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通用9篇)
1.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一
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意法教育
【摘 要】:创意法即创造新意。本文通过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来探究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数学教学;探究
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有如下几点:
一、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二、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2/9999×7777,激发学生兴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这位老师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二)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 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 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
2.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
三、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角的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总结出:
1.如果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3.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思维,在本堂课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数感得到落实,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总之,用创意法教育理论去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将显得更重要。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摆在我们全体六年级老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2.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二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创意法
创意法实施教学是指在课堂之上对于一般平常的教学方法思考和改善,运用创新的手法开展课程教学,使学生快速接受知识引发学习兴趣。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创意法教学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习欲望,继而快速掌握三年级数学运算。尤其针对偏远农村小学教学,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运用日常生活经验引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性格活泼、思想丰富,对于枯燥的数学学习一般兴趣较低,很难在课堂学习中投入100%的精力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在偏远农村小学教学中,学习条件相对落后,更需要教师多加思考研究开展丰富创意的三年级数学教学课程。例如,在测量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发地寻找测量素材带入课堂中开展测量,提问关于细微长度如何测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引入毫米、分米单位知识来完成教学。
二、直观教学让小学生活学活用
小学生掌握三年级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内容,可将部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趣味,也可在直观教学中再次深化所学内容,从而提升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学习四边形一课中,教会小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测量方法后,让学生选取规整的田地或者房屋实际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再请教家长,从而再次熟悉所掌握的数学运算方法。
三、温故知新,增强新旧知识的关联和掌握
三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數学运算是全年课程的主要任务,只有掌握好三年级小学数学运算才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提供助力。但是运算知识的整体掌握是与一二年级的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新的多位数的加减运算课程开展时,可适当的抽出一小部分时间温习下之前的进退位加减法等相关知识,可有效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多位数运算时提高并掌握理解的能力。
教师在三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小学教学中要积极思考研究,运用当地的情况和素材开展创意法教学,帮助小学生掌握三年级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吴兆民.浅谈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07):121.
3.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三
施方案
发布人:沈银大/武进区李公朴小学 发布时间:2008-10-28 点击/评论:1920/0 内
容来源:原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武进区古方小学英语教研组 执笔:陆小红
关键词: 小学英语 学科资源 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令人激动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创设一种崭新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帮助和促进下,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协作、对话与交流,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正因如此,多媒体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推开。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网络教学,需要大量的多媒体网络资源,而目前缺乏新课程标准的网络教学资源,给教学应用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二、理论依据
教育改革的历史表明,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改革得以成功的基本保障。要开展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必须广泛学习借鉴当代各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这样,课题研究才能在立足于先进理论制高点的情况下顺利开展,并获得预期成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从建构主义思想出发,不难发现,建构的过程具体的表现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讨——研究——创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科教学的主体,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主体。
2、现代生本教育理念。现代生本教育理念是在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人性、人的有限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提出“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认为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独立和自主的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生本教育”方法重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为指导思想,特别是教师应为此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教法。在资源的建设应用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主体。
3、小学英语课程纲要。新的课程纲要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学科资源内容充分包含新的课程理论,为学生全面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研究假设
我们目前进行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如果能将现有的资源库和多年来的教学资源内容与学校实际的情况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新的课程的需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必将会在新的教学条件下,影响原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变原先只能被动的使用做好的资源为主动的建设与应用学科教学资源。从而让教师从繁重的备资源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育和教学的研究,进而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教师乐于运用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资源,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四、研究变量
1、自变量:网络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
2、因变量:改变原有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不同教师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能力。
3、干扰变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风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教师学生运用网络技术能力的不同,外部对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些都会对课题的研究与结论产生干扰。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和回避干扰变量。
五、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3——6年级的全体学生。
六、学科范围 小学英语学科
七、研究目标
本课题总的研究目标是:以服务小学各年级英语教学为宗旨,围绕英语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探索小学英语学科资源建设应用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2、建设校园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专题网站,实现学科资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师的备课与上课效率,全面实现有效教学。
4、建设适合我校校情、学情单元过关试题专题网站,每单元试卷一个BBS,把大家的试卷分析、改更建议、迁移练习等内容发布到网上,积累资料,形成特色。
八、研究内容
1、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开展学科内的调查,了解各位参与教师的教学风格,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学生对学科资源使用的接受情况及意见建议,新的教材对资源建设的要求,讨论研究确定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模式方法,组织步骤等。
2、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课的案例研究。组织开展新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课,定期组织研讨,开设研究课,形成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和模式。
3、网络技术与学科资源建设应用的整合。剖析典型案例,研究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一般方法,形成符合我校英语教师进行操作的指导意见,建设与应用符合学校环境下的学科资源。
九、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学科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网络条件下的实践课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与意见,再进行计划和下一步的研究,同时提出新的目标,不断完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同时加强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
2、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会、网络交流等形式,了解教师的特长,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学生的感受、要求,了解学生教师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效果的评价。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定期开展研讨,观摩课,通过反思与总结,逐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4、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学科资源库建设的文章,从中学会资源库建设的路子,提出资源库建设的方案。
十、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本课题研究周期为2007年至2009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1、研究酝酿阶段(2007年5月─2008年5月)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研究组织,培训课题组教师,做好相关调查,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研究前期论证,建立实验检测评价指标。负责人:
2、课题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5月)
配制硬件软件条件,做好实验前测,推进课题实验。对参与课题的教师做好网络前沿技术培训,构建专题性交流网站、BLOG等交流平台,建设学科资源,开展有效运用学科资源的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中期检测和中期评估。
全面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在学校范围内开设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观摩课,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有效教学的途径。负责人:
3、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5月─2009年7月)
做好实验终结性检测,对检测数据、实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撰写实验报告,进行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负责人: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综合报告; 2008年6月。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相关的教学软件资源,包括各种素材库、案例库、网络课件等。2008年12月。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若干课堂教学案例及信息技术整合课录像汇编。2009年2月。
4、学科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与BLOG网站及论文集、教案集。2009年5月
5、课题结题报告。2009年5月
十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1、利用校园网络中多家资源库内容,比较选取有用的内容。
2、利用互联网络资源,寻找学科资源建设与应用的专题、方法等,结合学校的特点有所取舍形成一套研究的方法。
3、教师利用学科资源制作工具,自制相关的学科资源内容。
4、利用本课题专题网站和BLOG等交流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开设研究课程。
5、形成一定研究模式,共建学科资源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十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及成员分工
1、理论指导组
成员:武进区教科室及电教馆有关专家
分工:对课题的论证、实施和成果总结进行理论指导,保证研究的开展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
2、课题实施组 组长:
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统筹课题组工作 组员:
分工: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组员:
分工:课题研究实验课、及音视频资源整理。组员:
分工:进行教学试验。
(二)加强课题管理
1、学校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主研人员学习和研讨等方式,在全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并通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使课题研究落在实处,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
2、建立、完善、执行学习研讨制度和资料管理制度
(1)为保证本课题按计划正常地开展,使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课题组成员要定期进行研讨、交流(至少每月一次)。
(2)课题主研人员每周保证两课时到图书室的理论学习时间,并做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笔记。
(3)邀请学校教科室、图书室等机构负责本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图书室管理人员与教科室工作人员配合,推荐课题学习资料,形成打印的课题研究推荐书目,方便教师查阅。
3、建设校园网,做到人人会操作。现在我校已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硬件设施的到位,为课题研究工作创设了良好的实验环境。
十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1)实践意义:
克服单
一、刻板的教学形式,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如何实行多样化的教学,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就从实践上提出了研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和教师正在探索和试验着各种新的具体教学模式,可以说,教学改革实验的真谛就在于对旧有教学模式的改造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寻求,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模式论又是教学改革的方法论,从整体上对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切实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重视对教学各个部分的研究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一定作用的。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作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得以相互沟通的桥梁。因而,对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堪称找到了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矛盾的机制。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更好地实践和丰富终身教育的理论。传统教育所给予的恰恰是与学习对立的东西,不是让孩子自己构筑意义,而是将意义强加给他们,使得有效的教育过程成了在生产线上安装零件般的知识灌输。而在信息技术下,有条件加强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独立求索。
附录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主题资源建设思路》 祝智庭
2、《教育信息理论》 孙绍荣著
3、《教学模式论》 高文著
4、《新课标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李克东
5、《基于信息化的学习模式》 余胜泉
6、《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刘儒德
7、《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比较》 张新民
8、《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师书恩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马宁、余用泉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何克康
11、《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 主编【美】 Beverly abbey 丁兴富等译
1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之探索》 黄秉刚《人民教育》
13、《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柴西琴《课程•教材•教法》
14、《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分析及其引导》 陈昌灵
15、《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
1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改善学习》 李克东
17、《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改善学习》 解月光等
18、《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李克东
19、《有效教学论》 高慎英著
20、《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22、《理解与教育》 金生鋐
23、《国际教育新理念》 顾明远
24、《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2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电化教育馆
26、《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27、《基于专题学习的资源建设》 李克东主讲
28、《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研究》 张迪梅编著
29、《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指导》 张迪梅编著 30、《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何克抗
31、《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美】Cathy Ringstaff David C.Dwyer 著 宋融冰译
32、《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交互与学习》 蒋鸣和
4.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四
创新教育下的初中历史课教学导入法初探湖南省娄底吉星小学姚海华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语,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象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多是新旧联系式,即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尽管这种形式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并被历史教师普遍采用,但是千篇一律有时就显得平淡刻板,缺乏新意,既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常常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异,创新导语的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则一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新颖的历史课导语呢?笔者就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归纳,现就如下几种设计方法来求得各位同仁的同感。
1、疑问悬念式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讲《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时,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年的五月四日都要过一天节日叫‘五四青年节’,你们知道它的来历吗?”然后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那么,什么叫‘五四运动’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一课。”接着,板书课题,学生的兴趣被吸引住了,急
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
2、猜谜式
在讲《秦末农民战争》一节时,先给学生出两个人物谜语:“捷报”和“太湖风光”。学生对猜谜一般兴趣较浓,教师出了这两个谜语之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很快答案就出来了:“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为“陈胜”;“太湖风光”是太湖(吴)风光一望无际,视野宽广,同时“湖”、“光”又是“吴”、“广”的谐音词,谜底为“吴广”。教师肯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后引入课题:“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呢?这堂课我们就是要围绕这两个中心人物来学习《秦末农民战争》。”
这样的导语,集教师的揭示兴趣与学生的思考于一体,短时间内便创造出了一个教学相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3、故事传说式
学生喜欢听故事,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如讲《金与南宋对峙时的中国》时,先讲一段“岳母刺字”的故事:“宋朝有一个人叫岳飞,他在其母亲的教导下,从小立下了报国杀敌的远大志向,勤学苦练,学了一身好武艺,又熟读了许多兵书。当时,北方金国军队南下侵犯宋朝,到处抢劫、杀人、放火,一直打到了宋朝都成汴梁,把皇帝、太上皇及大臣等8000多人俘虏了,国家和人们遭受灾难,为保家卫国,岳飞报名参加了抗金队伍。出发前,岳母用针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打字,并对他说:‘不要挂念家里,希望你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贼!’岳飞牢记母亲的话,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很快成为一名抗金名将。”讲完后激发学生想不想了解岳飞其他的故事,顺势引入新课的教学。
4、影视课件导入
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时,运用电教手段,制作一个影视课件,集中选取一些日本侵略者屠杀我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和视频,再配以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
这种方式的导语,最能激起学生思想的共鸣,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
5、热门话题式
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如在讲《三足鼎立》一节时,适逢电视台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任务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机会,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等,你们知道《三国演义》所反映的是怎样一回事吗?它所讲的是历史上什么时代的事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6、评论式
讲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把对这场战争的评论搬到了讲授新课前作为导语:“法国有个著名的作家叫雨果,他是一位正直的法国作家,他曾对英法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侵略暴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形象的描绘:‘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子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那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的这些话,表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对英法等侵略者无比的愤怒和强烈的控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场战争,去声讨英法侵略者的罪行,去总结它留给后人的教训吧!”
这种导语,不但使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这场战争,而且在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接受了爱国注意思想教育,达到了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双重效果。
7、图解式
讲授《美国独立战争》一节时,拿出一张美国星条旗图案,演示介绍说:“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它有十三道红白相间的条纹和五十颗白色的五角星,这五十颗星代表着美国现在的五十个州。但在美国最初的星条旗上,却只有十三颗白色的五角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国独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十三道条纹和十三颗星就代表着当初发动独立战争时的十三个殖民地,也就是美国东部的十三个州。因此,星条旗就与美国独立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记载着独立战争的光辉历史。”
由此导入新课,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学生不知不觉中就被吸引住了,进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5.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五
渗透点整理提纲
编者注:湄江四小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广大教师认真实施,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集中培训、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全面结合小学《思品》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保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由《思品》授课教师任诗梦、李永霞、唐红萍、王静、王国容、刘颖、胡昌秋、宋庆丽等牵头将相关渗透点分年级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之用。
一年级
★学科内容:
一(下)/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3课/小心,病从口入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结课点睛。★示例或说明:
1、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吃的东西有时为什么会病倒吗?
2、讨论: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哪些食物?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组织活动:如何注意饮食卫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学科内容:
一(下)/第四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第2课/美丽的生命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示例或说明:
1、教师播放影片,让学生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2、教师出示画面,让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3、组织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护好一个个美丽的生命。
二年级
★学科内容: 二(上)/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5课/红绿灯,在站岗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应用。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向学生提问: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2、同桌交流。在过马路,又没有斑马线,怎么过去呢?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保障生命安全。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五单元/我爱绿数,我爱蓝天/第6课/我身边的环境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家乡美丽的图片向学生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另结合被污染的图片再问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身边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学科内容:
二(下)/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第3课/帮帮残疾人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会献爱心,帮助别人。★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
2、谈谈你的帮扶措施。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告知学生,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三年级
★学科内容:
三(上)/第二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第1课/说说我们的学校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 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让学生回忆自己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写在卡片上。
2、自我展示,从学习,生活,才艺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长。
3、教师总结,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关系,教师的关系,国家以法律形式保障我们学校教育的权益,出示相关法律。
★学科内容:
三(上)/第四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第4课/一起采风去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八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的非物质文化„„列入文录予以保护。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试听资料等材料。★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联系实际周围的生活,让生说说周围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破坏,向学生适时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才不破坏文化遗产。
★学科内容:
三(下)/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第2课/家乡的打工族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技术展现,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观察了解活动。
a、学生课前调查,搜集一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警示语,了解它们的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b、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地方的社会各界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事例和规定。
2、展示汇报。
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这时进行引导并出示相关的法规。
四年级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同在蓝天下/第一课/让我走近你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逐步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课前了解、收集相关资料
2、使学生知道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
3、教师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生活因爱更美丽/第一课/关爱无处不在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刘国家乡的小河/第二课/沿着河边走一走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组织活动,结合案例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活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我们时刻在呼吸/第二课/天空是什么颜色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通过交流等活动,了解家乡的天空的问题所在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三单元∕斤斤计较选村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至第十四条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结合案例,交流讨论。★示例或说明:
1、教师出示下列事例。(1)、怎样选村官。(2)、村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官。
2、结合事例,组织学生讨论:(1)、说说村委会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2)、对比一下,与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说说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可写一写大家眼中的村官。(4)、有人说村民们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
★学科内容: 五(上)/第四单元/好山好水好地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石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环境保护法》指出: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环境保护法》。
方法:课前搜集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创设情境。★示例或说明:
1、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3、充分感受祖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都有不同的美丽。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拒绝毒品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吸毒是违法的行为。早在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决定》第八条规定,对于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人,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罚款、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又复吸者,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在教养中强制戒除。
《决定》第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对吸毒、贩毒、制毒等违反犯罪活动,有检举揭发的义务。★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或理解。方法:结合图例,组织讨论。★示例或说明:
1、什么事毒品?
2、了解毒品的危害。
3、远离毒品从我做起。
4、拓展延伸。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就、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及中国活动的场所吸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出除国家法定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和了解。方法:结合事例,交流讨论。
★示例或说明
1、教科书第41页以一个具体侵权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儿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2、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3、拓展延伸。
4、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了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保护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认识到法律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六年级
★学科内容
六(上)/第二单元/走进信息时代/第2课/沟通无极限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刑法》第252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二百五十二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方法:案例联系,联系实际。★示例或说明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身边、电视或书报上看到的事例:私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
2、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出示收集到的案例。
★学科内容
六(上)/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第4课/文明遗产知多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
方法:观看视频,实例分析,有机渗透。★示例或说明
1、播放“陕西省公布十大违反文物保护法警示案例”的内容,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3、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趁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学科内容
六(下)/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第3个活动·动植物的控诉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
方法:课前调查,联系实际,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
(1)爷爷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2)爸爸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3)现在有哪些野生动物?
(4)交流,有一些动物去哪里了?为什么不见了?
2、联系实际
(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保护野生动物?
(2)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
6.微课下的学科教育研究 篇六
关键词:微课;学科;教育
微课程在教育领域诞生不久,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喜欢。我国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程的应用和教学教研的提高两个方面,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微课程研究的理论缺陷、制度缺乏和平台缺失,保持微课程快速发展的脚步,同时加紧微课理论研究、制度建立和平台建设。
一、深入了解,掌握微课特点
微课,也就是微型课堂。它是在没有学生的状态下,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结合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软件,浓缩课堂精华,在5至10分钟内,对某一知识进行讲解所录制的教学视频。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它具备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较少。“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重点解决教与学所遇到的问题,主题突出,内容精简。
2、教学时间较短。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视频时长一般在5至8分钟,最多不宜超过10分钟。它相当于传统课堂的教学片段,可以更好地避免学生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学生可流畅地在线观看,方便下载,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答疑解惑,实现移动学习。
4、资源构成“主题化”。“微课”以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及专家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教学案例微课进行教育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由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其不可避免的话题,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其不可回避的路径。不管是新教师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要想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走得更快更远,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反思,思考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或优点。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不能速成,而且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积淀。
以短小精炼为主要特点的微课,一出现就迅速赢得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热爱。之所以深受好评,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的忙碌导致了时间的碎片化,找不出更多的空余时间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碎片化的时间跟短小、精炼的微课程结合起来,就像天作之合一样,既满足了现代人的学习需求,又不会挤占学习者太多的时间,从而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变得更加可能。而教师,无疑是亟需解决这一学习需求的人群。另一方面,微课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挖掘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根源,思索问题的解决策略,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其反思可视化。
三、合理安排,运用实效微课
微课必须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才能得到它的生命力,发挥其实效性。根据微课内容,合理安排观看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1、面对知识短板,堵住知识缺口。每节课,都会有学生忽略了知识的重难点和细节,而每一个学生忽略的点又不一样。如果由一线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再讲一遍就显得特别费力,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的知识短板是不一样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堵住每个学生的知识缺口呢?
2、面对学习困难,及时解决问题。相信很多老师都有类似经历:下班了,问作业的电话总是难以避免。学生回家做作业的时候,遇到问题会打电话给教师,教师有时也不能在电话里把问题讲清楚。还有学生会选择第二天来学校的时候询问教师,让问题错过保鲜期。更有些学生不愿意去问教师,让问题沉淀,久而久之就累积成大问题。
四、微课程的价值研究
微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对学科教学的价值、对教师成长的价值和对学校发展的价值四个方面。
1、微课程对学生学习的价值研究。微课程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泛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生发性。微课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习不再仅仅限于课堂上和教室中。微课程使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而是充满了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并且促进了实践与理论的相互提升。”
2、微课程对学科教学的价值研究。微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是体现微课程价值的最直接表现,刘文忠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文章中,阐述了微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作文教学多样化的作用。作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推进微课,能够有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微课程对学科教学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微课程对教师的价值研究。微课程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微课程教学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有利于教师不断专研业务,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精讲精练,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有效教学。
4、 微课程对学校的价值研究 。微课程服务于学校的微课程重点在于学校层面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学校校本研究质量的提升、简单有效的研究工具的开发、特色学校的打造和学校知名度。
微课还不是很完善,也不成熟,但是不完善和不成熟中蕴含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可能,作为学科教师,只有扎根教育,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与实践才能够促进微课的发展,促进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 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3] 徐倩.慕课能否撼动课堂[J]. 上海教育,2013(10A):22-23.
7.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七
2011-8-23
杨
丹
6月25至6月27日,本人受县教育局的派遣,到贵阳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贵州省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省级培训班”的学习,当然也承担了为本县老师进行二级培训的任务。三天的内容我们只能用一天的时间来完成,一是时间问题,二是能力问题,我有说得不全面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我在贵阳参加培训的过程。这次培训分四个步骤:
一,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史开来讲话,课题专家组组长张映波就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说明。
二,各学科省级辅导员就所教学科上了十节示范课。三,参加培训的不同地区的老师就以上两个部分的内容分组讨论,分析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操作性。
四,由史开来处长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接着我向大家介绍培训内容:
参加这次培训,我把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可操作性。
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史处长强调的是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背景是:
(一)政策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明确要求。
(二)现实背景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还有我们长顺这几年发生在校园内外的一些打打杀杀的案件都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三)教育教学实际
1.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动上做得少;知道重要性的多,知道怎样做的少;提出要求的多,解决资源、内容、方法等瓶颈问题的少。
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着手。
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建《在全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一项法定责任。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第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学会依法办事,既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又要学会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依法履行作为公民应尽的各项义务。因此,是否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和较好的法律素质,是衡量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误入歧途的有效方式。国家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工作方针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五点:1,优先发展(经费优先)。2,育人为本(针对教师说的,把学生当作工具的作法不对,应试的倾向越演越烈)。3,改革创新(建国六十年来,还没有出现拔尖的人才,这是教育的耻辱,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创新。中国人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智商最低的人,人均读书4。2万字,10。5万字,20。5万字,不读书就会成为智商低的人)。4,促进公平,(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平等)5,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不只是分数,)。当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可不教育是万万不能的。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可操作性
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最近颁布的全国“六五”普法规划也明确要求:“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但是,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感到心中无底、无从着手。为破解难题,省教育厅从2009年起,组织开展了“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课题组160余名教研员和高级教师,历时近两年,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标准,按照“尊重教材、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渗透、自然贴切”的原则,以及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的思路,全面研究了中小学各个学科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从中提炼出730个法制教育渗透点,设计了“可渗透的法制内容”、“教学要求与方法”、“事例与说明”,撰写了113个示范教案,形成了180万字的研究成果《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这一课题研究及其成果,在全国属首创,解决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一系列难题:一是科学解决了学科教学能否渗透法制教育和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问题;二是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学生易于接受;三是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能增强学科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四是创造性地解决了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难题;五是一举两得地解决了教师普法问题。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借船过河,搭顺风车,学科是“船”、“车”,法制教育与学科内容有密切联系,比如讲加速度,它与交通安全法有联系,与环境保护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教育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教材本身包含的,可以引申、联系的,可以错用、假设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上课、辅导、作业、实际操作、考试。。。)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1 目的,增强法制知识,树立法制观念,激发法制情感,真培养法制行为。2具有计划性,统筹兼顾、错落有致,相对全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综合提升,730个渗透点,渗透内容、方法、目标、要求等等,不能盲目。3,有构思,有计划,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讲究技巧方法,因材施教。4有原则,尊重教学,科学导入,份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5不伤害学科,不增加负担。)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法制教育是渗透法制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教育,它是某种事物逐渐进入另外一种事物,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二者之间有主次、主客之分,有分量、程度上的控制,有过程、方法上的策略(追求趣味性、感染力、吸引力,强调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事物品质、性状的改变。
实施主体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管理主体,学校是实施责任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操作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有何要求?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教师培训手册》上讲得很详尽,请老师们认真阅读。
三,教师如何参与全省的交流互动? 有下列几种渠道:
1.在专门贴吧上阅帖、发帖、回帖和获取资料。为了满足培训 工作和教师交流互动的需要,省教育厅在百度网上建立了一系列贴吧。总贴吧号(ID)为10662606,另外还有35个学科贴吧(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为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以上贴吧(俱乐部)均为私密贴吧,需申请才能加入。具体方法是:
①在百度上注册(务必记好你的帐号、密码,已在百度上注册的用户,免此步骤)。
②登录百度网.③输入贴吧号,进入贴吧.④点击“申请加入”,填真实的“单位+姓名+学科+QQ号+邮箱号”(否则吧主会拒绝您哦!)⑤待吧主批准后,您就可以进入贴吧了。
一些重要资料,会放在“10662606”贴吧里,请务必注意。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提问,吧主也会在贴吧上回答。也希望大家在贴吧里发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全省指定的132名省、地、县级“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辅导员”都有个人空间(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请主动登录辅导员的个人空间,和他们交流,有些重要资料,吧主会放在那里。
3.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和辅导员联系,申请加入相应的QQ、电子邮箱或飞信群组(号码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4.建议教师自己也建一个个人空间(在百度注册即可免费获得),把链接地址用贴子发在10662606吧或学科贴吧,让大家去“踩一踩”,对您和其他教师都有好处。
5.不能上网的教师,要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和辅导员特别是县级辅导员联系,接受指导,相互交流切磋。
8.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八
论文
姓名:姜方永
职务:教
师
单位:贵州省普安县普天学校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具备读写、计算能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1 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从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2、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及其写作这一重要渠道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 2 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3、把握“渗透时机”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积极开展“周会、班队会、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4、把握“渗透度”,直透心田。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切入从何处渗透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彻底,则会效果不佳,功亏一篑;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道”、“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抓住 “渗透渠道”是中心点,把握 4 “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健全的法制素质也是其中内容之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师一起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9.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 篇九
一、跨学科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近年来,中外教育部门都开始有意识地淡化专业界限,设置了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基础教育理应逐渐向高等教育靠拢,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可以说跨学科学习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通过其他学科来学习语文当然也是可能的。同样,语言文字也是其他各学科知识的载体,各学科教材可以说都是用语言写成的,那么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也都能学习语文。换言之,各学科知识的获得可以说是以语文学习为基础的,而反过来,各学科的优秀教材也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素材。所以说,语文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学习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
二、跨学科语文教学的学科整合方向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整合不只局限于语文学科内部,即单篇课文的整合、专题的整合、模块的整合、必修与选修的整合,更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的整合。
首先,语文学科与传统领域学科的整合。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文史哲向来是不分家的,例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为它既是杰出的史学著作,也是不朽的文学经典,很难将其单独划归于某一单一学科。再如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有鉴于此,语文学科和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的教材完全可以相互渗透,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也都存在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
此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也完全存在着整合的可能性。自然学科所培养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如归谬法、统计法、归纳法、图表法、实验法等都是值得语文学科借鉴的。
其次,语文学科与新兴领域学科的整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影视作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些都将给传统的语文学习带来新的变化。
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变化是空前的,多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存储量大,画面丰富,兼具文字、图画、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图文并现、声情并茂的自我控制的发现式的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可以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切实高效。
此外,现当代影视剧中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成为跨学科语文学习的素材,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画面的设置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以及关于信仰、人性主题的探讨,不但贴近学生生活,而且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三、跨学科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学习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跳出单一学科教学的条条框框,以一种更加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首先,教师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关注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兴趣所在,以及对各学科关注点及关注度的差异,制定有利于其到达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应对本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所了解,有效整合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掌握其他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拿来为我所用,有可能还应自主编写独具特色的跨学科校本教材。最后,跨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那么相应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也应作出适当调整,教师应根据跨学科的语文教学及时更新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总之,“大语文教育”背景下的跨学科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简单组合,机械叠加,而是教学理念上的一次革命,要求师生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语文学科与各学科本质上的融合,通过教材的相互借鉴、整合,教育理念和方法的革新,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学习其他学科,在学习其他学科中学习语文,培养综合性思维,提高语文素养,以适应时代对于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大方五小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11-02
翁塘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10-31
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10-24
广告创意研究07-24
小学期末个性创意评语07-25
小学创意线描画教案11-03
创意手工教学计划07-08
论广告创意研究07-22
文化创意产业案例研究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