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

2024-10-01

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精选10篇)

1.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 篇一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学反思1

1.教材中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十分容易,但是对于同学来说却很抽象,因此本节课的开篇,我通过一些教学视频的利用,直观生动的使同学对于运动的熟悉变得很轻松,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同学做了一个在同学闭眼过程中推断我是否运动了的小试验,让同学真正的懂得,我们所认为的运动或者静止,就是按照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作为推断依据的,从而轻松突破这一难点。

2.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引导同学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如何推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让同学通过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感知,再结合其次段视频的观察,最后让同学通过小组举行学习、沟通,并要求同学人人都要发言,我在各组间巡察指导。看到学生们都能够举出无数日常生活中现象和实例来说明上面的问题,是同学真正懂得了,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依据情境中的某个特定的物体来说的,依据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今儿说明白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再通过全班的汇报、总结。老师做容易的概述,并协助同学准时的订正在沟通中浮现的错误或片面的熟悉。同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概括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挑选的办法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学问。这一节课整教学过程中同学都处在一种高兴的状态之中,学习效率很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足之处:

因为受课堂时光的限制,对于相对性的研究没有更多的深化,部分同学对这一学问的熟悉还不够。在喧闹的研究之后,没能给同学一定的静思时光,让同学重新理解这一问题和学问点。在同学的作业中仍然发觉参照物挑选不明,推断错误的现象。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学反思2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物理教学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学反思3

一、课堂教学程序各环节的思考及完成情况

1、在课堂引入环节,老师拿一个杯子,提请学生思考杯子的运动,相对于地面是运动还是静止?以人为参照物,是运动还是静止呢?然后讲了我们既可以说杯子是运动的也可以说杯子是静止的。本环节意图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入课题《机械运动》,又提前做了知识回顾的第3题。

2、在“基本知识回顾”环节,采用了点名提问的方法,询问了十名学生。学案上的题只有5道,但是在长度的估读问题中,学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用了诸于“mm、最小值、最小值的下面”等不规范词语。问了三个学生后,仍然获得不了我心目中的理想答案,只好将课本上的“分度值的下一位”指明了。

在辨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时,列举了几个例子,又问了两名学生。

为了解决单位换算的格式,也为将来运用P=Fv计算做铺垫,我让一名学生演板计算过程,并出了18km/h=m/s,强调了组合单位的换算途径。

二、关于以后对于类似本节复习课的思考

1、知识勾勒方法较好,能在短时间内展现主体基础知识,节约了时间又到边到角;从授课完毕后看来,时间还是花长了一些,有些如“长度的估读”和“速度两种单位换算”可以更简洁明了以缩短时间。

2、从课后完成反馈练习上面看来,突破相对运动研究对象这个问题时,解决得不够好。当时应该举出“月亮走,我也走”等例子,联系言语情景回答问题的。

3、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没有进行,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求平均速度虽然简单,但也是要求掌握的重要知识。这个点在复习时是个缺陷,下次要补充要改正,给予学生完整的东西。

4、由三个物体之间的运动情形来判断他们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问题,没有指导他们方法。只要抓住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的描述做突破口,从题干中有诸如“看到建筑物向南”“树木向东”等语句,决定一个的运动状态后,再顺藤摸瓜得到解答。

5、没有进行小结环节。从区推广的模式来评价,要有个归纳小结环节。我在课堂的最后时间内,将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了,而没有对复习过的知识简单归纳,也算得上一个不完整之处。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学反思4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表达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2.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 篇二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想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想学”的原动力, 是教师顺利施教的重要条件, 是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课堂上如何能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 不至于出现“你讲你的, 我玩我的”的情况, 我的做法是和学生交朋友, 并逐渐成为他们的“自己人”.

在传统的唯师独尊思想的影响下, 许多教师都很难放下教师的“架子”, 怕学生“皮”了不好控制, 然而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得到教师的关爱.在刚与学生接触时特别注意, 不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板着脸对学生横加指责.对于犯错的学生也不在全班当众批评, 而改为课后的谈心教育.同时还要求在三天内就要记住所教学生的姓名, 每次遇到学生我都先和学生打招呼, 找些话题和学生聊聊, 甚至可以在课余和学生开开玩笑.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学生都逐渐愿意接近我, 并向我袒露内心世界, 完全把我当成了他们的“自己人”.

二、巧用期待, 体验成功, 让学生敢学

当一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和期待, 那么他很可能就这样一直平庸下去;而当他被周围人寄予厚望并频频鼓励时, 他却能宛若新生, 仿佛突然间充了电一样, 做出一番令人不可思议的“壮举”.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期待效应”, 心理学上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初二刚接触物理, 班级中学生可以说都是从同一起点开始学习, 但很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却因为受到以前其他学科成绩的影响, 会产生一种物理一定也学不好的自我心理暗示, “士气”比较低落.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我尝试采取了“多个课代表制度”:在一个班级学生中, 任命多个课代表.把全班学生分成整体水平相等的若干组, 每组由一个课代表“统领”, 各组之间经常开展竞争.课代表的选定我充分利用了“期待效应”, 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中选出较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担任课代表, 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

通过多年的实践尝试, 所带的班级物理成绩每次都能快速提高遥遥领先, 尤其是所选的课代表, 基本上都能从原来中等或偏下的成绩冲到优秀.大量事实证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让学生“敢学”在初二物理起点教学中作用重大.

三、快乐课堂, 激励评价, 让学生乐学

所谓“快乐课堂, 激励评价”从方法论角度上讲,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使教师乐于教, 学生乐于学, 使全体学生在融洽的互动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积极的、带有激励性的评价, 促使学生对物理的喜爱和对物理课堂的期待.

我们看喜爱的电视剧时, 几十分钟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总觉得一集太短.而中间插播的短短十几秒的广告却让我们无法忍受.物理课堂教学就要像让学生看喜欢的电视剧一样, 全身心的投入, 调动学生全部的注意力思绪和情感, 一节课下来要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决不能像等广告结束一样来让学生等待下课.为了能营造快乐互动的课堂氛围, 提高物理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要求每节课至少要让学生笑三次, 充分运用风趣的语言, 生动的肢体表演和授课时丰富的情感, 富有哲理的小幽默等, 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同样, 在物理课堂活动, 还注重对学生活动的激励性的评价, 尤其注意对那些常被“遗忘”的学生要加强鼓励引导.作者教过的一位学生在初三毕业后的来信, 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了您, 我的好教师, 慢慢的我喜欢了你上的课, 但真正让我对物理感兴趣的是那次实验课, 我正确回答了声音产生的原因, 你表扬我说:“小娟学生真厉害, 她能通过现象发现本质!”这么多年来, 你是第一个夸奖我的教师……”正如该学生一样, 还有许多学生需要我们激励性的评价去促其前进, 一句表扬也许会改变他的一生.

四、学法指导, 习惯培养, 让学生会学

当然, 在培养兴趣, 树立自信的同时,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根据物理课的特点, 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多观察、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 而这些反映在课堂上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以实验为起点, 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究, 凡是有条件进行的实验, 尽量让学生都去实践操作一下.过样,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物理的重要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相关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 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做好准备.

其次, 要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习惯.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 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并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做到心中有数.上课要求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嘴, 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而应该跟着教师的引导积极思维, 注意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 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听课情况, 及时运用“尝试回忆法”进行复习和总结, 并尝试在家庭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 初二物理的起点教学是一个让学生喜欢物理, 树立学习自信, 养成良好物理学习习惯的难得机会.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这个有利时机, 物理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初二物理的入门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生活和物理教学入门反思

俗话说“生活处处有物理”在现在的教材, 初中的物理教学就很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特别是初二入门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我们在校运会期间,百米赛跑开始时,终点裁判是看发令员的发令枪冒出的烟记时,还是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呢?当你一进到家门,就看到电能表,保险丝。看到平面镜中钟表的像,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会冒烟。我们穿的鞋鞋底为什么要做成花纹,我们做的沙发总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呢?这就说明生活离不开物理。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再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比如:飞机为什么会飞?应先让学生用一些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子和绳子,小石头从二楼往下放,有些快,有些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是有一个托力的作用,飞机的升力就是由于机翼上弯下平,当飞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快,压强小,下方的空气流动慢,压强大,因而就产生了一个升力。

三、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例如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再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讲气体压强时,我先做一个“瓶子吞鸡蛋”的有趣实验,在瓶子里燃烧一些沾有酒精的棉花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快速堵住瓶口,鸡蛋就自动钻进瓶子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一些小纸碎在桌面上,再敲敲桌面,就会看见小纸碎上下跳动。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 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做为一名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上完一节课好更要好好地反思:这一节中好在哪里,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重点的地方是否遗漏,下一节钟应该怎么改进,都要好好反思。要做到一节课都是下一课的准备课。

参考文献:

物理新课标,教育教科版物理教材

4.初二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篇四

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

3、会使用秒表。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可以用距离和时间来描述。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物体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1、会使用秒表测量走路的速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秒表、卷尺、计算器、活动记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

教师讲述:同学们各抒己见,意见不统一。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学生说方法。

教师:也就是指定一段距离是吧?(板书:距离)

教师:那么,你们还有其他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学生思考,小声议论)

教师讲述:同学们说出了不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试试吧!

二、探究新授:

1、讲解“相同距离,比较时间的多少”。(5分钟)

(1) 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比赛的录像。(播放刘翔比赛录像)

(2) 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的多少)

(3) 讨论:就是说,想要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4) 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一定距离中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板书:运动速度)

2、讲解“相同时间,比较距离的长短”(6分钟)

(1)引入:(接上文)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选择你感兴趣的介绍几个物体的运动速度)

(2)你们能给他们的运动速度排序吗?在书上30页完成。

学生自己做;汇报结果。

(3)你们是怎么比出快慢的?

(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

(时间相同,距离的长短不同)

3、测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15分钟)

(1) 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

(2) 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

(3) 讨论:

A、从表格中,知道用不同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00厘米。

B、学生示范正常步伐与慢一些的步伐。

C、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

D、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

E、除了这样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

E、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刻度不够长,可以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

F、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左边这几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组进行测量活动2。在室内,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5米的距离,做测量活动1的同学可以直接到那个场地测量。做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已经标好起点位置了。这样的活动你们会做吗?在小组内想想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分工(学生讨论)

G、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下,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 分小组开始测量。

(5)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4、知道如何判断缓慢运动的物体。(3分钟)

(1) 引入:(出示图片)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2) 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指甲生长这样运动缓慢的物体。(出示图片)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生长速度吗?

5、总结:今天,我们讨论了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它离不开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

6、知道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3分钟)

(1)(出示图片)这是一张气象卫星云图,是台风“卡努”运动走向图。(出示资料)

(2)交流问题: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5.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 篇五

1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1h=60min 1min=60s。

4、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二、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 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

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 ,变形可得:s=vt,t= 。 tv

2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6.初二物理功和机械能练习题及答案 篇六

一、选择填空

1.如图3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A.他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B.他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C.他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和内能

D.他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2.直升机在匀速下降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是()

A.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C.势能不变,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D.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3.关于机械能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只具有动能B.炮弹具有的机械能一定比子弹具有的机械能大

C.质量和速度都相同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一样大D.质量大的物体的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大 4.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B.做的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C.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5.甲、乙两辆汽车,功率之比为2∶1,在相同时间内沿水平路面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2.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2∶1 B.1∶1 C.1∶4 D.4∶1 6.下列单位中不是功的单位的是()

A.W·s B.J C.J/s D.N·m 7.某人用手将一物体竖直举高2m和用机械效率为80%的斜面将它升高2 m.比较两种情况()

A.用手举高时做功多B.用斜面升高时做功多 C.两种情况做功一样多D.两种情况都不做功

8.跳水运动员从最高点向水面下落的过程中,他的________能逐渐减少,________能逐渐增加. 9.一只小鸟在空中飞行时具有40J的机械能,若它具有10J的势能,则它具有________J的动能. 10.小明在水平面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加速推着一辆重120 N的小车,前进了10 m,小明的推力做功是________J.水平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做功是________J.

11.甲、乙两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如果它们的功率相同,行驶速度之比v甲∶v乙=2∶1.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牵引力做功之比为________.

12.用一只铁桶从深井中取水,第一次取半桶,第二次取满桶,两次相比:W1额_____W2额,η1___η2(填“>”“<”或“=”)

二、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3.一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物重为200牛的物体,此时人对绳的拉力为120牛,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果人的体重为600牛,那么他们用此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不能超过多少牛?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有用功等于物体的重力乘以物体上升的高度,总功等于拉力乘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当绳子的拉力和人的体重相等时,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最大,先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最大拉力就等于最大物重与动滑轮重和的一半.从而求出最大物重.

功和机械能参考答案1.B 2.B 3.C 4.D 5.A 6.C 7.B 8.势 动 9.30 10.500 0 11.1∶1 12.= <

13.解答:解:(1)η=Gh2Fh=200N2×120N=83.3% 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2)设动滑轮重G0,由2F=G+G0,得G0=40牛

设提升的最大物重为G′,人的体重为G1,此时绳的拉力为F′,则F′=G1,由2F′=G′+G0,得所能提起物体的最大物重

G′=2F′-G0=2×600N-40N=1160N.

7.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 篇七

玉米收获机在籽粒直收作业中,脱粒滚筒进行玉米果穗的脱粒作业,玉米的籽粒破碎率和损失率主要受制于脱粒滚筒的结构和工作参数等机械因素,以及玉米果穗与机械之间的适应性、收获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情况、田间作业条件、气候环境、作物形态和玉米的物理和机械特性,此外,玉米作物各部分含水率也是影响玉米收获和收获后操作的关键因素。在玉米的物理和机械特性中,作物强度包括茎秆强度、果穗强度和籽粒强度,对玉米的收获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

二、试验方法

1. 脱粒工作参数测试

在纹杆式脱离滚筒中分别测定三种玉米品种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玉米果穗破碎率、凹板分离效率、脱粒效率和籽粒破碎率。

2. 力学测试

采用准静态压缩和弯曲试验测定相应玉米果穗和籽粒样品的物理机械特性,同时测定玉米含水率。在径向压缩试验中,取长3cm的玉米果穗进行压缩试验,加荷速率为1cm/min,人工从果穗上剥下的玉米籽粒加载速度为0.5cm/min,测定抗压强度,即为径向压缩下最大接触压力,计算变形模量和极限载荷。在弯曲试验中,取完整玉米果穗进行弯曲试验,加荷速率为3cm/min,测定强度。

三、试验结论

1. 玉米品种和收获时期对所研究的大部分玉米物理和机械特性有显著影响。

2. 脱粒过程中果穗破碎率最大的品种,其果穗自身的机械特性测定值最低。

3. 对传统的脱粒机构而言,玉米果穗的抗压强度是影响果穗脱粒的最重要的作物特性。

4. 采用回归分析,分析玉米的物理和机械特性与脱粒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

(1)果穗抗压强度是影响脱离滚筒工作最重要的单因素;

(2)果穗抗压强度和果穗直径是影响果穗破碎率最重要的双因素;

(3)果穗含水率、果穗抗压强度和果穗弯曲弹性模量是影响脱粒效率最重要的三因素;

(4)果穗含水率、籽粒含水率、果穗抗压强度和果穗弯曲弹性模量是影响凹板分离效率最重要的四因素;

(5)果穗抗压强度和果穗弯曲弹性模量是影响滚筒脱粒操作中籽粒破碎率的重要因素;

(6)玉米品种和收获时期显著影响大部分彼此独立或彼此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

(7)果穗和籽粒的机械特性值较低时,果穗脱粒过程中,果穗破碎率较高,凹板分离效率、脱粒效率均较低;

(8)果穗和籽粒的机械特性值较高时,果穗脱粒过程中,果穗破碎率较低,凹板分离效率、脱粒效率均较高;

(9)籽粒含水率较果穗含水率对脱粒滚筒的影响更大;

(10)籽粒损失率和果穗破碎率随收获期延长均降低。

5. 可根据不同玉米品种、不同收获期玉米物理和机械特性的不同优化传统脱粒滚筒操作。

(本文为译文,原文为:

8.如何培养初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八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兴趣

初二学生正值十三四岁,他们的好奇心极强,要想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我在上物理课时常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中重视用生活中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容易接受,感到物理就在身边,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且对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讲授杠杆一节时,我利用生活中的启瓶器创设问题情景,课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我请一位力量大的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将瓶盖打开,许多男学生纷纷参加,都没有成功。这时我请一位女学生上台用启瓶器轻易打开了瓶盖,生活中的杠杆就由此引出。而对于杠杆平衡概念及平衡规律,我是从生活的杆秤在课堂上实际称量时,学生在操作中真正体会到只有平衡才能称量,为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做好准备。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全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我在讲杠杆平衡条件时,让学生使用杆秤称量质量不等的物体。学生通过移动秤砣,会很自然地想到影响杠杆的平衡因素,这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所给的器材去做实验,记下实验结果,再让他们分析实验数据,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对于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很快得到解决,整个活动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没有死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由于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大气压强”时,要求学生回答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自行车内胎充气比起早期的各种轮子有哪些优越性?气门芯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在相互补充中得到了很完整的答案。还有,我在学生得到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后,问学生启瓶器为何可以轻易打开瓶盖、理发用的剪子与家用剪子有何区别?学生就会利用探究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及实物对照分析,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不但能自己巩固所学物理知识,而且对杠杆的应用和分类有了很深的认识。教师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使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激发起其自身的主动性更重要。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渴望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教师有没有讲清楚、讲透,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接受知识,乐于探究。例如,我在讲电学这一章时,让每个学生认真观察白炽灯,思考白炽灯为什么用钨做灯丝?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 为什么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不同的灯泡灯丝粗细不同?我用这些问题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因为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渴望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自己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接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用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最直观的教具或实物,这样容易集中学生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让教学多一份色彩,它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丰富的图片和大量的操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随之而来,并能营造出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像玩游戏一样新奇,学生能不对物理产生兴趣吗?

总之,学生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物理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新形势下物理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就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掌握物理知识,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9.初二物理期末试卷 篇九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15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2、下面哪一种现象是由漫反射引起的

A、从平面镜里看到物体的虚像

B、通过平静的水面看到岸边树的倒影

C、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电影屏幕上的像

D、在烈日下看到玻璃上发出刺眼的光

3、人站在平面镜前,关于他的像,正确的说法是:

A、若人远离镜面运动,则人看到他的像靠近镜面运动

B、人离平面镜近时像大一些,离平面镜远时像小一些

C、当人举起右手,平面镜中的像也举起右手

D、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4、一条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如果入射光线逐渐靠拢法线,那么,反射光线将

A、靠拢法线 B、远离法线 C、方向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5、一位同学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2米处,沿与镜面垂直方向向镜子移动了1米后,镜中的像离他本人的距离是

A、2米 B、4米 C、1米 D.6米

6、下述光学器件中,能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凹透镜

7、下列光学器件中,哪个不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A、放大镜 B、近视眼镜

C、照相机镜头 D、幻灯机镜头

8、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像对幻灯片来说是

A、正立的、放大的实像 B、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C、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D、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9、王明和刘刚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王明总比刘刚提前10米到达终点,现如果让王明远离起点10米,刘刚仍在起点起跑,则:

A、同时到达终点 B、刘刚先到达终点

C、王明先到达终点 D、无法判断

10、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铁轨两旁的树木迅速后退,这位乘客选取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树木

C、乘客坐的列车 D、迎面开来的列车

1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秒钟内通过4米的路程,那么它在前 2秒内的运动速度是:

A、2米/秒 B、1米/秒

C、1.5米/秒 D、0.5米/秒

12、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3,则:

A、甲通过的路程是乙通过路程的1/3

B、乙所用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1/3 C、通过相同的路程,乙所用的时间是甲所用时间的3倍

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是甲通过路程的3倍

13.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靠空气传播;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只能靠液体传播;D.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14.像的大小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决定的: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C.观察像的角度 D.物体的大小

15.一人骑自行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米,则: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4米/秒

C.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

D.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米/秒

以下题目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速度大

B、运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速度大

C、运动快的物体速度大

D、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的速度大

17、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时,应将被观察物体置于放大镜焦点以内,物体越靠近透镜,得到的像越大 B、用照相机时,应将被拍照物体置于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处

C、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制成的

D、用幻灯机时,应将幻灯片置于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

18、一个人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上,王明说:这个人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同船坐着的人 B、船

C、河水 D、岸上的树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__。

20、速度是表示____的物理量。

2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千米/秒。

22、影子形成的原因是____。

23、平静的湖水水面可以清楚的映现岸上的景物,这是由于光线在水面发生____的结果。

2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80度,那么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度。

2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60米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前30米路程中的速度是___米/秒。

26、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入射角。27、72千米/小时____20米/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使用照相机照相时,要使底片上的人像大一些,镜头到人的距离应____,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应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9、汽车上的人看见路旁的房屋向正北方运动,这是以____为参照物,如果以房屋为参照物,汽车向____方向运动。

30、地球同步卫星对____是静止的,以____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31、产生声音的原因是____。声音在真空中是____传播的。(填能或不能)

32、A、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VA∶VB=2∶3,则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tA∶tB=____。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4分)

33、如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的像 ]

34、图2中的两条反射光线,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试确定点光源及像点S’的位置

35、如图3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6、根据图4中光线画出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

37、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8、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3分)

39、凸透镜成像实验表明:

(1)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 __;

(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是 __;

(3)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是 __;

(4)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是 __。

40、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__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__。

41.天平是测量 ___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时,必须把它放在__ 上,然后把游码__ 上,再调节平衡螺母,使 ___,其标志是 ___.如果指针偏右侧,则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 调节.42.用天平称水的质量,根据甲乙两图,水的质量是。

五、计算题:(共18分)

43、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6分)

44、一列长250米的列车,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11分50秒,那么,大桥的长度是多少?(6分)

45、步行人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骑车人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若步行人先出发30分钟,骑车人需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7.B 8.D

13.D 14.D

二、填空题:

3.D 9.C 15.C

4.A 10.C 16.CD

5.A 11.B 17.CD

6.C 12.D 18.AB

19、米、刻度尺21、3×105

23、反射

27、等于

20、物体运动快慢

2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4、50、2

26、大于

28、减小、增大

29、汽车、正南

30、地球、太阳

31、物体的振动、不能32、3∶2

三、作图题:

四、实验题:

39、(1)u>f(2)u>2f(3)f

41、质量、水平桌面、调到零刻度、天平横梁平衡、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左42、40g

五、计算题:

43、汽车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小时,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5分)72千米

44、一列长250米的列车,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历时11分50秒,那么,大桥的长度是多少?(6分)3300米

10.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 篇十

一、学习物理的困惑有三方面不足

1.上课中存在的不足

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未理解认真听课的重要性,不能克制自己多动的小毛病;晚上睡眠不能保证质量,上课无精打采;上课不能和老师同步,思想开小差。逆反心理强,被老师批评后就不愿再学了,与老师斗气。

2.作业中存在的不足

审题不认真,不明白题意就开始做题;公式理解不透,乱套数据;书写潦草、凌乱,表达意思模糊,逻辑思维差,解题无计划。运算能力差,运算结果不准确,单位混乱。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仅停留在表面上。学生抄袭作业、到校后补作业、作业不能做全。解题格式不规范,很多学生漏写物理公式或写错,数值后忘写单位,常常物理问题数学化。

3.答卷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物理量的基本概念理解欠缺,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2)审题不细致,不全面,不准确,不按要求答题;不能通过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学生的基础知识迁移有待提高。

(3)综合应用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题的解答技巧能力有待提高,不会用数学知识来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出错多。

(4)语言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瑾,考试时不能完整、规范的书写考试题目,不能综合、灵活的应用已学的知识解题。

二、困惑探究

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起始学科,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都能听懂,许多都是生活中的现象,有些现象虽然陌生但经老师讲解后也能理解,但是一到做题就感到茫然,不能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是大部分同学学习物理的感受。部分同学数学基础很差,导致物理计算一塌糊涂;现在初二,担心物理这门新学科也学不好,所以对物理的学习就不很重视。部分学生自以为是,学的很浅,不透彻,自我感觉良好,又不愿下功夫。部分学生认为,根本不关我的事,是题目考的太偏了,老师没有教这部分知识。部分同学把考试成绩不理想归结为做的题太少,导致很多题没有见过。部分同学不愿和家长、老师沟通,逐渐感到沮丧,自己也没有办法,一段时间后,消极的孩子,无奈的老师,失望的家长。

三、方法与对策

(1)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快乐的真谛在于自己创造并获得心里愉悦,从每天的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快乐点,才是你自己真正快乐的源泉和动力;今天比昨天又多学了一点点知识,这是快乐的;做错了一道题,最终弄懂了一个知识点,这是快乐的;不停的转换心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永远都是快乐的;遇到难题做不出来,不停的思考,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快乐的;想着自己的目标,不停的努力学习,这也是快乐的。

(2)勤思考、多动脑 、多动手。在课前预习后多找几个问题;及时动脑整理好学习笔记。动手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理解物理概念。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较难的问题,关键是用什么心态对待问题、如何正确处理问题,怎么动脑思考问题。有的同学遇到问题就搁置一边,不思考,不想办法自己解决,总等老师讲解。还有的同学遇到困难就立即去问老师或同学,不积极想办法独立解决。第一种做法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缺乏上进心。第二种做法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表现比较懒惰。应该先独立思考,认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联系有关概念,在自己的大脑中留下问题,然后再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不仅是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3)巧妙记忆定律、定义、深层理解概念。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记忆的过程,学习物理也离不开记忆、理解。记忆不能机械記忆,理解不能肤浅认识,还要深刻理解定义、概念、定律中的深层含义。例如我们学过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首先应该正确理解反射角是什么,入射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而且该句话中的反射角和入射角有一定的顺序逻辑关系 ,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部分同学没有正确理解入射角与反射角,常被误解为光线与界面之间的夹角。

上一篇:质监局稽查干部下一篇:《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