片面地看他的成绩或缺点,而要放在整体利益当中来考虑,看他为整体做出了什么贡献。

2、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当然也有许多人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那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

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提示:此题不限于材料,比较开放。审题时要关于抓住题目的信息,看是否有限制。例如这道作文题“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哪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可知,这是一个不加限制的话题,只要与寓意相关的材料都可以写入文章。寓意是要适应客观环境变化,不断更新理念,推进事业发展。

四、诗歌类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作文。愿风不要像今夜这样咆哮 愿夜不要像今夜这样迢遥 愿你的旅行不要这样危险啊 愿危险不要把你的勇气吞灭掉 愿崖树代我把手臂摇一摇 愿星儿代我多瞧你一瞧 愿每一朵三角梅都送一送你啊 愿你的脚步不要被家乡的泪容牵绕

愿你不要抛却柔心去换取残暴 愿你不要儿女情长挥不起意志的宝刀 愿你依然爱得深,爱得专一啊 愿你的恨,不要被爱跺起了手脚 夜,藏进了你的身躯像坟墓也像摇篮 风,淹没了你的足迹像送葬也像吹号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

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三自”文章。

6.第三节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六

【示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05年全国卷Ⅲ)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审题提示】 ⑴审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意图,如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 我们只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提示语)才能理清材料的关系。抓住关键词句(或提示语)就能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理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进而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上面话题的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思想倾向——它暗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等美德。若考生仅仅根据材料中一个侧面的含义去讲大恩不言报、危难之际见真情或讲人性的善恶与美丑,完全不谈“忘记与铭记”二者间的关系,就偏离了题意。这道题既契合了我国古代以德报怨的美德,又很好地体现了当今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历史传承与时代精神交相融合,思想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

材料中甲的言行,实际上既可理解为一个和谐社会所应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可理解为个人立身处世所应具有的涵养。什么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这要有所区分。就国家、社会而言,当今社会怨恨纷起,着眼于和平发展的长远目标,则应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建立面向新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忘记有利于世界的稳定,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就个人而言,微不足道的恩怨,泰然忘记则易赢得别人的尊重。但这并不等于说不要有所铭记,中国近代社会近百年的屈辱史又怎能忘记,忘记便意味着丧失了国格人格;就个人来说,正如材料中所说的,别人对自己的恩,忘记则意味着良心泯灭,有违做人的基本要求。

这道题能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考生可以结合国家、亲人、师生、同学、邻里等关系中的是非善恶、爱恨恩仇,作发散思维,立意容易出新。

⑵审话题:“审话题”的关键在于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词之间的关系,先作单方面分析,然后再两方面之间寻找突破口。同时文章还应该有所侧重,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上面话题属于并列型话题,“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忘记与铭记”的重点是要我们正视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

⑶审要求:

话题作文写作要求一般遵循“三自原则”:

1.题目自选:不能用原话题直接做题目,因为照抄话题不符合题目自拟的要求,一般说来,出题者所给的话题为了激发考生灵感,话题往往较广,而话题太广则不易着笔并且容易旁生枝节,另外,照抄话题也没有个性、创造性。

2.文体自定:我们要选择自己擅长而且觉得有较大突出审题立意的文体。假如写记叙文,则要注意多描写、记叙、抒情;假如写议论文,则要多进行理性分析。千万不能写成“四不像”。

3.立意自定:这不是说可以乱定,我们必须注意通过审题,知道出题的题义方向后再定。另外,还要注意写够800字的字数。

【立意示例】可抓住忘记不好的,铭记好的找出对立的两个词,立意如下:

角度一:忘记仇怨,铭记恩情;

角度二:忘记矛盾,铭记友善;

角度三:忘记厌恶,铭记感激;

„„

(作者:赖始劼)

【示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教版《中学作文》)

我的眼睛和耳朵,是为认识别人、倾听别人;我的脚,是为走近别人,我的手,是为帮助别人;我的脑子,是为造福别人;我的心是为体贴别人,爱别人;说真的,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是啊,“若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

请你以“自己和别人”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⑴审材料:材料中的提示语是:“没有别人,我还能成为我吗?”可见,“自己”与“别人”共存于“人类”这个统一体中,因为人是群居动物,脱离了别人,自己就不能成为自我。

⑵审话题:本题中的要素“自己”和“别人”,要注意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多方提炼,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回顾历史,等等。在审题构思时,必须顾及两个对象“别人”和“自己”。若只是写“别人”,或只是写“自己”,都是偏题的表现,都不符合该题的写作要求。同时,该文章写作的内容,还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这就是不应该放大别人的优点而低估自己,也不应该放大自己的优点而低估别人,这才是对话题较为准确的理解。

⑶审要求: 话题作文写作要求除了要遵循题目自选、文体自定、立意自定这“三自原则”外,还要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立意示例】从不同角度将话题提炼,构成多个不同的判断,以之为立意谋篇之本。可以认为自己与别人有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立意:

角度一:相信自己,也要倾听别人意见;

角度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角度三: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角度四:敬人者人恒敬之;

角度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可以认为自己和别人没有关系立意:

角度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角度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应依赖别人。

角度三: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自己的错误自己负责,不能推卸给别人。

也可以从别人一方入手,谈自己和别人的关系立意:

角度一:我和别人一样高;

角度二:平视你的对方;

角度三:我们,站在同样的地平线上;

角度四:别拿放大镜看人;

(作者:赖始劼)

【示例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围绕奥运圣火传递和即将开幕的北京奥运,**喇嘛策动“藏独”分子在西藏制造

“3〃14”事件,在国外干扰圣火传递,西方一些政客借机发出抵制奥运开幕式的声明,而美国CNN等一些媒体更是公然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造谣诬蔑。

(二)爱国华人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抗议活动,现场全体华人遵守秩序、行动一致。许多华人在接受美联社等媒体采访时,解释了华人愤怒的理由,并表达了要求CNN正式道歉和公正报道的呼声。现场一个举着「理性爱国」标语的男生说,他对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感到愤怒,但也强烈希望国人能理性爱国,因为「和平的方式是最有力的」。活动结束时,5000人散去,现场未留一纸一旗。对此,美国警方给与了高度评价。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后,你对爱国有什么想法?

请以“爱国与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⑴审材料:材料中的提示语是:你读了这篇小说后,你有什么想法?这是一个要你回答的问句,可见,我们首先要注意是你读了后的想法,其次要回答的是你看了新闻内容后所引发的你对爱国的想法。材料

(二)中“理性爱国”是关键词,也就是说,出题者的意图是要我们理性爱国。

⑵审话题:“爱国与我”这一话题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话题,必须考虑到将两者相结合,离开“我”只谈爱国或舍弃爱国只论我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都会造成偏题甚至离题。可以写我从材料中读到了什么,或是两则材料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和影响,或是提露当前反华势力的众生相,等等。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最好是从某一侧面突出个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⑶审要求: 审要求除了要注意“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之外,还必须高度警惕“你、我、他”人称陷阱以及“更、比、很”等副词陷阱,很多人往往因为忽视这些陷阱而导致作文离题。

【立意示例】

角度一:爱国,但我不盲从

角度二:将爱国热情倾注到我的实际行动中去

角度三:爱国,从做好我的事情开始

(作者:赖始劼)

【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7年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总体上呈现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繁荣发展局面,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亮剑》《士兵突击》《闯关东》等优秀电视剧依然是众多电视台的重播首选。令创作者欣慰的是,这批主旋律作品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广泛喜爱。《亮剑》主角李云龙“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成为众多青年的口头语;《士兵突击》引起了“80后”的强烈共鸣,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成了他们认可的价值追求;《闯关东》朱开山的坚韧精神和勇气令人敬佩、回味无穷。

请从材料中选一主角填入下面横线中,并以“我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⑴审材料:

⑵审话题:

⑶审要求:

【立意】

角度一:

角度二:

角度三:

参考:【审题提示】⑴审材料:材料中三部电视剧所宣传的精神共同点都是令人震撼,所不同的是精神不一样。提示语是“请从材料中选一主角填入下面横线中”,说明我们只要从中选一位主角,并把他的精神作为要写的中心。

⑵审话题:“我与”这一话题是一个并列关系的话题,必须从材料中选一主角填入横线中,同时还要考虑到将两者相结合,离开“我”只谈主角的精神或舍弃主角的精神只论我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都会造成偏题甚至离题。可以写主角的这种精神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和影响等。

⑶审要求: 我们不但要高度警惕“你、我、他”人称陷阱以及“更、比、很”等副词陷阱,还要注意材料中叙述到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时,千万不要滔滔不绝地复述,要做到围绕自己所确定的立意简明扼要地复述。

【立意】

角度一:我与李云龙

角度二:我与许三多

角度三:我与朱开山

7.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篇七

通常情况下,作文按命题方式可以分为三类: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要坚持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原则。下面就重点谈一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巧。

一、抓关键语句,找对切入点

抓关键语句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点。学生要能够提炼出这样的关键语句,透过材料看到其表达的思想和主旨。在材料作文中,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的后半句。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在分析和判断时就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些关键性语句。在训练学生抓关键语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关键词句、进行联想、提炼中心。

例如,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材料主要是介绍一个孩子因为担心弄脏衣裤不能够在秧田里稳步行走的故事。妈妈见状告诉孩子:“你不是没有力气,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脱掉衣裤就甩掉了很多多余的顾虑。”通过妈妈的话,学生会看到孩子在秧田里站不稳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多余的顾虑”,根据这个关键语句,学生就可以延伸拓展开去,做农活是这样,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正是多余的顾虑让人们患得患失,变得不自信,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立意切中了材料的实质,是真正地理解了材料。

找准了关键语句,学生就能够在写作中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做到下笔如有神。如《丢弃顾虑,全身心投入伴你成功》《放下,心轻行如飞》《放下,是最好的得到》等学生习作,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关键语句“放下顾虑”,同时又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写出了有鲜明特色的好文章。

二、提炼出中心,写出新立意

提炼中心法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而推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作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内容,进而才能够写出表意正确的文章。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而且也是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只有明确中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偏题或者是跑题的现象,顺理成章地写出精彩绝伦的作文。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且以其作为材料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的文章切题又有深度。分析概括是在阅读材料时要针对给定材料的内容层面,通过分析,概括出内容要点;提炼加工是针对给定材料的精神层面,提炼出材料的主题。

例如,201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材料讲述了一位老工人每天都要徒步行走二十多公里来检查铁路,当有列车经过时他都会敬礼的故事。在对这个故事进行提炼时,学生要看到老工人的工作心态与现代人喧嚣浮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安于清贫寂寞,忠于本职工作”,这不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吗?学生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独特的想法和新颖的立意会使文章别具一格,让阅卷教师在阅卷时眼前一亮,那么自然不会吝惜笔下的分数了。

三、寻求互补法,合理去安排

“互补”来源于几何中的互补角,用在作文审题中,也就是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给出的信息和对不足的内容加以补充,寻求互补。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是给出几条材料,这些材料性质是统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面对这样的材料,只有将他们叠加起来找出几则材料的重合之处,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地提炼出最佳的立意观点。学生要善于利用给出的条件和信息来分析和寻找隐含的信息和内容,促进学生通过互补的方式来完善文章的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立意。立意新颖,下笔自然会轻松,从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例如,材料作文: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这个材料中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的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实质上由于二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内蕴着平衡心态、抚平情绪、释放不安的境界。需要安慰时,就多想想前半句;需要激励时,就多想想后半句。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侧重其中一点进行展开,也可以想到“胜不骄败不馁”“珍惜拥有,追求未来”等立意。学生的立意清楚、别致、与众不同,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可以顺利地进行写作,展现出学生独特的思想。

四、由因来溯果,体验全面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联系的形式存在的。材料作文审题时,学生也要善于找到材料中的因果联系。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对于因果关系非常明显的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分析因果关系上入手,促进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文章。

例如,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材料:一个车间的梯子写着“注意安全”的条幅。一次,一位客户来谈合作事宜时提出把条幅写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两种对策的选择不是正与反的对立,也不是基于道德拷问对与错的选择。所以在立意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注意安全”的角度立意,如《治标与治本》《一步到位的选择》《别再隔靴搔痒》等;也可以从“对别人提出要求”还是“对当事人提出要求”的角度,如《与我有关》《别说:这是你的事》等;或者还可以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样的人生》等。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立意,启动学生的思维,会给写作带来很大的弹性。作文的立意清晰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在作文之前能够读懂题,看透题,透过题目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提炼出独特的立意,呈现学生的思想,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逻辑性的判断和深度的思想分析,会使学生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大脑在运转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写出独特新颖的文章。学生多视角地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必然会在写作中崭露头角,使写出的文章,令人过目难忘。

8.初中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八

一、考试中常见误区

(一)忽略指向:不能整体把握、遗漏要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题目的某一要素上,以偏概全,导致跑题如“今天真好”,忽略了“今天”这个时间限定范围,而只在“真好”上面做文章,素材不考虑时间)

1.忽视背景语——背景语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不同的背景语引发的思维走向不同,只有审清了背景语的思维走向,才能保证写作中思维模式与文题内在的文脉相贯通。例: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

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些什么?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1)自定角度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字数不少于600;(4)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分析:作文背景语提供了一个情境,“毕业告别晚会”,晚会本身已含有题目中的“离开”之意 主体部分有三个并列的分句,分别提到了离开妈妈、老师、朋友,提醒我们可以书写亲情、师生情、友情省略号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因素,省略号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提醒我们关于离开的故事和思考,应该还有许多

如果忽视背景语和题目的分析探究,对照材料一一道来:离开母亲,离开老师,离开朋友,没有自己的构思,流于空谈,变成像扩写,又像问答,肯定很难深入

2.忽略提示语:话题作文在开放中又有所限制,这些限制多出现在提示语中。例:

人的一生总要与书打交道,在与书的接触过程中,一定会有某些故事发生,之后就会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请以你与书的交往过程或对书的思考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

分析:提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你与书的交往过程”隐藏的限制至少有:⑴要写自己的,不能写别人的;⑵要写出过程,最好是写成散文或记叙文“对书的思考”透露的信息则有:⑴要以写对书的感悟、体验以及书对“我”的启示教益为主⑵文体上最好写随笔,杂感或议论文有了上述思考,就可以保证在审题中没有大的失误而有的同学偏偏离开了“我”的读书经历,“我”的读书体验,泛泛而谈书的作用和好处,写出诸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缺少个性的文章

(二)游离中心:不能辨明主次、突出重心(如“心灵的选择”,有的就详写“选择”,略写“心灵”,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1.主次失衡——例如《父辈》这个题目就是写与父亲一个辈份的人,而且父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如果弄不清父辈这个词的含义,那作文就走题了。

例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题目仅一字之差,但前者应侧重于写“老师”,刻画老师的形象;后者则应侧重于写“我”与“老师”间的交往过从,重点则要落在事件的叙写上

2.修饰失度 ——《运动会花絮》指文题有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而作者审题时注意不足,造成文章没有显示那些时量、物量、动量的限制,致使文间修饰不足或超出限度,不能恰到好处地满足题意要求如以《运动会花絮》为题作文,有位考生却只记叙了4×100米接力赛这一件事,详细描绘了,接力赛的精彩过程,显然离题了。从文题看,似乎没有限量,其实是有的因为“花絮”一词是指各种比较有趣的零碎新闻,既然是“零碎”就不只一件了把握题意的“量度”,原有的400米角逐,文字可压缩,然后再选两三件运动会上的小事来记叙当然,这若干件事所组成的“运动会花絮”,还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做统帅才是。

3.角度失准——《发生在家里的一件趣事》写一位老师儿子失踪的事,惊险有余而角度失准。

二、技法指津

(一)忽略指向——审清限制 1.明确限制

(1)时间限制—《暑假记事》《童年往事》(2)处所限制—《校园风景》《上学路上》

(3)数量限制—《班级趣事几则》《班级中有趣的一件事》《你是我的偶像》《你们是我的偶像》(4)人称限制—《老师,您好》第一人称《妈妈的手》第三人称写,贯穿全文的人称是妈妈或她

2.理清结构:文题无论是短语或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言结构,对较长的题目,对它进行语法结构的分析,就能准确地领悟题意,掌握其要求和重点《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题目可切割为“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成长的路上”限定写作范围,发生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妈理清“”“”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谓语,题眼,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是手拉手,也可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她的牵手中成长,她给予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1、主谓关系2.偏正关系3.并列关系)

(二)游离中心——抓住题眼

1.抓题眼:一般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有“题眼”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如:《告别》《生日》(2)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 如:《家庭琐事》中的“琐”字就告诉我们要多写家庭中所发生的细琐杂事;《充满活力的岁月》,“充满活力”是题眼;审题时只要扣住“题眼”思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多加考虑,这就可以节省时间,加快速度

(3)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的,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

比如《成功与失败》、《父与子》、《师生之间》等等都是这样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因素,但已有的两个因素都不是写作的重点,写作的重点在沟通两个因素的新因素上比如写《师生之间》这个题目审题时就不会分别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上动脑筋了,只要写出一种新型关系就行了,老师和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等,随便写哪—个方面都可以找到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审题任务即算完成,不必再在其他方面浪费脑细胞和时间这样,审题的速度也就快捷了

(4)文题是一个简单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 妈妈笑了》中“笑”是题眼;(5)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中“初升”是题眼;《我最爱这里的风景》,题眼是“最爱”与“风景”两个词;《成长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题眼是“成长”与“牵手”两个词《人生处处有考场》,则应扣住“处处”和“考场”从多方面来表现人生无处不都对我们有所考验

三、自学检查,实战演练

1.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 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1)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2)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3)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4)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六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2.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审题:(1)“一堂”暗示了行文的过程应体现出一定的时间性、连贯性、阶段性的过程,如一次阅历,一次经历,一番观察,要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不能天马行空来写

(2)题目中“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语文课,命题者的意图是让我们写自然、生活中的“语文课”,同时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语文课的不同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1、巧用修辞手法,把细节写活

原文: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姆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

重点:在对细节进行描写时,可巧妙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2、选好典型细节,把细节写细(加入人物、景物描写)

原文:小强迟到了,气喘吁吁,老师问,吃早饭了没有?没有。下课到办公室去,我办公室有面包。

评价:有的同学这样开头:教室安静的气氛被一声“报告”打破了。有的同学这样写小强说的话:于„„于老师,我„„我迟到了。这些描写都抓住了典型细节,读起来很生动形象。

例子:如在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人物时,举朱自清散文《背影》里的一段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蹒跚”、“探”这些细节的细致具体描述,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意跃然纸上,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这精炼的词语、深深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3、细致观察生活,把细节写真

原文:一个炎热的中午,小明帮助一位老奶奶把一辆装满西瓜的三轮车推上了坡,老奶奶高兴地对小明说:“现在的形势真是一片大好,学习雷锋蔚然成风,社会上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你看,这位‘红领巾’就是一个‘活雷锋’”。

评价:这样的描写,真实性很被人怀疑,细节描写也就毫无意义。重点:真实是细节描写的基础。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时一定要尊重客观生活实际,也不能凭空想象。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故事,而是细节。

如何补充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半命题作文有四种类型:填补前一部分空缺、填补后一部分空缺、填补中间部分空缺和填补前后空缺。

从形式上看,有两种命题模式:一是题目独立出现。如:2008年太原中考题:《我可以选择

吗》。二是题目与提示(导语)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如:《这事真让我______________》,有这样的提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或让你高兴、欣慰,或让你伤心、沮丧,或让你失望、后悔„„请依据上述提示(不限于此范围),这些提示,使考生进一步扩大了创造的空间,实际上已经把半命题作文和全命题、话题作文的距离拉近了,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写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章来。

半命题作文是全命题作文的“前奏”,因为半命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在半命题作文中,命题者留下了一半的“命题”空间,由考生发挥,而当考生补题完整后,即为“全命题作文”,一些要求与技巧亦与全命题无异了。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

一、要指导学生做到补题要“合格”。所谓“合格”,就是要求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汉语语法习惯。这是补题的最基本要求。

填补题目空缺时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哪部分内容,如果填补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学生要考虑是填中心词还是修饰部分,要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比如半命题中有副词“也”,那么“也”字前的主语的选择就必须符合这特定语境的逻辑要求。2006年浙江嘉兴中考题“______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停下”“绿叶”“小草”等都符合语境要求;如选用“奋斗”“追求”“创造”“理智”“成熟”“鲜花”“掌声”等就与“也”的语境意义不符,这样的补题就是不合格的。

二、补题要求立意正确,要积极、健康、向上,补题要考虑到立意方向。补题要兼顾题目的“眼”或者“魂”。“写什么,怎样写”就是作文题的“题眼”,几乎每道作文题,都有一个“题眼”,也就是作文题中最关键最主要的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它不仅反映着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的内容,而且也决定着文章的结构和深度。所补的词语未见得就一定是题眼,但是要兼顾题眼。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往往与构思立意是同步进行的。“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主题。“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为此补题时一定要考虑文章的立意。比如半命题作文《我学会了

》,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等,填题虽正确,但流于一般。《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珍惜时间》等,填题就比较恰当,题旨积极向上。《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等等,这样的填题就不合适,立意错误。又如半命题《我这个

迷》,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但一定要求健康向上的痴迷,不允许低级庸俗的迷恋。再如《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

三、补题前要审清题意,要兼顾文章体裁。

半命题作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往往向学生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比如《我这个

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又如《

之风不可长》,“不可长”这词,表明是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综上所述,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基本原则是:

1、内容要健康 ;

2、搭配要正确;

3、要符合生活;

4、题旨要明确。

半命题作文补题的常用方法: 具体事物补题法 抽象事物补题法 诗情画意补题法 巧用修辞补题法

如何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即在写前准备活动过程中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主旨。

【制胜绝招】

一、避“俗”

要使文章的主题有新意,就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多向立意,然后对各个立意进行筛选。在构思立意时独辟蹊径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从而提炼出新主题,写出好文章。如面对“关爱”这个话题,一般人往往从自己感受到的关爱的角度进行思考,而很少想到自己要学会关爱别人。《关爱永远》则确立了这样一个中心——学会关心别人。关爱别人可以“使你在人群中不被孤立”,“使你的生活到处都充满阳光”,“使你的人生更有价值”。这个立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是本文被评为佳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合“时”

我们写作文最好能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这样主题才能新颖、深刻,有时代感和针对性,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坚守诚信》一文就针对当今世人的思想,指出诚信不是人际间的交易,把文章引入更广阔的天地,引导读者思考百味人生。文章有深沉的思考,有冷静的分析,也有亟切的期盼。如果没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一定的生活体验,是很难写出这样的好文章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立意能力的提高应以“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为本。我们要多关注现实生活,思考人生世相。

三、融“我”

“融入自我”是避免雷同的好办法。“融入自我”指在行文过程中显露“自我”痕迹,体现写作者的主观意志、个性倾向、价值判断、生活阅历、人生体验等。对每个人而言,这些方面多少有一些独特之处。《真我何在》或以呼告形式、或直接表明“我”的心中所想,活画出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少年形象。这正是融入自我后的表达,鲜活酣畅,个性飞扬。这也是避免雷同的有效手段。

四、巧“联”

写作时可巧用联想来托物寓意,这种立意方法是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显示其深层内蕴,并巧用联想,由物及人,从而表现文章主题。《根》就是通过联想,赞美了具有“根”一样品质的人和精神。作者挖掘出“根”的深层含义——奉献而不索取,付出而不求闻达,将无私奉献的“根”和无私奉献的“人”合乎情理地联系起来,突出了“人”的崇高和伟大。

五、变“角”

上一篇:圣诞party下一篇:行政公文写作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