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2024-09-01

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8篇)

1.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一

摘 要:财务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化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达到增收节支目的,从而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主要从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

关键词:财务预算管理;控制;考核

一、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中外学者对预算有着不同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企业财务预算是在科学的生产经营预测和觉粗基础上用数量、金额的形式反映下一年度痆企业供、产、销及财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所以,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一般作为新的一年或几年)资金的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可见,财务预算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一般情况下,企业按年度编制财务预算,而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则是分季度、月份落实。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制定、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制的依据。因此,财务预算又被称为“企业总预算”。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财务预算管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即使已经开展预算管理的企业,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不少企业的经营者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心存疑虑,认为预算管理并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正如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总所说,这么多年来没搞预算管理,照样挣钱,那些搞预算管理的企业也有不少倒闭亏损。也有一些学者把国外所谓最新的管理理论引进,证明预算管理不仅是过时的,而且是无用的。

(1)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使相关人员各司其职,提高效率。

财务预算管理明确规定了企业有关生产经营人员的责任以及目标,是相关人员心中有数,并且有效地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企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积极性,减少企业的费用水平,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2)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将企业的现有资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各种指标被重新分类整理,并且通过向拥有决策权的管理人员传递这些信息,从而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

三、企业财务预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预算往往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

预算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企业进行预算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实中很多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指导,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企业编制预算与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不一致,就容易导致预算的“近视”,而使公司的长期利益受损。

(2)预算的反馈不及时,很多企业只是按期报送预算的执行分析。

由于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不可能预测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当市场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原因使得预算不能实现时还不及时做出调整,就会使预算脱离实际,变成空洞的过时数字,失去了预算应有的作用。

(3)预算的执行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预算中需要处理的相关支出,应该有公司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如何处理,而不再是主要领导一人说了算。这样会扭曲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使资源向预算宽余的部门流动;预算的宽余还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评价,不合理的预算指标使得考核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2.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二

关键词:独立性,资金,货币

企业的运作是为了增收效益, 无论其为社会的贡献有多大, 都是一个目的, 那就是获利。而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盈利状况是受到市场决定的, 为了让企业能够有更加健康的发展条件, 增强企业的控管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因素, 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实施财务战略尤为重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内容, 所以财务核心能力也就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两个核心能力的增强, 就需要企业财务能力的提高。只有提升了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 实施积极的财务战略, 才能让企业核心能力得到发展, 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一、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战略角度的考察

企业战略也常被称作“企业经营战略”或简称为“经营战略”。企业战略问题的提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 都有其一定的历史背景。从西方的情况 (以美国为例) 来看, 企业战略的产生大约是50年代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 亦即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这段时间, 虽然由于基本消费品的需要正逐步趋于饱和而使企业意识到了以销定产的道理, 这种道理也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付诸实践, 因此, 企业不再仅仅依靠内部控制式的传统管理, 而是更多地根据环境从需求的变化来规划未来发展, 并在实践中采用了诸如预算管理和长期计划等具体做法。但是, 那时的计划和预算都是主要地以历史实绩为基础, 采取简单的趋势推断办法加以确定的, 而比较缺乏对未来环境的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预测。显然, 这样的计划或预算离以“谋划未来”为基本特征的“战略”尚有较大距离。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 企业战略的产生是进入80年代之后的事情。在1978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企业以国有企业为绝对主导, 而国有企业又在国家计划的统一控制之下。所以, 严格说来, 当时的国有企业事实上都只是承担国家计划所指定的生产任务的“工厂”而已, 它们基本不具备“筹划事业”这一职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由于企业改革主要围绕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力与利益分配作一定的调整, 而并未从根本上触及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造;与此同时, 非国有企业也尚处于初步成长阶段, 对国有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够显著。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 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机制改造已基本做到了“政企分开, 两权分离”, 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展现;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的成长壮大使得市场竞争趋于激化。加之, 在经历了80年代末的“抢购风”之后,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渐趋理性, 社会需求也发生着由“量”到“质”的深刻转变;与此同时, 科技进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国际市场也日益影响乃至冲击着国内市场。这些都给我国企业提出了警示:企业唯有根据环境及其可能的未来变化规划其发展之路, 才有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由上可见, 企业战略具有多元结构特征。也就是说, 企业战略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意义上的战略, 且也应该包括事业部层次和/或职能层次上的战略。财务战略是企业诸方面职能战略之一。然而, 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的区分往往并不那么绝对。

二、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财务管理角度的考察

根据现有的一般认识, 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 财务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资金的筹集与运用; (2)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等财务活动进行管理; (3) 财务活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牵涉面甚广的职能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部门乃至财务总管 (财务副总经理) 往往是组织而非完全独立地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 许多重要的财务事项都需要由企业最高决策层行使最终决策权。

从财务管理角度考察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 亦即财务战略问题能否相对地区别于一般财务问题。换句话说, 哪些财务活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哪些财务活动不具有战略意义而只是策略或战术问题。笔者认为, 恰当地作出这种区分的关键仍在于如何把握战略与策略及战术之间的联系及差异。遵循“战略总是带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而策略和战术则是指为达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这一基本观点, 那些属于财务战略范畴的企业财务活动必须具有“对企业全局尤其是指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特征;而那些一般财务问题, 亦即所谓的财务策略及战术问题, 其本身通常不具有“全局”和“长期”的特征, 尽管它们也是实现企业财务战略目标所必须做的工作。

根据上述财务战略内涵特征, 我们基本可以列出一些主要的财务战略, 尽管难于做到罗列齐全。当然, 财务战略问题的类别会因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异。 (1) 从企业基本财务活动亦即财务管理基本内容角度看, 企业财务战略包括:融资战略、投资战略、营运资金战略和股利分派战略等; (2) 从派生财务活动亦即财务管理派生内容的角度看, 企业财务战略包括:投资规模战略、投资方向战略、企业购并战略、分部财务战略、特殊条件 (如通货膨胀) 之下的财务战略等; (3) 从企业状况特征角度看, 企业财务战略包括:不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战略、不同规模企业的财务战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财务战略、不同组织形式企业的财务战略等。 (4) 从财务活动本身直接涉及的范围来看, 企业财务战略包括:总体或曰综合财务战略 (积极或消极型战略;快速扩张、稳定发展或收缩型战略) 和分项财务战略 (即指主要涉及某一方面财务活动的财务战略问题) 。

三、财务战略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意义

3.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三

一、预算管理的内涵

企业预算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全面分析,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将企业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通过预算的方式在各部门之间加以分配、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企业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预算管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预算管理以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策略为原则,以良好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权限划分以及完善的流程为基础。健全的公司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良好、有效的预算管理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条件,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前提,否则,预算管理可能成为一纸空谈。可见,预算管理从组织、控制、方法都具有系统性,预算管理是具有系统控制功能的机制,是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预算管理是全员、系统和全面的管理。

(二)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的延伸

预算管理应该是一种开放式、自主式、价值化的战略导向式管理,是战略实施的支持系统。没有战略的预算是没有目标的预算,难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的价值,而预算对企业战略起到全方位的支持作用,没有预算支撑的战略是空洞的战略。

(三)预算管理为业绩评价提供标准

一旦有了计划和基于计划所编制的预算,公司就有了相应的业绩衡量标准,预算有助于衡量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与实际结果相比较可以提供反馈信息,考核评价各责任层次与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

二、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是一项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其中财务活动包括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资产管理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四个方面:财务关系包括处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经营者与员工等之间的关系。因此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活动方面

1、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降低其筹资、投资风险的需要

筹资与投资活动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处理好资金的结构问题。众所周知,企业流动资产多,说明其流动性和变现性较强,财务风险较小但盈利能力也较差。因此,企业一方面想降低风险,一方面想获得较高收益,就势必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进行选择。即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选择。企业财务预算通过企业当前的业务情况来安排资金的使用,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客观的经济环境来安排企业筹资、投资方案,降低了财务风险,使企业资产在保持较高盈利的前提下安全运转。

2、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控制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

控制职能是预算管理所具有的基本职能,预算管理的控制作用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预算编制是一种事前控制。预算执行是一种事中控制,预算考评是一种事后控制。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控制的企业预算管理,按“谁负责谁承担”的则,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全面落实经营目标和经营责任,起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前控制作用。将预算作为各个责任单位的工作标准,通过时时监控其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际偏离预算的差异,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薄弱环节,确保经营活动按预定轨道顺利实施,达到企业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作用。预算期末通过审阅各个责任单位的业绩报告,对比各个责任单位的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揭示超支和节约的原因,明确责任归属,从中提炼对以后预算管理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实现企业预算管理对经营活动的事后控制。

3、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整合“四流”、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需要

预算管理是公司组织结构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的管理。预算管理的核心职能就在于对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进行全面整合。它通过对财和物的运行方式(即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事前的规划,并将其按照权责范围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从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再将业务体系和数量价值体系整合到信息体系中,实现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高度信息共享化,进而实现“四流”的高效合一。

(二)财务关系方面

1、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关系的客观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要使现代企业制度得以有效运作,一个关键性的制度安排就是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正是通过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职能作为一种以控制财务资源及非财务资源来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即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考评环节,可以促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趋于一致,有效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

2、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应对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需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新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生产越来越社会化,这给企业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与风险。传统的通过企业领导的直觉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组织企业经营的观念日益捉襟见肘,统一经营规划的欠缺将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误。预算目标的制定前提是进行科学地预测,即通过社会调查或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初步预计企业未来的经营环境,主动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由此,以根据预测结果编制预算为起点的企业预算管理,可以事先采取某些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3、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协调和平衡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关系需要

企业各部门的经营活动之间,存在一个局部优化与整体优化的关系问题,如生产部门鉴于自己的生产能力提供了众多的产品,而销售部门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却无法将所生产的产品全部推向市场,从而带来了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影响了企业整体的顺利运转。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机制,通过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的综合平衡,摒除了各部门的门户之见和本位主义,达成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实现了企业资源的综合配置和最优利用。

4、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评价企业员工业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的需要

业绩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的责任制度离不开工作业绩的考核,通过考核可以充分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在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以预算总目标及细化的各个子目标作为考核各部门和各员工工作业绩的基本尺度。便于实施量化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由此促使企业全体上下全力以赴,为达成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

三、结束语

笔者认为,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功能模块,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预算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希望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切忌视预算管理为一纸空谈,使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之功效。

参考文献:

[1]于增彪等,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2]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

4.财务在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篇四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和财务风险的日益加剧也迫切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因此.占有国有资本的企业必须转移到以”财务管理导向型”为中心的管理上来,明确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财务管理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属于较高层次是对企业价值的综合管理。所以说财务管理在管理控制、资源分配、业绩评价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能够对与决策有关的诸多要紊进行平衡,从而在经营决策中起核心作用。

二、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1、在投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而要想获得收益就必须承担一定风险。无论是企业成立之初的初始投资还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对外投资活动对企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有时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投资按内容不同可分为项目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类型。项目投资一般投资数额较大投资期限较长。因此在投资前及投资过程中应预测风险选择最佳方案。证券投资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风险性.加入WT0之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八我国.必将使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全面而深远的变化使我国企业无娩在”真实资产”方面还是金融资产”方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应该看到,为了增强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我国企业尤其是一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必须将其投资建立在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之上,这样投资风险将会增大.另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又将使报酬率趋于平均化,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投资报酬就必须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和风险损失。企业投资的这些新变化.要求我们加强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2.经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现金流量最大化.就是要设法加大现金流入量和减少现金流出量。现代企业为避免出现死账、呆账及纠缠不清的三角债现象,越来越重视货款的回收,只有已经流入企业或有确定把握流入企业的货款才能算作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因而普遍加大了货款回收中的财务管理力度。现金流出方面,对于成本的管理始终是财务管理中的重头戏。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威本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商品流通的加快,在相同质量前提下,商品价格对任何企业一视同仁现代企业能否有商战中取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能否更好的控制成本费用。3融资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以实现成本最小化融资决策的关键在于匹配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财务弹性,保持合理的资信等级。在融资过程中应运用资本成本理念。按照保持与公司资产收益风险匹配,维持合理的资信和财务弹性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管理的基本准则,借助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确定融资类型,设定弹性条款。选择融资时机和地点等。

随着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和金融系统市场化程度豹提高,企业资产预期收益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外部投资者与企业对经济和金融形式。公司发展的评价和差异日益增大,股票市场又往往对信息反应过速或不实导致企业高估或低估资金成本。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加强财务管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匹配资产收益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三、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自身变化

1.从财务管理的地位而言

传统的生产经营型财务管理是财政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处于从属地位。其资金的筹拮.主要是财政拔款供给其财产处置权及资产结构调整要报上级审批。而资本经营的财务管理.却是自主行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处于独立地位,具有理财自主权,并且有充分资金调控权和资

本营运权。

2.从财务管理的功能而言

传统生产经营型财务管理只是一种核算型被动式管理功能.是对企业资金.成本.利润的消极管理,并且只通过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衡量经营成果.而资本经营型财务管理是一种经营性主动式管理。是对企业资本运动的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的管理实现企业实物的管理,是用增量启动存量优化资本结构的管理。

3.从财务管理的作用而言

5.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五

谨慎性原则的另一个说法叫稳健性原则,是在一个尽可能对权益类科目影响较小的前提下,进行会计工作的程序和处理方法。是会计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一、谨慎性原则的具休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有以下这几个方面。资产方面,最常用的就是对各种资产的减值准备(长短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建立各种资产的备抵账户以作坏账准备。收入方面,劳务类收益按照劳务完成度进行收益计算,而成本投入类收入,按收回收益的实际情况为准进行记录。债务方面,以债权账面价值进行入账,而不能不以现金的公允价值进行入账。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应用,有投资计算、股利清算等。

二、道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优缺点

(一)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优点

因为以实际中的资金的投入和输出为标准进行入账,并且在入账时做好减值准备并建立资产备抵类账户,能够有效的计算到项目进行中期或后期的市场可变现的净值的增减,所以能够更好地计算出资产中或者预得利润中的水分,能够为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权益所有人)和外部使用者(债权人等)提供更加准确并且可靠地会计信息,为他们的投资计划或者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而有利于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并且资产的贬值也在计算范围内,这样有利于保障部分偾权人和部分小股东的利益。并且由于账面价值在遵循谨慎性原则进行记账时就会以资产的较低价值进行入账,在进行税务计算时或多或少能够减少所得税等税务的缴纳,能够略微降低经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各会计准则之间相互联系,谨慎性原则的良好应用能够对其他的会计工作原则进行一些适应性的合理的修正,使财务会计的工作更加合理谨慎。

(二)谨镇性原则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缺点

有些时候过多的进行减值计算和建立过多的资产备抵类账户,会加大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量,由于过于大量的计算和过于大量的预计算,会导致现有的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的工作难度增大,甚至导致难度过大而无法进行会计数据的统计以及会计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并且资产减值准备的计算没有一个合理的统一的标准,会因为财务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技能素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过高预算或过低预算,受到来自于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多,导致减值准备的认定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从而致使会计信息处理不当,会计工作效率降低等不良结果。在谨慎性原则下,会计工作对资产的计提可能被滥用,在最终总账簿中的信息可能并非准确无误,从而影响决策者进行正确决策或误导投资者进行不利于自身的投资。并且有些企业单位的资产按历史成本进行计提,有些按照现值或公允价值进行计提入账,在标准上缺乏一致性,企业同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存在误差,同样不利于决策进行。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谨慎性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会计工作规范

一个统一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能够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大大降低由于财务会计自身的主观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能够有效地增加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且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内外部使用者更好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最合理的决策或投资计划。并且有利于审计部门和税务部门对各企业的会计工作做出有效监督,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市场秩序,稳定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稳定经济运行整体态势。

(二)提高会计工作的入职门槛,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髙会计工作的入职门槛,能够防止一些并不了解会计工作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同期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髙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因为人为的信息造成的错误的会计信息的统计,增加会计工作的效率,增加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更好地践行会计工作的谨慎性原则。

(三)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通过外部的监督,能够及时指出财务会计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促使财务会计在工作中及时改正,能够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使会计工作更好地符合谨慎性原则。

(四)一些其他改进方法

加强诚信教育,通过道德约束力,提高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自觉性,强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强化会计工作的谨慎性;改进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在应用时能够具备更高的可操作性,通过法律强制力,迫使财务会计在工作的改进工作方法,践行谨慎性原则;规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和尺度,防止过当谨慎导致的工作量过多效率过低问题。

四、结语

6.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六

院:历史文化学院

业:文化产业管理

名:楠吉德

号:20121101549

指导教师: 麻智龙

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但对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的认识基本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得到重视。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得到了回报,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兴衰的关键因素。本文就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进行简单论述,说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弄清企业文化的概念,边建强、赵洁在《特色企业文化--实务与成功案例》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刘光明在所著的《企业文化教程》中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中体现的总和”。

我们在对企业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了解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品质文化、服务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拿企业的品质文化来讲,它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产品的竞争首先是质量的竞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持续稳定的优质产品是维系企业商誉和品牌的根本保证。这时,企业文化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企业文化在无形中引导着企业的生产者进行优质高效的生产活动,控制着企业的命脉,掌握着企业的品质文化。

比如以产品质量驰名于天下的奔驰汽车,充分体现了它所代表的产品的卓越品质。奔驰车的质量号称20万公里不用动螺丝刀;跑30万公里以后,换个发动机可以再跑30万公里。以卓越品质为后盾,他们敢于播发这样的广告:如果有人发现奔驰车发生故障被修理厂拖走,我们将赠您1万美元。

奔驰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品质,首先在于全公司范围内树立起品质至上的企业理念,使全体员工人人重视质量。他们的劳动组织是,把生产流水线作业改成小组作业,12人一组,确定内部分工、协作、人力安排和质量检验,改变了重复单一的劳动容易出现差错的现象,提高了效率和产品质量。奔驰公司特别注意技术培训,在国内由502个培训中心,负责对各类员工进行培训。新招收的工人除了基本理论和外语的培训外,还有车、创、焊、测等技术培训。结业考试合格才能成为正式工人,不合格可以补考一次,再不合格就不被录用。奔驰公司要求全体员工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严把质量关。从车的座位的皮质、纺织面料,到奔驰车破坏性试验,以检测车前座的安全性。步步细致,严格把关。奔驰公司在全世界各大洲有专门的质量检测中心,有大批质检人员和高性能的检测设备,每年抽测上万辆奔驰车。这些措施使奔驰车名冠全球,使奔驰的品质文化深入人心。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例子。

除此之外,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产生品牌价值,树立品牌形象。比如雅戈尔集团的双本文化、双赢文化和双优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雅戈尔实施了开拓与稳健并重,品质与品牌同步,人才与事业共长,物质与精神齐飞的战略。在这一企业文化的引领下,雅戈尔人朝着“创国际品牌,建百年企业”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努力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通过以上这些的论述,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企业文化的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企业赖以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土壤,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外名牌企业大规模进入,对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国内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努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塑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7.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七

关键词:成本控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5%, 出口创汇占68.3%, 上缴税收占48.2%, 占社会销售额58.9%, 提供了75%城镇就业机会[1]。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订单减少, 而我国中央银行在2011年采取的紧缩的货币政治, 使我国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小, 在科学管理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金融危机使企业的销售收入下滑, 如何才能增加企业的利润, 只有从减少企业的成本出发, 本文分析了成本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1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成本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是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定向机制、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说,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目标, 所以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关于企业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2] (1) 利润最大化。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 利润增加的越多说明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越强, 也就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2) 每股收益最大化。企业的利润和股东的投入应该联系起来一起考察, 每股收益最大化来概括企业财务目标可以有效的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只看到收入而没有分析投入的缺点; (3) 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增加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利润或者是每股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多方面。有时企业财务目标也被表述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的价值不仅包括资产的账面价值而且包括品牌, 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 从企业价值可以看出企业在未来可以给股东带来多大的收益。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 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 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 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 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3]。每个企业都必须对成本进行管理,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润, 在波特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分为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而低成本战略的前提是企业对成本进行很好的控制, 这可以看出企业的成本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成本一般指企业的制造成本, 而把其他的费用列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这种粗略的对成本的定义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需要, 其必须进行深层次扩展。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产品的整体流程, 对产品的成本进行细分, 如产品的上游生产开发, 中游产品的生产, 下游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这些不同层面的成本要分开进行规划和控制。同时由于费用产生在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 而只是在财务部门进行核算, 所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不应该是财务部门, 而是产生成本的其他部门, 这就要求了其他部门在财务部门的的指导下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的财务控制规划。企业的财务目标无论是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还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企业的盈利能力及企业的利润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最终决定因素。而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 要增加企业的利润, 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 增加企业的收入或者是减少企业的成本, 而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关注的重点是, 在企业的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减少企业的成本来增加利润, 或者是在企业收入增加的情况下, 成本减少或者以较小的比例增加来增加利润。

2 成本控制对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小企业增加主营业务收入的能力在下降, 而为了增加利润有必要对企业的成本加强控制, 成本对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加强成本控制是新形势的要求[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 一些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股份化和外资企业的加入, 更加使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小企业要真正发展壮大, 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 在充分利用自身灵活性优势基础上, 加强规范化管理, 建立一系列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措施, 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趋于成熟, 投资者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 审计也越来越严。没有规范的成本控制体制, 就不可能达到利益各方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 也就必然导致企业无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

(2) 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是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根据利润=收入-成本, 要增加企业的利润, 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入手, 增加企业的收入或者是减少企业的成本, 而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关注的重点是, 在企业的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减少企业的成本来增加利润, 或者是在企业收入增加的情况下, 成本减少或者以较小的比例增加来增加利润。

(3) 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 同时面临大型企业的威胁, 而2007年金融危机后外部的经济下滑造成企业销售收入的减少, 另一方面我国的各地政府不断上调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而企业员工也要求改善工作环境, 提高福利待遇和休假时间, 这都给小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难和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要获得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企业经营方向将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品种, 其中, 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

3 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小企业大部分是个人或家庭所有的, 其规模较小, 管理也是以经验法则, 没有科学性, 其在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不清晰, 一味地把成本控制简单化地理解为只是财务部门的事, 和其他部门的关系不是很密切或者是没有关系, 同时财务部门完全听命于“老板”, 财务部门完全没有权利对其他部门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就忽视了成本管理的经济规律性和相对独立性这一基本原则。

(2) 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特别是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缺乏, 控制流程不清晰以及成本控制的人员素质偏低。如果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或者现存的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那就会使企业员工产生道德风险, 有更大的动力为自己而不是企业谋取利益, 这就会产生企业资产的流失等问题。同时如果存在对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存在不平等, 这就容易使受到不平等待遇部门的员工产生对工作的抵抗情绪, 影响工作效率。

(3) 成本控制应该是全方位, 在采取成本控制的小企业中他们只注重某一环节的控制成本控制而忽视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按成本发生的先后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由于事前控制可以直接减少支出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所以小企业对事情控制比较重视, 影响成本的相关因素比如对员工工资、原材料的采购等都会进行很好的控制, 但是在产品完成生产后进入销售环节后, 这直接给企业带来了现金或者是应付账款收入, 就会忽视对成本的控制, 另一方面该环节的消耗比较隐性很容易造成铺张浪费, 这都是因为企业的事后控制不足。

4 小企业应该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

企业采取成本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实际上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 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这些问题, 本文建议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企业的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成本控制的战略认识, 树立财务成本观念。传统意义上对财务成本的控制就是节约成本、减少支出, 更注重的是减少现金的支出, 缺乏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 因为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增加成本确实使公司的利润减少, 但是如果企业在增加成本的同时, 能够更大比例地增加企业的收入, 这样不仅没有减少企业的利润, 而且为企业增加了利润。财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效益管理, 是单位的成本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 如果企业的成本支出能够企业带来的正的利润, 这种投入就符合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 如果带来负的利润企业就应该减少投入。如企业进行产品的创新, 某段时间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 但是长期内可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 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带来利润。

(2) 中小企业应该注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完善企业成本控制的相关制度, 建立现代化财务控制手段。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财务管理工作也突破了以前的传统, 会计电算化使得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中解脱出来, 同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 财务管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使得广大财会人员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 需花大力气进行角色的转换, 。中小企业在由于其规模较小, 引进外部高端财务管理人员难度过大或者是成本太高, 这样企业重点应该加强对自身人才的培养, 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该从制度建设和资金做出相应的安排。

(3) 企业应该重视过程控制, 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事前控制要求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并做好具体的规划, 以遍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和计划的进行比较;事中控制的重点是对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进行控制, 是控制工作的基础, 是成本控制的核心, 它主要分为物料采购成本控制、物料库存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例如:即时数据管理、定制管理正是这方面的有效方式[5]。事后的控制主要是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总结和考核, 一方面要对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是采取措施, 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另一方面要对成本控制的效率进行考核, 并形成特定事件的财务成本控制文件, 是企业的经营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为以后的财务成本控制考核提供一定的标准, 这样才能使成本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章兴利.成本控制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 .

[2]丁元霖.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9.

[3]杜晓荣, 陆庆春, 张颖.成本控制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侯红英, 卢文谨.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8.财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财务管理;煤炭企业;会计能力;重要性

从国内能源结构来分析煤炭企业的生存空间,近些年来,很多城市都出现污染现象,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国内能源的结构将会发生变化,煤炭行业将不会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马车。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煤炭企业如何取得持续的发展,如何在未来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是煤炭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建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是必要的,基于煤炭企业的特点,投资大收益期长,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不断的创新发展。良好的会计能力和会计素质是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推动力,有效的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增强煤炭企业的竞争力,使煤炭企业良性发展。

一、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水平落后,管理的模式陈旧

煤炭企业一般都是国企,国企的运行有其固有管理上的诟病,资金监管不力,很多财务部门存在“小金库”,再加上不能很好的进行财务的改革和创新,使财务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模式陈旧。很多财务人员经常违规拆借资金,造成煤炭企业资金的流失。

2.对财务信息预测能力不足

虽然现在很多煤炭企业迫于压力和借用高新技术都已经建立了相对较完善的财务信息的管理系统。但是这些财务信息的管理系统一般只是用于一般的记账,财务人员的考核指标不健全,不能很好的反应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这些财务报表的数据反应不真实,导致不能给煤炭企业很好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因此,要加强煤炭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科学建设,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3.很多煤炭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

煤炭企业作为国企,很多财务人员都认为是国家的钱,想花就花,财务管理的意识不强。而这些煤炭企业的高层领导大部分是工科出身,不懂财务管理,也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只关心生产技术,安全生产怎么样以及煤炭产品的销路问题,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通常企业的决策也不以财务管理的指导为方向。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是现代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4.没有成本——收益的财务管理理念

在我国很多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比较粗放,成本-收益的财务管理理念淡薄,管理层对成本的计划没有很好的控制,导致煤炭企业运营中成本大于收益的现象,企业没有钱,而个别人却很有钱这一奇怪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和教育不够,也没有让他们认识到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有效科学的财务管理。

5.宏观经济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状况下,宏观经济是企业生存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任何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不可抗拒的影响。尤其是煤炭企业,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宏观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财务人员素质低,会计能力不强

国企中经常会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很多财务人员根本不够管理财务的资格,但是由于这些财务人员在国企中的关系网络,他就继续留在不能胜任的岗位上。财务人员素质低,会计能力不强是很多煤炭企业都存在的问题。

二、会计能力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

会计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最终会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会计的素质和会计的实际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慢慢提高自己的会计能力,提高会计对财务的监督、预测、控制和分析的能力。为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提高会计能力的途径

1.改进会计部门的人员结构

很多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内部,都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主要的核算人员,因此要加强以财会人员的会计电算化为主导。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财务监控,使他们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控,使他们在监控中不断挑战自己,探索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更好的指导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

3.弘扬科学的精神,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反映着会计人员的能力,也是会计人员有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煤炭企业关系到社会很多人的利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不容忽视的,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切切实实的为煤炭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4.会计的最优选择是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会计进行选配的时候要最优选择,改变以前重显能轻视潜能的选拔观念,要重视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只看中会计人员的资历。煤炭企业在进行会计人员的选拔的时候要进行公开的招聘,进行书面的考核,不任人唯亲,重视会计能力,才能为煤炭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5.加强会计的能力培训

煤炭企业作为国企,其财务管理的很多会计都是科班出身或者是半路出家。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会计业务的培训,定期的学习交流。可让他们参加会计专业的电大函授等学习,提高自身的会计能力。

6.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岗位成才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员工发挥自己积极性的有效动力,因此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鼓励会计人员岗位成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其实很多财务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加强老会计与新会计的学习交流,让他们一起处理财务,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会计的业务水平,开拓企业会计的眼界,取长补短。

7.鼓励会计人员之间的竞争

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煤炭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竞争,给会计多交任务,让他们多写多练,勤于思考。还要对会计人员定期的考核评比,加快煤炭企业会计成长的步伐。

8.煤炭企业要加强自身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煤炭企业要努力的解决会计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会计部门的发展排忧解难。为会计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合理的解决会计的待遇问题,在会计中建立晋升、职称评定的标准体系,以利于提高会计的积极性,加快煤炭企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加强会计能力的培养是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对煤炭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计能力的发挥受很多种因素的制约,除了会计本身因素外,还有煤炭企业相关因素在里面,充分把握各种因素,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同时,还要积极的借鉴国外煤炭企业发展的有利经验,看国外的煤炭企业如何调动会计的积极性,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以实现煤炭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本文分析了会计能力的提高途径,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以及会计能力在煤炭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新时期煤炭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促使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新民.浅谈煤炭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煤炭,2010,36(4):38-40,70.

[2]王晓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系统建设[J].会计之友,2010,(31):72-7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全包装修合同注意事项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