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预习方法

2024-11-18

初一数学预习方法(精选15篇)

1.初一数学预习方法 篇一

1.邻补角

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平行;相交;平行

7.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

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平行

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结论;真命题;假命题

12.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

13.6cm ,8cm ,10cm,4.8cm.

14.平行;平行;垂直

15. 28°;118°;59°

16. OD⊥OE;理由略

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⑴∵∠1=∠2,又∵∠2=∠3(对顶角相等),

∴∠1=∠3∴a∥b(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⑵∵a∥b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2=∠3(对顶角相等)

∴∠1=∠2.

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FQ;F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 96°,12°. 21.

22. ∠A=∠F.∵∠1=∠DGF(对顶角相等)又∠1=∠2

∴∠DGF=∠2

∴DB∥E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D

∴∠DBA=∠D

∴DF∥A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初一下册数学课本预习作业与答案

2.初一数学预习方法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方法,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出自《礼记·中庸》的名言。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也一再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学习更是如此,学习中的计划表现最突出的方面就是预习。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它不是什么精英教育、成名教育,而是必须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具备作为合格公民应有的数学素质,是要促进全体公民数学素养的提高。那么如何达到这一终极目标,则要在学习方法上下大功夫。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学习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工具。法国都德说:掌握一种语言是学习一个国家文化的一把钥匙。那么,我要说,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是学好这门功课的有力武器。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有很多,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的特点和小学生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来选择。下面是我在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的几种预习方法,和大家做一探讨。

一、家长陪同预习法(低年级)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识字量较少,对于很多数学题目的书面意思,学生无法读通,不懂题目的要求,这就需要家长当好翻译,做好帮手,起到字典或工具书的作用,帮学生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能够听懂的生活语言,让数学语言口语化。但由于许多家长没有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不懂孩子的成长心理,所以不能很好地做好这个角色,常常在几岁的孩子面前盛气凌人、越俎代庖,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发挥好家长指导作用,多对家长做工作,要求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生活化的科学,它源于生活,所以家长对于刚刚几岁的孩子,要着重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用尽可能通俗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为明天的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用耐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的脑海里是空荡荡的,所以对每一件小事他都非常感兴趣,当然会在你陪伴他预习时问到许多你认为无聊和可笑的问题,这时,你可能会斥责。但这正反映了每一孩子的求知欲,只是随着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时间越长,反而把学生的求知欲扼杀了,所以才会出现学生到小学中、高年级会出现厌学情绪这一现象。所以才要提醒大人(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这样才会让小学数学预习起到良好的辅助学习的效果。

二、生活体验预习法(中年级)

数学学习生活化,就是让学生能在生活实践、日常生活行为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室内与室外、课堂与活动、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生活化、科学化、社会化的活动,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与概念的学习,让学习数学成为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进行的事。

(一)动手操作预习法

儿童好动性强,所以在数学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特点,并让这一特点的作用实现最大化。数学预习中要尽量让学生动动手、动动嘴、动动脑,让他们去做一做、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移一移、画一画,在这些多样的动手操作中锻炼他们的思维,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同时他们也对所学内容有了体会和感悟,为第二天的新课有一个触摸式的了解。有了这种经历,他们对数学学习才会有更多过程性的体验。

(二)合作探究预习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单一、机械式的接受方式,而新课改、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式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

例如,我在上《圆锥的体积》教学之前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任务:我把自己制作好的微课课件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以小组进行预习。预习的步骤是:看教师给的课件,先猜想(小组之间要互相监督不能作弊),然后通过微课课件的演示进行观察,最后再来验证。不论预习的效果如何,在猜想阶段和验证阶段,小组内通过合作,学生的数学思想得到了碰撞,数学思路在合作与探究中慢慢明晰起来。

三、抽象思维预习法(高年级)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进行抽象思维了,所以在数学预习阶段要给他们抽象思维锻炼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典型应用题的预习法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数学应用题主要是用文字呈现已知与未知、定量与变量的关系,所以让学生在反复读题的过程中,要建立起文字与思维的关系,希望抽象思维在“书读百遍”中形成。小学数学中有许许多多的应用题,例如:鸡兔同笼问题、追击问题、盈亏问题、商品利润问题等。在教学这类题型之前,教师要把预习做为任务型作业,让他们先来触摸,激活他们思考的细胞。

(二)空间与图形题预习法

学生的抽象思维不仅要靠课堂上教师的启发,课后练习中学生自我的提升,同时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一与几何相关的教学内容时,也要抓好预习这一环节。

“空间与图形”部分能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靠预习时的观察、思考、感悟来培养。学生通过预习不仅能达到知识理解的目的,还能达到思维开发这一目标。

总之,小数数学是生活化的学科,其源于生活,被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中的问题,这正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学习数学的方法也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抓好预习这一环节,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庆录.小学数学预习的作用[J].中小学数学教育.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32).

3.数学课预习方法探究 篇三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课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基于数学课的特点,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自觉进行思考性预习较为困难,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在预习基础上授课的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有效预习,实现学生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课的预习,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一、“浏览”预习本

本预习是把整个一学年、一学期的教材连起来预习。具体做法采用“随便翻翻”的读书法,把一册教材泛读浏览,在头脑中勾勒出一个总谱。一览说明,了解教材的要求、主旨,必、选修的情况,周课时的安排。二览目录,了解教材中有哪些章、节及其所占课时数的多少。三览结构,对练习、习题的编排,小结、复习参考题的设置,阅读材料、附录等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做到“识得庐山之外貌”。

二、“粗读”预习章

章预习是把相关紧密的若干章放在一起预习,达到“识得庐山之全貌”的目的。

1. 预习引言。引言具有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就像一部电影的序幕,牵动整个教学过程。引言中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具有趣味性、目的性和指引、激励等效能,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来临的重要内容。如第五章“平面向量”的引言中指出:“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和数一样也能进行运算,而且能有效地解决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很多问题。”在预习基础上通过各单元的学习,就能体会这正是本章内容的核心。

2. 预习小结。“小结与复习”是本

章内容的纲领性的概括和总结。对小结的预习来说无疑是给本章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向导,既能形成基本概念、概念间的关系、公式定理的第一直观印象,又可以对本章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先前了解。如“三角函数”这一章的小结中,基本知识、内容,各组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表格、方框图显现出来,一目了然,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总结出的五点学习要求,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

3. 了解前后章节内容的联系。了解本章是以哪部分已知知识为基础,将要解决怎样的问题,以及问题是怎样分解到各小节之间的等,以利于具体在学习中抓住重点。

三、“精读”预习节

节预习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预习与否,其效果截然不同。然而,就学生而言怎样预习?预习什么?预习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很好地把握,一方面需要教师构建在预习基础上授课的新模式,督促学生自觉预习;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力争达到“识得庐山真面貌”的目的。

1. 仔细品味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睛”,从标题可以明白章节的内容。例如“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这一节,从标题就可知本节是从坐标的角度出发,研究平面向量的运算,由此自然产生了要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是怎样确定的?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是怎样进行的?平行、垂直的向量及其坐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问题,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后,就为下一步阅读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

2. 通读教材,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预习。

对概念的预习要求达到会叙述、会判断,能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如预习“映射”这一概念时,首先认识到映射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要判断一个对应是不是一个映射,必对概念“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按对应法则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作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确概念的外延;“一对一、多对一”这两种特殊的对应,至此就能举出一些映射和不是映射的例子,完成认识这一概念的全过程。

对定理、公式的预习要达到能分清条件结论,会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了解推证过程和应用。如预习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时,首先分清“在三角形中”这个前提,明确结论:“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转化为数学语

言:“若△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则”其推证过程是以直角三角形为特例,平面向量为工具得到结论,且在例题、习题的预习中可知,应用定理能解以下两类三角形,第一类,已知两角任一边,求其他边和角;第二类,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对例题、习题的预习仍要明确问题的条件、结论以及得到此结论必备的理论依据,如何对题设条件进行转化等,同时还要明确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书写格式。

3. 勾画圈点,做好预习笔记

为使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预习中要做好预习笔记,就要求学生记本节已懂和不懂的内容,但不要写得太复杂,其中感到有疑问的内容应边读边画、边读边记。为保证思维的连续性,可以在重要的内容下面画线圈点,在边页空白处把自己的体会、看法摘记下来,把已懂的问题简单地整理、梳理,加深记忆,克服放羊式预习。

4.初一数学预习方法 篇四

2、老师训练的学习好习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学习规律,我坚持去做了吗?

3、解题过程中老师教的方法,我都掌握了吗?如果这些我都做到了,怕啥?高分通过!

但是,现在说这个问题似乎是有点迟了!还剩几天期终考试啦!我该怎!么!办!平时不太重视政治学科的孩子们,现在只想来点干货啊……好吧,下面的做法,悄悄告诉你:应付考试没问题,不过不是长久发展之计哦!

一、复习内容上注意两方面

一方面,背熟复习提纲,可以说大问题都在这里了,只要你足够熟,材料题不会出大问题。另一方面,书上还有些小问题,比如:创造的源泉是什么?爱情既意味着欣赏和尊重,更需要什么?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是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像这里的“源泉”“更需要”“内驱力”“总目标”“最主要”等等,不一一列举了,就是我们要学会抓住的关键词语,由关键词语去抓住内容。

二、复习方法上要注意三点

1、容易混淆的问题比较去背,如:情绪的作用(影响)、情感的作用;负面情绪、负面情感的积极作用;法律的作用、法治的意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作用等等。

2、注意复习错题,特别是错得多的老是掌握不住的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如:上述案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属于“启示”类,是答怎么办,即答“我们要……”。如:对上述现象加以评析。属于“评析”类,有对的地方,答“某某表述是对的,原因是……”,有错的地方,答“某某表述是错的,原因是……”,最后表态:“我们要……”。

如:结合民法总则的上述规定说明法律的作用。属于材料体现类,既要答法律的作用,也要到材料“上述规定”中找到这方面作用在哪句中。答法为:法律的作用是怎样的,规定中某法案体现了这一点等等。

5.高一数学预习方法 篇五

2、把本章节的内容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一部分是典型问题。要把对技能的要求,列进这两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要遗漏。

3、在基础知识的疏理中,要罗列出所学的所有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要做到三会两用。即:会文字表述,会图象符号表述,会推导证明。同时能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应用。

4、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种问题进行编队。要尽量地把他们分类,找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总结出问题间的来龙去脉。就象我们欣赏一场团体操表演,我们不能只盯住一个人看,看他从哪跑到哪,都做了些什么动作。我们一定要居高临下地看,看全场的结构和变化。不然的话,陷入题海,徒劳无益。这一点,是提高高中数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5、总结那些尚未归类的问题,作为备注进行补充说明。

6、找一份适当的测验试卷,例如北京四中的本章节测试试卷,电脑网校的本节试卷,我校去年此时所用的试卷。一定要计时测验。然后再对照答案,查漏补缺。

6.初一数学预习方法 篇六

一、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 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类比法是学习初中数学重要的方法, 数学中的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是通过类比得到的, 在解题中寻找问题的线索, 往往也借助于类比方法, 从而达到启发思路的目的。在预习过程中运用类比法可以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 就化难为易, 事半功倍。例如, 初中的分式运算是小学学过的分数运算的深化。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分式和分数一样分母都不能为零;分式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类似;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相类似;分式的通分与约分与分数的通分与约分相类似。因此, 老师设置预习提纲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分式的有关概念、性质和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类比, 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便于接受,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初中阶段, 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推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由一次函数、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的某些性质和解法, 推测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某些类似的性质与解法等等都可以采用类比法预习, 使预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尝试法

尝试法贯穿于数学预习的全过程。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美国的歌剧皇后”的贝弗利·西尔斯曾说:“失败了, 你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不去尝试, 那么注定要失败。”成功源于尝试, 在预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就可以获得知识的积累, 体会成功的喜悦。

1. 尝试实验法。

寒暑假预习时课本对于知识生成往往设计一些操作题或数学实验室,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 由特殊到一般, 总结规律形成知识, 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在预习过程中尝试着动手动脑去操作、实验, 课本的知识由间接经验变成了直接经验, 印象更深刻, 理解更到位。

例如:苏科版教材七年级 (下) 11.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 验证满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 画∠MAN=50°; (2) 在AM、AN上分别截取AB=1.4cm, AC=2.3cm; (3) 连接BC, 剪下所画的△ABC, 先后操作两三次观察前后所剪下的三角形能否重合, 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的“SAS”的条件。

2. 尝试练习法。

阅读教材, 对一节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看完例题, 对解题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认识, 知道例题是怎样体现知识点的。然后选择尝试练习, 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巩固相应的知识点。每一章节内容结束, 紧接着的练习的针对性很强, 目的性明确, 紧扣章节内容。

例如:苏科版教材九年级 (上) 4.2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例1解下列方程 (1) x2-4=0; (2) 4x2-1=0;例2解方程 (x+1) 2=2;在本节课紧接着设计了针对性练习达到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巩固训练, 其中有两组解方程是1.解下列方程 (1) x2=16; (2) x2-0.81=0; (3) 9x2=4; (4) y2-144=0。2.解下列方程 (1) (x-1) 2=4; (2) ; (3) (x-4) 2-25=0; (4) (2x+3) 2-5=0。这些题目和例题很相似, 学生练习得心应手, 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3. 尝试应用法。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怎样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灵活应用知识点解决数学练习中的变式训练。尝试应用法主要运用在老师设计的预习提纲中, 由于老师站得比较高, 对知识点的把握到位, 对分散难点的变式训练设计合理, 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模型, 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例如:苏科版教材七年级 (上) 3.4合并同类项, 习题中已知t=-1/2, 求代数式2 (t2-t-1) - (t2-t-1) +3 (t2-t-1) 的值, 由于学生预习的例题是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先合并同类项, 再代入求值。本题结合整体思想把t2-t-1看成是一个整体合并同类项, 再代入求值。学生对整体思想认识不到位, 所以老师在设计预习提纲时, 要对整体思想进行训练, 让学生形成一种模型, 本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梳理法

梳理根据学习内容和时间可分为课课性梳理和学期阶段性梳理。课课性梳理是学生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 如学习的知识点、应用知识点解决例题习题、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同时老师也可以从学生梳理的内容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 这样老师设计的跟踪练习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

学期阶段性梳理一般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在进行了几个章节的学习后进行总的梳理, 最好是在考试前两三周就梳理, 接下来两三周的时间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有一个练习的过程, 临考前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错误点再重点点出来, 提高学生在考试时的一个重视度即可。

7.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初探 篇七

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预习在学习知识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实际上它却成为了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不要强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让许多教师心存疑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为了让预习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能使预习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我们不得不思考究竟什么样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

经常可以在黑板上看到这样的数学作业:预习书上x页的内容。我不禁要问孩子们知道如何预习吗?他们年龄小,能力有限,面对这样的数学作业时,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将数学书看一遍,看书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样的作业就意味着没有作业,大可把数学书丢到一边,预习与否,老师是无法检查的。因此,教师首要做的是应教会学生如何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预习是为了让学生提前知道新授课程的内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哪些方面我有困惑,在课堂中我应该重点听老师讲的哪一方面。

其次,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具备主动、有针对性的预习习惯,所以老师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的预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比方说数与代数的内容比较多,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等。内容特点有: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注意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探索规律。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目,引导学生通过读教学内容找到答案。在教学《找规律》中,当学生比较难看出主题图上的规律时,老师只有不断地启发、诱导学生说出规律,模仿着说出规律,这样学生的思维被老师强牵着,思维仅仅停留在表层上,对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指导不够。如果在学习找规律前,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如仔细看书中的主题图,用你自己的语言叙述出你从图中都看到了哪些东西,它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从中找到规律吗?那么在新授时只要带领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提炼为书本中的数学,然后再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快地抓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空间和图形”时,应结合知识的特点来布置预习任务。由于这一板块的内容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它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并且能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在布置预习时,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知,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在教学《平行与垂直》中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时,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拿两根小棒,从高处落下,观察落下后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并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记录在作业本上。然后仔细阅读书中的知识,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在课堂上,我首先用两根小棒演示了一遍,小棒都落在桌面上,这两根小棒是什么关系呢?你能说说昨天在家演示时碰到的情况吗?由于经过了预习,学生能较快地弄清在同一个平面内是什么意思,弄清怎样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继而教师只要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怎样画平行线上即可。

是不是做到了以上几点,就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了呢?我认为这还不够,因为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学生学习差异可能更大。它需要教师在预习后的课中进行有效地组织: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或是结果,采取多种方法及时地检查、评价、反馈,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比如可以通过课前提问、“小老师”等形式检查预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激励。其次,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知识起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没有预习习惯或预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使其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进入想的多、说的多、交流的多、体验的多的课堂,使其个性发挥的充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减轻课堂压力,突破重点、消化难点,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起着重要促进作用。让我们善加利用这种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式,共同奏响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

8.小学三年级数学预习方法 篇八

第二步:补充例题。(把书本上省略的步骤和过程补充完整,并写在书上。)

第三步:提出疑问。(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注,要求统一用问号标示。也可以把自己提出的问题用铅笔写在书本上。)

第四步:尝试做一做。(对书本上的练习题先行自主做一做,注意用铅笔完成,以便修改。)

9.小学中年级数学预习方法指导探讨 篇九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数学预习方法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2-01

小学阶段的中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预习方法,不仅要根据数学教材的教学重点整理相关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提出更加鲜明的数学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的预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够自主进行数学解题。本文就小学中年级数学预习方法指导进行探讨。

1.小学中年级数学预习方法指导的措施

1.1树立正确的数学预习目标,开展数学预习竞赛

为了能够指导小学中年级数学预习方法,老师应该要事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预习目标,设计好相关的数学预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的预习任务能够更加适应练习课程、新授课程、复习课程等所有的数学教学课程,使实际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能够产生良好的数学预习效果。同时,老师要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好强、竞争、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开展数学预习竞赛等小游戏和活动,可以是九九乘法表的背诵等,根据课程上老师设计的预习目标和数学预习竞赛,使学生能够完成预习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九九乘法表的相关乘法口诀,在此基础上进行万以内的乘法运算,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演示相关乘法(如3乘以36)计算的过程,比赛哪个小组运算的又快又对,并能将其中的运算方式解释清楚,这样学生就能够基本掌握数学预习的方法,体会到数学预习的作用,并能够在明确数学预习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中,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通过竞赛方式,使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2复习旧知识点,预习新知识点

在数学预习方法指导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旧的知识点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练习已学过的知识点,这样能够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对比,掌握基本的数学预习方法。比如说在进行数学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并将其中的疑难问题标注出来,同时进行旧的知识点复习和巩固,在此基础上,寻找掌握新知识点的桥梁,进而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比如说在进行小数除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预习作业:问题一,如何推导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问题二,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解公式?问题三,回忆商不变的性质。问题四,已知62.5÷25=2.5,请你直接写出下面题目的结果,6.25÷2.5=?6.25÷0.25=?0.625÷0.025=?问题五,试着推导计算12.5÷2.5=?

通过这样的数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复习和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解题思路,即思想转化以及商不变性质,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的过程中会更加顺利,并能够使學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新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在题目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数学预习

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预习方法指导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设置,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预习方法。采用练习的预习方法主要是在数学的应用题以及计算题的预习过程中使用,这样能够使学生通过尝试性的数学练习,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以及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使学生明白自身未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重点进行这些尚未掌握的知识点练习,进而在上课期间以及平日的练习中进行知识点学习和检验,这样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预习的效果。比如说,在进行按照比例分配的数学问题练习中,老师可以出这样的题目:五年级1、2、3班分别有38人、35人、37人,将400个苹果按照班级的人数比例进行分配,请问,每个班级各自得到多少个苹果?设置好题目,使学生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任务的完成,可想而知,学生若想解决这道题目,需要进行问题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够在老师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进行听讲,这样能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4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

为了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预习方法,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预习所带来的快乐和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积极性,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同时要加强平日的预习检查和落实,使学生能够自觉形成数学预习习惯,通过小组检查、自己检查、老师检查、家长检查或者是同学之间的互相检查方式,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数学预习任务和目标完成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确保整个数学预习教学有效地开展开来。

2.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预习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甘平.浅谈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J].教学学习与研究,2010.

[2]杨娟.运用“学案”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

作者简介:

10.数学预习的策略研究 篇十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著名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 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是困惑教师的一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课前预习, 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之一。为了更清楚地了解预习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笔者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一年来教学实践的效果

我所执教的是兵团三中八年级 (1) 班、 (2) 班。由于 (1) 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好, 所以定为对照班; (2) 班学生基础较差, 定为实验班, 两学期来教学效果对比显著。

课题研究前七年级数学成绩如下表:

一年后八年级数学成绩如下表:

两年成绩对比如下图: (见附图)

通过两年成绩的对比我们发现:经过系统的预习训练 (2) 班的成绩明显提高, 及格率由一年前的18%, 上升到了一年后的83%, 而对照班 (1) 班并没有特别要求预习, 成绩波动并不大。

二、数学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

(一) 作业繁多

通过调查发现80%的学生不预习的原因是没有时间。每天晚上完成当天各科作业基本到12点或凌晨1点左右, 没有时间完成预习工作。

(二) 自觉性差

初一、初二的孩子正处在青春发育期, 自觉性总体较差。76%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家长督促, 或者教师的要求, 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去预习。

(三) 无法持之以恒

学习较好的学生都有预习的习惯, 但无法做到持之以恒。特别是当预习内容较为简单、较好理解时, 更是放弃了预习这个环节。

三、通过实践找出课前预习的任务和方法

在最初两个月的实践过程中, 我不光要求学生做好每天的数学预习, 还要逐渐总结出预习的任务与方法。通过反馈和整理,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 预习的主要任务

1.对新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思路要做到心中有数。2.根据新课程内容联想学过的知识, 忘记或模糊的地方加以复习、巩固。3.预习过程中自己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部分一定要专门找出来。4.预习完成后通过做课后练习来检验预习效果。5.养成认真做预习笔记的好习惯。

(二) 预习的主要方法

1.认真阅读。仔细阅读新知识点, 深入思考, 有疑问的地方看自己能否解答。2.把思考和动手结合起来, 做笔记是预习过程中非常实用的方法, 主要记录内容包括:总结出新课程的重点内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和大家分享的预习心得和收获;还可以把教师讲课过程中补充的知识点记录下来。3.预习后要进一步反思。想一想自己的预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在上完新课后反思一下, 自己的预习工作是不是有效果, 多次预习之后怎样形成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三) 预习中注意的问题

1.对自己较为擅长和熟悉的内容可以减少预习。2.预习时间要依据学习计划合理安排。3.预习要养成习惯, 坚持不懈。

四、总结

一年来, 通过对 (2) 班学生的预习指导, 家长的积极配合, 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较好的预习习惯。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前预习的好处, 明白了课前预习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结合, 做好课前预习, 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对比 (1) 班和 (2) 班的学习状况, 我们可以看到课前预习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影响。在一年以来的教学实践中, (1) 班学生大部分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 上课前对新的学习内容并不了解, 听课过程中遇到疑问, 直接影响后面内容的接受, 导致一节课整体学习效果打了折扣。这是由于被动学习造成的。对于要求预习的 (2) 班学生, 经过预习, 他们已经清楚新课的主要内容, 知道自己的疑问在什么地方。听课过程中能很快进入新知识, 带着问题听课也很专注。随着学习重点的接受, 疑点的解决, 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很快就能掌握, 学习很有主动性。而且, 有的学生还会提出新的问题, 进一步拓展所学内容, 还可以引出下一节的知识点。这样, 一堂课的整体学习效果就有了保证。这对学生的学习是种鼓舞, 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预习的学生因为对学习效果的不满有可能会有挫折心理, 直接会影响到他们的整体学习状态。所以, 课前预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培养, 是把学生的自学能力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通过数学学习收获的好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会更有信心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当中。

在实施预习策略研究之前, 我发现有不少学生面临一个很苦恼的问题:自己学习很努力了, 每天很多时间也都用在了学习上, 可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训练之后, 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 他们意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习也轻松多了。课前预习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过程, 可以为学生赢得学习时间, 可以改变不少学生不佳的学习状态。因此, 有效、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系统复习, 这是一个主动的、超前的、愉快的良性循环过程。

11.高中数学课的预习方法 篇十一

一、课前看一看。看,是预习的一种基本形式,首先要看内容,包括学习的课题、主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都要弄清楚;其次要归纳这部分知识的规律,弄清楚这些规律的推导过程。

二、课前做一做。有些知识光靠“看”,学生还是不易弄懂,必须亲手做一做,动一动手,才能了解知识的内涵。如预习“圆柱的表面积”一课,让学生除“看”外,再动手做一个圆柱体,以更好的理解概念定理。

三、课前画一画。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预习时还应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通过画,才能了解知识网络,辨别知识发展走向,加深理解又巩固新知识。

12.四年级下册数学预习方法是什么 篇十二

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预习的重要一环。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13.英语预习学习方法漫谈 篇十三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已经在我国普及教育了多年。多年来,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比比皆是。但是,预习作为进入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往往被人们忽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探讨,将预习逐渐带入到人们视线中来,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不言而喻。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英语课堂的必修课是为每一个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共同基础的课程。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要特别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而预习恰恰符合标准中要求的给学生预留时间、独立学习、联想记忆,从而达到助力整个学习过程的目的。有了预习,学生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习时便会有的放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自我预习,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大纲式的理解,并可以在自学时对重点难点加以标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预习预留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探究,从而达到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探究并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

同时,预习也是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养成过程的一个重要和必要阶段。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文字的记忆规律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必须注重不断反复的重现。因此,预习作为一个开头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学习的主动者,有的学生在新领会学习过程中,忽视了预习环节,将学习的第一步直接建立在教师授课基础上,被动地听课。填鸭式高强度的被动机械记忆,不仅无法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而且很容易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因此,将预习作为英语学习的第一步,通过教师的具体预习任务的安排指导,首先,让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 其次,结合教师授课,学生自我探究使所学知识深化; 再次,结合复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如何养成正确而有效的预习习惯

在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就应该有意识地将预习纳入到完整的学习环节中去,那么,该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1. 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养成正确而有效的预习习惯,确是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的。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内容的授课学习内容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具体的契合实际的预习计划的制定。“一刀切,一肩齐”的预习,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预习也只能是一句空谈。

2. 明确任务,有的放矢

有了具体的教学目的之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任务。从教师角度来说,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应该制定程度不同的预习任务。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应制定简单易行的预习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即可,做到下一步的授课中可以心中有数。对于程度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预习的难度和深度,除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之外,可以结合预习任务拓展学生其他方面( 如阅读等) 的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说,根据教师制定的预习任务,可以从自身出发,实事求是的分析理解预习材料。预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程度提出相应问题并加以记录,以便在教师日后授课中更加有效地听课。

3. 注重检验,“预”出效果

在制定并履行了具体的预习任务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预习步骤即检验过程。对于预习任务的检验切合了新课标中对于评价体系的要求。新课标认为,评价既是保证课堂实施的重要手段,有时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评价方式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鉴于新课标对于检验评价的具体要求和预习环节的自身特点,教师和学生必须对于预习中的任务进行合理恰当的检验,做到“预有所得,预出效果”。具体的检验方式可以采取自我检验,小组检验,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如在之后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授课的内容对于自我预习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用分级或打分表示相关的程度,体现预习的效果; 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讨论、互评等方式进行检测; 同时,教师也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综合的形成性评价,并且要客观分析和认真研究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4. 避免预习误区

预习作为整个学习链条中最重要的开始,固然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在预习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以免费时费力反而事倍功半。

( 1) 认识不足,应付了事

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因此有的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课上教学而忽略预习,对于预习的任务认识不足,不能准确定位预习的重要性,认为上课认真听讲就足够了,预习与否没有什么不同,对于预习任务应付了事,“预”速而不达。

( 2) 本末倒置,忽视课堂

在对于预习进行充分的有的放矢的准备之后,也会有学生认为,预习中涵盖了教师教学的大部分内容,因此做好预习就可以了,课上就会出现开小差,不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

三、融会贯通,体现预习生效

14.初一数学预习方法 篇十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学习的基础对于学习的好坏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数学作为小学的三大科目之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情感形态的认识倾向,它对推动人们去学习新知识有很大帮助,也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真理的重要动机,是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成绩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是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做好数学的课前预习,将以往的被迫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有关数学思维的理解

1.数学思维的概念

数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较为不同的一点是必须要形成一种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对于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它要求学生在面对数学的时候,能够把这些数字或者公式变得更加形象化。数学的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对数学进行学习的同时,能够运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从而展开想象,并总结归纳出一些结论。

2.课前预习对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经说道,知道它的不如喜欢它的,喜欢它的不如以它为乐的,对于数学的学习也是这样,要想将数学的教学质量有个更大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重中之重,倘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面对不同章节中的不同公式,难易程度不同,如果想上好每一堂课,那么课前预习就是必不可少的。经过长期的观察会发现,那些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会相对容易一些,另外没有做到课前预习的同学,在课堂当中相对来说就较为吃力一些。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的兴趣,是提高他们课堂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法。

三、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预习的兴趣

1.让学生在课堂预习中加入动手实践

小学生年纪较小,其思维特点就是对任何具体的实物都很感兴趣,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说明了通过实物来让学生对公式、数字、概念等进行了解是很容易的,对于学生们掌握新知识是很快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概括能力和对学生们兴趣的激发,提高课堂上的效率。例如,在讲到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贴、观察和交流,从而讨论出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或者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把抽象的东西轉为实际的东西,在课前预习中加入自己的实际操作,寓教于乐,可以提高学生们对于数学课前预习的兴趣。

2.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从而引发他们对于课前预习的兴趣

安逸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于竞争的环境下较低,所以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竞争的氛围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说,教师在刚上课时进行提问或者让同学去黑板上解题,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获得小红花,这样的激励模式也会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兴趣,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也要给予肯定的眼神,鼓励同学好好预习,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学生对于某方面的理解还有所欠缺,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有针对性,提高课堂上的效率与教学的质量。

3.设置问题来使学生深入学习

好奇心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应针对下节课要讲的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运用巧妙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从而在上课前做好预习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出发,通过各种手法将课本进行延伸,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还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课前预习的兴趣。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内容来说,难度相对提高,所以一定要让他们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对本节课进行很好的预习,这样不仅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要想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就要从各个方面下手,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成绩。

15.小学二年级预习数学有哪些方法 篇十五

小学数学课本图文并茂,别说孩子,就是新老师也不容易抓重点,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数学课本的编排,一般情况下分以下几个模块:

①在复习中引入新课

②新授知识

③巩固练习。

数学的特点是知识间连贯性强,上一节课的学习为下节课做知识或方法上的铺垫,所以模块①是学生已学且必须掌握的,模块②中以图片的形式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重难点,可让孩子思考,方框里的话一般是内容总结,模块③“做一做“,是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家长了解了课本,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

二.根据预习内容、预习目的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不同的课型,需要预习的内容不同,选择的预习的方法也会不一样。如《角的认识》预习时更多的是活动操作: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知道角有大有小,能辨认图形角,”找大、小角“环节家长可引导孩子比一比;《表内乘法》预习时可让孩子先说一说前面学的内容及得出口诀用的方法,再尝试着预习,看能不能看明白。

三.家长要把握好参与的度

上一篇:装饰材料考察感想下一篇:镇级应急预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