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种校本课程教材

2024-10-20

小学各种校本课程教材(8篇)

1.小学各种校本课程教材 篇一

前言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让所有人知道,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一起动手,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是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想让人类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环境。就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争做环保公民,让地球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让绿色看得见!让绿色听得见!让绿色神圣美妙。同花儿一起开放,和小树一起成长。让节约成为时尚,让公益成为风尚。所以环保教育在小学进行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境保护理念并不断付出行动。我们的社会才能向绿色和谐发展。

本校本课程讲义主要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自然界的奥秘等等。介绍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水日、绿色校园的相关知识。让所有的学生从小就成为环境的保护者,绿色家园的守卫者。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本书编写组 2017年9月

目 录

我们共同的家园

1、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

2、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3、你知道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吗

4、你家的龙头节水吗?

5、绿色节日

6、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7、什么是地球日

8、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9、节约用纸

10、禁用一次性筷子

11、保护野生动物

12、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13、什么是海洋污染 14、什么是“绿色学校”

一、中国环境保护徽图案设计及使用说明

中国环境保护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象征地球,说明地球只 有一个,这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

徽 标上端图案基本结构与组合同联合国环境保护徽相近,说明环境保护 事业是全球性的,它为全世界所关注。在当今时代,日益恶化的环境 告诫人们:环境保护事业与全人类生存休戚相关。上端图案绿色橄榄 枝,既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一切植物和生态环境,象征绿色在召 唤,人们应当知道:绿色的消失,就会使生态失去平衡,就是对人类 生存的严重威胁。图形的蓝色块,代表蓝天与碧水,泛指大气与水体,太阳代表宇宙空间,山与水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从形象 上增强中国特色。说明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对污 染的监督与治理,使天长蓝、水长清、山长绿,让人们永远生活在美 好环境中。

图案基本色调采用明快,洁白的颜色,代表洁净,无污染 的大气。下端 ZHB 为 Zhong Guo Huan Bao(中国环保)的缩写,标明 这是环境保护徽。中国环境保护徽可在中央及地方各级环境保护机构 的建筑物上悬挂;可在各级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科研单位及有关环 境保护单位使用;可在各类环境保护会议上悬挂;可在各种环境保护 报刊的报头、杂志的封面上使用,亦可喷涂于环境监测车、船及飞机 上。

思考: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分别象征什么?

二、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环保标志图片

中国节水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中国节能产品标志

回收标志

森林认证

绿色之星

有机产品标志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香港环保标志

台湾环保标志

你知道下列标志的图片吗?

能源之星 一般固体废物 污水排放口 废气排放口 噪声排放源 图形标志补充 污水排放口 废气排放口 噪声排放源 一般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国际绿色环保标 志 绿色市场认证标 志 安全饮品标志 绿色环保标志 环保协会标志

三、你知道日常垃圾如何分类吗?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的垃圾,垃圾的分类收集 以及再生(回收)无疑是全民环保的一大举措,但你知道日常垃圾应 如何分类吗? 环保专家指出日常生活垃圾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有毒、有害垃圾(如废电池等); 第二类是有机垃圾等可降解垃圾;

第三类是难降解垃圾(如塑料、金属、玻璃等)。

将垃圾分类后,其中有机垃圾经过处理后可用作花木肥料,可再 生垃圾可分送有关部门回收使用,其余垃圾封装送交城市垃圾管理部 门处理,这才是真正有效和正确的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方法。

实践作业: 回家将垃圾进行分类。并将你的做法告诉爸爸、妈 实践作业 妈让她们共同关注环保,你能做到吗?

四、你家的龙头节水吗?

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 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各种节水型的用具也应运而生。你可 能还不知道,小小的水龙头都有节水型的。除此之外还有低容量的节 水型抽水马桶等产品。这些产品帮助我们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节约用 水,保护生态环境——你还不愿追赶这样的潮流吗?

实践作业:让我们一起动手画一张节约用水的图画,告诉所有的 实践作业 人要节约用水。

五、绿色节日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纪念的节日,你比如 说世界日世界环境日等等,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了解一下绿色节 日。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月 2 日国际湿地日、月 22 日世界水 日、3 月 23 日世界气象日、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月 17 日世 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月 16 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10 月 4 日世 界动物日、月 6 日世界粮食日、12 月 29 日国际生物日。

课堂练习:

1、()月()日是世界水日()月()日是世界地球日

2、世界地球日是:()

3、世界动物日是 “六·五”世界环境日的由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绿色节日,你知道 6 月 5 日世界环境 日的由来吗?

4、请同学们仔细听。联合国于 1972 年 6 月 5 日至 16 日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有 113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一次 “合国人类环境 会议” 这次会议共同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 略;会上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即《联合国人类环境宣 言》和具有 106 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我国政府代 表团参与了《宣言》的起草工作,提出了经过周总理亲自审定的“全 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 护环境,造福人民”的 32 字方针。《宣言》规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权利 和义务。会上呼吁 “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 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 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和后代而努力”。会议提出,建议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同年 12 月召开的第 27 届联大作出决定,把今后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 界环境日”

六、什么是地球日?

“地球日”活动起源于六十年代美国公众对政府盲目发展、耗尽 资源、破坏环境等一系列活动的反思。

1970 年 4 月 22 日,第一届 “地 球日”活动在一些大学生的主持下开展。全美有 2000 万群众进行集 会,呼吁创造一个清洁、安宁、和平的生活环境,其声势浩大,被称 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此后,“地球日”活动逐渐被 世界其它国家所接受,成为一个自发性的全球节日。

世界每分钟环境灾难—— 耕地:每分钟损失耕地 40 公顷,每年损失 2 千 1 百万公顷; 森林:每分钟有 21 公顷森林消失,每年损失 1 千 1 百万公顷; 沙漠化:每分钟有 11 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年沙漠化土地 6 百万 公顷; 泥沙:每分钟 4 万 8 千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年流入大海的泥沙 为 250 亿吨; 污水:每分钟有 85 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每年的污水排放 量为 4 千 5 百亿吨; 人:全世界每分钟有 28 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 1 千 5 百万 人因此丧命。

说一说:为减少环境污染,我们应做些什么?

七、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环保行为——防治噪声 ——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个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睡眠干扰、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当人在 100 分贝左右噪声环境中 工作时会感到刺耳、难受,甚至引起暂时性耳聋。超过 140 分贝的噪 声会引起眼球的振动、视觉模糊,呼吸、脉膊、血压都会发生波动,甚至会使全身血管收缩,供血减少,说话能力受到影响。噪声直接对 人的听力造成损害,长期接触噪声的人会出现头疼、脑、心慌、记忆 力、衰退、乏力、视力下降等症状。

——通常人们将主观上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声音的强弱一 般用“分贝”来衡量。适合人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 45 分贝,70-90 分贝属于吵闹,100-120 分贝能使人难受,暂时性耳聋。

实践作业:

——提醒爸爸妈妈开车不要乱鸣喇叭。尖厉的喇叭声会 刺激耳膜,使人的耳膜受到伤害。——在校园和各种公共场合,不要高声喧哗。——平常看电视、听音响、唱卡拉 OK 等不要太大声。

八、节 约 用 纸 珍惜纸张

纸是用木材制造的,全国每年造纸消耗木材 1000 立 方米,造纸生产还会排出大量废水污染河流,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 和河流。

—— 一纸多有用,节约使用练习本,不要随便扔掉白纸,用过一面 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或书法练习纸。

——过年过节不要大量使用贺卡,因为精美的卡片是砍伐树木 做出来的,平均 4000 个贺卡就要牺牲一棵大树。可利用废旧纸张制 作贺卡,既别致又有意义。

——开展“减卡救树”活动,把买贺卡的钱省下来种树,保护 大自然。

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从我们身边做起,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我们的环境也 将得到保护,快快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九、禁用一次性筷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人用一次性木筷子,你可知道一次性 筷子要浪费掉多少棵大树,所以,建议同学们推行使用消毒竹筷子,为保护森林资源尽一份力。

除了森林资源应被保护以外,对于我们身边的每一棵草,每一棵 树都应尽力保护,伐林造房更是应该禁止。也正如此,南宁的某些房 地产开发企业正在寻求实施更为先进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尽可能保 持地块原有地形地貌,保留原有植被,注重园林绿化,选择高效、美 观的绿化形式(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等),提高小区绿化率。像这样既保留原有植被,又增加新生绿化的做法,才能创造一个真正 的绿色家园。

实践作业:做好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宣传活动,在家庭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十、保护野生动物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 应该保护它们,珍惜它们。各种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与它们友 好和谐相处。

——发现猎捕、贩卖、宰杀野生动物或餐馆饭店非法经营野生 动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或检举投诉。

——不吃野生动物做的菜肴,提醒家长和亲友不要买卖、宰杀 和食用野生动物。——在动物园要尊重动物们的安宁,不要恫吓它 们或乱投食物。

——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要及时救护。珍爱绿色珍爱绿色,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人人都来做护绿卫士。

——去公园、郊外游玩时,不攀折、践踏花草树木。

——爱护 每一块绿地,积极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的植树造林活动。——看到毁林毁树行为要劝阻,或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实践作业: 实践作业:当我们看见有人抓动物时应该怎么做呢?

十一、什么叫自然保护区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电视中说自然保护区,你知道什么叫自然 保护区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自然。自然保护区指对一定面积 的陆地或水体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区 内严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严禁一切生产性经营活动。

保护的对 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的主要分布区,水 源涵养区,有特殊意义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自然保护 区不能有人为的直接干涉,任自然流程正常进厅,包括特定时间内的些自然作用,如自然火烧、群落自然演替、自然病虫害、冈暴、地震 等。

实践作业:希望同学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一查我 实践作业 们国家,一共有多少处自然保护区,名字叫什么?

十二、什么是海洋污染?

什么是海洋污染?

海洋主要给人类提供的物产有:海洋食品(鱼、虾、海带等), 海盐、矿物资源(如铀、银、金、铜等)。

海洋还有其他功能:调节气 候(吸收二氧化碳)、蒸发水分有利降雨、提供能源(潮汐能可以利用 来发电)引起海洋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油船泄漏、倾倒工业废料和生活 垃圾、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海洋。

海洋污染给人类和海洋带来许多危害, 它使海洋食品中聚积毒素,人食用后会得病; 使海产减少,危及人类的 食物源;使浮游生物死亡,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低,加速温室效 应;使海洋生物死亡或发生畸形,改变整个海洋的生态平衡。人类为 保护海洋正在做出种种不懈的努力,包括禁止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和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之后再排放入海。

十三、什么是“绿色学校”

什么是“绿色学校”?

同学们,在我们全体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们学校要 创绿色学校,你们知道什么是绿色学校吗?

创建绿色学校,就是学校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不断完善自我管理,逐步提高办学效率和 效益,进而解决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全过程。

绿色学校的主要标 志是: 我们同学应该掌握各科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内 容;老师和同学的环境意识提高,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监督和宣 传教育活动;环境教育效果明显;校园整洁优美。创建绿色学校,就 是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 想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学校各 方面可持续发展。

实践作业:请你为创建绿色学校提几点建议?

2.小学各种校本课程教材 篇二

我校社会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社会学科的模式和理念, 以日本东京版教材为蓝本进行本土化处理, 梳理国标教材优长, 重构教学内容, 优化教材结构, 故本文中的社会学科, 并非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简称, 而是我校因校本之故将原来品德与社会的学科名称改称为道德与社会学科并一分为二, 将社会部分的内容剥离出来单独讲授, 并使之更符合时代发展, 符合儿童社会认知和心理发展。

一、重视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视角与思维方法

在我国, 谈到学习历史, 就是学习国家和世界的历史事件和朝代更替;地理教学也是局限于以祖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为中心, 缺乏时空意识、历史的和地理的方法的重视。我校社会学科充分意识到这一状况的严重弊端, 将有关历史和地理视角与思维方式的内容贯穿于整个教材, 并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为此, 我们设计了我国传统节日、方言、住房、通讯工具的变迁等颇具时空意识的选题,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们的生活是变化的这一教学目标。在课程编排中, 有目的地让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在考察和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时, 经常从时空角度去考虑。

二、学生问题意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中, 我们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和技能, 包括观察和调查的方法、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图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思考方法、归纳与总结的方法等的培养以及学习成果的发表。我们要求学生具体观察地区中的社会现象, 能有效地利用地图和其他具体的资料, 思考社会现象的特点、原因和后果。教学中, 我们展现一些相关的数据统计图, 如人口变化图、气温变化图、产量或排放量变化图等, 让学生学会解读统计图的信息, 并学会将自己调查的结果用统计图表进行归纳。如在垃圾的处理一课中, 我们就引入了长春市每年产生的垃圾数量以及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图, 让学生发现问题, 并对问题做独立或集体性的深化思考, 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思考和积极主动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鼓励学生用调查报告、小墙报、图画、图表等方式和手段, 归纳、总结、反思学习过程, 通过交流与展示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深化学习成果, 从而促进创造性的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精简学习内容, 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一改现行教材的驳杂, 剔除了一些与社会生活不紧密的纯知识的学习内容, 转而强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此, 我们以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基础, 通过积极开展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等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围绕消防、环境卫生、货币等综合课题, 进行观察、实验、参观学习等体验学习, 从而增加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我们在讲解消防安全问题时, 与消防队建立起共建关系, 将学生带到消防队或将消防车请进校园, 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近距离观察, 从而发现问题和进行探究性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而在讲解货币时, 我们特意开设了货币真伪鉴别课, 邀请银行专业人士深入课堂, 通过实地讲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好奇心。这些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说各种体验教学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一大特色, 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对强调知识教育的小学教育无疑有着借鉴意义。

3.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 篇三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样本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60-01

在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有一个叫做《扶不扶》的小品节目,讲述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的事情,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在你面前摔倒了,那么你要不要去扶起来呢?按照我们做人的良心来说,肯定是扶起来。但是人们都被社会上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了,扶着怕被扶着粘上自己不放,真正被摔倒了又没人敢去扶,进而导致恶性循环。这种现象说到底,还是人们的品德观念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又被重新提到了小学教育的日程上来,并且放到了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本文就以小学德育教育校本建设的目的和实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德育教育始终存在于我国教育体制中,但因为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德育教育也一度成为了形式化,和流程化,甚至是很大程度上的缺失。就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很多的争议和问题。

1、德育课程不被重视

在我国应试教育制度下,学校和家长只是过多的关注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忽略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近而也造成了近年来多发的,学生学习压力大,承受能力不够跳楼,自我伤害的案件发生。以及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因为一些本可以忽略的矛盾,引发了一起起不可挽回的血案,这就都德育教育的缺失引发的案例。

在学校教育中,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德育教育特别是作为副课的思品课来说,更是不被重视,因为考试中德育教育不作为必考科目,也不会计入考试成绩,因此无论是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组织教学和家长的来说,各方面都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2、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单一

在调查中笔者也发现,虽然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实施起来。而一些需要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内容,一般都会是课堂上一笔带过,学生缺乏体验,和进一步的认知。

3、德育课程流于形式

实现德育教育的成果的途径就是班会、少先队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但现在很多学校的德育课程都是流于形式。课堂教育匆匆带过,而班队活动基本上也流于形式。如在每年的“学雷锋日”,基本上就是搞搞宣传活动,或者到某个敬老院慰问等等,看起来十分热闹,但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为什么要学雷锋,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这也是德育教育的失败之处。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正处于知识积累和思想成长的阶段,现在我们给他们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成果。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比较单纯,极易学习和模仿,在他们的成长阶段如果没有正面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教育,极容易形成歪曲的人生观念。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子不满伤害至亲,路上遇见有人有难不敢伸手相帮,甚至不惜伤害他人生命来达到满足私欲的案例发生,可见,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重点

1、开放式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教育放在了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将要从其他基础学科出发,一方面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一方面进行德育培养。这也是小学德育课程样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德育中,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一带而过,多是流于形式。开放式德育教育,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更懂得尊重和关心别人,愿意与人合作,改新道德观念。在教育方法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鼓励他们吸纳和接收更为先进的思想,并且愿意将这些德育思想,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和行为准则中去,真实的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制定实际的目标和实施计划

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不同,在制定德育教育目标和计划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首先要让学生感觉到思品课以及语文、数学都其他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课程,要与自己的生活相关,与自己的思想贴近,才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和认可。切记,不要生搬硬套的灌输和外来不合适的教材运用。

3、实施和评价的善始善终

德育课程校本建设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注重培养的过程。不能为了追求效果,做表面文章。而是要真正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校校本建设的各个方面。一是学科教育的日常渗透。二是问卷调查、访谈、日常观察等方式实施。坚持以学生的品德教育成果,和学生的行为反馈为德育教学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智平.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实效性探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2.26(07)

[2] 王秀凤.小学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现状及改进对策.[J]学周刊. 2013,52(32)

[3] 郑敬斌;王立仁. 德育课程内容改革误区及匡正[J]中国教育学刊. 2013,22(12)

4.小学校本教材课程——合唱 篇四

小学校本课程《合唱》主要解决学生合唱声音训练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力争“自然”,试图通过可靠的声音训练来重建自然的“产品”,从自然界原始的形态中提炼训练声音的手段。自然赋予了我们有效的声音机理:婴儿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呼吸和说话。我们同样也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从人类的各种表情动作中,从人们的生产、生活、体育运动和日常现象中找到声音训练的方法,通过开发歌手的想象力和模仿力,使复杂难懂的声音训练变得容易理解和能够做到。业余歌手处理歌唱的方式和专业歌手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对技术性术语表达的指导方法不能很好地做出反应,对于歌手来说,关于声乐技巧的专业术语常常不易理解:同时,他们又常常希望所接受的声音训练要有新鲜感,他们排斥对其个人自由所限制的任何人工声音训练手段。第一章:正确的姿势和呼吸

没有正确的姿势也就谈不到合唱训练的各项要求。因此训练一开始首先强调要有一个正确的姿势:

1坐姿:

坐着排练时规定坐椅子的前半部不靠背、上身垂直、双脚平放地上,两肩下垂、眼睛正视、双颊微笑向上、提眉。头略向后,面部肌肉生动自然、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振奋。

2站姿:

站立时与上述要求完全相同,双脚略分开、身体重心要落在一虚一实的双腿上、脚跟虚而脚尖实。他认为这样一种姿势有助于获得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最好的合唱发声状态。

呼吸是唱歌的基础,发声活动的原动力,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时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歌唱声音。他希望用扩大器官来吸气,而不是用吸气来扩大器官,即在吸气时先将口腔内部稍稍打开,提眉,下肋扩大,空气自然吸入,提醒成员:“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和状态”是合唱队员始终不可忘怀的守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培养这种专业习惯。

第二章:统一发声

只有当所有参与发声的有关器官具有正确而灵活的协调配合动作时,才能产生有一定音质、音高、音量和音色的声音。为了统一合唱的发声,他极为重视“起声”和“共鸣”的训练。

歌唱时要求合唱队员随着指挥的手势扩大器官吸气(不要太饱满),横隔膜下降,肋骨扩张,声带并

喉结稳定,然后利用横隔膜收缩的弹力以恰如其分的气流冲击声带发出一个中声区的音量不太强的“a”韵母,该音发出后便保持住,要求发得整齐,收得干净,断截分明,韵母音质必须明亮、圆润、富有单性,不能有任何晦暗,沙哑、僵硬、尖直或有声母“h”的声音。下面是他训练起声时常用的两条练习:

在短音发得比较正确时就可接着发一个长音,发长音前 不可重新吸气,一切都保持发短音的状态,每次长音之后,可依指挥的手势使合唱队员暂时屏住气息,保持不吸也不呼的状态,但注意不可放松和改变发长音时有关器官的一切状态,稍停之后,吸气练习,这对锻炼气息的控制和声带并拢,获得弹性的声音是很有益处的。他认为好的“起声”必须从所发音的具体音高,音量、韵母、情绪四个方面作好准备,忽视其中任何一点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经过长期摸索得出两个字:“收”与“钩”,他称这是训练合唱声音的“二字诀”。所谓“钩”就是当音发出以后,整个发声器官要有一种四面八方都钩住的感觉,保持这种感觉可以使发声位臵得到控制而不会垮下来,但这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人为的用力把肌肉绷紧造成僵硬。“收”是针对“放”而言,他认为发声如果是“放”的思想指导,那么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就将松掉,上部共鸣腔会软塌,得不到气息的有力支持,发声支点也将落到喉部,增加嗓子的负担,演唱起来很费力。如果“收”着唱,精神状态就会兴奋积极,上部共鸣腔将积极地打开,两肋饱满的支持,声音必将是生气勃勃的,尤其是在演唱速度较快的作品时就可使声音既灵活富有弹性,又能保证吐字清晰和速度的准确。把它生动地比喻为好似机器传送带那样不停地有节制地向前运动,而不是象失掉控制的物品从高处跌落下来。又好象是锣锤一击立刻收回,而锣音则缭绕迂回。“收”的另一作用是较有利于歌声的“波动”统一的控制,波动的统一是合唱音响取得均衡的必要条件。

人体的喉腔、咽腔、鼻腔、口腔、胸腔和前额及两颊都起着共鸣作用,发声时由声带所产生的基音通过上面的器官的反响得到共鸣。他认为声母“m”是练习共鸣最好的声母,训练时可依照前面起声的练习进行,只是把“a”改为“m”,开始音量不宜过强,舌头平放,舌尖轻抵下齿龈,牙齿微张,咀唇轻轻合拢,面带微笑,双颊上提,下巴和颈部放松,口腔内保持一定的空隙,使气流通过鼻腔直向头腔,以获得最好的共鸣位臵。他常用以下练习训练共鸣:

以上练习和“起声”的要求一样,只是在发短音的“m”时很快地调节口腔与咽腔,找出最有利于共鸣的位臵,然后便半哼半唱地过渡到开口唱“o” 或“a”,这时要特别注意张口唱时不要改变“m”的共鸣位臵,始终保持上下部共鸣适当的比例。当张口唱与“m”的共鸣情况已完全结合时,就可换其它母音,并用半音逐渐升高来练习,如效果不好可以从“m”重新开始,直至理想为止。当短音练习比较巩固时,可以取消短音而只发长音,并且结合训练音量的变化,如平均音量、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突然收束、急缓吸气、混合音量(< >)(> <)以及循环呼吸等。在上述的训练中,他很重视锻炼合唱队员对指挥的要求和手势的灵敏反应。培养他们的内在听觉能力和歌唱表现上的主动积极性,善于倾听邻近各成员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

第三章:协调——均衡与谐和

如何使组成合唱的各个声部产生的效果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便是协调的要求。从物质条件来看协调包含音量、音色和音准三个因索,音量和音色关系密切,他们的形成是由物体振动时的振幅和共鸣泛音所产生。而音准(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所形成。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叫做均衡。音准(音高)的相互关系叫做谐和。

均衡不是各声部在音量音色上的绝对平衡,而是随着作品内容有所变化。

常提醒男低和女低声部要保持灵活性,他把这两个声部生动地比喻为好象老大爷、老大娘,但他们不是臃肿、笨拙的老年入,而是健康壮实的老年人,不能满足特有的胸腔共鸣,一定要有头腔共鸣,以便能给整个合唱不论在和弦的明确性和节奏的灵活以及旋律的流畅性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推动。

这里要提出的是他讲的均衡指的是音量、音色,一般人理解所用的平衡包括音高的要求,这样的平衡和他提的协调相类似。

在合唱音最方面很重视积极而有控制的轻声训练,唱轻比唱响难,唱好轻声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在音色上他指出合唱有别于独唱,不能各唱各的,鉴于各成员的发声概念有前有后,水平不齐,他要求一般统一在发“he”字音的部位上,让气息沿着上颚垂直向上,不前不后,不过份暗也不过份亮。

音准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既要依据和弦中各音振动频率上比例的 关系而产生谐和,又要照顾某些特性音的倾向性和转调时的明确性,同时也要照顾和弦与旋律之间的关系。

一个合唱指挥对声乐应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比如气息支持不足容易偏高;共鸣位臵不高容易偏低;换声点及提位没有及早准备或换气的地方安排不当都会造成音准上的困难;又比如指挥的手势过高容易引起偏高;指挥的头部过低或锁眉容易引起偏低等等。指挥的情绪消沉或过分紧张都会破坏谐和,尤其在演出时影响更大。在训练或演出前如果发现合唱队员情绪不佳,总是用一些轻松愉快的语调使大家精神振奋起来,以保证训练和演出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色调处理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不仅重视各声部相互纵的关系所造成的协调,同时也非常重视声部进行时横的关系所需要的起伏色调。色调即作品在艺术再现过程中每一瞬间的声音相互之间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所形成的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的蛤个起伏局面。音乐既是时间艺术,就要有色调起伏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通过色调来表现,没有思想内容的色调是没有生命的;有思想内容的色调才赋予作品以生命活力并给人们深刻的感染力。

音乐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乐汇”,它也是安排色调的基本单位。每一个乐汇中起伏的最高点称之为“逻辑重音”,它是依据作品的节奏,旋律音型利歌词而决定的,一般确定了逻辑重音之后演唱时的感情就要往那里推上去,速度趋向逻辑重音前情绪稍快,离开逻辑重音后情绪放慢。如:

例中的逻辑重音在“到”字上,很明显在色调从.“辽”字起渐强的要求下,还伴随着音色的加厚加浓,当离开逻辑重音后又在渐弱的要求下音色从浓厚渐渐地趋向原来的清淡,自然表达了对总理敬仰之情。但有时也可用相反的手段在逻辑重音前面以延碍的手段来获得更急迫,达到高点的热烈情绪。

每个乐汇一般只许有一个逻辑重音,如果有两个以上就必须服从一个主要的。如:

上例一个乐汇中有两个逻辑重音,第二个“没”是主要的逻辑重音,第一 个“没”为次要逻辑重音,它从属于第二个“没”。当我们将几个乐汇组合在一起成为乐句时,所有的逻辑重音之中也应该只有一个为主,而其它逻辑重音都是从属它的。

在排练作品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色调将一个音、一个和弦推向另一个音另一个和弦;将一个乐汇,乐句、乐段推向另一个乐句、乐汇、乐段,使整个作品产生推动,即便是断音和休止,也通过色调使之连贯产生有机联系,这样的艺术再现会使听众与演唱者一起投入再创造的过程中去。

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强与弱,快与慢、紧与松、浓与淡,高与低的矛盾,而色调则是表现这些矛盾的现象,因此在演唱过程中必须要找到色调并相应地给予声乐技术上的配合。

指挥对于作品的色调安排是否恰当,是依靠他对作品理解的深度和他对业务刻苦钻研去获得的。

第五章:咬、吐字规律

世界上所有的声乐学派都和本国的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他长时期地研究和探讨合唱发声与我国语言文字结合的问题。他认为在合唱艺术中清晰的咬字吐字与优美和谐的发声是一致的。训练初期他要求每个成员弄清楚“五音”和“四呼”的概念,发音时是通过“喉、舌,齿、牙、唇”这五个部位的正确的声母形态用“开、齐、撮、合”四呼的着力把字的韵母吐出来,所以咬字是指字的声母形成,而吐字是指韵母送出来的着力处,但二者联系极为密切。

根据发声的要求,把二十一个声母分为音前声母和音上声母。其中b、d、g、z、zh、j六个声母是音上声母,它们不送气,在拍点上发出,其余的声母都送气,在音的前面产生,声母必须按五音的着力部位咬正确,发得有力而敏捷。韵母有三十五个,按音素之间的结合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三合韵母三大类。此外还有空韵母,即在zh、ch、shr、z、c、s后面以“i”作它们的韵母。以及字尾的卷舌音“er”(做字尾时只写“r”)。

声母只有一个音素,而韵母却是一个、两个及三个音素的不同结合,在歌唱的时值上每个音素应如何分配,音索与音素之间如何结合,这些就产生了各 种不同的安排与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要求严格地将韵母各个音素结合为一体并保持口形,尤其是一个字唱几个音时,一直保持到该音的韵母到最后的瞬间。对有韵尾的字,要求必须在音符时值的最后才“收声”,这种收声越晚越好,越短越好,否则将影响发声的位臵和气息的支持。

一般韵母的发音基本上是“开口呼”,着力于喉;通过介母“i”或“i”本身的韵母便是“齐齿呼”,着力于齿;通过介母“ü”或“ü”本身的韵母便是“撮口呼”着力于唇;通过介母“ü”或“ü”本身的韵母便是“合口呼”着力于满口。他认为四呼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合口呼”的字,合唱成员由于发声概念上的原故,往往误将“合口呼”着力于喉,结果字唱不响,唱不清楚,影响音色、音准,所以在合唱中,凡是遇到“合口呼’的字,他都要求着力于满口。

非常强调的是当一个字吐出来以后,口形的大小一定要保持到底,不可中途改变(这并不影响色调上的变化),因为稍稍松动,字就会模糊走样,尤其有韵尾需要收声的字也不过稍稍一带即可,另外吐字时嘴的动作不可过分夸张,要自然灵活、敏捷利索,否则吐字会感到笨拙累赘,他主张每乐句的韵母必须相互衔接成为一条完整的旋律线条,不能因咬吐字的变换而破坏了这完整的线条。

咬字吐字的规律不过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的手段之一,借以更完美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容,孤立地脱离内容地讲咬吐字规律是没有生命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为了达到咬字吐字和演唱表现的统一,他要求合唱成员平时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他认为音响上需要应有的协调和色调,同时在咬字吐字上需要清晰准确,加上正确的发声能力这就为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所有的上述训练方法都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内容。任何基本训练都是为演出、排练作准备的。

合唱既是一种集体歌唱的音乐形式,它就要求发展“共性”和“统一”,而这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方能获得,凡是妨碍发展这种共性与统一的都应加以 限制。

训练过程是逐步深入、有重点、有阶段地进行,但却要尽可能把各个方面的要求都结合于每一个练习和排练之中,尽量少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尤其是在稍后的训练中应当突出重点并照顾一般,力求把已训练过的内容尽量结合进去。

衡量合唱训练的成果最终看它在技术上是否建立起统一正确的发声、合唱成员对指挥反应是否灵敏、具有适应多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作品的艺术表现的主动性。效果主要看它是否赋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第六章: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2.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第七章: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积极的微笑状态等。在实际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尽量把牙关张大,提倡“夸张”训练。口形轻微的“竖立”感,适当的调整口形,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将失去脆嫩的、甜美的声音,导致成人化。相反,口形太开放,声音太靠前,又会发出不悦耳的“白声”(散声)。

2.呼吸: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人作用。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臵。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10秒)。当中包括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当然最重要的是循环呼吸,它只有在合唱艺术中存在。目的是以避免把换气、偷气和其它换气方法暴露,以影响整体效果。

3.发声: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臵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轻声唱,如初小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声带、咽腔的粘膜以及口、鼻均有充血现象,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暗淡无光泽、沙哑、发音迟钝,甚至失声;音域变窄,高音高不上去,低音又低不下来。所以,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臵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特别强调一点从小学到高一的上半学期之前,尽量减少胸声训练,主要集中在头声区的训练,在真假声结合的方面气息要深,增大口腔容积,多用共鸣。教会学生在演唱时口腔里有一种“空含感”,坚持声音高位臵,在高声区加入适当的假声,上口盖要打开抬高,音越高越保持高位臵,增强气息的深度,收下颚,微低头。并注重内外感觉的统一,寻找“微提面颊、打哈欠的口腔动作、唱给远方的人听”等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微声唱法”,它有助于放松下巴,面部肌肉,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调节发声器官处于松弛状态,克服紧张情绪。有助于集中精力培养听觉能力,形成相互配合,调节音量、音色的内在感觉。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即唱歌要有“喷字头、延字腹、收字尾”的习惯,也就是“说声母、唱韵母”的方法。在民族声乐中,对这一要求有特殊的规范。所以说好普通话,用好“十三辙”,对唱歌有很大的好处。

第八章: 和声训练

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第九章:培养学生歌唱中的“生命状态”

在歌唱中全身心的投入,演员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气息以及他的演唱撼动人的心灵的感染力,在瞬间形成人的发生体与艺术表现的颠峰状态以及最佳的艺术创造力与文学作品的“灵感”有相似之处。其实也就是演唱作品的“神”,唱出神韵,唱出内涵。

给演唱灌注灵气的生命气息,做到“融情、歌情、唱心”。即意生情、以情带声、以字传情、声情并茂。所谓“唱心”就是唱意、唱情,表达中心,吐露内心情感。要将“死音”唱成“活音”,使生命力增强,让人们体味生活,是自然声音与生命力的展示。用音乐唤醒沉睡的生命,激活生命,升华生命。要想有“生命状态”,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文学修养,处理作品的能力。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学生一听就懂,能做到。教师也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富有激情。学生爱学,希望能参加 合唱队,盼望合唱训练。

第十章:合唱训练应注意的一般事项:

1.尽量先闭口哼唱(M),后练唱开口音。2.努力扩大头声区,努力充实高声区的假声成分。3.先练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

4.音量上先弱后强,也就是以柔声唱微声练习,适当的调节音量。

5.在声区上,先练偏高声区,其次练中声区,再练高声区,最后练低声区。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实际上,合唱训练可以总结出八个字即“松”,解放全身的每个部位。“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主动的“我要唱”。“竖”,口形的“竖立感”,微微含着似的歌唱。“上”,声音的提位,气息的增强,口腔容积增大,声音关闭,唱高音时的加强气息,适当加入假声成分。“下”,气息深,合理利用气息(不同风格要求)。“拢”,声音美,集中,不散,不咧。“变”,口形变化(咬字吐字),声音靠前靠后变化,乐曲表情变化,艺术形象变化等。“开”,即不要虚着唱,敢于运用自己的嗓子(当然不是喊唱)。共鸣腔体完全打开,有积极的状态。

13 1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5.小学校本课程-硬笔书法教材 篇五

端 正 写 字

适用于小学段使用

高青县木李镇新徐小学 编写

前 言

俗话说:“字是门头书是屋。”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不但是学习的基础,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提高文化素养。

然而,信息化的时代,为文字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手段,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字却越写越丑,能够把我们使用了几千年的汉字写得端庄俊秀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目前学生的写字本、作业本、练习本包括考试的试卷等等,潦草不规范,有的学生写的字实在让人难以辨认。

基于以上问题,针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进行实践研究,给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力,形成审美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做一个“方方正正”的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为此,编者在借鉴网上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编写了这套硬笔书法教学练习教材,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产生一些瑕疵,不正之处请指正。

编 者

目录

准备课………………………………………………………………………5 8个基本笔画

第1课:横 竖…………………………………………………………8 第2课:撇 捺…………………………………………………………10 第3课:勾 折…………………………………………………………12 第4课:提 点…………………………………………………………14 第5课:综合练习………………………………………………………16 第6课:十工上下………………………………………………………19 第7课:口石可中………………………………………………………21 第8课:小 水…………………………………………………………23 第9课:为 人 大………………………………………………………25 第10课:日月女心………………………………………………………27 第11课:山 方 风………………………………………………………29 第12课:左在右有………………………………………………………31 第13课:也完我成………………………………………………………33 第14课:马 世…………………………………………………………35 3 第15课:去手而之………………………………………………………37 第16课:不长言百………………………………………………………38 第17课:其 典…………………………………………………………39 第18课:林出炎多………………………………………………………41 第19课:更你们…………………………………………………………43 第20课:的得着…………………………………………………………45 第21 课:春夏秋冬………………………………………………………47 第22课:品每是…………………………………………………………49 第23课:会以南…………………………………………………………51 第24课:高清室家………………………………………………………53 第25课:即那都…………………………………………………………55 第26课:这道建…………………………………………………………57 第27课:象孩教说………………………………………………………60 附一:中宫紧凑…………………………………………………………62 附二:新徐小学“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育人目标…………………64 附三:小学生必备古诗…………………………………………………65

5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10

端正写字、方正做人 12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14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16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端正写字 方正做人

6.小学校本课程计划 篇六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质量。

具体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课改方向。

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伴随课改全程的活动。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学习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学习。只有那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看问题才会更准,思路才会更清,行动才会更快。教导处将统筹安排,将学习安排到全校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在学习中,既要学介绍具体经验文章,也要学难懂的理论性较强的文章,既要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要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并经常组织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本期与上期一样,每周一篇学习笔记,一月一篇案例设计一篇教育故事。

二、严格执行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任何人无权变更,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报请教导处批准。

2、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南召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修订我校教学常规要求,使全体教师明确要求,自我对照,切实落实常规,有效地改进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导处将提倡“推门听课,翻本检查”工作制度,继续实行学月常规检查制度。

3、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成长成材的摇篮。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学习课改理论、写读书笔记、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听评课,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讨等)、定好主题和中心发言人。教研活动要在“实”与“新”上做文章,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个教研组要创自己的特色,及时、认真总结得失,在期末进行交流,开展先进教研组的评选。

4、抓好集体备课。备课组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着力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各班要针对班级实际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加以调整,倡导课后撰写教学后记和教学案例。

5、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调研。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的灵魂和生命线。每位教师必

须树立“有效教学”观念,增强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争先意识,努力提升所任学科的质量。本学期教导处将加大学科的阶段性调研力度,分析存在问题,落实解决措施,力争不使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个学生掉队。抓好几个调研与比赛,即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四年级作文比赛,低年级口算调研,中年级计算、概念、应用题调研,三、四年级英语阶段性调研。

三、深化课改实验,提升实施水平。

1、加强课改实验的师资培训。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把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三年级等使用新教材教师的培训与管理。

2、加大课程研究的力度。加强教研和科研的结合,以教研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促进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水平。继续与教研室多联系,争取专家的支持、指导,健全教研制度,改革教研形式。各教研组制定计划时要立足本校,结合自身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好每次活动的内容,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教研和科研活动真正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学校将有针对性地组织有关学科的校级教研活动,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等术科教研活动也将有所安排。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驾御新课堂的能力。

3、继续加强课程管理开发的研究,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使之不至流于形式,加强课程开发的研究,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期综合实践活动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组组长郑志强指导,集中力量进一步开发、完善我乡校本课程——《望家乡更美好》,使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拓展学生学习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四、调动教师热情,加强队伍建设。

1、上期,我校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樊华巧教师在活动中脱颖而出,部分教师迅速成长。本期,我校将进行中老教师示范课,让教师们在这样的活动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同的教学风格

2、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水平。加强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培训,重点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本期,要求每一位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俩节课。

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评优课活动、学术研讨和参加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活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造就优秀教师。

4、继续组织校课改积极分子、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等评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主要、重点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导处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课堂、深入各班,检查教学的各环节的落实,使我校的教学再创佳绩。

五、科研工作: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为及时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校确

立的科研课题为:

1、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促进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2、校本教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4、数学课题组。

校本教学工作主要活动日程:

二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2、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3、各科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4、召开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会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

三月份:

1、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

2、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讨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3、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细则。

4、校新课程教材培训。(一、二年级数学)

5、中老年教师示范课

8、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

9、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四月份:

1、学科期中调研测试。

2、征集、评选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五月份:

2、三—六年级庆“六一”作文竞赛。

3、一、二年级口算比赛。

4、二年级朗读比赛。

六、七月份:

1、检查各教研组落实教研活动情况。

2、三、四年级模拟考试。

4、一年级看拼音写汉字比赛。

5、评选课改积极分子、优秀教研组。

6、撰写教学论文与案例。

7、举行期末考试,做好试后分析。

7.浅谈小学校本课程建设 篇七

一、我们要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 和价值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要在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上拥有适合自己的特色。在传统教学中, 评估一个学校的发展往往是根据学校的升学率以及考试的分数、教学的硬件设施等作为评价的标准, 而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 师生的心理发展、精神特征、品德修养等往往忽视。而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中, 这些才是评估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校园学习和工作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制度规范、文化氛围、精神面貌等, 其核心是师生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每一个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都是对自身校园文化的挖掘、改造、提成以及展示过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三种课程形态, 校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并不同于其他两种, 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民主、和谐、共同协作的开发机制, 这是推动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还要促使教师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 世界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多样化。而教育的多样化必然会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千篇一律、众口一词, 需要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因此, 每一个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 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理论, 还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开发出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理论。作为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 教师必然要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 中进行教 育行动研 究 (Educationalaction research) , 持续的行动研究又一步步地促进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学者指出:“行动研究是形成教师专业性知识的核心。作为教师, 我们所面临的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 身心不断发展的生命体, 在发展的过程中, 学生都会产生很多的需要, 理所当然要选择最有营养的因素来服务于自身的生长和发展。教师希望通过研究和工作统一的策略实现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进步, 这也是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并做出积极改进的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诉求, 在其整个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一些原则。

(一 ) 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知识

课程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大类。本体知识是指学生能在课堂和书本中学到的知识, 比如数理化等;条件知识是指在传授学生本体知识时所需要具备的知识, 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知识教师一方面可以在求学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 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汲取。而实践性知识相对于上述两种知识来说, 更具有经验性, 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能够使教师从教学型转变为专家型, 知识和能力得以提升。同时, 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其心理、思维等方面也会得到发展和进步, 新课改所需要的民主、合作创新等意识也会得到发展。因此, 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二 ) 要有娴熟的课程开发的技术

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确定课程目标的技术。 (2) 要有《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 (3) 要有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 (4) 要有课程评价技术。

此外, 教师还应具备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实践者, 还是研究者, 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探究。要想具备这样的条件, 教师必须有团体意识、协作意识, 能够和其他人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 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 能够汲取其他人的长处, 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接纳别人, 懂得尊重, 谦让。

(三 ) 满足学生需要 , 符合学生兴趣

泰勒在论述学校教育目标的来源时将“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作为首要来源。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包括:1.研究学生的需要。2.研究学生真正的兴趣。

所以说, 如果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进行的项目或者所创建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乐此不疲地参与, 并且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如果校本课程所开发的内容或者情境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厌学心理, 导致效率低下。因此,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寻求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资源来开发课程, 从而做到既彰显了本校的特色, 又能激发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师生的工作发展。这样开发的校本课程, 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才是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

三、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建议

(一 ) 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每一个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 学校师生也有具备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校本课程要突出特色, 彰显个性。

(二 ) 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校本课程必须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 校本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三 ) 教育局要对各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善加引导

不能简单地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做肯定或否定, 重在实效, 看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是否有益于学生。对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要有一个硬性指标, 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去, 激励教师放手去做, 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异彩纷呈、生机盎然, 且历久弥新。

校本课程由于其目标指向明确, 内容活泼多样,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补偿, 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生存, 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 , 塑造健全的人格。

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热点, 也是我们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 本文就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小学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 阐述几点自己的建议。

8.小学竹笛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篇八

竹笛教学的意义与依据

现阶段,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当学生在学习吹奏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大脑相应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了出来,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不仅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

为什么本校会把竹笛作为校本课程的乐器呢?这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一,竹笛是我国民族乐器,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而且音色优美、柔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易得学生喜爱。其二,竹笛价格便宜,适合学生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其三,竹笛简单易学,学生容易上手。其四,竹笛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有利于教学。

具体实践与探索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先让二年级学生学吹竖笛。虽然竖笛与竹笛吹奏方法不同,但是竖笛吹起来更容易些,可以让学生们的手指灵活度、识谱能力和手指按孔的严实度得到锻炼,从而为三年级竹笛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慢工出细活”,竹笛吹奏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它与理论知识不一样,只是通过书本理论来学习是很难掌握的。在学习的初期,需要老师的示范与指点,基本以模仿的学习方法为主。学生在初学时,笔者用了8课时来学习“筒音”的吹奏、吹奏姿势和气息的控制,对一些气息运用不好的,课后还另进行单独指导。每个学生都把基础的知识学好了,才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任何一门乐器的学习,只要通过刻苦的练习,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持之以恒,都可以学好。如果只有课堂的这点时间练习,要把竹笛吹奏好是比较难的。所以,笔者提出了“手拉手,齐进步”方式,让他们结成对子,在课外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检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现在,本校不仅在三、四年级开展竹笛的普及教学,另外还成立了竹笛社团,社团的学生可以学习更多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曲目,从而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强化评价激励机制。恰当的表扬和奖励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当中常用的教学技巧。我们采取的是争章活动:学生达到老师的要求,即可获得老师的章,达到一定数量的章可换一张奖券,奖券可以换得奖品。这种争章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从争章活动开展来看,效果是明显的,课堂的纪律、学习的专注度及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争取家长的支持 竹笛吹奏,技能性较强,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除了引导学生在学校进行吹奏练习,教师们还通过电话联系或者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动员,向家长们及时通报其子女學习竹笛的现状,从而取得广大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学生们的吹奏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断减少。

教学成效

竹笛的普及教学,不仅让学生有了一项终身受用的艺术特长,还在学习、掌握和运用音乐技能中,挖掘、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及识谱、视唱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竹笛学习,笔者发现,学生们的识谱能力和视唱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在歌曲教学中,学生单一视唱歌谱会觉得枯燥不喜欢;现在适当地加入竹笛吹奏歌曲,学生们有了兴趣,就较快地学会了歌曲,他们很有成就感。在学习竹笛中,学生对音符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单独对一些简单的乐曲或歌曲进行识谱并吹奏出来,这样就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竹笛进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表演空间,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及能力。通过不断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笔者意外发现学生们的表演欲越来越强。在学生学会了歌曲后,笔者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表演,每个组的表演形式不同。有的小组齐奏,有的小组有领奏的同学,有的小组还加入了打击乐伴奏,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都能积极参与并努力扮演好自己担当的角色。在各小组的表演中,不仅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也激发了参与热情,学生们的吹奏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提高素质,美化心灵。几年的竹笛普及教育对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潜能的开发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每当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班际音乐沙龙”“艺术节”等表演活动时,那悠扬美妙的笛声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更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上一篇: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讲话下一篇:八宝镇初级中学数学组2011年春季学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