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2024-08-11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精选9篇)

1.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篇一

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作为课程执行者,他们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学生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必要对教师素质提高的各种途径进行研究探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20 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下降,人们将教育视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师资水平就成为美国当时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但到底如何对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呢?《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提出,设置教师硕士学校课程的目的,是使师范生充分利用教学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积累的知识,发展其教学和管理技能,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为专业上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自己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在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很快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兴起,进而波及全球。

(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的意义从总体上讲,就是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教师的知识构成大体可分为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前三部分知识分别与其他文化人、学科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类似,而实践性知识则是其他人所没有的。因此,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肯定,就是对教师职业独特性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无疑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其次,实践性知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有利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更好地对教师实践予以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特点有利于教师工作特点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能使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

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讲座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所接受的新信息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新信息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得到发展和改变。

3、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经验型教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方法、策略、学生观等不依时

间、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经验型教师之所以产生并得到延续,是因为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了,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能够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使之成为其习惯,这样才能促进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三)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

录象反思法是通过录象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

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课堂提高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生的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 Develop-ment School,简称PDS)是美国20 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教师培养的新形式。一般由一所大学的教育系(或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几所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其目的是改善教师职前培养的水平,鼓励教师专业发展。

(一)专业发展学校的理论基础

PDS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PDS本身是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产物,所以,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另一方面,PDS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反思性教师教育

思潮的影响。

1、反思性实践

反思性教师教育思潮以元认知心理学为其心理学基础,以批判理论为其社会学基础,以后现代主义为其哲学基础。这一思潮认为教师是实践者兼自身教学行动的研究者,具体说就是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与技能,而且还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力。

2 、合作――PDS的核心概念

PDS是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合作的产物,所以合作是PDS的核心概念。这种合作并非一种短期行为,合作的目的也不光是信息的共享,而是带来改变,既关注过程也不忽视结果。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立原则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指导原则有:原则一,教师实行的教学是为了理解的教与学。所谓理解,首先是对知识、文化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熟悉各个知识点,更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第二,理解是指对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解。原则二,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的社区或团体。学校是学习的社区或团体,意味着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而且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正因为地位的平等,所以他们应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原则三,提供平等的教育。学校是每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对形成各民族和平相处,互相学习的社会风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原则四,学习的团体是一个人人参与学习,人人都获得提高的团体。原则五,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能够进行教学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或反思型教师。原则六,教师教育改革始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教师素质的提高必须放在教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来实现。

(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管理类型

PDS的管理中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联络小组

联络小组及他们产生的个人之间的接触是联系PDS伙伴关系中的一条重要途径。联络小组成员既有代表大学的成员,也有代表中小学的成员,前者的职能主要是以兼职身份每周一次亲临实习学校,有时也参与PDS的研究或其他性质的研究活动,有时成员也是大学实习生的指导员,后者的职能主要是安排实习生的实习、专题讨论会等。

2、学校指导委员会

学校指导委员会的实质仍是一个联络小组,只是其成员更多,成员的来源也不仅是合作的双方学校,其组织也更复杂,并取得合法地位,有着较巩固的地位和权利,分工也更细化、明确。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对PDS的日常和长期工作进行管理,负责安排实习生的实习、规划专业发展活动等。

3、多方协调委员会

前文所谈到的联络小组与指导委员会一般是一个中(或小)学和一个大学之间合作的PDS的管理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不适合由多所中(或小)学和多所大学参与合作的PDS的管理。这样多方协调委员会应运而生。其职能也和指导委员会相差不多。

三、师校本培训

(一)教师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校本培训一般是指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计划、课程与活动。教师校本培训20 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美最先开始,主要针对当时已有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弊端。当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模式是由大学或教师机构集中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训练,这种培训模式,其课程读者设计与中小学教学不符合,培训计划不完全适合特殊需要,导致教师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英、美等国开始重视学校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乃至教师整个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20 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学校教师、教师专业化离不开学校教师,这样就突显了教师的地位,而教师的地位是以其专业能力为基础的,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教师校本培训适应了教师专业化的需要而受到普遍的关注。到80、 90年代期间,这一模式已从欧、美发达国家推广到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径的探索东南亚、非洲及拉美的一些国家。

(二)教师校本培训的特点

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相比,教师校本培训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以中小学为基地

在教师校本培训中,中小学并不仅仅是大学的实验点,它们与大学的关系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因此也必须承担起它们应负的责任,在合作过程中扮演一个更具影响力的角色,如参与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主持课程的实施、负责对受训者的评价,等等。

2、以伙伴关系为保障

“伙伴关系”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与作为机构的中小学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对教师教育行使权力或承担责任。这种伙伴关系是通过在学校发展计划,新课程的开发及行动研究上表现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中小学生、师范生都能从中受益。

在校本培训中,不能忽视的另一种伙伴关系是老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伙伴关系。在合作当中,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处获得丰富的经验,而新教师的新知识、新观念也可能给老教师带来冲击,从而可能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反思的文化。

3、以实践为导向

校本培训针对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非常强调与实践的联系,强调教师培训必须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来展开。

(三)教师校本培训的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校本培训发展的因素主要可以从教师校本培训提出的动因、理论基础及实践基础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1、动因

教学专业最终是实践的。虽然专业知识是理论的,但如果脱离专业实践或者说不能指导专业实践那么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知识。理论是从业资格的基础,专业实践是教师所有指向的终极目标。校本培训正是以这种观点为基础的,使教师培训围绕教学工作展开,这样就在理论的概括性与实践的具体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借此使教师素质,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实践技能素质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理论基础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教师教学知识基础的形成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舒尔曼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判断,即教育机智。这种判断是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情景中,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领悟和内省才能获得的。所有这些研究都证实了实践经历和经验学习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实践成为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3、实践基础

教学专业最终是实践的,虽然也应考虑教师的理论素养,但这必须建立在与实践紧密相联并为实践服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应做什么、能做什么和做了什么。这些既是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也是其评价标准,这些构成了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基础。

2.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篇二

一.自我发展的愿望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前提

要想教师专业成长就需要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愿望, 否则就是有名师亲自培养也无济于事。

家鸡是由野鸡演变而来的, 但家鸡却飞不起来, 是因为它太满足于人类提供给它的“优越生活”了, 缺乏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的愿望, 所以它的飞行能力没有提高, 而是退化。

根据生物学的理论, “非洲蜂”体形肥胖臃肿而翅膀却非常短小, 在能够飞行的物种中, 它是飞行条件最差的, 根据物理学的理论, 它的身体和翅膀的比例是根本不能够起飞的!可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 它是飞行的队伍里最为强健、最有耐力、飞行距离最长的物种之一。道理很简单, 只有拥有无比的信心和勇气, 一切才有可能。作为教师, 只有拥有自我发展的愿望, 一切才有可能, 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自我发展的行动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根本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可见行动才能成其愿望, 才能达到目的。美国著名的“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就是最好的明证。

李维斯 (Levi Strauss) 当年像许多的年轻人一样, 带着梦想前往美国西部追赶淘金热潮。一日, 突然间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于是陆续有人向上游、下游绕道而行, 更多的人则是怨声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摆渡。迅速地, 他人生获得了第一笔财富。

一段时间后, 摆渡生意清淡。于是他继续前往西部淘金。到了西部, 他发现西部缺水, 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 同行的人越来越多。接着他发现来西部淘金的人, 衣服极易磨破, 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是废弃的帐篷, 于是他又有了另一个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 洗干净, 就这样, 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由于牛仔裤耐磨耐穿, 深受矿工们的欢迎。从此, 李维斯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道理很简单, 只要你有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 就有可能抓住机遇。作为教师, 只有践行自我发展的行动, 才有可能抓住机遇, 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反思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保证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 使其首尾相接, 围成一圈,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 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 直至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如果当时有一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 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 事情回到人类自身, 我们其实也经常追随着习惯和传统的认识, 在绕圈子, 就是不曾想走出来, 因为缺少反思。

一位鞋厂老总, 欲提升两位青年员工中的一名为中层骨干。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到一个贫穷的沙漠城市去推销一款新式运动鞋。第一位员工看到当地的男女老幼都不穿鞋子, 就不假思索地给厂里发了一份电报:“毫无希望, 此地无人穿运动鞋!”而第二位员工调查的内容刚刚相反:“此地每人都需要鞋子穿, 大有市场!”最后, 老总的目光定格在第二位员工身上。一年之后。那个城市的男女老幼都穿上了他们生产的运动鞋。自然, 第二位员工成为了中层骨干。

单从电报的内容上看, 两位员工都没有说假话。其间的关键, 是一样的现状, 引发不一样的观念, 进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 只有反思我们才能发现不足, 才能不断的调整心态, 才能继续进步, 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3.教师专业成长 篇三

教学相长筑起教师成长的城墙

“教学相长”出自于《礼记·学记》,“教学相长”可以这样理解。一种是,“教”和“学”的主体都是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教育者需先受教育。另一种是,“教”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的主体则是学生,也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得到提高。今天做教师,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是我们成熟睿智的标志。

总之,教学相长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让反思成为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养成的最佳习惯。我一直也跟老师们说,在职业生涯中,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三个根本问题:首先我们的做法是否称职?这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其次是我如何才能优秀?所有职业其实都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根本平台,我们也许无法做一个卓越的老师,但我们总可以优秀,做最好的自己。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该如何发展?因为发展也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任务,并不是仅仅有热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养成习惯。”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中不可逆的潜力,习惯决定人生,态度决定未来。只要我们认为我们是优秀的,那么我们就一定是优秀的。因为人一旦认定自己是优秀的,就必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无论是内心还是行为,已经形成了一中追求卓越的惯性。所以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去要求自己有好的习惯要去坚持,不好的习惯要尽早去除。这样在日常的教学或生活中个人的素质就会潜移默化的表露出来。以至于人格的魅力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当别人投来敬仰的目光时我们的信服感会由衷的迸发。学生也是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班主任工作为教师成长填上翅膀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做几年的班主任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对教师的这个行业有另外的认识。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首先,对学生进行较系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协调各科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协调校内外各种力量。再次,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最后贯彻学校对班级的卫生、纪律及接受上级检查各方面的要求。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家。在行使班主任权利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例如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好班主任应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管理班级、组织活动的能力,还要懂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要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这些就必修去做深入的思考研究和学习。这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

一个教师不仅仅能教好课,也必须能做好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只有切实的去做过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容易和学生、家长推及到社会和人进行沟通。

虽然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你选择了一份辛苦的职业,同时你也选择了和学生一起成长。你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生是你生命中的精彩伙伴。见证学生的成长是班主任事业的幸福,也是我们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要体会的另外一种幸福。

现在高中新课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与学生共同成长。过去对于教师发展的研究不多,现在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我们希望大家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能够勤于思考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感受教育教学的成功,从而能够成为幸福的教师。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第一中学)

4.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篇四

学校:

姓名:

个人

性别

出生年月

籍贯

政治面貌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QQ号

身份证号

户口类别

户口所在地

教师资格证类别及学科

教师资格证号码

参加工作时间

现专业技术职务

评定时间

现任教学科

现任教班级

最高学历

第一学历

毕业院校

毕业院校

毕业时间

毕业时间

普通话等级

外语水平

计算机水平

工作简历

起止年月

工作单位及职务

我的格言

(我喜欢的一句话)

单位:**市**区****学校

一、专业成长规划(2019年---2021年)

1.总体目标

奋斗目标

选项

师德目标

A.省师德

先进个人

B.市师德

先进个人

C.县师德

先进个人

D.校师德

先进个人

职称目标

A.特级教师

B.高级教师

C.一级教师

D.二级教师

教学能力目标

A.省教学

能手

B.市教学

能手

C.县教学

能手

D.县教学

新秀

E.校教学

能手

班主任

能力目标

A.省优秀班主任

B.市优秀班主任

C.县优秀班主任

D.校优秀班主任

教师综合素质目标

A.省优秀教师

B.市优秀教师

C.县优秀教师

D.校优秀教师

2.教育教学发展目标

奋斗目标

选项(可多选)

课堂教学

A.省级奖

B.市级奖

C.县级奖

D.校级奖

指导学生

A.省级奖

B.市级奖

C.县级奖

D.校级奖

教科研论文

或案例

A.省级或国家级

B.市级

C.县级

D.校级

教科研成果

A.省级或国家级

B.市级

C.县级

3.专业理论学习目标

自学理论书籍

A.教育理论书籍

B.学科专业书籍

专业进修培训

A.学历进修

B.专业培训

C.校本培训

D.其他

二、我的学习

(一)参加的培训

级别

时间

培训名称

参训地点

反馈形式

反思

体会

学习效果

(二)阅读的书目(书籍、刊物等)

序号

阅读时间

作者

三、我的教学及教研成就

(一)公开课记录(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讲座等)

课题(主题)

举办

单位

效果

成绩

(二)发表的文章、期刊

发表时间

级别

所发表的刊物

备注

(三)获奖论文成果

获奖时间

级别

奖项

承办、认证单位

(四)主持或者参与的课题及成果(近三年或任期内)

级别

课题项目名称

参与身份

(主持或参与)

立项时间

是否

结题

结题时间

备注

(五)其他教科研、学术成果:

四、个人获奖荣誉及成就

获奖时间

荣誉称号

级别

颁发机构

备注

五、教育教学中参与学校的工作

(一)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领导班子、中层、辅导员及班主任等)

起止年月时间

教师分管的学校工作及职务

效果

备注

(二)参与或负责的学校社团、辅导教师等工作

起止年月时间

教师管理社团及辅导工作

效果

备注

六、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时间

学生获奖情况

级别及组织单位

教师指导情况

七、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及对学校的期望

(一)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困惑:

5.教师专业成长 篇五

教师要有教学智慧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能从很多杂乱的知识里面提炼出一种核心的知识来。其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一、传道是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染孩子们。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

二、授业。授业可以理解为传授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等。关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作者提出了几个教育比喻;①打游戏,②认地图,③学走路。“打游戏”意味着反馈与矫正是重要的;“认地图”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不则你会迷路的;“学走路”意味着亲自尝试,主动学习。

6.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篇六

一、个人情况

19××年9月-19××年7月就读于××××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19××年7月参加教学工作。19××年9月至20××年8月参加卫星电视高等师范本科学习,取得本科学历。于20××年12月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二、专业成长发展的目标

由于历史的原因,本人未获得过教学方面的称号,现在只是一个农村中学普通教师。计划在5年内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10年内成为研究性教师。

三、实施措施

1、提高师德修养,用美好心灵感召学生,用得体的言行影响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2、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不教死书,能力与知识并重,教学组织严谨、活泼、有效,当一个名符其实的高级教师。

3、不断学习。形成终身学习信念,每天完成一定的学习量,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5、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时修正教学思路,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灵感,书写教育案例、随笔、论文等并力争参加上级组织的论文比赛和发表。

7.踏上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篇七

四川师范大学张华教授主编的《现代教师教与学》,面向师范生职前教育和一线教师职后教育,立足于“教”,指向于“学”,通过介绍教师的职业发展、角色表现、知识结构、能力类型、道德诉求、心理调适、礼仪行为等内容,结合理论阐述、教育叙事、案例分析等层面进行应用性、策略性和操作性的梳理和解读。

这本书的可读性在于“理论引领+实例驱动”,其现实意义就在于引导教师远离职业倦怠,踏上专业成长之路,在职业发展中体验做教师的幸福。

“一只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这便是古老的“短板理论”。教师的“知识之桶”是由哪几块“桶板”构成的?该书将现代教师知识类型划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教师的显性知识又可称之为言传知识,是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内化而成的、可以明确表述的外显性知识。教师的显性知识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教育理念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创新原理知识。

如何有意识地建构显性知识呢?有效的途径是专业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得多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育专家林格说:教师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他的一生就会寂寞。如果只读教育专业或教材教法类书籍,他的一生就会很苍白。人生寂寞苍白,他的内心世界如何丰富?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阅读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然而,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身处浮躁的社会,面对繁杂的工作,我们很难沉下心来学习。这里就有一个策略问题。张华教授介绍了获取显性知识的路径,概括起来就是:基本理论,笃学;本职业务,深学;修身知识,勤学;急需知识,先学。

当学习已成习惯时,我们就会瞄准自己“最短的桶板”,摆脱功利的牵绊和束缚,以一种自由的、放松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其中,从中获得愉悦的同时,也会带给我们许多专业思考和人生启迪。

教师的隐性知识又可称之为缄默知识、意会知识,是教师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不能明确表述的内隐性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包括:个人实践知识、教育情境知识、教育信念知识、自我知识、人际知识。

如何有意识地建构隐性知识呢?有效的途径是教学实践。名师的成长无一例外,都是在课堂拼搏中成长起来的。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教学案例: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生活中什么是对称的?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妈妈的乳房是对称的。面对这样的回答,老师如何应对?只见这位老师不慌不忙,深情地说,是啊,我们的母亲好伟大啊,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有恩啊!我们哪一位不是喝着母亲的奶水长大的?如果你有爱,如果你懂得感恩,就应该好好学习,用自己的茁壮成长来报答养育你的母亲,特别是祖国妈妈,这也是对称!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这不是对称啊!可这并不重要,老师偷换了概念,妈妈养育我们有恩,作为孩子应该报恩,这是对应。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爱的教育,有感恩的教育,水到渠成,教育无痕。这样的教育智慧哪里来?长期实践中来!

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教师的成长是依赖于具体的教学情境的,教师的专业能力要在不断地对教学现场的知觉、体验和领悟中,才能重构和提升。

教师成长和职业幸福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教学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从乡村教师到语文教研员,我一直边工作边研究,而且与时俱进。比如当下,我发现学校自发组织的教研活动往往会出现“低层次探索”“同水平反复”“力不从心”“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等现象。导致人力浪费,资源闲置,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作,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孤军作战”。为了更好地利用区域资源,突破本校经验的束缚与限制,吸收外校的优秀校本经验,我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与同类学校进行校际联动,开展跨校教学实践交流,旨在利用差异性资源,联合攻关。

8.教师专业成长重在实践 篇八

【关 键 词】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研修;课程实施;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96-02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因为教师实施着学科教学,是“成才”教育的专家,同时教师也在实施着品性教育,又是“成人”教育的专家。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这是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应该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向一个专家型教师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成长重在实践。要以校为本,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以课程实施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实践反思为研修方式,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课题组、项目组等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思想、知识和理论,通过反思与实践,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

一、以校为本,加强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化成长要不断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开展“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教师专业学习和培养。

教师的学习培养主要涉及三大领域:一是育德能力领域,二是教学能力领域,三是教育科研能力领域。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专业学习培养形成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可以多措并举,构建多层次的教师学习培养体系,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及教育能力,科学地分成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三个层次,切实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要在学校的组织下自觉修行师德规范,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能力;在专题研修中积极开展实践反思、感悟提升,逐步提高教学能力;要自觉增强科研意识,实践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工作品位,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师在基于校本研修促进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中,还要争取领导的有力支持。学校领导对教师专业培养问题的深刻认识,有利于教师在处理日常纷繁复杂的工作同时,完成好实践培养工作。将学校的阶段性工作与教师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校本研修实践性特征的本质需要。这样,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将育德变为育学生集体意识和个体行为的专业能力,使学校特色的传承与教师专长培育同步发展。学校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课程为载体,以学校办学特色为内容,细化专业培养的具体指标,使教师具备“适合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培养出更多具有学校特色的专长教师。

二、以课程实施为主线,重在解决问题

教师专业成长要以课程实施为主线,实践教育教学方法,重在解决问题。

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专家,随着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多种课程的开设,在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要有更宽泛的专业知识和专业适应能力,以便能解决经常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去审视自身教学行为,不断拓宽视野、探究问题、掌握方法、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升学术水平,去解决教学过程中因贯彻新课程理念而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注重课程实施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满足课程实施需要而言,教师还得充当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运用新的教法,构建全新的课堂,以解决学生随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所带来的需求问题。

三、以实践反思为方式,做到集腋成裘

教学反思重在“思”,它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反思是为了促进发展,是思考性的学习,也是理性的总结。它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有思则反,无思则无需反。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格式,不必考虑结构完整及文章长短。一点感悟,一点遗憾,一丝欣喜,可以写一两句话,也可以写成心得体会或日常札记。既要反思教学“亮点”,又要反思教学“败笔”;既要在课后对教学过程及各环节进行反思,又要对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体验进行反思;既要注重自我反思,又要重视他人的反思;既要“思”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要“思”教学思路的再设计。在不断的反思中,逐渐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要注意在课堂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是否重视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否关注了学生及其生活的环境等。针对教学后的反思,要参照教学目标,对学生在一节课或某阶段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审视与分析。还要加强同事间的交流,邀请同事听课、评课,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教学反思的实效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剂催化剂,需要趁热打铁,在记忆犹新中捕捉灵感。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地进行反思,把需要改进和修补的内容写下来。选定一个视角,思考自己觉得可写的东西,通过归纳整理,概括性地将所思、所想、所感用语言及时写下来,并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有所得,及时记录,通过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一定会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专业化发展。

四、以科组教研为形式,提高专业技能

教研组是从事教学与研究的组织,主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具体工作是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教研组计划,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开展学科改革试验和专题研究,组织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和研究课,探索教学方法。教研组一旦回归到教研的本真意义上来,做到名实相符,将对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以及学校教育整体品质的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科组教研要努力抓好“四个研究”。一是研究教学对象,做到心中有学生;二是研究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三是研究课标、教材,把握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四是研究评价走向,采用合理、有意义的评价方法。通过科组教研形式,集体商定内容,学习名师成果,各自构划思路,讨论修改意见,体现个人风格,畅谈教学心得,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专业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科组教研要创设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好让教师安职乐业出成果。学校要实施人文关怀策略,营造和谐生态的人文环境,严谨的治学氛围,让教师们处于充满激情的工作学习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要通过举办教师基本功竞赛、课件制作大赛等创设竞争环境,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注意方式方法,加强沟通,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在良好的科组教研环境中,有力促进教师们长知识、增才干、显身手、出成绩,提升专业技能。

总之,教师作为成人成才的专家,必须重视加强校本研修,以课程实施为主线,以实践反思为方式,以科组教研为形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实践,才能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成为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查寿堂.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革新,2010(7).

[2]黄宇星,杨莲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及专业发展对策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李洪海.校本研修多措并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广东教育,2011(2).

[4]尧新瑜.试论教师专业化的三个向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44-48.

[5]薛万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抓手”[J].中小学校长,2007(10).

[6]周生民.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7(1).

9.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篇九

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之后,“教育叙事”这种教育文体兴盛起来。这种文章,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教学事实,通过事实表达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策略、教育方式方法,有人又将其称为“教育故事”,转讲教学事实的故事叫教学故事。读写教育教学故事,已经成为基层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开展教育科研,促进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教育专家的关注。

一、教学故事的价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读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种研究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切合实际,立竿见影,对促进教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大为有益。

1.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撰写教学故事,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撰写教学故事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教学故事常常包含棘手的情境,有时还含有两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课堂教学决策水平指教师在短时间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的能力。虽然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多次决策,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决策时间的有限性,每次决策不可能非常合理和完善。撰写教学故事要求研究者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体会,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在相似的情境中处理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反思,课堂决策水平必然会更加科学和明智。

4.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撰写教学故事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这也使得小学教师乐于去分析,去探讨。这种研究方式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这就消除了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使他们建立起自己也能够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乐于从事教育研究。

5.读写教学故事有利于丰富教学监控手段。教师撰写教学故事,会养成一种遇事都会去分析、思考的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会带着一种“是否合理”的疑问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样一来,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监控的主体,又是这一监控的对象,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施以监视、反馈、调节和控制。经过一段时间,课堂教学监控意识和监控能力都会大为提高。

二、教学故事的特征——叙事性、集中性、新颖性

1.教学故事具有叙事性。这种文章总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记叙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事实,这个事实是真实的,有人物,有起因和结局,还有发生的环境等。除了有人物的语言——主

要是对话和行为外,还有一定的细节,比如人的表情、心理活动,当时的气氛等。

2.教学故事具有集中性。教学故事并不一定要讲述一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往往是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叙述。这个片断显示了事实的主要过程,能鲜明地表现主题——教育思想、理念、策略、方法等,写得具体详细,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但是笔法简练,与表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环节、人物、动作、环境等都要舍去。语言简洁流畅,篇幅短小精悍,一篇文章一般是几百字或一二千字。

3.教学故事具有新颍性。故事是比较新鲜的,能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主题反映的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策略和方法。主题不仅先进,而且鲜明突出,让人能从故事中容易地领会作者的用意。为了凸现主题,文章中往往有一点画龙点睛似的议论或感想之类,但不会太多。

三、教学故事的类型——异彩纷呈,百花竞放

教学故事虽有其基本的特征,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百花齐放,是一个开放的文章样式。下面以我校教师撰写的教学故事为例,从不同的视角,列出教学故事的一些常见类型。

1.从故事的内容看,有经验型和教训型。经验型故事讲述的是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指导性,能供人效仿和借鉴。比如《寓意不唯一》就表达了以人为本和尊重学生主体的先进思想,而《巧用简笔画》则介绍了一种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教学方法。可以说,这些故事讲述的多是成功的教学经验。教训型故事讲述的是不成功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或者有悖于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或者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欠妥当,等等。这个教学事实对自己或别人都是一个反面教材,它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人有着警示作用,可以说这是一种反思性的教学故事。如《为孩子喝彩》就说明这样一个主题:学生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们应尊重学生体验,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肯定;如果硬要把自己或教参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势必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窒息创新精神,无形中取消了个性化、多样化阅读。

2.从故事记叙的人物看,有学生主角型、教师主角型和师生主角型。学生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或者讲学生学习实践,或者讲学生之间交流,较多的是展示学生的才华,并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揭示故事的主题。《学生互评的魅力》,记述的就是学生通过互评互议解决数学问题学习过程,教师在活动中处于配角的地位。教师主角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教师的活动,或者讲教师课前备课,或者讲教师课后反思、批改作业,或者讲教师上课时演示、讲解,等等,对教师的记叙占了文章大量的篇幅,而且故事的主题也是通过教师的活动透露出来的。《他山之石》着重讲教师如何利用数学学具帮助学生分辨“b”和 “d”这样的事实,并从而引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这样的主题。师生主角型教学故事很难分清谁是主角。《让孩子用爱心组词》,故事所讲的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错误组词到正确组词的过程,很难说谁是主角。

3.从题材的容量看,有特写型、全景型和综合性。特写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教学活动的一个片断,叙述详细具体,但表现的却是有较大价值的主题。如《从误解到正解》截取的虽然是一堂阅读课中的一个小环节,但表现的却是如何正确处理生成与预设这样一个富有新意的主题。全景型故事记叙的是一次比较完整教学活动,虽然记叙有详略主次之分,但相对

来说比较完整。如《开掘教材别有洞天》写的就是一次关于“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尽管重点是在后一部分。综合型故事记叙的是几次教学活动或几个教学片段,或者说是几个事实,但几个事实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者前后照应,或者相互映衬、对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放飞孩子的想像》就属于这种类型。

4.从主题的性质看,有宏观理念型、中观策略型和微观方法型。宏观理念型故事主题阐释的某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或课程理念等宏观问题,如《为孩子喝彩》《寓意不唯一》等,表现的主题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等宏观教育观念。中观策略型故事主题揭示的是某种教学策略,如《他山之石》《掷硬币明概率》,揭示的就是利用课程资源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这样一些策略性问题。微观方法型故事介绍的是某种教学方法,如例《巧用简笔画》《学生互评的魅力》介绍的就是一种教学方法。

5.从时间上看,有课前型、课中型和课后型。课前型故事讲述的是教师、学生或师生在正式上课前进行的相关准备活动,如学生预习,查阅资料,准备学具等,教师备课,准备教具,查阅资料等;或者师生合作进行上述准备工作。如《成功在课前》着重讲的就是师生在上《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前,收集并阅读、观看相关资料的情况。课中型故事记述的主要是课堂教学进行中发生事件。例《由烟cōng到烟村》记述的就是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事情。课后型故事主要是记述教师课后进行的反思,对作业的批改,或者师生对作业或就与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进行的研讨等。如例《是倍数还是分数》,讲的就是师生课后对一道数学作业题的研讨过程。由于内容的需要,也有跨越两个或三个时段的,《让科学与人文整合》就涉及课前和课后两个时段。

6.从表达方式看,有单纯叙述型和叙议结合型。单纯叙述型故事只客观如实地记叙教学事实,作者的观点、看法、主张等自然地蕴涵于对事实的记叙之中,没有明显的议论成分。这种教学故事记叙的事实一般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显,读者能一目了然,没有必要再用议论来加以阐明,《用爱心组词》就是这种类型。叙议结合型故事除了有对事实的记叙,还有明显的议论成分。当事实比较复杂,或者主题不易为读者把握或可能产生歧义时,为了让读者易于并准确理解主题,作者用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看法和主张,力求给读者以最大的影响。议论成分通常放在文章的结尾处,如《从误解到正解》,最后就用议论点名了故事的主题。有的放在文章的开头,如《给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头就用议论点明了要旨。也有的设在文章之中,如《换个角度提问题》中间就有一段议论文字表达了作者的感想。

7.从使用的人称看,有第一人称型和第二人称型。第一人称型故事一般是写教师自己的故事,自己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寓意不唯一》就是这种类型。第三人称型故事记叙事件时,“我”是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活动的参与者。这种故事表现的是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实,相当于听课记录。如《学生互评的魅力》就属于这种故事。

教学故事的类型是多种多样。只要是教学事实,只要事实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只要能把事实叙述清楚,鲜明地揭示主题,就是好的教学故事。

四、教学故事的阅读——联系实际,研究表达

1.广采博览。教学故事专著目前还比较少见,但是教育报刊却经常刊登这类文章,稍加留心就可读到新鲜有趣的教学故事。教学故事篇幅短小,内容单一,语言流畅,阅读不需

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而读后总会受到一定的启迪,从而引发一些思考,激起探究兴趣,促进教学改革。教学故事类型多样,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越是广采博览,收获就越是丰富多彩。到一定的时候,对学习所得进行整理概括,就有可能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体系。这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2.联系实际。教学故事不像教学论文那样艰深难懂,阅读时最重要的是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教学故事,都要记述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阅读不能停留在弄懂“是什么”上,只是机械地模仿别人怎样施教某一教学内容,而要在“为什么”上下工夫,抓住故事蕴含的新课程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比如《让孩子到菜园里认识蔬菜》,教师怎么教这一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表现的新策略、新理念,这就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在实践中学习语文。阅读时,要尽可能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对照反思,提出新的设想,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修正,扩展,深化。阅读时拿起笔来,写一点批注、评析之类,对把握故事的精髓促进自己思考很有好处。

3.研究表达。阅读教学故事除了要把握内容,还应要研究表达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深刻理解故事的实质,而且可以提高我们撰写教学故事的水平。一是要研究立意和选材。教学故事由于篇幅短小,题材容量有限,往往从一个侧面来表达某一理念、策略、方法,但这一侧面由于平时被忽视,因而一提出来就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比如《加法未必不简便》涉及的是算法最优化这一数学问题,但文章仅从符合具体算式和学生实际这一侧面去研究怎样才算最优化,而这恰恰是许多数学教师没有引起注意的,因此具有新意。在选材上,文章抓住学生提出的一种大家认为不够简便的算法深入开掘,既鲜明地表现了主旨,又让人感到简洁而又巧妙。二是研究表现手法。教育故事的情节既要简洁,又要具体,因此需要有一定的细节描写。在人物方面,有适度的刻画会让故事更生动感人。比如《不能扼杀孩子的想像》对教师听到学生“越轨”的发言时的心情和语言描写,就真实地勾画出一位年轻教师的性格特征,而《不能剥夺学生的最爱》中学生的语言也颇有点“学生腔”的味道。这一切让人觉得故事确像“故事”,读起来饶有兴趣。

五、教学故事的撰写——精选材料,提炼主题

1.精选材料。撰写教学故事的第一道工序是选材(事实)。我们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几乎每天都在上课,也经常听别人上课,拥有丰富的素材。素材不等于题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上过或听过的每堂课中的事实都写成教学故事,所以,要对素材进行分析取舍,筛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作为写作的题材。所谓有价值,就是材料蕴涵着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等。选用这样的材料演绎成教学故事,才能给人以启迪,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前面列举的教学故事,其题材大多有较大价值。有些老师撰写的教学故事虽然也有一定的意思,但观点比较陈旧,或者策略、方法一般化,缺少新意,难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大多由于选材不精所致。选出的材料对于作品来说还只是一个毛坯,要成为教学故事,还需要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功夫,将那些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材料删去,将那些对表现主题作用不大的材料删繁就简,将那些特别有助于表现主题的材料适当地进行增益、润色和改造。这样,写出来的教学故事材料精炼,而主题又鲜明突出。

2.提炼主题。教学故事必须有“事实”,但是仅有事实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主题。有主题,而且主题越新越有价值越好,这样故事才有灵魂,才能给人以启发。《从误解到正解》

原稿原稿主题不很鲜明,好像是提醒教师,要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好方法。但是,联系生活情境理解词语的工作,不宜由教师来作,而应该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自主进行。这样,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词语,而且能学到理解词语的方法。修改稿就是这样作的。修改稿的议论把主题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提出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一热点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一主张未必正确,但是,它可以引起讨论。这就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写教学故事,应善于发现并尽可能地开掘材料的积极因素,提炼出价值最大的主题。

3.走出误区。误区之一是没有“故事”。所谓“故事”就是“事实”或者说情节。教学故事,必须有教学事实,有人物的言行、神情、心理等,还可以有细节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不能只有师生的谈话,不然就可能成为教学实录。教学故事可以谈自己的感受、感想,也可以有一些议论,但是不能只是空泛的议论,它必须以事件为依托,整篇文章必须以时间为主体,否则,就可能成为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或教学论文。误区之三是没有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文章只有教师和学生对话,没有当事者的陈述,很像是教学实录。教学故事不管是记叙自己还是他人的教学活动,一般都要把活动参与者的姓名直接写出来(作者本人用“我”),比较详细地记叙他们在活动中的种种表现,除了人物的对话,还要写细节,写环境,这样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一般的感觉。误区之四是缺少新意。有一部分教学故事有主题,但主题显得陈旧,一般化,没有新意。没有新意,也就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指导,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要使“故事”具有新意,一是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着意表达“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要求和建议。二是要对基本的教学“事实”进行开掘,展开发散思维,看其可能蕴涵着哪些意义,经过反复比较、掂量,提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主题。

上一篇:运动会加油助威词下一篇:2024-2025七年级英语上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