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第九课教案(共5篇)
1.第五册第九课教案 篇一
家乡美 第六册第九课
(2008-06-19 14:39:22)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1课时
课题:
9、家乡美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
2.聆听《乡下的阳乐》,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课型: 综合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
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下。(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仔细听
(3)板书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 讨论问题:
A、“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B、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指名说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指名说 “乡下的阳光多透明”……
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自己学唱。
2、歌曲教学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2)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3)学唱曲调: A、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B、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仔细听
指名说
C、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仔细聆听 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D、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4)学唱歌曲:
仔细听
A、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B、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C、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分组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
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分组唱
(8)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分组唱
三、组织下课
指名说
齐唱
小组学习
第2课时
课题:
9、家乡美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
2.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3.认识高音“1”。用已掌握的从低音“1”到高音“1”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音乐知识:认识高音“1”。教学难点:音乐知识:认识高音“1”。
课型: 综合 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1)歌颂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成千上万,尤其是用当地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听来
更为动人心弦,现在介绍一南一北的二首歌曲。
(2)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不告诉歌名)。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仔细听
(3)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A、西北-粗犷、豪放。 B、中南-细腻、抒情。)
(4)分别欣赏。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 A、《黄土高坡》。 B、《洞庭鱼米乡》。
仔细听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唱?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 A、《乡下的阳光》。B、《黄土高坡》。C、《洞庭鱼米乡》。
2、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
(1)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指名说
指名说 集体讨论
(2)高音的音符“do”用“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
加上高音点即可:“1”。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3)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1”,顺带进行。(4)复习巩固“-”十三个低、中、高音符。
3、歌曲学习
学生模仿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
(2)听范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最好教师能示范)。设问:
A、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B、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学唱第一乐段。
A、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B、分句跟唱(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指名说
C、先歌词后曲调。先跟唱后听唱。适时穿插认识“1”。听唱法成功与否,取决教
仔细听
师能否有感情地范唱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分句的范唱也要充满激情。
指名说
D、分句巩固,分组反馈,个别指导,及时纠正,才能教唱好抒情婉转的歌曲。(4)学唱第二乐段: A、听唱曲调,分句学唱。 B、填入歌词。(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齐学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三、组织下课
齐学 齐读
课题:
9、家乡美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四首歌曲。
2、创作活动。
3、综合艺术活动。
教学重点: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教学难点: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第3课时
课型:
齐学
齐唱 分组讨论
分组表演
综合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二、新课教学
1、创作活动
(1)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创作活动,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小组完成 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指名唱
(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
贴,大家参观展示。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重在参与,增强自信
心。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3、巩固四首歌曲的学习、集体或分组交流。
三、组织下课
自由完成 自由表演
集体表演
齐演唱
2.草原 第五册第二课 教案 篇二
(2008-10-23 09:49:33)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2、草原(第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其它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过程与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大胆探索、自主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复习
导: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吗?那我们有学过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还记得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放音乐,师生一表演唱 起表演)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大草原上看看,那里的蒙古族历史悠
久,文化丰富多彩,那儿的音乐、舞蹈、民间故事、风俗习惯都富有指名说 民族特色,你们想去吗?那就让我们骑上马,出发吧!放音乐《草原巡逻兵》,学生跟音乐律动。
导:来到大草原了,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去参观参观,在看的时
候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感受。放音乐《草原上》及草原风光(2)情境想象,进行主题
导:草原是不是很美呀?谁来说说唱的哪些景色让你印象特别深刻?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导:刚才听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
引导学生从四方面思考:速度、情绪、节奏、旋律。
速度
情绪
节奏
旋律 《草原上》
中速
舒展地
宽广
优美 《小酒窝》
稍快
活泼地
紧凑
欢快 A、比较:
导:我们再听一段《小酒窝》(片段音乐),对比两首曲子的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
B、老师与学生一起小结内蒙古歌曲的风格。
3、新歌教学:
(1)记歌词,听录音跟唱一次。
导:在草原上蓝天怎么样?太阳呢?草原是什么样的气氛啊?为什么
热闹呢?……
(2)有感情地跟老师伴奏轻唱
要求有感情地,就好像我们刚才在大草原上享受着美好的风光一样。
4、知识点
(1)初步感受
导: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
一些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 一组同学唱短音,另一组唱长音,然后轮换
齐唱、指名唱
导:我们把这个长音叫做二分音符,短音叫做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后
面有一条尾巴。(2)实践活动
导:你认为哪些乐曲可以表现出长音,哪些可以表现短音?那用这些乐器为歌曲来伴奏好吗?
(3)分组创编表演
6、课外延伸,进一步掌握风格
导: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叫《蒙
小组唱
古人》,你来听听它是怎样的?
听后总结特点。
小组交流、合作表演
三组织下课
速度
情绪
节奏
旋律 板书 《草原上》
中速
舒展地
宽广
优美 设计 《小酒窝》
稍快
活泼地
紧凑
欢快
教后
反思
齐唱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2、草原(第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流畅地唱好《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自编动作表演 过程与方法:聆听《草原巡逻兵》,再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通过听唱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 边唱边表演
表演唱
学
生
活
动
导:《草原上》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
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
2、新歌教学(1)再听音乐
指名说 仔细聆听
导:歌曲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你能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示呢? 聆听(2)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 师生随音乐一起表演
指名说
(3)学生跟唱范唱(4)跟琴唱
重点唱准:60 60 |565 3 |6 56 |3 –| 跟琴模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5)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6)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7)表演歌曲
4、聆听《草原巡逻兵》
自由表演
齐唱 齐唱
表演唱
齐唱
(1)导:小牧民们以大草原为豪,长大后都要做保卫草原的巡逻兵,你们听,他们来了。
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仔细聆听、指名说
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着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
乐的风格。(3)初听全曲
导: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4)复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编讲故事。(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6)简介笙
三、组织下课
仔细聆听、指名说
仔细聆听 指名说
仔细聆听 生讲故事 自由完成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总第课时
本轮第课时
第周 星期
上
课题:
2、草原(第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过程与方法:聆听《草原放牧》,再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综合法
听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草原上》 边唱边表演
2、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表演唱
学
生
活
动 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
表演唱
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分组表演 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
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分组排练
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后,第二组表演,相互交流、评价
4、聆听《草原放牧》
(1)导: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其中有一对小姐妹…… 讲述《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2)初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3)初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情景?(4)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仔细聆听
(5)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指名说
仔细听
5、编自己的歌
指名说
(1)出示3、5、6三个音符
仔细听
请学生跟着琴边做手势边唱。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5、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
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仔细听
(3)教师把学生编的曲子在黑板上记下来进行展示。
(4)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
集体交流
三、组织下课
板书3
设计
mi
sol 教后
反思
la
齐唱
小组讨论、编创
3.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教案 篇三
19、山茶花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
以独立探究为主,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在重点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山茶花的美,学习山茶花坚忍、顽强的精神。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的色彩、形态的美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忍、顽强的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大家一定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山茶花》,一起领略山茶花的美丽吧!板书课题:19、信任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师生共同正音、纠错。
三、写字指导
1、独立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想一想应该如果记忆。2、小组内交流。
3、将比较难记和易错的字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学习体会,初步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2)师生共同评议。2、默读课文。
思考: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学习体会: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并把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号。4、全班交流。
5、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较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
五、课堂练习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起来探究山茶花到底美在哪?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思考:山茶花美在哪里?
仔细阅读课文,把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划下来,并多读几遍。2、教学课文2、3段。
(1)由学生回答导入。(教学第2段)从这一段中你都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山茶花树枝上有许多种颜色,甚至一朵花上也颜色不同。读了这一段,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山茶花给你的感受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说得真好,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的山茶花多美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2)教学第3段。
在众多颜色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三种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并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①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朗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山茶花的美丽,大家想看看美丽的山茶花吗?(出示图片)生齐读课文。
②
出示三句话,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是比喻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像、仿佛、是)你能用这种方法描写红色和紫色的山茶花吗? ③
除了颜色,我们还能从哪里感受到山茶花的美?
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山茶花花型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师:多美丽的山茶花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它的美丽吧!(出示图片2遍)第2遍让学生随着画面齐读课文2、3段。3、教学课文4、5段。
多么美丽的山茶花啊!可它为什么会这么美丽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5段,把你找到的句子或词语划下来,然后反复朗读几遍,仔细品位品位。
抓住“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引导学生体会山茶花坚忍、顽强的精神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板书:坚忍、顽强
出示“果真特别!”强调感叹号的用法。这里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引导学生体会,指导朗读)
教师小结:山茶花骨朵果真特别,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它总是那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的准备着,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让我们再一次拿起课本,一起来感受山茶花那股特别的劲儿吧!
4、畅谈感受。
你认为山茶花最美的是什么?
师小结:山茶花美,山茶花的精神更美,山茶花正是凭着坚忍、顽强的精神才能开出如此神奇、美绝的花。我们忍不住要赞叹:啊,山茶花骨朵,好一股特别劲儿!生齐读。
三、拓展练习
1、教学两种不同的问句。
山茶呢?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多力气,开出的花怎么能不美呢? 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
师小结:像第一句这样自问自答的句式叫做“设问句”,像第二种这样不需要回答,答案已经在问句中的句式叫做“反问句”。同学们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学会正确地使用这两种句式。
2、学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都很喜欢山茶花吧!谁能来夸夸咱们的山茶花!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茶花的美丽,更被山茶花那坚忍、顽强的精神深深折服,让我们以山茶花为榜样,学习它坚忍、顽强的精神,力争在今后的日子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吧!
板书设计:
笑着面对一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二类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能用 “康复”、“意外”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体会到桑兰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段落是描写桑兰面对苦难的,仔细读一读,体会桑兰坚强的意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桑兰如何面对困难。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微笑着面对一切》。
2、老师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谁微笑着承担着一切?为什么能微笑着来承受呢?我们将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解决。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⑴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⑵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
⑴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出示:
省体操队
训练
人选
技术
摔下来
固定套
询问
治疗
脊椎
配合 毅力
瘫痪
气喘吁吁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指导学生从平翘音、前后鼻音、三拼音节几个方面加以注意。⑶去掉拼音读。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 ⑴读正确、流利。
⑵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⑶不能解决的作出标记。
4、检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⑴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失声痛哭
剧痛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⑵提出不理解的词,同学们当场解答,答不出的共同查字典解决,或教师解答。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谁微笑着承受着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交流。第二个问题可以用文中第4、5、6、7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回答。
7、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并提示下节课的目标
我们通过初读,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也知道了桑兰以微笑承受着她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事实。那么,她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桑兰在比赛中不幸摔下,导致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桑兰并不气馁,而是用微笑承受着这一切,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精读课文,回答我们的疑惑。
二、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出示句子: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很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优秀 跨入 人选 多次参加 赢得荣誉
4、可当桑兰摔下后,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这对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三、精读课文第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读第4--7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2、再读第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讨论交流。
3、你认为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品味。
4、通过朗读,我们体会到,桑兰真是个坚强的小姑娘。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结构层次。(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1)指名朗读。(2)师述:(略)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练习
1、造句。康复 意外
2、在下面的句子上适当的词语。
⑴桑兰 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乐曲。
⑵ 前来探望的队友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⑶ 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⑷在桑兰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她 可以自己刷牙,可以自己穿衣。
21一次著名的冲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蹒跚”、“不胫而走”等词语。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重点词句激发学生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过程与方法:
1、抓住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情感,从而理解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紧扣第2自然段,体会派特利那种不屈不扰的运动精神。
2、感受事件氛围,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含义。教学重点:
抓住“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这一句中“不屈不挠”理解。教学难点:
理解“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教学准备:电子备课。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
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的冲刺镜头——从多角度拍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刘翔)
这些照片都是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竞赛最后冲刺的时候拍摄下来的。他冲刺的一瞬间将永远牢牢记在我们的心理,因为他标志着我们中国人也能站在运会的短跑项目的金牌领奖台上。(特殊的意义)
(教师出示语句练习“这是一次()的冲刺!”)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与“冲刺”有关。(出示课题《一次著名的冲刺》)我们将时间向前推移,来到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课件显示时间推移,并出现派特利的图像)他名叫派特利。
我们的课题《一次著名的冲刺》,就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引导自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连贯,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电脑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3、检查词语的读音:消耗
蹒跚
搀着
冲刺
霎时
掌声雷动
根据
成绩册
不胫而走
不屈不挠
4、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说。
3、师小结。
四、记忆生字,指导书写。刺
声
脚的写法 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读完后看看关于派特利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学生回答:运动员,坚持跑完比赛,没获得金牌„„)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派特利是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马拉松比赛的最后冲刺。没有获得比赛的金牌。
提问1:那么为什么派特利没有得到奥运金牌,他的名字却流传至今呢?
提问2:派特利没有得到金牌,那么你认为他是不是一个失败者呢?(引发学生的分歧)
(请同学们再一次阅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呢?(认为自己找到答案的同学,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学生再读二、三自然段)
(坚持跑完全程、不屈不挠的精神„„出示“不屈不挠”)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派特利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重点读第二段,开始找重点词体会派特利的“不屈不挠”。)
(蹒跚、五次、咬紧牙关、爬、一步、两步„„,再次晕倒、搀着
五次、爬、一步、两步„„,引导学生先说后读,联系学生实际体验,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这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示“历史性的场面”)我们感受到了派特利“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个读、齐读、教师范读“历史性的场面„„跑过终点。”)教师小结
比赛结束后,有记者采访场外的观众:“你认为派特利的这次奥运之旅是不是没有意义的呢?”
你就是场外的观众。
(学生小组讨论,自由说——教师引导结合派特利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教师出示例子王义夫„„)
教师小结(美国„„从此„„的名言“不胫而走”,简单理解“不胫而走”)(出示“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
二、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这句话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为什么这次冲刺成为了著名的冲刺?
古诗诵读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门山》描述的画面。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和诗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初读诗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诗文。要求:读准字音,不错字。2、指名朗读。3、师生共同评议。
3、自由读诗文,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4、学生质疑。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总称。
楚江: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属楚国,因此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5、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及时解决,不理解的诗句板书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
借助注释,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弄懂诗句的意思。2、指名回答。
(两岸清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联系学生游三峡来进行体会。同时体会课题中的“望”)3、教师小结。4、自由朗读诗文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5、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四、背诵诗文。
语文乐园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6组同义词。
2、积累8个与坚韧顽强有关的成语。
3、积累格言并感悟。
4、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成语的兴趣。
5、引导学生收集和积累富有激情给人力量的话语。
6、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培养自信的品格。
7、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1、在读中自主探索、发现、体会字、词、句的特点。
2、在朗读与讨论中理解格言的含义。
3、学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识字、学词、读句的兴趣。
2、培养与激发阅读格言的兴趣。
3、有乐于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教学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抓住重点、突出特征的写作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我来试试” 教学步骤: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词语。
3、交流我的发现。
4、教师总结:它们的意思相近。
5、比较:谁能辨认出这些双胞胎?
6、游戏:找朋友。二 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思考:这些词语在意思上有何共同点?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3、边读边回想:你曾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词语?
4、全班交流后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句子。
2、全班齐读句子。
3、小组交流体会。
4、背诵格言。
5、写一写。注意抄写时标点的打法,如“逗号”。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成语故事,想想: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评议交流: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二、探究与发现。
1、读一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鼓励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气势来。
2、你能从书中在找出类似这样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一听。
3、谈听后感。三 口语交际。
1、读一读对话,想一想:你喜欢谁?为什么?
2、小组交流:你觉得自己勇敢吗?你认为我们班上谁最勇敢? 3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第三课时
一
回忆:
我校开展的秋季运动会上,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项目?哪个运动员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观看有关录像)
二、指名交流后,出示本次习作的主题——我们的运动会
三、该如何写,才能把这些有趣的项目、这些了不起的运动员记录下来呢? 向范文学:《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次著名的冲刺》:抓住自己感受最深处写具体,不可面面俱到。
四
4.人教版小学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四
本组课文内容均选材于名人的优秀品质,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都是中外名人,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既要深挖课内人物优秀品质,又要适当延伸,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名人典籍,汲取精神力量。在教学中多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在读中感悟,复述课文等故事性强的环节既梳理了课文写作思路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能力,语感也得到加强。
同时还可结合课外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孙中山、刘顿等名人故事,把课内所学变成课外实践。
结合语文园地,让学生多积累名人名言,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17课时。
《灰雀》
2课时 《小摄影师》
2课时 《奇怪的大石头》
2课时 《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评讲
3课时
5灰雀
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艺术渗透点: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教学方法:导读感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1).
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字词
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用来度的方式体会列宁的感受。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悟课文。
(一)多媒体出示灰雀歌唱的声音,突然一只剩下两只了,还有一只哪去了呢?列宁心里会怎样呢?(急)那时因为列宁喜欢灰雀呀!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预设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指导朗读写列宁“喜爱灰雀” 的句子。
(二)那灰雀到底哪儿去了? 请生讨论回答:小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又是他放回来的。
1、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读出来的?找一找。体会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4)男孩为什么要先捉走后又放回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喜爱吗?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2、小结:
是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所以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又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三)列宁是怎样对待小朋友的呢?
1、找到课文中写列宁对待小朋友的句子小声地读一读,再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体会:(1)“小灰雀,你昨天到哪儿去了?”(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到哪儿去? 鸟儿会回答吗)
各自练读第3-9自然段,细细体味列宁说这话的意思。板书:宽容(2)揣摩“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列宁这些话的心情和含义。把你的体会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3)听到:小男孩说:“他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列宁此时此刻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带着你的体验来读读句子。(4)所以列宁微笑着说,(生齐读---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就是这份深深的爱意打动了孩子的心,让他勇于改正错误,也就是这句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心的问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
2、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朗读课文。(四)还有哪儿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扩展延伸
1、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也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说说你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
2、个别交流。
四、课后作业:收集名人故事。板书设计
灰雀
列宁
(爱小动物
尊重小男孩)
小男孩(知错就改
诚实守信)小摄影师
课
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德育渗透点:体会伟人的优秀品格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如:①小摄影师是谁? ②他给谁照相?
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多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光盘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三、细读感悟第一——五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2、投影出示“高尔基”,介绍高尔基生平以及他的著作。
3、有个小男孩非常想见到他,可是高尔基的秘书步不让他进,他用了什么办法? 比较句子: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扔到了桌子上。
4、你觉得他的这种举动怎么样?
5、高尔基看到这张纸团为什么没有生气,是什么感动了高尔基?
6、投影出示纸团内容,小组讨论。
7、全班交流。如:“亲爱的”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崇拜、敬仰高尔基; “您、请”写出了孩子的有礼貌和态度的诚恳;
“让他们放我进去”向高尔基解释自己为什么用扔纸团的方法实在是迫于无奈;
“我 照完相,立刻就走”他特别强调了 孩子迫切的心情同时不会耽误高尔基工作,等等都是高尔基感动的原因。
8、朗读指导这张纸团的内容。
如果老师就是高尔基,你能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让我感动吗? 学生自由练——指名读,评议——齐读。
9、如果你是高尔基,此时此刻会怎么想?
10、对啊,高尔基非常想见见这位聪明有主见懂礼貌的孩子,学生自由朗读2——5自然段。
11、分角色对话。
从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
如“鞠躬”可以看出 小男孩很有礼貌。等等。
12、学生表演朗读对话。
13、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 “著、鞠、躬、胶”
第二课时
一、检查
认读词语(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二、细读课文。
1、小男孩见到高尔基是怎样的表现? 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体会这句句子。
为什么会仔细打量?为什么咧嘴笑了 ?说明了小男孩什么样的心情?
3、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这些句子,体会高尔基积极配合孩子的工作,对孩子的极大耐心。
4、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指导读好这句话,5、此时小男孩为什么会哭?
6、小男孩跑了,高尔基怎么做,怎么说?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高尔基为什么要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7、觉得孩子听到高尔基的话了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向高尔基要胶卷?
三、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四、质疑拓展。
1、小男孩还会回来吗?高尔基希望男孩再来吗?
2、自由读课文最后 4个自然段。
3、交流所得,重点理解高尔基说得最后一句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说说话中前一个“他”是谁?后一个“他 ”是谁?为什么列宁要这么做?
4、拓展。
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哪? ◎
同桌互相编编故事,也可演演故事。◎
指名演故事,请同学注意语言表情神态。◎
续写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小摄影师
有礼貌
聪明
高尔基
爱护少年儿童 7 奇怪的大石头 课
型:精读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等20个词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音形义,正确认读、书写,提高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音形义,正确认读、书写,提高识字能力。
2、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内容写具体的。艺术渗透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然后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震、坑、秦”的读音)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及资料袋中的内容先让学生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老师再小结。
2学生谈谈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3.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教师指导个别字形复杂生字的书写(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4、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听写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学生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
(1)
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巨石”、“孤零零”理解、体会。)(2)
李四光和小伙伴是怎样围绕着大石头捉迷藏的?(3)
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让学生仿照用“直到„„才„„”说话。并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小组交流,再请个别学生谈谈。)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发现、探索、、、、、、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大石头)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课
型:略读课文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词。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从对话中分析其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诚实的重要性。学习重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教学难点:
1.培养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2.理解课文,学习小宋庆龄的诚实守信。艺术渗透点: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板书设计
宋庆龄
诚实守信
受人尊敬
语文园地二
习作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习作兴趣
2、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3、引导学生搜集名人故事,汲取优秀品格。
4、掌握引用人物语言的不同形式
5、积累名人名言和词语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学习难点: 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课前准备: 老师印发的写人的文章。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由朗读范文,找出有关的词语填表。
人物
及特点外貌动作心理活动表情、说话语气
二、指导学生总结写人物的一些基本的章法
三、用A4纸画一张你熟悉的人肖像。
第二课时
一、让学生拿出画好的肖像。
二、出示介绍肖像的要求:(1)他是谁?
(2)说说他有什么特点?(3)什么事令你喜欢他?
三、生介绍。
(1)生个别介绍。师指导。(2)同桌介绍。(3)再个别介绍。
四、读题、审题。
五、填表,写题纲。你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题目
写谁
外貌
特点
写什么事情
备注:写作要求:
1、要把事情写具体。
2、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人物写得生动
3、根据表达的需要,在文中正确使用冒号、双引号。
六、检查修改提纲。
七、学生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名人名言
2、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3、掌握引用人物语言的不同形式。教学过程:
一、出示几组对话,观察形式的不同
二、师生共同总结
(1)
提示语在前,语言在后,说字后面加:和“”(2)
语言在前,提示语在后,说字后加。
(3)
提示语在中间,语言在两边,说字后面加,三、出示名人名言,学生自读理解,教师点拨。
5.鄂教版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
东坡语文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东坡语文 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卢沟桥的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 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记号。
3、检查交流。
(1)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ài”,不读“kài”。
(2)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1、听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
3、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布置作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
数量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
大小不一:甚至
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有的„„ 《罗马速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及格方面来介绍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及朗读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播放罗马的风光片。
教师简介: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水恒之城”。
2、学生谈观看风光片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罗马。
3、板书课题:罗马速写
4、解题,理解“速写”。
教师:作者会写罗马的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
1、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4、交流发言:课文写了罗马的什么?课文中有直接概括的句子吗?
5、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课文开头写罗马的三个特别之处是“遗址多、雕塑多、喷泉多”,结尾总结,首尾呼应,中间的部分进行分述,可以看出,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总-分-总”式的写法。那么罗马闻名世界的遗址、雕塑、喷泉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课文又是怎样围绕这三个特点展开具体叙述的呢?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6、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归纳出有价值的重要问题。
7、教师小结: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深入精读课文。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出示字让学生读和组词
罗速废兽祖宗壳仍恐具
罗罗速速废废斗怪祖祖祖宗外蛋仍仍恐恐具具
马列度写墟品兽兽宗先宗教壳壳然就怕龙有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写遗址、雕塑、喷泉的段落,找出给你印象感受最深的语句标出来,边读边体会。
2、小组内相互交流。
3、发言交流,学生结合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感悟词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部分:遗址
罗马的遗址给你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体会遗址“多”“令人惊叹”,感受罗马的古老
教师小结:罗马的遗址多,斗兽场尤其令人惊叹。罗马除了遗址多,还有什么特色呢?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第二部分:雕塑
罗马的雕塑给你什么映像?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理解感受罗马是“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感情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体会如何围绕一句话展开叙述。
第三部分:喷泉
罗马的喷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感受哦吗的喷泉多,“千姿百态”。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叙述的?
4、教师小结:罗马的喷泉如此多,形态如此多样,罗马城有这样的点缀,的确是别具一格,没有能如之媲美的城市了!
5、感情朗读整段。
二、回归整体,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指名分别配乐朗读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段落。
思考:为什么说“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通过图书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武汉”“北京”或你感兴趣的城市,模仿《罗马速写》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遗址 比比皆是、令人惊叹 罗马速写 {雕塑 超过罗马人口
}丰富内涵
喷泉 千姿百态、星罗棋布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语文乐园
(四)》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学习部首字。
2、看图读词语。
3、写一写,背一背马克思名言。
4、读成语故事。
5、体会总起句的作用。活动时数:两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朗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多种形式读每组字中的汉字。
3、观察、比较前一字与后一字的关系。
4、了解部首字的作用。
二、认一认
1、欣赏挂图。(可多展示一些)
2、说说画上的内容。
3、图文对照,自由朗读。
4、猜画的作者,理解词语。
5、多种形式读词。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多种形式读、悟。
2、写一写,提出写的要求。
3、课后收集类似名言。
第二课时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一、读成语故事。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
2、同位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呢?
4、交流其他的成语故事。
二、读课文中的总起句
1、自由读句子。
2、看小伙伴的提示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去读一读。
3、小组交流发现。
4、全班交流发现。
5、你还能想出别的这样的句子吗?
【第五册第九课教案】推荐阅读:
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案07-31
一年级语文 人教版第一册第九课教案11-03
诗词初中第五册第五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08-21
第九课 雨中.教案doc09-04
六年级音乐第九课教案08-08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九课10-10
历史的选择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08-14
小学一年级文下册全册第五单元教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