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文学常识(通用4篇)
1.九下语文文学常识 篇一
假期除了做好身心调节,比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锻炼身体,还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课业复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九下语文作业本答案,欢迎阅读收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下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一单元沁园春 雪
1.(1)蜡(2)裹(3)娆(4)逊
2.(1)宋 题目 词牌名 北方的雪景 历代的英雄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成吉思汗(3)《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文采(4)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1)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2)强调了黄河上下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快。(3)“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了它们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气概。(4)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英雄人物为之奋斗的动机。(5)含蓄地表达出对历史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
4.示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雪里行军情更迫 雪中行军 红军战士行军的昂扬气概和雄壮军威
6.风卷红旗过大关 实
7.略
8.示例:课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型。它将本来可能枯燥的议论,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词中的评论既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又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历史书上的表述略。雨 说
1.(1)圃(2)锢(3)嚷(4)蓑(5)膏(6)褓
2.(1)指说话时声音语气很轻很细,温柔亲切。造句略。(2)如同油膏一样湿润。造句略。
3.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4.提示了“雨”诉说的内容的变化,又是作者情感递增的线索。诗人借春雨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5.意味着它好像是为了咬断套在它脖子上的绳索。(或:要挣脱那牵在太阳手中的绳索,而且几乎要“一口”把那绳索咬断。)
2.九下语文文学常识 篇二
21、《陈涉世家》
1、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陈涉为起义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1)丹书鱼腹;(2)篝火狐鸣
3、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4、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2、《唐雎不辱使命》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唐 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4、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5、文 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23、《隆中对》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24、《出师表》〉
1、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选文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他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三顾茅庐、临危受重任、临崩寄大事。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九下文言文简答题
1、墨子使楚王取消了攻宋的打算,体现了墨子是个怎样的人?
墨子是一个坚持正义(反对“不义”战争),不畏艰难,敢于斗争,机智善辩的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自然段列举的六个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人都出身贫贱;他们在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之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这告诉我们在人生面临抉择的时候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舍生而取义。面临人生抉择,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
4、《惠子相梁》一文中,你认为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谈谈你的理由。
庄子以鹓鶵自喻清高自守,淡泊名利,心胸旷达,机智幽默。
九上文言文简答题
1、《陈涉世家》
1、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2、陈涉为起义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1)丹书鱼腹;(2)篝火狐鸣
3、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4、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唐雎不辱使命》
1、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2、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3、唐 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4、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23、《隆中对》
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24、《出师表》〉
1、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3.语文九下24《诗经两首》教学案 篇三
24、《《诗经》两首》教学案
一、文学资讯
(一)、作品资讯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二)、文体资讯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以四言为主。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三)、其他资讯
(一)《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一般多见于《颂》和《大雅》;但像《七月》《氓》《溱》等优秀民歌作品,也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如《风·相鼠》《魏风·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变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如《周南·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又如《邶风·燕燕》是一首送别诗,以“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起兴,使人从燕子飞时的差池不齐联想到送别时的依恋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诗经》善于运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篇中尤为突出。有的通篇重叠,各章对应地只换几个字,如《周南》;有的只在章首或章尾重叠,如《周南·汉广》;有的隔章重叠,重首重尾,如《周南·关雎》。重叠便于记忆和咏唱,是民歌的特色之一,回旋反复,可以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怀。《诗经》中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如“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其中的“凄凄”“喈喈”“萧萧”“胶胶”都是叠字;双声如“参差”“踟蹰”等;叠韵如“窈窕”“崔嵬”等。这些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不仅增加了诗的音乐美,而且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思想感情,描摹出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二)《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事物。这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出于下层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人十分重视,产生了巨大影响。屈原作品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反对黑暗势力的精神就是《诗经》精神的继承。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收到显著的艺术效果,对后代文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诗经》中民歌还有些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值得一谈,最突出的是重章叠句。重章有时表示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重复歌唱还有加强抒情的效果……至于《诗经》中歌谣本身给予后人的影响,主要还是在于它的真朴、深厚的思想感情与现实主义精神,而不在于它的技巧和结构形式。
(摘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
(三)《诗经》的编排分类
前人有“六诗”“六义”“四始”的说法。《周礼·春官·大(太)师》中说:“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在《毛诗序》里,把“六诗”叫做“六义”。对这两个名词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以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的解释较有代表性。
他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他认为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这看法被长期沿用下来。至于《毛诗序》中又把风、小雅、大雅和颂说成是王道兴衰之所由始的“四始”,则是出于封建礼教的观点对《诗经》所作的曲解。
《诗经》中的“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又分为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各部分的产生时间,一般认为“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前期,“小雅”的大部分和“大雅”的一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和周室东迁之初,“国风”中除有一些西周时期的作品外,多数篇章以及“鲁颂”“商颂”的全部都产生于春秋时期。就具体篇章说,产生年代最早的是《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它们是周民族的早期史诗,其原始形态在武王伐纣之前可能就已存在。产生年代最晚的是《陈风·株林》,内容是讽刺陈灵公的,当作于鲁宣公十年(前599年)之前。
二、字词空间 重要字词注音及解释
(一)雎鸠(jiū):一种水鸟。
(二)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三)逑(qiú):配偶
(四)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五)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六)蒹葭(jiānjiā):芦苇。
(七)参差:长短不齐。
(八)悠哉:思念绵绵不断。
(九)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辗转,来回转动;反侧,翻覆。
三、问题探究
(一)、整体感悟
(一)从内容上看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从内容上来说这二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关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句。诗人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达了对采荇菜姑娘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求。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在《诗经》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格,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二)《关雎》这首诗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当“求之不得”时,则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他的思念之情达到了高潮。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反复表现女子采荇菜劳动的勤劳善良形象,感情炽热、纯真,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
(三)《蒹葭》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
一是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欢晤受阻,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二是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二)、局部探究
(一)这两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它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的开头。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在一个秋日的清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芦苇丛却呈现出冷寂与落寞的气氛。
(二)这两首诗语言有何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可由此推想,当时演唱的《诗经》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的、简单的。
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在现代歌曲中,还常看到这种情况,这说不上影响,却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四)参考译文
关雎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顺手采。纯洁美丽好姑娘,醒着相思梦里爱。追求姑娘难实现,醒来梦里意常牵。一片深情悠悠长,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荇菜鲜,左手采来右手拣。纯洁美丽好姑娘,弹琴奏瑟表爱怜。长长短短鲜荇菜,左手右手拣拣开。纯洁美丽好姑娘,敲钟打鼓娶过来。
蒹葭
河边芦荻青苍苍,秋深白露凝成霜。意中人几何处寻,就在河水那一旁。迎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坎坷险又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央。河边芦荻湿漫漫,白露滴滴叶未干。
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端。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人在水中滩。河边芦获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何处寻,就在河岸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弯弯险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人水中洲。
四、综合性学习
(一)、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九下语文文学常识 篇四
国语组 古丽给娜
第九课 美丽的西双版纳
(课文二)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能够模仿造句。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了解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重点难点 学习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理解作者热爱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具:多媒体 讲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一首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下播放有关西双版纳的电子相册,让学生先去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二)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动词。“观” 热带雨林 “过” 澜沧碧水 “登” 傣家竹楼
“拍下了” 一张张珍贵的照片 “留下了” 一串串彩色的回忆 景点一 竹楼(第2、3自然段)
1、竹楼的地理位置、构造及其作用。
2、热情好客的傣家人以及傣家的饮食文化。这两段中的比喻句。
“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主人家里的老爷爷蹲在竹楼上抽着自制的雪茄烟,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活像一尊塑像。” 幻灯片展示竹楼的图片。
提问:哪些方面表现出了傣家人的热情好客?
(1)热情好客的傣家人又是杀鸡,又是宰鱼,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我。(2)男主人一边喝茶,一边陪着我聊天,这家的媳妇、嫂子、婶婶们忙着做饭。重点句型1 一边……一边……
表示一个动作跟着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1)妈妈一边给花浇水,一边和我说话。(2)弟弟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景点二 悠悠野象谷 野象谷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地方。2 精彩的大象表演。
幻灯片展示野象谷,树上旅馆,大象表演等等图片,同时引出第二个重点句型。重点句型示例2:
“那么……那么……”表示虚指,有略带夸张,使语言生动的作用(1)春天,是那么美丽,那么俏皮,像一个可爱的女孩.(2)母亲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美丽。归纳小结 本文通过亲身游览美丽的西双版纳,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质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抄写课文中你喜欢的自然段或者优美的句子。2 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练习。
【九下语文文学常识】推荐阅读:
语文文学常识介绍09-08
语文文学常识试题09-25
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07-13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07-21
大学语文(专)文学常识09-10
七年级语文下文学常识06-30
小学语文教师文学常识07-27
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题09-25
初二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知识点06-20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必背内容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