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london诗歌赏析

2024-07-24

布莱克london诗歌赏析(精选8篇)

1.布莱克london诗歌赏析 篇一

海外中文教育教学特点刍探

现GCSE中文班教师 陈扬光博士

海外中文教育教学特点一直是海外各中文学校教学经验交流的热门话题。其话题本身除论及传播并弘扬中华文化外,还涉及诸如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双语教育学、文化研究学等多项领域。因此,发现教学实践中的个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规律,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海外中文学校的学术地位,而且对研究领域的理论建树,也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着这一认识,笔者深入伦敦简体字普通话学校并担任GCSE 班的教学工作。通过五年多的亲身体验,并结合专业探究,有感而发于此,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众所周知,海外中文教学是在非主流语言与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在侨居国,中文学校仅属于周末补习性质的非主流教育范畴。那么,如何认识其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则是海外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这里,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海外中文教学有别于本乡本土的语文教学。诸如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中文是社会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自身有着天然的社会文化背景,学用结合理所当然。可是,对于那些出生或成长于海外的年轻一代而言,学习中文,使用中文则是件不易之事。他们每周末充其量只有大半天时间就读于中文学校,其余每周 1-5天都就读于英文学校;平时除了在家跟父母或家人说中文外,在其它场合里极少使用中文,久而久之,侨居国的语言渐渐超过母语,跃居为优势语言,而中文作为母语,却逐渐退化为劣势语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的中文教学倘若还沿用大陆或其他华语地区盛行的语文教学法,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必须注意到,虽然海外中文教学不同于大陆或其他华语地区的语文教学,但也有别于外国语的教学。中文在海外虽然缺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但它毕竟还是广大华人的家族语言(包括各种方言在内),是一代代华裔认祖归宗的象征。这一基本事实不容忽视,因为它可能是孩子们日后进一步学习中文,必不可少的语感基础。母语所具备的‘听说先行,读写随后’的习得顺序,正是外国语学习所渴望而不可及的先天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家庭语言背景。不但不排斥方言,而且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口语能力,引导并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其语言能力。

最后,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语言符号虽然是思维及思维表达的工具,但言语水平并不都反映思维活动的水平。这对于非优势语言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换句话说,一个人很难用其劣势语言来表达其优势语言所能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遇到的‘言不达义’ 或‘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的情形。这一现象在学生日常读写训练中则表现为:学生很难用中文表达其成熟的思想。每当写中文作文时,学生似乎只能表达简单的意思,写‘娃娃话’,结果必然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至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的心理。尽管我们经常强调,写英文时用英文思维,写中文时用中文思维,但不能生搬硬套。所谓提倡学生用‘学习语言’(acquired language)进行思维,主要是强调学生在用词和造句方面要符合语言习惯,并不排斥学生借用已有的优势语言来进行构思,构思之后再用符合‘学习语言’习惯的文句表达出来。当然,起初的表达可能是破碎的,极为口语化的,且夹带着拼音,但经过整理加工,便可形成通顺流畅的文句。教师的职责恰恰在于帮助学生完成符号转换(code switch)的过程。这就是所谓利用学生优势语言(如英文)来带动学生劣势语言或学习语言(如中文)发展的方法。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一方法与‘转译’有类似之处,但与‘翻译’(translation)完全不同,因为它仅仅代表不同思维符号之间的借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一味强调思维的中文化,也不要指责孩子口语化的表达,更不要限定学生的思维,相反,要鼓励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打破语言的僵界,让构思插上翅膀。

针对上述海外学生学习中文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建设性的规定:

其一,主张以双语作为课堂授课语言,同时利用学生的优势语言,如

英文,来解读中文字义、词义,比较文句结构的异同点,从而

达到透彻理解的目的。

其二,肯定学生的家庭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母语会话能力,承认

‘说话作文’,鼓励通过写‘说话’ 来激发思维,避免无话可

写的窘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三,重视字、词听写,造句,摘要等基本训练。通过这些训练,提

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

其四,提倡学生借助优势语言的思维能力来拓宽中文写作的思路,丰

富写作灵感。

其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中文有关的华人文化活动,通过练口练

笔,增进对中文学习的热情。

几年来,伦敦简体字普通话中文学校高年级学生,之所以在GCSE中文科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多次全英乃至全国少年征文比赛中获奖,除了学生个人的努力和家长的支持外,还得益于上述几条教学原则。显然,我们从成绩中看到了中文学校的成功,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耕耘,共同收获吧!

(原登于星岛日报)

2.布莱克london诗歌赏析 篇二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析]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哼留讨安禄山,不久,李哼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鉴赏】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4.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这首诗以叙事开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用的是说话的语气,李白说: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翻情谊呵!‛千尺‚形容极深强调潭水极深,意在表明妄伦和自己的友情更深。这里用‛深千尺‚来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两字,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关于李白和汪伦的交往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汪伦曾经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喜欢游赏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高兴的去了。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是潭水名这里并无桃花;‘万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并无很多酒店。‛李白大笑。汪伦款待李白几天临行时还赠了不少礼物,亲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写了桃花潭绝一首。这段故事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虽属传说,未必真有其事,却颇风趣。

5.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简析]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试看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可见诗人是怎样的孤独了。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的踽踽凉凉之感。

3.古代送别诗歌赏析 篇三

1.《汉乐府》:汉代民间诗歌集。所收民歌感情真挚浓郁,风格平实朴直。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简短赏析】诗歌叙述了一个垂老的城市贫民在统治者的暴政下长幼无衣无食,为了活命,带武器出东门铤而走险,以图换得一饱。虽妻子表明愿与丈夫同吃粥,劝丈夫考虑到上有苍天,下有幼子,切不可这么干,但作为丈夫已经别无选择。不听妻子劝告,反而呵斥她,认为白发随时脱落,已经去迟啦。从对话中刻画出当时社会的罪恶。

2.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辞赋散文家。诗作平和冲淡。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简短赏析】借离别时孤舟远逝,抒发自己向往归隐生活的心绪:时时深深向往的是“山泽居”、“ 返班生庐”,象飞鸟、游鱼一样自由自在。至于当初出仕也并非真心追求功名,而是随运顺化而已。3.杜子春:隋朝人,《三言》中人物。

感怀诗

九扣高门十不应,耐他凌辱耐他憎。如今骑鹤扬州去,莫问腰缠有几星。

【简短赏析】作者发迹去扬州,相别亲眷诗。表达自己发迹了向亲友发出人生慨叹,世事情态。

相别歌

我生来是富家,从幼的喜奢华,财物撒漫贱如沙。觑着囊资渐寡,看看身上丝丝挂。欢娱博得叹和嗟,枉教人作话靶。待求人难上难,说求人最伤感。朱门走遍自彷徨,没半个钱儿到掌,若没有城西老者宽宏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旁,请列位高亲主张。

【简短赏析】作者叙述了穷苦时求人无处,求助无门的悲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一股怨气。4.王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诗作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豫章故都,洪府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空,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杰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帏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祠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之秋;潦水尽而寒潭青,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无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铫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迂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锊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雎园绿竹,气陵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

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云。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胜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菾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简短赏析】第一段层层铺叙,谈及洪州地势之雄、物产之美、人才之杰,由此将笔墨引到参与宴会的人身上。第二段点明宴会的时间、地点,由远及近描绘了滕王阁的高峻以及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第三段详尽描写了滕王阁宴会的盛况,并由此慨叹人生,抒发情感。最后作者紧扣“别”“序”叙述自身遭际及此行去向。申明作序辞别,表达感激之情,将自己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炽烈情怀渗透于字里行间。此作文辞瑰丽、笔法多变。

5.李白: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飘逸,真率自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简短赏析】诗人送别李云时作。开篇慨叹时光易逝,满怀愁绪,接着赞颂友人才华和理想抱负。最后用“抽刀断水”比喻“消愁”。内心的压抑和强烈的愤懑使他决心和黑暗的社会决裂,浪迹江湖。诗文流畅、自然奔放。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先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简短赏析】诗人以记梦为由,抒写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诗歌中流淌着丰富的想象,充溢着大胆的夸张。6.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诗作冲淡清旷,富于韵味。

望洞庭湖赠张称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简短赏析】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一色,朝政清明,虽羞愧于隐居生活,但无人举荐,也只是白白地羡慕。

7.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诗作轻盈淡达,飘渺空灵,充满诗情画意,渗 透佛理禅机。

送綦母校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天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唯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老为农。

【简短赏析】写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得志,但乐天知命,规劝友人流浪生涯中收敛锋芒,安心隐居,世间没人能公正地举荐贤能,我也要归隐为农了。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简短赏析】在一起的日子多么快乐,今日送友人归隐,真想也辞官归山。8.杜甫: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

垂老别

死角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且寒。此去必无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尺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催肺肝。

【简短赏析】诗中描写了一个接近衰老的人被征入伍,在离家前与老妻分别的情景和内心活动,深刻揭露了唐王朝统治下的人民在战乱中所受的深重苦难。

9.李贺:唐朝诗人,诗作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刻意创新。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牛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简短赏析】原序言:魏明帝青龙九年八月,诏宫官牵牛西取汉晋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歌记叙了金铜仙人恨别长安,不忍离去,却又不能不离区去的矛盾心理。借助铜人惜别的泪水,表达自己“感士不遇”的悲凉和希望与失望交织的悲愤。慨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世事无常。从而发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呼喊。诗作设想奇特、语句奇峭。

10.王昌龄:唐朝诗人,人称“七绝圣手”,诗作颇有风骨,绪密而思清。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短赏析】送别友人时,楚山孤寂,加之昨夜寒雨,内心凄楚,但我为官清廉,无可赠送,满怀的情谊都在这壶酒中。

11.刘长卿:唐朝诗人,诗风冲淡含蓄,清雅洗练。

送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简短赏析】春风细雨,落红片片,送你远行不胜眷眷深情,极目远望,你远去的帆影越来越小。你到江南,故友若问起,就告诉他们我的情况:“青袍今已误儒生。” 12.韦应物:唐朝诗人。诗歌高雅闲淡。

钱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

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

【简短赏析】借劝酒、剑舞、高歌相送别,一路风雨,表达诗人慷慨昂扬的斗志和意气风发的豪情。

13.陈子昂:唐朝诗人,诗风深沉蕴藉,苍劲有力。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军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拔剑起蒿蓬。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简短赏析】诗歌中充满对友人的鼓励,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豪情壮志。堂堂正气直冲云霄。14.许浑:唐朝诗人。字句清闲惊奇。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一尊酒尽青山暮,万里书回碧树秋。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欲白头。

【简短赏析】在秋暮望着悠悠荡荡的楚水,想起了洛中的友人,别后的深深思念融入眼前的景象,日落波光中,嵩阳的亲人定争着问这问那,如果问到我,千万记着告诉他们我的情况。15.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风豪放慷慨激越。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

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社。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已足烧。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简短赏析】饮酒送别,友人归隐玉局观的决定让人羡慕,与古人杜甫:盛唐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居草堂而歌殊途同归。诗人这“未归身”,早晚也要争作“玉局他年第几人”。16.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词风豪放。

送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简短赏析】借送别鼓励后进奋发图强,为国效力,有所作为。同时寄寓了自己遭谗而壮志未酬的悲愤。17.郑思肖:宋末遗民诗人。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送友人归

年高雪满簪,晚渡浙江涛。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简短赏析】借送别寄寓宋末遗民不肯附首新朝的气节,并以此砥砺友人。用明月喻心表达自己的气节。18.王士熙:元朝诗人。

送华山隐归西湖故居

方士求仙入沧海,十二城楼定何在?金铜移盘露满天,琪书离离人不采。轩辕高拱圣明居,群仙真人左右趋。青牛谷口迎紫气,白鹤洞中传素书。珊珊鸣佩星辰远,寂寂珠庭云雾虚。修髯如漆古仙子,玉林芙蓉染秋水。九关高塞不可留,归去江湖种兰芷。山头宫殿风玲珑,玄猱飞来千尺松。闲房诵经钟磬响,石壁题诗苔藓封。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屦来相从。

【简短赏析】正如江淹在《别赋》中所说学道成仙者之别:“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对西湖居所和闲适生活的描写,寄托着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19.瞿智:元朝诗人。

送于彦成归越次郯九成韵

匡山于外史,上越有归舟。久负江湖约,宁知岁月流。

琼书天上鹤,《渌水》镜中鸥。一曲真幽绝,当追贺监游。

【简短赏析】友人归越不在问鼎江湖,自此作一只天上的野鹤,自由自在地风飞翔;作一只湖中的飞鸥,独自静静感受时光的旖旎。多么惬意的生活,怎不令人神往。

20.揭傒斯:元诗四大家之一。创作风格多样,五言雍容古雅;歌行体气势豪放;七律庄严雄浑。

送詹尊师归庐山

香炉峰色紫生烟,一入京画路杳然。云碓秋闲舂药水,雨犁春卧种芝田。书凭海鹤来时寄,剑自潭蛟去后悬。忽报归期惊倦客,独淹微禄负中年。

【简短赏析】通过对庐山隐居生活的精心描写,表达内心的向往:“云碓秋闲舂药,水,雨犁春卧种芝田”,完全是一种游仙野鹤的生活,恬淡娴静。“香炉峰色紫生烟”句分明是化用了李白的“日照香庐生紫烟”来描绘庐山美景,而为后面的优美心境做铺垫。21.张宪:元朝诗人。

留别赛景初

暖云将雨骤阴晴,四月罗衣尚未成。万点愁心飞絮影,五更残梦卖花声。方空越白承恩厚,绣裾诸于照道明。自笑穷途不归去,空怀漫刺阖闾城。

【简短赏析】四月告别友人赛景初时候,正飞絮纷纷、暖云带雨,这不免使人伤怀,不忍离别。但是诗人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更进深一步地表明自己尚不出仕的心志。

送陈惟允

抱剑入帝都,未知何所求。观其辞气间,已类朱阿游。肝胆正激烈,既悲还复讴。欲销天下难,先断佞臣头。

【简短赏析】侠士之别,悲歌慷慨,既鼓励友人要斩断“佞臣头”,也讲明自己的怀抱。22.马祖常:元朝诗人。诗作绮丽清新。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

江阁鱼龙近,山房雾雨多。地清天不暑,池曲水无波。笋箨迎书带,樱桃送锦窠。呦呦呼伴鹿,唼唼换经鹅。养素行编屦,乘闲坐织蓑。几篇餐玉法,一帙醮星科。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丹光留海月,绛景出松萝。醉忆泉浮乳,幽怜石烂柯。神君攀绿桂,天女踏青莎。邀客登山顶,寻真入涧阿。洞箫吹道曲,云纸写鱼歌。予发今如此,君心可奈何?高谈见明月,为我问婆罗。

【简短赏析】诗人先将宗阳宫的环境介绍了一翻:天地清凉、池水平静、明月松萝、绿桂青莎;笋出樱桃红,并有鹅鹿相伴。然后宗阳宫闲适安逸的生活:织蓑编屦、吹道曲、写鱼歌,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神往!23.柯九思:元朝诗人。著有《丹丘生稿》,宫词佳妙,王逢以“气凌司马”赞之。

送林彦清归永嘉

燕荡接银汉,翠涌生高寒。芙蓉散秋锦,飞落秋云端。我昔造绝顶,天阔路漫漫。谣瞻广寒殿,素娥正凭阑。白兔捣月魄,指顾成神丹。因招宋成公,吹箫乘紫鸾。俯视九万里,元气青团团。别来知几时,弱水如平滩。忽遇雁山客,霞佩青莲冠。还入雁山去,玉髓供晨餐。报我旧游者,久待凌紫峦。吾患为有身,南望空长叹。

【简短赏析】燕荡山高且寒,与天临近,与秋云为伴;山间翠色欲流,芙蓉花开似锦;仰视可见明月朗朗,玉兔捣药云端,远眺可见遥遥万里直至天地清气遮住日光。林彦清正是燕荡山人士,今天要回到那里去,不仅勾起了诗人对燕荡山的向往。不能与友人通行,不免有些遗憾。24.程文海:元朝诗人。

送尹生归江西

江汉秋深雁过稀,悠悠归思梦先知。输君去住无多事,顾我留行得几时。野岸晓光千棹急,平湖寒影数峰攲。拍间试问洪崖说,傥有黄花觅一枝。

【简短赏析】友人啊,你回家乡江西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一路上有山有水,风景如画,小船直奔家乡,如果有黄花你就采一枝以思念,饱含羡慕之情。诗用“黄崖得道”的典故。尾句用黄花暗切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托遥深。

25.泰不华:元朝诗人。文章、书法俱佳。诗风清淡。

送友还家

君向天台去,烦君过我庐。可于山下问,只在水边居。门外梅应老,窗前竹已疏。寄声诸弟侄,老健莫愁予。

【简短赏析】通过向别友做嘱托来表达对友人的关怀,而体现情谊深厚。诗格清淡,写得流畅自如,给人一种与人随意谈心之感。

26.冯梦龙:明朝文学家。作《三言》。

别诗

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别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简短赏析】诗人代为张勋为见范式辞别母亲和弟弟而作。借送别表明自己做人讲信用,守约定,重义气而轻别离。

27.汪广洋:明朝诗人。

送许时用归越

旧擢庚寅第,新题甲子篇。老来诸事废,归去此身全。烟树藏溪馆,霜禾被石田。鉴湖求一曲,吾计尚茫然。

【简短赏析】当时有归去而身未全者,宋潜溪是也。在当时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友人年迈能全身而退,实在是值得庆贺的。在送友人归去是诗人难免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从而慨叹自己因世事羁绊而尚未决定何去何从。

28.宋濂:明初诗人,曾修《元史》。

送许时用归剡

尊酒都门外,归帆水驿边。青云诸老尽,白发几人归? 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因君动高兴,予亦梦柴扉。

【简短赏析】举酒相送,看着孤帆远逝,诗人颇多感慨涌上心头,看茫茫世界有几人能全身而退呢?友人要回到故乡过闲适恬淡的归隐生活去了。“风雨鱼羹饭,烟霞鹤氅衣”多么具有诱惑力,诗人看着友人远去的身影不禁也做起退隐之梦。

29.李梦阳:明朝诗人。五言古诗宗法陈思、康乐;七言古诗雄浑悲壮,纵横变化;七言近体诗开合动荡。

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

东山有草堂,飘渺云峤孤。前对祝融峰,下瞰巴陵湖。明公昔时此堂居,麋鹿熊豕当窗趋。洞庭日落风浪涌,倒影射堂堂欲动。惨淡谁闻《紫芝曲》,独善不救苍生哭。

先帝亲裁五色诏,老臣曾受三朝禄。此时边檄多战声,曳履谒帝登承明。谢安笑却淮淝敌,魏相坐测单于兵。九重移塌数召见,夹城日高未下殿。英谋密语人不知,左右微闻至尊羡。自从龙去不可攀,公亦卧病思东山。湘娥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上书苦死只欲归,圣旨优容意凄恻。内府盘螭缕金织,赐出倾朝皆动色。白金之铤红票记,宝钞生硬鸦翎黑。崇文城门水云白,是日观者途路塞。城中冠盖尽相送,尘埃遮断长安陌。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不尔抽身早亦得。君不见汉二疏,千载想慕传画图。即如草堂何处无,禄食腼窃胡为乎?乃知我公真丈夫。呜呼,乃知我公真丈夫!

【简短赏析】诗人借送友人归隐草堂表达了对友人急流勇退的赞同,同时也表露出自己的归隐之心。

30.徐祯卿:明朝诗人。诗歌风骨超然、脱俗。

青门歌送吴郎

吴郎醉嗜长安酒,落魄自言为客久。走马频看上苑花,回鞭几折青门柳。青门瞳瞳鱼钥开,乳燕游丝相逐来。柳下雕鞍留别袂,花间酒盏覆苍苔。浮云去去辞城阙,芳草连天那可歇?野店春风听早莺,关河晓树悬新月。千里淮流双画桡,广陵驿前逢暮潮。落日帆归扬子渡,青山家对伯通桥。吾家流水元非隔,宛转胥台通巷陌。草长难寻仲蔚居,林深不辨陶潜宅。清溪屋下可垂纶,复有莼羹足献亲。君归倘食冰丝鲙,为念羁栖塞北人。

【简短赏析】客居异地,身心俱苦,在折柳送别的描绘中表露出了诗人也不愿羁栖塞北而意图归隐的心愿。“仲蔚”、“陶潜”的居宅在诗人的笔下幻化成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境界,不但令人神往,而且极难达到。31.黎民表:明朝诗人。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

芙蓉秀色半阴晴,影入空江百丈深。紫阁倒垂星宿象,碧天吹落凤鸾音。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风景故园犹想象,丹梯吾肯倦登临。

【简短赏析】

32.李攀龙:明朝诗人。诗歌高华矜贵,语近情深。

送杨给事河南招募

丑虏休南牧,朝廷议北征。幄中新授律,天下大征兵。使者持符出,君推抗疏名。黄金秋突兀,白羽日纵横。岳雪三花秀,河冰万马行。将军邀剧孟,公子得侯嬴。屠贩多豪杰,风尘郁战争。有呼皆左袒,无役不先鸣。宁久燕山戍,终期瀚海清。过梁投赋笔,更为请长缨。

【简短赏析】友人应征,激荡起了诗人的报国豪情。“剧孟”、“侯嬴”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有着满腔的保家卫国决心和激情,友人正和他们一样也同样是“有呼皆左袒,无役不先鸣”。在对友人的赞颂中流露出诗人愿为请缨的心迹。

33.王世贞:明朝诗人。七言近体诗华赡有余,时露浅率。

赠梁公实谢病归

汝谋结室罗浮顶,下饮仙人葛洪井。桂树宛宛山日深,松花蒙蒙白云冷。我亦欲买蜻蜓舟,归与少年为薄游。《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

【简短赏析】友人想归隐山林,诗人想放舟江湖;友人想观桂树宛宛,松花蒙蒙,适得其所,诗人想高唱《采莲》,醉卧溪头,不问世事。分手之际,挚友间互吐心曲、互道珍重,互相祝福。34.谢榛:明朝诗人。炼字精省,气逸调高。

送樊侍御文叙之金陵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秋帆二水外,春草六朝余。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从来经国者,宁不念樵渔?

【简短赏析】在扬州分手取道金陵,为国为民、风尘劳顿。诗人关心友人的寒苦操劳,同时借送别表达出对渔樵生活的向往。35.袁景休:明朝诗人。

送沈嘉则游中原兼访戚将军

中原此去欲如何,把酒闻君慷慨歌。道上霜寒逢白雁,马前木落见黄河。五陵烟雨秋难尽,三辅风云气尚多。

记得少年曾学剑,壮心犹自忆廉颇。

【简短赏析】中原什么样呢?每想到“五陵烟雨”、“三辅风云”,诗人豪气顿生,壮心犹存。友人要到中原去,诗人如何不激动,满腔的英雄气概都在把酒高歌中昂扬勃发、直冲云霄。36.李玉英:明朝人,《三言》中人物。

别燕诗

新巢泥落旧巢歌,尘半疏帘欲掩迟。愁对呢喃终一别,画堂依旧主人非。

【简短赏析】托物言情,抒发自祖屋搬出来的依恋之情。慨叹自己的不幸身世。燕子有巢而人无容身之所的悲戚。

37.钱谦益:清朝诗人。“江左三大家”之一,诗风委婉含蓄,深沉舒徐,间有明丽苍凉。

吴门春仲送李生还长干

阑风伏雨暗江城,扶病将愁起送行。烟月扬州如梦寐,江山建业又清明。夜乌啼断门前柳,春鸟衔残花外樱。尊酒前期君莫忘,药囊吾欲傍余生。

【简短赏析】诗歌是诗人在春天送李生还归南京长干巷赠别时所作,饱含深情,别意融融。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倾注了诗人对明王朝的悼念之情。

38.施润章:清朝诗人。与宋琬并称“南施北宋”。诗风清新朴素。时称“宣城体”。

过湖北山家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简短赏析】清净优雅的乡村环境使诗人产生了归隐之心,却又有难言之隐,不能畅意而茫然。徐兰:清朝诗人。

出关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简短赏析】诗人从军出关作此诗,到出了出关人的心声,:关外的春天都是积雪,谁不想回头呢? 39.梁启超:

壮别

极目揽八荒,淋漓几战场。虎皮蒙鬼蜮,龙血混玄黄。世纪开新幕,风潮集远洋。欲闲闲不得,横槊数兴亡。

【简短赏析】新世纪的到来,给人新的希望。然而满目创痍的中国大地让人欲别不忍、欲闲不能。国难当头,兴亡之数,匹夫有责。40.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兮雾万重。眼中战国成逐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简短赏析】满怀凌云壮志、报国之心。然而路途遥遥,前景黯淡。看战火纷乱。逐鹿中原,谁是拯救中华民族的英雄呢?抚剑长啸一声,抒发出报国无门的心中块垒。不如归去,卧听世间的风雨。41.章炳麟:清末革命党人。笔法犀利、言辞峻刻。

狱中赠邹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州。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简短赏析】为追求真理,入狱也不能削减英雄气概,大不了断送两颗头颅。朋友间相互勉励,豪气直冲云霄。

42.孙光宪:五代时期花间派词人、文学家。词风清丽疏淡。

谒金门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急。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简短赏析】扬州城虽好,但没有知音,结交的人都是些情寡意薄之辈,有什么可留恋的呢!不如快离开此地。别离无情,大地亦无情,志存高远而无知音,凄凉孤苦无以诉说。4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词风豪放慷慨激越。

青玉案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耳黄,随君去。如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简短赏析】在送别友人的同时勾起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上片是对友人的叮嘱。下片表明自己的归隐之心。说衣服上还留着西湖的雨痕。

酹江月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看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比眼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欧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怀应是孤月。

【简短赏析】酹江月,念奴娇的别称。词人在词中借用了“铜雀春深锁二娇”讲述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典故,借用《金铜仙人辞汉歌》表达金铜仙人恨别长安一样的情感,抒发心中块垒,继而说“堂堂剑气”呼喊“英雄何在”?并借用“江海余生”、“睨柱吞嬴”、“回旗走懿”、“怒发冲冠”等带凝固来回答前面的提问:自古来英雄无数。然而,今天词人却曲高和寡,无眠之夜,只有孤月相伴。44.黄庭坚:宋朝江西诗派创始人。诗风生新瘦硬。

青玉案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几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简短赏析】上片以景写情,描述初到宣州时的思归心、陌生感和惆怅情绪。下片极力排遣满腔愁情,同时表明自己已经惯于漂泊,早已默认命运。

45.辛弃疾: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词作以爱国为内容,以豪放为风格。

木兰花慢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亦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简短赏析】上片写汉中建业,雄风威振,而南宋却偏安江左,且不重视才能,怀才不遇的苦闷呼之欲出;下片以张良佐汉为喻,送张仲国出征,希望能重振雄风。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简短赏析】雨天送别,格外让人伤神。论及功名,谈到人生际遇,才知道世路难行。词中有对人生哲理的慨叹,也有对友人的劝勉。

46.周紫芝:南宋词人。号竹坡居士。

卜算子 席上送王彦猷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简短赏析】在江北送君上船归乡,再见可能是在江南,到那时韶华已逝、容颜已改,怎么忍心这样分别呢!人生聚散由不得自己,一个如孤独的云,一个象离群的雁,不知归向何处。

47.刘克庄:南宋江湖派诗人,词作豪放。

一剪梅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简短赏析】上片写准备上路了,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写诗为伴的准备;下片写饯别宴会上饮酒论诗,旁若无人,根本不理会离别的心绪,以超脱世俗的心态对待人生的聚散。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

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简短赏析:这是一首借送别抒发自己胸襟抱负的慷慨悲歌。于豪迈中见规讽。48.任昱:元代诗人。七言诗写得好。

[双调]清江引

南山豆苗荒数亩,拂袖先归去。高官鼎内鱼,小吏罝中兔。争似闭门闲看书。

【简短赏析】化用陶潜诗句,表达弃官回归田园的愿望,仕途凶险无可留恋,去意坚决。49.曹明善:元代曲作家词曲华丽自然。

[双调]清江引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简短赏析】柳枝年年被送别人攀折赠送,创伤一次次深重。最后攀折得柳树枝叶都少了。以柳自喻,言托身世。

50.刘庭信:元代曲作家。词曲变用新奇。

[双调]折桂令

想人生最苦离别,三个字细细分开,凄凄凉凉无了无歇。别字儿半晌痴呆,离字儿一时拆散,苦字儿两下里堆叠。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乜斜。侧着头叫一声“行者”,阁着泪说一句“听者”,得官时先报期程,丢丢抹抹远远的迎接。

【简短赏析】送丈夫远去,分别体味了“别”“离”“苦”的滋味,并强忍着复杂的心情嘱咐丈夫,得官莫负我,早报归期。

[双调]折桂令

想人生最苦离别,唱到阳关,休唱三叠。急煎煎抹泪揉眵,意迟迟揉腮挹耳。宋答孩闲口藏舌。“情儿分儿你心里记者,病儿痛儿我身上添些,家儿活儿既是抛撇,书儿信儿是必休绝,花儿草儿打听的风声,车儿马儿我亲自来也。”

4.饮酒 诗歌赏析 篇四

1、原文: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赏析:

陶渊明《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一组诗并不是在酒后即兴之作,而是借酒为题,写出了对他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是为了在当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他的十分用心良苦。《饮酒》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打动人心、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生活后悠闲自在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为了摆脱尘世世俗烦扰后的感触,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情感。后六句为一层,写出了南山的每秒的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穷乐趣。总的来说,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实感和高洁的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却不受世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

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接着自己问自己来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就和他们没有任何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也就发现生活的乐趣了。“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使诗人如此赞美呢?

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只顾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浑浊去玷污了自己的天性,而应该回到大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恬然自得!

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深,作者没有全部描述出来,也无须明说,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辞藻去写景然后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5.诗歌赏析(好) 篇五

秋日酬王昭仪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学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二、(鞍山2013最后一次)

青门饮·寄宠人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⑴青门饮:词牌名。⑵汉旗:代指宋朝旗帜。⑶彤云:红云,此指风雪前密布的浓云。⑷老:残。⑸香鸭:鸭形香炉。⑹小妆:犹淡妆。

⑺朝雨:出自宋玉《高唐赋》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8.词的上片写景,描绘了怎样的边地旅途图景?词的下片展开回忆,请说说词人着力描写了伊人的哪些表情和行为?

9.请谈谈本词结尾“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的独特之处?

三、(四校同盟联合)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8.诗人笔下的“慈姥竹”有哪些特点?寄托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9.这首诗是如何写慈姥竹的?请自选角度,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⑹⑺⑷⑸⑵⑶⑴

四、(协作校第二次模拟)

西江晚泊赵嘏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戍鼓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8.前两句用了三个叠词,请具体解说它们都有什么表达作用?

9.这首诗是怎样写“晚”的?营造怎样的意境?请结合全诗简析。

五、(协作校第一次模拟)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今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

8、这首诗的第二联在写景上有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一种简要赏析。(4分)

9、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六、(大连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秋三首(其一)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8、诗人在前两联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图,请简要分析。(5分)

9、前人认为此诗颈联不仅“景真,尤在理足”,请结合诗歌情感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大连育明高中 第二次模拟)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④篱落:篱笆。

8.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9.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八、(大连育明高中第一次)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渊明醉。

8.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赏析写景的妙处。

9.这首元曲表现了作者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九、(鞍山高中毕业班 第二次质量调查)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十、(锦州高三质量检测二)书边事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8.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4分).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十一、(锦州高三质量检测一)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①公度:作者的友人黄公度。②涵:包含,包容。③合:应该

8.词中舒亶虽未提及“愁”字,但愁之意味尽含句中,请结合这首词的上阕内容作以具体赏析。

9.有人说“雪满长安道”一句中满字若换成洒字更具表现力,你同意哪种说法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十二、(2012普通高校辽宁卷)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十三、(2011普通高校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十四、(实验中学高三考前模拟训练)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裴给事宅白牡丹

卢纶

长安浩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8.韦诗前两句,写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与白牡丹有何关联呢?

三、四句又是从什么角

度写白牡丹的?请简要分析。

9.有人说,韦诗与卢诗笔下的白牡丹形象各异二写法却又诸多相同之处,你以为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与理由。

十五、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⑴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大连2012双基测试卷)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洪炎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

8.诗的第二联是怎样描绘“野步”所见之美景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6.现代诗歌赏析 篇六

课程论文

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院系:xxxxxxxxxxxx 专业:xxxx 年级:20xx级x班 学号:xxxxxxxxxxxx 姓名:xx 序号:x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摘要: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金岳霖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有学文学的朋友谈到林徽因的诗,说她的诗如其人,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既不华丽,也不冷峻,但却温柔,却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

读这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很容易以为是林徽因写给诗人徐志摩的情诗。林和徐的确是有过许多美丽故事的一对。但从经历、传记中看林徽因,其实还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她在浪漫云游的诗人和脚踏实地的建筑学家之间,选择了后者。多年以后,林对儿子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一个。”——其实她对徐的感情是看的很清楚的,就是投影在波心的一片云而已。关键词:四月天;希望;浪漫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共4页,第1页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有几位才女是经常被人们提及的,比如张爱玲,比如萧红,比如林徽因„„前两位是不折不扣的作家,成就斐然,而林徽因的墓碑上写的,却是“建筑师林徽因之墓”。的确,将林徽因列入作家行列尚不多见,然而林徽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不解之缘,却是人所共知的。除了那一段与诗人徐志摩理不清的情感传奇,她自身温婉清丽的文学天赋,也把她与中国现代文坛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不妨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去重新理解、认识林徽因。

把林徽因定为作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基于她的创作,虽然文学对于林徽因来说,并非主业,著述数量不多,却不为小格局所困,其造诣并不亚于现代文坛的诸多名手,而她作为建筑师的特殊素养和身份,以及颇受追捧的秀外慧中的才女气质,也奠定了其在现代文坛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林徽因的文学创作,多集中于上个世纪的30年代,这时的她正是开始成熟但依然多梦的时期。《你是人间四月天》将林徽因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择精汇编成集,形成纯粹的文学读本,集中体现了林徽因的创作成就和文学才华。

诗歌是林徽因创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书中收录了25首诗作,其温润柔美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细腻、深情的特征,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梦期待中的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她善于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诗性,以寄托情怀,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运用之娴熟,意境创造之幽长,已是现代诗风中较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诗歌的影响,可见一斑。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情感用排比的手法一波波袭来,伴以音乐般的明快节奏,使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如果在文人分类中再给林徽因定位,则她首先应该是一位共4页,第2页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诗人。

散文的创作更能明晰地窥视林徽因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两篇是怀念徐志摩的,可见这一题材在林徽因创作及读者心目中的重要。虽然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过后的沉静、理智,但字里行间的感伤及凄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动。也许徐志摩对她来讲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能倾注如此赞誉的特殊“朋友”,但众人却为他们之间勾勒出一幕楚楚动人的情感悲剧,这一空间实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诱惑力,而且确有动人的故事蕴藏其间,引得读者不懈地进行更为生动的、理想化的补充和演绎。这是文坛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为她与徐志摩之间灵魂深处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谜。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缠绵,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这一段情缘才具有了朦胧而不确定的意境之美,才让人对林徽因的一段段动人文字咀嚼再

三、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徽因的确是一位文学家,她身上有着文人专有的素质和眼光,而非是牵强附会,附庸之举。

小说之于林徽因,与其说体现的是一种创作,不如说更多的是展示了她的一种文学素养。她掌握了小说的真谛和理论,比如她在《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一文中说道:

„„一个作者,在运用文字的技术学问外,必须是能立在任何生活上面,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间,感觉和了解之间,理智上进退有余,情感上横溢奔放,记忆与幻想交错相辅,到了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程度,他的笔下才现着活力真诚。

这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创作论述,她对文学的理解是具有理论基础的。然而,她却未能讲出更加精彩动人的故事,她似乎更加注重表现一种细.....林徽因的诗,捕捉意象巧妙,表达情感细腻,表现出轻柔灵秀、蕴藉清丽之美。她写爱,用“人间的四月天”来形容,可谓匠心独运。

世界带着点点的笑意,那轻轻的风声是它的倾诉、它的神韵。它是轻灵的,舞动着光艳的春天,千姿百态。在万物复苏的天地间,一切都在跃跃欲试地生长,浮动着氤氲的气息。在迷茫的天地间,云烟是复苏的景象。黄昏来临后,温凉的夜趁着这样的时机展示自己的妩媚。三两点星光有意无意地闪着,和花园里微微舞动的花朵对语,一如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轻盈而柔美,多姿而带着鲜艳。圆月升起,天真而庄重地说着“你”的郑重和纯净。

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萋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那鹅黄,是初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经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的,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共4页,第3页 邓驰:品读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四月天,阳光明媚,和风吹拂,绿草如茵,清流澄碧,百花吐蕊,飞鸟鸣啼。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快乐和梦想尽在四月。因此,用四月天写爱,才最真挚感人。

爱如四月天光艳轻灵。“风”是抽象的,却由你(爱)的“笑响”将它“点亮”,让人由听觉到视觉再到感觉,从各个感官角度来感悟体味。春的光艳轻灵都缘自于“笑响”,这是对“爱”的形象描述,它越是“交舞着变”,就越是刻骨铭心。

爱如四月天柔和恬静。为了表现四月天的柔和恬静,诗歌所抓物象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风光自然。“云烟”,既柔和又朦胧,是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则是爱的动态美,动却也恬静安宁。爱融含了所有的物态之美,这正说明爱的无处不在。

爱如四月天鲜妍庄严。四月的花,“轻”“娉婷”且“鲜妍”,这已经是绝美的风姿;但这还不够,还有“百花的冠冕你戴着”,那种令人艳羡的美还能形容吗?但“你”的爱却美而不娇,艳而不俗,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淳朴与大气。这里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爱如四月天新鲜柔嫩。四月的花朵绚丽多彩,而诗歌写“鹅黄”、“绿”、“白”各种花,目的还是为了突出爱的无穷魅力——“新鲜”和爱的勃勃生机——“柔嫩”,以及“喜悦”之情与“期待”之意。诗人在此借对方写自己,流露出对爱的热切期待。

爱如四月天融暖缠绵。四月的景,看,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听,有“燕在梁间呢喃”;感,有布满空间的“暖”。那么,诗人再也走不出这爱的空间,因为,这里有她的“希望”,这里有爱的缠绵。此处抒情,与诗的第一节呼应,又道出赞颂爱的原因,真挚严谨,而又不留痕迹。

因此,全诗从不同角度写“人间的四月天”,正是为了全面表现爱之深,情之切,意之密。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

7.《寒闺怨》诗歌赏析 篇七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赏析一:

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犹言深屋,在很多进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见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形容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不可呆看。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以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逗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梧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把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暗示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在这冷清清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房屋中,帘子里的人还没有睡,手上拿着剪刀,在裁缝衣服,忽然,她感到剪刀冰凉,连手也觉得冷起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随即想起,是秋深了,要下霜了。秋霜欲下,玉手先知。暮秋深夜,赶制寒衣,是这位闺中少妇要寄给远方的征夫的。(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戌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所以唐诗中常常有秋闺捣练、制衣和寄衣的描写。在白居易的时代,府兵制已破坏,但家人为征夫寄寒衣,仍然是需要的。)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冬衣未成,秋霜欲下,想到亲人不但难归,而且还要受冻,岂能无怨?于是,剪刀上的寒冷,不但传到了她手上,而且也传到她心上了。丈夫在外的辛苦,自己在家的孤寂,合之欢乐,离之悲痛,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来,是完全可以想得到的,然而诗人却只写到从手上的剪刀之冷而感到天气的变化为止,其余一概不提,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虽似简单,实则丰富,这就是含蓄的妙处。这种对生活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一些事物的变迁,习而不察,但敏感的诗人,却能将它捕捉起来,描写出来,使人感到既平凡又新鲜,这首诗艺术上就有这个特点。

赏析二: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8.《雨说》诗歌赏析 篇八

《雨说》一诗以四月温柔多情的雨为主体意象,构筑了一份充满画意美与诗情美,流淌着视觉美与音韵美的境界,通过田圃、牧场、鱼塘、小溪,还有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鲜明的意象,给读者以心灵和精神上无尽的愉悦与美感。下面就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饱含希望的写作背景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他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错误》也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同时,他也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后不久,诗人身在台湾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全诗以雨为中心意象,开阖发展,形成从展示(第一节)到发展(第二至第七节)到概括(第八节)的充满快乐气氛的“春雨交响曲”。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

二、安排得当的诗歌结构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一)逐层递进的情感线索

全诗分为九节。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请注意这一句是放在括号里的,它仿佛是幕布开启时的画外音,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某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诗人描绘了春雨到来之前,“田圃跟牧场”“鱼塘和小溪”都“等待久了”;大地失去生机,田圃里的种子、牧场里的牛羊、鱼塘里的游鱼以及会唱歌的小溪都没有了活力。然而,度过严寒的冬天,经过料峭的春寒,蛰伏已久的四月就该显现它的身影,迎接大地春暖花开的时节。就在此时,“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俨然是一位春天的使者。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雨“走得很轻”,并且“温声细语”。“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展示了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心。“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表现了雨对每一个孩子的熟悉和亲昵。“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雨是静静地来的,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打开油伞、关起门窗、放下帘子、披蓑衣、戴斗笠,都是人们“拒绝”雨的行为。这里连用三个“别”,是请孩子们千万不要拒绝它。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雨发出两句“为什么不„„”的亲切反问,请孩子们与它亲近,并随它同行。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田圃里的泥土“将润如油膏”,池塘里鱼儿跳跃,溪水叮咚像在“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一切与第一节中提到的情景完全两样,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它来自很遥远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山峰耸立、白云满天的童话般的仙境中,无忧无虑地玩耍,快乐地成长。

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柳条儿弯了腰,石狮子流了泪,小燕子在雨丝中“斜”着翅膀飞翔,旗子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这都是因为雨给他们带来了欢笑。末尾两行诗意味深长: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真正看得到大地的希望。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把欢笑带给孩子们以后,“我就快乐地安息”。雨最终牺牲自己,将生命变成孩子们嘴里的“那份甜”,并在“那份甜”中融入对孩子们的“祝福的心意”。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诗中的“雨”的形象以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要教你们勇敢地笑”特意加之以“勇敢地”的状语,并对“笑”作拟人化的描写渲染,尤其富有意味。诗中的“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二)富有新意的正副标题

这篇诗作包含正负两个标题,副标题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样不仅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含着另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三、匠心独运的语言特色

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令人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吃着苹果”时“嘴里的那份甜”,贴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

四、艺术“三美”

《雨说》以它美妙的意境,使人娱目、娱耳、娱心,它吸收了中华古诗词的深邃,借鉴了外国诗的自由,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的现代诗坛。在艺术上有“三美”:

(一)节奏美

朗读品味《雨说》,从中可以感受到全诗洋溢着音乐美: ①语调。第一节以急切的语调,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轻柔、温和,表示“雨”之关爱;第五节以欢快的语气,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以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以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②停顿。如“等待久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③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抓住品读全诗的关键,就能完全融进诗里,在更高的层次上获得审美感受——节奏美。

(二)人情美

《雨说》以拟人化的艺术手法,赋予“雨”人的思维和行为,她时而“温声细语”,时而“欢呼雀跃”,一会儿“探访”大地,一会儿“亲近”孩子,田圃、牧场、云端,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她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征,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向生活在中国大地之上的儿童唱出一曲“爱之歌”。

(三)意境美

《雨说》以新颖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构成一幅幅图画。如第五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与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新苗正在抽发,池塘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这些都是诗人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人思想情感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从中可以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

涵咏全诗,诗人郑愁予为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却又勇敢乐观的爱的使者,我们也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

五、小结

【布莱克london诗歌赏析】推荐阅读:

上一篇:表明工作决心的励志句子下一篇:无奋斗不青春读后感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