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

2024-10-24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通用8篇)

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 篇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__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典礼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奋力担当作为,发扬奉献精神,始终把“人民至上”融入到精神血脉,转化为行动自觉,落实到工作全程。

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切实拓宽便民通道。群众在干部的心里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怀揣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带头“走村入户”,主动“上门服务”,把上级的政策宣传下去,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切实拓宽便民渠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尤其要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真真切切的帮助,把群众最关心的事做细做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党员干部要奋力担当作为,持续推进利民政策。“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要事关群众利益,哪怕是细枝末节,也需拿出百倍热情。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乡村振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民生政策,要想让这些利民政策落地生根,还需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真抓实干,奋力担当作为。要把“以人民为中心”视作干事创业的“方向标”,做到群众的需求点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的努力方向就要延伸到哪里。“行利民之事”不是简单喊喊口号,而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把利民意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期盼摆在前头。对群众的诉求认真对待,对群众的困难尽力解决,对群众疑问及时解答。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在一件件利民惠民的政策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党员干部要发扬奉献精神,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作为头等大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以“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气概,把一腔热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立足本职岗位,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勇于担负起一切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记牢公仆的身份,承担肩上的重任。坚决抵制不良作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用实干践行初心,用奉献落实使命。

2.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 篇二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1-02

人们常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基层医疗单位要想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也同样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驾护航。但是如何保证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尽可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呢?笔者认为,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统一职工的思想,提升主人翁意识,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充分激发职工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积极性,使医院走上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说坚持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也是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1 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

古人云:“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给予职工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包容,充分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首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信任职工。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是激发职工活力的重要因素。职工向心力的培养、创造性的发挥与他们被信任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不信任职工,职工就会对你敬而远之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当我们想让别人信任我们的时候必须先信任别人,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架起彼此信任、真诚相待的桥梁。

其次要善于理解职工。既要保持职工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性,又要尊重相互之间对事物认识方面的差异性。坚持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以我院为例,全院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层次良莠不齐,既有高学历的临床医务人员,也有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的后勤管理人员及学历层次偏低的临时用工人员,由于职工的年龄、文化、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彼此的观点、看法、主张、要求也不尽一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需要理解他们的差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只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凭主观臆断去看人处事,而要从对方的基点出发,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态度来考虑和处理问题。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刻提醒自己学会包容。应允许职工有自己的个性,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要反对那些求全责备的行为,鼓励职工的个性全面充分地展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德,更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心情舒畅的、宽严相济的工作氛围。

2 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职工的利益诉求。

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心系职工基层,重视职工的利益诉求。深化医院内部体制改革、加快医院发展步伐、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都必须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只有关心职工、重视职工的利益诉求,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取得成效。所以我们在强调奉献精神的同时,也不能过分忽视职工个人的利益诉求,比如,某些医院为迎接上级检查或完成突击性任务,经常会要求职工发扬奉献精神,无偿“加班”,又或者让职工的带薪年休假名存实亡等等。这些漠视职工利益的做法,肯定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实际,缺乏说服力,甚至引起职工的反感、抵触等问题。因此,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从职工所关心的具体问题做起,如尽力妥善解决职工关心的工资、福利、医疗保健、晋升职务、聘任职称、奖金分配、工作条件和环境等实际问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地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使职工真正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心和爱护,感到自己的价值能得到医院和社会的承认和褒奖,从而唤起职工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3 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职工的全面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之一。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职工的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促进全院干部职工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

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院的做法是:一是努力创造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积极营建优质的工作、学习及培训等设施,为职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二是努力搭建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平台,比如在原有一级临床专科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近十个临床亚专科,让一批有才干、想做事的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勇挑大梁,担任学科带头人,让他们有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三是建立健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把外出进修、学习深造与职称评聘结合起来,学有所成回到医院的则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

4 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历史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而不能总是停留于开个会、读读文件、念念报纸、谈谈心这么简单。因为信息的多渠道获取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仅靠单一的说教已经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了,这个时候就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改变观念,开创新的工作格局,努力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创新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一是思路创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冲破思想“禁区”,倡导创造性思维,摆脱“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要从“等布置、等指令”转变为从实际出发,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二是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就很难取得实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网络,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工作力度和实效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内容创新。要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比如针对目前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职工思想压力大等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的医疗工作、内部改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形式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从单一的灌输教育向多层次教育转变,从单纯说理向结合实际问题转变,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转变,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五是载体创新,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医院文化建设活动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本来就是与医院文化建设密不可分的,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促进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让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医院文化这个载体,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我院为例,近年我院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的“创优质服务月”、“创护理优质服务年”、创建省市级“青年文明号”等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以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职工的服务行为,用“争创一流”的精神理念统一职工的思想,在强化职工养成的基础上,充分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职工爱院爱岗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医院各项争先创优活动中,变得言之有物、鲜明生动,好比春风化雨,自然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3.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 篇三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

立”

2009年3月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949名人大代表,步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13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至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在风雨中走过了55个春秋。55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推进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切实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它的根本性表现在哪里?董必武同志在1951年的一段重要讲话,比较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国家有很多制度,如婚姻制度、税收制度、司法制度、军制、学制等等,但这些制度只是政治生活的一面,只有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代表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面,才能表示我们政治力量的源泉,因此,它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一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其他各种具体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它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并且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制定宪法和法律授予的,都必须按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和法律办事。二是,这一制度是我国各种国家制度的源泉,国家的其他制度,如婚姻家庭制度、民事商事制度、国家机构的制度、刑事制度、诉讼制度等,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创制出来,都要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统领和制约。正因为如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具有根本性地位。

世界上有那么多类型的政体,为什么我们要确立和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政体呢?这是因为,它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形式。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13亿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这种形式就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普遍选举产生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代表,人大代表了解和收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见和要求,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把这些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使之上升为法律和法令,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政府使这些法律和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这种制度既能充分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又有利于形成全体人民的统一意志,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我们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每当这个制度健康运行发展,人民民主就发挥得比较充分,决策就比较正确,我们的事业就能得到顺利发展;反之,这个制度遭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会受到损害,国家和社会就陷入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牢牢坚持和不断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近年来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也有相当一些人不了解这一制度。比如,有人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不能广泛地代表人民?它有什么优越性?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制度?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出明确回答。

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就从国家根本大法的意义上,确保了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代表的广泛性。比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了统一战线各阶级和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代表,年龄从18岁到90岁以上的都有。在旧时代中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这次会议中有147名代表。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得到更充分的落实。据近20年来历次县、乡直接选举的统计,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数,占18周岁以上公民人数的99.97%以上,参选率在90%左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的2987名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归国华侨代表35名,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36名,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12名,台湾省代表13名。正是这种代表的广泛性,使得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方面的群众都能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上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目前,我国有近290万各级人大代表,他们都是兼职的、是人民中的一员,工作和生活在亿万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民立法,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重要立法的法案都向社会全文发布,广泛征求吸收各界意见,“开门立法”已步入常态化。如2006年《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后,短短1个月就收到19万条意见;2008年《食品安全法(草案)》发布后,人们通过网络、报刊、来信等不同方式提出11327件意见;对《社会保险法(草案)》,各界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高达70501件。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切实体现人民的意志,充分反映人民的呼声,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权益,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那么,同西方议会制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什么特点和重要优势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根据我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不是相互掣肘,不是相互拆台,不是唱对台戏,而是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人民代表大会中也没有西方议会中各议会党团的明争暗斗,而是充分发扬民主,在充分协商、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正如邓小平同志精辟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没有那么多互相牵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的效率。”从实践来看,我国人大制度也对保障政府工作的迅速协同高效提供了强大制度保证。无论是战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还是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或者沉着应对当前仍在困扰世界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所表现出的快速决策与高效执行的能力,都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美国《纽约时报》把中国抗震救灾与2005年美国政府在卡特里娜飓风的救灾做过比较,认为中国政府处理自然灾害的表现,充分显示了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和政府的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从20世纪50年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20世纪60年代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从改革开放以后确立和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到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55年间,我国所有重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纲领、目标、政策、措施,都是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上升为全国人民的意志,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令的形式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去实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动员、组织人民方面所显示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强大优势的生动体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坚持和不断巩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地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选出的代表组成,法律上保证每个民族都有代表参与国家政权,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护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实践证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3.中国决不能搞“三权分立”

谈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会有人拿它同西方的“三权分立”作比较。有人认为,只有“三权分立”才是真正的“民主”形式,才能保证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转,因而,极力主张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也搞“三权分立”。

那么,我们到底能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三权分立”呢?

认清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指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这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掌握,相互独立、互相制衡。最初的“三权分立”是阶级分权,有削弱王权、反对封建的意义。资产阶级统治稳固以后,“三权分立”演化为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他们通过分权制约的方式来协调内部不同利益的冲突。在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利益不同的集团,因而也就没有“三权分立”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有人认为,“三权分立”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最佳政体。这种说法对吗?

从实行“三权分立”国家的实际来看,由于三权分立带来的权力中心之间的互相掣肘和拆台,往往造成几个权力机关各说一套,各行其是。在这种“民主”形式下,一些简单的事情常常被复杂化。相反,一些重大问题,却因为政客们为维护各自所代表的利益,互不相让而一再拖延、议而不决。1995年,美国国会和总统克林顿因财政预算的意见分歧僵持不下,互不让步。国会执意不通过预算案而另提一个预算案,总统不妥协而宣布联邦政府关门。近20年来,由于国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扯皮,美国政府曾六次面临关门的尴尬境地。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认为,权力分立论不符合积极增进效率的原理,它是以对国家权力及其行使人持怀疑的、不信任的、猜疑的态度为出发点的。这无疑是“三权分立”制度的硬伤。

有人提出,“三权分立”是现代社会最“民主”的政体。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纯粹的民主,而只有具体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主。“三权分立”这种模式是西方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产物,是资产阶级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权力运作方式。列宁曾经指出,只要有不同的阶级存在,就不能说“纯粹民主”,而只能说阶级的民主。“三权分立”就反映了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事实上,西方国家设置三个机关来扮演互相制衡的不同角色,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避免某一个利益集团独揽权力,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民主”。但这种制度设计并不能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因为参与制衡的每一方都是某一利益集团的代表,不是人民的代表,甚至不是多数人的代表,不能保证权力行使的广泛代表性。实际上,“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制衡和权力分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本统治的有力工具。

还有人提出,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这也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

比如,在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中,政治游说是相伴而生的产物,在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这已成为一种公开的政治腐败行为。据称,美国有游说公司2.5万多家,仅华盛顿就有近4000家、各类说客3.5万人。这些说客,或是游走于国会,或是出入于政府部门,穿梭于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为各个利益集团充当纵横捭阖的说客。前几年,美国波音、雷神等六大军火公司为得到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合同,游说美国国会山,所投入公关费用就达5100万美元,而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达千亿美元以上。这些已被揭露出来的内幕,只是西方国家权力腐败的冰山一角。而且在“三权分立”制度下,权力分配形成了一个利益分配的共同体,很容易成为制度性腐败的共同体。最明显的,就是媒体对这些腐败行为的披露有一个看不见的边界,一旦这种披露涉及制度本身,有可能伤及政体乃至国体时,“分立”的权力就会发挥一致作用,各种报道便会戛然而止。

有人认为,“三权分立”是所谓的“国际惯例”,具有“普世性”,所以我国也应实行。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事实上,当今世界并没有所谓“普世”的政治制度模式,各国的政治制度模式都是依据各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而确立的。即使西方主要国家,虽然理论上都搞“三权分立”,但具体形式却并不相同。比如,在美国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并立,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可以说是相对较为典型的“三权分立”。但英国却是议会制,实行“议会至上”,立法权与行政权并不是分立的,甚至直到2005年之前,司法权也是不分立的。法国则属于半议会制半总统制,行政权占主导。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日本等国也未实行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制度。事实表明,所谓“普世”的“三权分立”根本不存在。

应该看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度虽然都是政权组织形式,但作为国家政体,这两种制度有着本质区别。一是,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没有议会党团,也不以界别开展活动。无论是代表大会,还是常委会或专门委员会,都不按党派分配席位。人大代表肩负的都是人民的重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二是,人大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的国家机关间关系有着本质区别。我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各国家机关分工不同、职责不同,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三是,人大代表与西方议员有着本质区别。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具有广泛代表性,不像西方议员是某党某派的代表。

必须指出,在中国搞“三权分立”,既无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更无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如果不顾我国的国情,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搬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动摇我国政治稳定的根基,导致民主倒退、社会大乱、人民遭殃。

4.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我们要珍视长期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宝贵经验,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怎样才能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呢?

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要求决定的,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从党的执政目的和内涵来看,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极为重要,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所在,也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政治制度攻击的焦点,一直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的根本原因所在。这充分说明,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点,决不能动摇。

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更好地代表人民意愿,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走群众路线,更好地发挥人大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正确反映和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认真督促有关方面及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必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人大工作。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人大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关系到国家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大工作的实效性,开创人大工作的新局面。

必须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必须遵循的原则。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依照法定程序,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人大依法履行职责,无论是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问题的决定权,还是行使人事任免权,都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包括不同意见,保证他们充分发表意见的民主权,做到充分审议、集思广益,在基本达到共识的基础上进行表决,实行一人一票,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使人大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更具有权威性。

4.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 篇四

地区:中国 |上映时间:2009 |类别:纪录片记录

简介:

《人民至上》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部献礼影片之一,也是中央宣传部和广电总局向社会推介的首批重点国产影片中唯一一部纪录电影。影片全景式真实展现了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影片通过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表现了大灾之下喷涌出的无边大爱,讴歌了中华民族在党中央领导下顽强拼搏,共同书写出的时代精神新篇章——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n n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震惊世界。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尚在余震中的灾区,领导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抗震救灾救援行动。n n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全景式的记录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记录了大灾面前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心和无私大爱,以及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n n 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以珍贵的影像,突出展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收起

生命的史诗

——评纪录片《人民至上》

时间:2009-5-19 记者:张蕊 点击次数:110

25月12日晚,为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百周年纪念讲堂特别放映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作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60部献礼影片之一,该片同时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向社会推介的首批重点国产影片中唯一一部纪录电影。片长96分钟的《人民至上》,全景式地展现了汶川大地震中一段段动人的生命史诗,党和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创造着感动与奇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那一刻中华民族用心灵捧起的信念。

这是一部电影

“实际上在去年5月12日下午,当中央新影听到大地震的消息,同时又接收到上级有关指示后,短短的15分钟时间内就调集了我们非常优秀的摄影师、录音师赶赴机场,跟随温总理踏上了这样一条抗震救灾的旅途。这一去,前前后后一下子就跟踪了一整年。”电影总策划、总监制周亚平先生在接受新华网采访的时候这样说道。这是一部特殊的电影,在事件发生之时开始拍摄,历时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据周亚平透露,拍摄的胶片初步统计就长达十万余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声改变众多人命运的巨响之后,一部由无数生命共同演绎的电影卷轴开始转动。在昔日美丽家园夷为废墟,鲜活生命蒙上灰色的天难巨幕之下,今天的生活成为明天的历史。然而生命中的所有感动都将成为一种叙述,成为一种可以相互呼应的情感延续,成为一种汩汩流于体内的血液。影片正是以一种纪实的风格承载着这样一种叙述,沿着时间的脉络,讲述着一段将永远烙刻于民族记忆之中的故事。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记录下大量珍贵、独家的影像,包括去年5月31日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空军某大队邱光华机组5名烈士的一些资料。许多画面和声音的片段为首次公开。最直面的记述,给予人最真实的震撼:惊心动魄的摇撼是真实的,山体上滑落的岩石是真实的,压在人们身上的石板是真实的,悲恸是真实的,死亡是真实的,那压抑着的哭泣在黑暗中奋力的生存是真实的。

采用纪实手法的影片,尤其是面对一个如此巨大的灾难主题,大多难免流于过于概泛和宏大的叙述,而影片《人民至上》却能够始终将叙事焦点投射在具体人物的身上:从国家领导人到村民百姓,从年逾古稀的老人到不满周岁的孩童,从奔赴一线的战士到源源不断的志愿者,怀着对生命的尊敬和感动,影片细致地记录着一个个表情,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眼神。在“大人物”身上,我们看到温总理在废墟边捡起孩子们昔日的书包和鞋子时眼角的泪水:“现在我给孩子们行个礼,表示我这个做总理的,对孩子们的悼念。”在“小百姓”身上,我们看到他们站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家园故土上的荒凉与悲怆,看到他们的哭泣和紧握的双手。

然而在人物细节的刻画之中,影片还大量穿插一些宏阔的远景镜头,如天安门城楼边缓缓升起的朝阳,将细节叙事放置在宏大的背景之下,使影片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强大团结以及每个生命肃穆庄严的尊重。

这是一场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华大地一声震颤,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往日美丽的家园成为一片瓦砾,埋在废墟下的人们发出一阵呼喊和呻吟。”这是影片刚开始不久的一段解说词,伴随悲怆的声音,镜头里一片浑浊的晃动和逃窜的人群,对于这一段记忆,也许成为一些人人生最后的记忆,也许令一些人永生铭刻。

一场地震究竟改变了什么?

房屋倒塌了,可以再建,道路阻塞了,可以重修,那么朋友呢,那么亲人呢,那么今后人生的轨迹呢?对于那些失去儿女的父母,对于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甚至还有在地震中出生的婴儿,将怎样慰藉,将拿什么慰藉?看着那些废墟上的人们,是不是他们的人生也如这一片废墟般荒凉和冷寂?

然而,当我们看到,女教师在临终时还紧紧守护着自己的学生,看到年迈的老人为了救活他人的生命不惜自杀来结束自己,看到已近死去的母亲怀抱着手中的婴儿,用手机留下遗言:“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

“我爱你。”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常常忘记,亲人之间,爱人之间。然而当到达生命的最后,甚至是牺牲自我的生命来保护你时,请一定记住:我爱你,因为爱你,所以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比以前更加信心百倍地走下去。无论是厮守半生的伴侣,还是未曾叫过一声“妈妈”的婴儿,直到这一刻,我爱你。

这就是生命的真实与力量,也许曾经淹没在庸庸碌碌的人世之中,然而,一场地震,却将它们全部激发出来,正是这些爱的力量,给予死者慰藉,让生者永远怀着感激,走下去。一场地震,教会我们如何坚强;一场地震,教会我们懂得珍惜;一场地震,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宽度与高度。

于是明白,一场地震,是一次心灵的震颤。

“永远面向光明的未来,正如太阳总会出来一样,未来永远是光明的。”正如温总理在重建后的北川中学开学典礼上所说的那样。

我们将会重新生活,在地震之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是一个民族

1665年夏季,英国首都伦敦的天气异常的炎热。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卫生条件的急剧恶化,一场特大瘟疫(黑死病)终于在这座千年古城爆发了。刚刚夺回政权的斯图亚特复辟王朝首先撤离,迁往牛津。富人们也竞相逃命。主教从他们的神坛上、医生从他们的诊室内都悄悄溜走了。伦敦城内只剩下无处可逃的穷人,很快就成了一座鸦雀无声的死城。笛福在《伦敦大瘟疫亲历记》中写道:“每周都有上万人死去,在这个城市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死亡。”

灾难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而死亡所带来的恐惧又是如此的真实。汶川大地震,无数的生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线路中断,信号中断,道路阻塞,当死亡几欲封锁整个县村时,我们选择的不是逃离,而是到达第一线,拯救生命。

中央电视台在15点20分打破正常播出时间,发出地震直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并积极发出号召: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根据指示,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于16点40分登上了赴灾区的飞机,在都江堰的一个临时帐篷中发出指示,要求将一切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灾区一线;地震发生后27分钟,解放军总参谋部启动应急预案;19点50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现场工作队飞赴灾区;22点50分,国家减灾委紧急将二级响应调为一级响应;整个救援过程中,不仅是解放军参与,各地志愿者也纷纷抵达,不仅是政府部门,全国各界也纷纷向灾区伸出救援之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绝不放松。”一片废墟上的温总理如是说。正是这些迅速到位的措施,无微不至的关怀,将无数同胞从死亡线上拉回,向全世界证明了什么是“人民至上”。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血脉能创造奇迹,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影片中歌声回旋,这是整个民族发出的呼唤。

画面上布满飞扬的黄丝带,这是一个民族发自内心的祈祷。

虽然我们未曾谋面,但是一场灾难使我们血脉相连。当天安门广场上降下那面红旗的时候,整个民族共同悲痛,共同缅怀,也必将带着这份血肉相连的共同,走向明天,走进朝霞明媚的未来。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要的不是面临怎样的灾难,而是当灾难发生时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

一部电影,记录一个故事;一个民族,留下一段生命的史诗。

《人民至上》:重温那让人揪心感动的五月。

心之光影之旅 发布于: 2009-10-11 02:37

国庆时在央视六套看的本片,开始以为是故事片,后来才发现是纪录片,纪录片所需要的就是真实,而本片几乎用了汶川地震时的所有影像资料来力图重现那惨烈真实而又感人的一幕。

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跟汶川有关的记忆我想将会成为我们这代人一生的记忆。

? 本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 有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别人婴孩的蒋敏,那个截肢后向救她的人说“我是最勇敢的 是吗” 并且在北京残奥会上完成自己舞蹈梦想的李月。。。。?

?? 再有就是,? 希望家人都要平平安安,? 朋友们都开心?,自己也要开心,国家繁荣昌盛。

地震 汶川

下一篇:《梅兰芳》:京剧大师的风雨历程。>> << 上一篇:对电影《麦兜响当当》的一句话影评

2011-02-17 21:4

5昨天是5.12一周年,全国都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而晚上我守候在电视机旁边观看了“人民至上”的特别节目,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的眼泪总在眼眶里打转,我被很多情节感动了。

第一个感动我的是总理,家宝总理您辛苦了,您的肯定是一个好的人民公仆,要是所有中国的公务员与官员都有您一半那么中国会比现在更加高效更加繁荣。您的每次出现肯定让人民感到心里踏实。您也要好好休息保障身体健康。

第二个感动我的是那些老师,那些已知名字的和那些未知名字的。他们用实际行动保护了孩子,那是一种大爱一种无私的爱。我想对你们说老师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你们是我们最爱的人。尤其是谭千秋!有一个镜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湖大的师生们手里拿着蜡烛,举着条幅一位带着眼镜魁梧的同学高声呐喊着“千秋学长,我们的骄傲”。而现在一些大学里老师,教授们你们在追求什么?你们的迂腐堕落有没有感到羞愧?你们的所作所为让人唾弃。

第三个感动的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在战争年代你们用鲜血换来了和平的今天,在和平年代你们仍然用鲜血保护着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不管是火灾、洪水、冰灾还是地震,你们的出现就是人民的希望。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第四个感动我的是。志愿者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志愿者了,他们有的是企业家,有的是白领有的是工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救人。感谢你们,敬佩你们。

第五个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坚强的孩子们。林浩、郎铮、薛枭、李月,你们很坚强,很勇敢,不要放弃好好生活。

中国万岁!

--------------------

天晚上,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型电影记录片《人民至上》。这部电影真实的记录了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级的强烈大地震,电影真实的反映了在地震灾难过程中发生的一切。

去年的今天是一个令全国人民悲痛的日子,灾难在14点28分这一瞬间发生了。6万余人死于倒塌的房屋下,数万人被埋在废墟下,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地震灾区,领导了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救援行动。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党中央派出人民解放军战士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进行生死营救。地震造成了通讯中断,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阻断了去汶川的路。很快党中央组织了伞兵从空中跳伞进入汶川进行营救。与此同时,解放军部队、武警部队、公安、医疗队,还有多名将军率领的突击队先后向汶川进发,进入灾区行政村进行营救。他们顽强奋战,有的几天几夜不合眼,从废墟中将一个个生命救出来。他们中有的因劳累过度倒下了,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还有一架飞机因地形不利和天气原因在营救中全部遇难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大灾面前,许多善良的人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和解放军一起参加救援。他们当中大到62岁,小到19岁。这些志愿者中有爱心企业家——陈光标,他带领员工为汶川开辟了第一条公路,第一个停机坪,使得救援物资能源源不断的运往灾区;也有公司经理——陈岩等人,他们自己开车进入汶川,加入国家救援队,没日没夜的奋战在第一线;也有免费为灾区运送物资的出租车司机。与此同时,全国人民和华人华侨踊跃捐款捐物;干部、学生挽起衣袖走上街头,排队献血;国际组织也积极提供财、物援助。

在这场灾难来临时,许多人都变成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们中有用自己身体护住孩子的母亲,有用身体来死死护住学生的老师------

在这举国同悲的日子,党中央国务院视民之哀为国哀、视民之难为国难,在5月18日发布公告:定5月19——21日为全国哀悼日,下半旗致哀。

时隔一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以人民为中心,科学发展的理念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下,今天的汶川站起来了,田野上重新忙碌着农民的身影;工厂里重新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学校了重新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古老的村寨也迎来了全新的开始。

影片结束了,这时动人的旋律响起来。我也被深深的感动了,“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在党和政府的伟大领导下,四川站起来了,汶川站起来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伟大的中国人。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心连心,同四川人民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

党的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在一起...任何困难与灾难都难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党英明的领导下,时时刻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址,让人民安居乐业...故人民至上,这是大国崛起的前提,也是国家昌盛繁荣的必要条件...2008《人民至上》剧照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震惊世界。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做出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尚在余震中的灾区,领导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抗震救灾救援行动。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全景式的记录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过程;记录了大灾面前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心和无私大爱,以及涌现出来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以珍贵的影像,突出展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危难时刻指挥若定、高瞻远瞩,以雄伟的气魄迅速动员了全国人民投入抢险救灾,谱写了一曲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生命之歌。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坚强的领导、巨大的凝聚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称赞[1]。

编辑本段内容预告

《人民至上》影片看点

5·12汶川大地震《人民至上》剧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特大地震灾害”,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感天动地的英勇壮举,必将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人民至上》以影像的方式采撷了抗震救灾历程中的一些片段,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时向在抗震救灾中英雄无畏的人们献上无比的敬意,献给所有为抗震救灾伸出援助之手的中国人,献给不远万里为中国地震灾区送来无私爱心的海外友好人士。影片在短短九十几分钟里以大量珍贵的镜头,让我们重温了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大灾大爱、众志成城的大道之声。感人至深,催人泪下[2]。

还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

在《人民至上》剧照地震的一刹那,人们对“以人为本”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地震中的表现,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当人们通过电视镜头看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和人民群众一起流泪,一起奔波,共话家常时,领导人的形象变得丰满、生动、真实。影片中,胡锦涛书记亲临抢救生命一线为解放军救灾官兵鼓舞斗志,余震袭来也不为所动。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一个老年人安置点时,一个百岁老人拉着他的手说“你要扎实工作”,温家宝说,“我会努力工作”。周围的人们都被逗乐了。地震中,中央领导集体的表现是杰出的,连苛刻的西方媒体记者也不吝惜笔墨予以称赞。这一点在本片中有集中反映,人们看到的是可亲可敬、有血有肉的领导人,他们和普通的人一样,有情有义[3]。

重新理清汶川地震的地理方位

在影片《人民至上》中,制片方将北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地标来表现的,北川的人物和故事也占了相当的篇幅,这是因为北川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有一句话说:“震在汶川,伤在北川”。地震虽以汶川为名,但应当对北川有充分的关注。本片在大篇幅展现了北川在地震中遭受的重创,以及那里的人们种种不屈的抗争,让人们记住汶川,也记住北川[4]。塑造了抗震救灾英雄群像

抗震救灾英雄抗震救灾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但其中有很多是口耳相传,有的是网上传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本片采集了其中真实可信打动人心的几个,并费尽周折拿到了一批很少被人看到的镜头,塑造了一群立体真实的解放军、公安民警、人民教师、学生、志愿者形象,也挖掘出不少英雄背后的感人故事[5]。

首次批露了中央新影的一批独家镜头

5.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 篇五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充分肯定并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鼓励并发挥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要紧密依靠人民创造伟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要鼓励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告诫领导干部带领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一定不要忽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作用。改革要牢牢依靠人民力量,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众的智慧,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只是空中楼阁,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主体作用。他认为,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战略构想是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紧紧结合在一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并不是虚幻的理论构建,而是蕴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上。从宏观看,不论是“五大发展理念”,还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价值目标和制度设计的着眼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利益需求;从微观看,着力改善民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更是在帮助人民脱贫减困,让改革发展带给人民更多获得感。此外,还要在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利益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公平正义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其中最大的短板就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11月,中央正式宣布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明确提出到将实现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当前,一系列扶贫脱贫的政策措施正在全面有序推进,这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贯彻和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体现在在物质利益方面确保广大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体现在改革发展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等政治权利的诉求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利益和基本民生需求等基本经济层面,还突出体现在民主权利、政治权利以及对于公平正义等政治诉求层面。为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用制度保障人民民主,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这就将中国共产党在价值层面的“人民主体”思想运用贯彻到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设计、权力运行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为人民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现实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的落实。

此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明确提出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决摒弃损坏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要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优美环境效益。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体现在强调党的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上。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的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最关键的就是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导向、人民立场,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这些措施有力地净化了党内政治风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新的政党。针对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习近平同志坚定地指出,要坚决查处党内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现在,我们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这就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事实证明,习近平同志关于改进党的作风和积极惩治腐败的做法,深受人民的好评和赞扬,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支持,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这就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正如列宁同志所说:“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立足中华大地、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同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6.人民至上心得感悟 篇六

本文仅供参考

人民至上心得感悟【篇一】

要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基层中厚植人民情怀,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奋斗。要彻底解决群众提出的疑惑,就要厚植理论功底、丰富业务知识,认真钻研本职业务,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就要到群众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最困难的地方去,深入体察群众诉求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锤炼为民服务的“万精油”“政策通”“多面手”。

要走近群众,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在为民服务中淬炼初心使命,在担当作为中增进为民情怀。要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及时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履行职责中,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要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立足本职岗位,主动履职尽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深入挖掘宣传时代先进典型,引领新风尚,凝聚精气神,让为民情怀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更深沉、更丰富,汇聚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要时刻反思自己为民宗旨牢不牢,服务意识强不强,百姓情怀深不深,主动担当有没有,做到时时叩问、时时警醒。

人民至上心得感悟【篇二】

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宗旨,体现党的本质,是对党员和干部的根本要求;清廉是执政党的基本形象,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领导干部更要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带头做好。

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要厚植为民情怀,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顾大局利全局的事、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惠民生解民忧的事;勇于担当作为,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本色。

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要去掉“官气”,多接“地气”。要坚持经常性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开展交心谈心,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关注民意。要深入群众,要到群众最需要和最困难的地方,关注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在联系群众的基础上,发展好、维护好、协调好群众的利益,特别要着力于改善现实的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呼吸相通。

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严以律己,始终不改公仆本色,才能切实抓好作风建设,才能在为官从政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禁得住诱惑,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做讲政治、讲纪律、明责任的人民公仆“领头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只有敬畏法律、敬畏纪律,自觉管住自己,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才能担起肩上的重任。

人民至上心得感悟【篇三】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陈希校长强调,要厚植为民情怀,自觉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顾大局利全局的事、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惠民生解民忧的事。广大党员干部要扎牢“人民根”,做好人民的“服务员”,积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必备情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必须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把党建设成人民始终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7.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心得体会 篇七

题目 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三权分裂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二〇一二年九月

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三权分立”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两院制。我们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从理论上说,“三权分立”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著名的政体三要素论(议事、行政、审判),萌芽于英国资产阶级分权学说的创立者约翰·洛克提出的立法权、行政权与外交权三权分立、制衡的主张,形成于法国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其后,美国的潘恩、杰斐逊等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说,已经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按照这一理论原则,资产阶级将国家权力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三个部分:立法、行政、司法,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个方面的权力。资产阶级国家在宪法上规定:立法权,即国家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由议会行使;行政权,即治理整个国家内政外交的权力,由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政府行使;司法权,即监督法律的执行和行使审判的权力,由法院行使。三权之间,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又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权力都受到其他方的限制。从理论和实践上看,“三权分立”的实质是阶级分权和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就是分权和制衡。马克思指出,分权学说产生于阶级分权。它最初就是资产阶级要求与封建贵族分享政权,其典型的形态是英国模式,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向封建阶级争夺政权的产物。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便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但是,不论是哪种情况的“三权分立”制度,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利益的。作为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分权的一种形式,“三权分立”一般是通过资产阶级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来实现的,有的甚至是通过长期执政的一个政党内部的不同派系来实现的。这些政党和派系分别代表了资产阶级内部不同的利益集团。

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因为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它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都属于代议制度范畴,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相比较,是更先进的民主制度,后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前者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体表现在:

1.性质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一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而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则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掌权,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它与西方国家的阶级关系、政党制度、私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实质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2.代议制机关组成人员的阶级基础不同。西方国家议会虽然打着“全民的”、“普遍的”、“平等的”、“超阶级的”选举制度招牌,其实选出的议员多数是有产者,或者是有产阶级的代理人和辩护士。从表面上看,议员都是由选民选举的,似乎是民主的,但实际上是有钱人的民主,是一种金钱和权力的交易。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代表机关的组成人员则都是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出来的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行使国家权力。

3.职权不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今世界最民主的制度。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和各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机构的职能作用,完成人民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而西方国

家“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总统(政府)、议会、司法三权分立,矛盾很多,难以统一。

4.与选民关系不同。西方国家议会议员一经选出后,选民无权罢免。这说明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和不彻底性。而我国的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选民或选举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说明人民权力的至高性和权威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必须服从人民的意志,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办事。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制度,它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的国情,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汲取西方国家议会制的精华,建立起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比西方议会民主优越,但这种优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因为一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到完善需要相当长时间,而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建立至今才只有几十年时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人权的国家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公民和人大代表的自由又有公民和人大代表的责任,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好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它既吸取了苏维埃政权的有益成果,又有我国的创造。这种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它有充分的民主性和广泛的代表性,真正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选举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政权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投票产生的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检察权,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全权性,国家政权的运作由人民代表大会一体实行。这就能够避免“三权分立”制度议行脱节、分而不立、互相掣肘的种种弊端。邓小平同志在接见美国

前总统卡特时曾说:“人们往往把民主同美国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制度是最理想的民主制度。我们不能搬你们的。”“中国如果照搬你们的多党竞选、三权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局面。”

8.十四五人民至上心得体会发言 篇八

人民以创造、奋斗和团结让伟大精神的力量薪火相传。中国人民是富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新中国成立X多年以来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创造,是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中华文明,是人民创造了光辉历史伟业,是人民创造出这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走向如何,人民最有发言权。

中国人民是富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人民以自立自强、克难求进、不懈努力书写出一部漫长且丰富多彩的奋斗史,开发和建设了辽阔秀丽的祖国大好河山,战胜了数不清的磨难与灾害,是奋斗让中华民族在百折不挠中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又一场新征程,如何谋篇布局,人民最有发言权。

中国人民是富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团结统一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华夏大地并深深印刻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中,我们国家的发展史,就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统一的奋进史,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是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唤起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乘风破浪的伟大跨越,是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铸就了事业发展的坚强堡垒。走向伟大复兴,团结的力量就是无坚不摧的人民力量,人民力量就是我们勇往直前、披荆斩棘的中坚力量!

人民用勤劳、智慧和勇气照亮伟大事业不断向前的奋进征途。一路走来,筚路蓝缕、过关斩将,再到踏平坎坷成大道,我们一直有着无比强大且深厚的信心与底气,这种信心源自于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凝聚力、忍耐力,这种底气离不开中国人民独有的勤劳、智慧和勇气,这正是我们面向未来,敢于谋篇布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支撑!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千千万万个“小家”的幸福生活来源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大家”篇章更是归功于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勤劳双手以及亿万人民对国家发展的承诺。

上一篇:零就业贫困申请书下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