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会计问题提示

2024-06-22

分公司会计问题提示(精选10篇)

1.分公司会计问题提示 篇一

行政单位会计自学提示

请与事业单位会计对比学习,一致的部分不再提及,但仍属于考试内容。

一、科目表

1、有价证券——对外投资,没有“基金”核算

2、暂付款——包括全部应收、暂付款项

3、库存材料——材料

4、暂存款——全部应付、暂收款项

5、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行政单位在“结余”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核算“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

6、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行政单位设置明细科目分“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进行核算)

7、预算外资金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拨回的预算外资金

8、经费支出——设置明细科目分“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进行核算

二、库存材料

1、P.247材料计价:购入材料的运杂费,不计入材料成本,可直接列为“经费支出”

2、P.249材料发出计价: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3、P.250材料变价处理:材料变价处理价差,增减当期相关支出

三、有价证券P.2511、没有“基金”核算

2、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规定(资金的来源、可购买的证券、购买有价证券不可以列作支出、利息收入的处理、视同货币资金一样进行保管)

四、固定资产减少P.2571、变价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

2、清理费列作“经费支出”处理

五、预算外资金收入P.2841、预算外资金的三种上缴办法与事业单位一致

2、获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作为“预算外资金收入”

六、结余的核算P.274-275

年终结账会计分录:

1、“拨入经费”“拨出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经费支出”“结余”非别设置明细科目对“经常性资金”和“专项资金”进行核算

2、经常性收支与专项收支分别结转,“其他收入”“结转自筹基建”结转至“结余——经常性结余”

2.分公司会计问题提示 篇二

1、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虚假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虚假是指, 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不是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真实反映。内容主要表现在: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 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绝对控股的地位, 改变资金用途时不征求其他股东意见, 不履行及时公告义务, 任意侵犯中小股东利益, 虚增利润。为了达到申请上市配股资格, 追逐账面利润进行盈余操纵, 致使利润的注水现象十分严重。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公司经营管理特殊目的, 蓄意歪曲事实暗箱操作, 弄虚作假, 披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编造失实的经营业绩, 粉饰经营成果, 散布能够影响股价的虚假信息, 误导广大投资者, 全然不顾投资者的利益。

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内容应当力求完整, 不得有遗漏。但是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 凡有不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都不愿予以充分披露, 主要表现在: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揭示模糊;对企业偿债能力、预计负债、社会责任等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对企业的对外担保情况, 资金投资去向、利润构成等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够充分;以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故意隐瞒对企业不利信息或违规行为的披露;对存货的结构比例及变现能力蓄意隐瞒, 从而严重威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上市公司没有把信息披露看作是主动要承担的事情, 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负担, 所以, 如果不强制, 上市公司就不会积极地去披露信息, 能少披露就少披露, 能不披露就不披露等, 这样就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如果披露信息不主动, 就不会关注对自己公司未来走向的预测。

3、会计信息披露时间滞后

会计信息披露滞后是指, 上市公司对经营过程中, 预测到了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有较大影响的, 但是投资者尚不知道的重大事项故意拖延时间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 过时的信息其效用会大打折扣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 但有些上市公司由于担心其所披露的信息影响其公司股票价格, 往往迟迟不披露重大信息, 这样, 一方面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 另一方面则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造成投资者由于未及时得到该公司的重大信息, 或错过获利的机会。

4、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匮缺监管不力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的制度环境。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制度保障, 但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 许多制度不健全, 可操作性差, 信息披露制度散见于各类规定中, 缺乏系统的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主要表现在:制度相对落后, 对于一些新业务的会计处理缺乏规范;令出多门, 管理不统一, 证券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不高, 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性;各管理机构制定的法规制度比较分散, 有一定的执行难度;对现行法规制度的执行检查力度不够, 实际上放松了执行度。

二、现存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成因探析

1、上市公司治理机构存在缺陷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 国家股占的比重一股独大, 而社会公众股数量较少, 股东较分散, 流通股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容易存在不合理现象, 难以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 从而造成这些公司的管理权失控, 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大股东由于拥有较多的股份而拥有控制权, 其余股东无法形成有效的制衡。同时, 大股东凭借其控股权选派董事和监事, 甚至向公司指派总经理, 因此董事会也无法有效地完成其监督职能。这往往造成一些大股东利用内幕消息或制造虚假信息, 炒作本公司股票, 肆无忌惮地掠夺小股东的利益。

2、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法律法规不健全, 处罚成本太低。上市公司低质量的披露会计信息是“经纪人”的理性行为, 它必然满足成本效益原则, 即低质量的披露会计信息的个人或集团从中获得的收益必定大于其从中承担的成本。同时, 受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制约。会计法规体系中使用了大量不确定的措辞, 需要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 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 这些人为的估计判断会偏离实际, 使会计信息失真。立法是基础, 执法是关键, 严格执法程序,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其违法所获收益难于弥补其违法所付出的惨重代价, 造假行为自会加以收敛。

3、监管职责缺失

目前,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较低, 注册会计师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利益关系, 因此在审计时独立性会受到影响, 实际生活中几乎每个造假公司背后, 都有一个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处罚较轻也是促成信息披露问题的关键原因, 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 公告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被揭露的概率很小, 即使被揭露出来, 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

三、深入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改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当前, 要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 分散大股东的股权, 约束大股东的行为, 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 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 增强不同持股者之间的相互制衡作用, 以强化所有者及监事会对经营者的制衡作用。通过改善监事会结构, 提高中小股东代表债权人代表等在监事会中的比重, 扩大监事会规模, 强化其监督制衡作用。其次, 积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降低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 强化董事会代表全部股东行使职权的功能, 改变董事会由控股股东操纵的状况, 淡化董事会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

2、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会计报告虚假信息不少, 其中, 既有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问题, 也有会计事务所利益驱动问题。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 也要建立惩处出具虚假会计信息的连带责任制, 使其不敢充当会计信息造假的帮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注册会计师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3、健全法律体系

治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情况, 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现象。目前, 我国对会计信息的虚假披露还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与《会计法》相衔接的法规制度不健全, 导致《会计法》威慑力不够, 对会计信息的虚假披露者难以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同时, 需要健全民事赔偿法律体系, 我国当前应尽快建立会计信息失真引起的民事索赔制度, 尽快制定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法》, 并借鉴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的成熟经验, 比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做法, 成立投资者权益保护协会和市场救助基金, 具体开展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 填补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的法律空缺, 健全证券民事赔偿法律体系。

4、加大处罚力度强化监管职能

在加大处罚力度方面, 需要引入严厉的制裁制度, 当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被揭发后, 应该把相关的肇事者驱逐出其所处的行业, 给那些没有职业操守, 不守诚信的上市公司或个人以严厉的打击。要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公众力量, 通过公开受理投诉、举报以及对举报者立功奖励机制, 监督上市公司的操作者依法披露信息, 并督促有关部门执法, 敦促上市公司诚实守信和执法者公正严明, 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从而使证券市场法制化。在强化监管方面, 要明确政府的监督职能。各部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财政部与证监会在工作中保持协调一致, 加强合作, 在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各司其职。

5、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财务管理工作, 只靠法律手段是行不通的, 同时要加强诚信教育。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法规, 使守信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失信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样可以提高诚信的力度。还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档案, 借鉴贷款的做法, 建立个人信誉档案, 对一些恶意造成后果的行为, 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王跃堂.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 2001, (07) .

3.公司债务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篇三

关键词:公司;财务重组;会计问题;策略

一、公司债务重组概述

所谓的公司债务重组,就是指当债务人有财务困难或操作失败情况出现,债权人由于协议或法院命令而进行让步,依据债务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债务重组的相关定义,主要是指债务人遇到资金暂时周转不开,自己的债务无法偿还。处于正常状态下,资产清偿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债务向资本转变,债务发生变化。债务重组发生于其他方面,需要债权人能够有一些让步行为,以便安排好,使债务得以偿还。

二、债务重组所带来的会计问题

(一)会计准则中缺少明确的相关税费规定。作为盈利公司的债权人,实行债务重组或者与相关企业进行债务重组,债权人的总利润要减少,所得税就少交;人力资本储备与债务人重整收益,不增加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然而资本增加。所以,针对关联企业避税,可以随机相互重组,就可使相关企业的资本增加并且所得税也少缴。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两个问题是债务重组双方所考虑的,那就是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以及重组所得征税,对于增值税方面的问题一般不作考虑,这就很容易导致税收风险产生。

(二)重组损益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原则。首先,其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不符合。发生债务重组,其目的在于让企业暂时走出负债过重的困境,赢得时机使正常的经营状态能够恢复,但债务重组的有效作用无法产生于比较短的时间内,而债务人必须有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受益过程;其次,营业外收入的计入,当期利润也不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也能增加,但企业并未因这一收益而有现金流入产生,就能够使企业资金发生短期内再度紧张问题;再次,由于债务人把重组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在当期损益中计入,如此处理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配比原则相违背。

(三)市场基础在运用公允价值中缺乏。市场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公允价值没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因企业的管治就极易产生利润操纵问题;尚且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的资产评估的流程以及需要加强的资产评估队伍。

(四)与谨慎性原则相违背的固定资产抵债入账。单纯的以公允价值来作为计价基础,就会与谨慎原则相违背,因债权人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则就使由公允价值转变成为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但其费用中不能计入债权人债务重组的损失,而是以资产价值计入,由此就易产生虚增资产问题,这就与谨慎性的原则相违背。

(五)债务重组成为上市公司从事不正当盈余管理的途径。对上市公司来说,其作为债权人的关联方开展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则以债务重组损益的确认方法和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来进行,且盈余管理还以债务重组准则的其他条款开展,以此从事不正当的盈余管理。

三、对债务重组带来会计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应冲减重组产生的相关费用。债务人应借助于债务重组对两项交易进行确认,即:资产依照公允价值进行销售和债务根据账面价值进行清偿,接着把债务重组所得确认为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抵偿债务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对所得税进行计征。

(二)应于会计期间分摊债务重组损益。由此在使利润的虚增减少的同时,也可使企业由于利润虚增而产生所得税费用的负担而降低,这对那些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走出困境有利。

(三)在市场上合理运用公允价值。首先,应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进行完善。其次,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再次,要对资产评估流程进行规范。通过强化资产评估工作,促进监管资产评估机构环节。

(四)必须遵循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谨慎性原则。当债务人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公允价值要高,就需要债权人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适当增加,并将债权人的账面价值减少。要将债务人债务重组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增益或损失要在当期损益中计入。

(五)上市公司要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一方面,应对公司上市后的监管强化力度,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得到进一步规范,并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完善,进而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内在约束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建立起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企业若出现严重亏损和资不抵债,就应对其所经营业务要求全部或部分停止;出现上市公司失去持续经营能力,必须将其宣布退市。此外,还要对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政策做调整,进行企业利润操纵的规避。

总之,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过程中,资产流失不断在企业出现,这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出现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问题,要通过准则和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强化监管工作,规范纳税。要在债务重组的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崔恩善,企业债务重组会计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4.公司安全提示语 篇四

2. 认真开展安全例检,及时清除事故隐患。

3. 绿叶底下防虫害,平静之中防隐患。

4. 举安全之盾,防事故之患。

5.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6. 安全生产年年好,职工生活步步高。

7. 大家自觉提高安全防范,享受社会带来的快乐。

8. 愚者以流血换取教训,智者以教训制止流血。

9. 事故猛于虎,安全贵如金。

10. 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

11. 容忍危险等于作法自毙,谨慎行事才能安然无恙。

12. 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安全两天敌,违章和麻痹。

13. 生命只有一次危险就在一时安全要记一世

14. 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疾病从口入,事故由松出。

5.公司安全温馨提示语 篇五

2. 安全是第一,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结束生命。

3. 记住安全就二字,就能平安走天下。

4. 遵守交通规则,安全你我他。

5. “平安”这二字是每个家庭都想拥有的。那么就 你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让你永远平安。

6. 劳保用品穿戴好,遇险可把生命保。

7. 想要自己平安,并不难,只要把“安全”二字牢记心中

8. 一心一意保安全,同心同德谋发展。

9. 快刀不磨要生绣,安全不抓出纰漏。

10. 在环境差的地方玩——先把环境搞好点。

11. 建大桥靠打基础,保安全靠抓班组。

12. 自控互控加他控,劳动安全不失控。

13. 违章不禁,危险难险,违章不止,事故难消。

14. 高高兴兴上班(学),平平安安回家。

6.公司环境卫生提示语 篇六

2. 手拉手,心连心,创建xx新天地!

3. 干群齐动手,村庄焕新颜。

4. 鲜花还需绿叶扶,村庄更需村民护。

5. 整洁家园,人人有责。

6. 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7. 学习卫生防病知识,增强农民卫生意识。

8. 食品卫生无小事,您的健康是大事。

9. 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10. 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11. 创建农村美如画,点滴小事见精神。

12. 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3. 公德规范言行,文明美化心灵。

14. 大家一条心,建设卫生文明新农村。

7.公司治理与会计舞弊问题探析 篇七

一、公司治理的主体与内容

公司治理, 简单说来就是通过一套正式及非正式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所有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 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

通常情况下, 公司治理的主体主要是股东和董事。股东负责对董事的治理, 董事负责对经理人的治理。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维护股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完善公司的管理, 激励管理层, 制约他们的行为, 有效运用科学决策, 降低公司存在的风险分析, 加强公司运营能力。

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大模式。每个模式要根据治理对象与目标建立相应的治理结构, 并通过治理结构形成特定的治理机制, 来发挥公司治理的职能与作用。

二、会计舞弊的原因与特点

会计舞弊是指财务人员以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 有目的, 有预谋, 有针对性的侵占资产, 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

1. 会计舞弊的原因

(1) 会计舞弊的主观原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薄弱。由于个别会计人员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在金钱的诱惑下, 将会计信息真实性原则抛之脑后, 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 他们通过篡改经济数据、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来掩盖自己监守自盗、挪用公款的犯罪行为。

会计人员从业能力水平不高。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术知识, 熟悉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 但是, 我国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因管理不完善, 制度不健全, 雇佣的会计人员未接受过专业正规的职业培训, 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不高, 容易导致他们常常在记账、报账等环节出现失误,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经营管理层指使篡改财务信息。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谋取私利, 授意或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例如在生产设备升级改造时, 会计人员将其费用分摊到几年的财务报表中, 使得每年所摊费用很少, 增加当年收益, 提高经营业绩。

(2) 会计舞弊的客观原因。首先, 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首先, 目前我国部分公司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很多企业对内控机制不够重视, 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导致费用支出失控、财务收支混乱, 违法乱纪现象时常发生。其次, 大多数公司建立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执行力度不足, 监管能力不够, 企业即使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也缺少外部监督机制对其采取惩治措施。

其次, 缺乏严格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中缺乏严格的社会监督机制, 相关刑法法律制定对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不够, 纵使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行政机关对会计舞弊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 在很多案例中, 通常是公司受到相应罚款, 却没有对舞弊人员进行处罚。

2. 会计舞弊的特点。

舞弊人员高素质化。近些年查处的案件来看, 会计舞弊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 不管是学历、职位、还是权力, 都呈上升趋势。但是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没有把相关财务管理技能服务于公司, 而是将其转化为高超的舞弊手段, 损害公司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

舞弊技术高科技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 给会计舞弊带来了便利。很多会计人员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加密和程序篡改进行作假。还有人利用仿真技术, 私刻公章编造虚假购销合同、造假发票进行报销, 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不经过缜密的审查, 很难辨清真伪。

舞弊手段多样化。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进行舞弊的手段有多种, 例如虚开发票、不开发票、空头支票、多头开户、盗用支票、模仿签字、私刻公章、套取现金、私吞公款、无证做账等;隐匿或者篡改票据进行舞弊又分为造假发票、伪造单据等、计算机程序篡改等;公司虚构业务进行舞弊的手段通常是私吞公款、套取现金等。

三、格林柯尔公司舞弊典型案例分析

1. 格林柯尔舞弊案例简介。

格林柯尔公司创始人顾雏军于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之后, 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地成立分公司。2001年, 顾雏军先从广东科龙电器划拨1.87亿元, 通过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手段注册顺德格林柯尔, 成为顾雏军的私人企业, 之后, 与容声集团的买卖协议中, 顾雏军以5.6亿元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经过股东大会选任新一届董事会的9名董事中, 有5名执行董事来自格林柯尔。然而, 顾雏军仅支付1.5亿元, 另20%的股权只作为质押并没有过户。2002年4月, 原容声集团股票贬值, 向格林柯尔出售20.64%的股权总价由5.6亿元降到3.84亿元人民币。顾雏军带领管理团队进驻科龙电器, 并出台2001年报中15亿的亏损, 致使购买科龙股价顺势下降到2.12亿元。2004年前三季度科龙电器赢利达2亿元, 但2005年科龙电器公布2004年报竟然亏损6000多万元, 与2亿元的业绩形成巨大差异。5月, 中国证监会经过调查表明, 科龙电器与格林柯尔系公司或与之相关公司之间存在不正常的现金流入流出总额达75亿元, 给科龙电器带来近6亿元的损失。

2. 从会计舞弊角度分析格林柯尔案件

(1) 从财务指标发现舞弊。格林柯尔报表存在一些异常数据。例如资产结构中, 账目上的现金额巨大, 占总资产的64%, 占净资产的74%, 而到2004年底, 从交易公司购入制冷剂的存货价值达1.18亿元。账目上还显示出10多亿元现金及银行存款, 格林柯尔把一部分存款抵押在银行, 并取得年息5%的短期贷款。把存单抵押给银行所得的贷款比率近似于100%, 格林柯尔的贷款金额还不到抵押存款的60%, 这一行为让人怀疑。

(2) 从财务报表中察觉舞弊。格林柯尔侵占了科龙的大部分资金, 2003与2004年科龙母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分别是16亿、17亿, 而该两年的合并报表中该科目只有1.3亿和1.2亿。从财务报表中反映出, 科龙公司与格林柯尔公司在没有任何交易的情况下, 帐内帐外却存在资金划拨的记录, 现金流入流出总额达75亿元。

(3) 纵观年报发现舞弊。格林柯尔的公开财务报表看出, 1998年公司收入为11万元, 利润为-800万元, 到2000年其收入达到3.64亿元, 短短3年增长3300倍。并且从2000年公司上市之后, 格林柯尔的业绩不断高升, 数据如下表:

另外, 从2002年~2004年科龙电器收到客户的商业承兑汇票后, 便封存了大量库存商品, 待到商业票据到期时, 会原样退还给客户, 期间没有发生相关的现金收入。销量全部发生在每年年底, 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

四、完善的公司治理是解决会计舞弊的有效手段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优化股权结构。

在科龙新一届董事会选举的9名董事中, 有5名董事来自格林柯尔, 这样形成了对科龙的“独裁”, 同时也缺乏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因此, 应该针对性的改变这种“独裁”的股权结构, 形成互相制衡, 以便于监督和约束管理层的治理作用。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设立审计委员会。

会计舞弊手段越来越高明, 现金流信息也会有欺骗性, 格林柯尔在对业绩伪造的同时, 也伪造了巨额的现金流。公司利用存单质押给银行, 获取贷款, 从表面上看实现资金的实质转移, 但从形式上看, 企业资金仍在账上。为此, 应建立由董事会和总经理双重领导有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审计师要详细审查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与真实存在性, 认真审阅银行函证, 对交易金额较大的业务要看清实质。从财务分析的角度上来说, 应结合投资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考察, 不能只关注经营现金流量信息。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加强公司担保监管。

从我国公司会计舞弊出现问题来看, 这类公司在担保中都存在严重违规。为此,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司的担保管理, 披露正确的担保信息。审计师应当注重公司担保情况并及时评估风险大小, 增加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会计舞弊是一个长期以来经济领域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会计舞弊出现的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式是加强公司治理, 提出内部审计有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最后结合格林柯尔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个行业、领域出现会计舞弊现象, 由此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表面上看, 会计舞弊与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及其职业道德关系密切。实际上, 公司治理在企业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深入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机制, 结合公司实际经济现状, 提出合理的公司治理对策, 从而维护经济活动中各方参与者的利益, 防范会计舞弊的频繁发生。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舞弊,财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吕洪雁.《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4[1]吕洪雁.《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4

[2]刘静静.《公司内部治理的监督与激励机制》[N].市场论坛, 2006年11期[2]刘静静.《公司内部治理的监督与激励机制》[N].市场论坛, 2006年11期

8.分公司会计问题提示 篇八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需求方;供给方;监管方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作为是企业经济活动结果的体现,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机构都对其质量做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要求其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美国会计学会(AAA)则要求具备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倚性和可定量性;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尽管有着上述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概括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的不足。

1.信息的可靠性不足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造假被惩处的例子层出不穷。而未被查出造假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质量并也不因此而可靠。

2.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足

当前在对机构投资者年度报告出现的信息披露不规范情况的调查中,有75%的机构投资者认为对其投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未在第一时间披露”。

3.信息的可比性不足

造成可比性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上市公司本身信息披露不规范。

(2)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规定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导致的不可比。

(3)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标准的不一致所导致的审计报告的不可比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

4.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不足

上交所最近几年在对在沪挂牌上市的公司年报审核中发现,信息披露不充分的现象较为普遍。常见的情况包括:

(1) 委托理财相关的委托协议披露不充分。

(2)对募资投向进展情况、收益情况的披露过于简单。

(3)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缘由、处置及资金占用是否签订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等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等。

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原因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供给方和监管方三个方面探求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的原因。

1.有效需求主体缺失

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为企业的管理当局,而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为企业的外部相关利益人。二者产生矛盾在所难免。作为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直接的引导作用。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不能忽略了对信息需求方的研究。否则,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却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政府在会计信息问题上具有复杂的多重身份:即是会计信息最大的使用者,又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会计信息的监管者和质量保证者。更多时候,是以监管者的身份出现,并未成为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

(2)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使股东没有真正成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普遍存在,大股东由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转变为幕后操纵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会计信息。而中小股东的投机性偏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信息需求者。

(3)金融企业也没有成为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从理论上讲,银行应该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者之一。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由于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合理的信用风险控制机制、政府行为严重等,不可能真正依据会计信息来做出决策,也不可能成为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者。

2.供给方自身的问题

(1)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体现为:

①我国尚未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标准,缺乏有关董事会的治理标准和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制度,董事会的权力和责任没有法定的依据,使董事会难以对管理层发挥制约作用。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出现董事与经理人员串通一气损害股东利益的现象。

②董事会结构单一,董事缺乏独立性且学历水平不高。

③监事会制度未得到贯彻,监事会形同虚设,且监事会成员兼职情况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监事由于工作繁重或者受到能力限制而无心或无法执行好监督功能。

(2) 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经理人的自利行为为“内部人控制”创造了条件。经理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经理人自身的利益。

(3)成本与效益原因。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越高,需要的信息披露成本就越大。有些不利于公司发展的信息披露还可能对公司的贷款、股价或日常经营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有些公司往往不致力于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甚至还隐瞒部分不利信息。

3.监管不力

对会计信息的监管不力主要体现在:

(1)政府监管部门监管权限分散。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以政府监管为主。监管机构涉及到证监会、发改委、央行、财政部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这些机构的权限相当分散,且没有明确的权限划分,形成了多头监管的局面。当发生利益冲突时,不可避免的会以本部门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也降低了监管的时效。

(2)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不力。我国的行业自律组织,一方面建设不完善,执业水平较低,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管作用;另一方面,监管权力没有保障,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必须移交其他政府监管机构进行处理,并容易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干扰。

(3)中介机构监管中存在问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执业质量和执业水平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从业人员的道德、执业质量、承受客户压力的能力等,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些中介机构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如何保障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保障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了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市场主体的理性行为来实现的。因此,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为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引致需求”,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1)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标准,包括董事会的治理标准和合理的约束与激励制度,明确董事会的权力和责任。优化董事会结构,强化董事的独立性,完善其监督功能。建立对董事会职能的评价机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助于增强董事会成员的责任感和他们与管理层的沟通。

(2)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和外部董事制度,明确独立董事和内部非执行董事应当拥有的权力和资格,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公司监事会行使职能的监管,要求公司必须设置相应的信息途径,充分及时地向独立董事和内部非执行董事提供信息,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制衡机制、避免内部人控制。

(3)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和人员的独立性,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行业自律组织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管。

3.加强监管

(1)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责任与权力,完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组织监管。必须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与权限,并适当授权行业自律组织进行监管,按照成本与效益原则决定行业自律组织应分配的监管权大小,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双重监管系统。

(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仅仅依靠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与这些信息披露相关的中介机构,建立完善的监管模式,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和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俊林 范晓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裘益政:失败的教训--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失败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4]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中联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

[5]夏冬林:会计信息有用性与市场监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9.小区物业公司春节放假温馨提示 篇九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恭祝各位业主(住户)春节快乐、万事如意!在此物业公司提示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春节期间,如果您要外出,请关好您家所有的门窗并检查水电气阀门是否关闭。并请您提前告知物业公司,留下您的紧急联络方式,建议您将备用钥匙留在北京的亲戚或朋友处,以便于小区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与您及时沟通。

二、根据《xx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本小区属于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地区(xx市五环以内),农历除夕凌晨零点至正月初一的24小时可昼夜燃放,正月初二至十五每日的早七时至二十四时,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其它时间不得燃放烟花爆竹。为了避免给您的家人及邻居带来不便,请您到指定烟花爆竹燃放区燃放烟花爆竹并注意个人安全。谢谢您的配合!

小区燃放地点:xx中路。

三、节前请您提前购置足够的燃气和电,以免春节期间出现电、气不足现象给您带来不便。

特此通知!

xx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xx分公司

1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篇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完成时间:

目录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概述........................................................................................................1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1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2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2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3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情况..............................................................................3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3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3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4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4

(二)监管力度不够..........................................................................................................5

(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5

(四)利益牵引与驱动.....................................................................................................5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6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6

(二)加大监管力度..........................................................................................................6

(三)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7

(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8

五、总结........................................................................................................................................8 参考文献........................................................................................................................................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资本市场顺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开始起步,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起步较晚,会计信息披露也比较薄弱。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促进作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稳中求进。但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计信息披露问,近年来发生的关于上市公司的恶性事件中,无不渗透着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上市公司会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的剖析,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及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急待完善的具体制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 法律法规 治理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股票上市公司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或情况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的一种行为。信息披露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是确保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证券市场的根本前提,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坏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概述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等。根据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临时报告。这里的报告包括财务报告,财 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是必须披露的。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性原则

社会性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对企业进行考评,在核算中应把社会净贡献作为首要指标。

2、客观真实性原则

客观真实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它要求企业应客观如实地按事物本来的面目反映一切会计事项,不得歪曲或有主观成分,是可供检验的。

3、充分揭示原则

充分揭示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能全面地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社会责任信息,服务于政府、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等一切团体和个人,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决策的风险性。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要求企业在披露的内容、披露模式等方面应保持前后基本一致,以利于同一企业间的纵向比较和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益。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1、是国家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

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逐级汇总,便于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2、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

通过会计披露,可以使上级主管部门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全面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指导、帮助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对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其投资和贷款方向,减少投资风险,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为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职工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使经营管理人员掌握本单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全部情况,分析本单位在经营活动中的优势,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工作,以便正确地进行经营理财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情况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假记载、误导或欺诈,这是对信息披露最基本的要求。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即财务会计信息不是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的真实体现。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

1、文字叙述失真

即有意歪曲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

2、数字不实

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具体表现为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少摊或多摊费用,少报或多报损失,利用关联方交易任意调节利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真实,财务信息失实。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指对影响公司盈利或发展的有关信息陈述不充分,甚至断章取义,隐瞒事实,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误导投资者。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对关联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对资金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对存在未决诉讼、仲裁、为其他企业提供财务担保、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等重大不确定事项的披露不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之名,故意隐瞒重大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它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披露不及时,或者在公共传媒中出现的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误导性影响的传言、消息和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原因披露或公开澄清不及时。尤其是在公司资产重组方面,市场早在公司进行重大重 组的传闻中,股票价格有了很大涨幅之后,上市公司才在正式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中姗姗来迟地与公众见面。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资源,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产生了内幕交易,对投资者的损害程度可想而知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不论定期报告还是临时公告,普遍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1、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为主体,以《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和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为具体规范,以首次披露、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为披露内容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初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但是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导致对上市公司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管。尽管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有关准则,但作为主要报告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信息披露的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状况,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另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从而使财务信息失去“三公”原则,而“剥离”上市的有关制度也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2、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环境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从而使财务信息失去“三公”原则,而“剥离”上市的有关制度也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违规成本低廉。其表现在:

(1)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低。

(2)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有些执法者与公司串通一气,使造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3)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被揭露的概率很小。

(二)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各个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监管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财政、证券、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还有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社会公众媒体等‚多方部门都想插手。

监管方面发挥作用的只有证监会‚但是证监会的力量比较薄弱‚权威性也不强‚其他各个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都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来监管上市公司信息‚证券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之一。再者社会公众和媒体所起的作用又很小‚往往还会遭到排挤‚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起不到约束作用。

(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

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占的比重比较大‚流通股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容易存在不合理现象‚两极分化‚力量悬殊‚就很难对公司的管理进行控制与约束。上市公司缺少内部审计或者内部审计只能被削弱‚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出现混乱‚财会信息失去真实性。

(四)利益牵引与驱动

利益牵引与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不良会计行为的内在原因。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它的合作并不 影响另外的行为主体对它的使用。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使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失公平,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规范和发展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程度均和信息质量高低息息相关。规范的信息披露行为是规范证券市场的前提,也是发展证券市场的关键。所以,要全面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1、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途径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是治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有效手段,制度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是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途径。国家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协调法规体系的相互配套,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办法。制定有关法规时要考虑信息虚假披露所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使相关法规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1)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

信息披露准则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证券主管部门管理规章及证券交易场所等自律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以一定方式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形成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是上市公司组织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准绳。(2)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

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首先是从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要求和约束;其次,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

(二)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管力度就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过程及市场进行约束与控制‚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公司利益会进行干预‚他们进行的干预大部分都是违法的‚所以要加大监管力度就要从公司高层人员入手‚追究他们的责任。所以‚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追究相关人的责任‚使会计信息在法律的保护下还原到真实。

(三)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实施诚信工程,强化道德,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大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保证诚信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保障。

2、建立信用档案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的个人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守信者奖励,不守信者惩罚。对不守信者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要在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3、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全体会计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具体表现在:

(1)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2)必须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和淘汰制度,并接受财政部门及上级财会部门的监督。(3)在会计人员使用中要坚持边使用,边培训,边提高的原则,各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领导应对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成绩突出的会计人员予以表彰。

(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存在缺陷等。实践证明,公司治理中的缺陷是导致上市公司失信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措施。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和方法,强化公司治理,就是建立一套制度和方法,使公司实现的决策。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仅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上,而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要求公司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目前的环境条件下,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一些强制性的公司治理原则去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着手根据中国国情,探讨并设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水准,一旦形成规范性文件,将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框架、水准以及涉及到公司治理、结构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进行监管,这无疑将会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目前监管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管理部门对“上市”失之于宽、对“融资”失之于松,造成上市公司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大批“问题股”层出不穷。在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完善、缺乏信用体制和约束机制的背景下,在权力经济和巨大的利益而前,宽松的监管往往造成上市公司的铤而走险。我认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必须在法律制度、监管力度等方面改进和完善。监管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相信在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齐抓共管下,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渐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的逐渐规范,监管力度的逐渐深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定会日臻全面、充分和透明。

参考文献

[1]侯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J].中国市场,2010 [2]赵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0 [3]梁燕云.浅析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经济师,2009 [4]马淑春.浅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5]牛广霞.浅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 [6]柴腾飞,文桂江.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7]崔超.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查瑞平.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山东商业会计, 2006

上一篇:论产品质量重要性下一篇:追寻在远方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