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2024-08-03

巧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精选12篇)

1.巧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篇一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当今的幼儿基本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生活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的整个阶段,而抓好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并且有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自信心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很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曾听说某一大学生在大学因为不能自理,而让妈妈陪读的生活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儿童心理学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切包办代替,他们过多的关爱不经意间挫伤了孩子自理的积极性,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就越成功。对小班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一大转折。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被大人哄着,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穿脱衣服、午睡是小班孩子入园首先要碰到的难题。

二、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事,“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也屡屡皆事。很多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认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啦,不用刻意去培养,不必急于让他们动手。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自己洗,我自己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习惯为孩子做事,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接受大人们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就不愿意做。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大人会帮着干;要喝水了,大人会端水来:要起床了,大人会给衣服穿„„。常言道:“三岁之愧,百岁之才”,这说明3岁左右的儿童身心两个方面是都在进一步地成熟与充实,此时不但是培养有个性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

小班孩子年龄小,肌肉发展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米饭,家长嫌脏,吃好了还要搞卫生,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而且干净: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被穿反了,还要重穿„„。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和顾虑。

在幼儿园中也存在着老师的包办,一些要求提出来而无法长期坚持落实下去的现象。比如往往有些孩子因吃饭玩而影响下面的活动时,我们就会赶快将孩子的饭喂掉。又比如看到孩子们小便后因衣服穿得过多而艰难地拉裤子时,我们心里往往有很多的不忍而去帮孩子将裤子穿好,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依赖老师们的帮忙了。

三、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依据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标准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手段和工作。

第一、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生活生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教师可以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例如:每天安排小值日生,餐前协助老师一起分盘子,分勺子,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孩子们都会非常感兴趣。在每日的吃饭活动前告诉幼儿今日午餐吃什么、这些饭菜有什么营养?小朋友吃饭要怎样做?这样一来,幼儿在吃饭时就比较专心,挑食、偏食现象比较少,时间长了,自然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我们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幼儿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在每日生活中都能很好的锻炼每一名幼儿。

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一定要确保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可用表扬的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孩子虽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它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培养活动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有关的歌曲、故事、游戏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方面意识的熏陶,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思想:“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利用孩子的这个特点,经常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如 “我是姐姐来喂饭”,“我帮姐姐穿新衣”,“送玩具回家”,等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的自理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己。

3岁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很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刚学穿脱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确实难度太大。如果平铺直叙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穿脱衣服的要领,我们可以运用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例如《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脱衣服》;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边做,逐步学会穿脱衣服。洗手前挽袖子;爬,爬大山,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小班幼儿经常有穿倒鞋的现象,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来检查时可以这样做;顺着两边裤缝往下摸,能摸到鞋釬,就穿对了,摸不到,就要把鞋子都脱下来,两只鞋子换换家,再穿上。充分的让孩子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三、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作。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仅在幼儿园培养是不够的,需要家园一致。家长是架起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在家庭环境中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小班,当他们第一次离开家,进入集体生活时,家长和幼儿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做好家园沟通工作。为此,我们开通了“宝宝直通车”就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能力、行为表现等与家长定期、经常地进行沟通,使家长能感受体会孩子在自理过程中的进步,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能在家园一致的环境中养成,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反馈,更好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也可以张贴一些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理论知识或实践资料的推荐或是家长和老师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中的经验,供家长和老师共同分享,相互学习。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QQ群“生活自理能力”话题的争鸣,通过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探讨交流,在家长中发起“孩子自理能力”培养中的无奈和好的建议的对话,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

小班幼儿学做事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家庭,家长总是有许多顾虑和担心,而导致不放心。我们就利用开学时的家长会,向家长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以及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和方法。也可以利用演示法,向家长演示一些生活技能,使家长在教孩子时与幼儿园采用一样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掌握。

在幼儿入、离园时,老师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老师也可以询问一些孩子在家的情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家长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经过磨练他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

四、小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

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时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虽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铺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2.巧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篇二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缘起

幼儿期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我园对幼儿的调查来看,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如:45%的小班幼儿不会自己剥鸡蛋壳;55%的中班幼儿不能独立穿衣;60%的大班幼儿大便后不会正确地使用手纸。由此, 我们开展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的目的

我们期望通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 通过我园保教人员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活动, 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自我锻炼, 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探索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二是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技能, 提高动手能力;感受自己的成长, 树立自立意识;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 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

二、含义与目标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涵义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这里幼儿的生活: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生活活动: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的活动, 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 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 在共同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

(1) 总体目标

2至3岁:愿意接受清洁要求, 会用小勺进餐, 学习如厕, 安静入睡等。

3至4岁:有独立做事的愿望, 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4至5岁:学习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筷子、毛巾、便纸等, 对自己能做的事情表现出自信, 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

5至6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 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

(2)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 (见下表)

三、方法与途径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收集国内外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成果 (经验介绍) , 查阅有关文献, 以获得有关资料, 如在网络和书籍中收集到一些实用的儿歌、教案等, 教师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改编, 并加以整合, 使幼儿将复杂的行为习惯要求和操作方法变为琅琅上口的儿歌, 幼儿边说边做, 使孩子们既感兴趣又便于记忆。如:礼貌歌、自我保护歌、标志歌、穿衣歌、洗脸刷牙歌等。

(2) 环境教育法

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 充分发挥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使孩子们在环境中学习, 环境中成长。如托班教师在活动区内制作了“我的衣服变变变”等, 幼儿可以训练拉拉链、魔术扣、按扣、绑带子等;小班墙面的“请看我今天喝了几杯水”——通过让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往墙面粘贴的水杯中放一根吸管, 以提示引导幼儿口渴了自己知道喝水;中班在区角中设立的火锅店, 通过让幼儿在火锅内夹取食物等很快学会了用筷子等;大班幼儿通过墙面上的“妈妈的大鞋子”来完成“我帮妈妈系鞋带”等等, 都让墙面材料成为幼儿表达表现的背景。

(3) 图示标识法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和要求用语言表达往往过于复杂, 幼儿主要还是通过感知和表象来认识事物的, 利用简单的图示或标识, 在有简单语言儿歌的基础上幼儿对照图示, 可以巩固和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 使之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的方法。例如:洗手的方法图示: (1) 卷袖 (2) 开水龙头 (有一边图画得水不大不小, 在下面画上√, 另一边图画得水很大, 溅得到处都是, 在下面画上×) (3) 擦肥皂 (4) 手对搓 (5) 搓手背 (6) 冲水 (7) 对水池甩水√, 对人甩水×。 (8) 用毛巾擦干手。这种图示标识法可以用于幼儿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在环境中渗透, 同时, 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培养目标增减其中的环节和步骤, 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 情境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情景将由幼儿自主建构。在托、小班, 可多利用情景演示的游戏方法, 利用直观的教具组织活动, 如“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这些游戏中, 幼儿会学了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 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 符合幼儿心理特点, 符合建构学习的需要。又如每天幼儿起床老师都为系鞋带伤脑筋, 系鞋带难度大, 幼儿不大喜欢练习,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鞋带系一系”的游戏;幼儿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音乐停一停, 解下自己鞋带边念儿歌边系:两个好朋友, 见面握握手, 钻进大洞口, 用力拉耳朵, 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 轻松自主的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5) 竞赛评价法

幼儿和老师比, 和家长比、和小朋友之间比, 比穿衣穿鞋扣扣子, 比洗手比理床, 一项一项进行, 谁是优胜者就给谁奖励, 竞赛可以个人与个人比, 小组与小组, 也可以平行年龄班级之间比, 奖励可以是掌声、赞美、奖状……自开展研究以来, 我园各班级每个学期都在班级醒目位置设立了幼儿自理能力评比栏, 根据月目标, 列出展示评比的项目, 达标的幼儿名字后面会贴上一朵小红花、一面小红旗等, 这个栏目一直倍受家长和幼儿的关注。另外, 我园还开展了各类活动以促进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如:我园在迎庆六一时还在户外组织了全园幼儿参加的包括大班幼儿的穿鞋比赛 (要求系鞋带) , 小班剥鸡蛋比赛, 中班穿衣服比赛 (要求拉拉链) , 托班舀豆子比赛等近十项活动内容的自理能力比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自理能力, 还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园教育成果, 使家长更加关注和配合幼儿园教育。

竞赛的同时我们坚持正面评价, 鼓励表扬幼儿形成良好积极的情感态度, 使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由被动变成幼儿自觉的行为。在托班、小班, 以成人的评价为主, 到了中班、大班, 幼儿非常在意同伴评价, 同时,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始进行自我评价, 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知道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哪些是不正确的。

(6) 观察分析法

其一, 通过观察, 可获得较真实和具体的信息, 能考察和理解幼儿行为各个方面和个别差异, 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表现。在观察的基础上, 可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确评价判断, 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措施。我园各班级围绕培养目标对每个幼儿都建立了观察 (测评) 记录表, 观察到人, 每月记录并分析评价, 及时发现问题, 总结培养经验。

其二, 引导孩子观察老师、家长或同伴做事 (做示范) , 如:吃饭时怎样使用筷子、怎样的坐姿、怎样正确使用餐巾;怎样穿衣穿鞋扭纽扣子……这样有意的观察可以使孩子获取直接经验。在技能学习的教育指导方面, 要注意指导与示范的有效性 (如讲解与示范同时进行效果好、利用视听手段指导效果好、防止信息负担过重) 和注重练习与反馈。

(7) 个案研究法

主要用典型案例, 通过探索性研究获得新的启示, 提出新的观点, 为群体研究提供范型和研究的基础。我们每位教师针对班里比较典型的例子, 有表现特别突出的, 也有自理能力表现相对比较弱的, 老师可以通过随时随地的观察、随时随地的记录, 来找出幼儿自理能力之所以弱或者强的原因, 也可在观察辅导的同时更多地摸索一些教育方法, 以便为后面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1) 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

自理能力的强弱几乎在幼儿一日活动的所有环节都有所体现, 如来园时自己走, 不要家长抱;入园晨检前的洗手;在园用餐 (点心) 、饮水、入厕、午睡、穿脱衣服、离园等等, 这些环节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的良好时机。

(2) 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自理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幼儿的学习、运动、生活、游戏四大版块中灵活运用, 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人每月要完成两篇自理能力的完整详细的教案, 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学期内每位教师分别开展了一节自理能力园内公开课, 并将其刻制成碟片, 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

(3) 教师与幼儿一对一互动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化指导即个案研究十分重要。如, 小一班的一位小朋友, 因为语言发展迟缓, 无法与别人沟通, 加上家人的宠爱, 从小自理能力就很差, 我们就把他确定为个案跟踪研究的对象, 在老师点点滴滴的提醒、帮助、肯定、鼓励下, 加上幼儿自我意识的提高, 积极努力自我锻炼, 终于使他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4)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联动

(1) 我们坚持每周利用亲子桥上面的周计划表及时向家长汇报当周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及可能需要协助的事项。

(2) 把自理能力培养测评、比赛等相关大活动的录像刻制成光盘发给家长观看, 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 同时也请家长积极配合校园的工作。

(3) 我们发放了幼儿家庭活动记录表, 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记录幼儿在家里的各项自理能力的表现, 以达到家园同步教育的作用。

(4) 协同社区中开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各类活动。如:“我是能干的小帮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展示摄影大赛;家教咨询和专题讲座“让我们的宝宝更能干”等。

四、成效与反思

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主要成效

(1) 促进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从回收家长问卷调查中了解到:托班幼儿在饭前便后要洗手、入厕所时会脱裤子、知道饭后要漱口等方面, 小班幼儿在吃鱼吐鱼刺、独立穿脱衣服袜子鞋子等方面, 中班幼儿在整理图书、独立穿衣方面, 大班幼儿在入厕时自己使用手纸、遇到困难会求助等方面, 其达成率均较研究初提高40%以上。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 使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 及时为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做好成长、分析、研究记录。教师从开展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教育活动中能够从无目的、不明了逐步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作好研究工作, 真正做到教与研相结合,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 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园品位。

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符合《新纲要》精神, 也顺应了我园以“国际视野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宗旨。

(4) 促进了生活课程的发展。

通过作为幼儿生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理能力培养, 使教师更多的思考:教师如何教、幼儿何时学、怎样更好地实现师幼互动、家园互动, 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也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和发展。

(5) 增强了家园教育合力。

家长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相关活动, 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积极配合幼儿园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锻炼,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2.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的反思

(1) 培养的机会无处不在, 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可在幼儿学习、生活、游戏和运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 在培养孩子时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

(3) 当孩子发生错误问题时, 一定要正面教育, 多给予鼓励, 尊重幼儿的自尊心。

(4) 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定要持之以恒, 不能今天做, 明天不做, 这样就不利于孩子自理能力好习惯的形成。

3.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篇三

不少教育家和名人都强调自幼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杰出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那是最美好的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时代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奥妙无穷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其累。”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从小培养,从小事抓起

心理学上把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称之为“首印效应”。“首印效应”告诉我们: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在幼儿园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他们的一生中至关重要,正所谓:“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最容易受引导。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有些家长,甚至有些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给他们订那么制度,但孩子的某些坏习惯一旦形成后,就会产生对抗性,新习惯要想扎根下来就困难多了,所以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种细节小事上、各个活动环节上,都要制定明确的规则,想方设法运用他们能接受的形式去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如规范幼儿不丢三落四的行动,就可以使幼儿养成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有些家长面对这些小事,常常听之任之,认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二、做有心人这里指的有心人,就是要有“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强烈意识

科學、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幼儿来说有再现、反复、稳定、持久的特点。吃、喝、拉、撒、睡、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是每个幼儿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会因季节、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天同样的内容在三年(3到6岁)的时间里反复出现。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能使他们提高生活能力,取得生活经验,这有利于幼儿建立“动型”。而动型又有行为习惯的生活基础。几年来,我注意根据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中各个环节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工作,寓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教育。

三、教会幼儿进行自理的方法

为了能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教给幼儿的是做事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包办、代替。例如:刚开学时,有的幼儿洗手的时候喜欢玩水,会把自己或旁边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为了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不弄湿衣袖。教师一边教一边做示范。洗手前挽袖子,我们会这样说:爬呀爬,一爬爬到山顶上,别让袖子滚下来。洗手时我们编成了顺口溜:“拧开龙头弄湿手,擦上香皂搓一搓,手心手背变泡泡,再用清水冲干净,水池里面甩一甩,拿个毛巾擦干手。”就这样在老师的有意引导下,幼儿都学会了正确地洗手方法。现在,孩子们都养成了按顺序洗手,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的好习惯。所以,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才能让幼儿终身受益。

四、方法对头,因势利导,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孩子们的进餐习惯。不少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总担心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原因是有不少幼儿在家里不是挑食、就是偏食,有时还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喂,才肯吃,幼儿的进餐习惯不是很好,导致家长很担心。是呀,幼儿的进餐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对幼儿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在餐前、餐时、餐后三个环节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午餐前。我们运用音乐旋律指导幼儿将小椅子搬好,先干净手,回到座位,并播放优美的曲子调节气氛。有时,我们一边分菜,一边让幼儿看看今天吃什么菜,名称叫什么?加深其对各类蔬菜的认识。在这样愉快轻松的气氛下,幼儿很高兴,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也乐于接受。

午餐时。我们仔细观察,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加以教育。有些幼儿不会握筷子,我们就利用游戏活动“夹豆子”帮助其尽快掌握握筷子的技能。一些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就有意识地请他们到老师身边来吃,以便于督促指导。当他们有了进步后,再和大家共同进餐。对于饭量较小的幼儿,在分餐时我们先盛得当少一点防止加重其心理负担,造成剩饭剩菜、拖延时间等现象。当幼儿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后,再逐渐增加饭、菜数量,使之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形成正常的食量。对于爱挑食的幼儿,老师酌情减少一些他们不爱吃的菜,并要求他们能尝试着吃一点,说说味道如何,老师再向他们说明这些菜的营养。幼儿明白了道理又看到不爱吃的菜数量不多,也就能吃下去了,这样逐步纠正了其挑食的习惯。还有部分小朋友,吃饭特别快,不利于消化。我们就结合认识时钟,让他们边吃边自己看钟点,在教师指定的时间离开座位,并且引导他们回忆有关故事中讲到的肠胃的消化特点,学会细嚼慢咽。

午餐后。我们告诉幼儿不可以运动的道理,带领幼儿散步,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有时,组织幼儿进行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如自由交换自带玩具,相互结伴交谈等,使幼儿愉快而舒畅。经过我们细心周到地教育培养,我班幼儿个个养成了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的良好进餐习惯。

五、坚持锻炼幼儿自理的能力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儿做得不好或添麻烦,就包办,代替了。孩子特别好模仿,有时你在调颜料时,孩子会有兴趣地尝试一下,这时,你可以让孩子试一下,别担心孩子干不好,或添麻烦、帮倒忙。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打翻颜料或弄了一地的水等。这时,我们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4.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篇四

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孩子没有掌握自理能力的方法和技巧,由于年龄偏小,小班都在三岁左右,在自理时都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父母不是教诲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到,导致孩子不会自理;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会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为了让幼儿尽快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自我服务习惯,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我们小一班进行了“幼儿自立能力培养”的训练,在一系列活动中,严格遵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三岁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掌握各种大的动作和一些精细的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培养儿童生活自理的意义还不限于能力的形成,而在于自幼培养独立和不依赖成人的性格。小班的生活能力是独立用勺吃饭、用杯喝水、会漱口会洗手、会用水吞药片、会扣大扣子、会自己睡觉盖被、会大小便、会用卫生纸擦鼻涕„„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帮助下幼儿独立的做就可以渐渐学会,贵在放手让幼儿练习,开始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怕浪费时间,要有耐心,要让幼儿在独立做的过程中学会。家长们的包办代替只能养成幼儿的笨手笨脚,还要利用儿童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儿童模仿大人的生活。除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外也可以利用游戏加以辅助练习,如扣扣子练习就可以让幼儿脱下自己的衣服或妈妈的衣服练习解扣、系扣,给娃娃穿衣服,用勺给娃娃喂饭等。在培养生活能力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进餐时就要养成饭粒不撒得满桌满地,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讲故事的好习惯,又如睡觉前要小便,脱了衣服放在固定地方,不蒙头睡觉、手里不拿东西睡觉等好习惯。

二、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高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三岁幼儿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吃饭、洗手、刷牙等。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造必要的合理条件: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在低矮的柜内„„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如教幼儿洗脸的顺序: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际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

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的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

三、教育孩子懂得劳动要创造财富

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如电视机是用钱买的,钱是爸爸妈妈天天辛苦用劳动得来的;小朋友的新衣服、玩具、图书等都是劳动得来的;农民伯伯通过劳动种出粮食、蔬菜„„为了加深印象,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劳动创造财富这个道理,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劳动,利用废旧材料做一件有趣的玩具„„使孩子懂得每样物品都是劳动创造的,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小班幼儿自立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自立的正确方法,应简明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学习洗手,如果让小班幼儿独立去完成洗手这一基本动作,往往会看到孩子不仅没把手洗干净,反而把衣服给洗湿了,有的幼儿借此玩水,甚至连裤子鞋子也弄湿,有时也把同伴的衣服鞋子打湿,所以我们在教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的时候,自己先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首先卷衣袖-开水龙头-淋湿手-擦肥皂-洗手心、手背、手指,用力搓一搓-开小水把肥皂泡冲干净-关水-擦手-挂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分批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并把洗手的过程自编了洗手儿歌“打开水龙头,卷起小袖口;浸湿小小手,擦上香香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十指交叉搓一搓,冲洗小小手;毛巾擦一擦,挂好小毛巾,亲亲小香手。”幼儿在念儿歌的过程中情绪愉快的完成了洗手动作,避免的幼儿因玩水弄湿衣裤的现象。每天的反复练习,饭前便后洗手,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了。刷牙:将牙刷浸湿-挤上牙膏-用口杯接水-漱一下口-先刷门牙,后刷两边,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到-接水漱口-把牙刷冲干净,刷头朝上放入口杯中。还可配合刷牙儿歌来提高小朋友的兴趣:“小朋友们讲卫生,早晚都来把牙刷,先刷门牙后两边,从上往下一二三,里里外外刷干净,接水漱口冲干净,刷头朝上放杯中,张开小嘴口气新。”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小朋友们轻松愉快的把牙刷完了,并按一定的顺序,每天早晚刷,习惯就成自然了。

五、通过教学活动,以语言指导行动,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在学扣扣子时,幼儿两手不协调,不是扣不进洞眼就是上下对不齐。为此,我园小班开展了一系列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扣扣子比赛、叠衣比赛。首先老师定出活动目标,掌握扣扣子、叠衣的正确方法,然后老师做好活动准备,编一个故事或儿歌,每人准备一件带扣子的衣服,最后老师有表情完整的讲述故事或儿歌,一边讲一遍示范,并且穿插提问题,比一比谁的衣服扣得整齐且动作又快„„

六、增设自理区巩固自理能力

准备一些幼儿游戏动手操作的材料,用布贴游戏练习扣扣子、瓶子盖拧开再盖上,自制小衣服练习折„„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不断练习巩固,所以中小班若开设自理区,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大有好处。通过鼓励和表扬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孩子在劳动中,任何一点成功和进步成人都要给于赞许和鼓励,这是保持孩子学习劲头的必要条件,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在鼓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正如古人所言:“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功”。经常的夸奖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比如幼儿自己扣上了扣子,位置却扣错了,我们首先给于肯定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扣上扣子”。接着纠正:“只是一颗扣子进错了门,重新扣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的情绪,提高自信心,成功的时候愈多,自信心愈强,劳动就愈容易成功,成人应特别注意和充分应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多指点,多给其成功感,以增强自信心。

总之,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来研究探索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且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幼儿的生存搭建平台,同时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5.巧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篇五

【摘 要】现在大部分幼儿因为环境的关系,对家人产生了很大的依赖,致使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甚至对幼儿园的生活无法适应。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形成,对幼儿自信心、责任感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幼儿在这里缺乏极为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自己不会洗手、穿衣、吃饭,更不愿意独自午睡,有的也许连大小便都不会向老师表述,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问题,让幼儿们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现在的大部分家庭是两老二青一小模式,孩子是这个家庭的关注中心,父母和家人对孩子过于溺爱,致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退化。

1.欢快游戏,指导幼儿生活技能融合

有些幼儿专家认为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为幼儿以后的人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经实践研究表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对自己将来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有好处,还令幼儿更具自信心和责任感去处理事情。小孩子的双手是十分灵巧的,我们要在实践中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和方法,让孩子勇敢的迈出自主生存的第一步。

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形象,也很具体,他们对那些描述具体事务和生活现象的语言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幼儿对劳动技能的愿望和兴趣积极地调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编一些儿歌,将简单的生活技能穿插在儿歌中,儿歌的形态较为简短押韵,便于幼儿记忆,像《穿衣歌》、《叠衣歌》等。除了简单的儿歌之外,还可以将生活技能以拟人化的语言向幼儿提出,例如:如果提醒孩子们洗手之前要将袖子挽起,我们可以这样讲:“爬山、爬山、爬大山,娃娃爬到山顶上,袖子不能滚下来。”教育幼儿洗手时,我们特意为他们编了顺口溜,以便于幼儿更快、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方法。

众所周知,小孩子的天性十分顽皮,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生活技能。像我们经常带领小朋友玩的一个游戏叫做“给小动物喂食”,幼儿们自己给小动物喂食,目的是让幼儿学会使用勺子;还有“芭比时装秀”,让孩子们给芭比娃娃穿衣服、换衣服的过程中,学会扣扣子、穿衣服的方法;有一个叫“给宝宝找朋友”的小游戏,主要的目的是帮幼儿们区分鞋子的左右;我们还设计了许多亲子游戏,像“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在游戏中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们在和父母玩耍的过程中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而言之,这些小游戏不仅增加了幼儿们的生活体验,还提高了幼儿们自己动手的自理能力。

2.创造条件,进行幼儿生活技能练习

小班幼儿的情感十分脆弱,对事情充满畏惧感,他们的年纪太小,做事情的能力也就差了很多,如果他们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我们都应该报以鼓励的态度,激励他们的独立意识。如果幼儿自己主动扣扣子,即便扣子的位置错位了。我们要先对幼儿的独立意识给予肯定,并且对其进行表扬,接下来才是对扣子位置进行纠正,这样会令幼儿的自信心增加,也拥有了良好的自理情绪。当然,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理能力掌握情况定期进行项目评比,将穿衣、穿鞋袜、洗手、吃点心、搬椅子等小事,用图形画出来,做到这些事情的幼儿会在相应图片的地方得到一朵小红花,谁的小红花数量多,说明谁是自理小达人。通过激励评比的方式,刺激幼儿努力地学习生活技能。

在小孩子的心目中,帮大人做事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心理特点,让幼儿帮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任务,为孩子们提供一项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帮老师分发餐具,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给小花小树浇水,帮老师整理玩具模型等等,这些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常之大,每次幼儿都会争先恐后的帮忙做事。还有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自己的物品自己摆放整理、喝牛奶时自己插吸管、吃饭时自己动手等等,这些环节都会增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小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需要反复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才会提高,所以老师要更需在生活中抓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机会。例如:进入校园、吃饭、上厕所、午睡等环节,这些过程中幼儿可以自理的事情有很多,幼儿园因此也成为培训幼儿自理能力的最佳场所。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锻炼,并且不断地巩固练习。老师要对幼儿的自理能力加以指导,什么事都要做到有前有后,对孩子们的生活习惯进行检查督促并将好的习惯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一种自觉地自理行为。

3.家园合作,优化幼儿生活技能培养

幼儿园要和家庭达成一致的教育共识,家园要做到及时沟通幼儿的生活信息,互相交流看法和经验,从而制定正确的教育策略,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要经常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商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家长应当注意的事项以及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当的条件,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自理的事情。另外,家长要对一些亲子活动的意义十分明确,在家一面对幼儿进行督导,一面也要教导幼儿一些生活技巧。家长千万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权利,还要为孩子积极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许多幼儿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仅是幼儿在园内得到了锻炼,还因为在家中得到了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有了家长的配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工作才会取得成效。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些事不能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幼儿年纪小,就不敢让他们去做自己的事,家长和老师要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做,鼓励孩子们坚定地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相信他们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6.巧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篇六

幼儿升入大班后,我们将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孩子进入小学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孩子一生之中的一个转折,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小幼衔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幼教老师应该初步初步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使用的学具及基本的常规,有期待入小学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习惯。

1、在幼儿园里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帕上。从小幼衔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进入小学,鞋带开了要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伞和收伞、自己削铅笔、自己收拾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等。由此可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孩子上小学后,对于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会合理的安排,这样我们首先逐步让孩子了解“十分钟有多长”的时间概念,组织《十分钟我能做什么》活动,要求他们在十分钟内完成一到两项任务。有意识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并会合理利用这段时间。接着我们教会孩子使用这十分钟时间,比如上厕所、喝水、到操场活动一会儿。为他们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要结识许多新的伙伴,如何主动交往。我们要教会孩子一些方法。如: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与别的伙伴分享等;我给你留下电话 我们来交换等。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7.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篇七

一、教师要呵护幼儿独立意识的萌芽, 关注游戏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过程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 也可以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对幼儿的个性形成和智力发展都有帮助。而幼儿在上幼儿园以后独立意识开始萌芽, 什么事情都想亲自尝试一下, 尽管洗手时会把衣袖弄湿, 吃饭时衣裤上全是菜汤的痕迹。对于幼儿独立意识的萌芽, 教师不要怕麻烦, 要细心呵护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各种物质材料和游戏实践机会的同时, 要多让幼儿体验游戏活动的过程, 要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积极实践、自我探索, 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自理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过程, 要放手让幼儿进行游戏。

二、教师要通过各类游戏, 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原则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喜欢游戏的天性使幼儿能最大限度地在游戏中学会生存、学会自主。因此有具体情节、模仿性和操作性强的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1. 游戏选择, 要坚持开放性和主体性原则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要能够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坚持幼儿的主体性和目的性。如, 要培养幼儿的洗手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几个游戏方式, 让班内幼儿选择喜欢的游戏进行。而在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如通过“玩泡泡”游戏培养学生的洗手能力时, 幼儿虽然喜欢洗手, 可是不懂怎样才能把手洗干净。教师要指导幼儿洗手前把袖子拉上一点点, 水龙头开小一点, 先搓手心, 然后再搓手背等。而幼儿在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搓手的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泡泡。教师此时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吹泡泡”游戏, 孩子们在兴奋的游戏中发现泡泡渐渐由小变大, 小手也越来越干净, 在游戏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洗手。

在游戏的空间和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幼儿好动活泼, 喜欢跑跑跳跳, 因此教师在场地的选择上可以摒弃传统单一的选择方式, 选择可以让幼儿自由游戏的场地, 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 游戏指导, 要坚持生活性和操作性原则

幼儿生活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 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训练过程。而这些自理能力的培养, 有很多时候是生活性、操作性、随机性的。幼儿的穿衣、洗澡、如厕, 甚至如厕后的整理衣裤都需要教师不断强化指导。教师可将这些生活内容创编成各种游戏, 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游戏氛围中, 了解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 然后可以采用“比一比, 赛一赛, 看谁手最巧”等游戏方式, 在同伴互学互助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很多活动环节凸显着生活的操作性。教师可以在生活性的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动手参与实践。在不同的游戏中幼儿寻找到了不同的生活自理的乐趣, 也就很自然地乐于培养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游戏过程, 要注重鼓励性和反复性原则

教师要关注幼儿游戏的过程, 要不断鼓励及时表扬, 以正面的语言不断引导, 以榜样来示范和引领幼儿, 只有这样, 幼儿才会在不断地肯定中形成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要意识到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经过多次反复, 所以教师的教育要有坚持性, 让幼儿在螺旋成长中发展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师要巧设有效游戏情境, 坚持整合性原则, 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

教师要巧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和游戏情境, 让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 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 鼓励幼儿练习自理技能。如“给小玩具穿衣”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幼儿准备一些自己穿不上的衣裤给小玩具穿, 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在多维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的生活、科学、语言等有效糅合整合, 促进幼儿不同层次自理能力的发展。而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 不断克服困难, 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只有让幼儿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游戏、活动, 体验游戏过程中带来的学习乐趣, 才能潜移默化地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理能力。

摘要:教师要呵护幼儿独立意识的萌芽, 关注游戏中幼儿自理能力发展的过程;要通过各类游戏, 探索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原则;要巧设各种有效游戏情境, 坚持整合性原则, 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

8.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浅谈 篇八

关键词:小班 生活自理 能力

小班的幼儿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中来到了幼儿园,他们孤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生活圈子扩大了,环境变了,新奇的玩具多了,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有想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愿望。但是自己不会拿勺子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等,给他们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带来了困惑。

小班幼儿已经能够掌握运用一些大肌肉的动作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有些基本动作也发展得比较灵活,而且他们也有了较强烈的自主、独立愿望,但是他们的父母们包办代替的比较多,以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并且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从小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和同班教师针对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一、在轻松快乐的游戏化教学中学习各项生活技能

掌握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幼儿没有掌握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不会洗脸,就不可能把脸洗干净;即便是幼儿有了自理的意识,但是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不可能做好。

1.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盥洗时,我们常常发现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不仅小手洗不干净,还常常把袖子弄湿。

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和本班教师将洗手方法分解成了几个步骤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示贴在盥洗室墙上,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教给他们,每次洗手,我们几位教师和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冲冲手;关龙头,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净,我们大家拍拍手。”幼儿在这种游戏化的情景中反复练习,通过一个阶段持之以恒的训练,幼儿不但能正确地洗手了,而且手洗得还很干净袖子也弄不湿了。

2.进餐活动也是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进餐过程中,幼儿出现了不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严重挑食、撒饭粒、桌面不干净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几位教师专门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社科活动“认识碗、勺”,通过教师的讲解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了碗、勺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开展了“吃得真干净”“小米粒别生气”等语言活动,教师通过讲故事和幼儿做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进餐时要保持桌面的干净,不撒米粒、不剩饭,我们还常常利用餐前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如“小白菜”“红萝卜”“绿鹦哥”等等,让幼儿知道各类蔬菜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在进餐过程中我们几位教师还随时向幼儿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幼儿的食欲。同时我们还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巩固幼儿园培养的进餐习惯。

3.午睡起床穿衣服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最难的事情。由于幼儿多,教师没法一个一个给帮着穿,所以秩序混乱,经常影响下一项活动的按时进行。为了能让幼儿安静快速地穿好衣服,正常地进行下一项活动,我们就创设了游戏情景并编了儿歌。如儿歌“穿衣服”,通过“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钻好洞洞来帮忙,抓好衣服再来钻,哧溜哧溜上房子”等等,使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方法。幼儿念着儿歌高高兴兴地学穿衣服,那个认真劲儿让教师看着都高兴。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各项生活技能。

二、创造条件,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为了使幼儿熟练灵活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几位教师想办法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如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各种豆豆和瓶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练习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在娃娃家我们放置了一些娃娃,让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等,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能力的锻炼练习。我们还充分利用午睡起床的机会让幼儿认识鞋子的正反,练习穿鞋、穿衣服,我班经常开展“看谁穿得又快又好”的游戏竞赛,表扬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通过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到学期结束,我班大部分幼儿已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如早晨起床后的穿衣,晚上临睡前的脱衣等都需要家长在家中加以督促。为此我班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内容、方法、意义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让家长懂得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动手操作,在家里不要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权利,并且要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不仅明确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还将自己的实际经验和技巧教给了幼儿。许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短时间里提升很快。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能力的关键。

总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觉得幼儿小就不忍心让他们自己做。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家长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我们班的几位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深深地认识到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一心,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林敏.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趣味游戏[J].婚育与健康,2010.(12).

9.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九

理解幼儿自理能力

二、调查时间:

20xx年4月

三、调查地点:

成都市快乐宝贝早教中心

四、调查对象:

幼儿、老师、家长

五、调查方法:

访谈

六、调查的基本情况:

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我分别从小、中、大及学前班各抽出十多位家长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如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由父母来喂,早上是自己穿衣穿鞋还是由父母帮穿,自己洗脸还是父母帮洗,回家写作业是自己主动写还是要靠父母督促才写。

10.幼儿园冬季生活自理能力活动总结 篇十

一、思想重视园领导组织多种情势的学习,转变教师理念,深入熟悉到生活自理能力的进步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保教主任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保育主任每周对教师的实践教育进行催促和指导

二、教师专心固然孩子们的年龄小,但是展现活动的进程却规范有序,井井有条,都能依照一定的要求来进行。看得出,负责的四位老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都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孩子快乐即使个别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在质量和速度上显得稍稍有点逊色,但每个孩子都乐于参加,怅然接受挑战任务。活动中他们表现出的积极积极,脸上粉饰不住喜悦,无一不体现出自理活动展现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11.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探析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应新的环境。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开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一、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二、如何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3.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一是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二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三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

三、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

1、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老师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幼儿都已学会,在每日生活中很好的锻炼了每一名幼儿,除外在早操、午睡、户外活动等方面都尽量锻炼幼儿的自立能力。

2、激发幼儿的好胜心,竞争之中促自理。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中午起床时可以举行穿衣比赛,第一名有奖品等方法来督促幼儿。

3、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现在的中饭,我们班都会选一名表现好的幼儿和老师一块摆碗、分饭。小朋友做事感到特别的开心,不但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而且也塑造了幼儿优秀的品质。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老师都要和家长沟通,除了在幼儿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 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杞美茹.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研究.2010(2):81.

[2]高惠芬.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幼教研究.2008(5):96.

[3]赵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182.

[4]安粉玉.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科技信息.2010(19):696.

12.巧用儿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篇十二

一现阶段小班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 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 许多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 收拾整理衣服, 独立进餐, 自己洗脸等等。现在的大部分孩子普遍依赖性强, 大部分家庭都是“421”的组成方式, 一些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很多都被家里的大人包办了造成生活自理能力差, 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二游戏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指出“游戏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是他们基本的对象性活动, 同时也是最能表现与肯定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 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是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主体性的适宜途径。

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还带着先学前期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 思维活动的特点是“先做后想”, 是“动作中的思维”。他们好动爱模仿, 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有意识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在情绪上较依恋成人, 喜欢同成人协同活动。伙伴交往活动以独自活动和平行游戏为特征。利用幼儿喜欢动手与游戏的心理以及愿意取悦成人和满足成人期望的社会性动机来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把游戏活动的主体精神与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学因素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三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游戏方式

根据《纲要》精神,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注重活动过程, 让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 利用幼儿感兴趣和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试着自理自己的生活。

1. 游戏化儿歌, 培养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

天气逐渐转凉了, 孩子们的衣服越穿越多。午睡起来后很多孩子都不会穿衣服, 总需要教师和阿姨帮忙穿。为了让幼儿能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笔者用儿歌的方式教孩子们穿衣服。“一件衣服四个洞, 宝宝钻进大洞洞, 脑袋钻出小洞洞, 小手伸出小洞洞。”儿歌朗朗上口, 孩子们在儿歌的帮助下知道了衣服的特点, 学会穿衣服和脱衣服。为了增强孩子们穿脱衣服的能力, 在空余时间笔者还对孩子们进行穿脱衣服比赛, 孩子们边念儿歌边比赛很是高兴。

2. 游戏化材料, 培养幼儿自己吃饭的好习惯

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 可在桌面游戏中开设“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 (如小猫、小狗等) 贴在鞋、饼干盒上, 并把嘴巴部位挖空, 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饼干”及长柄勺等喂食工具供幼儿练习。每次把喂动物玩具拿出来时,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玩, 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小慧也抢着去玩。为增加兴趣, 动物的食物还能换成各种不同的物品, 如黄豆、绿豆等, 增加孩子们游戏的兴趣。

3. 游戏化体验, 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

在平时生活中, 有些孩子洗手时总是不涂肥皂, 还把水龙头开得很大, 常把水溅得一身。为了让孩子能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笔者首先让孩子们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来培养他们的洗手能力。孩子们喜欢玩水所以很喜欢洗手, 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 常把衣服弄得湿湿的, 于是要告诉小朋友们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 水龙头开得小一点, 先搓手心, 再搓手背, 还自编了洗手诗歌“小小手儿伸出来, 水宝宝和我做朋友, 先搓手心一二三, 再搓手背一二三, 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 小朋友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小朋友们不会用肥皂, 便让宝宝开始了一个新的游戏, 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 笔者让宝宝看到手上哪里脏乎乎, 就把肥皂来来回回地擦在那儿, 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 孩子们可兴奋了。在玩中, 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 泡泡渐渐由白变黑, 被水冲走了。宝宝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了使用肥皂。

4. 游戏化情境,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创设情境, 以“情境表演”的游戏方式,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为了让幼儿能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午睡前笔者常跟孩子们做情境游戏。把孩子们当做小花猫, 笔者来做猫妈妈。跟孩子们说:“小花猫们今天学了很多本领, 现在要睡觉了。睡觉前我们先要去上厕所, 小花猫走路轻轻的, 妈妈要带走路轻轻的宝宝去睡觉了。”孩子们听到自己是猫宝宝, 都学着小猫轻轻走路的样子去上厕所, 然后去睡觉, 样子可爱极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进午睡室的声音轻了, 午睡的速度也加快了。

上一篇:退休报告下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北京的初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