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2024-10-14

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共8篇)

1.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篇一

大学生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一)从小我就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把生活中所有的精彩、感动用文字记载,把所有的梦想和夙愿用文字传承。

今年暑期,我有幸在家乡的电视台新闻部做了一个月的实习记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感受了生动鲜活的新闻事件带来的兴奋和激动,真切感受了新闻记者们不畏艰苦、敬业奉献、敢于担当的崇高精神。

家乡的电视台是全县唯一的新闻媒体,是当地群众获知大政方针、重要信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有新闻、专题等10余档电视节目,30多个节目还获得过中省大奖;新闻部有七、八名记者叔叔,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历练了他们忠于职业操守、勇于担当重任的素养和品质。每有新闻事件发生,无论是烈日暴晒的晴天还是大雨滂沱的雨天,接到命令或得到消息后,记者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立即进入工作状态。由于人员和条件的限制,他们经常是一岗多责,在现场既是摄像又是记者,在工作室既是编辑又是制作,一天跑几个现场,出几个稿子是家常便饭。他们的工作,往往是通宵达旦,日以继夜。但是,这帮人却乐此不疲,累着并快乐着.我的实习经历分为四个阶段。作为一名实习记者的最初几天,主要任务是熟悉工作情景,了解新闻节目的采访、撰稿、编辑、制作、审核和播出工作流程。接下来近乎漫长的一个星期,新闻部主任ABC把去年以来本台播出的新闻稿件装订簿、视频节目数据库一股脑儿翻出来,让我对比、分析、学习,学习新闻稿件的写作思路方法,学习镜头素材的合理运用,学习新闻稿件的编排技巧。通过老师的耐心指点和自己的学习分析,我逐渐懂得,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一档精彩的新闻节目,好的题材固然重要,但文字、影像如何完美组合,远、中、近景怎样合理搭配,画面角度、时长怎样恰当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都必须处置得相当精到。第三个阶段是跟随老师学习采访。短短的几天时间,我跟着几位老师,先后在创先争优会场、抗洪救灾募捐现场、民生八大工程建设工地进行采访报道。采访的过程中,老师不断教导我:不但要用善良的眼睛观察社会,更要用智慧的笔、镜头记录社会;要注意捕捉中心人物的关键语言、行动甚至短暂的表情,领会精神实质,洞察丰富内涵;一定要学会沟通和交流,在采访时有话可说,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并成功勾起被采访对象的倾诉欲,这样才算是成功的采访,圆满的采访。当然,新闻节目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因此,我实习的第四个阶段就是跟着老师学习主要从政策关、导向关、时效关、效应关等方面审查一篇新闻稿件、一期新闻节目的优劣成败,只有真正做到态度精诚,策划精细,镜头精到,语言精炼,配音精确,制作精美,编审精密,才能达到效果精彩,满堂喝彩。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匆匆而逝,收获颇丰,感触颇深,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尚未走出象牙塔的我们,平时多重视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环节,到具体工作中运用时往往会与理想相去甚远,不能够发挥自如。只有通过具体工作的磨练和实践,才能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和完善,才能真正检验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通过实习实践,要成为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人,尤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仅需要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技术、凝练的语言,而且,善于沟通的技巧、勇于吃苦的奉献、健康有力的体魄、社会道义的责任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们,一个个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一盏盏照我前行的恒久的路灯!

谢谢你们!

大学生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二)一、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在xx电视台的实习,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这次在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该台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实习期间让我学到很多,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实习不仅在专业技术方面,更多的是社会交际和为人处事方面都为我上了堂精彩的课。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二、实习时间:2011年2月3号----2011年4月5号

三、实习地点:xx省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

四、实习单位和部门:xx省xx市xx区广播电视台隶属xx市xx区广播电视局,是全额拨款政府事业型单位.电视台由新闻部,专题部,节目部,广告部,后期编辑制作部,组成,是xx市xx区权威的信息宣传部门,xx区党和政府的喉舌,xx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门户。其中的《xx新闻》。网站《xx在线》都是该台的品牌栏目。

五、实习内容

这次能去xx区广播电视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在一开始到台里报道的时候,我被分到了电视台的新闻部实习,带我实习的是副台长新闻部部长陈莹以及原新闻部主任(现任台长助理)李孝强主任,以及副主任(现任新闻部主任)杨国辉。对于新闻部,永远都是电视台最忙碌的部门,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几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新闻部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我们一般都是以会议采访为主,区政府会议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及会议采访拍摄的技巧和方法,为以后独自做采访,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采访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明白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东西,了解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问题:新闻作品的信息应该丰富而力避芜杂,这就涉及到了新闻信息的纯度问题。编辑人员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来稿内容丰富却庞杂无序,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才能采用。这样的稿件,信息含量不小,但是排列无序,有时是几个方面的内容糅杂交错;编辑的加工修改,就是要提高稿件的信息纯度,使一篇稿件中的信息指向明确,排列有序。新闻信息的另一个衡量指标,是它清晰度。好的新闻作品,应该是要素完整,交待清楚,让人一读就能明明白白,了解新闻事实,懂得来龙去脉。而信息清晰度低作品,不仅不利于读者知晓事实,达不到新闻传播的目的,还必然降低读者对新闻作品的信任度。因此,新闻写作最忌模糊,越是清晰明白的新闻作品,它的信息含量才越高。新闻作品只有被阅读才有意义,新闻信息只有被接受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新闻信息的可接受状况与接受对象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与传播媒体的总体格局直接相关。

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报道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时政新闻的写作是有它自己的一套的,时政新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会议报道。会议新闻的标题是比较好定夺的。这是因为当记者在分配任务时就已被告知要去某地进行关于什么内容的会议采访,而此次会议的主题既是这里的关于什么内容了。接着导语的写作即为“某月某日,我市在某地召开什么会议,某某重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请看报道:”究其规律即为联系标题进行更[文章来日中国报告网]为详细地描述而已了。正文中内容既是体现导语中“谁作了重要讲话”的逻辑关系——详摘该领导所讲的内容,而其内容的引出又有一定的套路:“职位 姓名 指出 职位 姓名强调 职位 姓名要求”若是这三者共同使用则后二者的“职位”不需要“姓名”可要也用“他/她”取而代之的。写完正文后,按照新闻写作中“倒金字塔式”的写作规律,那么最后一段则是次要内容了如写其他次要的与会人员的出席等等。

三是如何拍摄时政新闻。以拍摄会议现场为例,进入会议现场先从会场的大标幅和全会场开始取景,接着对出席此次会议的重要领导取特写镜头,之后从会场的四个角及中部斡全景取景,全排,一排中的二,三个进行拍摄而其中的特写镜头中的人物在像机的镜 头中所占大小又有许多的学问,在此不便详述。

四是如何制作一条新闻。这部内容不是我的专长,因此只是学了点皮毛而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告诉我如何使用这些机器以及这些机器是干什么的,有一点要紧记的是根据新闻稿子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新闻图片而且图片的出现时间只需几秒便可。

以上四项内容便是我此次实习的内容,是将新闻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新闻工作也成了我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个中的教训和启迪则是更深的。

七.实习总结: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几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辛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在经过了几个月的考验和锻炼之后,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实习是很吃苦的,尤其是在媒体实习,在这种环境之中我深深的感到了未来的就业压力,不学就要被淘汰,竞争是无处不在,在这仅有的最后一学期之中,要好好的学习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本次实习中,同时也暴露出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作为电视台记者所要携带的设备比较多而且杂,要是忘了带上足够的电池与磁带那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任务完不成是肯定的,同样挨批也是少不了的,这样的过失我是犯过几次的,这就说明我不够细心,考虑不够周全,准备不充分,遇事不能冷静,从容不迫。记者的高写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对记者采访成果的纪录,而我对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认识不够清楚,不能较好地掌握其中的技巧,常导致我无法按要求写作,给我和老师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同时也让我下决心努力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在与电视台领导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与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衷心感谢台里领导和同事们的不吝赐教与大力支持帮助。谢谢你们!

2.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篇二

一、管理层———城市电视台新闻团队软实力的发动机

管理层属于人力资源的高端部分, 而占有和利用资源是软实力建构的基础, 因此, 管理层自身的素质和作为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电视新闻团队的管理必须由一个合理分工、适当分权、个人专业素养较为全面的管理团队来进行, 这样既能在重大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决策, 又使团队事务能够在较为平等民主的氛围里得到充分讨论和决策。管理层应在团队管理理念、宗旨、发展目标等方面达成一致。

(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管理运营过程中能够增大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 所有其他的资源都受机械法则的制约, 也就是说, 非人力资源在操作过程中, 并不能产生出比投入的总量更大的产出, 相反, 还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耗损。[1]只有人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城市台的硬资源处于劣势, 加上媒介工作的特性, 人力资源对城市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城市台新闻团队的管理层应首先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人本管理就是把员工作为最重要的资源, 以其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安排工作, 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成长和价值, 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文化建设,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达到团队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赢。[2]为此, 应从人的需求与行为动机、当前的社会生存环境和电视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等方面来分析新闻团队员工的需求, 为城市台新闻团队的人本管理确定原则和指向。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一般满足了低一级的需求, 高一级的需求才会变得迫切。当前我国城市台新闻团队的员工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年轻并追求个性和民主, 加上新闻工作需要较高知识水平, 充满挑战和创意, 有媒介经营管理专著认为:新闻工作者一般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中、高层次需要极其敏感, 因此, 个人成就感与社会责任感应是激励的主要着眼点。但我国目前城市房价高企, 物价通胀, 使城市年轻白领倍感压力。而电视新闻工作相较于其他工作, 时间精力消耗更大, 因此, 团队管理层应充分重视新闻团队员工从合法途径获得满意的物质待遇的需求, 只有员工的体面需求、合理回报以及适当调休等需求得到了保障, 才谈得上团队情感归属, 也才能激发更高一级的需求。其次应通过加强沟通, 开展培训, 让员工参与管理, 部务公开, 提供员工个性发挥的平台等方式来满足其个人得到承认和尊重的需求, 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 使人各尽其能, 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效益, 达成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这样, 才能留住人, 用好人, 打造勇于战斗和善于战斗的队伍, 实现软资源的跨越式突破。

(二) 确定团队的战略目标和宗旨

团队宗旨决定团队发展的方向性问题, 包括社会责任, 团队价值观、团队事业等。团队宗旨的确立使员工认识到领导者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发展决心———虽然城市台是行政区划的主流媒体, 官方喉舌, 虽然捧着铁饭碗, 但整个团队不是在得过且过, 而是在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 这有助于员工保持新闻理想。新闻改革的进程证明, 只有抱定新闻理想的团队和个人才能理清在体制大环境下, 新闻传播理念创新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并跳出迷局, 抓住机会, 长足发展。

组织的使命和宗旨归根结底是由它所面向的市场和顾客来界定的。城市台新闻团队的使命就是与所在城市息息相关, 满足市民的信息需求, 第一时间呈现给他们新闻现场, 为他们解读信息, 分享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团队如果能将这种使命感始终装在心里, 那么它必然能够与时俱进, 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广州电视台新闻部在22年的发展中, 审时度势两度抓住市场机遇。一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针对新闻形式化严重, 政府和百姓信息沟通极度匮乏, 提出做政府和百姓都满意的新闻, 成功打造了《广州电视新闻》品牌栏目。二是在民生新闻的恶性竞争中, 根据城市台的实际, 明确以批评监督为主不适合话语空间相对较小的城市台, 应积极探索重大新闻草根解读, 分享城市生活, 让市民会心微笑的新闻道路, 并将这一理念在其栏目《今日报道》中实践, 再次培育出品牌栏目。

综观广州电视台新闻部的战略制定和实施, 它包括勇于传播理念创新, 绕过体制边缘险地, 优势劣势辩证分析和立足自我开拓进取, 而这一切都源于最快最新满足广州市民信息需求的团队宗旨。

二、团队文化———城市台新闻团队软实力建构的旗帜

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迅速崛起转而饱受诟病, 是低成本市场化迎合市民口味的后果, 这是电视新闻界应当吸取的教训———摒弃新闻节目的风骨和文化去迎合受众, 不能培养出高欣赏指数的栏目。培养忠实观众归根结底需要文化感召力, 也就是软实力。而节目要有文化感召力, 电视新闻团队必须要有鲜明的团队文化。

(一) 电视新闻团队文化建构的首要观念

丹麦学者杰斯帕·昆德对十多个世界顶尖品牌和公司进行分析, 发现不仅是公司的商品和服务,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理念或精神为消费者及市场所认知, 成为了公司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这一结论告诉我们, 建构电视新闻团队文化的首要观念是:不再认为新闻团队是推销新闻节目的工具, 而应该认为, 我们采制的新闻节目是推销新闻团队的工具。在致力于打造新闻栏目之前, 应该致力于打造团队本身, 打造鲜明的团队文化。电视新闻团队文化的价值不仅仅是CIS识别系统的设计和提炼几句宗旨口号, 也不是战略、组织结构方式和制度, 而是成员信仰的价值及行为模式, 是且必须是一种观念层面的深植。它为团队成员所信仰, 并且在整个电视新闻传播中, 包括采编评摄以及策划、包装等等业务流程中所自觉遵循, 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和栏目的传播, 逐步被受众认同和接受。

(二) 呼应城市文化, 提升个体文化

既然新闻团队是借新闻节目来推销自己, 那么节目受众容易接受的文化, 喜爱的品格就是团队文化建构努力的方向。除了客观真实公平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基本面, 城市台新闻团队文化必须与城市文化相呼应。它不仅仅是对本地事物的关心, 即新闻价值中的贴近性, 更体现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观念, 即把握城市文化的价值内核。

新闻团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呼应, 不仅其日常管理和团队氛围具有城市文化特色, 而且, 这些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将直接体现在新闻栏目的策划和报道中。广州文化的核心是开放、务实、轻松、活力, 广州电视台新闻部则着力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 务实的作风, 激励员工迎接挑战的勇气。例如, 建立员工代表制度提供员工建言献策的平台, 鼓励员工发挥个人特长创新小栏目等等。立足广州开放的文化胸襟, 广州电视台新闻部从1995年开始就开辟了国际新闻板块。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有选择地主动出击现场报道, 使市民养成了“有大事看广视新闻”的习惯, 展现了其深谙广式文化内核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 文如其人, 新闻的采写者往往决定了新闻产品的文化品味。而电视媒体本身具有“秀”的特点, 记者在镜前的表现会直接反映出其功力及品味。因此, 要提高新闻的文化品味, 就要解决媒体、编辑部和采编人员的文化品格问题。例如, 对年轻员工长期开展采编业务培训, 开展日评好稿, 月评好稿、自荐好稿, 在员工中树立好新闻、好记者、好编辑的具体典范;通过硬性持久的阅读和文化活动参与要求让员工养成良好的文化熏陶习惯, 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职业素养。

(三) 与时俱进凝练新闻团队核心价值观

一般而言, 统一的群体价值观是长期积淀的产物。但是, 近三十年对于中国电视新闻来说是不断颠覆和前进的时期, 电视新闻的职业价值观本身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 而城市台的新闻团队历史普遍较短。这些给城市台新闻团队统一价值观的自发形成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由管理层凝练发布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对团队成员进行规范和引导就相当必要。应当在对过去的追问中, 在现实的把握中, 对未来的展望中去洞察团队的深层信念和价值, 提炼团队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应当是稳定的, 但不是恒定不变的, 应与时俱进, 适时调整。1998年, 广州台新闻部在总结《广州电视新闻》实践的基础上, 确立核心价值观为:“合作、高效、自律、求实”。在当时的媒体生态环境下, 强调的是学习香港电视新闻的高效, 自觉做好党的喉舌, 反对有偿新闻不正之风, 认真为市民提供权威、有用的信息。进入新世纪, 新闻的平民化、电视化有目共睹, 而电视收视市场竞争态势也日益激烈。通过对新闻产品文化价值的进一步反思, 广州电视台新闻部将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练和拓展, 改为“合作、敬业、创新、关怀”。新的价值观顺应社会发展日益开放民主, 个体价值受到重视的趋势, 给出了明确的价值体系和传播信念指引。

核心价值观一经确定, 通过清晰地言辞表达传递给团队员工, 会连带生成团队的信念与伦理规则, 行为的指引与规范等。而新闻是文化产品, 电视新闻团队价值观对员工的规范和引导一旦为员工所信服和自觉遵守, 比一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容易外显在其产品中为受众所感知, 达到文化感召的作用。

三、量身打造制度———城市台新闻团队软实力建构的护航舰

团队的采编业务组织架构和流程、对记者编辑的日常行为管理等和文化一样影响着节目的表现。制度和文化一样, 共同驱动着团队的执行力。

(一) 开放的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保障机动性

电视新闻团队的组织架构方式显示了团队对电视新闻传播本质的理解和对新闻采制过程的控制理念。我国电视新闻业有三种业务流程的组织架构方式。

一是直线职能制。即按照新闻采编制作的前、后期环节设立科组, 由共同的上级管理部门协调运作。这一制度较难建立运作有效、协调有序的大编辑部, 往往导致对记者管理松散, 妨碍了新闻采制的宏观把控和机动性。

二是记者的“行业分派制”, 即将记者分为法制、工商、文教等行业对口记者, 这有利于记者熟悉行业情况, 把握消息来源, 但也往往使分派记者视域狭窄, 常常把“部门行业工作信息”等同于“公共新闻信息”予以发布, 从而降低了新闻的品质。[3]

三是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专业人才科层选拔制。无论是新闻编辑、记者还是主播, 专业提升空间有限。业绩突出只有一种出路, 那就是被行政提拔, 结果是离开了他最能出成绩的岗位, 而去忙行政琐事, 导致一线骨干记者和编辑流失。

上述电视新闻团队的组织架构机制在当前环境下难以即刻全盘改变, 但可以在新闻团队的运作中进行适当地调整。

一是打破信息流通的疆界。一方面给予记者更多地采制责任, 通过记者采写制一专多能打破直线职能制的局限。另一方面着力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和空间, 改善各环节的信息交流。例如建立编辑审稿网络系统共享信息、集中办公, 使记者、编辑和编审随时可以沟通。此外, 还应强化编辑组的统领意识, 加强策划与协调。

二是在保留行业分派的基础上, 建立机动组确保编审每天有足够的机动力量进行调配。此外, 尽量减少行业会议新闻, 鼓励记者跨行业发现和采制新闻。

三是给一线的记者编辑以职业成长的空间。例如, 将一线工作人员按能力划分资历, 并且不同档次的岗位均在个人收益和荣誉上有所体现。这一方式目前在我国大陆的电视新闻团队中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但香港同行则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 重视行为管理制度和业务标准的建立, 提升团队执行力

执行力是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电视新闻团队的节目可能被复制, 它的记者采访出镜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可能被模仿, 但是, 这个团队的执行力却是别的团队难以拷贝的。因为执行是凝结团队战略、目标、文化和制度的落点。因此, 提升执行力就是软实力建构的具体落实。

高效运转的团队不是等员工行为发生之后才来判断其对错, 而应通过制度、流程、规范、标准等来引导个人行为, 使行为规范和业务标准成为员工的自觉。

首先要制定必要的强制性行为规范。例如员工守则, 直接告诫员工行为的空间和高压线所在, 使其能够根据团队要求进行自我适应和调整。有时候必须做过细的规定, 才能保证所有记者的言行具有本团队的鲜明风格。例如, 记者必须尽量出镜报道, 出镜必须着正装, 男性要打领带, 街头采访必须有五个以上采访对象等。心理研究表明, 人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乃至塑造其价值观念。日常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是对新闻报道流程的总体预监控, 将每个记者、编辑、资料员、后期特技等岗位的人员均纳入了一个较为规范的行为模式, 这样就为具体的新闻报道尤其是突发事件报道的监控带来了便利。

其次是建立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评与奖励措施进行行为管理充分体现了员工自主管理。包括制定各种新闻的划分标准。划分各种新闻的计分方式, 并与记者的收入挂钩, 日评好稿, 月评好稿, 让记者编辑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行为负责, 明白什么是团队想要的好新闻, 什么样的编辑行为是受到鼓励的。在绩效评估中, 绩效评价标准的民主制定, 评估的民主评选非常重要, 这使绩效的管理作用在所有员工心目中获得了合法性。

美国经济学家North的“制度创新”理论提出的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假设是“在约束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此假设断言每个机构或个人在局限的条件下都会不断替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4]因此, 使制度的执行与否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是确保制度不变成摆设的关键。例如以指纹打卡机取代普通打卡机, 制定严厉的迟到处罚措施, 能立刻改变上班时间随意的状况。

提升执行力还要重视团队科组的作用。科组是新闻团队员工工作的具体执行环境, 只有当中层的主管不是作为管理层的传声筒存在, 而真正担负起小组的业务管理工作, 确立起一定的权威, 能够根据本科组的实际进行报道计划、策划的安排, 带领科组员工冲刺新的报道水准, 团队的执行力才能真正提高。

论文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级广播电视重点研究课题《城市电视台新闻团队软实力建构研究》的中期成果。

摘要:城市电视台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决定了其在资本实力、设备状况、话语空间等硬实力资源方面的弱势地位, 尤其是在新闻竞争中, 这种资源之伤更能体现出来。重视软实力的建构是城市电视台新闻团队在竞争中的必然选择。这种建构主要通过管理层的观念更新、团队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城市台,新闻团队,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40.

[2]王瑞香.图书馆馆员的人性化管理[J].科学与管理, 2005 (2) :68.

[3]丁玲华.在技术创新、政治改革、管理机制的合力推动下前行[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5:6.

3.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篇三

关键词:电视新闻摄像;拍摄原则;个性化;想象力;稳定性;无剪辑拍摄意识

电视摄像记者作为电视现场的第一亲历者和记录者,要把现实对象的形态、体积、质感、神韵、情绪、动作、语言及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具像符号,通过对事物外在表征和内在意蕴的独特表现,把观众带进特定的新闻现场。因此,电视新闻摄像在电视新闻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对于电视摄像,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轻视或忽略,这大大影响了电视摄像水平的提升,也进一步制约了电视新闻质量的提高。因此,重新认识电视摄像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摄像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好电视摄像的质量关,对提升电视新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电视新闻摄像技术、技巧与电视新闻制作之间的关系探讨。

一、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技术与技巧

电视新闻通过图像和各个图像连续衔接表达内容。电视新闻摄像人员以敏捷的判断力及熟练的摄像技巧去捕捉被摄对象最富有本质特点的情节、细节以及精彩生动的画面,在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件中发现事物的精细点,应用图像的容量和图像的选择,去创造声画并茂的电视画面。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摄像人员应该懂得如何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形式元素为节目主题内容服务,挖掘别人想用但还没有用过的角度,利用多角度、多景别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电视新闻画面的拍摄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好的电视新闻画面离不开电视摄像记者对于稳、移和构图等几个要素的把握与处理。

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推镜头是将某一个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拉镜头则是把某一主体放到一个环境中。推拉镜头的效果是强烈的,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突出环境中的主体,起幅与落幅应果断、干净利落,并有适当的长度,在推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结构中的中心位置,推拉速度要与画面内的情节一致。任何镜头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画面中停机,这是从镜头组接和人们心理要求角度谈的。镜头摇摇晃晃、无规律地摆动等,会令人心烦意乱甚至产生厌恶感,对新闻片、专题片来说尤其如此。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要尽量缓慢移动且要保持水平移动。如拍摄文成珊溪水库坝区全貌,既可以居高正面俯摄,也可以侧面俯摄,但无论是“摇”、还是“推拉”镜头,都要尽量缓慢移动以保证画面稳,否则会出现跳跃式的突变,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移,是指移动机位和变换镜头,是摄像重点需要掌握的部分之一。移动画面通过内容的不断变化,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弥补定点拍摄的不足,形成多样化的视点,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等复杂场景方面,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对复杂空间表现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

构图,是指摄像把物体在画面结构取景范围内进行艺术真实、合情合理的安排和组合,使其成为一种令人感到美妙的形态。电视的画面构图有着自己特有的规律和原理,画面结构要简单明了,坚持一个画面反映一个典型事件的发展过程,不可出现多中心、多主题。画面的立意要明确,突出主题,主体的安排一定要在视角中心位置上并占据一定的面积比例。

二、摄像个性化行为特征与想象力对电视画面的影响

一部好的电视新闻片作品,不仅与编导、剪辑、录音合成等环节有关,而且摄像人员的个性化行为与想象力在电视片制作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构思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电视摄像也不例外。但是,在电视摄像过程中往往只顾稿本内容而忽视了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结果由于有限的固定镜头而限制了摄录操作的灵活性,最后可能为编辑带来困难。

想象和虚构不是一回事。想象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设计镜头、美化画面、丰富画面语言。发挥想象力在摄像过程中甚为重要,它使摄录人员能准确地选择艺术形象。想象的作用还在于通过摄录的电视画面,形象而有力地吸引观众并使之产生共鸣。在发挥想象力时,必须注意空间感、立体感、质感,充分运用透视、光线、线条、色调和镜头组接等手法和技巧,从而既保证稿本的科学性,又增强画面表现的艺术性。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人的因素来决定的。电视新闻片、专题片作品成功与否和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紧密相关。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来自摄像人员的日常观察,深入的理论学习。

三、运用“无剪辑拍摄”意识,提高摄像水平

“无剪辑拍摄”源于电视新闻拍摄,是一种高效的新闻拍摄方法。在电视新闻拍摄中的“无剪辑拍摄”意识,是指摄像记者要具有蒙太奇思维的能力,要了解报道的总体构思。在这基础上,再对拍摄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拍摄。记者的无剪辑拍摄意识,也可以帮助他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内涵,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效率,对于提高报道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视新闻拍摄中要具有“无剪辑拍摄”意识,关键是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和拍摄时的镜头处理。

摄像记者在拍摄前要明确拍摄的主题,根据主题确定拍摄的画面,并根据实际拍摄的需要,在允許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活动的进程与顺序。对于一些非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在拍摄前一定要进行比较详细的策划,这包括对新闻事件的了解、新闻事件背景资料的查阅、新闻事件中的有关人物进行采访等;对于突发性的电视新闻报道,也要在新闻现场迅速了解新闻事件、确立新闻主题和拍摄重点,如果事件允许,最好能列出简单的拍摄提纲和采访内容,尽量避免因盲目拍摄而形成大量废镜头或无用的素材。

“无剪辑拍摄”意识,体现了摄像记者的综合制作水平和作为电视摄像人员的总体素质。

首先,“无剪辑拍摄”要求摄像记者具备熟练的摄像技巧。摄像记者必须熟练掌握摄像机的构成原理和应用技术,懂得构图原理,使拍摄出来的画面构图合理,画面生动,色彩饱满。其次,具备新闻敏感性、判断力和节目的策划能力。当面对新闻事件的发生时,摄像记者能敏锐地捕捉到新闻事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有预见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能掌握整个节目的拍摄思想和基本框架。再次,要具有编辑的基本素质。摄像记者要懂得电视编辑选取素材的标准,遵循电视镜头组接的原则,并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编辑的基本原则,要始终带着编辑的意识去拍摄,用编辑的眼光选择镜头画面。

参考文献

[1]彭菊华。新闻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2]胡立德。新闻摄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01-411.

[3]叶子,高克明。电视新闻探索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210-214.

4.电视台新闻实习报告 篇四

实习时间:20XX.7~20XX.8

实习报告

20XX 年 7 月 7 日 ,恰逢卢沟桥事变 68 周年纪念。带着 6 小时车程后的几分疲倦,我第一次踏上了羊城这片热土。身边的人约好了似的突然齐刷刷地说起了粤语,心里想着要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我的实习心里真的觉得有些迷茫,只能努力瞪大着惺忪睡眼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企图马上把广州了解个透。就这一点野心而言,我跟当年鬼子进村地时候的确没什么两样。

等找到房子,简单地安顿下来,第一天就要过去了。阴霾的天空,湿热的空气,拥挤的车流,噪音污染严重超标的市区——这就是我对广州的最初印象。想起白天在街上看到不下 50 个的黑人联想到非洲的难民营,心里更是陡添了几分惆怅。不过很快我就抵挡不住睡眠的诱惑,在一张席子上睡着了,席子的下面是硬邦邦的水泥地,一台老式的松下空调是房间里唯一的奢侈品。当然,奢侈的东西从来不乏追随者,我亲爱的 5 个阶级弟兄也在空调下作不规则的卧倒状。

第二天广州下起了小雨,前一天两位广东同学在我面前吹嘘“广州不下雨”的谣言被轻易攻破,没有一点缓冲。而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也马上就开始了,一切似乎都来得那么突然。学院的另外 10 多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了不同的栏目,我和曹飞跃却别指定分配到经济频道。后来想想大概是组织上考虑到我的语言问题,心里十分温暖。

新闻人注重效率的确是事实。我们很快有了各自的记者老师。第一次跟记者出去是到广州城郊的一个装修甚是豪华的酒店里拍一个省委宣传部的会议新闻。第一次参加省级会议,心里确实有那么几分激动。但是很快,我的兴奋同样被睡眠轻松打败。两个小时的会议之后,我把刚才搬出来的脚架再装好放回车里,然后跟着记者坐车回台,写好一篇普通的短消息被记者弃用,看着记者在对编机上运指如飞好生嫉妒之后,一天的实习结束了。同学问我这一天都干了什么,我回答得相当精简:“采、写、编。”

当然,我深知“万事开头难”这一真理。因此,第二天我又起了个大早就往电视台跑,在新闻部坐着等待我的记者老师出现。可是,当其他的实习生都争先恐后抱着脚架跟在各自的老师出去以后,我还在那坐着,拿着一张报纸掩饰发呆。到了差不多 11 点地时候,我给记者老师发了一个信息,才知道他已经出差去了,这几天不回来。这对我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悻悻地吃了几口饭就往住地地方漫步回去了。

古人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我“失习”的第二天,我在新闻部办公室遇到了后来一直带我的 管焱子 老师。 管 老师虽然不是记者,只负责摄像,但是多年的新闻从业经历让他有了比我们实习生甚至那些初出校园没几年的年轻记者都老练了很多。平常大伙都叫他“管哥”,他也叫我这么叫他,不过我还是坚持着“ 管 老师”,毕竟这是基本的原则。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我跟着管老师跑了大半个广州城。因为管老师做的比较多的都是民声新闻,所以走街串巷成了家常便饭。虽然没有了豪华酒店的高规格待遇,但是能够听听街坊的心声,了解了解百姓的疾苦倒更让我觉得自然,更觉得安稳。虽然在学校学习到的新闻理论和新闻技巧让我相对于其他学校的实习生有了较多的施展空间,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积极实践,我也发现了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的不足以及在新闻理念上的片面和狭隘。真的很感谢学院能给我们这次实习机会,让我们这群过惯了校园生活的学生真正地明白和了解了社会新闻。这些经验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是异常宝贵的。

回想这一个半月的实习经历,到现在心里还是非常怀念。想起 6 个人挤一个不足 10平米的空调房的困窘;想起第一次被人塞“红包”时自己的一脸惊慌;想起第一次下车就听见群众高喊“南方台来了”并热烈的鼓掌声时的那份激动和荣耀;想起 管 老师的手把手叫我用大机时的和蔼笑容;想起光荣;想起梦想。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总结一下经验,哪怕是过时的、粗陋的,或许也能发挥一点余热。

一、要有自信——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有自己的优势

暑假是电视台以及其他媒体实习声充斥的季节,在我们实习的新闻部,总共才 30 多来位记者,就来了 20 多个实习生。在办公室上座率高的时候,晚去的人几乎找不到地方下脚。如果你表现的过于谦虚甚至软弱,你就会被别人踩在脚下。所以你必须表现的更有自信,事实证明,我们的写作能力可能暂时比不上复旦、北广那种老牌名校的学生,但是我们的实操能力绝对不会逊色于他们,而在以动手为先的电视台,这一块优势足矣。顺便提一下,去电视台实习的不都是新闻学院的学生,如果你因为过于腼腆被一个学商的学生占尽优势,那实在是冤得不行。

当然,需要声明的是,自信的表现并不是猖狂。

二、写作能力仍然要重视——文字能力在任何媒体都是基础

南方台新闻部在评判一条新闻的时候,画面当然是重要因素,但被摆在第一位的仍然是文字。对于同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

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新闻部总监在给我们开会的时候也说过更喜欢招收那些在平面媒体干过几年的记者。然而相对于实操能力,文字把握能力是我们较弱的环节,应该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不卑不亢——学会与人打交道

其实这和第一点有点重合。除了和其他实习生打交道,怎样和自己的老师处理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实习质量,说远了,还能为你在以后的实习和找工打好基础。说记者敏感或许并不为过,有些事情处理不好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所以,在外面实习,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这不仅仅关乎我们自己,更因为我们代表着学院,代表着汕大。

5.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报告 篇五

台州广播电视总台集台州电视台和台州广播电台为一体,现有电视新闻,影视新闻,电视财富,新闻广播,交通广播,音乐广播等频道,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报告。

台州交通广播是台州广播电视总台下设的专业广播频道。自2000年12月开播以来,交通广播以移动人群为目标听众,突出“本土,服务,专业”的频道个性。经过7年多的发展,交通广播已经逐渐成为台州地区重要的媒体之一。

台州交通广播的节目设置突出专业的特色。《路家兄妹》、《汽车CD》、《一路新鲜》、《市民热线》、《车友俱乐部》、《一路畅通》、《都市心情》、《假日台州》、《台州早班车》等节目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节目。

实习前期 我主要参与户外的采访活动,基本与交通有关的案例以及相关活动打交道,还通过为广播节目“找新闻”来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就是从各大网站和报纸上找“含金量”高的新闻素材)。

实习中期,我在参与采访活动的同时,也开始接触了导播以及《汽车CD》节目的制作。我学会了录音棚里的设备操作,可以自己制作剪辑,实习报告《新闻专业电视台实习报告》。老师还让我参与了直播的节目,锻炼我的胆量和应变的能力。我还参与了一次电视台《法庭内外》栏目组的采访拍摄。

实习后期,开始跟随编辑学习编稿。在学习的同时也尝试着改写新闻素材,被采用了近10篇。

6.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篇六

《百姓看法》栏目分为新闻部和专题部两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类新闻,比如消费者权益之类,要求的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无须悬念。而专题部做的专题通常则是全省各地已经破获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数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况而定,不仅要求记者赶赴现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审查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到怎么样排除困难最终将罪犯捉拿归案,还要求记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这就对记者的视觉感官和画面组合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经过两天的观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爱好以及特长,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跟着专题组的老师跑专题。我想,这样不仅更能够挑战自己,而且更能够发挥和挖掘自己的写作特长,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于是来到电视台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栏目制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栏目制片把我分给了专题部的一个记者,我叫他吴老师。

因为上一期的专题节目刚做好交上去,当天暂时是没有采访也没有新闻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带我的记者吴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他问为什么选择做专题。我说我喜欢写,特别是这样的长篇报道,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他笑说做专题是得经常下乡的而且常常一下乡就是好几天。我说没关系,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接着他问能坐车吗,会不会晕车,因为如果下乡的话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车在路途上颠簸。我笑,说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晕过车呢,就喜欢坐车了。最后吴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我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他是很担心我是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在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当天下班之前吴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他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第二天的下乡做一个准备。我清楚要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当时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实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个让自己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的机会。而这个即将到来的机会让我激动不已。

因为栏目里的实习生较多,而班上的另一个女同学z也比较想做专题,于是栏目制片把我们两个人一起分给了吴老师。第二天早上8点我和z就赶到了电视台,和匆匆赶来的吴老师从台里借出摄象机三脚架话筒和录象带之类的大包设备上车直奔目的地——黔东南州施秉县。车上,吴老师只是给我们大概说了一下我们要采访的是一个双尸案。

当天下午到达施秉县公安局,当下公安局的局长就此事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我和另一个实习生z对此案有了一个大体而粗略的了解。晚饭后回到住处,吴老师就第二天的采访和我们做了一个讨论。首先他用简单的语言从新将整个事件拉了一条线索,然后让我们考虑几分钟,再把自己将如何策划这个专题的想法,以及下一天我们将采访些什么人,什么人采访什么内容,稿子将怎么下笔,需要些什么镜头等说给他听听。几分钟之后,我和z分别将各自的想法说了一遍,吴老师对我们说到的一些可取的想法赞赏了一番后,让我们先回去好好休息,天亮好好工作。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做的我们,这个时候才清楚,原来之前我们的想法都太过幼稚而显得可笑。一个专题哪怕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的记录,文字的记录都只是其中的一个载体,和画面一起述说着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新闻策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的采访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有时候为了一个画面或者被采访者的一句话,要反反复复的重复一两个小时。大家都知道,平时说话顺畅而自然的人,面对摄象机的时候有的人会紧张显得不自然,甚至严重的说话都会断断续续,这就是“晕机”。面对出现这种状况的被采访者,记者要异常的有耐心,转移其注意力,循序渐进而不可以表现出焦躁。

7.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篇七

一、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要素

新闻采编的实质是新闻采集与编辑的过程, 它展现了新闻作品产生的整个流程, 如采访新闻事件、编辑新闻稿件、写作文案等。 (1)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会涉及多方面的新闻内容, 需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满足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共同需求, 开发出更多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因此,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新闻采编工作的新闻内容。新闻内容指的是地级市电视台要向受众传递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影响受众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因此地级市电视台必须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二是新闻采编工作的表现形式。它是指地级市电视台采用何种方式传递新闻内容, 通常会影响受众的接受程度, 因此地级市电视台要采用互动式的表现形式, 提高受众接受新闻内容的程度。三是新闻采编工作的制作技术。制作技术是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的主要技术支撑, 它推动了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 因此地级市电视台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制作技术, 为新闻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要保证新闻记者掌握先进的制作技术, 更有效地完成新闻采编工作。

二、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提高新闻采编能力的路径

(一) 新闻职业道德的提高

职业道德是任何一类行业员工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它直接表现为工作人员的品德与行为, 在评价工作人员的思想与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同样需要养成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 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客观、真实地分析新闻事件, 坚持实事求是的做事原则, 公正、客观地报道新闻内容, 秉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理念, 真正履行人民群众喉舌的职责, 为人民群众实行舆论监督与管理的重要职能, 提高新闻记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获得人民群众的深度信任。 (2)

(二) 新闻价值取向的遵循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 坚持以民为本的新闻价值发展取向, 开发多样化的民生类新闻节目, 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对于地级市电视台而言, 它的受众更多的是基层群众,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坚持以民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 深入基层群众的生活, 一方面挖掘基层群众生活中的新闻内容, 另一方面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促进新闻采编工作在民生服务方面的重要功能, 增强新闻报道接地气、民生化的重要特点。

(三) 新闻采编特征的保持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 要遵循新闻采编的基本原则, 掌握好新闻报道的分寸, 实事求是地报道新闻事件, 保证新闻报道的公开、公正, 提高新闻内容的求真务实, 因此新闻记者要严格按照新闻采编的原则开展新闻工作, 一方面保证自身态度的公平、公正, 另一方面维护社会制度的公平、公正,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另外,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采编工作表现出实时性与互动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敏锐地发现新闻事件, 及时报道新闻信息, 让人民群众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新闻资讯, 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互动、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 增强新闻记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 促使新闻记者报道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民生类新闻栏目。

(四) 新闻采编要素的选择

地级市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合理地选择新闻采编的要求, 主要包括新闻采编重点的选择与新闻内容的选择。在新闻采编重点的选择方面, 新闻记者要具备较高的新闻意识, 选择各类疑难问题作为新闻采编的重点, 如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生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政府颁布的有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政策等, 这些都是新闻记者采编的重要题材。因此, 新闻记者一方面要实时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 第一时间掌握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 另一方面要深入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敏锐地发现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为人民群众寻求解决的方案, 保证新闻记者的采编工作既好看又有实用性的重要特征。在新闻采编内容的选择方面, 新闻记者要依据地级市电视台的现实特点、人民群众的接受心理, 选择符合电视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新闻内容, 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明确所在地级市电视台的发展趋势, 了解人民群众对新闻节目的实际需求, 采集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各类新闻事件, 选择与本区域相关的新闻内容, 并对相应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报道, 以此引发受众的共鸣。

三、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增强新闻采编能力的建议

(一)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新闻敏感性是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它是指新闻记者在新闻线索与事实的捕捉过程中, 能够敏锐地对各类新闻做出适当的反应, 并且对新闻事件具有犀利的洞察力 (3) , 这就要求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能够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新意, 能够敏锐地判断何种事件能够成为新闻线索与事实、何种事件能够挖掘到更深层次的新闻内容、何种事件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新闻记者只有能够敏锐地洞察新闻事件隐含的意义, 才能发现生活中的新闻。因此, 作为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 要多调查、多思考、多研究、多走访, 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意, 透过普通的现象发现本质,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新闻。

(二)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新闻记者崇高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它一方面要求新闻记者要客观、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 另一方面要求新闻记者为自身行为负责, 保证自身的行为不违反职业道德。因此,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在挖掘新闻事件时, 既要亲自到第一现场进行调查与采访, 保证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 又要利用多种手段, 如电话访问、民意调查等方式, 确保新闻事件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结语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既具有一般记者的共性特征, 又具有地级市新闻记者的特性, 由于所在区域范围的制约, 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更重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开发与挖掘, 更关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事件, 这要求新闻记者要积极适应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 采集、编排适合地级市电视台需要的新闻, 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节目的要求, 促进地级市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的良好有序发展。

注释

11危义铭.地级市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14) :187-189.

22刘蓉.县级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科技信息导刊, 2012 (5) :82.

8.电视台新闻部实习报告 篇八

关键词: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76-2

0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很多现代科学技术被引入到电视传播领域,广大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编辑队伍。新闻编辑工作是电视台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新闻编辑工作涉及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播出等整个过程,既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又需要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对于县级电视台来说,由于受经济、地域、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要想制作出精良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新时期的电视新闻工作,以提高行业竞争力。

1 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素质要求

1.1 扎实的专业知识

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首先,电视新闻由于受地域、环境、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新闻内容的范围也比较广泛,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涉猎广泛,要能够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去解读新闻事件。在进行新闻解说过程中也要用自身专业的知识去传达新闻所要表达的内涵,为广大民众准确传递信息。

1.2 熟练的业务能力

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除了要具备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熟练的业务能力。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系统而复杂,需要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信息资料收集能力、新闻编辑制作能力、文字解说能力等,才能更好地驾驭电视新闻节目。还要学会使用拍摄素材的机器设备,并掌握一定技巧,因为电视编辑工作必须与图像打交道,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到最有价值的新闻画面。另外,作为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积极深入基层群众,加强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善于从群众中挖掘新闻信息,从而制作出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节目。

1.3 敏感的新闻洞察能力

新闻敏感度是决定一个新闻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作为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关键人员,必须要有敏感的新闻洞察能力,要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中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焦点和热点,提炼新闻报道的主题,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制作成满足观众需求的电视新闻节目。这就需要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实践工作当中总结经验,提升新闻敏感度,为人民群众搜集和播报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例如:在2003年的一个夏天,我们接到了群众热线,在我县一个乡镇,一支送葬队伍在燃放鞭炮时,意外引燃了车里的鞭炮,引发爆炸。结果三名燃炮人员,当场一死一伤,还有一个靠攀爬挂在车厢外侥幸逃过。我们记者在事发后半小时赶到了现场,甚至比120还去得早。在记者出发的时候,我就及时与湖南经视和衡阳市台取得了联系,结果是,记者回来后,他们一边拷贝视频,剪辑画面,一边组织文字。半小时后,我派人把视频文稿送到了衡阳市台,湖南经视的采访车,也在高速口接到了素材。在当天的新闻节目中,湖南经视首先播出,衡阳市台随后播出,县台播出时间还晚一些。那是一次成功的与时间赛跑的新闻速递。

1.4 较强的策划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电视新闻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电视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实效性、创新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级电视台要想吸引受众的关注,就必须提高新闻节目的创新水平,因此新时期的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也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策划和创新能力。电视新闻编辑的策划意识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制作过程当中,主要体现在新闻选题、新闻稿件资料的搜集整理、新闻编排等多项工作内容当中。良好的策划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使新闻编辑人员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明确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向和主题,尽量报道群众所思所想,反映群众心声,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充分发挥新闻节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等功能,实现新闻节目的价值。例如:2003年的国庆节前夕,我策划了一个国庆特别节目,《我与祖国共成长》。通过筛选,选出了工、农、兵、商、政5个不同行业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生日都是1949年的10 月1 日。节目报道的是他们在与祖国共成长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他们所在行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表达了对祖国日渐强大、日渐富强的喜悦。这组节目在国庆期间播出,群众反响强烈,衡阳市台也全部播发。

2 提高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素质的策略

2.1 提高新闻编辑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文字编辑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素质。如果具备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能力,就能够灵活的描述出新闻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和信息。另外,县级电视台直播节目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新闻编辑人员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做好文字和语言编辑工作,保证直播节目质量。当然,县级电视台的新闻直播还比较少,但是文娱节目、体育节目现场直播,我们台都直播过。现场主持词和画面切换,都对编辑人员的素质退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整个县级电视台采编人员团队,提出了高素质的要求。

2.2 加强对新闻编辑的业务技能训练

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素质,就必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智慧枢纽,既要负责新闻报道的整体发展方向,又要把握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包括新闻标题的设定、文字的编辑表达、新闻画面的制作和处理、新闻节目播出的效果等,这些都需要新闻编辑工作人员以较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来实现。首先,为了保证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就有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涵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胜任新闻编辑工作。其次,新闻编辑要参与电视新闻节目采编、录制、播出等一系列过程,除了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学会使用各种拍摄设备、编辑设备、音响设备等,辅助技术人员做好新闻的编排组合和后期制作工作,确保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此外,电视台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多为新闻编辑人员创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锻炼编辑“一专多能”的本领,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像我们台,多年来就坚持一季度一评的台内优稿评选制度,评选当天晚上,所有采编人员集中观看各频道选送的优稿节目,新闻、专题、广告都有。边看边议,边看边学,边看边点评。从题材选择、角度切入、拍摄手法、画面构图、解说同期文字的搭配、后期的编辑等,逐一评说。通过这样的点评活动,大家看到了各自的优缺点,随后的节目,一次就有一次的进步,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2.3 强化新闻编辑的修养和策划意识

一名合格的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修养,还要具备较强的政治素养,在工作过程中牢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总结经验。要具备全局意识,能够高瞻远瞩,做到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策划创新,将新闻真实、全面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进而满足受众需求。

3 总结

综上,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都比较强的工作,需要编辑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敏感的洞察能力、较强的策划和创新能力等,并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并制作出满足大众需求的新闻节目。

参 考 文 献

[1] 常京南.简论新形势下县级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大众文艺,2014,18:190.

[2] 李娟.浅谈如何提升县级电视台编辑的职业素质[J].新闻传播,2014,08:26.

上一篇:暂不办理个人档案或同意调出函承诺书--签名按手印下一篇:施工企业财务报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