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2024-08-01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通用9篇)

1.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一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的写字教学,这是我们低年级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写字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训练。进行写字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提高识字水平,还利于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总结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谈一下

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加强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习惯养成。

首先,重视双姿的指导。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字质量。通过观察,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握笔姿势的错误一般表现在:食指和大拇指握笔太低,距离笔尖位置小于一寸,影响了运笔,挡住视线,造成头歪的毛病;拇指、食指相碰或交叉(一个手指压在另一个手指的上面),手指阻碍了视线,迫使头部向左倾斜,拉近了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增加了近视的发病机会;笔杆低于虎口食指关节处而落在虎口上。正确的握笔姿势应是:

1、右手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些,食指在前偏右,这两指紧紧夹住笔杆。中指在食指下面,用第一个关节托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在中指之后自然地弯向掌心。

2、笔杆向右后方倾斜紧贴在食指第三关节和虎口之间。

3、食指和大拇指捏笔时中间呈椭圆形

4、手掌和手臂呈一直线。

5、捏笔手指与笔尖的距离接近一寸。

6、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豌豆骨上。为此我还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指导写字时正确姿势的《五指歌》,以便于孩子记忆:“老一老二不打架,老二喜欢弓着背。老三抵在笔杆后,老四老五抱成团。”

孩子在坐姿方面的错误一般有:头距桌面太低,距离不足一尺;歪着头;胸离桌子不足一拳,上身伏在桌子上。因此学生在写字之前,我必先给他们调整好姿势,让孩子背诵《写字姿势歌》: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要求学生坐姿达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汉字是一种形体优美的文字,书写时讲究结构、笔势和神韵。实践证明,写字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它要求写字者神情专注,注意力集中。培养学生的写字注意力,要引导学生“静心、专心、细心”地写字。

静心-----心神平静,即写字时要坐端正,凝神静气,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写字上。不少学生写字,总是浮躁不安,心神不定,写字时手漂移在纸上,缺乏力量,缺少底气。其原因就是写字时没有“静”下心来。

专心------精力集中,即写字时要心无旁怠,笔无虚发,把所有神情都凝聚于笔端。爱说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要他们“稳”坐写字,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把学生的精力都吸引到写字活动中来,一方面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写字方法,领悟写字规律,在写字过程中不断体验写字成功的快乐。

细心-----用心细密,即写字时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到一笔一画之间。小学生写字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粗心大意,写字看不细,写不细,点捺不分,横提无别,时常出现多笔少画现象。例如:有些学生初写“刀”字,粗略视之就动笔写,结果把“刀”写成“力”。一开始我没有进一步要求细看细写,而主观作出所谓辨别的指导,向学生反复强调不要把“刀“写成“力”。不强调还好,一强调倒把学生搞糊涂了。实际上,只要让学生养成细看细写的习惯,写错字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注意力,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和基础。此外,写字指导还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二、加强对学生的书写指导。

1、笔画的书写指导。

从一年级起就应该重视笔画的书写指导,他们开始是写拼音字母,拼音字母多带弧形,由此从拼音字母书写过渡到汉字的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画的书写指导。如:“女”字第一笔是“撇点”而学生写成“竖弯”,“山”字第二笔是“竖折”,学生写成“竖弯”,“口”字由“竖、横折、横”组成,学生写成“竖折、横折”组成,在书写指导时要及时矫正。

2、偏旁部首的书写指导。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它越来越不可代替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植根于写字基础上的书法有着

出神入化的线条和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生动地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性情、态势和精神。富于变化的汉字多由不同的偏旁部首进行空间组合的,这些偏旁部首大多由独体字演变而来,在写字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更要注重这些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部首,如:“好”字偏旁是“女”字旁,书写时应将“横”变为“提”,学生则易写成“女子? ”。

3、写好字,笔顺规则不可忽视。

在一年级的课本中已经学习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写字规则。这也是初学写汉字的一个难点,要指导学生有规律地去把握,一个笔画较多的字,不仅仅是一种书写规则的指导,也要加强汉字书写的综合指导。

4、田字格的书写指导。

小学生初学写字,不知从哪里下笔,掌握不了字的间架结构。田字格是小学生练好铅笔字的凭借,它便于让学生执照一定比例,安排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在写字前,我先教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称和使用方法,再挑部分笔画和字范写,让学生细心观察,一笔一笔带着他们写,整个字写完了,再让他们独立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每一笔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这样通过一学期的指导、训练,学生写的字都很正确,有少部分学生已基本形成体形,得到家长的好评。

三、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

学生对写字感兴趣是写好字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写好字。怎样采取行之有效的鼓励方法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1、课堂展示:在每节习字课结束以后,我都会让写的认真、规范的同学带着自己写的字,到前面来进行展示,并在班内开展了展示专栏。

2、画字表扬:这是一种教师无语言的表扬方法,在学生写的好的字,或者有进步的字下面画上红色的波浪线。这种方法可以不断激励学生,使学生在不断的肯定中渐渐进步。

3、实物累计奖励法:要把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化为实物,让学生看得见到摸得着。比如,习字练习本上连续得三个“优”的同

学可以画一面小红旗,有三面小红旗的同学可以换一朵花,学期结束时比比谁的花最多,评出写字小能手,写字进步最快者。这样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同时在给学生实物奖励的同时,让学生把这些实物累积起来,在累积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懂得写字要天天都认真,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写字习惯。除此之外,还有进行写字比赛,写喜报给家长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

写字教学是一件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常抓不懈才能使学生形成能力,写出一手好字。学生的字是否写的规范、认真往往也取决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及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认识每一笔的特色和书写方法。要求学生做到横平、竖直、撇尖、捺有力。

2.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二

一、联系生活, 愉快写作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不应该是痛苦的事, 而应该是快乐的事。心中不快, 通过作文宣泄出来, 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 通过作文诉说出来, 心情恢复平静。怎样才能让作文成为快乐的事情呢?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根本措施, 也是让学生体会作文之乐的情感源泉。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诉诸笔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 投入生活, 拥抱自然, 深入社区, 走进农村, 参观学习, 调查研究, 收集材料, 采访人物。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 有了深刻的领悟, 学生才可能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 才能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突破, 都要给予充分肯定, 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 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 让学生在鼓励中“享受”作文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 而是我们不善于发现。作文需要积累和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用心灵发现感悟的习惯, 在看似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和积累知识素材。写作就如同做饭一般, 首先要找米下锅, 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达到目标, 我们科学利用两条途径:在课堂上, 引导学生吃透文本, 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吸收、借鉴的能力;在课堂外, 充分利用课外这个“大市场”, 帮助学生向生活要素材。例如我们利用循环日记的方式, 促进学生讨论、借鉴, 共同提高。教师作点拨引导的同时还对学生作适时鼓励, 为学生的积累学习不断增添动力,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为情而造文”, 表达真情实感

“为情造文”是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写作文, 而“为文造情”是为写作而虚造思想感情。我们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为情造文”, 切忌“为文造情”。这就是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的, 要说实在的话, 说真实的话, 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讲究真情实感。教师要鼓励学生说真实的话, 写真实的作文, 做真实的事, 但是应试教育的某些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 有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为了评分的精确, 把作文评分的规则定得很细。比如, 如何开头得几分, 如何结尾得几分, 中间过程得几分等。规则细了就不是内容决定形式, 而是形式决定内容, 学生作文还没有动笔就已经让条条给钉死了。这样学生就无法表达出真情实感。我们要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要注意不要犯这些错误。

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不能急于求成, 一日千里, 盲目追求学生一下子写好, 那是不可取的。语文教师要注意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命题、立意能力, 遣词造句能力等。在小学低年级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作文打好基础, 中年级通过培养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高年级通过培养学生的命题、选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此外,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要全面认识作文教学的目标。我们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对作文教学的目标理解得比较狭隘, 认为作文教学只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和作文的技巧就行了, 不必考虑认识事物的能力。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作文教学的规律的;二是把应付考试, 使学生在考试时取得高分作为作文教学的目标。这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所得是虚而所失是实。”现在背上几篇好文章去应付考试, 即使碰对了, 所得到的只是骗人的, 会使学生失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诚实的做人本色。教育工作者应当摒弃以上两种做法, 坚持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引导学生用诚实的语言写作, 以真实的事实、真实的感情作为作文的素材, 这样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

四、作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要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即是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关于作文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叶圣陶先生发表过许多见解, 如“内容决定形式, 而形式是内容的定型”。这句话揭示了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作文内容是人的认识和经验, 而学生的认识和经验就藏在他们的头脑里, 别人无从知道。要让人家知道必须把它拿出来, 可是藏在学生头脑的认识和经验不像藏在口袋的东西, 如果不形成一个定型的东西则是拿不出来的。学生要拿出来, 就要说出来, 或者写出来。这样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形式, 就是头脑里的认识和经验的定型。因此, 如果根本没有内容可以拿出来, 则纯粹的形式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形式, 则赤裸裸的内容也无法拿出来。如果在学生的作文表达中定型完善一不走样, 二不凌乱, 三不啰唆, 就能将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准确明白地告诉别人。如果定型不合适, 就可能使内容走样, 可能使别人弄不清内容是什么, 所以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忽视。

五、作文修改多样化

文章是写出来的, 也是改出来的。“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些都是写作的重要标准。最近一次征文活动, 丁茹同学选的素材有一定的代表性:父母不舍得吃鸡蛋, 自己不愿意吃鸡蛋。我们组织学生共同分析, 找出亮点, 讨论出最佳的角度, 最后确定了从争论到引出“劳动创造财富, 智慧开启人生”的作文主线。在帮扶研究的同时, 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正确的路子, 真正实现从“我想写”、“我要写”到“我会写”、“我要写出精彩”的转变。学生心中蕴含的智慧是巨大的, 只要把它们引导出来, 提高作文水平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3.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三

【关键词】小学中段 作文教学 写作基本功训练 讲读与作文相结合 改写作文 做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69-01

一、加强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一)用词写话训练

每学完一篇课文,我从中选出一些词语,把顺序打乱,指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的意思,确定一个中心,进行写话训练。这种练习,模仿有样板,学习有对象,又有章可循,学生一般能把一段话写通顺,有的还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由于经常进行用词写话,学生写作的机会增多了,写作的兴趣变浓了,畏惧写作的心理也逐渐消除,同时,这种训练比较简便,花费时间少,十分或二十分都可以,每堂语文课都能进行,符合让学生多写,多练的原则,也为写好大作文打下了基础。而且这种训练是在讲读教学之后进行的,结合阅读课,趁热打铁,经过指导就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觉得他是加强作文基本训练的一个好方式。

(二)记故事

学了《盘古开天地》一课后,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神话故事《李寄斩蛇》。学生很感兴趣,我趁势要他们当堂记下来,并告诉他们,可以照着我讲的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写,还可以加以想象、补充、添枝加叶;写不起的字查字典。由于小学生记忆力较强,对这次作文感到新鲜、好写,很感兴趣,结果除极少数孩子因大量的字写不起,故事记不完全外,大多数学生能够通顺地、完整而有条理地将故事记下来。这种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练习写日记

一年级下期我就教了孩子们写日记,我要求对写日记有兴趣的孩子坚持天天写,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并及时鼓励。二年级下册开始,我组建了四人小组,四人小组的各成员开始写流动日记。孩子们在写流动日记的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写的日记内容要予以适当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同时,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写日记。比如有学生的日记写的都是一天的流水帐,虽然语句通顺,但内容枯燥,可提示学生是否可以写点自己心里想的东西,写的有趣一点等等。有的学生写的内容比较虚,想法写得多,具体事物的描述写得少,可启发学生写点身边的小事情等等。四单元作文是写观察日记,为了让孩子们有内容可写,我布置孩子们在家里完成“豆芽成长记”的实践活动——按时间顺序分阶段观察记录养育豆苗的发展过程。

二、讲读与作文密切结合

有些好的课文,就是写作的范文。在讲读时,我有意识地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可文中的词语和写法。学完了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一写秋的声音: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说:刷刷,那是稻谷熟睡的鼾声;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吧!滴答滴答,秋雨在招呼着大地换上秋装……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的方式写一写吗?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农民挥舞着镰刀,“刷刷——”,那是稻谷熟睡的鼾声;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滴答”,那是秋雨在招呼着大地换上秋装吧;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学生的发言分明就是一首小诗,在后来的《秋天的图画》单元作文写作中,学生将这些精彩的句子用进去了,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我手写我心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学了《玩出了名堂》一课后,按照课后作业的要求,孩子们要进行一次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玩,孩子们都会玩,可是要让孩子们把玩的过程和收获写下来,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口水话。因此,我组织了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猜中指”、“找‘领袖”、“拉网捕鱼”等游戏,让孩子们真正能把自己亲自参与的活动用笔写下来——我手写我心。

那是一堂阅读课辅课,上课铃一响,站在教室讲台前的我对早已准备上阅读课辅课的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玩个游戏——找“领袖”……”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欢呼雀跃起来。游戏前,我讲清了要求:边玩游戏边观察:仔细观察游戏的全过程,观察“领袖”的动作是否新鲜有创意,“镜子”是否模仿得不露痕迹,而“侦探”是否具有较强的辨别能力等。看谁的观察最仔细。游戏中,学生玩得特别开心。最后一刻,为游戏创造高潮,我也加入了其中当侦探,有意地夸张了侦探的动作、神态、语言,便于学生观察。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详细地回忆了游戏过程,说的过程中,特别指导学生回忆刚才印象最深的片断,并尝试着让学生加进好词好句,让语言表达更生动。

4.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四

引言: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一)、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更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特效的课文。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每当教到佳句、佳段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朗诵,甚至表演一番。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写出这样的优美语句来呢?如果想,请多读几遍,记住啰。”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佳句、佳段在我们写作时怎样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当然,仿写要由易到难,从仿句到仿段、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课后,让学生仿写,这里主要是仿写课文中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这一内容,以《我和爸爸》或《妈妈给我的爱》,用真实地事例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联系自己的心理、情感等写出独特的体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仿写作者看着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这种疼痛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遇到痛苦的事时那种难过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场上,个别孩子去踩小草,有的孩子就过去制止:“不要踩它们,不然它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拾起纸屑、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孩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如“道德,只有当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寻找春天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还有的把自己家种的花搬到教室里来了。还有的高唱一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孩子吟诵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的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丰富,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再是写一件有意义一点的事,然后叫他们写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些什么,逐渐培养他们把这件事写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平时,每学完一篇思想深邃,饱含激情的文章后,我总是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写读后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当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然后再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每次是在自然而然地写作,没有给学生压力,学生就快乐作文。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允许有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热情激励。不要要求优生的习作都写得像优秀作文一样,也不要把后进生的作文和优生对比。教师应充分以赏识的心态和赏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促使学生找到“作文我能行”的感觉!

(一)、每月,我组织学生办作文小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出成手抄报,自我激励,人手一份,各具特色,从设计、作文选材到排版,都须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每期进行2——3次的编写作文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写几句编者的心里话,安排目录,配上优美的图画,使学生自感我的作文也挺不错的。

(三)、全班进行编写优秀作文集,收集本班的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点评,编成集,每期编2——3本。力争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中。

(四)、相互传阅《育心苑》校报、《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选》以及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他人习作的兴趣,吸收他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5.小学一年级写字的几点做法 篇五

对学生的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对于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之一就是: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写字,又要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角度去思考,他们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不会写字或者写不好是非常正常的事。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该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个别辅导时,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之中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不但可以注意自身的写字姿势,提高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标本”,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1.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如写捺,向左推两下,再向右下行笔。写ノ,找到用力的部位,在快撇出的地方,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2.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3.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由于低段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可以要求学生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 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在这方面也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四、激励评价,鼓励进取,展开竞赛

表现欲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教师应该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课堂上,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生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有时因没有上榜,会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悔恨,这些足以证明每个学生都有可贵的上进心。

五、家校合作,严格要求

6.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六

田世勇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学不得法,往往会使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新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调整,规定低年级识字,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我们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安排两年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方法,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那么怎样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呢?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一、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未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开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记住了。之后,我便鼓励他们自己来给生字编编谜语,讲讲故事。小学生的情绪更高涨,有的学生编得谜语相当出色,如,学习“春”字时,编出了谜语“三人看日落”。效果相当不错,但在教学时应适时点拨,引导,避免学生为了编谜语、讲故事硬拆汉字部件的做法,影响学生识记规范汉字。猜一猜就是把字变成一个字谜让学生来猜;讲一讲就是让学生把生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出来。画一画就是让学生根据字要表达的事物画出来,再和生字进行比较。通过这些方法加上辅助的游戏学生学习生字就充满了乐趣,也大大的提高了识字量,省去了重复书写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例如:让学生在王字头上加一点。就变成主人的“主”、在给王字戴一顶帽子就变成了宝贝的“宝”。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比如学习“去”就是“丢”字掉了一笔就变成了去,大字减一笔就变成人字。学习过程也可以变成一个游戏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去掉哪一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了,通过这样课堂的气氛我发现学生也活跃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

二、游戏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运用以下方法教会学生识字。

1、找朋友。在课堂上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故”字说:“我是‘故’,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事”的学生马上出来和“故”合在一起,说:“我是‘事’,我和‘故’组成‘故事’。”全班读“故事”。

2、摘水果。老师先画出不同的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水果形卡片贴到相应的果树上,如:“杨、扬”,“喝、渴”,“栏、拦”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水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组词。在这些字当中,有的字读音相同,我又是这样让学生去区分的,如“杨、扬”这两个字,带有木字旁的与树有关,带有提手旁的与手有关。通过这样的练习识字,学生掌握的字有比较牢。

3、动物找食。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如青蛙、熊猫、山羊、小兔,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贴在一起。

4、开火车。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游戏方法。但是这种游戏可以较大范围的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开火车时,我们可采用比赛的方式,小学生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开火车比赛的游戏,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开火车的形式也可多样,可以开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三、生活中主动识字

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寻找汉字,汉字随处可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如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是,物品名称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冲他们招手。在不知不觉间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字。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建立识字本,用剪贴、图画等形式把收集得的字放进识字本里,定时为他们提供在班上交流、展示成果。大大激发了他们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

7.浅析四年级字母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篇七

一、学好26个字母, 打下坚实基础

字母发音直接影响着学生单词的发音, 而且学生错误的发音一旦形成就很难再纠正。因此, 我先在教学之前听录音比较, 检查并纠正好个别习惯发音。然后, 我在课堂中让学生反复地听磁带跟读, 指导他们进行听读比较, 并鼓励模仿得好的学生示范领读, 相互纠正发音。同时, 我在教学时注重强化个别难读字母和易混淆字母的发音教学。如学生容易把A读成/e/, 需要教师预先采取方法防止错误发音的出现。

又如学生对“Gg”“Jj”两个字母的读音容易混淆, 对“Uu”和“Ii”这两个字母的发音不到位。于是在教学中我就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字母的训练。

教师在教会学生正确读字母后, 教师还应当巧用读音归类来巩固。Pep3中recycle1就提供了生动的素材———课文采用“分家”游戏的方法, 将26个字母按“家族”进行了分类。通过这一课文内容开展各种游戏, 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七大家族的成员, 初步掌握了字母的发音。另外, 我还找到了其他教师自编的chant来帮助学生记忆:A、H、J、K是A家族, A, A是族长。E的家族有八位, BCDE, GPTV, E, E是族长。/e/的家族没有族长, 它的成员有七位, FLMN, SX和Z。U的家族有三位, UQW, U, U是族长。I的家族有两位, IY, I, I是族长。R和O单独住, 它们是单身贵族。

二、字不离词, 渗透发音

字母的教学和具体的单词是密不可分的, 教材pep3教学一个字母时, 总是跟着一排单词, 另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觉得字母简单会一读而过。我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便利素材, 既可以让学生对字母有一个生动鲜活的印象, 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在单词里的读音。因此, 我努力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 并以此为基础在字母教学中开始渗透单词拼读方法。

如在教学元音字母Aa时, 除了利用好课文中内容, 我还扩展一些简单词汇序列:cake, lake, name…让学生自己读熟并找出其中规律 (因元音字母发音复杂, 以四上学生水平不作深入学习) 。在教学辅音时, 我不仅会让他们读单词序列找规律, 还会引导他们与汉语拼音比较, 从比较中学生发现辅音字母的读音与汉语拼音不同, 但在单词中的发音却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时, 我借机讲了汉语拼音的来源, 同时总结出一些简单的辅音发音规律:b, p, d, t, g, k, h, 单词照着拼音读;f, v, 牙齿咬下唇, s, z, 舌头口中悬;l, r容易分, m, n听仔细;q要砍头x断尾。 (现在回头看看, 可能引入汉语拼音有些不当之处, 还需细细斟酌。)

在四上年级, 我通过对辅音字母的重点教学, 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辅音字母发音规则。到了四下, 课本中开始出现pronunciation, 教学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和闭音节中的不同发音。在教学中, 我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没有急于出现音标和强调开音节和闭音节中发音的不同, 而是启发学生通过仔细朗读总结出长、短音的规律, 并呈现更多学过的单词帮助学生印证这一规律 (原来尝试让学生找出学过的同类单词, 后来发现超出学生水平, 效果不佳) 。然后, 我让他们试着按照读音规则读出没有学过的生词, 从而给予学生成就感,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在单词教学中, 渗透音节概念和拼读意识

到了四下, 教学重点转向词句教学。词汇量是语言的绝对要素, 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搞好词汇识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字母的基本发音规则之基础下, 我在单词教学中将一些常见的读音与单词拼读规则相结合, 逐步渗透单词音节概念和拼读意识, 将单词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高效记忆。

首先, 教师应渗透单词的音节意识, 让学生建立音节概念。例如:在第一课时教授canteen, garden等发音时, 教师可以分音节进行示范和领读, 即将canteen有意识地读为can-teen, 将garden读为gar-den。这样结合学生已掌握的辅音字母发音规则帮助学生建立起音节的概念, 对辅音字母加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有初步练习体会。

其次, 教师可在教学中渗透单词的音素意识, 开始渗透一些常见固定字母组合的发音。如教学shirt时, 我首先把sh这一组合提出来让学生学习体会更多带sh的单词, 再与skirt, bird, girl等比较中, 体会ir这一字母组合, 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组合的发音同时也清扫一些易错词语障碍。

把音素与字母联系起来, 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单词, 还能帮助学生以音节为单位有效记忆单词, 是对字母组合等发音规律的一种实际运用。坚持这样的引导, 一段时间后学生即使对单词的拼写有所遗忘, 但只要能读出这个单词, 就能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回忆起来。

8.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八

[关键词] 品德教学;体验;有效性

“品德与生活”是小学阶段面向低年级儿童开设的德育课程。新课程强调,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为主,在引导学生展开体验、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低年级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心理和学习方式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开阔视野,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教学低年级品德课程的实践,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一、开发课程资源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尽量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体验。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品德与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强调学生个性的课程教材,它将学校和地方德育特色相结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的主要特性,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带领学生开展学文明理、体验导行和实践拓展等活动。

如教学《我不胆小》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不胆小、不娇气的行为习惯,正确认识勇敢,进而体悟到成长的快乐。针对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缺乏一定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容易把鲁莽、逞强、蛮干等行为误认为是勇敢的特点,笔者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而帮助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蛮干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大胆取舍,重组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小熊过桥”的故事贯穿始终。选取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如怕打针、怕发言、怕黑、爱做危险动作等,并以看视频、听故事、念儿歌等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二)合理利用生活资源

生活是品德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德育材料。如教学《秋天在哪里》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前开展“找秋天”活动。因为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从哪里找到秋天”这个话题时滔滔不绝,有的发现了树叶颜色的变化,有的看到了果子的成熟。这些都来自生活所见,是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的,他们从中不仅获得了有关秋天的知识,更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生活资源。

二、关注学生的活动体验

体验是内化的前提。组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自主体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一)在践行中体验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也就是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活动是实践途径,是学生成长的最好舞台,寓教于乐将会事半功倍。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在玩中学、在体验中学,教师应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设计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不受拘束地学习。

比如教学《在餐桌上》一课,笔者创设了“吃自助餐”的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日三餐,然后结合已有的生活常识,互相评价谁的一日三餐安排最合理。接着通过科学童话《奇奇餐厅》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营养学知识王国,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和一日三餐的均衡搭配,体验文明的用餐行为。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菜谱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作出科学调整,达到合理饮食的目的。

(二)在换位中体验

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简单地看待问题,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感受。如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由于先天或其他的因素造成了身体的残缺,和身体健全的我们相比,他们是不幸的。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无法体会残疾人的痛苦,甚至有时觉得好玩还会模仿。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学习他们身残志坚的乐观精神成了本节课的难点。基于这样的学情,笔者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了如下体验游戏:

游戏一:请一个学生上台扮演盲人,蒙上眼睛走回座位。学生双手摸着墙壁,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脚步,周围的学生都替他捏了把汗。等他回到座位,他深深地叹了口气:“总算到了!”笔者随即问学生:“当时走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怕撞、怕摔跤、怕绊倒……”一连串的“怕”,道出了学生对盲人走路辛苦的理解。

游戏二:全班学生用一只手整理铅笔盒,游戏完毕谈体会。学生畅所欲言:“手好酸!”“东西老掉,放不好!”“速度太慢!”这一次的全班总动员,学生们在换位体验中体会到了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对他们的艰辛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

换位思考,身体力行,这样的体验活动对学生的内心触动是极大的,能有效地唤起他们的关爱之心,促使他们主动伸出手帮助残疾人。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出示图片介绍身残志坚的人物如桑兰、张海迪,让学生了解她们的感人事迹,体会她们身患残疾却仍然顽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精神。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残疾人除了同情和关爱,更多的是给予尊重。

三、采取多元化的德育评价

合理的评价能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满足,进而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行。在品德课堂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中,采取多元化的德育评价必不可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关注弱势个体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各有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评价时机,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最终评价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教学《新朋友新伙伴》一课,笔者组织学生介绍在班里结识的新伙伴。活动开始不久,大家很快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新伙伴,相互诉说对方的优点。突然,笔者发现在墙角边有个小男孩,双眼无神地站在那里,看着其他同学互相拥抱的亲昵样子,眼睛里流露出十分羡慕的神色。笔者忽然想起,这个男孩平时爱欺负别人,搞破坏,大家都不太喜欢他,难怪交不上朋友了。看着他可怜的样子,笔者轻轻走向他身边,故意大声唱道:“找,找,找朋友!找,找,找朋友!我的朋友是李?菖?菖!”笔者这么一唱,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神看过来。笔者微微一笑:“嘿,别看李同学平时有些小调皮,其实他的优点也不少啊!他经常帮老师拿作业,帮老师擦黑板。这样的孩子,老师非常愿意跟他交朋友。”笔者的一番话把学生带进了一个重新审视别人优点的空间,教室里仿佛炸开了锅:“对呀,李?菖?菖还帮我们女同学搬桌子,我愿意跟他交朋友。”“我愿意……”“我们也愿意……”在同学们对他的句句肯定下,李?菖?菖转悲为喜。这堂课后,李?菖?菖在行为上有了明显的改变,跟同学能够和平相处,也渐渐地懂得关爱别人了。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把握评价时机,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的释放程度。

(二)激活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是被他人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是学生对照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反思自己的行为。激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

如教学《不说话的“朋友”》一课,本节课主要是教育学生要爱护公共设施,自觉树立公民意识。上课时,笔者出示教材中展示的公用设施被损坏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分析过后,笔者请学生对照自己以往对待公物的态度和行为,给自己打分或加星。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不经意的动作损坏了公用设施。在接下来开展的“?菖?菖,我想对你说”的真心话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在反省中完成了自我教育。

9.浅谈低年级教学的几点做法 三小 篇九

一.谈儿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年级的新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会相互干扰而使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而一般会认为常规教育大多跟语文教师有关。但事实上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靠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自然也包括我这样的数学教师,通过多次实践,我发现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儿歌指导他们。所以,我认为让儿歌进入低年级课堂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儿歌有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规则作为一系列明确的具体要求,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依据。课堂规则一旦被学生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养成良好习惯。

如训练学生课前静息,“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摆整齐,静等老师来上课。”如训练学生上课举手发言时,“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如训练学生听课,“老师讲话,眼睛看老师; 老师写字,眼睛看黑板; 同学发言,眼睛看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会用眼,学好本领。”经过一段时间的说唱,这些方面习惯慢慢会变好。还有书写习惯对于低年级来说,也是一项非常特殊又重要的习惯。所以入学教育时我就对写、坐姿势配上儿歌进行引导:“头放正,肩放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每当学生做作业身歪,头太低,握笔姿势不正确时,即让其以按以上的歌诀重复一次即可,坚持一段时间,正确的写字姿势必可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和缺乏学习方法也是教师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如果经常运用儿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潜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果。如在平时我经常引导学生背诵“五心”歌:“小朋友,要记清,上课千万要专心,作业千万靠细心,考试千万防粗心,纠错千万有耐心,不差千万别灰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和鼓舞,对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孩子习惯好了,课堂纪律也随之改变,另外,一些节奏性、操作性强的儿歌对于组织课堂纪律也十分有效“123坐端正,321不讲话”;“伸伸手1、2,踢踢脚1、2,坐坐好1、2。”节奏是美妙的,孩子也是最敏感的,我们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低年级是培养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习惯一旦养成,必将终身受益。

(二)、儿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通过多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体会到,在低年级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儿童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辅助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生活,而且能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看图列式》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把精心设计的动画课件与儿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边放课件,一边放儿歌。课件是:左边出来三只白兔,右边又出来四只白兔,一个大括号把它们连在一起。然后一个拟人化的疑问号出来了,它正饶着左边白兔、右边白兔以及大括号跑圈。这时,儿歌声起:“疑问号,真调皮,到处跑来提问题,同学们,快快来,快点,快点,捉住它,把它的问题猜一猜,然后把它来解答。”在这首儿歌中,它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即要求学生在看图列式中,先找出疑问号的位置,提出所求的问题,再判断所求的方法。有如一条主轴贯穿在全课的主要活动中。它与动画画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起和创造激情。他们个个兴趣盎然,个个争先恐后的根据问号位置来猜所求的问题。人人各抒己见,蠢蠢欲动地列式解题。他们已完全投入到了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的活动之中。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在这首儿歌中一触即发,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出来。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如:在教学左和右的区分时,编了如下一首儿歌:小朋友,动起来,伸出你的右手,拍拍大肚瓜。小朋友,动起来,伸出你的左手,摸摸大脑瓜.„„又如:在教学“凑十法”时编配了“凑十儿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两五相凑就满十,九和一、八和二,七三**也好凑,两数相凑都是十。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利用儿歌进行归纳总结,形象生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经过实践证明:儿歌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把儿歌引进课堂要做到适度而有效,儿歌本身也要严密而科学,让儿歌发挥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

二.数学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自然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是从“具体——形象——抽象”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方式正处在具体——形象发展阶段,适合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因此,要让小学儿童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先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由“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认识规律来使小学生认识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多次的这种思维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一定的教具和学具。

新课程改革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放在了主要位置。这就使得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中不仅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的学具,而且也是学生自我探索研究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实验工具,成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研究精神物质基础。因此,小学数学学具在新课程标准下,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更引起了大家的特别关注。这也给小学数学学具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识理解抽象数必须使用学具:人们要在大脑中认识形成一个抽象概念,必须首先要有关于这一概念的一些具体实物的直观感受经验,然后通过大脑的表象作用把这些具体实物形象化后,再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等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从而在大脑中形成这一概念。小学儿童正处在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过度阶段。因此,小学儿童适于在具体形象中学习,适于在有具体操作或有活动画面的场合下学习。

认识理解抽象的数,需要通过学具操作学习: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要让适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儿童认识理解这一抽象概念,就必须把这一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而把数具体化、形象化的最好方法是用一个能较全面体现数特征的具体实物来把数模型化,这一具体实物就是认数的学具。由于小学生实际经验太少,缺乏一些必要的数概念形成实践基础。因此小学生在认识数概念时只有通过对学具的具体操作学习才能充分地认识理解到数的意义、数的顺序和大小、十进制计数法,以及数的一些运算性质、定律等。否则,对数的认识就只能是些死记硬背的死知识。

学具是把生活中的数量转化为数学中的数的媒介物: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和形的一门自然科学,要让小学儿童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中的数学符号表达式,靠什么转化?靠的就是学具。因为学生通过学具认识理解了数,把数学符号跟学具结合在了一起,把数学计算同学具的合分操作首先连接在了一起。因此学生在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间数量关系表达为数学符号关系时,需要通过先把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跟学具实物联系起来(即用学具代表),然后再进行数学符号表达和计算。只有这样,才符合人的思维认识规律,才会使儿童感到顺理成章,心服口服。否则,就会使学生误入空想,使数学与实际生活脱节。由此看出,学具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实物同数学符号发生联系的媒介体,中介物。

学具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助成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既是学习数学自身的需要,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需要,因而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通过多次的“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训练发展形成起来的。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训练,这种训练在小学中就主要来自于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生活中具体实物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式,靠的是学具的媒介帮助。因此学具就成了“具体——形象——抽象”思维训练的一个桥梁,成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助成器。3.遵循认知规律,抓住学具操作的环节

我们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是按照儿童的“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这一认识规律来编写的。因此,我们第一学段教师在设计学具操作环节的时候,也应该将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操作)、动脑思考(建立表象)、动口表达(形成概念)相互结合,最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A、操作前,精心准备

1、精心挑选。在自选物品充当学具时,我们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功能单

一、普通常见的物品充当学具。

2、多加了解。教师在使用学具前应该对学具有充分了解,多预设一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指导时有的放矢,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3、事先接触。教师最好是在上课前让孩子先接触学具,以免课堂上学生过于沉迷学具,影响教学。B、操作时,认真指导

1、呈现适时。当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理解有了较大困难、疑惑时,教师才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学具操作。过早、过迟,都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2、勤于巡视。当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不能闲着,要多到学生当中去转转、看看,以便了解更多地关于学生操作学具、理解概念的情况。

3、及时反馈。发现学生在操作学具过程中优秀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指导、纠正,促使学生活动朝着既定目标行进。C、操作后,整理总结

1、动手整理。教师应及时提醒整理好自己的学具,以免影响后面环节的教学效果。

2、动脑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思考自己在学具操作过程中的得失、体会,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概括出相关知识。

3、动口表述。教师必须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并表述出来。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实例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着重讲讲本人在第一学段数学教学中是如何以学具为载体,如何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的。

实例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30第七题,在一张(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上列出六个数字,然后要求学生说说“4的对面是几”。

这道题目,究其本质,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学会“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即“充分利用空间观念,将题目所给二维的平面展开图,还原成三维的立体图,从而找到4的对面”。

如果只是光看着这幅图,然后光凭着脑袋使劲想,这对刚刚进入学校大门不到一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道题目应该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在此,我们教师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亲自动手制作简单学具的过程当中,以学具为载体,进一步体验“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具体地来说,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照着习题上的样子,先将(二维的平面展开)图照样画葫芦给画下来;然后用剪刀,沿着边线将图形剪下来;接着引导学生将这个(二维的平面展开)图折成(三维的)正方体(当然,这一步是最为关键的,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折,因为答案只有一个,学生在几次失败之后,自然能够想到正确的折法)。最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就这样,学生就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这几个操作步骤,利用自己动手制作的学具,将原本十分难懂的立体几何知识,轻易地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知识了,成功地实现了“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一目标。

实例二:

一年级教材当中有“根据图形,数个数”的题目,例如一年级下册P100有这么一题:

要想一年级的学生准确无误地完成这类题目,也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空间观念”才行——因为这是立体图形,特别是要注意找出那些被其他小正方体遮挡掉的小正方体。

这时候,我们教师就完全可以借助学具袋中的小正方体来完成教学任务。先让学生取出一定数目的小正方体,然后将它们按照书本上所给的图形摆好(在摆的过程当中,学生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被遮挡”这个难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将摆好的图形拆掉,数清楚正方体的个数。在用小正方体“摆一摆”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学具是探究性学习的最先实验工具: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自我探索研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而自然科学中的探索研究总是要伴随着一定的实验和验证,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实验工具。所以在小学数学中要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研究学习,首先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其次学生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实验工具。给学生创设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教师讲述、出示图片或多媒体教学等,引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课题),激起儿童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并引导儿童提出一些猜想或判断,从而形成一种探索研究的环境。然后就是学生自主地实验或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判断,得出结论。学生要作实验或验证就需要运用一定的实验工具,这种实验工具主要就来自与数学学具。因此说,小学数学学具是探究性学习的最早使用的实验工具。

小学数学学具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武器、法宝 由于学生在学习认识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等方面知识时,是靠学具把数具体化后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和想象来理解认识的。因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对学具的操作实验,自己探索发现有关数的意义和数的运算方面的知识;并再通过学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探索研究出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这就是说,小学数学学具既是把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转换器;又是学生探究性学生的探测仪;它既能理论联系实际让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连接在一起;又能把学习生活化,让学生快乐、有趣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此说小学数学学具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武器法宝。是形成探究式学习的开路先锋。

三.低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和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数学知识的扎实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一定渗透,数学语言的适当训练,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的意识和能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发言的机会少,每节课只有部分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做法,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当“听众”和“看客”。难道 “听众”和“看客”没有表达的需要吗?应该说有,而且非常强烈。我们已经知道,表达能力分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低年级学生上课时都想表现自己,可是水平参差不齐。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加以指导,鼓励他们写数学日记,已取得初步的效果。

一、写日记的历经阶段 1.恰当引导,培养先行者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写日记的难度可能不小。不出意外,当我刚在班内提到“写数学日记”时,学生们一脸茫然。于是,我告诉学生写数学日记并不难,把自己身边找到的数学知识写下来,把怎样用数学去解决身边问题的过程记下来,就是很好的数学日记。我也讲了写数学日记的重要性,描绘了写数学日记的光辉前景——可能成为数学家。全面动员后,我从群情激昂的学生中挑选了十位学生,把日记的格式、内容向他们又一一作了详细的要求,鼓励他们大胆写。一周后,他们每个人都交上一篇日记,我读后感到还行。2.榜样带动,激励后来者

说实在的,十名学生的日记内容是浅显的,文笔是稚嫩的,可贵的是他们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我随后让他们每人在班内读了自己的日记,同时点评了日记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日记的内容又作了更详细的要求:找数学——找家中、校园里、商场里、马路边等比较熟悉地方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那些生活中遇到的、自己提出的、家长提供的数学问题;做数学——研究数学趣题,制作喜欢的数学图形等。在学生们的强烈要求下,我把写日记的队伍扩充到二十人。3.百花齐放,全员参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数学日记,我要求学生写真事、诉真情、说真话,开始可以只写几句,以后可以越写越多,循序渐进。非常可喜的是,学生的日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内容越来越丰富,还有不少学生写出了非常有趣的数学童话故事。对优秀日记我有时在班内朗读,有时打印成稿贴到“班级展示台”上供学生观摩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对日记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每周都有学生找到我,领个新本子回家写日记,写日记的队伍慢慢壮大了。现在,全班学生都养成了每周写一篇日记的习惯。

二、数学日记举例

一段时间来,因为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视野的不同,写出了内容多样的日记,反映了学生数学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根据内容可以分成4类: 1.数学发现类:是指学生在家中、公园、超市等场所找到的直观、形象、感性的数学知识。如《爬棋山》中写到:„„我们大约爬了200个台阶,才到了半山腰。然后我们就沿着上面的小路走,又走了20多分钟,就到了山顶。我往下一看,下面的人变小了,城市变矮了。下山的时候,大舅带着我坐滑道滑下山去,这个滑道大约长100多米,这座山大约高500米。下了山,我们就在山下的饭店吃了午饭,就回家了,这一天我玩得真开心。

2.数学思考类:是指做题时经过深思熟虑得到的解题技巧或钻研智力题的过程。如《小诀窍》中写到:今天我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使我做得更快了。比如在算这样的题38+24+32时,我先把38和32相加得70,再加24得94。在减法中,同样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如:81-37-21,先用81-21得60,再算60-37=23。是不是很简单?我把这种方法叫做快速计算法。

3.数学应用类:是指把学过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解决了具体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如《今天我付钱》中写到:今天,我和妈妈去市场买东西,妈妈说:“今天我买东西,你付钱。”说着,妈妈给了我20元钱。妈妈先买了6元的栗子,又买了2元5角的瓜子,我给了阿姨20元,阿姨找给我11元5角。然后,又买了五斤苹果,花了4元钱,我给阿姨10元,阿姨找给我6元。妈妈问我一共花了多少元?我算了算:6元+2元5角+4元=12元5角,就说:“花了12元5角”。妈妈又问我剩下多少元?我接着算:20元-12元5角=7元5角。最后我把剩下的7元5角还给了妈妈。4.数学情感类:是指学生在写日记中表露出来的对数学的深厚的感情。如《一箱苹果》中写到:今天,爸爸搬来一箱苹果,等我把箱子打开,嗬!这么多苹果,有两层。第一层横着有5个,竖着有3个,有三行就有3×5=15(个),第二层也是 3×5=15(个),15+15=30(个),一共有30个。我不仅学会了加法,还学会了乘法,啊!数学真奇妙!

三、日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走进了生活,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体现了一定深度的数学发现、数学应用和数学思考的水平,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写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内容、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尤为重要的是,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

四、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学生的日记写得一天天好起来,但是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内容不够丰富,数学发现、应用、想象的内容如买东西、编童话故事居多,数学思考、情感类偏少。体现学生的思考力和情感态度的日记是最具有价值的,最能体现学生数学素养,也是学生最难达到的一个层次。今后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然后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实地记载,特别是自己思考的方向,思考的细节,成功的感想都能写出来,那就更好了。

上一篇:一什么中国梦怎么填下一篇:扇形统计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