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生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篇一
这节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上的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说课。
说教材
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根尖各部分的结构、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的生长方向。首先通过肉眼观察分辨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利用显微镜观察出根尖四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细胞排列状况。第三步通过实验得出根生长的部位。第四步通过探究根的生长方向,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有关根生长向性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本节是第三单元关键性的一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性目标:
1.区别根尖四部分结构,举例说明四部分的作用。
2.分析根主要靠哪部分生长。
技能性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情感性目标:
1.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根尖四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根靠哪部分生长。
3.根的生长方向
教学难点:根尖四部分细胞结构特点,以及每部分的功能。
确定难点的依据是,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才能获得这点知识,而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较差。
二、说教法: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根据新教学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生物学科实验性强的特点,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分组科学探究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师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第一学会观察:在让学生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根尖的基本结构。
第二学会实验操作:在探究靠根靠哪部分生长时,留学生亲自动手在幼根上划墨线,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兴趣。
2.失根的兰花 篇二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小的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荫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吧。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她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样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来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感情也落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看过的,我只感觉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老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虽然那些时候,我曾穷苦得像个乞丐,而胸中却总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励的精神。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均不可以为家了。
美国有本很著名的小说,上面穿插着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是生在美国的,然而长大之后,他却留着辫子,说不通的英文,其实他英文说得非常好。有一次,一不小心,将英文很流利地说出来:美国人自然因此知道他是生在美国,即问他,为什么偏要装成中国人呢?他说:“我曾经剪过辫子。穿起西装。说着流利的英语;然而,我依然不能与你们混合。你们拿另一种眼光看我,我感觉苦痛……”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起小镰刀跟着叔父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图。
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淳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美丽了。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乱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总还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形牯萎了。
路子与你聊
3.绿叶对根的情意(教学设计) 篇三
陕西省宝鸡市长岭中学 李 莉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部分教材上承第一课时《美德之花》,下启第三课时《让民族精神之树长青》,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联系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意义,通过学生感受奥运,传承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与民族情感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是很模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设计了“姓氏对对碰”、“文化驿站”、“奥运盛会找文化”、“记者调查谈文化”、“爱我家乡寻文化”、“与时俱进传文化”等环节,努力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设计思路】采用探究式教学,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讨论启发、研究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努力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指导行动,提升思想精神境界,达到学以导行、知行统一的目的。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认同感。能力目标: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对个人情感与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知识目标:个人情感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青少年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进而通过“姓氏对对碰”、“文化驿站”、“奥运盛会找文化”、“记者调查谈文化”、“爱我家乡寻文化”、“与时俱进传文化”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讨论启发、研究问题——交流展示、解决问题,将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由问题出发,经知识注入,展开活动与实践,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升华,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个人情感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教师:歌词中所唱的“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绿叶对根有情,每一个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同样情意深重,而我们魂牵梦绕的情感源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饮食文化、戏曲艺术、茶文化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选取其中的几朵奇葩向大家介绍,一起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吧。
(幻灯)
一、绿叶寻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就要了解自己,我们个人的文化之根在哪里?让我们从历史悠久、经历几千年演变的姓氏文化开始吧。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我们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相成。你能列举出自己这个姓氏中著名的人物吗?
学生列举略。(让同姓的同学补充)
教师: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华人使用的姓氏有3500多个,可以查出起源的有3000多个,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华夏姓氏文化。
(幻灯片:姓氏对对碰,将各姓氏填入相应的位置。)
教师总结:我们个人的文化历史源于姓氏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又在哪里呢?黄帝是华夏的人文始祖,华夏文化提倡和谐进取,每一位炎黄子孙在内心总是希望落叶归根,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就是华夏文化。
(幻灯片:寻根问祖)
教师:2008年陕西黄帝祭祀活动,这一现象反应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反应了华夏儿女非常重视自己的根。思念故土,怀念故乡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情怀)。
教师:“寻根问祖”不仅在祈福于祖先,也在于使我们了解到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和未来。
过渡:寻找到了文化之根,中华文化必然枝繁叶茂,了解它的多种形式,会使我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文化。
(幻灯)
二、绿叶爱根
龙文化:(幻灯片:北京九龙壁。)
教师: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的身上寄托了力量、希望和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黄帝的后裔用龙作为标记,称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不断演变,其文化涵义、思想意蕴日益丰富,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华夏民族精神的崇高象征。今天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在文化驿站中去感受它吧。
学生活动:(生生互动)
第一小组:与龙有关的成语小接力。
第二小组:合唱一首与龙有关的歌曲。
第三小组:与龙有关的生活物品名称小接力。
第四小组:姓名中有“龙”字的名人。
教师:了解了龙文化,我们就要发扬龙的精神。龙的精神是什么呢?那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服饰文化:(幻灯片:亚太经合组织中着唐装的各国领导人,旗袍秀图片。)
教师:上海APEC会议中与会各国领导人所穿着的唐装蕴含着富丽祥和,但中国服饰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什么呢?
学生:是旗袍。
教师:旗袍体现了中华女性优雅、含蓄、贤淑、温柔等特点,展示着内与外的和谐统一,所以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在2008年奥运会中礼仪小姐身着旗袍,展现着中国服饰文化的魅力。
书法文化:(幻灯片:书法作品。)
教师: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欣赏这些书法作品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在黑白之间嗅到了浓浓的墨香?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以上的作品特点?
学生回答:略。(龙飞凤舞、气势磅礴、行云流水、遒劲有力等。)
教师:咱们班上有哪些同学擅长书法?请学生谈谈自己练习书法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
教师:在科技飞速发展、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练习书法仍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益于提高自身的素质,也说明我们传承民族文化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过渡:我们撷取了中华文化的几朵浪花,就已经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这让我们怎能不热爱它?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又该怎样回报它呢?
三、绿叶报根
通过观看奥运开幕式宣传片,概括总结并导行。
1.奥运盛会找文化
教师:在2008年的文化盛事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都出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元素?
(多媒体播放:奥运开幕式片段。)
发彩纸让学生记录,学生边看边寻找,并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教师: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也是一场文化盛宴。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奥运盛会,这既是我们展开胸怀迎接优秀外来文化的时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大好时机。
教师:通过奥运会的元素,我们了解了一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只是中华文化沧海一粟。同学们还希望了解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担当小记者,对大家做一次现场调查。
2.记者调查谈文化
调查结果略。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非常浓厚,老师也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会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更加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
3.爱我家乡寻文化
教师:各位同学,你们生活在湖南,家乡人杰地灵,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熏陶着你。老师今天做客湖南,你们将向我介绍哪些湖南传统文化呢?
学生:说出湖南的典型传统文化形式并做出简单的介绍和评价(帮助学生引申到饮食、建筑、宗教、民俗、茶、戏曲、人文历史文化)。
教师:老师的家乡也有此类的文化,如果有机会也请你们到陕西来感受。
(幻灯片:我爱湖南,做客陕西。)
湖南炎帝陵——陕西炎帝陵
湖南花鼓——陕西秦腔
湖南菊花石雕——陕西凤翔泥塑
湖南马王堆古墓——陕西秦始皇兵马俑
湖南岳麓书院——陕西西安碑林
湖南湘菜毛家红烧肉——陕西羊肉泡馍
湖南岳阳搂——陕西西安钟楼
湖南开福寺——陕西宝鸡法门寺等
教师:湖南,湘江之畔鱼米之洲,人文历史悠久;陕西秦风汉韵,八百里秦川,文化底蕴深厚。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们了解家乡传统文化,就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各地的文化同根同源,根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它,我们也就更热爱自己的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4.与时俱进传文化
教师: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家乡的地方文化,我们应如何对待它呢?你能从哪些小事做起呢?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宣传传统文化: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文化,向外地游客介绍本地文化等;
保护传统文化:爱护文物、重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食品中的含义;
学习传统文化:学习戏曲、练习毛笔字、阅读古典书籍、聆听学习传统乐器等;
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将传统民族文化赋予时代特征,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和结合等。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要学习、了解、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要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的特征,把它发扬光大。
总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个人情感和民族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们时刻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根在华夏,情系沃土,学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吧。
教师总结,本节课结束。
【板书设计】
绿叶对根的情意
绿叶寻根
绿叶爱根
4.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篇四
“绿色的书签”————古诗文书签展示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培养读书,看书,藏书的好习惯,努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通过广泛的读书活动,让实验(中高)年级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在感悟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的同时悟出人生真谛,弘扬人类优秀文化,汲取中华古诗文的精髓。使学生明白“读书好”的道理,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陶冶情操、滋润心灵的读书活动中,真正学会学习,学习思考,提高品位,让书香飘满教室,撒满校园。
二、活动对象: 3-6年级学生
三、活动时间:3月——4月
四、活动步骤:
1、认真阅读《读读写写》、坚持诵读古诗。
2、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利用美术课、课余时间制作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签。请美术老师及班主任协作加以辅导。书签的外形各异,设计美观大方,书写端正。书签背面写上班级、姓名。(准备制作阶段第七周)
3、在班内设计评选的基础上,每班择优选取优秀作品10张进行校级比赛。(4月3日前上交大队部)
4、学校评选时间是(4月10日)。
5、学生作品展示一周。(第十周)
6、四月份出一期古诗文学习园地,展示各班学生优秀作品。
五、评比奖项:
少先队大队部将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若干名。
沙小少先队大队部
5.根的杂文随笔 篇五
这一场雪很意外,一路上,桃红柳绿都收敛了春光的卖弄,在雪下缩着脖颈瑟瑟发抖。满山坡的丁香花耷拉着脑袋,散发着幽幽怨怨的清香。山野一片白茫茫的,装点得沟沟壑壑更显神秘传奇。同族的人踏雪而行,走不多久,膝盖以下已经被融化的雪水浸染上来。小腿肚以下就觉得冰凉冰凉。来到坟地,古柏森森,树上不时有积雪融化滴落下来。明堂厚土已被草丛埋没,好不容易翻找到,大家依次摆上祭品。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难得来祖坟一次,就在坟茔丛中辨认列祖列宗。就在此时,脚下一绊,跌倒在一人多高的草丛中。但凡摔过跤的人老天总会给予厚重的补偿,我在爬起的一刹那,发现脚下踩着一块光滑的石板,不由兴起,沿着裸露的石板四面延伸挖掘,幸好已是春天,土质松软,雪在手中融化,和成泥浆,石碑的真容越来越明显。我兴奋地大叫起来,族里的长辈不客气地训斥我,在老祖宗面前怎么能缺了教养,大呼小叫,惊扰了祖上。我诚惶诚恐,小心翼翼把刚才的发现跟大家说了。精通祖上的大哥就说,这石碑是破四旧时放倒的,要不然的话,早没了。后来寻找,竟不知放哪了,祖坟不能随便动土,也是冥冥中注定,今日竟让你发现了。
我对古碑之类颇感兴趣,大家祭扫先祖,我独自扯断石碑周围藤条草木,用枯草扫尽碑上余土,仔细辨认,却写着先人一段尽孝故事。那是清乾隆初,有族人在家发奋读书,欲取功名。这一日,村中一友人来话别,说是要闯关东外出贸易。族人不知为何心血来潮,把书本一扔,就随友人而去。他哪里晓得娇妻已身怀六甲,父母自然不会同意,无奈他伶牙俐齿,父母被其说动,只好给他钱财由他去东北经商。这一去二十余年杳无音讯,儿子也长大成人,和母亲说起父亲之事,母亲据实以告。儿子遂起意寻访父亲,母亲支持。他自幼学得医术和针灸之道,一路就有了衣食。到东北后四处打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历经四度寒暑,终于找到本村中人,他已在此安家落户,不再回去。他顾不得埋怨父亲好友不给回信,叫家人担忧,连连央求父亲好友,二人在荒野丛草中上下翻寻,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石碑,上书先父姓氏籍贯,他再次拜谢父亲好友,并委托他买来祭祀物品。他祭奠已毕,不顾严寒,亲自掘出尸骨,十指鲜血淋漓,融入骨中。他小心翼翼捡全尸骨装入木匣,负骸归来。看到此处,我不由对先祖顿生敬仰之情。
就跟众叔伯兄弟说起此事,大哥就说,我族人中这类事件不乏一例,就说民国年间,有族人走西口,到银川做皮毛生意,家境殷实,繁洐生息。不料,军阀马鸿逵在西北胡作非为,连年征战,搞得民不聊生。生意一落千丈。人常说,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民国二十二年,银川伤寒流行。族人染病不治而亡,谁知祸不单行,子媳先后染病离世,不到半年时间,仅剩奶奶和幼孙相依为命。俗话说,叶落归根,等幼孙年龄稍大的时候,祖孙背负三人尸骨一路行乞归来。大哥边说边带我们来到一座坟前,我们虽然是她堂重孙,也理应一拜!大家齐刷刷跪了一地,地面冰凉,内心虔诚。
这时,大家的微信同时响起,原来微信群里正是这位堂祖奶奶的后人发来的,他们在四川做公务员,为国为民十分忙碌,赶不回来祭祖,只能遥拜。我们把视频打开,放在老人家供桌前,相信老人若是天堂有知,也会原谅的,后人如此勤恳清廉,她定然安心。
这是我们的根,我们不能忘记自己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四季打工为生的大哥突然说出一句很有哲理的话,这个西方的哲理命题竟然在祖坟丛中有了新的诠释。难怪大哥生出如此感叹。看着先祖依次排列,我们明白了自己的出处,也看到了自己的归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谁。然后,我们就不难理解先祖们为什么会不辞千辛万苦负骨归乡,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摆脱那种虚无飘零的生活,他们执着的内心意识里更多的是感恩,感恩生活,感恩先祖,用虔诚的心,感恩祖宗赐给我们美好的生活。
大家分散开来给先祖挨个添土,扯掉那些喧闹在坟堆上的枝蔓,缕缕青烟升起,寄托着后辈的思念袅袅飘向远方。雪后初霁,毕竟是清明时节,温度骤然上升,草木上的积雪簌簌落下,溅湿了大家的衣裳。
6.做根的教育 篇六
2014年,刘贵增的女儿刘诗蕊出版了童话作品《糖果星球》,它体现出诗蕊丰富的想象力,有着对爱、对美、对幸福生活的感悟。此后她又出版了《糖果星球之快乐童年》。女儿小小年纪就写出了一系列的故事,离不开刘贵增夫妇的悉心培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去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懂得如何让女儿的心里装满爱。
◎引导孩子去积累和创作
女儿从小爱读书,刚上一年级时,她就能够独立阅读书籍了,同时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开始描述一些事情,通过口述的方式,或者用我们的电脑或者手机上的拼音输入法用文字写下来。我们还给她开通了博客,记录她创作的故事,作为对她的鼓励。
在诗蕊七岁生日前夕,我和夫人带她来到了美丽的青岛,她白天在大海中嬉戏,黄昏在海边和小朋友用沙子堆城堡。我们在海边散步时,诗蕊产生了糖果星球的想法,把自己想象成来自那里的仙子。于是我们问了她一些关于糖果星球的问题,让她通过这种问答对话的方式进一步完善了这个构思。诗蕊的奇思妙想让我们很兴奋,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以及到回北京后,我们让诗蕊把故事讲完整并用手机和录音笔录了下来。又帮助她整理成文字,形成了第一本书——《糖果星球》的前传和第一季。
由于从二年级开始逐渐培养写作文的能力,诗蕊开始练习纪实描写,写一些日常小事以及游记。这些新创作的故事,除了来源于语文知识的积累,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班主任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讲故事,所以那段时间诗蕊就经常会把在学校讲过和没讲过的故事说一遍,每当这时,我们都尽量用手机记录下来,慢慢地就积累了很多故事。
同时,诗蕊的课外阅读量越来越大,这对她在语言和内容的组织上的进步起了很大作用。
◎尊重孩子的想法
诗蕊是一个爱阅读、爱思考,善于表达并且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我们及时发现和鼓励孩子的兴趣,并创造条件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我们发现诗蕊想象力丰富,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喜欢设计自己的小空间,她从幼儿园开始就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设计一些自己的小空间,虽然这样会让家里有时看起来不那么整齐,但我们并不阻止她。只要不是太出格的想法,我们都不限制她,如果是好的想法,我们更是积极支持。
◎带领孩子发现世界的神奇
只要有机会,我们便带领诗蕊接触外界。比如她几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带她去超市,认识货架上的商品。这几年一到周末就经常去北京郊区的景点赏花看景,体会四季的变化。有时我们也会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锻炼她待人接物的能力。另外,外出旅行也是我们帮助诗蕊成长的重要内容,对诗蕊的生活能力和责任心也是很好的锻炼。
这些年我们带诗蕊去了国内外很多地方旅游,让她体会各地的山川和风土人情,这也给诗蕊带来了创作的源泉。她的第一本《糖果星球》在青岛的海边产生的构思,第二本书《快乐童年》里的一些游记也是旅行之后写成的。
◎熏陶孩子的生活情趣
我们经常和诗蕊创造一些机会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例如我们每年都在自己家的露台上养花种草,并鼓励诗蕊积极参与。另外诗蕊非常喜欢小动物,我们也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支持这一点,在家里饲养了仓鼠、乌龟、鹦鹉、金鱼等小动物,同时让诗蕊也学着照看它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对小动物的责任感。我们家的露台花园已经被诗蕊写到了她的书里,她还计划在第三本书里着重描写这些宠物。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诗蕊是个活泼而随和的女孩儿,在班上有几个小闺蜜,在校外也有几个玩伴。有时诗蕊会因为和同伴相处时的一些小事产生困惑,这种时候我们多让她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并且多看到他人的长处。此外,我们还鼓励她积极参加小伙伴召集的活动。在《快乐童年》这本书里,诗蕊写了好几篇文章描述校园生活的乐趣,在创作童话故事的时候还把几个好朋友都写到了故事里。
◎支持孩子做公益
今年四月初我们到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做公益活动时,诗蕊个人也捐赠了十本自己的作品,并且和当地的小学生一起分享读书和写作的经验,之后还跟随我们探访了当地贫困家庭的小学生和中学生,并给他们捐赠了几十本书籍和一些文具。
通过做公益,诗蕊认识到还有很多生活条件亟待改善的家庭,并且那里的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还自强不息地学习进取,这让诗蕊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并且像志愿者们那样去帮助和鼓励那里的孩子通过学习和阅读好的书籍增长知识,依靠知识和书本掌握自己的未来,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她用自己辛苦写成的作品去帮助他人,也激励她更努力写出好的作品。做公益,帮助了他人,也促进了她自己的成长。
为人父母需要很多知识和耐心,要随时意识到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在给孩子关爱的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她锻炼成长,为她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7.根的作文优秀 篇七
曾经,我们年少轻狂,不知道家的温暖,向往着繁华,根里寒冷、艰苦,却从不会想起依偎根时的温暖,那乡根断了,伤口处流着的是泪吗?
曾经我们叛逆,贴心的问候变得刺耳,熟悉的脸庞不再亲近,我们肆意挥霍着他们提供的“养料”,然后狠心的切断那唯一的联系,一个赫然的伤疤,彰显着什么样的痛?
曾经,我们窥探着成人的世界,那冷峻的面孔,成熟的行装,我们羡慕,却学会了他们的伪装;我们模仿,却学会了他们的圆滑;我们跟随,却学会了他们的虚伪。终于,我们可以毫不脸红地撒谎,可以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不顾别人的感受,“自私、冷漠”所谓的成熟寄生在那童真的幼根上,吸蚀着天真的根液,童真如何温存?
曾经,我们相信着朋友之间有最真的友谊,直到那一天,你被欺骗,仍告诉自己,他不是故意的,他必定有不可言说的理由。一次,一次……受伤的我们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在耍你,他是不是没有把你当做朋友,看似坚固的友谊开始瓦解,你看到原来最好的朋友带着双面的面具,你疏远着友情,切断那根,却藏在心中,难道不痛吗?
曾经,我们追求着理想,天真的相信着未来,一次次奋斗,换来的.却是泪流叹息,曾经不止一次的安慰自己说,或许,只是我不够努力,或许下次就会成功。可下次,即使你付出了千万倍的努力,依旧是一样的结局。旁人说:“放弃吧!”这时腐朽在黑暗里的,是你那曾经最坚毅的根吗?
曾经,眼中的世界都是那般美好,我们觉得这里充满了善良,洋溢着光明。可是渐渐长大,我们却看到了一些触目惊心的事,被当做乞讨工具的孩子,蒙受不白之屈的好人,逍遥法外却仍然气焰嚣张的社会渣滓,这一切的一切,刺伤了心,冲破了底线。那得意的狂笑仿佛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真正善良的,也没有什么是真正光明的。不知不觉,那正义的心根,被污水腐朽着,有着什么样的失落?
十八岁以前,我们不知道根是什么,一点点抛弃。后来,我们觉得失去了什么,想去追寻,双手紧握,却无力留住。也许伴随着成长,我们的一些根,注定会腐朽脱落,但那生命的主根只要不朽,仍会生出许多希望。
曾经,我们离乡,切断了根。而今,我们归来,依偎在那断口的身旁,感受着熟悉的味道,虽没有了心灵相通,但思乡的情根种在心中,保留着最真的感情。
曾经,我们叛逆,挣脱了父母的束缚。而今,我们懂得了他们的爱。尽管那伤疤依旧醒目,但我们用心去抚慰着。即便那份爱被伤害,却依旧不会有任何的更改。悄然间,那血脉相连的根紧紧地缠在了一起。
曾经,我们所谓的成熟吸食着童真的幼根,而今,成熟不在假装,童真也不再幼小,我们会圆滑,但内心依旧刚正。我们会严肃,但内心依旧童真。成熟与童真的根同时扎根在心中,滋养着灵魂。
曾经,我们不再相信有真正的友谊,将自己囿于无人的天地。而今,我们发现:有时我们也会有身不由己;有时,一个人是那么孤单;有时,困境中伸出双手的还是朋友。或许小小的谎言是为了避免生出更多的不愉快,朋友的双面总以最真诚的那一面对你。那友谊的根没有断,曾经的伤口还会愈合,会更加坚固。
曾经,我们抛弃理想,不再相信汗水会换来希望中成功。而今,尽管我们还是会抱怨,但我们依旧不会绝望。尽管我们仍会沮丧,但我们内心依旧坚强。理想的根深扎心中,不会远去。
曾经,我们悲观着整个社会。而今,尽管痛心的事时有发生,但我们却不会忘记我们还有一颗向善的心;尽管照亮不了所有黑暗,但我们不会忘记让自己一直光明。生于清水,长于污泥,我们仍怀着赤子之心。那正义的根,被腐朽着,却依旧生长着,茁壮着善良。
8.根的结构 篇八
二、成熟区及其上部的结构:
1、根毛消失
2、内部有导管
--
探究活动
探究洋葱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
目的要求:
1、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的临时装片。
2、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细胞形态特点。
3、练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用具:
洋葱、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吸水纸、稀碘液、清水
方法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待根长到1厘米至5厘米长时,剪下生长健壮的根制作装片进行观察。
(2)装片的制作:
①解离:切取2-3毫米的根尖一段(不带根毛),带有根毛的根尖一段(1-2毫米),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10-15分钟,经过解离的根尖中,细胞容易相互分散开来。
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把两段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分钟。
③制片:取两个载玻片,在两个载玻片上各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把两段洋葱根尖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各盖上一块盖玻片,用手指轻轻压盖玻片,使根尖中的细胞分散开。将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
(3)观察:两块临时装片制作好以后,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特点,在不带根毛的装片中观察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特点,在带有根毛的装片中观察成熟区细胞的特点。
9.根的探寻和失落 篇九
[关键词]小人物社会问题寻根
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坛上曾兴起“寻根文学”的热潮,他们从文学寻根到文化寻根,力图找到自己国家的独特文学样式和风格,从而立足于世界文坛。尽管在寻根文学的实际创作中,大多数作家往往抓住某种民俗、习惯便刻意进行渲染,从而忽略了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甚至当时一些作家一味迷恋于挖掘已凝滞的非常态的传统人生,从而导致了几年后“寻根文学”的衰微,但不可否认的是“寻根文学”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促进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上是功不可没的。
回归当前的电影界,从1994年第一部美国大片《亡命天涯》登陆中国以来,中国的电影也同样走上了“亡命天涯”之路。以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为核心的国内大腕导演们力图以他们的努力接轨世界电影。在我们看到的国内大片中,从暴力血腥的画面、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到个人英雄主义的主题以及电影的管理模式、制作发行方式和竞争机制上,我们都清晰地看到了好莱坞大片的影子,而高投入高票房也似乎成了电影是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对国内外所谓大片的叫好或咒骂声中,我们却突然发现,中国的电影在追求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却缺失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对人的关爱。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以高达3.6亿人民币的投资,把曹禺的《雷雨》改编成了一部没有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充满暴力和血腥场面的电影,整部影片已没有了对与错、是与非的标准,观后让人索然无味。从《英雄》、《无极》、《夜宴》到如今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大片除了给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强烈刺激之外,真找不出还有什么东西留在人们内心。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电影“亡命天涯”之路何时才是个尽头?中国电影艺术何时回归对人的关爱?而电影《落叶归根》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导演张杨和许鞍华努力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并通过电影语言表达对人的关爱,这种电影艺术的本色回归让人在艺术中更深切地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
电影《落叶归根》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分别讲了两个很简单的故事。在《落叶归根》这部影片中,主要讲述了一个由赵本山扮演的打工者为履行承诺把客死异乡的同伴背回老家,入土为安,使其落叶归根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笑中带泪的故事。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讲述了一个年近六十的知识分子从对上海精英生活的依恋与追求到最后无奈随女儿回东北并在集市中以卖菜过活的经历,重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对生活从追求到失落从而至幻灭的过程。两部主题截然不同的影片却让人看到了许多相同的东西,笔者试从这人手对这两部影片作深入评析。
一、两部影片都体现了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注
与众多商业大片渲染英雄主题不同,在《落叶归根》这部影片中,老赵(赵本山饰演)是个十足的社会小人物,他只是中国成千上万的打工者中的一员,为了一句承诺,老赵毅然辞别自己的打工生活,千里背尸回工友刘全有的故乡。小人物与大事件就这样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一路上,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连串的小人物,有失恋的司机、有骑车旅行的青年、有面部烧伤的养蜂人一家、有为自己后事担忧的老人、有善良单纯的发廊妹、有捡破烂供儿子上大学的异乡人,导演正是通过这些人物,来展示影片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注。关注他们的情感生活、关注他们的志向抱负、关注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他们的担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正是影片在对社会小人物的关注中,让观众对社会底层的人在思想上有了较深地触动并在情感上产生较为强烈的震动。观众的思想与情感会在电影与现实中徘徊,并在现实世界努力寻找着同类人的影子,从而产生深深的共鸣,这正是导演所追求的效果之一。而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部影片中,姨妈叶如棠(斯琴高娃饰演)从表面上看明显不同于《落叶归根》中的老赵,姨妈有着较高的学历,她有着一口标准的英式英语,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孤傲,然而在整个影片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如果说《落叶归根》中的老赵是农村中小人物的浓缩,那么《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的叶如棠可以说是都市与农村之间小人物的写照。她受过高等教育,却满身带着小市民气:她向往城市的美好生活,却与整日享受着城市生活的水太太貌合神离,她自命清高,却处处显得小气:当年为了回上海,她不惜抛夫弃女,“如同赶着相亲,连头都没回”就走了,对人却声称自己的女儿在美国,最后又无奈地回到了东北。正如像看到阿Q我们都看到了自己的某个侧面一样,在叶如棠身上,许多人也担心自己今后是否会成为姨妈式的人物。在这部影片中,出现的也全是小人物的影子,水太太、潘知常、姨妈的女儿、民工金永花、宽宽以及他的朋友飞飞,他们之间发生着种种矛盾与冲突,同时却又相互取暖、相互宽容,在绝境和困境中寻找各自的出路。这正是社会上小人物的超现实写照。在这两部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试图通过众多小人物的命运来集中体现社会上许多小人物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二、两部影片都不同程度地穿插和反映了当今的社会问题
在这两部影片中,不仅有对社会上小人物的关注,同时更是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的展示和关注。在《落叶归根》这部影片中,有利用高科技的公路抢劫、有多年来一直无法根除的遍及城乡的黑店问题、有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有城市的下岗工人问题、有充噬着金钱与欲望的发廊业、有连众多发达国家至今也无法解决的城市流浪人群的归宿问题、有地下卖血和由此引发的传染病问题、有大学生的金钱观和道德观问题引发的教育问题、有三峡移民问题、同时也有从反面折射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诚信问题。在老赵千里背尸的故事中,导演或隐或显地表达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并试图在呈现中追问这些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在一部喜剧电影中,对当今社会问题作如此精心的展现,让观众笑中带泪,这不能不说是导演的精心安排。
《落叶归根》从横向展示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则更多地从深度上对社会问题进行了展示和挖掘。影片中有网恋问题、有农民工的救助问题、有“安乐死”引出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有“碰瓷”等欺骗问题,而最为突出和深入的则是当下社会中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引发的种种问题。影片中姨妈的理想是在上海这座现代大都市中真正生根,过上知识分子应有的体面幸福的生活。因此,当年她会不顾一切抛夫弃女地离开东北回到上海,她又会对别人说自己子女在海外,她在固执地守着知识分子的酸腐清高中穷困潦倒,倍尝生活给予的失落与辛酸。她虽独身一人在上海多年,但从内心深处却渴望得到爱情的滋润,这才会有
月夜里姨妈与潘知常穿上戏服一唱一和的情景,才会有游泳池边奋不顾身的一跃,然而到头来积蓄竭、情人飞、邻居逝,嬉笑之后是悲凉,“姨妈”从台阶上跌落的那一刻也暗示了她的生活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最后,在女儿的白眼与斥责声中,她抛下上海回到了东北,回到了原本属于她的地方。同样,姨妈的女儿刘大凡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她的梦想是不甘平庸的一辈子当厨子,而姨妈的侄子宽宽也有自己的理想,他喜欢一个女孩子,但女孩子不喜欢他。导演也是特意安排了两次大而圆的黄月亮来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任何一个人,都有像那轮月亮那样美好纯真的理想,然而理想的实现除了自己的努力,往往又受制于出身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种种社会因素。在这两部影片中,导演或从广度或从深度巧妙穿插和反映了当今的社会问题,让观众在艺术中真切地感受着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三、两部影片都在积极寻找根之所在,却最终失落于现实之中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人死后,尸体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并入土为安,电影《落叶归根》就是以这个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来演绎整个故事。刘全有在外地打工,因喝酒过度而致死,老赵要把刘全有的尸体背回到他的故乡,否则刘全有就会变成孤魂野鬼。为了完成工友的这个遗愿,一路上,遭抢劫、被敲诈、受愚弄、挨饥饿,甚至一度有了不想活的念头,但老赵还是凭借他的智慧克服种种艰难,试图把刘全友的尸体运回其故乡。但最后因其过度劳累,老赵累倒在一处山体塌方的事故现场,事情暴露后。他把尸体火化了,最后警察护送老赵和骨灰一起到了刘全有的家乡,让他落叶归根,然而故乡的所有人都已搬走,只剩下一堆废墟,三峡水库也即将淹没这里的一切。刘全友的骨灰回到了故乡,却无法在故乡入土为安,很显然,刘全友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最终失去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而在《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部影片中,导演也试图努力让叶如棠找到自己的根,她的生活之根、她的爱情之根,姨妈也为寻根付出了代价,与丈夫的离异、与女儿亲情的疏离、被情人欺骗,最后只能随女儿回到她原本急于逃离的地方。姨妈选择了和那个刷牙都会流口水的前夫一起摆摊做生意以维持简单的生活,在姨妈迷惘、失落的眼神和她机械的动作中,她不仅失落了现实生活之根,更失落了心中理想之根。在叶如棠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那一代知识分子心中的困惑和苦闷,他们在现实中积极寻找自己的根之所在,却最终被无情的现实所淹没。
农民失去了落叶之根。知识分子失去了理想之根,在艺术世界背后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入思考。
10.《根的秘密》大班教案 篇十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了解根的生长环境和根的形状。
2、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根有储水、吸水等作用。
3、通过观察图片、品尝等方式了解根对于人类的作用,知道根和人类密切的关系,增加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纸箱中装有一个树根;水培吊兰;
2、青菜、菠菜、蚕豆、小树苗,小麦、葱、大蒜等植物,每组4D5种,红绿篮子每组各一;
3、活动前和孩子们一起做根吸水的小实验:在清水中滴上红墨水,然后将萝卜的根放入;
活动过程:
一、摸摸,猜猜,导入活动
(出示装有树根的箱子)
1、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和同伴的秘密,知道了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秘密,真有意思。记得为好朋友守住秘密哦。
2、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它也有很多的秘密,瞧,就藏在这个箱子里。等会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说说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再猜猜它是什么。
3、你摸到了吗?什么感觉?你才它是什么?(你猜的很接近了,看,这是一个树根;你一下就猜对了,真厉害!是的,这是一个树根。)
4、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找根的秘密。
二、看看,说说,发现根的不同秘密
1、寻找植物的根。
师:孩子们,在你们桌上的篮子里有各种植物,请你们一起看看、说说,它们是什么?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指给好朋友看看……指给老师看一看……
2、区171177e根的不同形状:直根和须根。
(1)自由观察:孩子们,找到植物的根了吗?仔细看看这些根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2)集中观察葱的根:**,请你带着刚才观察的葱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根。这是什么?它的根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葱的根细细的,软软的,有许多,像胡须) 像胡须,多么好的想法啊,真像!
小结:是呀,葱的根细细的、软软的,有许多,像胡须一样,这样的根叫须根。(幼儿复述:须根)葱的根就是须根。须根看起来就像什么啊?
(3)集中观察菠菜的根:还有谁来介绍一下你观察的植物。**,请你上来给大家说说吧。这是什么?它的根是怎样的?(菠菜的根硬硬的,有点粗)哦,硬硬的,你捏捏看。
小结:菠菜的根硬硬的、有点粗,这样的根叫直根。(幼儿复述:直根)菠菜的根是DD直根。
3、说说根的不同生长环境:土中、水中、空气中。
(1)孩子们,分清了直根和须根,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的根都是生长在哪里的呢?(幼儿自由猜测、表达)
小结:对,青菜、菠菜、蚕豆、葱的根都是长在泥土里的。
(2)也有些植物的根不是长在泥土里的,那是长在哪里呢?
出示水培绿萝,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植物?(一帆风顺)它的根生长在哪里?
小结:有些植物的根可以长在水里。
(3)出示榕树的幻灯片,观察根在空气中的生长情况。
师: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树?这是树的什么?(根)
它的这些根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空气中)
小结:有些植物的根还可以像榕树这样,生长在空气中,叫气生根。
4、讨论、观察实验结果,发现根对于植物自身的作用:吸水。
(1)孩子们,根上还有什么秘密呢?老师做了一个实验。
(2)出示吸收了红色水的萝卜,和幼儿一起观察、讨论。
师:看,这是什么?我把萝卜浸在红墨水里,已经好几天了。你们猜会有什么变化?萝卜的茎和下面的叶子变成什么颜色了?为什么?(幼儿猜想,表达)
你们的想法很奇妙,很聪明!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一起来看。
(3)观看Flash课件,了解根对于植物自身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源源不断地往上输送,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哦,原来,根对于植物的生长很重要呢。根的秘密可真不少。
三、看看、想想,总结根对于人类的作用
观察实物,寻找新发现
(1)你们看,篮子里有什么?每人拿一样,和好朋友互相看看、说说,它是什么?它是植物的那一部分?有什么用?(每人拿一样后,老师收掉篮子)
(2)你拿的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植物的那一部分?(它是什么做的?)它有什么用呢?
(3)个别介绍:谁来介绍一下你拿的是什么?
根雕:你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做的?孩子们,这个用植物的根做成的艺术品叫根雕。(看课件)原来,有的根可以做根雕呢。真神奇啊!
板蓝根:女孩,你拿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做的?(看课件)看,这种植物就是板蓝根,人们用它的根做成了板蓝根冲剂。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的植物的根可以做药品。
萝卜、山芋:还有什么没有送上来吗?举起来看看?大家一起说说是什么?萝卜和山芋对我们有什么用呀?你们猜猜萝卜和山芋是植物的那一部分呀?它们也是植物的根,是一种变态根。
(看课件)对,原来呀,有些植物的根是可以当食物的。
四、结束活动
1、今天我们发现了根的这么多的秘密,你们开心吗?其实,根还有其他很多的.秘密,你们还可以和好朋友、老师、爸爸妈妈一起继续观察、寻找,看谁找到的秘密最多好吗?
2、孩子们,刚才我们观察的植物已经离开泥土很长时间了,我们得赶快把它们重新栽倒土里去,不然它们会怎样?好,带上我们的植物,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11.根的作文800字 篇十一
陆游写道:“位卑未敢忘忧国”,意思是身份低微,却不敢忘记关心国家,这是每个百姓都需要的,是应有的,是必须的。而“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又到了为国捐躯的情怀。这是广为人知的。
但,还有一种家国情怀,它叫寻根。
“中国科制之父”、“火箭之父”,提起这熟悉的头衔,我都都会想到一个人,他是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成功人士,在知晓新中国成立后,毅然放弃了高薪厚禄,决定要回到中国效力,即使回国受阻,即使受美国监禁,他都坚定这这样的理念――“回家,为中国效力”。终于,他回到了中国,有了他,中国导弹、原子弹的成功发射,至少提前了二十年。
西汉大臣苏武出使匈奴,却不幸被扣留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无论高官厚禄还是财宝美人,他都严词拒绝,他效力于汉,也忠于汉。他被流放到了北海。北海长年寒冷,他孤身一人,持节牧羊,坚持了整整十九年。
大汉也没有忘记他,一直在寻找他,最后,他被找到时,他已经不会说话了,长年的孤寂与安静已经让他几乎丧失了语言功能。
找到他的时候,他衣衫褴褛,只有符节紧紧的贴在他的胸前,他的眼睛,直直的盯着一个方向,那是大汉啊!是他持节十九年,梦寐以求想回的地方,那是他的根!
根,是家、是国,是让我们觉得最温暖的地方。而寻根,就是回家。有说“落叶归根”。他们不是落叶,却也向往着、期冀着归根。
面对各种诱惑,依旧一心报国,这不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吗?
家国情怀,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它是一个烙印,是刻在国家人民心中的印记,是深入骨髓和灵魂的。
寻根,是去寻找心中那片永恒的净土。
12.根的力量和智慧 篇十二
苔藓为什么长不高?
喜爱在大自然中漫步的人都知道,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山林中,苔藓常在湿润的林下、水边的泥土和岩石上成片生长,在一些较幽深的天然林中,立木和倒木的树皮上也会被浓密的苔藓覆盖,这些一般高不过几厘米的绿色植物轻柔、可爱,就如一群群小精灵陪伴着我们走向山林深处……
“苔藓为什么长不高?”热衷探究自然奥秘的人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啊!不要说那些林中的参天大树,就是一些屈身林下的灌木和花草,身高也多在苔藓之上。
科学家的解释是:因为苔藓没有根。在地球上的两万多种苔藓植物体内,都没有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维管组织的分化,苔藓也不具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是仅仅由植物体表皮细胞突出形成的,虽然可以对矮小的植物体起到固着和支撑的作用,在水湿的环境中也具有渗透吸水的功能,但与其他具有真根和维管组织分化的花草树木相比,假根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生态环境和保证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供应的能力都要弱得多。以低矮的身体在湿润的环境中生活,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幸好在大约5亿年前,植物由海洋登上陆地后,陆生植物的演化史中苔藓植物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如果用植物“系统树”的模式来表现这一发展演化过程的话,那么,可以看到,苔藓植物仅是其中的一个侧枝(或称“盲枝”)。而地球陆生植物发展演化的主干是由具有维管组织和根、茎、叶分化的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组成的。
不定根打造了石炭纪森林
今天,当我们在寒冷的冬季围坐在煤炉旁取暖,或在黑暗的夜晚享受燃煤的火力发电厂送来的光明时,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到煤形成之前的一幕,更不会将煤与植物的根相联系。地球上煤田的形成主要发生在距今3.5亿年至2.7亿年的古生代石炭纪。那么久远的事,恐怕只有地质古生物学家和一些自然史研究者才会感兴趣。他们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和地层的研究,为我们复原了当时的场景。
石炭纪时,地球陆地上气候温暖湿润,水泽遍布,一片片由高十几米到三四十米的大树组成的森林,昂首挺立在沼泽旁和浅水中。林中的树种多数是今天屈身林下和水边湿地上的矮小的石松类、木贼类以及真蕨类植物的早已灭绝的祖先。这些组成石炭纪沼泽森林的树木,依仗着体内细胞分化形成的运输动脉——维管组织,将根部吸收到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等矿物质(营养)输送到身体的各处细胞中;又将叶片光合作用的产物等有机物输送给包括根部在内的身体各处。虽然这些植物的根并非像后生的种子植物那样由胚根发展成发达的根系,而只是在植株茎干的基部萌发的不定根,但也完成了陆生植物吸收水分、固着生长、支撑地上植株充分获得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任。可以说这些石炭纪的沼泽森林是不定根和维管组织共同打造的。
“劈山救母”——根之苦旅
如果你登过黄山,一定会领略到根的力量。
黄山松与岩石为伍的奇景,是黄山的一大特色。一路攀登,峭壁上的松树不断探出身躯,造型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北海散花坞的“梦笔生花”:在缥缈的云雾中,一根石柱崔嵬高耸,在其尖锐的顶部,一棵奇松挺立,犹如在巨大的笔尖上奇花绽放。据说,这棵在岩石尖上欲翩然起舞的黄山松,之所以安家于此,那是在风或动物的帮助下,把它的种子带到了石柱顶端的石缝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沿着狭窄的石缝奋力向下生长,吸收着渗入的雨水,为植株解渴;顽强的根也在与岩石拼争狭窄空间的搏斗中变得粗壮有力,为在孤峰上餐风饮露的植株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不禁使人想到神话故事《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的神力。但令人悲戚的是,今天,如果你再到这里,在散花坞看到的“梦笔生花”已是一棵人造的假树。据说,那株靠根勇闯岩缝的奇松终因环境的连年恶化,根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而枯死了。这也说明,根的力量虽然强大,但终有限度,能够为它们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
像曾经的“梦笔生花”那样,靠根的力量在坚硬的岩石上觅得生机的植物,在自然界中并不鲜见。在黄山、庐山、三清山等名山中,靠扎根岩缝而形成的奇松景观不一而足;在各地的山峰中,与岩石为伍,尽显根之奇力的植物可谓屡见不鲜,有高大的树木,也有低矮的花草。它们因为具有了在逆境中勇于进取、强力拼搏的根,为自己争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地下根——黑暗中的探索者
对于陆生植物来说,根确实是十分伟大的,但由于它们绝大多数都隐身于地下,因此又是默默无闻的。为了完成吸收水分的重任,根在黑暗中犹如头戴安全帽的矿工,靠着根冠对根尖的保护和生长点细胞的不断分裂增生,奋力探索着通向水源的新路径;而吸水的重任则由后面众多的根毛来完成。这种由植物学家提供的根尖模式,从小学到大学的教科书中屡见不鲜。但随着物种的不同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整个根系的形态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
有人说,与植物的地上部分相比,根系的变化相对简单,其实不尽其然。就是同一类植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尤其是当土壤的结构、质地、含水量、肥力和酸碱度等不同时,根系的变化可以远远超过植物地上部分的变化。例如:蝶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苜蓿,身高30~100厘米,在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中,可以将主根深入地下9米深的土层,在气候干旱时也能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生活在西北荒漠中的蝶形花科半灌木骆驼刺,地上的身高不过1米,为了吸到足够的水分,其根则可以深入地下30米深,整个根系的重量是地上植株重量的30倍以上!
nlc202309041326
古人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引导想要成才、成功的仁人志士。纵观植物根的一生,也正是这种追求的写照。许多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大量分枝,在短期内布满可利用的土层。有人研究过一些植物根系的庞大程度,结果十分惊人:一株种在温室中的冬黑麦,它的三级侧根的总长度为130千米,加上四级侧根,则可长达623千米。这样的长度,就是时速300千米的高铁列车,也要跑上两个多小时。不断地生长,不断地分枝,不断地进取——这就是许许多多植物根的一生的写照。
贮藏根——富有远见的生存策略
许多种植物根在土壤中不断向水源前进并反复分枝占据地下空间的同时,也注重物质的积累和贮存,在地下建立仓库,以备日后所需。这种植物根形成的仓库中,贮存的物质有根毛吸收的水分、矿物质,也有地上的叶片等营养器官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以及由根系等器官合成的促进生长、发育的激素类和保护植物不受外来生物伤害的生物碱、甙类、黄酮等等化学防卫物质……
大自然这位“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植物地面上植株的形态构造时,也没有忽略其隐藏在地下的物质仓库。这些具有贮存功能的根,往往被设计得粗壮、肥大,以便有更大的贮存空间,植物学上通称它们为“块根”或“肉质根”。但块根的具体形态又因种而异,因具体植株的个性和生存环境而千变万化。
贮藏根的共性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关注,除了萝卜、胡萝卜、甘薯和甜菜等一些食用种类外,绝大多数粗壮、肥大的根在古代就是草药学家寻觅的对象,其中人参、甘草、黄芪、何首乌、乌头、沙参、党参、独活、地黄和商陆等等,都是沿用至今的著名传统中草药。形状奇特的人参还被演义出了许多神话在民间流传。而乌头,作为一种有剧毒的“圣药”,更是在历史上的许多宫廷夺权故事中充当了主角。在民间,一些形状奇特的贮藏根还启发人们的想象,在被赋予象形名称的同时,也用作草药或食用。例如防己科的金线吊乌龟、石蟾蜍、地不容;桔梗科的山海螺(羊乳);萝藦科的地饼(润肺草)等等。其中金线吊乌龟的地上茎藤长不过两米左右,块根重者却可达50多千克,“乌龟”之大令人惊叹。
为什么贮藏根中不乏药用种类呢?这正是仓库的“护卫者”——各种化学防卫物质积累的结果。而这些因种而异、丰富多样的化学物质,也是人类祛病、健体所追求的宝贵财富,值得深入探索。
当然,从根本上看,植物这些粗硕肥大的根,还是为了自己生存繁殖而富有远见的生存策略。
神气十足的支柱根
人们往往认为,地上植株越高大的植物,地下的根系扎得也越深。但事实的真相是:在具有永久冻土层的寒带和寒温带,高几十米的落叶松,其根不得不在不到1米深的土壤中伸展,许多粗壮的老根,只能裸露在地面上,互相交织形成支持大树不倒的“根网”。这种地面根网的现象,在亚热带土层较薄的山地阔叶林下,亦时而出现。与之相似的地面裸根景观也见于热带雨林中,充足的降水和潮湿的环境,使许多雨林树木的根失去了深入土壤吸水的动力,在地面上,盘根错节的老根随处可见。这些露出地面的“老根”,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支柱根”,让雨林中的高大树木历经风雨而岿然不动。
板根被人们称为雨林奇观之一,是支柱根中的一种,它们从树木主干的基部侧向生出,向四周放射状伸展:有的像章鱼伸出的触手,有的如运载火箭的尾翼,有的似高高筑起的板墙……在我国的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尖峰岭等天然森林中都可以观赏到各式板根,甚至在纬度偏北的南亚热带森林中,一些高大的树木基部也会出现跃跃欲试的小型板根。板根又称“板状根”,其支撑功能尤为突出。
与板根相比,榕树的支柱根更具有空间的“占有欲”:为了支持庞大的树冠,榕树向周围伸展的分支上会萌生许多裸露在空中的不定根,它们纷纷从高高的树冠上向下伸展到地面,多者一木数百根,形成“独木成林”的特殊景观。我国广东省新会县的著名旅游景点“小鸟天堂”,就是由一株荫地900平方米的大榕树营造的。
“痛下杀手”的绞杀根
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1000余种榕树,它们中的许多成员为了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不得不采用残忍的“绞杀”的方式,参与行动的根成为了“无情的杀手”。
当榕树的果实被栖息在雨林中的鸟类啄食后,一些种子随鸟粪排出而附着在林中高大树木的枝杈上。这些被鸟类播下的榕树种子萌发后迅速生长。为了站稳脚跟,幼年榕树的气生根一面依附着为在自己提供安身场所的树木枝干上,一面沿着树干向地面延伸。当触到地面后,这些“空降兵”开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供高高在上的植株利用;同时,它们又用地面上的侧向分枝抱住被附生树木的主干,形成“绞杀根网”。数年后,被绞杀的树干在横向生长过程中,输送有机物质的韧皮部被“切断”。原本活生生的大树便被勒死在了榕树气生根的“怀抱”中。当初被鸟类无意中带来的“弃儿”,终于靠着绞杀根的本能,取而代之成为了“主人”,占据了这方宝贵的雨林空间。
有时鸟类带有榕树种子的粪便会偶然落到一些被森林包围的人类建筑遗迹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榕根抱塔”、“榕根抱石门”等景观,那些苍劲的榕树气生根和年代久远的砖石建筑的融合,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树立了“榜样”。当然,有的气生根也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根的地下盟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那些肩负重任,远离自己的发源地,在黑暗的土壤中前行的植物根,不但要面对重重困难,防范欲食其肉的敌人,也会在“旅途”中愉快地结交互相帮助的朋友,甚至与其结成终生的盟友。当你在一些名山大川多石少土的陡峭山坡上旅游、考察,看到苍翠挺拔的黄山松、南方铁杉、华东黄杉、油松、云杉等组成的山林时,你可知这些松科树种的根到底得到了哪些朋友的鼎力相助?自然界是博大精深的,不同植物的根在土壤中遇到的“朋友”也是各不相同。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豆类作物可以肥田,在种豆类的农田中至少不用再施用气味难闻的尿素等氮肥。豆类作物为什么可以肥田呢?科学家早就破解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根瘤土壤杆菌与豆类植物根“结盟”产生具有固氮作用的根瘤的结果。以后科学家又在赤杨、杨梅、罗汉松、燕麦草、早熟禾等许多种非豆类植物中发现了根与固氮菌结盟的事例。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大自然中与细菌同被称为“分解者”的真菌,竟也与根结成了不离不弃、终生相伴的菌根。目前,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几乎95%以上的种子植物能与接合菌类、子囊菌类和担子菌类等真菌共生,形成互惠互利的菌根。真菌的种类繁多,在与形形色色的种子植物“交友”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最典型的是“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有了共生真菌的帮助,根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和矿物质,并大大提高了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同样,与根为善的真菌,则通过围绕和进入根的菌丝,从根中得到许多自己不能制造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
【根的生长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野蛮生长作文07-26
绿豆生长过程作文06-18
蒜苗生长观察日记08-07
生长的书香作文10-01
黄豆生长观察日记11-03
绿豆生长观察日记作文09-06
气相生长纳米炭纤维09-09
给成功一个生长的时间07-19
大蒜的生长日记300字07-23
科学《我们在生长》说课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