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2024-09-18

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共10篇)

1.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一

【发布单位】8061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9-23 【生效日期】1999-09-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抚顺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

(1999年8月25日抚顺市第十二届人大

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9年9月23日辽宁省第九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市容管理,提高市民的城市环境意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城市环境,根据国务院《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市区的城市市容管理。

第三条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城市市容管理工作。

各区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辖区的城市市容管理工作。

规划、公安、工商、房产、公用、交通、文化、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城市市容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市容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劝阻和举报。

第二章 建筑容貌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雕塑应符合城市容貌标准,保持外型完好整洁。破损、剥蚀、不洁的,产权人应及时维修、粉饰、清洗。

第六条 第六条 临街建筑物的门前、窗外、屋顶、平台、阳台、外走廊不得堆放和吊挂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不得在临街各类设施和树木上搭挂、晾晒物品。

第七条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道路两侧利用房屋雨搭、挑檐、阳台、外墙以及占压道路红线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临街建筑物外部立面变更和修饰须经市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八条 第八条 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广场周围以及繁华地区的建筑物前不得设置实体围墙。确需设置的应采用透景栅栏、绿篱,并不得占压道路红线。

第九条 第九条 在城市道路两侧和公共场地设置临时设施、堆放物品的,须经市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条 第十条 临街施工、拆迁现场应按规定设置围挡。施工渣土、废水、泥浆不得随意排出场地,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工程竣工后应于15日内拆除临时建筑物和构筑物,并清理平整场地。

第三章 公共设施容貌管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经批准设置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立明显界限、标志,场内车辆停放有序。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广场、公共场所举办大型活动的,活动结束后须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境整洁。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经批准的占路市场须按批准的地点、范围、时间经营,设立明显界限或隔离设施,经营设施应保持完好整洁。

经批准设置的摊点不得擅自改变经营地点、扩大占用面积,并保持环境卫生。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禁止在城市道路两侧开办露天加工、维修、清洗场点和屠宰禽畜。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城市主要道路两侧、浑河城市段及沿岸的公共建筑物、构筑物和大型公共场所设置景观灯饰,须经市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设置在城市地上的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邮电、环卫、交通、消防、景观灯饰等各类设施应定期维护或更新,保持完好,不得缺损。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在城市道路上运行的各类车辆应保持容貌整洁。车容明显不洁的,不得在市区内行驶。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城市中的绿地、花坛、行道树及园林绿化设施应保持完好整洁。城市道路两侧、广场、公共场所的造型植物和绿篱应保持造型美观。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不得向浑河及支流倾倒垃圾、残土,不得擅自占用河道、堤坝。禁止在景观河段采沙。

第四章 广告标志容貌管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占用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设施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须经市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临街商业牌匾、橱窗、广告栏、阅报栏等,应保持整洁美观。破损的,设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整修。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户外广告、牌匾以及公共场所使用的各类文字应用语准确,内容健康,书写规范。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在城市主要道路、公共场所、建筑物等设置大型宣传标语、标志的,须经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按规定的地点和时限悬挂。到期或残损的,设置单位应及时撤除。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禁止在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树木上涂写、刻画,不得擅自张贴各类宣传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城市道路两侧搭建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市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逾期未拆除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强制拆除。

擅自变更、修饰或未按批准要求变更、修饰建筑物外部立面的,由市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违法变更或修饰立项面积每平方米处以500元罚款。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擅自在城市道路两侧和公共场地设置临时设施、堆放物品的,按占地面积每平方米处以200元罚款;

(二)临街施工和拆迁现场不设围档或未按规定设置围挡的,按应设围挡长度每延长米处以20元罚款;渣土、废水、泥浆随意排出施工、拆迁场地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竣工场地未按规定拆除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清理平整场地的,处以5000元以下1万元以下罚款;

(三)占路市场未按批准的地点、范围、时间经营的,对开办单位处以1000元罚款;经营设施不整洁的,对开办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设置在城市地上的各类设施不进行维护和更新,影响城市市容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五)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按广告牌匾的面积每平方米处以200元罚款;广告牌破损未及时整修的,每平方米处以5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城市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管理部门予以纠正,并处以罚款;有本条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可扣押与违法行为相关的物品,待改正违法行为、履行处罚决定后,予以返还:

(一)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和城市雕塑破损、剥蚀、不洁,产权人未及时维修、粉饰、清洗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在临街建筑物的门前、窗外、屋顶、平台、阳台、外走廊堆放、吊挂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以及在各类设施和树木上搭挂、晾晒物品的,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三)停车场未设立明显界限、标志,车辆停放无序的,对开办单位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四)经批准设置的摊点未在规定地点经营,擅自扩大占用面积的,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五)在城市道路两侧开办露天加工、维修、清洗场点的,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露天屠宰禽类的,每只处以10元罚款,屠宰畜类的,每头(只)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六)在城市道路上运行的各类车辆车容明显不洁的,处以20元罚款;

(七)临街商业牌匾、橱窗、广告栏、阅报栏等破损的,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八)户外广告、牌匾、公共场所使用的各类文字用语不准确、内容不健康、书写不规范的,处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九)擅自设置大型宣传标语、标志或到期、残损未及时撤除的,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十)在建筑物、公共设施或树木上涂写、刻画的,每处以50元罚款;擅自张贴各类宣传品的,每张处以10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侮辱、殴打城市市容管理人员或拒绝、阻碍其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越权审批和处罚的,批准、处罚文件无效。造成损失的,由越权审批和处罚的机关依法赔偿。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城市市容管理部门不履行职责或行政行为不当造成工作损失的,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查究;情节严重的,应追究行政责任。

城市市容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本行政区域内建制镇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2.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二

一、先分组后评价, 促进自主发展

工作中, 我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是由好、中、差的学生组成, 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然后建立两个档案袋, 一个是加分档案袋, 一个是减分档案袋。基础分是50 分, 实行小组做了一件好事就加5 分, 而破坏纪律或者打架的就给小组扣5 分。比如, 当小组中的学困生有不会的题目, 可以写在纸上, 然后放到加分档案袋中, 如果同组的学生发现之后, 自己会解答时, 就会主动把这张纸拿出来, 走到这位学困生身边, 给他讲解。如果这位学困生可以完全弄明白不会的题目时, 就可以给小组加上5 分。再比如, 当某一天是别的小组值日时, 而自己的小组帮助了他们, 也可以给帮助别人的小组加5 分。至于扣分, 需要经过全班同学的认证之后才行, 当全班都说某一小组的某一同学的行为习惯已经影响到别人时, 就要对其小组进行扣分, 并让其组长与当事人在扣分上面签字确认。然后每个月评比一次, 看哪个小组的分数最高, 我们就会给这个小组颁发一个冠军组荣誉。而对于排名比上月有所提升的小组, 我们就给其颁发一个毅力组荣誉。这样, 当学生发现本小组的同学有不良行为苗头时, 就会及时提醒, 把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帮助。

二、先标准后评价, 促进自主约束

再好的班级管理策略如果不能够激发学生内动力, 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 而是仅仅依靠外力来约束学生, 这样的班级管理策略也是不会长久的。所以,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自我约束, 我在每一个班级中设立了两个荣誉座, 一个是“进步最快”座, 一个是“助人最多”座, 并为每一个座位设立若干个标准。如果这一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些标准时, 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坐上这个荣誉宝座。然后有意识地引导每一个小组长鼓励小组中的这一部分学生, 争取能够坐上这个座位。这样, 每周评比一次, 看看各个小组哪两位同学能够坐上这个宝座。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 都喜欢别人夸奖, 所以当他看到与自己相当的学生都坐在了这个座位上时, 心中总会有一种不服气的想法, 就会自主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 当上一周还是自己坐在这个位子上的, 而这一周却被别的同学抢去了, 那么就会更加激发他们约束自我的积极性。这样, 班级管理就会从他治到自治逐渐转变。

三、先提醒后评价, 促进自主纠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 他们的自制能力还比较弱, 强调多次的事情他们一转身就可能忘记了。所以,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 经常提醒学生, 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记住自己哪些应该做, 哪些不应该做。为此, 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设立了两个提醒牌, 一个是本周安排提醒, 一个是上周总结提醒。我把一周要做的事情全部写在提醒牌上, 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把《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内容细化成一条条, 然后每一周一项, 重点练养成教育。看看本周在规定的行为提醒下, 还有哪些同学没有做到位。最后在周五召开班会, 交流本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并给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打分评价, 看看哪些学生本周做得最好, 哪些学生做得比较好, 还有哪些学生做得不够好。对做得好的学生依次评出“行为习惯优秀小组”奖, “行为习惯优秀学生”奖, “行为习惯潜能”奖。被评为“行为习惯优秀小组”奖的学生, 全体成员都要到讲台前面接受颁奖, 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小组是如何加强管理, 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而获得“行为习惯优秀学生”奖的学生和获得“行为习惯潜能”奖的学生也分别到讲台前接受颁奖, 并作发言。这样, 学生就会在两块提醒牌的督促下, 不断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 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 班级管理工作中, 我们只有创新评价策略, 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管理, 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才能更上一层楼, 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让学生自主管理一直是每个班主任追求的理想班级管理状态。本文从班级管理评价的角度出发, 谈一谈如何创新评价策略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文章中提出了“三个二”评价策略, 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促进,管理

参考文献

[1]熊华生, 李慧.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三

科研院所拥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研究队伍,他们具有创新潜力与创新动力。科研院所创新的瓶颈不在于创新能力而在于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氛围能挖掘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鼓舞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为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提供信念支持,制度保证和文化保障。作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团队和支撑平台,科研院所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推动自主创新持续、和谐发展。

良好的创新氛围能发动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使科技工作者想创新使创新潜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激发,使有创新能力者得到发挥和增强,而没有创新能力者也将得到熏陶和培养。许多时候,不是科技工作者缺乏创新的潜力,而是缺乏創新的环境;许多事情,不是科技工作者没有能力去做,而是没有条件去做。当科研院所提供了恰当的创新氛围,科技工作者就能够发现一种积蓄中的能量,就有理由期待一种酝酿中的突破。只有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使科技工作者想创新,才能培养出自主创新的成果和成长出自主创新的团队,才有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良好的创新氛围能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使科技工作者敢创新。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牺牲与代价的,并且这种极具风险的创新过程往往是曲折和漫长的,所以需要科研院所的创新氛围为科技工作者提供观念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给科技工作者一个创新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科研院所的创新氛围给科技工作者提供责任与信念的引导,提供风险与价值的认识,提供制度与文化的支持,再有创新能力的科技工作者聚在一起也无法承受这种可能的失败。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风险性;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有长期性。而科研院所的创新氛围可以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让职工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创新事业之中。

良好的创新氛围能推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使科技工作者能创新。科研院所的创新氛围提供博大的优秀文化,是引领自主创新的旗帜;提供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孕育自主创新的土壤;提供丰富的资源配置,是推动自主创新的动力。以华为科技公司为例,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观念引导创新才有了想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正是因为有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创新才有了敢于同跨国公司叫板的血性;正是因为有了科研院所提供的良好的创新氛围,才使得华为在自主创新的艰难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如果科研院所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没有良好的创新氛围,损害而非保护职工的创造性劳动,轻视而非尊重职工的创新品格,压抑而非鼓励职工的创造热情,抹杀而非肯定职工的创新成果,只会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裹足不前。

科研院所只有营造崇尚科学、以人为本的社会风气,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科学态度,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才能让科技工作者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只有良好的制度保证,才能保证科研院所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满腔热情爱护人才,大胆放手使用人才;只有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科研院所文化,才能使科研院所成为对各类优秀创新人才、拔尖人才最具吸引力、最能施展才华的人才高地。科研院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政策环境保障,建设良好的创新氛围,以推动自主创新。科研院所要更新观念倡导创新,完善制度保障创新,打造团队引领创新。使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创新充满未知的道路上想创新,充满风险的道路上敢创新,充满困难的道路上能创新!

4.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篇四

知识产权成贝发重要竞争力

目前的传统加工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OEM制造为主的贴牌生产基地,被动接受技术和遵循技术标准;另一类是以原始自主创新的品牌企业,主动输出创新技术和引领技术规范,贝发集团显然是后者。多年来,贝发集团正是遵循不断创新的理念,在知识产权发展的浪潮中扬帆起航。

2012年7月20日贝发集团顺利下了中共十八大独家供笔协议,这标志着贝发文具正式成为十八大独家制笔供应商,也标志着这款完全拥有自主产权专利的贝发产品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2014年4月17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一行来到贝发集团中国文具商品交易中心参观指导,陈昌智副委员长充分肯定了贝发集团知识产权的建树成绩,表示:“产权专利已成贝发的重要竞争力。”

这种肯定与褒赞的背后,是贝发集团一直以来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努力与重视的结果。

作为国内文具龙头企业,贝发集团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文具研发、生产、销售和商贸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产销规模连续十年居全国同行第一、全球行业第三。贝发致力于推动科技进步,实施品牌创新战略,近年来,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实施“三轮驱动”发展战略模式:一轮主营业务,以一个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平台,四个中心为重点,经营三文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文具供应链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二轮商业模式创新,以中国礼尚网(B2M2C商业模式),通过E商务-体验店-贴身服务-供应商物流-微公司业务模式进军中国高端礼品市场;三轮是国际原创技术,以PAC生命科技为核心,努力开启未知领域的密码。

立足战略高度,强化产权体系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要求,在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贝发集团以“激励创新、引领未来、有效运用、和谐发展”的产权方针,通过持续的知识产权建设和摸索,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聘请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机构作企业顾问,为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从1996年开始,贝发积极成立知识产权领导小组,设立知识产权科,制定《专利工作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商标管理制度》等各类涉及知识产权行业制度二十余条,在ERP系统中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形成知识产权管理网络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方法,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加强职工的知识产权的教育和培训,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在集团制定了实施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规的规划,并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集团的培训计划。这些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夯实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基础,为贝发实现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基本保证。

承担行业责任 打破技术垄断

集团现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获得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2011年,为解决国内制笔行业核心技术国产化问题,贝发集团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主动承担中油墨水的研发与产业化、笔头材料及其制备的研发与产业化两个项目,为打破笔类产品重点技术海外垄断、实现关键

技术国产化,促进行业核心技术根本性转变不遗余力。

目前贝发平均每三天开发一款新产品、每三天申报一项新专利,每年有100余款新产品问世,专利产品销售占总收入的65%以上,专利申请量年增长近35%。贝发集团已在欧盟、北美、南非等全球73个国家注册了商标,并屡获美国Staples和Office Depot公司颁发的“全球产品创新奖”。贝发自主研发的多项产品荣誉中国设计领域“奥斯卡”之称的红星奖,研发的产品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礼赠送各国元首,还在国际国内获得了大小奖项数百项。贝发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发和保护运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贝发集团被评定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2013年评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集团目前共申请专利2252件!

率先海外维权赢得国际尊重

贝发集团还率先带领中国文具企业取得海外维权的首起胜诉。2004年,贝发在内的12家制笔企业在美国遭遇了首起“337”知识产权案,贝发集团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巧妙运用国际贸易争端机制,组织力量积极应对,率领行业主动维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美国世孚公司撤回对贝发的指控;2010年,历时四年的“HY1014荧光笔”外观设计侵权案告结,裁定欧盟知识产权内部市场协调局和德国Stabilo公司败诉,向贝发集团进行相应赔偿。据统计,自2009年起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备案来,海关查处的贝发被侵权案件达到20多起,查扣的侵权产品数量累计达到700万支以上。其中,2013年年查获5起,涉案数量达到150多万支。

贝发集团积极维权,不仅为贝发集团国际营销战略奠定坚实基础,更维护了我国文具出口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利益,提升了行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增强了我国文具行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赢得了国际尊重。

推进产学研合作 注重成果转化

作为“第二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如何能够利用贝发已有的产权专利、研发技术与市场资源,在提升贝发品牌价值同时,实现各项专利成果的转化,真正让产权专利与市场接轨,开出效益之花,使其不仅为贝发创造效益,而且可以为整个行业的进步服务,是贝发如今在不断思考、实践和升级的新战略篇章。

目前,贝发正长期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联合外力“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成立了“外形结构设计中心”,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设立了“文具创意中心”创新产出成果显著。并与瑞典皇家设计学院、芬兰赫尔辛基设计学院,宁波大学,浙商联合会建立了全面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实现了企业、学校和协会的资源优势组合,取得了一批批创新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5.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五

合政[2014]62号

为推进自主创新,根据《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若干规定(试行)》,制定本政策。

一、资金安排和扶持范围

1.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总量控制。

2.在本市区域内注册、纳税,且申请项目在本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肥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户籍或身份证在合肥的社会个人(仅限专利资助),均属于本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扶持政策

(一)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3.根据《合肥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新兴产业增长源基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承担的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二)天使基金。

4.根据《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天使投资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对高端人才创办的企业及省科技团队备选库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所创办企业给予优先扶持。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三)借转补。

5.根据《合肥市财政资金“借转补”管理办法(试行)》,支持我市争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等重大项目,并在本地产业化,给予其所获国家拨款额10%预拨专项资金

支持,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项目,按单个项目研发费用一定比例给予预拨专项资金支持,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医疗卫生科研项目。具体实施细则另行制定。

(四)科技金融产品。

6.设立科技保险基金。引入科技保险经纪公司与多家保险公司成立共保体,分担创新企业市场风险。鼓励创新企业和保险公司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鼓励保险公司对投保人优惠保险费率,政府给予保险公司保险费补贴。投保贷款保证保险的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由科技保险基金、银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参与科技保险的保险公司总保费达到200万元以上,政府给予其总保费规模10%的补贴,每家保险公司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投保科技研发类保险的企业,按实际支出保费的50%给予补贴,每家最高不超过20万元。

7.设立专利质押贷款引导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方式融资,给予企业应支付贷款利息额的50%资金补贴,每个企业每年贴息额度不超过50万元。对开展专利评估的企业,给予评估费50%的补贴,每个企业每年不超过20万元。对开展专利质押的担保机构,给予担保机构专利质押贷款额3%补贴,同一机构每年最高补贴额不超过20万元。

8.设立高科技企业创新贷风险池资金。担保(保险)公司按照1:1配套,商业银行按照风险池资金10倍安排定向信贷资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政府、担保(保险)公司、银行按照一定比例承担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超出风险池部分由担保(保险)公司和银行按比例承担责任。

(五)事后奖补。

9.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或试点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10.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第一位)、国家专利金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50万元。

11.对下列企业购置用于研发的关键仪器设备,分别按其实际支出额的15%予以补助,单台仪器设备补助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单个企业补助分别不超过500万元。

(1)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3%以上,以技术为主的综合实力省内领先、行业一流的骨干企业;

(2)省外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我市企业设立的国家级应用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

(3)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用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12.对我市企业在境外设立、合办或收购研发机构的,按其当年实际投资额的1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13.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企业建设的国家级质检中心,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组织的运行评估中获优秀等级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14.对我市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在当年国家重点新产品中的排序分档确定的,排序1-10名的,每个补助100万元;排序11-30名的,每个补助60万元;排序30名以后的,每个补助30万元。国家重点新产品销售收入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此条款由县区兑现。

15.对使用省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登记仪器设备的租用单位,按租用仪器设备支出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16.符合我市平台管理要求,经市科技部门认定或备案的各类新建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给予50万元资助;对批准组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组建期满后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考核优秀的,给予每家100万元运行经费资助;安排100万元用于新建院士工作站和在站院士生活补助。围绕我市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新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资助。

17.对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使用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含公共服务场地),按50元/平方米给予开发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8.支持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试验区建设若干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

19.对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当年技术登记合同交易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

20.对单位和个人申报的发明专利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的,每件分别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1000元、500元奖励;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单位和个人,每件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5000元奖励。对单位和个人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件以上,给予单位(专利研发管理团队)和个人5万元奖励;对当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0件、50件的企事业单位,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对当年代理我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00件、500件的专利代理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奖励。

三、附则

21.本政策由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2.本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不重复享受。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的,予以追回;情节严重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23.涉及县(市)区、开发区配套的政策资金,市财政兑现市级承担部分,县(市)区、开发区财政按比例配套承担。

24.市监察部门负责加强对各类政策执行监督。

6.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六

1 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1.1 成立研发机构

1995年以来, 公司成立了农作物种子科研部, 继而发展成农作物引育种中心, 现已成为农作物研究院。公司把种子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以提高种子的科技含量带动企业飞跃发展, 优良品种已成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焦点和关键因素。10多年来, 公司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结合产业发展方向, 瞄准市场目标, 进行品种研发攻关。

1.2 自主品种研发

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Q优系列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和市级审定, 部分品种在全国近10个省通过认定。例如, Q优1号和Q优2号于2002年12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Q优2号还于200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Q优5号于2003年12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Q优6号于2004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庆优108于2006年通过重庆审定;Q优108于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Q香101、Q优8号于2007年通过重庆审定;Q优12号、Q优18号于2008年通过重庆审定;优质杂交水稻不育系115A、Q1A、Q2A于2003年7月通过重庆市科委技术鉴定;Q3A、Q4A、庆1A于2007年通过重庆市科委技术鉴定。Q优2号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在重庆高温伏旱条件下, 米质达到国家二级米标准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使重庆人终于吃上了本地产的优质大米。Q优6号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一批中国“超级稻”品种, 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仅Q优系列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重庆年推广13.3万hm2。其中, Q优1号和Q优2号为重庆市政府招标推广的主推品种, 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及十个百万工程中的“百万吨优质粮食加工项目”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Q优6号通过了相邻贵州省的审定, Q优5、6号取得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目前, 公司已形成新品种“研究一批、区试一批、审定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

1.3 协作选育攻关

公司在自育品种创新的同时, 与全国科研院所加强合作, 在水稻、玉米、油菜、蔬菜等作物上开展联合选育工作。现已审定了三千一号玉米、涪优三号油菜, 并取得了独家开发权, 还有西园系列甘蓝、红博士番茄等20余个蔬菜品种引种选育成功, 获得了数十个品种在重庆地区独家经营权, 为公司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由于公司大力实施种子科技创新, 特别是在水稻杂交育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实现了企业的创新跨越, 为企业办科研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真正实现了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真正实现了种子企业的育、繁、推一体化, 向新时期新型种业体系迈进。

2 通过科研设施建设构造企业创新平台

2.1 含谷育种基地建设

2001年以来, 公司已在九龙坡区含谷镇租了8 hm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 其十分适宜杂交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创新。近年来, 结合国家计委下达的Q优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已对这8 hm2科研土地进行了改造, 硬化了田埂, 修建了田间道路、排灌渠、田间围网和科研用房, 建设了实验室、病虫鉴定网室和盆栽试验场等, 购置了农机具和电子天平、出糙机、精白机、显微镜、冰箱、组织捣碎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科研仪器, 建成了设施较好的农作物新品种研究基地。

2.2 海南南繁基地建设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 公司还在海南陵水县英州镇建有13.4 hm2农作物种子科研基地, 进行新品种 (组合) 南繁加代和南鉴工作。已将该基地进行了土地平整和田间设施建设, 科研条件较好。

2.3 国外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开拓国际市场, 公司经过多次考察和谈判, 已与越南、老挝、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 在三国分别建立了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特别是2007年以来, 公司承担了“援建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 为开拓非洲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3 通过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实力

早在1995年, 公司引进了专门从事水稻育种多年的硕士研究生, 其在水稻育种方法上有独到之处。后来, 公司又从西南农业大学择优录用了水稻育种的硕士研究生, 继而又从科研单位引入了一批多年从事水稻育种的高、中级专家, 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科技创新队伍。为了实施人才“朝阳工程”, 公司专门制定职工学习深造管理办法, 公司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加强人才培养, 鼓励公司科技人员进一步深造, 采用自学与专门学习相结合。经过人才引进与自身培养, 公司已形成了包括博士、硕士、研究员和高级农艺师为一体的更强的自主科技创新研发队伍。为了鼓励科技创新人员, 公司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术带头人年年实行了重奖。通过人才工程增进了公司实力, 使其成为重庆市“十五”和“十一五”水稻联合育种攻关主持单位, 并主持了“十五”国家“863”重大专项“优质超超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及种子产业化技术研究”。一批水稻育种专家脱颖而出, 大大地促进了公司科技成果源源不断产生, 成果水平不能提高, 特别是国家审定的Q优6号超级杂交水稻, 连续2年在重庆梁平县100个示范片创造了667 m2稻田超800 kg的历史记录。

4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发展

7.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七

通常认为,日本经济的历史就是一个极力追赶技术先进国家的历史。早在1868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立了“东方化,西方技术”的国家创新政策,而这一时期所确立的模式直到今天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即进口国外先进产品进行学习,然后仿制和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直至可用于出口。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3%,二战后,在政府的大力引导下,通过学习、引进、模仿、创新成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因此,通过研究探索日本自主创新的特点和其在促进自主创新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解和把握。

一、日本在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产学研互动合作体系

日本政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采取措施积极推动官、产、学、研的合作创新。特别是,在实现技术的跨越过程中,为有效提高后发国家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日本非常重视产业内的合作。合作研究计划也是技术跨越者加强产业内合作经常采用的方式,在面对某些高投资壁垒的技术开发中,合作研究联合开发可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例如,1961年颁布的《矿业和制造业工业技术研究联盟法》。工矿技术研究组合是在1961年制定的工矿业技术研究组合法下创设的一项制度。企业就特定的研究课题共同提供研究人员和资金,结成非营利性的研究组合,进行共同研究开发。对于加入组合的企业,其支出金可实行特别折旧。此外,组合在税制上也可优惠待遇。在1961—1987年间,有87家研究联盟成立。在1983年,44家研究联盟中的38家获得了330亿日元的津贴,或者说约为它们总研发支出的一半。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大国,随着日本创新政策和模式的演进,官产学研的合作仍是日本企业、大学、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1981年,日本科技厅和通产省正式确定了产、学、官三位一体的以人才流动为中心的科研体制。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如产学教育制度、新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制度、官民特定共同研究制度、新技术委托开发制度以及《研究交流促进法》等相关法律,用于指导和推进协作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1998 年,日本国会通过《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鼓励大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TLO),不仅废除了禁止学术机构接受企业基金的限令,而且还采取多种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企业或个人向大学、公共研究机构提供科研经费。TLO法给大学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将其专利实施由“非正式”或“绕道”方式转向高度正式化,即将产学合作由“看不见的”个人交易转换为“看得见的”组织合作。2002年的《产学官合作促进税制》在税收上为“产学官”合作项目提供优惠,极大调动了合作各方的积极性。

此外,为打破科研组织的封闭性和僵硬性,激发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实行了“流动性研究开发制度”。在引进外部科研人才方面,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选择地聘用外国年轻优秀科学家,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法律允许国内大学教授和国立科研机构科学家的相互流动,大学聘请民间企业的科学家做教员,大学教授到民间企业兼职。日本政府还设立了大量信息机构以进行信息收集和加工,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科技信息网络,为官、产、学、研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时至今日,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形势,日本政府依然在不断推动官、产、学、研间的合作。通过官产学研之间的相互配合、协同,促进引进技术与本国技术能力相结合,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界的转移,以提高产业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并实施“竞争性资金”制度

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是战后日本的一贯方针。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科技立国”战略后,日本政府更是加大了对科技投入的力度。1960年,日本的科研经费总额为1844亿日元;1970年增加到1.1953万亿日元,是1960年的6.5倍;1980年增加到4.6838万亿日元,为1960年的25.4倍;1990年增加到12.896万亿日元,为1960年的65.6倍;2000年增加到16.1万亿日元,为1960年的87.3倍;2010年增加到17.1万亿日元,为1960年的92.8倍。日本的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在1960年为1.11%,1970年度1.59%,1980年为1.91%,1990年为2.78%,2000年为3.00%,到2009年,更是达到3.26%。

“竞争性资金制度”是政府资助科研的主渠道。为以公开招标时选定的课题提供的研究经费,在日本称为“竞争性资金”。日本的竞争性研究资金主要由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总务省、农林水产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国土交通省以及内阁府八个省府来支配。其中,部科学省掌管的竞争性研究资金占绝大多数。为使用和管理好这些经费,部科学省将经费划分为数个类别,资助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项目,并制定了“竞争性资金制度”,用申报、审批、评估等手段,保证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日本的竞争性研究制度大致可分成四类。其中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的资金规模最大,约占整个竞争性研究资金的50%,其后依次为战略性创造研究推进计划、厚生劳动科学研究费和科学技术振兴调整费等。四者总和约占竞争性研究资金的80%。

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真正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

战后的日本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企业一直是研发投入的主体。日本的研究开发体制与欧美相比一直属于民间主导型,因此,日本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对于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方面,从日本全国的科技研究经费负担看,民间企业一直保持着较高比例。例如,在1980年代末,日本民间企业负担80%,政府仅负担20%;而美国、原西德、法国、英国的民间企业和政府负担比例分别为52%对48%、62.3%对37.7%、47.1%对52.9%、61.5%对38.5%。日本民间企业在研究经费中负担的比例约为美欧国家的1.3—1.7倍,而日本政府负担的比例仅为美欧国家的一半左右。从日本研究经费中民间负担比例的变化看,平均总水平接近80%;到2009年,日本民间企业负担比例也依然高达79.3%。另一方面,从日本科研人员的分布情况看,尽管战后初期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于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但从1960年起,研究人员则主要分布在产业当中。1960年占52.4%,1999年增加到67.2%,近几年的占比虽然有所降低,但平均水平仍保持在58%以上。endprint

此外,从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看,企业研究机构的科研主体地位十分明确。从绝对数量看,企业研究所的数量明显占优。1998年,企业研究所为20720所,分别是政府研究所和大学及附属研究所的18倍和19倍。2009年,企业研究机构数比大学研究机构数多出14997所,是大学研究机构数的3.92倍。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在大企业间进行,大型企业是日本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特别是寡头垄断组织,从长期的发展战略出发,投入大量研究经费建立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的技术发展体系,以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而且,日本在实施从明治维新起的模仿战略到后来的科技立国战略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创新成果都是由松下、三菱、本田、丰田、索尼、日立等大企业完成的。

四、依靠完备的政策法律和组织保障体系促进自主创新

1946 年,日本《宪法》规定:“国家应奖励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对科学技术的促进应在国民发展事业中占优先地位。”这在法律上确保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促进作用。之后,日本又分别在1955年编制了《经济自立5年计划》,在1960年出台了《今后10年科学技术振兴的基本方针》,在1966 年出台了《科学技术振兴的综合基本方针》,1971年出台《20世纪70年代综合科学技术政策》等长期的科技政策规划。

1980年,日本通产省发表《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展望》,第一次正式提出“技术立国”战略构想;同年10月,日本科学技术厅在《科学技术白皮书》中对“技术立国”战略进行了补充、修正,并正式提出了“科技立国”发展战略。自“科技立国”战略后,日本政府分别于1986年、1995年公布了《科学技术政策大纲》和《科学技术基本法》。特别是《科学技术基本法》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根本大法,提出了“科技创新立国”的理念,其核心是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被称为日本实施 21世纪科技战略的总体纲领。1996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则分别出台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同时,1959年设立“科学技术会议”,到2001年改组前的41年当中,共完成了25项有关的审议和听证,对日本科技政策的决定和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会议”每年只开一两次会,对科技政策的计划、立案、实施等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因此,2001年,取消原来的“科学技术会议”,在内阁新设“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并赋予更大权力。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议长由内阁总理担任,其他成员包括内阁官房长官等14名综合科学技术官,分别由有关省厅官员和专家、学者担任,不仅扩大了管辖的部门和领域,而且还配置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且加强了成员的构成职能。

五、基于日本自主创新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做出调整

依靠科技政策促进创新,并以此来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日本科技政策的一个鲜明特点。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通过政策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实施赶超结合,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并在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创新强国。总体而言,日本的科技政策和创新能力经历了从技术引进的科技发展战略到自主开发实现科技创新的历程。应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技术引进都是日本创新的主旋律和突出特征。1854年锁国主义的结束以及1868年明治维新后非封建中心政府的开始,日本的领导者才开始认识到他们在诸多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自然地,推动着日本政府和公众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以及在经济和军事上对西方国家的追赶。通常来讲,科学和技术从一国(或一些国家)向其他国家的扩散可以通过书面信息(如书籍、论和绘画)、人(如雇佣外国人和选派日本人去外国学习)、商品(如引进机器和工厂)和资本(如外商直接投资)等的转移来完成。所有这些手段都应用在了明治时期的日本。特别是二战后,日本意识到它的重新落后,因此,抓住当时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美国的扶持下,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并促进国内技术基础,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据统计,从1951年到1984年日本公司签署了约4.2万项引进西方技术的协议,仅花170 亿美元,形成了日本以引进技术为主、自主开发为辅的传统。

直至19世纪70年代,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日本已经成为除美国和苏联之外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并完成了早期的技术模仿积累;另一方面,日本的科技原创能力受到西方国家怀疑和指责甚至受到外国技术禁运。特别是到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已大为缩短的技术差距再度拉大,并遭遇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挑战。因此,可以说,在全球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原有的技术引进模式所能获得的收益已达极限,且对日本未来的科技创新乃至经济发展都已形成制约。在此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提出“技术立国”以替代之前的“贸易立国”,并在90年代出台《科学技术基本法》后,标志着日本开始由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由应用研究向基础研究、由追赶型战略向引领型战略的转变。

(本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2014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课题《发达国家自主创新的经验和启示》报告的部分研究成果)

8.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八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数学高度的笼统性与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而现代化的电教媒体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其直观性、交互性、智能性得到了充沛的体现,能够传送大量的信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电教媒体巧妙组合运用,适时创设动态情境,有利于同学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知识大多以笼统的图形、符号为表示形式,同学往往对此不感兴趣,课堂上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刺激同学的多种感官,创设问题情境,使同学发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去积极地探索、主动地发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竞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竞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竞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竞赛结果跟我的猜想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同学的感官,激发了同学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提供感性资料,感知、发现规律

“循环小数”是同学学习数学时比较难掌握和表述的一个概念,教学中可以运用媒体组合,为同学提供生动的感知资料,让同学去感知、去猜测、去主动发现规律,从而逐步理解掌握新知。

首先,教师用录音机播放一段火车前进时车轮滚滚发出的声音,并提问:“火车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规律?”当同学说出总是重复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后,教师板书“重复”两个字。接着,运用投影抽拉片,依次出现两个五角星和一个圆的图形。当逐个出现到第十个图形时,让同学们猜一猜下面一个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再猜一猜第十八个是什么图形,当同学猜出第十九个图形是“五角星”时,抽拉片上出现了省略号。这时,教师巧妙提问“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同学考虑,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组两个五角星和一个圆这样的图形,从而发现抽拉片上图形的规律:依次不时地重复出现。然后,让同学们想一想自然界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日出日落、四季轮回、每个星期的周而复始,那数学王国中有没有这样的`数呢?媒体的巧妙组合,使同学处在看、听、猜、想这一系列过程中,虽然还没有学习循环小数,但对该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却已能感知和领会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循环小数”,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展示动态过程,培养笼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现代化媒体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同学由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发散思维过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圆柱体,让同学想象和考虑“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接着,画面上缓缓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使同学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认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让同学考虑并再看一下刚才的演示,进而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至此,同学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散,他们认为假如不沿着圆柱体的高展开侧面,那得到的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并争着动手操作、验证。

四、再现生活情境,开发发明潜能

小同学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溢了好奇。然而,由于保守教学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同学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后,创设了丰富的生活情境,更好地促进了同学自主创新性学习。

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请人把一个路口1分钟内各种车辆来来往往行驶的情况拍摄成了一段录像。放第一遍录像时,要同学说出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大家感到录像放得过快来不和数,讨论出用做标志的方法来统计;放第二遍录像时,虽采用了此方法,但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又想出了分工的方法;放第三遍录像时,同学分工合作,每人统计一种车辆,这样各种车辆的数量也就能准确地统计出来了。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同学不时实践,发明潜能得到不时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亲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自身发现并掌握了统计的方法。

9.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九

【关键词】自主生成 课堂创新 高中生物

一、自主生成课堂模式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各类学校不断发现,知识的学习百分之七十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获得,百分之二十通过学生讨论可以解决,只有百分之十的知识是需要教师讲解的。这样的结果凸显学生知识自主生成的重要性,强调课堂应该还给学生。自主生成课堂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形成的,主要有五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是自学,即学生认真自学,教师认真钻研;第二个环节是思考,学生通过学习认真思考,找出问题和困惑;第三个环节是讨论,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解决不了的予以记录;第四个环节是展示,对于困惑问题向老师请教,然后展示问题解决的方法;第五个环节是评价,小组的多元化评价,小组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表扬突出小组和个人。在自主生成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体验促学生思考讨论,以讨论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生成,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二、实践自主生成课堂模式,促进生物课堂创新

在设计《ATP和酶》的教学时,安排两个课时进行讲解,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ATP,下面以第一课时为例说明自主生成课堂教学模式。

1.设计导学问题。在上课开始时,以车胤囊萤的故事引入。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无油点灯,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提出问题,萤火虫为什么能够发光,萤火虫发光需要什么?组织学生自学。

2.学生思考产生困惑。学生在自学后,结合先前知识,得出萤火虫要发光需要能量,而主要的能源物质我们在先前了解到有糖类物质和脂肪,可为什么书上说的是ATP,ATP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这是什么意思?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物质和脂肪,现在书上提到的有ATP,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观察,糖类物质、脂肪和ATP哪个能使萤火虫发光。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8只萤火虫,脂肪溶液,ATP溶液,各组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学生在讨论中,涉及到的问题有糖类物质选取什么代表,怎么控制条件,各种溶液怎样给萤火虫。学生在涉及到的实验中,因为实验条件控制等原因,出现有都不能使萤火虫发光,或都能使萤火虫发光的现象,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渐解决问题。之后教师邀请一个实验效果好的小组上台展示。

4.学生展示。该组学生在实验中增加一个实验环节。学生在实验中是选取四个装有萤火虫的瓶子,同时进行,现在为了方便陈述,笔者将采取分别说明的方式。第一步,把2ml的蒸馏水倒入装有萤火虫的瓶子中,萤火虫没有发光;第二步,把2ml的葡萄糖溶液倒入装有萤火虫的瓶子中,15分钟后萤火虫发光了,学生都大吃一惊;这时,展示同学把萤火虫放到暗处,又倒入2ml的葡萄糖溶液,萤火虫没有发光,学生陈述这是同学们出现葡萄糖使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没有探究明白。第三步,学生把2ml的脂肪溶液倒入装有萤火虫的瓶子中(黑暗环境下),没有出现发光现象。第四步,学生把2ml的ATP溶液倒入装有萤火虫的瓶子中,萤火虫马上就发光了。学生总结,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在没有条件促使物质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能使萤火虫直接发光的是ATP,也就是说ATP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它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六个学生都参与展示,其中一个学生负责准备实验工具,四个学生负责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解释,第六个同学负责总结。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生成知识。

5.小组评价。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笔者组织学生在以下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ATP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以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问题呈现如下:

(1)ATP的名称___________

(2)ATP是由一分子 、一分子___________、三分子___________组成,ATP含有的元素___________

(3)ATP中的 A代表 、T 代表___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_

(4)ATP的分子结构简式 、~ 代表___________、- ___________ ATP有___________个高能磷酸键,___________那个高能磷酸键比较脆弱,容易断裂。

在本节课内容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接受度,评级均为A,对展示组同学的表现,同学们都表示钦佩,并说自己以后要向他们学习。还有同学表示,自己这节课有些精力不集中,下次会努力改正,并表示请求由自己完成这节课的总结。(该班的课时总结,由学生自主设计形式,可以由漫画、故事、诗文等形式构成,目标是使学生的记忆简单有趣。)笔者夸奖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倡导学生在课后发现更多关于ATP的实例。

10.抚顺市自主创新促进条例 篇十

关键词:广西,制糖行业,自主创新,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至2020年,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要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显然,我国已将自主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制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制造业仍然存在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即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和必须手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和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广西特色优势产业的制糖行业,同样面临如何做大做强的问题。面对制糖行业新的技术发展态势,以及印度、巴西等国外产糖大国,云南、黑龙江等国内产糖大省的挑战,广西制糖行业在保持总产量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行业科技进步水平,才能进一步保持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1 广西制糖行业发展现状

广西现有制糖企业89家,日榨能力30万t。近年来,广西糖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增加值约占广西全区工业的1/10,利税更是占到广西全区工业的15%左右。2005—2006年榨季,广西制糖产量为538万t,占全国总量的61%,实现工业总产值241亿元,增加值102亿元,分别比上榨季增长53%和112.5%。制糖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甘蔗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业收入。2005—2006年榨季,广西农民种蔗收入128亿元,增收42亿元,广西糖业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制糖行业前后关联40多个部门和产业,近年广西制糖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关联部门和产业的发展。

加入WTO后,广西进一步提高糖业生产的集中度。通过对原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了国有控股、外资控股、民营三大板块,实现了跨市县进行糖业中的种植与加工互动,粗糖与精糖两步加工互补,县域经济转变为区域经济的糖业发展新格局。广西全区已形成了“南华”“东亚”“凤糖”“农垦”“南糖”“英糖”“永鑫”“迁糖”“永凯”“贵糖”等日榨能力在万吨以上的十大糖业集团,共拥有制糖企业55家,占广西全区的57.3%;日榨生产能力23.5万t,占广西全区的78.3%;榨蔗量3 469.57万t,占广西全区的71.3%;产糖量400.76万t,占广西全区的71%。广西制糖企业中“贵糖股份”和“南宁糖业”为上市公司,为我国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制糖龙头企业。通过结构重组和规模扩大,广西制糖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

2 广西制糖行业自主创新现状

2.1 广西制糖行业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广西制糖行业有大中型企业63家,从业人员5.93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65.34亿元,占制造业的12.7%,利润总额30.37亿元,占制造业的32.3%,新产品销售收入3.68亿元,申请专利2项,拥有发明专利5项。说明广西制糖业在广西制造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5年广西制糖全行业有工程技术人员4 852人,科技活动人员986人,参加科技项目人员861人,科学家和工程师578人,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302人,R&D人员591人。科技经费不断增加,技术创新活动较为活跃。2005年制糖行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7 121万元,其中企业资金6 636万元,政府资金485万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9 133万元,购买自制设备支出2 197万元,科研基建支出2 012万元,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 839万元,对研究院所及高等学校支出115万元。同年技术改造经费支出5.03亿元,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1.07亿元,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1 541万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8 256万元。

此外,“贵糖股份”“南宁糖业”等制糖龙头企业,以及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广西大学糖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具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贵糖股份”拥有自治区级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拥有一支比较成熟的科研队伍,在广西乃至全国制糖行业中具有相对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下设广西制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制糖装备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一家全方位为制糖产业提供技术支持的研究院。

2.2 广西制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2.2.1 更高层次上的技术更新开始启动

广西越来越多的制糖企业逐步认识到,在旧基础上填平补齐的技改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实现在技术上升级,必须站在国际平台上进行技术创新。“贵糖股份”大胆探索了“两步法”制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把桂平糖厂改造为田间糖厂生产原糖,把“贵糖股份”总部按精炼糖厂要求改造。柳兴糖厂引进德国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30万t精炼糖厂。

2.2.2 综合利用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

“贵糖股份”的蔗渣制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意大利安德列滋造纸设备,造纸能力达到了年产15万t。一些大型糖业集团也在兴建具有经济规模的造纸项目,社会其他造纸企业利用蔗渣造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应用生物技术进行食糖深加工,开发了低聚糖产品,许多企业也在研究开发酵母、味精等生物或化工领域的新产品。

2.2.3 科技研究与开发活动越来越活跃

出现了科研机构、设备制造商与制糖企业联动的新气象。广西大学、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广西轻工研究院都把糖业技术作为研究开发重点,国家及外省的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广西糖业及其产业链上的研究开发。制糖企业表现积极,一大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项目(例如,磷浮法、高分子络合材料、膜技术等),而一些非糖业领域的科技机构,把研究开发的目光也投向了糖业寻找新的突破口。当前,科研开发的活动有:用高新技术嫁接糖业生产、全程信息化改造、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拓展综合利用及食糖深加工等。

2.3 广西制糖行业自主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

2.3.1 产业技术水平提升问题

广西制糖企业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建设,属20世纪60-70年代技术,当时生产组织多选用“一步法”直接生产白砂糖,产品质量较差,而且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否定了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也存在品种单一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企业连年亏损,技术进步停滞不前,虽然近年有所好转,但仍未发生根本改变,现代工艺设备和现代技术应用(如信息技术)缓慢,生产自控程度低、效率低。当前,广西工厂平均日榨蔗只有3 500t,只是美国的1/3、巴西的1/4、泰国的1/5,而用工则比先进国家多,是这些国家3~5倍。

2.3.2 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滞后

蔗渣可以用来生产纤维板、饲料、糠醛等产品,糖及废蜜糖可以生产酒精、酵母、赖氨酸、味精等生物产品,在传统产品生产和生物化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广西80%蔗渣用作燃料低值处理,只有20%用于造纸,废糖蜜也基本用于酒精生产,糖的深加工基本没有进行。综合利用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迫切需要技术研发和投资支持。

2.3.3 政府应在制糖行业技术进步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广西制糖行业存在很多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较弱,需要政府以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形式加以扶持,发展壮大,以加强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形成行业集群。目前,广西从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对制糖行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仍须加强。

3 促进广西制糖行业自主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广西制糖的成本高,获利较少。要发展广西制糖业,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提高制糖的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产量。目前,资金短缺是广西制糖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政府应出台政策建立资金共享平台,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自治区和地市一级的政府及科技管理部门应对制糖行业进行制度性安排,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源投入到制糖行业;通过申请银行资金,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企业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增加制糖行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争取国家对广西制糖行业的支持。制糖企业应放宽眼界,主动与其他地区、其他行业进行联系,加强合作,吸引和利用他人的资金。

3.2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3.2.1 增强科技计划对制糖行业产学研合作的支持力度

政府通过科技计划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科技计划项目的安排上。从世界范围来看,政府广泛介入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然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巨大的投入,企业一般难以承担,因此广西需要政府安排一定数量的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解决制糖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产学研结合项目。

3.2.2 进一步支持制糖行业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

广西制糖行业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这些企业多数具备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但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往往不足,对于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较为迫切。加大对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这些企业迅速成长为大中型企业。一方面政府可以拨出专款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学研结合项目;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积极牵线搭桥,为制糖行业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产学研合作机会。

3.2.3 完善财政税收对制糖行业产学研合作的支持政策

在财政、信贷、税收、奖惩、考核等方面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力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的资金资助,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研合作方面的专项基金和风险基金,充分调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经费中设立专门经费,对发明专利申请和维持给予适当补助。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使之成为政府支持研究开发活动的重要杠杆。

3.3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二次创新

广西的制糖技术相对较低,这是导致制糖企业赢利少甚至亏损的主要原因。因此,引进先进技术是发展广西制糖业的关键。广西制糖企业榨糖能力低,还处于人工生产为主的初级阶段。广西的制糖企业应该学习澳大利亚等国家生产自动化的产糖方式,引进国外新型提汁、清净、煮炼设备,新的炼煮糖工艺,以及生产过程在线测量与控制等先进技术,以提高广西的制糖能力,争取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刘永谋,钟荣丙,夏学英.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霍汉镇.我国制糖工业的研究开发与推广的重点问题[J].甘蔗糖业,2004(4):48-51.

[3]陆耀邦,梁自力.对发展广西蔗糖业的一点思考[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6):30-33.

上一篇:转行简历如何写?下一篇:七年级下学期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