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4-10-18

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通用12篇)

1.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一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黄大恩 教材与目标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一方面可能会对原有知识有所遗忘,从心理上愿意去验证,愿意去猜想,从而激活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归纳总结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通过类比、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3)通过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变形。

二、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自主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同时强化了学生以旧知识类比得出新知识的能力。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察、对比各图形(课件展示)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你能发现什么结论?(直观得出结论)问题:(1)若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则上面三幅图的面积分别表示为?(师生共同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的的基本性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问题(2)若图中大正方形的面积为,则上面三幅图的面积分别表示为?对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同桌讨论后回答)结论:

思考:(1)上式由左边到右边是如何变形的?(2)上式由右边到左边又是如何变形?(师生共同发现、归纳)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分式的值不变.探索新知 讨论:

你们认为分式;分式相等吗?说一说理由。(分小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发现分式有什么性质?说说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运用类比的方法发现分式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合作交流,更好地总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从而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目的。)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思考: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注意什么?(要求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画下来,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对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理解消化)

(设计意图: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性质”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归纳,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理解。)

巩固新知

例2.填空(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第(1)题教师讲解,熟悉分式的基本性质。第(2)题强调分式性质中整式的理解。)知识拓展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引导讲解)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分式是否相等?为什么?

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题承接着

例题而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性质”的应用,并 为下一节学习分式的约分、通分做铺垫。)

(五)归纳小结 小结:(1)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2)运用分式基本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师生行为:展示问题,学生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归纳。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需要注意:

1)分子、分母应同时做乘、除法中的同一种变换; 2)所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整式; 3)所乘(或除以)的整式应该不等于零。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更完善。)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课本第133页习题15.1第4题; 课外作业:学生用书同步训练。(设计意图: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适当练习拓展训练。)教学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类比分数的性质,指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2.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二

教科书32~34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教学, 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复习导入

什么叫做比?

在我们人体上就有许多有趣的比, 例如, 双臂平伸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1, 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作用可大啦!假如你是一个警察, 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 就能估计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 这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 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板书课题

二、教学实施

课件出示课本32页的四幅图:

1.谁能具体说一说这四幅图的内容?

2.找一找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师:对,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是我国主权和尊严的象征, 它已经高高地飘扬在联合国总部的广场上, 显示了中国的强大。

3.出示四组国旗的数据。

4.根据这些数据,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你能根据这个表, 分别写出学校里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吗?并求出比值。

(2) 根据求出的比值, 你发现了什么?

(3)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 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 怎么办?

6.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 你还能找到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生讨论并汇报)

7.完成做一做。

8.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 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它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看课本第34页, 结合自学提示自学这部分内容。

自学提示:

(1) 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叫比例的外项、内项?

(2) 在比例2.4∶1.6=60∶40里, 两个外项的积是多少?两个内项的积是多少?这两个乘积有什么关系?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9.生汇报

10.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那两个数?内项呢?内项乘内项怎样乘?外项乘外项怎样乘?

11.完成第34页做一做。

三、自主测评

1.课本第36页23题。

2.课本第37页56题。

3.《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根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或改写小数部分为规定位数的小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猜测、探究、验证、迁移、归纳得出小数的性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发猜想

师:实话实说,天气越来越热,你们在这个季节最喜欢吃什么?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老师了解到两家冷饮批发部小布丁的价钱分别为0.5元、0.50元,你们看老师去哪一家买更便宜些?说说理由?引出:0.5=0.50(板书:0.5=0.50)

师:这两个小数真的相等吗?我们不妨将××的想法先作为一种猜想,就叫××猜想吧!(板书:猜想)

师:如果这种相等关系存在的话,谁还能举出几组这样的例子?XX同学后面的同学请大声说出你们的猜想结果,最后一个机会,请这一行末尾的同学回答。

师: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是老师来讲,还是你们亲自来验证?每人从中选几题研究研究,说说两个小数相等的理由,看看你的学习材料中哪些可以帮上你的忙,先自己独立想一想,一会和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验证归纳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展示发现。

3.归纳。

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方式验证了XX的猜想,真是了不起。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小数等式,从中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用一两句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不光要自己清楚还要把别人讲明白,先自己想然后组内说一说,组织好自己的语言一会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生:集体交流想法)

师:谁来评评他说得怎么样?可以表示出这个意思么?我建议可以说说你同意哪些 ,需要改进哪些?(板书:小数性质内容)

师:真是了不起!你们知道你们发现的这个成果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板书:小数的性质)

师:打开书看看数学家们怎么说?轻声读一读,还有什么问题吗?我有一个疑问:添上0指添多少个0?去掉0呢?

师:这是我们大家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出的规律,让我们带着感情自豪地读一读我们的发现。准备好了吗?开始。(生:带着自豪的感情读小数的性质)

师:但我们要感谢一个同学,是他第一个提出的这种猜想,我们一起对他说声谢谢好吗?

师:放松一下,做个游戏?我说几句话,如果你同意就用这样的有节奏的掌声表示同意,不同意举手帮我纠正。

【反馈练习】

【判断】(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不变;(师:什么数末尾添0就变了?)(2)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辩论)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代表说得不全,其他同学可以站起来就补充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现在你认为在小数性质中那个词很重要?

4.应用。

师:请你打开书自学92页( 学生自学课本)

师:通过看书你又知道了什么?引出化简与改写。

师: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师生练习和生生练习)

师:(很多学生举手)别着急,人人有机会,你能写几个小数让同学化简或改写吗?(学生小组内练习)

师:我们再回到买小布丁的两家超市,既然两家超市相同的东西的价格是一样,那你认为哪一种标法更规范呢?

师:到底哪一家的标法规范呢?老师搜集到一段资料,愿意听嘛?谁愿意帮老师介绍给大家。(补充资料:在商业、银行等行业中,为了防止数字的涂改,通常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提高

师:刚才我们探究的这些问题有些咱们暂时还一下子搞不清楚,别急,先放一放,还是动手检测一下自己到底掌握得怎么样!在动手的过程中我相信你们会有新的收获,我们来一个闯关游戏好吗?

1.出示卡片抢答:P92做一做加一个整数的例子。

2.把左右两边相等的数,画线连接起来:

0.3002.80

0.0032.08

2.0800.030

2.8000.3

师:0.003与0.030,为什么不等?

3.机动:拓展升华。

摆数游戏(抢答)每个小组利用老师发给的五张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1)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都能去掉。(2)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一个能去掉,一个不能去掉。(课后思考:怎样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四、回顾总结,提升能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师:你们是怎么获得这些成果的?(猜想——验证——发现——总结)

师: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发现了让小数不变的性质,那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能不能用今天的学习方法探寻让分数不变的性质?时间关系,同学们课下来探究好吗?

师:说一说你们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出色?

4.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2、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概括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谈话引入:“昨天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我们说什么是比?”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

前项

:(比号)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分母 分数值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比的基本性质

1、同学看这个除法算式:

它们是正确的吗?为什么?运用了除法的什么性质?

2、我们说比和除法有紧密的联系,那么根据除法商不变的性质,我们看看比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规律呢?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能怎么研究比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类比推理,概括推理出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利用旧的知识识得新的知识。】

4、即时练习,强化巩固

在比的基本性质中,大家觉得要注意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根据108:18=6,说出下面各比的比值。54:9=(6)216:36=(6)10800:1800=(6)(2).判断并说明理由。

(1)6:7=(6×0):(7×0)=0(2)1:2=(1+2):(2+2)=0.75(3)2:8=2:(8÷2)=0.5 探究二:根据比的性质我们能做什么?(化简比)

1、明确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出示一些比,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是最简整数比。

2、出示例题,明确问题。

例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 cm,宽10 cm,另一面长180 cm,宽120 cm。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分别写出两个旗子的长宽比(15:10,180:120),他们是最简整数比吗?怎么才能化成最简整数比呢?引导学生说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5(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学生总结方法:整数比化简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那么用这个方法,我们能把180:120,化成最简整数比吗?(学生自行求最简比)。

3、刚才我们讨论了整数比的化简问题。我们知道两个数相除就可以写成比的形式。分数和小数也是数,它们的比又应该怎么化简呢?

出示例题,全班讨论猜想。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总结方法“将分数比、小数比先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1212:(18):(18)3:2 69690.75:2(0.75100):(2100)75:2003:8

探究三:一个比中有分数,又有小数该怎么化简呢?

3出示0.125:,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8【设计意图:在探究一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二和探究三获得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解决”的能力。通过探究二、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强化新知,达标检测。

通过数学课本51页“做一做”,强化认识。32:16 48:40 0.15:0.3 5173: : 66128【设计意图:强化训练】

四、总结评价

5.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册75~77页例

1、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3)能根据解决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2)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归纳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慢羊羊分饼的故事,羊村的小羊最喜欢吃村长做得饼。一天,村子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羊们吃,他把第一块饼的1/2分给懒羊羊,再把二块饼的2/4分给喜羊羊,最后把第三块饼的4/8分给美羊羊,懒羊羊不高兴地说:"村长不公平,他们的多,我的少。”(师边说边板书分数)同学们,村长公平吗?他们那个多,那个少?

生:公平,其实他们分得一样多。

师:到底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1)玩一玩,比一比.(读要求)师:我们现在小组合作来玩一玩,比一比.(出示要求)

师:(读要求)现在开始.(学生汇报)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老师,我们通过比较这三幅图的阴影部分完全重合,那这三个分数都相等。(师在分数上画符号)

生2: 老师,我们通过比较这三幅图的阴影部分完全重合,那这三个分数都相等。(出示课件演示)

2、初步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2)算一算,找一找.师:(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分母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生2: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没变。

师: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都相等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1: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乘相同的数。生2:它们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

师:那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它们的变化规律又是怎样呢?我们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并把发现的规律写下来。

(出示课件)

小组汇报:(归纳规律)

师:哪一组把你们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从左往右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从左往右观察,我们发现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2,分数的大小不变。生2:从左往右观察,我们发现1/2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4,分数的大小不变。师:你们是这样想的,既然这样,那么分子和分母同时乘5,分数的的大小改变,吗? 生:不变。

师:同时乘6、8呢? 生:不变。

师: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下规律呢?

生1: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生2: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谁来举这样一个例子? 生:。。。

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很多,刚才我们是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察,哪一组汇报一下。

生:从右往左观察,我们发现了,4/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了2/4,分数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分数1/2,他们的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从右往左观察,我们发现了,4/8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了2/4,分数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分数1/2,他们的分数的大小不变。(师课件演示)

师:你们是这样想的,既然这样,那么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5,分数的的大小改变,吗? 生:不变。

师:同时除以6、8呢? 生:不变。

师:那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来总结一下规律呢?

生1: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生2: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谁来举这样一个例子? 生举例

3、强调规律

师:我把两句话合成了一句话,根据分数的这一变化规律,你认为下面的式子对吗?(课件出示)

生:回答,错的,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没有乘相同的数。师:(在黑板上圈出)对必须乘相同的数。

生:错,因为分子乘2,分母没有乘2,分子和分母没有同时乘。师:(在黑板上圈出)对必须同时乘。

师: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里“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我们看一看(课件出示)师:这个式子成立吗?

生:不成立,因为0不能做除数,4乘0得0是分母,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这个式子是错误的。

师:我不乘0,我除以0可以么? 生:不成立,因为0不能作除数。

师:同学们不错,这两个式子都不成立,我们刚才总结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相同的数必须(生:0除外)(师板书)

师:这一变化规律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在这一规律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生: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

师:我相信懒羊羊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那就不会生气了它知道(出示课件)一样多,咱们同学们千万不要犯它同样的错误了,我们把这一条规律读两遍,并记下它。(生读规律)

师: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想利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当一当小法官(出示课件)

生:(读题,用手势表示对、错,并说出原因)

三、运用规律,自学例题 1、学习例2 师:这个分数的基本性质特别的有用,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另外一个分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例题)学生读题

师:分子、分母应该怎样变化?变化的依据是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师:谁来说一说?

生:2/3的分子分母同时乘4得到8/12,变化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生:10/2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得到5/12,变化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师:回答得不错,自己独立完成这题。

师:(巡视)请一名学生说出答案,(生说,师出示答案)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作用可大了,那大家回想一下,这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里面哪一个性质相似?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除法里商不变的性质是怎么说的?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师:你们能否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小组内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师:哪一组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生:在分数里,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与分母,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因此,商不变就相当于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板书)

师:既然能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那我们来小试牛刀。(出示课件)

生:5除以10等于1/2,当被除数5缩小5倍就相当于分子除以5,分子除以5,分母也除以5,所以10除以5得2.生:12除以24等于4/8,当除数24除以3得8就相当于分母除以3,分母除以3分子也除以3,12除以3得4.五、课堂运用。1、跨栏高手

师:同学们的回答简直太棒了,那你们有资格让老师把你们带到运动场去当跨栏高手了。(出示课件)

师:(学生回答三题)同学们这么大的数一下子就得出结果,有什么秘诀吗? 生:用大数除以小数,就知道分母、分子扩大了几倍.2、拓展延伸:

师:当了跨栏高手,我们的成绩非常的好,那我们就到羊村去玩吧,来到羊村,慢羊羊让大家当村长,解决难题,你们敢接招吗? 生:敢

师:(出示课件)那我们就要小组为单位,开始玩游戏。小组汇报结果

六、捡拾硕果

看到同学们这么自信的回答,老师知道今天大家的收获不少,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收获了哪些? 生说

6.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六

黎川二小 丁国安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5页。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理解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基本性质“零除外”的道理,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纸条、彩笔、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师:我们数学课中经常要与数字打交道,那么在1——9中,你喜欢哪两个数? 生:……

师:(板书:5和6)那么如果老师在5和6中间加一个除号,这样组成一个除法算式,谁能不计算就能很快的写出和这个算式大小相等的除法算式? 生:……

师:你们根据什么很快地写出了这些算式?按这样写下去可以写多少个?(无数个)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谁能说一说商不变的性质?想起来了吗?(出示商不变的性质)生读一遍。

师:我们知道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把这些除法算式的商写成分数形式……这些分数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 1 能借助旧知产生“正迁移”。]

(二)提出猜想:

师: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而它们的大小却没有变。这可奇怪了,我们知道,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那么请大家按行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的顺序认真观察这组分数,你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在分数中是不是也有什么规律?如果有的话,应该怎么说呢?(可以把你们的猜想互相说一说)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提出大胆又有创新的结果假设。]

二、验证猜想:

师:我们一起回过来看看这组分数,看看这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 生:扩大2倍……

师:这是从左往右看的,那我们再来从右往左看…… 生:除以2……

师:通过这组数能证明同学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知道,只靠这一组分数来证明,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这没有说服力,那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根据猜想举例来证明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师:以1/2为例……1/2=2/4=4/8 师:对不对呢?(师打上问号)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相等吗?(生讲方法)老师这也有几种方法参考,(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先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验证. 探究验证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谁愿意来读读验证要求?

验证要求:

(1)4人小组合作完成。

(2)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任选一种),可以用画图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3)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汇报交流。

反馈时交流:(引导学生理解用材料法的前提必须是相同材料)

(材料法)

生1:(三个相等的圆):各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第一种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第二种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2份,第三种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4份,它们表示的阴影部分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1/2=2/4=4/8。生2:(拿了3张正方形白纸):各把一张白纸看作单位“1”,第一种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第二种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2份,第三种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4份,它们表示的阴影部分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1/2=2/4=4/8。

生3:(拿了等长的三张纸条):各把一条纸条看作单位“1”,一种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另一种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2份;第三种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4份,它们表示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1/2=2/4=4/8。

画图法:画图验证(画线段。)

计算法:(预设)

生:1÷2=0.5 2÷4=0.5 4÷8=0.5,所以 1/2=2/4=4/8。

生:商不变性质验证1÷2=2÷4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以2,商不变。说明1/2=2/4.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4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你们充分利用了手里的材料和学过的知识验证了1/2=2/4=4/8。

[设计意图:这时最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学生把得到结论的都记下来,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概念的原理,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结论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三、完善规律,提示课题。

我们通过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完全正确的,那么你们认为这个规律中哪几个字是最重要的呢?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哪些地方我们需要注意的?

a.同时乘或除以(强调:不能同时加或减,不能分子乘、分母除以或分子除以,分母乘,举个反例)

b.相同的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可验证一下)

c.0除外(一个数除以0没意义,如果分母乘0的话,也变成0了,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分母是不能为0的,要把0除外)

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每一个分数都有的特点,在数学上被称为——分数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验证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相互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准确地归纳概括出知识结论。归纳时要引导学生深刻立理解结论的普遍性和结论中的每一句话。这时教师可以做出总结肯定其正确、纠正其错误,以使同学们得到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的认识。]

四、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例题2:那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例题2)请看: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课件出示)先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再让学生讲出思考的过程。师:分子怎样变?这是运用了什么知识?

五、巩固练习

你们知道吗,在大肥羊学校喜羊羊它们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喜羊羊向我们发出了挑战,看谁能很快的解决下面的问题,那我们现在有没有信心和聪明的喜羊羊比一比呢?

1.一个不能少(填数):在羊羊的后面躲着什么数呢?(学生每讲完一个点击小羊出示答案,并请2个学生说想法。)

1/3=()/6

10/15=()/3

1/4=5 /()

2、把3/5和12/30化成分子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设计意图: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数学学习还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富魅力,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解数学来之生活,用之生活,可安排延伸应用猜想,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六、学法回顾,总结本课:

1、我们今天学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的?.

师:像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很多科学家的许多的发现也就是用这样的思路来发现的。下面老师把我最喜欢的中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的发现者陈景润先生的一句名言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当代数学家)

[设计意图: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单纯是知识的获得和反复的操练,贯穿始终的还有数学思想方法。如果说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条明线的话,那么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一条暗线。教师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抓住教学内容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在教学中: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复习商不变的规律 —— 提出猜想

7.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七

一、基于学生, 使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就有怎样的教学行为, 有怎样的教学行为就有怎样的教学效果。视教材为“权威”的理念, 其实就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理念。虽说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十多年, 但以知识为本的理念仍根深蒂固, 要实现教学理念向“以人为本”转变, 教师不仅要切实学习、领会和践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而且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帮助他们建立相应的“学习理念”来支撑和调适他们的数学学习行为, 使教师教的理念与学生学的理念能同步、和谐。为此, 《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师教的理念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学的理念为:学习靠自己, 我是学习的主人。

二、基于教材, 使教学内容有章可循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所在, 它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及其呈现顺序的规定性。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将《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规定为:第43~44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 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在使用教材时, 要认真钻研教材, 不能生搬硬套、完全照搬, 当发现教材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称, 或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拓展时, 可将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当微调,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 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经我们备课组共同研究, 一致认为:本节课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相称, 除例4呈现的4个比例要扩充至8个比例外, 其余的无须再作调整。

三、基于教材, 使教学目标有本可依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教学方式的应用都必须为教学目标的完美达成服务。同一套教材对不同地区学生的适应性也许各不相同, 但教学目标的制订不能因为学生实际水平的高或低而人为拔高或降低, 但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内在规定性, 即教材与课标所规定的应当达到的要求。为此, 依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及本节课的教学理念, 《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建立比例的内项与外项的概念。

2.让学生在举例、分类、比较的过程中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并能正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基于学生, 使教学流程张弛有度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在数学活动中, 学生、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 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 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当是主动探究知识的‘建构者’, 绝不是模仿者, 但是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为此, 《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为:

(一) 复习旧知, 唤起回忆

即通过“什么叫做比例”和“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练习, 唤醒学生对比例意义的记忆, 激活他们已有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经验, 为新知的探索学习作好铺垫。

(二) 学习探究, 揭示规律

出示例4: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由于例4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此我们让学生按如下程序进行学习:

1. 让学生根据两个三角形中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 (能写出全部8个固然好, 不能写全的, 能写几个是几个, 不作统一要求。)

2. 学生自学课本第43页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并说说写出的其他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 教师出示分数形式的比例, 再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内项与外项。

4. 引导学生将比例的内项、外项与比的前项、后项进行比较, 避免混淆。

5. 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由于例4的学习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此对其的学习活动一共安排了5个环节。在这5个环节中, 最后一个环节又是重中之重, 因为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数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活动过程, 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为此, 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究又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

(1) 在这8个比例中, 6和2作内项的比例有哪些?3和4作内项的比例呢?谁来帮它们分分类?

(2) 观察分好类的这8个比例, 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揭示:6×2=3×4。

(3) 出示复习题2中组成的比例, 看看是否存在同样的规律?

(4) 请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比例, 在学习小组内互相看看是否还存在这样的规律?

(5) 如果用a, b, c, d分别表示比例的四个项, 这个规律该怎样表示?请你在学习小组内说一说。最后, 师生一起揭示:

在比例中,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6) 在分数形式的比例里, 怎样表示这样的规律?

(三) 练习巩固, 形成技能

即通过课本第44页“试一试”“练一练”和课本第46页“练习十的1~4题”的练习 (其中“练一练”全班不作统一要求, 学生能完成几个都行) , 让学生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强化其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与理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全课小结, 盘点得失

即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自己学习收获的过程中, 进一步明晰数学学习的方法、价值与意义, 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后劲。

这样, 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 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有轻有重、张弛有度。

五、基于学生, 使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从上述教学流程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随机变化的, 教师的教在为学生的学服务, 独立自主学习 (例题中的找比例及比例的内项、外项的概念等) 、合作探究学习 (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和总结规律等) 、师生和生生间的多维有效互动等在整个课堂中应用得有声有色、恰到好处。学生学习方式的精当选用, 不仅丰富了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 而且也为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 方式是多元的, 数学活动是真实、充分、有效的。

六、基于学生, 使学习效果因人而异

“直面学生的差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应该直面孩子的差异, 承认孩子的个性, 发展孩子的个性, 给孩子提供机会, 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个性展现出来。”本节课中, 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践行差异教学的理念。

第一, 我们在例题教学的开始, 就考虑到让所有学生都找出全部的8个比例不仅有难度, 而且也不现实。为此, 就实施了差异性要求:你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第二, 完成“练一练”。题目为:哪一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1) 6、4、18和12; (2) 4、5、6、8。在学生正确判断 (1) 中的6、4、18和12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后, 我们让能直接写出比例的学生直接写出比例, 并告知一共有8个, 让他们自己寻找规律, 琢磨着写;对于不能直接写出比例的学生, 我让他们拿出四张分别写有6、4、18和12的卡片, 请他们动手摆一摆, 摆成一个就写一个, 让他们在摆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 并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

第三, 全课小结时, 我让学困生重点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让中等生重点小结本节课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的, 让优等生重点小结有关数学思想或数学学习理念方面的体验与感悟。这样, 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 而且不同水平学生间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让差异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8.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子结构;性质;教学

从高中化学有机分子结构来看,由于抽象的立体结构影响,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推理演绎和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成为高中生难学的对象。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根据实物和语言进行教学,但是在碳原子增加、官能团变化的过程中,模型制作越来越复杂,由于教学中难以应用真实的情境,从而对教学成果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ACD/ChemSKetch推出后,它让一切变得轻松,同时为有机化学成分带来了很大的转变。

一、ACD/ChemSKetch功能与特点

ACD/ChemSKetch是美国ACD公司最新推出的软件,它能结合典合价进行分子模型绘制,然后再进行3D转变。在ACD/3D程序中,不仅模型能自动旋转,还能用鼠标旋转。在这个过程中,旋转被分成各种形式,不改变图形与球棍式、堆积式、细线式的边转边转换的图形,它可以手动变换,通过鼠标点住,改变棍式球大小,直到成为原子堆积式。这种利用程序对图形进行绘制的过程,可以直接插入到PowerPoint或者Word等不同的应用软件中;在超链接中,确保3DViewer和ChemSKetch程序中转,这样不仅能方便教学过程,还能为命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二、基于ACD/ChemSKetch的有机分子结构教学

在高中化学分子结构教学中,甲烷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对分子结构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有机物学习。在该软件中,只要输入分子式,它就能根据立体图展示对应的图形,这样就能方便学生掌握甲烷的结构特点。在刚进行有机化学学习时,由于直链锯齿状原子不是直线,而部分教材在描写碳的骨架时直接说成直线形,让很多学生认为烃的碳链就是直线,例如,庚烷的碳骨架C-C-C-C-C-C-C。如果使用立体、直观的图形就很容易让学生明白碳链不是直线型,也不需要老师进行多的言语。

在有机物学习时,很多学生对二氯甲烷是否含有同分异构体存在疑问,究其原因是教辅资料与教材中二氯甲烷结构都是平面的,从而让学生误认为:二氯甲烷就是平面型结构。但是实际上,氯原子是在四面体对角线和同一条边上,出现这种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二氯甲烷分子结构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在高中化学分子结构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学生立体思维培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共面、共线的平面分子学习作为有机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历年高考的突破点,在教学中,为了改变教学困难的局面,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以及软件,对立体分子结构以及性质进行有机的分析和理解。

三、高中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点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离子键与共价键的生成是高考的重点,以及键能、键角、键长、键的极性、价层电子、杂化轨原理,与非极性、极性分子差异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知识结构以及高考难点,找准教学突破点,并且整合考点、例题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共价键中,主要包括共价键类型、特征以及性质等。在杂化轨道中,主要涉及常见的类型以及道理,然后再对离子和分子结构进行整合。在分子结构极性分析中,主要包括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通常和分子结构、共价键、性质等一起进行分析。例如,氯化硼熔点为零下107度,沸点是12.5度,分子中键和键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能够水解可以得出什么?在这道题中,我们根据氯化硼沸点、熔点可以知道氯化硼晶体类型;根据氯化硼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可以知道氯化硼分子是三角形平面,并且重心原子杂化,从而知道极性键是非极性分子;根据氯化硼分子以及中心原子杂化,知道它的空间结构和CH2O类似。

在分子结构和性质关系分析中,根据分子作用力、氢键和物质之间的具体关系,就能得到某种物质的物理特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导课,通过构建情境,及时进行点拨和反馈,保障教学质量。

总之,高中化学分子结构作为高考的难点、重点,对高考成绩与继续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对应的教学策略、手段,保障教学成果;根据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引导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且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在学习任务完成后,根据综合评价,激发学习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杨威.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新授课教学设计[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高宏.分子结构与性质考点剖析[J].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2012(11).

(作者单位 湖北省赤壁市车埠高中)

9.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帮助自己理解、建

构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相关知识,铺垫新知

我们已经研究了什么是“比”,你能举出一个“比”的例子吗?

A:B 谁还能给大家介绍他各部分的名称?

在这里A是比的(前项)B是比的(后项),能求出它的比值吗?怎么求?(A÷B= 比值)

郑老师也写了一个比,(AN:BN)能算出它的比值吗?

你能像我这样也写出一个比值是 的不同的比吗?

二、主动探究,沟通联系

谁能把你写的比说给全班同学听听?(师板)

你们写的又快又好,你是怎么想的?凭什么可以这样想?(有补充吗?

对照分数还可以怎样想?)

同学们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想到了这些比的变化有规律,谁还能再说说有什么规律?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讨论:上面的乘以或除以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0除外)

这两种说法意思相同,第二种说法更直观。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

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尝试:(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2)

9:15 =(9×1/3):()=

(3)、如果3:2的后项变成15,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最简整数比:观察这几个比,有一个最简洁,你能找出是哪一个吗?观察她前后项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质)

介绍:像这样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简称最简比。我们可以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生活中像这样的比化简成最简比。

1、在下列比中找出最简比。

14:21

2/5∶1/3

1.25:2

30:10

3∶

20.3∶0.2:7

2/9:5/9

24∶8.1∶0.9

2、将余下的比化成最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能将余下的比化简吗?(给出思考的时间)

选出你喜欢的比化简,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作的又好又多。

把你化简结果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化简的?

3、交流。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比说一说,选那一个?30:10 还有那一题用了类似的方法化简?14:21

那含有小数的比呢?8.1:0.9、0.3:0.4、1.25:2

整数比和含有小数的比化简又有什么不同呢?那又有什么相同呢?

刚才我发现不少同学在化简分数比遇到了困难,现在来试一试你能化简吗?

①前后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②求比值的方法

含有分数的比化简同含有小数的比化简又有什么不同?(两种方法)选择方法化简

2/5:4/7=2/5÷4/7=7/10,怎么读?

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3/4:3/8 全课小结。

运用、练习

教学内容: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帮助自己理解、建

构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相关知识,铺垫新知

我们已经研究了什么是“比”,你能举出一个“比”的例子吗?

A:B 谁还能给大家介绍他各部分的名称?

在这里A是比的(前项)B是比的(后项),能求出它的比值吗?怎么求?(A÷B= 比值)

郑老师也写了一个比,(AN:BN)能算出它的比值吗?

你能像我这样也写出一个比值是 的不同的比吗?

二、主动探究,沟通联系

谁能把你写的比说给全班同学听听?(师板)

你们写的又快又好,你是怎么想的?凭什么可以这样想?(有补充吗?

对照分数还可以怎样想?)

同学们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想到了这些比的变化有规律,谁还能再说说有什么规律?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讨论:上面的乘以或除以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0除外)

这两种说法意思相同,第二种说法更直观。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尝试:(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2)

9:15 =(9×1/3):()=

(3)、如果3:2的后项变成15,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最简整数比:观察这几个比,有一个最简洁,你能找出是哪一个吗?观察她前后项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质)

介绍:像这样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简称最简比。我们可以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将生活中像这样的比化简成最简比。

1、在下列比中找出最简比。

14:21

2/5∶1/3

1.25:2

30:10

3∶

20.3∶0.2:7

2/9:5/9

24∶8.1∶0.9

2、将余下的比化成最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能将余下的比化简吗?(给出思考的时间)

选出你喜欢的比化简,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作的又好又多。

把你化简结果在4人小组内说一说,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化简的?

3、交流。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比说一说,选那一个?30:10 还有那一题用了类似的方法化简?14:21

那含有小数的比呢?8.1:0.9、0.3:0.4、1.25:2

整数比和含有小数的比化简又有什么不同呢?那又有什么相同呢?

刚才我发现不少同学在化简分数比遇到了困难,现在来试一试你能化简吗?

①前后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②求比值的方法

含有分数的比化简同含有小数的比化简又有什么不同?(两种方法)选择方法化简

2/5:4/7=2/5÷4/7=7/10,怎么读?

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3/4:3/8 全课小结。

10.《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十

东津二中 肖知洁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1页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炼的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

【教学预设】

一、复习引入,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昨天,上完新课,一位同学找到我说:“老师,我发现了比例里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发现的是什么现象啊?老师今天要卖个关子,看看同学们在今天能不能像他一样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

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3、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3:5和6: 10(2)20:5和1:4 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4:5和8:10

(1)在比里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4:5=0.8,8:10=0.8,所以4:5=8:10)

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

3、你能说出下面三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1)

2:4 = 3:6(2)0.6:¾=0.2:¼(3)

3264

【设计意图: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沟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新知探究的支点。】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数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判断)(3)还有不同答案吗?

(4)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5)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示范: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④组成比例;⑤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

(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昨天那位同学的发现是一样的,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的发现也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4,可以吗?3:0=4:0呢?(3)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6、如果把比例3:6=2:4写成分数形式,怎样写?在比例里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设计意图:不完整的比例激发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猜数的兴趣,教师举例示范,为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搭建支点,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数——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例题下的做一做

(1)6:3和8:

5(2):和:

〖学法指导: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1.2: 以吗?

(3)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和:5能否组成比例可(4)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法快速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41面做一做)学生展台展示。(1)6 :3和8 :5(2)0.2 :2.5和4 :50(3)1:5和6:10(4)1.2:5和6:10

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如果知道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积,你会写比例吗?

六(3)班智聪同学根据“2×9=3×6”写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写得?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追问:你为什么写得那么块?有什么窍门吗? 补问:根据这个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写多少个比例?

3、如果a×2=b×4,则a:b=():();

如果a:b=4:2,则a=4,b=2。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那么a、b还可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4、猜猜我是谁?

6:()=5: 4

延伸:如果把 “()”改为“x”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解比例。【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掌握,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动静结合的练习过程中获得发展,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渗透假设、验证、有序思考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11.分子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1.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过程,体会分数单位在寻找等值分数中的变化和价值,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找到等值分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具准备】

不同颜色的彩色纸条多套(纸条为事先裁开并把相同颜色用别针别在一起)。

【教学过程】

1.尝试拼摆,熟悉活动材料,引出“分数单位”

(1)师出示一条橙色的纸条,请同学们前后4人一小组,拿出信封中的活动材料,谁能用自己手里的纸条拼摆出跟这个橙色一样长的纸条?拼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2)还有谁能用跟他不一样的颜色再来拼摆?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3)师出示红色的纸条(单位1),放在橙色纸条的上方:如果这个红色纸条是单位1,你认为黑板上这些颜色纸条分别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么你们手里的纸条呢?试试看。

【设计意图】因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一学具,为避免在拼摆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首先呈现了两张纸条,让学生尝试拼摆,在尝试拼摆的过程中肯定有学生能够拼摆得正好,有的不能拼摆得正好相等,为什么会这样?由此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熟悉了活动材料的同时,初步了解本套学具的结构,同时引出“分数单位”。

2.第一次拼摆,寻找等值分数

(1)现在要求每行只能用同一种颜色的纸条进行拼摆,请与你的同伴研究研究,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并用文字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2)请将你们的发现用分数的形式表述出来,并讨论你们的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记录大家发现的等值分数并用等号连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经历由分数单位累加寻找等值分数的过程。这既感受到分数单位越小,即小纸条的长度越短,需要的个数就越多,又在操作中初步体会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理解分子、分母变化的前提是保证“标准”长度的守恒,同时还实现了将操作过程转化文字语言再转化符号语言的多元表征转换过程,进而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全班讨论,归纳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

(1)从拼摆的纸条上看,这些分数的大小都相等,谁能边操作纸条边说说它们为什么相等呢?

(2)我们不看纸条了,看着式子说说,这些相等的分数,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在这一规律中,要注意什么?(同时、0除外)

(3)通过这样的变化规律,你想到了什么?(沟通与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4)我们手里的纸条是有限的,如果继续这样分下去,还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等值分数?谁还能再举出与黑板上分数大小相等的分数?这样的分数有多少个?

(5)刚才在摆纸条时,每一张小纸条都代表了一个分数单位,那么在黑板上这些分数中,它们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为什么分数单位不同,它们还能相等呢?(回扣“分数单位”,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彩色纸条,让学生经历从直观感知到发现并总结规律的过程,沟通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再次理解“分数单位”及其个数的变化在等值分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灵活运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1)将2/3和6/24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记录下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过程。

(2)深化拓展,巩固提高。

练习教材第76页做一做,完成之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运用分数基本性质寻找等值分数。

5.第二次拼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1)各组可以随意进行拼摆,再与同伴研究研究,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并用文字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2)请将你们的发现用分数的形式表述出来,并讨论你们的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记录大家的发现。

(4)其实,在这些不同颜色的纸条中,还有很多关于分数的秘密可以去探究,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去发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并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操作彩色纸条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为下一步的学习积累活动经验,同时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愿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初教系)

□责任编辑 汤金娥

12.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试题 篇十二

1.短周期元素X、Y、Z所在的周期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0,且Y2+与Z+核外电子层的结构相同.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

(A) Z2Y (B) X2Y2 (C) Z2Y2 (D) ZYX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S02、H2S都是极性分子

(B)在和[Cu(NH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能有极性共价键

3.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C) 26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 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 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 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 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2

5.NH3、H2S等是极性分子;CO2、BF3、CCl4等是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根据上述事实,可推出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分子中不能含有H原子

(B)在ABn分子中A原子的所有价电子都参与成键

(C)在ABn分子中每个共价键的键长都相等

(D)在ABn分子中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应小于B的相对原子质量

6.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

②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③SF6中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④SiF4和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③

7.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

(B) NH3+CO2+H20=NH4HCO3

(C) 2Na2O2+2CO2=2Na2CO3+O2

(D)

8.根据键能数据(H—Cl:431 kJ·mol-1;H—1:297 kJ·mol-1)可得出的结论是()

(A) HCl的分子间作用力比HI的强

(B) HCl的熔沸点比HI的更高

(C) HI比HCl更稳定

(D)拆开相同物质的量的HI比HCl消耗的能量小

9.PtCl2(NH3)2可形成两种固体:一种为淡黄色,几何构型为,另一种为黄绿色几何构型为,两种构型中Pt、Cl、N均位于同一平面,则有关二者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大(B)后者大(C)一样大(D)难以预测

10.下列微粒中不含配位键的是()

(A) HC1 (B) H3O-(C) NH4Cl (D)[Ag(NH3)2]+

11.下列推论正确的()

(A) 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 NH4+为正四面体,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 CH4是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白磷(P4)也是正四面体,键角亦为109°28'

(D) 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12.表1是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第Ⅱ卷非选择题(78分)

13.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式:

(1)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固体单质:______;

(2)只含有极性键并有一对孤对电子的分子:______;

(3)含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化合物:______;

(4)只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无机物:

(5)由两种短周期元素、4个原子组成,且每个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的

14.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个.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

(3)H+可与H20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

15.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 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

(2) 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写分子式),理由是_;

(3)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______.

16.M、N、X、Y四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里的相对位置如图1.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总和为46,则①N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其分子为含______键的______性分子;②M与Y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呈______型,属于______性分子;③X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④由N与Y各自的氢化物相互作用生成的物质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

17.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化物.

①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2O4(1)+2N2H4(1)=3N2 (g)+4H2O(g)ΔH=-1038.7 kj·mol-1

若该反应中有4 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______mol.

能力提高试卷

1.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

(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

(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

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NH3)4]2+

(C)用硝酸铜溶液代替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不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3.某物质的实验式为PtCl4·2NH3,其水溶液不导电,加入AgN03溶液反应也不产生沉淀,以强碱处理并没有NH3放出,则关于此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电荷数和配位数均为6

(B)该配合物可能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C) Cl-和NH3分子均与Pt4+配位

(D)配合物中Cl-与Pt4+配位,而NH3分子与Pt4+不配位

4.乙炔是有机合成工业的一种原料.工业上曾用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1)CaC2中互为等电子体,的电子式可表示为______;1 mol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

(2)将乙炔通入[Cu(NH3)2]Cl溶液生成Cu2C2红棕色沉淀.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3)乙炔与氢氰酸反应可得丙烯腈(H2C=CH-C≡N).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__.

(4)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所示),但CaC2晶体中含有的中哑铃形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CaC2晶体中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数目为______.

5.Q、R、X、Y、Z为前20号元素中的五种,Q的低价氧化物与X单质分子的电子总数相等,R与Q同族.Y和Z的离子与Ar原子的电子结构相同且Y的原子序数小于Z.

(1)Q的最高价氧化物,其固体属于分子晶体,俗名叫

(2)R的氢化物的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属于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它与X形成的化合物可作为一种重要陶瓷材料,其化学式是_.

(3)X的常见氢化物的空间构型是______;它的另一种氢化物X2H4是一种火箭燃料的成分,其电子式是______.

(4)Q分别与Y、Z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和______;Q与Y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属于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

1.(B)解析:依题意可知X、Y、Z分别为H、O、Na.Z2Y是Na2O只有离子键;Z2Y2是Na2O2不含极性共价键;ZYX是NaOH,不含非极性共价键;X2Y2是H2O2,同时存在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2.(D)解析:因为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可以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分子中就含有O—O非极性键.

3.(C)解析:(A)错,应为;(B)错,是原子晶体,无分子式;(D)错,该示意图表示的是钠原子,不是钠离子;(C)正确.

4.(B)解析:由“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可知,X、Y、Z分别有下列几种情况:①Na、N、O;②Mg、C、O;③Al、B、O.XYZ3只能是:NaN03,MgCO3,AlB03.XYZ3不能组成一种可溶于水的酸,(A)错;若XYZ3为微溶于水的盐MgCO3,XZ为MgO,是离子化合物,(B)正确;若XYZ3为易溶于水的盐NaNO3,YZ为NO,不是离子化合物,(C)错;若XYZ3是离子化合物NaNO3或MgCO3,YZ2为NO2、CO2均不是离子化合物,(D)错.

5.(B) 6.(C) 7.(C) 8.(D) 9.(B) 10.(A)

11.(B)解析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偏高,大于pH3,(A)项错误.N、P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B)项正确.(C)项错误.C2H6中两个一CH3对称,是非极性分子,而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D)项错误.

12.(B)解析:(A)选项中,表述Ⅱ错误,不是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有无极性决定的,I2是非极性分子,溶解度小;(B)选项中分子的稳定性与键能有关,所以(B)正确;(C)选项错,因为形成化合物不一定是最高价或最低价,所以不与最外层电子数呈因果关系;(D)选项错,物质导电与否与化合物的类别无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13.(1)I2 (2) NH3 (3) NH4Cl (4)H2O (5) PCl3

14,(1)2 (2) O—H、氢键、范德华力

(3) sp3 H2O中O原子有2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只有1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

15.(1)S C

(2)V形直线形SO2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3)F—H…F F—H…O O—H…F O—H…O

16.①,极性,极;②正四面体,

非极性分子;③1s22s22p63s23p4④离子,离子键、极性键、配位键.

解析:根据M、N、X、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序数总和,可推知M、N、X、Y,分别为C、N、S、Cl,由此可知①为NH3,②为CCl4其他根据化学键知识判断.

17.(1)2s22p3 (2)N>O>C (3)①三角锥型sp3②3

能力提高试卷

1.(B)(C) 2.(B) 3.(C)

4.(1)[:O::O:]2-2NA

(2)1s22s22p63s23p63d10

(3)sp杂化sp2杂化3 (4)4

5.(1)干冰

上一篇:社区文化项目申请书下一篇:为虎作伥-为虎作伥的故事-为虎作伥的寓意-为虎作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