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建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24-08-06

评建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7篇)

1.评建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 篇一

学校评建办工作总结

一年以来,评建办在江西服装学院本科教学合格评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新高教四十条精神,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做深做细做实迎评促建工作。评建办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担当意识,夯实工作管理规范,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努力做好评建各项工作,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现对今年开展的评建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谋篇布局重细节

为全面启动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全力推动迎评促建工作积极稳妥、高效有序进行,根据3月14日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学校成立了以理事长涂顺强任组长的办学条件推进领导小组、以党委书记王建元任组长的校风建设领导小组、以校长陈万龙任组长的评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全面组织督促学校的迎评促建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层层传导压力,着力推进迎评促建工作。我校于4月2日上午9:00,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责任书签订会,陈万龙校长与副校长、副书记、校长助理、总督学、各院(部)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评建专员层层签订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责任书》。

为扎实做好评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评建办周密计划,将我校评建工作分为“再查建设”、“联系申报”、“整改复查”、“省内专家预评”、“再整改复查”、“省外专家预评”、“整改提升阶段”、“迎评准备”、“教育部专家组评审”、“继续整改”十个阶段,制定了自评自建工作方案和教学单位自评自建工作指南,建立健全了评建工作制度,明确了实施、检查以及整改的时间任务安排,组织各部门捋清职责,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全面开展自查自建工作,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总结。

在评建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坚守“三个基本”任务,围绕“行业性、地方性、应用性、创造性”的办学定位,守底线、重建设、促改进,逐步形成闭环的逻辑证据链。

二、摸清家底捋思路

为全面了解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现状,根据《江西服装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调整方案》(江服校字[20...(剩余全文91.35%)

加载中,请稍后

2.评建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 篇二

1. 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 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它运用既符合规律又经济实用的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 并在时间、费用和技术效果上达到预期目标。

2. 项目管理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只有航空航天、国防和建筑工业采用项目管理, 70年代开始从新产品开发领域扩展到中型企业, 80年代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已将项目管理灵活地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各项活动中, 到80年代末项目管理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有生命力并能实现复杂企业目标的有效方法。至此, 项目管理对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变革和挑战, 项目管理的核心概念“以客户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计划为基础”, 项目管理的运行方式“程序化、动态化、体系化、可视化”, 项目管理的实施手段“优化组合、动态管理”, 以及其主要目标“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已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 在管理界得到前所未有的认可, 备受推崇, 并得以持续发展与应用。

二、高职院校评建工作项目管理的导入

1. 高职院校评建工作简述。

进入21世纪,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为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促进高职院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 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件精神, 加强内涵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部自2004年确立了5年一轮的评估制度。经过首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实践探索, 2008年4月教育部又研究制定了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通称“新方案”) , 并进行了试点评估, 试评效果较好, 符合高职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并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范围开展新方案的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 项目管理的导入。

基于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完善及应用领域多元化发展的认识, 通过探讨把项目管理导入高职院校评建工作中, 指出高职院校评建工作只注重本身, 忽略对评估工作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的问题, 突出高职院校评建工作的针对性, 解决高职院校评建工作中的工作论证不充分, 组织形式僵化, 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严重, 信息沟通不畅, 成本及过程缺乏控制, 验收及后评价形式单一等弊端, 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评建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 力图为高职院校评建工作搭建一个宏观层面的理论框架和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借以提升高职院校评建工作效率, 完善项目论证, 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人员管理, 强化信息沟通, 突出高职院校评建工作的结果和后评价管理,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院校开辟新的途径。

三、高职院校评建工作项目管理的构建与实施

1. 评建工作项目论证管理。

依据评估的目标及指标体系要求, 学校决策层应对本校的发展规划, 特色优势与差距不足进行全面、深入地评估分析, 并广泛征求教职员工、行业企业、政府部门、学生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从而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估目标, 依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 重视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评建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讲, 高职院校的评估目标是:通过水平评估, 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 促使学校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推动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2. 评建工作项目规划管理。

高职院校评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运行周期长, 必须从时间进度、成本控制、采购管理、质量管理、格式规范等方面进行前瞻性、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如时间规划, 要细分到每一个月、每一周完成哪些工作, 什么部门在什么时限内完成等;要落实任务, 厘清责任, 并以书面形式确定并发放到每一个责任人手中;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确认进度与计划是否一致, 如有偏差, 及时查找原因或调整原计划, 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确保项目的如期完成。

3. 评建工作项目实施控制管理。

(1) 组织与人员管理。现代项目管理学认为, 组织是一切项目管理活动成功的基础, 高效运作的组织形式对于高职院校评建工作来说至关重要。评建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宜采用矩阵式组织形式, 由校长担任项目总经理, 各中层主要负责人任项目经理, 从而有效地整合资源, 加强沟通, 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使其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2) 指标与任务分解。评建工作项目组要依据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确立本次评估的具体内容和任务分解, 并按照重点考察内容逐项分解, 细化指标。如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教学管理”中, 就包括三个关键评估要素, 即管理规范、学生管理和质量监控, 各个评估要素又有相关重点考察内容及其内涵说明。学校在准备评估内容时, 要让参与评建工作的各层次人员均能正确理解和领会, 评估内容的细化关系到整个评建工作的成败, 需要组织有序, 管理有方, 措施有力。 (3) 风险管理。任何项目的实施总会有意外发生, 再好的计划也难保万无一失, 因此评建工作中要有风险意识, 实施风险管理。如设备采购不符合专业要求, 实训基地建设不符合标准, 建设资金分配不合理等潜在的风险都会带来工期的延误、资金的浪费, 影响评建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所以, 项目经理要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项目计划与风险控制上, 要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团队来实施计划, 并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和干扰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以避免和减少损失。

4. 评建工作项目验收和后评价管理。

3.评建办新年贺词2篇 篇三

即将过去的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与伟大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渡过了祖国60华诞。60年岁月沧桑,60年风雨兼程,60年翻天覆地,60年江山如画,我们每个人对此都有切肤之感。正是祖国的安定团结造就了我们当前的繁荣昌盛,正是祖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如今装饰企业桃李芳菲的大好局面。

在这一年里,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提高行业服务水平。行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在这一年里,困难与挑战接踵而至,我们奋发图强,共渡金融危机,同抵市场寒流,克服了成本增加、消费疲软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使我们装饰企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确保了行业的稳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生产经营有了长足发展。

等等这此都见证了大家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等等这些都见证了大家的坚强意志和无比勇气。等等这些都预示丰装饰行业将迎来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即将到来的XX年将是我们行业发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要继续以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继续推进和改进行业管理,努力提高服务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积极探索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努力实现行业新的发展、新的飞跃。

千仞峦峰皆秀,万里山河竞流。面对千帆竞发,百舸急流的态势,让我们凝心静气,携手同行,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愉快,幸福安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评建办新年贺词(2):

☆朋友,当你忆起我的时候,也正是我想念你最深的时刻,在这想念的日子里,我想问候你近来好吗?快乐吗?祝你新年快乐!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未来、希望和光明以及马上就要敲响的新年钟声!

☆亲密的爱人:你平安否?愿把我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真诚地祝福你,新年快乐!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把我最真诚的祝福献上。愿你年年都有鸟语花香,天天都有玉液琼浆。

☆电话、手机、计算机,朋友之间传信息;新年、新春、新景象,祝福朋友皆安康。祝你新春快乐!

☆如果你在梦中也会高兴地笑起来,那是我吩咐过月亮,某年某月的某一夜,给你捎去我的祝福:新年快乐,我的朋友!

☆扫去一年的疲惫和风尘,让我们共同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奋斗!希望你一切都顺利!新春佳节,吉祥如意!

☆送走旧年的时候,也送走一年的阴郁,迎来新春的时候,也迎来新的希望!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愿你享有期望中的全部喜悦,每一件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你甜美的感受和无穷的快乐,愿你新年快乐。

传说薰衣草拥有四片翠绿的叶子:第一片叶子是信仰,第二片叶子是希望,第三片叶子是爱情,第四片叶子是幸运。送你一棵薰衣草,愿你新年快乐!

新年祝词:一斤瓜子二斤枣,祝你好运来得早;一斤糖果二斤蕉,祝你吉祥不会跑;一斤花生二斤桃,祝你钱财滚滚进腰包!

4.2012年度评建资料组工作总结 篇四

2012年度,评建资料组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为依据,紧密联系学院工作的实际状态,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扎实做好迎评促建的各项服务工作。

一、评估建设工作

1、制定出了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迎评促建的总体方案。具体包括: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和评建目标;二是提出了组织领导与主要措施;三是安排了评建工作步骤;四是制定了评建工作考核机制。

2、完成了新评估指标体系的熟悉和任务分解工作。对新评估方案的基本观点、实施要点、专家操作要点和学校准备重点,学院内涵建设与评估指标联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将评估指标体系的各种支撑材料分类建成了专门的目录,然后将目录分发到各个部门。

3、统一了各部门评建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制定了评建资料目录的文档格式及所有统计表格样本,并要求各个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按目录要求建档、存档,逐步规范了各部门工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4、营造了迎评创建的宣传氛围。规划了评建专题网站的版面设计,编辑了评建知识手册,收集和整理了迎评促建方面的相关信息,共编发了3期《评建工作简报》。

5、较圆满完成了学院2012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2012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数据采集的通知》精神,由评建资料组牵头,对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并就数据平台的操作进行了培训,经过各部门要认真细致、密切配合,于11月25日顺利上报省教育厅,优质按时完成此次数据采集工作。

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1、完成了2012 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评建资料组深入学习、体会文件精神,认真指导地质工程系加班加点完成了材料的准备和上传工作,最终,钻探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成功获批。

2、完成了2013年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申报2013年度新增、调整专业工作的通知》,评建资料组按照立足行业,紧密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思想,指导资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和机电工程系完成了新专业申报材料的准备和上传工作,最终,矿山地质、物联网技术和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三个专业被批准为我院2013年新招生专业。

3、完成了国家普惠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申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项目的通知》(鄂教职成[2012]15号),组织地质工程系完成了基础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教

学标准开发项目申报表》及专业建设方案的的撰写和项目申报工作。

三、高职教育研究工作

1、组织了学院2012年课程说课比赛的培训工作。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深入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专

业教学质量,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奠定扎实的业务基础,提高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推动我院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和提升内涵建设,评建资料组于2012年6月组织了课程说课比赛培训。

2、参与了学院2012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评审工作。按照教务处的安排,评建资料组负责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并制作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模版。制定了学院说课、说专业评价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验收标准,参与了33个专业的验收工作。

3、协助科研督导处开展了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检查工作。为促进教风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评建资料组在前10周每周对学院的教学纪律情况进行了督查。

4、协助科研督导处完成了省级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的申报工作。按照教育厅职成教处的要求,评建资料组督促资源工程系完成了省地调院校外实训基地的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并按时完成资料的报送。

5、完成了两个教学管理制度的编写工作。根据安排,评建资料组针对学院的教学实际,编制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并提交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进行审议。

6、初步拟定了《学院技术服务中心组建方案》和《学院二级学院组建方案》的编写。为了进一步推进学院产学合作工作的进程,规范产学合作工作流程,评建资料组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学院技术服务中心的方案。

四、其他工作

1、完成了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主题报告的起草工作。

2、协助党委办公室完成了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报告的起草。

3、协助教务处完成2012年度教学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4、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总之,评建资料组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规范工作程序,认真执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全体成员团结协作、注重创新,工作情绪饱满、工作作风严谨、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执行力,做到工作无差错、无责任事故,较好的完成了本部门的各项工作。

5.评建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 篇五

我是XX年7月进入图书馆工作的,而学校的评估的筹划和准备工作恰恰从这个时期开始,我目睹了师院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从最初的一线借阅到后来的典藏图书,我深知流通岗位的每个环节的重要性。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而流通部是接触读者的第一窗口,做好它至关重要。XX年我被部里选为评估专干,协助主任完成流通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在部门同事的协助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现将我在评估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1、XX年年7月至XX年1月我在流通部的借书处工作,每天接待读者1000多人次,并主动为读者解答借阅中的难题,引导读者找到满意的图书,我还注意观察读者的阅读心理,认真研究,撰写论文,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2、从XX年1月开始我一直在流通部的典藏室工作,负责全馆新进的图书的典藏、打印报表和送书入库工作,为了达到评估指标的要求,我馆的进书量逐年增加,从最初的3—4万册/年到后来的7—8万册/年,在工作之余,我积极总结典藏经验,研究典藏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编写《南阳师院图书馆典藏工作细则》,我力争快速、及时、准确地把新书送到每个书库,及时充实馆藏,满足师生的需求。

3、XX年馆里成立了评估工作小组,我有幸作为流通部的评估专干,主要负责流通部的评估资料准备工作。在馆领导的认真部署下,制定了每个部门的任务清单,我在保证每日的典藏工作完成之余,加班加点,搜集数据,编制表格,撰写总结报告,高质量地完成了流通部的评估资料准备工作。

4、在假期里我和全馆职工一起搬书、倒架、建新库,流通部在这几年里扩建了三个大型书库和重建了两个样本书库,馆藏图书从原来的30多万册增加到现在的70多万册,图书分配更加细致化,书库服务更加专业化,我们大家一起牺牲了假日,在严寒和酷暑中完成了一项项任务,这些书每一本都是经过我们的双手整齐地摆在书架上的,但当我们看到最后的成果的时候,再多的辛苦都成了甘露。我们在用自己的双手在建设我们美丽的图书馆。

5、配合书商完成新书的加工典藏上架工作。XX年下半年我馆的进书量大,书商上门服务,我负责向书商介绍我馆的藏书情况和典藏方位,并监督他们把书送到正确的书库,同时我还要负责将他们分编好的所有图书进行典藏,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6、积极参加院馆里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撰写文章,认真学习评估知识,在评估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评建工作讨论中,认真思考,为评估工作献计献策。

7、我不断加强个人的科研工作素养,在图书馆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参加科研项目三项。XX年年承担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为同学们讲授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当然,在评建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1、我们的馆舍应该得到更新,新馆建设应该加紧筹划,现有的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和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的实施。

2、是否可以做到“持之以恒”,在评估中我们形成的好的制度和风尚是否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弘扬,这是至关重要的。

3、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剧,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更新和扩充需要大量的经费,在现有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是个难题。

6.评建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 篇六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 以教育局2010—2011学年度工作要点为指导, 以分解落实学校发展规划为重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走实走好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 增强办学实力, 提高办学质量, 为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学校”而努力。

二、奋斗目标:

1.努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确保校园安宁, 师生平安。

2.以人为本, 落实《行政管理规范》, 推进精细化管理。

3.改善办学条件, 打造“传统文化”校园环境,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4.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强师德, 精业务,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5.以《弟子规》为切入口,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6.抓实教学工作, 落实“六环三步”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加强体卫艺工作, 落实“2+1”工程,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

8.加强后勤及教辅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9.加强“双高”普九工作, 顺利通过“双高”普九验收。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 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确保校园安宁

树立安全意识, 明确安全责任, 做好安全防范。预防校园侵害和意外伤害, 关注校舍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等。根据辽宁省公安厅要求, 实行学校封闭化管理。学校做到安全工作日日查, 人人管, 时时讲, 处处保。

每月一次主题性安全演练, 每周一次安全知识教育, 每天一次校园安全隐患排查,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 树立师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二) 落实《行政管理规范》, 推进精细化管理

1. 落实《行政管理规范》, 健全学校的组织管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制度的实效性。

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人性化管理, 科学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

2. 进一步完善年组管理。

年组管理要形成中层领导分管、年组长全面负责的管理模式。组长要负责所在年级的教育、教学、师生管理等各项工作。

3. 建立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

对教学的全过程管理进行细化和规定, 从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到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单元检测, 再到教学反思和参加各级各类教研科研活动等, 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建立检查通报制度, 教学行为天天查, 教学业务周周查, 教学状况月月查。

(三) 以人为本, 打造优质高效的干部教师队伍

1. 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过硬、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1) 牢记“一个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 ;发扬两种精神 (规范务实、开拓进取) ;具备“三个量” (能量、胆量、度量) ;提高“四方面能力” (执行政策、科学管理、学科教学、教育科研) 。

(2) 工作有全局观, 注重细节, 完善过程, 抓住关键, 保证效果。

(3) 完善干部的考核制度, 学期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活动, 坚持民主、公开的办事原则,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使干部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科学化。

2. 建设一支肯吃苦、乐于奉献、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 加强校本培训, 落实“五个一”学习任务。即完成一个个人成长规划, 一个课题小论文, 一个教育场景的设计, 一个教育问题的解决方略, 一个成功教学案例。

(2) 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青蓝工程”,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3) 加强交流学习,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 听名家课, 开拓眼界, 拓展思路。

(4) 举办“名师讲座”、“教师论坛”、“班主任沙龙”等活动, 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优秀论文”评选, 开展“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评比活动, 在各科活动中加强教师的研讨和学习。

(5) 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实行电子备课, 自主设计多媒体课件, 在教师备课、上课、教研三个环节上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6) 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坚决控制“三乱”、“体罚”现象的出现。集中学习《关于教育“三乱”等行为处分的规定》, 签订《师德责任状》。利用校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 介绍名师事迹, 传播师德师风, 开展师德经验交流会。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和改进工作。坚持校长接待日制度, 做好家长接待、答疑解难工作。

(四) 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 开展德育工作

1. 落实养成教育——工作过程规范化

结合《弟子规》、《守则》、《规范》、《调兵山市中小学生文明行为细则》做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值周队伍建设, 规范值周行为, 每月一次礼仪小标兵评比、星级卫生班评比, 每学期一次文明礼仪班评比, 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 突出一条渠道——课堂教学主渠道

落实新课标及课改精神, 灵活使用教材, 贴近生活实际,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教育主渠道作用。各科教学要完成情感目标的要求, 做到合情合理, 有效渗透。

3. 建立一个意识——学生主体意识

召开班队会评比活动、一次学农活动、一次校外清扫白色垃圾活动、感恩系列活动、元旦联欢活动等, 让学生亲自策划、组织, 主动参与, 促进自主发展。

4. 发挥一种优势——隐性教育的优势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操场增建“校园学科知识林”、“校园之星展示栏”、“乒乓竞技场”, 让具有特色的文化环境成为生动的育人课堂。

5. 抓好一项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1) 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与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围绕各个主题搞宣传和教育活动。利用升旗仪式、晨会、参观德育基地等途径将各个主题落实。例如:本学期将开展以“尊师”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以“我学习、我健康”为主题的小型体育比赛活动;以“让我们的眼睛更明亮”为主题的用眼知识竞赛活动。

(2) 开展家校共学《弟子规》活动, 学习践行《弟子规》,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以“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友爱他人、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 (队) 会。

(3)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五) 抓教学过程管理,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 抓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管理

实行分抓领导分年级全方位管理的方式, 分抓领导全面深入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单元测试一条龙, 做到真正了解, 真正深入, 真正指导, 全面带动。

(1) 结合上级要求, 进一步细化我校备课、上课、作业要求。

备课:各学科教师做到提前一周备课, 掌握课程标准, 熟悉教材, 明确目标, 抓住重难点, 应用“六环三步”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实际, 写出规范、详尽、实用的教案。

上课:上课要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作业:布置作业要精心设计, 有针对性, 有层次性, 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灵活性、操作性的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 做到及时、细致、准确。

(2) 本学期两次集中检查教案, 并随机抽查, 既看教法设计, 更看学法指导;既重视课前准备, 更重视课后的反思。两次作业集中检查, 从教师作业的设计, 规范批改到学生的作业习惯、作业质量, 进行全面地分析。

(3) 教学领导要坚持听不同类型的课。既听公开课、研究课, 更要听推门课, 还要重视听复习课和练习课, 做到课前深入研究, 课后细致评价。

(4) 每月召开教学月例会, 实行四级质量分析, 从教师、教研组长到分管主任、教学校长, 对质量检测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找出问题, 制定改进措施。

(5) 坚持学生技能训练、检查、反馈制度。进行专项的数学技能训练。如:口算、听算、计算等。进行积累、阅读、写字专项练习。坚持对各项技能月检查。

(6) 继续开展“大量读写”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 扩大阅读内容。教师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效果检查。学校每周更新一次阅读专栏, 每月进行一次“小星星直播”, 班级每月召开一次读书汇报会。

(7) 完善专用教室建设。专用室做到窗明几净、物品整洁, 账物统一,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为教学服务。

2. 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

(1) “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推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六环三步”教学模式理论文章, 逐步内化, 灵活运用, 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

(2) 抓好学期初各个学科的“说教材、说课标”活动。每周教学分管领导要深入教研组参加集体备课并给予指导。

(3) 与集体备课紧密结合, 开展“同课异构”共讲活动。流程:个人备课——集体教研——个人二次备课——上课——评课——年组展示汇报——研评课。

(4) 课例学习、讨论与研究。有计划地学习学科专家课例, 学习新课改经验, 提高理论实践水平。

(5) 落实“校校公开课, 天天公开课, 人人公开课”活动, 将此项活动与校本教研相结合, 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规范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对各个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和监控, 做好“十一五”课题的结题工作, 迎接“市级示范科研室”验收。

(六) 搞好体卫艺工作,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全面落实艺体“2+1”工程, 使全校90%以上学生能熟练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2.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 加强大课间活动质量管理, 在十月份举办学校体育节。

3. 加强体育课和公共卫生课的管理, 搞好卫生常识保健与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4. 认真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抓实六病防治工作, 防控各种传染病。

5. 对校医、体育教师、班主任进行一次卫生常识培训, 下发两期卫生健康工作简报。加强师生健康档案及医务室的管理。

6.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

(七) 完善后勤工作, 积极为教学服务

7.评建办2011年度工作总结 篇七

2011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数量与国家拨付经费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机械与制造科学处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资助经费最多的科学处之一,在本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战略引导,统筹发展,完善机制,激励创新”这一总体规划思路,稳步推进科学基金各项工作,圆满地完成了2011年度的各项工作,并在科学基金评审、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引导与培育、卓越管理推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科学基金评审情况

1.1项目申请与受理

2011年,机械与制造科学处(以下简称“科学处”)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三类项目(以下简称“三类项目”)申请4495项。其中,面上项目2748项,比2010年增长18.55%;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68项,申请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38.88%;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79项,同比增长36.64%。科学处近五年三类项目申请情况如表1所示。

1.2项目评审与资助

经审查,三类项目中共有124项因各种原因不予受理,实际受理面上项目2654项,青年科学基金1539项,地区科学基金178项。科学处对受理的4371项三类项目按不同领域分成445个组进行打包评议,每个项目指派5位同行评议专家,共指派评议21 855份。

经过会评专家投票,2011年度共资助三类项目977项,资助经费44 245万元。其中,面上项目535项,资助经费32 125万元,资助率19.47%,平均资助强度60.05万元/项;青年科学基金398项,资助经费9941万元,资助率25.38%,平均资助强度24.98万元/项;地区科学基金44项,资助经费2179万元,资助率24.58%,平均资助强度49.52万元/项。三类项目平均资助强度45.29万元/项;平均资助率21.74%,比2010年(19.84%)提高了1.9个百分点。

科学处2011年度还资助重点项目9项,资助经费2610万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项,资助经费800万元;“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7项,资助经费4035万元;创新研究群体2项,资助经费1200万元;仪器专项2项,资助经费530万元;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0项,资助经费395万元;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17项,资助经费146万元;联合基金5项,资助经费930万元,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项,资助经费20万元。2011年度,科学处共资助各类项目1074项,资助经费54 911万元。

1.3申报情况分析

1.3.1 二级学科代码申报情况

图1所示为12个二级学科代码2011年度申请项目数量(柱状图)及与上一年度的对比情况(图中曲线)。

机械动力学(E0503)、零件成形制造(E0508)、机械设计学(E0506)和零件加工制造(E0509)仍是申报项数最多的领域。各学科代码申报数量相对2010年度增长速度普遍较快,平均增长率为25.80%,增长最快的为微/纳机械系统(E0512),达到50.75%(2010年度增长率2.29%)。随着“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深入开展,该代码2011年度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机械仿生学(E0507)申报数量相对较少,但同比2010年增长率也达到44.83%,位居各学科代码第二位,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机械与生物交叉的这一新兴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传动机械学(E0502)、零件成形制造(E0508)和零件加工制造(E0509) 、制造系统与自动化(E0510)这几个二级学科代码2011年的增幅相对放缓,说明从事传统领域基础研究工作的学者队伍相对比较稳定。

1.3.2 申报热点分析

以申请量最多的机械学领域二级代码E0503和制造科学领域二级代码E0508为例,对2011年度申报热点进行分析。

1.3.2.1 机械动力学

(1)振动/噪声测试、分析与控制(E050301),共189份申请,占二级代码(E0503)的27.63%。在振动与噪声的主动/半主动控制、自适应控制、压电材料、旋转机械振动、流固(气固,结构-声)耦合振动、柔性机构振动、车辆振动噪声的监测/评价/控制、振动能量回收、机电耦合、电磁流变特性、非线性振动、颤振现象和动态优化方面有较多的申请。

(2)机械系统动态监测、诊断与维护(E050302),共208份申请,占E0503的30.41%。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旋转机械、齿轮箱、航空发动机、风电系统、复杂网络系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故障信息的提取、优化和检测方法上。在信息融合、状态监测、损伤监测、健康监测、早期故障诊断等方面,采用盲源分离技术、支持向量机技术、声发射技术、多时间尺度、多重故障码、多目标优化、Lamb波技术、小波分析技术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研究,是该领域申请的热点。

(3)机械结构与系统动力学(E050303),共287份申请,占E0503的41.96%。主要以汽车、高速列车和风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电动车辆、混合动力和智能车辆动力学、主动安全和稳定性理论与控制,研究热点集中在多体动力学、风电系统动力学、机电耦合动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动力学、柔性系统动力学,以及车辆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主动安全、轮轨关系、能量回收、随机振动和系统的参数辨识与动态优化设计。

1.3.2.2 零件成形制造

(1)铸造工艺与装备(E050801),共50份申请,占E0508的8.35%,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型及大型铸件铸造工艺、精密铸造、铸造过程模拟仿真等。在材料方面,镁合金、铝硅合金、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的铸造成为研究的热点。挤压铸造和高温、高压下的铸造成形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凝固行为与机理、组织演化与控制、凝固过程及温度场数值模拟与仿真等方面。温度场、应力场、压力、超声和电磁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凝固和铸造成形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2)塑性加工工艺、模具与装备(E050802),共294份申请,占E0508的49.08%,申请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板料成形工艺、锻造成形工艺、超塑性成形、微成形、半固态成形、挤压成形工艺、回转成形、管材成形、塑料成形工艺以及成形设备与模具等几个方面,其中以板料成形申报数量最大。板料成形主要以高强钢、激光拼焊板、镁合金、铝合金板材及复合板等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方法有蠕变时效成形、拉深成形、弯曲成形、数控/高压水射流渐进成形、多点成形、液压成形、激光喷丸(精密)校形和冲击温成形等,研究热点和主要科学问题为成形工艺优化设计与成形机理、板料回弹预测与控制、成形极限与本构关系、表面缺陷与损伤机理、变形协调机制、数控轨迹规划、成形过程数值模拟、柔性成形装置、模具传热行为和优化设计等。并在板料成形过程引入电致塑性、磁脉冲辅助冲压及激光冲击改性等新的方法和手段。锻造成形工艺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大型锻件、复杂锻件和粉末的精确锻造、多向主动加载和局部加载成形等方面;主要研究成形过程金属流动规律、开裂及空洞等缺陷产生机理、预测与修复,组织演变与控制及成形过程元胞自动机建模、多尺度模拟等。回转成形工艺主要包括大尺寸超薄壁构件和异形、复杂截面零件的摆动辗压、楔横轧、旋压成形、环件轧制/辗扩等。管材成形主要涉及高强钛合金、镁合金、高强钢管非均质管材和矩形截面管的数控弯曲、内高压成形、挤压/拉拔、辊弯、校直及轧制成形等;成形机理、变形协调机制、成形极限、工艺参数、本构关系、卸载回弹行为、组织演变及数值模拟等是研究的热点。半固态成形涵盖E050801、E050802和E050804三个三级代码,主要研究高强铝合金及复合材料的触变/流变成形组织及凝固特征等。超塑性成形和微成形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超塑性成形的研究前沿是先进材料的超塑性开发,如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化合物、陶瓷等。主要研究超塑性行为和成形机理、宏微观作用机制、界面行为和超塑性成形模具等。微成形主要研究非晶合金、热电材料、双相合金、陶瓷粉末、(超细晶)铝合金、纳米晶低黏度聚合固化等材料在半固态粉末微成形、微拉拔、微挤压、微注射成形、微冲压(锻)、ECAP/SE复合挤压、微射流、叠层滑焊、宏域微成形(如聚合物大面积微压印和宏微跨尺度注射成形)、微沟槽光固化滚压等工艺过程的成形机理、塑性变形和摩擦行为、位错行为、微观组织随机特性、本构关系、多尺度数值模拟、无网格动力学和翘曲变形等。聚合物微注射成形是塑料成形领域的热点。

(3)焊接结构、工艺与装备(E050803),共208份申请,占E0508的34.72%。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方法、电磁场、超声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焊接新方法及搅拌摩擦焊、电阻点焊、高能束(如激光和等离子弧)焊接、钎焊等仍是申请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镁合金、铝合金、高强度钢、高温合金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材料的焊接研究较为突出;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界面行为、焊缝跟踪与检测、熔滴过渡、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控制、接头可靠性及力学性能等;纳米互连新方法、特殊环境下焊接,如水下焊接、真空、高压焊接;大型复杂结构焊接等方面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4)近净成形与快速制造(E050804),共47份申请,占E0508的7.85%。研究多集中在激光选区烧结、激光直接制造、立体成形及电场烧结等“增材制造”的快速成形方式上。在人工骨关节快速成形等生物制造和仿生制造领域的研究呈增长趋势。

1.4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 部分申请书存在“硬伤”,未能通过初审

2011年度申请的三类项目中共有124份申请书因存在“硬伤”,未能通过形式审查,占申请总项数的2.76%。其主要原因如表2所示。希望申请人今后在申报基金项目时,认真阅读基金申请指南和申请通告,严格按要求填写和提供相关附件;认真、规范、实事求是地撰写申请书,避免因非学术性问题导致申请失败。

1.4.2 申请书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1)申请代码的选择。

申请代码要和申请书内容及研究领域相匹配。申请代码1是基金委确定受理部门和遴选评审专家的主要依据,申请代码2作为补充,代码1和代码2原则上不能填写同一学科的申请代码。选择申请代码时,应填写至三级代码(6位数字),以利于项目的打包分组及指派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

(2)申请书的创新性。

随着资助数量和资助强度的不断扩大,部分依托单位片面强调申请数量而忽视项目质量,部分申请项目创新性和学术前沿体现不足,只是想做一些基础性的量化研究工作,缺乏探索性与创新性。面上项目跟踪的多、创新的少;多数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来源于博士学位论文的现有成果,并未在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思考与升华,缺乏新意。创新与突破性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装置是取得原始创新的重要手段,建议申请者注重从工程应用实践中提炼关键科学问题,重视通过创新的实验手段来解决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

(3)申请书的撰写。

部分申请书学术思想有新意,但技术路线不够先进或阐述过于简单,研究方法属于一般性跟踪或太笼统,涉及研究内容太宽泛、过于分散,缺乏关联性及基础理论研究深度;部分申请书学术思想和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内容为单纯的工程问题或为解决某一工艺难题,缺乏对关键科学问题的提炼,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表达不清楚。建议申请者注意凝炼关键科学问题并突出特色思路,研究内容应集中,突出研究重点。

(4)其他需要提请注意的问题。

近几年,由于高级职称限项申报,出现了为了硬凑项目组成员“拉郎配”的现象,许多中级职称的科研工作者参加多个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无关联的项目申请,希望青年科技人员要注重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进行实质性的学术合作和学科交叉。同时,希望在研项目负责人潜心研究,在项目资助期内不要急于申请新的基金项目,力求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并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工作。

2 学科主要进展

在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国机械领域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产出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培养了一批机械工程科学界的领军人物或学术骨干。

2.12010年度重点项目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成果

2011年度按计划对2010年底结题的6项重点项目和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

在结题验收的重点项目方面:北京化工大学高金吉院士在“机械复杂系统建模仿真、运行优化和自愈调控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建立了离心压缩机组等机械装备故障自愈调控模型,提出了机械复杂系统故障自愈的概念。吉林大学任露泉院士在“机械仿生耦合设计原理与关键技术”研究中,提出了“仿生耦合”的基本概念,建立了结构仿生的多种功能模型,研发了机械仿生耦合的设计方法与关键仿生制造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院士在“微细电加工及其微小装备的基础研究”中,揭示了纳秒脉冲提高微细电化学加工定域性的机理,实现了纳米级脉冲电信号的生成、传输及特征信号的提取与监控,建立了微尺度间隙流场下物质输运的数学仿真模型,提出了微细电火花与超声复合加工、UV-LIGA与微细电火花加工组合加工、轴径向联合进给法电火花磨削微细电极、刃口电极电火花磨削微细电极的多种电极制备新方法。华中科技大学柳林教授在“特种宏微近净塑性成形基础研究”中,建立了大扩展比连续挤压变形区的接触应力解析式、非晶合金超塑变形唯象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发明了一种自对中镶拼结构的微成形模具。清华大学曾攀教授在“铋系高温超导带材高效成形加工基础研究”中,针对铋系高温超导带材的制造,开发了若干成形新工艺,揭示了宏域微成形加工过程的特征和规律。西安交通大学虞烈教授在“资源节约型高速驱动系统创新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中,在高速轴承研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给出了高速转子接触界面局部松脱机理及临界判据。

在结题验收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孙立宁教授在微系统装配与集成方面,建立了微纳尺度黏着接触模型与微纳构件的操作方法,研究了纳米微定位平台、硅基微夹持器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SEM的主从式纳米操作系统;大连理工大学雷明凯教授在机械表面效应与表面技术方面,针对舰船泵、阀、管道等特殊零部件结构特点,探索出等离子体基离子注入的新原理与新工艺;武汉理工大学华林教授在塑性加工工艺与装备方面,建立了齿轮冷摆辗精密成形、高碳轴承钢GCr15轴承环精密轧制成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软模精密成形等理论。

2.22010年度三类基金项目结题成果

结题报告是基金项目验收、评估及后续绩效挂钩的重要依据。科学处历来重视对基金项目结题的审核工作[1]。2011年度,科学处共审核了三类基金项目负责人提交的基金项目结题报告335份,并对结题项目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绝大部分项目较好地完成了计划任务书中规定的研究内容,结题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推动学科发展和行业进步作出了贡献。

根据统计,这些结题项目负责人累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320人次,其中国际特邀报告21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227人次,其中全国特邀报告23人次;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2339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790篇;SCI检索论文861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18.41%,平均每个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2.6篇;出版专著44部;获批发明专利276件、实用新型专利9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6件;项目负责人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级奖励4项。

从发表SCI检索论文情况来看,E0504(机械结构强度学)平均每个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5篇,是所有学科代码中最高的;其次是E0512(微/纳机械系统),平均每个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4.1篇。

2.32010年度三类基金项目进展成果

2011年度,科学处共审核了三类基金项目负责人提交的基金项目年度进展报告950份。其中,面上项目57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4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项。总体来看,大部分项目按研究计划要求完成了年度任务,进展良好。

根据对基金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中提供的成果数据统计,执行两年期的项目在2010年度共发表SCI检索论文306篇、EI检索论文667篇,平均每个项目发表SCI检索论文0.7篇、EI检索论文1.5篇;获批发明专利86件、实用新型专利4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6件,申请发明专利200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件;项目负责人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级奖励3项。

2.4人才培养出硕果

2011年,长期得到科学基金重点资助的机械摩擦学领域捷报频传。据国际摩擦学理事会官方网站(http://www.itctribology.org/itcnews.php)报道,经国际摩擦学理事会评奖委员会评审,国际摩擦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2011 年“国际摩擦学金奖(Tribology Gold Medal)”授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研究员。该奖项每年奖励一位在摩擦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全球学者,自1972年设立以来中国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此外,国际摩擦学学会副主席、IFToMM摩擦学技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雒建斌教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摩擦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装甲兵工程学院王海斗教授获得摩擦学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除雒建斌之外,还有5位曾经在本学科得到基金长期资助的中青年学者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教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荻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上新增院士中,5人承担过或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位曾经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2人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学术带头人。

除王海斗之外,还有3位中青年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丁希仑、西安交通大学林京、华中科技大学周华民)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研究领域分别为机器人机构学(E0501)、机械故障诊断(E0503)和零件塑性成形制造(E050802)。

2011年是机械工程领域科学家获得“973计划”项目资助最多的一年。国科发基[2010]602号和国科发基[2011]383号公布2011年度启动的与本科学处资助领域相关的“973计划”项目如表3所示。这些首席科学家长期得到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其中,6人曾经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5人获得重点项目的资助。

3 学科管理工作回顾

在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三个更加侧重(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完善体制机制、体现科学民主的指导思想下,根据学科特点,在学科管理上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尝试。

3.1认真落实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力争实现若干领域跨越发展

为构建具有时代科学技术特征的机械工程学科完整知识结构体系,推动学科发展,根据基金委的统一部署,百余位活跃在机械工程领域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通过充分研讨与精心撰写,历时15个月,于2010年11月出版了《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11~2020)》(以下简称《战略报告》)[2]。

为落实《战略报告》部署的优先资助领域,科学处于2011年8月在南京召开了“机械工程学科‘十二五’重点项目立项指南研讨会”,采取体现国家重大需求的“自上而下”和体现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与科学家自由探索的“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科重点资助领域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围绕真实机构创新设计与性能综合、高效精密驱动与传动新原理、复杂机电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安全保障理论、典型零件/结构的失效机理与可靠性设计、机械表面/界面行为与调控机理、复杂机电系统集成设计理论与方法、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新原理/新方法、高性能精确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高能束与特种能场制造新原理/新方法、高品质零件精密加工的理论/技术/方法、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的数字制造系统、制造过程与产品测量原理、传感系统与计量方法、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新原理/新方法等重点领域做好重点项目的立项工作,不再每年变更重点项目申请指南,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集中支持,实现若干领域的跨越发展。

3.2引导开展重大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讨,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发展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赋予了学科深层次交叉融合的时代特色。医工结合正在使医学和康复工程的内涵发生深刻的变化,也是机械与制造科学服务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处一直注重该领域的发展,并于2011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研讨会”。43位来自医学、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和机械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以“十二五”期间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论证为落脚点,从当前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我国生物制造与仿生制造领域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多角度、深层次、高水平地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了下一阶段需要集中力量攻关的关键科学问题。

同时,科学处围绕学科前沿,组织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如组织召开了“面向高端装备的低碳制造基础研究”研讨会(2011年1月,长沙)、“全球华人教授制造科学中青年论坛(2011年8月,哈尔滨)”、“机械故障诊断高层学者研讨会(2011年11月,石家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层研讨会(2011年11月,上海)”等,以上不同形式的研讨会为学科各方向的均衡发展和优先资助领域的遴选奠定了基础。

3.3探索科学研究公共平台建设新模式,服务重大科学目标[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期间立项的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在立项之初就切实感受到了缺乏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对计划本身战略目标实现的制约。该计划围绕纳米精度制造、纳米尺度制造、宏/微/纳跨尺度制造、纳米计量与表征、纳米装备与系统原理等基础科学问题,探索制造过程中能量、运动与物质结构和性能间的作用机理与转换规律,建立纳米制造理论基础及工艺与装备原理,为实现纳米制造的一致性与批量化及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其研究内容涉及机械工程、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和信息等诸多学科。该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既需要多学科的交叉、配合,更依赖高端仪器设备支撑与实验研究条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价格昂贵的高水准洁净环境以及高端纳米薄膜的加工制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倡议与支持下,国内13个与纳米制造相关的实验室负责人正式签署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联合开放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开放运行协议,并挂牌运行。首批13个成员实验室包括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以及3个部门特色实验室。联合开放实验室运行1年多来,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累计服务上万小时,测试加工上千件样品,并为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名科研人员提供了微纳米加工技术培训。对近3年资助的127个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及13个成员实验室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联合开放实验室运行成效显著。一是,充分利用了国内现有软硬件资源,为重大研究计划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与条件保障,提高了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二是,促进了纳米制造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展了研究深度,获得了原创性成果;三是,通过实验特惠服务机制,为潜心探索但基础设施薄弱的中青年学者提供了实质性实验条件支持,加强并促进了纳米制造领域人才的培养;四是,避免了昂贵软硬件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约了科研条件建设经费;五是,通过提供集中式或特约培训指导和实验技能咨询等特色服务,实现了实验技能、实验发现和设备使用知识的共享,节省了在实验方法摸索方面的投入。

展望未来,联合开放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力度,力争建成面向重大科学目标的共性技术研究试点基地,成为我国纳米制造基础研究领域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石”。

3.4营造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科研环境,为学科储备基础研究后备队伍

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类科学基金在稳定科技队伍、激励创新思维和探索、促使我国基础研究人才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青年科学基金与地区科学基金定位于“人才基金”的特点,特别是青年人作为项目负责人第一次拿到基金项目,如何做好基金研究工作、如何利用基金项目的平台将自己的科研事业做深做扎实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科学处在2011年先后召开了2010年度、2011年度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启动会。邀请机械工程领域的资深科学家(院士)和优秀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围绕机械与制造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机械工程学科未来5~10年发展规划、如何做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何有效地利用基金平台开展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何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等青年学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详见http://www.icfdm.com)。与会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与各位专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针对基金申请、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科学问题提炼、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生培养等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启动会后还发放了青年科学基金承担者调查问卷,从机械工程领域青年科学基金的现状,机械工程领域青年学者对基金的需求,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如何引导青年人的创新思考,机械领域青年发展趋势分析,对启动会的建议及意见6个方面,通过58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归纳总结可以看出,启动会得到了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高度认可,以对参加2011年度启动会的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调查为例,有93.7%的青年学者认为启动会有必要每年举办。参会者普遍认为,启动会在进一步鼓励青年/地区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与潜心探索,扶持青年人才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引导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高质量完成科学基金项目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今后,科学处将继续通过举办启动会,在启动会网站上展示项目进展、结题成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本领域青年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发布学术动态与发展趋势,并通过正确引导、科学评价、择优资助等多种方式,促进我国机械领域基础研究后备人才的健康成长、结构和布局的优化,为基础研究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

3.5进一步夯实学科硬软件基础,实现科学基金精细化管理

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经费数量的日益增多给科学处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加规范化管理,从项目申请、受理、评审、实施、结题,注重完善每一个管理细节,精益求精,是科学处管理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为此,科学处通过科学管理,夯实软硬件基础,完善日程管理,力求实现科学基金管理的精细化。如完善同行评议专家库,以提高项目评审的合理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认真阅读每一份同行评议意见,避免由于评审专家的个体差异影响评议结果的有效性;完善基金项目年度进展/结题验收制度与评价标准,落实绩效挂钩政策等[4,5]。2011年,为实现基金结题成果的同行评估,科学处还将制造领域2010年度优秀结题基金项目成果推荐到“第十四届国际制造工程与管理会议(IMCC2011)”进行分组报告,并依靠与会代表对参加报告的项目进行了评优。

4 2012年的工作展望

目前学科主要发展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以及潜在的工业应用的基础研究;面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低碳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研究;面向超、精、尖、特(大/重)装备的创新设计、制造原理与测试理论的研究,包括工艺机理、原型样机理论与技术;面向极端工况的设计与制造方法的研究,如尺度从宏观向介观、微观、纳观扩展,参数由常规向超常或极端发展等而带来的技术挑战与关键科学问题;面向机-电-液-磁-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多场耦合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

“十二五”期间,本科学处将以《战略报告》为指导,立足机械工程学科基本任务,将学科的传统内涵和创新发展方向相结合,一如既往地支持本领域有特色的基础研究,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并进一步深化相关工作的研究,支持有原创性思想的机械测试仪器(包括传感器)的研制、测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鼓励在某一领域开展持续性的深度研究,鼓励和资助与自然科学和其他工程科学深度交叉融合、有望开辟学科新方向的探索研究。

在做好2012年度科学基金评审工作的同时,将一如既往地优先推荐在本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参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答辩;鼓励和引导由多家单位联合承担的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并要求有共同署名的研究成果;认真办好2012年6月10~12日在重庆召开的“第十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2)”;积极落实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Renew机制”,使得进展优秀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得到延续资助,在结题前一年顺利“直通”到面上项目。

5 结束语

人类对能源和资源、生存和发展空间、生命健康以及低碳经济的需求日益增长,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予以保障。在这一进程中,机械工程学科肩负着“推动源头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作为科学基金的管理者,我们愿意与致力于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众多科研工作者一起,在学科管理上进一步变革,更有利于青年学者,有利于一线科研人员。让受资助的学者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科学研究本身,围绕学科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产生若干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摘要:2011年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提出的“三个更加侧重”为战略导向,NSFC机械工程学科在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卓越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从科学基金评审、学科进展和学科管理三个方面综述一年来的工作。

关键词:机械工程学科,科学基金评审,学科进展,学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国彪,彭芳瑜.加强基础,倡导创新,规范管理,引领未来———NSFC机械学科2008年度结题项目评述[J].中国机械工程,2009,20(10):184-119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战略报告(2011~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创新资源共享模式,服务重大科学目标:“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联合开放实验室已成为我国纳米制造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EB/OL].(2011-11-25)[2012-01-18]http://www.nsfc.gov.cn/portalo/In-foModule_410/36071.htm.

[4]王国彪,赖一楠,叶鑫.坚持科学管理,促进基础研究健康发展[J].中国机械工程,2010,21(22):2717-2721.

上一篇:领导干部本领恐慌下一篇:离退休管理中心二0一三年企业文化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