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2024-09-19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精选11篇)

1.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一

农村小学低段写话起步教学 策略浅谈 五通桥区蔡金小学 胡勇 2013年3月

农村小学低段写话起步教学策略浅谈

【内容摘要】: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就忽视了在一二年级的写作训练,只片面地理解“以识字为重点”,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到了三年级,突然要求学生习作,这就成了空中楼阁,形成教育短板。作为一所农村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宗旨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写话、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将来自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会写话。抓好写话起步教学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段写话

起步教学

策略浅谈 【正

文】:语文新课标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充分说明了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写作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就忽视了在一二年级的写作训练,只片面地理解“以识字为重点”,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到了三年级,突然要求学生习作,这就成了空中楼阁,形成教育短板。《语文新课程标准》对1~2年级的写话了明确的:“强调有兴趣、想写,写想象、写认识和感受。”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发展、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好写作起步教学非常重要。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在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真正使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会写话,我在小学语文低段写话起步教学中有如下感受。

一、训练写话技巧,养成良好写话习惯

孩子们刚小学,初步接触写话,难免会下手,不知以何写起,怎样写?面对这些困惑,老师及时引导,那么孩子们对写话的兴趣可能会消失在萌芽。为了防止情况发生,老师教会孩子们写话的技艺。

1、明确写话内容的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写话训练前,有的老师就告诉孩子,写这段话先写,接着写,然后写……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老师的倡议很难一下消化运用,老师纸上谈兵,收效不佳。如果我们采用板书或投影写话内容的结构让学生一目了然。如看图写话训练,在图画旁边注明:“ 看看图上都有谁?在地方?在干些什么,再写下来。”学生看了这些提示语,对写话的内容把握更清晰,更容易下笔。

2、句式,有助写、完整的话

写话训练时,常常孩子们写的话前言不搭后语,句子不通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不妨采用下列形式“在写话前,给孩子句式,如:有时……有时……,有的……有的……还有的……,先……接着……再……。”有了这些句式,孩子们写话会更有条理,更完整。

二、抓好文字训练,夯实写话基本功

1、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词语。范文中出现的好词,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意思,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会运用。

2、其次应该鼓励孩子多阅读,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去积累词汇,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

3、加强句子训练。句子训练的基本要求是:通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研究第一学段应该掌握多少种句型。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掌握9种,现推荐给大家,希望能有所帮助。即:连续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转折结构、并列结构、主从结构、点面结构、总分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教师可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句式分类逐项训练。

4、联系写话实际,针对某句话,某段话在讲评时进行如何语言表达的训练。例如有同学在写一个孩子打针时这样说:星期天,小明去打针了,他很勇敢,没有哭,护士阿姨还夸他呢!读了这句我问同学们你知道了什么?大家说知道小明打针时很勇敢,具体的表现呢?没有哭。我问咱们班有没有打针勇敢的孩子?马上有几个男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说介绍一下你们勇敢的表现吧。有个孩子说:我主动挽起衣袖走到阿姨面前叫她打。有个孩子说:阿姨给我打时我还对阿姨说“阿姨放心打吧,我不会闹”还有个孩子说:阿姨在打的时候,我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注射器,我才不在乎呢!我接着说原来勇敢有这么多表现,孩子们听了刚才几位同学勇敢的表现,你能把小明的勇敢写得更具体些吗?同学们马上拿起笔写出了一段总分结构的话。

三、立足生活实际,提升写话兴趣

提高低段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光靠课本上的写话训练是不够的。应当立足生活,寻找不同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对写话的兴趣。

1、“画外话”

画画是伴随孩子们成长或缺的一,尤其是小学1~2年级的学生对画画充满热忱,为让孩子们的这份热忱运用到写话训练里,我特意给班的写话本取名为《画外话》,孩子们定下的写话内容描绘出美丽的图画,然后图画写几句话,这样既孩子们画画的愿望,也写话的乐趣。

2、编字谜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孩子们最喜欢自编字谜识字,而所编的字谜青涩、简单,但看的用心。孩子们对字谜的热忱,我把编字谜游戏融入到写话训练中,这样既孩子们编字谜的兴趣,也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我孩子在预习新课新字时,给新字编1~2个字谜,要求字谜要通顺,最好能写、完整,然后把字谜写下来课前交给我,我以中选取写得较好的字谜,在识字教学中展示出来。孩子们为了所编的字谜能展示出来,不断地完善写的话,所编的字谜可谓是一次比一次好,写的话一次比一次精彩。

3、编故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请你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我要的是葫芦》、《坐井观天》、《浅水洼里的小鱼》等。如学了《我是什么》,了解水的脾气后,续写《假如我是一滴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语文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熏陶,再模仿课文进行自己的再创造。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能力。

四、兴趣写话,体验成功乐趣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励学生想写、要写、乐写的心理愿望,形成良性循环螺旋上升趋势。

1、激励性互评,营造创作氛围

在第四册的第三单元中,学完口语交际“夸家乡”后,让学生回去写一段夸家乡的话,有一位学生这样写:我的家在蔡金,那里风景迷人。从冠英一直沿着盘山公路往山里走,有绿绿的青山,有清澈透底的绵羊溪。那里物产丰富,山上有说不完的农家产品,溪里有野生的鱼、虾、螃蟹等等。给出这样一段话让学生评价讨论,有的说:“他先告诉我们家乡在哪里,再写那里风景迷人,特产丰富,这样写我们一看就明白了,我觉得这里写得挺好。”有的说:“如果在每一类前能写得更具体一些那就更好了。”有的说:“写得真好,这些话中的句子读上去很好听,我很喜欢。”还有的说:“老师平时说写话是要注意标点符号,他在这儿的标点符号用得很正确,也没有漏掉的,我以后写话时也要学习他这一点。”各种各样的评语还真很多,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比起老师一个人所给予的评价丰富的多、具体的多,这样的评价不论对被赏评的学生还是赏评的学生都是一种激励。通过多次的评后改,改后评,使学生写话水平不知不觉地揣摩中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调动其主动性,营造创作氛围。

这种真正的“练”是合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还到了“言为心声”的境地。

2、个性化评价,体验成功乐趣

在写话的初始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对孩子作品的评价。有的老师看到孩子写的那一两句话就生气说怎么这样差,有的老师一成不变打等级或分数。不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知道他们才刚刚起步,教师要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语言。而且还要力求评价方式多样、有趣。比如:你是小作家。你真会观察。如果怎样,你会更棒。还可以奖励小红花,红五星。还可以常在班上念一些孩子的优秀作品,定期在黑板报上登出学生的文章供全班孩子参观学习。大胆动手创办,编印“班级优秀写话”,每期征选每个学生二三篇最有代表性的写话刊登出来,鼓励孩子向学校的《芳草地》、少先队刊物《红领巾杂志》等积极投稿。别小瞧,我所教班级才进入二年级,可是,我班学生的写作兴趣可高啦!代子楚同学的《抓老鼠》就被刊登在《红领巾杂志》(2013年2月上半月)上,多名同学的写话作品被刊登在学校的《芳草地》栏目。通过这种竞争形式,不但能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又能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总之,既要表扬整篇写得好的,也要肯定个别句或词用得好的孩子,比如某个词用得好老师在旁边批注:妙!某句话写得好在旁边批注:难得的佳句。尽量能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最好。

总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低段写话教学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写话、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将来自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每位学生个个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智慧型少年,个个成为与众不同的鲜活个体。【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永梅,冯永生.低年级写话教学探索.小学青年教师,2004.7 3.周绍琪,孙福根.儿童初学写作,当从“无意”开始.小学语文教师,2006.2

2.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二

一、利用课文插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 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仅数量多, 而且色彩鲜艳、具体形象、富有童趣, 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一课,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书上的图画美不美, 并说说美在哪, 然后在范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看图, 教师边描述边逐段引读。如, 引导学生看小青蛙在干什么, 教师描述:荷叶圆圆的, 就像圆圆的歌台;荷叶绿绿的, 就像歌台上铺着绿绿的地毯。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 小青蛙说——接着引导学生读“荷叶是我的歌台……”最后, 教师指图上的景物, 学生练习背诵,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提高观察能力。

二、利用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汉语拼音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形象直观、色彩鲜明的图画, 这些插图紧扣拼音教学的有关内容。编者的用意何在, 大家不言而喻。为了让六七岁的儿童掌握这么多相对单调、抽象和枯燥的汉语拼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 降低拼音教学的难度, 帮助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比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g k h这一课,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 k, h, 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 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 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蝌蚪, 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 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 “喝”提示h的音, 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就像z c s, zh ch sh r, ɑo ou iu, ie yue e等课, 都是每个拼音字母配有一幅图画。

三、利用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在读文中识字

新教材在一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识字。集中识这么多的字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也是一道较难逾越的坎, 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成为学习的一大障碍。所以对于教学者来说就应该使出十八般武艺来唤醒学生对识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个人认为在课堂上利用插图就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在家里》时, 先让学生看图, 说说小红家里有什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激起学生的识字欲望后, 再让他们借助拼音读生字, 在读的基础上, 让学生把字词与插图中相对应的物品联系起来。这样就把识字与事物联系起来了, 既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又巩固了识字的效果。还有在人教版第一册的象形字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其象形的地方, 从而知道象形字的由来和特点, 以便学生举一反三, 认识更多的象形字。

四、利用插图, 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所谓说话写话能力, 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 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 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 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说话写话能力。

例如, 讲人教版《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课时, 我出示课文插图 (由四幅图组合而成) , 首先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 感受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我让学生分别说说画面内容, 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发言的学生可多了!有的说:“山上覆盖着白雪, 这幅图是冬天的景色。”有的说:“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树是绿的, 草是绿的, 满目的绿色, 真想到这个地方去看一看。”还有的说:“碧蓝的天空, 高大翠绿的椰子树, 海南岛的夏天可真美啊!”……接着我告诉学生这4 幅小图描绘的是同一个季节——春天的景色。同学们惊讶得睁大了双眼。季节相同, 景色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我让学生看图学句, 熟读课文, 理解课文, 自己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再要求学生又一次观察画面和祖国地图, 体会我们祖国的地域广阔、山河壮丽, 并联系课文和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 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感觉到祖国的广大, 最后让学生动笔写出来。

五、利用课文插图, 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课文, 单靠文字的描绘, 学生是无法理解内容的。如《故乡》中共有两幅插图, 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插图。第一幅插图描述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而在第二幅图中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中年闰土的形象———灰黄的脸, 很深的皱纹, 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头上是一顶破毡帽, 身上是破衣烂衫, 一双手又粗又笨, 像松树皮, 手里提着纸包和一支长烟管。这两幅插图中, 教师可以问学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 (经济生活的艰辛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教师教学时只要提示学生这两幅图所体现的差异原因, 学生便能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心领神会。

总之, 插图教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教学艺术。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巧妙地加以实施, 让其发挥独特的作用, 让我们的学生在美丽的插图与精彩的文本中自由徜徉。

参考文献

3.小学语文低段写字的教学策略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笔画结构

2011新版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因此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新版课标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刚进校的学生年纪尚小,教师必须细心地教他们做到头直、身正、肩松、脚平。手把手示范,教学生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捏、托、垫、靠,不放过一个细节。书写时要不断督促学生做到“一尺、一拳、一寸”,肯花时间,狠下精力,将正确的“双姿”落实到位。书写时,教师要在教室内巡视,用一双慧眼去检查学生是否写好了字。对于减少擦涂、保持纸面整洁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鼓励,把“提笔就是练字”的习惯铭记于心。写好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将笔放入笔盒,不咬笔,不画桌面墙面,让好习惯切切实实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需长期培养。如果教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关注学生书写态度和习惯的养成,那么学生在作业本上随意涂改、错别字频频出现、字迹潦草的现象肯定能得到改善。同时,通过书写养成的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会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形成学习状态的良性循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将写字与识字、用字结合起来教学

2011版课标规定识写总量不变,但第一、二学段识写量有所减少,仍需坚持“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写字方面,课标也作出了更具体的阐述:“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如何落实这一写字目标?笔者认为可将写字与识字、用字相结合。

(一)着眼于造字特点渗透书写

汉字不是简单的书写或记录符号,而是一幅幅画、一个个故事,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如果教师能关注语文课本中的生字,从汉字的造字特点着眼开展教学,就能让学生更好地识记汉字,达到书写的目标。

[片段一]“月”字教学(一年级上册)

“月”,书本上出示的是图“D ”

师:这是什么?

生:弯弯的,是什么呀?

师:不知道吗?那我们去看看。你瞧(课件逐步演示“月”从图到字的变化过程,跟着出示拼音)。

师:这个念——

生:“yuè”。

师:怎样的月?

生:弯弯的月。

师:让我们来写这个“月”,它的第一笔是竖撇而不是竖,你给它找个合适的座位吧。

再如“日月明”“鱼羊鲜”这样的字,都是由相应的图形演变而来。图、字呈现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认识了这些字,也初步了解了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无形中提高了写字的能力。

(二)整合汉字落实书写方法

小学一、二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期,对每个汉字都依据字理分析也是不可取的。教师可以将汉字进行整合,采取殊途同归的教学方法,在达成识字目标的同时,落实写字方法的教学。

[片段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年级上册)

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大口里面住着小口,是什么呀?

生:是“回”。

师:“回”字外面有个大大的“口”,它是一个新偏旁……

生:教师,这个“口”怎么这么大呀?

师:对呀,你真会发现,这个的“口”大大的,而我们认识的“吃”字旁边的“口”,与它有什么不一样?

生:“吃”字旁边的口很小,这个“口”很大。

师:“吃”字旁边的口是“口字旁”,这个是大口,所以叫“大口框”。

生:我明白了,这个“口”这么大,是因为里面还要住一个字。

师:真聪明!那么大口里面有小口,两个口应该怎样写才好看呢?

生:先写大口框的竖、横折,再写小口,小口不能太大,最后封上大口框。

师:对,这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咱们要先写里头,再封口。

(接着,教师教笔画,讲要点,范写指导)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利用谜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回”这个生字的新偏旁,通过比较讨论,让学生既识记了生字“回”与“吃”,又对新偏旁的字形和全包围结构的写法有了较深的印象。认字与写字相结合,学字和认识偏旁相结合,可以收到拾零为整、峰断云连的效果。

(三)运用组词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

语文教学注重积累和运用。2011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力求识用结合。”写字教学也应当如此。

笔者教学写字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写字,还让学生给生字标上拼音并组词。一般来讲,教师让学生把字写到拼音生字抄写本上时,仅仅是抄两行,这个过程单调机械,学生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写得疲倦的时候就把最后的字写难看了。为什么不让写字变得有趣呢?于是,笔者让学生抄写第二行生字(一年级上册的《拼音生字抄写本》上第一行是描红,第二行是写字,一年级下册改成了写一行)的时候,留下最后两格用来组词。此举不仅让学生书写认真,又丰富了汉字积累。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组错词、写错字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教师不妨花点耐心,日后便可以看到教学效果。

三、重视笔画结构的指导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写字的最大特点就是错写笔顺,其结果就是破坏了汉字的结构,影响到汉字的整体自然美观。比如“身”,有的学生把“横折钩”拆开,先写“┐”,再写“亅”,一个汉字的整体笔画被分离;有的学生在写“口”字时,一气呵成画个不规则的“○”,其美观程度大打折扣;有的学生写“辶”,硬是在“横折折撇”和“捺”之间多写一个圈。这些问题,都值得教师在写字教学中特别关注。

(一)理清笔画

一年级上册课文里需要写的字都是独体字,写字时笔画笔顺是关键。笔者教学时采用三步曲:一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个字的格局分布,找准每一个笔画在横中线、竖中线的位置;二说,说说汉字的笔画、笔顺以及书写的注意点,如“撇是否出头”等;三写,教师先范写,边写边说笔画,然后再和学生一起书写,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书写。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每写一笔都要提醒学生注意起笔以及落笔时顿一下。这样,学生写字的姿势就能有效地调整过来,浮躁的心也在这一顿当中平静下来了。

(二)分析结构

一年级下册开始,学生要写的就不仅仅是独体字了。随着偏旁的补进认识,各种结构的字登上了书写的舞台。每种结构的字书写要点不尽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片段三]笔者学于永正教师教学“盼”

师:你看,棉花姑娘分分秒秒(出示“分”)都睁着眼睛在看(出示“目”),她是多么“盼”望有人来给她治病呀!

(由此,两个字进行有效地组合,“盼”字的构字过程和意义跃然纸上)

师:这个字什么结构什么旁?

生:左右结构目字旁。

师:左右结构的字,左边要让右边,所以——

生:左边的“目”写得长一点、瘦一点,留点位置给好朋友“分”,让“分”舒展开来。

(三)归类比较

随着写字教学逐步深入,形近字、同类字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字,学生非常容易弄混淆,形成“当局者迷”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归类,便于举一反三。

1.同偏旁归类

“妈”和“奶”同在《棉鞋里的阳光》一课,教一个难写的“奶”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抓准“女”字部的书写重点,讲透“乃”的书写笔顺,再放手写“妈”。再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3》,教师可以把要写的“和”“秀”“香”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将同偏旁的字归类,教师只需教一个重点就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字偏旁“禾”的最后一捺变成点。

2.同结构对比

“岁”“节”同样是上下结构的字,是不是同样的写法呢?非也。教师启发学生观察对比:“岁”上大下小,“节”上小下大。比较后,学生才能在田字格里为生字找准位置。

(四)易错字强调

教学“直”字时,可以自然地引入“真”,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找出易错的地方。

[片段四]三改“直”字

(师将“直”里边写成两横。)

生(大笑,举手):“错了,错了!是三横。”

(师顺势再加上一横。)

生(又一次笑):“不好看,不好看,三横的距离要差不多(间距均匀),那样才好看。”

(师再次纠正,把“直”顺势写成“真”。学生强烈举手,纷纷指出错误。)

师:原来,这两个字太像了,怪不得老师都写错。

(师第三次纠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四、恰当安排练字时间

合理安排书写顺序,会让写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课始加深印象

[片段五]《月亮的心愿》一课,“亮”字出现在课题里。

师:看,月亮姐姐带着她的心愿来了。多漂亮的月亮呀。这个是——

生:“亮。”(拼出音节)

师:这么美丽的“亮”,它还是“漂亮”的“亮”呢。怎么写?

(生情不自禁说出笔画)

师:有没有什么要提醒的呢?

生:“口”要写得扁一些,不然下面没空位了。

生:最下面是个“几”,有的小朋友会写成“儿”。

师:我相信你们肯定能把月亮姐姐写漂亮,写好了就可以和她见面啦。(师生一起书空,教师板书范写)

(二)课中推波助澜

一年级下册《识字二》里有一句:“父母教,认真听。”其中“认”“真”就是需要写的字,安排在课中写,不仅能适时巩固生字,还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告诉学生不仅写字要认真,上课也要认真,当前就是写好“认”“真”这两个字。

(三)课末巩固升华

在一节课临近下课的时候安排写字,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休息的时间,也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五、创新评价激励方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写字作业进行讲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

(一)给予及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学生写字时,可以随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帮助其修改;也可以挑选写得好的字在投影上展示,给漂亮的字打上圈,学生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此刻,学生写字的劲头高涨,稍有落后的学生,自然会擦去写差了的字,重新认真书写。个别学生写字不够好,笔者经常会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加油,明天会写更好!”这样的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写字时自然会打起十分的精神。有时,教师工整地把字写在学生作业本边上,让学生跟着写,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教师的关注,写字的动力会悄然萌发。

(二)采用笑脸评价法

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在《拼音生字抄写本》上写的字,只是打个简单的“√”,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不大。笔者觉得应该给学生一些个性化、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笔者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的是笑脸评价法,学生拿到作业本的时候总是开心地高呼:“我又有一个笑脸!今天要写更好一点。”当学生积累到一定个数的笑脸,就可以和教师换卡换章,这种做法与学校的争章活动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字热情。

(三)开设展示平台

为了锻炼学生写字,笔者专门在班级开设了展示平台。一年级上册的时候展示的是书写漂亮的拼音,到了一年级下册,展示台呈现的是漂亮工整的生字,学生经常看得如痴如醉,想着自己的作品何时展示,写字兴趣一日比一日浓厚。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张田若.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3]白金声.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4.

[4]朱 瑛.写字教学怎样才能保证书写质量[EB/OL].人教网,2012.5.

4.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四

字数:2013 来源: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2年1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对提高识字效率也有积极作用。这样,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渗透人文性,提供识字效率,促进学生发展便有了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 人文性渗透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主动性强,模仿性强。故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在利用生活情境和一定的识字方法来引导学生识字时,还要将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理性蕴含其中。

一、贴近生活,让识字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并不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而是从他们的生活开始的,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都贯穿着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生活实际出发,不但识字效率能得到提高,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也能对祖国文化有所了解。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识字情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从汉字的笔画顺序来加强对学生的识字教学,因此,很多学生虽然能掌握不少的汉字,但对汉字的真正意蕴却是一知半解,往往形成了会认不会用的现象。利用生活化情境,能让学生对汉字的构造有深刻认识,让学生对汉字的意蕴理解更深刻。

以“染”字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首先把准备好的棉球蘸水彩浸到水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水颜色的变化。接着可让学生试着做,并告诉学生,用棉球蘸水彩让水变了颜色就是“染”,“染”字的上半部分“氵”表示水彩还需要浸入到水中,“九”是多次的意思,而“木”是一种植物,能榨出使物体着色的颜料。这样,一个“染”字就深深地烙印在学生头脑中,学生对字义理解也更通透了。

其次,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活经验来加强对汉字的认识、理解。

对“米”的学习,首先教师明确“米”像米粒散落了一地,中间的“十”是为了和沙一类区别,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和米相关的事情或感悟,加强学生对米字的感性认识。

二、创设氛围,让识字快乐化

思维只有在自由中才能获得最好发展。小学生虽然对外界事物的兴趣浓厚,但持久性差。故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以宽松、自由的氛围来引导学生,以丰富的学习形式来让学生的兴趣得到保持。

在小学阶段,很多字都是象形字,因此,教师可利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并可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来辅助教学。

学习“休”字,教师用Flash动画展示一个人做活累了靠着树,然后问学生,这个人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出“休息”后,明确“人靠着树木”就是“休”;再如教师用手遮着眼睛上半部分做远眺装,再问学生教师动作来认识“看(以手遮目)”等。

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在识字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如相互写同桌或伙伴的名字、小组内进行组字游戏(即一部分学生提供一些偏旁,另外同学提供部首,共同组成汉字)等。游戏识字的优点在于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识字,活动中的主动性加强,识字效率高、形象性强。

三、创造机会,让识字主体化

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识字过程会发现,学生因教师讲授而认知的汉字遗忘较快,而通过自我主动认识的汉字不但印象深刻,对汉字的使用效率也较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识字机会,让学生能在主体性参与的情况下识字。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有他们独特的识字方法,而这些方法最接近于其他同伴的需要。为此,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方法拿出来分享。如以“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其他同学有更好的方法没有?”来引导学生说一说。当学生在分享的同时,方法能被其他同学学习,自身也获得成功满足感,识字兴趣更浓。

其次,要引导学生多做一做。特别是低段的幼儿,他们喜欢在玩中学习,教师就可以组织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如教师提供一个偏旁,以竞赛的形式来看哪个小组能加偏旁得到更多的字。

四、走出课堂,让识字社会化

教学中教师总是忽视教学为生活而用的宗旨,习惯固守于教材而教学。其实,如果能将识字教学拓展至社会生活,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字效率,对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也有积极意义。

汉字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学校的横幅、电视电影、街道广告、商品商标等等都可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如学生买东西时,可引导学生看看商标,猜想一下商标的含义;街上的广告牌是什么;家里的挂历上写的是什么等。只要能引导学生把识字当作一种习惯,识字就显得轻松了。

5.浅谈小学语文低段字词教学) 篇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的课堂要由一种硬性的“塞给”、一味的“强行叫卖”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注意学生的需要,学习时间和接受速度,其最重要的是交给学生的学习的方法。

字、词的学习积累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标”明确指出并肯定了“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怎样变机械的教学为有趣的学习,变识字速度慢为高效的识记?我有几点拙见:

一、图画形象识记。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优势,对图像的感知优于其它,所以要挖掘汉字的图画性特点,利用看图识字法进行教学。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赞美中国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是做好这个引导者,引导他们发现这幅画,欣赏这幅画,接收这幅画。比如教学“溪”字时,这个字笔顺较多,较复杂。我向学生展示这样一幅图: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几滴小水滴从山上的岩石缝中滴下来,一个大人在溪边舀水。学生一下子记住了“溪”的字形:三点水,爪字头,弯弯曲曲的幺,大字。心里有这幅图,字形自然就出来了。又如“休”,用简笔画画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打瞌睡,字义字形学生都轻松地记住了。

二。、利用熟字识记。用已经学习过的,熟悉的字加偏旁,减偏旁,加一笔,减一笔,比一比等方法简单方便。

三、形近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如“他、池、驰、地”,“抱、饱、刨、鲍、胞、雹、苞、跑、泡、炮、袍”,“被、破、坡、玻”等,这类字放在一起识记,学生能高效准确地掌握,有效吸收中国汉字的特点,突破单个字的识记训练,加强了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吸收与感悟。

四、多种游戏穿插识记。比如开火车,小老师领读、教读,小组比赛识记,猜字谜,这些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特别开火车在我们班很受欢迎,只要是到这个环节,我发现他们都特别认真地识记,都希望不是自己把小火车开断,很踊跃,充满激情似的。

五、情景法,故事法,趣味识记。一位老师在教学“显”字时,是这样说的:在阳光下做作业,这显然是不对的。这可谓是一举三得:记住了字形,有组词,并进行了句子的训练。真是高哇!“晃”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太阳光很晃眼。只要善于思考总结想象,很多字学起来很有趣呢!

这些方法,也可使用于词语的识记和字义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画家和牧童》中的词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时,我就运用了图画法,展示文中戴嵩的《斗牛图》,让学生指认哪儿是“浓墨涂抹”,哪儿是“轻笔细描”?学生立刻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进而积累下这两个词语。相信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能恰当地运用。

词语也可用归类识记,如水果类,蔬菜类,动物类,电器类等。当然游戏法,情景法同样适用。在词义的教学上,还可用表演法。比如“羞怯”,“捧腹大笑”,“气势汹汹”等词。此外,还可以通过朗读,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是在说不假的。

6.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六

德庆县高良镇江南小学

冯志勇

浅谈双基训练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德庆县高良镇江南小学

冯志勇 语文双基,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讲,就是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两个方面。语文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章;语文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当然,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双基中又穿插进很多新的方面,譬如基本策略、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等,往往万变不离其宗。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由于之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主导,现在新课程理念对其进行的道路修正,导致很多教师片面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具体理念和操作过程上不断偏向人文性。又由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对于“素质教育”一词片面的理解,所以总是一味的追求语文课程当中的人文性,过多的讲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甚至包括现在很多师范类院校的教育课程学习,无不渗透着人文第一的原则。这往往导致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对于语文双基的认识不清,从而忽视了整个双基教学的稳定运行。

对于语文双基的认识,首先教师应该认清这样一个事实观念。学生的所有能力,是建立在巩固基础之上的,没有了扎实的基础底座,正如一栋高楼没有地基,建造的越高,反而越危险。没有基础,无所谓能力,凭空而起的空中楼阁,都是虚假的。

“双基仍要坚持,关键是学生如何获得。”,语文双基教学,就是语文双基教学,根本不存在变与不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汤老师的一句话就包含了三个维度之中的两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语文老师们都觉得有些辣手,这是因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任务大,学生学起来难度大,教师无论是从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师生情感态度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与磨合的过程。我们通常说,语文教学要抓好双基训练,即抓好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双基训练呢?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段的识字与写字任务是:一册要求会认400字,会写100字;三册要求会认450字,会写350字。小学低段的阅读任务是:一册课内阅读课文28篇,另有6个语文园地;三册课内阅读课文34篇,课外阅读课文8篇,另有8个语文园地。而周课时就只有那么7、8节。应该说,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仍然是时间紧,任务重。

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才能做到既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值得每位小学低段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本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提高小学低段的教育教学质量,贵在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为什么说在教学小学低段语文的过程中,抓好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必要,很重要,很关键呢?其见解有如下五点:

一是教学目标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我们把它称之为三维目标。其中之一的“知识与技能”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训练,且把它放在首位。因为学好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而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又要靠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训练。

共3页第1页

《浅谈双基训练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德庆县高良镇江南小学

冯志勇

二是语文教材本身的要求。

小学低段语文教材的编排本身就突出了知识性、基础性、以及趣味性;为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打基础,安排的认字与写字量大,阅读量也大。要正确认读与书写生字、词,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有加强其训练才能达到。在短短的一学期里,要完成那么多的识字和写字任务,还要结累和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如果不通过反复地训练,那是不可能的。

三是学生年龄特点的要求。

小学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年龄还不到十岁。他们天真活泼,爱贪玩耍;记性好,忘性大;自我约束能力低,自觉性差。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更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基础训练,必要时,还要进行反复训练。因为知识的巩固需要及时复习与多次复习,技能的形成主要靠反复练习。事实证明,一题多练,一题多作,收效是很好的。

四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调整很重要。教学策略可分为方法型(讲授性、发现性)、内容型(直线式、平行式、循环式、综合式)、方式型(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任务型(讲解性、练习性、问题定向性、综合能力性)策略等四种类。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其不同类型的和有特色的教学策略。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课,还是阅读课,最主要的应选用任务型的教学策略。其中的练习性策略尤为重要。练习性策略,主要反映智力技能方面的学习目标,完成使学习者学会如何运用知识的教学任务。实施这种策略要求在学习者的活动与教师的检查督促之间建立经常联系,因而存在两种密切联系的活动。第一,学习者如何将知识应用于以前未曾遇到的情境之中;第二,教师要认真检查督促学生的练习或操作情况,防止和纠正应用知识方面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练习,教师再一边检查与纠正,学生就能不断地获取并运用好知识。

五是素质教育终结检测评估的要求。在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努力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目前,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我们在每期期末检测评估学校素质教育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时,除了看学生的思想道德、遵守纪律、学习态度与习惯等表现外,主要还是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如何,也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如何。一个思想品德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好的学生,绝不可能出现学习成绩低下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还是要认真抓好学生智力的培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当然,在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时,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练习目的的明确。每次练习,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数,应让学生明确练习目的与要求,以便增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们反对那种盲目的无要求无重点的练习。

2、注意习题数量的把握。练习时,习题量不宜过大,切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反对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

3、注意练习次数的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重点字词抄写3至5遍,反复2至3次即可,第3次可间隔一段时间以后进行。

4、注意练习时间的安排。练习时间尽可能安排在课堂内,书面练习一般在共3页第2页

《浅谈双基训练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德庆县高良镇江南小学

冯志勇

12分钟左右;可布置少量的家庭书面作业。

5、注意练习内容的拓展。练习内容一般是读读认认、读读写写、读读记记、读读背背等,重点是字、词、句。在练习字、词时,应注意内容的拓展,譬如,由生字到组词,又由形近字的区别到组词,再由组词到仿照造句等。

6、注意练习形式的变换。练习形式应多样化,书面练习不能机械地单一地抄写生字生词,必要时可练习加、减偏旁识字与组词,可编写一些识字歌等,以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

7、注意练习作业的按期检查与辅导。无论是读背课文,还是其他书面作业,一定要按期检查;光布置不检查是不行的。在检查中,发现如有不按时完成的,要及时督促完成,如有不能完成的,要及时给予辅导帮助。

8、注意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时,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很重要。只有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才有后劲,收效才更好。

总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趣,注意讲练结合,主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切实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七

一、合作目标的设计

目标决定着我们将把孩子引向何方, 目标设计的合理与否, 决定着我们的学习效果能否达成。因此, 我们的目标设计要考虑孩子的能力层次、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否则, 再美好、再宏大的目标, 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可望而不可及。

一年级孩子, 识字量低, 他们说话也只能说简单的句子。那么我们给他们提学习要求时, 表述绝对不能复杂, 还要朗朗上口, 好懂好记。低年段的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虽然内容不一样, 但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 都藏着一些规律, 主要指向字、词、句的积累及对语言文字规律的浅层认识。这两个板块的学习目标设计可以走一个路径———读正确、说发现、来拓展。

1.读正确。非但指不读错, 而且指读准音、读流利, 最好能读出文本应有的味道。

2.说发现。寻找每个板块的内在规律, 找相同点或不同点等。这里我们以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八》为例。

先看“我的发现”———

这三个句子的不同点是标点符号不一样, 语气不一样, 相同点是句子意思是一样的。得出结论:相同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来表达。

再看“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初看都是一些同音形近字, 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那些同音形近字的部首与字义是相互关联的———

“榆树”的“榆”是木字旁, 因为它是一种树木;“愉快”的“愉”是竖心旁, 因为它是一种心情。

帐篷”的“帐”是巾字旁, 那是因为帐篷是用布做的;“算账”的“账”最初指的是钱财方面的, 自然要用到古时候表示最初的货币贝壳的“贝”。

“我会读”里的都是比喻句, 要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

“读读背背”里都是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要明白每一句话在强调什么。

像诸如此类的栏目,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思考, 就会有所发现。他们的发现不一定与老师所想一致, 但只要是自己发现的就批注在书本上, 准备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3.来拓展。这是根据教材里的内容进行拓展, 可以是同类拓展, 也可以是运用拓展:同类拓展, 补充与教材同种类型的语言文字材料, 如拓展以上“我的发现”, 就可以自己也写三个意思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运用拓展, 则是在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 或者出类似的题目给同学做, 或者将书本中提供的文字材料加以运用。如拓展上面的“读读认认”, 可以那些同音形近字组词, 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同音形近字, 根据偏旁辨别意思选字组词, 等等。

二、合作方式的分解

孩子毕竟是孩子, 并不是说合作就会合作的, 我们应该把合作方式进行分解, 相当于给他们搭好脚手架。

1.小组人数由少到多。如果一开始就让低年级孩子扎堆讨论, 肯定会一团糟。因此, 我们的合作是从同桌开始的, 当孩子学会两人间的沟通后, 再扩大到四人组, 最后才是六人组。如果班级人数在36以内, 四人组合作会更好;班额大就还是六人组比较合适, 这样不会因小组多以至于教师无法兼顾。

2.分级设置合作流程。任何一套完美体操的训练都是从分解动作开始的, 小组讨论也是如此。

(1) 小组讨论流程。一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园地基本是“我会读”、“我会连”、“读读比比”等内容。这时的孩子天真懵懂, 喜欢自说自话, 他们需要学的是两人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有: (1) 互读, 你读给我听, 我读给你听, 发现问题就帮助对方纠正; (2) 互背并互相纠正; (3) 讨论题目, 将自己的做题结果给对方看, 有不同意见再各自说理由。到了学期末, 可以尝试四人合作, 合作方式可以采用四人轮读、轮流发言等。

二到四册的语文园内容都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这时, 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都分三步进行———读正确、说发现、来拓展。不同的是, 在一年级下学期, 每个步骤前教师都要讲清楚该怎么做, 每个步骤完成后都要对刚才的合作情况进行点评, 充分肯定合作有序、有效的小组, 树立榜样。

进入二年级后, 讨论的三个步骤 (读正确、说发现、来拓展) 可以一气呵成。但一定给足讨论时间, 让每个人都能发言, 并有时间处理问题。巡视中, 教师可单独指导个别问题, 对共性问题则通过击掌方式中断全班讨论, 进行整体调控。

(2) 汇报展示的引导。展示能使学生心理满足, 但要是无序低效的展示, 就适得其反了。下面是第二册《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的展示流程———

到二年级, 小组人数发展到六人组, 由组长来主持汇报展示。教师可以给他们一个主持词, 让台上台下知道这每一步都在做什么, 自己需要怎样回应。以下是二年级上册园地四的展示片段———

(1) 现在由我们×××组和大家一起学习园地四“我的发现”。第一项, 读正确。 (第一对搭档先读给大家听, 然后由这对搭档带领台下同学读)

(2) 第二项:说发现。 (第二对搭档把本组的发现说出来, 再请台下同学补充)

(3) 第三项:来拓展。 (第三对搭档出示用“泡、饱、跑、抱、袍、炮”六个字组词和同种类型的一组字, 然后请台下补充, 还可以考考其他同学)

(4) 我们小组汇报完毕, 请点评。 (点评的同时也要对台下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肯定)

8.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八

关键词:兴趣;引导;感悟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朗读的成功与否关乎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必须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予以重视。但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朗读兴趣不够,缺少对文章的感悟。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效率,本文对有效的朗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处于爱玩好动的年纪,他们的思想、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并不能真正理解阅读的重要性,低年级学生更多的是凭借喜好、兴趣来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这样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朗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利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行教学,有的学生扮演小蝌蚪,有的学生扮演鲤鱼妈妈,有的学生扮演乌龟等等,学生都争先恐后抢着扮演各种角色,非常投入地进行课文朗读,学习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将低年级的小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抓住人物性格,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去感悟

在进行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兴趣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因为低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并不多,不太熟悉句子结构,因此,不应该让学生过多研究语气词、形容词以及句型,而是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去朗读,感受、理解文章的主体,学会如何在朗读过程中抒发情感,进行情感表达。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一课时,虽然学生能够正确且流利地读出课文,但是想要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是存在困难的,因此,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当学生与作品达到情感交融的时候,就可以将书本上的文字通过朗读变得灵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音等方式,将秋天的美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以及赞美之情,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课文当中,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朗读教学的效率。通过引导学生感悟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为了改变当前教学低迷的现状,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去感悟等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通过强化朗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我们更要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懿.浅谈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218.

[2]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3(7):23.

9.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篇九

一、利用插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主要靠教师的激发,在讲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内容新颖画面冗杂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如《跳水》一文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先看图,并让学生在看图后提出自己达到问题:“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为何走上横木的一端?他难道不怕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吗?”“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这个走上横木的孩子他最终安全回到船上了吗?是如何得救的?”学生产生了这些疑问之后,他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内容,教师再顺着这些问题去点拨学生,学生便容易感知和理解课文。教师最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船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向他一样办吗?如果不是,你会怎样处理?”解决这个问题后,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心,同时,也让他们得到训练-----如何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地处理问题。

二、利用插图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图中的表象,使学生学会审美,理解课文的中心。

有些课文,单靠文字的描绘,学生是无法理解内容的。如《故乡》中共有两幅插图,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插图。第一幅插图描述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碴尽力地刺去。”这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而在第二幅图中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中年闰土的形象。--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破衣烂衫,一双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手里提着纸包和一支长烟管。这两幅插图中,我们教师可以问学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的艰辛和精神负担的沉重。)教师教学时只要提示学生这两幅图所体现的差异原因,学生便能心领神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利用插图理解优美的词句。

有些课文中的词语,如果不借助工具书,学生难以理解,然而如果借助文中的插图,则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如《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众多,有些词语教师都难以完全理解,更何况学生。这篇课文中共有两幅插图,描绘了三个部分。如第一部分中的“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阡陌纵横…..”这句中的“阡陌纵横”一词便可借助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义。第二部分中的“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买卖兴隆。”这里的“鳞次栉比”可让学生感受理解鱼鳞和梳子,房子店铺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顺序地排列着,而“市招高挂”中的“市招”就如同现在商店的招牌一样,给学生庄庄严这样简单的讲解再结合插图加以指点学生就清楚明白。而在第三部分中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着两个词语只需指导学生看图中的人物,学生也就理解它们的意思了。

在《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是这样描写草塘美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前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色,远一点的呈色,再远的呈色,一层又一层,茫茫的跟蓝天相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学生一眼就能从图中直观地感受“鲜绿”、“ 翠绿”、“ 墨绿”草塘绿色的不同层次,理解了“茫茫”的意思,对于这些,学生品读得有滋有味,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利用画图让学生乐在其中

让学生动手画图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乐在其中,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的隧道就需采用两端凿进法,八达岭的隧道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要按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隧道的简要示意图,教师点拨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五、利用课文插图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所谓说话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组织地用书面语言把插图内容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说话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获得表达能力。

总之,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些漂亮的图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10.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十

浅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美育功能

摘 要: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的精美插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字无法替代的图画语言,更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有效利用教材插图,突出发挥其辅助功能,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边理解吸收语言文字,一边逐步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表达和创造能力,创造了完美的课堂教学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材 插图 课堂教学 美育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多次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优美直观的插图是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与课文所展示的美相依托,从形式、内容、意境等诸方面创造一种审美氛围,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养成审美情趣。图文结合,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文学和艺术的双重熏陶。

一、看图入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苏教版插图内容丰富广泛,都是精心挑选的珍品,涉及到日月星辰、花鸟鱼虫、山川河流、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童话故事等方面。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等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而获得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理念等方面的享受和熏陶。

(一)插图再现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

满山晶莹透亮的梅花把春报,满池千姿百态的荷花迎来夏客,秋姑娘染红了枫叶,冬爷爷飘洒一朵朵晶亮洁白的冰花。伸出长长的手臂,仿佛在跟游客依依惜别的迎客松;似一匹宽幅白练泄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的黄果树瀑布;宛如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边缘的三亚落日;好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湛蓝透亮的拉萨天空„„插图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风光,仿佛身临其境,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美”的直觉感受。

(二)插图展现了精妙绝伦的艺术美 展示了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的秦兵马俑,巍然屹立在起伏黄沙之中宏伟精巧的埃及金字塔,镶嵌在断崖绝壁上的莫高窟里,那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那一个个“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形态各异”的敦煌飞天;维也纳花团锦簇的雕像和装饰精美的“金色大厅”,处处流淌着欢快的音符„„插图展现了古今中外的艺术珍品,其完美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我们,给人以悠悠不尽的美感享受,令人心旷神怡。

(三)插图表现了多姿多彩的生活美

描绘了白发翁媪亲热交谈,大儿锄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一个五口之家过着安逸闲适的农家生活;在美丽险峻的天游峰上,扫路人过着辛苦而充实快乐的生活;面对肢体的残疾、身体的伤痛、生活的不便,轮椅上的桑兰、霍金微笑着面对一切,坚强奋斗的生活„„寥寥数笔,插图勾勒出古今中外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的一幅幅生动具体的图景,使人心驰神往,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深切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原来如此美妙。

教材中的自然风光、艺术作品、人物生活等插图以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地展示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等,唤起了他们内在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在对美的感受活动中,开始认识自然,认识世界。

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审美的出发点,是审美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审美鉴赏能力、表达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美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能力。一定程度上,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为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开辟了通畅的渠道。

浅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美育功能

二、析图入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无疑是对插图的审美鉴赏,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分析插图,结合插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分析插图的主次、细节等给予具体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而“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怡情”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以美启真

插图中生动鲜明的具体形象,弥补了学生直接经验的欠缺,丰富了感性经验,加深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在那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漠中真能建起“绿洲”吗?那“绿洲”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暂时无法去阿联酋旅游,而学生只借助于文字媒介难以理解课文,此时借助课文插图,图文互为阐发,学生得以求证,实现了从形象感知到理性顿悟的快速对接。插图生动凸显了事物的形体美和色彩美,图文辉映,增强了说明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借助插图,我们随即认识了头顶嵌着红宝石的丹顶鹤,剪刀似尾巴的燕子,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像驴的麋鹿;知道了两亿年以前,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千奇百怪的恐龙;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即拦腰切,就能发现普通的苹果里竟然隐藏着“五角星”的图案…...以图启真,借助精美的插图,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规律,促进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满足了学生认知和审美需求。

(二)以美引善

语文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插图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看图,重温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事迹,体会其优秀品质。有些插图凸显了故事精彩的瞬间,学生欣赏课文图画,在感受画面美的同时也体会出其内在的精神品质。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图文辉映中,激起了学生的感情波澜,学生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这便是以美引善。

教材插图把英雄人物感人至深的事迹定格在一瞬间,却闪耀着心灵美的光辉,具有永恒的美,加深学生对生活意义、人生价值的认识。如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竭力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谈“非”色变的日子里,白衣战士叶欣拖着疲惫的身躯依旧奋战在前线,悉心照料着每一位患者;轮船渐渐下沉的时刻,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安排乘客逃离,自己却巍然屹立在舰桥上随船沉入大海……学生通过对这些丰满人物的积极感知,最容易产生情感的波动,洗涤心灵,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以美怡情

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图,能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川的热爱,并意识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地球的重要性;可爱漂亮的花鸟鱼虫图则引发学生对幼小生命的怜爱;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图,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非凡创造力的崇敬,对风格各异的灿烂文化由衷地赞美;温馨的校园生活图讴歌了同学、师生之间的友善;社会生活的画面则体现了对种种社会现象的褒贬评价„„各种插图都凝聚着人们求真的渴望和向善的情感,不仅可以训化学生的视觉感官,而且也可以感化学生的心灵。

教材插图是一笔一划一世界,处处浸透着画者浓浓的情意,弥漫着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图文有机结合,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和唯美的画面拓展学生的情感表象,丰富学生的情感记忆,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引起道德情感的共鸣,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感悟生活,从而净化情感,陶冶情操,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巧用插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生不但有“美”的视觉感官享受,还能拓宽眼界,充实经验,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将往更深更高方向发展。

三、悟图入理,培养审美表达和创造能力

真正的审美教育不仅要求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而且要求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表达和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祖国山河的壮阔美、宇宙星空的神秘美、优秀人物的人格美和诗词的意境美等都能够通

浅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美育功能

过形象逼真的插图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由衷地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表达美、创造美的冲动。在学生观察、欣赏插图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感悟这幅画的神韵,并要求把观察想象时的体验、感受用韵味无穷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学生会积极调动一切感官,以及已有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中,灵感、顿悟会接踵而至。

如《山行》的插图,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的山林秋色图,仔细观察插图,那生动鲜明的画面给学生以枯燥平白的文字所不及的视觉刺激,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美,获得审美愉悦,自然而然地融入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云雾缥缈在村庄河流之上,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枫叶,远望那一大片枫林,像一条火红的裙子舞动在山间,染红了天际,近看片片枫叶精巧细腻,玲珑剔透,好像害羞的少女。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大团燃烧的火焰,枫树的全部生命力都燃烧了起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画面看似浅显,实则内涵浑厚,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幅插图无疑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境界,体会到自然的魅力。如诗如画,宛若仙境,学生陶醉在这迷人风光之中,一派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感受到了秋天别样的美,赞扬美丽的枫叶、风景如画的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在悄悄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此时教师发问:请大家大胆想象,假如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枫树林中,又有哪些美丽的景物映入你的眼帘呢?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加之自己的生活体验,根据画面进行想象,延伸、扩展画面的内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插图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来,谈谈自己的感悟;对于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呢,尽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想象中的美景描绘出来,并乐于与其他同学交流。诗中有“画”,直观形象化了,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入境、激情,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和创造能力。

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内在特征是文学性和绘画性的二重组合,这种特征使它具有双重的审美价值,可见,插图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语文教师要重视课文插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它以一种锦上添花的方式,融洽文本与学生的关系,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画卷,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审美表达和创造的欲望和行动,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参考文献:

11.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策略;低段语文教学

现将五步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大家分享。

一、定向

定向,即是课堂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在整个课堂教学

中起到统领和方向性的作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题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合理的取舍。课堂目标的制定可以在教学中由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完成,也可以师生共同制定,还可以课堂伊始由教师直接出示,让学生了解。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的目标必须为完成总的教学目标服务。

二、自学

自学是生本课堂的核心环节,自学包括课前自

学和课中自学。课前自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它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它让学生有

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安排恰当的前置性作业,以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课中自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的

需要实时安排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独立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基本形式,课中自学主要安排在小组合作教学之前。

三、展示

在小组交流之后,教师要组织各个小组自己学习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分享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惑,可以是个体展示,也可以是小组的形式,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进行探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不干涉学生的活动,但是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交流离题万里或表述不清等时候,教师要适时点拨,在学生交流时还要对其他学生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并且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同时教师在选择学生汇报时要尽可能地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的机会。

四、检测

检测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和巩固。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检测,习题要有针对性,宜少不宜多,题的形式要多元化:可以是字词的练习、句段的练习,也可以是篇的感悟、习作训练等。检查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如,同桌互查、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書面检查等。总之,检测要体现层次,体现开放,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五、升华

有人说:“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才能取得教学的整体效益。”可见,课堂对知识点的升华在教学中特别重要,它强调了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问题产生处、文本空白处等地方引导升华,或用已经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又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结构之妙,同时,也在阅读中进行了积累。生活处处皆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孩子在活动中完成,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交际能力等。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升华练习,抓住反馈交流的最佳契机,将升华环节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真正教会学生学,课堂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毕生奋斗的目标。生本教育如同茫茫教海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教改之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我们教师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上一篇:远古的遐想作文下一篇:工程主管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