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精选8篇)
1.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 篇一
阿克苏市从四个方面管好流动党员
全面调查,摸清底数。统一制作《外出(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下发各基层党组织,由各派出所民警、乡镇(村)、街道(社区)干部结合走村入户进行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外出(来)务工人员的政治面貌、从事职业及目前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由组织部汇总,建立流动党员个人信息档案记录流动党员详细的基本情况、流出(入)时间、流出(入)地点、所从事的工作、联系方式等情况。目前,共登记造册流动党员118人,其中流入党员66人,流出党员52人,做到了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
因地制宜,健全组织。对流入到本地和流出到外地同一城市、同一行业、同一企业的外出务工党员,依托当地的街道(社区)党组织或行业、协会党组织,采取“单独建、依托建、挂靠建、联合建”等方式灵活建立党组织或党小组,把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的直接管理。同时,注重加强对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从流出的务工党员中选出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为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的党员作为外建党组织党建工作联络员,及时向本地党组织汇报外建党组织工作情况,并对流动党员不良思想倾向及时予以引导纠正,确保外建党组织更好地履行职责。目前,已在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深圳、广州、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流动党员外建党组织,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分类施教,加强引导。外出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接转组织关系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要求他们服从属地党组织的管理,每月以书信、电话等方式至少向本地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情况;定期邮寄党课教材及有关学习资料对流动党员进行跟踪施教,督促他们自学;及时派人与外出党员谈心或座谈,详细了解他们外出期间的表现。春节期间,组织21名返乡流动党员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回乡创业的热情。
主动服务,扶贫帮困。针对流动党员一般都是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要比当地党员多,而且解决这些困难的手段要比当地党员少得多的特殊原因,市委组织部建立流动党员困难帮扶制度,实行“流动党员绿色通道”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大流入流出两地党组织沟通力度,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困难情况。各级党组织通过主动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技能培训、子女入学、扶贫帮困、维护权益等方式,就近提供救助,使广大流动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引导他们增强党性观念,主动凝聚到党组织的周围。春节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为流动党员送去了各种生活用品8万余元,并帮助12名流动党员解决了子女上学等问题。
新和县重视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近年来,新和县注重从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拓宽党员发展渠道,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活力。
创新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创造条件。将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青年列入到村级后备干部选拔范围,实行村级后备干部“公推公选”,把“公推公选”村级后备干部作为培养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入党的主渠道。广泛开展“结对子”活动,乡(镇)村干部与外出务工入党积极分子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与外出务工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沟通、联络,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思想、工作等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注重从加强培养锻炼入手,引导外出务工入党积极分子为家乡建设引项目、引资金、传信息、献良策,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2008年以来,共有44名外出务工青年通过“公推公选”,被纳入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库。
健全组织,为外出务工人员入党打造平台。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原则,采取单独建立党组织、联合建立党组织、挂靠党组织等形式,加大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同时,从县直部门选派政治思想强、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党务干部作为党建工作联络员,跟踪管理外出务工人员,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2008年以来,全县外建党组织有4个,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12名。
完善制度,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制定和完善党组织联系制度,输出地党组织在搞好与输入地党组织沟通联系的同时,采取书信、电话等有效形式,对外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跟踪培养、教育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坚持集中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农忙、节日等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时机,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坚持考察审批制度,严格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各乡(镇)党委、企业党工委对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实行预审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严格审查把关,确保党员质量。2008年以来,共有164名外出务工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12人被党组织吸收为正式党员,有66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地区远程教育巧设“四大课堂”
“专题课堂”。投入60余万元建成了阿克苏地区远程教育监控平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监控平台,结合不同时期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邀请相关专家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如:结合“7.5事件”邀请地委党校教师、民统战部门专家组织开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专题培训;结合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邀请相关领导做专题辅导等,结合实际需求,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专题教育。
“流动课堂”。抽调林果、畜牧、园艺、卫生防疫等相关专家,组建“阿克苏地区远程教育技术服务团”,结合农业生产季节和县市产业结构情况,定期开展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送文化“四下乡”活动,让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根据各自需求和情趣与相关专家进行“零距离”、“面对面”的自主学习。
“网络课堂”。以远程教育站点为中心,以远程教育家庭播放点、中心播放户为辅助,以远程教育站点资源为载体,利用网络和视频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农产品供需、产业化建设、病虫害防治等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科技化整体水平。
“实践课堂”。指导县市结合各自特色,选择规模大、效益好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作为“实践培训课堂”,邀请各种基地技术员、不同行业的示范户,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适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在基地、练在基地、实验在基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组工简讯】
拜城县紧紧抓住春节这个千家万户团聚的时机,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与流动党员谈心、使流动党员收心、让流动党员安心、激发流动党员奉献创业热心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经统计,通过开展“四心”活动,共收集到流动党员的建议和意见120多条。
阿克苏组工信息第20期(总第1530期)
地委委员、组织部长窦万贵同志在拜城调研时
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三点要求
26日,地委委员、组织部长窦万贵同志深入拜城县察尔齐镇7村、拜城镇4社区、县委党校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及重化工业园区,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对拜城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并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加强村级、社区组织建设。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十个一”活动要求,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实事求是的结合本乡、本村情况,总结探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好办法、好思路,及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不断提高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发挥好村级阵地作用,落实好村干部轮流坐班、全程代办等制度,切实把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办公活动场所利用起来,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党的政策法规学习、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各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把农民群众吸引到村级阵地上来,团结到基层党组织周围,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区党组织建设要按照自治区“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检查情况,认真查找差距和薄弱环节,突出抓好整改工作,同时抓好全程代办、事务准入、共建共驻工作机制的贯彻落实,确保“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
二要依法管理好宗教事务。正确区分宗教活动和民族风俗习惯,特别要进一步规范党员丧葬事务,农村党员去世时,乡、村党组织负责人要前往看望,举行告别仪式,介绍去世人员生平,邀请有威望的宗教人士为其举行祈祷和洗礼。祈祷和洗礼坚决不能在清真寺举行,应该在家里或者指定的地方(如殡仪馆)进行。要加强对清真寺和阿訇的管理,清真寺数量只能减少,不能增加。2月25日-2月各级党员干部要加强宗教政策知识的学习,做到对宗教事务敢管理、能管理、善管理。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使村党组织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从而淡化宗教氛围。
三要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今年是自治区党委、地委提出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基本“双语”能力的最后一年。各级党组织包括县直机关党组织都要认真开展“双语”培训,拜城县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双语”联系点,“双语”学习培训工作走在了地区前列,但这还远不够,今年更应加大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力度。乡镇场要开展“双语”岗位试点工作,落实好“双语”考核奖惩机制,确保2010年底所有基层干部人人过关。
阿瓦提县委组织部持续加强“双满意”建设
办十件事。深化“组工干部破解十大难题”活动,坚持智力扶贫、技术扶贫、科技扶贫和物质扶贫相结合,制定了《组工干部志愿者行动方案》、《组工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部机关承诺今年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帮助联系点10户贫困户春耕播种,发展农业生产;帮助联系点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为4户贫困户修建住房;为联系点12户贫困户解决合作医疗保险费;组织联系点的“三老”人员、部分贫困户到林果业、畜牧科技示范区参观学习取经;聘请法律、农技专业人员为联系点群众传授法律和农业科技知识讲座6次;开展送红色电影及农村适用技术科教片下乡活动,在8个乡镇建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基地;选送70名村级后备干部到阿克苏地区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解决社区联系点2名困难群众、3名特困企业职工和4名农村失学儿童的实际困难;为全县750名党员干部(包括离休老干部)免费体检。同时,建立《办好事实事日程安排表》、《承诺进度台帐》,定期将办好事实事的进度向群众公开,做到办事科学化、透明化,坦诚接受群众监督。
解百家难。以开展“进百家门、识百家人、交百家情、知百家事、解百家难”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要求每名组工干部每月至少下基层3次,做到“十必进”,即宗教人士户必进、重点人员户必进、退休干部户必进、贫困户必进、低收入户必进、优抚对象户必进、计生户必进、村民小组长户必进、税费欠缴户必进和产业大户必进。鼓励组工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帮扶活动,了解基层群众最急需什么、最紧缺什么,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出致富点子,送信息上门,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的为民意识。建立“包村联户带个人”制度,每名组工干部在扶贫定点村确定联系一户贫困户,每年为联系户办好事1-3件,并负责帮带一名村干部、一名党(团)员、一名村民提高致富本领,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公道正派、勤政为民形象体现在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不断创造业绩,奉献基层。
请千人评。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网上互动、流动信箱、举报电话、问卷调查、设立监督员等多种形式,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机关党员干部、“三老人员”、基层群众和与组织工作联系密切的单位负责人等开展“千人评部”活动。通过千名人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全面审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组织工作情况及全县党建工作动态,找准找实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整改落实。同时,组织24名部风监督员深入到与组织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了解情况,及时收集有关组织部门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组工干部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实行开门评部,下发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做到立整立改。
2.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 篇二
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仔细钻研信息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价值, 将信息网络技术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平台。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文化上的建设工作, 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范式转换, 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挑战, 体现为基层党组织是否可以稳抓机遇,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同时, 也体现在基层党组织是否有能力, 面临信息化负面影响对党组织的考验。
1 信息化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考验
1.1 信息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
信息技术产生之前, 信息的传输形式较为封闭。早期信息传输特点表现在:单向度的信息传输过程, 属于制度性的传输;区际之间的信息传播容易被屏蔽, 信息传输范围都在国家的控制之内;对信息传输内容进行合理地掌控, 易于主流思想观的形成。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表现在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 以及传输途径的多样化;社会信息传输的瞬息化。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致使人们获取、传输、探析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发生着转变,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1.2 党组织建设工作界面受到信息化的冲击
党组织建设工作界面受到信息化的冲击体现在:1) 发展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物质载体, 在利用信息技术硬件之外, 延伸出了手机短信平台、聚合新闻、网络会议、博客、聊天室、论坛、新闻评论、党建网站和信息库等等, 成为了信息化时代, 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利用新型物质载体;2) 以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学习方式是单层次的、以纸质文件为主体的, 现阶段在信息化背景下逐渐向音像转化, 音像具有多层次且图文并茂等特点;从“讲听”的传统二维方式, 转化为“以党员为主体, 选择性收看内容的视觉”的二维方式, “听觉与视觉”同等重要逐步取代对“听觉”的侧重;3) 信息化背景下, 互联网本身具备的超时空和交互性特性, 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1.3 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受到信息化的冲击
党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受到信息化的冲击, 一方面, 分级管理逐渐取代集中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由于互联网自身特有的匿名性和开放性, 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集中管理难度系数较大, 采用最多的是分级管理;另一方面, 单项活动向综合服务的转换, 网络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是单纯的为组织活动, 实现信息共享, 相同网络平台上其它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也应涉及到, 譬如生活、政治和思想等领域。
2 将信息化运用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化规模不完善
当前, 大部分基层党组织虽已关注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但并没有完全发挥信息化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作用。有些也进行了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建设, 如安排专人、专物和专财来辅助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并不理想。基层党建信息化实际建设工作中, 涉及到的历程、经验、基础、认识和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从而不同基层党建的信息化工作水平也有着显著差距, 其中有些基层党建信息化结合传统党建工作, 起到了相互辅助推进的作用,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些则在形式上停滞不前。
2.2 基层党建信息化成效低
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必须遵循实用原则, 需充分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 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实际问题, 开展总体设计。首先, 应在思想上准确认识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 不可将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定义为, 传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网络版”, 完全流于形式的复制。实际的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工作应具备正确引导舆论, 处理实际社会问题, 广泛交流信息, 培养新型人才, 发扬先进文化, 建设和谐氛围等作用。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工作, 应与社会党组织建设和传统党组织建设相互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发展。而不是机械性地复制社会党组织建设和传统党组织建设工作方式, 既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限制了自身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 对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工作造成阻碍。
2.3 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化特点不鲜明
当前, 党组织建设工作软件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发并使用的, 但这些拥有高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 却并不具备党组织建设知识, 导致党务管理软件在开发和运用过程中, 出现了无法衔接的问题, 甚至有些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成为了娱乐工具。
3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化的措施
3.1 强化基础
强化基层党建信息化的基础主要指的是硬件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包含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的决策者是党政管理层, 因此对党政管理层的培训和监督力度必须要加大;处于基层党建信息化团队核心位置的是, 开发党务管理软件的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是服务者, 但却承载着重要使命, 因此, 软件开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和时代化意识, 具备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工作精神, 所以需高度重视对软件开发者的基层党建信息化认知的深化教育;基层党建信息化的力量来源, 依靠的是基层群众对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的认知度, 思维的活跃度;物质投入是队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的保障。
3.2 打造网站
以信息网络为载体, 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推动基层党组织体系网络化的实现。参考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 进行电子党务建设, 让基层党信息进入网络, 实现信息在网络服务平台上的共享。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 可以让基层党员干部高效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也可以为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提供信息网络技术保证。即简化了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步骤, 同时也促进了党务工作的自动化, 以及党组织决策的信息化, 推动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运用网络
创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侧重引导、教育和管理等实效性。党组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 使党组织建设管理信息资源范围扩大, 层次增多, 领域拓宽,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其中, 信息资源包含了广域网和局域网, 以及英特网上贮存、传递和交流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 属于一种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的电子信息资源。所以, 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必须包括“网上调查”、“互动平台”、“组织信息、网上支部、“党建动态”、“网上党校等六个子系统, 以此达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化。”“””
4结语
3.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 篇三
关键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信息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借助信息技术传输的优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更好地立足本地、放眼外地,立足党内、放眼党外,立足全国、放眼世界;可以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总结吸收其他基层党组织、国外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经验教训,进而在推进本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促使视野更为宏观前瞻、科学思路全面打开。
一、信息化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这是适应基层党组织功能转换的需要。随着我们党“两大历史方位”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进步带来的观念理念革新,随着世界政党执政越来越取决于其对民众提供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政党为争取民众越来越倾向于借助其基层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功能的发挥,越来越期待从为民众提供的服务中赢得民心。在这种情势下,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就成为大势所趋。这是与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相合拍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了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目标。服务型政党建设是一个总体要求,应该渗透贯穿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内容、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八大后整个党的建设向着服务型政党行进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显然是顺应潮流、契合趋势的,在总体上是与党的建设的大趋势、大目标相合拍的。
二、信息化条件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措施
1.综合建设、利用网上与网下两个服务群众平台信息化时代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传输技术、虚拟空间建构等为显著标志的。在信息化时代,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既要服务于现实社会中的群众,也要服务于广大网民;既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民意诉求,也要关注虚拟空间中的民意表达;既要立足网下服务民生,也要关注网上民生舆论。这就意味着:信息化时代着力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就必须充分利用好网上与网下两个平台,着力建立网上网下两套内在相连的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机制与体系。
2.创新以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的具体模式
第一,提供快捷化服务。信息化的特点是快捷。采用信息化手段服务群众时,对群众提出的服务要求、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基层党组织要坚持“能当场办的当场办、能当天办的当天办”,当场当天实在办不完的或需要请示上级的,要向群众解释清楚,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山东曲阜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曲阜在全市市直部门、基层单位、基层党组织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着力推行“马上就办”工作法。第二,提供个性化服务。近年,个体的利益意识觉醒,利益诉求严重分化,几乎每个人的利益诉求都有差别。在此情势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关键是尽可能满足群众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鉴于成本与效率的关系,对群众个性化服务需求采用信息化、数据化的处置方式,显然更为便捷高效。第三,提供网络化服务。在服务群众方面,一直以来,各地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是:需要服务的群众多、需要服务到位的问题多,而实际的服务人员、服务力量往往力不从心。在信息化时代,此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服务群众,着力构建网络服务平台。第四,提供开放化服务。信息化条件下,公开是必然要求及趋势。因此,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必须力争为群众提供开放式服务,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之目的。
3.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一,提高以信息化手段收集民意的能力。民意就是民心,争取民心必须掌握民意。掌握民意可以借助多种途径,而信息化手段是重要途径。借助互联网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电话民情调查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事、难事、烦心事,进而明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工作重点。山东曲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开展“群众最不满意十件事”征集活动就是明证。第二,提高以信息化手段解民忧能力。在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构建服务群众信息网络、搭建服务群众工作平台等形式,切实做到“哪里的党员群众有困难、要服务,党组织的高效快捷服务就第一时间延伸到哪里”,以最大限度实现从服务信息获取到服务产品出炉的无缝隙对接。群众一个电话打过来、一个信息在网上发布出来,基层党组织必须调兵遣将、整合力量、集中资源马上去办,否则,既不能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解民忧,又容易在道义及舆论上陷入被动。第三,提高以信息化手段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通常会干扰到群众的心理情绪、价值认知、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内在要求,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应然内容。基于群体性事件所具有的突然、突发、突变特性,处理起来关键要做到“快、准、稳”。而信息化手段所具有的实时传递、快捷迅速之优势。反观近年成功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案例,其背后多是仰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以信息化手段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将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政治稳定。
4.构建与信息化服务相应的保障体系
第一,资金投入保障。信息化服务的前提是必须具有相关基础设施、设备构成的硬件系统,支撑其运转的软件系统及其机制化的运转系统。例如,远程教育要建立站点、配备播放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不断更新教学资源,网上服务要建立网站、制作网页、更新信息、监控网络安全,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争取财政列支、党费划拨、社会捐助等形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以保障信息化手段运转的必要经费支持。第二,专业人才保障。发挥好信息化手段在服务党员、群众中的作用,关键在人才。广大基层党组织要采取自身造血与外来输血相结合的方式,着力培育自己的信息维护员、网管员、远程教育操作员,以切实保证有真懂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将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各项要求及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第三,评价激励保障。信息化手段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党员、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程序、指标,真正让党员、群众成为评价体系的主体与主导,以他们的满意度作为基本衡量标准,进而导引基层党组织在信息化手段运用的程度上作出权衡。第四,组织领导保障。推动信息化手段在服务群众中的广泛应用,是我们党对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根本要求。其推行的力度、广度与深度离不开坚强的组织领导。同时,信息化本身是开放的,信息化手段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运用也必须是开放的。为保证这种开放的方向性、正确性,也需要各级党委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信息化过程给予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使其被严格置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结语
虽然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时间还不长,但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是很丰富的,然而,对于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等不同类型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研究还很有限,这些基层党组织规模不同、类型有别、职能各异,所在单位业务差别大,因此,在不同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探寻不同领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还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3
4.航天小学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信息 篇四
航天小学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航天小学认真学习中组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视频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通过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达到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以创先争优、加强组织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确保活动思想深入人心。二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细化职责,确保活动开展顺利。三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具体内容,确保活动效果明显。
5.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 篇五
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基层办,市直工委,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市直各单位驻村工作组:
近年来,全市各级基层办积极做好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打造了一大批工作亮点,为我市基层组织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进一步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增进上下了解,加强横向交流,推广成功经验,更好地推进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促进“三级联创”活动、固本强基工程、“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锻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信息工作人员队伍建设1
各县(市、区)委基层办、市直工委、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市直各单位驻村工作组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报送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不断调整充实信息工作人员队伍。各县(市、区)委基层办、市直工委、罗定职院党委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安排专职信息员具体从事基层组织建设信息报送工作,并于3月28日前以传真形式将分管领导和信息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邮箱地址、传真号码报市委基层办。
二、信息报送内容
1、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采取的新举措、创造的新经验、取得的新成效、出现的新变化。
2、第三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锻炼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工作特色、工作体会。
3、基层组织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成功经验。
4、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5、其它需要报送的内容。
三、信息报送数量和方式
各县(市、区)委基层办要在每个季度末上报驻村工作季报(2007年第一季度未报的,请在3月30日前上报);从4月1日起,各县(市、区)、市直工委每周应报送基层组织建设信息稿件不少于3篇,其中农村党建(驻村工作)方面的信息不少于2篇,机关、学校、社区、“两新”组织、国企党建以及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不少于1篇;各驻村工作组应每两个月报送1篇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每半年上报1篇工作体会文章。信息报送可通过传真或邮件传到市委基层办(传真:8988339;邮箱:yfgbqj@126.com)。市委基层办将以简报的形式,对各地上报的有价值、有特色、有利于相互交流学习的信息予以编发,并在《云浮党建网》、《云浮先锋网》进行广泛宣传。对未按要求定期报送信息的单位和驻村工作组,市委基层办将予以不定期通报,并将信息报送情况纳入考评内容。
四、信息稿件要求
报送信息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原则,既要保证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突出“新”、“实”、“快”、“精”,即信息要有新情况、新内容,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并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反馈信息要及时、快捷,文字要精炼。
中共云浮市委基层办
6.信息先进基层党组织 篇六
--盐城市亭湖司法局公证处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小记
平日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要跟你进行财产公证”,这是我们公证机关众多业务中的一项。公证机关的职责是办理各类公证事务和相关的法律事务,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引导公民、法人正确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主义法制,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制止不法行为,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盐城市亭湖公证处就是这样一个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先进单位。曾多次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
近几年该公证处的全体人员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办理各类公证事项几千余件,接待当事人来访达千余人,未出现一件错证、假证,年年超额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2012年自开展“迎接十八大、保持纯洁性、激情争跨越”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区公证处能够完善服务品牌,优化服务环境,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推进;践行党员承诺,坚持党群共建,确保创先争优实践活动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密切了党群关系、夯实了基层基础,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6月30日全区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上,该公证处党支部被区委表彰为2012年“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是区委党组织对区公证党支部工作的肯定,必定会使他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和带领全处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兵。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亭湖”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7.浅析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篇七
1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完善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合并及招生规模的扩大, 许多大学都建有多个校区, 因此, 在教工支部设置上, 不可避免地存在跨校区设置支部的问题, 一个支部的成员分散在几个校区, 空间跨度大, 给基层党组织活动带来了困难。同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 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大学生社区, 这些学生社区如何设置党的基层组织, 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基层党的干部选配方面, 则存在着教师党员不愿在支部任职, 尤其不愿担任支部书记的现象。如学生党支部书记按规定一般应为教师党员, 能胜任支部书记一职的教师党员, 往往也是教学科研骨干, 工作忙、压力大, 而且学生党支部的日常工作, 特别是发展党员的任务比较重, 加上目前高校在人事政策上未能体现对这一工作的肯定, 一般教师都不愿担任这一职务。“基层党支部书记选配难、稳定难, 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切实发挥。”
1.2 工作职责不清, 目标不明
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到底有哪些权力和职责, 界限不清, 尤其是涉及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的关系这一问题。目前都在强调党组织要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 但不论是院级党总支还是基层党支部, 这一提法都显得过于笼统, “参与”到什么程度, 模糊不清, 较难落实, 使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难以发挥。权限不清必然导致责任不明。在工作目标上, 基层党组织不象行政工作那样明确, 教学工作追求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研工作有科研经费和科研水平可以衡量, 这些都是“硬指标”;而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 更多地被看作是“软任务”, 工作目标难以量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对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和方式更是认识模糊, 目标不明, 势必造成动力不足。
1.3 党组织活动内容单调, 形式缺乏创新
长期以来,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 多以组织生活为主, 而组织生活又以学习文件为主, 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单位的中心工作进行专题研讨。这样做, 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游离在学校中心工作之外, 使党员对组织活动失去兴趣, 失去信心。学生党支部还由于党员发展工作任务繁重, 党组织活动有被党员发展工作所替代的现象, 党组织活动缺乏活力, 活动形式也缺乏创新, 一方面, 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停留在传统的读文件、读报纸上, 要求一律, 形式呆板, 缺乏吸引力、渗透力, 无法满足不同群体党员的要求;另一方面, 部分基层党组织出现了以娱乐活动代替教育活动的现象, 有组织生活娱乐化倾向。除此之外, 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组织活动经费缺乏、重发展轻培养教育、考核不严、奖惩力度不够等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如何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做到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 确保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如何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的学生管理机制, 在校外学生公寓和大学生社区开展有效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这些都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规律和方式, 成为时代赋予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带来了学生管理体制的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有利于党的领导, 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成才, 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原则出发, 改革传统的年级“大支部”模式, 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地调整和创新党支部、党小组的设置管理模式。尝试创建以“支部建在班上”为主体, 以“支部建在学生社区 (公寓) 、社团上”为补充, “一体两翼”构架的“小支部”模式。
2.1 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培养教育任务重, 组织发展数量大且相对集中、预备党员多、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在组织设置上, 要从有利于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出发, 紧密结合实际, 针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 科学合理地设置党支部。
首先, 为一年级班级配备副班主任。选聘高年级优秀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副班主任, 有利于更好地对新生进行启蒙教育和党课教育, 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为早选苗、早培养、早教育、早发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其次, 低年级学生党支部按专业或年级设置。低年级支部按专业设置,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专业优势, 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等工作带来方便;低年级支部按年级设置, 考虑一年级党员数量少的实际, 将各班的副班主任或部分高年级优秀党员编入低年级支部, 这样设置容易形成年级合力。
第三, 倡导高年级将支部建在班上。支部建在班上, 有利于发挥学生支部的作用, 党建带团建, 党建带动学风、班风建设, 进一步形成以党建带动学生工作的局面。
第四, 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在低年级支部和不够条件成立支部的高年级班中设立党小组, 充分发挥党小组在发展党员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为支部建在班上打基础做准备。
第五, 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在高校中, 学生社团组织众多, 在一些社团组织中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有利于加强党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 有利于发挥社团组织中党员的作用和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第六, 在校外学生群体中建立临时党支部。高校长年都有大批学生在外地实习实践或跟随老师搞科研, 在学生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临时党支部, 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2 加强制度外力约束
针对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着“用文件落实文件, 用会议落实会议;热在一时, 冷在平时, 不经常抓, 不持久抓”的现象, 造成基层组织自由涣散, 凝聚力不强。加强制度建设, 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管理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运用规章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党员的行动。并且要在制度的普通适应性、强制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上下功夫, 在强化领导干部管党意识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责任机制、目标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 促使党支部建设走上制度化轨道。
2.3 提高活动内力吸引, 提升人格魅力感染, 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要进一步拓展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突破时空界限,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现场与网络相结合, 千方百计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调动队伍的积极性,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利用方面, 现在绝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建立了“红色网站”, 但大部分“红色网站”仅仅起到的是一个“网络图书馆”或“电子资料库”的作用。“他们把重点放在收集和宣传党建知识方面, 普遍缺乏必要的互动性, 访问量较低, 覆盖面较窄, 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建立一个党建网站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利用网站这个优势媒体对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和培养。可借鉴网络上运行较为成熟、对青年有吸引力的BBS、QQ、网络论坛、电子留言板、博客等方式, 开展网上支部民主生活。它不受具体的会议时间、地点、发言顺序等的限制, 只要定出一个主题, 党员、学生就可以相互讨论、互动谈话、建议评价、调查投票或公开接受监督等, 能够极大地提高组织活动的吸引力。
作为党支部一班人“班长”的支部书记, 其本身的人格魅力对整个支部的凝聚力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支部书记不仅要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 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依法办事, 清正廉洁, 勤政为民, 以身作则, 艰苦朴素, 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 加强道德修养,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有意见摆到桌面上, 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加强内部团结。顾大局、识大体, 以人为本,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身体力行, 率先垂范,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用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一班人”。对学生党员既要教育更要关心, 这种关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问寒问暖, 要全面掌握每个党员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他们真正需要哪方面的帮助, 从而进行分类指导、个别帮助, 并引导党员之间团结互助, 促进党员群体的全面发展, 真正让每一个党员感受到党支部大家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李俊伟:《高等院校党的建设培训教程》,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6年版, 31页。
8.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 篇八
深化理论武装,打牢加强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
加强作风建设,不仅是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个行动问题,更是个党性修养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以“坚强党性,大兴四风”教育为契机,把理论学习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和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途径,进一步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了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动力。严格学习制度,认真落实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课题研究、个人述学、组织考学和群众评学等制度,通过落实制度提高理论武装的质量。突出重点内容,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各级党委支部成员的政治意识和宗旨意识。把经常性教育学习与集中整顿结合起来,针对一个时期作风方面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时间进行整顿,及时纠治不良倾向,对那些作风不正、工作不负责任造成责任事故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解决突出问题,形成加强作风建设的正确导向
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解决突出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优良的党风能够促进廉洁高效政风的形成。曾有一段时间,一些基层干部不愿说真话、报实情,有了问题能捂就捂,出了大的事故、案件,能做到及时汇报,但在一些看似不大的问题上,上级没发现就不讲,即使发现了,讲起来也是避重就轻,有的甚至发动官兵讲假话、作伪证;汇报成绩时,只拣好的说,挑对自己有利的讲,甚至添油加醋夸大事实。为纠治这些不良倾向,我们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教育活动,大力营造讲真话、讲实话、讲原则话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正视问题是觉悟,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哪个方面问题突出就解决哪个方面问题,自觉瞄着弱项做工作,盯着问题抓落实,在求真务实、揭短求实中求进步、谋发展。
完善考评体系,健全加强作风建设的激励机制
改进作风需要配套的制度机制作保证,要充分发挥上级领导机关在风气建设方面的指挥棒功能。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官兵对加强作风建设认识还不够到位,有的官兵觉得风气是个“软指标”,缺少具体、实在的硬性衡量标准,有的官兵甚至认为加不加强作风建设对基层建设影响并不大。针对官兵的这些认识偏差,我们从提高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拓宽群众对风气监督的渠道;充分发挥选贤任能对作风建设的示范导向作用,选拔使用干部,注重群众公论,对作风扎实、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严格责任制,完善党委支部负总责、主官亲自抓的责任体系,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纠整改问题;大力弘扬积极因素,把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树为典型,切实形成正确的导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1352部队)
栏目负责人:姚健周婧
联系电话:1583613586613523225114
【基层党组织建设信息】推荐阅读: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信息07-16
基层党组织建设年总结07-06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10-13
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08-08
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08-29
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11-08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意见建议09-10
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07-16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09-05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