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水的溶解教案

2024-10-22

三年级水的溶解教案(精选3篇)

1.三年级水的溶解教案 篇一

溶 解

执教者:桃花九年制学校 涂秋平

教学内容:湘教版科学教材第33、34页。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3.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水、烧杯、搅拌棒、盐、糖块、高锰酸钾、红糖、沙子、石子、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盐是怎样藏如水中的?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三、对比实验。(教师演示沙子和高锰酸钾的对比实验)

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揭示溶解概念:像盐和高锰酸钾这样藏入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溶解在水里。

四、探究实验:

1、提出猜想。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石子、红糖、肥皂、洗衣粉、橡皮。(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2、观察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

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易溶解的结论。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生活中的溶解

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溶解的现象?

六、拓展提高

请你想想办法如何使冰糖以最快的速度溶解到水中?(研碎、搅拌、加热)

七、课堂小结

这寻常的水中可有不小的学问。

教师寄语:请记住科学探究是永无止境的,只要你善于观察思考,经常动手实验,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溶解

像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

2.三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水的多少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比较水的多少亲历一次科学探究的活动。

2、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证据在证明假设中的重要性。

2、愿意与同学交流比较水多少的方法。科学知识:

知道并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的多少。

二、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难点:设计比较水多少的实验三、一 课时

四、课前准备

三个形状不同、粗细不同的瓶子(装有水、贴好标签)、塑料袋、笔、漏斗、量筒、小瓶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装有水,形状不同的瓶子,提出问题: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二)、比较水的多少

1、猜一猜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证明你们的猜测。汇报并引导:(1)比轻重

(2)比液面高低

(3)比水流时间

3、分组实验:选择一种比液面高低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汇报实验情况和结果

(三)、多多少

提出问题:老师想精确地知道2号瓶的水比1号瓶多多少,比3号瓶多多少,怎么办?

1、认识量筒

2、学会使用量筒:观看视频

3、解决问题:1、2、3号瓶各有多少毫升水?(做好记录)

4、汇报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拓展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九年级化学溶解度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初步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解度曲线的绘制,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解度定义及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难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之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20 mL水中能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教师引导】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那么在化学上,我们如何来定量地表示这种限度呢,我们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溶解度的知识。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溶解度 【提出问题】阅读教材,回答什么叫做溶解度,又如何表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学生回答】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提出问题】描述溶解度的时候限定了温度、溶剂量、饱和状态,为什么?溶解度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回答】温度改变,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溶解的量会发生改变;溶剂的量不同,能够溶解的溶质的量也不同;溶解度的定义就是规定100g溶剂里所能溶解的溶质达到的最大值,因此限定了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g。

【提出问题】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2.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尝试绘制NaCl、KCl、五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给学生15分钟时间来完成该曲线的绘制)【提出问题】根据曲线能否查出五种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大小?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能。说明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提出问题】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观察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学生回答】

这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溶解度曲线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提出问题】继续观察溶解度曲线图,在100℃的时候,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不相同。的溶解度最大77.3g,而 的溶解度只有0.07g,说明在同样的温度下几个物质的溶解度不同。

【提出问题】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学生回答】代表两个物质在此温度的溶解度是相同的。环节三:拓展提高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都可以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什么区别? 解析:

溶解度数据表具有数据准确、来源可靠的优点;溶解度曲线能够展示更齐全的数据,并且能够直观看出溶解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溶解度。布置作业:预习气体溶解度的部分。

上一篇:环保局监督性监测方案下一篇:微观经济学试题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