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的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2024-11-13

《认识小数》的复习优秀教学反思(共14篇)

1.《认识小数》的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篇一

备这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读、写,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本节课让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课件选材科学、合理、形象。

二、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

课上好后感觉如果我在设计时,增设两张表格,让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2.《认识小数》的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篇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 (下册) 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 能认、读、写一位小数, 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整数和自然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数学活动,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 学会讨论交流, 与人合作, 培养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法和学法

教法: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探究活动, 加强个别指导、辅助媒体演示等。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这里有一些商品的价格, 认识它们吗?谁能读一读? (课件出示)

铅笔牛奶削笔刀剪刀电饭锅

0.5元9.8元10元12.3元289元

师:给标价牌上的数分类, 想想为什么这么分?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类, 交流)

师:认识这些有小圆点的数吗?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 (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三年级的学生, 已经储备了整数和分数的相关知识, 积累了有关小数的生活经验, 这些都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所以我选择学生接触最多最熟悉的商品的价格引入学习, 符合学情, 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 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 发现身边事物中的数学问题, 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 认识小数

1. 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 直观感知, 初步认识

课件演示例1情境:小明最近搬了新家, 他想购买一张书桌和一些文具用品。一天, 他和好朋友来到商场, 挑中了这张书桌, 合不合适呢?小明拿尺量了一下, 桌面的长是5分米, 宽是4分米。

师:5分米和4分米满1米了吗?用分数怎样表示?你还能怎样表示?讲解:5分米, 用小数表示, 是0.5米。 (板书等式:5分米)

师:这里的0.5米表示什么?帮助学生理解米是0.5米, 0.5米表示米。

学习0.5的读写。介绍小数点并规范小数点的书写。

师:同样, 米用小数怎样表示?理解0.4米的含义。 (板书等式)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借助十等分的米尺图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小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中的分数和小数, 比一比, 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得出:十分之几米是零点几米, 零点几米表示十分之几米。

(2) 迁移类推, 丰富认识

师:十分之几米是零点几米, 那么十分之几元呢?

生:十分之几元是零点几元。师: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举例, 说理由, 师生共同验证。师:从这些例子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也就是零点几元。

(3) 数形结合, 加深认识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理解题意并提问:这里有3个正方形, 每个

正方形都被平均分成了10份, 你能先写出分数, 再写出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吗?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交流)

变式练习 (指着第一个正方形) :我在这个正方形中还发现了一个小数, 知道是多少吗? (0.7) 0.7表示哪一部分?为什么空白部分是0.7?另两个正方形里的空白部分分别是多少?如果要表示出0.2, 应该涂几份?

师: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 有什么发现?

组织讨论交流, 揭示:十分之几是零点几, 零点几表示十分之几。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 小数的含义是抽象的, 需要大量现实素材的体验, 积累起丰富的感性认识, 并经历抽象概括的过程, 才能逐步感悟, 进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为此,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加深体验, 使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由感性向理性递层攀升。第一环节先通过计量长度沟通整数、十进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初步体会小数的来源和含义, 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第二环节话锋一转, 抛出问题———“十分之几米是零点几米, 那么十分之几元呢”, 引发学生思考, 开展举例验证等活动, 感悟“十分之几元是零点几元”, 丰富学生的认知, 同时为下面认识几点几作铺垫。第三环节利用习题中的十进分数方块图, 练习分数与小数的意义转换, 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每个环节都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学习与人交流合作, 学习与人分享思想, 学习质疑反思调整, 学习比较归纳概括……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课件演示例2情境:小明选定书桌后, 来到了文具柜台, 看到售货员阿姨正在给商品标价, 大家想看看吗?如果请你帮忙, 你会把圆珠笔和笔记本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出来吗?

(学生独立尝试, 四人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从“先分后合”的角度感悟1.2元和3.5元的含义。

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问:为什么0.8元的小数点左边是0, 而1.7元的小数点左边是1呢?

思考:把几元几角写成小数时, 可以怎样想?小结:几角是零点几元, 几元几角就是几点几元。

出示课始的标价牌“剪刀12.3元”, 问:12.3元是几元几角?为什么这里的“3”表示3角?

练习“想想做做”第4题。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对商品的价格和人民币的使用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又有例1“几角是零点几元”的知识铺垫, 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理解几点几元的含义, 所以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 小组交流。接着通过研究0.8和1.7整数部分的不同和12.3十分位上数的含义, 加深学生对一位小数含义的理解。

3. 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1) 自学课本, 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检查自学。

(1) 指出课始标价牌上的数, 哪些是自然数, 哪些是整数。

(2) 辨析。

最小的自然数是0。 ()

整数包括自然数。 ()

(3) 写一个小数, 并与同桌说说这个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提高, 拓展应用

1. 填空。

(1) 小数部分是9, 整数部分是3的小数是 () 。

(2) 6角用小数表示是 () 元。13元5角用小数表示是 () 元。

(3) 2.4元= () 元 () 角

(4) 0.7米= () 分米

(5) 8厘米用小数表示是 () 分米。

2. 认识数轴上的小数。 (分步动态演示“想想做做”第5题)

(1) 出示一条数轴, 问:这上面的0、1、2、3等是什么数?在0与1、1与2、2与3之间会有怎样的数?

(2) 动态等分, 问:每两个整数之间平均分成10份, 每一小格用小数表示是多少?为什么?像0.5、0.9这样的小数在什么范围内?1.2呢?在数轴上指出这三个数的位置。1.2比哪些数大呢?

(3) 想:在2和3之间有着怎样的小数?说明:确实, 除了二点几这样的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小数, 还有二点几几, 二点几几几等, 以后我们会专门研究这样的小数。问:3的后面有怎样的数?

(4) 练习用小数表示数轴上的点并交流反馈。

3. 用2、3、0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一位小数, 看看你能写几个, 并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

4. 了解小数产生发展的历史, 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5. 出示几组数据, 阅读感受小数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3.《认识小数》的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篇三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数,老师报几个小数,你能写出来吗?

师:0.8、0.08、0.008、309.309、1.1

生在纸上写下所听到的小数,检查正误。

师: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

生:(读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

生1:0.8是一位小数;0.08是两位小数;0.008是三位小数。

生2:0.8表示十分之八;0.08表示百分之八;0.008表示千分之八。

生3:0.8表示8个0.1;0.08表示8个0.01;0.008表示8个0.001。

生:0.8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08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08的计数单位是千

分之一;

师: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区别。

生:小数的整数部分可以是0,也可以是非0的其他整数。

(师画出分类集合图,略)

师:309.309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所表示的含义一样吗?

生:读法不一致,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依次读出就行了。

生:整数部分表示309个一,小数部分表示309个0.001。

师:1.1里两个1还一样吗?一共有多少个0.1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一个个位,一个十分位。

生:个位一个一,十分位一个0.1。

生:1.1里有11个0.1,因为1里面有10个0.1,加1个0.1,是11个0.1。

生:1和0.1的进率是10.

(教师相机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

【反思】

1、有意识渗透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的作用和美妙

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概念、法则、性质等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并逐步掌握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实现对数学本质的理性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即便学生的年龄很小,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积极地又能够适时、适度、适当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也是极其必要的。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对应、集合、统计、代数、建模、数形结合思想等。本节课重点渗透的是分类思想。

通过“你对这些小数(刚听写的小数)有哪些了解?”的问答,学生掌握了根据小数位数进行分类;通过“刚才同学们是按小数位数来分类,还可以怎样分类呢?”的问答,学生知道了小数还可以分成整数部分是0和非0的两类小数,并观察到分类集合图。感悟到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感受分类标准的多元化和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领略数学世界的神奇与美丽,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有意识建构知识体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数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板块,形成知识体系。这里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首先,听写五个小数检查正误后问学生:“你能读出这些小数吗?”,用语文课上经常用到的听写方式进行了小数读写法的练习。然后,利用0.8、0.08、0.008三个小数梳理出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并相机填在数位顺序表里,学生很容易看出与整数数位顺序表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接着,围绕小数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区别、小数的组成展开设问。尽管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读法会受整数读法的干扰,但由于学生对整数读法非常熟练,学生经常说小数,通过这样教学强化了小数部分的读法。数的组成练习深化了对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的理解。学生通过理解1.1的组成和观察完整数位顺序表的板书,领悟到个位1与十分位1的进率是10,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的学习做好伏笔。

4.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四

宜良县古城小学 董梦迪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虽然小朋友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整节课,我从“生活情境”起始,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上完课,我反思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

二、以“米”作平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分米=()/()米=()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不足之处:

一、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要增加,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物教学不可取代。

在教学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能有实物教学会更直观、形象。课件教学是很生动,但是学生在感受长度单位时,还会有偏差。让学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去感触,经历一分米的分数表示,小数表示方法,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理解会更深刻。

三、备课不够充分。

在备课过过程中,只关注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考虑不全。

四、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

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小数的读法的教学中存在遗憾,前面有些耗时,后面的教学不是很深入。

5.《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首先,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首先复习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十分之几的含义,为下面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小数在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导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实际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老师适时作出点拨,得出几分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同样可以写成小数。又通过让学生在米尺上找一找、说一说,在实践操作中理解感知小数的含义。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找身边的小数、组数比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4、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6.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六

在导入小数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过程。我创设了帮老师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本意是想通过“老师,我记不下来啊!”、“老师,有什么简单快速的记录方法吗?”这样的内心需求来引出小数,进而比较之前生成的“62、1、8”几个整数来观察小数与整数的区别,接着认识“小数点”,自然揭题。但是数数、记数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这里完全可以这样问:“诶,她为什么那么快就记录下所有的价格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方法!”;如果没有生成,也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发现超市里的价格牌上是这样记录的(2.30元0.80元5.49元1.85元),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记录的(2元3角8角5元4角9分1元8角5分)又什么区别?”这样,我想可以很干脆地进入主题,为后面的例1教学节省时间。

生成中,有个学生这样记的:“1.8.5”。现在想来可以在指出不是小数后,留着它。那么在后来“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我们的小数?”中,有学生说“日期中也有小数!”不知怎么的,我就懵了,想到了“20xx.3.25”,说了句“哦,是哦,它表示的是年.月.日”。知识性错误啊!!!这里完全可以一指黑板上的“1.8.5”,让学生自己判断“20xx.3.25”是小数吗?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吧!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以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例1教学中,我较好地体现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扶着学生说“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7分米呢?”到放手让学生说“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呢?”、“那么3厘米、18厘米……”让学生在熟悉的计量单位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事实上有的学生也是学得蛮好(当然指的是优生)。学生会照着老师的说了,但举的例子都是10厘米之内的。这暗示着什么呢?(我困惑着,是不敢?是不懂?)终于有一位学生说了个“10厘米是1米的1一百分之十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0米!”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赶紧板书在了黑板上,希望其他同学能受启发,结果时间不够了(其实还有5分钟可以上,我以为不能拖课),就没有继续深度挖掘交流下去了。

另外,对教学中的几个精彩生成,没有恰到好处的加以利用。比如有一个学生表示疑问“为什么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来表示?”这里就可以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以“元”为单位的背景中去让学生自己感悟。让学生发现“几角就是十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几元,几分就是百分之几元,用小数表示就是零点零几元。”这样学生在货币单位中感知到了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那么很容易就能发现“十分之一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真不应该说一句“数学上规定十分之一米就是0.1米。”让学生带着厚厚的疑云学新知。再比如,有学生说1.64米的后面单位应该是“厘米”,我充分尊重了学生,“到底是米还是厘米呢?”但后来还是没有回头去解决,又是一个“有头无尾”的“尊重”。

总之一句话,教师应该对教材文本理解了,读透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自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自如处理课堂上的各种精彩生成。加油吧!

一、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教学。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由它们所见所闻的生活中的小数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的含义,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现象,获取数学意义的教学思路。学生学习小数的数学现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已有的旧知,包括整数和分数的认识;二是生活经验,包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价格等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小数的意义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要把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取出来,另一方面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并获取数学概念的建构。在引出小数时,我让学生帮小红认价格,根据学生的反馈内容在黑板上记录相应的数,并相机引出小数。同时提出:“关于小数,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们会读小数吗?”

二、在对教材理解、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加工。

教材为我们的教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还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的教学经验等等。这节课,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加工。首先,由“身边的小数”入手,如认识商品的价格,组织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由不满一米而想到用分数作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再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来认识两位小数。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认识小数的首次感知时就了解了小数的来源和含义,而且初步知道了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其次,在练习的顺序上进行重组和调整,在认识商品价格和测量认识小数之后分别进行了专项练习,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结合,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7.《认识小数》的复习优秀教学反思 篇七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二、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 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 能认、读、写一位小数, 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迁移类比、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主动参与, 讨论交流。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如何引入小数, 才能使小数的出现更加自然, 充分显示合理性和必要性。如何适当提升, 使小数成为具有独立意义上的数, 让学生在抽象层面上建构小数的认识。如何选取现实情境, 帮助学生学用结合, 在应用中把握知识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谈话:明了射击比赛的基本规则。

问题:如果两名运动员都打在十环区, 谁的成绩更好一些?裁判员应该怎样记录他们的成绩?揭题。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2.学练结合, 探究发现

(1) 教学一位纯小数

①观察主题图提问:星期天, 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超市购物, 他们看中了这张书桌 (出示图片) ,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5分米 4分米)

②转换:引出分数 (板书:510410米) 。

③说明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 (板书0.5米) , 教学小数读写法 (板书:读作:零点五) , 引导学生类推出其他的小数 (板书:0.4米) , 初步领会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

④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 观察相对应的分数和小数,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或“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⑤师生之间对小数、分数互化口令游戏。

(2) 教学一位带小数

①谈话:

我们再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 这里还有两件文具。 (出示例2的情境图) (板书:1元2角 3元5角)

提问:你能用小数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吗?自己先试一试, 再和小组里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 (板书:1.2元 3.5元) (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结: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 可以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 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②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生齐练, 交流反馈。

引导观察:像这些价格不足一元的都用——零点几来表示。超过一元的价格都用——几点几来表示。

③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 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④要求:

自学课本100页最后一节, 边读边用笔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学生自学。

交流阅读, 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总结提升, 抽象意义

(1) 总结

这节课, 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数。通过学习, 知道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通过下面的题目, 我们一起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小数。

(2)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

①学生课本上独立完成, 交流。

②屏幕演示。如果屏幕上正方形表示1, 那么如何表示0.7呢?

(学生交流, 鼠标点击)

追问:还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吗

③辨析:下面三幅图 (见左图) , 哪一幅可以表示0.3 为什么?

(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①依次出现数射线、点和相应的自然数。

②出示题目。

引导:这里为什么是0.1呢?这里为什么是1.2 方框里的数你们都会填吗?

总结:出现在这条线上方的都是什么数?下方呢?小数和整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③变换。选择合适的数填在方框里, 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依次说出0.5、1.3、3.9、4.8这四个数, 你能用鼠标标出它在图中大致的位置吗? (学生操作、验证)

师:你能找到6.2吗?如果将这根数线继续向右延伸呢?想象一下, 6.2在几和几之间?接近几呢?

4.走进生活, 学以致用

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制作合适规格的表格。通过Word呈现一张尺寸大小与纸张大小不太吻合的表格, 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小数知识调整行高, 使之布局合理美观。照应课始问题。学生讨论裁判员应如何记录选手的成绩。关于小数的知识真是既丰富又有趣, 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位小数, 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位数更多的小数, 更全面地认识小数。

五、教学分析

本课是认识小数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应用”为主线, 在知识应用中让学生产生需要, 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启发指导等学习方式, 通过模仿、类比、迁移、比较、概括、推理等系列思维活动建构新知, 不断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和认识。

1.创设情境, 在应用中激发需要

创设什么样的学习情境以凸现小数的使用价值, 引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点滴小数经验, 据此在课堂中系统提升, 还是利用学生稍显陌生而感兴趣的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权衡利弊之后, 我最终选择了后者。两位选手射出的子弹都在十环区, 直观可以看出一高一低, 但到底怎样记录他们的成绩呢?紧张刺激的比赛情境客观体现了小数产生的现实需要, 诱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情感, 达到了“课伊始, 趣已生”效果。

2.类比迁移, 在应用中逐层深化

从更具形象直观的长度单位模型中沟通整数和分数的联系, 继而引出小数, 学生由此模仿迁移, 在不断地比较、归纳、概括、交流中, 获得小数概念中最具本质特质的纯小数意义的生活理解。

3.数形结合, 在应用中提升认识

本课教学让我进一步感受到绝大多数学生首先是通过外在形态接受新知的, 然后在不断地练习巩固、辨析探讨、系统整理中深入内涵。

4.走进生活, 在应用中体验成功

8.“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

教材主题图呈现了四幅场景,分别是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的两种文具及其单价,医生给小朋友量体温以及一位小朋友在量身高。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然后由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

学情分析: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具准备:米尺,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收款凭证。)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出来。)

师: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展示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

师: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作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

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元角分。)

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或1.3米。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

4.完成“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3题。

2.填单位名称。

8.37元=8()3()7()

2.65米=2()6()5()

0.24米=2()4()

3.40元=3()4()

3.填适当的数。

0.25米=(   )米=()厘米

0.73元= ()元=()角()分

2.92米=()米()厘米=()厘米

四、思维训练

按要求涂色。

(0.8)

9.《认识小数》的课后教学反思 篇九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以往的“认识小数”教学设计基本不会涉及认识小数的必要性以及学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小数的质疑。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情境创设中认、读小数,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而不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会从整体来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体会认识小数的必要性。

课一开始,在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整数和分数后,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小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小数知识的基本经验,会简单认、读小数。

这时我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小数?”这个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有颠覆性的,因为从来都是课本上有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都不会去想也不敢去想为什么要学这个。但现在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会去思考了,这就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回答会有很多种,尽管不全正确,但却是每个人的独立思考成果。

接着,我以测量身高为例来说明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的。对此,学生是能理解的,而且也能提出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这时我提出第二个问题:“一个数量不会总是能用整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啊,为什么还要学小数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超出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我会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是否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整体理解数的概念的扩展。

在上述了解认识小数的必要性后,我提出第三个问题:“分数与小数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阅读并完成课本第89页例1。”

10.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

小数的初步认识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起始课。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分数的基础上现在又认识小数。这是学生数的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建立完整清晰的数的感念及数感在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而学习的概念有较为抽象所以教师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分类导入、认识读写、探究表示、巩固练习。

在分类导入一环节,数学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去超市调查,将自己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教师将学生调查的商品价格按需要写出,引导学生将它们分类。将带有小数点的数归为一类起个名字叫小数。教师板书引出课题。通过小数的特点认识它的读写。学生课前有研究让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小数的.读写。

在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的探究中一定要强调以什么作单位,写成的小数是多少。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后面两个题主要是学生探究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写法。学生要会用语言表述教师要起引领作用。同时教师要关注全体适时调控课堂。真正的使学生掌握知识。

11.《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初步了解在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小数,体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引出学习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直观形象的出示,和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小数,特别是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游戏,强化思维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将厘米数转换成米作单位的小数,不只是对“转换”有了简单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之外,还设计了“猜一猜”来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读小数,理解小数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处过渡显得很轻松和衔接。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小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理解。

在巩固和延伸教学内容时,教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小数”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寻找,也使教学内容等到进一步的延伸,真正认识了小数的应用广泛。

12.《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课前调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超市里,商场里,饮料瓶,书,自动笔的铅,身高,体重……等等。因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主要是调查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并记录下来,希望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如实调查并认真记录,为课上的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如何将学生的调查与课堂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呢?于是,我创设情景,由数引入,回顾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从而激起孩子认识小数的欲望。在进入孩子们爱去的超市,顺利将小数引入课堂。通过这个情景设置,还让学生区分了整数和小数,认识了小数点,知道了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达成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过程――联系实际认识小数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1)先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多的`小数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三个小数的含义,再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题目,然后说一说自己调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理解的就比较扎实了。在了解了小数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找了找身边还有什么地方出现过小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作用重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13.《认识小数》教学反思(精选) 篇十三

同学们有购物经验,他们对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和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在内容的呈现上,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务和生活为场景,通过人民币、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使同学们在具体实践中了解小数的含义。

在初步认识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小数,学生都很善于观察,说了很多生活中的小数,联系了生活,学生都很快地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学生会读小数后,再次让学生回归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读小数我也选择了让学生读生活中的小数,重视在具体情境下的表达。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人只,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多次表述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二、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孩子的合作交流。

在试读小数和归纳小数的读法时,我先让学生试读,通过读多个小数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小数的读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在教学三分米为什么是0.3米时,我也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让学生经历猜测、举例、验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学完例1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在通过同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感受理解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节课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这节课中,我感觉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中我虽然努力放手,让学生多自主学习,但有时当学生说不出来,还会急于讲述,“放”得还不够。如:在讲授三分米为什么是0.3米,学生已经明白,只是组织语言不到位,我就又把知识点带领学生重新说一遍。还有就是“做一做”的教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正确的做出此题,但我仍然怕学生不理解,又解释了很多内容,结果时间后面巩固练习的时间很紧张。

14.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四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上一篇:残联主体责任清单下一篇:《给家乡孩子的信》三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