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精选11篇)
1.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篇一
医院病案管理改进思路探讨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医院管理的理论与形式不断变化,管理水平成为医院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病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管理水平,加强病案管理对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结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在规范规章制度的同时修订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树立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并将绩效考核纳入科室日常管理,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
关键词:病案管理优化质量控制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a)-0175-02
病案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和医学科学的原始档案材料。同时,它也是医疗质量评定、监督管理的依据和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具有科学和法学意义。病案不仅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也间接反映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是评价医疗水平及医院管理的重要依据。随着医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病案管理已经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传统手工管理到现代化计算机管理,病案管理工作由静止工作状态向动态工作方向发展。(如图1)
优化病案管理工作流程
病案管理工作由工作质量、工作流程、工作效率和服务模式四要素所组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该院原有的病案管理流程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流程单
一、责任不清,工作效率不高,缺乏规范性等。针对以上问题,该院对病案回收、审签、登记、质控、编目、装订、整理上架、借阅和复印等一系列流程进行了优化重组。重组后共分4个小组来完成病案回收到归档入库的整个病案工作。
(1)质控组。原有的病案管理流程顺序中,先排序整理、装订成册、录入,然后质控发现缺陷时,一方面,装订成册→拆钉→再装订成册造成病案易破损、纸张损坏;另一方面,先录入首页再质控时发现错项、漏项,不能及时完善,易出现漏洞、重复劳动和浪费时间现象。新的管理流程采取先质控、后装订的方式,对终末病历质量采用有资质的质控员,利用病历质量检查系统监控,并将检查出的病案缺陷通过反馈系统反馈到医生工作站,督促医务人员及时完善病历。根据要求编排病案,做到病案完整,杜绝错装、漏装现象;对病案纸张缺失、缺损的进行采取修补,纸张不能补齐全的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保证完整。
(2)录入组。持编码证的有资质人员准确、熟练掌握编码,对每份出院病案按医院的要求对主要诊断编码外,其他所有诊断进行编码,同时编好损伤中毒、形态学及补充编码,保证编码准确率达94%。对录入的数据进行严格把关,做到纸质与电子版保持高度一致,对所录数据进行校对,发现缺项、错填的及时完善,特别是对同名同姓、多次入院患者的信息核实准确无误,保证病案首页的准确性。通过病案编目系统、查询系统实时查询未及时归档病案,取消了人工查询出院台账,节省了患者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库房管理组。对重复入院患者按唯一病案号整合多次入院的病案,按病案号、同科别同颜色归档,便于查找和管理。
(4)借阅、复印组。病案的借阅由专人负责示踪系统,为临床科室提供病案检索服务,定期检查督促按期归还病案。
病案复印流程身份证核对→系统查找病案→打印病案→发放病案复印件,简化了程序,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为保证提取医疗统计信息和复印病案的及时性,严格规定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收回病案。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增加病案回收实施监控和管理功能,促使医师积极、主动地提交病案,使出院病案回收管理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互通,在管理上封闭,使被动催缴变为主动提交病案,提高了出院病案回收管理的质量及效率。树立主动服务的工作理念
病案工作是服务型工作。要严格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重心、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标”的四大服务宗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优质服务。通常复印病历是就诊结束后的最后一个环节,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热情接待患者,加强沟通。如不具备复印条件时,遇到复印者提出各种异议、态度生硬情况,管理工作者应耐心解释,缓解不良情绪,妥善完成接待、复印、发放复印件的全过程,减少矛盾的激化和冲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方便患者,到各个病区及住院部发放复印病案须知、复印病案流程,并要求病案管理者熟练掌握提供病案复印的内容,严格遵守病案复印相关规定,加强责任心,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杜绝人情复印、泄露患者信息的现象。做到咨询、检索迅速,复印准确,登记齐全复印时间、病案号、姓名、复印目的、身份证号、复印者签名,并保留相关证明资料,以备日后查询备案,确保病案复印工作质量。为外地患者提供病案复印邮寄服务,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
健全病案科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
(1)建立健全病案管理和使用的一系列各项制度,包括《病案管理工作流程》《病案管理制度》《病案借阅制度》《病案复印制度》《病案安全防护制度》《病案库房管理制度》《终末病历质控制度》等,并建立病历质控评价体系。
(2)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对病历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对病历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及终末质量进行全程有效管控。成立四级病案质量监控体系,即责任医师→质控医师→病案质控科→病案管理委员会,科室成立病历质控小组,由科主任和质控医师负责科室的自查。科主任是科室病案质量好坏、能否持续提升的关键。只有科主任重视病案质量进行分析、整改,才能有效促进科室病案质量建设。
(3)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医务科定期聘请专家讲解病历书写相关知识,结合电子病历运行的需求,组织计算机操作的培训,加强病案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制订病历检查标准,每周由病案管理委员会对病历内涵质量进行抽查,环节病历质量由医务科组织专家入科室检查,同时进行网络实时监控并反馈,不断加强环节病历缺陷的防范;终末病案质量由病案质控员存在病案问题填病案质控评定表,通过病案质控系统反馈到医生工作站,督促相关医生及时完善,保证每个环节病历都有质量信息测量与反馈。
(4)建立病案质量考核标准,检查结果由质控办反馈到科主任处提出整改方案并署名,在每月病案管理委员会议上通报检查结果,对病历书写经常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重点讲评,并进行奖惩,奖励优秀病案,鞭策落后,有检查、反馈、整改、奖惩等一系列监管措施,使甲级病案率达到99%,杜绝出现乙、丙级病案,由原来的返修率28%减少到9%,保证病案质量的规范性,为医疗质量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强化病案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1)开展病案工作人员病案安全管理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设专人管理病案库、责任到人。病案库房是病案保护的关键环节,是保护病案的重要基地,严禁他人随意出入,实现病案的封闭式管理。随着每年病案的递增,在保护好病案的同时,对出库、入库的病案详细地记录原因、时间,做到严格管理病案。设有密集架病案库房,安装电子监控系统、消防器材,做到防火、防盗、防蛀、防潮、防高温等,加强卫生清洁工作,保证病案工作流程的质量。
(2)为上级主管卫生部门及职能科室检查工作提供所需的病案,保证病案质量的规范性。每月为医保局、药剂科抗生素合理用药、院内感染、物价科、医务科及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多次地准确无误提供检查所需病案。
加强病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该院组织病案管理人员学习《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病案管理人员大多数从医技、护理和其他岗位改行的医务人员,缺乏病案管理经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该院定期选派科室人员参加全国、省市举办的病案管理协会组织的活动,参加国际疾病分类病案信息技术、病案管理提高班,不断学习病案杂志中丰富的管理经验,拓宽病案专业知识面,及时了解该专业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通过继续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编码人员参加中国病案协会病案专业委员会国际疾病分类水平考试并获得国际疾病分类考试水平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为防止病案管理人员不稳定,存在重新培训病案专业知识学习的可能性,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案工作人员岗位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刘长伟.某医院住院病历质量缺陷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45-46.[2] 周伟,苍柏,李晓艳.医疗病随访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59-60.[3] 陈祝萍,陈丽娟,杨丰,等.提高环节质量监控在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09,10(11):13-14.[4] 姬军生,张勇,郭继卫,等.病历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4):220-221.
2.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篇二
许多设置药学专业的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突出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在分析相关行业发展状况、毕业生就业状况、岗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 对药学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细化, 确立了如医院药学、药物制剂、药品营销等不同的药学专业培养方向, 并且依据不同培养方向的岗位 (群) 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然而, 笔者对部分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调研分析发现, 许多高职院校该课程体系学科本位特征明显, 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 (群) 对医院药学人才的需求, 没有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有效衔接, 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职业基本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相对滞后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仍然采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 具有明显的本科简约化和压缩性特征, 仍按照医学教育的习惯将课程性质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等, 缺乏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和现实性。如在课程设计方面, 与药物制剂相关的课程权重过高, 与临床医学相关的课程权重较低, 不符合医院药学工作的特点。尽管一些高职院校也进行了职业方向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但仍停留在概念层面, 而且多以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行业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许多环节上没有深度介入, 没有体现院校之间的合作性与实践性。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学科本位课程价值观是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课程体系价值观的相对滞后, 造成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学校学习与岗位 (群) 需求之间相对独立, 缺乏有机衔接, 使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缺乏针对性。
1.2 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
传统的以保障供应为主的医院药学模式逐渐被淘汰, 强调安全用药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正在建立并向药学保健 (PC) 模式过渡。医药物流、临床药学和药事管理成为当前医院药学的三大工作任务。然而, 这一模式的改变并没有在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没有真正按照岗位 (群) 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选择课程内容, 许多与医院药学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如作为主干专业课程的药理学, 在教材选取和教学内容方面偏重于对作用与作用机制的阐述, 保留了许多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征, 缺乏针对医院药学方向的 (如药学服务等) 内容;在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中, 基本采用动物实验的实训项目, 缺乏与医院药学工作任务相关的实训项目。又如, 处方调剂这一医院药学的主要工作任务, 分别在药理学、药剂学及药事管理学中涉及, 内容分散且侧重于知识介绍, 没有将知识和工作任务很好地整合, 使知识内容与行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距离。此外, 课程体系在职业方向课程设计开发中, 没有以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 没有体现工作内容与课程内容一体化的开发原则。如工作任务中的医患沟通、处方点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等内容, 没有在职业方向课程中得到体现。
1.3 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与岗位需求脱节
近年来,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热点, 无论是卫生部下发的指导性意见, 还是各省卫生厅下发的相关文件, 都要求综合性医院开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制度的实施, 使许多综合性医院对能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药师的需求迅速增加。而我国目前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医院仅有200余家, 占全国医院总数的0.07%。可以预见, 在今后若干年内, 能够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各类药学人才缺口很大。但遗憾的是,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构建中没有体现这一岗位需求的变化, 没有及时顺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造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毕业生不能胜任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1.4 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课程安排不合理
近年来, 许多高职院校不断改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实验实训条件, 开展了如模拟药房等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 同时加强了与附属医院药学部 (药剂科) 的联系, 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训课程建设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加大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力度, 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实训与职业技能结合, 通过构建实验室实训—仿真室实训—生产性实训的技能培养模式, 完成实验实训与顶岗实习的零距离对接, 缩短学校学习与岗位就业之间的差距。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在实验实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仿真基地、附属医院的实训资源利用率不高;仿真实训、技能综合项目过少, 几乎未开设生产实训项目;附属医院的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不能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要求等。
上述现象说明, 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现行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普通高校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 没有将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过程真正联系起来, 没有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将直接影响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从而影响专业建设进程、学生岗位技能培养、课程改革的实施等工作。
2 改革思路
笔者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发现, 将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需求结合起来, 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与关键[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以为学生迈向成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 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突出药学专业的专业方向具有重要意义[3]。
笔者认为, 应以行业需求为研究主线, 探索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 在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
2.1 确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在充分了解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 从研究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发展的趋势入手, 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经验, 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的路径, 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工作过程为核心, 将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进行高度整合, 建立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其开发路线是学科系统化—职业分析导向—学习理论导向—工作过程导向 (见图1) [4]。
2.2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体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在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改革方面,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突破口, 通过课程目标制定、校本教材编写与实施、实验实训项目改革等措施, 体现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 融入到课程中,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工作的原理与步骤, 将课程与工作体系紧密联系起来, 同时带动其他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调整及开发方面, 实行院校共同参与, 根据岗位需求及工作内容重新开发职业方向课程, 改革实验实训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探索实验室实训—仿真室实训—生产性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方向课程体系, 可以较好地解决现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利于学生对工作过程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业和再就业, 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敏, 戴远威, 李欣.关于构建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 2013 (1) :77-80.
[2]刘素梅.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3) :15-16.
[3]黄德忠, 卢强.结合专业特色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探索[J].职业时空, 2010 (8) :46-47.
3.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篇三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思路;措施
医院是承担一定福利职能和社会责任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从这一定位上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不同于企业和私立医院。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了医院财务管理区别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同时,医院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独立法人主体,它的经营活动不可能脱离市场而独立运行,也离不开资金等各种经营要素。医院在向社会提供各种医疗服务活动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伴随着相应的资金活动,对医院财务活动过程实施的管理就是医院的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编制医院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合法组织收入,节约支出;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服务。医院财务管理完成各项任务,不仅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有一套成熟的明确管理思路。
1、健全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与机制
医院业务活动的开展,必然相伴资金运动,规范这些资金的运动,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层,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要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指导下,针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一些分项的、具体的管理制度,构建医院财务管理的制度体系。
在医院财务管理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检查制度的执行状况,结合财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制度进行增补或修改,使制度随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医院业务发展不断创新,使制度永葆活力。
2、科学编制预算
在各个医院内部都有专业不同的临床医技科室,也有职能不同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及后勤保障部门。这些部门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利财力予以保障,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要构建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
医院年度预算经费的分配要做到相对集中,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基本实现财随事走。为预算经费分配奠定基础。
医院财务预算分上报政府财政部门的业务收支预算、专项预算和内部经费预算。公里医院财务收支预算是政府财政收支顶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部分预算的编制,政府财政部门有统一规范的格式、时间规定和政策要求,医院这部分预算只能据实同定地进行编制上报。而医院年度经费预算,是医院为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控制而编制的。
医院财务部门作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者,面临着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因此,做好医院内部年度经费预算对医院财务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此项工作做得怎样关系到确保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医院工作的大局。
3、合理调控营运资金
医院资金随着医院业务收支的开展而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医院在不断的发展建设中也必然存在着资金集中支付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怎样平衡支付、科学调度医院资金,以满足医院各项业务的实际需求,又不出现资金的大量闲置和浪费。
4、加強财务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医院财务部门要把安全作业放在第一位,没有安全前提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万一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工作成果就会付诸东流,归结于零。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工作中普遍应用,任何疏忽和大意都会给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医院财务部门作为核心职能管理部门,对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确保医院经济安全的责任重大,任务日趋艰巨。科学的制度体系是控制财务风险重要方面,前瞻性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尤其关键。
5、加强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工作
按照现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包括:业务收支总表、业务收支明细表、资产负债表和基金变动表等。以上报表因受医院会计制度本身的影响,反映出来的数据非财务人员看不懂,一些财务人员也很难看懂。若作为医院的专业财务人员把这些报表不做细致的分析与提炼,原封不动地报给医院领导,根据它做出的决策有可能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与核心,造成决策与预期效果偏离。医院不同时期在同等业务收入水平情况下,因业务总支出大小的不同,可能导致业务收支结余出现较大差异,医院领导不应从总收支的角度得出结论,认为支出太大,而采取措施压缩支出,比如压缩职工奖金补贴等;作为财务人员有必要从修购基金提取额、同期专业设备购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真正找到业务收支结余出现变动的真实原因,帮助医院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简单压缩支出那么简单。医院正确的财务决策,依赖于对医院理财环境周密而有计划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保证财务决策的正确。
6、以信息化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现在,医院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及运用深度等方面尽管有了很大发展,但还严重滞后于医院发展对信息的现实的需求,特别是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信息水平的滞后已较大地影响到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复杂难度较大,以传统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医院财务管理工具应用上,因此,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信息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是为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而实现这一目标要按医院工作的特点把医院内部各个不同专业科室支出成本搞清楚、各个诊疗项目的成本搞清楚。而医院各科室间又是一个相互渗透、互为交错的整体,一定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下功夫,以先进的成本管理思路,辅之以成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才能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周华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4
[2]王元蕙.谈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中华当代医学,2004.9
[3]常庆玲.浅谈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现代商业,2009.15
[4]荣德义等.现代医院财务治理制度.中国医院,2004.12
[5]张曼玲.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医药导报,2007.5
4.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篇四
信息管理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院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获取信息的质量。所以,加强医院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对于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相关的医院信息管理思路进行了探讨。
档案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医院发展历程的文化载体,不但记录了医院自开建以来所有的病历以及研究成果,还记录了医院规模扩建,人事变动以及各种管理资料。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院档案管理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所以医院档案管理必须做出改变,本文提出了相关管理改善的策略和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
5.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思路 篇五
05人力资源管理胡峰
内容摘要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深入,国企事事依靠政府的时代一去不
返了,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国企发出了需要专业化的人力资源
管理的呼声,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系统管理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
模式和完善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思路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资
源。而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外企甚至民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
化进程的加快,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国企不得不修的一门主课
1.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许多差距,相当一部分企业尚
停留在功能性的人事管理层面,既缺乏科学完整的基础性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更谈不上人力
资源的体系管理。整体而言,以下两个方面成为了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
1.1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尽管国内企业界一直喊着诸如“知识经济已汹涌而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等口
号,但国企人事部门的活动却往往限于工作调动,而非开发员工的智力资源。换句话说,国
企中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少发现人才的眼睛,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的缺乏导致了诸多不合理的人才浪费。比如,因人设岗,很多企业的许多岗位职能差别不大,却不断重复设置,以致个人的权责利界定模糊。有关国企人才“流失”、“跳槽”等报道不
绝于耳,而许多国企老总则频频表示要加强企业文化,进行凝聚力建设,使得职工个人的价
值取向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形成一致。却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从根本上说,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必须进行大幅度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具有的动
力功能、凝聚力功能、融合功能、约束力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最起码,人力资源管理者要
善于交际、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观察能力、能运用统计技巧阐述劳动及相关情况、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等等,这些都绝对不是靠老一套人事管理经验所能做到的。
1.2人力资源管理缺少完善的系统建设
绝大多数的国企都有招聘、培训、工资待遇、人员调配、合同管理等基本的HR职能,但HR管理可不仅仅指这些职能。概括而言,它是一个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分形
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正常进行。并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机制。然而,国企中不是系统不完善,就是系统内的职能部分有缺陷。很多企业的系统能正常地运转,可具体涉及到某一环节时,就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招聘工作进行得很圆满,但岗前培训设计不合理,致使合格员工在上岗后并不能明确自身的改进目标而造成工作表现不佳的后果,就属于系统内部的问题。有些虽然是系统内部某些职能完善,但整个系统不完整,也阻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进程。这就像人体,其每一个器官都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个人要维持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不仅要重点保护自己的心脏、大脑、咽喉等部位,四肢的健康也很重要,否则就功能残缺,协调性差。而各类器官又必须经脉相连、血脉相连,不然营养和信息都无法传递,最多像个植物人。为了避免国企中“植物人”的出现,国企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建设,加强和协调好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各职能部门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系,逐渐摆脱国企当前的困境,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2.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思路
2.1建立弹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刚性特点,其实是国有企业人才管理的致命伤。按照企业正常发展规律,企业在扩张期内往往招聘全额的员工,而在不景气的时候裁员,期间,企业一般保持一定的优胜劣汰率,以激励员工,并保证人才规划的弹性。但国有企业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承担了太多的社会功能,为了稳定,它吸纳了很多人员。存在着重复设岗的现象。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这些负担沉重的国企必须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这除了需要国家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之外,国企自身也应该抓住契机,裁减人员,使得企业中的人力规划恢复一定的弹性。
第二,国有企业应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让职工通过竞争上岗,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都处在一种提升状态。使企业用人机制方面保持一定的良性循环。
第三,人才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仅仅依靠上述方法显然是不够的。企业看中人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人才的培训投入。通过培训,企业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和企业的发展,从而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对职工的培训,应该是系统化的。调查表明,在重视系统化员工培训的企业中,员工的跳槽率较低,反之就相反。还有的企业在实践中,采取“宏观选择,微观培训”的人才战略来确保企业的发展。所谓宏观选择,就是坚持把“对事业的追求”放在选择人才的首位,从
宏观角度强调人才的基本素质、基本条件,然后从微观角度注重具体行为、工作开发的培育,使人才发育成熟。对所有新员工先要进行拓展训练,目的是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环境、增强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对老员工则注重不断加强知识的更新,从而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素质,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四,在上述基础上,企业可以着手塑造活泼进取、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凝聚作用,把职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使命和企业的兴衰紧密相连,产生对企业的强烈的归属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无形文化资源。因此国企应该营造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务实求真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和企业一同发展”。在国际上,企业文化大致有两种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前者强调专业化分工,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完全责任,后者强调协调与合作,是一组雇员对一组任务承担责任。我国的国有企业比较类似于日本模式,合作有余而创新不足,所以国有企业今后的改革应该注重运用各种方法激励职工的创新潜力,在这方面,国企有一个很大的组织资源未被充分利用,那就是工会。工会作为职工自己信任的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协作作用,成为联系职工与企业领导人的桥梁,用一种民主的机制促进职工创新能力的发挥。
第五,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素质,采取有效的人才管理方法,也应是国企重视的问题。如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从内部或从外部引进管理人才,完善对管理者的考核选拔任用机制。同时采用全新的人才管理方法,吸纳有志之识加入国企,为国企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提升整个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有很多,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背景、发展状况、发展要求、发展规模、实事求是的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
2.2完善的体系建设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如前面所述,HR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只承担HR管理职能的部门。它要实现的是从后台式、静态化、边缘式的模式向前台式、动态化、轴心式管理模式的转变:职能不能不再固定不变,而要随企业的规模,现状随时调整。因此,国企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仔细认真,不可忽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真正形成一个体系建设。
2.2.1招聘工作要谨慎
第一,结合企业发展现状,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核定企业共需多少个岗位、工作量有多大、需要多少人,明确每一个岗位长期或短期内所需要什么学历、技能和经验的人才,制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建立人事匹配的新局面。其次,依据企业发展目标和职位说明书的要求,制定短、中、长期的岗位人才供求动态,并发展与劳务市场、专业院校、人才交流中心的长期合作关系,努力开发全新的招聘渠道。第三,招聘工作中,根据对成本收益的计算
来选择一种效率最好的招聘方法,招聘不同层次的人才选择不同的方法。招聘不同岗位的人,采用不同的招聘流程。同时也可以把现代人事测量手段多方位地运用到招聘工作中,对每一个人的能力、专业水平、特长、道德等情况进行专业的分析。使国企真正能招聘到适应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岗位要求也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2.2.2培训和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国企中除了部分岗位可以通过裁员来解决外,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彻底地使人才大换血,更多地只能依靠培训与开发来提高人员素质。完善的培训体系是一个企业自身不断成长,内部培训人才,建立人才储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完善的培训体系建设内容主要涉及:
2.2.2.1分析国企内外的人才结构,明确当前与未来人才需求状况
培训只能建立在熟悉企业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之上,否则,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是甚至还起到相反的作用。
2.2.2.2建立全方位、开放式、动态化的培训模式
全方位就是指培训的对象全方位,企业内的每个岗位职员都必须有均等的机会学习。不能偏离一方。如果一部分员工经常有机会参加培训,而另一部分人却连一次机会都没有,这样容易造成员工的嫉妒心理,降低工作效率。开放式培训主要是一种新式培训法,就是要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培训。在岗一天,必须坚持培训和学习。永远跟上国企的发展步伐,不落伍。动态化的培训就是指培训的内容要丰富具体,灵活多样。不能太死板,只采用授课的方式,应让受训者积极的参加到其中去,注重效率。
2.2.2.3设计合理的培训管理方法
由于培训监控牵扯面广,影响因素多。因此要明确培训对象、方式、内容、组织机构、管理程序等要素,有一个明确的培训管理方法。培训管理方法不一定在企业培训时才开始计划,要做到“未雨绸缪”。应在培训前计划好,采用何种管理方法,如何管理。有了科学的培训管理方法,相信培训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2.2.4健全培训考核体系
在培训结束后评估培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效果,培训使企业和受训者的行为发生了多大程度的改变。这就需要进行评估。其中效果评估是培训评估的重点。它主要从四个层面上评估培训的成效:
反应:即受训者培训后的总体感受、态度及意见,是有所帮助还是觉得收益不大。知识:即受训者从培训中获悉到多少原理、事实、技能,究竟学习和掌握了那些知识。行为:即受训者从培训中所得是否能改变员工的工作行为,并同时提高工作技能。
效果:培训的目的就是改进受训者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还可以通过效率评估,与以前的培训效率进行纵向对比,与不同企业之间的培训效率进行横向对比,与企业实际达到的效率和应该达到的效率进行基准比较,从而找出差距和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2.2.2.5完善培训档案的建设
国企应当做到为每一位员工建立培训档案。事实上,培训档案和员工档案一样,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依据。培训档案列出的员工岗位变动和培训的次数以及每次培训的有关信息,如培训内容、所获资格、费用报销、评估结果等,能反映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是否到位、每一个员工的岗位调换是否合适、企业为每一位员工的培训开支以及培训设计是否合理等信息,而且,它对于加强培训费用的管理以及理顺劳资关系,也很见效。2.2.3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完善多重激励机制
目前国企中由于考评制度、激励措施不完善,造成效率跟不上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因此国企应当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价值的正确定位。考核方面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业绩、对企业的贡献等。正确的考评是促进合理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当制定激励报酬计划,促进企业经营者和员工能够实心实意地为企业工作。激励机制应当包括:(1)薪酬激励通过调整国企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和实行特薪酬制度措施,将按老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者有机结合,达到吸引人才,稳定骨干的作用。提升员工积极性,同时辅以灵活的福利制度。最大限度地提供与员工需求想匹配的福利。有效的员工福利制度可以缓解员工压力,调节节奏。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同时融洽人际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以科技人员为例,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对提升专业领域的成就,名誉及相应的地位比物质利益有更强烈的需求。(2)事业激励创造机会和条件保证各类人才能够施展才华,给予他们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3)学习激励有计划、针对性地对优秀人才进行脱产培训,选送到高等院校深造等。另外,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理解,良好的沟通环境、团队协作氛围也可以有效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信任。从而激发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2.2.4劳资关系要法制化、程序化
劳资关系的内容涉及到整个HR系统,包含面很广,又直接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法制建设是双方权益的最佳保障。
第一,合同管理是最具法律代表性的内容。国企必须与每一位员工都签定劳动合同,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且不能随意改变执行标准。合同、职位变动、薪资、福利、离职等环节的流程设计要科学,尤其是员工离职,涉及到商业机密、企业财产、个人债务、工作交接、合同转移等问题,最好以可记录的形式设计“离职人员应办手续清单”,使每一个环节都有账可查。
第二,注重与辞职员工的沟通与对话。通常,员工辞职时要在申请书上说明离职原因,但可信度并不高。因此,当员工提出辞职申请后,所在部门主管应主动与员工接触,了解辞职的真实情况,并进行一定形式的挽留。并报请人力资源部经理与员工进行辞职面谈,让员工体验到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另外,建立辞职人员档案库,注重对辞职人员尤其是业务骨干的心理分析,为高管提供员工管理方面的信息。
第三,还可以借鉴外企对员工个人重大事务的人文化关怀方式,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外企对员工的婚、丧、嫁、娶、产、病、伤、退等个人大事的管理很细致,比如高管亲笔签名的生日贺卡、祝贺信和慰问信、集体召开的庆祝晚会、集体进行外出和退休员工在本企业内的历年业绩展示活动等,都可谓是企业人文化关怀的先进典范。国企在这些方面应适当地引用一些“洋荤”,培养员工对企业的高归属感,高成就感。
通过以上国企人力资源改革的逐步深入,再加上国企人才基础好,职工素质高,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国企具有良好的雇主品牌等优势。相信国企一定会经受住全球化改革的风暴,虽然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但是国企如果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不去过多的的强调客观环境的影响,不去过多地患得患失,同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自身的专业潜能。相信国企一定能冲出问题重重的改革“深水区”,因为我们已经从很多优秀国企的成功实践中看到了曙光。
参考文献:
[1].安鸿章主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
[2].张德主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张顺主编,成功招聘.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
[4].张志鸿主编,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5].武志鸿主编,绩效考评方法,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6.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思路论文 篇六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导致地方政府、企业等钻空子侵占土地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想解决这样的现实困境,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农村土地产权责任体系,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由村内所有农户建立农户集体组织,农村土地的变更等情况必须经由农户集体组织商议通过后实施,这样就可有效避免由地方政府或村委会对土地的擅自处置,有利于肃清农村土地管理的“灰色地带”。第二,对土地的收益分配方面要做到透明化,包括程序、过程、方案的透明化,农民享有土地收益过程的知情权。第三,国家应当通过立法来约束地方政府在农村的征地行为,改变由于政府垄断土地市场造成的土地收入不平等的局面,允许不同所有制的土地进入到土地市场,在法律的框架内减少审批环节,明确农民对土地产品的权利,通过多主体的土地供应来逐步消除城市和农村在土地收益分配方面的差距。
2.2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改革
在我国,出于国家性质和国情方面的考虑,仿照国外将农村土地彻底私有化的做法并不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户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并使农村土地市场更有活力,可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尝试改革。具体来说,要延长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年限,除了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对公共用地的征用外,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可永久归农户所有,允许农村用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出租、入股、抵押和出售等,不仅能够形成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长期行为,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农业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2.3合理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
在明确农村土地产权责任和延长土地使用权限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势必受到影响,为稳定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可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的方式来代替从前土地出让金等各种收费。在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征收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科学统筹,秉着公平、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采用高收入者多征,占地过多、房产面积过大者多征,低收入者少征的方式,既稳定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
2.4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制度
要消除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收益差距,并协调好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之间的关系,就要在制度的层面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将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工矿用地都纳入到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范围之内,对用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和增量控制。具体来说,首先,要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决策的实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接受社会的监督;其次,明确不同区域土地的用途,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产权登记制度,设定红线,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对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基本农田等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用地。
3结束语
7.新时期优化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路 篇七
一、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累资金
新时期, 国家财政对于医院的补偿占医院总收入的比率在逐年下降,国家对医院的差额补助其实已经微乎其微。 而如何筹措找资金成了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医院应当不断完善其融资管理,主要包括对于融资项目经济指标的预测, 融资的可行性论证以及融资决策等等,不断完善融资的程序和方法,尽可能减少融资决策。 目前医院的融资有三种方式,第一可以通过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当前医院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 国家对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中的意见表明了允许卫生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资金回收能力较强的项目进行银行贷款,国家也鼓励医院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 第二,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融资租赁是医院进行资金筹集的另一种常用方式,主要是用于医院大型的医疗设备,医院可以通过预测病人来源、资金回笼等情况,经过可行性论证,由医疗设备出租人融资引入设备给医院使用, 这种方式给医院的经营活动提高了较大的弹性空间, 并且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可以改革医院的产权制度,在新时期合资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以及股份制等形式的产生,外部资金的注入增强了医院的经济实力,使得医院拥有了充足的资本进行长久的发展。
二、医院应当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新时期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 需要引起医院的高度重视。 预算管理是以财务部门作为主要核心,实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的一个预测控制以及业绩评价的过程。 在预算的编制上,首先各个科室要根据自身的需要,编制本科室的年度的支出计划,并且绘制成表格上报给医院的财务部门。 而后医院的财务部门根据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再上报给医院的决策者,根据医院现金流量的情况来安排现金的流出量, 压缩一些不合理的开支,最后再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年度的经费预算。 通过完善的预算管理,来实现医院的年度收支平衡,更好的保障医院各项医疗任务的完成。 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可以充分的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实现对于资金流量的严格控制。 在预算的执行上,要严格遵守所谓的一支笔, 两条线的管理原则。 医院必须在资金全面预算的前提下,由一位领导人进行统筹的安排,严格控制医院的收支两条线,将医院各个部门、各个渠道的资金全面纳入财务预算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以及统一使用,杜绝小金库情况的发生,实现医院财务统筹管理,全面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规范医院的成本管理
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从国家拨款中获得的补助相对下降,而医护人员的工资、管理费用以及医用材料价格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医院的经营面临着资金短缺、效益低下等问题。 并且由于国家药品收入机制的改革,药品的价格也再不断下调,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收入。 因此,在医院的日常经营中更加要重视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并且严格控制各种成本支出,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产出, 使得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能够全面的提高。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成本控制制度,实行全面的医疗成本管理。 第一,在医护人员费用的控制上应当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定岗和定编,降低人员的费用。 第二,各种卫生材料的费用控制要遵循合理用药、合理使用医用材料的原则做好收入的控制,降低病人的费用,减轻病人的负担,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病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第三,对于日常费用,包括水、电等消耗品的控制。 医院的各个科室要加强管理,树立起节约意识,并且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定相应的细则管理办法。 第四,对于管理费用要加强控制,管理费用往往是各个科室的隐形支出, 医院要有严格的控制比例和措施。 只有强化医院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实现医疗服务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目标。
四、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网络化技术的应用
在新时期,随着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于医疗事业的投资也在不断的加大。 鉴于此,医院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医院的结算方式从单一的采用现金结算之外, 还可以采用医保或者农村的合作医疗等,使得医院的财务工作更加的繁琐和复杂。 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网络化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有管理收费体系、 管理药品存货体系以及后援的支援体系等等。 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加强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合理、 有效的减少医院在日常运营中的资金使用量,并且也能够提高医院相关人员的效率,除此之外还能够帮助医院在各项信息的网络平台上实现共享。 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使得医院的日常工作更加的标准和科学,实现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
五、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作为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 对于医院所面临的或者即将面临的财务风险要有着充分的认识。 避免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 违法乱纪的现象。 所以在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完善医院的财务控制体系, 其中要重点完善医院的财务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 在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经常会存在挂账和白条抵库的现象,并且像呆账、坏账等不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医疗内部经济管理的环境非常的宽松, 没有严格的经济管理纪律。 因此医院要建立和完善财务控制体系,首先医院的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对于经济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识,对于不同的经济管理和其对应承担的责任都要有明确的认识。 其次,对于一些重大的经济决策必须做到权责分明,从而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 最后,医院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要保证最基本的财务职业操守,对于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违法乱纪的现象要严肃的惩治,从而保证医院中能够实现风险预警机制,及时的控制财务分析概念,达到医院财务管理的目的。
六、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相关人员的质素。
新时期,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的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树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新理念,全面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医院要立足于实际,以人为本,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进而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并且具备较高的素养的各种优秀的人才,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培训和交流的重点包括强化其法律意识,使之能够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医院可以根据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经常举办一些学术会议,促进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医院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举办何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先进的医院财务管理理念。 医院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医院重视人才的体现,不仅能够帮助医院的资金财务进行管理,还能够避免资金的流失,以及对于各项财务工作的核算、负债的管理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效力,因此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要重视人才的力量, 将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
七、结束语
在新时期,医院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变得尤其的重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规范医院的成本管理、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以及提高医院财务工作相关人员的质素等方式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 使得医院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的先进化和信息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春岚.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6)
[2]顾建萍.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2)
8.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篇八
【关键词】新制度;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一、引言
医院财务管理与其发展有着必然联系,作为管理过程重要的环节,重视医院财务管理是必然的,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效的进行职能拓展也是对新制度下财务改革的一种创新,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通过有效的职能拓展实现财务运行过程的科学性,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为民的能力,这也是为了降低发展过程中的成本支出,从而更好的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质量。
二、新制度下如何开展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
从新制度背景下看,在结合部分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对于财务管理来说部分财务管理主要针对的是资金安全,制度制定等方面,并没有按新制度要求进行,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强医院财务职能拓展非常有必要。
1.落实新的医疗政策
相关制度的制定符合医院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医院财务部门,针对相关的政策必须给予有效落实,这也是医院进行改革调整的最佳阶段,在落实新医疗政策过程必须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这也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职能拓展的基础也正是对于新政策的落实,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促进了医院新制度执行力度。与此同时,新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进行也必须要通过财务管理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保证新医疗政策的全方位实施。
2.创新财务管理手段
公立医院作为国家事业性质单位,所有经济行为都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但是在我国医疗行业改革的大环境之下,一些公立医院所使用的财务管理手段仍然较为落后,难以满足如今市场环境的需求,不能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导致医院财务工作的实施效果不理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医院中蔓延,在新制度下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手段显得非常迫切。医院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首先应对医院的财政现状进行分析与把握,了解医院的财务管理情况,其次对医院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基于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手段,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应用在医院的各个领域中,对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更全面的监督和控制。
3.加强预算管理的使用
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重要方式,在财务管理工作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合理的数据分析,及其有效的财务任务规划,这些方式都离不开预算管理,为了提高医院财务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预算更加准确,要确定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预算使用能力,在加强预算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医院来说其重视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必须给以明确,结合医院自身发展能力,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与优化举措,进而可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三、新制度下如何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
新制度下医院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使原本财务管理工作较为简单的医院也逐渐趋向复杂化,若没有经过有效地管理,则很容易爆发财务危机。为了能够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新制度下应不断创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确保医院财务工作的高效性,实现新制度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进行全面成本控制
新制度对于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对象、成本范畴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在新制度的规范之下,只有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才能确保医院财务工作满足新制度要求。而要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做好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全面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在医院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科室,建立医院专有的成本核算体系制度,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所花费的成本进行严格、全面的管控,使医院资金使用正确、恰当。
2.扩大预算管理范围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过程必要实施措施,在新制度下,作为医院财务必要时必须要进行全面的财务创新,也要进行有效的实施,面对新的医疗改革政策,要明确财务预算管理范围,适当的时候进行预算管理拓展,加大管理范围,这种拓展包含了原有的收支预算,也可以将其扩大到现有的现金流预算方面,这也就可以提高预算范围的广泛性,这对于医院的自己控制与管理是有帮助的,虽然预算过程涉及到了诸多方面,但是若在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范围,这种扩大是合理的,并且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扩大预算管理范围的同时,有必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审核、批准执行、以及考核等措施,做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从医院的新制度出发,进而使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数据的真实与可靠。
3.建立风险预警指标,完善财务风险管理
作為服务性较强的医院来说,财务风险预警符合医院发展职能拓展要求,是职能拓展过程有效的防范措施,通过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形成有效的风险预防机制,把医院发展职能拓展过程不利因素进行有效屏蔽,进而使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方面来说,必须认真对其新制度进行分析,通过医院财务管理等相关措施的实施,进而实现有效的职能拓展与创新,作为相关部门也要对其进行高度重视,要明确新制度下发展医院财务管理是有效提高医院为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发展过程结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拓展才能够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实现财务管理上的创新,更好地迎合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香红.研究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与创新思路[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127.
9.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篇九
本人从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根据近几年对中职学生教学的体验和感触,结合本人所教授专业,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状况和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路
一、目前中职学生的状况
1.文化素质差,对学习无兴趣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都是中下等,文化素质普遍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素质非常差。作为中职学校目前只能接受现实,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没有选择生源的主动权。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在现在的中职学生中,有自发学习动力的只占小部分,中职学生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的比比皆是,课堂管理经常无法组织。
2.对未来前途没有规划中职学生中大量存在混日子的现象,学生年龄基本都不到18岁,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没有规划,许多学生在教室上课只是应付检查,下课后主要活动是打游戏、玩手机、谈恋爱,许多学生心里主要的想法就是混到18岁可以去富士康之类的工厂打工。没有对未来的规划,则缺乏现时的学习动力。
二、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许多课程虽然是根据教学大纲开设,但是内容脱离实际,知识陈旧,操作性差,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许多课程还是采用学科式体系设置而不是按岗位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也是如此,追求系统性缺乏实用性。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只是用PPT代替了黑板,并没有根本解决灌输式教学缺乏互动、参与和体验的弊端。
2.课余活动贫乏,学生缺乏第二课堂和高雅的活动来丰富精神生活开阔视野。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源自对生活的无聊感。年级轻轻就自觉看透人生,对事事都无兴趣。中职学校的课余时间很多,尤其下午只上两节,到晚自习中间有三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学校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大量学生只好窝在宿舍里玩手机或到学校机房里上网打游戏,久而久之觉得这些反而是主业。大家互相感染,反而使那些学习努力的同学变成了另类。
3.学生的管理以惩戒为主,缺少人性化的交流和沟通。本人从事班主任的工作,深感现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学校通过制订各种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学校基本把学生看做一个管理对象,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学生听话不找事,至于有没有学习动力和心理问题则较少考虑,因为这些软性的东西没有衡量标准。学生因为长期被动地接受管理,也对学校也有冷漠和敌对情绪,没有归属感,更没有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对中职教育和管理改革的思考
1.课程改革
对于一些实践性差的课程和课程中的一些理论性内容应该大力压缩删减,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互动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对这些内容教师大致讲授一下基本概念即可,继续深入讲解没有必要。应该加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内容的教学,加大与社会结合紧密的内容。
2.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多进行实战型教学,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目前中职学校已经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比较完善。但现在许多教师上课就是放PPT和视频,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手段已经使学生普遍厌烦,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只是把黑板搬到电脑上,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实习尽量采用项目教学,并且实行团队合作的方式。单人的实习往往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而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因与别人合作产生参与感和动力,在模拟电子商务实训、网络营销、淘宝商务课程的实训中可以采用团队教学,学生组成团队互相PK,也能够体验到竞争的乐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引入企业参与,学生可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来体验真实工作的环境,并能获得适当的回报,这些工作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多开设兴趣课堂,组织兴趣小组,使学生摆脱课余时间的无聊感
学校应把学生从手机和游戏里解脱出来,通过组织兴趣课堂和兴趣小组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本人认为应开设摄影、音乐、美工、健美操、街舞等与时代结合紧密和符合年轻人心理特征的课堂和活动,丰富学生心灵,解除他们的无聊感和麻木心理。
4.多进行人性化趣味化的管理
学校进行惩戒性的管理是必要的,却是不足的。学校还应多进行人性化趣味化的管理。学校领导应定期与学生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消除隔阂,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产生归属感。学校不仅提供知识和技能,还应关心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心灵成长。总之,面对当前中职学生的现状,中职教育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每个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一条中职教育改革之路。
作者:张建军 单位:南阳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茹秀荣.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
[2]戴士康.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篇十
一、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着“两重性结构”特征。会计人员既是管理者,必须维护本单位的利益; 同时又要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立场势必会出现摇摆移位。尽管《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的权力,但真正敢于监督的人并不多。许多事项还得按上司的意志去处理,甚至明知是违法的事也得去做,导致会计被动违法。同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改革的方式很多,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会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收集者相互独立;
(2)会计信息传递无统一渠道;(3)会计信息获得使用滞后;(4)会计信息分析薄弱,主体不明确等。现阶段,我国针对目前存在的会计职能独立性和会计地位从属性的固有矛盾,试行了三种改革思路: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推行委派财务监督制度;中型企业、母子公司内部推行委派会计主管制度;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及必须建账的个体工商户推行代理记账制度。
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提高会计信息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会计信息管理法律环境
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
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合法权利,但这种权利是与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相对应的,因此,企业的行为也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管理者短期行为,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财务行为。明确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人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确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形式,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权,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建立完善单位的内部牵制制度、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防范财务造假。
(三)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
在网络信息时代,企业应该广泛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直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网络传输数据具有的安全、快捷的作用,达到较高的信息使用效益,使会计信息在经济领域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但是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的会计档案资料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外,还增加了磁介质电子档案资料。
三、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针对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强化以下方面工作:
一要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实行委派制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档案法》、《会计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委托单位,将委托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核算中心暂保管一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的案卷目录,连同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和存储会计数据的磁介质会计档案,向委托单位的档案机构移交。
二要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人员是会计档案整理的第一责任人。会计人员对会计档案规范化整理的熟知、熟练程度,决定了会计档案案卷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岗前培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三要让财政部门与档案部门共同加大对新会计管理体制下形成的会计档案的监管。结合实际,联合制定包含新会计体制下会计档案工作内容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在各项会计业务工作检查中,将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其中,加大对会计工作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检查与监督。
四、结语
11.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篇十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各界对国资国企改革的认识再一次集中到国资管理体制改革上。根据三中全会对国资监管体制新的模式设计,在目前的国资委、国有企业之间,将会加入一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从而形成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个层级的纵向关系。围绕以管资本为主构建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构建国有资本的运营和投资主体,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与国资监管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计思路,并对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方案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两种设计思路,国资委和财政部关于新型国资监管框架的设计思路,并加以比较和评价分析。
(一)国资部门方案
对于新的国资监管体制,国资委高层认为,国资监管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将推动国资委简政放权。各级国资委主要是以产权管理为纽带,依法通过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围绕“管好资本”落实出资人的职责,不干预具体经营活动。以前国资委扮演的角色,既是“老板”又是“婆婆”。今后要着重履行好出资人的职责,改进投资管理,减少行政审批,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不能再像“婆婆”一样给企业下达具体的经营指标。
对于未来国资监管框架,国资委主张采用两层结构,即国资委直接监管国有企业,同时继续对国有企业采取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对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组建,国资委主张以现有大企业集团为基础形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把目前113户央企通过重组压缩到70户左右,再授权这些大企业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职能。国资委则继续对这些投资运营公司及其最核心的成员企业实施直接监管。因为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多数大型中央企业集团的总部高层与最核心成员企业高层往往是一肩挑,或者是两块甚至是多块牌子一套人马。当然,从实际经营来看,很多主营业务突出并相对单一的央企,其集团总部本身既是一个管理总部,又是一个国有资本投资运行总部,确实很难清楚地划分开来。
之所以不采用三层次结构,国资委还认为深圳等地曾经实践的国资监管三层结构并不成功,运行中发现体制不顺,矛盾和摩擦很多,企业意见非常大,最后不得不变为两层结构。李荣融时代的国资委也曾试图在国资委与央企之间建立淡马锡式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并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投资公司、诚通控股集团,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管理能力相对有限,很多企业都想保留中央一级企业地位,以便获得更大的权利和政策支持以及更多的机会和资源,都不愿意进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担当中央出资二级企业这一配角角色。
(二)财政部门方案
财政部主张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对国有资产监管模式进行改革。这一设想与现行体制安排的最大不同,是国资委淡出出资人代表职责,不再管人、管事、管资产集于一身,由若干新组建或改组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行使出资人职责,国资委只做专业监管者。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国有资本存量管理、动态调整规划、收益收缴和支出管理、财务管理及防范内部人控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履行公共管理职责。
财政部也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由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能,以股东身份从事国有资本投资运作,制定并实施财务规划与发展战略。投资运营公司主要从事资本投资运营,不直接干预实体企业的经营活动。财政部建议,将现有特大型中央企业集团近120家(其中国资委直接管理的113家)分为一般竞争类企业集团和公共保障、战略性、国家安全类企业集团。组建或改组成立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依法行使对出资企业的股东权利。
在财政部企业司的设想方案中,将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均属中管干部,由中组部管理,中央任免;国资预算政策、预算编制和预算信息的公开由财政部负责并报国务院和人大审批,战略性、安全性、公共保障类政策及发展战略由发改委和工信部制定,并报国务院和人大审批。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等公共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研究制定各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目标、考核办法等,国资委根据“一企一策”的要求对若干家国有投资运营公司进行监督。
二、典型设计方案比较
对于未来的国资监管体制,从两种方案的比较来看,国资部门和财政部门设计的体制框架存在较大的差别,两种方案区别的关键点,也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主要是在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层次设计、国资委定位、监管范围、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设置等方面,核心还是如何在部门之间划分监管权力、如何解决国有企业事实存在的出资人缺位问题(见表1)。
(一)监管组织层级结构
国有资本监管层次和结构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设计的核心,对整个国有资本监管体制、运行模式都具有决定性影响。国资委主张采用两层结构,即国资委直接监管国有企业,同时继续对国有企业采取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财政部则建议,组建或改组成立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依法行使对出资企业的股东权利,实行三层次的监管模式。从长远来看,面对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并成立一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行三层次的监管模式可能更有利于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更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国资委定位
按照国资部门的方案,国资委依然是法定的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而国有企业或者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只能接受授权,成为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国资委对授权企业甚至是其出资企业依然拥有绝对管理权力。按照这种方案,国资委将继续集国有资产监管与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职能于一身,继续保持对国有企业的全方位监管权力。财政部的方案则建议国资委淡出出资人代表职能,由新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来履行专业的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职能,国资监管部门的职能重新定位,回归到政府职能序列,从宏观政策、战略层面来履行国有资产的专业监管职能,实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分开的管理体制。这种方案,国资委的监管权力将大大削弱,不再承担出资人代表职能,而财政部门在国资监管方面的权力将大大提升,成为国资监管最直接、最重要的部门。
(三)监管范围
监管范围的划分涉及部门监管权力的分配与调整,事关部门核心利益,同样也是两种方案争议的焦点之一。国资部门的方案,是在国资管理框架基础上的改进,体现的主要是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监管方式的转变,而监管范围则比现在更为广泛,将全面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监管范围。而财政部门的方案,则对现有国资委的职能进行淡化,不做出资人代表,只做类似电监会、银监会等的专业监管机构。这种模式下,财政部门将获得更多的监管权力,国资监管职能和监管范围将大大扩展。
(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设置
按照国资部门的方案,主要是以现有大企业集团为基础形成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把目前113户央企通过重组压缩到70户左右,再授权这些大企业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行公司的职能设置与目前一些大型央企集团母公司的职能相似,管理体制改革变化不大。财政部的方案对现有体制改变比较大,是将现有特大型中央企业集团近120家(其中国资委直接管理的113家)分为一般竞争类企业集团和公共保障、战略性、国家安全类企业集团。组建或改组成立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依法行使对出资企业的股东权利。
三、典型设计方案评价
很显然,两个机构的国资监管方案,具有很大的部门特征,很大程度上是从自身部门利益出发,希望在新国资监管体制下扩权争利,扩大部门权力和监管范围,都没有从更高层次上把握国资国企改革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都有很大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和优化的空间。
(一)国资委方案容易实施,但改革效果可能不明显
按照国资委的方案,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组建和运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基于现有的国企集团公司组建而来,涉及的企业重组和利益调整相对较少,这将大大降低国资改革推进难度。从目前国资监管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央企改革试点推进情况来看,未来我国的新型国资监管体制有可能更接近于国资委的方案。两层次的监管层次未必是国资监管的长远目标模式,然而在短期内,两层次无疑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授予国资委的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地位,可能也不会有大的变化,甚至未来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也会真的覆盖所有经营性国有资本。但是,正因为国资委方案对国资委自身和央企的改动不大,触及的深层次利益调整较少,这一方案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经营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改革方案实施效果可能并不明显,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持续不断推进和深化国资改革。
一是国资部门的方案与现有管理体制差别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资委的职能定位不清问题。按照国资部门的方案,国资委既履行国有资产监管职能,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这是本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又要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这是本该由企业履行的职责,究竟是政府还是企业?是裁判员还是运动员?是婆婆还是老板?国资委职能定位仍然不明确,既有保值增值的盈利性目标,又有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维护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目标,两种目标在很多方面存在冲突,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对国资委的监管、考核和激励等问题无法解决。国资委的方案中几乎没有触及这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方案实施后这些问题当然也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二是监管职能层次划分不明确,无法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问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仍然是出资人缺位、政企不分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建设滞后,政企不分、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主要障碍。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没有进行真正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部分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也普遍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人控制等问题。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制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及分配制度问题多。在现有中央企业集团基础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并由国资委直接监管施行两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看,这与现有的监管体制区别不大,无法有效解决出资人缺位带来的种种问题。
(二)财政部方案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实施难度和风险大
财政部方案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甚至在很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包括被反复提及的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都是采用这种监管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国资委职能定位不清、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的问题,但其涉及政府职能机构的重大调整以及国有企业的大范围重组,涉及的利益关系调整比较复杂,实施条件尚不成熟,实施难度较大。
一是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难度较大。在央企之上新组建若干投资运营公司,需要一些央企集团母公司股权直接转入。但如今的央企个个财大气粗,谁都不愿跟人合并或被重组,成为投资运营公司的下属企业。这样,众多中央企业或明或暗抵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运作,组建起三层次的组织框架也就受到极大阻力,即使中央成立高层次的决策协调机构强力推进,最终实施的效果和其中的风险也很难判断。
二是政府职能和组织结构划分和调整难度较大。将国资委定位为专业监管者,而不是出资人代表,这是对当前体制的颠覆性改革,需要国家职能机构和部门设置进行重大调整。面对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巨无霸型中央企业,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董事制度和董事会职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不具备较大的现实可能性。
三是财政部门管理能力难以企及。我国国有资产与世界众多国家的国有资产不可同日而语,规模巨大,占国民经济的比例高,在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为十分重要。若将规模如此之大、战略地位如何特殊的所有国有资本经营公司都交由财政部门管理,这对财政部门的监管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合署监管可能只适用于国资存量不大的地方政府。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国有资本存量,必须要有专门的国资监管机构负责监管。
四是超大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经营风险大。在现有央企集团公司之上按行业和功能组建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被赋予巨大资本投资和运营权力,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相关行业和企业重组,使企业资产更加集中、主营业务更加突出。但是,目前很多中央企业在行业中已经处于控制甚至是绝对控制地位,进一步的行业重组,很容易导致行业过于集中甚至完全垄断,影响企业创新动力、行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甚至危及我国特定行业的产业安全,其中的长期风险不容忽视。
【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推荐阅读:
医院管理硕士论文06-28
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论文08-22
医院成本管理新理念研讨论文09-20
医院管理人才措施研究论文09-20
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探索论文06-30
医院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论文09-19
医院资产管理的影响及建议论文09-19
论物资管理在医院运作的重要性论文10-19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