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成为打造石雕工艺产品的乐园

2024-10-25

惠安石雕成为打造石雕工艺产品的乐园

1.惠安石雕成为打造石雕工艺产品的乐园 篇一

惠安石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数不清的雕匠名师,可惜大多数只口碑流传其姓名,清代以前见诸文字的甚少,有所记载的主要是清代以后的名师。

历史上石雕名师多出自惠安崇武,又以 蒋姓居多,其后人也多继承祖业。

本世纪初在台湾还流传着“无蒋不成场”之说。

现在各地看到的清代中期自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石雕名作,多数由崇武五峰村峰前村蒋姓雕匠艺人主持创作的。

由于惠安雕匠艺人成名后,并不固守本地,常常身怀绝技,远赴他乡甚至海外创业,因此,对他们的传承谱系的研究整理上难尽其详。

据 惠安东桥东湖村《 鉴湖张氏族谱》记载, 张仕志,鉴湖十四世,生于 南宋嘉定四年12,卒于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泉州 清源山麓南少林寺石狮子的雕刻者,是惠安已知的历史最早的石雕大师。

其祖辈 张仲哥(1123-1194),鉴湖十二世,史书记载其为“泉郡名匠,善雕浮图花卉,晋(江)南(安)同(安)宫阙泰半着手”。

其后辈张曰臣,鉴湖十五世,“力攻雕刻艺术,所活人物图像呼之欲出。

如 安海龙山寺文殊普贤雕像”,是惠安目前已知的第一个 雕塑家。

其孙辈张同善(1338-1426),鉴湖十六世,曾任湖广辰州府经历,封 迪功郎,“政务之余攻习雕刻漆绘成术益精”。

李周,俗名“瓮仔周”,崇武人氏,生活 于清康熙到乾隆年间(1662—1722)。

李周历来被闽南的石雕艺匠尊为 宗师,福建的工艺美术界则称他是福建青石雕技艺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

后代不详。

世人传说他曾经看到“天开门”并得“月华”仙女授予他“不求人”的智慧,从此获得了“神骸仙魂”之灵,雕作生动如真。

在一次师傅雕石狮不慎敲断舌头时,他又大胆承担把传统的正面直前的狮头改转方向,既补救了失误又使狮子显得喜气洋洋,表现出超逸的特色,这也是“南狮”的由来,从此声名大震。

李周留下的作品,现在可以考证的有:福州于山法雨堂前一对龙柱;福州西湖 开化寺一对石狮, 福州脱胎漆器厂曾脱胎一对送北京人民大会堂置于宴会厅;福州万寿桥的18只拳头狮。

此外还有福州泉漳会馆前门前和厦门吴沧石坊下的石狮;厦门 海沧白礁保生大帝庙前的一对石龙柱等。

在艺术形式上,李周还发明了“针黑白”,利用黑白成像原理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就是成熟于现代的影雕艺术。

李周不但以自己的作品名扬一时,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学徒,使惠安石雕在整个清代大大繁荣起来。

蒋馨又名龟音, 五峰村峰前村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

出身石雕世家,自小学艺。

清末曾得占踞台湾的日本当局同意,前往 台湾鹿港开设石店。

后又在厦门开设“泉兴”石厂,曾为 南京中山陵加工石碑石材。

1927年,蒋馨携带子女前往台湾,主持 彰化南瑶宫的石雕工艺品加工,之后又参加数座 大庙重修工程。

蒋馨在台湾培养了一大批学徒,其女儿 蒋宝在台湾招赘 张金山成家,也承继家业,仍为石雕匠师。

蒋馨于1933年在台湾病逝。

他和徒弟们在台留下不少杰作,如 台南天后宫前殿的石垛,西螺 妈祖庙、冈山超峰寺、南鲲身代天府、彰化南瑶宫、鹿港天后宫等众多石雕品,还有台湾有名士绅 辜显荣及陈中和二座大墓的墓料。

蒋馨的石雕作品,构图严谨,雕线犀利,造型生动,人物雕刻四肢关节处理细致,姿态明显受戏剧动作的影响,表现准确,令人称绝。

蒋仁文俗名文子,五峰村峰前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

他的祖父蒋山斗和父亲蒋尚姑,都是名扬一时的石雕师傅。

相继在福州开设石店,业务十分兴旺。

蒋仁文从小随先辈学习,精心钻研,石雕技艺造诣颇深。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在 北京兴建颐和园,曾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工艺品竞赛。

年轻的蒋仁文精心雕作了一套镂花石鼓椅和石圆桌参加,其精湛的雕刻技艺一时轰动全国工艺界,被誉为“青石雕刻之冠”。

蒋仁文的成就使惠安石雕首次走出福建推向全国。

1924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修建 中山陵,这是一个当年引起全国注目的、规模庞大、质量要求又极严格的石结构工程。

由于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 林森的推荐,蒋仁文受聘主持石料和石雕件的加工和安装。

他率领30多名艺匠到南京,圆满完成任务。

惠安石雕工艺的精巧由此获得更加广泛的赞赏。

蒋仁文及参加的艺匠都受到国民政府的褒扬和重奖。

蒋仁文于1953年病逝。

他留下的较有名的作品还有, 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前的石龙柱,福州西湖的铁拐李石雕像等。

【惠安石雕成为打造石雕工艺产品的乐园】推荐阅读:

石雕协会年度工作计划08-02

惠安县第三中学语文07-24

上一篇:中考作文拟题技巧下一篇:一次荒唐的试验作文4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