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共8篇)
1.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篇一
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工作的建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xx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年中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加快推进全市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做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抢抓机遇、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是助推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投资和项目建设对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投资政策新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理清思路,找准问题,精准施策,以更大勇气、更大决心、更有力措施,加快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市项目工作水平2.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各县(市、区)、各行业“十三五”专项发展规划要紧密对接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上下对接,确保各类规划的有机衔接和统一。同时,各县(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中,要牢固树立遵循规划的意识,主动维护规划权威,最大限度发挥规划对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谋划储备一 批、开工建设一批、组织实施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项目建设工作格局。
3.开展项目谋划攻坚,努力夯实发展基础。要把项目谋划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做好项目策划、项目生成、项目包装以及项目库建设等工作。一是围绕政策谋划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自治区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千方百计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政策落实为具体项目。二是围绕产业发展规划谋划项目。从规划中产生项目,用项目建设支撑规划的落实。三是围绕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谋划项目。把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作为选择项目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谋划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四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划项目,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五是围绕民生需求,尤其是教育、卫生、扶贫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谋划项目。六是推动跨行业、跨行政区划开展项目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内部竞争,实现资源互补,集中力量办大事。七是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重大项目库,严格执行项目进退库滚动管理机制。
4.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项目前期经费保障机制,加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二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精细管理。制定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确具体前期工作事项、审批完成时间节点、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具体负责人,确保项目前期工作各环节得到落实。三是纳入绩效考评。各级绩效考评机构要把项目前期工作列入绩效考评体系,合理设置考评目标,促进本级项目前期工作有效开展。5.突出抓好要素配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一是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积极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发挥政府担保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放贷规模;进一步扩大“惠企贷”的受益面。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出台专门办法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项目投资领域。二是切实满足用地需求。加大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特别是争取更多项目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项目;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增减挂政策,抓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盘活闲置土地,抓好集约用地。三是积极整合电力、交通、劳动力等资源,全方位支持项目建设。
6.增强服务意识,持续优化投资环境。以深入开展投资环境整治年为契机,全面整治我市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为项目推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项目当做一种责任。二是加强诚信建设。对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要言必行、行必果。三是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梳理和优化工作流程,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项目审批“容缺后补”机制。
7.强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活力。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的第一抓手,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重点围绕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健康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加快腾笼换鸟。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项目跟踪管理 8.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强化领导干部亲自抓投资和项目建设的责任,严格落实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责任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各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的投资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采取强有力措施层层抓落实。
9.进一步完善各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和投资建设工作机制。一是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联合审批制度、项目推进督查通报制度、项目会诊制度等制度。二是完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建设重大项目信息平台,加强投资运行监测,建立常态化的投资统计联席会议机制。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建立投资和重大项目的红黑榜,充分发挥“红榜”的正向激励和“黑榜”的警示教育作用。
10.抓好项目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重视项目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工作,建立项目专家库,不断充实项目工作队伍。要做好对项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关心爱护从事项目工作的干部职工,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在项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作为优先提拔重用的人选。
11.建立投资和项目工作考核奖惩机制。要坚持以结果为导向,加强督促检查,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全市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明显实效。把重大项目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作为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项目推进工作专项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考核。对完成市人民政 府下达的投资和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给予奖励;否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2.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篇二
一、育特色,聚产业,着力引项目
一是坚持发展定位。
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吉安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理念,围绕“做大、做强、做精”的目标,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竞争的形势、产业转移的规律,出台《电子、食品、林化、冶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关于鼓励台商、港商投资和扶持台资、港资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重点瞄准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对接这些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客商群体,招大商引强资。
二是培育产业龙头。
为不断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吉安县以长远眼光提出“打造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电子产业基地”的目标,并及时出台“意见”,制订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措施,精心培育以协讯电子、博硕科技、先歌音响、华忆电子、航盛电子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信息项目以及相关配套项目,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2009年,四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5%。
三是打造台资基地。
吉安县充分依托深圳台商协会及其各分会这个友好平台,精心组织并积极参与商会联谊会、恳亲座谈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聘请在台商中威望高、有号召力的热心人士为招商代表或招商顾问,定期邀请台商访问团实地考察。目前,该县共引进台资企业20余家,总投资额达1.4亿美元,继忆声集团、全汉公司、博硕科技后,2009年又成功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的晟楠科技和投资500万美元的泰塑、吉星等一批台资项目。目前,吉安县已形成台商“扎堆”效应。
二、优服务,解难题,全力扶项目
一是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
吉安县的招商引资从过去重视优惠政策到重视办事环境、工作效率与政府诚信等“软”实力方面。坚持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科级单位、一支帮扶队伍”的帮扶制度,实行“围墙内的事企业办、围墙外的事我们办”的理念,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实行“部门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满意率反馈制”,派专人做好具体帮扶工作,帮助外商跑市跑省跑部,办理项目建设的环评、外贸出口许可等事宜。凡在办事过程中,出现外商投诉或者满意率不达标者,县优化投资环境投诉中心将严肃查处。深圳航盛集团副总裁关景成先生曾惊叹:“吉安县的办事效率比深圳还快!”
二是完善优良的配套环境。
牢固树立“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理念,投资5亿多元拓宽了县城连接高速路口、园区、市区三条六车道“快速线”。先后引进了一批彩印包装、注塑成型、五金机械、模具加工等中小企业,延伸了电子企业的产业链条,提升了园区企业的配套能力。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银行、民间资本三方联动,先后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兴农小额贷款公司,仅2009年,为企业提供贷款达5.6亿元。同时,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招工网络,成立了驻外招工站,开展招工活动。目前,吉安县外县籍务工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
三是营造浓厚的投资环境。
吉安县挖掘深厚的庐陵文化底蕴,在全县范围内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和谐发展氛围,打造成海内外客商投资的“乐土”、生活的“家园”。宣传、文化部门经常深入企业搜集新闻素材,宣传外商的创业精神,宣传企业文化,突出外商的主人翁意识;邀请企业参与“葡萄节”、“欢乐春节家乡行”等主题活动,组织县内单位与企业结对开展娱乐活动,增强互动,增进了解,使客商融入到吉安县的大家庭中来。2009年,在县投资企业纷纷增资扩股,如华忆科技一次性增资1500万美元,江燕公司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的10万吨纯生啤酒生产线,娃哈哈投资8000万元新上二期,博硕科技投资10亿元启动了二期项目建设。
三、转方式,上水平,合力促项目
一是变全民招商为专业招商。
近年来,吉安县一改过去一窝蜂式的招商方式,实行专业招商,设立了江浙招商分局和广东招商分局,并公开选调一批素质高、业务熟、懂经济、会攻关的年轻干部充实到招商一线,深入深圳、广州、温州、厦门、杭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实践证明,驻外招商分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二是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
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三比”原则(比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率、比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比投入产出比),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的外来企业的入园申请说“不”。坚持生态经济与集约发展理念,提升产业层次,促进科学发展,围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延长产业链,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率高和循环经济项目,提高产业水平。注重发挥园区优势,实行“择商选资”,严格“入园门槛制”,积极鼓励投资强度大、占地面积小、技术含量高、深加工能力强、能引发产业集聚和项目集群的项目入园。
三是变政策招商为产业招商。
3.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篇三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协调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市郊铁路等,它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乘坐舒适,具有公共汽(电)车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时,轨道交通占地面积小,特别适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国情。《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但是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往往在城市房屋的密集区域内穿行,在工程建设中,会造成沿线房屋一定程度的受损,从而引发居民群体上访、维权过激的事件,影响了工程的顺利施工,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通过对南京地铁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当前必须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稳定工作协调机制,保障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一、地铁工程上访案的主要情况及特点
南京地铁二号线自开工建设以来,沿线的一些住宅小区的居民,因地铁施工造成住房受损以及噪声、振动等问题,向建设方提出赔偿要求,并由此引发了多起冲突事件和大规模上访。主要情况及特点是:
1.突发性
由于房屋受损比较突然,居民非常激动,立即采取行动进行维权。
2.群体性
6个住宅小区分别位于地铁建设的5个开工标段,涉及住宅楼33幢、2100多户居民。由于共同的利益诉求,他们相互联络、统一口径、集体行动,演化为群体上访事件,每次上访少则90多户,多则500多户。
3.过激性
受损住户为维护自身权益,集结到施工现场“讨说法”,由于提出的各种苛刻要求不能得到及时回应,开始悬挂标语横幅,甚至堵路、阻挠施工,直至冲砸现场,殴打施工人员,迫使停工。同时到地铁控制中心,干扰地铁的正常运营秩序。他们的维权方式不仅不理智,而且持续时间长,导致部分开工标段停工数月,乃至一年。
4.攀比现象
由于受损的情况不一样,因而建设方的赔付标准是不统一的,从而导致居民产生攀比思想。居民小区之间的攀比、楼栋之间的攀比、楼层之间的攀比、户与户之间的攀比等等攀比现象不一而足,要求“一视同仁”、重新考虑,由此产生新的冲突。
二、造成的后果
1.社会影响恶劣
住户在房屋受损时没有通过正确的渠道或有序上访进行维权,而是采取堵路、阻挠施工、冲砸现场、殴打施工人员等过激行为,并通过网络散步谣言、蛊或群众,在社会上造成非常恶劣影响。一旦取得补偿,又进一步夸大其词,诱使一些未受损的住户怦然心动,纷纷效仿,参与其中,引发新的矛盾冲突。
2.建设周期延长
因地铁施工损害居民住房而引发的上访和冲突事件,波及面广、处理难度大、事态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了地铁的建设。据统计,二号线5个施工段被迫停工长达数月,占二号线开工建设标段的1/3,工期拖延将近9个月,严重影响了原定的建设计划。
3.加大建设成本
在停工期间,建设方要打支架维护现场,要保养机械设备,加上施工人员待工,增加了建设成本,同时还要支付房屋安全鉴定费、各种补偿费、矛盾协调费等费用,大大增加了线路的建设成本。
三、引发的原因和处理问题的难点
1.地下施工难度大,风险难预测。
地下施工是行业性难题,基坑开挖、降水维护等都是地下施工的必行方案和有效措施,客观上必然对周边地下土质造成一定影响,引起一定范围内地上建筑出现开裂、沉降等现象。尤其是土质疏松、含水量高,地下有流沙层的地段,更易出现房屋受损现象,反映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由于各个站点的土质、地质、周边建筑物等情况不同,设计和施工方难以充分预见可能出现的风险。这是导致房屋受损的根本原因。
2.建设方经验不足,工作难到位。
首先是施工经验不足。开工前如不能优化施工方案,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更大。由于普遍未对可能受到影响的建筑物进行监测,因此,问题出现后,无法辨别是地铁施工造成的,还是历史形成的,影响有多大也不清楚。又由于责任不明,造成扯皮现象,引发一系列问题便不可避免。其次是做居民思想工作的经验不足。受损问题出现后,建设方未能在第一时间正确回应住户的诉求,也没有及时依靠所在区、街道的力量做工作,形成了被动局面。
3.居民维权意识强,利益难协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加。房价的大幅上涨,居民对住房越来越看重。一旦住房因地铁施工受损,心理感受可想而知,合理诉求中难免夹杂着过高的要求。因此,在处理补偿等问题上,建设方与受损方很难通过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
4.政策标准没有依据,补偿难定量。
对于建筑物沉降、开裂和噪声、振动、电子辐射造成的影响,国家、省市都没有明确的补偿标准或参照执行的意见,使得当事双方在谈判时没能把握尺度,完全靠协商是非常困难的,既容易滋长居民“闹而则利”的心理,也容易造成不同受损小区之间的非理性攀比。
5.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力难形成。
4.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篇四
马耀文
从经济发展先进县以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县后来居上的发展轨迹看,项目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突破口,是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县情实际,就门源县项目建设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项目建设现状
“十五”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门源县审时度势,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意识,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方向,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较好地发挥了项目带动效应,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在建项目之多、建设速度之快、完成投资数和形成固定资产投资数之大,是门源县建县以来少有的。
据统计,“九五”期间,全县共实施各类项目140余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的7倍多,年均增幅49.9%,但基数偏低;“十五”时期,累计实施各类项目340余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1亿元,相当于“八五”、“九五”投资总和的2.2倍,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累计投资9.29亿元的目标,年均增幅高达34.3%;“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将达39亿元以上,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5.26亿元,年均增长20%。至“十一五”前三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总规模达21.24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55%,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17.94亿元,完成预期目标的51%,相当于“十五”时期的1.25倍。平均每年开工项目90余个、完成项目投资约6亿元。根据项目的投向,大致可分为工业类、农业类、生态类、水利类、交通类、城镇建设类、旅游类、社会事业类、公检法司类九大类,尤其是农村道路、人畜饮水、中小学校舍改造、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无电村通电工程、党员活动室、“一池三改”等一批惠及民生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内需不断扩大,拉动了经济增长。项目建设一方面直接增加了全县经济建设的投入,扩大了内部需求,同时也撬动了社会投资的闸门。尤其是通过争取国家资金,有效带动了相关部门、企业配备资金和银行贷款,使银行储蓄迅速转化为投资,发挥了银行沉淀资金的作用。统计表明,“十五”期间,争取国家及省州投资1.8亿元,占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的13%左右,带动社会各类投资2.42亿元,其中:直接带动银行贷款1.6亿元,每年拉动GDP增长0.9-1.6个百分点;“十一五”前三年,争取国家及省州投资2.34亿元,占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的13%左右,带动社会各类投资4.5亿元左右,其中直接带动银行贷款2.6亿元,每年拉动GDP增长约3.5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成为我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化了生产生活环境。“十一五”前三年,借项目建设的东风,门源县集中力量建成和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一是农牧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投资90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农牧区暖棚建设、能源沼气池、“一池三改”、沼气养殖小区、基本农田整理、白菜型小油菜生产基地、草场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渠系配套等一大批农牧业项目,有力改善了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农牧业生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牧区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二是工业发展基础逐步夯实。投资20多亿元启动实施了石头峡、纳子峡、江源水电站和热电联产等一批重点工业能源建设项目,投资2亿多元启动建设了松树南沟岩金矿、浪力克铜矿、宁缠矿区煤矿整合、仙米和铁迈煤矿等一批重大工业技改项目,投资2595万元启动建设了祁连山农牧生态开发公司3000吨鲜奶加工生产线、三福粮油公司3000吨储油罐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项目。这些工业项目的建成运营,进一步扩张了工业经济总量,有力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三是旅游开发水平得到提升。累计投资891万元实施了百里油菜花海、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花海鸳鸯、岗什卡雪峰等旅游景区景点项目,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景区景点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加快升温。四是交通网络趋于完善。投资2.09亿元组织实施了岗青、铁麻、铁苏、青克、桥阴及仙小等公路建设项目和通村砂路、村道硬化建设项目共60余项,先后改造县乡公路里程844公里,通车里程达到1219公里,比“十五”末新增里程325公里、增长73%;宁武、宁张高速公路列入国家规划,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岗青、桥阴和仙小公路为对外主干线的辐射状交通网络体系,加快了门源与毗邻县市的对接与互动,加速了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标的实现。目前,全县已开通客运班线47条(次),年客运量达68万人次,年货运量达80万吨,比“十五”末新增30万人、40万吨,分别增长44%和50%。五是水利困难有效缓解。投资1136万元实施了14项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全县12个乡镇2.8万人、7.6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尤其是改变了脑山地区群众吃不上自来水的历史命运;投资3008.6万元实施了红山灌区等10项灌溉工程,投资89万元实施了浩门河流域麻莲、阴田、东川段防洪工程,提高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和防洪能力。六是办学条件明显好转。累计投资4029万元组织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楼、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实训楼等项目,有力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对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巩固“两基”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七是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投资56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农村卫生室、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设备配备和乡镇计生站等项目,改善了12个乡镇的乡村医疗和计生条件,为13万农牧民就医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满足了农牧民群众的医疗和计生服务需求。八是文体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投资1769.5万元组织实施了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聚光型太阳能灶、新农村科技示范等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进一步推进了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进程。九是通电问题进一步解决。通过农网改造,彻底改变了过去供电可靠率低,电压质量差,企业用电不正常,农民有电怕不稳的现象,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
(三)就业机会不断增多,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一方面国家投资直接给城乡居民增加了现金收入。从农村情况看,到2008年末仅退耕还林补给农民6073万元(粮食折合现金);另一方面,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十一五”以来,投资拉动累计创造就业机会3589个,比“十五”时期多1544个,农民参与项目建设,增加了劳务收入。据抽样调查分析,全县农民平均每年从投资基建项目中获得劳务收入200万元以上。同时,实施农网改造使农村电价明显降低,用电量显著增加,间接启动了消费市场的需求。调查表明,农户用电价平均每度下降0.3元,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88万元。近几年来,在自然灾害较频繁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与项目建设和投资拉动是分不开的。在城镇,通过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城镇功能,城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提高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重大项目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新的突破。“十一五”前三年,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资金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65%,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明显。进入“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在重大项目主体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政府在策划项目和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策划和运作了一批重大项目,引进了一批战略投资者,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二是国有资产存量带动作用明显。把企业改制和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国有企业的资产存量优势,以较小的资产存量吸引更大的增量,带动国有经济走出了困境,壮大了民营经济。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对招商引资的助动作用明显。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加大水电、煤炭、多金属和农畜产品等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实施了江源等水电站建设项目,仙米煤矿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浩门热电联产等基础性工程,引进了三福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了优势资源开发水平,提升了重大项目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了重大项目生成和运作机制,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门源项目建设总体上比较顺利,但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不够到位。对国家有关重要投资领域以及产业政策、投资调整政策和区域规划把握得不够准,在筛选项目、申报项目方面还不能及时把准国家资金投向,以致错失良机。
(二)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缺乏超前谋划项目意识和精心包装项目以及储备一批优秀项目的能力,对促进县域经济的大项目、好项目谋划不够,跟不上项目整体工作的要求和争资引资竞争激烈的新形势。
(三)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单一,基本上靠国家和省州投资。同时,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自筹比例较大,尤其是实施农牧区资金整合、项目捆绑后,群众在各捆绑项目中需自筹资金的比例,比单项实施一项项目高出许多,加上县财政筹资能力有限,项目实施和自筹配套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仅2009年元至四月份,已落实的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农区危房改造等项目,需县级地方财政配套的资金仅2000万元,既影响了项目建设,又给项目建设单位造成沉重的负债包袱,成为项目建设的一道“瓶颈”。
(四)重大项目建设机制体制不完善。一是重大项目的带动能力不足,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动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还没有形成和凸显。二是重大项目建设的主体不足。国有企业的活力不足,民营经济的实力不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项目运作的层次不高,对重大项目建设产生了制约作用。三是高技术产业项目缺乏。已落实和争取的项目以资源依托型为主,主要依托自然资源和国有企业存量资产,高技术产业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更少。四是重大项目的支撑体系十分薄弱。市场体系还不完备,金融和人才等高级要素的供给不足,重大项目建设的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在建工业项目因融资困难、缺乏资金等原因,影响了建设进度,也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任务艰巨。
四、推进项目建设的主要措施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载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实施好门源“十一五”乃至“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发展目标,必须靠一大批实实在在的项目来支撑和拉动,项目建设仍然是门源经济社会发展最基础、最根本的重大任务。因此,既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抓项目建设,更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中,切实以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更快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实现门源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藏区政策,趁势推进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把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针对国家和省州产业政策、市场导向和资金安排投向,结合门源实际,切实按照“快、争、特、严、细、实”的要求,超前谋划,认真挖掘和筛选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的投资计划,力争国家投资规模有较大增长。三是加快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根据《青海省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和《青海省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门源县2009-2020年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并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照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三个阶段,确定不同的项目建设和争取重点,并严格按照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确保完成藏区项目的可研报告。
(二)突破思维定式,用科学理念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突破“饥不择食”的思维定式,科学选项引资。始终坚持把“科技含量、投资总量、税收数量、就业容量、环保达标、能源消耗”作为项目引进的评判标准,坚持选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选投资强度大、就业容量大的项目,选能够发挥比较优势、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以此促进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档升级。二是突破“遍地插花”的思维定式,促进产业集群。推进项目建设,必须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聚集,着力引进与本地产业发展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带动关联企业、关联项目聚集,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三是突破“重外轻内”的思维定式,内外并重。在强力引进外资的同时,坚持用好思路聚集民资、用好项目激活民资、用好环境盘活民资,促成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优势企业、涉农产业、商贸流通、城镇建设等领域上来,让内外两支力量伴生成长。
(三)创新工作方法,用得力举措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超前准备,提高对接速度。结合门源优势资源,精心开发、论证、包装、储备一批前景广、效益高、对接度强的项目,定期调整、充实项目储备库,确保项目建设后劲。同时,主动出击,超前做好已开发论证项目的立项、环评、土地储备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快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应对国家投资提前下达的政策变化,及早着手做好已落实投资项目的开工准备工作,确保国债项目的按时开工,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科学谋划,提高落地速度。围绕工业园区建设,谋划好工业项目。立足我县优势资源和企业发展布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聚集”的总体要求,启动实施以农畜产品加工、多金属选冶、煤炭选洗、煤化工、石灰石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工业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生态工业经济集中发展区,把园区规划与国家土地、环保、产业等政策的规定、城镇建设和发展定位、产业培育和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和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发展、项目布局规划。要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类信息平台,加大工业园区内入住项目的推介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有技术、有实力、有市场前景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县内工业企业相对集中发展,努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以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围绕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谋划好农牧业项目。根据《青海省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农牧业发展现状,按照突出特色、提高效益的原则和减畜增草、调整结构、科学饲养的思路,积极争取和组织实施油菜、青稞生产基地,畜牧业良种工程,牲畜暖棚及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能源沼气、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依托生态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公司+基地+农(牧)户”的形式,发展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快畜种改良,优化畜种结构,推进围栏封育和草地补播改良,建立饲草料基地,发展舍饲半舍饲圈养,提高牲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好生态环保项目。坚持工程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原则,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组织实施好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天保工程、生态公益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专项工程、污水处理、大梁永安河段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项目,保护好大通河水源地林草植被,不断提高林草覆盖率和水源涵养功能,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围绕百里油菜花海建设,谋划好旅游项目。按照建设高原旅游名县的要求,组织实施好百里油菜花海国家4A级景区、仙米国家森林公园、花海鸳鸯、照壁山景点、圆山观花台等项目,精心打造高原特色生态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成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围绕民生保障,谋划好社会事业项目。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危房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县中医院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县乡计生站、广电基础设施日元贷款、乡镇文化站、游牧民定居工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社会救助管理站等项目,切实解决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扶贫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惠及于民,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进度。健全和完善项目工作推进机制。继续落实好重点项目领导挂带责任制,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保证项目申报工作无障碍。完善争取项目投资和实施考核办法,加大对乡镇、部门项目工作的考核力度。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集中到抓项目,谋发展上,着力抓好关系全局项目发展的重大决策的落实,在落实中出思路、出特色、出成绩。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跟踪相关项目制度,切实做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班子成员要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情况,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所有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加快施工推进速度,提高开工率、竣工率和投产率。建立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进度表,加强工作调度,确保项目按进度快速推进。建立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项目业主、乡镇(园区)、部门、县政府四级推进责任,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实现“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班子专抓”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一抓到底,紧抓不放。建立项目建设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各层次加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四是整合招商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定招商主题和方向,利用“青洽会”、“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油菜花旅游节”等平台,进行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的定向招商,主攻龙头项目,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建设环境,确保建设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的合理供给,开展专业化、经常化、驻点式招商,力争开工一批投资上规模、技术上水平、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继续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工作,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优化投资环境,协调各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使外来企业“走进来、稳得住、有发展”。
5.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篇五
刚才,X局通报了全区X年重点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三个区、住建局、X集团分别从各自角度作了具体汇报。在今年的“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中,我们虽然面临着很多大项目同时开工、辖区遭受洪涝灾害等实际困难,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而且在项目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有了新的起步和提升,这是难能可贵的。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调度和分析情况,统一思想,集中精力,攻坚克难,抓住今年剩余的X天时间,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展,大干快上,集中力量打一场项目建设的攻坚战,为今年项目建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明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研判形势,切实增强项目建设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一)有效施工期所剩不多。我区地处高寒,雨水较多,有效施工期短。所以,我们在去年X月份就召开了项目动员会议,安排部署项目建设。目前来看,今年的有效施工期只有X天了,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力量,切实将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完成好。
(二)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总的看,全区项目建设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大多数项目能够按年初既定进度扎实推进。但受前期审批、房屋征收等方面因素影响,部分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至今尚未动工。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步伐,争取秋季全部开工。
(三)工作任务较重。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很多工作还有历史欠账;每一项工作做深、做实了,又把其他工作带出来了;一个项目做深了,其他项目没有做深;一方面工作做好了,另外一方面工作还有差距;把工程项目做出来了,在管理和服务上还有很多差距;把城市服务设施项目完善了,在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上还有很多欠账;经济工作做到位了,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另外,我们还要办好生态论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着手谋划明年工作,等等。这些工作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加在一起比较繁重,要在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扎实做好其他方面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做好当前和明年的项目建设工作
主要是明确“三项原则”、抓好“五个重点”。
关于“三项原则”:
一是规划指导原则。今年,我们投资X万元,编制各类规划X项。通过编制规划,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认识,同时也更加深刻认识到规划先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规划指导下,我们工作的系统性增强了、盲目性减少了。要继续高起点、高水平做好各项规划,用规划引领高标准施工建设,坚决做到工程建设不偏离规划标准和质量要求。
二是工程监管原则。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有关规定,发挥好监理公司和中介部门的职能作用。特别指出的是,要严格监管各类专项资金使用,三个区和建管中心要加强配合,主动承担起主体单位责任。今年我们把一些管理职责、建设责任下放,希望三个区能够承担起辖区的建设主体责任。要本着对事业、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与省档案局做好沟通对接,研究建设档案馆,增加专业管理人员,加强对辖区基建、声像等各类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
三是施工安全原则。施工作业要严格按程序规范进行,建筑监管行业要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做到工程建设每个环节都有相应责任人,要完善工程建设和资金使用安全的相关体系,努力建设安全工程和廉政工程。
关于“五个重点”:
一是制定推进时间表。各项目单位要对照自己的项目计划,认真梳理存在问题,拿出解决办法,就未开工、未启动的项目再拿出一个计划,计划完成后报到经发局。有些问题是部门衔接不到位造成的,要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解决“不落实顽症”问题,加强部门间配合协作。哪个部门不为解决问题服务,哪个部门就要承担相应责任。
二是加紧施工进度。前段时间,周波同志已就“水灾后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进度”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各单位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抓紧施工进度,抢在建工程、保秋季工程、促房屋征收,把前段时间抗洪抢险损失的工期抢回来。工程建设不是做给管委会看的,是为辖区长远发展打基础,要安排好时间,务求实质进展,不要在形式上做表面文章、浪费功夫。
三是保证工程质量。前段时间我到池北区调研,同一些基层同志、社区群众座谈,我们辖区的老百姓中不乏高人、明白人、有责任心的人,他们特别关心我们的工程建设,对我们目前的建设质量、施工管理不够满意。我们提出建设百年工程,首当其冲必须经得起老百姓审视,经得起历史检验。要牢牢把握和担负起我们建设X的机遇和责任,一定要本着对百姓负责、对X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真正把X建设好,而不是留下历史遗憾,更不要给他人留下笑柄。
在这里,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绝不允许擅自更改施工图,相关单位和人员要定期对照施工图检查施工建设情况,严把按图纸施工环节,绝不能偷工减料、施工缩水;二是在施工质量上,工程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工程中介监理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工程质量;三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建议住建局探索建立通过社会力量监督我们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的组织机构,把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办好。
四是抓好安全生产。近期,通过机构整合,加强管理,深度开展督查检查,我们的安全生产形势整体良好,但也暴露了一些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建筑施工方面连续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在安全生产的方面还存在不按图纸施工、不按设计和工程管理要求监理的问题,建设单位和业主不重视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这也反映出了我们监管不力的问题。安监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工作力量,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重点抓好这X天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监管、宣传和引导,在加强项目建设的同时一并抓好森林防火、景区运营、交通运输、食品卫生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
五是提早谋划明年项目。从今年的经验看,尽早启动项目谋划建设这一宝贵经验,已经使我们受益。我们要加快区域整体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升城市和旅游功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等,都要求我们的项目建设只能加快不能放缓,只能加强不能减弱。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着手谋划明年项目。各区、各部门要着眼于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建设文化内涵、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大X”区域合作发展,抓紧时间谋划明年项目,要做好项目可研、立项、审批手续等工作,同时要深刻分析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统筹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投资的轻重缓急和产业布局合理性,促进项目建设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文明施工的问题。我们提出“建设世界名山,打造文化名城”,就要用国际化的视野、定位、标准建设和发展城市,必须做到干净、整洁。主管部门要拿出意见,加强管理,并且大家要共同遵守,共同实施,形成合力。文广新局、电视台要更加注重“建设文明城区,争做文明市民”的社会宣传:一方面,引导群众对我们的施工管理、城市建设多提意见,多给予监督批评;另一方面,要号召和发动群众从城市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融入城市建设,争做文明市民,真正成为X的形象代言人。通过各方面工作,要形成既快速发展,又快而不乱的工作节奏和良好环境,让大家到X既能看到我们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建设场面,也能看到我们科学、文明、高效的施工管理,为百姓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为广大游客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三、紧密结合实际,着重解决好思维和能力两个方面问题
(一)关于转变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问题。思路决定出路。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我们总是强调问题困难,思维受限、思路不多,工作出路也就不多。
关于思维方式。我们想和不想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我们一个人干和大多数人统一思想一起干不一样,干部自己干和发动群众干也不一样,自己单干和团结周边地区一起干更不一样;我们闷头自己建设项目和走向世界、引进外资不一样,固步自封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不一样,坚持X原始文化与引进外来文化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调整思维方式,用国际化的视野、采取国际化手段做好X的事情。
关于精神状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要加快发展,就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活力和创造力。应该说,全区大多数同志有着朝气、锐气,保持着昂扬士气与生机活力,我们要善于保护这种精神状态和斗志,同时要彻底丢掉那些老气横秋、只挑毛病、不做奉献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要通过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将我们X精神培养壮大,并用这种精神把X建设好。在克服悲观情绪的同时,也要避免自满情绪,不能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未来还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加倍付出去克服。要注意结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检查和深入剖析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把教育实践活动这项工作圆满完成,又切实解决好我们自己的问题。
(二)关于提高能力的问题。加快科学发展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不仅是深化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提升能力的问题。结合项目建设,我认为要提高四种能力:
一是领导的能力。说到底,领导发展的能力就是抓项目建设的能力。项目建设中领导能力主要体现在谋划项目、招商引资、推进项目、破解瓶颈等方面。现在的建设任务不断加重,是对我们每个人能力的考验。大家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学习,开动脑筋寻找办法,灵活运用政策,进一步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组织动员的能力。面对繁重的项目建设任务,要靠有效的组织动员来保证,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共同投入X保护开发事业中来。各区、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动员干部群众参与并支持我们工作,一起把房屋征收、项目建设、美化环境等具体工作做好。要做好宣传引导,让大家真正理解我们的工作意图、工作内容、工作部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是创造良好环境的能力。我们正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景区和城区建设的国际化要加快,招商引资环境的优化要加快,干部素质、居民素质的提高也要加快。要努力在X形成能够吸引外资、使我们自身感到舒畅的优良环境。对我们自身而言,还要打造促执行、抓落实的政务环境。年底,我们要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盘点和认真考核,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及奖惩意见。
四是统筹兼顾抓落实的能力。X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如果不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我们的旅游龙头地位就体现不出来;如果只是搞好服务接待,我们就成了一个大的接待办事机构;如果忽略了对外形象宣传,我们就会变成孤家寡人;抓了生产和旅游,没抓人文,我们就会丧失长久的发展动力;各方面都抓了,安全生产出却出现滑坡,我们就会面临事业上很大的损失、停顿甚至倒退;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基层组织建设没有得到同步推进,我们就会丧失执政根基,等等。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善于统筹协调,分清轻重缓急,兼顾当下与长远,把握好整体和大局。特别是今年,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同提升市民素质相结合,将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相结合,将完成经济发展指标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各个社区从现在开始要把党员定时、定点进社区工作抓好,把社区软硬件设施提升抓好,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6.关于加快推进项目审批的对策研究 篇六
加快项目审批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环境,促进弋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2015年重点调研课题的安排,调研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认真听取部门、乡镇和企业对加快项目审批的意见和建议,分析项目审批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加快项目审批的对策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围绕项目审批,县有关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特别是今年以来,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在加快项目审批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提升选商引资软环境、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项目审批现状。目前行政服务中心共设办事窗口38个,涉及具有行政审批职能部门35个。根据省法制办公布县级层面的行政许可项目共有340项,其中进驻中心309项(直接办理的242项,受理的67项),在分中心办理18项,在局本部办理11项,下放至乡镇受理和基层站所办理的2项,行政许可项目进驻率达96.1%,窗口授权率为90%。在全省尚未完成非行政许可项目清理的前提下,我县现存非行政许可和服务事项436项,其中进驻中心办理的226项,在局本部办理的210项,项目进驻率为51.8%,窗口授权率为78.8%。按《江左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审批事项进驻率及既能受理又能办理的比例均达90%,我县目前非行政许可项目的进驻率、窗口授权率远低于90%的标准。
(二)审批改革现状。今年以来,围绕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以下改革内容:一是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今年初,根据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县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及日常管理中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集中清理,此次清理从非许可项目调整到日常管理事项的有37项,取消非行政许可5项,下放12项,合并8项;删除不具备审批性质日常管理事项43项。同时,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就扩权项目进行了分类处理,对下放的项目,落实承接科室和责任人,制作事项服务告知单;对取消的审批项目,进一步强化服务和监督;对合并的审批项目,及时调整审批流程,确保审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为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奠定了制度基础。二是探索中介机构改革。今年3月份由县纪委牵头先后二次对全县涉及行政审批及工程建设领域的中介组织进行了调查摸底,目前在弋县范围内有业务量的中介机构共121家,其中注册地在县内的有38家,县外的有83家,而涉及能评、消防、安评的中介全部属县外。2014中介办件量为22898件。其中:县内中介办件量为19698件,占86%;县外中介办件量为3200件,占14%。根据调研的情况,结合外地的先进经验,启动中介机构的改革,初步拟定了我县中介机构的改革方案。三是简化行政审批前置。今年对进驻“中心”具有审批职能部门的前置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安监、工商、国土、环保、经信、气象、商务、水利、卫生、消防、建设、发改等12个部门从前置审批的材料、时间、环节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调整,35项涉及前置的审批事项中,共合并1项,审批承诺时间从516天缩减到483天,缩短了33天,减少审批材料8份,一些部门在特定条件下取消了前置审批,如水利部门提出对年取水量在50万吨以下的取水许可项目,一律取消水资源论证报告前置审批,为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减少了环节。
(三)审批服务现状。多年来,我县在项目审批的服务上不断创新和完善。一是创新服务机制。传统的审批模式是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分别受理、分头审批,周期长、速度慢。去年以来,以组合形式推出了集联合服务、联合协调、联合预评、联合图审、联合测绘、联合验收、联合监督于一体的“七联审批”服务新机制,此举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实施“七联审批”后,在图审、测绘、验收等环节的项目审批时限从原先的197个工作日缩短至目前的16个工作日,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达92%。二是优化服务流程。在原先“四证联办”基础上又增加了统计证,正式升级为“五证联办”。从原来的在工商、质监、地税、国税、统计等五个窗口分别申请,到现在的申请人只需按服务告知单一次性提交资料,跑一个窗口,即可同时办理“五证”。据统计,新设企业审批办证递交材料从原来23份减少到现在的10份,审批环节从原来的5个窗口减少至现在1个窗口,审批时间从原来平均5天办结压缩为现在的30分钟左右,实现了“统一告知、集中受理、内部流转、一次缴费、一窗发证”的流程。三是拓展服务渠道。针对选商引资新落户的项目和不熟悉项目办理流程的业主,建立了全程代理员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开发区)配备选商引资项目全程代理员,负责本辖区内的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工作。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了首席代理员制度,每个季度通过对首席代理员的培训、横向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发挥全程代理员在选商引资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县乡镇代理员队伍已由原来的11名扩充到现在的45名,今年1-10月共全程代理项目193个,其中外资项目19个,具体代理事项达1857项。
二、制约分析
我县这几年虽然为加快项目审批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服务绩效与企业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程序烦、资料杂、前置审批乱的种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审批速度。概括起来,在加快推进项目审批中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职能归并不到位,授权不到位。2013年我县开展“两集中、两到位”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的是通过改革明确窗口的职责权限,做到授权充分、到位,真正实现窗口“项目、人员、审批权”三到位。但是“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涉及部门利益,少数部门在现实操作中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改革成效有折扣。从项目审批的现状来看,由于非行政许可项目全省尚未完成清理,目前我县的非行政许可项目的进驻率仅为51.8%,窗口授权率为78.8%。从人员到位情况来看,目前进驻中心人员的非在编比例高达56%,远远高于省规定的非在编人员比例低于15%的要求。非在编人员比例高、非行政许可项目进驻率低造成了日常审批环节增多、效率不高,如:一些审批部门审批职能归并不到位,事项没有向行政许可科集中,仍然分散在相关科室和相关分管领导;还有一些部门项目虽然进“中心”了,但担负相应审批职责的科室或人员没有进驻,授权不到位,审批签字仍然在部门,从而致使窗口只充当收发室,群众办事两头跑,既影响了办事效率,也对发展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前置审批项目多、部门多。目前我国涉及前置审批的法律规范和规范性文件约有200多件,前置审批的设立与客观实际存在着脱节,部分审批部门间的项目审批存在环环相扣、互为前置等等,从而造成前置审批项目多、部门多。我县涉及项目前置审批有发改、环保、经信、商务、水利、卫生、消防、建设、国土、安监、工商、气象等12个部门,涉及事项34项,需要提供前置材料330份。如:工商营业执照审批需要前置审批的行业或项目有150多项,经国家工商总局一再压宿后的前置审批事项也有112项,涉及卫生、环保、消防、公安、安监、文化、质监等30多个行政管理部门。仅以生产型企业为例,一般的企业都有噪音、尘染、排污等,若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至少有80%以上的生产型企业在办理设立登记时需要提交相关前置审批手续;加上部分业主对项目前期审批的重视不够,从而造成办证过程中资料缺失、重复往返、办证成本提高。
(三)中介管理不规范,缺乏竟争性。目前我县涉及审批业务的中介机构数共有121家,县外就有83家,县内只有38家;从现象分析,中介机构发育不完善,服务承诺不规范,缺乏竞争机制,部分中介机构脱钩不彻底,仍然依托原主管部门的关系在中介市场上包揽业务,如房产测绘、气象防雷等,另外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中介主体资格不合法,无照经营和未经登记核查擅自从事中介业务的现象常有发生,造成收费标准不规范,收费名目较多、较乱,中介费用比较高。这些已成为制约行政审批提速提效的主要难点问题之一。
(四)全程代理缺位、效率不高。目前,乡镇、平台的投资项目全程代理员均是身兼数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平时自身工作任务重,工作精力不够,导致部分乡镇的全程代理工作则成为了“副业”;还有部分全程代理员为聘用人员,工作做多做少一个样,工作缺乏积极性,导致乡镇的部分政府投资性项目无人代理,部分企业投资项目来了排不上号的局面,特别是中小企业项目更加难找代理;另外代理人员的流动性过大,新的代理员业务接不上而出现代理断层现象。与此同时,县内有偿中介与项目业主接触时,过于夸大其代办能力,导致部分业主宁愿花钱买服务也不愿申请无偿代理,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我县招商的服务品牌和项目审批的效率。
三、对策建议
为了打造“我比人家办得快、我比人家办得好”的弋县速度,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软环境,确保项目审批工作正常、高效、便捷运行,现就如何加快推进我县的项目审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一系列要求,继续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来抓,突出创新破难、提速增效切实做好行政审批的减法和政务服务的加法。
1.巩固“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果。县级部门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部向行政许可科集中,行政许可科向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做到审批事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进驻率和既能受理又能办理的事项均达90%以上。建议由县监察局牵头,会同审改办、法制办对项目的进驻、授权率定期进行跟踪并向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反馈,以形成长效机制。
2.积极推进中介机构改革。对全县涉及审批环节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改革,及时出台关于培育和规范中介组织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培育中介组织,打破垄断、鼓励中介机构公平竞争发展。
3.建立备案和准入制度。今后,县级部门凡需调整或新增行政许可事项,应向县审改办申报,由县法制办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并实施;需调整或新增非行政许可事项,由各相关部门申报,县审改办审核,并报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项目审批。进一步优化我县审批流程,不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着力打造“办事最快”的服务型政府。
1.出台投资项目全流程快速审批实施办法。针对前置审批项目多、部门多、项目审批受、办分离等问题,应强化对项目的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议制订出台全流程审批、联合协调、园区前置审批等措施。对企业投资项目从核准(备案)到施工许工,采取“联审、联办、宽进、简批”的原则,使县级政府部门审批时间压缩到33个工作日,实现项目的提速增效。
2.创新联审联办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七联审批”工作机制,扩大项目审批服务内容和审批流程的再造,加强行政审批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网上审批机制,逐步实现“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时办理、限时办结”审批方式,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3.探索建立项目代办制度。针对全程代理缺位、效率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项目代办中心”,配备专职代办人员,设立全程代办窗口,对县内的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引进的大好高项目和达到代办标准且符合我县产业导向的重点投资项目,实行专职人员免费代办服务,其他未达到标准的项目由各乡镇(开发区)的全程代理员实施全程代办。
(三)强化考核,狠抓落实。采取多种形式来强化制度、狠抓落实,积极推进我县的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1.抓窗口。现行的窗口管理模式,日常工作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为主;人员考核、评优工作以县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这种“双轨制”的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窗口工作人员抵触、敷衍的情绪,同时也使窗口的现场管理缺乏有效的抓手。为了进一步优化窗口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建议从2014年开始将窗口现行的“双轨制”管理模式调整为“单一制”,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优统一由县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以进一步强化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实行一事一评的评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窗口的授权率,严格控制非在编人员比例,按省相关文件规定进驻行政服务中心非在编比例不得高于15%;进一步增加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抓手,考虑到窗口工作人员岗位的特殊性、责任性,建议恢复或适当提高工作人员考勤和考核奖励标准(周边地区:每月400元-600元)。2.抓考核。县有关部门不仅在思想上要真正重视,而且在行动上要真正落实,操作上要真正到位。建议从2014年开始把审批项目的进驻率和授权率纳入县委、县政府对部门的综合考核之中,加强结果考核运用,确保服务效能再提升。
7.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篇七
推动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积极加强沟通协调, 推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政策文件尽快出台, 争取国家层面贸易投资先行先试政策, 推动本市的相关政策突破, 推动建立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 推动出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 推动举办虹桥贸易论坛, 作为“部市合作”的新载体, 制定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动改革口岸通关模式, 大力促推“一单两报”, 提高无纸化通关水平和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细化贸易便利化工作规程, 完善贸易便利化工作机制, 深化贸易便利化效率指标体系, 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宣传, 增加企业知晓度。深入推进长三角“涉外服务”专题合作, 提高长三角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外高桥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 建好国际医疗器械、工程机械两个交易中心, 积极推进离岸贸易试点, 大力发展离岸贸易。
推进虹桥商务区建设
加强市商务委与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的合作, 积极协助推进虹桥商务区建设。落实“部市合作”要求, 打造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形态和中国会展之都。抓紧形成标志性区域规划, 着力集聚国内外重要经济贸易性机构, 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旗舰型展馆, 适应高铁时代和轨道交通网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推出商务领域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细则, 发布上海电子商务发展白皮书, 实施电子商务企业示范工程。高度关注电子商务新的业态, 推进重点商务领域电子商务应用, 支持发展网上消费和网上出口贸易。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拓展洋山港物流综合服务功能, 推动海陆空港物流市场联动发展, 继续推进中国物流资源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深化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推进公共配送、医药、危险品、冷链、保税物流等专业配送。加快大宗商品市场建设, 规范发展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 加大服务功能拓展, 提升市场的区域辐射力。支持和鼓励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启动综合财经资讯平台建设
在商务部的支持下, 协调和支持有关部门推进以第一财经主要媒体为载体, 构建综合财经资讯平台框架。加快推出覆盖中国主要大宗商品市场和大型专业市场的代表性足够强的数据库和指数库, 打造国内一流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财经资讯平台。
进一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8.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篇八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
会议强调,要全面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推荐阅读: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09-22
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建议发言稿11-06
加快推进我市民政部门法治建设的思考08-23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10-20
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10-22
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07-22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内蒙古11-10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直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10-26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及成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