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2024-08-02

心理委员工作制度(通用11篇)

1.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篇一

心理委员工作小结

心理委员这个职务是我只在大学的班级中才听到过的,刚开始只是出于好奇,但当真正成为心理委员的时候我确出现了矛盾的心里。因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工作,所以自己在刚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但是随着生活学习的展开,我发现心理委员的作用很大,而且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我去做的。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心理委员这个职位,我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而我也从刚开始的茫然无措逐渐懂得适应这份工作。我明确了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来纪录班里同学的情绪变化,然后每次去开例会时按时上交,并且在例会上及时向心理老师反映班里的情况。通过学习,我还知道了自己的工作原则要保密,经常与班里同学沟通与交流,需要有服务意识,并且要善于观察和倾听。能够组织一些心理活动而且要上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使大家在活动中得到放松,玩的开心。当别人来向你求助时,要有耐心并且要坦诚。

下面我对这一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第一,我每次都按时参加例会,及时反映情况。第二,与其他班委积极合作,共同商量怎样进行活动,怎样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让他们体会其中的快乐。第三,积极组织大家去参加心理部组织的活动。第四,按时参加班委会议。第五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第六,密切注视班里同学的情绪动态。当然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发现自己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对于心理互助小组的工作,没有真正去发挥它的作用。其次没能充分去和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去交流同学。然后自己在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充足。还有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沟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有时不能及时与班主任以及心理老师进行沟通。还有就是有时缺少与另一位心理委员进行沟通。

对于自己存在的不足,我会尽自己所能去改正。对于那些没怎么交流的同学我会尽可能的区域他们交流。定期给心理互助小组成员开会。自己会更多的去翻阅心理方面的书籍来增长心理知识,能够更好的去帮助同学。以后会更多的开展心理方面的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充分发挥QQ群的作用,上传一些心理方面的小知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多的与其他班委交流,给大家营造一个更好的班级氛围。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班级凝聚力更加强的。以上就是我的工作小结,接下来我会去付诸行动。

2.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篇二

关键词: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一、研究概况

国内对心理委员制度的系统研究始于2005年, 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以“心理委员”为题名搜索2004年到2011年12月期间发表的文章, 一共搜索到111篇, 同样以“心理委员”为题名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搜索2005~2011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关心理委员的研究, 共有11篇。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检索到1篇硕士论文, 0篇博士论文。从研究层次看, 有59篇属于基础研究, 26篇属于行业指导研究。根据文献总体内容来看, 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文献数量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2005~2009年四年间的文献数量偏少, 一共59篇, 2010~2011年两年的文献数量则快速增长到52篇。二是高质量的核心期刊论文少, 博士论文0篇。三是对心理委员的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多, 而对心理委员的工作状况, 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少。

二、研究内容

从已有研究文献分析, 研究内容主要是在心理委员的制度建设、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面。

(一) 关于心理委员

心理委员制度, 是在借鉴国外朋辈咨询的基础上, 以高校原来的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为基础, 在各个院系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体系, 主要以学生为主[1]。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连接老师和广大学生的纽带作用,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大意义。心理委员最早见于浙江海洋学院和天津大学, 早在2004年, 天津大学就率先建立起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将心理委员为机制基础, 在全国高校产生巨大反响[2], 随后国内众多高校和中小学迅速建立和应用这一机制。心理委员由班级学生担任, 需要遵循平等、真诚、尊重和助人的原则, 其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为班级同学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二是负责组织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事务和活动;三是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上报出现的危机情况。

(二) 关于心理委员制度的具体内容

目前国内关于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主要以心理委员的选拔与任用、工作职责、培训、管理与考核为研究内容。

1. 心理委员的选拔程序与聘用要求。

根据现有研究情况, 心理委员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产生:个人自荐、班级同学投票、参加心理咨询面试、辅导员考核、心理专业教师培训。心理委员需要保持连续性, 不应轻易更换合适的人选。因此选拔应该遵循自愿和科学原则, 自愿报名, 科学选任。目前班级心理委员选拔的一般要求是心理健康、乐观进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人际交往能力强、细心负责、组织能力强、能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工作等。

2. 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

研究者普遍认为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三项: (1)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建立和谐融洽的班级心理氛围; (2) 积极开展同辈间的心理咨询, 积极帮助同学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扰; (3) 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 发现危机情况及时上报[2]。部分研究者认为还应包括其他一些内容。张丽琼认为心理委员职责还应包括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及时撰写工作日志, 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等[3]。也有研究者将心理委员工作简要概括为“宣传、关注、倾听、报告”。

3. 心理委员的培训。

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原则和培训评估是目前研究者进行深入探讨的四个方面。在培训内容上, 大多数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职责认知和职业道德四个方面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刁静等人认为心理委员培训应分为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两个阶段[4]。周璠认为培训内容应包括行政培训和业务培训两部分, 要系统并侧重实用[5]。孙祖皓认为对于心理委员的培训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委员在培训内容上侧重点有所区别, 基本技能是重点, 具体的咨询方法是次要, 做到分类别层次、有侧重点地灵活安排培训内容[6]。在培训方式上, 主要有讲座讲授法、团体心理辅导、体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李荣志等研究学者认为可以将学校团体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和个案社会工作法引入高校心理委员培训中[7]。在培训原则上。徐浩认为应遵循专业、科学和实践性的原则[8]。孙祖皓认为应遵循分层次、有侧重灵活安排的原则[6]。在培训效果评估上, 研究较少。梁利苹认为可通过总结个人成长体会、个案分析报告和试卷考核三种方式评估心理委员的培训效果[9]。柳珺珺在“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进行心理委员培训中采用《辅导效果问卷》和《我的收获开放问卷》进行效果评估[10]。

4. 心理委员的管理与考核。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对心理委员的管理和考核应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完善的组织管理结构和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徐浩认为可通过建立校级心理辅导站和各院系心理辅导分站, 将各班心理委员纳入分站统一管理的方式, 加强心理委员的自我管理。对年度优秀心理委员进行表彰并直接授予为学年优秀学生干部称号[8]。孙祖皓认为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激励, 首先要有一定措施确保心理委员可以顺利实现自己的权力。这些权利至少应包括:拥有参加各种心理知识培训的优先权、享受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可以获得系院的物质资助、可以在期末评奖评优中给予考虑[6]。周璠则认为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应以专业咨询师和辅导员定期通过谈心、交流等口头形式或班级心理状况记录、心理档案等书面形式对其工作进展情况和思想境况予以考察, 同时也应按普通学生干部的要求进行考核[5]。黄晓芳提出对心理委员的考核不能采取以往“投票半数通过”的传统机制, 应采取年终聘任制与阶段考核制相结合的全新考核机制[11]。

三、制度的实践状况

(一) 心理委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和自身经验总结是目前对心理委员的实践状况进行调查的主要方式。概况而言主要是:心理委员选拔不规范;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工作制度, 职责不明确;工作考核与评价标准不明等。也有调查发现心理委员自身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如吴华丽对广西大学和广西医科大学两所高校的175名心理委员的亚健康调查发现, 超过2/3的心理委员认为自己在任职后出现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孤独感、被排斥感、失落感、挫折感和自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亚健康反应[12]。

(二) 心理委员制度的意义

已有研究对心理委员制度的实施意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建立心理委员制度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张雯谦等人认为心理委员队伍在提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及时预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方面具有主要意义[13]。王娜则分析了高校心理委员模式在学校建设、学生管理工作和学生自身需求三个方面的必要性[14]。刘业文则认为心理委员开展的各种专题调查研究活动, 大大地提高了心理委员的影响力[16]。通过在学工部、班级同学以及心理委员三方面的反馈, 宋英发现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对高校产生了强烈反响[15]。

(三) 心理委员制度的完善

鉴于目前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研究学者在不同角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张雯谦等人提出以心理委员为基础, 建立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领导 (党总支书记、副书记) ———辅导员老师———班级心理委员———各宿舍宿舍长的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13]。何思彤等人则提出了另一种四级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网络, 即核心为心理咨询专家队伍, 骨干为兼职心理辅导员, 组织者为学生会心理部, 而宣传员为学生心语社团和班级心理委员[17]。陈铎则提出改变理念, 简化班级心理委员发展流程;坚持长期培训, 注重班级心理委员的个人成长;重视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相结合的对策[18]。蒋笑燕提出建立高校心理委员学长式工作机制[19]。

四、未来展望

国内近7年来对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取得很好的进展, 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未来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综合

1.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影响心理委员制度发展的因素很多, 因此, 单一的心理测量很难反映心理委员的实际情况, 如果与自然观察法、访谈法及个案研究等多种定性研究方法结合使用, 则会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相结合。

已有研究基本都是静态的, 横向的, 缺乏对被试的追踪研究。在不同时期对相同的心理委员的实践情况进行追踪, 以此描绘一条心理委员工作情况变化的动态曲线, 从而为不同时期心理委员进行辅导和完善心理委员制度提供参考。

3. 部分与整体的结合。

一方面除了加强对中小学和高校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外, 另一方面还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心理委员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系统研究, 以便从整体上了解心理委员制度实施情况, 为改善心理委员制度提供支持。

(二) 研究内容全面系统

3.高校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现状概述 篇三

关键词:高校;心理委员;研究现状

2016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WSZ004

G441

一、心理委员制度的产生

在国外,同龄人心理“助手”是在倡导学生自助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下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学校因专业人员的咨询与辅导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便尝试挑选一些学生加以训练,建立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协助辅导校内同辈学生,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日本,学校心理学模式是指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援助支持、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问。在英国,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咨询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而提供咨询服务的专职咨询师却为数不多,因而大量的咨询志愿者经过岗前培训后,就开始担任咨询师的职务,轮流值班做咨询。

在我国,自20世纪 90 年代开始,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重视,但长期以来偏重以教师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以学生为主导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2004 年,自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的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以来,从10余年的发展来看,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在国内呈现上升和稳定的发展。

二、心理委员制度在我国高校中存在的意义

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社会竞争、就业困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没有了天之骄子的光环。部分在校大学生因种种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并由此引发出大学生出走、试读、休学、退学、自杀及杀人等恶性事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全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专门负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更少,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无法满足学生对心理教育的需求。因此,心理委员的产生,提供了一条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切实可行的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同学的心中,更好地满目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委员是专门用来行使心理危机事件的早发现与早干预职能,是为班级同学、寝室同学、以及身边朋友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帮助的人,他们是班级学生干部,他们以平等、尊重、服务同学的态度为有相关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承担或协助实施针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类事务或活动。 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使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转入“预防——发现——治疗”的新阶段,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三、近年来心理委员制度的研究现状

从文献上来看,有部分关于心理委员的研究,主要包括杨琴(2015)对基于胜任角度的大学心理委员人格、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大学心理委员人格、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陈晓,吴月(2015)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管理模式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心理委员管理要寻找适当的管理模式。冯桂梅(2015)对高校心理委员的培训与管理进行了探究,认为高校要进行心理委员的培训,注重人员的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董秀娜,刘洁高校心理委员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对策。来燕,刘曼曼(2013)对高校心理委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模型构建的基本理论,并进行了模型的构建。闫娟丽,周生江(2013)对新疆某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进行调查,认为目前高校心理委员胜任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强化训练。周璠(2010)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要强化管理,积极进行有效的培训,不断提升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何思彤(2009)对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注重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黄乔蓉(2008)对大学班级心理委员现状进行了调查,认为班级心理委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来看,其作用发挥还有很大的空间。姚小燕(2010)对高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情况进行了理论思考與实践探索,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认为要从班级心理健康实际出发,积极与具体的理论对接,理论指导实践。孔志光,王晶(2013)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夏阳,周立勇(2016)对如何提高高校心理委员工作效能进行了具体的论述,研究认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缺乏规范的心理委员选拔程序,缺乏科学的心理委员培训机制,高校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具体的应对。李鹤展,黄锐豪(2012)对国内心理委员制度研究现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趋势。廖夏俊(2015)对城区初中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小学要借鉴高校的经验,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芦茜(2010)从社会支持的视角探讨高校心理委员的设置,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范晴岚(2010)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训进行了研究,认为选拔要有一定的标准,要注重从实践锻炼与培训当中进行系统的培养。

综上所述,从研究现状与文献研究上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存在于对于高校心理委员的培养与培训以及高校心理委员的设置方面的研究,也有部分对于高校心理委员现状的研究。心理委员制度集中体现的问题有:心理委员的定位和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缺乏规范的心理委员选拔程序;缺乏科学的心理委员培训机制;缺乏有效的心理委员评价机制;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差。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当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琴. 基于胜任角度的大学心理委员人格、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1)

[2]陈晓,吴月. 高校班级心理委员管理模式探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04)

[3]冯桂梅. 高校心理委员的培训与管理探究[J]. 中国市场. 2015(33)

[4]董秀娜,刘洁. 高校心理委员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 2013(04)

4.心理委员工作汇报 篇四

这是我第一次在大学担任班干部,第一次担任心理健康委员,第一次写班干部思想汇报,我没有什么经验,但我努力向别人借鉴,努力做得更好。

我觉得心理健康委员这个职务很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人才不会走错路,走错路,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生活,学校里经常举办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我自从担任心理健康委员后,努力把工作做好,积极跟同学交流,关心同学的心理健康,向别人借鉴经验,更熟的工作,我个人的看法:

我认为心理健康委员的工作就是协助老师,同学们的心理信息,及时汇报异常情况,所以我们班才要交班干部思想汇报,当然目前为止,我们班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我相信以后也不会有。但这项工作还是必需的,大家都知道现在大学生“跳楼”以及那些以外事件不断发生,心理健康委员的责任是很大的。我要向同学们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可能很多同学觉得自己不是心理专业的,不懂得什么心理知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要懂得一些基本的,解决情绪问题的方法,例如:倾听安慰同学,这些小小的举动是很有用的。

我觉得这方面是比较可行的,就是疏导缓解一些同学的不良情绪,而且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注意的,不只是我,其实我们班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慰问也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以后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我交流互相帮助,不要憋在心里,一定要说出来,当然

这也需要我主动地去关心,了解同学之间的情况,这样才能防止意外的出现。

5.心理委员工作总结 篇五

大二期间我担任班上的心理委员,在职期间,我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与同学交流,认真留意班上同学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预防危机发生,在辅导员的领导以及班委的配合下,我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以下是我大二这一学年来的工作总结:

第一,为了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响应“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的到来,在接受学校开展的心理培训课的过程中,我在4月28号在本班举行了以“点亮心灵之灯,照亮人生之路”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观看了一部非常励志的心理电影《南极大冒险》,影片着重讲述的是8只雪橇狗被独自留在南极冰原后,是如何互相通过友谊、忠诚和勇气共同生存的。八条雪橇犬就像生死一线的好兄弟一般,相互支持着,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团结一致与身形庞大的海豹进行搏斗。这次活动为班上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克服大学日常生活、学习困难的信心,提高了全班的整体凝聚力。在遇到困难时,大家要如电影中的雪橇犬一样相互信任、团结,努力、共同解决困难,共同成长。戏如人生,电影浓缩了人间万象,真实再现人与人沟通的场景,这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电影,而且给心灵带来了一次触动,在本次活动中也对大家的心理教育产生了很大的教育意义。

第二,比较密切地和有选择性地与班里一些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及时地了解到班级里一些同学的心理状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是心理健康就可以,还要身体健康,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由于本人担任的是文体兼心理委员,所以在与同年级同专业的文体委员商量后,在5月份开展了一次专业内的篮球赛,我们班荣获了第一名。这次联谊活动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也是对我们心理的锻炼,更加体现了我们班级的团结力量,促进同学们的心灵交流和沟通,以及缓解学习上的压力。

第四,作为心理委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每次都按时参加学校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及时了解一下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并且通过培训活动还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交流与学习。

6.心理委员工作总结 篇六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弹指一算,进入大学已将近一年,远离了父母远离了家,怀着对知识的追求,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与电子商务3101班58个青年聚在了一起,成了一个温暖的团队,大家一起出去春游,一起玩耍,一起准备考试,长假回来一起谈心,一起……从互不相识到和谐融洽,我们一起体会到了成长的风雨和乐趣。

而自己也荣幸的担任了班级的心理委员,一开始担任这个工作时,我感觉非常茫然,不知道心理委员该做些什么?经过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我渐渐地开始了解这个工作,也开始接受这份工作,也意识到心理委员在班上的重要性,比如说班上有同学出现了心理问题或是心理压力,这时心理委员就是最好的沟通桥梁,我在这一学年里,也试着努力地与同学们沟通,了解同学们是否存在着心理问题。入学以来,在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在适应大学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变为研究性的自主学习,但好象一下子失去了航标,比较盲目。、课余时间一下子多了许多,成了时间的主人后有时反有空虚的感觉。、个别同学性格稍内向,集体活动中有点胆怯害羞,不愿表现自己。4、许多同学在中学阶段都是班里的佼佼者,对自己定位比较高,而面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环境,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面对现实,接受挑战,以取得更好的进步。本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尝试着去做以下事情:

1、通过阅览书籍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和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能够较为正确的解决同学们存在的心理问题;

2、增加自己和同学的相处时间,有针对性的和同学谈心交流,搞好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成为他们知心信任的朋友。

3、比较密切地和有选择性地与班里一些同学进行沟通了解,及时地了解到班级里一些同学的心理状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作为心理委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每次都按时参加学校举行的心理委员培训。及时了解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学校在这些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并且通过培训活动还与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交流与学习。

总体来说,上一学年的工作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但与学校的要求相比,我自身在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有待提高

1、没有充分和每一个同学进行沟通;

2、同学们很少跟我主动反应他们自己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我与同学们的信任建立的还不够;

3、我班的关于心理方面的活动举办的还不够。缺少一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会和活动;

4、我与老师的交流不够,人文关怀还有待提高。自己感觉工作上有时会慌乱,不够有序,说明我的经验还不足,要向其他人请教。介于以上的经验和不足,在下一工作段作出如下打算。

1、统计大家的e-mail地址及手机,qq号码,建立完整的心理小组通讯库。

2、建立信息回馈机制,将自己的具体联系方式告知每一位同学,随时接收同学们的回馈信息,同时也鼓励同学对我的工作提出具体的看法和建议。

3、继续增进和同学的交流,和其他班委合作举行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活动。

以上就是我自担任心理委员以来的工作总结,虽然这一年的心理活动并不多,但当同学们找我谈心的时候发现我对同学确实有所帮助时,我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在电子商务3101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大家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

汪转晴

7.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篇七

1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现状

由于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确立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造成了班级心理委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班级心理委员对角色定位与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常常感觉到与其他班干部不一样。二是班级心理委员对工作内容的认识不够清晰。虽然经过专业的培训,但班级心理委员感觉回归到日常工作以后,仍然无从下手。三是班级心理委员在选拔、培训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没有严格的选拔流程,造成班级心理委员素质良莠不齐;培训内容过于表面或者过于专业,对于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大;培训课程不够系统化,培训时间过短,班级心理委员难以形成完整的心理学理念;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无法调动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1]。

2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班级心理委员反映在日常工作中,要么不知道干什么,要么不知道怎么干,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各个高校没有积累太多的工作经验可以参考与借鉴,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二是很多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缺乏人力、物力以及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导致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得不到支持;三是培训课程质量不过关。一些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不能潜心研究开发班级心理委员培训课程,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及学科背景,不考虑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性质及角色定位,往往不加选择地将心理学多项课程进行填鸭式培训教学,班级心理委员感到短时间掌握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难以消化与应用,往往出现畏难情绪,挫伤了工作积极性[2]。此外,一些高校或者班级随意更换班级心理委员,导致班级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出现衔接不良问题。

3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与班级心理委员合作策略

3.1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根据学校及学生情况开发个性化的培训课程

根据调查,大约有80%的学生当选班级心理委员是因为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然而他们本身却非常缺乏心理学的基本素养,且知识层次以及接受能力存在差异,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根据不同情况开发相应课程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例如,重点大学的学生因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突出,可以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授一些相对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及理论;而针对普通大学的学生应偏向于讲授一些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便于他们理解及开展日常工作,那么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恰当的发挥出来。

根据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及工作职责,培训内容总体上应把握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地向班级心理委员强调和解释其工作定位、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原则。要让班级心理委员明确他们的工作重点并不在于个别的心理咨询或辅导,而在于推进班级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发展性的心理需求为主,班级心理委员应相对淡化心理咨询功能,而突出针对团体心理的知识宣讲与普及、氛围营造、信息获取等功能,这样不但降低其犯专业过失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成效性[3]。

其次,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向班级心理委员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比如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方法;等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使得班级心理委员获得基本的心理学素养,有利于做好心理知识的宣讲和普及工作。

最后,通过选取大学生典型心理个案以及播放心理影片的形式,向班级心理委员分析性格与气质、挫折与自信、人际交往与人才成长、学习与能力发展、情绪情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大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困扰,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方法,更包括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方法,在班级心理委员自身获得心理成长的同时尽量去帮助周围同学解决心理困惑。

3.2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对辅导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培训

心理咨询按参加咨询人员多少,可分为个别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咨询。两者的目的都是帮助当事人维护心理健康,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迈向自我实现。但在帮助那些有着相似心理困扰的群体时,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式[4]。团体心理咨询与个体心理咨询最大的区别在于求询者对自己问题的认识、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成员间的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实现的。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优点:

A.团体咨询感染力强,影响广泛。这是因为群体的互动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自主性的激发,也就是团体动力的形成。在团体中,团体动力对于团体目标的实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团体成员也是靠着动力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B.团体咨询效率高,省时省力。相对于个体一次只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团体在解决问题方面,时间和精力是很有效率的。并且,团体中的复杂性,也会给团体成员其他的收获。

C.团体咨询效果容易巩固。Gerald Corey指出:“团体咨询的基本原理是它提供了一种生活经验,参加者能将之应用于日常与他人的互动中”,也就是说,团体咨询创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增强了实践作用,也拉近了咨询与生活的距离,使得咨询较易出现成果而成果也较易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由于咨询人员、咨询时间、咨询地点的限制,往往只能对个别学生的某些问题进行咨询,几乎很少能够根据相似的心理问题而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团体心理咨询。而团体心理咨询在班级内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可以使班级成员加深了解,消除冷漠感,建立更亲密的协作关系;可以通过讨论式的团体活动,使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自觉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开展家长、学生、教师三结合的团体咨询,使他们面对面地交流,更有利于问题的消除[5]。

辅导员具备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得天独厚的优势。辅导员一般都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训练,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辅导员在接受学生的咨询时,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水平和其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出客观而全面的分析,使团体心理咨询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咨询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门训练,完全有可能使他们具备一名兼职心理咨询老师的条件。事实上,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不少辅导员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使用一些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并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通过培训可以使辅导员将这些经验加以总结、概括、提炼和升华,从而使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起点去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工作,从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互补优势,使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能够更全面地发挥作用。

在团体心理咨询中,因为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是人格正常、心理健康的学生,所以班主任主要进行的是发展性咨询,重在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对学生在学习、适应、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种能力,挖掘自身潜力,促进自我实现。

3.3 班级心理委员配合辅导员定期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需要班级心理委员的实践与组织,更需要班级心理委员利用班委会发挥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理念以及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理解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够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心理委员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心理健康知识信息的接受者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中受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6]。

实践中,大部分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以心理班会的形式开展,顾名思义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班会课。心理班会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运用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心理剧、心理活动体验等方法,根据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而选择主题,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现阶段的情况随时变更活动目标。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排解心理困惑,获得心灵感悟,更加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促进班级的长足发展[7]。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辅导员把班会当成了辅导员的演讲会,或是当成了对违犯纪律学生的声讨会、批评会,学生成了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根本没达到开班会的目的。班会课应唤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寓教于乐,快乐自己的同时也得到教育!

摘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等问题,很多高校为加强双方交流和联系,几乎都建设了班级心理委员队伍,但工作成效却难以显现。本研究主要从实践层面对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与班级心理委员合作关系提出对策建议,力求形成一种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运行良好的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班级心理委员,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蒋善,徐震虹,施玉琴.高校班级心理委员角色定位问题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1,(12):153—159.

[2]林海,刘莉湘君.对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功能定位的思考[J].百色学院学报,2009,(8):109—112.

[3]詹启生.心理委员工作手册[K].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4]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26—227.

[5]李虹.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汪满昌.班级心理咨询刍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254—257.

8.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篇八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发表了重要讲话。她指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对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精神,关键是要认真研究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节奏快、学生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的问题。陈小娅副部长谈到,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我国当前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冲击。第二,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是什么,不同的专家看法不同,需要深入研究,达成共识。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适应性,客观上说缺乏科学指导。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方向时,陈小娅副部长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专家应结合自己的专长深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将有关研究成果提交教育部作为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必须向下,放在基层,增加案例指导,增强针对性。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加强工作,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泛化,避免用行政化、群众化的方式指导工作。

会上,高洪司长传达了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指出教育部要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推动中小学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魏云华介绍了专家指导委员会2008年、2009年的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计划。主任委员林崇德介绍了关于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设想。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认真听取了各方发言后,对会议达成的共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即: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要更加重视,二要积极推进,三要科学开展,四要制定有关文件,五要形成有效机制。

会议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主持,部分委员和一些中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也出席了会议。

9.优秀心理委员评选制度 篇九

一、评选目的

为加强各班心理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部的工作效率,为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的管理,提高心理委员的整体素质,真正做到奖罚分明,结合本心理辅导站实际,特对各班心理委员实行综合考评制度。

二、评选对象

土木系各班心理委员

三、考核办法

1、本考核制度实行积分量化,按德、能、勤、绩四块内容对各班心理委员进行考核。

2、考核对象:各班心理委员。

3、具体考核办法:由心理工作站各成员考评小组,负责对本系部班级心理委员进行考评,并根据各班心理委员上交的报告或相关总结材料进行综合考评,原则上考评得分最高的心理委员为优秀。

四、考核内容和积分量化标准

学期各班心理委员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为优秀,70—80分以上(含70分)的为良好,60—70分(含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一)学院班级心理委员考核:满分100分

德:满分20分

1、助人精神:直接或间接帮助同学解决心理困扰;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5分,满分为5分。

2、奉献精神:以身为班级心理委员为荣,对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有极高的兴趣;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10分,满分为10分。

3、工作态度:踏实肯干、积极主动;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5分,满分为5分。

能:满分10分

1、策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5分,满分为5分。

2、沟通能力;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5分,满分为5分。

勤:满分40分

1、会议、培训和活动出席情况;每次必到评定为10分;请假次数不过2次评定为6—9分;请假次数为3—5次,评定为3—5分;无故席1次,评定为2分;无故缺席2次,评定为1分。

2、协助心理工作站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情况;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5分,满分为5分。

3、心理危机排查表、工作计划、每次活动的总结等材料上交情况(是否及时全面),所有材料以上辅导站的为准;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10分,满分为10分。

4、将心理工作站的活动向班级同学传达情况;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5分,满分为5分。

5、按时上交心理晴雨表(晴雨表详实具体,既能反映班级同学总体的心理状况,又能关注个别同学的心理困扰;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10分,满分为10分。

注:(1)会议、培训和活动中累计3次无故缺席将直接取消评选优秀班级心理委员资格。

(2)出现2次资料没有发放下去将直接取消评选优秀心理委员资格。(3)晴雨表不上交次数超3次将直接取消优秀心理委员资格。三

绩:满分30分

1、班级心理活动组织情况,包括活动次数、活动效果和活动影响力等;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20分,满分为20分。

2、心理危机排查表完成情况;按实际情况给予评定0—5分,满分为5分。

10.心理委员工作规划 篇十

一转眼,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半年,我们也即将从青涩的新生渐渐成长为为人学长的老生。回首一学期的班级心理工作,颇多惭愧。我记得班委竞选演讲的时候我说过一句话:“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很好的朋友,也希望能有机会带给大家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那时候凭着对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对心理委员将获得的专业培训的期待,我说出了那样的话,但却并没有很好地践行它,没有做到和同学们足够的沟通,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希望以下计划能成为新学期班级心理工作良好开展的见证:

一、从自我做起,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以真实、开朗、乐观、大方的形象赢得同学的信任。一学期的相处,我相信我的性格已给大家留下乐观、开朗的印象,但与一些同学的交流仍相对欠缺,这就更需要我更积极、主动、大方的与同学们交流,比如通过QQ、飞信、人人网留意同学们的近期动态,了解他们是否有负面的消极情绪,从朋友的角度,将心比心,转换立场为对方思考,乐于与人也是同学们乐于与我分担忧愁悲伤,真正努力做到和大家都成为很好的朋友。

二、利用现已拥有的班级QQ群资源,定期在群共享里

分享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影片、趣味测试等。也欢迎大家

积极参与进来,内容形式不限。

三、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班级心里骨干培训会,开会时

做到认真记录,会后做到及时上传文件到QQ群

四、调整工作方法,加强与寝室长的沟通。一个人的精

力毕竟有限,加之李训同学已升为班长,我的工作将面临更

大的考验。一个人的时候难免会顾此失彼,我会加强与寝室

长的交流,定期召开寝室长会议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同学们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即使遇到不愉

快,也能通过自我调整或者寝室内部同学、朋友的开导,尽

快获得心情的平复。

五、在班中积极开展心里主题活动。例如上学期的心里

团辅活动就很成功。我也曾询问过其他同学,都反映说还希

望进行类似的活动。本学期不论是班委还是任何一位同学,需要完成的工作都很多。所以希望本学期的团辅活动能够有

一次是和团日活动集中进行的,这样就可保证本学期至少两

次的心里团辅活动。

六、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尽力协助配合其他班委的工作。比如出去参观时协助管理秩序等。较大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通知其他班委,上报老师,大家共同努力营造班

级心理的健康氛围 我的工作计划还很片面,不够完善。希望老师和同学们

能够给我提供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更好的开展并完成工

作。我会努力改正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以

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2011级播主班心理委员

侯玥

11.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 篇十一

〔摘要〕在学生中设置心理委员以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属新生事物,本文围绕广东省阳江市广东两阳中学实践班级心理委员模式的背景、依据、做法、效果等,在理论上及实践上进行归纳阐述,肯定该项实践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三预(预防、预警、干预)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如何完善该项实践作了方向性的探讨。

〔关键词〕学生;心理委员;同伴心理互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11-03

近年来,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的恶性校园危机事件,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作为阳江市最早的“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两阳中学近年来在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在团体的危机事件预防性教育、唤醒心理卫生保健意识、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优化学习心理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在对学生个体辅导方面,在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方面,收效不尽如人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度停留在被动参与和接受的层面,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能否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及其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如果一个学生有了心理困扰或心理疾病,谁最了解他(她)?不一定是我们的老师,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角色冲突;也不一定是他(她)的父母,因为存在着代沟隔膜或亲子关系紧张——应该是他(她)的同学。

鉴于此,学校运用同伴心理互助原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班级本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启动“班级心理委员”模式,尝试把预防心理危机工作下移,把干预危机工作前置。学校提出这样的口号:“学生有心结,同学帮你解”,让学生骨干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在老师指导下为有心结的同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设置心理委员的理论探讨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最基础的层次是学生的自我帮助,是内因,其他层次的帮助是外因,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第二个层次是学生同伴的互助,即互相之间从精神、心灵上相互接纳、关怀、支持、倾听、开导和鼓励,构成同伴心理支持系统;第三个层次是班主任老师及家长,起到心理关怀、心理支持、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素质培育及心理软环境优化的作用;第四个层次是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专业化训练与心理调适的辅导咨询;第五个层次是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对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障碍及较复杂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给予行为干预及咨询治疗;第六个层次为精神病医生,对严重的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可见,心理自助与互助属于心理保健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层面,是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奠基工程。而第五及第六层次的治疗只有极少数学生有此需要,亦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同伴心理互助,在中小学主要是同学群体成员在心理上相互提供积极的帮助及干预。比如:同学之间的相互关心、尊重、理解、接纳、倾听;对遭遇困难、陷入逆境的同伴的安慰、支持、鼓励;对处于迷茫矛盾阶段的同伴的开导、启发、引导;对同伴不良心理反应与不当行为意向及表现的察觉、留意、劝说、督促、制止、干预、转介等。

设置班级心理委员,注重学生同伴心理互助,是“学生全员参与、实现助人自助,自我成长”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它有利于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原则,将心理行为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防止心理问题的恶化。

二、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实践

把好心理委员的入口关。考虑到高中学生在青春期的有些问题具有性别差异,学校在每班设定男、女生心理委员各一名,并指导班主任通过宣传发动,让学生在自我推荐的基础上,以班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参选学生的条件为:(1)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具有较高亲和力;(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3)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4)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5)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能定期接受学校的培训。

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宗旨、职责及任务。学校印发《广东两阳中学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指引》,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宗旨、职责及日常工作。心理委员的工作宗旨: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学生中各类精神疾病和变态心理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的出现。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1)维护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及时反馈;(2)工作中实事求是,摒弃个人的好恶,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3)注意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4)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5)协助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6)协助学校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7)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1)及时发现本班同学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通过同学之间同伴心理互助,与同学说心里话,进行开导、排解;(2)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班主任、怡心室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3)组织本班热心助人的同学配合老师给有心理困扰的同学予心理援助;(4)在学校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本班同学的现状和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展心理调查研究,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加强培训与指导。心理委员设置之初,学生对心理服务工作往往热情有余,能力不足,规范不懂,要求不明。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指导。在培训中,学校针对心理委员的职责和日常工作,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侧重传授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心理卫生常识、中学生学习生活中易产生的心理问题的识别、观察倾听的技巧、交谈劝说的技巧、情绪调适方法、行为干预要注意的问题等。培训内容突出学生做得到、实用简易的特点。学校鼓励心理委员,只要能让同学愿意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你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指定心理老师挂点各年级组。为了加强个别指导,让心理委员相互学习交流,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学校指定专(兼)职心理老师挂点各年级组,指导本级组各班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挂点教师职责为:(1)结合本年级实际,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发挥心理委员作用;(2)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心理委员编印发心理调适技巧等宣传资料;(3)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和个别指导、个案指导;(4)定期召开本年级心理委员会议,收集本年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了解危机事件并积极干预,向班主任、年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反馈,避免恶性事件发生;(5)组织心理委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访谈等形式的活动,并指导撰写调查或访谈报告,为学校开展教育提供参考。

实行心理委员月报制度。学校设计了《两中班级学生心理晴雨表》,让心理委员就本班学生对心理知识的需求,学生心理动向,最近发生的心理问题及学生对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等方面问题,收集意见及情况,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向挂点老师汇报。

三、设置心理委员的成效

广东两阳中学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已两年,目前共有学生心理委员102人。根据学校要求,他们协助学校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定期反馈学生心理状况,及时报告危机事件,通过同伴心理互助化解本班学生的心理困扰,协助班主任组织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老师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这支队伍的素质逐步提高,已成为活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园地里的一支生力军。《阳江日报》曾以《让同伴享受心灵“阳光”》为题作了专题报道(见2005年12月7日《阳江日报》)。

调动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各年级心理委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心理委员编印了“向网瘾宣战”“赌徒的心路”等宣传册子,受到同学的欢迎;以心理委员为骨干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小组,结合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开展各种专题调查研究活动,他们或将成果以专栏形式出版,或进行广播,或在报刊发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关于高中生学习方法调查研究》、《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理想父母形象》、《关于高中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关于中学生假期打工的调查》六篇研究小论文发表在《阳江日报·大校园》,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

完善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馈系统。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定期报送“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分别从学习、生活、交往、情感、危机事件、综合评价等方面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报告,学校能及时把握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动向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更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目前,学校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各年龄段学生不同特点结合起来,初步形成高一以“适应高中新生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要内容,高二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信心”为主要内容,高三以“缓解学习压力,科学备考应试”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在老师和心理委员的努力推动下,这三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的运作逐步走向常规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完善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体系。原来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老师、班主任及级组挂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构成的二级体系,新增添了班级心理委员这一层级。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对班级中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及时反馈制度,班主任、级组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小组老师能及时介入进行干预帮助或转介,避免了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有待探讨的问题

广东两阳中学设置学生心理委员的实践时间不长,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其一,由于心理服务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心理委员往往得投入大量的热情、时间与精力。但是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心理委员容易产生挫折感,丧失持久的兴趣与热情。如何使该项工作持之以恒?学校要给予及时的激励。着力点可考虑:第一,将班级心理委员一职纳入学生干部建制,与其他学生干部同等对待,对工作出色者,在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中可占一定比例;第二,引导心理委员在助人过程中体会成功、喜悦、乐趣、自豪等正面情感,以助人之乐实现自我激励;第三,在学生中营造助人者光荣的舆论氛围,受助者的感激之情与积极的反馈,能给予心理委员合理的精神回报;第四,班主任的重视、鼓励、支持以及在学生德行评价中反映其善良的助人行为,会对心理委员产生直接的强化作用。

其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能力有限,学校如何才能更好开发、利用心理委员这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应注意:第一,要充分考虑到心理委员的学习任务与压力,对其要求不宜过高,避免将心理健康维护的其他层次的工作责任转移给学生;第二,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辅导、个别具体指导、跟踪督导,提高业务水平,使心理委员能够判断并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知道什么问题该由专业人员处理;第三,要加强心理委员团队文化的建设,透过心理委员沙龙、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心理委员的归属感;第四,要逐步完善运作模式,通过实行培训制度、资格证制度、上岗制度等,最终培养一支具有开拓精神、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心理委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基[2002]14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肖汉仕.中小学心理自助、互助意义与要求探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6.11

[3]陈虹,何妍.健全机制 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7.3

[4]钟志农.班级心理委员模式.http://hi.baidu.com/gsxu/blog/item/ b16b5f1e399bb5f41ad5764e.html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两阳中学,529500,电邮:yjddfeng@163.com)

上一篇:读书小博士家长推荐信下一篇:2024年度反腐倡廉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