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答案

2024-07-10

旅游心理学答案(精选7篇)

1.旅游心理学答案 篇一

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函授考试旅游管理专科 《旅游心理学》考试试卷B

2011级福州榕西职专教学点(中职校)学生学号本试卷共有五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题号

总分

题分 15 10 32 23 100

得分

得分

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所列备选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未选、多选或错选均无分。

1、旅游者在入住酒店以前大都经历了旅途的长途跋涉,所以希望很快地办完入住手续进入房间休息,解除旅途疲劳。这体现了旅游者在前厅()的心理。A、求尊重 B、求安全 C、求快捷 D、求方便

2、()是旅游行业的“软件”,与旅游硬件设施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旅游产品。A、旅游服务 B、旅游交通 C、旅游娱乐设施 D、旅游景区

3、把青蛙投进沸水,它会立即蹦出。但是,当把它放进常温水并慢慢加热至沸腾,青蛙就不会觉得烫,也不会作出激烈的反应,这就是感觉的()的缘故。A、相互作用 B、适应性 C、对比性 D、理解性

4、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5、根据需要层次论,基本需要包括()。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6、在态度的结构中,()是最稳定的因素。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客观对象

7、能力、气质、性格都属于()。A、人的心理 B、个性心理倾向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8、一般情况下,旅游的许多主要动机较明显地存在于哪种自我状态之中?()A、父母自我状态 B、儿童自我状态 C、青年自我状态

D、成人自我状态

9、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旅游者情绪、情感的特殊性。()A、兴奋性高 B、波动性大 C、感染性强

D、感受性强

10、()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A、审美感知 B、审美想象 C、审美理解 D、审美情感

11、想要正确地处理旅游者的投诉,首先要求旅游从业人员能()。A、正确认识投诉事件本身及投诉者 B、真心诚意地解决问题 C、不可与旅游者争辩

D、维护企业利益不受损害

12、按照群体在成员心目中的地位来划分,可以将群体分为()。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C、松散群体和集体

D、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13、“十一”、“春节”黄金周等假期的调整和延长会促使人们选择外出旅游,主要是通过(),使人们潜意识中隐藏着旅游意识,从而表现出旅游兴趣。A、暗示 B、模仿 C、服从 D、从众

14、当我们去某景区景点时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景点介绍中往往运用古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或评价,这就是一种借()来影响旅游者的方式。A、信息力量 B、榜样力量 C、强制力量 D、专家力量

15、旅游者希望得到最好的服务,又希望便宜省钱,即旅游者存在()。A、性格角色冲突

B、个体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C、个体外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D、角色內冲突

16、家庭群体对于旅游者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与()。A、家庭生命周期 B、家庭成员构成 C、家庭文化 D、家庭收入

17、下列选项中()不是客我交往的特殊性表现。A、兼顾性 B、同一性 C、短暂性 D、不对等性

18、导游对行程中的旅游者的心理影响不包括()。A、消除旅游者的迷茫不安 B、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 C、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D、影响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19、礼仪的基本原则是()。A、“约束自己,尊重他人” B、“为他人着想”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职业心理对服务员的意志要求主要有()。A、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可塑性 B、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C、自觉性、忍耐性、坚韧性、可塑性 D、自觉性、忍耐性、果断性、可塑性 得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称为_______________。它主要包括机体觉、运动觉和___________三类。

2、人的需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___________、紧张性、___________、周期性和选择性。

3、___________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动机的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

4、_____________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5、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刺激—反应理论”,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和斯金纳。

6、态度的____________由态度的强度和对象的属性决定。

7、根据巴甫洛夫对神经系统特点的研究,结合古希腊医生____________对气质的分类,可以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多血质、胆汁质、_____________、抑郁质。

8、在日常生活和具体活动中,人们的情感体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激情和热情。

9、朱光潜的《谈美》和_________________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审美心理学的形成。

10、_________是旅游者行为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重要的参考群体。得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生命周期

2、旅游动机

3、参考群体

4、知觉的理解性

5、审美“距离说” 得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什么是旅游心理学?(2分)它的研究任务有哪些?(5分)

2、如何培养对旅游者察言观色的能力?(10分)

3、如何使旅游者态度转变?(5分)

4、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10分)得分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一位客人来到总台,在办理入住手续时向服务员提出房价七折的要求。按酒店规定,只向住店六次以上的常客提供七折优惠。这位客人声称自己也曾多次住店,服务员马上在电脑上查找核对,结果没有发现这位客人的名字,当服务员把调查结果当众说出时,这位客人顿时恼怒起来。此时正值入住登记高峰期,由于他的恼怒、叫喊,引来了许多不明事由好奇的目光。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12分)(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3分)

2、一位很有身份的西欧女士来华访问,下榻于北方一家豪华大酒店。酒店以VIP(重要客人)的规格隆重接待。这位女士很满意。陪同入房的总经理见西欧女士兴致很高,为了表达酒店对她的心意,主动提出送她一件中国旗袍,她欣然同意,并随即让酒店裁缝量了尺寸。总经理很高兴能送给尊敬的西欧女士这样一份有意义的礼品。

几天后,总经理将做好的鲜艳、漂亮的丝绸旗袍送来时,不料这位洋女士却面露愠色,勉强收下。几天后女士离店了,她把这件珍贵的旗袍当作垃圾扔在酒店客房的角落里。总经理大惑不解,经多方打听,才了解到客人在酒店餐厅里看见女服务员多穿旗袍,而在市区大街小巷,时髦女士却无一人穿旗袍,因此她误认为那是侍女特定的服装款式,故生怒气,将旗袍丢弃。总经理听说后啼笑皆非,为自己当初想出这么一个“高明”点子懊悔不已。问题:请你评析是那个洋女士不讲情理,还是酒店不对?(8分)福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函授考试旅游管理教育专科《旅游心理学》B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B

4、C

5、B

6、B

7、D

8、B

9、D

10、D

11、A

12、A

13、A

14、D

15、D

16、A

17、B

18、A

19、B

2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内部感觉,平衡觉

2、对象性,层次性

3、兴趣,重要表现形式

4、感知环境

5、行为学习理论,巴普洛夫

6、偏爱

7、希波克拉底,黏液质

8、心境

9、《文艺心理学》

10、家庭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家庭的发展过程,即一个家庭从诞生开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

2、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指以需要为出发点的,维持和推动旅游者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实质动力,是激励人们采取一定行动的动力源泉。

3、参考群体

参考群体是指对个人的评价、期望或行为具有重大相关的事实或想象中的个人或群体。它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因此因人而异。

4、知觉的理解性

个体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判断、解释并把它放进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实现更深刻的感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5、审美“距离说”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于20世纪初提出“距离说”。布洛认为,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作出审美反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1、什么是旅游心理学?(2分)它的研究任务有哪些?(5分)

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相关人群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相关人群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

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发展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研究旅游者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3)研究服务心理;

4)研究旅游企业员工心理; 5)研究旅游管理心理。

2、如何培养对旅游者察言观色的能力?(10分)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1分)

良好的观察力的基本培养途径是练习。主要有四种培养观察力的方式:1)比较异同,对不同特征的旅游者进行对比,找出他们的异同点;2)全面把握,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不忽略细节;3)细致入微的观察;4)善于通过总结和学习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要点4分,展开5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旅游者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进行“察言观色”,进而对他们进行定位。对旅游者“察言观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衣冠服饰;2)体形、肤色、面部轮廓、发色、发型;3)随身物品;4)语言特点;5)表情和眼神;6)肢体语言;7)生活习惯。(4分)

3、如何使旅游者态度转变?(5分)

1)改变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增加信息量及弱化主体的自我防御两种手段进行; 2)信息的适当重复; 3)更新旅游产品; 4)引导旅游活动。

(要点4分,展开5分)

4、对旅客投诉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10分)1)认真倾听; 2)保持冷静;

3)给予投诉者理解与关心; 4)弄清事实真相; 5)记录要点;

6)告知处理对策和时间并征求投诉者意见; 7)及时解决;

8)检查落实并记录存档; 9)完善管理制度。

(要点9分,展开10分)

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12分)(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3分)分析及参考答案

处理类件时要按以下几点进行:(12分)

1)总台服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示前台经理,不宜当众揭穿客人的谎言,避免客人当众难堪,恼怒。

2)由前厅经理或前厅管理人员,将事离现场,或请客人到茶座、吧小坐。3)先听取客人的意见,然后再做细致耐心的工作。

4)坚持酒规定的七折优惠条件,但对这位客人也享受优惠的心情,也表示理解和同情。5)在酒店内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对这位客人给予适当照顾和帮助。6)对客人能够理解、支持酒店的规章制度,表示诚挚的谢意。

总台服务人员在处理类似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凡是通电脑核查、显示的结果不要张扬,特别是对于不符合优惠条件的客人,要由专人个别处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3分)

2、问题:请你评析是那个洋女士不讲情理,还是酒店不对?(8分)分析及参考答案:

酒店总经理出于对贵宾的一片真诚和尊敬,主动给西欧女士赠送漂亮的中国旗袍,却引起客人的强烈不满。(2分)酒店总经理失误的根源在于没有完全站在客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客人着想。既然本酒店的餐厅服务员多穿旗袍,而且街上身穿旗袍的女士确实难以看到,那么送旗袍给贵宾岂不有对贵宾不敬之嫌吗?虽然酒店送旗袍的本意并非如此,但产生这样的效果则是难以避免的。(3分)其实,要表达对贵宾的敬意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为客人提供超常规个性服务。但是已经发生的这样的事故,酒店总经理不能光喊“冤枉”,而应设法与那位女士联系,表示歉意,作些解释并补送其他礼物等。另外,还要认真总结教训,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3分)

2.旅游心理学答案 篇二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 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三大支柱产业———旅行社业、旅游交通业、饭店业的发展也如日中天。随着新旅游法的颁布, 旅游企业的管理愈发规范。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而心理学正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历程的科学, 因此管理心理学自成为一门学科以来便异军突起, 迅速发展成为心理学重要的一支。管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组织管理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寻求激励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概况

(一) 国内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研究现状。

小爱德华.J.梅奥等认为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 国内部分研究人员 (以邱扶东、贾静为代表) 承袭了这一派别, 并认为这样做更有心理学色彩;而以屠如骥、刘纯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则认为, 除了研究旅游者之外, 旅游心理学还应当研究旅游从业人员。屠如骥 (1986) 、甘朝有 (1995) 、张树夫 (2001) 从个体、群体、领导及组织等方面对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进行了研究;秦明 (2005) 和刘纯 (2002) 则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除上述内容外, 研究还涉及压力、应激与挫折、人际关系、劳动心理、冲突等方面。

1、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旅游业作为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 将心理学引入不仅可以为旅游的开发、经营、发展提供心理依据, 而且有助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

屠如骥认为, 运筹学和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只有把这两方面的研究结合起来, 才能保证管理工作高效能地进行。张迪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引入旅游企业管理, 提出了四种应用建议, 即将行为主义心理学应用于员工培训、薪酬发放、旅游景区规划和旅游反馈, 以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

2、有关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

随着旅游企业竞争不断加强, 改革力度不断加大, 现代旅游企业的管理者愈发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将心理测评技术应用于旅游企业可以对旅游企业人才的选聘、安置、培训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进而实现人与事、人与职的合理匹配, 以提高旅游企业人才管理的科学性, 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

曾招喜和赵希勇等提出, 可通过建构模型来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科学配置, 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曾招喜和唐美玉提出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认为旅游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模型要从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思想观念三方面来建构。赵希勇和王锦则在职业化素质及职业化素质模型论述的基础上, 建立了旅游企业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 提出旅游企业人才的思想素养、行为素养和专业素养及其内涵。

任卓认为, 我国旅游企业目前人力资源构成、人员稳定性、员工培训等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将心理测评技术引用时十分必要的。赵艳辉、王焕宇认为, 适用于旅游企业的心理测评技术主要有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等, 其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 心理测评是科学合理地甄选录用人才的有效手段; (2) 心理测评是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 (3) 心理测评为旅游企业选拔管理人才提供了依据; (4) 心理测评是旅游企业针对性培训的主要依据。

3、有关旅游企业情感管理的研究。

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旅游企业中的渗透, 企业员工的心理情绪愈发受到重视, 因此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田喜洲、蒲勇健对国内外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进行了研究述评, 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旅游业员工满意度水平普通较低 (Woods, 1992) 部分研究者以此为切入点, 研究旅游企业情感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总体情感指数的关系。如北二外“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情感管理研究”课题组通过研究情感管理的三个维度———“关心”、“理解”、“尊重”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以及经过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员工离职意向、总体情感指数的影响, 分析了情感管理因素对旅游企业的作用。研究表明, 情感管理的三个维度对工作满意度、员工总体情感指数均具有较强的正向预测作用。“尊重”对员工离职意向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而“理解”和“关心”对员工离职意向的负向预测作用不强。

部分学者从压力感知、心理激励以及挫折心理角度进行研究, 了解旅游企业员工相应的心理过程及制约因素, 并建立旅游企业对员工心理的激励措施, 有助于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 促进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 国外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应用研究现状。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 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自成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以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欧美不断被引入旅游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而在“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 将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 掌握人性、研究人的行为, 从而达到管理效益, 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1、积极心理资本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资本是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相并列的概念, 目前成为了主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新领域, 而在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研究却极少 (Lucas、Deery, 2004) 。

Luthans (2005) 和Larson (2006)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积极心理资本对员工工作态度的影响作用更大;心理资本与员工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Peterson等 (2003) 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 希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 其管理工作的绩效较高, 下属的留职率和满意度也较高。

旅游企业是服务性企业, 要求员工能敏锐地觉察并理解客人的感受与需要, 并能与客人融洽地交往与互动, 克服负面的情绪冲动与不良影响。因此, 积极心理资本在旅游企业管理的研究集中在招聘与选拔、员工培养等方面, 以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长处管理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长处管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又称“人生取向”, 一般缩写为LIFO。LIFO管理系统是结合现代管理学、组织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的一种综合管理系统, 其核心思想是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能否管理自己的长处。人们通过辨认个人的长处和取向, 有效地运用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取得事业的成功。

旅游企业管理, 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如何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合理科学地利用人力资源, 是旅游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欧美国家研究者从实证研究角度证明了LIFO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如LIFO可使员工清楚自己的风格和长处, 并充分发挥以获得成就感、满意感及发展感, 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应用研究展望

近年来, 旅游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日臻完善, 不过针对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 因此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应不断深入和拓宽, 与时俱进, 汲取欧美国家理论精华。除此之外, 研究主要从旅游学角度为切入点, 并不能体现心理学的专业性和应用性, 因此旅游企业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注重实证研究; (2) 适时关注国外的进展, 不可闭门造车。

参考文献

[1]晏鲤波.中国旅游心理研究二十年述评[J].旅游科学, 2004.18.3.

[2]秦明.旅游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屠如骥.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6.

[4]张迪.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纵横, 14.

[5]曾招喜, 唐美玉.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J].管理科学, 199-200.

[6]赵希勇, 王锦.旅游企业人才职业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6.

[7]任卓.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统计与决策, 2008.13.

[8]赵艳辉, 王焕宇.心理测评技术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0.6.

[9]田喜洲, 蒲勇健.国内外旅游企业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 2007.21.2.

[10]“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情感管理研究”课题组.旅游企业情感管理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总体情感指数的关系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3.

3.旅游心理学答案 篇三

和一个亦师亦友的心理医生一同上路,在淳朴,简单,纯美,甚至原始的自然当中去敞开心扉,这样的心理旅游悄然兴起。

在旅游中改变 组织一批心理上有困扰的人一同出游,主要是让每个人都同时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让他们在一种感同身受当中去敞开心扉,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让他们沉浸在自然对他们的震撼和陶醉当中,这样心理压力也就自然减轻了。

心理旅游的过程,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调整他们心理状态的一个过程,目的是要通过这个过程来达到逐步调整他们的价值观。要让他们知道,幸福并不是获得的东西有多么多,而是索取的东西有多么少。要让他们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放松,学会欣赏自己和别人可爱的一面。

在旅游中放飞郁闷 心理旅游对孩子们会有着更为明显和多方面的作用。孩子们的情绪容易郁积,但也容易释放,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渠道。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容易矫正。因此,只要组织者合理安排,孩子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是可以获得很大的收获,并可能发生较大改变的。

同时,在旅游过程当中,孩子们从未见过的景象,极美的,或者是极贫穷的,都可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这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一个游戏,一段评语都可能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平时是不可能办到的。心理旅游的优势就在这里。

在旅游过程当中,一定要摆正心理医生和队员们的关系,决不能把他们单纯地当做病人来看待,切忌以一种怜悯的态度来表现你的关心。在旅游过程当中,心理医生始终是以一种健康的老师看学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案主的。就像一个优秀的老师在看学生,不管是顽皮还是孤僻,都是一视同仁的关爱。

4.旅游学重点题目答案 篇四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4、Q: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A:①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导致工人实际购买力的提高;

②培育了一个巨大的商务旅行市场;

③极大地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量;

④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5、Q: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 A:a第一次团体火车旅游(1841年参加禁酒游行集会)

b第一次商业性团体消遣旅游(1845年从莱斯特到利物浦)c第一次包价出国游(1845年到巴黎参观博览会)d最早的旅行支票

e第一次环球旅游(1872年)

Thomas Cook创办旅行社的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6、Q: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A:(1)原因:①从需求方面看:a 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b 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c 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d 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e 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f 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②从供给方面看:a 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b 政府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意义: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

②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的发展。

第二章旅游活动的概念

1、名词解释: 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大众旅游:首先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另外指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在国际旅游文献中,该词由用于指以有组织的包价旅行团方式开展旅游活动的这一大众型旅游形式。)奖励旅游: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社会旅游:亦称补贴旅游,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4、Q: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A:(1)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意义:①对于普及性:a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规模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因而也预示着旅游业光明的市场前景;b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不仅意味着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反映着其参加者范围的广泛性。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有必要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

②对于综合性:a 有助于我们关注中转旅游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针对已经到访的游客进行深层次的市场开拓;b 有助于我们认清在满足旅游者需要、提高目的地旅游产品质量方面,各有关行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③对于地理集中性:a 有助于优化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b 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旅游承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利于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④对于季节性:a 有助于认清季节性危害旅游业经营的严重性;b 有必要建设和宣传适合全年来访的旅游目的地;c 有必要注重旅游产品线的策划与开发,尤其是策划和开发具有卖点的淡季产品。

5、Q: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A:旅行与逗留、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就业性

6、Q:试述你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

A: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1、名词解释:

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按社会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通常在发放工资时由发放单位代扣代缴)、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闲暇时间: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

(2)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

(3)爱的需要(社交需要):群体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

(4)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5)自我实现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5、Q: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 A:(1)条件:个人方面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2)意义:对于旅游业的经营工作,特别是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都有现实的知道意义。

7、: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起作用?

A:(1)个人因素:个人心理类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支付能力;

(2)①个人心理类型:不同心理类型的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不一样;

②年龄:a 年龄的不同往往决定了人们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不尽相同;b 年龄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体力差异;

③性别:a 性别差异意味着男女生理特点的不同;b 性别差异导致了男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角色的不同;

④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

⑤支付能力:支付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8、Q:试分析消遣型旅游者以及差旅型旅游者群体的基本特点。A:特点:(1)消遣型:a 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b 季节性很强;c 在对出游目的地、旅行方式,以及对具体出游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d 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e 大多对价格较为敏感。

(2)差旅型:a 在绝对数量上虽然人数较少,但出行次数频繁;b 出行活动没有季节性;c 对于出游目的地基本上没有选择自由;d 在对旅游服务的要求方面,强调舒适和方便,因而消费较高;e 对价格一般不太敏感。

9、Q:简述心理类型的种类以及不同心理类型者的思想和行为特点。

A:①自我中心型: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愿冒险;喜安逸、好轻松,不主动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熟悉的氛围和活动,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去那些距离比较近、自己对该地情况比较熟悉的旅游目的地,特别倾向于选择去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

②近自我中心型:(过渡型)

③中间型:特点不明显的混合型,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通常没有什么苛求,但一般都会避免选择传统的旅游热点或风险很大的待开发地区;

④近多中心型:(过渡型)

⑤多中心型:思想开朗,兴趣广泛,富有胆量;求新奇、喜刺激、好冒险、善主动,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陌生人接触,因此在外出旅游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地处遥远、文化差异大,甚至不为人知的目的地,特别不愿意随大流去那些流行的旅游热点。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

1、名词解释:

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潜在旅游资源:在目 前尚不具备开发条件或不被确认为旅游资源的事物,但将来很有可能被开发成为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通常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

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旅游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来访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2、Q:试归纳旅游资源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A:(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类;

(2)人文旅游资源:历史遗产、现代人文吸引物、抽象人文吸引物;

(3)旅游服务型旅游资源:旅游住宿设施景型、旅游餐饮场所性、旅行社景型、旅游交通设施/机构景型、旅游教育/科研机构景型、旅游管理机构景型、特种劳务/服务场所景型。

3、Q: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

A: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地域性、季节性、观赏性。

4、Q:决定旅游资源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A:①该旅游资源本身的固有质量;②其坐落地点。

6、Q: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A:①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②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③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7、Q:试述并解释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A:⑴突出独特性:①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②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③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

⑵讲求经济的原则;①必须服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②当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时,也许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和对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效益进行预测,分期分批和有重点地优先开发某些项目,而不宜无计划地盲目开发;③在项目开发和建设工作中,应注意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原材料,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

⑶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9、Q:讨论保护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A:①针对自然作用所带来的危害,主要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

②针对因游客方面的原因而对旅游资源可能带来的危害,应加强本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当地的旅游接待力,正视超负荷接待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

③针对旅游旺季有可能出现的“人满为患“的情况,应有计划地及时采取可能的手段,④对于重要的文物建筑及珍稀动植物区域等应架设隔离装置,避免游客触摸攀爬或进入其中,对违反有关规定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轻重给以批评、课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⑤对其他认为原因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

⑥应重视科学研究,合理编制开发规划,避免在风景区内及其周围区域建设与该地景观不和谐的建筑,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

第五章旅游业

3、Q: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 A:综合性、关联性、涉外性、脆弱性、季节性

5、Q:简述团体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

A:(1)从旅游者需求方面看:①它所提供的全程活动安排使旅游者感到方便安全,可以免除旅游的费心劳神之苦;②由于组织这种旅游产品的旅行社是成批量地购买住宿设施的床位、交通客票及其他旅游供应产品,因而在价格上享有折扣优惠;

(2)从旅行社供给方面看:由于包价旅游产品便于实行批量生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利于旅行社扩大经营。

7、Q:同独立自营的单体饭店相比,饭店连锁集团何以会有竞争优势?

A:资本优势、技术经济优势、市场营销优势、物资采购优势、管理方面的优势、风险扩散优势。

9、Q: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的特点。

A:①无形性:旅游产品属于非物质的无形产品;

②不可转移性:a 指旅游产品在地点上不可转移;b 指同服务相关的设施和用品在所有权上的不可转移;

③不可储存性:不可耐久

④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时间发生的,并且是在同一地点发生的。

⑤综合性:一个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是一种总体性产品,是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提供的各种接待条件和服务的总和。

11、Q:作为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你认为应如何去保证和提高本企业的产品质量?

A:①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②要有做好工作的本领;③要有做好工作的条件;④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

12、Q:旅游景点的经营应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A:①雷同开发,忽视自身特色建设;②忽视环境承载力管理;③门票定价缺乏全局思想。

第六章旅游组织

2、Q: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

A:⑴旅游业构成的分散性以及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使得有关各方在行动上不存在自动的协调; ⑵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如何建立和推广这一形象,并非私营部门或旅游企业所能及,因而需要政府的参与和领导; 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束; ⑷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因而政府不可避免地要介入到旅游业中来; ⑸为了社会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

⑹出于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即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有必要对旅游业进行干预; ⑺很多国际间的旅游事务,必须由国家政府出面。第七章旅游市场

1、名词解释: 旅游市场:通常是指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市场细分:是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2、Q:为什么要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其意义何在?

A:原因: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都难以有足够的实力吸引和满足所有各类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在众多的旅游消费者中,选择某些适合自己经营能力的市场部分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意义:①有助于选定目标市场;②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③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

3、Q:简述细分旅游市场的常用标准。A:⑴以地理因素为标准进行划分;

⑵以旅游消费者的某些特点为标准进行划分:人口统计因素、游客的来访目的、游客来访的旅行方式、游客的来访形式。

4、Q:简述全球国际旅游接待量的地区分布格局 没找到答案

6、Q:简述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

A:⑴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占据绝大比重;

⑵国际远程旅游呈现增长态势,但比近距离旅游更显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外部突发因素的影响;

⑶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美洲(特别是北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三者之间;

⑷随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的相对快速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无论是从客源产生量还是从接待来访人次上看)迅速提高。

9、Q:选择重点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A:⑴有关客源国市场潜力的因素,即决定一个国家出国旅游人数、天数以及旅游消费量的各种变量因素,其中包括①人口规模,②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收入水平,③国民收入或财富分配状况,④国民受教育程度或文化水平,⑤城市化程度,⑥人口的年龄构成,⑦闲暇时间,特别是带薪假日的数量; ⑵有关旅游开支的影响因素;

⑶有关目的国的旅游供给形象的因素,尤其是可影响旅游者在所需开支大致相同的各旅游目的国之间进行选择的因素,其中包括:①旅游目的国的知名度,②旅游形象和吸引力,③有无语言障碍及其程度,④每天可游览的经典或参观点的数量,⑤目的地旅游问讯服务的便利程度,⑥目的地气候等。

10、Q: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

A:⑴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①从欧美地区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费用昂贵;②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⑵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 ⑶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 ⑷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①营销经费不足;②营销和促销技术尚需改进和提高。

11、我国入境旅游特点 没找到答案

第八章旅游的影响

1、名词解释:

旅游乘数: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可持续旅游:指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经济上可行,但又不会破坏未来旅游将赖以开展的资源(特别是自然环境)和接待地区的社会结构。旅游承载力:一个旅游目的地在不至于导致当地环境质量和来访游客旅游经历的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这一前提下,所能吸纳外来游客的最大能力。

2、Q:试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A:⑴有利影响:①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②有助于货币回笼;③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④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⑤增加政府税收;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⑦增加就业机会;

⑵不利影响:①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②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③过分以来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5、Q: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A:⑴有利影响:

①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②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③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④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⑤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⑵不利影响:

①不良的“示范效应”;②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③当地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

6、Q: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

5.心理学答案 篇五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差别预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

2、语言生成: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或写出来。

3、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

4、错觉:多人共有的知觉歪曲的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经验主义的观点。

答:由洛克提出,认为婴儿生来并无知识和机能,经验(或人类的学习)在婴儿洁白无瑕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2、简述视觉刺激中最常用的深度线索。

答:相对大小,视野中的高度,遮挡,线性透视,纹理变化,光照与阴影。

3、简述线索提取依赖的条件。

答: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情绪的作用。

4、简述语言理解的三个水平。

答: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句子的理解,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阐述对于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答:联想主义:联想,尝试---错误是思维的机制.格式塔:情境整体被动物知觉,产生顿误,问题解决.认知学派:用计算机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验证各理论

2、阐述任一种智力测验量表。

答:

一、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一)比内量表

比内量表是智力测验中运用广泛、影响较大的一种工具和技术。该量表第一次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A.Bine)和医生西蒙(T.Simon)于1905年编制而成,称比内-西蒙量表。

(二)韦氏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的一组智力量表。韦氏智力量表有三

种:一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其前身是1939年韦克斯勒编制的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I),以后于1955年修订成目前使用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二是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于1949年编制;三是韦氏学龄前及幼儿智力量表,1963年编制,1967年最后完成。WAIS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WISC适用于6.5~16岁的儿童;WPPSI适用于3岁10个月至6岁10个月的幼儿。三套量表相互衔接,可以对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进行智力测量。

二、团体智力测验工具

(一)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二)瑞文渐进测验

6.旅游心理学答案 篇六

随着旅游者数量的增加, 旅游者行为对景区的影响越来越大, 旅游者的负面行为不仅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增长, 也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甚至导致一些旅游景区逐步倒闭, 这会对我国旅游景区的环境及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性影响。因此, 研究旅游者行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降低旅游者不规范行为对景区的负面影响, 对吸引、培养出更多环境责任感强的旅游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者心理对景区的正面影响

1.旅游者的好奇心。

部分外国旅游者初次来中国旅游, 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度, 什么都要看, 什么都新奇。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 便事事称心。针对这类的旅游者, 旅游景区要努力突出民族特色, 开发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使其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在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2.旅游者的求新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突飞猛进,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些游客想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政治开放的良好局面。针对抱有这种心理的旅游者, 景区在接待时就应尽力举办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宣传、展览、主题活动, 致力于建立一个崭新的旅游平台, 把改革开放实践探索中的先进经验、先进文化提炼展示出来,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营造一个让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环境。这让旅游者在旅游时亲眼目睹各地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就, 看到或听到对祖国历史文明和建设成就的称颂, 都会激发和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从而会加深人们对祖国的热爱。

3.旅游者的求知心理。

进入21世纪, 国内旅游者来源日趋广泛, 从工、农、商、学到干部和离退休职工, 每年约有3亿人次。一些人收入并不很高, 但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 游览一下名山大川, 增长见闻, 实现夙愿, 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旅游景区应根据这些人的心理, 为其提供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并在旅游途中穿插些有关知识的讲解, 满足旅游者的求知心理。

4.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 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 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探亲访友的。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 城乡一派新气象, 心中十分快慰。尤其是台湾游客, 由于两岸隔绝四十多年, 台湾同胞来大陆, 处处小心翼翼。对待这些旅游者, 旅游景区会做好接待工作, 不持偏见、以诚相待, 热情服务, 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这样便能树立好的形象, 给旅游者留下好的口碑。一些条件富裕、退休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老年人, 每年也会因为怀旧回家乡看看。

三、旅游者心理对景区的负面影响

1.易发生安全事故。

旅游者的好奇心理会随时间和距离的推移而逐渐变化,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旅游者在到达景区时, 其兴奋程度和好奇心强度都会达到最高点。在景区经常可以看到旅游者下了汽车后兴奋地四处走动并观望拍照, 导致景区入口处一片忙乱的景象。进入景区后, 旅游者的好奇心强度随景观的变化而变化, 呈现出多个小高潮。而游程临近结束时, 往往设置有旅游者购物的场所, 旅游者的情绪又被调动起来, 从而形成全过程中的一个次高潮。兴奋而充满好奇心的旅游者难以管理, 容易引发事故。一般而言, 在好奇心强度的波峰和波谷处较易发生事故:在好奇心强度的波峰处旅游者易产生不理智和不文明的行为, 对环境和景观资源造成破坏;在好奇心低谷处, 旅游者的体力和注意力较差, 易引发安全事故。

2.传统习俗商品化。

为了迎合一些旅游者的观看兴趣, 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和庆典活动都逐渐被商品化, 为了接待旅游者, 随时都会被搬上“舞台”, 活动的内容亦往往被压缩, 次序被颠倒、表演的节奏明显加快, 久而久之, 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 这些活动虽然被保留下来, 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其传统上的意义和价值。

3.传统工艺商品化。

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纪念品的需要, 旅游景区的工艺品生产忽视质量, 很多粗制滥造的产品充斥市场, 这些为了适合旅游者的情趣而生产出来的民族工艺品, 使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变成了商品, 失去了民族风格, 这些产品改变了传统工艺原来的意义, 实际上已不再能表现传统的风格和制作技艺, 这对于那些只图价廉而不顾质量的购物旅游者来说也许没有大碍, 然而, 旅游者误以为他们所购买的就是反映当地传统工艺和地方特色的真正艺术品, 将它们带回去向亲友或同事们展示, 便会严重地损害和贬低当地的文化形象、声誉和价值。

四、减少旅游者负面行为的对策

旅游者给旅游景区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的同时, 也使景区的负面影响更加突出, 旅游者行为对旅游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旅游者、旅游景区在旅游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可从调节供给和调节需求两大方面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一) 供给调节技术

1.管理队列有技巧

当旅游者数量超过了旅游景区接待量时, 为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人员应组织游客排好相应队列。根据旅游者和配备的工作人员数量, 可将队列划分为单列单人型 (一队旅游者配备一名服务人员, 以下类推) 、单列多人型、多列多人型、多列单人型及综合队列等类型。这些类型各有优缺点, 旅游景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队方式。改善硬件设施, 让旅游者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排队等候, 变枯燥烦闷的等候为有意义的欣赏过程。需要排队等候的地方, 最好选择在风景较好的区域, 并设置相应的座位和护栏, 或者通过墙壁上或两侧的景区宣传画、游览注意事项等把旅游者的等候过程和旅游体验经历融合起来。在等待时间较长的地方, 可通过电视、轻音乐等分散旅游者的注意力。当然, 采取这些方法并不能真正缩短队伍的长度, 只是让旅游者能够有耐心等下去而已。从长远看, 队列管理并不能实际地解决过度拥挤及交通堵塞问题。

2.适时调节景区容量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 旅游景区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调节景区日旅游者容量, 这样有助于缩短或彻底解决排队等候的问题。扩大景区日容量的方法包括延长景区开放时间, 或一年中增加开放天数;在旅游高峰期开放备用旅游通道, 而在需求减少时关闭备用通道;调整景点工作人员, 增派工作人员到瓶颈旅游点工作;设置免票人员专用通道等。如桂林乐满地主题公园就灵活运用开放时间调节园区旅游者容量:在7—8月旅游高峰期, 开园时间不变, 但闭园时间比平常推迟半小时;平时与周末节假日营业时间相同, 但可视园内旅游者数量灵活延后清场时间;如遇重要节假日则另安排开、闭园时间, 并以通告为准。对多数的旅游景区, 旅游者一般集中在一天中某个时段进入景区。通过加强对旅游景区工作人员知识、技能和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效率, 可以使旅游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散到各景点。这些有效措施对于许多小型景点, 或自然遗产类景区容量弹性化有一定困难。

3.增加投资有效扩大景区容量

从长远来看, 要解决旅游者的过量问题, 旅游景区应通过投资建设来增加实际旅游容量, 但要尽量避免人工化。扩大容量可通过增设礼品店、旅游活动方式等来实现。另外可通过加大冷点旅游景点的开发、宣传和引导旅游者的流向来增大旅游景区实际旅游容量。

4.采取定点保护措施

为避免因旅游者践踏、抚摸、偷盗、乱写乱刻乱画引起旅游资源的损耗, 可采用定点保护方式予以解决, 比如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地带利用警示性标牌告诉旅游者。另外旅游景区在旅游高峰期聘用保安及专门服务人员, 在遗产类旅游景区也可安排志愿者, 在资源易受损耗的地方值勤;在危险地带或禁止旅游者入内的场所采用拉网、拉绳、种植植物墙阻止。对于文物, 定点保护可采用覆盖、分隔、摹写等方式。然而, 过多地采用定点保护措施也会危及旅游景区的真实性, 这一点在遗产类旅游景区中特别突出。

(二) 需求管理技术

1.用价格进行调节

旅游价格是调节旅游者需求的有效手段, 通过价格刺激可以达到减少旅游者对旅游景区负面影响, 主要采取价格杠杆来调节旅游者量。旅游景区的拥挤、交通堵塞、植被践踏、游道扩大化等问题, 都与旅游者的数量相关, 旅游者数量减少可降低旅游景区的压力。根据“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 不论是传统旅游还是生态旅游, 旅游者都是旅游景区的真正受益者之一, 理应对旅游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负责, 旅游景区门票收入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旅游景区资源破坏后恢复及资源保护。还可以通过提高门票价格等措施筹集资金, 用于实现景区更广泛的战略目标, 如旅游景区的保护及公众教育。门票价格还是旅游者判断景区价值的标准, 影响其旅游行为。如果旅游者在门票上花费了较多, 会形成旅客对景区独特、原始、壮观的风貌过高的期望, 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就有相应的要求。故采用价格刺激时要考虑到公众的价格接受能力和旅游期望, 避免价格变动起到控制游人作用的同时, 引起经济效益下降和旅游者的满意度下降。在实践中, 可采取旅游淡季低门票策略吸引旅游者, 在旅游旺季提高价格控制游人数量, 也可以采取对某些类型的旅游者实行特别票价策略, 以吸引相关的旅游者。例如, 降低票价鼓励学生旅游, 可以促使家庭采取旅游行动。

2.用市场营销进行调节

市场营销中除了价格刺激外, 营销组合中的其它因素也可以起到调节旅游者需求的作用。旅游淡季可通过广告或与其他企业联合促销等来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 鼓励潜在的旅游者采取旅游行动。为减少旅游者对热点旅游景区产生的压力, 要减少热点景区的宣传, 并着重宣传周边旅游景区用以分流热点景区的旅游者。此外, 可用开发新旅游景区来减少旅游者对脆弱旅游景区的压力。

3.用教育和讲解方式

教育和讲解也能减少旅游者对旅游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实践表明, 教育旅游者, 让他们明白某些行为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并告知正确的旅游者行为, 鼓励他们按正确的方式进行旅游, 这在旅游过程中及旅游后都会产生一些积极作用。只要让旅游者明白了某些旅游行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采用负责任的旅游行为, 他们才会积极响应旅游景区提出的要求, 这样可以减少旅游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和讲解是解决旅游者负面影响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燕琴.生态旅游旅游者行为与旅游者管理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8) :4-5.

[2]张凌云.旅游者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地区差异的经济分析[J].旅游学刊, 1999 (4) :18.

[3]余书炜.论旅游者人均支出水平的地区差异[J].旅游学刊, 2004 (5) :20-21.

7.旅游心理学答案 篇七

【关键词】无景点旅游;心理需求;旅游需求

一、引言

旅游业因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近几年,游客面对开发雷同、缺少特色、旅游高峰期拥挤不堪的旅游景区,无奈之下选择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反映了游客对旅游本质的追寻。无景点旅游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悄然出现是大众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主导因素是旅游者自主消费意识的增加,随着旅游经验的增强、选择出游目的地及方式更加理性,人们更注重出游的独立和体验,避免前往人满为患的景区,反映了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旅游本质追寻的回归,这对于旅游业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二、文献回顾及概念界定

对于无景点旅游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国内学者伍延基等[1]将无景点旅游看作是一种注重休闲与体验、追求无拘无束的游历、并不十分看重景点的反传统的旅游方式,它有助于对旅游资源的概念、范畴和评价标准的再认识,有利于促进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的革新;董红梅[2]认为“无景点旅游”是与传统的景区(点)旅游相对应的,是指到非旅游景区(点)进行的以轻松体验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生活方式与民风为主的一种旅游,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在方式上一般不参团、不赶时间赶景点,而是自由自在、轻松舒适地在目的地游览风光、体验民俗和生活;而简玉峰等[3]将其定义为:以轻松体验目的地的文化、社会生活方式、民风为主的一种旅游,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在方式上一般不参团、不赶时间赶景点,而是自由自在,轻松舒适地在目的地游览风光体验民俗和生活。郭文[4]分析了无景点旅游产生原因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将这种新的旅游方式完善的建议;王计平等[5]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无景点旅游市场进行了研究;姚磊[6]、郭艳芳等[7]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对无景点旅游做了深入研究。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无景点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放松压力、体验休闲、愉悦身心,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终极目的,而是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自助旅游。

三、基于心理学知识的游客需求心理分析

旅游心理学包括两个维度,狭义的旅游心理学只研究旅游者即旅游行为主体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其目的是解释人们为什么旅游、影响人们旅游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以及这些决策是如何作出的;广义的旅游心理学则不仅研究旅游者的心理,而且研究旅游业的开发、经营与管理的心理依据,即探讨旅游企业中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关于旅游者产生无景点旅游的需要,我们可以用需要层次论、一致性与复杂性的平衡理论加以阐释。

(一)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旅游发展初期,人们主要是为了追求满足求知好奇的需要,逃避紧张和压力的需要,但随着旅游的发展低层次的社交和受尊重的需要难以促成旅游的产生或者难以让游客真正达到精神上的愉悦。于是,人们渴望旅游本质的回归,期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悠然自得的感受,能够彻底融入自然、实现自我,无景点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回归了旅游的本质,能够满足游客最高层次的需要。

(二)一致性与复杂性理论

一致性理论(Consistency Theory)是探讨与预测人在接受新信息后为保持内部一致性而调整原有态度的一种理论,其提出者为奥斯古德和坦南包姆(C.E.Osgood & G.P.H.Tennenboum,1955)。根据这个理论,人们总是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任何不一致性都被视为心理上的不适。除了一致性的追求,人们还渴望新奇、意外、变化和不可预见的事物,这便是复杂性理论(Complexity Theory)。

所以旅游活动其实是一致性与复杂性的一种平衡,人们希望能从重复、繁琐、枯燥、紧张的生活与工作的一致性中走出来,回归大自然,希望在旅游过程中享受舒适与安宁,充分放松身心、修养身息,但是传统的旅游方式在景点的选择、行程的安排、拥堵的景区等方面使游客难以达到旅游的真正目的,所以以享受旅途本身为目的,以随性而游、兴尽而返的无景点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四、无景点旅游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与以往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有着以下突出的特征,这些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需要引起充分的关注。

(一)随意性

传统的旅游方式一般来说是由旅行社安排好的,前往的景点、线路、用餐的地方、购物商店等都是固定的。无景点旅游则是游客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性的选择时间出发,客人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旅行,途中可以根据自己临时的意愿选择目的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途中寻觅美、欣赏美、享受美,细致感受天空、江河、树木、山川,让自己充分融入自然。但是如果游客选择的是尚未开发或者开发不成熟的旅游区,由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游客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容易滋生社会治安问题。

nlc202309040303

(二)自由性

目前大多数的旅游产品都是固定的旅游路线,景点安排紧密,游客没有太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不但无法减缓压力甚至旅途归来感到更加的身心疲惫,无景点旅游方式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摆脱束缚,以自我实现为中心,成为真正的“自由人”。在享受真正自由的同时,游客一旦遭受来自自然或人为的侵害的时候难以及时得到救助,特别是游客在缺少专业知识及器械配备的情况下开展探险、攀登等特种旅游的情况难以实现自救。

(三)无目的性

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成为旅游目的地,无景点旅游者出游的目的地可能不是以到达某个固定的旅游地为主,他们出游的目的主要是感受旅途过程,感受风土人情,感受田间植被,呼吸新鲜空气,释放生活压力。但是途中遇到合适的旅游景点他们还是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去游览。

(四)无预见性

无景点旅游一般都是游客自发出游,或携家人好友或结伴陌生驴友,与传统的团队旅游相比,食住行等各方面均无提前准备,一切都不可预知。同时因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有时甚至对游览地的环境都不熟悉,无法预知随时出现的来自自然、社会的威胁与灾难等等。

(五)无规范性

目前我国有关的法律没有对旅游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明确的界定,缺少完善的旅游法律法规,旅游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法律纠纷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规范,尤其是无景点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方式。传统的随团旅游,因游客跟旅游企业签有旅游合同,当游客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有章可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无景点旅游的游客出游一般是自助行为,一旦发生侵权行为,只能求助现行的普通法,因旅游专门法律规范的缺失势必出现维权难的困境。

五、发展无景点旅游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部门

1.加强宣传。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旅游宣传,通过网络、广告、宣传册、标识系统等形式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完善景区内外的标识系统,提醒游客注意火灾、防卫自身安全、遵守旅游伦理道德、爱护环境等等。

2.完善法律体制、加强治安管理。尽快完善专门的旅游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游客、导游等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予以相应惩处,促进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有效保护。建立紧急救援机构,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扼杀在摇篮中,保障游客及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安定、祥和的旅游体验氛围。

(二)景区方面

1.完善旅游接待设施。虽然无景点旅游游客不以景点为终极旅游目的地,但是并不意味着游客不游览景区,所以景区需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景区交通、购物、标识系统、监控系统、救援系统等方面。同时努力挖掘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复杂性需求。

2.注重景区资源保护。目前景区资源保护最大的压力一方面是旅游开发不当,另一方面是景区超容量接待及游客的人为破坏,针对无景点旅游游客对景区可能造成的破坏,景区可以加强对游客旅游行为的监管,约束其破坏行为。另外为其旅游活动提供便利,比如开辟专门的露营区、野炊区,合理设置购物点,限制游客使用一次性用品。

(三)游客自身

1.树立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游客是最容易对景区环境造成破坏的人,所以游客应当树立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珍贵的旅游资源,做到“人来鸟不惊”。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旅游方式,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旅游活动,返璞归真地回归自然,才是无景点旅游所真正崇尚的。

2.做好准备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无景点旅游游客因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自由性、无预见性等特征,容易遭受来自自然或社会的对人身财产造成的侵害,比如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暴力恐怖事件等,所以游客有必要提前做好心理、知识及物质上的准备,尽可能多的收集掌握可能前往的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学习野外生存技能及遇突发事件的自救知识,携带必要乃至专业的旅游探险装备。

(四)旅行社方面

1.设计满足需求的新产品。无景点旅游者更需要定制的旅游服务,如旅行社为游客代购旅游人身意外保险,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改变以往固定的旅游线路,根据游客实时需要设计灵活的旅游线路,为其解决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既要满足游客一致性需要,也要满足其复杂性需要。同时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市场细分,针对各细分市场的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无景点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包括预订机票和酒店、全方位信息支持、租赁帐篷、车辆租赁及修理、旅游保险购买等服务在内的无景点旅游线路。

2.培养满足游客需求的特殊导游群体。旅游者初到异地在陌生的环境见到了新异的事物会满足其复杂性的需要,但是环境过于陌生,一致性与复杂性失衡,必然会产生茫然感、拘谨感、孤独感和不安感,这时需要有人为其引路,解决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避免因不熟悉环境、不懂当地风俗习惯等引起的各种冲突或不快,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与传统旅游中导游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是,无景点旅游需要的导游不再是旅行社旅游行程的执行者,而是游客随性而游的支持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导游可能扮演司机、向导、助手、朋友、歌手等各种角色,目的是与游客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

参考文献

[1]伍延基,王计平,曾海洋.无景点旅游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意义[J].旅游科学,2008,(8):28-31.

[2]董红梅.无景点旅游对我国旅游景区开发的启示[J].商业时代,2008,(18):85-86.

[3]简玉峰,刘长生,徐珏.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旅游论坛,2010,(12):756-762.

[4]郭文.无景点旅游:一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及影响研究[J].旅游论坛,2010,(10):566-571.

[5]王计平,张宁,李敏敏.无景点旅游市场调查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09.

[6]姚磊.休闲视野下的无景点旅游研究[J].特区经济,2011,(3):150-152.

[7]郭艳芳,宋保平,卢璐,马骞.基于离散型选择模型的无景点旅游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2011,(6):26-30.

上一篇:在寒假前校长讲话稿下一篇: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