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

2024-09-04

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8篇)

1.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 篇一

永修县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九江新闻网永修讯(特约记者 郑文斌)今年以来,作为目前全省倾力打造的赣江新区四大核心组团之一的永修县,紧紧抓住赣江新区建设重大机遇,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做大做强有机硅产业,壮大非金属新型材料及终端制造产业规模,打造赣江新区“制造基地”,为推进新工业发展增加砝码。该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方位帮扶龙头型、骨干型投产企业,以增产增效为目标,鼓励企业新上固定资产投资,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扩产扩能,实现裂变式发展。重点发展有机硅主导产业,该县以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为龙头,强化与省内有机硅企业及晨光院、江西师大等院校的合作,组建江西省有机硅产业联盟,稳步开发有机硅下游产品,采取设备入股、技术入股等形式,与浙江联合化学合作生产新型有机硅封装材料,延伸有机硅产业链条,推进有机硅产业集聚发展。此外,不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县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跟踪研究,围绕环保装备、光电照明等产业,超前谋划一批新兴产业项目,与江西晶能光电、浙江菲达环保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构建有机硅、环保装备、光电照明和科技孵化器“3+1”产业新格局,助力全县新工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县有机硅关联企业达100余家,仅今年上半年,全县有机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98.74亿元;通过科技创新,银河表计公司今年投资8000万元新上“智能车间”项目,该项目引进德国、日本最新制造技术,结合国内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预计新项目达产达标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实现翻番,新增税收超过1000万元。

2.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 篇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教育部8月13日发出通知, 确定2010年教师节的主题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并对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做出总体部署。

教师节前后, 教育部以学习宣传《教育规划纲要》和评选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主要内容和载体, 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一是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表彰活动。评选活动由教育部会同中央主要媒体组织、各省推荐、公众广泛参与。候选人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在短短20多天里, 有120多万名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投票。最终, 从96位候选人中评选出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2位提名奖获得者。教育部将持久深入地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宣传活动。二是举办《播种未来》大型主题晚会。晚会以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 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5个篇章。从主创人员到演员, 主要是教育系统师生, 共有9个省份17所大中小学的725名师生参加演出。三是开展新时期“教师之歌”创作征集、教师节“感念恩师”最佳祝词评选活动。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慰问教师。评选表彰青海玉树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慰问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中遇难教职工家属和受伤教职工;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奖教师和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教育系统抗震救灾模范代表来京参加教师节活动, 并参观上海世博会;看望慰问各级各类学校优秀教师、老教师代表和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教师代表;教育部致信慰问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全体“特岗教师”, 向特岗教师赠送学习用书。

3.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篇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小学校等4个行业的基层党组织和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组部和教育部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亲自审定培训计划,对提高培训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兼组织二局局长陈向群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为学员们授课。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两次出席培训活动,对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和希望。

中组部和教育部有关承办部门认真筹划、积极准备,精心设计了一道道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具体经验交流、从政治理论知识讲解到党务工作实践观摩的“培训营养大餐”。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这次培训为我们展现了党建工作的全新视角,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参加培训班的天津市教委专职党委副书记廉军说。

领导专家授课认识有了新高度

带领党员、群众创先争优,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心系群众,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民主作风,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不怕吃亏、甘于奉献,一心为群众着想,追求问心无愧、大家公认的好名声。李源潮在开班仪式上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培训中,来自中组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和学者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小学党建如何促进学校发展等主题进行专题培训和研讨。学员们在学习、实践中,深刻领会学校党组织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掌握学校党组织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并对以后的党组织工作更有激情。

“中组部和教育部组织的此次培训,是对我们基层党组织干部在政治上的关怀,是在工作上的指导。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鼓舞,让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更有激情,更有动力。”天津市实验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李佳告诉记者。

培训中,陈向群向学员们分析了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形势,并结合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对中小学党组织提出了明确中小学校党组织功能定位,调整、设置和优化学校党的组织,抓好“两支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德育工作,健全完善中小学党建工作基础保障,落实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制等6点具体要求。

听完陈向群的报告,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刘大伟说:“对于学校的党组织工作,我一直困惑找不准‘路子’,但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一名学校党委書记的位置和职责,明白了如何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作用。”

课上,学员们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课下,学员们互相切磋、踊跃交流。

中小学党组织书记们将自己学校党组织实践工作的探索和做法带到培训班中,与大家共同分享,相互学习。长春十一高中党组织“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创先争优活动,西安铁一中学党组织的“亮身份、亮承诺”党员教师活动,都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实践的成果。

“近年来,中小学校党组织建设有了新的理论总结、新的实践发展和新的理论探索,才有我们培训班上丰富的内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说。

在北京小学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培育学校文化之魂、建设学校精神家园的观摩活动中,学员们听介绍、学经验、参与实践,通过理论学习、案例讲解与小组交流等活动全面了解学校党组织如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培育人才的方式方法。

“优秀党组织工作的现场观摩使我的思维和行为都有了一种升华,让我学有榜样、做有示范,深受启发和教育。”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党委书记董苹感受颇多,“我有了一股回去大干一场的激情,更有了今后工作的新思路。”

理论实践相结合工作有了新思路新办法

“党的建设历来是服从于党的政治路线并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中小学校党组织无论是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还是保障监督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的贯彻执行,必须从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出发,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一中心任务来开展。”陈向群在培训中指出。

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从全国教育改革发展大形势出发,陈向群的报告让学员们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领悟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让学员们从各自地区、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思考、探索今后的具体工作。

“中小学校党组织工作,是从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出发,要紧密围绕教书育人这一中心任务,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抓好‘两支队伍’建设。”陈向群说。

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也在探索学校“两支队伍”的建设,在教师培养方面,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在组织培养上,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以“双培养”更好地建设基层党组织,彰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培训中,学员们从理论高度,从国家全局把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实践中,学员们从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真实案例,思考自己所在地区和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方法。

“培训交流对今后我们学校党组织怎么发挥作用,如何融入教育教学,如何在党员队伍、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开展工作,很有启发。”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党委书记娄来海说,“我们对在校长负责制的体制下,学校党组织如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更多感悟和收获。”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核心是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陈向群向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明确分析了工作重点:“书记抓”是一种责任、一种导向,负责学校党建工作的各级党委书记,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本地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要抓大事情、提大思路;要抓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和解决。“抓书记”是一种方法、一种机制,建立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的机制。最关键是健全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教育工作部门具体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中小学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领导体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作为党的基层工作者,我们会进一步建章立制,理顺工作关系,将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我们党的先锋作用在基层、在我们每个党员的身上更加发扬光大。”辽宁省本溪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赵卫星说。

提炼升华用于实践发挥职责促进发展

5天的培训在高效、活泼的学习气氛中进行着,从教育全局总体形势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具体经验交流,从政治理论知识讲解到党务工作实践观摩,来自基层的党组织书记们在学习、实践中,深刻领会学校党组织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掌握学校党组织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并对以后的基层学校党组织工作更有激情。

在总结大会上,学员们踊跃发言,汇报、交流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收获。

江苏泰州市口岸中学党委书记封留才说:“通过培训,我对新形势下基层学校党建工作有了明确的认识、全新的理解。我们将正确处理好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紧扣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彰显党组织的能力。”

刘大伟说:“北京小学党组织工作观摩活动让我体会到,党组织工作需要我们融入自己的信念、感情、责任感、使命感和幸福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提高党员教师素质,使德育工作通过党员教师的身体力行,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董苹对如何使党组织有效促进德育工作也有了初步的想法。

4.发展教育事业 篇四

—谷金楼迎接市政府评估督导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2007年5月22日)

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乡党委﹑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们莅临我乡检查指导教育工作!谷金楼乡位于县城东北10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人口3.66万,耕地4.1万亩。目前,全乡教育系统现有教职工264人,各级各类学校19所(其中:小学6所,教学点12所,初中1所);在校学生235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551人,初中在校生800人)。

近年来,我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持续协调发展,围绕新课改,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狠抓了“四项制度”的落实,对校长担课、听评课、研究教学、参与教研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督查,突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并积极开展了“阳光课堂活动月”,“质量效益年”活动,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撰写论文获国家级奖11篇,省级23篇,省级课题2项,在全国初中数理化竞赛中,共有6人获国家级奖,11人获省级奖;在全国小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2名学生获国家级奖,5名学生获省级奖;多次被评为全县教育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共获国家、省、市、荣誉称号5项。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

1、义务教育。2004-2006连续三年,6-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129.41%、160.01%、137.7%,6-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0.5%、92.9%、95.5%;近三年,小学辍学率分别为2.29%、1.34%、0.46%。

2、成人教育。2004-2006年青壮非文盲率达100%,脱盲巩固率达100%。近三年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数分别为900人次、1100人次、123人次,分别占青壮年劳动力总人数的3.2%、5.16%、2.22%。

3、民办教育。我乡共有一所小学民办学校,在校生500余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方面。

1、财政对教育拨款情况。2004-2006年,全乡经常性收入分别为214万元、119万元、1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44.4%、38.6%;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323万元、327万元、45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39.6%。年生均教育事业费,2004年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609.1元、1046.3元、1286元,小学分别为1057.3元、1644.6元、1901.7元。年生均国拨公用经费,2004至2006年,初中分别为17元、28.6元、36.9元,小学分别为17.7元、25.8元、52.1元。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国拨公用经费,均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增长。

2、教师工资发放情况。2002年,农村教师工资统一上划县财政发放,全县教师工资发放标准城乡统一,无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3、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帮扶专项资金发放情况。根据国家“两免一补”政策,2004年共发放救助金4.38万元,救助贫困生1189人;2005年共发放29.5万元,救助贫困生2248人;2006年共发放19.1万元,救助贫困生1461人;2007年全

乡农村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正在进行。

(三)办学条件方面:

1、教学建筑建设方面。小学、初中、生均建筑面积分别为7.9平方米、6.59

平米。初中配有标准卫生保健室,食堂改造也都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2、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配置方面。全乡中小学在教学仪器、图书、体育、音乐、美术、电教、劳技等器材配备和实验室建设反方面,基本达到了省定标准。

3、危房改造情况。2004-2006年,全乡共投入危房改造资金150余万元,改造建设中小学校舍3千余平方米。

(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全乡小学专任教师164人,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79人,学历

达标率100%,同时,所有中小学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合格率

100%。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按照《南乐县教育事业2003-2007年发展规

划》,明确了我乡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举措;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

教育工作的副乡长为副组长,乡财政、文化、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向政府与有关部门一把手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把

目标管理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投入,多办实事。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增加教育投入,发展教育作

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成立了教育经费保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全额纳入了财政预算,确保实现“三个增长”。

(三)深化改革,统筹发展。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执行《民办教育

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措施。二是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制定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

方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之中,使学生在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三是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1、调整中小学生布局。小学由原来的25所调整为18所,形成了布局合理,规模适

当的均衡发展布局。

2、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师资分配上,也向农村薄弱学校

倾斜。

3、深化教育结构改革。坚持“三教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强安全管理,保障安全措施。几年来,全乡中小学校没有发生一起

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依法治教,加强督导。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公示制度,在干部推荐、职

称评聘、招生、收费等工作中,坚持条件、程序、结果三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

督。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杜绝了学校财务违纪现象的发生。为了坚决遏

制中小学乱收费,乡中心校签定责任书,严格执行“三严格、三统一、六不准”的收费管理制度,确保“一费制”收费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加大学校收

费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在上级政府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乡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

展,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是:

1、尽

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

求;

2、部分学校教学设施相对比较落后;

3、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在适应新形势、掌握新知识和深化教改等方面还需要一步加大力度。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举全乡之力,聚全乡之财,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二)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学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者队伍,提高中小学办学水平。

(四)强化教育督导,促进我乡教育快速协调发展。

5.教育事业发展工作报告 篇五

一、发展环境、战略重点和战略主题

(一)发展环境。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描绘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各条战线更加支持教育,教育系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发展开启了全新的历史篇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来,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全面实现了规划目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义务教育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创建走在全省前列。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创建学习型社会取得初步成效。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高学历教师比例明显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义务教育寄宿学生“蛋奶工程”,率先建立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教育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跨入了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的历史征程。

(二)战略重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兴市、教育立市战略,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更好的为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崛起服务,是“十二五”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教育要发展,关键靠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重要着力点,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大胆冲破一切不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积极引领教育的变革和转型。

教育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到年,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教育要发展,条件是基础。增强教育的发展实力,迫切需要按照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的要求,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实施教育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三)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能力为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实现全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服务。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任务,把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作为根本保障,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的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优先发展和服务全局、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等重要关系,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改革试点,实施重大工程,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服务和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能力,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实力,为到年前率先在关天经济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基本建成教育强市。

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70%;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完成率力争达到97%以上,适龄儿童接受优质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教育服务社会目标。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城乡教育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小学入网率达到100%;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面得到进一步扩大;年前,新建5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目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远程开放教育体系和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3.3年,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

教育制度建设目标。基本建立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建立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制度,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三)基本思路。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均衡化、优质化、科学化、法制化战略,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双高普九”和创建“教育强县”为总抓手,积极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

抓住人才这个关键要素,加强办学条件这个基本保障,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八大工程,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先导作用,着力增强教育发展实力。

三、完善现代教育体系

(一)加快学前教育普及发展。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城市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农村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县级政府制订学前教育机构布局规划,将学前教育切实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实施。市财政设立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城镇小区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县财政要设立相应的专项建设资金。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二)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探索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估制度,继续推进“双高普九”工作,到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实现全市县域“双高普九”全覆盖。

(三)突出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优化布局。按照每20万人口设置一所、主要设置在县城或重点镇的原则,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到年,全市所有“12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实行初中、高中分离。

改善条件。积极加强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薄弱高中改造,缩小城乡之间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差异。年前,全市70%普通高中创建成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鼓励有条件的县区率先实行免费高中教育。

提高质量。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深化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创造条件积极开设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注重内涵、提高质量、打造特色。

(四)强化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强化统筹管理。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将基础职业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作为充分就业、改善民生、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健全“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大统筹力度,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打破县域、行业、部门、学校类型界限,通过“合并、共建、划转”等方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类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增强基础能力。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工程、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开展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组织实施“精品(示范)专业建设计划”,引导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到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数达到7000人,在校生达到2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到6万人以上,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达到6所。

扩大培训规模。深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十二五”期间,新建1-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和20所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年均为社会培养5万名技能紧缺人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

(五)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支持文理学院建成综合性大学。加强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吸引省内著名高校来办学或与我市合作办学。支持文理学院新增硕士学位点,发展研究生教育,办成省内和西部地区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根据市域经济发展需要,开设支柱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的专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采矿、建筑、旅游等专业群,探索与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区联动发展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

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发展。按照“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创新模式,提升服务”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好5个省级重点高职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搭建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快向高职本科教育发展步伐,建成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构建市、县、乡(社区)、村一体化终身教育组织体系。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发挥高等教育学校网络教育、继续教育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行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大平台,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

(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民办教育管理条例》,不断深化民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依法管理各级各类民办学校。规范发展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民办基础教育,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学校民主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将民办学校招生、考试、学籍管理、教研活动、教学评估、师资培训、表彰奖励和教师编制等纳入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教师人事代理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待遇,在资格认定、职称晋级、业务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严格准入制度,建立风险防范和信息公开制度,健全变更、退出机制。建立民办学校督导员制度。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加大规范办学力度,依法对民办学校违法、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查处,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改善民办教育发展政策环境,保持民办教育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七)推进特殊教育快速发展。把特殊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建立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制定并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年前,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扶风县、眉县、岐山县、凤翔县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陈仓区特殊教育学校。创造条件在市特殊教育学校设立残疾儿童学前班。适龄的视障、听障、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0%。

(八)引导终身教育协调发展。政府成立跨部门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将终身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整合全市教育资源,促进形成全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建立终身学习制度,满足群众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四、深化教育制度改革

(一)建立教育“三个优先”制度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夯实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完善教育优先规划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确立人力资本投资优先于物力资本投资,教育发展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规划教育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乡统筹规划,社会资源分配要优先安排教育。认真落实关于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政策,组织实施好教育发展的重大项目。

完善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制度。统筹、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建立教育优先发展激励机制。完善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督导评估与考核制度;开展教育优先发展县区评选,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表彰奖励制度。

(二)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由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安排提出计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执行。

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注重发挥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作用;依法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完善“市县两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政府统筹、以市为主、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省、市两级办学,以省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切实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职责,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保障学校行使办学自主权。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三)完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完善资助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全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加大资助力度,做到“应助尽助”。强化各级学生资助机构行政职能,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效能。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根据生源分布,合理规划、调整中小学布局,住宅区开发同步建设配套义务教育学校。规划教育布局时,要考虑周边环境,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保证正常教学活动开展。继续实施蛋奶工程,逐步扩大覆盖面。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切实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积极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以课改环境下课堂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为重点,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组建教育研究院。支持县区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构建市、县(区)、学校三级教研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导性作用。

强化教育质量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五)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以公办学校财政拨款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民主管理权。加强中小学校管理能力建设,推动中小学全面设立家长委员会,并使家长委员会有重大事项知情权、参与决策权、评价权、质询权、监督权。以服务为导向,完善各类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和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狠抓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笃学,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研究制定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树立师德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建立中小学教师队伍编制动态化管理机制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常态化补充机制。中小学教师采取“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由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统一管理、聘用、调配和职称(务)评聘。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制订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教师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保障;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跨区域定期校际交流政策、农村骨干优秀教师最低服务年限政策,建立到艰苦贫困地区从教的利益导向机制,对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从教人员上浮基本工资的10%,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一、加强教育督导问责

二、

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坚持督政与督学、评估与监测、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对县级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教育工作督导。开展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检查。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的督导检查,继续实施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健全教育督导机构。成立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设置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加强专职督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加快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标准化建设,到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严格实行问责制。主动接受和积极配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教育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教育重大建设项目的监察和审计。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完善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职责督导考核机制,督导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年度工作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教育支出法定增长的要求。提高预算内计划投资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从年起,市级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确保市、县财政教育拨款占财政一般性预算支出的比例高于省政府核定比例。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规定。制定并切实落实教育建设项目减免收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机制。

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县级政府按规定足额预算拨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好中省生均公用经费补助。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围,提高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水平,大力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依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建立责权一致,事权、财权相统一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安排提出计划,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下达执行。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经费统筹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调控作用,通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和改革试点,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和提高效益。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收费管理,严禁乱收费。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加强组织领导

四、

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级落实领导干部履行教育优先发展责任。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成立市属民办学校党的委员会,在市教育局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建立党代表制度。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注重党员培养和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突出抓好教育行业的纠风工作,严肃查处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重视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及学生会工作。

6.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 篇六

一、坚持安全为先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因为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工作的首位,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呢?首先自己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及丰富的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不可大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进行生动的自我保护知识。教师也可以在健康教育课上用形象的语言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了遇到鼻子出血怎么办、摔倒后要注意什么、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等等具体的问题,同时用动作引导孩子究竟该怎么做,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其次,可以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向家长介绍一些安全、自救的知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坚持以人为本,做幼儿优秀的成长导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知识。促进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主题活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幼儿为主,转变学习方式,让每个幼儿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听、练的学习方式,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学习,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幼儿喜欢的多种学习方式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统一思想认识,确保转变教育目标

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面需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体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设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集体,小组及个别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在各方面给他们以发挥与施展的空间,创造各种条件与环境,为幼儿的培养与教育做好前期工作,力求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为他们做好铺垫,充分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活力&&让他们在起跑阶段就能打好基础,为今后求学,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7.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 篇七

2013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着力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在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 比上年增加1.73万所, 在园幼儿 (包括附设班) 3894.69万人, 比上年增加208.93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188.51万人, 比上年增加20.76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7.5%, 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二、义务教育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6.63万所, 比上年减少1.55万所。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招生3191.44万人;在校生1.38亿人;专任教师906.5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3%。

1. 小学。

全国共有小学21.35万所, 比上年减少1.51万所;招生1695.36万人, 比上年减少19.31万人;在校生9360.55万人, 比上年减少335.35万人;毕业生1581.06万人, 比上年减少60.5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1%;其中, 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70%和99.72%, 女童高于男童0.02个百分点。

小学教职工549.49万人, 比上年减少4.36万人;专任教师558.46万人, 比上年减少82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83%, 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生师比16.76∶1, 与上年的17.36∶1有所改善。

普通小学 (含教学点) 校舍建筑面积62064.85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3002.92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 (馆) 面积达标学校比例51.44%, 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2.13%, 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0.13%, 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50.09%, 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54.19%。

2. 初中。

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28万所 (其中职业初中40所) , 比上年减少412所。招生1496.09万人, 比上年减少74.68万人;在校生4440.12万人, 比上年减少322.94万人;毕业生1561.55万人, 比上年减少99.23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1%, 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2%, 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初中教职工392.88万人, 比上年减少1.03万人;专任教师348.10万人, 比上年减少2.34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28%, 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生师比12.76∶1, 比上年的13.59∶1有所改善。

初中校舍建筑面积50079.41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2497.35万平方米。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 (馆) 面积达标学校比例69.68%, 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2.84%, 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0.34%, 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70.04%, 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77.57%。

3.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77.17万人。其中, 在小学就读930.85万人, 在初中就读346.31万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126.75万人。其中, 在小学就读1440.47万人, 在初中就读686.28万人。

三、特殊教育

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933所, 比上年增加80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57万人。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6.60万人, 比上年增加278人;在校生36.81万人, 比上年减少1.06万人。其中, 视力残疾学生4.01万人, 听力残疾学生8.92万人, 智力残疾学生18.50万人, 其他残疾学生5.38万人。特殊教育毕业生5.07万人, 比上年增加0.21万人。

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3.50万人, 在校生19.08万人, 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3.12%和51.84%。

四、高中阶段教育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62万所, 比上年减少643所;招生1497.45万人, 比上年减少101.29万人;在校学生4369.92万人, 比上年减少225.36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0%, 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1. 普通高中。

全国普通高中1.34万所, 比上年减少157所;招生822.70万人, 比上年减少21.91万人, 降低2.59%;在校生2435.88万人, 比上年减少31.29万人, 降低1.27%;毕业生798.98万人, 比上年增加7.47万人, 增长0.94%。

普通高中教职工247.36万人, 比上年增加1.10万人;专任教师162.90万人, 比上年增加3.40万人, 生师比14.95∶1, 比上年的15.47∶1有所改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6.80%, 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共有校舍建筑面积43560.14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1313.49万平方米。普通高中设施设备配备达标的学校比例情况分别为:体育运动场 (馆) 面积达标学校比例82.86%, 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4.67%, 音乐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2.52%, 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82.94%, 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比例86.02%。

2. 成人高中。

全国成人高中611所, 比上年减少85所;在校生11.07万人, 比上年减少3.35万人;毕业生10.40万人, 比上年减少1.23万人。成人高中教职工6061人, 比上年减少1282人;专任教师4618人, 比上年减少1183人。

3. 中等职业教育。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23万所, 比上年减少401所。其中,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577所, 比上年减少104所;职业高中4267所, 比上年减少250所;技工学校2882所, 比上年减少19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536所, 比上年减少28所。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74.76万人, 比上年减少79.38万人, 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5.06%。其中, 普通中专招生271.47万人, 比上年减少5.89万人;职业高中招生183.53万人, 比上年减少30.37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33.50万人, 比上年减少23.56万人;成人中专招生86.26万人, 比上年减少19.55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922.97万人, 比上年减少190.72万人, 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4.00%。其中, 普通中专在校生772.18万人, 比上年减少40.38万人;职业高中在校生534.22万人, 比上年减少88.83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386.59万人, 比上年减少37.22万人;成人中专在校生229.98万人, 比上年减少24.29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74.44万人, 比上年减少4550人。其中, 普通中专毕业生265.21万人, 比上年减少1053人;职业高中毕业生204.52万人, 比上年减少12.92万人;技工学校毕业生116.88万人, 比上年减少3.63万人;成人中专毕业生87.83万人, 比上年增加16.20万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15.34万人, 比上年减少3.60万人。其中,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41.93万人, 比上年减少1.13万人;职业高中教职工37.54万人, 比上年减少1.89万人;技工学校教职工26.94万人, 比上年增加1337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教职工7.27万人, 比上年减少4767人。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6.79万人, 比上年减少1.30万人, 生师比22.97∶1, 比上年的24.19∶1有所改善。其中,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30.36万人, 比上年减少1979人;职业高中专任教师30.14万人, 比上年减少1.03万人;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9.92万人, 比上年增加229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专任教师5.20万人, 比上年减少2186人。

五、高等教育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88所, 比上年减少2所。其中, 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 (含独立学院292所) , 比上年增加49所;成人高等学校297所, 比上年减少5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70所, 比上年增加25所;高职 (专科) 院校1321所, 比上年增加24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830个, 其中普通高校548个, 科研机构282个。

研究生招生61.14万人, 比上年增加2.17万人, 增长3.68%, 其中, 博士生招生7.05万人, 硕士生招生54.09万人。在学研究生179.40万人, 比上年增加7.41万人, 增长4.31%, 其中, 在学博士生29.83万人, 在学硕士生149.57万人。毕业研究生51.36万人, 比上年增加2.72万人, 增长5.59%, 其中, 毕业博士生5.31万人, 毕业硕士生46.05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3万人, 比上年增加11.00万人, 增长1.60%;在校生2468.07万人, 比上年增加76.76万人, 增长3.21%;毕业生638.72万人, 比上年增加13.99万人, 增长2.24%。

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56.49万人, 比上年增加12.54万人;在校生626.41万人, 比上年增加43.30万人;毕业生199.77万人, 比上年增加4.34万人。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766.30万人次, 取得毕业证书73.42万人;非学历教育报考958.7万人次。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 (专科) 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814人, 其中, 本科学校14261人, 高职 (专科) 学校5876人。

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29.63万人, 比上年增加4.19万人;专任教师149.69万人, 比上年增加5.66万人。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53∶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5.64万人, 比上年减少9195人;专任教师3.36万人, 比上年减少5746人。

普通高等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84154.95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3094.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9.58亿元, 比上年增加374.21亿元。

六、成人培训与扫盲教育

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678.56万人次, 当年已结业933.77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达4914.65万人次, 当年已结业5340.34万人次。

全国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1.23万所, 比上年减少1.15万所;教职工48.22万人;专任教师27.43万人。

全国有成人小学2.18万所, 在校生124.26万人, 教职工4.36万人, 其中, 专任教师2.26万人;成人初中1768所, 在校生48.23万人, 教职工7281人, 其中, 专任教师5833人。

全国共扫除文盲50.59万人, 比上年减少7.99万人;另有61.92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 比上年减少6.98万人。扫盲教育教职工3.27万人, 比上年减少5607人;专任教师1.54万人, 比上年减少2402人。

七、民办教育

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教育机构) 14.90万所, 比上年增加9057所;招生1494.52万人, 比上年增加44.49万人;各类教育在校生达4078.31万人, 比上年增加167.29万人。其中:

民办幼儿园13.35万所, 比上年增加8813所;入园儿童907.96万人, 比上年增加42.34万人;在园儿童1990.25万人, 比上年增加137.51万人。

民办普通小学5407所, 比上年增加194所;招生111.28万人, 比上年增加6.85万人;在校生628.60万人, 比上年增加30.75万人。

民办普通初中4535所, 比上年增加202所;招生162.11万人, 比上年增加4.31万人;在校生462.35万人, 比上年增加10.94万人。

民办普通高中2375所, 比上年增加4所;招生79.82万人, 比上年减少2.31万人;在校生231.64万人, 比上年减少3.31万人。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482所, 比上年减少167所;招生73.16万人, 比上年减少10.60万人;在校生207.94万人, 比上年减少32.94万人。另有非学历教育学生30.23万人。

民办高校718所 (含独立学院292所) , 比上年增加11所;招生160.19万人, 比上年减少949人;在校生557.52万人, 比上年增加24.34万人。其中, 硕士研究生在校生335人, 本科在校生361.64万人, 专科在校生195.85万人;另有自考助学班学生、预科生、进修及培训学生25.84万人。民办的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802所, 各类注册学生87.99万人。

另外, 还有其他民办培训机构2.01万所, 943.56万人次接受了培训。

8.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 篇八

找准均衡发展的切入口

到21世纪初,义乌教育仍存在办学条件不佳、资源不足、农村教育“短板”突出等问题。2002年,义乌发展教育的口号为“规划、建设、管理、提高”,还停留在外延拓展、物质满足阶段。在此背景下,教育局审时度势,认为全面优化区域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和谐发展,最终要通过加强建设与管理、科学配置资源来实现。因此,2003年,我们把发展策略定位为“均衡、协调、优质、高效”,较早地把促进教育均衡作为发展重点。实践证明,这“八字方针”切合了义乌教育的发展脉博,切合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成为延续“十五”、“十一五”两个时期的指导思想。

“君子谋事,善在切中肯綮”。义乌市教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万策归源,抓住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这个“牛鼻子”,在国内率先开展“以县为主”的体制构建。2001年就实行了县级统筹、市镇乡两级按比例合理分担教育经费的体制,实行了城乡教师福利同一标准保障。2004年,义乌教育“以县为主”的行政、业务、经费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全市城乡学校的教师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实行市级财政的全额同一标准。学校办学条件不均、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07年,义乌市启动了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始进行城郊教育集团化尝试。实行城乡联校行动,让城区优质学校“一托三”、“一托四”,一体化管理农村学校,在51个共同体学校间实行教师柔性流动、教育资源共享等一体化管理,同时辅以大规模的第三轮教育布局调整,开展农村学校“标准化、法人化”建设。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减缓区域择校、升学竞争的重要途径,而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均衡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实行了省一级重点高中招生指标有机分解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完善了学校推荐、提前招生,特长生录取等多元招生制度。我们在省内最早以行政调控的方法加强初中“借读生”管理,明确进城择校的学生不再具有享受当地定向招生指标的资格,参加比赛、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均要由原籍学校完成。这个有利于农村学校稳定生源的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受到部分老百姓的强烈质疑,但最终以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价值取向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同和支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如今成为义乌百姓支持的“民心工程”。

发现教育提质的新引擎

创业贵在“见机明道”,推进事业进步贵在具有科学的预见性。近几年,各地对义乌教育赞誉最多的是对教育保障水平的肯定,其中流露出一种“羡富”心理,也透露出对义乌教育质量提升的期望。义乌教育由“无为”进入“有为”,从“因循”走向“自主”的转折点在于教育局对学校发展方式的觉醒。

我们也曾到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等改革先进校考察,但并没有深层次提升区域教育质量。2007年,市教育局果断提出“文化兴校”的口号,文化建设成为义乌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我们明确提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开展“学校精神”的大讨论,提出以核心价值观统领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三风”建设工作。比如:义乌实验小学提出“民主、人文、开放”的校训,经典诵读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树立了一流学校的文化形象。稠州中学提出“健美、乐学、仁和”的校训,通过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强化体艺特色、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等手段,体现“六字”精神,使稠州中学成为市内一流的品牌学校。目前,文化建设在义乌中小学蔚然成风,“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方式得到普遍运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活动舞台丰富宽广,全市涌现出各类特色学校100多所,一批理念新、质量优、特色亮的优质学校逐渐形成。

着力处理好几对关系

在义乌教育快速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始终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既保护和激发了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和教职工的创业激情,又有效利用了各种社会资源,保证了教育事业始终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一是处理好教育自我发展与运用社会资源的关系。有效引导市委市政府、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和关心教育的意志,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地位,把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吸引到教育发展中来。近几年来,教育一直是义乌公共财政支出最大的领域。

二是处理好教育自身稳健发展与适应百姓需求的关系。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是不断改变的,其关注点也纷繁多样。对此,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原则,注重全面改革、整体推进,不搞修修补补。把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让老百姓的子女“有书读、读好书”作为工作主题。

三是处理好教育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外延与内涵的关系。统筹城乡教育,统筹各类教育,使教育在数量满足的基础上,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兼顾百姓的接受能力,又推进教育品质提升。

构建和谐团队,树立优良政风

事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智力资源,最大的推动因素是高效的教育政风和积极向上的创业氛围。有鉴于此,我们积极营造群策群力、戮力进取的干部作风,创设人力资源使用的制度化环境。靠制度用人,以信念勉励人,以科学精神管人,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尽效力”的勤政创业的良好氛围。

义乌城区教育干部选派任职制是受到省教育厅好评并在全省推广的教育骨干流转机制。但最初执行这项制度却仅是一个偶然。我市农村山区几所薄弱学校校长调离,一把手空缺,如果仍从农村学校调派校长或从内部提拔,这些学校可能仍然难现生机。那么,从城区学校选派如何?2005年,我市从城区几所优质学校选派了3位副校级中层骨干到山区学校担任正校长,结果,这3位校长都干得很欢,几所山区学校颇有起色。于是,我们形成一个理念:用人当给舞台。在此理念的指引下,3年一轮选派城区学校干部下乡任职制度出台了,校长聘任制、轮岗制出台了。我们明确提出,绩效明显的骨干可以继续重用。4年里,已有34位城区教育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校长,140多位校长实现了轮岗交流。令人兴奋的是,这些校长均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拼搏”的干劲,在他们的影响下,农村学校新的文化逐渐形成。

义乌市江东中学党支部书记王逸平原是城西一所中学的校长,在担任6年党务工作者之后,市教育局再次起用他,让他担任一所城郊初中的校长。他两年就使这所学校旧貌换新颜,受到当地百姓好评。从义乌实验小学校长助理岗位到山区溪华小学任校长的楼曙光,在资源贫乏、生源薄弱的山区学校硬是闯出了新路,学校阳光体育特色和校本课程开发成果被权威媒体作为典型加以宣传。良好的选才、任才机制使广大教育骨干焕发了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近几年,我们无论在用人还是在治教上,都遵循教育规律,按制度办事,不折腾、不跟风。教育局只负责创设平台、提供服务、规范程序等工作,倡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全系统没有一个怠惰的校长,少有消极、疲塌的教师,一种务实、勤奋、清正的作风充盈在干部和教师队伍中。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雕塑”艺术,社会资源决定“材料”的丰瘠程度,百姓的需求影响着作品的构思。而“雕塑”的最终成型则有赖于制作者的“匠心”。只有抓住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中心点,抓住改革发展的“牛鼻子”,才能使区域教育获得优质、和谐发展。

【永修县教育事业发展】推荐阅读:

上一篇:县委班子2012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学生会文艺部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