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2024-08-25

活动志愿服务信息(共12篇)

1.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一

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典型信息

我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按照“发挥特长、志愿参与”的原则,结合社区工作特点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以“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强化党群之间的纽带作用,为构建和谐没有家园做出贡献。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1、党员志愿者大会

大会在支部书记的主持下,首先征求了在座党员对社区党建工作以及物业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着,会议室大屏幕上播放了影片《焦裕禄》,在座的党员都深受感动,激发了党员的服务热情。

2、党员志愿者清理社区内野广告

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利用休息日清理社区内的野广告,没话了社区的卫生环境,我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2.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二

11月7日上午8点30分, 集中调研活动在丹东宾馆正式启动, 辽宁省农委、丹东市政府领导先后致辞, 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活动伊始, 部分地区代表介绍了本地农业信息服务情况。

辽宁——信息架金桥

辽宁省农委信息中心主任牟恩东介绍了辽宁12316发展的具体情况:“农民的体验是信息工作的标准。12316是一个载体, 承载了大量的服务内容。辽宁通过12316将政府、专家与农民连接起来, 直接满足农民需求, 服务直达农村。12316的工作者们通过8年的努力, 将其打造成农民信任和依赖的热线, 而热线存在的意义也正在于此。热线要达到简单、节本、增效的效果。12316是一座深埋的金矿, 等待着我们深入挖掘;未来, 我们要把12316打造成为一个有社会价值、农民认可的农业品牌, 这也是政府需要树立起来的品牌。”

浙江、福建——短信惠农与世纪之村

浙江省代表介绍了当地特色农业信息服务12316农民信箱的运行情况, 该省通过短信群发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农民, 实现公共农业信息资源在农户中的广泛共享, 惠及该省千万农家。福建省代表介绍了当地“世纪之村”的运作经验。

丹东——12316坐席延伸直达乡镇

丹东市代表介绍了此次活动将要调研的区域远端坐席的建设情况, 包括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植入12316服务、市县虚拟平台、乡镇远端坐席、基层农技推广站与信息服务的融合等多项建设模式。通过12316坐席在基层的延伸, 让信息服务更贴近农家, 更具有地区针对性, 服务更加及时准确。

活动中, I T企业和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运营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农业信息服务理念与建设运营模式。将创新与技术融合, 发挥通信企业的优势, 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 为农民用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通信体验, 让农业服务更加智慧化, 是通信企业代表们对农业信息化的未来规划与郑重承诺。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在听取各方代表的发言后作总结讲话, 在讲话中, 张合成司长回顾了12316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充分肯定了12316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细致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阐明了12316在未来的建设与服务方向。

11月7日下午, 各方代表赴丹东基层农村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 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当地工作人员就12316服务工作的详细介绍, 同时提出了很多问题。

考察第一站:丹东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

社长马廷东为代表们详细讲解了12316远端坐席开通后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产品销售的具体效果。图为马廷东社长与代表们进行交流。

考察第二站:东港市北井子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在北井子镇, 由专业的农业技术员担任咨询分析师, 并直接解答农户提出的问题。本地农业工作者解答当地农业问题更为准确、更具有针对性。图为咨询分析师向农业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吴秀媛演示12316远端坐席操作。

考察第三站:东港市新兴街道办事处土方南村第二村民组信息站

在这个借助小卖部建立的信息站里, 电脑、电话、打印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在这个村民们经常聚集的场所开展信息服务, 信息传播更迅速、更有效。图为东港市农经局副书记邢春炜向代表们介绍信息站的具体运作情况。

考察第四站:东港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

东港市目前已设有4个坐席接听本地农民的咨询电话。图为代表们参观服务中心12316坐席。

这是一次全国性的调研活动, 汇聚了农业部和各省的农业信息同仁, 吸引了农业信息工作的支撑服务企业和专家;这是一次农业信息服务工作者们思想的碰撞, 汇集各省成功经验, 集中学习与交流;这是一次对实际工作的研讨与验证, 肯定了12316的建设与服务;这是一次对农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探索, 总结经验、分析问题, 着眼未来、布局谋篇。

3.志愿服务活动浅析 篇三

【关键词】 学雷锋 志愿服务 志愿者

1. 志愿服务活动与学雷锋活动

雷锋同志牺牲以后,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之后,雷锋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对雷锋精神进行了概括,并且把每年的3月5日确定为“学雷锋日”,每年的3月份确定为学习雷锋活动月。各行各业开展了针对不同领域确定了不同主题的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如在医院、邮局等窗口单位、旅游景区、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企业开展了“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在社区开展“学习雷锋、奉献爱心”活动;在农村开展了“学习雷锋精神、建设文明乡风”活动;等等。雷锋精神侧重于强调五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种热爱、四种精神”,即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志愿精神传播到我国,志愿精神与雷锋精神结合到一起,志愿服务行为在我国逐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题是相互关爱、服务社会,首要要求是公益性,基本要求是无偿性、利他性,但并不排斥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个人才干的增长和个人的发展。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是关于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意见》中列举了九项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项目,其中的第四项指出:“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 由此可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志愿服务活动是学雷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雷锋活动是人人学雷锋,而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大不同是以青年人为主体,同时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多样,主要有党员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中央文明委倡导的“四个百万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即关爱百万空巢老人、关爱百万进城农民工、关爱百万残疾人、关爱百万进城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

2.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

2.1在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动中志愿服务活动活跃。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引起民众关注是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汶川地震后的救灾工作中,在灾区随处可见救灾志愿者。有数据显示,在地震灾区有超过三百万的救灾志愿者。扶危救困、帮助他人的志愿理念也在社会捐款数量上得到充分展现。有统计表明,中国民众及企业为灾区捐款五百多亿元(不包括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而且,民众个人捐款额占捐款总额的54%,达到四百五十八亿元人民币,高于国内企业捐款的三百八十八亿元人民币。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一百七十万奥运志愿者在赛场内外的真诚微笑和优质服务,志愿者们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文明素养和专业技能等良好形象。在北京奥运会、残奥运期间,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超过了2亿小时的服务。奥运会志愿者在赛前、赛中、赛后的优异表现倍受瞩目,受到嘉奖。联合国向北京志愿者协会颁发了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罗格、萨马兰奇等国际奥委会官员多次在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其他重要场合表达了对志愿者的特别感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运的闭幕式上增加了一项仪式——向志愿者代表献花。这是对北京奥运志愿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褒奖。

2.2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全国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到2511万。服务内容从“学雷锋、做好事”拓展到社区建设、信息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开发、扶残助残等领域。从城市到乡村、从生活领域到社会生活、民意表达等领域、从国内到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空间和领域不断拓展。

2.3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发展。西部志愿者、奥运志愿者、世博会志愿者、亚运会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红十字志愿者等,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2.4志愿者结构单一、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时间有限。目前中国的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其次是社区中的离退休者。就业人口中志愿者比例很低。2006年有1800万的社区志愿者,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点四。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频率不高。在一年期间,偶尔参与的比例超过50%,达到51.3%;每周或双周参与一次的比例占1.7%;每月或双月参与一次的比例占1.3%;经常参加的只占10.9%。

2.5大多志愿者的专业技能还处在业余水平。志愿服务活动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优质的志愿服务是需要专业的技能作支撑。有机构对我国志愿者队伍的学历构成进行了分析。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的学历百分比是14.5%、32.5%、27.2%、24.5%、1.3%,这反映了我国志愿者的知识基础薄弱。在调查访问中发现,有近40%的人没有在开展志愿服务前接受任何专业技能培训。

3. 进一步推动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思考

3.1健全领导体制,加强制度建设。由在中央文明委的领导下,成立由团中央、民政部、妇联等参加的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督查全國各地、各部门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服务、表彰等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志愿服务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3.2加大经费投入,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基本保障。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开展。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技能培训都需要经费,志愿活动的生活津贴、医疗以及保险,也离不开经费。除了政府要投入外,还要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本等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在必要时,为志愿服务提高经费保障。

4.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四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社区妇联工作,新民社区组织社区妇联工作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于2012年6月14日晚上7:00时至8:30时在辖区“新合苑”内举办了妇联、志愿者宣传和服务进小区活动。此活动,我们将会继续在辖区内其它小区进行,以进一步加强妇联、志愿者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好务。

活动现场,我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小区居民讲解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中的部分内容,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

5.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五

开展公务员志愿者行动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号召,根据光明新区开展“公务员文明出行志愿行动”的统一部署,光明交通运输局张忠泽副局长带队,于近日组织近20名公务员在光明大街农业路口开展志愿者活动。出发前张副局长发表讲话,强调志愿者提供的是非政府、非商业性质的服务,体现的是公益参与精神,“公务员志愿者”应该起到带头作用,政府、公职人员要时时刻刻地考虑以身作则,树立典范。

当天下午6:00-7:30正值来往人流高峰期,道路车流量骤然增大,路边违章停车,将会给道路交通带来更大的不便。张副局长立刻带队巡查采取劝导的方式进行处理路边的违章停车,有效的预防了道路拥堵的情况发生。张副局长还将志愿者分为几个小组,分别驻守在各个路口、光明中心公交站台、人行道上。志愿者积极协助引导行人分区、分线路有序排队和依次上车,并协助提供必要的交通换乘信息和其他咨询;劝导行人、非机动车不闯红灯、不上机动车道,文明过马路;向车辆驾驶员倡导遵章驾驶,文明行车,尽力帮忙有需要的市民过马路,提供必要的其他咨询。

6.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六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填写本问卷。本问卷旨在调查北京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了解学校对体系建设的需求和期望。请根据贵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经验、体会及实际需求,对问卷问题作如实回答。本问卷仅为研究使用,您的一切信息将被严格保密,请您放心作答。

以下选择题除单独注明为多选题外, 均为单选。请您选择符合您角色特征以及您所知道的问题回答。

“北京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核心问题研究”项目小组

基本资料:

您在贵校信息化建设中担任的职位是()

A.主管校长;B.信息技术中心主任 C.学科教师; D.信息技术教师; E.信息技术教师兼网管、系统管理员等;E.其他

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

A.学校信息化规划和管理; B.教学管理; C.网络维护和技术支持; D.学科教学; E.其他

一、学校信息化规划:以何种方式和途径促进学校制定全校信息化规划

1、贵校认为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E.无所谓.2、贵校如果制定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下面哪些因素更重要()(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4项)

A.学校内部信息技术负责人;

B.区(县)、市信息中心支持;

C.高校领域的教育技术专家支持;

D.学校内部一线骨干教师提出明确的需求;

E.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反映;

F.校长的支持;

G.核心业务部门的领导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支持;

H.其它

3、贵校在未来3~5年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3项)

A.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提升带宽、无线覆盖、视频监控等;

B.提高师生终端设备的拥有率;

C.开发和部署涵盖管理、教学、学习、德育、家校互动、创新应用探索等各类应用系统;

D.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以校本教研推动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E.提升全校师生信息化素养;

F.构建学校领导力体系,校领导重视、核心业务部门领导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和支持;

G.推进学校现有系统的应用,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成效;

H.其它

二、信息化建设机制:校外及校内范围内,信息化建设机制的整体评价

4、从贵校的实践来看,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外部机制是否完善()

A.非常完善; B.完善; C.一般; D.不完善; E.很不完善.5、从贵校的实践来看,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部机制是否完善()

A.非常完善; B.完善; C.一般; D.不完善; E.很不完善.三、学校信息化建设服务队伍:学校信息化建设服务队伍的整体状况

6、贵校学生人数教师人数电教、网管或信息技术教师等技术人员总人数。

7、贵校当前所拥有的软件系统数目。

8、贵校当前网络、设备及系统维护的人员是()

A.完全由校内教师负责; B.部分由校内老师负责,部分由公司负责; C.完全由公司负责; D.其它方式

9、支持贵校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技术人员数量合理人数应该是。

10、贵校是否赞同将学校现有的服务器汇集到区(县)信息中心,并由区县信息中心负责服务器的运行、维护,同时,提供给贵校按需而配置服务器数量()

A.非常赞同; B.赞同; C.无所谓; D.反对

四、学校信息化运行与管理(设备、系统等):学校信息化设备和系统运行与维

护的服务需求

11、贵校当前用得最好的信息系统为(最多3项)(1)

(2)(3)

12、上述系统用得好的原因()(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3项)

A.满足了教育教学业务需要; B.运行得很稳定; C.领导重视和要求使用; D.系统使用的支持服务很好; D.其它

13、贵校当前用得不理想的信息系统为(最多2项)(1)

(2)

14、上述系统用得不理想的原因是()(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3项)

A.不满足教育教学业务需要; B.运行得不稳定; C.领导不重视; D.系统使用的支持服务不好; D.其它

15、从支持学校里现有的信息化业务系统运行来看,服务是否足够()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够.16、如果第15题选C或D,请回答。

服务不够的原因()(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2项)

A.缺合适的技术人员队伍支持; B.缺经费支持; C.缺少足够的此类社会服务; D.其它

五、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体系: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体系校长及学校相关核心职能

部门。基于哪些因素促进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体系的形成17、您认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体系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地位是()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太重要.18、影响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体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2项)

A.学校领导信息化观念和素养; B.上级行政部门的引导和规范; C.对校长信息化建设培训的力度; D.学校核心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执行力; E.学校核心业务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协作程度;F.其它

六、教师专业发展(教研):从学校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能够整

体迁移到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来

19、根据您的经验和需求,目前教师培训中需要重点加强的培训内容是()(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科案例学习;C.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 D.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能力;E.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能力;F.教学原理和政策学习G.学科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H.其它

20、您认为比较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是()(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网络课程学习;B.集中面对面培训;C.经验交流讨论;D.多种方式相结合;E.其它

21、从您的角度看,大力提升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需要()(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3项)

A.学校宣传和鼓励; B.教学中的应用需求; C.教师自身素质和觉悟; D.升职或比赛; E.需要在区域性的教研活动中渗透和宣传; F.需要推进校本教研; G.需要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培训; H.其它

七、学生学习:在学生数字化学习环境建构方面的服务需求

22、贵校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关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A.已经有; B.没有; C.没有,但在计划中; D.其它

23、在学生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方面,贵校的观点()

A.由学校独立建设; B.多方位合作,区(县)信息中心、商业公司、学校进行协作;C.学校不需要参与建设,由区(县)信息中心负责;D.其它

24、从您的角度来看,良好的学生数字化学习环境应该具有的特点包括()(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B.给予及时的教学指导反馈; C.具有操作便捷的学习支持功能; D.能有效培养学生在信息检索、筛选、甄别有效信息等方面的信息素养; E.其它

八、家校互动助学服务:家校互动助学方面的服务需求

25、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方式,按照频繁程度排序为()(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面对面交流活动; B.电子邮件; C.网络平台互动; D.学生卡记录; E.飞信等短信平台; F.其它

26、在家校互动助学服务建设方面,贵校的观点()

A.由学校独立建设; B.多方位合作,区(县)信息中心、商业公司、学校进行协

作;C.学校不需要参与建设,由区(县)信息中心负责.九、具体业务系统服务需求(CMIS、北京教育资源网):区域性大平台如何能够

更好的延伸和服务于学校的有效教学与管理

27、您觉得教师对市区县及学校提供地教育资源平台利用情况如何()

A.经常访问,充分利用资源与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B.偶尔访问,下载资源但利用率不高; C.不常访问,极少利用其中资源; D.从不访问.28、您认为为提高资源平台利用率,将教师教学与资源网平台建设结合起来,让平台更好服务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还需要加强哪些方面()(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及时更新资源; B.增强教师交流互动; C.加强资源与教学的切合度; D.奖励机制保障; E.简化平台操作程序步骤; F.开展资源利用相关的培训;G.提供更为精细化的资源服务; H.其它

29、您认为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CMIS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的地方包括()(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数据录入; B.查询与共享功能; C.数据分析与整理功能; D.提高易用性;E.系统开放,提供给其它系统服务或与其它系统集成;F.其它

30、您认为像CMIS、北京教育资源网这样的区域大平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应该是()(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操作便捷简单; B.资源实用易获得; C.互动性增强; D.自动化程度提高; E.服务更加的精细化.十、信息化建设支撑基础——区县相关部门、社会信息技术公司:从学校的角

度看,期望社会给予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整体环境的诉求

31、从学校角度来看,您希望社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给予的支持,按照需要程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序为()(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

A.资金投入的支持; B.平台及资源建设的支持; C.信息化建设专业人员培训及培养; D.与信息化建设相关服务的提供与支持; E.其它

32、您认为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可多选,以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排序,限选最多2项)

7.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七

1.1 健全规章制度, 明确权利义务

公司党委率先制定印发了《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 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明确志愿者条件。以具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所要求的身体条件和服务能力;热心企业和社会的公益事业, 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品行端正, 遵纪守法为基本标准, 开展志愿者注册登记。二是明确志愿者权力。规定享有获得志愿服务相关信息;接受相关志愿服务培训;取得从事志愿服务必要保障;了解参加志愿服务潜在风险;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 并可自由参加或退出志愿服务活动。

1.2 强化组织管理, 成立服务协会

公司党委严格贯彻落实主体责任, 明确提出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 建立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志愿者服务协会。由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任会长, 负责组织召开协会年会或代表大会, 制定和修改协会章程, 选举和罢免协会委员, 听取、审议和表决年度工作报告, 决定协会重大事项及公司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组织、规划、协调、管理、指导、检查、总结、评比等工作。二是分设志愿者专业服务站。由基层队长或班组长为站长, 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团员青年等组成, 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 自主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1.3 搭建服务平台, 发挥示范作用

公司党委结合“建设标准化基层党支部工程”及“创共产党员先锋岗、建共产党员示范责任区”等主题活动, 创新形式和载体, 积极搭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平台。

一是进行“星级党员责任区”创建。让每名党员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责任, 知道责任区的创建目标及任务, 凝聚集体智慧, 自主建家、建阵地。二是开展“党员亮身份、公开践承诺、岗位比贡献”活动。提倡“把党员身份亮出来, 让党员称号响起来, 使党员形象树起来”, 对标先进, 公开承诺, 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

2 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主动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

从公司正式登记注册的志愿者来看, 党员参与人数比例为67.4%, 尚未实现全员覆盖。

一是部分党员参与意识不强。公司党员年龄老化严重, 他们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没有看到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影响和带动作用。二是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内在认同感, 参加活动主要靠党组织推动, 服务质量和效果也不理想。三是服务范围狭窄。公司党员能够带头参加“八小时之内”的志愿服务活动, 但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原因, 未能深入社区, 奉献爱心, 定期地正常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2.2 素质培训不及时, 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

从公司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来看, 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相应的培训不及时, 整体服务层次和水平还较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要求党员志愿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否则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现实需要。特别是深入社区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及家政保健等项目服务时, 对党员志愿者的素质要求就更高。

2.3 配套措施不完善, 服务保障还有待健全

从基层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的反馈来看, 保障不足也是目前的主要困难。

一是缺乏经费保障。基层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活动经费全由公司下拨, 专款专用,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尚无法获取社会公众的认同和支持。二是缺乏权益保障。对党员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的潜在风险及项目评估不足, 未为其提供人身、医疗保险, 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措施及预案。三是缺乏激励机制。虽然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公益性的, 不收取任何报酬, 但应提供人性关爱及安全保障, 确保党员能够全身心投入。

3 深化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建议措施

3.1 加强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

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层层发动, 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抓手, 对密切与职工群众联系、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倡导党员干部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带头登记注册, 开展志愿服务, 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共道德新风尚。

3.2 提升素质, 延伸服务领域

要统筹兼顾, 协调推进, 整合各方资源优势, 不断提升党员志愿者素质, 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秉承“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 结合活动需要, 组织党员开展技能培训, 持续改善和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注重发挥党员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团队的优势, 从时间、人员、资金、技术等方面, 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投入, 不断延伸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和范围。

3.3 规范管理, 完善保障机制

8.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八

1.1明确要求,落实责任为加强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吉林省农机局下发了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农机化信息采集与处理办法》,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单位把信息工作当作工作重点来抓,遇有重大活动或动态应及时上报市局,目前全市农机系统各单位都已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信息员,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员制度,规范了信息上报工作。所有上报信息均通过电子邮件或软盘交换方式报送,切实做到了信息发送及时、准确,使信息工作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这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水平,而且为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1.2信息网络功能逐步完善随着网站建设进程的加快,网站内容也日趋丰富,由建站时的基本资料,逐步扩展成为集资料性、动态性、公务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网络,其中包括了综合信息、报刊文摘、市场信息、产品鉴定、农事宝典、专家论坛等一系列栏目。网络资源的系统性、相关性也日益增强。

1.3开放性的信息发布平台《农业机械化论坛》是舒兰市农机局开办多年的信息发布平台。它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和为基层微观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农机部门通过《农业机械化论坛》及时向各级领导、有关管理部门反映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使领导决策和指导农机化工作有了科学依据。

2农机信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缺乏,质量不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类信息机构、信息市场和信息系统应运而生,推动了信息事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有人把网络比作信息高速公路,把计算机软、硬件比作高速公路上跑的车,把信息资源比作“货”,当前的问题是“车”严重空载和“货”的质量不高,影响了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健康发展。

2.2信息化队伍素质亟待提高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工作目前还存在信息化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个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体系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将客观情况转化为价值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由于名区县信息员队伍参差不齐,信息的采集传递不畅致使信息不能在网上及时发布。

2.3信息化功能开发工作有待完善目前信息开发应用主要局限于电子邮件收发与内部信息交流和互联网浏览,而对信息化工作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民机手,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传播有关农机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动态、科研成果、市场需求等信息;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类农机化信息,切实发挥农机化信息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以及服务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3建议

3.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建设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农机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对农机化信息工作要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机构人员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组织协调到位。坚持创新与求实相结合,依靠和联合相关力量,充分提高对信息化工作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3.2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工作信息的采集是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信息收集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中的新需求,突出重点,从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农情信息人手,积极采集各类农机化信息。信息服务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简报、传真和电话等多种传媒,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立体的信剧报务窗口。

3.3明确信息服务对象,有效开展信息服务农业机械化信息服务要明确定位,根据不同服务范围、对象和内容开展工作,体现服务的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为服务对象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一条捷径。根据区域特点、生产情况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取舍,传递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推广信息等,为农业主体服务,为农业部提供农业信息支持。交流信息服务的经验和做法,提供农机科技信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服务。了解农机具推广信息,开展农机咨询服务,解答农民疑难问题,传播推广农机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4建立和完善农机信息服务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信息采集、报送和发布制度,统一和规范农业机械化信息的发布方式、管理权限和范围。建立—套农业機械化信息考核制度,促进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发展。同时,经常性地开展分级培训,不断提高网络管理、信息采编人员和广大干部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服务水平。

9.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九

2010年9月30日,师大的志愿者又踏上志愿服务的征程,此次志愿服务的目的地是乌鲁木齐市第一监狱。

早晨十点,在校团委丁书记的带领下,志愿者们踌躇满志的出发了。到达第一监后,志愿者在狱警同志带领下参观第一监狱,志愿者们从他们的宿舍到活动场所,从食堂到心理咨询室及多媒体环境,充分了解了服刑人员的日常生活。中午十二点,师大的文艺表演者准备就绪后,志愿者们也结束了参观之旅,在礼堂集合后,和服刑人员一起观看由师大大学生艺术团及服刑人员带来的精彩的文艺演出,此次文艺演出也由新疆教育电视台全程转播。其间,校团委书记和第一监狱监狱长签订了,长期志愿帮教的合同。康双作为志愿者代表宣读了社会志愿帮教的承诺书。文艺演出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拉上了帷幕。最后,志愿者们和校领导及监狱领导一起共进午餐。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此次志愿帮教活动也趋向尾声。

10.活动志愿服务信息 篇十

亲爱的调查对象:

您好!我们是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课题调研组成员。我们这次调查旨在了解青年志愿者活动在社区的开展情况。感谢您 能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我们承诺将对您的信息保密,谢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

A 男B女

2.您的年龄

A 小于18周岁 B18-30C31-45D 45-60E 60岁以上

3.您是否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A 是B 否【选B到此结束填写】

4.您接受的是何种形式的青年志愿者的服务

A医疗服务队B法律援助 C 科技下乡D义务支教

E 红十字会 F支农服务队G 其它

5.您 是通过何种途径接受到青年志愿者服务的?

A 政府部门或村委会推荐B 服务队上门找到

C 经熟人介绍D 自己联系到的 E 其它途径

6.您接受过多长时间的青年志愿者服务

A 小于1个月B1-3个月C 4-6个月D6-12个月E大于1 年

7.青年志愿者服务给您提供什么形式的义务活动

A提供物品B知识援助C 解决困难 D 其它

8.青年志愿者活动对您 是否有帮助

A 很有帮助 B有较大帮助 C一般 D帮助较少E 无帮助

9您 对所接受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印象如何

A 非常好 B 较好C 一般 D较差 E 很差

10您 接受志愿者服务后,对您和您周围人有何影响

A周围人也非常愿意接受这个组织的帮助

B认为这个组织不错

C态度一般

D认为做的不好

E对周围人起到了负面影响

11志愿者服务活动给您 带来了哪些不便

A影响我正常的计划安排

B影响我周围人的计划安排

C影响较小

D 无影响

11.舆情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 篇十一

关键词:輿情信息服务 缺陷 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53-01

舆情信息工作是指信息服务部门按照上级领导的部署,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搜集、整理、分析、报送社情民意的机制,全面反映社会舆情、网络舆论的总体态势,并提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从而对领导部门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效应的过程或活动。近几年,舆情信息工作日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其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1 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重点强调了中央领导要高度重视相关舆情信息服务,在科学制定决策方面舆情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舆情,狭义上指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广义上指民众的全部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和民众的主观意愿,即“社情民意”。

图书馆开展舆情信息服务,反映了时代的脉动、社会的变迁,是相关人员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舆情信息服务所具有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与主动性,使得政府、企业等信息服务机构对它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大。作为极其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在现代社会,高效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可以相应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并增加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内容。

2 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存在的缺陷

当前,我国很多图书馆都已开始尝试开展舆情服务,且已经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舆情信息服务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需要提高与改进的缺陷。

2.1 传统的服务方式时效性差,周期性长

众所周知,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从发出到使用之间的时间越长,信息的价值含量就越低。就目前而言,以印刷型为图书馆主要舆情信息服务的产品依旧占据着当前的信息服务市场,传统的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的产品,主要通过邮寄等以“月”为周期的方式送到用户,真正能达到以“周”“日”为周期的少之又少,这就致使我们所提供的信息时效性差而且内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专业的舆情服务数据库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方便。例如:新华社的舆情在线。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周期性短,而且时效性强,能够提供即时应用和检索。

2.2 不重视网络舆情

我们如今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逐渐成为主要的民意反应渠道,相比于传统的报刊书籍等,民众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博客、QQ、论坛和微博帐号等移动通讯设备发表评论或意见。因此,应将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的重点放在网络舆情,通过网络舆情可以更加准确真实地加深对社会民众的动态了解,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舆情服务。

2.3 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的互动少

图书馆当前单向的舆情模式,使得用户只能被动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用户的参与度严重不足。图书馆主动提供服务,但用户只是被动的接受,两者之间的互动性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在舆情信息服务工作中难以实时快速了解用户的反馈与需求变化,因此无法有针对性的提供舆情信息服务。

3 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的完善策略

3.1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服务的相关制度

从法律上讲,国家有义务保护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但国家同时有界定公民网络自由界限的责任。中国的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绝大多数为国家办学,新兴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也受到较严格的控制。中国宪法第51条,刑法第363条,出版管理条例第26条,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都应当作为图书馆制定信息管理与服务章程的依据。

3.2 加强服务创新

图书馆在当前舆情信息日益重要的前提下应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把以市场化作为运营手段的信息服务机构作为楷模,将用户需求作为导向,通过不断的创新,主动提供给用户人性化、有特色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这样才能在激烈的舆情信息服务机构竞争中脱颖而出。

3.3 加强用户信息需求的把握和跟踪

服务是需求的前提,我们要明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信息服务的方案,使信息产品的开发更具有目的性。图书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用户的需求变化,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完善改进服务。大部分的商业信息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向用户提供虚假的片面的信息,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不利于舆情信息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图书馆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对用户的评价、建议应做出真实客观的反馈。

3.4 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图书馆在舆情信息服务的工作中,应该加强与其他舆情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舆情产品的服务质量。例如吉林省图书馆就与新华社展开合作,充分利用新华社特有的资源与专家优势,开发了高端舆情信息服务产品—— 《吉林文化舆情参考》,获得吉林省文化系统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文化行业用户的广泛赞誉,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5 加强利用图书馆网络舆情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情的信息多元,互动性强,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较大。但是,在开展网络舆情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由于网络舆情的主体的非实名制的性质,在网络上会出现一些虚假的信息和从众而非理性的大量声音。因此,为了避免对民众产生误导以及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相关部门要注重加强舆情信息服务工作者的信息素质,加强其对海量的舆情信息能够快速科学的梳理和对失真的舆情信息正确处理的能力。

3.6 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应适当的加入市场运营的理念,在舆情信息服务工作中应该遵循舆情信息增值服务的规则和舆情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舆情信息服务工作的负责人应充分的调动舆情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服务的热情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优化舆情信息服务团队在技术,设施和人才等方面的配置,促使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走上专业化、良性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逐渐朝着多元化,外向型的状态发展,社会各个层面对舆情信息越来越重视。目前,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舆情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各个图书馆应借鉴先进的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改进和创新自己的舆情服务工作方式,使得舆情服务工作更加顺利地高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秉宇,周洪光,周伟光.舆情服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J].现代情报,2013(1):71-73.

[2]张勇.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22):82-84.

[3]贾玲.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加强舆情信息服务工作的思考[J].天府新论,2011(6):122-124.

12.试论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用户与服务 篇十二

一、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用户的变化

1. 档案信息用户群体的扩大。

信息时代环境下, 档案信息用户的范围在扩大, 除有传统意义上的本部门信息用户外, 还包括网络上的任一访问者, 用户群体向社会化、多元化发展[1]4。有为学术研究而查考档案的研究型用户, 有需要解决自身实际问题证明某个事件的查证型用户, 也有为充实知识库满足自身求知欲的求知型用户, 更有为消磨时间、休闲娱乐浏览信息的娱乐型用户。总之, 信息时代档案用户群体较之传统档案查阅模式下的用户群体更丰富和多元。

2. 档案信息用户需求的变化。

较之传统档案用户, 信息时代的档案用户的需求有很大变化:第一, 档案信息的需求方式的变化。以往环境下, 用户信息需求主要以到实体档案馆查信息为主;现在, 信息需求主要有数据库和Internet两种主要方式, 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从中找到相关的信息[2]52。第二, 档案信息需求内容的多样化。网络能传递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信息, 如大众消息, 政务公开, 各地风土民情等。随着网络的普及, 从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第三, 档案信息载体的变化。信息时代, 以纸质文献来获取信息的情况将大大改变, 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缩微品、科技报告、图片、视频等, 更容易受到用户青睐。第四, 档案信息需求的类型多样化。由于在信息时代里, 档案信息的利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档案信息用户对关系自身利益的信息更加关注, 用户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4。

3. 档案信息用户自身素质的提高。

网络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档案信息用户也越来越大众化。以往, 信息用户需在档案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信息的查询,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 用户只要有基本的网络知识和信息检索知识, 就能通过网络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而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档案工作者的协助。这样, 不仅节约了档案信息的查询时间, 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所需的信息。

二、档案信息用户获取信息的新障碍

1.用户自身的障碍。首先, 用户获取有效网络信息的难度增大。当今社会,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档案意识逐渐增强, 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从前。但是,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杂乱信息, 这些信息过于分散, 内容各式各样, 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筛选不到用户所需的信息, 用户就会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 在有限的时间内, 用户查找不到自己急需的信息, 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不利于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其次, 信息用户对网络的使用存在很大问题。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快, 这也导致信息用户在短期内很难掌握网上信息服务模式的操作。有些用户, 特别是中老年信息用户还是习惯于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 对自主上网操作获取信息还很陌生。信息时代的用户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和信息检索的方法, 这样才能跟上档案信息发展的步伐[3]134。

2.网络因素。第一, 网络信息冗杂, 信息污染严重。网络信息量虽然巨大, 种类齐全, 但大多是无用信息, 且信息的重复率高。有些虚假信息甚至有误导用户的作用, 长此以往, 档案信息资源很难健康地发展和传播。第二, 网络所对应的使用人群呈现不平衡性。现今, 网络的使用以教育程度良好,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群居多, 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 网络的普及率低, 这些地区的人群也就很难享受到网络信息的便捷。第三, 精通网络和档案信息检索的复合型人才不足。目前, 我国既懂网络知识, 又通晓档案信息的人才不多, 大多数人的知识结构单一, 这就给网络信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档案事业的发展。第四, 网速及上网费用问题。用户在网络上检索信息,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如果因为网速问题而限制了信息检索和传播的速度, 那么用户就会对网络产生抵触情绪;另外, 上网费用问题也是用户需要考虑的, 上网费用过高, 将会大大减少网络用户的使用数量, 制约着信息的传播[3]135。

三、信息时代档案信息服务的变化

1. 服务对象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 档案机构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有传统信息用户, 还有网络用户。传统用户主要包括:有些信息用户需要档案机构提供定题服务, 必须到实体档案馆才能查询信息的, 网络信息不能满足其要求, 这一类属于传统用户;网络用户是指从互联网上获取档案信息的用户, 这类用户主要关注档案方面的政策法规、档案教育、档案工作以及档案的查阅、档案视频和档案历史故事等。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普及, 网络信息用户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2. 服务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主要以手工检索为主。服务方式有: (1) 档案的阅览服务。 (2) 档案咨询服务。 (3) 制发档案复本。 (4) 制发档案证明服务。 (5) 提供档案目录信息服务。 (6) 建立现行文件中心。 (7) 提供档案外借服务。 (8) 档案的展览与陈列服务。

信息时代, 档案信息用户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差异性。服务方式立足于档案信息用户的特点、使用行为、偏好以及用户特定的专业领域;档案信息的来源从一个机构扩展到向互联网的各个档案机构, 信息服务的内容更大;且这种服务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根据利用者的需求调整到相应的服务。

四、信息时代档案信息服务的传承与创新

1. 深化服务意识, 增强服务理念。

市场经济时代, 顾客是上帝, 一切都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准则;同理, 在档案信息服务的过程中, 档案信息用户作为档案的使用者, 其地位也应该有所提高。提供优质服必须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档案机构工作人员时刻要以用户需求服务为本的精神贯穿于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深化服务意识, 牢固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有了服务用户的理念, 才有资格继续谈具体的服务方式[4]58。同时, 还必须加强档案信息服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信息时代,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对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人员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积极研究用户的心理、行为规律;其次要了解一般的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技术等。

2. 继续开展传统档案信息服务, 完善实体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我们虽处于信息时代, 但纸质档案依旧是主体, 并会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纸质档案和数字化档案并存是主流。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在以纸质档案为基础, 离开了纸质档案信息, 电子档案就成了“无本之木”。所以, 档案信息的服务工作要以纸质档案为基础, 作好传统档案信息服务, 使传统型档案继续发挥作用[1]4。

3. 加快网络环境建设, 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步伐。

信息时代, 依托网络为基础, 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首先要加强档案信息的环境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能克服档案机构之间、档案用户之间以及档案机构与档案用户之间联系的不便, 使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频繁和快捷。档案机构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5]42。同时, 要加快档案馆藏档案数字化, 建立网上档案馆。虽然目前的档案信息仍以纸质档案信息为主, 但数字档案以其便于查找、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另外, 档案机构建立网上档案馆, 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馆藏资源、服务项目、网络导航等方面的服务。

4. 加强各个信息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传统信息环境下, 信息服务用户呈单一性, 各个信息机构之间很少有联系, 都是在各自领域提供服务, 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低;在信息时代, 用户需求越来越大, 需求形式更加多样, 信息数量急剧增加, 各个信息机构之间只有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才能克服自身资源的不足,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2]53。

5. 建立特色档案信息服务平台, 定期收集反馈。

档案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 积极建立有特色的档案信息数据库。例如, 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 建立专题数据库, 如民生档案数据库, 政务信息数据库等,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 档案部门还应该定期向信息用户宣传档案在线检索的方法, 档案信息的新知识、新内容等, 提高信息用户的检索效率。此外, 档案工作者还应该认真作好信息服务的反馈利用, 对用户提出的反馈要认真地总结和分析, 以便于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和手段。总之, 一切以服务至上, 用户满意为宗旨。

在信息时代, 档案信息用户与服务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档案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一定要与时俱进, 及时调整服务对策, 从信息用户出发,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档案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 要让档案事业在合适的轨道上发展, 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摘要:文章以信息时代为背景, 阐述档案信息用户的变化和新特点;分析信息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新障碍;从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上的转变提出档案信息服务的新对策, 从而使档案信息的服务在信息化时代能够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信息用户,信息障碍,信息服务,对策

参考文献

[1]李雯.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用户需求与档案信息服务的探索与创新[J].兰台世界, 2009 (7下) .

[2]王新明.基于网络环境的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 2006 (1) .

[3]陈建民.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获取的障碍分析[J].情报杂志, 2006 (2) .

[4]直松灵.用户需求与信息服务的变革与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 (7) .

上一篇:十八大思想党员汇报下一篇:对大学老师的评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