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2024-08-26

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共15篇)

1.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歌曲,并会替换歌词演唱。

2.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能大胆运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欢快,有趣的音乐形象。。

3.乐意与同伴共同表演,体验其中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准备

活动故事图片 螃蟹头饰 青蛙头饰 小花猫头饰 小鸭子头饰

三.教学过程:

1.韵律《抓泥鳅》进场,调动情绪。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外面郊游吧,看能不能有小泥鳅在等着我们呢?”

2.设置情境,引入情感。

教师:“我们来到了哪里呢?你看见了什么?”

3.展示故事图片,欣赏歌曲,感受韵律。

(1)倾听音乐,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师:“绿草地上发生了什么事呢?嘘!你们听!”

教师:“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好听吗?”

(2)教师有表情的演唱,初步熟悉歌曲。

教师:那绿草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

4.粉段感受,加深理解。

(1)再次欣赏故事图片,进一步熟悉歌曲。

教师:原来小动物们在举办音乐会呢!现在,请你仔细听一听,青蛙是怎么

2.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二

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 其影响力已波及幼儿园, 幼儿园的孩子们哼着流行乐, 扭着街舞的情形并不罕见, 甚至还被搬上舞台, 几岁的幼童大跳劲舞, 以往天真烂漫的孩子跳皮筋、踢毽子、唱民谣早已成为记忆中的一幕。由于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我国传承多年的民族音乐和舞蹈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受到冷落。这样发展下去, 后果不堪设想。对此, 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相关决定, 提出要尽快改善美育工作发展落后的局面, 将美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去。音乐和舞蹈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从孩子抓起, 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承我国民族音乐和舞蹈文化的途径和渠道。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孩子的情感体验

幼儿园的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和舞蹈教育过程中, 只是简单的播放音乐、教授舞蹈动作, 忽视了孩子们对于音乐和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 这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们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学习没有兴趣。

2.教学观念落后, 没有教学情境意识

当前的幼儿园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大部分还是延续着传统模式, 即教师示范, 孩子模仿, 再进行反复练习。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 一组用歌词伴唱, 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 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 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 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3.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教师示范、孩子模仿这种格式化的教学模式, 使孩子们根本不会去在意或者是关注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内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 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 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 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三、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对策建议

1.严格筛选教学作品

(1) 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 选择孩子们感兴趣、愿意学的民族音乐作品

例如, 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 狮子的生动活泼和绣球的艳丽多彩都是吸引孩子们的关键点, 播放这样的民族音乐时, 孩子们就会随着旋律自然而然的手舞足蹈、以自己心目中的动作去表现自己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

(2) 教学素材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使孩子们对其具有熟悉感

例如, 壮族的《包粽子》, 这首曲目的歌词简单, 曲调生动, 节奏顺畅, 加上包粽子的传统, 孩子们对此当然不会陌生, 在理解上难度较小, 更容易产生兴趣。

(3) 在选择教学曲目时的多样性, 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

幼儿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多种题材的曲目, 保持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的新鲜感。比如, 藏族的《北京的金山上》, 体现的是高亢和雄伟, 壮族的《舞公狮》表现的是神秘和庄重, 《什么水面打筋斗》所表达的是愉悦和欢快, 多种类型和题材的音乐可以使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不同的情绪。

2.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因此, 要想在幼儿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孩子们对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培养孩子们的感受能力。例如, 对于民族音乐舞蹈《茶趣》, 教师在进行舞蹈编排时就要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的情境, 先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 激发对茶农们愉悦劳作的向往之情, 同时穿插音乐, 感受壮族民族音乐的动听旋律, 在舞蹈练习环节, 穿上壮族的民族服装, 这样更容易融入到音乐之中, 激发舞蹈激情。

3.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师也要根据时代的要求, 转变教学观念, 将孩子当做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真正发挥其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1) 通过教师的有序组织,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美的意境

教师要注意从孩子们理解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 循序渐进的加以指导, 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 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和舞蹈的内在美。

(2) 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 感受民族音乐并将其表现出来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动作。孩子们只有真正的感受了民族音乐, 才不会出现依葫芦画瓢模仿的情况。融入了孩子们真实感受的表演, 才是有所联想、对表象加以整合的的表演, 才是幼儿园进行民族音乐和舞蹈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幼儿园小班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实证研究

我们在这里运用一组幼儿园小班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植入课程为主, 来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

1.设计意图

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活动目标

感受民族文化的色彩缤纷;鼓励幼儿大胆创编与花色相应的梦,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编能力。

3.活动准备

课件一份、服装几套、花、图谱、音乐磁带。

4.活动过程

(1) 回忆经验

大家对于少数民族有什么印象, 我们这里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小朋友。

(2) 欣赏散文

今天, 老师要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民族歌曲, 听一听, 大家想想是哪个民族的歌谣?

评析:为让幼儿直观地认识体验多彩的世界,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用课件展现逼真的色彩, 让幼儿通过视、听, 多通道感受民族音乐的梦幻色彩、优美意境。

五、小结

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件打基础的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 作为参与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 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广东省幼儿园教育指南》 (试行) 关于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指导要点中指出:“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 尤其要充分利用广东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 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 拓展艺术视野。”从幼儿教育开始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 是一件及具意义的探究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玉兰.营造幼儿园民族艺术氛围提高幼儿素质教育质量.中国美术教育, 2000年, (2) .

[2]刘定娥.浅议如何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艺术文化.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0年, (1) .

[3]陈凤.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环境.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新疆卷) , 2010.

3.大班音乐活动:孤独的牧羊人 篇三

这首歌曲选自美国经典电影《音乐之声》,纯正的英文原声演唱忽高忽低、真假声交替形成独特的演唱效果,加之活泼的旋律、诙谐的衬词、欢快的节奏和配器使歌曲沁人心扉,幼儿听后更是为之兴奋和震撼。尽管这种成人演唱的英文歌曲似乎离幼儿很远,但仔细聆听,我们能挖掘其中大班幼儿能够欣赏的一些元素,如:歌曲愉快、诙谐的演唱风格,歌曲中频频出现并富有变化的衬词以及歌曲给我们带来的愉快感受等等。针对大班幼儿的情绪情感、兴趣经验和游戏心理的需求,我将本次活动第一课时的切入点定位在初步感受、体验歌曲活泼快乐、幽默诙谐的情绪上,通过英文中文歌曲、木偶剧表演的欣赏、衬词的听辨、演唱、表现以及“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并表现歌曲的快乐情绪。对于歌曲衬词部分我们挖掘其中不同音高的变化作为幼儿学习的难点,通过图谱、身体参与等方式来让幼儿更轻松地接受高低音和渐高音的演唱方法。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能听辩衬词的不同音高变化。

2.借助图谱、身体动作等方式尝试演唱衬词并通过“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表现歌曲快乐的情绪。

3.在游戏中感受并体验牧羊人的幽默和快乐。

活动准备:

1.PPT:牧羊人生活图片;《孤独的牧羊人》歌曲录音、《音乐之声》片段;自制“羊鞭”一根。

2.经验准备:对于“孤独”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感知牧羊人的生活

教师:在茫茫的草原上,在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每天都是一个人带着羊群们到处走走看看,没有朋友、没有热闹的生活,只有羊群陪伴,你们觉得他的生活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1.欣赏英文歌曲,初步感受歌曲快乐的情绪。

教师:仔细听听看,歌里的牧羊人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你们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小结:这首歌的旋律很活泼,演唱的速度很欢快,并且还听到了很多声音演唱,所以在这首英文歌曲里,我们觉得牧羊人不孤独,很快乐。

2.欣赏《音乐之声》中歌曲和木偶剧表演片段,进一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教师:这个木偶剧好玩吗?你觉得哪里很好玩?

小结:在木偶剧里我们看到牧羊人在快乐地歌唱,歌声还吸引了很多的人都来听,连我们的小朋友都觉得特别得开心、好玩。

三、欣赏歌曲,听辨衬词不同的音高变化,并尝试演唱和表现衬词

1.欣赏教师中文演唱,理解歌词,发现并初步感知衬词。

教师:歌里到底唱了什么?有哪些人听到了他的歌声呢?

这首歌里我们听到重复最多、最好玩的是哪一句?

2.玩“小羊学牧羊人”的游戏,初步感知衬词的不同。

3.欣赏歌曲第一段,借助图谱和手势发现高低音不同的衬词,并尝试演唱。

(1)倾听,引导幼儿发现衬词高低音的不同。

教师:这个好玩的声音在歌里唱的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通过幼儿自由演唱、师幼对唱的形式尝试演唱衬词。

4.欣赏歌曲结尾部分,借助图谱听辨四句衬词的渐高音,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

(1)倾听,发现四句衬词的渐高音。

教师:除了高低不同,这些声音还有什么变化呢?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渐高音。

教师:可以怎么表现越来越高呢?

小结:在这首快乐的歌里,我们发现牧羊人实在是幽默、逗乐,他会用各种各样好玩、有趣的声音呼喊小羊,再加上不同的音高处理让我们听起来更是喜爱!你们喜欢牧羊人吗?

四、游戏:“牧羊人和小羊”,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

1.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结构图谱,了解歌曲的结构。

教师:牧羊人每天和他心爱的小羊们在一起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游戏。他们都会做些什么游戏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分段尝试游戏,熟悉游戏要求。(牧羊人带小羊上山——清点小羊——结伴跳舞——学唱歌)

重点练习“牧羊人带小羊上山”牧羊人甩动羊鞭时,小羊高声唱出衬词;牧羊人清点小羊时,被摸到头的小羊快速蹲下。

3.跟随音乐完整地游戏,体验并表现歌曲快乐的情绪。

4.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四

活动目标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创编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练。

应用原有的动作、队形知识和教师新提供的动作语汇,分小组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编的B段舞蹈。在小组活动中体验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活动准备 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谱比较熟练地表演A段舞蹈。

三个小组各自创编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谱,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表演各自的舞蹈。活动过程 幼儿表演已经学会的舞蹈。

欣赏和模仿教师示范的新动作。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欢快的太平鼓舞,请你们欣赏。看一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幼儿饶有兴致地观赏老师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师表演之后,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老师表演的什么动作?为什么喜欢?

幼儿1:我发现袁老师做了一个在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噢,后背打鼓的动作像什么?

幼儿2:像人们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儿3:我看到老师打鼓时,头先往后绕一下,再转到前面来打鼓,像照镜子一样!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这个照镜子的动作好吗?(幼儿3模仿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4:我喜欢腿下打鼓的动作,像满族人骑马的样子,很勇敢、很神气!

教师:咱们一起来表演腿下打鼓的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5: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幼儿4边说边表演)

幼儿6:袁老师“向上跳打”的动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师:“向上跳打”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表现出满族人豪放的性格,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全体幼儿跟随着幼儿6表演这一动作)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是,由身体时不同部位敲打鼓面的动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

幼儿7:我喜欢老师敲鼓沿的动作,感觉像跑步一样。(幼儿7边说边表演)

幼儿8:我觉得老师扭腰铃的动作特别好看,铃声也好听。

教师:你们知道扭腰铃的动作,为什么又好看又好听吗?

幼儿9:老师前后扭腰铃,扭得很用力。

教师:小朋友说对了,因为满族的腰铃特别长,所以要前后扭动,才能使腰铃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扭一扭吧!(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扭腰铃的动作)

(本环节。教师舞蹈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舞蹈语汇,激起了幼儿发现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将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新动作,联想丰富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动作,以加深幼儿对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学习和掌握。)分段创编。表演展示。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幼儿2:两边打鼓。

幼儿3:上跳打鼓。

幼儿4:在腿下打鼓。

幼儿5:下腰打鼓。

教师: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幼儿2:敲鼓沿。

幼儿3:转圈打小鼓。

教师: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幼儿2:半蹲扭腰铃。

幼儿3:跪下扭腰铃。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幼儿2: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片,自主地发现太平鼓舞队形的变化和伙伴间配合表演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创编太平鼓舞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带有“红、黄、蓝”标记的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请各组小朋友按照你们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创编太平鼓舞。

教师提示:各组在编舞的时候,能根据鼓谱中的节奏变化,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要体现出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把满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编进舞蹈中。

(3)幼儿按照“红、黄、蓝”的标记开始分组,并进行自由讨论,商量动作的编排。

(4)各组按照编排的动作,进行变换队形的练习。

(B段乐曲的节奏鼓谱,是各组小朋友在上节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体会共同创编的快乐。)

(5)大组交流。

教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创编的?

第一组幼儿:我们小组编的是,草原上小朋友们在玩翘翘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打鼓,另一个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师:让我们来欣赏红队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们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动作?(第一组红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1:有的小朋友先站着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来扭腰铃,然后再交换动作,很好看!

幼儿2:打大鼓时,他们做了好几个不一样的动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儿3:晃腰铃时,有站着摇,有跪着摇。

教师总结:第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很新颖,特别是两个小朋友蹲、起的动作配合得非常好!咱们来看看第二组黄队的小朋友是怎么编的?

第二组幼儿:我们编的是,草原上赛马比赛。前后串排的动作像赛马一样,比赛结束了大家很高兴,一起跳了起来,做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原来你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在赛马呢,表演给我们看看吧!(第二组黄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黄队的小朋友表演出了太平鼓舞的队形变化,在表演“前后串排”的动作时,小朋友眼睛相互看着,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小朋友是怎样编的?

第三组蓝队的幼儿:我们编的动作是,一个小朋友当大树,另一个小朋友当小动物,围着我转,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样。

教师:噢,你们的创意真好!请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吧?(第三组蓝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第三组小朋友创编的“围着一个小朋友转圈跑,然后把鼓放在头上扭腰铃”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师:现在,我请三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随着B段乐曲的节奏,表演你们创编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乐曲,三个组的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5.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五

【活动设计】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是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小螃蟹吹泡泡”这首歌曲的特点是节奏欢快、活泼,歌词诙谐、有趣,一共有四个乐句。幼儿通过学唱、表演青蛙唱歌,小螃蟹吹泡泡的形象,可以有一种快乐地情绪。活动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活动导入,以小动物开音乐会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用三个象声词来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第二部分是欣赏理解歌曲:通过回忆歌词来填充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能够完整跟着音乐完整的唱歌。最后一部分是在完整唱歌的过程中,并加入游戏环节,将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更好的表现。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节奏、旋律,体验歌曲的快乐与友好。

2、让幼儿在快乐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掌握歌曲。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歌曲图谱;教学ppt。

【活动重难点】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螃蟹吹泡泡》,感受欢乐活泼的歌曲基调。

1、幼儿听音乐进场。

2、出示小池塘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3、池塘边上的绿草地上真热闹,有些小动物正在开音乐会呢。

4、来了谁?青蛙也来唱歌啦,一起来听听吧。

我们学青蛙一起来唱唱吧。

5、还来了小螃蟹,它在干什么?呼呼地吹泡泡。我们一起模仿小螃蟹来吹吹泡泡吧。

6、呀,泡泡破了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一起用啪来唱一唱吧。

(设计意图:听音乐入场,并利用三个象声词来演唱歌曲,既达到熟悉旋律、感受乐曲结构的目的,又让幼儿的声音得到了很好的预热,为接下来的演唱做铺垫。)

二、理解歌词,初步学唱并感知歌曲的情趣。

1、我把他们的故事编成一首歌,请你们来听一听。

2、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回忆歌词,教师出示每个乐句的前半段。

3、再次欣赏歌曲,幼儿回忆每个乐句的后半段,教师用各种符号快速完成图谱。

三、学唱歌曲,能完整清楚地演唱歌曲。

1、结合图谱,幼儿跟唱歌曲两遍。

2、遮盖每个乐句前半句,幼儿演唱歌曲一遍。

3、遮盖每个乐句后半句,幼儿演唱歌曲一遍。

(设计意图:遮盖和填充图谱,帮助幼儿有效回忆歌词内容,培养幼儿倾听歌曲的能力。)

四、音乐游戏,体验歌唱活动的趣味性。

1、吓了我一跳的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

2、请幼儿加入动作演绎歌曲。在歌曲结束时每个人要表演“吓一跳”的表情。

3、重复两次游戏结束。

(设计意图:在趣味的游戏中检测和巩固幼儿对歌曲演唱的成效,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歌唱。)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比较活泼的曲调,带有一点游戏性。原来的歌词比较有趣,富有情境性,另外歌词叠音字是点睛之笔,幼儿可以根据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让歌曲更合理。而歌曲的最后一句则是伏笔所在,显示出幽默之感。再加上自制图谱的有效利用,幼儿很喜欢而且也很容易掌握。活动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幼儿掌握歌词内容,首先让幼儿欣赏歌曲,老师能注意在示范演唱的时候注意自身的坐姿、气息,感染幼儿,不过在导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表演体验其中的乐趣。接着以提问的方式熟悉歌词,边回答边出示小图谱,方便幼儿记忆。然后通过图谱,巩固歌词,图谱比较形象而且节奏鲜明幼儿很容易记忆。歌词中的“呱呱”“啪啪”等叠词,是歌曲的精彩之处,幼儿非常感兴趣,所以这部分需要强调练习,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层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学唱,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歌曲的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活动可以在幼儿的兴趣最高点结束。

6.大班综合活动:美味大螃蟹 篇六

美味大螃蟹是我们崇明岛的特产。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逐步普及,在金秋十月,这个花黄蟹肥的时令,美味的螃蟹自然就成了孩子们好奇、探究的东西。孩子们常常问:“螃蟹为什么会吐泡泡?”“为什么会横着走?”《纲要》指出: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儿已具有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了有关螃蟹的主题活动。我们从参观现代化的大型养殖场开始,让孩子在广阔的自然空间、里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因此,本次活动的环境创设和环节设置充分考虑本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原有学习能力,力求体现孩子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通过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的生活习性,知道螃蟹是我们崇明的特产。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录象资料、螃蟹、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激发兴趣,引起回忆

师生共同观看参观螃蟹养殖场的具体情景:一起捉螃蟹的快乐场面、听叔叔阿姨介绍螃蟹的生长过程和养殖方法。

二、观察讲述

1、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并参与幼儿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螃蟹长得什么样?

2、幼儿交流讲述:螃蟹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师小结:螃蟹的身体是青灰色的,头顶上有两只突出的小眼睛,它有一对大螯和四对足。雌蟹的蟹脐是半圆形的,雄蟹的蟹脐是三角形的。螃蟹走路是横着走的。它是我们崇明的特产。

3、模仿表演:

师生共同模仿螃蟹走路的样子,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在了解螃蟹特征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种方式为螃蟹设计宣传广告。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煮熟的螃蟹、湿毛巾、小纸盘

【活动过程】

一、品尝螃蟹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幼儿回忆以往螃蟹的不同烧法、吃法和鲜美的味道。

2、幼儿品尝,自由交流各自的感受。

二、设计广告

1、螃蟹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是我们崇明的特产。可是,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我们崇明有这么好的东西呢!我们想什么办法让他们知道呢?

2、幼儿讲述各自不同的设想。(电话、写信、登报纸、看电视等等)

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简单小结和肯定。

3、幼儿自由结伴讨论或构思。

师提出设计要求:我们可以用各种方法来宣传我们崇明的大螃蟹,要用最简单的话把螃蟹的特征表达出来,让大家一看就喜欢上我们的大螃蟹好吗?

4、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广告。

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展示自己设计的广告,讲述时要求语句完整简练,肯定有创新意识的幼儿。

7.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七

关键词:学风,规范,激励,引领

学风是学校学术氛围、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既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又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专业因其特殊的教育特点, 在学风的外在表现上与其他专业有明显差别, 必须依据专业特点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学风建设路径。

一、音乐专业特点对学风的影响

音乐专业学生因其招生、培养、评价方式的特殊性, 学生普遍情商高、智商高、自主性强、能吃苦、学习很投入, 这些会对学风建设产生独特的影响, 下面选取几个比较明显的方面做简要分析。

1. 理论与技能并重, 技能考核是显性指标。

人们在评价音乐专业的学生时, 一般会首先想到歌唱得怎么样、琴弹得如何。因此, 不少学生轻理论重技能, 对理论课不重视、缺课现象比较多, 而对专业技能训练比较重视, 投入时间精力多。

2. 一对一教学, 专业教师示范作用直接。

音乐专业学生各有自己的技能主修方向, 技能课以一对一教学为主, 技能课主修教师的专业追求、教学态度、学术风范甚至做人做事风格, 都会对学生产生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师徒传承体现得比较明显。

3. 技能排练多, 涉及年级跨度大, 管理要求高。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现有帕瓦罗蒂中心合唱团、管弦乐团、民乐团 (传承国乐社) 、打击乐团、清唱团、曲艺团、大学生戏剧社、舞蹈团等12个成建制的专业社团。作为学生专业实践平台, 各社团成员散布本科和研究生7个年级, 教学安排难度大, 对管理科学性要求高, 安排不当容易出现混乱现象。

4. 课外舞台实践任务重, 临时活动多, 要求标准高, 组织协调难度大。

音乐专业学生除了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还要参加众多的校内外文艺演出和竞赛活动, 尤其是一些代表学校形象和水平的重要活动, 演出效果要求标准高, 组织协调涉及面广, 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纪律性要求高, 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大。

二、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 经过调研分析, 笔者认为音乐专业学风建设必须坚持规范、激励、引领并重的原则, 把重规范的学生考勤管理和教学实践安排的学风养成机制建设作为基础和重点, 把重激励的专业竞赛与评先评优活动作为推动学风转化的力量, 同时发挥专业课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常抓不懈, 方能取得明显效果。

1. 规范在先, 科学严格, 促进学风长效机制形成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学风的状况与学院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程度密切相关。学风建设重规范可以说是共识, 但在对规范的把握上还存在不少差异, 并因此带来明显不同的效果。有的过于强调整齐划一, 反而容易带来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

科学与严格是准确把握规范度的两个关键点。规范必须起于科学、落于严格,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就音乐专业而言, 科学的教学活动安排是顶层设计, 严格的学生管理是执行力, 两者并重, 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风养成机制。这在教学安排复杂的音乐专业尤其重要, 必须把它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

2. 激励为主, 比赛为辅,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所谓激励, 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把外在竞争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根据音乐专业学生感性强、重技能, 主修方向多、成才需求多样的特点, 学校一方面要通过技能竞赛、专业展示、学习争优、服务评先等多层次多方向竞争性活动的设置, 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另一方面, 在对学生竞争结果的使用上, 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

3. 教师引领, 言传身教, 发挥专业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音乐专业教师, 职业压力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更大, 特别是专业技能课教师, 他们在上课的时候, 必须进行示范教学, 自身专业技能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对教师个人专业能力提高就形成了很大的外在压力, 不允许教师在专业追求方面有所懈怠。同时, 音乐专业师徒关系是特别明显的,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模仿对象, 教师高尚的人格、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专业技能、不懈的专业追求, 必然成为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内容。因此,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具有很明显的导向作用。

三、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着力点

音乐舞蹈学院确定了以学风建设月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考勤管理细化、教学实践优化、专业技能竞赛 (音乐技能大赛和“最美声音”选拔赛) 、舞台专题展示、“我心中的好老师”评选、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教学督导等活动为抓手, 规范、激励、引领并重, 探索出了一条音乐专业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模式。

1. 载体建设。

学院学风建设月活动, 在每年新生入校第二个月启动, 启动仪式邀请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有关部门领导莅临指导, 全院师生参加, 学院院长总结学院上一学年学风建设情况, 教学副院长安排部署本学年学风建设工作, 表彰上一学年的优秀教师先进班级、模范学生, 并请优秀教师和学生代表做先进事迹报告。自2009年以来, 学风建设月活动已经持续6年, 音乐专业“勤勉好学、拼搏进取、严谨求是、实践成才”的学风基本形成。

2. 规范制度建设。

一是制定了《音乐舞蹈学院学生考勤实施细则》, 加强学习过程监督, 重点遏制旷课现象。对各班考勤情况, 学院每周一公示, 每月一总结对于达到纪律处分条件的学生, 学院按有关规定执行。二是优化教学实践安排。把成建制学生社团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实践学分的形式, 形成教学任务, 纳入教学考核;汇报演出、专题晚会等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学业考核积分。

3. 激励机制建设。

学院的学风激励措施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优秀生培养计划, 如“最美声音”选拔赛对于遴选出来的尖子生, 学院实行双导师培养制, 并在外出参赛经费上重点支持。二是专业技能比赛, 要求按初赛、复赛、决赛进行, 人人参加。三是在学校综合测评的基础上, 对学业先进个人、科研先进个人、实践先进个人、模范学生干部等单项先进个人的院级表彰。从班级、院级、校级层层选拔, 从理论、技能、科研实践、服务等各方面争先创优。

4. 引领作用发挥。

在专业教师引领作用发挥方面学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个:一是表彰先进, 由全体学生无记名投票评选“我心中的好老师”, 学院在每年学风建设月启动仪式上予以表彰和奖励。二是展示形象, 每年学院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月活动, 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 以音乐会、报告会、作品展示会等形式, 在全院师生面前展示教师技能取得的成果。三是教学督导, 按照学院教学督导制度要求, 每周由一名院领导带队, 对全院教师学生的教与学情况进行督查,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组织保障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 方案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很重要, 如果没有组织保障, 不能贯彻执行, 都是一句空话。学院成立了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书记院长任组长, 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 团委书记、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年级辅导员为成员。学院要求各教研室、年级根据学院总体方案做好各单位的工作规划和活动安排, 领导小组会对各单位的落实方案予以监督, 一是亲身参加活动, 二是加强在学生中走访, 保证方案落实效果。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 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师生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金奖、校园戏剧奖、舞蹈“荷花奖”;受邀参加中国“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韩国首尔国际表演艺术节、德国“伊姆伶”歌剧节、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赈灾义演等重大活动;在教育部和河南省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项、省级一等奖8项;在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和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相关比赛中, 先后获得30余项一等奖;在河南省师范生讲课大赛中连年获得全省专业组竞赛第一名。

参考文献

[1]雷广宁, 董玉节.加强工作主体建设: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J].宿州学院学报, 2011, (10) .

[2]白瑾.谈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艺术探索, 2003, (2) .

8.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八

【关键词】民间舞蹈 音乐 欣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7-02

鉴于我班幼儿是小班年龄,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精选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方民间舞蹈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南通民间舞蹈。

一、挖掘经典民间舞蹈作为舞蹈欣赏的内容。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结合我们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操比赛中,我们小班编排的蓝印花布艺术操,我们向幼儿介绍蓝印花布,请家长带幼儿去蓝印花布艺术馆参观。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为幼儿制作了蓝印花布艺术操道具。当幼儿们手持爸爸妈妈用蓝印花布为他们制作的花瓣排练艺术操时,都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场,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做操。他们在比赛时大胆的表现,优美的动作博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奖项。在利用民间艺术操比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我们南通的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我班幼儿在参加园内民间艺术操比赛时,欣赏了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海安花鼓操。我们不失时机地在打击乐课上让幼儿区别大鼓和海安花鼓的形状,欣赏大鼓在打击乐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南通人在国庆五十周年晚会上表演的海安花鼓舞。通过欣赏活动,幼儿知道了大鼓和海安花鼓在形状上的差别,海安花鼓的鼓槌上有绿绸子。我们让幼儿在家里和父母尝试利用易拉罐、硬质盒等材料制作海安花鼓,在园里涂色花鼓的鼓身、鼓面和鼓槌以激发幼儿对海安花鼓的兴趣,初步接触南通民间舞蹈之一的海安花鼓舞,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欣赏内容。

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向家长宣传课题名称、计划,让家长了解我班的特色活动,以便能及时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们也极力配合我们课题的进行,带孩子参观蓝印花布艺术馆,为孩子做艺术操道具,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制作海安花鼓。此外,我班幼儿汪可辰的妈妈是一位舞蹈演员,经常参加南通民间歌舞晚会调演活动。在她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家长带孩子观看了一场具有南通民间特色的歌舞晚会。因为孩子年龄小,家长们边看演出边为孩子们讲解,幼儿们由此知道了南通的民间舞蹈有很多。《跳马夫》全是男的跳的,演出的道具是棍子,主要反映的是驱赶鬼神。《龙舞》里有分别用扁担和板凳做成的龙,因此称作扁担龙、板凳龙。此外还有人龙。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踩文蛤》则让幼儿们知道了文蛤是南通的一种海鲜特产,人们根据踩文蛤的模样创编了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舞蹈。《菊花颂》中丰富的舞美灯光效果,道具的美感让幼儿领悟到菊花是我们南通的市花。整台晚会专业化的舞蹈让我班的小朋友看得回味无穷。热心的家长将晚会摄像制作了碟片。平时音乐欣赏,我们播放碟片和孩子们边回味边谈哪个舞蹈好看时,有的说《菊花颂》很美,有的说《踩文蛤》扭得好看,有的说《龙舞》很特别,还有的说《跳马夫》里的叔叔基本功好。因为我们是艺术班,通过这次欣赏活动,很多小朋友在上舞蹈课练功时不喊苦了,跳舞时表情也丰富了,动作也到位了,表现欲望也增强了。值得庆贺的是,汪可辰妈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她们的民间集体舞进入了决赛。我发动小朋友在家观看电视转播。通过再次欣赏舞蹈《踩文蛤》,小朋友们感受到在舞蹈中每个人的动作是那样的一致,由此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南通民间舞蹈能参加全国比赛,使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三、梳理区域活动,发掘多元欣赏价值。

资源的欣赏价值是多方位的,孩子们依靠视觉的欣赏是一个方面。我们将区域活动充实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取乐,使他们对民间舞蹈的欣赏得到升华。如设置南通民间舞蹈角,让孩子们拿着海安花鼓跟着《拔根芦柴花》的音乐敲一敲、舞一舞、扭一扭;在美工区让幼儿涂色海安花鼓的鼓身、鼓面和鼓槌等;在配对小屋中让幼儿配对《海安花鼓》和《跳马夫》的服饰;在音乐角中让孩子们拿着小短棍看图谱敲《跳马夫》和《海安花鼓》的节奏;在濠河大舞台让幼儿模仿《跳马夫》的舞蹈队形;着人龙、扁担龙和板凳龙服饰舞龙等等,以此训练幼儿舞蹈的合作性、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的统一性。

9.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九

动作建议: 第一段游戏玩法:

第1-2小节:听前奏两人叠手作游戏前准备 第3-8小节:手心相对上下击掌

第9小节:分角色下面手幼儿,上面手幼儿及时闪躲。歌曲分三段,后两段同第一段游戏玩法。游戏玩法建议:

建议两人一组合作游戏,先单手游戏,熟练后可变为双手同向游戏。“螃蟹”、“小朋友”分别在开始游戏前由幼儿自主商量,手在下的幼儿为螃蟹。上面的幼儿在念白时要注意躲闪螃蟹夹。游戏中老师不要过度强调游戏结果,例如“螃蟹是否有抓住小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歌曲,在排序游戏中了解歌曲大意及结构。

2.仔细观察图谱探索游戏玩法,感受与同伴合作玩螃蟹夹游戏的乐趣。3.大胆表现歌曲“川味”民歌诙谐幽默的歌曲风格。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螃蟹型图谱、木鱼、能夹图卡的黑板、螃蟹玩具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迅速两两结伴游戏的经验。活动过程:

1.出示螃蟹玩具,引出歌曲,激发兴趣。l)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引出歌曲主角。

教师指导语:我带来了家乡的好朋友,听一听它是谁? 教师指导语:听到了什么?我的好朋友长什么样的呢?

2、分段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大意。

1)师幼共同分析歌词中的方言词语,并尝试模仿。教师指导语:刚才这首歌和平时你们听到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谁愿意来学一学。2)再次倾听歌曲,尝试自主贴出图谱。

教师指导语:你听清楚了吗?(幼儿自选图谱按顺序贴好)3)幼儿仔细倾听歌曲,尝试自主贴出图谱理解第二段歌词大意。

教师指导语:螃蟹哥刚才又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没听懂的歌词?你猜在四川话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图片都找对了吗?

4)幼儿观察图谱,了解第三段歌词大意及顺序。

教师指导语:歌曲故事还没完,他们就藏在下面的图片里(幼儿根据师范唱的歌曲,有序的将图谱排列好)顺序排对了吗?你们想怎么检查? 5)看图谱演唱,验证图谱顺序,巩固歌词记忆。

3、叠加创编方言念白,增强歌曲幽默戏剧性。

1)师出示歌曲名,幼儿初步尝试跟唱,以简单的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教师指导语: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猜一猜歌曲名字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师指导幼儿以简单动作表现歌曲)

2)师幼讨论歌曲中螃蟹和“我”的情绪,幼儿创编念白。

教师指导语:歌曲里的“我”被螃蟹哥夹住心情会是怎样的,他会说什么呢?有没有不同意见?(教师粘贴念白图谱)那唱到这一句的时候就要把“我”的心情表现出来哦。

3)幼儿看图谱完整表演唱,尝试加入自编忿白。

4、在‘螃蟹夹’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1)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做高级榜样,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指导语:(出示螃蟹夹子符号)刚才螃蟹哥是唱到什么的时候翻起来夹夹小朋友的呢?谁愿意来试试?

2)变化图谱,自主发现游戏规则变化。

教师指导语:这次螃蟹哥要变变游戏玩法,看有什么变化呢?拿出你的两只大夹子,和朋友一起到大池塘里边唱边游戏吧。3)幼儿自主发现游戏问题并大胆寻找解决办法

教师指导语:你们刚才遇到什么困难了?那该怎么办呢?(师引导幼儿发现游戏重点:动作要按节奏进行,两人配合要默契等等)4)幼儿交换同伴游戏,感受方言歌曲诙谐的风格。

教师指导语:你们觉得这首老师家乡的方言歌曲有趣吗?原来用方言唱出的歌曲也能这么好听。

6、活动自然结束

10.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十

教学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2、幼儿能在游戏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具准备:螃蟹头饰若干、皮球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引导幼儿入场做准备活动

二、游戏活动部分

1、谜语导入游戏活动主题孩子们,你们表现的真好,一个比一个棒,不信咱们比比看,我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是什么,“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长把泡沫吐。”(幼:螃蟹)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谁能学学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请幼儿模仿)螃蟹这个小动物可爱吗?(可爱)你想变成一只小螃蟹吗?(想)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螃蟹吧!(师发头饰)请大家带好头饰和螃蟹妈妈一起学走路吧!

春天到了,可爱的小螃蟹从水里爬上岸,它们想: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来玩游戏吧,于是他们玩起了运球的游戏,你们想参加吗?(想)怎么玩呢,现在我就告诉你们。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男女两队排在前面的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两人学小螃蟹的姿势,背靠背,夹住球。

胳膊像钳夹一样互相勾住,向前走,走到标志处再走回来,把球放入筐内,然后排在队尾等待下次继续玩。下一组小朋友只要前一组的把球放入筐内就可以出发。两只“小螃蟹”一定要注意团结协作好,球不要掉下来,如果掉了,从头再来,走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3、游戏开始:

在幼儿进行几组后,针对游戏情况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本次游戏活动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螃蟹运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012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揪尾巴》含反思》:大班教案《揪尾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在游戏中友爱互助的良好品德,练习快跑和躲闪的动作,提高幼儿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揪尾巴》含反思教案吧。

11.大班音乐活动《螃蟹的舞蹈》 篇十一

关键词:“光脚丫”唱歌;大班幼儿;音乐活动

现有的音乐教育中,教师常常会只灌输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机械地练习消磨了幼儿的兴趣,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那么,怎样使音乐活动更有活力、更加自然并讨孩子喜欢呢?我想,活动的形式非常重要。

案例1:光脚丫唱歌

《捉泥鳅》是一个歌唱活动,在集体练唱时,小棋开始不认真了,低头卷自己的裤腿,坐在旁边的豆豆也忍不住偷笑。我为了调整活动只好停止伴奏,静心听听孩子的想法。“你们在说什么,好像很有意思?”我问。“老师,放假时我跟哥哥去捉泥鳅,我们就是光脚踩在泥坑里。很好玩!”小棋说着把鞋子脱下踩了起来,逗的同伴们直发笑。这时有个声音从喧闹声中响起:老师,我们光脚丫唱歌吧?这个大胆的提议让孩子们兴奋又期待,我也觉得很有尝试价值。在这个活动中我看到孩子们是快乐的、自主的、放松的,比以往的歌唱活动更成功。活动之后孩子一天的情绪都很快乐,他们觉得光脚丫唱歌真的很有趣。

案例2:光脚丫踩节奏

有了一次光脚丫的活动形式后,每到音乐活动,孩子们就兴奋不已,纷纷想出新奇又大胆的方法。音乐活动《身体的节奏》中,孩子们尝试了拍手、拍肩、拍头,今天可以光脚丫踩节奏吗?老师笑着答应。孩子们三两下将鞋袜放在椅子下,兴奋地等待老师出一条难点的节奏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听到那难得一听的“叭叭声”,我也不自觉地脱了鞋子袜子和孩子们一起踩呀跺呀。这时不知谁在说:老师,光光用脚跟踩,声音不一样的,是咚咚咚呢。我们就嘻嘻哈哈一起用脚跟踩节奏,脚跟踩累了,就换前脚掌踩。就这样,孩子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式表现不同的节奏,让整个身体动起来的同时,脑子也更加机灵,情绪也更加放松了。

“光脚丫”唱歌形式真正所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接近大自然的音乐环境,帮助孩子脱下在集体活动中各样不适应的束缚,源于和谐教育的理念。教师需努力做到“导而不包”。结合一些案例的描述,我对歌唱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尝试。

一、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音乐

任何物品在孩子眼里、手中都会成为神奇的“乐器”。手拍桌椅,孩子们找到了闷闷声;小棒敲打玻璃,孩子们找到了叮叮的清脆声;敲打铁器,孩子们找到了铛铛的悠扬余音;吸管吹水,孩子们找到了噗噗声;撂水时孩子们找到了哗哗声。通过对各种物品的摆弄敲打,孩子便会对不同音质的强弱、高低、长短有了切身的体验。这个探索过程是让孩子们热爱音乐的重要基础。

二、选择自主的形式,让幼儿表现音乐

打击乐《卡门序曲》活动中,我没有给孩子提供乐器,完全放手让他们用肢体动作并借助周围物体进行打击。孩子们纷纷献策,拍手和拍桌子相结合,可以一拍换一次,也可以一个乐句轮换一次。初次尝试之后我给孩子第二个建议:同样拍桌子,怎样可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始尝试了。有的用一只手指敲,有的用指尖敲,有的用小拳头敲,有的用指关节敲……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了,孩子高兴老师满意。一次别具风味的打击乐活动开始了,就连以往对音乐活动不感兴趣的孩子也专心地投入其中,这多好呀!

三、倾听幼儿想法,让幼儿创编动作

《三只猴子》是一首风趣诙谐的歌曲,孩子都很喜欢听、喜欢唱。活动开始时我用拉线木偶不能满足35名幼儿的操作要求。于是我问幼儿: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手指变成三只调皮的猴子在床上跳?怎样用手指来表演?尝试探索之后,孩子们都有了同样的想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就是三只调皮的小猴子,倒立在桌面上就是小猴子在床上跳,一只猴子受伤就收起一只手指。这个办法不错,很形象吗!再加上这是幼儿自己的创意,让每一个孩子都很激动并很开心地参与歌唱活动。

四、大胆尝试,给幼儿自然的感觉

学唱歌曲,节奏练习并不仅仅在室内进行,在幼儿游戏的地方,如水池、沙坑、草坪上、蹦床里都可以进行。唱歌不一定只能坐在椅子上或站立,让孩子光着小脚丫,三五人围坐在地板上也是一种很好的唱歌氛围。此外,教师要经常用非语言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让孩子体验到歌曲的美妙和可爱,从而愿意学,更愿意用他们喜欢的表情、动作,把自己对歌曲的体验表达出来,和老师或同伴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孩子只有在一个完全自主、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表露自己最真实、最快乐、最天真的一面。那么,根据孩子这些自身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就显得很有必要。20世纪就有教育家提出“自然”在教育中的应用,我想这不无道理,“自然的形式”的确是“快乐学习”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任何活动中,都不要做束缚孩子的罪人,要让幼儿在我们的教育中自然的发展,成为真正快乐的个体。

参考文献:

万文雅.浅谈大班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合作行为[J].新课程:下,2013(12).

12.大班音乐舞蹈 小看戏 教案 篇十二

小看戏(推荐)

泰安市宁阳县宁阳镇中心幼儿园 吴光翠

【设计意图】:

爱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看懂节奏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提示打出节奏。

2、能看指挥协调一致地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小锣等打击乐器合奏欢快的乐曲《小看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学会舞蹈《小看戏》。

2、《小看戏》音乐,手绢花。

3、乐器:铃鼓、碰铃、园舞板、小锣等打击乐器。

4、乐器图片,“身体动作图谱”。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根据“身体动作图谱”,用打击乐器合奏乐曲《小看戏》。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共同舞蹈,熟悉乐曲旋律。

师:孩子们,听着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扭起来喽!(舞蹈《小看戏》)

2、幼儿在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创编身体动作图谱。

师:刚才我们跳的舞蹈叫什么名字?(小看戏)《小看戏》是一首东北民歌,乐曲活泼、欢快,我们刚才用舞蹈表现了这首乐曲的节奏,要是不用手绢花,你会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首乐曲的节奏吗?

(1)教师引导幼儿在转动手绢花时,做拍肩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X X ︳X XX ︳。

(2)用拍腿、叉腰等动作表现节奏:XX XX ︳XX XX ︳

(3)用拍手、跺脚的动作同时表现结尾节奏:X X ︳X X ︳

3、教师指导幼儿集体、分组练习“身体动作图谱”。(1)教师带领幼儿做整节奏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打击乐器配乐方案。

(1)师出示乐器铃鼓、碰铃、园舞板、小锣等,幼儿说出乐器名称,师带幼儿巩固演奏方法。

(2)引导幼儿根据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乐曲配乐。

{配器建议}:

拍手:铃鼓、碰铃、圆舞板(齐奏)。

拍肩:小锣。

拍手、跺脚:编制上的全部乐器。

5、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6、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

7、联系“六一”,师带幼儿去找园长老师审查节目,走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节奏乐谱张贴于表演区,并投放大量乐器或自制乐器,供幼儿继续练习。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13.大班舞蹈活动教案 篇十三

大班舞蹈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试试,感受三拍子音乐美妙的旋律和性质,初步学跳交替步,要求节奏正确。2.启发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活动准备:

音带、节奏乐若干。脚印图片(一只红色、一只绿色)。幼儿右脚贴红花,左脚贴绿花。活动过程:

1.游戏《身体乐器》:根据不同性质、节奏鲜明的音乐(进行曲、舞曲)启发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动作,并能发出各种声音。做到口、手、脚配合较协调一致。

2.发声练习:用领唱、接唱的方法唱出好听的声音。要求节奏鲜明,有三拍子的强弱起伏感。(领)唱着歌真高兴(幼)啦啦啦啦(领)跳着舞真快乐(幼)哈哈哈哈

3.复习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欢乐的情绪,并在空拍处按节拍做出合拍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4.教授:

(1)感受舞蹈歌曲的美妙的旋律,掌握三拍子的节奏。

①感受乐曲二遍:“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优美、好)。“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干什么?”(跳舞)②边听音乐边看老师表演:“听了这首好听的音乐我也想跳了,你们听听这首音乐是几拍子的?”(三拍子)③边听音乐边看老师表演第二遍。(幼儿边听音乐边按三拍的节奏拍手,用节奏乐伴奏各一遍)(2)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音乐抒情欢快的情绪及主要内容,告诉名称。

①老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歌里唱了什么?”(跳舞)“这是一首很美、很好听的、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听起来很快乐的歌曲。”

②老师再次演唱歌曲。“歌里唱我们是怎么样跳舞的?”(拉着、围着圈跳舞)告诉名称《圆圈舞》,幼儿重复。(3)学习交替步。

①老师边唱歌曲边用交替步跳舞。幼儿观察老师脚的动作,出老师脚的动作节奏。(二遍)②老师示范交替步。“老师跳舞时脚上的动作是怎样做的?”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后讨论(一只脚走一下,两只脚交替着走)告诉舞步名称:交替步。

③示范交替步。“二只脚是怎样交替走的?”幼儿讨论后,老师演示二只图形脚(红色代表脚、绿色代表左脚),在黑板上演示,边喊口令:

—二三,一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启发幼儿观察出动作的要领。④用二只图形脚演示交替步,启发幼儿边观察边探索试着跟跳交替步。

老师问:“左右脚是怎么向前走的?”幼儿试跳,讨论后老师小结:“右脚向前一小步,左脚跟在右脚后面走一步,然后右脚再向前一小步。”老师边念口令、儿歌边示范:左右左,右左右;两个好朋友,紧紧跟着走;你走我也走,我走你也走„„

⑤幼儿练习交替步。

放慢速度,在老师的口令、语言节奏的提示下, 坐着练习,提醒先迈贴红花的右脚。

老师在黑板上边演示图形边跳交替步,边用口令、儿歌提示幼儿边观察边跟跳。(坐在位子上跟跳→站起来跟跳→慢慢走动跟跳)(4)完整示范,进一步感受交替步的动作要领,并跟跳。

①老师边唱歌边走交替步跳圆圈舞。“看看老师跳舞时脚做了什么动作?” ‘步子是大还是小?” “身体怎么样?”

② 老师边唱歌边用大、小不同步伐的交替步跳舞,启发幼儿进行对比观察。“交替步应该怎样跳?步子大好看还是步子小好看?”“跳交替步时身体怎样?”幼儿讨论后,老师边跳边小结:“跳交替步时,步子要小一点,挺胸抬头,身体随着脚步走动要有一点摆动,迈右脚时身体向右有一点摆动,迈左脚时身体向左有一点向左摆动.③放慢音乐速度,老师边唱歌边带幼儿练习。

14.幼儿园大班舞蹈活动教案 篇十四

经过一年的集体舞教学研究,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舞蹈经验,能较好地演绎单圈、双圈集体舞、队列舞等有固定队形的舞蹈。但对于更为自由、开放的广场舞却从未接触过。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我还发现,孩子们不太会合理利用已有空间,经常挤在一起活动。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跳散点结伴舞,感受俄罗斯民间舞蹈轻快、幽默的风格。

2.能在固定空间中自由穿行、舞蹈,不与同伴碰撞。

3.在手腕花的帮助下与同伴合作舞蹈,体验集体舞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快速地找到舞伴,并两两合作舞蹈。

活动难点

会合理利用空间,并在音乐结束前找到朋友。

活动准备

1.音乐《萨沙》;

2.幼儿每人右手上戴一个手腕花。

活动过程

学习表现朋友见面时的惊讶动作

1.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跳一个好玩的朋友舞。”

2.表现惊讶的动作。

师:“当你某天出门散步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很久没有见面的好朋友,你会怎样”

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并示范指着对方说:“是你是你就是你!”

(动作:单手叉腰,右手伸出食指,身体后仰,指着对方说:“是你,是你,就是你。”)

3.师幼互动,练习碰面后的惊讶动作。

引导:“很惊讶地说话时,身体会怎样”(身体向后仰,表情很惊喜)

提示:用戴手腕花的手指着朋友说。

4.幼儿互动,两两练习。

(评:活动开始,老师利用语言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通过师幼、幼幼互动,让孩子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情境中,自然、愉快地学习表现惊讶的动作。语言节奏的加入,更使幼儿兴趣浓厚,表现到位。)

学习听辨音乐找朋友

1.欣赏第一段音乐(找朋友的音乐),师用动作带领幼儿听辨乐句。

“音乐有几句你能听出来吗一起听着音乐用动作告诉大家。”(再次听辨音乐)

(评:听辨乐句是活动的难点,老师利用手指走路的动作,让幼儿清晰地感受到了四个乐句。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在“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音乐,学会了听辨乐句,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2.讲解找朋友的规则。

“音乐响起,我们都在大街上散步,各处的风景都要去看看。等到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找一个离你最近的朋友,面对面,互相指着对方说:是你!是你!就是你。”

3.幼儿尝试跟着音乐散步、找朋友。

师鼓励幼儿散步时充分利用教室空间。

4.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在音乐快结束时找到朋友

5.幼儿再次尝试听音乐找朋友。

6.完整表现找朋友及找到朋友后的惊讶动作。

(评:散点结伴舞需要培养幼儿自如找空间的能力,老师利用散步这一情境,引导幼儿多观赏周围的风景,从而帮助幼儿明白:找朋友时不要扎堆,要善于寻找空地方。“如何根据音乐迅速找到朋友”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方法,而是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最终明白:第三句音乐结束后去找朋友。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教育观。)

学习两两合作动作

1.两位老师示范合作舞蹈动作。

问:“我和朋友跳了哪些动作”

2.和老师空手练习互拍动作,提示从戴手腕花的手开始。

3.幼儿两两结伴练习。

讨论:怎样快速地转换动作

4.听音乐练习。

(评: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在早操锻炼中幼儿也有了两两舞蹈的经验,所以老师采用了模仿学习的策略,让幼儿学做动作,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了幼儿主动学习的需要。舞蹈过程中需要快速转换动作,这时幼儿碰到了困难,老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给予支持与建议,使幼儿获得了自信与满足。)

完整舞蹈

活动评析

集体舞是全体幼儿共同参与的,强调在队形变化中进行人际交流的舞蹈形式。它的价值体现在让幼儿获得合作交流的快乐、感受表达的快乐、自我成长的快乐。该活动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层层展开,自然累加,让幼儿充分感受了集体舞的独特魅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体现了快乐舞蹈的理念

活动情节设计简单,充满情趣,以找朋友为线索,表现了碰到朋友时的惊喜场面及一起舞蹈的快乐场景。在老师略带夸张的肢体动作及语言情境的带领下,幼儿的舞蹈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很自然地表现出了惊喜、快乐等情绪。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了集体舞所特有的合作、平等、积极、自然的情绪交流,充分享受了舞蹈的快乐。

2.关注个体,指导有效

15.大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 篇十五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能根据螃蟹的形体和生活习性为其选择合适的工作。

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3、发展创造性思维,感受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活动准备:

1、知道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了解螃蟹的特点。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谜语里讲的是谁,“身穿硬袍,脚像剪刀。走路横跑,嘴吐泡泡”请幼儿猜后出示小螃蟹的图片。

2、讨论为什么会是螃蟹呢?(因为有两把大钳子,脚像剪刀等等)

那螃蟹的钳子长在什么地方?

长在最前面的钳子特别锋利,它有一个名字叫做大鳌。引导幼儿认识,大鳌的用处很大,它可以帮助螃蟹寻找食物,还可以把食物撕烂放进嘴里。

3、螃蟹有多少只脚?螃蟹是怎么走路的?

4、谜语中还讲了什么特征?螃蟹会吐泡泡吗?

二、讨论螃蟹适合做什么工作。

1、有一只爱吐泡泡的螃蟹觉得自己长大了,想找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小朋友们认为合适它的工作是什么?”“你猜猜它会找什么工作呢,为什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螃蟹的大鳌会做什么,比如剪头发,裁衣服等等。让幼儿自主回答,充分想象)

2、教师边讲述故事边看图片《小螃蟹找工作》

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螃蟹找工作的故事,看看它去来了那里找工作?和我们说的是不是一样的?

三、听故事,理解螃蟹的特点与各类工作的关系

1、观看图欣赏故事

2、提出问题

① 小螃蟹去那些地方工作?(让幼儿回答)这些地方的工作适合它吗?为什么?

分别引导幼儿说出:理发店——电吹风的热气,图书馆——锋利的大鳌会撕破书,饭店——嘴里的.泡泡让人觉得嘴馋,服装店——撕破衣服,弄湿衣服。可能有些店名幼儿说不清楚,教师要注意引导。

②最后螃蟹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找到了)在哪里找到的?(买肥皂和洗衣粉的地方)为什么这份工作适合它?(吹出漂亮的泡泡招来很多顾客,像一个广告员)

③小螃蟹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了,心情怎么样?给妈妈写了信,信上怎么说的?(妈妈,我找到工作了,每天都很快乐)小朋友一起高兴地说说小螃蟹这句话。

④教师小结:小螃蟹在找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可是它没有灰心,而是坚忍不拔的继续找工作,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要像小螃蟹学习它身上的品质。

四、游戏,动物职业介绍所

出示动物图片

1、请幼儿分析动物不同的特点,寻找它们的特长,为它们寻找合适的工作

2、幼儿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附故事:

小螃蟹找工作

爱吐泡泡的小螃蟹长大了,它想找工作。

它来到理发馆,挥动着两只大钳子为顾客理发。小螃蟹剪发又快又好,很受大家喜欢。可是电吹风的热气吹得它很难受,连嘴里的泡泡都吐不出来了。小螃蟹又到图书馆去当图书管理员,它有许多只手,一次可以拿许多本书。可是,它的大钳子一不小心把书撕破了,嘴里的泡泡又弄湿了书,来看书的小朋友不高兴了。

小螃蟹到饭店去做服务员,它端着菜走得又快又稳,两只大钳子开起啤酒瓶来可方便了。啤酒瓶里冒出许多泡沫,小螃蟹的嘴里也冒着泡泡。顾客不乐意了,心想,它是不是偷喝了我们的啤酒呀?

小螃蟹没办法,只好继续找工作。它走啊走啊,来到一家卖肥皂粉的商店,它想,“这才是适合我干的工作。”它用肥皂水吹出一个个大泡泡。大泡泡像气球一样四处飞舞,把大家都吸引来了。顾客真多啊,小螃蟹心里快活极了。

上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豆豆家族》下一篇:赴延安照金参观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