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精选9篇)
1.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篇一
陈全国在省委党校校长办公会议(扩大)上强调
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围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展示新作为
本报讯(记者李 铮)7月31日,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陈全国在省委党校校长办公会议(扩大)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围绕实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目标,做出新贡献、展示新作为。
陈全国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特别是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重要讲话,充分发挥党校优势作用,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中展示新作为。
一要发挥带头学习的优势,在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对“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思想认识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带头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关于大讨论活动的部署安排上来,有力推动全省掀起解放思想新热潮、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二要发挥带头培训的优势,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方面发挥作用。要集中力量抓好培训,认真落实活动目标要求,密切结合学员思想实际,集中师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要围绕主题抓好培训,紧密围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主题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学员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要联系实际抓好培训,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培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使广大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三要发挥带头宣讲的优势,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理解“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深刻内涵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整合宣讲力量,组织宣讲队伍,编写宣讲材料,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讲活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加深刻地认识“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四要发挥带头力行的优势,在立足党校阵地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做贡献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把党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密切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与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密切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当好解放思想的倡导者、先行者、实践者,为实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要发挥带头影响的优势,在影响带动广大学员立足本职、学以致用,积极投身“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伟大实践方面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党校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影响带动党校广大学员,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不断开辟思想解放新境界,积极创造科学发展新业绩。
陈全国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入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解放思想,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推动党校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在创新党校工作体制方面见成效;要推动教学内容改革,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方面见成效;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在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科学发展方面见成效;要推动学风转变,在从严治校、树立新风方面见成效;要推动教员队伍改革,在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方面见成效,进而为实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的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8
2.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篇二
全市共有1335个党组织17638名党员,其中党委(党组)20个、党总支135个、党支部1180个,处级以上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0.28%,离退休党员2166名、占党员总数12.28%,农村党员8980名、占党员总数50.91%,少数民族党员7185名、占党员总数40.58%,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587名、占党员总数3.33%。自4月15日市委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以来,各级党组织已全部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有序推进,切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基层党组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止5月30日,各基层党组织已累计开展集中学习2430余次、开展学习讨论540余次、各级领导带头讲党课320余次。其中市委书记参加支部集中学习1次,市委常委9人参加所在支部集中学习14次,讲党课8次。各级基层党组织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有亮点,扎实深入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把“三会一课”等党的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坚持落实到位,并将长期坚持下去,做到长期化、长效化。例如:芒市委党校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优势,积极向校外推广“宣讲菜单”,开设《党规党纪》等专题课。勐焕街道办事成立13个巡回督导小组,分别深入各社区党总支、党支部检查指导、督促开展等,为全市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在现阶段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中,部分单位开展学习教育存在误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是坚持和恢复“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制度的经常性教育活动,是作为党章规定最基本的要求,仍需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和自觉性。
二、发挥党校阵地作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党校,顾名思义就是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其任务是,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形势,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芒市党校作为培训当地广大党员干部的主渠道、理论研究的主阵地、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在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大熔炉作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在党校的职能作用中,其重心就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而“两学一做”就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因此,芒市党校作为当地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芒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承担着双重责任。
首先,在这次学习教育中,党校既要着力抓好自身的学习教育,先学先行,抬高标杆,发挥好示范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又要主动发挥党校理论学习和基层宣讲的优势,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抓好自身学习,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奠定宣讲基础。党校教师要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首先就必要要求我们自身的学习过硬。一方面,学习内容要过硬。包括党章知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等,这些内容的学习要做到全、深、透。其次,更重要的是要能深刻把握“两学一做”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做好宣讲课题等,为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奠定先期基础。所以,党校教师要坚持教学为本的原则,勤学苦钻备课教学功:
第一,备“上情”课。作为党的理论知识的“布道者”,就是要时刻紧跟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大政方针走向,深入学习每一次党和中央的相关文件,尤其“两学一做”要求全体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吃透政策精神和中央用意,进而增强理论自觉,只有自己先想明白,才能在课堂上讲清楚,才能让学员听进去。
第二,备“下情”课。作为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就要更多地从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角度考虑,重视下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的诉求,与各类学员讨教调研,在实践教学中深入基层一线,收集、梳理、汇总、分析材料,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转化为党员干部谋划工作的思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指导服务干部成长。
第三,备“学情”课。作为党校政治理论与政策的“传播机”,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讲,只有吃透“学情”针对干部学员需求精准施教,才能有的放矢。首先把握授课班次的特点和需求,定教学目标、基调、方法。而党校教师既要因需施教,又要注重以基本理论和党性教育引导干部学员,两者相辅相成;其次,注重把握干部学员的共性。找准干部学员关心的问题精准发力,理论联系实际,在理念思路方法上有启发,对分析解决问题有实效。
再次,掌握处理个性问题的技巧。党校教师针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难点问题,一是抱着课堂有纪律,研讨无禁区和互学共赢的态度,以多种形式与学员切磋交流;二是抱着问题需求为导向,激发干部学员以实践问题为切入,主动解决问题、体验过程,增加反思的深度和理论的高度,畅通教师与学员交流的渠道,促进教学相长。总而言之,“两学一做”正当时,党校教师理当立足岗位职责,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当好学习教育活动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利用优势,助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讲取得实效。党校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其在党的理论、党性教育以及党史研究等方面较之其它部门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充分发挥阵地、主渠道和熔炉作用。
3.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篇三
[ 2009-12-15 ]
崔 瑛
廉政文化是在反腐倡廉实践中形成的倡导廉洁从政的文化,其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社会舆论作用,对社会生活发挥着评判作用,它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当前,腐败问题之所以滋长蔓延,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的支持。一些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得到认可的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甚至演变成为一种“潜规则”,这不仅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格格不入,而且对廉政勤政建设的影响和破坏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使廉政思想、廉政道德得到弘扬,从而消除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发挥教化育人作用,以廉政文化提高廉政建设的文化含量。着眼于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服务,培育塑造先进的理论和行为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和核心任务。一要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廉政文化价值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廉政文明成果,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为民、务实、清廉”教育,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品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经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二要用廉政文化提高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廉政文化作用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要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作用,以崇高的道德信念给人鼓舞,以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理智,以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准绳,以高尚的道德素质更好地约束自己,培育礼义廉耻之心,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从政。三要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廉政文化建设在面向领导干部、公务人员的同时,也必须面向全党全社会,这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要求。要特别注重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渗透到文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使人们在廉政教育中思想得到升华。
发挥凝聚作用,以廉政文化形成廉政勤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能够繁衍生息,文化的凝聚作用是一个重要原因。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廉政理念,它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从而以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在不同层次上联系起来、聚集起来,使整个队伍因同一的文化渊源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深入推进廉政勤政建设,必须很好地发挥和运用廉政文化的凝聚功能。一要开展公民权利意识教育,鼓励公民自觉抵制党员干部的索贿受贿行为。二要使全社会切实负起监督政府的责任,形成人人追求公平正义,敢于监督、乐于监督、支持监督的社会文化。三要培育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依法诚信经营的职业文化,推动商业道德建设。
发挥规范作用,以廉政文化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一方面,它以道德规范来引导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把道德规范的要求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以道德自律的作用对人产生内在约束。另一方面,它又以融合在廉政文化中的一些管理制度、廉政准则、廉洁自律规定,以及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等对人产生外在约束,以权威性和强制力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仅靠内在约束(自律),或单靠外在约束(他律),都是不够的。只有两者形成合力,双管齐下,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廉政文化的特点就是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是道德自律与法律制度约束的统一。以廉政文化加强和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一要尽快实现廉洁从政规范的法制化,把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和从政行为规范,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二要构筑廉洁从政规范监督机制,切实抓好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监督的力度。三要建立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的制度,在建立集体领导制度的同时,通过权力分配,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形成权力主体相互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作者系山东省纪委副书记)
4.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篇四
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概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充分依靠职工群众,不能片面地依靠公共权力治理腐败。职工群众的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形成有效的立体监督机制重要环节。兵团——这个特殊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组织,要做好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更应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以求真务实精神,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性,以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强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深入开展。
主题词:职工群众
反腐倡廉建设
发挥作用
正文: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创造性地运用到执政党建设和政权建设中去,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反对人民政权自身的腐败现 象、建立廉洁政府的主要力量。他认为反腐败能否成功在于能否走群众路线,能否发动群众,能否依靠群众。他要求在整风运动和开展专项反腐败斗争中都要依靠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是同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的胜利之本;加强群众监督,是防止党和政权腐败的重要机制。只有让人民群众监督党和政府,党和政府才不敢松懈,不敢腐败,即使出现了腐败现象,也完全可以依靠民主的力量、法制的力量、群众的力量来解决,也才能把腐败减轻到最低程度。为了进一步研究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农二师纪委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针对职工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作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得出一些浅薄的拙见,以求能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一、调查情况
(一)调查内容。
就职工群众了解掌握国家及兵、师、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党纪法规及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政策、惠民政策等方面的情况;职工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调查形式和基本情况。
1、问卷调查。向14个团场的39个连队1100户职工家庭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3份。
2、召开座谈会。召开职工群众关于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征求意见、建议的座谈会37场次,其中师纪委召开座谈会2次,团纪委及企事业单位纪委召开座谈会11场次,基层连队召开座谈会24场次。
3、电话抽查。师纪委通过随机抽取方式电话访问了7个团场的50户职工群众。
4、深入基层,蹲点走访职工群众。师纪委结合师作风建设年的“开展问政于民、心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活动”,由师纪委副书记等四名处级领导带队,分别安排了三天时间深入到挂钩的三十四团六连、七连、八连、九连、团部社区的39户职工家庭进行蹲点调研。蹲点期间,调研组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职工家庭,与困难职工结对子,与基层职工群众同吃同住,为职工群众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同时,广泛开展大下访活动,梳理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上访变为领导主动下访,解决一批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电话抽查、走访职工群众等方式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兵、师、团进一步加大宣传和贯彻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职工群众对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更加拥护,对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反腐倡廉的决心和 信心更加坚定。调查显示,91%的职工群众对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的反腐倡廉政策“满意”和“基本满意”;93%的职工群众对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的反腐倡廉建设“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100%的职工群众认为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会阻碍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71%的职工群众认为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反腐倡廉“很有力度”和“有力度”;42%的职工群众“了解”和“基本了解”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反腐倡廉的政策和措施;98%的职工群众“涉及自身利益的腐败问题”,22%的职工群众会“检举揭发”不涉及自身利益的身边的腐败问题;4%的职工群众会“实名举报”身边的腐败问题;97%的职工群众选择“来信、来电、网络”举报,3%的职工群众选择“来人”举报;99.4%的职工群众“担心举报后遭到打击报复”。
二、职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诚然,我们也不否认,或多或少的职工群众是在“监而不督”,比如有的知情职工群众自始至终对腐败行为“知而不言”,三缄其口,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是虽也有举报之心,但怵于被举报人的打击报复,有后顾之忧,敢怒不敢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抖出”。但这并非是职工群众的主体思想、主导愿望。我们相信,除了那些受腐败关联或享受腐败利益的,没有一个职工群众会对腐败不深恶痛绝 的,当反腐败斗争需要职工群众的时候,多数职工群众都能站出来。2002年、2003年,农二师查办的在兵团乃至全国都影响巨大的戴震、张昌霖贪污受贿腐败案,其中的大贪巨恶无不是欺压群众,巧妙隐藏违纪违法行为。正是群众一封封举报信、一次次上访揭露出这些腐败分子的罪行。在查办这些特大腐败案件的过程中,调查组一次次遇到强大的阻力和干扰,又是群众一次次给调查组提供线索,排忧解难,使得案件调查势如破竹,一举将这群腐败分子绳之以法。这充分说明,我们的群众是反腐倡廉可靠的、坚实的基础,只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然而,之所以没有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是因为现行反腐倡廉体制在依靠职工群众方面存在三种局限性,即主体的偏倚性、功能的被动性和运行的封闭性,它是一种“官治体制”、“遵命体制”和“神秘体制”,尤其是在兵团,政权体制与地方有所不同,大多数师没有自下而上的人大、政协体系,只有高度集权的党委和行政机构,社会功能不健全,使得职工群众在掌握信息、参与决策、制定政策、监督执行、建议举报等方面往往存在着不对称性、滞后性,参与、监督的权利没有完善的机制、制度、法律保障,造成职工群众不能充分参与执政、施政的过程,自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主力军作 用呢?职工群众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主体和力量的源泉,要以“依靠职工群众”为核心进行反腐败体制创新,建立“民本体制”和“权责体制”,采取开放的制衡的体制运作方式,实现职工群众反腐败主体地位的复归,形成一个群众性与法制性相结合的反腐败斗争新模式。
(一)充分保障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群众对各级党政及其工作人员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只有充分保障了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才能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拓宽群众监督的范围,增强群众监督的效果。
1、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没有对政策、制度及执行情况等信息的知情权,职工群众参与、监督反腐倡廉建设就无从谈起。而职工群众与执政者、施政者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着不对称性,职工群众往往是掌握很少的信息或者是在掌握信息的时间上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在信息的掌握、披露方面,职工群众是被动的,这就需要执政者、施政者主动披露信息,进行兵、师、团、连政(党)务公开。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政(党)务公开、信息披露方面已经有了明显进步。例如,近两年,农二师在原有的电视、报纸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农二师政务网、农二师廉政网、农二师新闻网以及各师属单位、师机关各部门均开通了相关政务、业务网站,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加大政(党)务信息公开的力度(除了一些确实需要保密、涉及隐私或不宜公开的内容),使广大职工群众进一步了解党中央、国务院和兵、师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度等。同时,在基层,通过电视、广播等平台及时宣传政策。对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宜,实行“三挂牌、三公开、六上墙”,即:挂牌办公、挂牌上岗、挂牌收费;实行团务、企务、连务公开,办事机构上墙、办事内容上墙、办事依据上墙、办事纪律上墙、办事程序上墙、办事结果上墙,同时实行服务承诺,对外公开,接受制度约束,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政(党)务公开工作。二十九团等植棉团场还建立的职工信息“农户一卡通”查询平台,每个职工都可以通过身份识别卡,随时查询个人种地的所有开支、连队的各种管理资料、加工厂收购棉花的各种数据等。通过通过拓宽对施政行为的监督渠道,增强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有关政策和工作的透明度及公众参与度,充分保证了职工群众的知情权。
2、保障职工群众的参与权。由于“官治体制”的影响,使得职工群众在参与政治方面仍然是处于弱势地位。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保障职工群众知事参事的权利,建立健全职工群众知事参事的机制、体制,让职工群众参与到政策、制度的制定以及执行中来。例如:职代会制度。职代会是兵团职工群众反映民意、参与 政治的主要形式,因涉及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保证职工群众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权利,实现决策民主化、公开化、公正化、科学化。
3、保障职工群众的监督权。职工群众的监督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充分保障职工群众的监督权,就是要把职工群众的监督权落到实处,不仅要保障职工群众知事参事的参与权,更重要的是保障职工群众对政策、制度执行的监督权。将监督的关口前移,拓宽职工群众监督渠道,通过召开民主评议会,聘请廉情监督员、行风监督员,执行职工代表票决制,下发调查问卷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保障职工群众对各项方针、政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2003年以来,农二师先后聘请了以职工群众、离退休干部、在职党员等为代表的行风监督员近百名,对教育、医疗、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行业进行了评选评议、民主监督,有力的促进行业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近两年,农二师纪委连续对全师16个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等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群众踊跃参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不仅掌握了这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的现实情况,而且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群众的监督权。
(二)不断加强和改进职工群众监督,积极创造有利于 实施职工群众监督的条件。毫无疑问,职工群众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顺利推进的主要力量之一,对反腐倡廉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机关要为职工群众监督创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使职工群众保持高涨的参与监督的热情。建立健全受理职工群众举报违纪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事实上,农二师纪检监察机关一直都重视问“计”于民,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师、团纪检监察机关信访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受理群众的信访举报。2008年,农二师在原有公开举报电话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二师廉政网,设立了“农二师廉政网网上举报通道”,并将该通道与农二师政务网“师长信箱”相链接,进一步完善了群众通过上访、信件、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信访举报框架,受理群众对党员和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或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充分说明了,农二师一直以来就很注意不断拓宽信访举报渠道,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从而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主动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无独有偶,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就是容易滋生腐败的区域,职工群众对这些问题自然关心、监督的就多。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在感情上融入职工群众,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处处想着职工群众,事事为了职工群众,把职工群众 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职工群众的急事难事作为自己的大事要事,多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近年来,农二师在解决职工群众的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实效。例如,重点抓了巩固减负、“两还”成果以及棉花撤卡等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特别是加强对“三重一大”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团场大额资金开支实行团长、政委联签制的执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38团等国家重点投资的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职工生资费、土地承包费、产品收购结算兑现等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因此,主动介入、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大大激发了职工群众监督热点、难点问题的热情,取得了职工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拥护和支持。
(四)坚决纠正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机关都应特别重视纠正和查处严重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分析存在的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只有使职工群众的利益得到有效 保护了,才能提高他们对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近年来,农二师切实抓好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和扶贫救灾专项资金的监管,进一步纠正涉农、教育、卫生、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等方面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农二师通过对“一费制”、“两免一补”政策的督察,仅“两免一补”就减轻学生家长负担300万元。兵团党委再三要求,深入扎实地做好职工自身收益的“五保三费”与土地承包费的“两费分离”工作,决不允许错误理解兵团党委的意图,利用“两费分离”政策算计职工,损害群众的利益。农二师在养老保险费率统一按20%调整后形成的资金缺口,主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压缩管理费用、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团场利润等渠道解决,绝不提高承包职工定额承包地的缴费标准。
结合兵团的实际情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有效做法,也是成本最低、影响最深远的办法,就是强化职工群众的监督,完善职工群众监督机制,让最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只有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反腐倡廉建设才有深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职工群众的监督,无疑是范围最广阔、群体最广大的监督,这是捕捉腐败分子的恢恢“天网”——疏而不漏。职工群众监督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重 要保证。毋庸置疑,职工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职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多数的腐败分子从其开始腐败的第一天起,其所作所为可能就已经置于或多或少的职工群众眼里与心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是未到东窗事发”。反腐倡廉能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敢不敢理直气壮地依靠职工群众。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创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适当途径和形式,正确运用职工群众监督策略,实行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间的良性互动,将职工群众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总之,依靠职工群众支持参与,已经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能否发挥好职工群众这个最大监督群体的最大监督作用,这将决定着我们能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的新成效。
参考文献及资料:
①《斯大林、毛泽东论共产党员要善于和非党群众团结合作》
②《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③《江泽民: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1992年4月4日)》——《江泽民文选》第一卷
④《胡锦涛:要建立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2004年1月12日)》——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⑤靳连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有关监督论述的启示》(北京行政学院教授)
⑥张巨成:《让人民群众起来反腐败》
⑦愚人2002:《胡锦涛总书记上网什么人最感到担心?》——人民网—强国社区(2008年6月23日)
课题申报单位:农二师纪委
负 责 人:罗成远 农二师纪委副书记
主要成员:何 龙 农二师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张文兴 农二师纪委办公室主任
5.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篇五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制度、监督多管齐下才能奏效。教育、制度、监督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但三者又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在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深刻认识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成效,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教育对确立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而净化人的思想,必须依靠长期的思想教育。教育与法制等其他手段不同,不具有强制性,其功能的实现并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它“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们的思想,长期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教育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既作用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又影响着整个人生,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们的思想中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能使他们端正自己的从政行为,自觉抵御和防止腐败。
教育对廉政行为的养成发挥着导向作用。思想教育的导向是多方面的,例如理想信念导向、道德规范导向和法律法规导向,等等。理想信念导向是通过思想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并通过理想信念来激发动力、指导行为。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在短时间内经过一两次教育就可以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反复教育。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有助于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道德规范导向是通过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习惯,以社会舆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方式进行行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陶冶道德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做到清正廉洁。法律法规导向则通过思想教育,帮助人们培养和形成法律意识,明确可为和不可为的行为界限,规范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远离腐败。
教育是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的根本途径。加强教育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屏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极少数腐败分子要严厉惩处,使他们在党内无藏身之地;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讲,则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着眼点。从主观上说,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构筑党纪国法防线一样重要。全面的经常性的教育,是促使党员干部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保证。反对腐败,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是我们党总结反腐败工作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注重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将惩治、预防与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政府的廉洁高效,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反腐败实践的成功经验。
根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需着重处理好以下关系:
把握重点和覆盖全社会的关系。党风廉政教育的重点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们党是执政党,党风对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拒腐防变,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勤政为民、廉洁从政。同时,要注重教育的广泛性。反腐倡廉既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做到重点对象重点抓,重点领域重点抓,又要作为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大力营造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氛围。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要广泛开展公民权利和义务观教育,使公民明确认识到自己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应尽的各项义务,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要加强和改进反腐败宣传报道,公开对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不良行为投诉举报的办法和途径。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要把廉政教育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使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观念在年轻一代心中牢牢扎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自觉地与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教育与制度的关系。教育在反腐倡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这种作用无限夸大。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教育万能论”和“教育无用论”都是片面的。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没有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督作保障,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少数违纪违法干部,仅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运用纪律、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教育的功效,要体现在使教育对象形成某种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上,而这种养成教育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社会规范。当某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反行为规范却得不到应有的惩处时,对其他人进行这种规范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反腐倡廉中,要注意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党风廉政教育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境界的提高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靠某一阶段的教育就终身管用,而要靠不断的理论武装和知识积累来奠定基础,靠不断的社会实践来提升觉悟。因此,反腐倡廉教育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围绕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地位和特殊功能,应具有战略眼光。要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既立足于当前,更着眼于长远,切实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来实施,作为一项持久的工程来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党风廉政教育,既要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载体,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既善于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既善于运用“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手段,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加强示范教育,又善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深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法违纪案件,做到警钟长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渠道,提高科技含量,创新教育形式,赋予党风廉政教育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
自身力量与整体合力的关系。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纪检监察机关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机制,是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努力构建全党动手、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大格局,形成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要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工作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中,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文章
来源莲
6.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篇六
一、大力宣传,正确引导,转变人们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显著成就之一是绝大部分城乡居民小康生活 的实现,使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物质承受能力已明显增强,许多家长
不希望也不需要子女过早就业,只希望多读一些书。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加之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企业招工盲目要求高学 历等原因,使近两年社会上涌动一股“高考热”“普高热”、。社会对高 学历的追求,必然导致众多初中毕业生选
择就读普通高中,而就读职 业学校,就成了一种无奈之举。《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 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它受过良好职业 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 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肩负 着培养上述这支劳动大军,提高全民族劳动者素质的重任。江总书记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讲: “21 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 密集型产业也仍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 求。”曾经有过报道:大学毕业生扫马路,并对此大加赞赏。尽管改革 开放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 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产业政策是加强第一产业(农业),提高第二 产业(工业),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目前的年青人在择业方面纷 纷涌向第三产业,表现出择业观念的超前性。择业观念的超前,过热 的学历追求以及一些舆论的负导向,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现实发生了 严重的错位。政府在这个方面就应该大力宣传,正确引导,把人们不 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人人上大学目前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我 国初级阶段的实际,大学生扫马路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职业技术教育是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府应把它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端正人们对职 业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协调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与高等 教育的关系,让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很自然而不是无奈地就读 职业学校。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基础性产业。目前,一些地区农 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很高,很多农民缺乏技术技能,因此要 积极引导青年选择农职院校,来增强农技人员的力量,扩大农村劳动 力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 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村和农业更快地发展。
二、宏观调控,统筹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宏观调控,统筹布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业教育体制,造成条块分割、职能交叉、
模式单
一、统筹乏力,使得一些地方职校数量多,规模小,专业设置 重复,办学没有特色,办学效率低下。目前,职业教育自身主动按照 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进行结构调整的新机制还没真正建
建立起来,造成 了一方面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又出现教育资源巨大浪费。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责任。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地(市)人民政府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 产业结构的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市场调节作用,统 筹规划,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教育发展情况,制 定当地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政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防止政出多门,为职业教育的 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统筹办学,在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举办职业教育,科学确定职业教育与 其他教育的宏观结构,引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资源,打破部门 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合 理规划辖区内职业学校布局,努力提高力学效益。要加快职业教育布 局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撤并、调整、强强联合、置换资产,重组盘活 现有资源,组建规模大、标准高、有特色的职业学校,提高教育资源 利用率,通过扩大学校规模,加强骨干专业建设,改变小而全、小而 散的作坊式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制度。
三、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制度。早在 1996 年颁发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就明确提出: “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随后又推出职业资格认定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先培训,后就业”,“持证上岗”。这些政策的制定,确实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许 多地方和部门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持证与没有证的人同样能上岗,极大地挫伤了受训者的积极性,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职业教育就是就业前的准备教育,在上岗前接受该岗位要求的技 术和技能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劳动部门应该严格执法,强化 管理,加强监察力度,规范用工单位的用工行为,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持证上岗,以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生产效益,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扩大职校的自主权。
四、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扩大职校的自主权。现在职业教育依然没能走出政府的“襁褓”,学校建设要政府同意 和资金支持,专业设置要上级批,招生只能与基础教育一样一年一次,最多一年招二次,学校没有人事权,教师不能自由流动等等,这些做
法,制约了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
7.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篇七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湘潭广播电视大学陈克峰)
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新的历史机遇和要求面前,共青团组织要谋势而动,乘势而为,在参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寻求新发展。
一、提高认识,主动介入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高瞻远瞩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作为党的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其对共青团事业的促进作用,切实增强参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1、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教育团员青年搭建了广阔平台。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团员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任务。我国农村青年虽然人口众多,但由于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团组织在加强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制约。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团组织开展思想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定位高、网点多、信息量大、辐射面广、服务好的优势,开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制作并播放适合农村青年特点的课件,组织广大农村青年认真学习党的政策,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
2、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促进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一批农村青年致富的带头人,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发展成才的主要目标。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村青年急切渴望的是致富、迫切需要的是信息,最想运用的是网络,但由于力量有限,共青团组织在利用网络信息帮助农村青年致富上还不够到位。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则建立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载体,开辟了一条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提供了信息平台和发展舞台。共青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组织农村广大团员青年钻研农村科技、掌握实用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从而激发团员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提高带头致富的能力。
3、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为基层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发展壮大的基础。要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必须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当前农村团组织建设还部分存在着软、瘫、散的情况,不利于团组织发挥作用;农村青年的流动性加剧,为团的活动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在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也为团组织的活跃注入了活力:一是可以激发团干部的积极性。广大团干部通过参与党员远程教育活动,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二是可以丰富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利用收看相关节目的机会,组织团员青年举办团日活动和文体活动,能够激发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可以提高服务青年的本领。要根据青年的特点和需要,利用远程教育,播放青年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开展读书活动,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计划”,提供劳务输出信息、进城务工知识咨询、法
律维权知识等服务,为农村青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二、选准载体,积极参与
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业。共青团组织要结合自身实际,挖掘青年志愿者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共青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深入实施“大学生远程教育志愿服务行动”、“青年专家进农村、远程教育进家门”等有形活动,配合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农村经济、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1、积极开展远程教育志愿服务行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选派大学生志愿者到基层参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件基层受欢迎、青年长才干的好事情,是一项意义大、影响远的“双赢”工程。各级团组织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做好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一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宣传作用,使远教工作深入人心;二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作用,使人民群众接受并使用远程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方式;三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作用,建立起“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机制;四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引导作用,引导人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来勤劳致富,找到发家致富的新捷径;五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作用,大力加强共青团组织的各项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努力形成科学、高效、规范的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关心、关注、关爱志愿者,广泛开展“为奉献者奉献”的送温暖活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探索新方法,建立新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要优化工作环境,实现新发展。切实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服务远程教育。要集中宣传志愿者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优秀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浓厚氛围。要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为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向纵深发展。
2、深入“开展青年专家进农村,远程教育进家门”活动。“青年专家助百村,远程教育进家门”活动是河南省团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积极探索和尝试。扎实开展好此项活动,对于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发挥我省青年专家的人才优势、增强远程教育的效果,对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加强研究指导,开展督促检查,积极为青年专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活动设计、成果转化、项目对接、机制建立等方面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涵,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要培植典型,示范带动,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立足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着力构建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实惠、青年长才干、专家获锻炼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深入开展。
3、把青年中心建设与远程教育紧密结合。建设青年中心是共青团组织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团的事业发展的战略
措施,是共青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青年问题,增进自身建设的重大创新。当前,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正在蓬勃发展,但也存在着阵地不足、条件简陋、吸引力不强的问题。今后,各级团组织要探索农村青年中心与党员远程教育联动发展的机制,尝试建立青年中心和远程教育“二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要利用远程教育的场地设施、网络资源、信息平台,构建青年中心的信息平台,加强青年会员的联络和交流。另一方面青年中心要为远程教育提供人员组织、技术服务、管理维护的支持,充分吸引广大农村青年积极收看远程教育节目,提高远程教育的使用效果。青年中心与远程教育的有效对接,既能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又可以为青年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能极大地增强了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机制,突出服务。
制度健全是组织发展的重要保证。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中,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为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1、建立联系制度。各级团组织都要选择一批具备相关条件的(乡)村,作为参与远程教育的联系乡(村)。团组织的负责人要至少联系一个远程教育的建设点,作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广大团干部要把参与党员远程教育工作作为锻炼才干的机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常深入联系点,了解基层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党员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
2、健全服务机制。一要发挥青联、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动员“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年典型为远程教育网点提供物质或技术上的支持。二要发挥
学企业团组织的作用,为农村远程教育培训操作员,或到农村传授计算机知识,提高农民运用现代科技的水平。三要配合形势发展的需要远程教育内容的更新,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营造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
8.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篇八
作者:李立国 《光明日报》(2016年02月01日 16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于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和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目标要求。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都是具有自治性质、延伸政府臂力、实现社会协同、促进公众参与的社会主体。民政部门承担社区建设指导、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职业规范等职责,要做好今后五年这“三社”工作并加强相互联动,让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治理,增进全民共建共享,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发挥社区治理基础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夯实社会治理平台和根基,对于促进社会开放和流动、增进社会调节和融洽、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把居民自治作为社区治理的根本任务来抓,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化村(居)委直接选举、基层议事决策、村(居)务公开、村(居)务监督等自治实践,在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引导居民遵守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促进居民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以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为重点,通过村(居)民议事、小区协商、业主协商、决策听证、民主评议等形式,依托民情恳 1 谈会、社区警务室开放日、村(居)民论坛等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区协商活动,充分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着眼于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厘清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能边界,加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增强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属性。以社区减负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切入点,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规范社区考核评比活动,清理社区工作机构和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台账,严格社区印章管理使用,整合社区信息网络。注重发挥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相互促进作用,加快建设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补充、服务网点相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互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助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社区所有常住人口,促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
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是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重要载体。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强化社会协同、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和谐基础。
要贯彻中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切实加强由民政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积极配合中央党建工作机构开展全国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相关规定,配合制定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贯彻中办国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 案》,稳步推进各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建立脱钩行业协会商会报告制度。贯彻即将公布的慈善法,制定慈善组织认定、募捐资格管理、慈善活动支出比例和管理成本、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等配套政策。协调完善社会组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性收入免税、公益捐赠物资进口免税等政策,推动开展免税试点工作。建立综合监管体系和联合执法机制,完善社会组织负责人、资金、活动、涉外等管理制度,加强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跟踪监督。健全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依法对违法违规的社会组织实行行政处罚。
要积极推动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能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在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中,推动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凡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都应通过竞争性选择方式进行。
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
社会工作具有立足基层、根植一线、贴近群众的职业特性,具有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功能修复、社会融入的专业功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对于调适社会关系、修复社会功能、舒缓社会矛盾、增进社会融合,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要以专业化、职业化为核心,健全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共同发展、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政策;以开发专职岗位和培育服务载体为重点,以畅通流动渠道为保障,健全人才使用政策;以职业道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 3 职业水平评价为基础,健全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政策;以激发人才积极性、稳定人才队伍、充分实现人才价值为目标,健全有利于人才长期安心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激励保障政策。广泛开展以扶贫、助弱、帮困为核心的专业社工服务,坚持聚焦脱贫攻坚、防灾减灾、职工帮扶、婚姻家庭、精神卫生、社区矫正、残障康复等重点领域,高度关注农村留守人员、城市流动人员、残疾流浪儿童、刑满释放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征地拆迁等重点事件。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资源链接、生计发展、矛盾调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方面的专业作用,助力解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衍生的社会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同时,要配合制定《志愿服务条例》,全面实施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立健全志愿者嘉许和回馈制度,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志愿者行列。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深度融合,扎实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助学、抢险救灾、环境保护、道路指引、大型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广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社会向上向善。
发挥“三社联动”优势作用
在社会治理中,社区是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载体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辅相成。随着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也随着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三社”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所承接的服务事项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加强联动、强化统筹、增强合力,形成并增强第三方整体优势和综合效用。
要推进资源整合,统筹配置各级党政部门、群团组织投放到社区的资源,汇集“三社”资源,提高社会治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用效能。推进政府向 4 “三社”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工团队执行项目、面向社区实施项目的新机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保障、项目化运作为纽带的“三社联动”新途径。推进社区平台开放,推广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社合作、社企合作等多种运行方式,推行“三社”信息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民办社工机构购买社区公益岗位,推动城乡社区统筹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专业社工岗位开发设置工作,使社区成为吸纳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大力培养和发展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积极支持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和基层政府委托事项。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点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贴近群众、反应灵活、专业对路的优势,带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增加社区服务供给,更好回应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9.充分发挥插图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九
一、利用插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但观察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插图中较明显或自
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如在教学第一册准备课的“开学图”时,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年龄、性别、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渗透分类思想。在以上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图中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个人?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渗透自然数的概念,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有目的地观察画面,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和概括。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如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概念时,教材在认识数“4”时安排了“乘客排队上公共汽车”的插图。教学时可结合插图进行提问:“共有几个乘客在上公共汽车?谁排在第一?小朋友排在第几?”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数在表示数量多少和先后顺序时所代表的“基数”和“序数”这两种不同的含义。“0”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单凭语言讲解很难使小学生建立起“0”的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组插图的观察比较进行教学:插图中第一个集合圈里有2只杯子,就用数“2”表示;第二个集合圈里有1只杯子,就用数“1”表示;第三个集合圈里一只杯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虽然不要求学生说出“0”是空集的基数,但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到“0”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教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绘制出实物图、线段图,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因此,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说图以及据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学生解应用题的基本功,也是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插图中上、下两排图形一一对应部分,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从多出或少出的部分,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插图,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向小学生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现代数学思想。教材大量采用直观形象的集合图、对应图等向学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在渗透这些思想方法时,不能出现抽象的定义、名称,而只能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图形的观察,感受到这些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2+1=3”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渗透并集思想:一个圈内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用小圈圈住),然后把这两个圈用一个大圈圈起来,表示原来的2个小朋友加上新来的1个小朋友,一共是3个小朋友,使学生领悟到把两个部分量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通过如准备课中的“萝卜、白菜图”渗透对应思想;通过如渗透函数思想等。
四、通过几何图形的提前渗透,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教材编入这些几何图形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数,数数、计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这些几何图形打下基矗例如,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的操作,既让学生学习了数的概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和基本特征。同时,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及早安排了几何图形认识的教学。如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二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这些几何形体教学与认数、计算和应用题教学同步进行,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充分利用插图中的美育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儿童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对称性、思想性等美育因素。如“从卡片上剪下有关图形,按下图拼一拼。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充分发挥党校在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阵地作用】推荐阅读: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07-07
农村小学如何发挥在孝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06-24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07-22
充分发挥示范课文的引领作用08-24
充分发挥学生模范作用 促进年级组德育发展08-11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11-03
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09-03
人民法院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促进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