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2024-09-04

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班主任安全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作为担任多年班主任的我,说到安全教育总是感慨万千,总有讲不完的话,现和大家一起交流。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抓好班级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正像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一样,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生安全不保,谈何教育”,因此,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任务,而从各方面获悉,学校的安全问题频频亮红灯。

一、要有爱

爱就是爱学生,爱班主任工作。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班主任的天职,如何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要付出爱,就要求班主任身体力行,不断践行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方面的理论学习,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常抓不懈,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和学校内外环境进行创新工作,用满腔的热情、激情、爱心和耐心激发学生思想的共鸣,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

二、对学生要严,对工作要细心。

三、做好班级安全教育工作还要靠班主任的勤

1、勤问。

2、勤看。

3、勤走。

4、勤思。

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比起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要重要的多。我想既然我们作为这些孩子的班主任,就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是那句话,安全教育重于泰山。

2.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意义,问题,建议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知识新观念的大量涌现, 过去那种学习一次, 受用一生的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需要不断更新。1999年1月13日, 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批准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 并制定了“跨世纪园丁工程”。目前, 中小学教师培训已形成了国家、省、地、县、校五级培训网络, 对我国中小学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学习缺乏主动性。

当前相当比例的教师还没能认识到继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认为过去在师范院校学过的知识完全能应付目前的常规教学, 满足于“一张文凭吃到老”, 特别是一些教龄长、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 对学习培训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甚至把继续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 常常以各种借口拖延报到时间, 培训的态度不够认真, 迟到、早退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教师把继续教育当作职称评定的“点缀”, 为评职称而学;有的教师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把继续教育当作课时记载的“摆设”。一些基层学校也存在认识上的模糊, 认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影响教学, 不派教师参加。这些认识和消极态度, 导致被动应付, 敷衍了事, 把难得的继续教育时间白白浪费, 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

本世纪初, 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在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教师面临新的课程因素、课程环境和教学方式方法。面对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要求, 如何全面提升在职教师专业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这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规定:“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在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原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已远远不适应课改的需要, 更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3、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单一

很多地区都是利用教师的双休日与节假日进行培训, 但由于中小学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 因此占用教师休息日引起了大多数教师的抱怨。另外, 有些继续教育培训方法缺乏开放性、多样性和适应性, 以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为主, 缺乏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 不顾参加培训教师的个性与要求, 流于形式, 挫伤教师积极性。

4、培训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待于提高

继续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个“新”字,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实施继续教育的是一支高层次的、掌握前沿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队伍。但目前直接实施继续教育的教师, 虽然有着丰富的学历教育经验, 从理论上说, 他们的知识占有量是可以满足培训工作需求的, 但从近两年的培训教育实践看, 教师的总体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有的最新成果掌握不足, 缺乏教改动态及信息;有的教非所用, 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的实际。讲课时内容“纯理论化”, 理论脱离实际, 空洞无物, 难以达到学以致用。

5、缺乏有效的评价考核制度

虽然有关法规规定, 实行“继续教育考核与成绩登记制度, 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 同时也规定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内容, 没有参加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者, 不能参评优秀。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发现一方面由于教师全员参加培训, 有些科目每个教师只要参加均有学分, 加之有时对考试科目疏于管理, 除个别教师外,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造成了证书的泛滥与贬值。另外培训的证书与成绩并未受到任职学校的很好重视, 相关的待遇也常常得不到兑现,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至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只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去“应付”。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1、首先要加强宣传, 创设激励机制

针对受培训教师缺少积极性的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 更新教师观念, 使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同时, 把有关的法规、政策, 如《中国教育法》、《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以及市政府、市教委下发的有关文件进行传达, 使中小学教师明确继续教育是教育部实施的一项工程, 每一位教师必须参加学习;此外, 创设激励机制, 对于那些开展好的学校领导和学习成绩优异的教师应采取物质激们参加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2、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又一个要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开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 组织全国一流的师资进行讲授, 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全员培训, 培训对象在年龄、经验、职称、知识、能力以及教学的态度、情感、理念等各方面差异较大, 因此培训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体现出层次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程组织形式上, 可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 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如, 各类形式的观摩课, 让学员介绍各自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互相学习借鉴, 进一步丰富教学知识, 拓宽教学渠道;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 组织教育教学理论专题讲座或报告, 开展校际间的教学、教研、资料信息交流等。

3、在课程设置上需进一步合理化

新世纪教师培训的目标, 必须着眼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坚持实用性的基础上, 突出鲜明的时代性。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 不单纯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应具有更深层的意义, 即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更新, 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 发展个性, 开阔视野, 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修养类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类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教育科研方法类课程、教育教学专题研究类课程和知识更新与扩展类课程。

4、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应包括三个方面:对学员学习成绩的评价, 对施培者及培训机构工作的评价, 对教育行政部门推进继续教育的力度以及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的评价。这三个方面的评价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对学员评价包括对所学理论知识掌握, 教育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 教育技术操作水平, 参加培训学习的态度 (出勤、作业、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性) 等, 其中侧重点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的评价, 包括所教学员学习成绩整体水平, 研究改进培训教学情况, 职业道德表现 (工作态度、师生关系) 等;对培训机构的评价包括所培训学员成绩整体水平、研究改进培训管理、组织推进教育科研, 为教学教研和师生生活的服务工作;对教育行政及地方继续教育发展水平评价包括所辖区内培训学员学习成绩整体水平, 继续教育周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的制定实施, 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措施, 管理制度及力度, 办学队伍建设, 基地建设, 经费保障等。

5、加强培训者的培训。

作为承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者, 应长期深入中小学校, 熟悉并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研究中小学教材教法, 加强教学教研能力,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 积极参加到教改实践中, 从而使继续教育的计划制定、授课内容、研究课题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郝福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及课程设置研究.琼州大学学报.2002,

[2]季平.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

[3]李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8, 7

的为学生干部举行培训班、经验交流会,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交流与沟通, 互相学习、补长取短, 培养锻炼学生干部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积极鼓励学生干部参与各种学生管理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 并及时给予指导, 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

3、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学生干部不仅要选拔好、培养好, 而且要管理好。因此必须提出要求: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增强骨干意识和模范带头作用、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干部、大胆放手、但这不代表不管不问、放权不等于放任、对好的工作思路和设想要予以支持和鼓励, 对工作中的疏漏要及时指点和纠正, 使学生干部提高工作效率, 逐渐走向成熟。对学生干部队伍建立考核制度, 废除“干部终身制”,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进行奖励, 比如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 这样能够对学生干部起到激励作用, 对普通同学也起到促进作用。

4、引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 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但作为学生, 学习仍是他们最主要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在兼顾工作的同时重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好专业是搞好工作的前提, 良好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特长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起到带头作用, 并将成绩作为每学期干部的考核。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律、学生干部的特点, 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 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强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探索出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 发挥其应有的特殊作用, 推动学生管理的水平全方位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金标, 黄娟.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年10月增刊

[2]林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8月第4期

参考文献

[1]郝福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及课程设置研究.琼州大学学报.2002, 6

[2]季平.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策略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 8

3.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三

从事小学教育的大多比中学的经验足,这是因为小学不是有文化就能教的。近几年来虽然家长们对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教师及教育者的期望值。毕竟小学这个阶段的义务教育是一切学业的基础。

但在很多家长眼里,上小学只是为了升初中和日后上高中。这种想法是一种从根本上错误的思想。正是因为家长们的这个错误想法,才导致小学生失去关注,同时也失去了想学的兴趣。小学时代是人生的初春,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身的一个初步的过程,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个小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问题。一个人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学到手的,而学到的知识也可能遗忘,但获得知识的方法确不会被丢失。古人说:“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就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学习是学习,学习的学习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教育学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文化素养,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待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尤其是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找到错误的根源,然后耐心地进行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改正。

学生没有自学心里,这个也是教育者的一大难题。一般的应对方法也只是严厉批评或是体罚。但真正要改正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们本身!要以身做起:有耐心。要想学生从“学习好”改变到“好学习”这一过程,主要要从学生的心理上培养起。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法则 ,自己探索创造。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充分放手的同时,在”导”字上下功夫,讲究”导”的艺术。 “导”的好,学生的聪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思想远比不上教育者的渴望。他们的大脑知识境界就像一片湿润的土地,开垦起来会很不容易也会有不少麻烦,但是,一旦深刻记忆下来,便永远刻在脑子里。所以,基础性教育要耐心、深刻的教育,这种方法是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行径!

很多教育者所采取的传统教育法,却不知有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听讲的興趣,更别说有记忆的心理了、老师们口中所谓的差学生就是这样来的,他们该做的不应该去惩罚那些不学习的学生,而是该想想自己是否用对了方法。学生们缺少关注,且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这一点,就要抓住他们的喜爱心理:玩!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喜欢玩的,所以,在各科课进行之前都要给学生们讲一个有关这一课的趣味小故事或是一个吸引人的笑话,使学生的注意力先吸引过来。每个知识的由来都有很多个故事,找到它应该不是难事。

数学,这一科,一直到大学也不缺乏的学科。有效又巧妙地记忆法就是把概念编成顺口溜,在数学课上插入片刻的音乐课,效率会不小。概念随口背以后就是运用了。这是,用重音把方法读出来,当然,数学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做题,见多了题就会减少失误。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学习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济南市一个学院,曾有一个心理学家拿着这所学院的第一个月的月考成绩表,指着成绩表上的倒数四个学生说:“这四个学生三年后一定可以考上重点大学!”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校。所有人都很吃惊心理专家会点四个最差的学生说他们能考上重点大学,还一定……三年后。这四名学生果真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还有两个是重点名牌!为什么四个人的三年后的未来会被一个心理学专家一口说中?

当再问起那四名学生时,他们曾说:“那时,我们在大家的关注的眼神里生活、”其实原因很简单。心理学专家说了那句话并不是他知道了他们的未来,而是抓住了“差生考不上大学”的这个不正确思想来想的,这样,所有听到他和说这句话的人都在关注着这四名差学生是怎么一定考上重点大学的。其实,所有人都被心理学家所“利用”,来完成他的预言!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适量给予其适当的压力也是有利于学习的被动性,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而这个压力名字叫:关注。

4.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心得 篇四

我将要退休了,趁未离岗之际,想将我四十年来班主任教育教学经历作点滴回忆和总结。虽不是什么经验之谈,但自己走过的路再回过头去看看那些是成功的,那些是失败了的,心里有数,总感踏实些。这些年来,我担任过近十个毕业班的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走出去的学生较多,各行业都有。有担任领导工作的,有搞工程技术工作的,但从事教育工作的颇多。写出来不妨供先是学生后又是同事或其他同仁的参考,有没有引起共鸣之说,或许有同感,这说明我的点滴体会有垫脚的“小青石”之功,哪怕是些许作用,也算是我教育生涯中的最大慰藉。

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学会沟通。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和学生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学习伙伴关系。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他们的个性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同。想要他们都愿意接近你,信任你,班主任就必须要关爱、了解学生。了解他们个性特征的差异,就必须要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架设感情桥梁的纽带。“一枝一叶总关情。”老师感情投入是无价的。心灵的沟通,学生认为老师和蔼可亲,师生之间没有鸿沟了,他们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向你说,有什么疑惑都愿意请教你。这样一来就为开展班主任工作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就能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浓厚的学习氛围。作为班主任还要有包容心。要以宽容之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去感化学生,传递老师的温情。

作为小学生来讲,肯定有许多不对的地方,不是犯这样,就是犯那样的错误。当他们犯了错误时,老师不必横眉怒目,大声斥责,应是笑容可掬,拍拍学生的肩膀说:“来来来,让我了解下情况好不好?你是犯的什么错误?”此时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是对的地 方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是错的地方要及时突出批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对,要让学生

我回忆有这样一例,五(二)班李兴翠同学与我班的某学生有矛盾,在学校食堂蒸饭的时候,她曾几次偷着把这学生的饭盒扔到一边,致使这个学生有几顿饭都没蒸熟,后被其他学生发现,就将她拉到我这里来找我处理。她开始性情很倔,昂着头,一点儿也没承认错误的意思。我当时没说她抽别人饭盒的事,先问了问她家里有多少人,爸爸妈妈是否到外面打工去了,一年能挣多少钱啊,接着又问了问她的学习情况。她都一一作了回答。我说你还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语文、数学都考得不错,是不是再努力,争取更好啊。你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挣钱还是很辛苦的,他们希望你好好学习,靠出好的成绩,你不要辜负了他们对你的期望。这时她眼里闪出泪花。我看时机成熟了,趁机说:“你抽别的同学的饭盒,是不是有这事?如果有再不要这样做了好不好?”此时她含着泪向我敬礼,说:“老师,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这样做了,一定好好学习。”事后我想,如果一见这同学当时那股傲慢劲,老师不宽容,处罚她?她可能一滴泪也不会流,还很会产生对立情绪。

老师的横眉怒目,大声训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有威慑力,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那就不同了。因为在身心方面有一定发展,自控力差,逆反心理强,当他心理受到刺激时,容易被激怒,如果老师没有宽容的余地,就会与老师抬杠,使你下不了台。我曾记得有这么一例,就因为老师没宽容,那学生跑回家里拿来斧头与老师对抗。

因此说,在学生犯了错误时要宽容,要耐心,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心灵深处感化学生,时我们每个教者不可少的。

作为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只重视尖子学生,轻视一般学生,抛弃成绩低差的学生都是错误的。

一个班级就犹如一个家庭,教师就是家长,学生就是你的子女或弟妹一般。一个好的家庭,爸妈总是公平对待儿女,不会厚此薄彼。俗语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么儿。那是偏见之说。

一个班就学生学习程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而言,有优、良、中、差之别,这跟人的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一样。虽有智力上或接受能力的差异,只要老师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总会得到相应提高。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老师能发现他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闪光点,就给予表扬、鼓励,给他信心,他就会有所进步,得到提高,这种“短”是可以补的。

一个班级来讲,一般情况说都是中间大,两头小,老师可抓中间带两头。所谓“抓中间带两头”就是让尖子生放其发展,尽力发挥,并开点小锅小灶增加“营养”,中间着力抓基础,夯实基脚,低差生着重在思想上、精神上、学习的士气上给予鼓励打气,使之克服学习中懒、散、软的畏难情绪,树立顽强学习的信心,再就是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可以获得大面积的丰收。

班主任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外,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制度,培养学生从小懂得遵纪守法,为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奠定良好基础。

我们生活在法制社会中,所以就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懂得遵守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一所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和保障,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教育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前面说到老师对学生要宽容,那是老师对学生教育的态度和方法。有了规章制度对学生才有约束,才能帮助学生健康发展。否则,学生就像脱缰的野马,形成肆无忌惮的心理。

制订了班规制度,一是学生有了约束,二是培养了学生从小懂得遵纪守法,三也给班主任工作减少了许多麻烦事,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此说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班规制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好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老师必须要身先士卒,以身示范。正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学生的楷模。要符合这个标准,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师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倍加关注的焦点,学生无时无处不在模仿、比对。俗语说:“跟好人,学好人。”《三字经》里也有“惜孟母,择邻处”的章句。这些都是学生择师的道理。二是教学能力。学高才能为师,既要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功底,过硬的教学手段,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又要有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知识内化书在其胸,能够用标准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教师只有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培养学生,学生才会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这样就很容易获得学生的信服和崇拜。

如果说我的班主任教学生涯能倒转二十年,我还会重新自省。抛去墨守陈规,不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道路,不断的超越自我,做一个适应当今教育多元化形势的智慧型的班主任。

5.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五

文/臧翠平

记得10年前就曾有人问我,教育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爱”;而今天倘若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告诉他:“教育需要爱,但更需要爱的方法。”更多的时候,教育并不像童话那样美好,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回报,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身为班主任,你需要将耐心“加长”,需要有更真诚、宽容的态度和更贴近学生的教育。

一、把握好管与放的尺度

做为一个班主任,管理工作应该是重中之重的事,但一定要注意到我们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管的方面很多。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毫无疑问,这种管理方法效果明显,老师的敬业精神更是毋庸置疑,但这种过死过严的管理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使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011年下学期,是我接任六一班班主任的第四个年头。很多班主任提到六年级都或多或少有点头疼,原因是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思想波动较大,难以控制。但对我来说这一年却是我最轻松的一年:早饭后,同学们会早早的来到班里并在英语课代表的带领下齐读课文;课下,班干部会主动解决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午间辅导时间,纪律委员会自觉维持班级秩序;放学前班干部更会根据老师的安排布置好家庭作业……然而这一良好局面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记得三年级时,我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写规范字,并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年级时,我已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好的班干部,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五年级时,我就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到六年级班委们各负其责,工作做得井然有序。做为班主任,我只管每周五的午间辅导时间召开一次班委会,听取他们汇报总结本周工作、布置下周任务。这种管放自如的“班级自制”制度会让学生们主人翁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培养,而我也在脱离了繁杂、琐碎的班级事务的同时收获了“县级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二、用“亮点”点亮学生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从某种程度上正说明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限的。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如果班主任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对他们多一分赞赏和鼓励,他们就会带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本学期开学,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缺少一种小手高高举起,小嘴说个不停的氛围。甚至出现了李亚龙等几名由私立学校转来的新生,课堂上从不开口讲话,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用摇头或点头来做答的现象。后来,我在班里依次召开了“夸夸我自己”、“夸夸我的同桌”、“夸夸……”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首先用心发现自己的亮点,既而,用赏识的眼光去认识同桌,最后,扩展到班内每一位同学。终于,我用期待的目光和学生一起发现了他们身上的“亮点”,并用这些“亮点”点燃了他们成长的希望,进而使这些朝气蓬勃的生命无论课上、课下都焕发出更为夺目的光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李亚龙同学,他不仅课堂上能主动发言了,课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最让人欣慰的是,喜欢画画的他,两副作品均在我校举行的“喜迎十八大书画艺术作品展”中获得一等奖。当我把奖状发到他手中的时候,李亚龙同学自信地微笑着说:“老师,我爸说要找一位专业的美术老师教我呢!”看着他如花的笑脸,听着他流利的表达,我也体验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

三、无声的教育最美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要注重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为。有人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一种最美的教育。2008年,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及班主任,从那时起我班就有一个传统,就是班里有一个“储蓄袋”。大家把平时见到的饮料瓶、易拉罐、及丢弃的废纸放进编织袋,满了之后由值日生卖给来学校收废品的老爷爷。利用这些钱做班费为班里购置了图书、象棋、跳绳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勤俭的习惯,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活动中收获快乐!

同学们喜欢阅读,我除了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大量的图书供学生阅读外,还在班里创办了一个极其简陋的图书角,并倡议大家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实现资源共享。不出一周,我们的图书角藏书已达150多本,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种类、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班主任工作心得)自从创办了图书角,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吮吸知识的甘露,遨游于文学的海洋。班内书香气息渐浓,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在我校出版的第一期队刊上,我班学生的佳作多达数十篇。另外,我们的班级合影及班主任寄语,为学生们营造了家的温馨氛围;师生们共同斟酌、选定的一条条标语,也对学生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这种简单、机械的评价模式,无法承担起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重任。2011年,在何校长等领导班子的倡导下,我们在各个中队开展了五星学生评比活动。“五星”包括礼仪星、爱班星、勤学星、卫生星和智慧星。我们中队很快制定出了评比流程及实施细则:首先公示星级评比标准,然后是自我审视申报,接着由教师提名,进而同学们互相监督,最后才是表决授星。这些流当中,最重要的是自我申报和互评阶段。自我申报要自我反省,想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为自己该不该申报。如果申报了,在由同学互评,互评是要说出该同学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投否决票时,理由要让被评学生信服。这样,在参评和互评中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起到了发扬优点和改正缺点的作用。比如,我班马会强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较差,但班里门窗坏了,他会主动拿来工具进行修理,班里的班级文化脱落了,他会马上拿胶布粘贴好。我就推选他为“爱班星”的候选人,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提升了他在全班同学心目中的形象。被评为“爱班星”的他从此不仅比以前表现更优秀了,就连学习成绩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五、让每一颗种子感受春天

作为一名教师,爱优秀的学生很容易,要把爱的阳光撒播在差生、甚至是特殊孩子的身上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四二班有一个智障学生名叫李起浩,提起他,全校师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别人上课,他在校内游荡;别人放学回家,他被围观取笑;有时甚至不顾羞耻随地大小便。然而我觉得,越是这样的学生越是更需要关心和教育。于是上课时我就故意在他身边多站一会儿;讲课时我的目光会在他那里多停留一会;写作业时我会手把手地对他进行指导……就这样他一连几天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任何反常的举动。甚至在一次提问时他竟然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就连忙提问了他,令我惊讶的是他竟然回答得完全正确。惊喜之余,我把李起浩很是表扬了一番。之后李起浩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第一次写作文,他写的是《我的老师》。虽然只有几行字,语句也不通顺,但意思很明确:他在夸我对他好,让他觉得亲切。并且在作文下文画了一个头像,旁边歪歪扭扭写了几个字“漂亮的老师”。教师节到了,赶上教辅征订。记得学生交24元钱后要统一找零,第一节上课,我还没有顾上换零钱,李起浩一节课举了两次手,两次都是同一句话:“老师,你啥时候把俺的钱给俺?”我心想:毕竟不是正常的孩子,追着老师要那么几毛钱。为了不影响上课,我便告诉他下课就把钱给他。课后回到办公室,同事告诉我:“你班李起浩在办公室门口不走,是不是找你有事?”我突然想起找他7毛钱的事,于是把钱给了他。他接过钱笑容满面,飞快的跑了。可没一会儿,他又在办公室门口打报告,我有点不耐烦地为他打开了门。“老师,送给你!”只见李起浩手里拿着一朵小卖部卖的塑料花,憨态可掬地送到我面前。我先是一愣,突然一下子全明白了……缓过神儿后我真诚地对他说了声“谢谢”。他便高兴地一蹦一跳地离开了,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6.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六

灵璧县九顶中学肖兴明

2012年9月22、23日两天,在淮北实验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精彩生动,个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时常迎来阵阵掌声。可掌声之余,更多引发的是大家对自身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感慨和共鸣。

一、以人为本,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以人为本,塑造学生良好行为——人本主义疗法与积极心理辅导应用”的主题报告,结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咨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别从 “教育有效的必要条件——真诚、通情、尊重”“表扬为主——塑造学生良好行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他认为,滥用惩罚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也是教师职业枯竭的表现。例如“两个看书睡觉的学生”,一个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另一个是成绩差、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两人看书时都同时睡着了。试问,我们班主任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状况?莫让偏见蒙住眼睛。可现实中,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却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但你可知,你的一个小小举动或一句很平淡的话语却会影响或制约着孩子的一生。

二、净化心灵,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职业倦怠,在每一行从业人员身上都会或多或少有所体现。随着社会巨变、市场竞争、生活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教师偶尔会出现“这山望那山高”的现象,心理产生犹豫和波动,但又担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或“前怕狼后怕虎”的选择冲突,从而导致了教师心理的倦怠。我个人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就

应该在教育岗位上“好好过日子”。“克服职业倦怠,提高幸福指数——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郑教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启发教师重新审视教育以及教师这一职业为出发点。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宣泄、转移、幽默、放松、脱敏、满灌、暗示、升华、代偿、希望、自慰、助人等12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思想冲突或思想悲观状况下,我们教师更应该理智,力求做到“三思”:一思是否有理,二思发怒后果,三思替代办法。“万事万物,皆有阴阳。”我们只有首先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善待别人。

三、调整心态,踏踏实实做人师。

人的成长是不可预测的,而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优秀、让人幸福,为受教育者指明一个方向。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用文化来“化”人,使人文化,不要用条条框框来约束人。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自我的人,即是一个不能教育、管理、发展别人的人。一线的全国十佳班主任、特级教师郑立平老师以“七个问题、五点感悟”诠释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郑老师认为教育有两个任务,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成长道路以及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扬、发挥人的真、善、美。报告中,他以七个问题即“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如何认识工作?”、“你怎么看待学生?”、“你如何对待选择?”、“你如何证明自己?”、“你怎样理解人生?”、“你如何拥抱未来?”,引发所有教师的深思。尔后,结合案例谈及自己对于教育的看法,传达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他认为,导致班主任工作“五无”(即无情、无趣、无闲、无序、无效)的重要原因是被动等待、反应过度、主次不分、无视规律、急功近利。他以自己的人生实际感悟,引导了班主任老师去重新认识教育、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帮助老师们树立了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

四、放手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等教育理念,目的是让学生在所有教育活动中体会和掌握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国家关工委特聘专家、湖南省优秀班主任郑学志老师关于“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的报告围绕了“七个机制”和“八自教育”两方面展开。其中,“七个机制”包括:全员参与机制——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管理无死角;竞争机制——让学生身不由己地为你奔忙;奖励机制——恰当的奖励让学生喜不自禁;协调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是班级自主的润滑剂;干部机制——把每一个人都变成独当一面的领导;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个阳光、透明、高效的监督机制;自纠机制——让班主任彻底放手的关键武器。“八自教育”包括生活自理、行为自律、责任自知(基础)、学习自主、道德自省、精神自强、意志自制、人格自立——终极目标。郑老师提出,班主任带班有四种境界——权利管理境界、情感管理境界、制度管理境界、文化管理境界,认为这四种管理的境界逐次提升并以四种境界结合为最佳。

7.如何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篇七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忽视倾向。

目前的基础教育中, 以素质教育为先, 而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忽略德育教育的素质教育, 犹如离水之鱼。某些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强调相关学科的重要性,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进而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久而久之,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 少年犯罪率普遍升高, 究其原因, 问题就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忽略了德育教育这一最简单却又最重要的环节, 同样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深思的环节。

2. 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教学课程安排未得到有效落实。

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研配备,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难以深入地开展起来。尽管许多学校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地标明了德育课程的设置,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日程中, 德育课程却常被挪作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之用。同时, 任课老师对德育课程也鲜有相应研究, 对课程的把握不够。

3. 德育工作的方法趋于简单。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 对德育教育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少于其他学科, 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研究, 对社会发展缺乏长足的认识, 更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认识。总之, 缺乏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腐蚀这一课题的研究。故而, 多数时候, 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流于说教、流于喊口号的形式, 没有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 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4. 缺乏人本认识, 思想意识模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同样在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中, 理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 就要求我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中去, 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更是教育工作中的第一阵地。试想, 德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步、第一环, 如果缺乏, 我们的学生会心智健全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言为证:人若无德, 与禽兽何异?我们的教育成果绝不是培养一批有才无德的后继者, 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交托于谁呢?总而言之, 我们的德育教育忽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

5. 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 主要停留在把学生的有限信息和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 机械地要求家长予以配合, 没有很好地让家长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 忽略了家长角色的重要性, 从而大大减弱了学校和家庭的整合资源教育优势。进而, 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学生的教育, 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 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偏差, 以致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畅通, 教师家访不充分, 教师、家长双方了解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 降低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 殊不知“孟母三迁”的另一层含义, 正在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 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现今的学生, 多是独生子女, 生长于优越的家庭, 缺乏对具体社会细节、生活细节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关心他人、互帮互助方面, 表现不积极;二是攀比思想严重, 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 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对于德育工作的思考

1.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首先提高德育工作管理者的能力。小学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重点应巩固管理干部在教育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垮下来”, 身处德育工作一线的工作者,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 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 进行合理配置, 造就“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将合适的干部人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组织学习相关的德育工作研究理论, 做到理清、理顺, 研究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的德育教育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须知优秀的德育教师理应成为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典范。提高业务能力, 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绩效评比,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业务水平的高下, 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实效, 也直接决定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2. 创建德育课程评价体系, 完善德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应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德育工作的督导操作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 倡导“会诊式"的评估方法。每次教学检查评估结束后, 要负责任地向社会、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 向被评估学校提出德育工作、德育课程的改进意见, 并定期检查改进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监督, 以期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加大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指导力度。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学科的建设, 创设王牌学科, 提高德育学科教师的待遇。建议学校相关部门, 对全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并依据方案, 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 以此作为德育教师、班主任晋职、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责任落实到人。

3. 改进对学生的道德评价。

以往我们看待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 如若真实考评学生的道德水平, 须仔细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是否与成绩相符, 所谓“行胜于言”就证明了一点。因此, 考核学生的德育水平, 不能以试卷成绩为唯一参照, 而应综合学生的思想水平、日常言行、德育知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积极推广成长记录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 同时辅以传统的评价方式, 形成学生自评为主, 同学互评, 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品德评估机制。通过动态、灵活的评价,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 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三、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1. 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第三次世界革命的急先锋, 悄然地降临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网络同样可以进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如何积极地利用它的积极影响, 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发挥优势作用, 是德育工作者所应深加思索的。反之, 如果学生为网络的消极作用所影响,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网成瘾、利用网络犯罪等。

因此,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利用现有的资源设备, 构建德育教学的信息平台、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开展网上德育教学, 打造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本土教学、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新型德育教育课程。这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 建立德育教育课程观的新导向。

首先,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于行动、在于实践, 而不仅止于言传身教。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简单地将道德知识的传授等同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就如苏格拉底的名言:“知识就是道德。”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 因而德育教育应是活泼、富予实践内涵的。脱离生活实践的德育教育, 只能是无源之水。

其次, 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为人本教育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应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 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态德育观。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德育理念, 教育学生遵循生态规范, 懂得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出发, 通过一系列实在的体验活动, 提高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能力, 养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和有机联系。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既与学校教育有关, 又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因此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加以整合, 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在争取家长配合、支持、理解的同时, 学校还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解释、推广全面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相衔接, 成为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 扮演积极角色, 与孩子平等相处, 尊重孩子, 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 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 共同深化德育教育,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学校“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在教育实践中, 高质量地注入人本内涵, 领悟德育的真谛, 才是真正探索学生德育教学的光明之路。

摘要: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课程设置陈旧、观念传统、模式老套等问题, 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力。因此,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 倡导生活德育观、人本德育观、生态德育观, 已刻不容缓。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科学发展的真谛融汇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去, 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德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封平.加强学校生态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6, (1) .

[2]李下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N].南方日报, 2001.

[3]周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功能观试析.教育研究, 1990, (12) .

[4]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7, (1) , 1999.6, (2) .

8.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 赏识教育;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作为教师,我们一切教学实施都要从学生出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浅谈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学会充分关爱和尊重学生

教师要关爱和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弘德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的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用赏识的目光敏锐地捕捉他们身上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二、掌握赏识教育中教师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又是一个充满创新的过程,因此,赏识教学需要艺术化的态度去营造课堂教学。

1、春风细雨,和言悦色。微笑是一种不露痕迹的赞许和信赖,它会让学生觉察到教师的一份温情与爱意。既然为人师表,就请别吝啬你的微笑,给予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甚至是一个青睐的眼神都会让学生享受到被重视,被赏识的快乐。

2、奖罚有方,批评有度。赏识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挖掘他们的心理潜力。应用赏识教育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及批评。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失去教师的信任度。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如对胆小好学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在适当赏识的同时,提出新要求,规范其行为,克服不良习惯。另外,提倡赏识教育并不等拒绝批评,批评是赏识教育中独特的一环,在赏识理念指导下,它向你走来的时候,可能是面带微笑,充满幽默与轻松,但它离去的时候,会给你留下严肃的背影,使你警觉,反思,给你以智慧的启迪。也就是说,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注重批评的艺术,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

除口头上表扬与鼓励之外,经常利用鼓励卡、争得小红花等方法,指出孩子的优点,使他们在充满愉悦的氛围中树立自信心,激发上进心。某同学上课发言好,就会奖励他一朵漂亮的红花,并且不吝惜赞美:你的发言真精彩!谁的作业书写有进步,笔者会在其作业本上写上:你的作业越写越干净了。每每此时,孩子们总是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脸儿灿烂得就像开放的花朵。放学时,大老远就高高举起一朵朵小红花,在父母的面前炫耀着自己的成绩,告诉父母:我能行。灵活多样的表扬、鼓励不仅肯定了孩子们身上出现的积极变化,而且会促使这种积极变化更快。

三、让学生在赏识中欣赏自我,升华自我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究,质疑并在赏识中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首先在多媒体中播放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形态,样子,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等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一个学生则问;②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是适应人类居住吗,还有其他星球是否人类也能居住,我们还没有发现?③学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等问题,于是,可以趁热打铁,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看谁最聪明,能在自读课文中,自己找出相应答案。同学们受到老师表扬赏识后,情绪高涨,于是很快就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究、质疑赏识中自主解决问题,在欣赏自我同时,升华自我,并在发展中求异思维。

如:教学《地震中的子与父》时,除了让学生体会事物间的联系外,还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父亲为了救孩子,锲而不舍,历经48小时才发现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让先救别人,自己最后从废墟中走出来,孩子当时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父亲听了孩子的话你是怎样想的?此时老师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要实现心中理想,就得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这样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在乐趣中思考,在赏识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不断创新,延伸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层面上,还包括家长对学生的赏识,而家长对学生的正确赏识又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学校通过对家长进行赏识教育辅导,开展赏识教育具体事例,评选赏识教育好家长等活动,引导家长主动积极的赏识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所处的家庭、学校两个大环境融洽的联系在一起,使学校和家庭既有各自的职责,功能,又能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9.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九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但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因为班主任接一个班至少三年,大部分班主任一带就是六年,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再加上班主任本身负责班级管理,在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学生对班主任的认同感和亲和力都比较好。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就必须首先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而班主任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依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点我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班主任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特定责任,并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其中班主任有一个特殊角色就是:班主任是全体学生的榜样、导师、参谋、朋友和伙伴。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那么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就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要尊重学生。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尤其是喜欢模仿班主任,因而班主任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随意地辱骂学生,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让他们明白: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同时班主任还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待学生的劳动成果我们要诚心接受。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个“差生”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了,兴高采烈地把作业交给我,我一看他书写比较潦草,还写错了一个字,我大发脾气,把他狠狠地批评一顿,随之撕掉作业,说:“重写!”那一刻那个孩子脸上的笑容全无,垂头丧气地走到座位重新写起作业,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一连写了两次都没写好,而且一次比一次差,都让我狠狠地撕掉作业,后来那个学生的作业竟然交不上来了。于是我想这问题究竟出在哪了?他为什么越写越差呢?想着想着,想到了一句话:人在心情愉悦时,才能做好一件事。原来是我打击了他的积极情绪,在这样的情绪下他怎能认真完成作业呢?从那以后我吸取了教训,再遇到这类问题,我再也不打击学生了,不管学生作业完成怎么样,都是他们的劳动所得,我都会诚心接受并鼓励学生,让他们得到自信,产生积极情绪,信心百倍地做好每一件事。

2、班主任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班主任的青睐,经常表扬他们,即使他们有时犯一点小错误,班主任也会和蔼地对待他们。相反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只要犯错误班主任就会大发雷霆,让这些所谓的“差生”感受到老师嫌弃他们,根本就不喜欢他们,慢慢地就会和班主任在心理上产生距离而疏远老师,长久下去他们还会听班主任的话吗?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班主任万万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班主任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班主任要做到的。有些班主任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承诺一些事情,过后却没有兑现……这些微小的事都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班主任想让学生相信,班主任就得讲诚信,在给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向学生承诺的事情再苦再难也要兑现。让学生知道你是个讲信用的老师,学生也会学你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因此班主任在教学与管理中,要把自己的品行、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学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理素质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在学习、生活上要做到处处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懂得关心帮助别人,与人为善,知恩图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班主任要加强交流,了解学生,对症下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师培育的对象,班主任要想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劳动成果,班主任就得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以向班主任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我想对老师说》的题目,或让学生写小纸条,偷偷地夹在老师的书里等,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另外,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班主任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并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三、班主任要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里,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孩子。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密切的血缘关系,使得父母的喜怒哀乐强烈地感染着孩子。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因而学生的心理健康受父母的影响极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家人的这两种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则过于散漫,缺乏进取心。

班主任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就要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10.2011小学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

通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使我学到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我的思想有了一次较大的更新,为以后的工作积蓄了力量、理清了思路,更加明确了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教书育人,争当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

首先,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改革的实践需要教育理论作指导。先进的教育理论将有力地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另外,教师自身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应当考虑如何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活动。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技能。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三,要坚持与日俱进,弘扬创新精神。

这几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教育信息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改水平,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于教学性质的认识,培训教师突破传统框架,从新颖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活动,提出崭新的理论,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有关内容,才能与日俱进,不断创新。

此外,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技能,添补了教学方面的许多空白,同时也让我走出了一些误区。例如,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有意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使用游戏;如何利用声音、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语言意义,激励学生参与;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运用“表演”技巧。

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我受益非浅,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了新形势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素质教育对教师任务的要求,以及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掌握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先进策略和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落实,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地按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所教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过学习,我更加了解到在教学中除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外,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优化了教学过程,把握“三个环节”,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训练为主、由教师的成就感转变为学生的成就感、由教师的知识传播为主转变为学生的成果展示。在教学中我力求使课堂在和谐、民主、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使师生交互活动中达到“教师从教到导,学生从学到展示”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热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维,以问引思,以理导思、以变发思,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而且,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实现了课堂上全员动起来,各有所得的目的,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目的,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11.小学继续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篇十一

一、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

近几年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理论性强,共性的东西较多,如《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与策略》、《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等,上至高中教师下至小学甚至幼儿园教师都要学习这样的课程。

2、教师参训积极性不够高

客观上有经费问题和师训质量等问题,单从师训质量来说,目前县级培训机构确实还达不到“按需培训”但可以逐步实现“优质和高质培训”;主观上有“思想和认识“问题;一小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终身教育观念和创新进取意识淡薄。

3、教师考核评价不够科学

对继续教育学员的考核主要形式还是“考试”。当然考勤和作业也占一定的分值。但学员都是成年人,年龄和文化结构不一,按闭卷考试多数学员难以接受,按开卷考试实效肯定不高。有些考点把关不严,存在着替考、抄袭等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损害了继续教育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有损于人民教师的职业形象。

4、教师工训矛盾较为突出由于教师都有教学任务,人手相对较少,特别是农村小学一人包一个班,如遇外出学习、观摩研修等活动,学校就没有剩余教师来接替工作;如果是高中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内部又无法协调解决的话,连个代课的也找不着;有时就连一些免费的国家级专家培训因工学矛盾突出而只好遗憾地放弃参训;所以县级培训不得不安排在双休日和假期来进行。

二、完善县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方法

针对县内继续教育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强化管理,提高继续教育工作效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正常、高效的运行涉及有关方面的协调、参与和配合。首先,希望政府增加经费投入,加大领导力度,引入竞争机制,奖优罚劣,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反之则给予批评和鞭策,促使培训机构和参训单位、培训者和学员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和谐发展,共同提高;其次,建立县、乡、校三级管理和研训平台,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既做到严肃纪律,防止走过场,又体现人文关怀,建立“正训与补训,正考与补考相结合”的新制度,使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收到实效。2、深入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县级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广大校长、教师交朋友,深入了解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然后把调查得来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找准原因及其涉及的有关理论等,再确定适当的培训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克服培训课上“照本念经、无的放矢,空话连篇”等现象,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合。3、狠练硬功,努力提升培训者自身素质“打铁必须自身硬”,培训者必须先行自我提高,炼就过硬本领才能育人。一是不断充电,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多种培训者培训;二是博学多识,不断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力争做到“一专多能”;三是苦练教师基本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技术和方法;四是切磋技艺,博采众长,踊跃参加培训机构举办的 “自我展示”、“学习研讨” 和“技能比赛”等活动,敢于亮相,超越自我。

4、以人为本,选择恰当的继教模式与方法

长期以来,一贯行之的继续教育模式主要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两种模式。前者,是让学员来到县级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后者,是县级培训部门送教下乡、上门培训。具体情况要根据培训的内容、类别、规模、时空、技术等因素而定,如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人员最多,为方便单位和个人适于分散培训,一个点一个点的送培下乡,进行流动培训;而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和一些特色专题培训因参训人数少则适于“集中培训”。

目前,网络远程培训既能克服空间障碍,实现同时、异地、同步的教育资源共享;也能克服时间障碍通过视频回放择机再学;2010年本县组织了由全国继教网举办的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层次数学、语文、英语学科教师参加的网络视频培训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这种崭新的培训形式初步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和强劲的生命力。

关于教学方法,宜遵从“成人教育”的规律,充分考虑到参训学员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采用参与式、示范式、观摩研讨式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他们平等、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与培训者进行交流与合作、探究与反思,共同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使他们从协作中体验到心灵的震动、思想的洗礼和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提高与发展,并对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充满向往。

12.农村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初探 篇十二

转变观念, 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教育科研摆在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 要有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感、紧迫感, 并且将这种责任感、紧迫感传递给广大教师, 引导大家从“教书匠型”走向“研究型”。领导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 带头进行教育科研, 在抓好科研骨干培养的同时, 引领全体教师走上科研兴校的“阳光大道”, 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健全科研机构和制度, 建立有效的保证措施

学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应该用在刀刃上, 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利刃。可以从四个方面给予保证:一是由教导处牵头, 精选本校有研究热情的骨干教师组成校教科室, 负责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二是健全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 如, 《教科室工作职责》《教育科研奖惩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三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 并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考核, 给予奖惩;四是在研究经费上给以优先, 保证研究工作的各项费用开支。

结合实际, 以本校教学中的最大问题为科研选题的契入点

作为研究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 教育科研应以学科研究为基础,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因此, 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本校师资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 确定了“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 并积极争取上级 (教研室) 的指导, 从选题、申报立项、制定方案开始就步入发展的正轨。

加强学习, 培养本校研究教师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意识普遍不高, 因此, 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显得非常迫切。教科室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 开展了两方面的学习培训:一为教育科研操作层面的知识培训, 如, 教育科研的含义、如何选题、如何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教育科研的写作知识等, 破除教育科研的神秘感, 帮助教师克服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是学习与本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 做好理论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培训要坚持贯彻研究活动的始终, 为科研保驾护航。

研究实践与课堂教学、常规教研紧密结合

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开展系列活动。在研究的核心阶段即研究实践阶段, 必须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研为载体, 把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融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中, 通过日常的教学、教研和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推进科研的深入开展, 使课题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1. 定期开展现状分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针对问题, 开展研究, 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进行的, 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 及时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就显得很重要。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使研究工作做到对症下药, 学校教科室指导课题组每学年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大型的问卷调查, 通过学校领导与主研人员的随机听课、访问等形式了解现状;同时, 建立研究个案 (个别教师、班级、学生) , 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汇总, 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课题组再写出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开展研究, 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2. 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优秀研究课教案展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进行课题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特别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除了按常规要求超前备课、写好教案、每周一签字上课外, 我们还特别规定教案要突出研究主题“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体现, 即看是否科学、创造性地设计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时间、方法等, 每学期开展全体研究人员参与的教案展评活动, 评出优秀教案供大家学习、借鉴。

3. 组织示范课、观摩课活动。示范课、观摩课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因此, 我们学校规定每期均要提供几节示范课或观摩课供大家学习。 (1) 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县、市、省级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并要求结合我们的研究课题认真学习、思考, 回校交流传达 (一是上示范课, 二是汇报心得体会) 。 (2) 组织指导本校骨干教师在校内上课题研究示范课。抓两点:一是示范课的把关, 由教导处牵头, 课题主研人员负责质量, 确保示范性;二是示范课后的研讨、学习, 做到结合研究专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讨论, 并找出特点, 找到差距, 落实改进措施。

4. 周期性的开展全员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这是有效促进群众性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在过去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校级常规公开课的基础上, 赋予它新的活力, 即将公开课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让公开课注重体现本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 并把这一要求落实到说课、上课以及课后教研组的评课等环节中。

5. 引入激励机制, 开展课题研究赛课活动。我校每两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近年, 我们将赛课同课题研究相结合, 在赛课的同时举办“科研周”活动, 听课后教师们结合课题和自身实际认真研讨, 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可以说教育科研的氛围是越来越浓。通过赛课, 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 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探索热情, 一些青年教师在赛课活动中脱颖而出, 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周期。

6. 举办课题研究实验班。为搞好“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确定中心校三年级为实验班级, 抽调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主要学科的教学, 还专门为该年级定做了新型的课桌凳, 每桌可坐3~6人, 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关研究人员要及时做好实验的记录, 进行分析、比较, 总结经验和教训。实验班的举办将有力地推进课题研究的开展。

7.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一方面是教导处的总结, 每次大型的研究实践活动完后, 教导处都应会同主研人员根据事前的活动目的, 针对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总结, 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是教师在研究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教师们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 随时可能出现“闪光点”, 我们鼓励大家运用理论知识, 大胆探索, 及时提炼总结, 每期围绕研究课题撰写经验论文一篇以上,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 并且进行论文评选, 将优秀的论文汇编成册。

强化成果意识, 注意课题资料的搜集、管理与应用

在课题确立以后, 搜集资料就成为研究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研的实施过程就是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必须尽可能地做到全面、及时、有用。研究中积累起来的大量原始资料涉及研究的方方面面, 应该确定专人保管, 必须按时间顺序分类登记造册管理。这些资料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 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 要长期妥善地保管, 使之在交流、检查、评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四上一二单元教材分析下一篇:写给十年后的自己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