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2024-09-12

写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精选16篇)

1.写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一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中医针灸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在新石器时代,受伤的人偶然被一些坚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碰到身体某个部位,会出现身体疼痛减轻的现象。于是,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锋利的石块来刺激这些身体部位,这就是最早的针具——砭石。灸法是伴随着火的使用而形成的。我们的祖先在用火中,发现躯体的某些病痛,受到火的熏烤或灼烧后有所缓解,在得到这样的启示后逐渐发明了灸法。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已形成了人体完整的经络系统,并对针灸方法、针刺适应证等做了详细论述。

到了宋代,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编撰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穴位。他还铸造了2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穴位,内置脏腑,作为针灸教学的直观教具。

公元6世纪,针灸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如今已走向世界。针灸申遗成功,不仅将使早已满载传奇的毫针和艾叶为更多世人所分享,也将为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设定全新的历史坐标。

2.写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二

一、以真善教育为主题,促进汉字文化在校园生成

良好而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影响着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新海实验中学探索提出了“真善”教育理念,即“科学求真,人文向善”,并总结出“333”教育模式,即教育学生做到“三懂”———懂礼仪、懂感恩、懂诚信,“三会”———会健体、会求知、会生活,“三爱”———爱生命、爱自然、爱祖国。学校以“真善”教育为主题,扎实推进“333”教育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汉字文化在校园扎根。

教化之本,出于学校;学校之兴,始于文化。学校在“真善”教育理念引领下,先是提出了校园“四大节”,即“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艺术节”,之后逐步整合为校园“两大节”,即“科技体育节”和“文化艺术节”,但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活动的主旨更加突显文化修养。比如,在读书节活动中,学校组建“漂移图书站”,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推荐优秀读物,开展每日六读、读书演讲、汉字听写、书香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锻炼了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的能力;在艺术节活动中,学校举办课本剧表演、古诗词朗诵会等语言文字类的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编写剧本和使用汉字表演的能力,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汉字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学校的六位汉字英雄登上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的大舞台,他们用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来传递魅力;在科技体育节活动中,每项赛事都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给自己的小制作起名、写说明书,为个人的小发明申请专利。学生在制作电子小报、手抄报和查阅网络、书籍等多种资料中,了解了古今中外传统的科技体育赛事,这些活动都渗透了对学生进行汉字文化传统的教育。“落花无限数,飞鸟排花度”,每年一届、历时一个月的校园节活动,一次次奏响了青春的旋律,一次次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那一句句充满哲理的标语、一幕幕精彩动人的演出、一幅幅充满灵性的画作、一场场挥洒青春的比赛,让朝气蓬勃的新海校园一次又一次地激荡着美妙的华章。除校园节活动之外,学校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办“普爱”论坛,让师生聆听经典、与大师对话,不断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

经过近几年来的精心打磨,“真善”教育成效显著,汉字文化氛围与日俱增,二者相得益彰,促进了学校整体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先后获得省、市300余项荣誉,学生在各类素质竞技活动中摘金夺银。

二、以汉字听写为主体,促成汉字文化在校园升华

在2014全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新海实验中学的六名学生获得了总决赛团体冠军、个人冠军,成为本年度的“汉字英雄”。一时间,鲜花、掌声簇拥着汉字英雄们,各大新闻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发来贺电、进行奖励。六位汉字英雄过关斩将、勇攀高峰,向全校师生传递了正确书写汉字的魅力和美德,在校园里迅速刮起了“汉字文化”的旋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4年立春时节,学校的师生们就开始了扎实有效的汉字听写集训。为了增强学生对汉字书写的体验,学校分校区举办了汉字听写“海选”活动,30名学生脱颖而出。接着,又举办了首届汉字听写大赛,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令观摩的师生赞叹不已,尤其是学生在汉字听写活动中充分地释放潜能、展示自我,更加鼓舞了师生搞好汉字听写活动的信心。在校赛之后,确定了六位学生参加市汉字听写大赛。在市赛前的备战中,师生牺牲了周末的休息时间,不知疲倦地翻阅、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听写练习使用过的稿纸摞起来有半米多厚。在市级半决赛中,这六位选手全部进入个人晋级赛;在市级决赛中,他们又一路过关斩将,获得总冠军,挺进省级赛场。为了更好地备战省赛,学校为每位选手配备了平板电脑,请来了大学教授为他们讲授造字方法、分析字顺笔画。为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词汇,来自10所四星级高中的语文专家不辞辛劳,精选编撰了1万个词语。这六位参赛选手在对抗训练中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在省汉字听写大赛中临危不惧,一举拿下了全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入场券。省赛归来,这六位选手没来得及休整,就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他们翻阅《古代汉语词典》《新华成语大词典》《通用规范汉字表》,以及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徜徉于先贤留下的古典诗词中。在全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中,这六位选手临场不惧、沉着应战、冷静答题,书写着方方正正的汉字,展示了新海学子的风采,以最优成绩直接进入总决赛。在决赛中,年仅13岁的陈柯羽同学,面对四位对手的挑战,凭借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摘取了“汉字英雄”的桂冠。

三、以课程建设为主导,促使汉字文化在校园传承

为了使汉字文化在校园中传承下去,学校加强了课程建设,围绕汉字听写开设了多门校本课程,编写了多种校本教材。学校还筹建了“汉字英雄”馆,馆内配合图片说明,回顾了汉字英雄们走向成功的历程,保留了六位汉字英雄的学习、比赛照片,以及他们平时训练使用的稿纸和资料。学生通过参观汉字英雄馆,感受到写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体会到成功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文化传承,从而激励每一位新海学子要扎扎实实读书、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真善新海人。

3.材料作文导写文化的传播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美剧《荒原》近日在美开播,孙悟空的造型被评论为更像《龙珠》中的超级赛亚人,其火眼金睛则更像《火影忍者》里的轮回眼。而孙悟空的任务,是去寻找传说中的新大陆。这并不是《西游记》首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变异”——在日本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变成了女性……

显然,在这些案例中,《西游记》走样了。然而,有学者指出,这些乍看荒唐的现象,其实也同时暗含了文化传播的某些规律,即一国文化进入他国后会产生变化。传播中的“变异”,往往也可能是文化创新的发端。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联想和看法?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在本作文材料中,其关键词无疑是“变异(或走样)”。针对文化传播中的“变异”现象,无非有三种观点,一是创新发端,一是荒唐现象,一是宽容对待。为此可从以下角度参考立意:(1)变异带来创新。这种对文化进行的合理变异,不仅使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补充,更多的是使文化在双向以至多向的反复输入和输出中产生新的内容,有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意义。(2)文化创新应有度。要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与创新本不矛盾;有创新精神固然很重要,但创新传统文化尤其要注重方式和手段。否则,创新不成,反成笑柄,还会有亵渎传统文化之嫌。(3)文化传播切勿任性。《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经典,随传播进入他国过程中的变异,可能会引起误解,会使一些第一次欣赏此片的外国人,无法领会到该片原本要传达的旨意。这种对文化的改编,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也会造成文化的没落。(4)包容“变异”。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时代,遇到经典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用现代的视角重新思考过去的文化,这是一种变化过程。对于传统文化改编的度,其实很难把握,我们不妨对改编作品宽容一些。

【同步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拌上酒曲,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就酿成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几元钱一斤的米会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是米的潜力。从中可以知道,米如此,人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米要酿成酒,需要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在生活之中,诱惑能够迷人心智,因此人要学会拒绝诱惑。最终米酿成了美酒,是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就了它的潜力。由此可知,只有甘于寂寞,人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连、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学习生活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4.写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四

要过春节了,爸爸妈妈要忙着办年货。爸爸买了精美的新年画,含义深刻的新对联,红火喜庆的大灯笼和各种各样的糖果……妈妈则挑选了大块的猪肉,新鲜的大鱼,肥胖的鸡鸭,美味的烤鸭、香肠等,真是应有尽有,大包大包的把车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

除夕之夜,爸爸忙着把买来的年画装饰在家里,还在门口挂灯笼,贴对联……然后妈妈把盘子摆好,盘子里装着各种美味的糖果,等待着爷爷、奶奶等家人的到来。“高级厨师”----奶奶来了。她便和妈妈开始张罗年夜饭了。妈妈洗菜、切菜,负责配料。奶奶掌勺:煲汤、清蒸、红烧、油炸、煎炒,七手八脚地忙乎了半天,才做出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热腾腾的火锅,有香喷喷的烤鸭,有炸得金黄的鸡腿……还有我最爱吃的八宝饭。这些美食把我和姐姐馋的直流口水,我赶紧吃了一口八宝饭。啊!甜甜的,粘粘的,美味极了!妈妈说,八宝饭里有八种食品,有玉米,红枣,莲子,桂圆等。过年吃下它,来年一定会事事圆满,人人平安。

吃过年夜饭,爸爸带着我下去放烟花。那烟花飞在空中,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最后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开开心心欣赏着精彩的春晚 。爸爸还会给我和姐姐发了压岁钱呢!我最喜欢的压岁钱,有了它,我可以买我自己喜欢的玩具和课外书了。

5.传统文化小学作文怎么写 篇五

陶瓷能够分好几种,如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等。我透过网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制作过程,此刻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将泥土中的空气挤压出来。泥土中的气泡会令作品在烧制时爆裂,前功尽弃。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种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状。如果你要为你的作品进行上泥釉、化妆土、剔花等装饰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时进行。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风干。一般一星期左右能够完全干燥。

将作品先进行900度左右的`素烧。素烧后就能够为作品上釉。

将作品进行最后一个步骤——釉烧。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

还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南宋官窑博物馆玩。南宋官窑博物馆不仅仅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陶瓷的知识,看到许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还让我亲身体验了一下陶瓷制作过程中的其中一项,那就就是——成形。首先,走来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着一块干巴巴的泥巴,然后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边,教了我一些让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可看看容易,做做难啊!叔叔手里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里就不听话了,我让它宽,它窄,但当我让它窄时,它却又宽,真不明白泥巴的心里就是怎样想的。

6.传统的文化作文怎么写 篇六

春节最后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去奶奶家。到了奶奶家,爷爷正在贴对联呢!我和妈妈看到奶奶正在包饺子,就和奶奶帮起忙来,奶奶说:“关于春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来骚扰人们,让人们睡不好觉。又到了一年的初一,人们想逃跑,这时,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非要住在一个老婆婆家里。不一会儿,年来了,人们劝他说:“还这是到深山去避一下吧!”他还不同意,人们只好自己去深山了。年刚走到门前面鞭炮的声音响了起来,年一步也不敢向前走了,白发老人披着红布走了出来。原先,年怕巨大的声音和红色,于这是年被吓跑了。第二天,人们来到了村子里,发现白发老人还在那里,人们明白了,白发老人就这是帮他们赶跑年的人。

这天,我不但高兴地过了年,而且我还收获到了许多知识。

7.为孩子写中国童话 篇七

亲爱的萧萍:

今天我在傍晚的天光下想念你!看着夕阳一点点儿隐没,天幕由灰蓝变成深紫,蟋蟀的叫声在夜色中升起,仿佛送入我耳鼓的天籁,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阵想写童话的冲动……

在所有文学体裁里,我最喜欢童话,可惜我明白这一点时年龄已经太大了!若在童年时就有人启发我多读童话、写童话,那我的人生也许会大不同吧。即便这样,我也要说,终于能与童话相遇,并且成为一个童话作家,实在是我的幸运。

近一百年来,中国人写童话受西方影响甚多,童话作品的“西化”在当下是不争的事实。什么魔法呀,王子啊,精灵呀,虽然不乏精彩内容,可我还是希望中国童话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发扬东方文化传统,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

萧萍,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这一说法,你的作品《流年一寸》①不但创造出蚕宝宝这样美丽的童话形象,而且创作缘起于古籍《山海经》②。事实上,中国文化典籍能给我们的启迪很多,如果年轻的作者,甚至孩子们在学习中能体会到这一点,对童话阅读和创作会很有补益。

萧萍,外国儿童了解中国的童话作品吗?他们喜欢吗?当代中国已不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童话作品,中国作家应该贡献给世界儿童杰出的童话——就像安徒生、托芙·扬松、E·T·怀特……把作品贡献给中国孩子一样。

亲爱的萧萍,为我们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中国童话,加油!

平安!

小 山

美猴年牡丹月鸢尾日

亲爱的小山:

我一直觉得童话是超越国界的,伟大的童话作品都有相似的精神气息和品格,无论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美人鱼,还是小人儿尼尔斯,无论是英伦湖畔满口乳牙的彼得·潘,还是掉进奇妙兔子洞的爱丽丝……这些永恒的故事和童话形象让我们的童年生活熠熠生辉。但是,我依然认同你说的:最优秀的童话一定是深深扎根在本民族的沃土和血脉之中的,就比如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③,他的《意大利童话》中那些美妙的叙述和神奇的人物,谁说不是植根于意大利本土呢?

亲爱的小山,谢谢你读懂了我的童话。我写作《流年一寸》的初衷仅是因为那是小时候我最爱的奶奶讲过的故事,它们漂浮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像一盏灯,永远亮着。每个写作者都有一个心灵家园啊!

应该承认,现在的孩子读到的国外童话的确比我们本土原创的童话要多,而且,由于翻译的原因,我国优秀的童话走出国门的相对比较少。或许让世界认识真正优秀的中国童话需要时间吧,但我相信这个时代正在到来。我们要做的是沉下心,写出真正属于中国品质和中国气象的童话,像你说的那样“为我们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中国童话,加油!”也更祈愿,正在读这封信的孩子们,今后从你们中间走出属于世界的童话大师。

萧萍

美猴年结香月杏花日

①《流年一寸》,萧萍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②《山海经》,中国志怪古籍,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具有文献价值。

8.写传统作文 篇八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以前,我以为这样的景象只有在古诗里才能看到。没想到,我的家乡,至今还保持着春节贴桃符的传统。我们老家有这样一句俗话:二十八,贴嘎嘎。嘎嘎是什么?是肉吗?原来呀,嘎嘎的意思就是指花花绿绿的春联和年画。腊月二十八,我和爸爸一起将春联和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年画贴在大门上,贴在窗户上、挂在小院里,整个小院瞬间焕然一新,显得格外喜庆。

最热闹的要数除夕这一天了。当天,爸爸邀请了整个家族的亲人们都来我家团年。上午亲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家里,足足有六、七十号人呢!大家一起动手,分工合作,我也当起了司炉工,专门负责烧火。此起彼伏的切菜声、炒菜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小院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傍晚,香喷喷的年夜饭终于做好了,我数了数,足足有八大桌。年夜饭很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都有,十几种菜品呢。有的菜我在重庆吃年夜饭时也吃过,但有几道菜很特别,看着我疑惑的眼神,爸爸指着桌上的菜告诉我,这道菜叫四喜丸子,寓意福、禄、寿、喜,团团圆圆,所以只能装四个丸子;那道油炸鱼是黄河大鲤鱼,寓意吉祥、年年有鱼,是老家的压轴大菜;这个盘子里装了很多个动物形状的馒头是蒸大枣馒头,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能红红火火;还有独饺戏,就是水饺,是老家年夜饭的必备主食,有新年交好运的意思。听着爸爸的介绍,我心想:原来老家吃年夜饭还有这么多寓意,难怪看不到我喜欢吃的大米饭。不过,没有米饭没关系,能吃到香喷喷的家乡菜,和这么多人一起吃年夜饭,我感觉特别有年味。

吃过年夜饭,我们也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鞭炮声、炮仗声、礼花声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为这无边的夜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知道吗?这些都不算什么,除夕那天晚上,天公作美,家乡下起了大雪,天空雪花飞舞,轻盈的雪花和烟花交至在一起,只有见过的人才知道有多美!

这传统、热闹、美妙绝伦的年,是我过得最热闹、最开心、也是最特别的年。你是否也很想体验一番,欢迎你们来我的老家做客,体验一下不一样的新年!

9.写传统作文 篇九

我的家乡是广州,这儿的春节可热闹了。

先从花市说起吧。

春节逛花市是这儿的一大风俗,特别是“水上花市”。商贩们把满载货物的特色小艇停靠在湖边,有的顺便还会架上小板,供顾客通行。水上花市一般会买年花年桔,以及各种年货;开市的时候,湖岸边,小艇上,都聚满了人——他们大都是本地人,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只是过来凑一下热闹的外地人。从高处往下看,各式各样的充满年味的商品、装饰品,与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人们相交融,构成了一道好不靓丽的风景线。

有“水上花市”,当然就有“陆上花市”了。我说的“陆上花市”其实就是普通的“花街”罢了。花街里卖的东西和水上花市的差不多,也是年花年桔还有各种年货。开市的时候,商贩的呦喝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汇聚在一起,好不热闹。

除夕这天,南方跟北方一样,都是要吃年夜饭的。在广州人的年夜饭菜谱里,“白切鸡”、“清蒸鱼”、“白灼游虾”、“脆皮烧鹅”是最出名的。“白切鸡”寓意着晓春报喜;“清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白灼游虾”寓意着欢乐笑哈哈;而“脆皮烧鹅”,则寓意着红红火火。一家人围坐在圆桌,其乐融融地吃着一顿如此的年夜饭,别提有多幸福了。

吃过了年夜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到了差不多十二点,就要拜神祈福。一到十二点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鞭炮声纷纷欢迎着它的到来。鞭炮声像海浪,一浪接一浪,经久不衰……

终于,鞭炮声停了,人们也逐渐进入了梦乡……

10.中国娃写好中国字 篇十

【关键词】 中国 汉字 写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117-01

写字教学现实不是很乐观,请看以下教学情境:

情景一: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识字,一节课老师用了各种方法教识字,指导学生写字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孩子在语文书上描红,临写。可是刚写了几个字,下课铃声响起来,老师匆忙结束:“孩子们,请课后继续练习,把书上的生字写完。”说完下课。

情景二:这节课老师带着孩子们写作业,请看班上的孩子,有的歪着身子,有的歪着头,有的歪着本子,甚至有的几乎趴在桌子上。老师一边巡视一边纠正坐姿,纠正到的孩子抬头,可是一会儿功夫又会恢复原样。

情景三:第一节是语文课,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写在田字格里的示范字,老师一笔一划,努力写得很好。其它板书老师匆匆一挥而就,看起来不规范。第二节是其它学科的课,老师也是大笔一挥,潇洒的不够规范的板书就留在了黑板上。

这样的情景很普遍,写字时间不能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笔写字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有的老师教学内容没讲完,甚至留给写字的时间是0分钟,很少有一节课能让学生当堂写完该写的生字。写字“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在写字教学中如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贯彻始终。能写得一手漂亮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这不由得叫人深思。我想这是因为:

1. 老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写字问题,老师们都知道重要,可是抓起来就马虎。作业一多起来,就不管了。其他有些科任老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我”无关,做不好示范,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2. 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一部分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分数,不顾孩子的全面发展,至于孩子的字写得好坏,在家长的心中无所谓。电脑和手机的广泛运用,导致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有必要担负起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写字基本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写字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字。老师的字写得工整、大方、美观,学生受其熏陶,自觉不自觉地摹仿,日久年深,也将字写得同老师相差无几。作为人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书法知识,苦练好基本功。认真做到三个字:

1. 学:钻研语文教材和教学用书,努力做到写字教学时“不讲错一个字,不说一句外行话”。我的办公桌上永远有一本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不会写的字,不会读的字,或读不准的字,都及时去查字典。

2. 练:每位老师都要有一本实用价值较高的字帖,认真地读一读,用心地仿一仿,反复地练一练,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我每天必须保证一定量的练写,特别是在板书或作业批改时首先要“清楚、正确、端正、工整”,做到“提笔就是示范时”。

3. 比:“三字”比赛。老师要积极参加各类书法展览或竞赛活动,以促进自身书写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课内写字指导

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因此需要反复地练习,在练中学,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书写规律。

1. 观察: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我按照“部分——整体”的方法,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各个部分,哪儿高、哪儿低、哪儿宽、哪儿窄,关键笔画是哪一笔?笔画、部件间如何穿插挪让?最后再观察汉字的整体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

2. 练习:在学生记清字形充分观察范字之后,我又让学生按照笔顺规则描摹田字格中的范字。描要仔细、认真,力争做到手写心记,通过三四遍的描摹,学生基本记熟了字在四字格的位置,对于后面的练习就会起到铺路搭桥的过渡作用。练习写字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

新课标在写字识字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所以在写字教学中,老师要舍得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写好字。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写字,做到坐姿端正,凝神静心。从简单笔画到部件再到整体结构,对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反复操练。

3. 评价:对小学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要关注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我通常采用对写得好的字用“圈红圈”的方法,和文字批语相结合。如“有进步!”“这个字稍偏了一点” “很认真”……我经常把字写得好的学生作业展览出来,张贴到“校园橱窗”或“班级作业展示角”里。张贴后,我引导学生欣赏、品评,适时对学生字体进行讲解说明,让学生耳濡目染,对照比较,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11.写传统作文 篇十一

看,午饭过后,舞龙舞狮队伍就敲锣打鼓地开始表演了,人们顿时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观看。首先开始的是舞龙。只见一个人独撑龙头,他一会高高举起龙头,一会又轻轻落下,真是灵活自如,神气极了!其他七八个人自如地撑着龙身,龙头和龙身在舞动时搭配得天衣无缝,让整个龙显得威风无比,金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真是雄姿英发。这时,一个人拿着花球来逗这条龙,引得这条龙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有趣极了。正当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条龙看时,舞狮也开始了,瞧,有两只狮子披着金黄的毛发,张牙舞爪地朝我们走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每只狮子里面各有两个人,他们在狮子下面一会儿蹦,一会儿趴下来,一会儿抖抖毛,一会儿又立起来不一会儿,两只狮子又打在一起抢花球了,你看,他们互不相让,各自张着血盆大口好像要打起来了一样,多么有趣啊!我们都忍不住地称赞舞狮师傅的技术高超,也为他们的表演连连叫好,场地上响起了欢声笑语

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这时,家家户户都点起了彩灯,大家一边聊天,一起吃美味可口的佳肴汤圆。吃过汤圆后,我和家人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后院燃放烟花,听着烟花噼里啪啦地响声,仿佛听着一首美妙的歌曲最有趣的是放孔雀开屏的时候,一开始没有声音,但妈妈来了一句:这东西怎么没有声音啊!烟花好像听见了有人说它没声音,就马上响了起来,我忍不住来了一句:说曹操,曹操到。接着我就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也都被我逗乐了。放完烟花,我们去猜灯谜,爸爸正好看到一个灯谜就对我说:大漠横千里,打一城市名。我歪着脑袋想想了回答说:长沙。爸爸妈妈都夸我真聪明。

12.写传统作文 篇十二

但是,我最喜欢过的还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就是我们小孩子特别期盼的过大年了。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吃饺子、汤圆、大肉丸、美酒,而且还有洗被褥、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句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春节还有很有趣的活动,有踩高跷、舞狮子、放鞭炮、放礼花、还能看到很多好看的文艺节目。

我也特别的喜欢走亲戚,过年去串亲戚,亲戚家都准备好多好吃的东西,我还可以得到压岁钱,那时候的我都快笑的合不拢嘴了,因为可以买点玩具,还可以买书看了。还有我最喜欢放鞭炮,鞭炮有很多种,我只知道我玩的有小挂鞭、甩炮、有手拿着舞动着的礼花炮等。春节还要贴春联。晚上的时候要吃饺子,傍晚八点时还要放烟花、鞭炮,家家都在放鞭炮,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特别是大年初一早上我还在梦里的时候,早早就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惊醒了,那鞭炮声能响几个小时。晚上的时候放的礼花就更好看了,有的礼花像满天小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流星雨,真是太美了。晚上家家都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品着香喷喷的饺子,真是特别享受。

13.中国写女性最好的,男作家 篇十三

从1994年开始,他就剃掉了一头长发,寸头了20年。他说只要有两个星期不剃头,他在生理上就接受不了。

这并不妨碍他获得“中国最帅男作家”的美誉。“说这个的多半是女性吧。”他有点无奈,就好像评论界喜欢给他戴上“写女性最好的男性作家、乡村作家”这些“帽子”,被戴久了,他已经摘不下来。“我把这些‘帽子’放在衣柜里,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我也是一个光头。”

他的心思,终究是在文字里。

但这有时又造成了新的困惑。在以《玉米》《平原》确立个人风格和文坛地位之后,2008年写就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推拿》,因为同名电视剧、话剧和电影的相继出炉,让他在六年之后,一次次地被推到台前,不胜其扰。

他努力向公众强调,这不仅仅是一部只关于盲人群体的作品,而是借由他们的生活,给出一个重新打量世界的通道。“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觉得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世界的本相。这是一个认识的陷阱,很一厢情愿。如果不是因为我和他们(盲人)打交道,我不知道我也在陷阱里头。”

盲人秘密的收听者

在毕飞宇塑造的沙宗琪推拿中心里,每个盲人推拿师都渴望爱情。

泰来曾经陷入一段彻骨的经历,分手之后仍未完全解脱。他的故事传到相隔千里之外的金嫣耳中,金嫣义无反顾地赶到南京来,制造机会和泰来成为同事,再苦心孤诣地获得了泰来的爱;王大夫和小孔情投意合,如干柴烈火;小孔却无意间招惹到了年轻的小马,小马对嫂子小孔的发间香味念念不忘,相思成疾;为了“挽救”小马,由矿工变为推拿师的张一光把小马带到洗头房“发泄精虫”,却造成了洗头妹小蛮对小马的单恋;推拿院的老板之一沙复明,惊讶于来消费的剧组人夸奖推拿师都红“太美”,从此堕入对她的深深迷恋,都红却避之不及。这种既明显又微妙的关系最终导致了按摩院里人心猜忌和权力的争斗……

毕飞宇说,残疾人通常都是现实主义者,同时也有他们不可思议的浪漫精神,通过他们,他对浪漫有了新的了解,“浪漫有时候就是你遇到了极限,你再也无法面对现实”。就像他写的金嫣,对于隆重婚礼的追求,成为她人生里最大的一个希冀和释放。

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毕飞宇早年曾在南京特殊教育学院当过五年美学教师。但他的学生并非残障人,而是日后要在盲校教盲人知识的健全人。

写作《推拿》,则是多年以后。作家的职业习惯让他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痛,于是在每天深夜都要去做一个半小时的推拿。推拿师们很爱跟这个有亲和力的顾客说东侃西,甚至会把日常生活里最隐秘的部分抖搂给他。

“很长时间里,我总觉得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世界的本相。如果不是因为和他们(盲人)打交道,我不知道我也在陷阱里头。”

他经常在推拿所见到一对恋人。“女孩子坐在男孩子的大腿上,他们没有任何动作、没有任何语言,在一个角落里,就那么抱着,一抱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我进门的时候他们抱在一起,等我做了一个‘全身’,打算离开了,他们还拥抱在一起。姿势几乎都没有变化。”

毕飞宇认准了盲人的爱情里头有一种持之以恒的东西,有时候他会忍不住想,身体上的障碍对爱情是不是有所帮助?在这个社会化程度很低的人群里,爱情和婚姻成了他们的珍宝、他们的全部。

但他一直不愿动笔,怕“出卖”和冒犯了这些可爱的人。直到他们给了他直接的鼓励。他大胆地写出了盲人间“闹中取静”的爱恋方式,他们的狂傲与自卑,对主流社会认可的苦苦追索和终不可得。

他笔下的盲人,情感丰沛得如大旱后的甘霖,又充满了对现实的精准拿捏。即便如此,因为眼前的黑暗和交流的蒙蔽,他们之间、他们与健全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理解上的错位。书中,一位盲人被女友问到觉得她有多好看时,他回答说:“像红烧肉”。读者会觉得好笑,但其中却包含着一股苍凉。盲人找不到语言来表达“美”,他们无法准确抵达健全人的世界,反之亦然。

那个把时间当玩具的盲人小马,当发现时间不是圆形,也不是三角形,不是封闭的之后,他好像发现了最为简单的真相。如果一生下来没有见过老式台钟,怎么会有这样曲折的认识过程呢?所以“看不见是局限,看得见也是一种局限。”

这种错位才是最打动毕飞宇的地方,也是在爱情之外,他最想表达的。毕飞宇说,无论处境多么苍凉,人类的精神一定是温暖和积极的,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做支撑,人类的生存就会失去借口。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美,都是需要借口的。宗教与理想又何尝不是一个借口?

15岁,一下子就老了

对于命运的思索,其实从毕飞宇漂泊的童年时代就开始了。

他的父母都是苏北的乡村教师。他生在杨家庄乡下,第一个家就在庙里头,可他却没有农村户口。户口一直在城里,又不属于任何城市。童年的毕飞宇又自豪又自卑,“两头都落不到实处。只觉得处处和人不一样。”

没过多久,少年毕飞宇跟着父母,从陆王村到中堡镇,再后来去了一个叫“兴化”的县城。

在兴化,他们一无所有,连一个平米的住房都没有。全家就待在一个叫“人民旅社”的旅店里,所有的旅客经过他们门口时瞳孔里都有狐疑的目光。一切都是临时的、敷衍的。“我至今不喜欢住酒店,多豪华的酒店我都不喜欢。”毕飞宇说。

艾青有一句诗,“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毕飞宇觉得这句诗写的就是自己。“我有过故乡,只不过命运把它们切开了,分别丢在了不同的地方。我远远地望着它们,很少说话。”

15岁的少年,一下子就老了。

母亲却是他生命里的阳光。毕飞宇生病,当乡村教师的母亲从家里拿了一个方杌子,放在了她的教室里。就这样,母亲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14.写传统文化遗产的作文:杨家板龙 篇十四

写传统文化遗产的作文:杨家板龙

特邀点评教师

鲍海淞(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上叶小学 叶诗萱指导老师 李彩宫

你听说过我们家乡的杨家板龙吗?告诉你,它可名气不小,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遗产,还被载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呢!

这条板龙历史悠久,据说流传至今已经有600多年了。因为亭旁镇杨家村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当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龙的主体,所以得了板龙的命名。板龙全长400多米,龙头长达5米,龙身由204段组成,每段长2米,龙的尾巴也有3米长呢!制作时,人们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桥的样子,粘上金光闪闪的龙鳞,然后安装在2米长的木板上,并且在小拱桥内安置了明灯。这样,全村每户制作一段龙身,段段相连,就成了造型占朴大气、流光溢彩的`板龙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人街小巷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板龙出征了,这时需要600-800名壮汉共同托举。前面有人象开路,接管仃雄狮,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兽陪伴。龙头高昂,龙角耸立,口含宝珠,龙鳞耀眼,金光闪闪,龙身和龙尾随着龙头翩翩起舞,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非常壮观!

杨家板龙真不愧为天下第一龙,小朋友,欢迎你来一饱眼福啊!

[鲍老师的话]

小作者善于选材,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杨家板龙呈现于我们眼前。全文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首尾呼应。第一段问号引入,以“吉尼斯世界纪录”启下: 中间两段分别写了板龙的制作和出征时的壮观,用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和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天下第一龙”跃然纸上;最后让我们不得不跟作者一起发出了带感叹号的惊赞。

15.写传统作文 篇十五

端午节吃粽子可是以古传承至今的重要习俗!那池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是包粽子的主要材料之一。粽子的传统形状是三角形的,在粽子白泠泠的糯米中可以包许多种馅、豆、肉、枣样样俱全,包好的一个个墨绿色的粽子,一个叠一个地放在餐盘里,那欲滴的绿,清爽的白,绿白中间隐约有馅儿冒出,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好不可爱!把粽子吃在嘴里,它的馅儿像个调皮的孩儿,一个儿劲儿地往肚里溜,墨绿色的芦苇叶不仅美观,还很好地裹住了粽子实时的香,打开粽叶后,那四溢的香气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耳边隐约响起了打水的“啪啪”声,手里操一个粽子。走近方知赛龙舟。

这“赛龙舟”的习俗相传是古时楚国人因不舍得当国贤者屈原救河自尽而死去,许多人便赶紧划船追赶,拯救其。之后,后人便有了比赛龙舟的民族特色。

相传,屈原投河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水里的蛟龙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于是,便做了一些包着肉菜等馅儿的糯米团,把它们扔下河去想让蛟龙吃饱后便放弃吃屈原的念头,由于用糯米包制食物这一方法味道鲜美、香浓,便流传下来了端午当天包粽子的习惯,而粽子也如此由来。

在古时,人们以为将雄黄酒抹涂在脸就可以免受虫蛇伤害。

因此,便流传下来了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薰苍术,薰苍术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可以散发出清香,而且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便是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温馨的端午节。

我记忆中的端午:

美好、祝福。

我记忆中的端午:

吉祥、幸福。

我记忆中的端午:虽没有春节的隆重,没有国庆的欢悦,却有自己的独到韵味!

16.写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篇十六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他的《寻路中国》2011年在中国图书市场赚足了眼球,在美国市场也是一鸣惊人,曾居美国亚马逊书店中国旅行类图书第一名。此书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在他的笔下,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推动中国巨变的决定因素。从2001年到2010年,何伟先后创作了关于中国的三部著作:《江城》(2001年)、《甲骨文》(2006年)、《寻路中国》(2010年)。《江城》至今发表已经有十年之久,但是仍旧热销海外,而且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出版,甚至有人如此评价:“如果只读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就选这本吧。”而《寻路中国》则入选2011年7月由易网举办的“公民阅读”2011年度第一期十大好书榜单;2011年8月,《寻路中国》入选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上半年“十大好书” 之一。何伟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寻路者,他将当代中国带到了西方人的眼前,中国也造就了他的声名。

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人发达了,全世界的眼光重新聚焦到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土。在这样的背景下,何伟的成功似乎是必然的。为什么叫寻路中国?寻路中国的内涵是什么?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文化的差异往往是很难填平的,正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国人是中国人,外国人就是外国人。这也是外国人写中国图书市场的重要理由。

马克的故事

无独有偶。笔者这几年也正好认识了几位寻路中国的外国人,其有两个都叫马克,一个从美国来,一个从英国来,他们的故事也都发生在浙江。

从美国来的马克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社会经济学博士,在台湾学的中文(他的汉字都是繁体的),在义乌生活过三年,娶了山东妹子,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中国化的美国人。与马克的结识源于一个合作项目——“外国人写浙江”系列图书。马克的书暂定名为《义乌的故事》,但他固执地要将书名改为《义乌,一只会抓老鼠的好猫》。看来他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已经非常深入。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马克,原因并不是他娶了山东妹子,而是他曾经获得过一个美国的学术课题,为完成这个课题,他在义乌待了三年。说到义乌的家长里短,有时连义乌的出租车司机都会自叹不如。

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也叫马克的美国年轻人因为喜欢中国武术来到了中国,成了湖南医学院的一名英语教师。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中国,由于长沙是个内陆城市,没有受到改革开放太大的冲击,较好地保留了中国的独特文化。马克记录下了自己在长沙的所见所闻,写成了《铁与丝》(Iron & Silk)一书,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铁与丝》主要是从一个美国人的眼光来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当时的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好奇,中国姑娘不敢接受外国人过于直接的爱情,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的客套等。时间过得真快,2013年的今天与20世纪80年代仿佛隔了一个世纪那么久远,《铁与丝》中呈现的问题在今天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今天西方世界需要对中国有更深入的理解,马克的《义乌的故事》便是深入到一个地区,深入到一个经济现象,深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的作品,是从表面走向内核的转变。我也是从马克的那里知道了当年美国有这么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当然我希望今天的马克能够重复昨天那个马克的辉煌,他的《义乌的故事》同样能够在美国图书市场引起不小的反响,甚至成为美国人重新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马克在欧美真是一个随处可见的名字,就如我们的建国、长贵。在浙江离省会杭州不远处有一个杭州的“后花园”——莫干山,这里住着一位英国“隐士”,他叫马克·基多,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中国杜鹃》。马克·基多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来到中国,10年后马克再次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始了他的事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离开出版界,隐居到了莫干山,并且在2010年在英国出版了《中国杜鹃》。《中国杜鹃》主要讲的就是他在中国的事业与生活。《中国杜鹃》出版后,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美国《纽约时报》、德国《镜报》等主流媒体记者也前往莫干山探访。《纽约时报》旅游版评出的2012年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中,莫干山排名18。20世纪30年代,莫干山是上海、杭州富人的避暑胜地,现在的500多座别墅依旧在讲述着往日的繁华,马克将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莫干山再一次展现到了西方人的眼前。

中国仍然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家

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众所周知的最早开始寻路中国的是13世纪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据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中国,在中国游历17年。元朝时期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无异于一个金碧辉煌的天堂世界,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被撰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各国传播。这部游记已经超出了游记的意义,对西方人而言是一种精神激励,激励着他们走向东方,走向未知的世界,对新航线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天,从欧洲到中国不用再走上四年,但是,中西方的文化隔阂并未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消除。在许多西方人的眼中,中国仍然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家,他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了解甚少,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近代的落后状态。尤其是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西方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低缓,很多西方人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中国,或充满敌意、或怀疑、或恐惧……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需要世界理解中国,世界也希望理解中国,这种理解已经成了双方的共同需求。

中国政府在几十年的外宣过程中,不断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风景等等,但是似乎都不得要领,各种图书、资料上明显的外宣印记很难让外国人接受,他们也不相信中国政府宣传的中国是真实的中国。于是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寻路中国者。

nlc202309011854

在直接介绍中国、研究和解读中国的图书中,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是一个典型,但奈斯比特虽然名气大,却不是一个寻路中国人。与何伟、马克等人相比,他几乎没有在中国待上几天,他的书基本上靠班子支撑着,所以,他的书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空洞得很。但这样空洞的书也能销售几十万册,这说明市场对这类图书有足够的关注和热情,不但世界在寻路中国,中国也在关注外国人为中国的寻路。奈斯比特不但不能和马克和何伟相比,更不能和马可·波罗媲美。现代任何一本图书要产生《马可·波罗游记》那样的巨大影响几乎是不可能了,但是许多当代的马可·波罗可能正在影响着世界和中国人的思想和观念。他们是世界不同文化的红娘,他们所做的工作可能就像在鲜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蜜蜂。

接地气的“寻路中国者”

与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相比,读者更喜欢的是在生活中寻找中国。中国人对1938年凭借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并不陌生。赛珍珠四个月大就跟随传教士父母亲来到了中国,随后在中国生活、工作近四十年,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给赛珍珠的授奖词中表彰她“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这是另一个因为中国而在中西方世界中被广为人知的作者。赛珍珠被认为是“致力于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作家,她的作品熟练描写和阐释了东方生活。《大地》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在美国等地畅销,被翻译成140余种语言与方言。王逢振等译的赛珍珠的《大地》在一个中国人读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味道,但其中的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中国作家是不会写出这样的对话的,但是也正是这种非“中国式的对话”才符合了西方人的认知习惯,才是接西方的地气的。在一般西方学者眼里她的小说只能归于通俗小说,而不能进入纯文学的行列,也正是因为通俗,所以她的小说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13世纪的马可·波罗对我们来说也许太过遥远,但是让我惊讶的是他依然影响着现代欧洲人,这可以从一位德国作家汉斯的文字中得到印证:“马克·波罗已经对杭州有过如是评价:杭州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绚烂的城市。他也对其居民富裕的生活做过具体的描述”。汉斯是写浙江的另一位作者,他来自德国,是一位专业的旅行家,写过近十本关于中国和香港的旅行书,每年要来中国几次,他更是一位汉学家,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很有德国人的固执与较真,但是也不时会冒出西方人的小幽默。以前听说过欧美的汉学水平厉害,许多老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让人吃惊,今天我在汉斯身上就看到了。我不但被他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同时也被他的博学所感动。在一篇题为《西湖》的稿子中,他提到了白居易的《春题湖上》、欧阳修的《采桑子》,他甚至讲出了很多连我这个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关于西湖的美丽故事。

但是,中国毕竟这么广大,这么古老,这么深远,即使像汉斯这样的汉学家,在浙江采访写书的日子里,也不断地表现出惊奇和意外。这说明寻路中国对外国人来说,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图书市场更是潜力非凡。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浙江很多城市丰富的精神、悠久的历史,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让我感到难以真正认识。也许,中国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永远是无法解开的谜,永远能给他们惊喜。

许多在中国人看来非常熟视无睹的事情,在外国人的笔下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而且信手拈来的对比,让外国读者找到了与自己生活经验的相似处,拉近了与异域陌生事物的距离,而这也只有外国人才能做到。汉斯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这样写到:“南山路还不是城郊,如果把它同德国的街道做一个类比,或许类似于柏林的选帝侯大街”;“汉堡人会提及他们的阿尔斯特湖(1.8平方公里),汉诺威人会记起他们的马思湖(0.78平方公里),但这些同杭州的西湖都不能比。只要你看西湖一眼,就更不会对慕尼黑公园里的小赫斯洛湖(0.086平方公里)有些许怀念了”。 这样的对比随处可见,一个对欧洲人来说无比遥远的地方在汉斯笔下变得具体可感了,有了丈量对比的可能了。这样的文字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我们需要向世界人民传达的正是这样的文字。

改变“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中国”的事实

无论是《马可·波罗游记》《大地》,还是《铁与丝》,这三个例子都有一个共性,三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在于其内容的可读性、故事性较强,同时是按照西方人的视角来看待、解读他们眼中的中国,是站在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之中来写作的。这是向普通的外国人介绍中国最为有效的方式,因为故事大家都喜欢听。但是,故事也有故事的缺陷,在直观的同时缺少了探寻“为什么”的深度,我们同样需要深入问题内核的、发掘差异的“故事”,这就是马克《义乌的故事》的独特价值。据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介绍,他们经常会被马克的较真弄得不知所措,他是一个爱“挑刺”的家伙,他总是在给义乌的发展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是从美国的历史经验中找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毫不避讳地说,他也感受到了浙江省一级地方政府的开放,感受到了政府官员对意见的接纳态度。寻找问题,是马克最执着的个性,他说,这都是为义乌好,他在义乌待了三四年,对义乌是有感情的。“我真的是为义乌好”,这是马克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就是美国人,我们当然也希望他们能够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就像马克说的“对待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有耐心,中国政府还是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美国人在中国义乌三年的调查中有如此的感受,我相信他的公正态度应该也能为美国、甚至世界读者所接受。

2010年的夏天我们还认识了Andrew Wheatcroft教授,一个不会中文的英国绅士,他是一名历史学家。我还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外国人如此努力地向西方世纪介绍中国,他要改变“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中国”的事实,于是他策划了《理解中国》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绿色中国:环境中的未来》一书,在西方世界普遍认为发展中的中国对世界环境产生巨大破坏的时候,该作品却从另一角度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对环境保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在努力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因为相比欧洲、美洲、非洲,中国是最多灾多难的国家,历史上都是这样,这样一个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民族,不可能不重视环境保护,中国之所以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这只是几千年,几万年历史长河的一小段。外国是这样来理解中国的,我们真的没有想到。

中国人总是喜欢一团和气的,但是西方人却是固执己见的,所以千万别想着牵外国人的鼻子走。我们的这些外国作家区别于中国作家的一大特点便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这种坚持甚至有些孩子气的可爱,你要想试图说服他们有时候可能比要移动一座大山还要难,也使人感到无奈。对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很多外国朋友在理解的同时选择了逃避。毕竟,中国发展太快,在太快的行程中,也有太多没有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2012年马克·基多最终结束了在中国18年的生活,携妻带子回到了英国。马克·基多的走出中国,也许和100年前凯伦走出非洲有同样的理由,其中有无法真正成为中国人的无奈,也是文化无法兼容的结果。但我相信,马克·基多终有一天还会回来。就像我上面说到的美国的马克不会放弃公正一样,我们的作者都是一个个有着自己清晰创作思路的人,他们对中国有自己的理解,或肯定,或批评,或愤怒……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发现他们是真的喜欢中国的。这也使我们看到了理解中国的可能。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见得真有人相信,但是让吃过瓜的人来说瓜好不好就有值得相信的基础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让吃过“瓜”的外国人来说“瓜”好与不好的原因。我们正在努力破除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读,努力从西方人的视角来呈现和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寻路中国前路漫漫,但是抵达理解的目的地却是不变的。

(作者单位:浙江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下一篇:初中学生入团志愿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