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

2024-10-26

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共10篇)

1.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 篇一

办公区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办公区域的安全管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障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本着“预防为主,杜绝隐患”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安全管理,是指包括消防、防盗和用电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行政管理部为公司办公区域安全管理的负责部门,负责安全防范措施的制订、落实、检查及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各部门科室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日通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第二章:消防安全管理

第五条:办公室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六条:办公区域内各类设施安装、摆放应按照消防法规和消防部门的规定,需同时满足日常办公及消防安全的要求,协调物业对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消防栓、灭火器具、烟感探头等完好、有效,消防通道畅通,消防标识清晰、准确。

第八条:办公区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第九条:对司内员工进行高层楼宇消防逃生及紧急处置方案培训。

第三章 防盗安全管理

第十条:公司办公区域内安装门禁系统,定期协调物业,确保办公区域内摄像监控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一条:员工不得在办公室存放私人贵重物品或大笔现金,离开办公室(室内无人)应随即锁门。

公司各独立部室大门钥匙分别由部门及总裁办保管,其中个人所持钥匙如有遗失,应及时报告总裁办,总裁办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换锁或重新配制;同时总裁办对所有钥匙进行备案并封存,如遇突发情况领取使用,需经得部门负责人及总裁办主任批准方可执行。

第十二条:司外人员禁止独自进入办公区域,如因工作需要,需由相关业务对接人陪同办理事宜。

第十三条:财务部门在保险柜存放过夜的现金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第十四条公司印鉴、证照等物品由总裁办专人负责,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分开存放,盖章人员须填写用章申请表。

第十五条公司车辆每日停放于地库后,检查关窗锁门,车内不存放贵重物品。

第四章用电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公共区域、各部室应根据配电容量配置办公设施设备。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除办公设备以外的电力设施设备的维修(强电)应联系物业,公司人员不得擅自维修。第十九条:

第二十条:员工不得在办公区域拉电线,不得擅自使用阻丝类电热器具;下班时应切断办公设备电源、空调等公共耗电设施。

第五章相关事项

第二十二条:值班人员负责下班后的安全防范工作,下班时如值班人员下班时仍有员工在加班,则须做好交班工作。节假日及双休日员工下班后,应检查办公室门窗及电源的安全情况。如遇加班,应与来司人员做好交接及安全防范提示工作,发现情况应及时向总裁办报告处理。

2.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 篇二

1.1 消防设施老化、瘫痪或应设未设。

这些地区建造时间较早, 相配套的消防设施年代较为久远。消防设施多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拆迁临近, 很少有单位愿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于此, 仅做一些简单的维护。一些应该设置消防设施而未设置的单位、企业, 主观上认为待拆迁地区只是临时场所, 早晚会拆迁, 投入资金安装消防设施也会随着拆迁而付诸东流。

1.2 生产经营性质改变, 耐火等级不达标。

由于这类建筑年代久远, 建造时间早于消防法颁布, 老建筑原先未经消防审核、验收, 消防方面之前就积存了隐患, 有的原来还可能是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原有实体解散后, 交由物业简单的接管, 消防知识匮乏, 使他们将房子租于各种使用性质的企业或个人。

1.3 违章搭建、堆放杂物占用、堵塞消防通道。

据调查走访, 在待拆迁地区生产区域附近有违章搭建的工棚等简易住宅用房, 这类建筑不仅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 同时也占用消防通道。随意堆放的车辆、杂物、垃圾严重堵塞消防通道。

1.4 电气线路老化陈旧, 室内可燃物多, 易引发火灾。

待拆迁地区建筑的电气线路, 多为建造时所铺设, 没有用火、用电制度, 线路敷设不合理, 电线老化破损, 电路超负荷运行。当时线路的质量和负荷都受用电负载和产品质量限制, 再加上年岁久远, 电线自身的老化也非常严重, 负载稍大就容易引起短路等问题。

1.5 管理混乱, 消防安全管理名存实亡。

有的待拆迁地区物业管理处或者是尚存在的单位, 根本没有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员, 也没有任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些单位设有所谓的消防管理员, 只是应付消防部门的检查而设的幌子, 他们管工程管行政管后勤就是不管消防。还有些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员重视消防管理, 但是苦于不懂消防知识, 因而无从下手, 消防管理不规范、不科学。

1.6 居民消防意识薄弱。

随着大部分待拆迁区域居民的搬迁, 遗留的老房子变卖或出租。所以居住在这些老建筑中的居民大多为老年人或外来租赁人员, 且大多文化水平较低, 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即使有关部门开展消防知识培训, 绝大多数居民都漠不关心。近年来, 各地待拆迁区域发生的多起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 除客观原因外, 更重要的还是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基本的防火和逃生自救技能造成的。

1.7 消防水源缺乏, 发生火灾后消防部队无法及时有效展开施救。

由于历史原因, 待拆迁区域本来就没有进行必要的消防水源规划, 市政给水更是鞭长莫及, 消防水源主要依靠江、河、湖等天然水源供给。

2 解决待拆迁区域的消防安全措施对策

2.1 加强管理, 早日搬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 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优先安排“城中村”、易燃建筑密集区的拆迁、改造。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严格落实重点场所和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把待拆迁区域当作城市的一个细胞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育, 根据其地域优势、人员构成、工业结构等特点, 全盘科学设计消防规划, 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政府日常工作日程, 在建设新小区时同步建设消防水源、预留消防车道、必要时设置消防站, 确保消防部队能够快速有效开展施救。

2.2 落实责任和措施, 强化齐抓共管。

一是要制定待拆迁区域管理规定, 明确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细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明确房屋的消防安全责任;二是要明确出租屋消防安全条件, 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 从根本上提高待拆迁区域的消防安全水平;三是要积极推动乡镇政府 (街道办事处) 和社区村 (居) 民委员会落实待拆迁区域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充分发挥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作用, 发挥城乡治保组织、单位保卫组织、治安联防队、社区群众治安防范组织的作用, 落实待拆迁区域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

2.3 加强对待拆迁区域防治结合。

待拆迁区域存在着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当务之急是要把精力放在“防”和“治”上。“防”是要防止群死群伤和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大力发动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 对城中村的消防安全状况进行检查梳理, 横向到面、纵向到底, 一家一家开展防火检查, 督促单位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确保不发生恶性火灾事故。与此同时, 各部门要针对本部门特点, 深入城中村、棚户区地区开展消防培训教育活动, 督促单位配置灭火器材, 储备必要的应急消防水源。向群众讲授防火灭火常识, 提高村民自防自救能力, 组建区域性群众义务消防联防队, 定期组织进行演练, 筑牢火灾防控基础。保证在水源、道路等消防硬件条件暂时无法满足条件的前提下, 火灾能在初起阶段得到扑灭。“治”是要求各部门各司其职, 齐抓共管, 对于待拆迁区域内的“三合一”建筑、易燃易爆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等火灾危险性大的单位, 要下狠力进行整治, 督促单位整改隐患以满足消防要求, 对于无法整改或经整改仍满足不了消防要求的单位, 要坚决予以关停或拆迁, 不埋下任何事故隐患。

2.4 加大消防宣传力度, 提高待拆迁区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自救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对待拆迁区域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新闻报纸、互联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知识和逃生自救、报警、疏散技能, 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同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宣传, 在必要的地方制定宣传标志, 如制作板报、宣传牌, 发放传单等, 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使租赁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从而降低出租房火灾发生率。

2.5 强化执勤备战, 切实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准备。

结合深化打造消防铁军工作, 完善各类灭火和应急救援预案, 针对季节和辖区特点, 深入开展“六熟悉”和实战演练, 从思想、指挥、技战术、装备等方面, 充分做好灭大火、救大灾的各项准备, 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严格落实“五个第一时间”要求, 特别是对于有人员被困的火灾事故, 要加强第一出动, 一次性多点调集充足的警力和有效装备, 优先使用灭火救援攻坚组, 充分发挥灭火救援攻坚组的“尖刀”作用, 强化内攻近战, 第一时间深入内部抢救人员,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还要严格遵循灭火救援行动安全规程, 加强一线作战人员安全防护, 确保官兵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3.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安全设计 篇三

关键词: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76-02

一、引言

根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安全需要,整个平台的网络架构应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负责设计和规范。相关的接入设备设置标准和运维要求应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制定管理规范要求。各接入单位和运维单位应依据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统一制定的管理规范要求,对各自所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设备、应用系统、运维工具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规范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网络安全

网络系统安全也是网络系统稳定的根本性保障,无法保障系统安全的网络是无法实现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的,然而,根据公安部的统计,网络系统的安全事件,有70%是由内部的使用者造成的,因此,一个能够轻松使用内部网络系统的用户,其有意或无意造成的网络安全影响会比一个外部的黑客造成的影响还要大。

目前,网络系统中蠕虫病毒、扫描攻击、DDOS等攻击越来越普遍,而这些攻击将直接导致网络系统瘫痪和中断,给医院的正常业务开展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单台主机在进行扫描攻击的时候,可以瞬间将门诊收费的主干网络设备的系统资源占满,造成门诊收费等系统无法正常通信,严重时还将造成全网主干系统数据传输缓慢或中断。因此,病毒是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型病毒,防范十分困难。

(一)网络接入方案。规范所涉及的网络建设涉及到市区两级网络的规范联接、协调管理等内容,所以在网络接入方案规范要求方面,将相关内容拆分成以下两部分。

(二)区县网络接入方案。区县网络接入方案应由区县卫生信息平台根据本区域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选择,可提供的建议主要有三种:

1.利用VPN相关技术依托Internet网络构建区域卫生信息专网。

2.基于本区域的政务专网构建卫生信息专网。

3.自行建设本区域的卫生信息专网。

由于各种网络接入方案在安全技术和管理权限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区域网络建设单位可根据各自所选用的网络接入技术方案,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规范。

(三)市级网络接入方案。市级网络接入方案主要针对对象有两类:(1)各区县卫生信息平台;(2)市级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市级网络接入方案的制定应根据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相关建设要求,结合各类接入单位的实际网络建设情况、业务状况、安全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各区县卫生信息平台和市级所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依照市级网络接入方案的相关要求,配合市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对自身应用网络进行改造。

(四)前置设备管理。前置设备指部署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外,各接入单位本地的各类设备,主要包括前置服务器设备(服务器)、网络接入设备(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前置服务器设备(服务器)的管理配置权限均有中心负责,各接入单位有权使用该设备,并在该设备上部署同中心进行数据交换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功能(部署前需要向中心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说明)。网络接入设备(交换机)、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的管理配置权限存在以下两种状况:网络接入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被置于中心可见范围内,且相关的设置依照中心原定技术方案进行配置。在此情况下由中心负责对上述设备的管理,由接入单位配合中心进行维护;由于接入单位自身网络建设要求,网络接入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被置于中心不可见范围内。在此情况下上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则由接入单位自行按照中心相关要求进行。

三、应用安全

(一)CA数字签名集成。出于对整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安全考虑,要求接入单位在各自的数据上传接口中依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所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将数字签名功能集成进文档注册功能中。前置设备在接收文档注册申请时,首先会验证文档签名。签名通过后还会验证XML结构和部分信息是否符合接口描述要求,如通过后返回机构文档注册程序成功标志表明此文档顺利提交,否则返回失败及失败原因,接入机构文档注册程序接收到错误信息后,根据错误信息代码及描述,对文档或数据重新处理后再次提交,直到成功。

(二)数据安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该统一负责整个系统的数据安全,依据此要求结合各类信息的实际存储位置、管理负责单位的差异,规范将数据管理工作拆分成前置端数据管理和中心端数据管理两大部分。

(三)前置端数据管理。前置端数据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日常运维人员负责,并由接入单位相关责任人提供相应的配合。主要应实现以下工作内容:对前置设备中的各类数据,制定全备份和增量备份相结合的备份策略,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对前置设备中的数据库定时进行数据索引重整、数据库日志截断,确保数据库运行的稳定高效;对前置设备中的各类应用日志进行定期清理;对前置设备的存储空间进行监测,并定期进行历史数据清理。

(四)中心端数据管理。中心端数据管理工作主要由数据中心相关管理单位负责,主要应实现以下工作内容:制定中心端数据的备份策略(包括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并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相应的数据恢复演练工作;监测中心端数据存储空间和日志空间的使用情况,在监测结果超出警戒阀值的状况下,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管理部门,确保相关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被及时解决监测中心端相应设备的运行状况(CPU、内存等),并定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用户管理部门。避免由于各类硬件设备问题或设备资源不足,而导致的系统故障、数据丢失状况的发生。

四、结论

本通过对区域卫生平台的信息安全的探索、研究和应用,提高平台的安全水平,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实践表明,该设计对其区域卫生平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小芳,张永胜.在Web服务安全中XML加密与签名的应用[J].计算机安全,2006,7

[2]胡隽.构建区域卫生信息网进一步整合各级医院信息资源[J].社区医学杂志,2010,5

[3]王佐卿,王树山,邱洪斌,祝丽玲,李殿奎.新医改模式下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0,11

4.施工区域安全管理规定上传 篇四

2010-04-28发布2010-04-28实施********有限公司发 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有限公司管理要求编制,本标准内容遵循GB/T28001标准中4.4.6条款的要求。

本标准是*******有限公司施工区域安全管理的依据,也可作为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的证明文件。

本标准由*****公司安全质量部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施工区域安全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施工区域安全管理的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施工区域安全管理。规范性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SDH.A13-002-2010 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

3职责和权限

3.1安全质量部

安全质量部是公司施工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相关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和组织实施,负责对各施工区域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3.2子分公司、项目部

子分公司、项目部负责本单位施工区域安全监督管理。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施工区域实行封闭管理,施工区域与周边必须进行有效隔离措施,设置门卫,区域内的警示标志、告知牌、消防逃生通道标志等,要按照公司的统一规定标准及施工实际需求制作配备,摆放于施工作业现场的显著位置。

4.2子分公司、项目部各施工区域现场负责人为区域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示联系方式,对本区域内的施工作业现场安全施工负主要管理职责,区域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区域安全实行监督。

4.3在施工区域的入口处设置安全告知牌,内容包括区域的负责人、负责人的联系电话、进入施工现场的注意问题、特别告知的问题等,现场存在的外包队伍必须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各项规定。

4.4作业区域与生活区域应分开,如生活区域与作业现场在同一场地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施工区域内的机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工属具要在指定地点整齐摆放,严禁各种车辆在施工现场乱停乱放堵塞施工或安全通道。

4.5施工作业现场易燃、易爆物品必须独立、分开存放,设专人管理,严禁露天存放,应制定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扎实做好现场消防安全管理。

4.6施工现场露天存放的物料应当分类、分堆,严禁混合存放,堆高不应超过2米,并留好防火间距,严禁堵塞安全通道。

4.7施工现场使用过的油面纱、油手套等沾油纤维物品以及可燃包装,应当存放在安全地点,定期进行处理。

4.8电气焊、割作业,起重吊装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杜绝“三违”现象发生。

4.9施工用电应进行严格的规划,严格按照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敷设,严禁乱拉乱接,加强对电器设备安全状况的检查和整改,做好各项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4.10施工机具、设备必须定期检测,加强维修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行,同时严格按照现场施工实际合理定置存放,严禁堵塞安全通道,使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11施工区域内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安全防护装置,采取有效地安全防护措施,并经常组织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检验,确保各项安全防护装置及防护设施安全可靠,处于正常状态。

4.12施工区域应设置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加强值班值守,对进出施工区域的机械设备、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做好相应的值班记录。

4.13各施工区域内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4.14施工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执行。

5报告与记录

5.租赁区域安全管理协议书 篇五

出租方(以下称甲方):北京建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承租方(以下称乙方): 标的物名称: 北京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16号1幢 标的物地址:北京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16号1幢 用途: ; 面积:1178平方米; 租期:3年

根据国家、北京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北京建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各项安全管理规定,甲乙双方就租赁期间租赁区域内有关安全管理责任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责任

1、督促、指导乙方落实治安、消防、交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有权对乙方承租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中,发现一般安全隐患立即告知乙方,对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乙方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

2、督促、指导乙方对承租区域内消防设施、生产设备、用配电设备和防雷设施等按规定进行检测。

3、协助乙方做好承租区域内与租赁合同规定内容相符的或经甲方同意的装饰装修等工程项目的消防送审报验工作。

4、对乙方承租区域内存在的重大治安、消防、交通、生产安全隐患,在甲方《隐患整改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未作整改或未达到整改要求,甲方有权单方终止双方的租赁合同(即本协议的主合同),由此所造成的全部损失由乙方承担。租赁合同自甲方向乙方送达书面通知之时即行终止。

5、负责将租赁相关材料和本协议书备案留存,随时提供给公安、消防、交通、安全生产和环保等监督管理部门或甲方上级单位查验。

二、乙方责任

1、房屋、场地租赁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为租赁区域各项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承租区域内治安、消防、交通、生产安全和环保 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遵守国家、北京市各项安全法律法规及甲方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接受甲方及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检查,并负责按甲方发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或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等监督管理部门发出的监督法律文书要求,限期完成整改工作。

2、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维护内部稳定,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无参与黄、赌、毒及法轮功邪教组织人员;无盗窃案件;不发生其他重大灾害事故;做好防盗抢、爆炸、中毒、溺水、触电、火灾等安全工作。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现金、票据、印鉴、有价证券安全管理,财务室要按照公安机关规定,安装防盗、防抢装置和报警设施,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按要求对现金及有效票证进行提取、保管。

4、所属员工必须持有效身份证件,并登记造册送甲方安保部门备案,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通知甲方安保部门变更信息。

5、不得在承租区域内从事超出租赁合同约定范围的其他业务。凡从事安全生产许可的经营项目,必须依照法定条件、程序,向特种经营许可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经营活动。

6、承租期间对承租区域内建筑物、场地、设施进行施工改造、装修等,必须征得甲方同意,并按甲方规定申报各项手续及申请各项审核验收。

7、承租区域内按规定安装、配置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负责对消防设施、器材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管理。承租区域内消防通道、疏散通道、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埋压、擅自移动消防设施和器材,不得占用、堵塞消防疏散通道。

8、严格执行国家、北京市以及甲方安全用气、安全用电、用水管理规定,严禁私自接气、表外接水、接电和未经甲方批准乱拉临时用电线路。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安全责任由乙方全部承担;甲方有权加倍追加罚款,并依法追究其责任。

9、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防止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事故。

10、教育员工和员工家属,遵守交通法规,确保交通安全。

11、承租期间由于乙方疏于安全管理或安全管理不到位以及未按甲方安全检查要求整改隐患,致使乙方承租区域内发生治安、交通、火灾和生产安全以及溺水、触电等一切事故,均由乙方承担一切(含法律、行政、经济等)责任及损失。由此给甲方或第三方带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由乙方负责赔偿并做好善后工作。

12、贯彻落实各项环保政策、法规、标准,不断提高环保意识、杜绝污染事故发生。搞好“门前三包”,及时清扫承租区域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自行消纳生活垃圾及经营废弃物,保持承租区域及周边的环境整洁。

三、本协议作为租赁合同附件与合同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应共同遵守,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四、本协议书正本一式三份,甲方二份,乙方一份。

甲方: 乙方: 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6.物业管理区域安全防范应急预案 篇六

——物业管理区域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备案

1、内容:物业管理区域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备案

2、依据:《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2007年9月25日深圳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七十六条

3、服务对象:物业服务企业

4、提供服务的数量及方式:无数量限制,提交材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予以受理。

5、提交材料:

(1)物业服务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物业公司公章,核原件)

(2)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物业公司公章,核原件)

(3)物业管理区域安全防范应急预案原件

(4)物业服务企业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5)物业服务企业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物业公司公章)

(6)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核验原件)

6、无申请表格

7、服务受理及决定机关: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

8、服务程序及流程:窗口收取资料——局办公室转办----材料审核——科室负责人拟办意见——分管领导审批——出具备案回执----窗口签收

9、服务时限:15个工作日

10、法律效力:备案后即合法有效。

7.区域生态安全之我见 篇七

一、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性

1、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

由于生态安全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生态安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因而, 到目前为止还未能给出统一的区域生态安全定义。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可以将区域生态安全的概念定义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 在自然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下, 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及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对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使该区域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的脆弱性能够不断得到改善, 并且保障区域外的复合生态系统不受或少受该区域负面影响的状态。

2、区域生态安全的特征

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区域性、不可替代性、相对安全性、动态性、环境依赖性等特点。

2.1区域性: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存环境或人类生态条件的一种状态。区域生态安全是一个区域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生态条件和生态状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特定的空间地域特性。

2.2不可替代性:

区域生态环境是一个相对独立, 具有特殊地理特征、生态特点及人文特色的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的安全不能以其它具有普遍性的生态系统的安全标准统一规范。某一区域的生态安全, 并不代表着其它区域的生态系统也安全, 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本质特征使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2.3相对性:

安全或是风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没有绝对的安全, 只有相对安全。区域生态安全由众多因素构成, 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满足程度各不相同, 各区域面临的生态风险都不统一, 因此对生态安全的保证要求各异。

2.4动态性:

区域生态安全具有生态安全中最重要的特征, 就是它可以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反馈给人类生活、生存和发展条件, 导致安全程度的变化, 甚至由安全变为不安全。所以, 探讨如何保护各区域生态安全, 就是探讨当区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 如何保证区域生态反馈给人类安全健康的生活、生存和发展条件的能力。

2.5环境依赖性:

区域生态安全的这种依赖性不光体现在人为因素上, 还体现在区域周边环境因素方面。首先, 生态安全强调以人为本, 是否安全的标准是以人类所要求的生态质量来衡量的。其次, 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很多, 不仅有人为造成的, 还有环境自身造成的, 或者是区域以外的环境问题造成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 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不能满足人类正常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生态安全都是不能达标的。

区域生态安全除了具备以上的特征, 同时还具有生态安全的所有特征, 比如可调控性, 成本要求高等特性。区域生态安全的科学本质也是通过区域生态脆弱性分析与评价, 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改善脆弱性, 来降低区域生态风险。

二、威胁区域生态安全之生态风险及其来源

生态风险之一:区域生态环境自身条件脆弱。区域生态环境的界定区域通常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闭合的地理结构特征, 在这样的地理结构中, 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物质循环性, 若该区域内的某一物质循环链条上的因子产生变化, 就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结构生态能力降低或受限, 从而使区域生态环境更容易受到产生变化的物质循环链条因子的影响, 致使该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变差, 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率增大。

生态风险之二: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外来物种入侵一般是指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 将某物种引入其它地区, 导致该物种在该地区自然状态中或人类作用下获得生长与繁殖的现象。生物入侵会严重危害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打破区域生态链, 促使异种繁殖而侵占本土物种的繁衍生长, 造成物种的濒临灭绝, 更严重的会导致区域生态圈安全破坏引发的更大范围及规模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生态风险之三:历史问题的遗害。由于历史上军事冲突与战争的需要, 从早期的火枪、炸药到后期的生化、核武器的使用, 造成了很多国家及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严重危害了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战争中使用的杀伤物质对生态安全的破坏更为直接, 更易形成生态灾难。如在战事中利用投放细菌、传播病毒、施撒生态毒液等手段来破坏生态环境, 对该地区乃至整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都是摧毁性的。

生态风险之四:国家政策的疏忽。我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而在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下, 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使该地区自然资源减少和退化。如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 曾重点支持了西北地区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产业, 造成了有些地区的环境破坏, 特别是流域水体的严重污染。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致使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的区域生态环境退化, 甚至丧失, 也使区域外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加剧, 对国家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都构成严峻威胁。

生态风险之五:人们环保意识薄弱。例如, 在我国西部地区, 由于自然气候相对恶劣, 人口稀少, 科技欠发达, 教育水平偏低, 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远远高于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所以环保意识相当薄弱, 这也是造成西部区域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区域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

1、完善资源与环境保护立法。

第一要尽快制定一部整体性的“国家生态安全法”, 从国家整体生态安全的要求出发, 将生态安全、资源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从总体上对生态安全保护的方针政策、体制与制度提出统一规范的要求。第二要进一步制定区域生态安全建设的有关法规, 要将各种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规与区域行政法规相结合, 纳入区域生态保护法规, 再通过法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还要将各级政府、公民在生态安全建设中的责任及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并加强对生态犯罪的处罚。第三要加强地方海关等进出口检疫部门对生物进口的立法监管体系, 禁止不良物品的入侵。

2、推进循环经济。

首先, 大力开展生态安全维护整治工作, 停止一切已经和可能对该区域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活动, 支持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产业, 限制资源耗费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其次, 要制定生态安全衡量标准, 将生态系统维持在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需要能力的状态。再次, 生态薄弱区域要以生态安全建没为重点, 将生态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开展生态安全评价制度。

应该重视生态安全的评价和信息披露, 对区域内各种经济建设内容进行生态安全影响评价, 使区域经济建设和区域生态安全建设取得双赢。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条标准: (1) 生态系统的自御能力, 即各生态子系统的有机整合和各生态子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胁迫力的影响; (2) 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即生态系统能否消解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 (3) 生态系统的维持能力, 即生态系统在外力胁迫下能否维持向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及其特有的功能完整性; (4) 生态系统的零风险, 即系统间不能相互危害, 不能以牺牲一个系统的功能完整来维持或提高另一系统的生产和服务能力; (5) 低成本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和福利质量的保障力。一个安全的生态系统应该尽量减少额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以维持系统的生产功能、服务功能和环境功能。 (6) 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安全的支持力。生态安全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安全, 所以安全的生态系统必须有能力支持人类自身的生存安全。在开展生态安全评价时, 必须把人、人类生存和人类活动纳入区域生态圈中进行综合考虑。

4、建立生态安全监控及预警制度。

为了确保区域的生态安全, 应对区域内主要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监测, 建立生态安全区域预警系统;对不同地区要根据其生态环境状况, 有重点地建立和完善专项的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 及时掌握该区域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严格遵照各项生态安全指标随时披露区域内生态安全状况, 促使人们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到生态状况, 提高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比如, 气象预报体系、防汛体系、疫情预报与防治体系、环境监测体系等。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J].环境保护.

[2]、徐凤翔 李文华 王如松.遵循自然适度开发—论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与保护[A].气象出版社, 2002.17-22.

8.辽宁省玉米生产区域优势布局研究 篇八

摘要:利用1992—2012 年辽宁省粮食作物生产数据,选取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测度与分析,从地级市层面对现阶段辽宁省玉米生产的不同优势主产区进行了科学划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省;玉米;生产;区域优势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7-0065-02辽宁省位于我国松辽平原中南部,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生产带”之一,地域广阔,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光能资源丰富,水热比例适中,具备发展玉米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是我国北方春播玉米主产区之一[1]。2012年辽宁省玉米总产量达到1 432.5万t,播种面积达到220.7万hm2,分别占全省当年粮食作物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的68.75%、68.59%。2012年辽宁省玉米单产水平达到6 450.91 kg/hm2,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581.22 kg/hm2,成为名副其实的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2]。本研究选取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测度与分析,深入分析各地区在玉米生产比较优势上的相对差距,以期促进玉米生产的合理优化布局,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辽宁省玉米生产的发展。1 辽宁省玉米生产空间布局状况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辽宁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全省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充分整合资源,逐步加大对粮食生产优势区域建设的投入力度,使辽宁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成功实现了由量的提升到质的突破,有力地推动了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辽宁省粮食生产有进一步向局部集中的发展趋势[3-4]。2012年辽宁省玉米生产排名前5位的地级市依次为铁岭市、沈阳市、锦州市、鞍山市、阜新市,其玉米总产量占全省玉米总产量的94.35%。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市场集中度指标CRn对辽宁省玉米生产集中度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2—2012年期间,辽宁省玉米生产的集中程度总体上呈现出稳步提高的发展态势(图1)。2012年,辽宁省玉米产量排名第1位、前3位、前5位的玉米生产地区玉米产量合计占全省玉米生产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3.1%、60.4%、94.4%,分别比1992年增加了-30.5%、8.8%、30.8%。2 辽宁省玉米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分析2.1 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学术界通常采用国内资源成本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计算农业生产层面比较优势。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指标的科学性,本研究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玉米生产层面的比较优势情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通过对生产的结果进行分析来逆推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包括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SCA)、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fficient comparative advantage,ECA)、综合比较优势指数(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CCA)等3个指标。规模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生产规模化程度的角度来分析区域内作物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如下:SCAjk=Sjk/Sk100/N。(1)式中:SCAjk为j地区k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jk为j地区k作物的播种面积;Sk为同期全省范围内k作物的播种面积;N为统计的地级市单位数。如果SCAjk>1,则表明j地区k作物在生产规模上具有比较优势,且SCAjk值越大,说明j地区k作物生产的规模化程度越高。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主要是从土地产出效率的角度来分析区域内作物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如下:ECAjk=Yjk/YjYk/Y。(2)式中:ECAjk为j地区k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Yjk为j地区k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出水平;Yj为j地区全部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位面积产出水平;Yk为全省k作物的平均单位面积产出水平;Y为全省全部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位面积产出水平。如果ECAjk>1,则表明与全省平均单位面积产出水平相比,j地区k作物在生产效率上具有比较优势,且ECAjk值越大,说明j地区k作物的生产效率水平越高。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是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数,它能更全面地反映出该地区作物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如下:CCAjk=SCAjkECAjk。(3)式中:CCAjk为j地区k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SCAjk为j地区k作物的规模比较优势;ECAjk为j地区k作物的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如果CCAjk>1,则表明与全省水平相比,j地区k作物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CCAjk值越大,说明j地区k作物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2.2 结果分析利用1992—2012年辽宁省各地区粮食作物生产数据,通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辽宁省玉米生产层面的比较优势情况进行测度与分析,分别计算出辽宁省14个地级市玉米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并运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辽宁省各地区玉米生产的不同生产比较优势指数值,结果见表1。从辽宁省各地区玉米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来看,具有强绝对优势的地区仅有沈阳市(1.19)、盘锦市(1.14),其他12个地级市玉米生产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值均小于0.9,处于强绝对劣势状态。从辽宁省各地区玉米生产的产出效率程度来看,具有强绝对优势的地区有抚顺市(1.14)、朝阳市(1.15)、阜新市(112),具有弱绝对优势的地区有大连市(1.06)、本溪市(106)、铁岭市(1.03)、葫芦岛市(1.07),具有弱絕对劣势的地区有沈阳市(0.97)、鞍山市(0.97)、丹东市(0.91)、锦州市(0.98)、辽阳市(0.91),而营口市、盘锦市的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0.9,处于强绝对劣势状态。综合考虑规模化程度和产出效率程度因素,计算出辽宁省各地区玉米生产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值,其中铁岭市(109)、沈阳市(1.07)具有弱绝对优势,其他12个地级市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值均小于0.9,处于强绝对劣势状态。〗3 结论与建议无论是从玉米生产的规模化程度方面还是产出效率方面,铁岭市、沈阳市都是辽宁省玉米生产综合比较优势较明显的地区,也是现阶段辽宁省玉米生产最主要的两大主产区[5-6]。2012年铁岭市玉米产量为328.4万t,玉米播种面积为37.5万hm2,沈阳市玉米产量为276.8万t,玉米播种面积为34.8万hm2,这2个市的玉米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分别占当年全省玉米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的42.51%、32.76%。各级政府应该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补贴、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鼓励该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促进玉米生产的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从而有效保障辽宁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虽然辽宁省在土质、光能、水热比例等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具有发展玉米生产的优越条件,特别是抚顺市、朝阳市、阜新市、本溪市、铁岭市、沈阳市等辽宁省中部和北部地区,在玉米生产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但是随着辽宁省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耕地、农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挤占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导致这些地区在玉米规模化生产方面基本处于相对劣势状态,无法有效形成生产规模优势与效率优势的合力优势[7-8]。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在玉米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研发与推广、玉米高产优质品种更新改良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从而进一步放大该区域在玉米生产效率方面的优势效应。参考文献:[1]闫立萍,王志丹,赖晓璐. 辽宁省粮食生产能力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415-416.[2]林丽霞,翟印礼. 辽宁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结构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47-151.[3]朱 海. 从辽宁粮食种植业结构现状看全省玉米生产发展[J]. 农业经济,1999(7):33-34.[4]任延冬,周 静. 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2009(12):37-38.[5]王志丹,赵 姜,吴敬学. 全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粮食安全新思考[J]. 农业经济,2013(4):17-18.[6]张 帅. 辽宁省玉米种植区划研究[J]. 种子世界,2008(1):28-31.[7]白 伟,孙占祥,郑家明,等. 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4,40(1):181-189.[8]王志丹,闫立萍,赵慧娥. 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与发展对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40-42.

nlc202309041633

9.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 篇九

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

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的监督考核及管理,根据国家电监会《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和西北电监局《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的监督考核及管理。

第三条西北电监局和甘肃电监办(以下简称以下简称电力监管机构)负责对参与所在辖区内发电机组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进行监督考核及管理。

第四条电力监管机构负责审查和公布所在辖区符合要求的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名单。甘肃电监办应当将甘肃省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名单抄送西北电监局。

第五条中介机构按照自愿报名的方式申请参与西北区域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原则,填报《西北区域并网安全性评价中介机构申报表》(附件),并提供有关其资质、能力、业绩、组织机构等文件资料,以书面形式向电力监管机构提出申请,经所在辖区电力监管机构审查同意后,方可在该内开展并网安全性评价活动。

第六条参与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遵守《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办法》,自觉接受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督考核及管理;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开展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的经验和能力,设有健全的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组织机构及人员构成,熟悉本区域电力安全运行情况和技术特点,能够严格按照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标准独立开展并网安全性评价活动;

(三)严格遵守并履行与发电厂签定的服务合同,按照委托工作范围从事并网安全性评价活动;

(四)能够按照《西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出具并网安全性评价报告,评价结论做到公正、客观、真实、完整和准确;

(五)能够协助配合电力监管机构做好发电厂并网安全性评价的辅助工作,服务周到,收费合理。

第七条中介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理解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加强对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建立并妥善保管有关档案资料。

第八条中介机构应当对并网安全性评价报告的独立、公正、客观、真实、完整和准确性承担责任。对于在并网安

全性评价活动中有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电力监管机构将其从各省区符合并网安全性评价要求的中介机构名单中撤销,并进行相应经济处罚,有违法行为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

10.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 篇十

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办公区域安全管理制度

(2017年修订)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办公区域安全管理,营造安全祥和的办公环境,预防消防和治安事件的发生,保障公司员工生命与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安全、消防和治安保卫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本制度的安全管理,是指包括消防、治安保卫和用电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分公司及下属各单位,公司全体员工应遵守执行。

三、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3.《交通部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企业安全标准化》

四、部门工作职责

1.总公司后勤场站中心及分公司综合办公室为管辖办公区域安全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车队、直管修理车间由安全第一责 任人指定专人负责),负责建立区域责任人管理制度、日常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及对安全事故调查处理;

2.各级安全部门负责办公区域安全防范措施的制订工作;监督各单位、各部门落实执行情况;协助综合办公室进行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3.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应负责本辖区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员工日常安全守则

1.员工使用各类设施设备时,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要求,禁止违规操作,以保障安全。

2.正确使用用电设备,用电设备固定牢靠,工作状态正常,按要求进行接地、绝缘。

3.员工不得擅自使用大功率自带电器,下班离开办公室前应切断办公设施设备的电源,确认周围用电设备及空调开关关闭后方可离开;对于长期不使用的电器设备要拔掉电源。属公共区域的空调,最后离开的人负责关闭空调。

4.个人使用的电脑,其日常管理工作由使用人负责。电脑使用人员应加密管理好重要的文件和资料,必要时应备份,外勤或离开工作区域3个小时及以上,应关闭电脑主机和显示器。5.应本着节约用电的原则使用照明电器,使用人外勤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随手关闭照明电器。属公共区域的照明电器,最后离开的人负责照明电器的关闭。

6.员工外勤或下班离开工作区域,应关好办公室门窗。属公共办公区域的岗位,原则上由最后下班的员工负责关闭锁好公共办公区域的门、窗。如果公共办公区域已指定值勤人员,则由值勤人员负责关闭锁好该公共办公区域的门、窗。

7.公司各级员工均有责任维护好工作区的安全,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制止,情况严重时应通知保安、本部门领导和报警。

8.禁止在办公室及楼梯间吸烟;禁止私拉电气线路和拆装、增加用电设施;禁止在工作期间饮酒和酒后上岗;禁止在办公室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禁止倚靠、攀坐窗户边缘等危险部位;禁止向窗外抛物;禁止在楼道、办公室内打闹;

六、区域责任人工作职责

区域责任人由各部门负责人和日常监督员组成,日常监督员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监督工作,主要职责是:

1.负责监督检查各责任区域相关工作人员是否按照安全、消防和保卫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当场整改。

2.监督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日常是否有按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措施。

3.监督检查各楼层办公室消防设施是否符合东部公交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办公大楼各层消防器材的日常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4.及时向行政办和安全部门报告发生的任何事故,包括不安全的工作方法、设备和环境,火灾、伤害未遂事件。

5.定期检查照明灯具,确保有良好的照明和采光。6.每天检查走道是否存放货物和物品,确保畅通。7.定期检查安全标识,是否齐全、完好。

七、相关要求

1.各单位应建立区域责任人管理制度。办公区域按照办公功能、场所、楼层划分不同的责任管理区域,由区域责任人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2.各单位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安全消费保卫检查及日常巡查制度。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争做一个无名英雄下一篇:简历表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