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2024-08-25

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精选8篇)

1.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篇一

李老师给村民上的第一堂课,是剪枝。他把课堂就设在果园里,亲自动手,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 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老师买来了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老师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李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 3000 多元,带来效益 900 多万元。

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建议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 100 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62 名拿了大专文凭,现在都在考本科,191 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人民日报》报道说岗底是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三万一千元,村民都住上了楼房,做饭、取暖烧燃气,100多户买了小轿车。今天的岗底,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生态美了,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越来越多。

(摘自内丘县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2.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篇二

我们都明白, 把一次语文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效、检测语文素养的手段, 本来就是片面的简单化的。一份试卷如果再与当下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适应, 就更会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遑论担当选拔人才的重任。因此, 无论什么类型的语文试卷, 尤其是一份万众注目的高考试卷, 无疑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价值取向;否则, 这一套试卷, 充其量就是一堆冰冷的文字符号, 就是几道零散机械的语文测试题。

一.一份好的语文试卷, 其价值取向应该指向对生命的珍视

学语文, 不光是为了学习语言的运用, 还要丰盈个体的精神, 滋养自己的心灵;那么, 一份好的语文试卷就必须有鲜明的形象, 尤其是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考生通过与形象的对视和对话, 感悟生命的真实和丰富。“语文教育的核心之所在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 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在近两年的高考试卷里, 王安忆的《洗澡》 (2010辽宁卷) , 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平凡而真实的生命, 折射出主人公作为一个普通人精明、节俭而又小气吝啬的心理, 看到了普通人之间微妙的关系。阿城《溜索》 (2010江苏卷) , 让我们体验到主人公领队在伟岸的自然面前表现出的一种坚韧、勇敢、从容、自信的品质, 和关爱部下珍视生命的豪气和冷峻。在《董师傅游湖》 (2009安徽卷) 中, 作为一位普通木工的董师傅, 他技艺精湛, 质朴善良, 怀着一颗平常心, 守护自己的精神情趣, 小说反映的草根人物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 不也给步履匆匆的世俗人生以多元的启迪吗?《罗永才洗碑》 (2010安徽卷) 同样反映了从容淡定、质朴真诚, 友爱善良、诚实守信的底层人的美好品格。我们还可以从《骆驼祥子》 (2010山东卷) 里看到生活苦难中个体生命的真实、真诚和无奈。2010广东卷的《面包》是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小说, 读后让人感受到在二战以后物质极端匮乏的岁月里, 人与人之间理解、宽容、尊重和无私奉献才能度过难关的生命真谛。

高考试卷中跃动的生命和淳朴的情感, 是近两三年才不断彰显的。自2004年各个省市独立命题以来, 命题人通常爱以写景抒情散文作为考查材料。毋庸讳言, 不少试卷阅读材料存在诸多的缺憾, 这些缺憾六七年来虽有较大改观, 但有些试卷仍然摆脱不了普通人真实感情的缺失。首先取材上就稍嫌单一, 内容上或吟风弄月, 或追寻古迹, 或托物言志, 诸如像《吟风》 (2008福建) 《雨韵》 (2008辽宁) 《碧云寺的秋色》 (2008北京) , 《乡村的风》 (2007安徽) , 《阳关古道苍凉美》 (2008全国I) , 《敦煌》 (2008天津) 、《泰山之思》 (2007浙江) 《歌德之勺》 (2008山东) 《饮一口汨罗江》 (2010江西) 《一朵午荷》 (2010湖南) 等等。特别是全国卷和上海卷这么多年来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成了写景抒情散文的一统天下。其次, 这些选材往往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怀, 缺少生命的真诚, 多是作家们的空灵感悟, 软语娇吟, 怀古而不鉴今, 感喟而无风骨, 抒发感情也是花遮柳隐, 朦胧隐晦。

当然, 近两年, 这种倾向有了可喜的变化, 即便如一些探寻名胜古迹的散文, 往往也以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其历久弥新的传统价值, 感情是真挚的, 意境是鲜明的。2010年湖北卷文学作品阅读材料选择了熊召政的《烟花三月下扬州》,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以及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所带来的忧思。2010年全国卷Ⅲ终于出现了一篇小说, 莫泊桑的《保护人》, 让试卷闪耀着生命的光辉。

我总觉得, 在教学实践中, 文学作品的教学, 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本来是丰富多样的,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古今中外长篇短篇诸体齐备, 思想丰富, 形象典型, 绝非是高考试卷中一千余字的短篇散文所能体现。如果长期坚守以写景抒情散文为试卷阅读材料的话, 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教考脱节, 让语文课程改革越来越偏离既定的轨道。

二.一份好的语文试卷, 应有文化坚守的价值取向

这种取向是学习民族语言的取向, 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取向, 是滋养人格精神的取向。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语言, 这些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持守者。其实, 不同民族的语言都是不同民族最后的遗产, 不同民族的语言都是民族交流的忠实使者。基于此, 这里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些年高考试卷对文言文的考查。“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有: (1)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 筛选文中的信息, (5) 归纳内容要点概况中心思想。这几点合在一起其实只集中考查了一点, 这就是满足于读懂, “读懂”似乎成了文言文考查的全部。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要考查文言文?文言文应重点考查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熟练运用一门语言, 那么与古汉语研究无缘的绝大多数学生, 又何必费力地学习一种现实语境中缺少交际功能的语言标本呢?在急遽发展的今天, 民族的过去越来越“湘江水逝楚云飞”了, 能与一个民族过去久远的历史对上号的, 无非有三样:文物、化石和语言。唯有语言是精神的产物。“精神生成语言, 也就给人的精神落下了档案。它一代代往下传的时候, 说话的民族的全部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也就附着在语言上了。”这样说来, “文言文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知和领略古代文化的源流, 体味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魅力, 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因此, 文言文的‘文’不仅指文意、文章, 更重要的是文学、文化。”文言文学习“不在实用, 而在文化”。

可现实的窘境是, 面对传统文化大餐, 我们总是精拌细剁, 咬文嚼字;面对经典阅读文本, 我们总爱字斟句酌, 条分缕析, 到头来是满卷应试语, “谁解其中味”?首先是近几年大多数高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阅读取材局限于史传类, 且为二十四史。其次是缺少合理的价值取向, 且不少试卷的文言文体现出的价值观陈旧, 多为忠孝节义, 宦海沉浮。在年复一年的语文试卷里, 帝王将相粉墨登场, 清官勇将一路张扬。再次, 这些人物传记更缺少文学色彩, 艺术手法单调, 不过是几件事情的简单堆积而已。再加上试题机械死板, 重言轻文, 轻人文化。对学生来说, 考文言文等于考第二门外语。如第一题是实词解释;第二题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三题是内容的分析概括, 其实是句子翻译题的翻版, 与第四题的文言翻译简单重复。

当然, 近年也出现了新的气象。江苏2010年考的是《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这个选文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该省第一次考查了八大家散文, 二是第一次融合了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尽管考试说明仍明确规定, 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材料以古代诗词为主。2010年有多个省市文言文取材逐步超出了史传类文本, 出现了杂记、书信、游记等。其更大的意义还在于, 选文更具文学色彩和艺术价值。比如, 文中的墓志铭本是放于墓中刻有死者事迹的石刻。墓志用散文叙述死者世系、岁月、爵里等, 墓铭以韵文颂扬死者。请人写墓志铭, 当然要请当时名望很高的人, 更是与死者感情深厚的人或对死者很了解的人。欧阳修与梅圣俞关系很深, 但欧公对梅先生的妻子未必就很了解, 更不要谈感情。但欧阳修写此文, 内容独特, 打破成格, 写法奇险, 志详铭略。欧阳修直接把梅圣俞写谢氏的文字引进铭文中, 自己几乎不加一字褒奖评论, 只在结束时写了四个字“若此, 余忍不铭?”这种打破成格的写法, 不仅更能表现梅谢夫妇感情之至诚, 也能见出欧梅关系之深厚, 三则见出作者高超的写作艺术, 惟其如此才能补对传主的不熟悉之短。

可惜的是, 试卷对这个突出的艺术特点没有赏析考查。

三.一份好的语文试卷还应着眼于实用, 着眼人文的关怀

不论是实用类文章的阅读还是论述类文章的阅读, 都要在选文上体现科学和人文的关怀, 或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体现人类探寻未知领域的巨大智慧;或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守护, 对优秀文化的呵护和借鉴。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应着眼于提高学生语言实用的能力, 着眼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我总觉得现在的修改病句和辨析成语题, 越来越刁钻古怪, 让学生读起来像走迷宫, 扫地雷, 往往一头雾水, 不辨首尾。特别是命题者在设置文本阅读问题的答案时, 总是绞尽脑汁, 条分缕析, 让每一分对应在每一点上, 如果学生的分析与所给答案不一致, 便不得分, 其实越是这样越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否则, 作家自己做以自己的文章设置的高考题目, 15分才能得1分, 该如何解释?博士生做高考试卷反倒不及高中生的分数, 难道能简单地结论为博士的语文水平不及高中生?2010年江苏省的语文附加题设问:《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据说全省十几万考生只有3位写出了正确答案。真不明白, 命题者出这样既偏又怪的题目有何意义。这样的考试岂不是对学生的精神折磨?

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 篇三

1.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 )

A. 前赴后继 鼎力相助 食不裹腹

恶贯满盈

B. 分崩离析 平心而论 脍炙人口

再接再厉

C. 世外挑源 黄粱美梦 坚如磐石

白头偕老

D. 金榜题名 趋之若骛 天翻地覆

额手称庆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 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导致欧盟内部风雨飘摇,引发了希腊政府更迭的悲惨结果,还可能上演多米诺骨牌效应。

B. 世界气候变化这个热门话题今冬又现争论:天气究竟是变暖还是变冷,人们控制碳排放的努力是否有效,我们究竟该听谁的,对这个问题人言言殊,莫衷一是。

C. 随着一个个“草根明星”的升起,那些不爱学习、渴望一夜成名的青少年仿佛得到了莫大的鼓舞,似乎只要抓住机会就会脱颖而出、名利双收,未来之路一片锦绣。

D. 怎样看待自己民族的历史,怎样看待自己民族的文化,怎样看待自己民族的优点和缺点,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后发国家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有没有自信心的问题。

3. 补足能够概括下文内容的一句话。(不要超过15个字)(4 分)

全球变暖将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两极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4.给下列图片《烟雨江南》配上一段话,可以用说明性语言,但不要超过80字。也可以用形象性语言,但不要超过80字。

注意:任选一题,全做按第一题算分。(5 分)

说明性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性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阮籍传》)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忽忘形骸 形骸:形象

B. 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赞美、批评

C. 籍既不自 嫌:讨厌

D. 不径路 由:沿着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阮籍“不拘礼教”的一组是(3 分) ( )

①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②嗜酒能啸,善弹琴。

③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④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⑤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⑥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A. ①③⑥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阮籍从小志向远大、高傲任性,喜欢博览群书,常常关起门来一读就是几个月。对《庄》《老》特别感兴趣。对此大家觉得他有些痴气。只有他的哥哥阮文业觉得他的才能胜过自己。

B. 阮籍平时为人谨慎,从不随意评论别人,所以他说话时经常说得很玄虚,让人不可琢磨。但他性情真诚坦率,往往用行动表示内心的好恶,“青白眼”就是著名的故事。

C. 阮籍不拘礼数的典型表现,是在他母亲去世这件事上。别人要他赶快停止下棋,他不肯,直到下完棋才饮酒吐血。举止异于常人,孝心深藏于心。

D. 阮籍坦坦荡荡,灵魂真淳,虽然不为礼法之士容忍,但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没有伤害阮籍,甚至得到了了解他的人的理解。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词鉴赏 (10 分)

9.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nlc202309030538

泊 秦 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

乌衣巷 ②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

①《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

②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1) 《泊秦淮》这首诗被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为“绝唱”。请简评“不知”“犹唱”两词的妙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乌衣巷》中,作者选取燕子作为抒情的核心意象,说说其好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两首诗,在构思上有相同之处,在主旨上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4 分)

构思上的相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上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 (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国恒亡。 (《孟子》)

(2) 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3) 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4) 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6) 子曰:“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鞋的故事

孙 犁

① 在我这里帮忙做饭的柳嫂,是会做针线的,但她里里外外很忙,不好求她。有一年,她的小妹妹从老家来了。听说是要结婚,到这里置办陪送。

②小书绫却很有心计。婆家是自己找的,定婚以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一次。定婚以后,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吃带砂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

③我听了以后,很受感动。我有大半辈子在农村度过,对农村女孩子的勤快劳动,质朴聪明,有很深的印象,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可惜进城以后,失去了和她们接触的机会。城市姑娘,虽然漂亮,我对她们终是格格不入。

④ 柳嫂在我这里帮忙,时间很长了。用人就要做人情。我说:“你妹妹结婚,我想送她一些礼物。 请你把这点钱带给她,看她还缺什么,叫她自己去买吧!”

⑤过了一个月,妹妹的嫁妆操办好了,在回去的前一天,柳嫂把她带了来。

⑥这女孩子身材长得很匀称,像农村的多数女孩子一样,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她脸面清秀,嘴唇稍厚一些,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她看人时,好斜视,却使人感到有一种深情。

⑦小书绫坐在炉子旁边,平日她姐姐坐的那个位置上,看着煮稀饭的锅。

⑧“你给了我那么多钱。”她安定下来以后,慢慢地说,“我又帮不了你什么忙。”

⑨“怎么帮不了?”我笑着说,“以后我走到那里,你能不给我做顿饭吃?”

⑩“我给你做什么吃呀?”女孩子斜视了我一眼。

B11“你可以给我做一碗面条。”我说。

B12我看出,女孩子已经把她的一部分嫁妆穿在身上。她低头撩了撩衣襟说:

B13“我把你给的钱,买了一件这样的衣服。我也不会说,我怎么谢承你呢?”

B14我没有看准她究竟买了一件什么衣服,因为那是一件内衣。我忽然想起鞋的事,就半开玩笑地说:“你能不能给我做一双便鞋呢?”

B15她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

B16告别的时候,她的姐姐帮她穿好大衣,箍好围巾,理好鬓发。在灯光之下,这女孩子显得非常漂亮,完全像一个新娘,给我留下了容光照人,不可逼视的印象。

B17过春节时,柳嫂回了一趟老家,带回来妹妹给我做的鞋。

B18她一边打开包,一边说:

B19“活儿做得精致极了,下了功夫哩。你快穿穿试试。”

B20我喜出望外,可惜鞋做得太小了。我懊悔地说:

B21“我短了一句话,告诉她往大里做就好了。我当时有一搭没一搭,没想她真给做了。”

B22“我拿到街上,叫人家给拍打拍打,也许可以穿。”柳嫂说。

B23我很珍重这双鞋。我知道,自古以来,女孩子做一双鞋送人,是很重的情意。

B24我还是没有合适的鞋穿。这二年柳嫂不断听到小书绫的消息:她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还是拼命织席,准备盖新房。

B25柳嫂说:“要不,就再叫小书绫给你做一双,这次告诉她做大些就是了。”

B26我说:“人家有孩子,很忙,不要再去麻烦了。”

B27柳嫂的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了小书绫给我做的第二双鞋,穿着很松快,我很满意。柳嫂有些不满地说:“这活儿做得太粗了,远不如上一次。”我想:小书绫上次给我做鞋,是感激之情。这次是情面之情。做了来就很不容易了。我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

B28柳嫂又说:“小书绫过日子心胜,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

B29 她说的都是真情。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

B30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纯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

11. 作者送钱给小书绫做人情,是这个故事的关键之处,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这样做的原因。(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作者认为,农村的女孩子勤快劳动、质朴聪明。对小书绫,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描绘这些特点的?请举例简要分析。(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小书绫为我做了两次鞋,第一次“精致极了”,第二次“活儿做得太粗糙了”,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目的是什么?(6 分)

nlc2023090305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最后一节作者说:“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淳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作者用“也许”这个词表达了哪种心理?这句话有什么深意?(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论雷峰塔的倒掉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 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作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漫金山”。 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义妖传》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 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

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作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漫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

15.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说:“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根据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希望雷峰塔倒掉?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用“活该”两字作结,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 (70 分)

18. 下面两题作文,任选其一。

第一题:

窗外,有无尽的风景,有五彩的生活,有广大的世界。

透过窗户,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以“看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第二题:

创新往往带来巨大风险。立足于创新的风险投资成功率不足10%。90年代乔布斯几次创新招致全体董事反对,不得不离职而去。王安石变法是创新,但有人说这种创新导致北宋的灭亡。

创新也往往带来巨大的成功。乔布斯的苹果公司的生命就在于创新,不断的创新,使苹果公司成为财富神话,乔布斯成为传奇人物,还造就了无数的“果粉”。中国的改革开放,走了一条自己的路,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创新带来的风险和成功,会引起你的哪些思考,哪些认识,哪些回忆,哪些情感?

请以“创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人民中学 眭建平提供)

4.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篇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有“巨无霸”式的大制作,却没有灵魂的大震撼。

当代的喜剧精神内涵容易被“一种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如果将喜剧等同于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那将是喜剧的矮化和异化,是喜剧的悲剧。真正的喜剧是理性和智慧的产物。伟大的喜剧作家,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胆识超群,他正视现实、敢说真话、乐观自信。当代民众所热爱的喜剧正是那种贴近民间、直面现实、嘲讽邪恶与丑陋、维护真理与正义的喜剧。只有这样的喜剧才会是出自智慧的心灵,并能产生犀利的嘲笑和沉思的微笑。

(摘编自2017年10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各种形式、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的时代喜剧大合唱,表明喜剧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B.在艺术的宝库里,真正优秀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高扬着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精神的喜剧作品。

C.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悄然来临,是因为喜剧的笑声能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D.当代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取代了喜剧精神的内涵,使喜剧变成了平庸浅薄的逗乐和搞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喜剧艺术的重要性和在当代繁荣发展的情况人手,引出当代喜剧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B.文章用较多篇幅列举了当下喜剧存在平庸浅薄、逗乐等现象,引发人们思考喜剧应该具有的精神和灵魂。

C.文章通过对喜剧作用的阐述,进而说明贴近民间、直面现实、鞭挞邪恶、追求真理的喜剧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D.文章通过正反对比论证,阐发了因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而使喜剧矮化、异化是喜剧悲剧的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种由轻松的情调、浅薄的俏皮话和滑稽的双关语引发的笑,都不是真正的喜剧应有的笑。

B.只有将套在喜剧身上的名缰利锁去掉,喜剧才能摆脱被扭曲、被矮化的境地,找回丢失的喜剧之魂。

C.当今,人们乐于接受轻松、滑稽、搞笑、逗乐的喜剧,只是因为生活压力的沉重和内心的孤独、焦虑。

D.经常阅读或观看真正的喜剧,有助于让我们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拥有乐观的态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金丝省 [美]戴夫·泽尔瑟曼

卡尔·哈斯凯尔不喜欢警察,坐在一个警察环伺的房间里让他感到紧张,不过他别无选择:如果想拿回那把储物柜的钥匙,他只好如此。几个月前,他跟皮特·西弗尔抢劫了一辆运钞车,发了笔横财——30万美元。现在这笔钱正放在EZ租赁公司的一个储物柜里,但西弗尔把事情络搞砸了。那个蠢货因为半磅海洛因被抓,他的财产被查扣,其中包括那幅名叫《鸣禽》的画。

多年来,他俩一起干了十几票。西弗尔总是把他所得的一部分投资艺术品。储物柜钥匙藏在了那幅《鸣禽》里。在哈斯看来这幅画只不过像是个5岁的孩子用蜡笔画的一只黄色的小金丝雀。但根据拍卖信息表,这幅画价值2000美元,正常情况下,这个东西哈斯连50美分都不愿意出。

当那幅《鸣禽》开始拍卖的时候,哈斯凯尔率先出价2000美元,他以为竞价就此结束了。他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出价2500美元。他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那位竞拍者——一个又瘦更高的男人,留着山羊胡。穿一套廉价的西装,看不清脸。真讨厌这个家伙。

“2600。” “3000。”

那人的声音听起来犹如他正在竞买的那只金丝雀发出的一声呜叫。哈斯转身怒视着他。“4900。”哈斯凯尔挤出了这个数字。

好长一段时间里鸦雀无声。哈斯松了一口气,他站起身来。“10000美元。”身后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哈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个刺头肯定是知道了钥匙的事,要不然没有其他理由来高价竟买这件垃圾。无论怎样,已经结束了。他迅速走向出口,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得到。

当哈斯来到自己的车前时,身上的衬衫都湿透了,人也喘息得厉害。他那该死的心脏感觉好像要从胸腔里爆出来。他坐进了驾驶室,从贮物箱里取出一把手枪。

不一会儿,那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男人就带着那幅画进入了停车场。哈斯一路跟踪,等那家伙进入一个公寓区后,把车逼过去。哈斯动作迅速,从车上跳下来,将枪口顶在了那人的后背上。“把金丝雀给我,不准转身。”

那人进行了抵抗,但哈斯从他身上抽走了画。“有人给你透露了消息,对不对?”哈斯问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有人把钥匙的事透露给你了。不然你不会为这件废物出价10000美元!” “没有,这是一件稀有作品,有了这幅画我的收藏就完整了——” “闭嘴!”哈斯命令道,“趴到地上,把头贴在路面上。” 那个男人小心冀翼地趴下,把头抵在地上。

哈斯快速地驶离了那里。他满头大汗,紧握着方向盘的双手颤抖着。“撒谎的混蛋。”他嘟囔道,肾上腺素流遍了他的全身,“那个蠢货知道这笔钱,我本来应该照他的头上来一枪。”

他把车开进了一个离EZ租赁大楼一个街区远的停车场。他把画布的背面划开。出乎意料,他没有看到钥匙,却看见了两个小小的电子物件:窃听器和全球定位跟踪器。他坐在那里盯着画布,想弄明白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画框里。当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时,警察已经把他包围了。

“马上从车里出来!”

哈斯抬头看到一个穿着廉价西装的男人,伸着胳膊正用手枪对着他。正是那个竞买画的人,他的山羊胡子不见了,声音也比哈斯此前听到的鸟叫声深沉。哈斯感到头昏眼花。

“西弗尔出卖了我,对不对?”哈斯问道。

那个身穿廉价西装的侦探播了摇头,“不是。我们用金属探测器找到了储物柜的钥匙。西弗尔一个字也没说出来。而你给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哈斯凯尔哈哈大笑起来。那咯咯的杂音在那位侦探听来分外刺耳。哈斯能够看到侦探眼睛里的担忧。可是,无论如何,他无法停下来。他想到那幅画着金丝雀的画,想到自己如何自投罗网,越想笑得越厉害,一直笑到自己心脏病友作。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二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哈斯在拍卖室看到警察感到紧张的原因,这也是整个故事的背景,为后文设置悬念。

B.《鸣禽》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但不太符合哈斯的审美取向,在他眼里这幅画就像五岁孩子的画作一样,简直一文不值。

C.小说通过刻哂哈斯这一人物形象,告诉读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特别是不要怀着侥幸心理而违法犯罪。D.小说以“金丝雀”为题,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小说中的主要物品《鸣禽》,又讽刺了哈斯的无知,暗示他早巳成了“笼中鸟”。

5.侦探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的情节结构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2016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从1040万辆攀升至1.9亿辆,自行车的保有量却从6.7亿辆,急剧下降至3.3亿辆。汽车成为代步工具的同时,给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极大压力,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急剧上升。而随着2016年共享单车的出现,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的同时,也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摩拜提供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的出现,直接使黑摩的的出行次数减少了53%。根据基于摩拜用户的问卷调查,共享单车出现前,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为40余单,司机日收入约200元人民币,共享单车出现后,黑摩的每天接单量下降到十几单,有70%韵黑摩的司机转行。

专家认为,“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渐替代“家用汽车+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正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董城李笑萌《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光明日报》)

材料二:

调查显示,被访者对共享单车投放后运营管理维护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8%和9.3%;有35%的被访者希望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在使用共享单车遇到的问题中,“车辆有破损”问题最突出,主要表现在: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车把或车座损坏,有72.2%的被访者遇到过这种情形,其中有25.4%的被访者把它排在问题首位。

有58.4%的被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有过寻车困难的经历,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三位,其中有19.40%的被访者认为这个问题最严重。

针对使用者素质问题,有70.5%的被访者遇到过车辆遭恶意损坏,在所有问题中位居第二位,其中有40.9010的被访者认为这是首要问题。

许多被访者认为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还有部分被访者反映使用者随意将共享单车停放在人行道或盲道上,甚至直搂将车停放在机动车道内,这些行为不但破坏了市容市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摘编自王海亮《四成人每天至少骑1次共享单车》,《北京晨报》)

材料三:

没有共享单车,“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出行难题;有了共享单车,交通秩序问题又惹人烦。“我国从‘自行车王国’转而进入汽车社会后,自行车的行车与停车空间被小汽车大量侵占,骑车出行的连续性、舒适性大打折扣。”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说。共享单车登陆、抢滩,短短一年,全国已有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30多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000万辆,注册用户超1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0亿人次。考虑到仍有不少大城市的远郊区县厦中小城市尚未普及,规模增势一时恐难削减。目前,不少单车平台都建立了信用积分体系。如果有些市民总是不文明骑车,那么在注册时使用的信息可能被锁定拉入“黑名单”,不允许使用共享单车。专家建议,可以将其与政府主导的“信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互联互通,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奖惩联动。

(摘编自刘志强《共享单车,如何骑得又稳又远?》,《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单车是在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急剧上涨,而自行车保有量急剧下降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产物。

B.共享单车的出现,意味着我国绿色出行的开始,将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C.不少使用者认为,在使用共享单车中遇到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刹车失灵、车胎没气、掉链子等。

D.乱停乱放共享单车不但增加了使用者的寻车难度,破坏了市容市貌,而且也对出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影响了黑摩的司机的利益收成,他们大多转行,从而增加了共享单车破损的数量。

B.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改善了我国国民的出行模式,对我国交通新体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C,针对车辆有破损、早晚高峰期间寻车难、使用者素质低等问题,被采访者希望运营公司加大投入,解决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问题。

D.城市留给自行车的空间有限,共享单车规模叉在快速扩大,这促使新的应对机制的逐步建立。

E.为让共享单车骑得又稳又远,一些共享单车平台建立的信用积分体系与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互联互通,以实现奖惩联动。

9.怎样才能使我国的共享单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化中,字民谐,武定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知内黄、泾阳,有善政。泰昌元年擢御史。时熹宗冲龄①践阼,上无母后,宫府危疑。化中上疏劾辅臣方从哲,报闻。天启元年二月,疏陈时事可忧者八:曰宫禁渐弛,曰言路渐轻,曰法纪渐替,曰贿赂渐章,曰边疆渐坏,曰职掌渐失,曰宦官渐盛,曰人心渐离。语皆剀切。出按宣、大,以忧归。服除,起掌河南道。杨涟劾魏忠贤,化中亦率同官上疏曰:“忠贤障曰蔽月,逞威作福,视大臣如奴隶,犀言官若孤雏,杀内廷外廷如草菅。朝野共危,神人胥愤,特陛下未之知,故忠贤犹有畏心。今涟已侃词入告矣,陛下念潜邸②微劳,或贷忠贤以不死。而忠贤实自惧一死,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臣恐其横逞之毒不在搢绅,而即在陛下。陛下试思,深宫之内,可使多疑多惧之人日侍左右,而幂为防制哉?”疏入,忠贤大恨。锦衣陈居恭者,忠贤爪牙也,为涟所论及,亦攻忠贤自解。化中特疏劾之,落其职。毛文龙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崔呈秀按淮、扬,赃私狼籍,回道考核,化中据实上之,崔呈秀大恨。会谢应祥廷推被讦,化中与其事,呈秀遂嗾忠贤贬化中秩,调之外。已,窜入汪文言狱词中,逮下诏狱。呈秀令许显纯坐以杨镐、熊廷弼贿六千,酷刑 拷掠,于狱中毙之。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谥忠愍。

(节选自《明史·袁化中传》)

【注】①冲龄:年龄幼小。多用于帝王。②潜邸:旧谓皇帝继位前所居的府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文龙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 B.毛文龙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

C.毛文龙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

D.毛文龙献俘十二人/而稚儿童女居其八/化中力请释之因/言文龙叙功之滥/忠贤素庇/文龙益不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践阼,亦作“践柞”。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履也;阼,主人阶也。”这里指熹宗即位,登基。

B.服除,服,丧服,照丧礼规定穿戴一定的丧服;除,去掉,脱下。古代丧服的制度,按与死者关系的远近分为五等。这里指袁化中守丧期满。

C.廷推,明代任用高级官员,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谓之廷推。《明史·选举志三》:“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或奉特旨。”

D.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我国自汉武帝始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文中的万历、泰昌、熹宗,都属于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化中忧国忧民,敢于直言进谏,指陈时弊。曾经上书直陈时弊八件事情,出京城巡察之际,他忧虑时事而辞官回家。

B.袁化中紧随杨涟率同僚弹劾魏忠贤。他认为魏忠贤在朝中欺上瞒下,视大臣如奴隶,斥言官若孤雏。

C.袁化中敢于揭露奸邪的行径。崔呈秀肆无忌惮,巡按外地时,借考核官员之机,贪赃徇私,袁化中据实上报,崔呈秀怀恨在心。

D.袁化中耿耿忠心,沉冤终得昭雪。崇祯初年,袁化中死后被迫赠为太仆卿,福王时,叉追封谥号为“忠愍”,加以表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野共危,神人胥愤,特陛下未之知,故忠贤犹有畏心。

(2)呈秀令许显纯坐以杨镐、熊廷弼贿六千,酷刑拷掠,于靛中毙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国陌上尘。【注】①柴桑: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的家乡,陶渊明晚年居佳于此。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词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陶渊明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作者在词中充分展现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胸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的是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战乱不断,乱世下,陶渊明只能选择独善其身,就像其笔下桃花源中的人一样不问世事。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陶渊明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E.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喜爱的词作,写陶渊明其实也是写自己,流露出对陶渊明生活状态的羡慕和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

15.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劝学》中,在列举事例后,以总结性语句“,”强调了人要善于借助外力来提升自己。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两句是“,”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是发出“” 的疑问,然后托古仁人之口回答,点明全篇的主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①中国轨道交通近年来异军突起,打破了历来为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所垄断的奎球高端市场,....继“波士顿第一单”后,中国有望在美国、欧洲等高端市场连续获得订单。

②卡里罗是古巴击排不可多得的全面型选手,雅典奥运会上她大力跳发时速100以上司空见...惯,很多男子选手都要望其项背。.③中方舰艇在印度洋主要执行反海盗任务,一些舰艇也会以此为契机展开远航训练,专家指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符合国际法乖国际军事实践,其行为无可厚非。....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在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审议行政长官报告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和法定程序作出的,具有不容置疑的法律效力。....⑤人们会把盐城房价模式当成一个榜样,进而期待其他城市也会纷纷效仿跟进。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期待是“镜花水月”,因为盐城房价模式本身是不足为训的。....⑥在记者会上黄成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年轻党员应将个人理想追求向国家民族命运看齐,毁家纾难,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⑤⑥ D.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辨喜瑜伽大学合作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瑜伽)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成功通过教育部审拙,这是第一个中国瑜伽方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B.《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认为,安倍一直声称“摆脱战后体系”,自民党出台复古的宪法修正草案,稻田朋美从总体上肯定《教育敕语》,难道日本政府能否认不是对战前价值观的回归?

C.我国独立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疫苗产品“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腺病毒载体)”,19日获食药监总局批准注册。

D.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小李结婚,打算邀请好友夫妇来参加自己的婚礼,他在请柬的封面上写道:送呈某某贤伉俪台启。

B.某公司经理在给多年合作的商业伙伴发信函时,结尾不忘带上祝颂语“顺颂商祺”。C.张某在父亲过八十岁大寿时致答谢词:“今天是家父古稀大寿,感谢各位亲友光临,让我们共同举杯,祝老人家寿比南山!”

D.老刘说:“感谢公司领导看得起,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无奈绠短汲深,还请您另择高明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对于网购而言,评价是影响销量的关键因素,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是以好评数量的多少来选择商家。如果商品评价系统因人为因素造成虚假评价、反映失真,①,而且也对其他同类商家造成了实质侵害。②,这是目前修改《庋不正当竞争法》的主要原因。但法律只能提供原则性的解决方案,③。只有当立法者、司法者和执法者共同行动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法律工具和法治手段的效力和作用,才能将飞速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真正纳入法治轨道。

21.请参照①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5分)

A.甲:核电站有着微量放射性,因而核电站是肮脏的。

①乙:既然有微量放射性的都是肮脏的,那么有着微量放射性的大自然也是肮脏的了? B.赫尔岑有一次参加一个晚会,晚会上演奏的轻佻音乐使他非常厌烦。主人向他解释:“演奏的是流行歌曲。”赫尔岑反问一句:“流行的乐曲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听了很是吃惊:“不高尚的东西怎么能够流行呢?”

赫尔岑:②

C.甲:宗教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怎么可能不是科学呢?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既然宗教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

乙: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7年9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二女生韩瑞瑞迎采了一场全新的转变。她暂别清华,加入了火箭军部队,成为一名新兵战士。清华大学每年都有学生选择参军入伍,然而女生当兵,韩瑞瑞的选择还是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作为清华大学的八伍新兵,名校的光环时刻让韩瑞瑞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她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好。然而第一次内务检查,她就受到了批评。和在学校里学习不同,军营的生活给了新兵们更多的体验,在韩瑞瑞并不擅长的很多领域里,她看到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解析】A.“已经成为”表述不当,未然变已然。C.二者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D.“取代了喜剧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当,原文是容易被取代。

2.D【解析】无对比论证;主旨解说不正确。

3.C【解析】“只是因为”的说法,过于绝对化。4.DA【解析】应为“插叙”。B.“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不准确,小说开头提到“这描画价值2000美元”,文中仅通过侦探之口说“这是一件稀有作品”,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侦探很有可能是在欺骗哈斯。C.应是告诉读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5.①侦探作为整个故事发展的参与者和设计者,是线索人物;他的行为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2分)②通过对侦探的肖像、语言等描写,侧面衬托出哈斯多疑、无知的特点。(2分)③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1分)

6.①情节结构上采用伏笔(或暗示)的手法。②情节叙述上采用明暗线交织的形式。⑧开头设置悬念;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7.B【解析】“意味着我国绿色出行的开始”错误,原文是“在全国掀起了绿色出行,健身骑行的新风潮”。

8.CD【解析】A.“共享单车破损的数量”与“黑摩的司机的转行”没有关系,强加因果。B.“改善了我国国民的出行模式”错误,原文是“改善着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以偏概全。E.原文是“专家建议„„”,变“未然”为“已然”。9.①从使用者来说,要提升自己的素养,不故意损坏车辆,不乱停乱放车辆。②从政府来说,要做好宣传教育,提升国民文明骑行素养。③从共亨单车平台来说,要搞好投放后的运营和维护,解决好有限的城市空间快速增长的单车供给之间的矛盾。(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10.B 11.D【解析】“熹宗”是庙号。

12.A【解析】“他于是忧虑时事而辞官回家”错,他是因丧事而还乡。13.(1)朝野上下人人自危,人神共愤,只是陛下还不知道这些事情,由此看来,魏忠贤还有畏惧之心。(“胥”“特”“未之知”各1分,句意2分)(2)崔里秀让许显纯以收受了杨镐、熊廷弼贿赂的六千两银子为罪名判袁化中的罪,严刑拷打,在狱中将袁化中打死了。(“坐”“掠”“毙”各1分,句意2分)14.BE【解析】B“旧时王谢堂前燕”是刘禹锡的诗句,不是陶渊明的。E.词作主要表达的是对陶渊明的赞颁,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对自身无法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无法看出。15.以陶渊明的诗歌历经千年还有百篇传世,突出了世人对他的诗歌的认可,以此直接赞颂陶渊明的诗才。②将出身高贵的王谢子弟与陶渊明进行对比,说王谢子弟比不过“柴桑陌上尘”,以此赞颂陶渊明的超凡脱俗。

16.(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3)然则何时而乐耶(每空1分)17.B【解析】①异军突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最一下子崛起。②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颈的后部和脊背,比喻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③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应用无可非议。④不容置疑:不允许存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⑤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⑥毁家纾难: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不合语境。

18.D【解析】A.语序不当。B.不合逻辑。C.句式杂糅。

5.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篇五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逮捕/怠工

通缉/编辑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B.莞尔/绾结

洁癖/偏僻

情不自禁/令行禁止 C.霓虹/昵称

挑剔/警惕

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D.畏葸/迁徙

眼眶/框架

行伍之间/道行很深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漫步在珠江边,羊城广州最繁华的景致全在这里。目之所及,珠江犹如一条玉带,飘向远方;又似一条巨龙,奔向大海。江边,一栋栋或古典或现代的房屋鳞次栉比,与蓝天、白云、江水交相辉映,展现出岭南重镇的美丽。对于老广州人而言,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天河区了,昔日的农田、果园,早已面目全非,被一座座高楼大厦取代。那一座座摩天大楼高耸入云,洋洋洒洒,真是壮观啊!

A.犹如

B.鳞次栉比

C.面目全非

D.洋洋洒洒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7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 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浙江省甚至出现42℃的超高温。气象专家预计,未来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升级。

B.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八年多,活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医药管理部门加大治理整顿医药市场的力度,狠刹药品购销活动中的回扣风。

D.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8月31日中午13时左右,珠海附近海面现罕见龙卷风,这一场面被当地多名市民捕捉。。

。龙卷风具有很大的吸吮作用,可将水吸离水面,形成水柱,甚至与云侧相接。

①其形成与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冷空气下降和地形作用等有关

②形成“龙吸水”的景象,场面壮观

③画面中,海面上空的乌云伸出数条大小不一的风柱

④“龙吸水”是水上龙卷风的别名 ⑤多发生在海面或湖面上空

⑥从天际垂到海面,将海水吸起

A.②④⑤③⑥①

B.③⑥②④⑤①

C.③⑥②⑤①④

D.②④⑤⑥③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繆注西王。”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於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注] 繆:狠毒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治:研究

B.主父偃疾之

疾:嫉妒 C.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从:跟从

D.仲舒弟子遂者

遂:成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止雨反是

取其书奏之天子 B.学士皆师尊之

当死,诏救之 C.以修学著书为事

以春秋之义正之

D.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B.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C.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D.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讲究礼仪,出入仪容举止无不合礼度,学生们都很尊重他。

B.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主父偃就窃其书上奏天子,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

C.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担当狠毒暴戾的胶西王之相。

D.董仲舒对《春秋》很精通,他学以致用,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⑴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 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4分)

② 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3分)

⑵ 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董仲舒“专心治学”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7分)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注] 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⑴ 结合全词,简要说说“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3分)

⑵ “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⑴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⑵ 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⑶ 暧暧远人村。狗吠深巷中。(陶潜《归园田居》)⑷,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艺术也需无用之用

① 莫言在其简短的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在实用工具理性统治的现代社会,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过程中,文学因为它的“无用”性,已经被人们逐渐冷落。推而广之,实际上一切人文学科似乎都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② 然而,近些年艺术市场和“艺考”的持续火爆,却带给人们一种艺术繁荣的景象。在一些家长们看来,似乎学习艺术就是孩子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实际上,这种繁荣和梦想,恰恰使人们远离了艺术的真精神。

③ 作为人类文化的支柱,艺术和科学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艺术与科学互补,有用与无用合一。爱因斯坦、海森堡等物理学大师都认为,物理世界的“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一种美的境界。钱学森生前也提议,教育要把科技和文艺结合起来,科学研究需要创新,创新需要灵感,而艺术常常是灵感的源泉。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因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欣赏,而艺术是美的最高形式。艺术为什么能让人快乐?因为艺术是自由的、创造的、充实的、圆满的。艺术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完善人的人格,陶冶人的情操,颐养人的生命,它使人成为一个活得有意思的人、一个有活力的人、一个充满创造性的人、一个人性得到和谐发展的人。

④ 艺术的精神,本可以对现代人偏激乖戾的心灵作一种极好的救赎。艺术教育,也本可以通过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反思,在对与人类生命有密切关联的自然的思考方面有更好的作为,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平淡天真”的中国艺术的基本性格,不是装腔作势、怪僻虚伪,而是平正平实、雅淡素朴,唯此,才可以了解到平淡天真的艺术精神,正是扰攘纷乱的现代社会的良药,是纠结心理的镇魂剂,甚至借此可以突破很多精神的屏障和技巧的抗拒。

⑤ 然而,现代社会“有用性”的价值观念,早已渗透到艺术教育实践之中。“无用”的艺术,却以“用”为衡量标准。艺考生的逐年增加,其实并不意味着可以招到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因为很多艺考生竟然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于是通过突击和速成,转过来报考艺术专业,艺考成了他们高考最直接“有用”的捷径。一个最需要文化滋养的学科,竟然成为了 3 文化缺乏的避难所,这无疑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缺陷和学科发展的瓶颈。

⑥ 今天的艺术教育,很多就是以艺术技巧为目的,重“技”轻“道”,忽视了支撑艺术、灌溉艺术的那颗“心”的培养以及一种精神的熏陶,导致学生过多地以艺术技巧为对象来加以考察和体认。尤其是受到商业诱惑和市场刺激,艺术的学习日益沦为技巧的卖弄和精巧的制作,这样就逐渐偏离了“诗言志,歌咏言”、“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这种艺术根植人心的传统。在现代化的今天,要想在艺术教育中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我们或许可以重新去认识古典文化和艺术,把我们的灵魂从单一的物质和技术的“有用性”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们更多地去触摸到人类历史中曾经达到的有深度、有厚度的永恒性的智慧资源,从而淡化那种纯功利的、“有用”的生存状态,追求一种艺术的、自由的、“无用”的价值观念。

⑦ 艺术,在其起步的地方,实际上和游戏一样,正是从现实的“实用”观念中得到解脱的。艺术的真精神是自由和解放,而这种自由和解放,恰恰来源于由“无用”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当一个人沉浸到艺术精神境界之中时,他的生命是整全的、和谐的,甚至浑然一切皆忘,自然也会忘记现实事功的“有用”性,“无用”自然成为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中必须具备的观念,所以庄子说“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相反,被荀子批评为“蔽于用”的墨子,一切皆从有形的、物质的、直接的“利”和“用”着眼,排斥无形的、精神的、间接的“用”,其结果必然带来“非乐”,也就是对一切艺术活动的彻底否定。

⑧ 世人皆知用之为用,其所谓“用”,系由社会观念所决定的社会价值,人要得到这种价值,就必须受到社会的束缚。而“无用”于社会,就是不为社会价值所束缚。“无用”之所以为艺术之大用,就是因为“无用”为精神的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对于“用”的超越,成就了美的观照,也成就了艺术的观照。

⑨ 自然科学回答了“是什么”,人文学科则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科学缔造了“有用”的现代文明,艺术却营构了“无用”的精神世界。艺术虽然没有经世之用,却有生命之用,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大用。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4月18日,崔树强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艺术教育因为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已经被人们逐渐冷落。

B.艺术是无用的,科学是有用的,无用的艺术可以推动科学达到美的境界。C.现代人之所以偏激乖戾,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对艺术真精神的追求。

D.艺术不能以用的标准来衡量,艺术的教育不能引导学生追求艺术技巧。E.艺术只有超越了“用”,超越了社会价值的束缚,才能达到精神的自由。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A.钱学森认为,艺术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B.艺术就是游戏,只有用游戏的态度才能寻求艺术的真精神。

C.墨子认为万物皆有形、万物皆有用,这其实就是彻底否定艺术活动。

D.艺考的持续火爆,反映了人们背离了艺术的“无用”观念。14.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艺术“无用之用”的理解。(4分)

15.广州的很多民办初中,为了选拔优秀学生,规定学生必须有艺术特长、家长为了让孩子考进这些好的初中,就逼着孩子去学器乐、学舞蹈、学表演,到处参加培训,学生累,家长也累,请你运用文中观点,简要分析这一现象。(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暂,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闪烁着年轻的光,闪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那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衷情奉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7期,有改动)16.对于郑、潘二人感情,小院的人们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4分)17.请结合文章事例,分析美工郑若奎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18.从小说的标题“永远的门”来看,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是什么?(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15分)李登辉:被遗忘的复旦校长 徐百柯

李登辉何许人也?

在大多数人看来,对一个在中国“臭名昭著”的人物提出这样的问题,若不是恶意搞笑,那多半别有用心。

前不久,有人在论坛上贴出题为“本人敬仰李登辉”的帖子,引来一片哗然。第一条跟帖:“风马牛不相及”;第二条:“跟那个汉奸狗贼同名同姓???”再往后:“那个汉奸真是侮辱了李登辉先生的大名”;“一场虚惊”„„直到有人忿忿不平,“台湾那个登辉真作孽,白瞎这个好名字!”

原来,发帖人说的是“我们复旦的老校长”李登辉:“在复旦百年华庆之际,表达我对他的敬仰”。

全球互联网某著名网站,专门有一个针对“李登辉”这个名字的“消歧义”网页,注明此词条可能指以下中的一个:前台湾“总统”李登辉,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

然而与那个李登辉的恶名远播相比,这个李登辉显得过于寂寞了。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复旦的学生有意为李校长立传,在他面前提出此想法后,李登辉一口否决,正色答曰:“Man much abler than I have left no record,why should I leave any?(比我能力强得多的人都没有留下记载,我为什么要留下任何记载呢?)”

不知是否一语成谶,曾经为复旦这所著名学府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李登辉校长,果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他的记载只有7个字,“资产阶级教育家”。无怪乎后人替他鸣冤:历史没有给他留下空间,也不可能有公正的史传问世,于是,在20世纪前半叶的大学教育家群体中,他被淡忘了。在绝大部分复旦师生眼中,李登辉的形象也模糊不清。

复旦学者钱益民说,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趁着复旦百年华诞,才让李登辉姗姗来迟。作为刚出版的《李登辉传》的作者,钱益民不无遗憾,因为传记的执笔者已不可能是李登辉亲手培养的弟子门生,那些曾得到他教诲和恩泽的人们,早已全部作古,传记本该在他们手中完成的。

不过,虽未有皇皇大传,但李登辉的同代人对他从未吝惜过最高的赞誉:“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蔡孑民先生在北方首先树立思想自由的学风,而在南方,则复旦大学一直保持思 6 想自由传统者,是先生最大的功劳。”

李登辉对大学风气的信条是“大学之教,百家渊薮”。他的学生回忆,李老校长对于学术思想,完全是美国最先进大学的作风,是极其自由的,甚至,“康南海(康有为)先生明明是复辟派的重要人物,为了他的经学文学,有一次我们一辈学生却得了李老校长的许可,亲自到辛家花园敦请康先生来复旦讲学”。

1917年,在校长李登辉主持下,复旦公学改为复旦大学,原有文理两科,新增商科(即商学院)。后人注意到,世界闻名的哈佛商学院设于1908年,复旦设立商学院,仅晚哈佛9年。1920年,美国哈佛、耶鲁两校开办教育系,李登辉同时在复旦试设教育科,可谓丝毫不落后于世界最先进的教育潮流。

思想上先进,但他在情感上却是极恋旧的人。妻子早逝,他终生未再娶,妻子生前遗物,一衣一巾,莫不保存得好好的,如她仍在人世。每年夏天太阳好时,他一定把妻子的皮衣一件件取出来晒,睹物思人,必会又伤心一场。

为筹建大学的新校园,李登辉亲赴南洋,向华侨募得巨款。归国后,他力排众议,以相当超前的眼光在当时远离市区的江湾购得土地,苦心经营,终成气象恢弘之学府,为日后杨浦成为沪上学术重镇奠定基础。

如今,在李登辉奠基的校园内,立着一座相辉堂,为了纪念他和复旦的创建者马相伯。很多人,包括很多复旦学子,不一定能说出相辉堂的来龙去脉,但他们会说,这座复旦最著名的建筑,是对一所大学过往岁月最真诚的纪念。

一个最近刚知道“这个李登辉”的年轻人,发出此般感叹:“哦,李登辉,原来可以是一个好名字。”

选自《民国那些人》

注:李登辉(1872-1947)字腾飞,祖籍福建,生于印尼华侨家庭。受人尊敬的复旦老校长。19.本文前五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概括复旦校长李登辉先生的人物形象特点。(5分)21.复旦大学老校长李登辉的教育理念对解决当今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什么指导意义?请结合文意分析(6分)

五、本大题2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12 分。

22.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6分,每点2分)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①

。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传达,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惫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第二,②

。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③

。相比其他短邮,类似“米聊”的附近热点、握手、广播、校园 PK 等功能,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2013年3月1日,武警广州市四大队副教导员郑益龙为营救一名落水男子,献出了自己年仅34岁的生命。据其妻子及战友说,这次事件并不是偶然,因为他平时就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每月他都掏出五六百元资助困难学生,一直坚持了好多年,却从不对人主动提起。他曾三次荣立三等功。(6分)

⑴ 请你结合材料中提及的郑益龙烈士的主要事迹,根据下联完成下面的挽联。(4分)上联:

下联:舍己救人魂入珠江拳拳情

⑵ 此次事件后,除了缅怀英雄、弘扬见义勇为之精神外,珠江西堤码头的安全问题也引起 7 了人们的关注。据悉,江边的防护铁链高度不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当时的落水者就是因为不慎被铁链绊腿而掉进珠江的。请你写一句温馨的提示语,提醒行人注意安全。(2分)

提示语:

六、本大题1 小题,共 60 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丰子恺认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菲尔丁说过“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童心人皆有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慢慢被蒙蔽了。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欺骗之风日盛,保留童心就很容易上当受骗,更会被人认为心智不成熟。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有什么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童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C 解析:C项分别为ní/nì、tī/tì、zhēng/zhâng;A项分别为dài、jī/jí、hōng/hîng;B项分别为wǎn、pǐ/pì、jīn/jìn;D项分别为xǐ、kuàng、háng/hãng。2.C 解析: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3.A 解析:B“激发”与“共鸣”搭配不当;C “针对”后缺少宾语,可在“药价偏高”后加“的现状”;D.不合逻辑,“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不能并列。4.B 解析:由横线前的语句“这一场面被当地多名市民捕捉”,可知紧承其后的应为③的“画面中”;由③的“风柱”,可知⑥应紧随其后解释“风柱”;再由⑥的“吸起”可知②应排在其后;④继续解释②中的“龙吸水”,应排在②后;⑤讲“龙吸水”发生的地域,①讲“龙吸水”产生的原因,应依次排在⑤后,由此确定答案选B。5.C(从:逢迎)

6.B(B之:代词,他;A前“其”,代词,他;后“其”,代词,他的;C前“以”,介词,把;后“以”,根据;D前“而”,连词,但是;后“而”,连词,表顺承。)7.C 8.B(“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言”的不是“主父偃”,是“诸生”)9.⑴ ① 弟子之间便按照学辈先后相互传授学业,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以”、“受”、“或”、句式各1分)

② 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使”、“决”、“狱”各1分)

⑵ ①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 ②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写出1点得1分,2点得3分)参考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观赏园圃,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这种做法在江都国实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于是董仲舒始终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把研究学问写作论著当做本职。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

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学。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粱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

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褚大官至粱王国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 9 决,而不加请示。他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10.⑴ 离家背井的思乡之愁;遭遇贬谪的怀才不遇之愁;漂泊他乡的凄凉孤寂。(写出任意1点得1分,2点得3分。)

⑵ 意象有乱山、斜日、荒城、暮鼓。(2分,写出两个得1分,四个2分)这些意象渲染了一种荒凉凄冷的气氛(1分),衬托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孤寂(1分)。

如果学生答“乱山”中的“乱”字一语双关,既有荒凉之意,也表明词人烦乱的心绪”可得2分;如果学生答道这些意象以景结情,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孤寂,可得1分。11.⑴ 故不积跬步

无以成江海

⑵ 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⑶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⑷ 取之无禁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2.答案:B E 解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一段说的是“艺术当然也不例外”,而不是“艺术教育”;C项错误设置因果,原文第四段说的“是艺术的精神可以救赎现代人的偏激乖戾”;D项以偏概全,原文第六段说的是“导致学生过多地以艺术技巧为对象来加以考察和体认”;强调过多,而不是“不能引导”。

13.答案:B 解析:原文第七段说的是“艺术,在其起步的地方,实际上和游戏一样”,强调“在其起步的地方”、而非任何时候,原文也未强调“只有”。14.答:艺术的无用是指:艺术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和有用性。(1分)艺术的用是指:

一、艺术可以使人活得有意思、有创造性、有活力、有自由,人性能得到和谐发展;(2分,写到自由、活力、创造性中的任何一词均可得到1分;写到和谐发展得1分)

二、“无用”可以超越社会的束缚,成就美的观照、艺术的观照。(1分,写到“成就„„观照”即可得1分)15.答:学校设置这些条件,未必能录到高素质的有艺术天分的学生,而学习艺术仅是为了升学,学生也未必能真正学好艺术。(表达观点2分)学生为了升学而被逼去学各种艺术、参加各种培训,是典型地以“有用”的标准追求艺术的技巧,(1分)忽略了艺术的“无用”价值追求,(1分)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由、也不能给孩子带来精神的熏陶。

16.答案:①开始,人们热切盼望郑、潘二人能产生感情(1分);②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1分);③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也为郑潘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同时对二人的行为表示敬意(1分);④最后;人们看到墙壁上的门,为郑潘二人暗中“私通”而倍感愤懑(1分)。

17.答案:①他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中年画师;②生活压抑困窘,从他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可以看出。③胆小而又内心充满对爱情的渴望,从他通过各色花朵隐晦地表达对爱情有着向往可以看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18答案: “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1分),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1分)。

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普通的花店花员,一位是“缺乏才华”的影院美工。作者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意在表明地位卑微者也有爱的权利,表现了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2分。与此同时,作者也意识到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日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国民的封建意识依然存在,“尊重每一个个体”还没有最终实现,而一些“无恶意的侵犯”还在相当多的领域里产生着作用,受伤害的不仅仅是爱情。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私隐能够得到保护的渴望。2分 19.结构上①引出下文,(1分)用“李登辉”之名引出两个李登辉,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复旦校长李登辉事迹的介绍;②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内容上③引用网友的的言论,对比鲜明,(1分)表达了对台独分子李登辉的鄙弃,突出了对复旦校长李登辉的敬仰之情。(1分)

20.①复旦校长李登辉先生是一个教育思想自由、先进,眼光超前,卓有贡献却又不愿张扬,甘于寂寞的资产阶级教育家;②李登辉先生还是一个极其恋旧,深爱妻子的好丈夫。(划线部分四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3分,四点5分)

6.2018上海高考语文试卷 篇六

积累应用

1.填空(5分)(1)子曰:“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1分)(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2分)(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2分)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各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吴七十学画,今天开画展,朋友发来短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沈教授为人真挚,安然奉教数十年,深受学生爱戴,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王老师备课总是深入而又全面,她知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D小赵的论文缺乏独到的见解,他的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艺术家可以活在艺术史中,,,艺术可以保持对于时代的冷漠,从而彰显艺术的自主性品格。

①艺术的独立性不是说艺术可以断绝与时代的关系 ②他们生活在社会历史之中 ③但更为普遍真实的是 ④而是说一种抵抗方式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现代文一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熊秉元

对于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历来的哲学家和一般社会大众,无不认为是驾驭人的原始力量。人为情感、情绪所使唤,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理性、理智,也只是居于被支配和奴役的地位。人的境况,真是可悯和可悲。

行远自迩,先从简单的情境开始琢磨。如果人真的是情绪的动物,那么动物一旦受到环境里的刺激,会直接不假修饰地表达喜怒哀乐。可是,非常奇怪,每个人都可以自问:被父母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主意“此处不留人”!

可见得,对于情绪的运用,还是有规则可循。一言以蔽之,喜怒哀乐的逻辑,就是简单的成本效益。对上司、主考官、指导教授发怒的成本高而效益低,因此不值得这么做,做了不划算!

不过,扪心自问,很多人把气往父母、手足身上出,对于朋友却客气有礼得不得了;宁愿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对朋友稍稍失礼。似乎,家人比不上朋友,这又是为什么?

这种现象,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就明,就是成本效益的考虑:得罪家人,家人还是家人,血总是浓于水;可是,得罪了朋友,朋友可能就不再是朋友,甚至变成敌人。因此,无 须掰脚趾头加减计算就知道,得罪朋友成本高而效益低,得罪家人则反之。万物之灵的人们,自然会去彼取此。

可是,另一种心境感怀,似乎也屡见不鲜:得罪朋友时,不会有罪恶感;做了对不起父母、让父母失望的事,往往有浓厚的罪恶感。怎么回事?这种对比,其实也不难解释。传统社会里,家庭要发挥生产消费、储蓄保险等功能,家人一起面对大自然的考验,一起度过人祸天灾。伦理关系紧密,才能够同舟共济。要使父母子女之间关系紧密,最好在观念上发展出支持的对应条件;父慈子孝的观念,就是支持伦常结构的重要条件。

然而,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可以得罪家人,却不愿意得罪朋友;可是,对不起父母时会觉得歉疚神伤,对不起朋友时却没有类似的感受。为什么?稍稍琢磨就可以体会,这种表面上的矛盾,正反映了人在处理情绪时的粗致细微处。朋友是一时的,父母是永久的。因此,小的利害上,可以以朋友为重,牺牲父母家人;在长远的考虑上,当然还是要呵护父母家人的权益。

由此可见,对于爱恨情仇及喜怒哀乐的运用,人们还是自觉不自量、有意无意地受到成本效益的影响。精确具体来说,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理智不是情感的奴隶,情感才是受到理智的驾驭和节制!

在粗浅的程度上,生物有暖饱情欲的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生物体自然发出讯号,无须再做探寻。因此,胃里塞满食物之后,会有“饱”的感觉;身上有衣物之后,会有“暖”的反应。同样的道理,喜怒哀乐等情怀,也是一种生物上的反应,反映了生物体所面对或经历的情境。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生理上的反应,除了是生物体的宣泄之外,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每一个人生,都可以看成是多回合的赛局(a repeated game)。这一回合所发生的事,对未来会产生影响。因此,喜怒哀乐的情绪,是对已经发生之事的反应;除此之外,也对未来有提醒、警示、刺激、诱发的作用。

在更抽象的层次上,喜怒哀乐等情绪和理性合纵连横,发挥互补和合作的功能,希望能保障和增进生物体的福祉。譬如,讨价还价不成,“一气之下”掉头而去;左思右想犹豫不决,“血气之勇”直接示爱等等。因此,情绪等于是一种规则(stopping rule),指示生物体放弃眼前的道路,转换到另一条轨迹上!

3.第④段的“境况”在文中具体指的状况。(2分)

4.下列选项推理的过程与第⑤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有缺席,所以他没生病。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6.用本文的“成本效益”的观念,对第⑫段“学习达成目标”这一事例加以分析。(4分)

7.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现代文二

错位之思 凹凸

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

她自己都笑,自嘲道:“这是人手吗?”

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得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酷暑当前,买来的T恤都黏在身上,让人心烦,她笑笑,拿过一块家常白布,转眼之间就给我裁剪出一袭褡裢,穿上之后,在大堤上散步,既爽身又典雅,有老北京人的气派,很文化。

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乡下人管这种身姿叫“风摆柳”,能让男人产生联想。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

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

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

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塑料袋、包装盒、易拉罐和啤酒瓶子,且常 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

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

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就如母亲的手,美丽时笨,丑陋时巧;也如她的身姿,袅娜时应该花前月下,却负重,滞重时应该颐养天年,却不安于闲。

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母亲在拾荒中的乐此不疲,或许就有了此中意味——虽然她浑然不知,但我知。

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我对她说:“有我在,你会省不少力气。”

堰田离家颇有段路,便装了干粮和水。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总想笑,神经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呵呵地笑起来: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

“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她说。

待我把下巴笑酸了,眼皮也重得再也睁不开了,我极想睡上一觉。

“你就在干草上仰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仰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

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人民日报》(2016年07月18日24版)

8.第②段和第⑤段是如何塑造母亲的形象的?请加以分析。(3分)

9.第⑦⑧两段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0.全文围绕“错位”进行构思,新颖独特,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的意义。(4分)

诗歌鉴赏

从军行 崔国辅【唐】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边塞诗。C.“将军马亦瘦”句写粮草耗尽而战马变瘦。D.“刀光照塞月”句写刀光与月光交相辉映。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深沉含蓄 D.刚劲凝练

14.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

文言文一

周鼎传

公讳鼎,字实甫,别号在调,吴之宜兴人。受书辄悟,早岁善属文,寻补邑诸生。坚意嗜读,益肆力制举业。贯综今古,而范诸先型,文誉軯訇,率常倾其伦辈。

迨癸丑始成进士,筮晋宁司理。居官廉正,吏惮其守,一切馈遗不敢入,乃骨性峻立,而好恶之际一以平恕为归。故郡邑有司虽有所指斥,而出以至公,鲜有怨者。治狱多平反,即疑案滞讼,一讯辄得其情。老胥巨猾皆咋舌退,罔敢鬻法以上下其间。乡大夫亦闻声相戒,竿牍无得及私。请托贿赂悉屏不得行。

明年,典试山东,持鉴朗察,所得皆知名士。后先售礼闱者最盛,齐鲁之崇古学自此始。方在闱中,薛韩城时为莱郡司理,手一卷力荐之。公视其文疵谬不可入彀,驳至再。乃与同事者矢公搜阅得一卷,共为击节,及发牍,为郝君名晋者,实宿学寒士。既复捷去,公方以得人为慰。不知其蓄东门之怨也。

辛未,仍以左布政使调巡嘉湖。湖地剧难治,又多势家豪仆,飞舸肆掠,虎挒无所忌。公一日过乌镇,见拥噪千人,号泣震远迩。询之,曰:“朱家奴掠人也。”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公弗顾,益尽法惩之。民距跃称快。自是豪强屏息。终公之任,无敢暴掠为非。

公孝友出于至性,廉于其身,而处人惟恐不厚。无城府机械,动见肝胆。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理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相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子弟至,勉以礼义,诸凡声缘势利之语不敢陈于公前。居家垂二十年,片札不入郡县,门生故吏以尺素罕及。不出户庭而系天下之望,人以比之范文正云。

节选自《孙光祀集·原任资政大夫、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在调周公墓志铭》(清)孙光祀著;魏伯河点校,孙光祀集,齐鲁书社,2014.03,第141-148页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常倾其伦辈(2)居家垂二十年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自是豪强屏息().A屛住呼吸 B收敛行迹 C退避迁徙 D抑止打压(2)多意沮而寝().A睡觉 B丑陋 C隐蔽 D停止

17.第④段画线部分短剧正确的一项是()。(2分)A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B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C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D立捕两奴及舟械/至奴/犹称相国从者/意不下。18.将第⑤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与人相接,无贫富长幼皆整容礼之,或人有非礼之请,虽亲厚必直辞拒之,不妄徇也。

19.分析第②段画线部分描写“吏”“胥”的作用。(4分)

20.第③段“驳拒谬文”和“搜得佳作”分别反映了周鼎和的特点。(2分)

文言文二

心源亭记(明)李贤

邓之儒学在古城巽隅。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噫,旨哉!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茍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茍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浊,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于莫知其乡之时操存而不失于寂然,不动之中涵养,而不忽然后此心之太极无不具也。此心之明徳无或昏也,保此心之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存此心之良。于夜气平旦清明之际,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居是学者,覩心源之名,寜不惕然有所警哉!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于是乎记。

(李贤《古穰集·卷三》)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哉 B也 C焉 D耳

22.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C御史将当地官员修建的井命名为“心源”。D州守崔富吩咐李贤的同乡去邀请李贤作记。

23.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恢复本性。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D“学问之道”在于让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2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3分)居是学者,睹心源之明,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25.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4分)

作文

7.高考模拟试卷语文 篇七

一、回归教材

在为期近一年的高三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对高考模拟试卷的训练和讲解中,试图以题海来增强学生的应考能力,而课文教学则以减省为上,甚至将教材置之一旁,这种做法无疑是舍本逐末,我认为语文复习教学有必要引导学生重新回归教材。

1. 回归教材基本篇目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对课文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进行回顾与复习,尤其要重视教材中的基本篇目(主要指现代作品中的讲读课文和所有的古代作品)。教师在复习时可以根据教材编写的顺序按单元依次复习,也可按照文学(文体)知识系统展开复习。

例如,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第12题为“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作为现代文压轴题,通常需要考生结合阅读内容,联系教材内容或社会现实拓展理解。如要答好这道题,学生就要对高一课文《蒹葭》的内涵和意蕴有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把握。

2. 回归教材古诗文篇目的背诵、理解和运用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第一篇文言文阅读题型比较稳定,前三题分别为四个词语解释、一道选择题(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和两句翻译。例如,2011年的第18题词语解释“秋冬则劝民山采”的“劝”解释为“勉励”,课文《劝学》的“劝”即此用法。“民不知所从”中“所从”的结构与初中课文《桃花源记》“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的“所闻”相同。而“民皆乐其生”中“乐”的意动用法在高中课文中也比较常见。第24题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关键要理解“其”的用法,这里的“其”表示祈使语气,与《伶官传序》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其”相同。由此可见,古诗文的复习除了背诵名句外,还要注重词句的解释和内容的翻译。

此外,背诵名句除了可以应对默写填空题之外,还可以在写作中作为论据来表达观点,营造意境来抒发情感等。如针对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高中教材中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赤壁赋》《告别权力的瞬间》《草莓》《相信未来》《<宽容>序言》《兰亭集序》等多篇作品都可以提供学生重要的思想生发点,从而展开针对社会、历史、文明、艺术等诸多方面的联想和开掘。可以说,语文教材是学生作文的思想源泉、语言基石和文化宝库。

二、构建系统

高三复习的过程应该是不断“结网”的过程。面对零散的语文知识与答题方法,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整合。

1. 构建文学(文体)知识系统

尽管高中教材篇目数量有限,但由于其选文的经典性和代表性,可以通过作品了解相应时代的文学特征与风格。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朝代不同体裁的文学发展特征。以诗歌为例,可以让学生结合高一第二学期《诗赋论(节选)》一课,从时代、代表作家的作品、诗歌体裁及其特点进行列表,这样的整理可以让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诗歌体裁的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同体裁的风格特征,在诗歌阅读(尤其是对该类体裁诗歌)的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考查中能从容应对。

2011年第14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的识别,第15题考查诗歌的艺术特点,如果学生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运用的比兴手法比较熟悉,则不难回答。

此外,不同文体的阅读题有不同角度与侧重的考法,叙事记人类文本通常要考人物形象的概括,第20题即“概括孙叔敖的性格特征”;议论类文本通常要考论点的归纳、论证的方法和论据的作用,如第26题“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因此,教师还可以根据文体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答题程序系统。

2. 构建答题程序系统

答题程序反映了常态的阅读过程,表现为答题的表述形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经过一定量的题型训练后总结规范的答题程序,这不仅便于阅卷教师批改,也能帮助学生加强文章和题意理解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写了什么”,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涉及考点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等;二是“怎么写”,即文章写作形式(包括语言与结构)与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的关系,涉及考点有“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等;三是“为什么写”,即文章对时代与自身的意义与价值,考点为“揭示写作意图”,多以拓展阐述题的形式出现。

第一类题目如第2题“第⑥段画线词语‘年轮’的含义”,第4题“分别写出第④⑤段中‘空间’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这类题型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出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这一类词语含义题的指向,区分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第21题“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则需要从文中孙叔敖的具体做法来概括其策略。.

第二类理解题如第9题“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考查修辞的表达效果、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及与标题的关系。这一类的题目在回答时不能简单套用术语,而是要联系文章内容。

又如第16题“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语言),答案的组成部分依次为诗中所写的“我”的动作——这些动作反映的“我”的状态——“我”的状态所表达的情感——“我”产生情感的原因或情感的表达对象。这四部分内容正对应我们阅读诗歌从揣摩词句、把握意象到体验情感、理解思想的过程,这同样也就是诗歌鉴赏题的答题程序。

第三类题目需要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回答。第6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家园城市’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需要学生对世博会比较熟悉,才能找到其中体现的相应要素。这一类答题程序一般为“举例(世博会)——分析(体现的要素)”。

三、拓展积累

在作文应考准备阶段,教师切不可以押题等方式误导学生。一方面如果题目范畴完全出乎意料,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紧张;另一方面即使侥幸猜到了与考题相关的内容,学生如果不仔细理解题目的独特性,一时兴奋而盲目套题,恐怕会得不偿失。不过,教师针对高考作文依然可以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和积累,具体包括思想积累与素材积累。

1. 思想积累

2011年高考作文题“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在逻辑上是互为矛盾的否命题,且语句出处又不相干,然而在一定范畴下两句都存在充分的合理性:“一切都会过去”属于现实和客观物质层面,体现了达观、释然、淡泊等心态;“一切都不会过去”指向历史和主观精神维度,体现了铭记、继承、责任等意义。针对这两句具有普遍哲学价值和思辨色彩的铭文,作文题目表述中还明确出现“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的提示语,意在引导考生对诸如“变与常”“铭记与忘记”“当下与永恒”“历史与未来”等人生问题进行思考,很好地起到了考查学生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的作用。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个体的生命成长到人类的文明发展等问题展开思考,对于诸如“东方(民族)与西方(世界)”“传统(古典)与现代(后现代)”“流行(通俗)与经典(高雅)”“统一(和谐)与多元”“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等文化论题,都应有全面而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与积累,逐步提升自己的审题立意水平和辩证思考能力。

2. 素材积累

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五) 篇八

1. 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 )

A. 会晤 唉声叹气 浩瀚 立杆见影

B. 领衔 强弩之末 决择 门可罗雀

C. 贯穿 明火执仗 临摹 原气大伤

D. 恻隐 功败垂成 狭隘 书生意气

2.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 京剧《云罗山》中白士永在幼子被奸相之子强抢后,又要抢夺妻子时,夫妻对唱:“怀冤仇哪顾得风狂雪降,心惨惨悲切切好不凄凉。”

B. 在西南联大卓越的先贤蔡元培先生提倡的兼容并蓄之风的指引下,我们能借鉴联大丰富的经验与智慧为国家的高等教育扬帆导航。

C. 面对方舟子等人对韩寒代笔的质疑,韩寒父亲韩仁均通过微博表示:回应各种误导性的欲加之罪真的很累,将少说此事。

D. 1944年11月,西南联大校医室接待了2119名学生,1033人看内科,573人看眼科。

3. 政协委员张抗抗提出哪些建议力挽实体书店?请简要概况,不要超过10个字。(4 分)

张抗抗委员提出,全国图书行业的销售总税收约22亿,这在国家每年9万多亿的总税收中,只占万分之二的比例。发达国家如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的政策,保证了大小书店的良好运营。政府可以参照目前新华书店享有的返税政策,使民营书店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让民营实体书店能够健康发展。面对网络书店的书价恶意竞争, 政府不能无所作为,完全可以依照国际价格法,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网络书店以及其它任何类型书店的图书销售进行限价。主管部门可出台网络书店的准入措施对恶意竞争行为加以约束和惩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雷锋画传》采用当下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最喜欢的画传形式,收入雷锋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图片150多幅,图文并茂。请给本书和本书中的雷锋形象各拟一条新鲜生动真实又时尚的宣传语。(5 分)

(1) 雷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雷锋画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重刻黄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序

傅怀祖

余姚黄别乘芝生,梨洲先生之族孙也。同仕吴门,以兵后先生遗集多散轶,《明夷待访录》仅汇刻潘氏海山仙馆,无单行本行世,谋重刻之。既成,属序其端, 固辞不敏,不获。

嗟乎!先生,忠孝人也。余生晚,又私淑末由,幸同郡去姚氏之墟不远耳。故老传述久,曰:先生以童年孤露,跋涉数千里,讼冤魏阙,椎仇天廷,拔逆党之须,归祭忠端公墓。纠集 死珰①难诸孤,恸哭诏狱,天子动容,悯恻称孝。厥后两都覆没,越中多士,拥戴鲁宗②为螳臂之拒。先生首率乡曲子弟,立“世忠营”,击楫渡江,豪杰响应,有并吞三吴,席卷中原之志,乃孙、熊失策,柯柄授人,方、王无谋。北兵宵济,江上师溃。先生仓皇返旆,弃散徒众,间道从亡。君臣聚泣落日乱礁之中。势穷力竭,犹欲嘘已冷之灰。乞师海外,不避风涛、鲵鳄之险。

然则先生忠孝大节,参乎天地而无愧,并乎日月而无亏。宜乡之人,虽野夫岩叟,至今嗟叹如昨日事也。

是录世远年湮,士大夫或知或不知。盖行事,实也;著述,华也。实者,有迹可寻,昭然在人耳目;华者,徒垂之空言,非用之不见其效。故有旷世而感,亦有交臂而失者。昔贾生患诸侯强大,建分封子弟之策,汉文不行,至孝武之世而大用。文中子奏太平十二策,隋主不能用,而房、魏辈窃其余绪,佐唐成贞观之治。时有遇不遇耳。况先生之作是书也,当元黄再造之日,独卧空山,屡征不起,悲天悯人之志, 顾不能自休,遂损益百王宪章,研求尽善,深藏以待清问。

其曰《明夷待访录》者,有王者作,援其道而审行之,顾宁人③所谓可复见三代之隆,岂虚语哉?芝生之重付剞劂氏,有心哉。将百世以俟圣人乎?庶亦旦 莫遇之也。山阴后学傅怀祖谨序。

(选自《明夷待访录》,有删节)

【注】 ①珰:中国汉代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

②鲁宗:鲁王朱以海(1618年-1662年),明帝国宗室,是南明抗清的重要领袖之一。

③顾宁人:顾炎武。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纠集 死珰难诸孤 死:杀死

B. 固辞不敏 固:坚定

C. 顾不能自休 顾:却,不过

D. 庶亦旦 莫遇之也 莫:同“暮”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黄宗羲之“忠”的一组是(3 分) ( )

①讼冤魏阙,椎仇天廷

②拥戴鲁宗为螳臂之拒

③立“世忠营”,击楫渡江

④君臣聚泣落日乱礁之中

⑤乞师海外,不避风涛、鲵鳄之险

⑥损益百王宪章,研求尽善,深藏以待清问

A. ①③⑥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傅怀祖因家乡靠近黄宗羲的家乡余姚,听到了不少关于黄宗羲的事迹,故主动为《明夷待访录》写序。

B. 黄宗羲的父亲遭宦官陷害而死,黄宗羲少年时赴京为其父申冤,当廷痛击仇人。

C. 黄宗羲组织家乡子弟,成立武装队伍,投奔南明鲁王麾下,到鲁王政权崩溃后仍继续抗清。

D. 序文举贾谊、王通的例子来说明有些著作虽不能在当代施行,但能在后代见效。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然则先生忠孝大节,参乎天地而无愧,并乎日月而无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是录世远年湮,士大夫或知或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故有旷世而感,亦有交臂而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词鉴赏 (10 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 ①诗作时,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②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nlc202309040217

(1) 诗歌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从哪四方面表达了对李白的关切和理解?(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本诗尾联,《读杜诗说》评价“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试分析用“赠”比“吊”好在哪里?(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 (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

(2) 宫中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3)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5) ____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 为天地立心,____________,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四言》)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父亲的神鞭

刘红庆

①30多年前,父亲是我们那个边远小城最著名的拳师。正月闹元宵时,最受欢迎的便是他的神鞭。相熟的人兴奋地传诵:“蛮五昌又耍神鞭喽!”——五昌是父亲的名字。

②1970年代初,我上小学那阵儿,隐隐约约记得是个夜晚,家里来了两三个北街村的干部,请父亲教村里的年轻人打拳。父亲答应了下来。

③开始,父亲的徒弟总有十几二十个。但坚持认父亲为师父,并与我们家来往的,却不很多。

④正月闹红火的时候,他们师徒一帮人就结队去表演了。枪术、刀术、棍术、对打,每个人都有一套节目。上场的次序是有讲究的,先是小而矮的,单个练;接着是高大的,持大兵器的;再接下来,是两人或三人对打的。最后,在叫好声中,父亲脱掉上衣,裸着膀子出场。“神鞭,耍神鞭了!”围观的人兴奋了起来。

⑤一个10多厘米长的铁尖头,拴在一根一丈多长的绳子上,绳子另一端,是麻绳编的圆环,套在父亲的一个手腕上。开始耍的时候,父亲把两根手指放进嘴里,打很响的口哨。徒弟们也跟着打口哨给他助威。我跟在他身边,替他抱着脱下来的衣裳。

⑥神鞭舞起来了,锣鼓声更响了,口哨声犀利地穿过小城的夜空。太行的冬天都在零下10多度,所有出来看红火的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的,父亲赤裸的上身便分外招人眼目。

⑦父亲用肘控制神鞭到达围观者面前的距离。那铁尖头会“嗾”地射到围观者面前。那人自然是吓了一跳,叫喊着向后退,但铁尖头瞬时已经到别处了,另一处响起了惊呼声。所以,父亲耍神鞭,围观人群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⑧最高潮时,父亲将神鞭缠在脖子上。现在想来,不是实实在在把脖子缠住,而是用一只手控制,左绕一圈右绕一圈,那绳便不会把脖子箍紧。但观众看到绳子把脖子缠住,惊讶地叫起好来。正在高潮处,父亲的手不知怎地一抖,绳子就又从脖子上回到他的手里。围观的人不免又要惊呼起来。

⑨父亲一辈子好身体、好身手,从不曾打针吃药。他有工作,要上班,但更要精心耕种家里的地。偶尔,他会从墙角取出大刀或者双刀,在房后学校的操场上练将起来。一次,他随单位的人到五台山旅游,在那里照了一张像,骑在马上,挥舞着一把刀。我觉得,父亲是有横刀立马的英雄情结的。

⑩但是他害不了人,也不害人。“文革”开始武斗时,我刚刚出生。外公对父亲说:“你可不要出去打人。”父亲说:“有咱孩哩,我还去做甚哩!”而有一身武艺的父亲,在“文革”最乱的派性斗争中参加了“二五”,与“红总战”对立过,却从来没打过人。

B11我在北京读书时,带父亲去玩,在前门大街的一个工艺品商店,他想要一个瓷的观音,别的都不要。25块钱,我给他买了。他就抱着个瓷观音回了太行。我不知道尚武的父亲为什么要买一个慈悲的观音,他活着时,我没有和他交流过。

B121995年,父亲68岁,被鼻咽癌击倒,永远地去了。

B13父亲去世后,他的神鞭也便成了废物。母亲说,一次家里急着拴什么东西,就把那绳子解下来用了,神鞭头不知丢弃到了何处。

B14我将不能再见父亲,可我怎能忘记父亲活着时的辛苦和悲凉?怎能忘记飞舞在父亲赤裸的身体周围的神鞭呢?

(选自《2011散文》,有删节)

11. 父亲的名字为何要用“蛮”来修饰?(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为什么重点描写父亲“耍神鞭”?(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父亲买瓷观音的情节对表现父亲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探究文章结尾画线句的深刻寓意。(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滚石与红楼

王以培

不久前,在上海看了一场鲍勃·迪伦的现场演出,才发现“滚石”的含义原来“另有出处”——鲍勃·迪伦在《像一块滚石》中唱道:

“你感觉如何,感觉如何?

当你自成一体,无家可归。

像个局外人,又好像一块滚石。”

也就是在听歌的一刹那,我如梦初醒:原来整部“红楼”,记录的正是一块“滚石”的历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先看这石头的来历:这是女娲氏炼石补天, “单单剩下的一块未用,弃在青峺峰下”。然而正当此石“嗟悼之际”,来了一僧一道,在上面刻几个字,“再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那里去走一遭”。

nlc202309040217

“英雄所见略同”,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不如不去讨论这“巧合”的由来,单说这两者间的默契。

首先,他们都因“不得入选”,而整天“无所事事”,给自己的生命,赢得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

“不得入选”什么?——“主流社会”,“主流媒体”。

赢得时空做什么?——玩儿。

且不说鲍勃·迪伦一辈子如何自由自在,桀骜不逊。看看宝玉,一辈子就是玩儿:浑然一体,自由自在,不为世俗所动,只醉心于诗歌与爱情。艺术中,如果少了一种游戏、游玩的纯真乐趣,不懂得游离世俗与游历红尘的妙趣,如何到达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通灵”之境?

再说“通灵”。我见过一些“滚石”依然是顽石,成天痛不欲生,撕心裂肺,就是不“通灵”。通灵不仅是具有一双慧眼,更要具有一种灵性、悟性,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源泉。

比如宝玉,取自于一个神话传说:是女娲补天的那块巨石,缩成扇坠大小,来到人世间游历。而鲍勃·迪伦呢?当“同行们”都在砸烂、嚎叫,要死要活的时候,他却独自来到耶路撒冷的哭墙边沉思冥想,追念祖先与古老的神明,并默默为人类祷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只有仰赖天恩族德,古老的信仰与神灵,方能获得永久的祝福,永恒的生命。

可见“滚石”不“通灵”便不能成玉。而玉呢,不滚也不行。这里所说的滚(rolling),是一个现在进行时,代表在当下,即此生此世,乃至此时此刻的运动、反抗与星际旅行。

人穿行此世,如白驹过隙,流星转瞬即逝。与其围绕着世俗的众星旋转,不如“成为一个自转的轮(尼采之言论)”,一块滚石,一颗流星一样的通灵宝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生命自诞生之时起,便是孤独、无助,无依无靠的;在世俗世界,他们永远都是局外人。可他们自成一体——“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悲亦无喜”。可谁说这种与世无争的孤孤单单,不是一种最强大、最持久、也是最彻底的反抗呢?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2年3月7日第3版,有删节)

15.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1) 可见“滚石”不“通灵”便不能成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玉呢,不滚也不行。(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章中引用大量歌词、诗句的作用有哪些?(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 (70 分)

18. 请以“我的书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南京市金陵中学 韩玉洁提供)

上一篇:想念猫咪作文下一篇:2024阳光体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