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毛泽东(精选8篇)
1.我心中的毛泽东 篇一
我眼中的毛泽东
一直以来就很敬佩我们的伟人毛泽东,喜欢他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及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喜欢他那“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高瞻远瞩及挥洒自如;喜欢他那“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停信步”的闲静与自信;更喜欢他那“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 拼搏与顽强。他是一位伟人,是的“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真的做到了。
一、成就之我见
如果要说一个人的成就,我感觉首先要从一个人的习惯及一个人的思想说起。阅读了《毛泽东传》了解了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没受过什么苦,他酷爱读书,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那时他经常读的书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韶山既不处于崇山峻岭也不处于平原上,但是在毛泽东身上既有山地人的特性:粗陋朴实、具有反叛精神、绿林好汉的浪漫主义;也有平原人的禀赋:热爱读书、良好的组织能力、关心世事。正是他的这种习性成就了后天的他,注定了他要做出一系列的不平凡的事。再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也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少不了怀旧又少不了对未来的展望。更喜欢的是那句“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充分显露了毛泽东的充满自信的个性,永远让身边的人感觉很有希望和很有活力的一个人。是的,正是他的这种自信与顽强、正义与责任拯救了全中国。
在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原题为《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这篇文章成为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军事理论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930年,毛泽东在恢复林彪的信中说明了中国的红军的前途问题,这封信的内容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的这篇文章鼓舞了整个中国人民。同时在此期间,毛泽东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毛泽东思想也开始形成。
提起毛泽东,当然要重点说一下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绝不能把毛泽东思想简单的认为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主要包括这几部分:第一,关于新民主主
义革命,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式,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思想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重要历史现象。中国人民在它的指导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此,毛泽东思想对于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人类进步事业具有借鉴作用。
1949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晚年,毛泽东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存在过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是正确的,都必须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就全盘的否定他的功绩。看事情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毛泽东晚年犯的错误只是个人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是个人的问题,这不能把他所有的功绩抹掉。所以毛泽东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二、对个人的启示
毛泽东的思想我们也许我们无人超越,他是伟大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运用。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毛主席的创新精神及正确的人民群众路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泽东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读书,不断的注视世界,所以他的眼光永远是先前看得。所以我们在埋头苦读的时候,不妨用耳朵倾听一下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声音。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责任感越强的人奋斗目标就越明确。还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大学生要喜欢至少一种体育活动。在21世纪把自己培养成新的朝气待发的弄潮儿。
2.我心中的毛泽东 篇二
文学就像一首无忧无虑的歌, 歌声中只留下淡淡的清香, 只留下天空下无限的遐想。童年时的我对《安徒生童话》与《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情有独钟。每每无“狐朋狗友”千里传音时便与它们长相厮守;常常无“游手好闲”之人与我高谈阔论时便与它们形影不离;往往没有“繁重徭役”让我气喘吁吁时便与它们相依相偎。听蛙鸣, 我为青蛙王子的幸运而羡慕不已;看山羊, 我为山羊的笨手笨脚而扼腕叹息;吃鸭蛋, 我为丑小鸭的坎坷经历而感慨万千……一个个故事, 一声声感叹, 一次次洗礼, 就像悠扬的歌声, 歌声中回荡着童年的悲和喜, 乐和忧。童年中的文学:最美。
少年
文学仿佛一只乘风破浪的小船, 船中载着知识、成功驶向彼岸。少年的我总是喜欢看书。看伟人的传记, 听底层劳动人民的心声, 游驰中外的山水;赞大千世界里的真善美, 厌尔虞我诈间的假恶丑。读毛泽东的诗词, 我学会了“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的执着;读《大卫·科波菲尔》, 我为科波菲尔的充满传奇的生活而感慨万千;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被小女孩的善良与无奈感动而潸然泪下;读《海底两万里》, 我被海底无与伦比的美景陶醉而不知归路。当我被人间浓浓的真情而触动了情感之弦, 有唐诗宋词为我弹奏心灵之音;看到老师夜以继日的辛劳, 我知道了“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谛;听到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 我读懂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的内涵。一个个故事, 一声声感叹, 一次次洗礼, 就像船帆, 推动着我前进。少年中的文学:最美。
未来
文学宛如一片肥沃的田野, 我深信只要我勤劳地在这片土地上锄草、施肥, 就一定会结出累累的文学之果。未来的我想成为名扬四海的作家, 用震撼人心的文笔去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用富有文采的汉字去吸引世人的眼珠;用无情犀利的笔尖去说, 去恨;用深情清香的墨水去叫, 去爱。让文学踏着历史的尘埃, 让文学讲着今天的故事, 让文学背着未来的梦想一路高歌, 快乐带着豪迈, 成功夹着汗水……未来的文学:最美。
3.我用工笔表现我心中的山水 篇三
地点:杨建军工作室
受访人:杨建军
SHMJ:我关注你的作品是来自展览上你屡获大奖。
杨建军:谢谢。如今的绘画是展厅效果的绘画,谁的画怎么样,到展厅就知道了。有些人对获奖产生非议,实际上获奖不是一人之见,他是众多评委评出来的,获奖者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正规的展览,评委都是站在对中国美术发展方向负责的角度评选作品的。2011年我的作品《燕山瑞雪》参加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获银奖,《燕山晴日》参加2011年中国画大展获优秀奖,2012年《燕山瑞雪》参加2012全国工笔画展优秀奖,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国美展中获了三次奖,今年我加入了中国美协。
SHMJ:看来你对于参展评奖制度还是比较认同的。
杨建军:对,我认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学术、权威机构,它的评选我认为是公正的,每次展览中好作品都不会被埋没。我崇拜武术家李小龙,他曾经说过:你赢了就是成功!我认为展览能够发现、培养一大批画家。我十二岁开始学画,拜当地著名的画家张洪山先生为师,主要画大写意,后来转画工笔。唐代人民生活安稳,国泰民安,于是就有了闲暇去体味自然,感悟生活,使得艺术更为精致。现在仿佛又回到了那样的时代,所谓“盛世出工笔”,我画工笔山水崇尚古人的同时更注重反映现代人的气息。石涛曾说过: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
SHMJ:工笔画经历了唐的繁荣,明、清的衰落,到今天的兴盛,与时代有很大关系。
杨建军:工笔画因为造型严谨,制作认真,才出现了今天工笔画的盛况。工笔画正好最能表达当代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审美需求,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化。
SHMJ:目前从事水墨创作的画家多,名家多,画展多,笔会多……但从另一方面看水墨画创作中,小品多,墨戏多,雷同多……这些问题都反衬和支撑了工笔画的发展。
杨建军:这些原因促成了当代工笔画的发展与兴盛,同样这些原因又促成了当代工笔画一连串的问题:画家们太重“视觉性”而忽略了“精神性”;太重画面的形色再现而忽略精神情感的融入;功力技巧的严谨性、技艺性掩盖了画家艺术感悟与表现的才气;西方式的造型训练造成了与民族传统精神的一些隔膜;流行的题材样式削弱了工笔画家个性的呈现;而如何创造性地吸收传统水墨写意之精髓,或许是工笔画再发展的转折……
SHMJ:去年七月份,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新工笔”展,展出的作品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你对于“新工笔”持怎样的看法?
杨建军:近年来工笔画领域涌现的一批新类型探索尝试,正是工笔画言说方式转换的结果,进而显现出画种自我激活的动力。从上世纪90年代相对少数的个案探索,如徐累得“图式言说”,到近年来大量出现的群体化创作,姜吉安的“观念视觉”、徐华翎的“视看再造”、彭薇的“架上突围”、张见的“图像重构”等众多令人新奇的视觉结构不断地消解、重构我们概念中的工笔画边界,并带来全新的言说方式。新工笔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很大。
SHMJ:在今天艺术多元的时代,他们的探索也影响了一批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留给我们思考的地方……你在创作《燕山系列》作品时主要的创作动机与背景是什么?
杨建军:燕山是我家乡的山,我从小在那里长大,对它很熟悉,有很深的感情。我经常去写生,喜欢画冬天的燕山,冬天山的结构、树的结构全在你眼前暴露无遗,就可以看到山的“骨”了。我渴望表现出山的生命力,同时赋予“草”以象征性,它的力量正好和山吻合在了一起,蓄势等待来年的生机。现在流行说“草根文化”,其实“草根文化”来源于最底层,它最真实,最亲切、最感人。
SHMJ:听说你刚结束太行山的写生行程,太行山和燕山相比较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杨建军:太行山太震撼了!以前画家们大多表现太行山的雄浑,春天里的太行山,比燕山更高耸、险峻,同时它们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北派的山水在雄浑、奇险里孕育着生机。我想用春天的太行山来表现它充满新生命的伟大。历史上画太行的很多,古人画太行在审美与表现形式上已经与现在人拉开很大的距离,我要画新太行,主要是画出太行山的生命力。
SHMJ:你作品中的山、水、树、草都是通过写生来的吗?
杨建军:对,我很注重写生。一个山水画家没有写生,没有去山里体验,他画出来的作品不会生动的……即使你画抽象的,也要从写实中来。我曾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去临摹古画,去博物馆观看真迹,感受真迹,还买了二玄社的很多复制品用于临摹,直接与古人对话,直接与大师交流。看到真迹确实很感动,很震撼,历代大师的作品基本都看了,而且看了很多次,每次都会站在大师的作品前和古人对话很长时间。我认为首先要守住传统,现在风气非常好,大家都在回归传统。虽然也有好多人在做水墨实验,但我想更多的人应该是守住传统,在传统当中去发现自己。我们在研究传统,古人也在研究传统,而传统有两种:一是社会的传统,二是纸质文本的传统,社会文本的传统就是师造化,师造化是永远无止境的。
SHMJ:目前工笔画队伍很壮大,主要题材是花鸟和人物,无论是技法还是表现形式都有超越,也都有公认的代表性人物,唯独山水相对薄弱一些。
杨建军:工笔山水有高手,但还没有代表性人物,坦率地说,用工笔表现山水相对难一些,作品很难像花鸟、人物那样让观众感动。弱一些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我喜欢挑战。
(山水画家邱丽娟应约来到画室,参与了访谈)
杨建军:你现在正在读陈平的研究生吗?
邱丽娟:正在读,马上毕业。在认识陈平老师之前一直画工笔花鸟,我2002年出来进修,那时候对陈老师一点都不了解,2003年春天他带我们去安徽,正好赶上“非典”,本来20天的写生,结果在安徽一呆就两个月,发生了好多事情,我们一小部分人去了黄山,住在山下村子里,那时候整个山上都没人,黄山被云雾环绕着,非常震撼。当时还没意识到非典这么严重,晚上村庄就进不去了,后来有几家人偷偷把房门打开让我们住,就是那个时候喜欢上了山水。后来读陈老师两年的高研班,2010年读陈老师的艺术硕士,到现在跟随陈平老师学画整十年了。
杨建军:我今天见到你很高兴,我的画、我的性格山林气太重,需要多学习学院的东西。
邱丽娟:你客气了,我倒很喜欢有山林味的人,那都是性情中人,你刚才说你作品中山林气浓,实际上还是有规矩的。
杨建军:你认为陈平老师在当代山水画领域起到什么作用,你目前研究什么课题?
邱丽娟:我在研究陈平老师倡导的“山水精神”。其实他是在追求人类灵魂的一种共性,每个人都在找内心的家园。只不过他说那是他的“费洼”,是灵魂的栖息地,我们每个人的“点”不一样。
杨建军:说点尖锐的,我有时候总感觉学院山水画有点“阴柔”。
邱丽娟:那是外在的墨气,有时候看画面很暗,这和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有关系,他内在的情感很丰富,很阳光的。
SHMJ:陈老师作品里亮的地方也很亮,亮与暗形成强烈的对比,很震撼的。
杨建军:他属于当今的领军人物,以前我画画很迷茫,现在很清晰了。我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该使用哪种语言,我认为好的作品不能只让一小部分人懂,而是让所有人都懂,就像西方好的作品我们看了一样喜欢。
邱丽娟:美是有共性的,印象派的东西和我们的写意山水画多接近呀。
杨建军:但中国绘画未必外国人能看懂。
邱丽娟:那是因为他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还不是太了解。
SHMJ:杨老师,接下来你的作品还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杨建军: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真正把传统技法烂熟于胸;二是增加自己的修养;还有就是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工笔与写意精神都是一样的,我更喜欢用工笔的形式来表现我心目中的山水,很多人画工笔靠制作,没有情感,我画画是追着感觉走,画的过程中不断去调整,也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SHMJ:其实,在古代美术史上从未出现过工笔画一说,尽管中国传统绘画本来也有工细精致与豪放洒脱的分别。
杨建军:是的,尽管工笔与写意两种画风在古代都存在,但两种画法却无“名份”上的截然划分。画史画论上之工笔、写意名称没有特别标明,在作画方法上两者也未截然分开。“工笔画”与“写意画”并置是20世纪初为应对西方写实主义冲击而“诞生的”。南宋以前多工笔,宣和以后渐尚写意,遗貌取神。为说明中国画同样具有再现之“工”,消除对中国画的“偏执之见”,“工笔画”明确成为了与“写意画”相对应的画种概念。
邱丽娟:不管工笔还是写意,精神还是最主要的,制作只不过是小技法,给画面添点光彩而已,感觉你的作品还是比较大气、灵动的。
杨建军:还是缺乏规矩,愿意和你们学院多交流,沾点学院气,修炼自己。
邱丽娟:保留你本来的个性,吸收适合你的东西。你刚才谈到“修炼”这个词很好的,画画其实不分山水、人物、花鸟的,艺术本身就是修炼的过程。
杨建军:同意,我的目的性很强,目标是什么,怎么做,都得清楚……
SHMJ:那你认为你的艺术目标是什么呢?
杨建军:宋代山水很兴盛的,花鸟次之,人物最后,到现在倒过来了。人物画的人最多,成就最高,山水反而在最后了。从国展上都能看出来,看到人物会让你很亲切,很激动,花鸟也是,我希望能在工笔山水画里面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来。我认为从元开始,笔墨上主观的东西太多了,生动再现的东西太少了。
邱丽娟:这个与大环境有关系,近现代山水画还是有大家出现的,到了当代山林破坏的这么严重,人类社会越来越疏远自然,人口不断膨胀。
杨建军:还有一个问题,大家现在都往城市里挤,古代的城市和农村区别不像现在这么大,亭、台、楼、阁包括周围种的花草都是很自然的。现在中国城市里到处乱造景观,没有特色。你看沈周画的《东庄图》,那才是真正的自然,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远离它了。
邱丽娟:对,现在的自然越来越成为一种表面的东西。
SHMJ:古人画的一草、一木、一石本是自然环境中的局部,让人产生聚焦感。
杨建军:这方面我也一直在思考,思考可以让人长寿,长寿对一个画家来说太重要了。比如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的《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他要是画到八十岁能给后人留下多少宝贵财富啊!黄宾虹、齐白石他们都是因为长寿才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想把宋画的精神转移到我身上,然后到真正的山林里面把素材拿过来放在“罐里煲汤”,把营养都煲出来。
邱丽娟:首先你自身具有的东西很重要,再从宋人的严谨、大气里吸收一点,从元代里找找文气……
杨建军:我试图把太行的雄伟藏起来。就像一个武士,穿着文人的衣服,谁都不是对手,那才是真正的高手。
SHMJ:你说的就像打太极,看上去软绵绵的,实际上内在的力量很强大的。
杨建军:是的。我画《燕山系列》作品的时候看着是“黄调子”,实际上我都暗中加了紫色,它们互补,融在一起在画面上很舒服的。宋代的花鸟画里环境色也特别多,表象上看它的颜色很单纯,其实特别丰富。目前中国的写意画色彩还是个空白,陈平老师的画很传统,但又很现代,为什么,就是色彩起的作用,当然还有构成的因素。
邱丽娟:陈平老师就是从美国画家怀斯那里得到的灵感,你喜欢怀斯吗?
杨建军:喜欢,我是无意和他碰到一起的,我学他不少东西。《克里丝蒂娜的世界》他画的多好。
邱丽娟:他的画是一种情感上的表达,陈老师看到怀斯的画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SHMJ:艾轩、何多苓都受到他的影响。
杨建军:我最早就画草,以后会尝试浅绛山水用青绿画。为什么说牛克诚老师的山水叫暖色调青绿山水,这就是中庸之道,你怎么去把那种精神和形式融合在一起,并且以后我会用绢画。我喜欢挑战,我还可以把草和青绿的山水结合起来,春天的太行,大面积裸露出来的是赭石色的,浅绛的,小草发芽了,又带有些青绿,正好形成一种和谐的调子,画出来以后,既雄浑,又清新,我会采用很大气的构图形式,把太行的气魄画出来。
SHMJ:能想像出来你笔下的太行和传统会不一样,色彩润一点会更好看。
杨建军:气象很大,但又追求儒雅。一张画就要“容”,所谓的“容”,就是松和紧的容、虚与实的容、黑与白的容、浓与淡的容、冷与暖的容,如果能达到高标准的容,这就是中国的。工笔画不像写意画,靠的完全是功力、学养。现在工笔画有很多都是做出来的。
邱丽娟:工笔画要是画出写意性那是养人的,如果过度以纤细为先,过度的抠,那是朝外耗、散能量的!
杨建军:你看何家英老师的画,背景都是写意的,那感觉多好。若都是工笔的,就太紧了。
邱丽娟:有人把折枝画理解为就是文人画,这完全是错误的,因为那只不过是形式,实际上没搭边。
SHMJ:为什么今天工笔画会占主导地位,就是因为今天的写意画好多已经脱离了元、明、清时的大环境,毕加索曾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但今天外国人并不看好中国的写意画,这里有文化上的差异和审美上的原因。
杨建军:是的,外国人总认为中国大写意画太简单了,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他们不知道画家背后的功力。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说白了还是学养与功力……你、我都画山水,你在追求什么?
邱丽娟:虽然生活在当代,我所要表现的山水并不是一定要有符号上的当代语言,就像一颗树、一块石头一样,它本身没有现代和古代之分,通过作品能够表达我内心的生命精神很重要。
杨建军:目前,工笔画中人物、花鸟画都很生动,那山水怎么样才能生动呢,所谓的“气韵生动”,跟“图真论”有关吗?
邱丽娟:有的是在造型上艺术夸张,在物象上做成一种生动的表现;有的会在气息上传达出某种生动。
杨建军:有人画山水,特别写实,就会把传统符号丢的特别多,离传统特别远,就好像偏离了学术一样,你认为仅用传统符号就代表学术吗?现在的画家,总是用传统的符号来表现对当下山水的理解,我认为这代沟特别大。
邱丽娟:并不是用这种符号就是学术,也不一定不用符号它就不学术,要看自己能否找到适合表达自己的语言。我呢,特别喜欢古画,总想从里面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性的东西,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过程。所谓找到自己的面目,这是长期的……马上变出一种风格,那只是一种尝试……
杨建军:我们从横向上来比较,中国宋代的艺术不逊色于西方,而之后西方却比我们高级,特别是色彩体系,他们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
邱丽娟:像莫奈的《睡莲》系列,它属于印象派的,印象派的笔触和中国的写意本身就同出一辙的,他只是沿用了焦点透视而已。
杨建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方向,虽然目前学院作品中出现了些现代的图式,但是笔墨与符号都是传统的,所以看上去还是没和古代拉开距离。向我们画院这边,就更贴近于生活。
SHMJ:你说的是技法和表现形式,古代的画从着装上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现在的画中,牛仔裤、染黄发、前卫的各种饰品一看就知道是现代的,绘画用岩彩来制作也是现在的一种流行。所谓的现代,还只是表现形式上的现代。
杨建军:现在人观察生活很真实,实际上古人的画也很真实,我们现在从表现形式上很现代,但骨子里并不现代。山水画和古人拉开的距离不大,可是人物和花鸟拉开的距离很大了。
邱丽娟:有很多所谓的创新希望同古人拉开距离,故意和古人不一样,那不是创新了,而是没进入,只是外表的。我们要回到画画的动机上,有的人就想这两年要拿下美协会员,要获多少奖,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有的人关注的是内心最喜欢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参加展览获奖。
杨建军:那中国美协举办的展览是积极的吧?
邱丽娟:存在即合理,他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
杨建军:艺术要来源于生活,但古人的来源于生活和当代人的来源于生活理解的不一样,古人理解的主要是精神层面的,现在人倾向于现实多一点。
邱丽娟:和物质外在的融合比较多一点,不管他物质上多么丰富,只不过是物质丰富而已,精神生活介入的还是少一点,我认为还没融合在一起。
杨建军:中国画是含蓄的多,西方的是客观再现的多。为什么宋画这么长久被我们推崇,是它真正的做到了把“再现”与“精神”相融合。我有时候画完一张画,不是故意的和古人拉开距离,包括展览也是,好的画就是能跳出来,题材、形式、色彩、构图,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这不是空穴来风,既有传统的东西,又有自己的东西,把古今中外整合到一起,使我们当下应该做的。
邱丽娟:古今中外全部融合那是大成,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行。你在尝试的过程中,你会得到一些教训,也会总结一些经验,这也很好,不取决于依赖。
杨建军:我要把花鸟和人物作为“对手”,不是说要打败它,起码不能逊色于它。我感觉,古代的花鸟和人物能做到很生动,当今也能做到很生动,但山水还是要逊色一点。
邱丽娟:山水画中把各方面都融合在一起,又能很感人,是很难的,它真正得有一种情怀在大自然中完全敞开融入才行,现在一个是本身环境在缺失,一个是整个状态,画你可以描绘到极致,山水需要的东西更多一些。烟云供养更需要多一点,所以画山水的画家要走到山里把心静下来。
杨建军:当今画山水的画家注重写生的特别少,好多人写生是在走形式。
邱丽娟:我们老师非常注重写生的,我认为写生本身就是自然的生活状态,展览可以不参加,在山区写生这种生活是必备的。
4.毛概论文——我心中的毛泽东 篇四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多么温暖多么慈祥,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自我记事时起就常听妈妈在我耳边哼唱这首<<北京的金山上>>,当时的我觉得它很好听,渐渐的我也喜欢上了这首歌,并且能够哼唱自如了,但当时只是停留在喜欢它的旋律上,只是知道我们应该热爱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至于为什么热爱,到后来才渐渐知晓,并且,后来的我,心目中的毛主席愈来愈高大,愈来愈闪耀,形象愈发的清晰和明朗,毛主席,我心中的——太阳!
毛主席是太阳,是革命的太阳。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军队和国家的缔造者之一。他带领中国人民发动秋收起义、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根据地的建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在中国革命出现危机之时,毛泽东策略性的领导红军进行长征,挽救了革命、为中国革命保存和积蓄了革命力量,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随后的抗日战争在毛泽东的领导及全国人民一致团结抗日下取得了胜利,民族危机化解。在与国民党的为争取国内和平的战争中,毛泽东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用和平民主方式未能成功的情况下进行自卫战争、反革命战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获得了国内统一和民族解放。毛主席是太阳,是社会主义的太阳,他为社会主义事业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认识到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随即全国便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并在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推动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毛泽东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进步事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毛主席是太阳,是思想的太阳。毛泽东思想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在总结我国革命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之一,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解决了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极大促进了革命的胜利及国防的巩固。政策和策略理论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的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党的理论建设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之正确的方向„„
归结起来,毛泽东一生可概括为三件大事,毛泽东前期做的是第一件大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达到了完全的胜利。毛泽东后期做的是第二、第三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建设国家、巩固政权)也可以看成毛泽东后期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方面,既有伟大成绩,也有不少失误。
我心中的毛泽东可以引用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的描述:“如果要说到某一个人,他解放了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当时有五亿多人,这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至于你问我对他有什么印象,我说他既是一个伟人,又是一个普通人。”
主席,我爱您„„您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您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您是太阳,我心中最闪耀最伟大的永不落山的太阳!
刘君
5.我眼中的毛泽东 篇五
12级XX系X班学号:1234567姓名: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几代中国人对伟大领袖感人肺腑的热情称颂。毛泽东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光辉的,又永远不会失色的一笔,他是人民的主席,是一代人心中的圣人,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而建国以后,他又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个错误不会使他光辉的一生黯然失色的。在我的眼中,他始终是一个伟大的人。我眼中的毛泽东,他是我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是叱咤战场上的革命家,他是为建设中国鞠躬尽瘁的建筑师,他还是文坛上独领风骚的诗人,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功过评价 正文: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20世纪40年代,当这首民谣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传唱之际,处于苦难中的亿万中国人民已经初步认识到毛泽东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半个多世纪以后,当人们蓦然回首追溯毛泽东时代的峥嵘岁月,就不难领会人们为什么把毛泽东比作冲破黑暗而东升的旭日。中外历史上流星般闪过的众多风云人物大多数只创造过局部的业绩,留下过瞬间的灿烂,而毛泽东作为太阳式的历史巨人,却代表和塑造了整整一个时代的辉煌。毛泽东创造的宏业伟绩将永载史册,永久闪烁在时空画卷和人们的记忆中。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眼中的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学者毛泽东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造者.毛泽东17岁以前一直声在家乡,接受的是中国传统的农村村学教育.从17岁离家之后,就迈开了其走向大千世界的步伐.他在经过新文化运动的狂波巨澜中,成长为了一位具有远大目标,卓越的思想,超强的组织才能和领导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学者.1920-1949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了理论概括,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哪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毛泽东思想产生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国社会的特殊国情及人民发展的艰难曲折, 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革命家毛泽东
毛泽东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常常会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是这样,他才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共产党的起义纷纷失败之后,他正确分析了形势,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在共产党领导人犯下严重的“左倾”错误以后,终于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中国受到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毛泽东又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在中国内战爆发时,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当时情况的政策,又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法。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中华民族获得了新生。
建筑师毛泽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建设中国的重任就落在了以他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身上。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同时也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这些举措都使新中国的发展逐渐步入了正轨。在他的领导下,创建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建立了国家的农业体系、工业体系、科研体系和文教体系,为日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对外政策方面,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并且开始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毛泽东是一个很合格的建筑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破败如废墟的中国构建成了一个可以挺立于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
诗人毛泽东
一位外国友人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著名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也认为毛泽东首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识政治家.毛泽东究竟是政治家还是诗人,我无法准确的判断,但是毛泽东的伟人气质中诗人这一特点是十分鲜明和突出的。
毛泽东一生与革命为伴,令其诗词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身处逆境还是困境,他每每以诗言志,用诗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激励自己,鼓励自己,作为自己继续奋斗的动力。他的一首首诗词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构成了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
毛泽东的功过
毛泽东是伟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无论是谁,都会有错误,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毛泽东也是。毛泽东晚年有缺点,有错误,甚至有某些严重的错误,现在我们党纠正这些错误,总结我们建立全国政权以来的经验教训,当然是必要的。但是都应当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个人认为,毛泽东是有过,但是总的来说是功大于过。小平同志也说过: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历 史上,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还说过,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党和国家还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
6.我眼中的毛泽东 篇六
蓦然回首,时光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目睹”毛泽东那个生活时代的艰苦岁月,就不难体会出当时的人民为何将他比作一飞冲天的苍鹰和永挂青天的红日。中外乃至全世界的那些如流星般闪过的风云人物,都只留下了瞬间的灿烂,而他——毛泽东,作为一代巨子,却能够创造出一个时代的辉煌,他创咋的宏业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也将永久的闪烁在人们的心中。
他,在青年时代,仰望天空,苦苦的思索着。面对着鹰击长空,鱼游浅底的大自然,人类的历史在脑海里闪过。当年万户侯已成粪土,但现实的中国却还是黑烟滚滚,不平等、不自由的规则依然遍及中国大地,人民在这痛苦的生活中正饱受着剥削和压迫。他感慨万千,心血澎湃,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想到几千年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的“揭竿而起”只能又是覆没于专主得封建统治中。忽然,一丝光芒照亮了他,这就是神圣的无产阶级马克里列宁主义。于是——
从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会议,到主办工农兵讲习所,他趋渐成熟,在政界崭露头角;从组织秋收起义再到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他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可谓“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从长征那两万余里到国共合作,他更多了份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从三大战略战役的炮火声再到开国大典万亿人民的欢呼声,他越发的稳健,最终成为一代神话。
为了挽救祖国,建设祖国,他倾其一生,建立起自由独立的新中国,使中国这只雄狮重新站在世界之林中。他付出自己的一切,又将家庭付之其中,7位亲人先后牺牲在革命事业上,可谓“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后,谁又能想象将其子送往朝鲜战场,再续悲壮英雄歌。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举世无双?恐怕只有饱尝国耻,有一腔热血之人才能真正体会。
回顾毛泽东的一生,又留给我们多少垂青于史的不朽诗作?他,曾经遭遇“我失骄杨君失柳”的生死离别,也曾慨叹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国景;他可以振臂一呼,“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他可以挥剑长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曾俯瞰过北国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曾发出过由衷感慨,“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就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毛泽东。
毛泽东,这位前无古人的伟大领袖,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更是我们青少年的骄傲。所以,让我们以毛泽东为榜样,勤奋学习,学习毛泽东的伟大精神,共同实现祖国明天的美好蓝图!
7.我心中的有效课堂 篇七
陈专家对于教育的定义充满着智慧与激情:“教育是心灵的唤醒, 是潜能的显发, 是主体性的彰显, 是独特性的弘扬;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来摇动另一棵树, 用一朵云来推动另一朵云, 用一个灵魂来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朱教授则睿智地指出: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成长为名师, 必须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学会成长。
是啊, 课堂作为教师的主战场, 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陈专家的眼中, 有效的课堂是充满诗意的:“如果你是绽放的花朵, 我愿作花枝, 用我强健的身躯将你高高地举起, 让你自由拥抱阳光, 散发芳香!”
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熏染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 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有效课堂就是“好课”。尊重学生个性, 培养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的前提。还主动权给学生是有效课堂的关键。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有效课堂的基本方式。宽松、容错的学习环境是有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当地激励学生是有效课堂的有用方法, 以学论教是对有效课堂的客观评价。教无定法, 我们要提倡和鼓励高度个性化的教学, 多姿多采的教学。
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一文中引用了德国一位学者的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就在享用佳肴时, 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所以, 一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情境与问题创设。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 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 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其次, 一节好课还需要互动与引导。在师生交往互动中, 教师实质上就是一个引导者。要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效, 关键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当学生遇到疑难时, 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 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 教师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 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 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一位语文教育专家也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该出手时就出手”:当学生读得提不起精神的时候, 老师应该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和兴趣;当学生读得印象浅薄、形象模糊的时候, 老师要引领学生读得充分、读得细腻;当学生读不出文本的理趣、情味的时候, 老师得点拨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想象。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另外, 练习与反馈也是有效课堂必备的要素之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包括学也包括习。课堂练习是学生课堂独立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它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 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 能及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 以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总之, 练习与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一定要把课堂练习与反馈看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确立课堂练习与反馈的意识。课堂练习与反馈作为一个教学环节, 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和要素, 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前, 对于练习与反馈存在认识和实施上的偏差:有的教师不重视练习与反馈, 把课堂教学窄化为传统意义的教学甚至教师的讲授, 认为只有自己多讲, 学生才能多学, 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作业是课后的事情, 所以在教案设计中根本就不安排练习和反馈活动。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练习与反馈的重要性, 但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不体现, 无法保证这一环节的实施时间。通常是刚尝试练习后就下课铃响, 造成当堂练习与反馈的安排落空。
总之, 我觉得有效课堂应该是“让眼亮起来, 让量增起来, 让情升起来, 让心动起来, 让思活起来”的这样一节课。
8.我心中的祖国 篇八
姥姥姥爷说,祖国这些年变化很大很大。他们小时候住的是老北京胡同的四合院;吃的是白薯、窝头;玩的是弹球、拍画片;背的书包是手工缝的布书包;学的是古文,是珠算。
爸爸妈妈说,祖国三十年来变化也很大很大。他们小的时候住的是一排排平房;吃的是五分钱一根的冰棍儿;玩的是跳皮筋、扔沙包、推铁环;背的军绿色的书包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学的是:“周总理啊,你在哪里?”和“向雷锋同志学习”。
我,今年八岁了。住的是宽敞、明亮的高楼;吃的是美味佳肴;玩的是电脑、芭比娃娃;书包是漂亮的拉杆书包;学的是英语、计算机。
祖国六十年的变化真大呀!我们的祖国要过六十岁生日了,我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强大!
好为人师的可乐王:
“爱祖国爱生活”这个主题很抽象,有时会觉得话题大得无处下手,可有时,又会让人觉得这个主题很宽泛,可写的东西很多……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甲关键在于有很深刻的见解和很丰富的感悟,对了,别忘了关键中的关键,那就是真挚的感情。不动真感情,见解会显得偏,感悟会显得假。
读读《我心中的祖国》这篇小文,以小作者8岁的年龄,我觉得他写得非常不错了。主要有三大“不错”:
第一,他懂得一些写作技巧,知道通过三代人生活的对比,来表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上的巨大变化。
第二,他懂得从“小”处着眼。在小文中,小作者对三代人住什么、玩什么、学什么进行列比,着墨不多,读者却能从中品味出三代人所接受的文化气息。
第三,虽然小作者在文中很少说热爱祖国啊、热爱生活啊等等,但对祖国热爱、对生活的满足,已经溢于言表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牛,做到这些,非常棒了。如果再把一些地方做些梳理就会更好。比如,开头写得非常好,对“祖国”一词,做了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理解:“字典上说祖国是对自己国家的亲切称呼。原来,祖国就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家呀!”如果在结尾把最后一个“我们的祖国”改为“我们的家”,就和开头相互呼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