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2024-07-07

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共8篇)

1.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篇一

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探析

[摘要]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日常教学的重要手段,并且以其自身显著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院校教学效果的增强以及教学效率的提高,然而,在多媒体技术不断普及和推广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多媒体教学的不断发展。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措施。

前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开始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具体指的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设计,采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手段,将教学内容与视频、动画、声音、文字、图像、图形进行有机的结合,与此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性的显示、控制及处理,完成各种交互式的教学操作,最终将多媒体教学信息作用在学生身上,进而促使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比如能够把声音、图片和文字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实现了高效、快捷与方便,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但是,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分析

2.1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在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外购的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程的讲授,也可以使用自行研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程的延伸及补充,这样既不会失去教师教学的特色,又能够博采众家之所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对准备好的课件加以演示,又可利用视频展台来对纸质的补充资料或者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实时的讲解,多媒体教学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远远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所具备的多样性,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所蕴含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明显提高。

2.2 形象生动

多媒体教学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视频有效地整合、剪辑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创设出具有综合性表现形式的新型信息处理系统。从总体上来讲,多媒体教学设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是集多种感官于一体的综合刺激,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与获取。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绘图和板书的时间,并且教学信息量也得以扩大。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生动、有序地对各个直观素材进行展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随之加强,通过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及时有效的反馈、言简意赅的解说,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促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2.3 交互性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前将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安排好,而学生则只能接受和参与教师所安排的固定过程。而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及时反馈、人机交互。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所具备的交互性,实现人机对话和双向教学。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及时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反馈,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及时的调控,有效地杜绝偏离教学目标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改变其从属地位和被动地位,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主动学习。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

2.4 共享性好

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但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功能与信息处理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显著的信息资源共享性,大大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信息资源利用率偏低的不良局面。由于多媒体属于数字化的教学资料,因此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借助于网络或者必要的通讯手段加以广泛传播,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及自学,实现了多媒体信息的资源共享和资源传递。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使得教学的经验与智慧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当中得以全面展现,使教学时空得以不断扩展,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课堂教学在空间及时间上的束缚摆脱,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学生的知识得以丰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培养,教学信息利用率得以提高。

3 高校多媒体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3.1 过度依赖于多媒体,无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对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过度依赖,再加上这些教师缺乏必要的课堂组织能力,边看课件边进行教学内容的讲授,久而久之便直接形成了不备课的不良习惯,经常一套相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年反复使用,教师站在多媒体教学设备面前,点一点鼠标,点出什么便讲解什么,被多媒体教学课件牵着走,课堂教学由“人灌”转变为“机灌”,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差。

3.2 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

现阶段,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对多媒体教学的正确认识,教师常常不管所讲授的课程属于何种性质,全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普遍认为,实施多媒体教学实际上就是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交换,教师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的板书和讲解,而是仅仅点点鼠标、敲敲键盘,整节课便大功告成。如此一来,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师的教学代替,教师则成为“放映员”。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性质是类似的,都属于教学辅助用具,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全部使用多媒体,而缺乏拓展性的讲解与随机性的板书,那么教学效率不仅得不到提升,反而会急剧下降。

3.3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偏低

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严重缺乏科学有效的提炼及组织,进而使得多媒体教学逐渐变成大容量、形象化、数字化的“课本拷贝”,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则完完全全变成了播放课本内容和保存课本内容的机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过程中,仅仅追求动感的表现形式和漂亮的外观,但是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变得十分单薄和琐碎,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并且学习难点和学习重点被冲淡,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4 多媒体教学的节奏难以控制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等院校的教师没有注意合理掌控多媒体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内容的播放速度偏快,信息量偏多,学生则成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件的“看客”,无法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正确判断出学习的重点,因此只好全部照抄。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忙于记课堂笔记,缺乏思考的时间,使得学生的智力难以得到开发,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长此以往,学生便对多媒体教学课件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学习效率不断降低。

4 加强高校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措施

4.1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黑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交换,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也并不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或改良,而是教学理念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但是形式上的迫切需求,同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当从宏观方面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等维度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

4.2 加强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互补

传统模式的教学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显著的互补性。因此,在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和优势互补。一方面,应当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精华进行充分的吸收,根据学生的思维差异,选择合理的讲课速度,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安排板书的时间,全面控制多媒体教学的节奏,与此同时,通过适当安排提问、适时强调重点以及结合实际状况进行即兴发挥,来不断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3 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开发

高等院校应当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给予技术支持和经费支持,不断地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教学技术方面的指导与培训。从本质上来看,多媒体教学属于一项艺术性、技术性和科学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程,而制作和研究出科学而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高校实施多媒体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由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而对于承担着沉重教学任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而言,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所以,高等院校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积极开发研制与学生和教师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一方面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助于保证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水平,最终促进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增强。

4.4 提高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

自从开展多媒体教学以后,我国各高等院校都相继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习班,对多媒体教学的技能与知识进行普及。然而,很多高等院校没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不同学历教师对训练要求的不同进行全面的考虑,进而使得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培训严重缺乏满足针对性,再加上培训的档次也非常低,无法广大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应当针对教师的具体状况,开展高效率的培训。比如对于新上任的年轻教师,虽然他们有着较为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理论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应当根据这一状况,加强其多媒体组合教学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教学媒体的各种功能。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多媒体仅仅是教学所需的一种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与粉笔、黑板的性质是一样的,而唯一不同的是其现代化水平提高了。所以,在高等院校的多媒体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宗旨,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切实做到扬长避短,遵循教学的内在规律,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更好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还应当充分把握好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尺度,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促进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主要

2.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篇二

一、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大型企业已设立内部审计部门, 但中小型企业基本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受长期传统经济的影响, 有些企业领导未把制约机制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思维中来, 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机构不是自己认可而设立的, 而是国家审计机关的推动或干预下被动设立的, 这个机构在运行中没有被所在企业真正接纳, 不被重视, 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合并到其他部门, 或直接取消。内部审计人员得不到企业领导的信任, 无法了解企业内部重大经济活动, 因而内部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开展工作, 缺少创出良好业绩的机会, 更难以取得领导的重视, 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就制约了内部审计发挥作用。

(二) 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程度不高

随着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越来越明显地呈现职业化的特征, 职业化己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职业化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更强的审计独立性, 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和晋升不再由企业经营者决定,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有更高的业务素质, 不仅要掌握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 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组成的主要不足表现在:一是人员素质较低, 不能适应企业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二是人员组成结构单一, 有效的人力资源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困扰较大。据统计部门对几个大城市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调查, 在岗的审计人员有专业职称的还不足30%, 其中一半只有初级职称。而且内部审计机构多数没有配备经济师、律师、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内部审计机构在某些风气不正的企业成了“后门处室”, 更有上层部门裁减多余人员和专业相距甚远的人员安置其中。同时, 少数的内部审计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 利用手中的权利卡、拿、索要, 营私舞弊。在知识经济时代, 要更加重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组成。

(四) 企业回避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

企业对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强调服务职能, 而忽视甚至回避监督。企业对内部审计只要服务, 不要监督, 这个观念是不可取的。内部审计兼具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内部审计站在国家的立场上, 对本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局部的本企业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 但当企业利益要有所失时, 内部审计工作阻力将会增大, 有受排挤的可能, 内部审计人员的劳动成果不但得不到尊重,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还会使内部审计在企业领导者心中渐渐失去地位。久而久之, 使相当一部分原来忠于职守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变得滑起来, 对发现的问题,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这对内部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五) 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手段落后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帐为主, 凭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 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审计工作的风险无法量化;而且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欠缺, 审计人员在职培训不足, 业务知识及专业水平不能胜任业务发展的需要, 风险意识欠缺,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使其难以做出适当的专业判断, 将会给审计工作造成失误, 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制约着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有其特殊性, 是在国家政府审计的羽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此背景下, 企业内部审计还只是作为政府审计的延续和基础, 强调的是外向服务。近年来, 情况虽然有所改观, 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明显滞后, 与西方内部审计相比差距更大。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尚不完善的原因有:

(一) 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 而不是出于企业的内在需要。这种内部审计建制上的政府行为, 容易使企业本能地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 并由此造成内部审计事业的停滞不前。另外,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认识, 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所蕴涵的能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一句话, 整体上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

至今仍有不少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 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不少企业尚未设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有些企业虽然己经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 但却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 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企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是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与自己对立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 不认同或不支持内部审计, 甚至阻挠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致使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半途而废, 沦为摆设的更不在少数。不仅如此, 领导的不重视还大大挫伤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让他们感觉自己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发展前途, 进而打算离开内部审计部门。

(二)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 也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有效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如果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将不能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目前, 造成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大多是因为内部审计机构附属于其他部门并受企业有关负责人领导;内部审计人员由其他人员兼任 (比如会计人员) 并受企业有关负责人领导;企业内部审计的双向服务性, 即现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既对企业主要领导负责, 又接受政府审计的指导。也就是内部审计既为国家服务又为企业服务。而这些原因的存在, 势必会造成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变成行政领导的附属品, 使内部审计工作无所适从。

但是, 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保持充分的独立性才能客观的评价地开展工作, 才能进行不偏不倚的职业判断, 也才能公正的内部审计结论。通过两个方面的独立性来阐述。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内部的地位是否独立是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的关键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能够与组织高层管理部门、董事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 与这些机构定期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还为双方构建起共同关心的被审计单位事项进行相互沟通的渠道。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 应该保持独立的精神态度, 不能在对有关被审计事项作出判断时依附于他人的意向, 也不得将自身置于自己感觉无法作出客观专业判断的处境中。为此,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定期向内部审计机构报告对其自身独立性可能存在损害的各种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在委派内部审计人员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情况, 以避免出现潜在的或是既得利益或偏见。

(三)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状况, 直接决定着审计的质量, 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成败。目前,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结构还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有会计、审计和管理等综合知识的专业人员较少。另一方面, 从组织内部的情况分析, 某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 主观上不愿意将精通业务的人员安排在内部审计岗位上, 即使安排了也不是严格按照国家审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地进行配备, 这无形中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在我国, 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胜任的业务能力, 并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因此,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该熟悉组织的财务系统, 还应该了解组织经营管理的其他环节;不仅应该熟悉财务会计方面的相关准则和法规, 也应该了解其他方面的法律和法规;不仅应该具备审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还应该了解税收、金融、管理、经济和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四)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而言, 无论是发挥其监督、评价职能, 还是发挥其服务职能, 其工作的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内部审计机构无法保证其工作的高质量, 就很难谈到其职能的充分发挥。但是, 有些内部审计机构还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在大量开展业务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工作质量的必要控制。在内部审计机构中缺少对工作质量进行监控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质量控制不严。然而, 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信誉体现, 是内部审计职业的生命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就是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所有内部审计机构都要努力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质量控制机制, 并确保每一个内部审计人员认真遵守和实施每一项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活动负总体责任, 如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内部审计报告的签发、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等工作都需要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参与、审批以及决策, 并把责任落实, 从而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责任人和责任范围, 是保证质量控制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三、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措施

鉴于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无论其定性定位、体制机制或方法方式等, 都无法进一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经济监督评价需要。目前内部审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日益扩大, 其局限性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则更加明显, 因而急需对内部审计加以改进和完善, 并谋求全方位、宽领域、高质量的发展, 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 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要明确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短期或长期努力的方向, 而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为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且内部控制系统能够随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督与客观评价。

企业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 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 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各种风险增多、公司治理加强及内部组织重整, 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 由此也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更重、更多的职责和使命。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 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 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一般说来, 内部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于本单位的最高管理层或直属于董事会, 或直属于监事会, 或从属于总经理领导, 或从属于副总经理领导。审计委员会一般由不参加董事会的外部董事组成, 少数企业也有包括本单位一些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或外聘专家参加, 该委员会的组成须经董事会批准并成为其常设性机构。它从属于董事会领导并能直接向其报告工作, 在组织中居于较高地位不受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干涉, 能够独立地履行其职责。显然, 把内部审计机构置于最高管理层领导之下, 自然增强了其独立性, 提高了其组织地位。

目前, 我国有些企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 但基本上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 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 这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实际工作中, 现有的机构设置使内部审计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营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 只是审计二级企业;即便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 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其主要原因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独立性不仅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而且是使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并做到客观公正的必备条件。审计独立性的实质, 就在于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存在经济利害关系, 主要表现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应具有的独立性。因此, 在具体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过程中, 还应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 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并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 且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惟有如此, 才能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 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改进内部审计的管理方法

1.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 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 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 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 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 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 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 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2.改进内部审计的管理方法

利用计算机进行内部审计, 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 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实施有效监控与评价, 对企业资金、各种资产进行密切跟踪;改变目前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审计方式, 提高内部审计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实施审计监督与评价的能力。通过全过程的审查、监督与评价, 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帮助企业建章立制, 完善内部控制, 强化经营管理, 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一般说来, 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 既有利于缓解内部审计人员少而任务重的矛盾, 又有助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 内部审计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管理

目前, 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建立、内部审计标准的制定, 以及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督等均未统一, 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内部审计工作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 应加快各级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行业管理体制, 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指导和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从而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行政型的法规强制管理、分散管理, 转变为社团型的行业自律管理、集中管理转变。

2.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化管理

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是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 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规范, 而且可使内部审计人员避险有依、保护自己。国家审计署已于2003年3月以第4号令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该规定于5月1日起施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于2003年4月印发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十个具体准则, 并于6月1日起施行。它们的颁布与施行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件大事, 是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工作规制的重要举措。从内部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角度分析, 这些规制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尚需在实践中紧密结合未来发展变化情况, 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 对之不断加以总结改进充实提高, 以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我国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的轨道。

3.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业领域

以审计目标为标志, 内部审计可划分为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及效益性审计等审计形态或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等审计类型。在实际工作中, 内部审计应当开展哪些工作、究竟以哪种审计为重点, 一般取决于特定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责任内容、预期审计目标及客观具体条件。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分权制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 基于经济监督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审计活动, 其总目标即评价经济责任, 往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社会区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表现为与特定经济责任内容和经济监督需要相适应的具体审计目标。

(五)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目前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 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培训, 造就一批能运用计算机审计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使内部审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 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应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 不仅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 而且还会增加审计风险, 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地位的提高和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另外, 应进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颁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但在内部审计实际工作中, 内部审计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 不坚持原则, 随意泄漏所知悉的资料, 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 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严重地影响着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因此, 在后续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作用越来越重要, 呈现出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选择。但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职业化程度不高、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素质不高、企业回避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的审计手段落后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要明确, 二是合理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三是扩大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四是改进内部审计的管理方法, 内部审计的规范化管理, 五是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内部审计人员

参考文献

[1]申小林.首钢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五点做法.财务与会计, 2004, (4) .

[2]张永革.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的特有职能.中国内部审计, 2006, (10) .

[3]王正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六种意识和六种能力.中国内部审计, 2006, (5) .

3.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篇三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方式;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40.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77-2

0 引言

当下,我国实施的主要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企业实行的缴费型社会保险,随着我国各项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必须更加全面和系统化,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企业开始降低运行成本,增加运转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保险的缴费情况,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应及时总结、深入分析社会保险缴费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合理、操作性较强的改进措施,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

1 目前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方式分析

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基本的社会保险形式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生育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医疗保险属于社会统筹配合范围,工伤保险与生育保险以单位缴纳形式为主。企业社会保险的缴纳需要员工和单位双方共同承担,企业承担比例较大。企业应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金额多少由当下的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规定基准缴纳率决定,而工伤保险则根据不同行业工作岗位的危险程度实施不同的标准,各地政府职能部门也可自行制定标准,以员工的实际工资为准绳确定缴纳基数。此外,在我国企业是社会保险的缴纳主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企业拖欠员工社会保险费用的问题,或者直接不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这严重损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据调查数据显示,企业每年扣除的员工保险费用较高,高达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的数额。此情况对企业及政府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增加了政府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社会保险标准化、规范化地操作。

2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现状

2.1 企业之间社会保险缴纳负担不均衡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负担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企业要重很多,以养老保险为例,员工的实际工资就是缴纳基数,员工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比例为工资的8%,单位缴纳12%,这里的缴纳基数均不能低于当地行业平均工资的60%,同时也不可超过平均工资的300%。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是劳动力众多,需要为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数量增多,远远超过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企业。例如资本密集型企业有100名员工,年平均工资为5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有1000人,年平均工资为2.5万元,但按照20%费率标准,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比资本密集型企业多出400万元。

2.2 企业社会保险费率高

社会保险费率会受到国情、社会制度、政府投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世界各个国家的社会保险费率缴纳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率保持在30%-31.5%。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保险费率偏高的现象,极大地了缩减了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无法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2.3 各地社会保险费率存在差异

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明确了社会保险的缴费项目,但对社会保险费率的标准并没有进行统一的制定。社会保险费率只有在地市级实现了统筹规模,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使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我国缴纳的养老保险标准多达16种,最高可达22%,最低到10%,导致各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有所差距,无法有效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3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完善措施

3.1 合理调整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

养老保险费用过高会直接影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这也是保险缴费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养老保险制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现收现付过渡到统筹结合。在此过程中企业存在大量的隐性债务,养老保险费率偏高则可以抵销部门隐性债务。从本质来说这种制度并不会有效地解决企业的隐形债务问题,从养老保险制度长远发展的战略来说,合理调整养老保险费率是必然趋势。

3.2 减免企业社会保险缴纳费

当下我国处于改革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为了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实施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纳费成为重要的手段。我国在面对全球经济危机时,人社部就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五缓四减补贴”,在降低企业经济负担的同时更好地辅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近些年,国家也相继制定颁布了有助于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方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3 积极推进企业社会保险统筹进程

如今,我国出台了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法律法规,在规划中明确了相关的内容: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是优化制度安排的重点,职工养老保险费率只有全国统一后才能维持平等,这也是维护劳动者权益或是养老金权益的有效手段。

3.4 改革按员工数量缴费的设想

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按员工数量缴费的模式下,存在不公平竞争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就业率。当下,将社会保险费缴纳改为社会保险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筹资方式成为相关研究者的重点内容,该建议存在两种争端,一种认为可以通过税收的强制性来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和征缴效率,以提高缴费基数,但这也是以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不同类型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另外,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险缴费采用的是部分积累制,将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进入社会统筹的是企业缴纳的部分保险费用,个人账户中是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统筹部分的费用成为社会保险税是可以实行的,但个人账户具有显著的返还性,将其称为税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在积累制下的社会保险费完全改为社会保险税无法实施。我们可以采用税费结合的方式,即按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征收社会保险税,进入社会统筹部分,可以调节不同类型企业的缴费数额;按个人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征收社会保险费,进入个人账户部分,该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按“人头”缴费方式的弊端。税费结合模式下以企业利润为基数进行征缴社会统筹部分,对于利润较高的企业就要多缴费,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利润偏低的企业少缴费,从根本上缓解利润偏低企业的缴费负担,均衡不同类型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若要社会保险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就必须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金,其是资金基础,实行以企业利润为基数征缴社会保险税进入统筹账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险金的征收数额。扩大缴费基数和提高社会保险的缴费率是增加社会保险金征缴数额的两种主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的缴费率已偏高,增加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无法再提高缴费率,可以综合考虑扩大缴费基数,提高保险金的征收数额,按企业利润作为缴费基数,使高利润、低缴费的企业纳入到缴费基数中,拓宽资金来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方式还存在企业之间社会保险缴纳负担不均衡、企业社会保险费率高、各地社会保险费率存在差异等问题,为了保障企业的良好发展,应合理调整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减免企业社会保险缴纳费,积极推进企业社会保险统筹进程,并且改革按“人头”缴费的方式,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方式,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仁筑.浅析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中外企业家,2016(01):85-86.

[2] 张争.试析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人力资源管理,2015(03):216-217.

[3] 许志涛,丁少群.各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能力比较研究[J].保险研究,2014(04):102-109.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课题组,朱玲.多轨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转型路径[J].经济研究,2013(12):4-16.

4.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篇四

赵奎修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现场管理是举足轻重的。现场管理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优化人、财、物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将成为企业增收降耗的关键。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场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正是由于泰勒推行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才加速了企业生产自动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因此,在市场经济尤其是买方经济条件下,狠抓现场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现状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市场为中心是完全必要和应该的,因为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企业不重视市场,恰恰相反,是“过分”重视市场了。绝大多数企业都将其主要的物力、财力和精力等投入到了市场管理当中,以至于忽视了对生产现场的管理。诚然,企业利润的实现在于产品能够顺利地销售出去,但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企业现场生产的,如果现场管理混乱不堪,就很难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现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现在进行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因此,就国内某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在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上,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子,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造成的。在现场管理中,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 面。

1、生产无计划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属于政府,缺乏自主权,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企业的职责只是奉命行事,按指令生产。但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之后,国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政府不再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干预,一般的生产计划可以由国有企业自主决定,至于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等其他经济成分的经营单位,生产计划更是完全由自己制定,自主权的扩大使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空间,使企业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决策者,但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引发了许多企业的不适应,突出的表现就是生产处于一种无计划状态,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身并没有培养起制定计划的能力和意识。大多数企业只是随波逐流,对企业生产缺乏长远稳定的规划,许多企业不是产品积压严重,就是经常断货,再加上产品生产把关不严,员工的职责分工不明等缺陷,使得企业的经营效果难以有较大的提高。

2、浪费严重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是现场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某些国有企业中尤为严重。生产现场中的浪费主要是物料的浪费,这种浪费可以是人为造成的,如一些员工将物料乱丢乱弃,将之视为垃圾处理。几年前,国内的一家大型施工单位就是因为在施工现场乱丢钉子而被国外业主处以“极刑”,白给别人干活不说,还要给予别人巨额赔付,消除这种浪费的办法是要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物料的浪费还可以是由于生产技术低下造成的,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一些下角料,技术水平较高的一些企业完全可以继续使用,而生产水平较低的一些企业只能将其作为垃圾进行处理。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增加了企业进行垃圾处理的成本。另外,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还会造成物料投入的增加,从而抑制了企业资源使用效率的发挥。对企业来说,如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物料利用率将是企业减少浪费的主要途径。

3、无效劳动普遍存在 无效劳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无效劳动属于生产积压产品的劳动。这种产品积压可能是由于产量过多导致供过于求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导致滞销造成的,但两者的后果,都是“劳而无功”;另一种无效劳动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窝工。由于物料和生产工具供应不及时或摆放不到位,员工往往需要等待或到处寻找这些生产要素。另外,员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大量多余的动作。从表面上看,这些员工往往在车间内跑来跑去,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但实际上生产效率有可能极为低下。无效劳动是人力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而且还会提高员工的劳动强度。

4、现场环境较差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市场形象的塑造,希望给社会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在有些企业中,不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走进这些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往往是物料、半成品乱堆乱放,地面脏乱不堪,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作业面狭窄,“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现场环境根本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一些食品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更是如此。

三、提高现场管理的措施

在企业生产的现场,只有做好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才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基本的要求包括“物流有序、劳动有效、生产均衡、信息充分、物料节约、环境整洁”。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企业加强对现场的管理,推行精益生产的方法,力求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要做到精细、精简和精密管理。

企业的精益生产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的方法,具体到现场管理方面,目前广为企业采用的主要有三种,即“5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项活动的统称)、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它们虽然名称不同,但基本思路和宗旨却是一样的,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现场环境的配置,达到为企业节能减耗、增收扩产的效果。这三种方法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物料本身的管理——分类管理

不同的物料在性质上和使用价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须进行分类管理。对生产现场上一切易燃、易爆、有毒、容易造成污染和引起安全事故的物料要实行隔离和特殊定置,划分警戒区并派专人严格管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对留置在现场上的其他物料要进行科学界定,将其划分为“有用之物”和“无用之物”。有用之物是即将参与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有待转移的物料,这些物料是生产必需的,但也并非多多益善,要实行“零留置”管理。所谓“零留置”管理并非一点都不留置,而是物料的多少要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为限,多了就可能造成闲置,而少了则会影响生产的进度。无用之物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些物料还有可能通过回收再利用而发挥潜能,因此,不可一律将其作为废物处理。在这方面,东风公司车身厂驾三车间的“驾三做法”值得借鉴。这个车间通过对制造现场各种物料的分类置放和严格登记,使每一笔物料的流向都清楚造册,从而杜绝了物料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各种事故的发生。

2、对物与场所之间的管理——定位管理

物料与生产工具要做到“物尽其用”,其中不仅包括使用价值的完全转移和发挥,更重要的在于使用价值转移和发挥的效率,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时间价值”和“时间成本”的概念。如果物料的使用价值转移较慢,生产工具的作用迟迟难以发挥,就必然会延长生产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时间成本”或降低了产品的“时间价值”,这对于迅速把握市场是极为不利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物与场所的管理。置于生产现场的物料和生产工具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布置和摆放,并且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对于常用的物料和生产工具要尽量做到“过目可见,触手可及”,至于不常用的物料和生产工具要到何处寻找则要做到员工“心中有数”。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之物,从而减少了寻找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辽宁铁法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车间生产现场深入地整顿,针对生产场地狭小拥挤、物料摆放不科学的现状,采取了定置技法,重点抓了空间的合理利用和物料的灵活布置,保持了生产现场的整齐有 序,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秩序,为提高生产和劳动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对人与物之间的管理——专人管理

人、物料和机器设备等都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而人更是其中最主要的、并且最具有能动性的第一要素,但是其他的生产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利用人的能动性做好对物料和机器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垃圾要及时处理,避免它们与有用的物料混合而降低后者的使用效果。同时,完工之后要对现场进行系统清理,创造一个最佳的生产环境,使员工能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要定期做好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点检工作,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排除,避免因设备突发故障而影响生产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这是维持企业稳定生产的必要手段。四川川橡集团是一家大型橡胶生产企业,为强化设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集团要求更换备件或维修设备必须有标记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采购人、更换人、焊接人、使用时间要有详细的显示台账,使每项工作有人做、有人查、有人考核,从而为企业提供了保障。

4、对人与人之间的管理——协调管理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在生产现场,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因为一个满腹牢骚、心情郁闷的员工是难以生产出大量合格的产品的。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较为流行的方法是构建企业文化和实行人本管理(指出管理的实质就是激发、维护、控制和调整员工自我动力和超我动力,使之指向企业目标。)。通过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可以增强人际间的沟通和亲和力,从而在整个生产现场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另外,员工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在现代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这就需要界定清楚员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使之标准化和制度化,一旦发现问题,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找到问题的责任人,这对督促员工提高生产率、增强责任感是极其有利的。作为具有50年历史的国有零售商业企业,南京“新百”在加强员工沟通方面投 入了很大的精力。每年年初,“新百公司”都会开展各种员工交流活动,树立模范形象,化解各种矛盾,这不但降低了公司内耗,而且密切了员工之间的感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5、对人自身的管理——素质管理

采用严格的制度和一系列惩罚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员工的逆反心理,依靠制度和规范的硬性管理在今天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员工在外力的影响下压力骤增。也许最有效的管理就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这意味着企业要少管理或不管理,是一种有选择的管理而非全面管理。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而不是单纯地采用“大棒政策”。只有通过思想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使员工真正做到“爱厂如家”,从而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业务培训则是提高员工自主作业的必要手段.通过业务培训,员工的技能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可以独立从事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此时,企业也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做好战略规划方面的事情。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业务培训。许多在日本企业工作多年的普通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掌握程度会使你惊讶,你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这为日本经济得以跻身世界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可以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只有做到这一点,企业才能真正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6、对人与信息之间的管理——看板管理

自福特首创流水线作业以后,几乎所有企业的生产都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工序,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员工相互配合来完成,而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和配合则需要基本的信息媒介。通过信息媒介,工序间和员工间才能互通有无,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特别是在如今方兴未艾的定制生产过程中,由于订单具有偶发性和特殊性,生产现场或某一个特定工序不可能绝对拥有生产定制产品的所有物料和技术人员,这就要求各工序间重新组织物料和人员的配置,而需要什么以及需要多少则完全由信息决定。在生产现 场的信息传递方法中,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当数风靡日本企业界的看板管理(看板就是表示出某工序何时需要何数量的某种物料的卡片,看板管理的理论中不涉及如何编制和维护主生产计划,它是以一个现成的主生产计划作为开端的。)。随着看板在不同工序间自下而上的移动,拥有更大物料处置权的上游工序依据看板显示的信息将所需的物料划拨到下游工序,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的持续和均衡。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已实现了类似看板管理的信息沟通,如家电知名企业海尔,在其定制生产方面,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保证了海尔能够及时地将顾客所需的产品生产出来,这为海尔实现全球营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五

摘要:对现代组织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企业内部审计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改善企业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组织规模不断扩大,集团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外部条件变化日益加快,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在这种环境下,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指令得到及时有效地贯彻执行,给经营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所需的建议、咨询、资料,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已成为分当务之急。

一、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缺乏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对现代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如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学历层次较低。尽管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多年或

从其他工作岗位转为内部审计工作,但会计理论、审计理论、业务技能很一般,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不能切中要害,使内部审计工作失去威慑力。

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构成单一。内部审计人员中财务会计专业出身的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缺少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专业人员。只适应开展财务审计和其他以企业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咨询服务,不适应审计日益发展和扩大的工作范围,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

3、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个别内审人员不能慎重的保守因履行职责而获

得的相关内部审计资料,反而为了个人或其他经济利益,收受部正当利益,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了审计职能与作用的发挥,败坏了内审人员的职业形象,助长了腐败的滋生。

4、专业职称评定不通畅。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基本都属于会计和统计

系列或审计系列,很少有经济师、工程师、律师等系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效果和权威。

5、与社会审计缺乏必要的交流。企业每年都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

务报表进行审计,但是相当部分的内审人员未能和社会审计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学习社会审计的先进经验。

6、7、缺乏系统的培训。由于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又没有及时接受培训,所以知识陈旧,不利于新形势下审计的需要。审计方法落后、审计手段单一。很多企业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相续

开发应用了财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企业信息化系统,给审

计的方式、对象、内容都带来了变化。由于审计人员电算化内部审

计知识贫乏,在审计工作中没有能够充分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

审计,同时,由于审计基数手段掌握不够,极大影响了审计的效率、效果。

(二)内部审计范围窄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内部审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但是企业开展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开展的较少,基本建设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管理审计根本未开展。

而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来展开,属于事后审计,未能起到预防风险、降低风险或规避风险的作用。

问题的根源在于单位各级领导的知识储备中普遍缺乏审计业务知识,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职责、方法、重要性认识有偏差。企业管理层没有把内部审计看作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必要途径和手段,而是把内部审计当成是给自已挑毛病、找麻烦,个别人员甚至认为企业每年已经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有没有内部审计无所谓。

因此,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及对内部审计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了审计面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拓宽审计领域。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由于企业没有完全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设置内审部门,致使内部审计一般都隶属于审计科,工作上向董事会负责,行政上却属于企业管理层领导,即“双重领导”,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人事关系和物质利益的关联性方面,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其个人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及

岗位评定是由企业的管理层决定,审计人员在对基层单位(不涉及

关键领导)进行审计是还能履行还能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但是

对企业本部或基层单位(涉及关键领导)进行审计时,面对企业领

导授权、批准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不符合经济效益

原则时,审查出的问题越多就越容易得罪人,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

得罪管理层、担心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从而影响了内审人员的独

立性。

2、“双重”领导导致内部审计的权利有时难以行使,这种“双重领导”的企业架构,内审人员往往两头都不愿意得罪,也不能轻易得罪,受到决策层或经营层的控制,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大多数企业的前身为国有企业,改制变成股份制企业后,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监事、总经理、也都是原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相互之间

存在这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表面上企业为股份制企业,但经营权实际上控制在企业的决策层和经营层手中。每年召开的股东大会流于形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决策、执行、监督三权没有相互之间的制约,使得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四)内部审计程序不健全

在审计程序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化的审计程序开展业务,审计计划简单甚至没有;所编制的工作底稿不完整、不规范,不能如实记录所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发现的全部问题;内审程序没有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没有单位负责人签发。

产生审计程序不健全的原因是:缺乏外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内审工作职责只针对固定资产牵扯、现金盘点、账目核对、档案管理等方面,内容很窄,没有制定具体的内身工作制度、业务操作程序及项目审计实务指南;

6.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篇六

周非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安徽淮北 235000)

摘 要:本文浅析企业传统采购存在的问题、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建设信息化采购系统、信息化采购的发展优势以及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对策等。

关键词:企业采购;传统采购问题;信息化建设;优势与对策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采购方式也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全球化采购与本土化采购相结合。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企业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新经济秩序中生存与发展,就面临一个新的难题——跨国家、地区采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的采购计划,就必须借助资源共享,建立企业信息化采购平台。人们所熟知的电子商务,就是信息化采购的一种方式。信息化采购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在本质上有了更多的概念延伸,其不仅是完成采购行为,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并整合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传统采购存在的问题

采购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先导,其运作水平与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生产过程与生产成本都有重大影响。企业采购是如今市场经济下一种最主要、最主流的采购,不仅数量大,市场范围宽,且对采购活动要求也特别严格。但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遗留了诸多问题。企业在采购的专业知识方面比较缺乏,信息化采购发展水平较低,采购成本高居不下,过程消耗过多人力、物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需要。

1、不能异地办公,计划、信息传递需要人工完成。业务人员出差频繁,以致很多业务不能及时进行与完成,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和使用效率。信息传递的滞后,延长了采购和物料的领用时间,消耗过多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并造成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缓慢,最新的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和市场行情不能及时掌握。

2、信息利用率低吗,出现重复劳动。采购合同、收料信息、发料信息等不能进行信息的同步共享和利用,造成各个环节重复完成业务处理,无效的劳动多,1 为典型的非信息对称过程,买方无法有效地分析供应商的成本区间,竞争不彻底。

3、采购业务不能全面动态监控。传统采购诸多环节需通过人为因素确定,其“面对面”谈判,容易产生卖方价格同盟、买卖双方人为的权力或利益干扰等。降价空间缩小,交易过程透明度低,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流失。

4、供应商管理环节薄弱。采购行为是企业的重大战略,也可以说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利润的关键点。传统采购方式没有合理的评估体系,对供应商的服务、价格、交货、质量等数据无法充分利用,不能与关键供应商之问达成深层的合作,缺乏对主要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在供应商流失或变更时还不能主动应变。原有采购系统只能完成基本业务处理,无法对索取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处理,对采购部的效益和绩效不能进行有效考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采购管理流程、建立整体的采购管理系统。

三、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建设信息化采购系统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要把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企业应该在建立系统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模式,这样才能在管理水平上有本质的提高。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建立集成、快速、高效的采购管理系统已成为采购信息化的重要工作。企业信息化采购系统所能完成的功能:①科学、有效的采购管理流程,能实现零库存管理,并降低库存储备资金的占用。②企业与企业间的采购活动无空间和时间限制,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商务模式,实现网上办公。③完成业务分析,并出据有价值信息数据。如通过业务分析实现对物料采购的执行过程动态监控,完成采购业务的绩效评估,实现组织机构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企业采购过程的持续绩效改进等。④提高工作绩效。通过系统实施和多种采购方式的实施来优化采购流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采购管理带来了质的飞跃。利用信息化来不断深化管理,不断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高度集成、高效协作、快速响应的采购运行体系,实现科学、规范、专业的管理也是企业所有者的最终目标。

四、信息化采购的发展优势

为保证生产,在商品短缺的状态下必然形成库存采购,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库存则是企业的罪恶,零库存或少库存才是必然选择。信息化系统解决的 2 不仅是工作量的问题,而且也带来了一种新的采购管理模式。信息化采购省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让采购工作更加简单有效。随着买卖通过电子网络的联结,使得商业交易实现了无缝对接,其优势十分明显。主要功能和优势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缩短了采购周期,节约了大量的采购成本。二是增加了诸多有效地供应商。采购信息化系统能够企业提供采购状况的准确数据,并对供应商也更加了解,以便于选择更多、更合适的供应商;其次是丰富了采购方的供应商资源和情报,进一步了解相关物资的市场供求情况;再者可以根据供应商的资信,整合供应商资源。

信息化采购系统,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一个公共的交易信息平台,使采购、竞标变得更快速、高效和公平。一般性的采购,通过一个交易平台,拉近了空间的距离,缩短了竞标谈判的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采购所需的大量间接资金投入,避免了在有人直接参与的采购与竞标中的不公正性。

五、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采购的对策

企业实施信息化采购是发展趋势,但实施信息化采购需要很强的执行力。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购企业应把供应商和自身企业看成是为了自身利益与共同利益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并在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彼此增加信任感长期维持下去。推广信息化采购概念障碍是认识问题,当前还是成为不为人们所认识、认可的新生事物。信息化的推进,需要改变旧习惯和流程。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层要达成共识,决策者大力支持,才能排除各种内外的阻力,促使企业实现信息化采购。二是要鼓励和支持与信息化采购相关的信息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研究开发活动,并加大资金投入,政策上要给予支持。鼓励采购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各种先进的采购管理软件,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与管理创新。积极利用专业交易平台,依靠专业的技术力量为企业搭建网络系统。采购流程的信息化不是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简单替换原有的方式方法,而是要依据更科学的方法重新设计采购流程,需要摒弃传统采购模式中不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落后因素。三是要大力实施采购人才战略。信息化采购涉及到市场供求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运作、库存控制、采购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采购谈判等,采购员必须具备采购和电子商务专业管理能力。现阶段企业更需要加大高素质信息化采购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新的经济条 3 件下,传统的企业采购模式严重阻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更新采购理念,改革采购模式,倡导和实施信息化采购,增强企业可持续竞争能力。参考文献

7.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篇七

一、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缺陷

第一, 制度适用范围存在局限性。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已历经11年, 其会计要素和成本费用计算方法已严重滞后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我国加入WTO, 一大批外资医院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对非公有制医院的会计核算如何进行, 目前尚无制度规定。

第二, 部分会计核算原则未被明确规定。一是医院成本核算对象单一, 费用分摊不合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支出科目分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两大类, 具体明细科目的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核算需求。将管理费用按医疗科室和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在医疗成本与药品成本之间进行分摊, 但实际上医院除了开展正常的医疗服务工作外, 还担负着教学、科研的任务, 目前医院会计制度简单将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 不利于准确核算医院的医疗成本;同时管理费用作为医院的一项期间费用, 内容和含义相当广泛, 其中可能包括医疗成本, 也可能包括药品成本, 还可能包括管理成本, 简单地将其按人员比例分摊, 不能准确反映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 也造成计算出的各种成本不准确。

第三,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也是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的过程, 并不会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减。但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 对相关科目的核算, 只涉及医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内部转移的经济运动形式, 人为地在医院净资产内部进行了再次转移, 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净值不明, 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出的净资产不能充分反映所有者权益, 医院当期乃至全年的收支结余失实。另外, 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 会导致净资产的虚增, 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时, 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 贷记固定资产, 平时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损耗或减值无法反映, 资产负债表中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原值, 还会导致医院虚增资产。当购置固定资产金额较大, 所提出的修购基金不够时, 医院会计制度没有对应的处理办法, 使得“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余额为巨额赤字, 严重虚减了医院的净资产。

第四, 无形资产核算有缺陷。医疗服务行业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 其无形资产主要表现为医疗技术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医院的信誉。医院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 必然开展一些能给自身带来较大经济价值的科研项目, 其费用较大, 如果不将其资本化, 直接反映在当期支出中, 其收支结余不会真实, 不利于考核当期财务成果。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 会出现合作、合资医院, 医院除用设备、技术进行合作外, 还可以用良好的信誉作为合作资本。但目前医院会计制度未能对无形资产具体化, 医院进行无形资产核算没有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 具体操作无法进行。

第五, 会计控制方面, 对会计控制认识不充分、不确切、不完整。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 就是各种规章制度的汇总, 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 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 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 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这些都是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落实和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的各种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 但在内部控制方面没有成式的文件规定。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但不够科学、严谨, 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 稽核范围过于狭窄, 影响了执行的效果。

二、改进措施建议

第一, 全面接轨企业会计核算原则。为了加强对医院的会计核算, 解决医院发展中的新问题, 特别是解决医院净资产不实、总资产虚增的人为会计处理问题, 应该全面接轨企业会计核算原则, 包括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以准确计算和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针对医院经营环境的现状, 借鉴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非常必要。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应该与时俱进, 增加反映时代要求和经营要求的一般原则, 如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 以利于医院强化风险意识, 夯实资产, 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第二, 在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会计制度。随着卫生部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我国加入WTO, 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医院应运而生。国家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 明确指出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对非营利性医院执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 而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参照执行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有关政策。而在实际操作中, 照搬企业会计核算方法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可取的。由于缺乏详细、规范的核算办法, 营利性医院的会计核算实际上处于混乱的状态下, 不利于医院的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督。因此, 建议在医院会计制度中补充营利性医院的会计制度, 以适应多种形式下医院会计核算的需要。

第三, 会计科目方面, 根据谨慎性原则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 这样“固定资产”账户余额仍为原值, “累计折旧”账户余额为已提折旧额, 在资产负债报表中固定资产按原值列示, 累计折旧作为减项列示, 二者相抵后的余额为固定资产净值。此方法的优点是将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项目金额与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项目金额比较, 可以获得医院整体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信息和使用状况, 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相关决策。

第四, 合理确认、计量与核算医院的无形资产。医院无形资产涉及的范围很广, 且多属于知识性与精神性的产品, 如医疗服务理念及管理方法、医学科研项目及成果、医院形象及医疗信誉、医院品牌及知名度等。目前, 医院在管理工作中多注重有形资产增长, 竞相提高医院的各种配置, 增加有形投入, 而对无形资产的开发投入和核算管理没有足够重视, 无形资产流失现象比较普遍。而一定时期内为医院提供某些特殊营利或有利于医院取得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稀缺性经济资源, 医院应按受益年限平均摊销, 计入对外提供的医疗服务成本。

8.企业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篇八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1-0210-01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水利行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在探索合理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诸多问题的道路上起到了一个良好开局。作为水利建设前期的关键环节,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1水利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是指为达到预定水利工程目标而制定的工程方案、建筑物和实施方法以及经费预算等工作。其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效益和工程的安全运行。所以,在水利建设中水利工程设计起着关键性作用,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造价。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包括三大阶段: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决策两个阶段,当水利工程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关键就是工程设计了,而工程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质量和造价。

2)水利工程设计对于运行费用的重要性。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影响着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资,也影响着运行费用。水利工程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有着一定的反比关系,而水利工程设计在它们之中的作用可以影响到两者的最佳结合,完美的设计可以使得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费用达到最低。

2归纳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水利工程的等级标准划分不明确。在水利工程中,工程的等级划分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规模和投资,标准过高造成投资浪费,标准过低达不到设计目标,因此水利工程的等级标准划分必须根据确定的水文资料、规模、效益,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确定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应的洪水标准等。而现有部分设计为增加投资而人为提高设计标准,造成了投资浪费。

2)项目的基本资料不详尽。项目基本资料是否详细是影响工程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现场的地质、水文、气象、水资源等基本情况直接涉及设计方案的选择,计算公式的引用,参数的确定等问题,稍有不慎,将直接导致设计失误,因此设计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有很多项目为图便利,直接采用以往资料进行设计,导致在实际施工中出现问题,从而会造成工期拖延甚至遭到施工方索赔等一系列问题。

3)水利工程设计中经济观念不强。一些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没有对设计方案严格把关,缺乏技术经济观念,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投资规模的限制和工程现场实际原因,会遭到业主的强烈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才会对设计方案进行细致的比较,这样的行为必将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的设计需要修改、需要变更的地方会增加很多,从而导致设计工作的困难,造成施工图纸提供滞后。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要加强技术经济观念。

4)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偷工减料”行为。水利工程设计工作沿着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的流程不断深入,并不只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的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進一步深入论证,设计单位在设计取费中实际已包含了这一部分的费用。但是目前很多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为节省费用支出,各阶段不愿作进一步补充完善设计采用的基础资料,会把上一设计阶段的基础资料直接挪用到下一个设计阶段去,使得很多设计方案因基础资料不完善而不能作进一步的深入论证,这样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3水利工程设计的改进措施

对于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总的改进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确保设计基础资料的可靠性。根据现行各种水文计算规范中的规定,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首先要对水文基本资料进行严格审核。由于工程设计受到基础资料、推算、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在设计成果的评判上存在差异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工程设计所采用的相关基础资料进行认真的核查和分析,才能确保设计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设计中所引用的基本资料、数据、时期等,必须满足两条要求:一是十分可靠;二是适应研究对象精度要求。

2)水利工程的勘察和设计招投标。积极实施和推广招投标制,引进水利工程设计竞争体制,促使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提高危机意识,激发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精心设计、优化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注意督促水利工程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可将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分别作为一个招标阶段,招标设计阶段与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合并为一个招标阶段,以此分期进行设计招标。

3)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为使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与其造价的经济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水利枢纽及其组成建筑物要分等分级,即按工程的规模、效益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水利枢纽分等,而后将枢纽中的建筑物按其作用和重要性进行分级。设计水工建筑物均需根据规范规定,按建筑物的重要性、级别、结构类型、运用条件等,采用一定的洪水标准,保证遇到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时建筑物的安全。

4)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硬件建设。在目前的水利工程设计审查中,经常发现部分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连一些必备的硬件设施都没有,这种现象不仅仅会影响水利工程设计的质量,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水利工程设计的失误,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水利工程设计单位要加强所有的硬件建设,包括绘图仪、设计软件、投影机、有关规范标准等。

5)严格实行设计监理制度。现在的工程建设实施监理制度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完善的体制了,可以从资金、进度、质量三个方面对工程进行控制。而在我国的设计市场上,则往往存在着一家之言,对设计单位的工作成果只有通过审查会的形式加以判断和确认。但由于审查会一般时间较短,与会的专家不可能对整个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证,因而审查会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设计成果要是出了问题,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实施设计监理制,能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从而使设计工作到位,对工程的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

6)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设计优化。由于水利设计工作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所以设计单位往往都缺乏优化设计的主动性。项目业主追求的是工程最优经济效益。只有业主才是优化设计的积极倡导者和努力推动者。要想积极推动优化设计工作,必须理解设计劳动的艰辛,取得设计单位对优化设计的理解和支持,并对优化设计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业主、监理、施工承包商及咨询专家提出的设计优化建议,设计单位应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听取,作进一步的工作加以论证和采纳。

4结语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也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模式转变,但仍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因此,水利工程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守基本规程规范,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和设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水利工程设计就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上一篇: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小学作文500字下一篇:学校办公室督察督办工作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