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工作信息统计表

2024-09-18

应急工作信息统计表(共8篇)

1.应急工作信息统计表 篇一

卫生院应急物资储备统计工作报告

根据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要求,我院对本单位的应急储备物资进行了全面的统计,我院的应急物资包括:呼吸机2台,洗胃机1台,监护仪1台,呼吸器1个,防护服20套,急救担架2副,口罩50个,各类应急药品20种。主要存放于卫生院的各个使用科室及仓库。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我院虽然储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但与急救中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没有完善的应急物资管理机制,存在无序管理的现象。

2、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数量严重不足,与急救中的需求差距很大。

3、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实施。

经过学习相关文件,我院提高了对应急储备的认识,坚决贯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相关科室职责,努力建立符合实际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局面,不断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水平和标准,全面增强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按照配备合理、储备充足、管理有序、保障有力的要求,从人力和资金上提高保障,增加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应急需要,建立卫贤应急物资储备库,确保圆满完成应急物资储备任务。

***镇中心卫生院

2.应急工作信息统计表 篇二

从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创造、印刷术的发明,到电报、电话和广播的使用,直至今天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卫星通信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和主导的第五次信息革命。虽然学术界还没有给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切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众多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解释中总结得出: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信息产生、传递和处理的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学科技术群,主要涉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以及范围极为广泛的渗透和应用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已经成为21世纪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在改变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的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一轮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也为统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统计体系就是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方案设计、任务布置、过程控制和行为监督的统计系统。统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对统计数据的科学采集、加工、传输、存贮、共享和及时提供、发布、展示。空间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统计体系的重要支柱,是统计现代化的必要构件。”

本文旨从微电子技术,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方面梳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为下一步研究将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实际统计工作中打下基础。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 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在信息社会中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公交IC卡,银行卡、手机、电话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等都离不开微电子。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从早期的提高单个芯片上晶体管的数量到减小芯片体积提高计算速度,再从双核芯片到每秒可完成1万亿次浮点运算的“多核”芯片。“多核”芯片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在每个芯片上集成多达1000个处理器核心,并且具有专门功能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日本广岛大学开发出通过无线方式把多个集成电路芯片重叠起来应用的高速通信技术,利用该技术有望开发出总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的信息处理系统,每秒可传输1万亿比特的信息。如果该技术用于手机,则可使手机的体积更小、功能更强。

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在21世纪将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这种技术是将微型传感器、微型马达、机械元件以及数字电路都做在一块硅晶片上,以完成特定的功能。MEMS可以取代目前在计算机硬件、汽车发动机、工厂装配线以及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零部件,还可以用于工厂控制、人体健康监测、地震预警及飞机零件、桥梁等的故障检测。这种微电子机械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安装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电话中还有可能实现全球的无线上网。

2.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从1971年,英特尔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芯片4004之后,计算机经历了计算机经历了4位机、8位机和16位机的时代,90年代初,出现了32位结构的微处理器计算系统,并将进入64位计算时代。未来的计算机将向着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将有一些新型的计算机系统出现,如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以及纳米计算机等等。

与计算机技术紧密联系的是互联网技术,它是一套通过网络来完成有用的通信任务的应用程序,其应用范围由最早的军事、国防,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第3个阶段,即网络技术,这是从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如我们所知,网络可以构造地区性的网络、企事业内部网络、局域网网络,甚至家庭网络和个人网络,其根本特征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是否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方案——云计算孕育而生。云计算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有效降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安全风险。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案体系,如亚马逊的云计算亚马逊网络;IBM的政府云计算解决方案等。此外,Google应用程序引擎是正在运营的云计算商用平台;我国的瑞星、阿里巴巴、盛大网络等企业均宣布并开始实施了自己的“云计划”等等。这些云计算的应用为电子政务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现代通信技术。

与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报、邮政)相比,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将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支柱。

(1)数字信号。目前的电话通信网中,交换机内部以及交换机之间信号,包括图像信号、文字信号、声音等原始信号的交换和传输都是采用数字信号方式。但是由于成本问题在用户到交换机之间仍采用模拟信号方式。

(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光波作载波传递信息的通信方式,这种传递方式通信容量大,并且耗损低。近几年,光纤技术已经从一根光缆的单通道应用发展到点对点之间的波分多路复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以及具有多个可增减节点的波分多路复用与密集多分波路复用网络。因此,光纤被称为信息传输的“超高速公路”。研究表明,光网络将在开放式公共网、专网与虚拟专网、大科学网络、传感器网络以及在无线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3)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就是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微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甚小天线地球站(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带动了通信卫星的服务业务的迅速发展,用户只要坐在装有VSAT系统的屋内,就能直接通过卫星线路与世界各地进行数据、语音、图文传真等的高速传输。目前,我国除了邮电部门提供的公用VSAT系统外,一些部委或企业都有自己的VSAT系统,构成本系统内的专用通信网。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采用VSAT系统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金融信息卫星通信专用网,形成全国性的资金清算及汇划系统,这个系统简称“电子联行”(EIS)。此外,卫星通信较常见代表性技术还有卫星定位系统(GPS)等。

(4)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一样正在经历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移动通信的应用大大超出了语音通信的范畴,其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电信终端、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的融合,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产品和新电器。

21世纪,现代通信技术将向着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的方向发展,其中,光通信和光网络、无线移动通信和“基于IP”成为三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4. 其他现代信息技术。

人类靠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为了克服人体器官的局限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各种传感技术和遥感、遥测技术迅速发展,大大扩展了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

(1)传感器技术。它利用某种转换功能,将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外界信号变成可直接测量的信号器件。近年来,数字传感技术以及各种无线传感器发展很快,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微型、无线传感器,实现远(近)距离、无接触、自动化地数据读出和发送。现代传感器技术的代表就是物联网技术。

(2)遥感技术。该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未来,遥感技术将与GIS和GPS形成一体化的技术系统,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3)射频识别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传输的射频信号、以非接触的方式、自动辨识和截获数据的技术,其使用方便、隐蔽性好且抗干扰能力强。射频识别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系统、通信和网络系统结合,可以实现人和物的动态管理。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

从政府统计走过的60年春秋历程来看,信息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也在稳步前进中。目前统计工作中已经初步应用了联网直报系统、手持移动电子采价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来采集和加工数据,利用虚拟化、资源池、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对国家统计核心业务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了大规模联机业务处理和高并发事务处理能力的核心业务系统,建立了国家统计数据库等。

1. CPI数据采集系统。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采集方面,国家统计局于2012年7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在智能手机中预装CPI数据采集系统。采价员使用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现场采价并直接录入,然后通过电信无线网络传输到国家和省服务器。这种收集数据的方式确保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数据生产过程的透明性和可控性,同时,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数据生产效率。PDA设备是通过卫星定位功能可以直接在调查单位所在地采集经纬度信息,从而准确定位地址,这是传统调查方式无法完成的任务。目前,PDA设备主要在农产品价格、社会消费品价格采价中使用,在畜牧业调查中试点,下一步还将在住户、劳动力调查等更多统计调查业务中的应用。2013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将充分利用PDA终端设备绘制地图,采集数据,发送资料,以提高普查数据处理的科技含量和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遥感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统计系统在运用遥感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家统计局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等进行测量、评估。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总队经过多年研究试验,从农作物估产,面积测量,质量控制,到对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实现了对小麦、玉米面积、设施农业占地面积等测量工作的遥感业务化运行,建立了北京市统计生态资源遥感测量运行系统。遥感测算提高了数据的准备性、客观性、全面性,并且还能实施动态监测,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

3.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国家统计局利用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将大量统计数据信息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不同区域、不同地理位置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经济普查、人口普查等调查提供完整详实的经济地理信息和空间区域信息。2013年的第三次经济普查就将利用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建立普查区电子地图。此外,北京市已经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确定CBD统计核算范围,制定北京市金融功能区标准,以及绘制消费价格调查点分布图等等。地理信息技术在统计上的应用使得各类统计成果能够实现可视化表达,实现电子化管理,便于统一维护和实时更新,也便于对空间统计数据的挖掘和分析。

4. 网络技术在统计现代化中的应用。

在应用网络技术方面,统计部门已经建立了连接国家、省、市的统计信息主干网,统计网站建设遍及全国;将网络数据传输作为统计部门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包括大型普查及专项抽查在内的数据报送和反馈全部实现了网上传输;开通了网上直报系统,包括工业企业、房地产业、集团企业等6万家企业参加联网直报。此外,还有一些网络技术的延伸和发展也在统计现代化考虑范围之内。

(1)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传感器技术的代表,发展和延伸了互联网的应用,其功能是把物品和互联网连在一起,使物质像信息一样在互联网中自由传递。具体地说,物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达到对物质状态监控的目的。如果统计上应用该技术,可以准确把握企业流程,为核实和评估企业统计数据提供详实可信的依据。目前统计部门也在考虑研究和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等统计业务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节能减排,能源消费监测,污染物排放、碳排放核算等业务方面。

(2)云计算。云计算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计算模型。建构统计业务云计算服务体系架构,可以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集约性,实现统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节约系统的开发、维护等建设成本和投资,同时缓解信息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和问题。目前,国家统计局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了核心业务平台,初步为全国统计业务的在线处理提供了云服务。通过该平台,企业和各级统计人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数据的报送和处理,从而实现了资料的高度共享,提高了统计分析水平和统计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总结

在盘点了众多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之后,我们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了统计工作流程、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目前,还有许多新的技术没有引入到统计工作中,统计部门仍在继续对统计现代化进行研究和探索。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利用大数据改革统计生产流程、推动统计业务数据化建设,将“大数据”技术与消费价格统计、工业品价格统计、居民收入统计、交通运输统计、人口统计等统计实践紧密结合,以加快提高统计能力,充分发挥统计数据价值。此外,还将应用数据库技术进一步强化国家统计数据库建设,完善网上直报系统,为地方和国家数据之间、地方各级数据之间的衔接提供保障,实现专业统计和综合统计之间、专业统计之间原始数据的共享,推动统计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查询和分析的需要。还可以利用短信平台与核算单位建立长期的业务联系,充分结合VB、ACCESS数据库和电子表格完成调查的自动化采集、审核、入库和统计,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更快捷方便地完成统计报表或调查问卷的录入、加工与分析等。

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预测现代信息技术还将以更加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型现代信息技术都将给统计工作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我们对现今的信息技术及其在统计中的应用进行梳理,以进一步研究这些信息技术在推动统计工作创新和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在统计工作中应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向和发展前景。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工作相结合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本研究旨在于介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统计工作中已经应用的和未来将要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实际统计工作中,从而为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体系提供背景支持。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统计,信息

参考文献

[1]马建堂.加快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全面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J].统计研究,2011,28(6):3-6.

[2]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布鲁斯·艾布拉姆斯.数字凤凰:信息经济为什么能浴火重生[M].赵培,郑晓平,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4]万岩.信息改变了美国~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

3.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分析 篇三

关键词:统计 工作 信息化分析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1 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

2 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统计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发布→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信息的8个系统15个数据库:一是统计法律法规系统(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二是统计调查单位管理系统(统计法人单位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调查单位地理分布数据库、人口地理分布数据库);四是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五是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库);六是统计质量评估系统(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七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八是统计新闻发布系统。

统计数据管理由无制无序转变为有制有序。改变过去统计数据管理纸介质、磁介质并存方式,改变在资料管理和使用上缺乏规章制度,强调部门利益,甚至造成历史数据断挡、遗失及个别泄露商业秘密的状况,建立并执行基层及统计数据统一归档,分级分类使用制度。既要实现制度允许权限内的资源共享,又要依法保守商业秘密。资料归挡形式推行光盘形式,实现资料管理的安全化、制度化。

4.应急工作信息统计表 篇四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刘海燕孙萍

河北承德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经济基层统计信息化

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寄存在的问题

1.1统计方法单一,适应性不强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活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统计对象、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工作方式都将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完全依靠传统的统计制度、统计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获得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所需要的各项统计信息。

1.2统计法制建设落后,制约统计事业发展

统计法制建设的落后已严重的影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统计法纪的松弛已造成统计数据的严重失真。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实行目标管理以来,统计数据与单位或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人为干扰数据上报的现象时有发生。

1.3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忽视了基层党委政

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

1.4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1.5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2.新时期经济形式下,统计信息的创新与发展

2.1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

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2.2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由于现代统计在理论休系上、调查方式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使统计信息具有来源广、扩散性强、需求量大、用途广等特征,对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统计部门建成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重要的是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2.3统计信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3.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

3.1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创造环境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3.2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减压减负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3.3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保驾护航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

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3.5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统计工作搭建平台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

4.适应新经济时代,加快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

4.1做到统计政务电子化,为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做保障。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4.2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保证“源头”统计质量是做好全社会统计工作的基础。

应建立健全各类基层统计机构,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形成完整的统计网络,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

工作规范化。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

4.3加强统计工作电子化,才能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统计数据管理由无制无序转变为有制有序。统计工作电子化目标的实现将大大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将使这些领域实现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4.4政府统计部门按工作流程和行业设置内部机构,各部门推行规范、协调、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并强化综合业务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主要体现在经济综合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企业(单位)登记是政府对市场和企业进行有序管理的手段之一。目前,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纳税登记和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的单位数量相差悬殊,各自称其准确,又都不明相互差在何处;论其各自职能实现程度,也都存有偏差。

5.小结

新科技时代,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统计工作由信息推动,以创

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实现可持续发展。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

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田静.关于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2]陈郁.弄虚作假统计数字现象透视[J].中国统计,2002,(2).

[3]史象奎.陈鹏程.当前统计制度报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讨[J].北京统计,2002,(7).

[4]刘建平.我国工业抽样调查研究[J].山西财大报,2002,(2).

[5]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6]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7]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2005,(06)

5.统计局信息科工作总结 篇五

统计局信息科工作总结

2011年是统计改革与发展之年,我科室紧紧围绕统计局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素质提升,夯实基础建设,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加快统计信息化进程,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服务统计、服务普查、服务基层,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幸福惠山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巩固提高,信息网站成为展现统计工作的平台。

今年,我区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去年改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对统计局网站重新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增加了“下载中心”等栏目,为基层工作提供方便。同时,运作网站及网站维护有了新的提高,使统计网站便利工作、便于服务、聚集人气,创造出简洁、便利、快捷的网页,既能浏览统计成果又能申报统计数据的网络工作平台。同时,更新和充实了“政务直通车”网站,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二、着力推广,网上直报成为统计数据上报平台。

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年初,对我区的全部工业企业做了一次筛选,以2010年上半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蓝本,同常州维邦软件公司联系网上直报单位的更新。根据我区的网上直报特色,进行了程序的修改和全区工业企业去年同期数的网上导入工作。同时对今年的全区网上直报推广进度作了计划,计划到3季度末完成全区所有工业企业的网上申报事宜。根据计划,先在阳山镇做试点,3月18日赴阳山开展了网上直报镇、村级的统计人员培训,到5月末统计,阳山镇已全部上网。6月,前洲、玉祁两街道赴阳山学习镇、村级推广经验。8月钱桥街道全面推广。

三、人口普查,继续完成数据处理工作。

在去年年底完成了我区人口普查数字化地图绘制任务和人普短表光电录入的基础上,从1月10日开始,指导各地上网审核和修改人普r601表的数据。3月初,用2天时间完成了人口普查长表的光电录入工作,并指导人普信息网上的长表修改工作。6月,继续布置户主姓名底册的录入和普查地图中建筑物的数字化工作。7月,建立全国统计地理信息系统(XX区部分),8月,完成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子地图XX区建筑物信息的录入和绘画。9月,对全区有关地图测绘信息的保密措施进行了彻底检查,对分散在各镇、街道的有关地图测绘信息进行销毁处理检查,并强化了统计人员的保密意识。

四、名录比对,发挥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共享的作用。

年初,根据省里要求,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单位必须要同“三上企业”专业年报单位一致,为此,我科专门召集各统计站负责名录库维护的人员,开展了2次培训,对单位名称、行政区划码、归属地址码、法定代表人、行业代码、企业类型等属性进行一致性审核,确保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最新、最准的单位数据查询平台。

五、分析调研,法制宣传工作上台阶

今年是“六五”普法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在对普法工作进行了分析调研,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在去年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和制定下一个五年普法工作规划。一是年初,及时制定了2011年XX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上报给XX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后续,开展相关的统计法宣传。积极动员各级普查机构开展人口普查宣传活动,借助各地普查宣传专栏、报纸和刊物登载、户外广告、张贴宣传画等方式开展人普宣传。全区上下从区级层面到个人都积极参与到人普宣传工作中。

六、积极主动,党务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一是制定>,按照计划2011上半年组织开展了系列的相关活动。组织参与XX区区级机关举办的“唱红歌.闹元宵”卡拉ok猜灯谜活动。二是组织全局党员开展领导干部点评创先争优工作,要求全体党员先进行自评,然后再由领导对全体党员进行了点评。三是根据区机关作风建设办公室的要求,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分管领导、中层干部等人员对“模范科长”进行了民主测评。四是对“挂镇包村联户”春节前进行了走访活动。五是开展2010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党员进行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党员自我评价、进行民主评议、组织考察、最后对评议出的优秀党员公示和上报。五是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选派我科室一名中层干部到堰桥街道天一社区参与和协助拆迁工作,为我区城市化推进工作尽一份力。

七、2012年信息科工作计划

6.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篇六

近年来,在区市统计局计算中心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来展开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领导

2008年在自治区统计局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局开通了贺兰县统计信息内网,2009年年初,贺兰县政府网站正式开通,我局作为成员单位也开通了二级网站,从今年开始的统计“双基”建设也要求逐步达到“四级联网”的目标。为此,成立了局长亲自挂帅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各专业负责人为成员,具体业务由计算机人员负责操作,各股(室)负责提供信息资源,以此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

二、职责明确、分工明确

我局为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提高整个统计信息网络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指派专人负责统计信息化建设日常工作,并按照区市统计局统计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考核要求和细则认真抓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7月14日,贺兰县10个基层单位外网全部接通,并在区市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专门指派相关专业人员对各个乡镇统计站的微机进行调试安装,已顺利连通区局内网。目前各乡镇、街道办、两个园区的统计人员可以浏览全国、全区统计

系统信息内网,这标志着贺兰县乡镇统计四级联网已全部开通,为下一步开展统计联网直报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局以计算机人员为主,着力做好统计信息内网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经相关人员的努力,截止6月底,统计内网共发布信息109篇,其中:分析类13篇,政务信息78篇,统计信息28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发布87篇。

下一步,我局将对乡镇统计网络的建设及管理制定出发展规划及目标考核责任制,以此加强对乡镇网络畅通运转管理及维护,使之真正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的载体平台。

7.应急工作信息统计表 篇七

1 信息时代统计工作的特点

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 信息时代统计呈现以下特征:

1.1 网络信息构成统计工作运行的基础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网络系统为统计工作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技术支持。在信息化社会中, 统计工作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系统, 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强化网络系统基础设施的建设。

1.2 业务流程由单一向协调发展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 统计工作已经实现了统计数据处理的协调作业模式, 即统计数据从采集、整理、审核到加工、处理最终实现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发布都实现了一体化流程模式, 尤其是“统计业务平台”的构建实现了统计业务单一模式向协同模式的转变。通过协同作业不仅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而且还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公众可以依托该平台自主查询相关知识。

1.3 统计工作向大众化趋势发展

传统的统计工作由于信息的封锁导致外界对统计工作存在一种神秘感, 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打破了统计工作信息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落后模式, 形成了以服务政府、服务社会公众、服务企业的信息披露模式。电子政务的推行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信息的透明度, 社会公众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可以随时了解自己需要的统计信息, 而且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促使统计工作指标的转变, 促使政府部门在进行信息统计时会设置以服务企业的统计指标。

2 信息时代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受传统统计工作模式思想影响比较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求统计工作人员要抛弃传统的落后统计工作思想, 树立重视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但是根据对当前统计人员的思想现状调查发现: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他们在统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很浓的传统统计理念:首先统计人员认为统计信息化建设属于统计技术部门的工作, 属于统计技术上的变革而与自己的工作内容没有多大的关系;其次统计人员在进行数据统计时仍然以满足政府需求为主, 而没有将企业的统计信息需求等纳入到统计工作中, 导致统计服务的对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影响统计信息的价值发挥;最后具有强烈的统计信息保密性。传统的统计工作对统计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认为统计信息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的, 因此对外界采取严格的保密, 这样就会导致统计管理部门不愿意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 因为一旦实现统计信息化建设就会导致统计信息的公开范围的扩大。

2.2 现存的统计工作现状不能满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首先统计方法不能满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统计信息化要求统计工作不要仅仅局限在抽取样本的单位, 而要注重与抽样数据相关事物的数据, 这样要求统计工作要注重实效性, 但是当前统计工作在对某些单位进行样本数据统计时, 采取的是发送纸质统计报表的方式, 这样会影响统计数据答复的时效;其次统计工作存在很大的被动性。统计工作人员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存在很大的被动性, 他们只是按照相关的统计要求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与汇总, 而很少针对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主动性的预测分析;最后统计工作的过程不能满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传统的统计一旦确定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后, 在统计过程中就不能进行更改。

2.3 统计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统计人员综合素质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 尤其是缺乏计算机应用能力, 很多统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统计时他们不懂得如何利用信息统计平台, 而是采取传统的统计方式, 影响统计工作效率;二是统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三是统计人员的自身能力不能满足职能不断扩大的信息统计工作。

3 信息时代背景下做好统计工作的对策

3.1 树立科学合理的统计观念

基于统计工作人员落后的统计观念, 为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 需要从转变统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入手:一是要树立统计人员质量第一的意识。统计工作是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统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与否, 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 需要统计人员要强化质量意识, 以真实的数据、先进的统计技术工具, 借助信息平台实现对统计数据的科学分析与预测;二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统计信息, 统计工作人员要改变传统的统计管理意识, 树立服务的意识, 统计信息不仅要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而且还要为社会公众统计信息需求者提供便利, 帮助统计信息需求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三是树立尊重调查对象的意识。统计工作离不开调查对象的支持, 如果脱离调查对象, 统计工作就如同无水之鱼。因此统计工作人员在调取调查对象的样本数据时, 要热情、和蔼地与对调查对象进行沟通, 而不能采取强硬的态度与其沟通;四是树立“大统计”意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为此需要统计人员要具有全局观念。

3.2 建立基于数据仓库的统计信息系统数据

仓库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信息处理的急迫需要, 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数据仓库技术是一种关于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技术, 它是对原始的操作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并转换成有用信息的处理过程。数据仓库以传统的数据技术作为存储数据和管理资源, 用来保存从多个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选取的已有数据, 并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用户接口, 对充分挖掘统计系统宝贵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提高统计业务的发展水平和统计分析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3.3 优化统计工作机制

造成我国统计工作信息建设不完善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统计信息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因此我国应该优化统计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统计参与的统计管理机构模式, 强化政府统计机构的职能, 提高政府部门在统计工作中的领导能力, 建立完善的统计工作独立制度, 排除各种人为因素对统计数据的干扰;其次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统计法律法规。针对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所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国政府部门要认识到信息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并且及时地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政策, 规范统计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提高人们对统计法规的了解, 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统计环境;最后改进与完善统计信息质量评估机制。统计信息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加强对质量的评估是保障统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因此要强化统计信息质量评价系统, 落实统计信息质量管理责任制, 构建完善的评估标准。

3.4 提高统计信息的安全

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 一旦统计信息出现了安全问题, 将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给统计工作便利的同时, 也要正确地采取保护措施提高统计工作的安全性:一是合理设置防火墙。在统计信息网络中要采取先进的防火墙技术, 加强对重点信息的保护;二是统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要采取加密技术, 提高统计信息的安全性, 避免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一些非法分子篡改;三是做好相关数据的备份。避免在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统计信息丢失现象, 统计人员一定要做好相关信息的备份, 以此提高统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 要高度重视统计管理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专业队伍, 他们是保证统计信息准确的重要智力支持。总之, 随着统计工作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统计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新时期网络时代统计工作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统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新的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统计工作的需求, 因此作为统计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把握信息技术机遇, 提高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统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盖丽萍.新时期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6) .

[2]薛进波.浅析信息时代下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J].法制与经济 (中旬刊) , 2010 (03) .

8.应急工作信息统计表 篇八

[关键词]统计 信息管理 医院现代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内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工作为医院高层制订和完善医院规划、目标考核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新时期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医疗事业要得以长足的发展却又不可避免地触及这一领域。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现状、如何充分发挥医院统计信息的职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统计工作正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其内容、范围及服务对象均有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医院统计工作是实现医院内部发展的必要渠道,但统计工作现状却不尽人意,远不能满足医院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医院统计专用程序体系相对落后。随着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统计系统得以更新和完善,但医疗统计报表的固定模式和单一统计指标不能满足医院医疗管理的多层次需要。统计指标程序体系不完善,势必影响医院全方位、立体化统计数据的展示,容易误导医院高层决策。同时,国内医院的统计程序大都停留在单机运行和手工操作阶段,使一些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无法直接提取利用,统计人员需要重新进行抄写、计算、录入,这就造成了医院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消耗。

2.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尚未得以充分认识。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领导者认为统计只是简单的数据汇总和统计而已,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辅助性工作,却忽略了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将统计科室其归类于后勤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舍不得投入,导致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常少,大大降低统计人员的主动性。

3.统计数据检验方法匮乏造成医院统计数据的失真。国内医院统计数据收集模式不相同,各科室按日或按月定期报送,统计人员再按其所报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但所报送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却缺少相应的检验措施,而个别临床科室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对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采取“假出院”的方式,让病人中途结帐出院,再次办理入院手续,人为增加医院出院病人数量,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降低数据的可信度。

4.统计队伍人员配备不合理,整体素质相对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医院统计人员大部分并非专业出身,知识贮备陈旧,医学统计理论匮乏,卫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对统计工作获得的大量数据只能说“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由于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又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以致于对统计信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跟不上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二、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要适应医院的深化改革,是统计工作改革的重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提高医院统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

1.加大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医院管理正处于高度信息化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使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加重要,医院领导应重视统计工作,将其列入医院管理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不断改善统计工作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预测的整体功能,以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必须从单一业务分析向全面综合分析转变,建立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形成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使决策层对医院情况全方位把握,将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益统计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比较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成本性态分析法等手段强化成本效益的分析,建立起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

3.制定可行的统计数据核查体系,把好统计信息质量关。统计的生命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制度不健全、统计口径不统一,势必导致医院统计数据误差,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因此,要完善内部统计制度,健全各种原始登记、台帐和报表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制度、统计监督制度、统计周期数据普查制度,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分类标准化、数据处理现代化水平。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核查,强化临床、医技等业务部门对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规范数据采集点的数据质量,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无误。

4.明确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健全医院统计工作机构。目前有些医院没有单独设置统计机构,由兼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统计工作,影响了统计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设立一个统计机构,对全院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实行汇总、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有效地实现统计工作主体明确化、统计职责具体化、统计工作责任化。

5.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搞好统计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专业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统计人才。统计人员必须严格贯彻《统计法》,遵守统计工作职责,拓宽知识面,掌握与医院统计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熟悉统计业务,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增强统计服务意识,能根据管理需要分析统计资料,调整统计项目,灵活运用统计方法,满足不同需要,认清当前形势,不能被动等待,应积极地去面对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为医院管理服务。

总之,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将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关注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开拓创新,将统计工作与医院现代化管理密切联系起来,实现统计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和资源共享,大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效率,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和稳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程辉.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病案,2009,10(3):31-32.

上一篇:富德生命人寿介绍下一篇:我的江南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