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共10篇)
1.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
2012-2013上学期高一生物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备课组黄若梅
为了提高本学期高一生物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成绩,特制定本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2.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教学策略: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随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本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足,因此在课堂讲解速度、深度、广度上的把握必须适度而到位,并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
三、具体的实施要求:
1、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备好每一堂课,并及时写好教案
2、认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
3、及时布置学生的作业,并且及时收取、批改、发放作业
4、按时下班进行辅导
5、命好每次课前小测的题目,及时进行课前小测,并进行批改
6、若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时,认真命好测试题
7、每节课后需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
尽管我在历年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方面仍会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因次需要不断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备课时要清楚每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的考点,1
要多听课,并及时吸收。上课后要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四、总结:
面对新的学生,在新学期里要努力做到的要求总结为以下4点:
1.低起点,缓坡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2.从现实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加强教师同步教学,步调一致,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4.加强教研活动,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012年9月5日2
2.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二
必修一侧重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始,是整个高中地理最基础的部分,也是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部分; 同时由于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被学生定位为“副科”,学生们并不重视地理内容的学习,再加上这部分内容的难度较大,以致很多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形成了夹生饭,即使到了高三经过一轮、两轮的复习还有很多知识点不能彻底领悟和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勉强得到一定的分数。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中易犯的错误很多,如答题时地理术语、地理名词极少出现,专业名词的错别字多,读图析图能力不强、答题的条理性较差等。以上这些问题,都给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提出了难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迅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面前不能再回避的问题。必修一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部分( 示意图如下) 。
结合必修一结构示意图,针对考试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强化学生对必修一的学习和理解。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激情。教好一堂地理课,需要老师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如研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编写教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周密细致的安排。但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应把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为改革地理教学的突破口,当成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有力措施。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
1. 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故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在第一堂课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其想学地理爱学地理这点很重要。在第一堂课上,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学习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历届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一定要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2.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不仅仅体现在第一堂课上,同时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必修一的教学抽象性强,难度大,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面和接受能力入手,多给学生总结规律,深入浅出,与身边的生活案例相结合,突出生活中的地理,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版本之间案例的相互借鉴和运用, 使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明白道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地图等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 习惯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被称为“地理的眼睛”。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原理。近几来,各地文综试题一般采图表呈现材料,进而设问的方式,因此重视课本地理图表的研读这一点在教学中很重要。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必修一涉及的地图主要有: 光照图、物质循环图、气候类型图、天气系统图、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等。正确使用地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等互动,加深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教会学生使用地图,必须始终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知识, 凡是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 首先想到翻阅地图,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基本地理技能。同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从图表中总结延伸。使之感受地理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爱上地理。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但仅凭这两点学生还不能成为主体,要是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体,必须主动地学习、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情感, 坚强的意志,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建构知识。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使用积极的语言、赏识的态度鼓励学生发问。同时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把丰富有趣的内容,精心设计成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中促使学生产生困惑、疑问,进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勤思好问。要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 教学生会问,注重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掌握。要将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要树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把问题意识带出课堂,到生活中、社会上去解决。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规范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提高地理的课堂效率,是每个地理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高考考察学生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高一开始、从必修一开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中地理必修一侧重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用好地图,规范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
3.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备考;策略
【分类号】G633.91
前言
自2016年起广东高考将参加全国Ⅰ卷,这与之前的自命题模式有很大区别。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把握全国Ⅰ卷的命题模式,调整备考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备考策略。
一、制定备考计划
教师首先要明确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可以对近五年的试卷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试题源于教材,有的题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试卷注重基础知识,有的题目是对概念、名词、原理的考查;教材中的“冷考点”近几年重复出现;图、表形式的题相对广东卷较少,答案的文字量较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近五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在全国Ⅰ卷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制成表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把握生物必修一的复习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使学生在整体把握必修一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点。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生物》是起始模块,是后面模块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制定备考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其中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围绕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图表等理解知识[2]。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图形的特征,注重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像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图,通过指导学生对这类题的辨别比较,提高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的图形,识别它们的区别、联系,例如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增值中的有丝分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图,把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等的变化规律归纳出来,巩固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这个图中,促进相关知识的融合。例如,学生在识别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结构,也要明确不同结构的作用,了解它参与的生理过程,以及生理过程的流程。通过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图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建设成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虽然多、杂,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可以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体统出发,分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组成、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继续划分,进而把必修一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对于重点、难点、考点,学生可以用不同染色的笔标记出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广东卷相比,全国Ⅰ卷没有多选题,总分值少量10分,但选择题的分值没有变,全国Ⅰ卷的选择题难度在总体上中等偏小,这就要就学生在复习的过程注重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讲练结合
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的系統把握,学生要进一步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学生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独自把本章内容的练习题做完,此为来检测自己对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通过做题也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注重相似相关的知识,对于主观题要组织好语言,对于做错的题要认真研究,避免下次再做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再展示相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做到举一反三。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具体具体复习过程中,对待知识点,教师不仅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而且要做到细致全面;对学生做的练习题要精选,使其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要具有典型性,体现的本章的主干知识,难度也要适中。
四、注重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活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实验掌握好。让学生把实验的原理、步骤理解透彻,并能对实验的结构做出恰当的预测,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所用的材料用具,特备是材料用具的具体用途要能正确掌握,做好这些学生在做实验题的时候将会更顺利[3]。通常教材中的实验有显微观察类、生化鉴定类、生理分析类。其中显微观察类的实验会综合使用显微观察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而且学生应该充分把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对于生化鉴定类的实验往往需要根据物质的特征去判定这一物质,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好物质的特征、判定方法等。对于生理分析类的实验往往是对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做分析,属于分析原因类的实验,也就是对某种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某种生理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的实验设计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设计的原则,能恰当预测实验的结果,并能够依据已有的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拥有逻辑性、严密性等。
除此之外,由于刚开始参加全国Ⅰ卷的考试,学生也需要在心理上进行一定的调适,很多学生对全国Ⅰ卷的考试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新的考试大纲、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学生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理解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这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可能运用的是一种串讲式的方法,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可能会把知识体系建立成一个大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汇总。教师在学生生物备考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合可行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备考策略。
结语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考复习备考是高三生物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本,认真研究新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准确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4.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教学总结 篇四
耒阳四中 黎绪泉
高考生物考纲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本中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实验教学以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能做的实验基本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掌握知识。
一、有关物质或结构鉴定的颜色反应
二、显微观察类实验的材料及步骤
(一)不需要染色的 1.制备细胞膜(课本40页)(1)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2)步骤:取片→滴取红细胞稀释液→盖片→观察→滴水→引水→观察
2.观察叶绿体(课本47页)
(1)材料:新鲜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2)步骤:取片→滴水→放叶片→盖片→观察 3.质壁分离及复原(课本62页)(1)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2)步骤:制片→观察→滴蔗糖溶液→观察→滴清水→观察
(二)需要染色的
1.脂肪的检测(课本19页)
(1)材料:花生
(2)步骤:子叶切片→制片(染色,洗色)→观察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本26页)(1)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步骤:制片(取片→滴生理盐水→刮取细胞→涂抹→烘干)↓
水解(水浴加热盐酸和涂片)↓
冲洗涂片(蒸馏水缓水流冲洗涂片10 s)↓
染色(用吡啰红和甲基绿染色5 min)↓ 观察
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课本115页)(1)材料:洋葱根尖
(2)步骤:解离(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3~5 min)↓
漂洗(清水漂洗10 min)↓
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制片(需压片)
↓ 观察
三、在实验全过程中必须保持细胞活性的实验 1.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5.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五
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 授课对象:高二学生
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
一、设计理念
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
《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图片、视频和一些类比,将较为抽象的酶的概念形象化,并鼓励他们小组学习交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酶的概念、作用和本质,掌握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酶的各种特性,描述酶的发现过程,学习探究更多关于酶的实验。2.能力目标:掌握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归纳、类比等科学方法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酶的实验探究学习,能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和对真理执着追求的态度。意识到,生物学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好这门学科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提高。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难点:实验探究酶的特性
六、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课前准备
实验材料,PPT,视频
八、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大家平时都会自己洗衣服么?我们来看几张图片。提问:洗衣服的同学都知道这是什么吧?
过渡:我们都知道,洗衣粉和牙膏加酶,是为了能够达到更加清洁的作用。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这个“酶”,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进入课题: 教师活动: 介绍酶的发现:早在十八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将肉块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了这些小笼。过了一段时间,将小笼取出。提问:他发现了什么? 提问:肉块去了哪儿?
设计意图:引出发现动物的消化系统能分泌许多种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
教师活动:
情境:每年过年过节,家里的大人都会喝上几杯,当然你们还不能喝酒哦。那这个酒是从哪里来的呢?
设计意图:引出酒精发酵的内容和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三个人的观点。
提问:那酶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人想过它的本质?
设计意图:引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教师活动:
提问:因为有酶,葡萄变成了美酒。那酶到底参与了化学反应没有呢? 设计意图:导出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这个观点。教师活动:
对书本上的酶催化活性实验进行一个疏导。让学生们观看一个视频。
设计意图:引出,没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教师活动:
提问:大家猜测一下,温度对酶的催化活性有怎么样的影响? 通过一个坐标轴的曲线让学生理解。设计意图:酶有一个最适温度。
6.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 镜的熟练操作。2.过程与方法(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学会调整视野与选择观察范围。(2)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问题探讨与实验结果分析。
(2)通过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精致完美,教育学生崇尚生命、热爱科学。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实验技能的巩固提高。
●教学难点 1.制备细胞膜时,观察到红细胞的变化。
2.形象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的重要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老师准备好人或哺乳动物(猪、兔等)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以及相关的实验用具。[情境创设]
翟中和院士说:“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你们认为他这话说得对吗?(学生思考,有的认为有道理,有的觉得很难判断)现代电脑的精密已经令人不可思议了,小小的一个细胞,怎么可能比电脑还精巧呢?大家别忘了,电脑再精密,也是人造出来的,而人类尽管已经分析出细胞的成分以及结构,却至今造不出细胞。为什么呢?别小看了小小的细胞,因为细胞不是简单的物质的堆砌,组成细胞的分子只有在细胞中以一定的方式有机地构建起来,才能表现生命。这就是细胞的精巧所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细胞的基本结构吧。
出示几张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图片(图3-1-1),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染色的和未染色的细胞。
[师生互动] 1.问题探讨
从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经验引入问题探讨。
教师:懂得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水泡、气泡和细胞吗?(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参考答案:水泡有一圈很粗的黑边,气泡是光亮的,水泡和气泡里面只有空气,而细胞可以观察到有具体的结构和内容物,如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是立体的,在显微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可以看到它的不同层面。
教师:光学显微镜下能不能看见细胞膜?(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正常的植物细胞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完全观察不到;动物细胞染色后很容易看出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未染色的动物细胞观察效果不明显,但仍然可以分辨它们的界限,这个界限我们判断就是细胞膜。
教师: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参考答案:鸡蛋的卵黄部分就是一个细胞,轻轻碰触完整的卵黄表面,可以感受到它有弹性,用尖锐的物体挑破它,黄色的浆液就流散出来。也就是说,那层包裹着黄色浆液的透明薄膜就是细胞膜了。
活细胞是具有生命活动的,每个活细胞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王国。在我们深入探寻这个生命王国的运行秘密之前,首先要跨越它的边界——细胞膜。教师:这层神秘的屏障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要分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首先要把这层屏障从细胞上剥落下来单独地进行研究。
教师:绝大多数的细胞个体都非常的小,如何才能使细胞膜和细胞的其他部分分离呢? 2.学生实验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选材
教师: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内的细胞核以及叶绿体、线粒体等等这些细胞器也有膜结构,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实验才会使细胞膜制备起来更容易,而又不会跟其他的膜混在一起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和叶绿体等众多的细胞器,也没有细胞壁。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人血、兔血或者猪血等容易取得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如果能够使红细胞的细胞膜破裂,里面的物质都流出来,剩下的空壳不就是细胞膜了吗?
教师: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红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呢? 实验原理: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图3-1-2)。
把红细胞放在蒸馏水当中,由于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关系,水分就会不断进入细胞,细胞吸水开始膨胀,如同给气球吹气一样慢慢地鼓起来,太多的水分进入细胞,最后会将细胞膜撑破,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材料用具
兔(或人、猪)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方法步骤 1.制作临时装片。2.显微镜下观察。3.滴加蒸馏水并吸引。4.观察细胞变化。操作要求 1.装片制作较好。2.显微镜操作熟练。
3.蒸馏水的滴加不弄污镜头,吸引不吸走细胞。4.寻找最先进水部分的细胞观察。
小结:教师选取学生实验效果明显的装片,通过显微投影投示出来,大家观看,交流成功制备的经验,寻找实验失败的原因。
讨论:如果不是在装片而是在试管进行实验,细胞破裂后,流出的内容物和细胞膜都混杂在蒸馏水中,还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比较纯的细胞膜? [教师精讲] 1.细胞膜的成分
科学家们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并对细胞膜和细胞中其他各种膜进行微量化学成分分析,发现膜主要含有脂质和蛋白质两大类物质。蛋白质约占膜干重的40%,脂质约占50%(图3-1-3),其中脂质以磷脂为主。此外,细胞膜还含有约10%的碳水化合物,但是碳水化合物都是和膜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图3-1-4)。
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机能活动较旺盛的膜,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因为膜的功能活动主要由蛋白质来承担。下面我们来看看细胞膜有什么功能。2.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与细胞的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功能密切相关。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图3-1-5)。细胞膜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半透性或选择透过性,即有选择地允许物质通过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出入细胞,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的进行。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图3-1-6)。大多细胞膜上存在激素的受体、抗原结合点以及其他有关细胞识别的位点,所以细胞膜在激素作用、免疫反应和细胞通讯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①受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膜上存在着受体。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基的大分子,与配基结合后,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如神经细胞传递兴奋等。许多免疫反应均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细胞膜上存在着细胞识别部位,这些识别部位均和细胞膜上的受体有关。②细胞识别:细胞膜能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细胞识别是指生物细胞对同种和异种细胞的认识,对自身和异己物质的鉴别。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高等动植物,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都和细胞间的识别能力密切相关。例如,单细胞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结合,开花植物的雌蕊能否接受花粉进行受精,都要靠细胞识别能力。高等动物和人类的免疫功能更要依靠细胞的识别能力,如当细菌侵入体内时,就会被白细胞吞噬,但白细胞从不吞噬循环血液中的正常细胞。现已知道,细胞识别的部位是在细胞膜上,细胞相互识别的分子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③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图3-1-7),使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
细胞膜的这些功能,与它的结构密切相关。在第4章我们将会深入地体会到细胞膜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3.细胞壁
在植物细胞膜外还有由细胞分泌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构成的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机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能防止细胞吸涨而破裂,保持细胞正常形态。举例:用纤维素酶除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不再保持原来的形态。将这样的细胞放置在清水中时,它会像红细胞一样吸水破裂。课后小结
7.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七
目录, 是正文前列出的篇章名目, 是教材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往往隐含着十分重要、相当丰富的内涵, 与正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录是全书的总蓝图, 也是教材的总纲, 对整个教材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教材的每一个章目、节目是对该部分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历史教材目录的编排充分地反映了历史课程内容的相互联系, 科学地体现了知识的相关性、连续性和整体性。把握了目录也就是把握了整个知识体系, 可以说目录是学习的一把金钥匙。科学、合理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目录, 将对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在新教材开始使用时, 利用目录介绍全书内容、结构, 做到“纲举目张”
从心理学上来讲, 教学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接触教材的基本结构, 从宏观上大概了解其内容, 然后再去学习那些相关的具体知识, 也就是从整体到部分, 这样才利于理解和掌握, 而目录正是教材的基本结构。因此, 在开始学习新教材时, 我们要让学生首先接触并把握目录。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为例, 从目录上看, 全书共8个单元, 有27课, 通过观察目录我们可以知道两点:1.《历史》必修一是以人类政治活动发展主线及其时段性政治发展特征为基本内容的。比如, 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关注的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等, 描绘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又如单元三探讨的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可以说, 必修一中的每个单元都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某个国家、区域或某一类社会形态中政治发展的实质性特征。2.教材采取了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 坚持了古今贯通、中外相连的整体性原则。让我们来看看必修一的目录, 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单元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单元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五“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单元六“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很明显, 我们可以发现教材是按照古代中外史、近代中外史、现代中外史的思路来编写的, 目的是在时序上加强中外史的比较。
这样从一开始就利用目录对全书的内容、结构进行概括性的介绍,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知识结构,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程的内容和编排, 从宏观上掌握教材体系, 建构知识网络。了解了教材的大体内容和编排体系, 再去学习具体的每个单元、每一课的内容,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在新单元开始学习时, 利用目录介绍教材的章节结构或单元知识结构
通过目录小标题, 可以揭示每章节与节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明晰本单元历史发展的线索。比如, 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主要有“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四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内容丰富, 源远流长,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和特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经历了一个产生、巩固、完善、强化的演变过程。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以后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发展, 到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顶峰。中央集权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利用目录让学生了解单元知识结构, 对学生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效果。
再如, 单元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主要有三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本单元在内容设置上分三个阶段, 展示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全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以前的世界政治格局, 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 导致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而后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则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 出现了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时至今日,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依然是一个发展趋势, 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此可见, 各课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只要我们注意和挖掘出这些目录中蕴涵的用意和宗旨, 通过目录来理解内容, 明晰历史发展线索, 全单元内容就会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这将有助于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过程, 加深对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在历史复习课中, 利用目录构建知识网络,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当历史课程进入复习阶段时, 学生对教材内容已有初步掌握, 为了将学生平时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可以利用目录中所列标题为路标, 提纲挈领地进行复习, 穿章破节地提炼出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 根据目录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宏观系统的回顾和把握, 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联系, 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形成网络, 这样既能使学生强化以前所学的知识, 又能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
在历史复习课中, 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可以充分利用目录来进行。在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学习后, 可以“章”为主干、“节”目录为侧枝进行复习, 认识每一节 (课) 内容在整章 (单元) 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 系统整理阶段性所学知识, 让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重新领悟的知识, 逐渐构建起章节知识框架。在学习完全册书后进行总复习时, 可从章目入手, 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 从总体上宏观地掌握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知识的再整合和系统化, 构建知识网络,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学生也能习惯性地以目录为纲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时, 也就能够理清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更加全面、深刻、系统。这样利用目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养成。
8.浅析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 篇八
关键词:高中地理必修一 地理兴趣 地图
20世纪90年代,是国际地理教育取得重要进展的时期。重视对现代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是这一时期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之一。中学地理教师应建立新型的现代教育理念,平时多关注国际热点问题,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动向,拓宽学科知识视野,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向。除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
必修一侧重自然地理,重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开始,是整个高中地理最基础的部分,也是高中地理中难度较大的部分;同时由于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被学生定位为“副科”,学生们并不重视地理内容的学习,再加上这部分内容的难度较大,以致很多学生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形成了夹生饭,即使到了高三经过一轮、两轮的复习还有很多知识点不能彻底领悟和理解,只能靠死记硬背勉强得到一定的分数。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中易犯的错误很多,如答题时地理术语、地理名词极少出现,专业名词的错别字多,读图析图能力不强、答题的条理性较差等。以上这些问题,都给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提出了难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迅速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每个高中地理教师面前不能再回避的问题。必修一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部分(示意图如下)。
结合必修一结构示意图,针对考试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强化学生对必修一的学习和理解。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激情。教好一堂地理课,需要老师付出许多辛勤的劳动,如研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编写教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周密细致的安排。但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应把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作为改革地理教学的突破口,当成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有力措施。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
1.第一堂课的重要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故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何在第一堂课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其想学地理爱学地理这点很重要。在第一堂课上,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历届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有利于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一定要抓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不仅仅体现在第一堂课上,同时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随时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讲授内容,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必修一的教学抽象性强,难度大,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面和接受能力入手,多给学生总结规律,深入浅出,与身边的生活案例相结合,突出生活中的地理,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版本之间案例的相互借鉴和运用,使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明白道理,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地图等教具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
地图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被称为“地理的眼睛”。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原理。近几来,各地文综试题一般采图表呈现材料,进而设问的方式,因此重视课本地理图表的研读这一点在教学中很重要。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必修一涉及的地图主要有:光照图、物质循环图、气候类型图、天气系统图、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等。正确使用地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时脑、手、眼、口等互动,加深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教会学生使用地图,必须始终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知识,凡是能从地图上获取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来完成,遇到地理问题,首先想到翻阅地图,以图激趣、以图增知、以图启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基本地理技能。同时指导学生动手画图,从图表中总结延伸。使之感受地理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爱上地理。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兴趣,明确了学习目的,但仅凭这两点学生还不能成为主体,要是学生真正成学习的主体,必须主动地学习、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端正的态度,良好的习惯,明确的目标,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建构知识。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使用积极的语言、赏识的态度鼓励学生发问。同时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把丰富有趣的内容,精心设计成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在问题情景中促使学生产生困惑、疑问,进而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勤思好问。要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注重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掌握。要将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要树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理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把问题意识带出课堂,到生活中、社会上去解决。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规范学生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提高地理的课堂效率,是每个地理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高考考察学生地理知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高一开始、从必修一开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中学地理创新教法.学苑出版社.
9.高一生物必修一概念总结 篇九
2.结构说,除病毒外,物体都由细胞构细胞物体结构功能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细胞全部序化变化总称物体进行切命基础
4.物体具应激性能适应周围环境
5.物体都、发育殖现象
6.物遗传变异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保持稳定能断进化
7.物体都能适应定环境能影响环境
8.组物体化元素见主要20种量元素微量元素两类组物体化元素没种物特说明物与非物具统性面同组物体化元素含量与非物明显同物与非物差异性面
9.原质泛指细胞内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原质蛋白质核酸主要并包括细胞内所物质构细胞细胞壁
10.各种物体切命绝能离水自由水/结合水比例升高细胞代谢增强
11.糖类构物体重要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物体进行命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固醇等些物质普遍存于物体内
13.蛋白质细胞重要机化合物切命都离蛋白质物性状由蛋白质体现蛋白质形程肽键数=脱水数=n-m(其n该蛋白质氨基酸总数m肽链条数)相质量=氨基酸相总质量-失水相总质量
14.核酸切物遗传物质遗传信息载体命控制者
15.组物体任何种化合物都能够单独完某种命按照定式机组织起才能表现细胞物体命现象细胞些物质基本结构形式
16. 构细胞膜磷脂蛋白质都运决定细胞膜具定流性结构流性保证载体蛋白能细胞膜侧转运相应物质另侧由于细胞膜载体种类数量同物质进细胞膜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同即反映物质交换程选择透性流性细胞膜结构固属性选择透性细胞膜理特征描述特性流性基础才能完物质交换功能
17.细胞壁植物细胞支持保护作用细胞壁由胶纤维素构
18.细胞质基质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主要场所新陈代谢进行提供所需要物质定环境条件
19.线粒体细胞进行氧呼吸主要场所
10.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 篇十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减数_的概念;能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模拟出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提高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减数_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模拟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有丝_各时期的特点并播放有丝_多媒体课件,教师总结出有丝_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_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一样。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图片,图示有性生殖的过程。设疑: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23对),由学生尝试把图中受精卵、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情况标出。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生物体是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即通过减数_而非有丝_。
(二)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减数_的相关信息(以精子的生成为例)。
问题:减数_的概念,场所和结果;产生精子的原始细胞即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之后继续设疑:精原细胞在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减少一半的?又是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根据有丝_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
设疑:减数_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减数_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察分析减数次_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了解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变化情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次_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3.动画演示:减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学生总结归纳表述。
4.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_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_,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_?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学生预测减数第二次_。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提问: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征与精原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精子寿命很短?精子还能再_吗?
总结: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丢弃大量细胞质,仅保留了细胞核和极少量细胞质,所以精子寿命短,精子不再_,因此减数_无细胞周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_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_过程:提问:减数两次_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三)动手体验,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减数_全过程,加深对减数_过程的理解。
之后提问:什么是减数_?学生分析进行减数_的生物、细胞、时期、过程、结果,从而总结出减数_的概念。
(四)小结作业,课外延伸
【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08-12
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07-11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09-22
必修一生物蛋白质练习10-30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9-26
必修一生物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07-04
[精品]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07-05
必修三生物典型例题07-06
高三生物必修三复习08-25
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