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发展状况总结

2024-11-15

幼儿大班发展状况总结(精选9篇)

1.幼儿大班发展状况总结 篇一

幼儿大班语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总结

我校大力开展教师专业发展整整又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其中,收获颇丰。我感到,默默的耕耘更使我们敬畏生命的精美和生命开放的价值,平凡的付出增加我们对人的尊重、自豪和挚爱的深深感情。

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是——教师的文化自觉。

著名老先生提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四句话概括了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

教师文化自觉对于教师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勤奋的学习与研究中,我对专业发展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激发自己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做教学生活的真正主人

教师的文化自觉,在于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教育,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

1教育劳动成为创造性活动,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

具体认识和做法如下:

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指教师的角色认同,即教师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特定社会地位、特殊使命和职责的意识。我认为,教育通过文化传承造就人性,培育新人,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这一职责与其说“伟大”“神圣”,毋宁说“艰苦”“卓绝”。在艰苦卓绝中一次次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自我发展的快乐,自我实现的骄傲,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专业自觉

教师的专业自觉,是自觉把专业活动当作研究对象、理性审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专业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表现在技能、能力与智慧,而且涉及教师的内心世界,关系教师的心灵和精神。

幼儿大班语文教育,最关乎人生品质的学科。过去人们只注重做“形而上”的大讨论,用空洞的理论代替具体的实践,不愿意做“形而下”的学生研究课程研究课堂研究,致使语文教学陷于困境,受人诟

2病是各学科中最多的。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的失责失职,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精神境界的提升方面,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丰富智慧。

自我反思

反思要求从自身出发理解对象、理解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主动地把专业活动当作一项思考的任务,不仅仅是谋生获取薪水的工作。教师能从反思中感受快乐、主动地参与变革专业活动,从这一点上说,教师能够进行自我反思,显示着职业认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本学年为了审视自己的课堂效果,我用录音笔将上课全过程录音,课后反复自听,寻找缺点不足。我发现,虽然教学多年,但是不当之处还是经常出现,对学生的关照,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自己的了解,都可以做到更恰当。

自我更新

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

现在,我的教学研究内容确定为“幼儿大班语文阅读和理解课程的开发与整理”,目标是编写一套阅读和理解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希望得到学校和教研组的支持援助。

自觉坚持

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业,要求教师拥有正确教育观念、职业观念,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并成为教师日常专业活动的一部分,随着个人实践知识进一步拓展,社会生活经验更加丰富,变得更加自信和从容,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知识结构,同时能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并同先进教育理论建立起自觉的关联。本学年我密切关注教育领域的新成果,认真研读各个流派的专家学者的论著,并注重其他国家母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动向,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一年来我在思索自己的存在,仔细感受教育的意义,培养独立自由的人格,希望成为创造美好教学生活的真正主人。

以上总结有些部分还处于思考阶段,是今后的努力方向,记录在此,激励自己。

2.幼儿大班发展状况总结 篇二

一、以游戏动作导向合作

动作是体育游戏的内容, 合作性体育游戏的特点是游戏的动作是合作性的,如游戏“两人三足”,要求两个游戏者的相邻两腿绑在一起成为共同的一条腿,然后共同向前行走。 由于共用一条腿,使得两个游戏者不得不合作性地做出起脚、抬腿、迈腿、落脚等动作,否则,就会跌倒。 我们梳理了许多体育游戏,从中筛选出符合大班幼儿动作水平的合作性游戏(见表一)。 同时, 我们还创编了一些大班的合作性体育游戏(见表二)。

二、以游戏情境促进合作

合作性的游戏情境有利于激发幼儿合作的意愿和行为,我们创设的情境有:

1. 任务情境。 任务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是个体的职责。 我们在组织合作性体育游戏时,常常创设一定的任务情境,幼儿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积极、主动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 如表二中的游戏“救护车”,救护车的任务是“把地震的伤员又快又稳地送到医院”。

2.竞赛情境。 竞赛性游戏是大班幼儿的最爱,对胜利的渴望可以激发幼儿更好地合作, 也使得游戏更具趣味性。 为了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我们更多的是组织小组竞赛的体育游戏。 在这个团体中,组内成员通过协商进行分工,在游戏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与协作,以获取竞赛的胜利。 如表二中的游戏“小小运输员”,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游戏,游戏中幼儿化身小小运输员,用最快的速度跨过栏杆,走过独木桥,将手中的物品交给同伴接力进行游戏。

三、以游戏材料暗示合作

合作性体育游戏大多是器材性游戏, 幼儿通过合作使用器材或材料进行游戏,因此,材料应该具备合作的要素。

1.合作制作材料。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我们组织幼儿分小组合作收集材料,如可乐瓶、牛奶罐、纸盒、旧线轴、布边等,并制作合作性体育游戏的器材,如纸飞盘、线轴车、布沙包、竹梯子、抛接球等。 由于游戏器材是合作制作的, 这使得幼儿更乐意与同伴共同使用器材开展合作性体育游戏。

2.材料暗示合作。如表二中的游戏“神秘岛”是用报纸作为游戏中的小岛,涨潮时小岛便是小鸟的栖身之地。 第一次游戏时幼儿人手一张报纸, 涨潮了幼儿到各自的小岛上进行躲避。 第二次游戏,小岛消失了一半,涨潮了幼儿能主动两两合作在一个小岛上进行躲避。 第三次游戏, 涨潮了剩下的小岛又变小了, 在很小的岛上两两结对的幼儿开始探索属于他们的最佳动作,或单脚站立,或一方将另一方抱起等。 游戏中部分小岛的消失或小岛变小,促使让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将游戏进行下去。

四、以游戏规则保障合作

规则是合作性体育游戏的重要内容, 是对游戏者在游戏中合作的具体要求。 如表二中的游戏“三人搬轮胎”,游戏规则是三个人必须是前面一人拉轮胎、中间一人站在轮胎中双手提轮胎,后面一个人手推轮胎,三人合作快速向前移动轮胎。 这个规则要求轮胎外面两个幼儿的行进速度必须与轮胎里幼儿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否则会拉倒或推倒中间的幼儿;而中间的幼儿要尽量借助轮胎外面幼儿的力量, 以减少自己搬轮胎的阻力。

3.幼儿大班发展状况总结 篇三

关键词: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心理特征发展建议

游戏是最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心理成分参与并且以某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幼儿游戏类型中,象征性游戏最为典型。而角色扮演游戏是象征性游戏发展的最高水平和最成熟的形式,是大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类型之一。

笔者在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的过程中,与大班幼儿在活动室内自由游戏时间开展了“厨师与客人”(幼儿扮演“厨师”,“客人”扮演“客人”)的角色游戏(因篇幅有限,游戏过程与内容不再陈述),以此对大班幼儿游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分析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心理的特征,并对其发展与促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幼儿角色游戏心理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重要社会生活方式,直接构成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在幼儿游戏的心理结构中,认知是最重要的因素,动机和情绪是基本成分。其中,创造性想象是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内源性动机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是最稳定的成分,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和动作是幼儿游戏的直接表现,也是观察与分析幼儿角色游戏心理的媒介。游戏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包括游戏语言和角色语言。游戏语言具有交流、组织及调节的作用,体现幼儿对游戏的向往、追求和在游戏中体验的满足;角色语言是角色体验及其外化的表征方式,由所扮演的特定角色的规定性所决定,充分展示了假想中的“自我”。

游戏过程的动作包括表情、手势及材料操作,也是情感交流、角色扮演或者造型的基本表现方式。表情、手势和语言共同表现游戏情节和主题,操作则是外部动作与内部思维、想象在材料使用上的综合表现,反映游戏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并体现游戏情境的激励功能。

二、对“厨师与客人”角色游戏的解读

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幼儿认真热情地扮演“厨师”,一直面带微笑、服务语言规范,积极介绍、等待“客人”决定并期待着“客人”做出评价,只有当“客人”不想吃了或让其他幼儿吃时才显出着急的表情,能够感受到幼儿愉快的情绪及强烈的游戏动机。

1.解读幼儿的游戏动作。

在整个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幼儿在道具的选择、操作与更替上彰显了其熟练性与创造性,表现了其对角色的理解。“饭菜材料”选择上,使用正在玩着的、毫无相似点的积木,把图画书当作“菜单”,画笔当作“筷子”和“吸管”;道具更替上,“饭菜材料”从起初的积木更替为花片,白花片被用来当作“饮料”中的“冰块”,放进去还不忘“摇一摇”,“饭菜容器”则从“小篮子”到“笔筒”等,表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呆板的,而是积极主动且有创造性思考的。在道具操作上,每次“点菜”时她先是拿出“菜单”,并给“客人”翻着讲解“面”和“饮料”的种类,然后等待“客人”做出决定后又会把“菜单”收回,完全符合服务规范;花片的使用不是简单散乱无序堆砌,而是会“交叉拼起”,说明幼儿对自己的作品也追求视觉上的美感;每次的“饭菜、饮料”幼儿与“客人”共同品尝,认真的“吃完”并擦擦嘴,或者送到“客人”嘴边请求“再多吃点儿”。这些动作不仅表明了幼儿“以物易物”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水平,更反映了幼儿已内化的丰富的经验。

2.解读幼儿的游戏语言。

角色扮演游戏中的语言是解读幼儿心理的最主要的工具。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从拿给“客人”“菜单”让其“随便点”到介绍“清汤、麻辣和红烧牛肉面”等,从询问“客人”是否想喝“饮料”到最后提出“免费提供住宿”,幼儿多次挽回了可能要陷入困境的游戏,并引领游戏进一步纵深发展。

这一系列全面灵活的服务语言,每一句完整清晰的表述,首先反映了幼儿对所扮演的角色的准确理解并正确、熟练地迁移到游戏中,表明其对“厨师——服务人员”角色社会化的初步完成,也表明了其语言的概括功能的良好的发展;其次,幼儿能够对“客人”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为了提高“客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提出“一切饭菜免费”“免费提供住宿”等策略,不仅能够从新的角度向“客人”提供服务,也体现了其语言的交流、调节能力已经初步成熟;再次,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创造性地满足客人所提出的高要求、高标准,使用清晰流畅的角色语言完成游戏中的对话交流及角色扮演,表明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中心是指向游戏过程而非结果的,并且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心理的特征

1.能够准确理解并展现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大班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游戏经验,并能够在游戏中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体验,这不仅有利于幼儿经验内化、提升智力水平,更有助于幼儿的角色社会化的发展。通过以上对幼儿的言行举止的观察与分析,其角色任务清晰流畅的运用和展现清晰地反映了一位服务周到的“餐厅服务人员”和一位拥有创造性智慧的“高级厨师”。无论从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还是材料选取与更替,都表明了大班幼儿在角色社会化、情感社会化方面的初步完成。同时,从幼儿的独立思考与创造性活动中,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引导游戏进一步发展等,均表明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去自我中心”的成功。

2.能够创造性加工和运用现有的活动材料。

大班幼儿由于经验的积累与想象力的提高,他们对于“物”的逼真性依赖降低,可以不凭借玩具做出象征性动作,甚至不依赖实物而用语言补充细节。游戏过程中,幼儿对图画书(菜单)、积木和花片(饭菜材料)、画笔(筷子、吸管)、笔筒(杯子)等的运用,虽看上去这些材料的逼真性都很高,但如果考虑到幼儿是在班级自由活动时间内、没有提供专门的游戏区域和游戏材料、无游戏氛围与准备的情境中自发选择主题等情况下,能够这样轻松自由而且熟练的选择并操作材料以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更能够反映幼儿“以物易物”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3.与同伴合作相比,更期待成人的参与。

研究表明,成人合理、适度地参与幼儿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历,使游戏对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最大化。在游戏过程中,“客人”多次想借机退出为游戏纳入新成员,以观察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游戏,如几次向幼儿建议为其他幼儿“做点饭菜或饮料”,或以“吃饱了”为借口试图送给其他幼儿吃等,“厨师”很不高兴;后来幼儿多次邀请教师,教师也建议她与同伴合作,她却没有尝试。因此得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更期待成人参与到游戏中,更喜欢与成人合作。究其原因,成人一方面能够对其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使其获得愉快的游戏体验和信心;另一方面,成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更丰富的刺激,能够唤起她游戏的兴趣和动力,因此能够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促进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心理的建议

1.营造富含教育意义的游戏场所,投放丰富、高质量的游戏材料。

富含教育意义的、有足够空间的游戏场地及丰富、高质量的游戏材料是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在目前幼儿园活动室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建议幼儿园教师通过环境创设,将不同的教育意义渗透在环境中使其物质化、客体化,如班级之间进行合作,不仅节省资源,而且扩大幼儿交往范围,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游戏材料应是具有游戏性的玩具而非专门教具,应以幼儿的兴趣、使用频次为标准,注重材料的安全卫生、取放方便、功能多样及更换。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中、生活中的资源和物品,赋予其游戏的价值和意义,使游戏的实施更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联合幼儿一起制作玩具,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2.提供固定、充足的游戏时间。

具有一定计划性的幼儿园游戏教学日益受到了教育者的青睐。但在教学之外,固定、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自由开展、深入游戏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角色游戏。专家建议“幼儿园每日开展角色游戏的时间应不少于30~40分钟。”而目前由于幼儿园常规活动过多,幼儿自由活动时间较少、自主性受到很多制约,致使角色游戏实施困难或者流于形式、幼儿不能尽兴等。

因此,幼儿园每日安排专门的游戏时间,一般不能少于45分钟,才能确保角色游戏得以开展。此项规定若能实施,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还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一举两得。

3.帮助幼儿建立长期稳固的游戏玩伴。

同伴交往与合作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方面与游戏起着异曲同工的作用,都能够为幼儿提供互为榜样、相互模仿以积累经验的机会,能够为幼儿建立并内化交往策略等方面起着调节与强化的重要作用。

然而,受我国独生子女国策的影响,加之成人的繁忙、忽视和“成人化”,致使幼儿的同伴较少而且随意性大,心理上承受孤独,行为上表现为不会交往和不愿交往。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建立兴趣相同、长期稳固的游戏玩伴,鼓励并引导他们开展合作性游戏,使其在同伴互动中学会交流、协商问题,获得交往规则,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4.成人给予鼓励的态度和科学的引导。

研究与事实均已证明成人对幼儿游戏积极、中等程度的参与或干预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成人的示范与提出的挑战能够促进幼儿在游戏中集中并延长注意力。

现实生活与教学中,成人对幼儿游戏价值的忽视、对参与幼儿游戏表现的难为情、引导方式随机性、片面性及强制性等现象时常发生,干扰并阻碍了幼儿游戏的开展。因此,最好的鼓励与引导的方式是成人扮演一定的小角色,让幼儿主宰游戏进程并在幼儿表现出所期望的游戏行为后及时退出。当然,这应该建立在成人喜欢与幼儿一起游戏的前提下。

4.大班幼儿游戏活动总结 篇四

大班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总结(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在家庭育儿上出现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存在认识上的不同: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教师不好组织;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容易出事故,还是少开展为宜。因此,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去的得不到保证。

鉴此,我们大班组积极贯彻落实《规程》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参照新《纲要》的精神,我班组在实施课题研究《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中组织的研究》和我园特色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所遵循了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活动实施的原则性:

1、目标性原则

以幼儿发展目标为核心,将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新《纲要》提出的保教目标是制定幼儿发展目标的指导思想,幼儿发展卫生学是制定目标的理论基础。大班组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制定目标的现实依据。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手段,克服过去教育工作中重内容出发,忽视教育目的的现象。

2、发展性原则

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发展不仅体现为幼儿知识、技能的增长,更体现在幼儿的心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的发展规律既遵循一般的规律,又体现着个体的差异。为此,我们班组对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指导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上。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动性结合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班组对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指导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计划、组织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引导幼儿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参与,任何教育难以获得良好效果。因此,要尊重幼儿兴趣与需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调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了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发展需要和幼儿主动性的倾向,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出现新的“儿童中心”,消弱教师作用的现象。

4、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桥梁,是幼儿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幼儿动手动脑为特点的教育活动,活动多方面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倾向。

5、整体性原则

不同形式、不同方面、不同途径的教育均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使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大班组与家庭的教育成为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克服重智轻德、重课轻游、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的现象。

二、工作实绩:

1、我们发现大班组内普遍存在体育游戏器材品种匮乏、使用率低、目的性不强、器材投放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将就提高体育游戏器材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使用价值进行研究,寻求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器械的规律。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体育器械;探索创新,发挥体育器械的多种功能;因地制宜,为幼儿选择适当的体育器械。

2、体育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而我们经常使用的游戏的方法组织幼儿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达到增强体制、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将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在具体形式和内容编排上进行改革,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引导幼儿探索游戏的玩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幼儿每日“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教师原来习惯于按照事先编排好的教学内容来实施幼儿每日“一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注重表面形式,头脑中缺乏目标意识,我们在工作中加强教师的园本培训,树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游戏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见够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更有特色。

4、活动基本形式:

(1)个体活动:教师根据当前目标的需要和幼儿的活动兴趣提供环境,投入玩具和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活动。同时,教师亦注意在活动过程中观察、指导幼儿,对于较长时间内一种或几种行为练习的幼儿给予适当指导,以使幼儿通过个体的活动获得发展。

(2)小组活动:活动的主要作用是满足幼儿不同的活动兴趣,照顾幼儿不同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因人施教、个别给予身体锻炼技能上的重点指导,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3)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以传授身体锻炼的新知识、新技能为主,这些方面的知识技能适宜通过集体教育传授给幼儿。

工作中,活动形式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相互转化为有机整体。

5、活动过程:

(1)、大班组教师收集开展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研究用的资料,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对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指导的理论水平,做好开展工作。

2、各班教师要根据幼儿特点、能力、班级状况组织实施

3、班组间定期教研相互交流、切磋,不断提高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质量。

三、不足之处

大班组因为面临升入小学,在活动中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幼儿自选游戏和小组游戏偏少,集体户外体育游戏活动较多,没有为幼儿的个体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我园的户外体育游戏的特色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大班幼儿游戏活动总结(2)

时光匆匆,转眼孩子们已经长大,即将离开幼儿园,成为一名小学生。回顾这一学期的区域游戏活动,发现孩子们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学到了很多。

首先,在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让孩子们喜欢、相对自由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通过区域活动的学习,让幼儿学习谦让、礼貌地与同伴交往,合作,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幼关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这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育教学主题,我班开设了角色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益智区、数学区、阅读区等。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坚持每天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参与活动。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游戏材料,给幼儿充足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自主交流,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随时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孩子们自己评价自己活动时的情况,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并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其次,我们根据每个月不同主题的开展投入相应的不同的游戏材料,使得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很好的巩固教师教师所授技能。同时,也能很好的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游戏中去,指导自己的游戏实践活动。由于,我们的区域游戏开展与我们的教育教学主题紧密结合,使得我们的区域游戏活动具有理论指导的同时,开展起来仅仅有条。另外,由于我们随着不同主题的开展会更换或者添加不同的游戏材料,使得孩子们游戏时材料丰富、可操作性强,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不容易产生对游戏材料的厌倦情绪。

最后,我们在创设角色游戏时,注重多种材料组合的情境,应满足孩子的多种需求。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在他们对学习或游戏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有成人来选择的。大班幼儿经历了小班、中班的游戏过程,许多简单的游戏环节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的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力求让他们感受到玩的各种不同的滋味、游戏的各种不同的情趣。

5.幼儿园大班总结 篇五

一、思想品德方面

培养幼儿主动与别人交往,讲礼貌;懂得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主动运用一定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主动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卫生;知道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喜爱参加体育活动,在集体中生活愉快。

二、教学方面

(1)语言方面

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谈,尝试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讲话清晰、态度自然、声音洪亮;培养幼儿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认真观察图片的变化,喜欢阅读图书,听故事;会正确运用跟普通话交谈,发音准确、清楚,尝试调整自己的声调和语调,大胆讲述故事;对文字感兴趣,了解中国汉字的结构,认识常见的文字;慧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能认读同班的名字;能用自己的姓名或自己喜欢的图示标注自己的物品。

(2)健康方面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避开危险和应付意外事故的基本方法,能提醒同伴,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主动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卫生,愿意维护公共环境的整洁;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音乐方

初步感受并欣赏环境、聆听音乐并伴随音乐变化舞蹈;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用饱满、自然的声音演唱,并且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

三、卫生保健方面

(1)做好室内的环境卫生工作,窗户卫生,幼儿的床铺、被褥整洁;要求家长每个星期把幼儿的枕头和被子带回家,进行清洗和消毒。

(2)严格按照卫生保健制度的要求给各种玩具、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了玩、用具的卫生,配合保健医生做好预防疾病和接种工作。

(3)强化幼儿的健康意识,保证了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注重进餐时不掉饭粒。

(4)勤为幼儿剪指甲,避免抓伤的安全事故发生,注意幼儿不同的破坏行为给予制止,并进行及时的教育。

(5)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进入睡室后不吵闹尽快入睡,脱下来的衣物要放好,保证幼儿的休息时间。

四、安全方面

(1)教育幼儿不要处朋友有害物品,不玩火、电、水,并使幼儿认知其危险。

(2)开展有关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灭火器、消防栓及其用途。

(3)从中教会幼儿一些紧急呼叫电话。

没有必要禁止拨打,避免打扰相关人员做事,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五、家园共育方面

(1)每天热情接待每位家长,面带笑容,态度和蔼、亲切有礼。

(2)利用早送晚接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在这之前听取家长对老师提出的建议。

(3)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周的生活情况,双方相互来教育幼儿,让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

(4)每周按时填写《家园联系手册》,把幼儿在园一周的表现填写下来,对不好的行为一同改进。

为了丰富幼儿在园快乐成长,我园领导带领老师组织了一些丰富的活动,有母亲节送康乃馨,父亲节包汤圆,幼儿园园庆等等,让幼儿知道属于自己父母的节日,感受母爱、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尊重长辈。为了孩子,我们还开展了家长会,促使幼儿能进步的更快,家长能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而且我们还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们耐心细致听取了家长的意见,并做好笔记,针对家长的要求,去教导幼儿,做好沟通工作。从这些活动中,就能促使家园之间的沟通,并得到了家长们得好评。

6.幼儿大班数学工作总结 篇六

一、对幼儿进行了操作习惯的培养

1、教孩子认识数学书,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学会怎样爱惜书。

2、教孩子怎样运用学具,怎样保管好自己的学具。

我班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孩子们已熟练的掌握了学具的操作方法,没有一人的学具和书丢失。

二、游戏式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我认真分析教材,画好挂图,准备好所需教具。以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逻辑推理、创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旨,活动以“游戏式数学”的精神为主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下展开与数学的第一类接触,在学习历程中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建构完整的数理概念,让孩子更喜欢数学并养成主动探索,追求知识的兴趣和良好品质。

特别是在本期的《组合建构篇》活动中,孩子对变化万千的方块学具非常感兴趣,我充分抓住孩子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做中学、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的方式,以“手、眼、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具教学操作活动。通过对学具的嵌入、翻转、排列、组合,将所需传授的知识展开,螺旋式深化,运用学具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把零散的感性知识概括化,促进学习的迁移,形成举一反三的认知能力。并且在活动中我注重增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自学的能力。

通过一期的学习,孩子在听故事、玩游戏的快乐环境中学习了量、数、计数、空间与数概念,并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一生都受用的基础.三、取得的成果

1、孩子们对数学活动非常感兴趣,知道数学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孩子们对数学活动很有信心,并愿意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相信自己的数学能力。

3、孩子们能正确翻阅书籍了,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4、孩子们主动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能用多想法、多方法、多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造思考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有探新的强烈愿望。

幼儿大班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教师进修学校及附属幼儿园

7.幼儿大班发展状况总结 篇七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然而,幼儿在运用几何图形开展拼搭游戏时,往往是无意识地进行图形拼搭。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是大班阶段幼儿需要建构的经验。单一地让幼儿开展“形拼形”的练习,既枯燥又无趣味。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让幼儿愉快地尝试、发现、学习;在游戏中有效地刺激、训练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体现集体教学活动有趣、有效,是我设计“图形碰碰乐”活动的初衷。“图形碰碰乐”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过程,让幼儿学会运用三角形进行拼搭、装盒,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在移动、翻转、拼接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示范用材料:几何图形卡片6张(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磁性三角形贴片40块,大磁性板1块,图形底座3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2.幼儿操作用材料:三角形12个,泡沫垫子6块。

(三)活动过程

1.指认图形——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指认图形,正确命名。教师展示5张几何图形卡片(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提问:“这里有许多几何图形卡片,请说出它们的名称。”(教学提示:教师指点卡片,请幼儿正确命名,如有幼儿将平行四边形说成是菱形,教师则出示菱形卡片与其对比,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正确判断图形。)

(2)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教师提问:“转动几何图形卡片,你还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教学提示:教师边提问边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指认,重点指认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归纳:转动几何图形卡片,虽然几何图形的方向改变了,但它的形状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同时,通过转动几何图形、改变几何图形的方向,加深幼儿对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图形拼搭活动做铺垫。

2.拼搭图形——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图形碰碰乐。①教师交代玩法:“这里有许多三角形,我们来玩个‘三角形碰碰乐’的游戏。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儿歌。”“碰碰乐、碰碰乐,两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②提问:请问听到了什么?③追问:怎么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教学提示:教师用两个三角形当场演示,帮助幼儿理解:两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必须重合在一起,如图1。)④归纳: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一定要重合在一起,2个三角形才快乐。⑤宣布游戏规则: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全部“碰”(重合)在一起;三角形“碰”在一起后(放在泡沫板上),小朋友马上回到坐位上。

设计意图:教师解读游戏规则,思路清新、目的明确,能帮助幼儿有意识、有条理地记忆。此环节教师的语速不宜太快,边说边用手势进行演示,以帮助幼儿理解规则。

⑥追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设计意图:宣布游戏规则后要及时追问,有助于了解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程度。如果大部分幼儿存在疑惑,教师可再进行解释;如个别幼儿提出疑问,则可将问题抛给大家,引发生生互动。

(2)幼儿进行第一次拼搭活动(2个三角形碰碰乐)。①教师念儿歌,幼儿开展拼搭。②幼儿操作后交流:2个三角形分别有一条边“全部”碰在一起了吗?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我们把结果记录下来(教师记录)。③追问: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还能碰出其他的图形吗?你觉得2个三角形还能碰出什么图形?(教学提示:该环节幼儿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拼搭结果是相同的图形,比如6个正方形、6个三角形或6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记录图形后则让幼儿再一次拼搭。第二种情况:如拼搭结果出现2种图形,记录拼搭结果后,再让幼儿拼搭。)④归纳:2个三角形能碰出一个正方形、一个比自己大一点的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2。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及时将幼儿拼搭结果进行记录,便于幼儿感受2个三角形组合后出现的变化,同时为下一环节4个三角形的拼搭做铺垫。

(3)幼儿进行第二次拼搭活动(4个三角形碰碰乐)。①导入语:2个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和自己不一样的图形,多几个三角形碰一碰,又能碰出什么图形呢?请听清楚这次游戏是玩“几个三角形碰碰乐”。②教师念儿歌:“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③幼儿拼搭后,教师提问:4个三角形能碰出什么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生共同记录拼出的几何图形。④归纳:4个三角形碰在一起能碰出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同样是长方形、三角形,可拼的方法也可以是不一样的。⑤追问:那5个三角形、6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会碰出什么图形呢?我们再去试试。

设计意图:在合作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3.图形装盒——运用几何图形拼搭经验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图形底座: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如图3)。

(1)问题情境:有12个三角形想回家,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全送回去,你觉得哪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幼儿讨论互动。教师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请说说理由。”追问:“为什么这么肯定就是这个底座?请说说理由。”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提问:“那么你们觉得这三个底座中哪一个底座肯定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提问、追问、反问等手段,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讲出自己的观点。

(3)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大三角形底座(12个三角形装入“盒”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大大的三角形(底座)是它们的家吗?说说理由。”追问:“还需要几个小三角形呢?”

(4)幼儿尝试将12个三角形装入长方形底座。教师提问:“长方形肯定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我们一起试一试吧。”归纳:大大的三角形(底座)太大,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正方形(底座)的家又太小,12个三角形住不下;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正合适。

设计意图:让幼儿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底座),能帮助幼儿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有效地培养、提高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发展价值。

4.延伸问题

这个长方形(底座)是12个三角形的家,其他的几何图形(底座)可以是12个三角形的家吗?比如梯形(底座)、平行四边形(底座)行不行呢?我们也去试一试。

[自我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个别学习中存在“无意识拼搭图形”的问题而开展,通过创设“图形碰碰乐”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从现场幼儿积极投入图形拼搭活动,最后意犹未尽的神态中,让我又一次领略了“快乐学数,智慧教数”的魅力。反思总结整个活动,有几点值得思考。

1.活动材料简单、有效

在简单的三角形“碰碰乐”游戏中,幼儿能有效地体验图形组合的乐趣。教师在记录幼儿多次拼搭结果中,梳理图形组合的方法。

2.活动过程递进、有挑战

“指认图形—旋转图形—拼搭图形(2个三角形、4个三角形)一图形装盒”,环环紧扣,在不断地梳理(记录幼儿的拼搭结果)中,让幼儿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拼搭中出现的问题。如在三角形装盒前,让幼儿有目的地猜测;当最后只剩4个三角形没装入长方形底座时,教师先让幼儿判断说理,而后再进行拼搭。

3.活动需调整的地方

第一环节的“指认图形”和合并,教师只需让幼儿指认“图形旋转”。因为,除对平行四边形幼儿较陌生外,其他出现的几何图形幼儿都较熟悉。第二环节的“记录”,教师可放手让幼儿自行完成最后的延伸环节。教师提出的延伸问题,还是比较抽象的,如果辅以具体图形,就能兼顾到全体幼儿。

[专家点评]

上海市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的陈青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大班幼儿的“图形碰碰乐”,富有创意的设计、充满挑战的情境,以及游刃有余的互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活动设计,富有创意

三角形,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司空见惯的几何图形。然而,在陈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创造下,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活动,碰撞出激荡心智的思维火花。其中,设计上的一个亮点,就是在儿歌“碰碰乐、碰碰乐,X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的“伴奏”下,幼儿用相应数量的三角形拼搭组合出不同的新图形。孩子们的眼神、表情、动作、思维随着教师的指令,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充满好奇的探索,蕴涵快乐的发现。在有情、有趣的数学游戏中,孩子们愉快地尝试着、发现着、学习着。

2.活动内容,充满挑战

该教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把玩三角形中,而是通过“图形碰碰”的过程,让幼儿感受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并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图形的移动、翻转、拼接中,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积累更全面的关于三角形的认知经验。这样的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又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等能力,使教学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

3.师幼互动,游刃有余

陈老师与孩子们在教育现场的互动颇有特色。她时而真诚地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时而饶有兴趣地追问,刺激幼儿的思维;时而又富有理性地小结,归纳幼儿的经验。比如,在要求幼儿第一次操作前,她的要求明确而简洁;当幼儿完成拼搭操作以后,陈老师的归纳小结也重点突出。在有目的、有重点、有预设、有生成的师幼互动中,教学活动有效地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孩子们在操作中探索,在表达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

8.幼儿大班发展状况总结 篇八

关键词:游戏活动;大班;听与说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26-01

一、通过专门的语言游戏来强化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利用有趣的语言游戏发展幼儿听与说得能力。比如“传话游戏”,可分小组,也可全班一起进行。幼儿站成一排,由教师将说话的内容悄悄的告诉第一个幼儿。第二名幼儿告诉第三名,以此类推,最后由最后一名幼儿复述他听到的内容,看是否和教师所说得一样。这一类的游戏可以让在幼儿在快乐中联系倾听和复述。传话的内容可以由简单的词语开始,过渡到句子,最后到儿歌、绕口令等。

也可以在游戏中练习一些平时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字音,比如:我们铜陵地区平舌和翘舌音区分较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蹲蹲乐”。将平舌和翘舌的发音变成游戏的角色,如:狮子、知了、蚕、等。将这些动物做成头饰,教师参与进来,可以先发指令。例如教师做狮子,一边说一边蹲“狮子蹲,狮子蹲,狮子蹲完蚕蹲”。那么,戴有“蚕”头饰的幼儿开始蹲“蚕蹲,蚕蹲,蚕蹲完知了蹲”。以此类推,可以分小组进行,几轮玩好了再交换头饰。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仅体验了快乐,也练习了发音。

诸如此类的游戏有很多,例如“词语接龙”可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利用开汽车游戏练习“因为…所以…”的句型等等。

二、有效利用教师及同伴的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分享经验,永远比教条说教更有效果”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会密切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有时,教师和同事之间的一句玩笑话都可能被幼儿深深的记在脑海里,不经意间就影响了幼儿说话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法。

如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参与其中,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就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回应”、“按秩序说话”、“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在“娃娃医院”中,我们也要说“医生,请给我挂个号”“谢谢”,幼儿就会学习教师使用礼貌用语。

同伴的力量在集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同样在“娃娃医院”中,瑶瑶带着发烧的“宝宝”来医院看病。因为前面还有几个病人在看,便坐在了“分诊区”等候。“感冒病人”童童看见了瑶瑶正在发烧的“宝宝”,关心的说“宝宝发烧了,你不要太着急了,一会让医生看一下就好了。”能用恰当的语言安慰别人,是值得提倡的。我们在活动结束时,抓住了这一契机,树立了榜样,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安慰别人”。

三、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

俗语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游戏就应该有规则。幼儿到了大班,已经有很强的表达能力了,也有了游戏的经验.

例如在玩大型玩具前,我们可以由幼儿自主的建立游戏规则。先由幼儿讨论,有的幼儿说“不能跑”,有的幼儿说“不可以推别人”有的说不能头朝下......”幼儿在讨论中不仅大胆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也倾听了别人的想法。但是,语言因为总结能力比较弱,所以同一种要求有很多的句子。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总结一下,用更精简的方法来逐条制定规则。这样,在下一次的规则制定中,幼儿就可以用更恰当的语言制定规则。

四、游戏中积极的评价是提高听与说能力的催化剂

游戏活动中的评价也可以指导幼儿发展听与说的能力。这里我们所说得积极不仅仅是表扬、肯定。《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积极回应”既包括接纳幼儿表达水平与说话方式、认真倾听等正面肯定的促进式策略,也包括对幼儿的表达困难、补充、帮助理清思路等努力进取改变式策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候会进入这样的误区:片面地关注了“积极”的正面回应。

例如:一次表演游戏当中,乐乐演得是一名交警。在罚下出租车司机豆豆时,老师问小朋友“为什么交警叔叔把司机罚下来了呢。”小朋友们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后,由交警叔叔公布正确答案:“当才,这名司机在黄灯的时候还冲过了马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我表扬了警察叔叔这样说话很完整,说得很好。后来小朋友提醒了我:“乐乐说得不够好,因为他说“当才”应该是“刚才”。忽略了《指南》中提到的目标“发音正确,清晰”。最后在得到小朋友的提醒后,及时给予了纠正。

幼儿的听说能力正是在这样的强化中建立起来的。“积极回应”既包括了表达和肯定,也包括了纠正和指导,两者缺一不可。

总之,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听和说能力是行之有效的。笔者的分析是粗浅的,只是结合实际就“如何在幼儿园游戏中发展大班幼儿的“听与说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在游戏中提高幼儿听与说能力的办法还有很多,这些都是要教师的不断实践中摸索出来。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国教育部.2012.

[2] 陈帼眉.幼儿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高 润.培养聪明宝宝就是这样简单.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9.大班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篇九

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大班幼儿正处于学期晚期,是由学期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诚实有礼、敢作敢为、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将德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把品德教育安排在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之中,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日常生活幼儿品德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入厕、洗手、整理等要占去一半时间,我们充分捕捉各种教育时机,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放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并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例如:早晨来园时,注意培养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培养幼儿遵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心他人、爱惜公物、不怕困难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组织幼儿轮流做小值日生,来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及为他人服务的良好品德以及幼儿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自由活动中我们同样注重幼儿与同伴的友好合作交往能力.总之,“生活即学习”,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老师们在密切配合中始终坚持从点点滴滴,时时刻刻入手抓好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二、把德育贯穿在各种教育活动中。

注重品德教育的系统化,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将学

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成为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类的探索活动。如:奇妙的光、有趣的水等,在探索活动中我们不仅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以及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好奇、好问、爱动脑、善探索的现代儿童素质,而且让他们知道科学家取得成功的艰难,并学习科学家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结合节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结合各种节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主要以游戏化为主,中间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如“三八”妇女节到了,我们提议幼儿每人做一张卡片送给妈妈,并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开展主题活动——“我是妈妈的好帮手”,请幼儿回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幼儿从中体会到妈妈教育孩子的辛苦,表示从今后要好好学习,孝顺父母。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让所有的儿童都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我们全园联合组织了游园活动。在孩子们的歌声笑声中我们一同渡过了这个愉快的节日。大班的孩子已经进入大班末期,马上就要升入小学,要戴上鲜艳的红领巾了,我们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使他们产生对上小学、戴红领巾的渴望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大班组组织幼儿参观了小学,这让幼儿充分了解了小学中的一些学习、生活常规,和德育内容,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家园同步教育,将德育延伸到家庭。

密切家园联系,使家庭、社会和幼儿园有机配合,共同实施对幼儿的品德教育,热心与家长面谈,大力向家长宣传正确的育儿观,争取家长的通力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劳动习惯等等。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幼儿德育工作总结

上一篇:单片机说课稿范文下一篇:小学三年级写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