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明的作文(13篇)
1.谈文明的作文 篇一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有时候是一个手势、一点等待、一句问候、一点分享、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点点滴滴在不经意间,我们都体现着爱和文明的存在。
夕阳西下,傍晚的广场笼罩在黄昏的金光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约摸3、4岁的女儿散步,只见女儿仰着笑脸对母亲高呼:“妈妈,看!我的雪糕就快吃完了呢!”母亲笑道:“真棒!女儿吃的真快!不如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将雪糕棒丢得更远,好不好?”“好呀!好呀!”女儿拍手欢呼雀跃,跃跃欲试。“现在开始喽!”母亲刚下了口令,女儿便将吃完的雪糕棒使劲地丢出了老远,而母亲只是轻轻一丢,跟女儿丢的距离自然差很远,母亲开心地抱起女儿:“宝贝,你真厉害!”
此时,不远处又走来一对母子,儿子差不多与那个小女孩一般大小。儿子牵着妈妈的手,正兴高采烈地蹦跳着前进呢。不一会,看他从嘴里吐出一个枣核,他将枣核攥在手心,妈妈看见不远处有个垃圾桶说:“儿子,我们来比赛好不好?把妈妈和你的枣核丢进垃圾桶,看谁跑得快,先丢进去?”于是比赛开始了,看着小家伙手舞足蹈地跑向垃圾桶,母亲只是浅浅笑着,跟随其后,当小家伙踮起脚尖将枣核丢入垃圾桶回头对着妈妈气喘吁吁地咧开嘴笑时,妈妈不禁表扬道:“宝贝,真棒!宝宝真是个懂文明的好孩子!”说着,便拉着儿子走远了。
这一幕,尽收女孩母亲的眼中,她似乎懂得了什么,于是拉起女儿说:“孩子,我们将雪糕棒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吧,好不好?”看着女儿开心地捡起雪糕棒,走向垃圾桶时,她高兴地笑了,领着女儿,快乐地走了……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一点一滴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礼貌行为贯穿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2.谈文明的作文 篇二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近几年来, 我国在很多省市都出现了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环境恶化而引发的种种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重大因素之一。国家环保总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 中国的总体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频发的污染事件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官方数据显示, 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 远远超过环境容量, 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 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2007年5月份在华东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也引起了震动。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当地大规模发展化工业和轻工业, 造成湖水污染, 使200万人的生活用水中断。这些充分表明,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并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突出矛盾, 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对自然界的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特别是要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 被战胜的往往并不是自然界, 在我们人类对自然盲目破坏的同时, 自然也在对我们报复和惩罚。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 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3) 我们社会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为代价,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使我们这个社会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 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追求的目标。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 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 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二、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让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这充分表明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不是空中楼阁, 它的实现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循环经济具有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需要。
第一, 循环经济是节约能源资源, 保护环境的新模式。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潮流和趋势, 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 传统工业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传统工业经济模式下, 人类在200年的时间里就消耗了巨大的地球资源, 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物种灭绝。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避免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 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但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环境的破坏, 仅仅以经济GDP的增长来衡量社会的发展, 使得经济的发展所耗费的自然资源代价过大。在过去20多年中, 我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但生态负担却日益沉重, 生态破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成了现实威胁。因此, 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实现生态文明, 就要大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所倡导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这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们才能真正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社会, 真正实现生态文明。
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 我们应该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对策,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首先, 政府要转变观念, 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只单纯的衡量GDP的增长, 更要考虑经济发展所消耗的资源环境代价。其次, 政府要充分发挥支持、引导、督促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上要加大投入, 真正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造福后代的重要工程。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技术问题政府要加大投入组织科研机构集中攻关,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 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 对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通过试点引导的方式, 鼓励地方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循环经济。另外, 政府还要通过规划、法规、政策等的制定和实施, 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生态考核, 对破坏环境资源的企业要进行治理, 同时也要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第二,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企业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循环经济的发展依托企业、产业和区域三个层面, 企业是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主要是靠企业来实行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企业的生产, 用高新技术和生产清洁技术改造企业, 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循环开发“三废”为主的各类衍生资源, 促进企业微观循环经济发展, 带动城市中观循环经济加速发展, 实现宏观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通过发展循环经济, 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积极推行“绿色制造”, 在资源和能耗相对减少的基础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 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不可忽视。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表明,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 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建设生态文明要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其中, 让大家认识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 这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 对子孙后代的责任。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 构建生态文化;要广泛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水平, 开展全方位的环境宣传和引导, 让循环经济的发展得到社会的关注, 全社会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倡导绿色文明, 努力建立行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 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新时期, 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P24
[2]杨东平主编: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 (2008)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文明大家谈作文 篇三
在本周星期二下午的班会课上,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文明大家谈》的主题活动。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看见“文明”二字大大地写在了黑板上。“啊!文明是多么重要呀!”我不禁想道。
我们先以小组的形势来讨论成为一个文明人要怎样做。我们组提到了许多文明行为。比如:礼貌用语、不乱扔垃圾、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接着,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的讨论结果。我觉得:在社会上,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做个好公民;在家庭中,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个好孩子;在学校里,要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这些是做个文明人最基本的标准。
班会活动伴着清脆的铃声结束了,但我领悟了许多,知道了文明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做个文明人。
4.我也谈文明礼貌作文300字 篇四
文明表现为一个人的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孔子说过“言之不丈,行之不远。”我曾读过的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随地吐了一口痰就毁掉了一份合同。所以,我们必须举止文明。
礼貌看出了一个人是不是具有尊重他人的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素质。表达礼貌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你见到熟人就应该说声:“你好。”看到老师说声:“老师好。”或许是你无意间踩住了一个人的脚,就要对他道歉,并说明自己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这些都是懂礼貌的人应该有的行为……
5.“文明寝室大家谈”的双学心得 篇五
做为一名团支书,很感谢学院能够给我们这次机会让同学们相聚在一起谈谈寝室文化。本次双学活动的开始,我以“寝室是大家的家吗?”这句话展开了本次的双学。利用“文明寝室”这个思想教育平台,突出寝室文化建设主题,通过以荣获“文明寝室”的宿舍为单位一一发言,营造浓厚的讨论怎样建设“文明寝室”氛围。
自认为这次双学活动是很成功的,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在我所提的问题中一致认为“寝室是家”。从这点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通过这次活动,由荣获文明寝室的宿舍一一发表了自己的心得和方法,让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如何建立文明寝室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也从这个活动中大家认识到了寝室了对我们的重要性,尤其是男生中没荣获过文明寝室,还得过不文明寝室的男生宿舍成员也重视到了这个问题。寝室文化是促进我们大学生养成教育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和阵地。针对我院学生寝室的实际情况,自我教育,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自我管理,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习惯;自我提高,养成讲文明、树新风的习惯。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干部在寝室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学生干部要“居同学之下,成就同学有为之事;处同学之中,想同学之所想,给同学之所需;位同学之上,高瞻远瞩,引领同学趋赴时代之潮流,并牢固树立起一切为了同学,为了一切同学的思想。寝室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营造求知探索的氛围是寝室文化建设的中心、人格完善与气质修炼的重要舞台。
从单纯的培养环境美化意识,提高卫生成绩,发展到弘扬居德、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凝炼寝室文化精神、培养健康向上情趣。活动突破,从单
6.浅谈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的构建 篇六
一、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及其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工业文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同时, 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我国在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任务异常艰巨, 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随着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转向实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政府也深刻认识到,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忽视资源环境因素的发展必然是难以为继的, 是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的。我国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 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它是中国面向21世纪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导性文件。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处在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 资源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强度也不断加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 充分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立足我国国情, 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包括“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党中央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两大任务, 这两大任务的实现都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可见,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构建生态文明, 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2005年3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 必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2]这一系列伟大战略构想和举措的提出, 表明我国已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 即“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3]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对于我国实现生态文明的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 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 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4]由此可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 共同发展的道路。同时, 生态文明作为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演进的新形态, 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未来人类持续发展为着眼点, 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和睦的人际关系为主要内涵, 强调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倡导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和积累。
二、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
生态文明的社会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重要特征:全体公民具有较高的生态意识;具有完善的环境法制;社会生产具有可持续性;具有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应根据这四个特征,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构建路径。
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江泽民同志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5]可见, 生态意识在公民素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是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素质。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 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 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充分发挥教育改造人类灵魂的作用。用符合统筹人与自然相协调要求的方式, 调整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式, 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 以生态文明涵养我们的发展、涵养我们的社会、涵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通过宣传教育来改变人们的意识, 从而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问题, 把公众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引领到生态文明理念中来, 从而指导人们的行动。
2、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产业生态化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任何社会、任何文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时代的物质生产就是要实现产业生态化, 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要大力运用生态技术和生态工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 使人类的生产劳动具有净化环境、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的新机制, 沿着与生物圈相互协调的方向进步。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 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高效利用的过程, 使得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 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效益和废弃物的无害化排放, 可以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可见, 循环经济必将成为生态文明时代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目前, 主要应该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起来, 在人、自然、经济动态平衡的基础上, 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 建立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环保产业为核心的“绿色、低碳”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增强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
制度文明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必要保障。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建设, 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研究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依法严肃查处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行为。各级人大要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执法监督检查, 司法部门要加大对人口资源环境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6]同时, 要增强环境执法的透明度和群众监督力度, 规范民主决策程序, 为全体公民参与资源环境保护事业创造条件。
4、建立全民参与机制, 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群众的参与, 只有尊重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 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必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民主参与机制, 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的要求是多重的, 最主要的有“三权”, 即却保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府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制度改革, 扩大社会民主, 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目前, 应加强对生态损害区和生态脆弱区的治理和恢复工作, 加大对企业生产排污的监管力度、和环境执法的透明度, 倡导人们树立绿色、健康、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动员社会成员参加生态社区、生态县、生态省等建设, 参与对环境污染和环境执法的监督, 让广大群众真正行使其参与权和监督权, 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共同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大报告讲座》, 学习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8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第816页。
[3]《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学习出版社, 2007年版, 第19页。
[4]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绿叶》, 2006年第10期。
[5]江泽民:《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第625页。
7.社会文明大家谈的课后反思 篇七
宁安市江南中心小学汪春晶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第一个环节从社会文明现象入手让学生先观文明,了解公共场所当存在哪些文明和不文明现象,再从社会文明现象上升到国家形象问题,让学生再去话文明,说说不文明的行为影响着国家的形象,感悟到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是一个文明的人。
首先,我看到学生的坏习惯变了不少。以前,两节课下来,教室里有不少垃圾,常常要老师干涉,才有学生去捡,去倒。现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少了,几乎没有了。以前,下课学生到处横冲直撞、追逐打闹,现在也很少看见了。以前,开口就是粗话、脏话,现在文明多了。
其次,我看到学生能自觉抵制甚至是制止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了。有的学生以前的坏习气太重,一时不易改变过来,当出现不文明的言行时,有人会出面干涉,这时,这种学生也往往能自觉的改正。班上学生有了以文明为荣,以不文明为耻的一种正气。
8.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篇八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和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树立了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衰则文明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先贤先哲都把丰富的森林作为国势兴旺的标志,把栽种树木作为治国安邦的大计,黄帝陵中有黄帝手植柏,孔庙中有孔子手植树。《国语》曾记载,单襄公借道陈国去楚国,当看到陈国“道无列树,垦田若艺”等现象时,他断言“陈国必亡”,三年后陈国果然衰落灭亡。10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过十分深刻的论述。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存与生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联系紧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支撑和根本保障。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90多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指导下,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也是在不断探索解决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中提出并丰富发展的。面对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随后,十二大确立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五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全球第2位,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面对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面改善生态状况,提高生态承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9.浅谈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 篇九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之国”之称,中国人也以彬彬有礼而著称于世。“人不识礼仪,寸步难行。”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但一些违背文明道德的现象有损于国民的眼球,有损于国家的形象和文明之国的称谓。一些留学生、一些在外旅行的中国人,在所经之地疯狂购物,在公共场所大肆喧哗,毫无顾忌地随地吐痰,讲粗话,丢垃圾,缺乏公共文明意识。甚至有些国家为我们中国人划出了专区,这不亚于“东亚病夫”之说吧。当然,我们不能全面否定人家国家的一些评判标准,但我们本身存在着过多的错误。记得有位专家教授去马尔代夫讲学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喟,在那儿中国人几乎个个打着太阳伞,戴着太阳镜,在沙滩上拼命地玩,大声地叫。而来自一些欧洲国家的旅行者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自然的洗礼,不怕日晒,不怕雨淋,静静地躺在沙滩上和家人、孩子一起阅读着不同的书籍,显得是那样的进取、祥和、安静。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这些现象的出现离不开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尤其是学校教育。一些良好行为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由于我们教育的一些弊端,学校为了升学率,使我们的教育注重了成绩,忽视了礼仪道德的培养,迫使我们的学生成了高才能低。我们的学生可以给教师“动枪动刀”,仅仅因为教师阻止他的抄袭行。我们培养的学生留学在外不受欢迎,没有吃苦、拼搏精神,只会“拼爹、拼富、拼能耐”。所以说,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要让他们从小讲文明、懂礼貌,做有思想、有道德的人,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那么,小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该从哪儿着手呢?我认为:第一,从身边人、身边事的点点滴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要积极倡导说礼貌语、做文明事,在班级醒目位置留出文明事,礼貌人公示栏。教师首先做出表率,以平等身份创建讲文明的平台,学会低头向学生说“谢谢”“你好”等礼貌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贯穿文明之举,礼貌之语。对一些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其家庭情况,分析其根源,想方法制对策。第二,加强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首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认真领会、掌握基本知识,全面了解其重要意义。其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收集一些图文并茂、吸引力强,形象直观的故事、视频,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而付诸行动,这就是所谓“行胜于言”。有一篇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孔融让梨》,使学生懂得谦让也是一种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它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如果在一场突来的灾难前,我们无组织、无纪律、乱踏、乱挤,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懂得谦让,不去乱挤、乱踏、乱喊,而是让小的、弱的、老的先行,有秩序地逃离,那么生命的绿色通道会畅通无阻,我们又多了生的希望。如果我们每一个的公民文明遵守交通规则,不去闯红灯,那么生命的绿灯永远照亮前方。第三,文明礼貌的习惯的培养应该常态化。我们要时时刻刻在语言、行为上受到礼仪、道德的约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本身的一种涵养,存在于潜意识里。在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对裁判的误判报以微笑,不去闹、不去吵,而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沉着冷静,把这种不公正作为动力,最后展示实力,赢得胜利。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具有良好行为、美德的人。
10.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篇十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一学期以来,我扎实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了更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并引导学生从文明礼貌开始,从礼节规范入手,从实际出发,从我做起,切实提升讲文明、讲礼貌、知礼节,守礼仪的自觉性。具体做法我是这样的:
一、平常生活习惯中的礼仪教育
我利用开学的第一堂班会课开始,就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得体;坐正立直,行走姿势端正;举止文雅,谈吐庄重。具体做法:让同学们互相观察后,说说发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何欣悦讲究卫生,穿着干净时,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说出平时要穿戴整洁、得体,学生接着七嘴八舌说出现在哪个同学的穿着整洁、得体,哪个同学穿衣拉链也不会拉起,某个同学平时还会穿拖鞋进学校,这样由学生一引一说一比较,同学们就会注意:怎样让自己以最整洁,得体的装束展现在别人面前,我再接着引出我们还应该坐正立直,行姿端正;举止文雅、谈吐庄重,并让做的好的同学展示、表演一下,学生有了榜样就会把平时不正确的行为改一改。
在平时的生活、教学过程中,我从自己做起,使用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使用好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礼让,起立等体态语言。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中,我常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班上,通过校园之星评比,评选出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为文明礼仪之星,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
公众生活场,尊老爱幼,帮助病残,行走让路,购物让先,乘车让座;尊重、帮助老幼,妇孺、伤残者。遵守公德,循章骑车、行路;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游览风景名胜时,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乱丢乱吐。
二、集体活动中的礼仪教育
在第一次学生的集体活动前,我就对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礼仪教育,针对不同的集体活动,比如参加升国旗仪式,要列队整齐,脱帽肃立,行注目礼或队礼;唱国歌严肃、准确,声音洪亮。活动前我就对学生提问:升旗仪式时我们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说出该遵守的礼仪,活动时如有不遵守的,如姜艾娜和左雪玲在讲小话,卢成坤注意力不集中,在列队时他没对齐其他同学,活动后我与他们单独谈话,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从而得以改正。
我还从参加集体活动时,不遵守礼仪常规的反面事例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明白参加集会,安静听讲,会上发言先向师长和听众致礼,发言结束道声“谢谢”;观看演出和比赛,做文明观众,适时适度鼓掌致意。
三、校园生活中的礼仪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时间是最长的,在与同学、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正确的礼仪常规能让学生的校园生活和谐、温馨。我通过班会课,让学生知道怎样讲文明礼貌与同学老师相处,并评出做得好的同学,奖给礼仪星。我不但教育学生,进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敬;上课发言先举手;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时与老师、同学道别,而且从我做起,对学生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平时见到学生我主动与他打招呼,这不是降低教师的身份,反而使学生更尊敬我们。
四、家庭生活中的礼仪
学生的礼仪行为与家庭成员有关,很多学生出门不会跟家长打招呼,一些礼仪也很欠缺,我要求学生形成规范的家庭礼仪行为,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家庭成员。让家庭生活井然有序,在家要求学生: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外出或到家与父母打招呼;家中用餐请长辈先就座。
11.浅谈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篇十一
白庄小学
王春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小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人手,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尊敬国旗,怎样有礼貌待人,怎样做才是一个诚实、节约、讲卫生的好孩子,懂得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一、促进礼仪教育课程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编写了《小学生文明礼仪课程》,其中包括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并通过校园橱窗展出。在每周的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我都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的内容。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行为训练,既要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在课堂上,结合常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训练学生,并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坚持不懈,养成好习惯。例如:现代社会中,人们十分注意彼此交往中的礼仪,老师向学生示范坐、立、行、走、敬礼等的正确姿势,并要求学生做到”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二、营造环境,形成文明礼仪氛围
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开设星卡评价专栏和文明礼仪之星评比专栏并狠抓教室环境布置。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美,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紧紧抓住舆论宣传,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每天的校园广播、板报、校报以及班会大力弘扬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养成。
三、学科结合,起好先导作用
在礼仪养成教育中,首先应坚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授课吋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在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文明礼仪教育,从性质上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品德课。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在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有意识地将文明礼仪内容结合到相关的思品课程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情感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先导作用。促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形成文明礼仪,以便指导日常行为。
四、发挥榜样表率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老师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根据学生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礼仪教育须与家庭配合
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中,家庭的礼仪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机会主动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
整体性。要求家长放手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训练与监督学生在家、到亲友家的文明礼仪。如果发现问题,我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
12.谈文明的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故事教学,文明礼仪,家园配合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从小进行礼貌教育等行为习惯,可以通过一日生活、故事教学、家园配合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习惯。同时,3~5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所以,对于中班幼儿礼仪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故事教学法和文明礼仪的定义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文明礼仪是人类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互相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方式。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餐桌礼仪、文明交往、文明用语等。所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都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
二、故事教学中良好礼仪的培养
以礼待人,以德服人是中国几千年的传承。然而现在的家庭也越来越重视礼仪的培养。对于3~4岁的孩子学习枯燥的礼仪知识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我们就会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来渗透我们的礼仪教学。在我班我喜欢给孩子们讲有故事内涵的知识,让他们不仅喜欢听故事,还要懂得故事后面的意义,学习如何做人的道理。
在开展故事教学的语言主题中,老师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认真筛选符合小班年龄段的故事。并且这些故事比较丰富多彩,能让幼儿喜欢并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例如,在《我喜欢我》这个故事中就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本堂课教师利用手偶讲述故事幼儿听得认真,讲完故事师生又共同探讨自身的优点,让幼儿深刻明白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在学习《三只蝴蝶》的故事,我利用生动的课件让幼儿知道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等。有了这些故事背后的礼仪教育,相信这些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
三、运用多种故事教学法培养幼儿文明礼仪
1. 音乐游戏法
音乐能帮助幼儿感知故事情节的变化并渲染气氛。在情景故事教学表演中,我加入了每个环节的音乐,幼儿很快能根据音乐提示做出故事相应动作,更好更快地掌握故事表演,也能更快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含义,瞬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看图讲述法
以前的孩子们就是单一背诵故事的内容,太枯燥了。现在我利用PPT让幼儿看图讲述,不仅培养了幼儿语言能力,也使幼儿更加快捷地理解故事内容。
3. 情景表演法
故事的体会和理解,我认为必须有孩子们的尝试体验才可行。这就促使幼儿在故事的理解复述后,尝试情景表演。
4. 随机教育法
每次活动结束的过程中,我都会让幼儿明白今天我们学习这个故事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也要像谁学习什么样的品质和什么样的文明礼仪。
四、利用环境,提高故事教学文明礼仪的培养
每次活动我都会精心准备教具,我会提前一天把班级布置成我需要的故事环境,让幼儿感受故事的真实存在感。每次课堂上幼儿明白的故事含义,我都会运用到生活中的礼仪教育中。让故事教育是为了文明礼仪去学习的。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然而幼儿园又是一个小的社会,在这个小的社会中我利用这个环境去检测我的礼仪学习是否成功。同时,也利用这个环境提高我的礼仪学习。课上学习,课下应用。幼儿园的这个环境,是提高故事教学文明礼仪培养的场所。
五、家园配合讲故事学习的礼仪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配合和补充的,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给幼儿以表率作用,幼儿在幼儿园礼仪表现再好,在家父母没有较好的文明礼仪,也是会给幼儿的礼仪习惯造成一定影响,让幼儿形成两面性行为,所以,家园礼仪教育的同步一致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幼儿园应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指导活动,来提高家长自身礼仪素养和家教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礼仪教育需要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积累而逐步形成的。幼儿园里教师时刻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巩固、强化幼儿的礼仪习惯,同时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
总之,故事教学能促进培养幼儿文明礼仪的习惯,只要我们多利用故事后面的真正含义,在生活中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就能使他们学会以礼待人,文明礼貌,使每个孩子都有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未来受欢迎的人,与社会融洽的人,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所以,我个人认为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是可行的,也是必行的。也是最快,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沈亚娟.多途径渗透礼仪教育[J].早期教育,2009(10).
13.谈文明的作文 篇十三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原理授课教师:院(系):年级、班:学号 姓 名:
成绩
浅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生态文明 城市生态文明 城市农村建设 精神文明 开发保护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二、城市生态文明
城市生态文明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注重人自身的素质提高。不仅要做到自然的和谐与城市的发展,也要做到居民本身的环保意识提高,将城市的发展推进一个全新的历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 1.城市农村建设不协调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往往更多注重城市区域,轻视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市,社会保障面覆盖城市。而在城市的农村区域,道路基本还没有实现硬化,环卫、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消防等设施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民,长期未享受公共财政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还仅限于试点或起步阶段。2.城市精神文明仍需加强
目前,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时常听到满口流言和看到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等行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因此,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袭。
3.开发要兼顾保护
城市的开发与保护是相互影响的,开发中要注重保护,保护中可适度开发。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开发上已经有很深的教训:
(1)房地产开发。许多城市大量拆除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修建大量“现代”建筑,使古老的城市的元素因城市开发顷刻被抹去,除此之外,过度的楼房建造导致出现空房“鬼楼”现象。
(2)风景区开发。大量修建与生态环境极不和谐的建筑,不仅破坏自然生态景观,而且造成视觉污染。
(3)经济开发区开发。由于经济开发区热,占用大量良田好土及森林植被,致使耕地面积和森林植被大幅度减少。
(4)矿产资源开发。由于片面强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过度开发,致使部分自然山体、水体及植被遭到破坏等。
4.重视实质建设
良好的名誉能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关键一点还是要给人们带来实惠,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些城市片面追求名誉,将水源保护区申报升格为省级甚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性质的变化改变了水的命运,使水源遭到人为污染。有些城市为迎接卫生达标检,只是突击将主要街道打扫干净,但处于城市边地带却一片狼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能只是面子工程,要更多注重民生问题和环保问题,实实在在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
5.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
现实生活中,一些城市建设中往往过多注重经济发展,轻视社会发展。致使经济发展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城市拆迁纠纷、土地征拨纠纷等。这就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的发展,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的各种手段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生产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理想中的生态城市。
【谈文明的作文】推荐阅读:
浅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08-18
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培养,,,论文10-25
讲文明讲礼仪的作文07-26
给文明的诊疗书作文10-15
要做文明的孩子作文11-20
文明在我身边作文400字 我身边的文明人08-05
文明,在我的生活里作文09-01
一位难忘的文明阿姨作文11-17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作文06-22
我眼中的文明征文500字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