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古典名著有关的歇后语

2024-10-21

与中国古典名著有关的歇后语(通用10篇)

1.与中国古典名著有关的歇后语 篇一

中国古典名著人物歇后语

【三国演义】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阿斗的江山——白送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转胎——疑心重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黄忠叫阵——不服老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睡觉——不闭眼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

所料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编草鞋——内行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张飞带口罩——显大眼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水浒传】

王伦当寨主——不能容人

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母夜叉撒泼——惹不起

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解珍、解宝坐班房——难兄难弟。

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张顺浪里斗李逵——不打不相识。

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时迁进牧场——顺手牵羊。

时迁照镜子——贼头贼脑。

张天师捉妖——拿手好戏。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山——官逼民反

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时迁偷鸡——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入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李鬼的板斧——冒牌

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西游记】

白骨精扮新娘——妖里妖气

白骨精打跟头——鬼把戏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白骨精送饭——有野心;没安好心

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唐僧西天取经——多灾多难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猪八戒败阵一一倒打一耙

唐三藏的徒弟——一个比一个强

唐僧上西天——取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脊梁——无能之辈

猪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男身女像去哪边好?)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

如来观音——假夫妇

六小零童——孙行者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猪八戒娶媳妇——背着走

西游记剧组开会——聚精会神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人参果——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啼——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眸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了天拜佛——掸心不稳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肖媳妇——心甘情愿

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堪

【红楼梦】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贾宝玉看西厢——戏中有戏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贾宝玉出家——看破红尘

贾宝玉游魂——误入迷津

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经风

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

王熙凤的为人——两面三刀

红楼梦十二金钗——原应叹息

刘姥姥出席——出洋相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封神演义】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卜卦——好准啊

姜太公坐主席台——资格老

姜太公的眼镜没镜片——老框框

申公豹状告姜子牙——搬弄是非

姜子牙封神——一言为定

纣王兵百万,不敌姜子牙兵三千——不得人心

殷纣王火烧鹿台——自作自受

封神榜——榜上无名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2.与中国古典名著有关的歇后语 篇二

关键词:红楼梦,语篇研究,译者主体性

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除涉及了语言符号的转换外还涉及文本外的诸多因素。因此, 翻译工作者不仅必须具有本族语和外语的功底, 并且要有较广的知识面, 既要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 作家的创作个性, 还要分析和比较作品的语言所隐示的不同的民族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

目前学界对于翻译主体性的界定有两种———广义和狭义。广义认为翻译是一个系统论, 涉及到作者、原著、原语文化与译者、译著、译语文化、读者之间的交互互动 , 共同构成翻译过程中诸要素, 由于译者是这个互动活动中的一元, 其他诸要素都是构成译者身份并被译者所对象化。狭义认为, 翻译中的主体应该指译者, 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的一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本文则倾向于广义的定论, 认为一个译本的产生是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 作者与译者, 原语结构与译入语结构的有机结合产物。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小说之一,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翻译家将其翻译成各种语言。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两个英译本是英国出版的David Hawkes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中国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 (YangHsien-yi and Gladys Yang) 的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两个英译本特征鲜明, 各有千秋。译者在其译本中都充分展现了自身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翻译技巧。下面将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主要从语言与语篇的信息结构, 衔接手段及总体策略方面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信息结构

篇章最重要的功能是信息功能, 因而对篇章信息结构的剖析十分重要, 绝大多数篇章是由句子构成, 所以, 句子信息结构是研究篇章信息结构的重要对象。主位——述位的结构就是句子的信息结构, 是作者思维方式的体现。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 (subject-matter prominent or topic prominent) , 而英语则是主语显著语言 (subject prominent) 。

在红楼梦第三回, 黛玉进贾府, 有这样的句子:

“你妹妹远路才来, 身子又弱, 也才劝住她, 快别再提了”。杨版和霍版对于此句话的翻译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语言结构。

“So don't reopen that subject.” (Yang Xianyi)

“So let's have no more of this.” (David Hawkes)

在此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杨宪益的译句更接近, 或者说更相似于中文的结构, 很明显是选择了主题显著的语言结构;而霍克斯的版本则与英文的词序, 句子结构保持了一致性。通过添加 "Let's" 这个主语结构, 完全展现了不同于汉语的英文的主语显著的特点。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归化处理, 霍克斯的译文对于英语读者而言可读性更强, 理解力更透, 然而同时也保持了原作的文体风格。

二、衔接手段

篇章的衔接方式有指称衔接, 结构衔接, 词汇衔接和语音衔接四种, 而红楼梦属于古典现实主义小说, 结构衔接在译文的使用中尤为突出。这种衔接方式我们可以从第三回中曹雪芹对王熙凤出场的描写以及两个译者由于不通的语言结构, 即汉语隐形, 英语显性的特点不同的处理技巧。曹雪芹对于这段的描写采用了多个四字格以及六字, 七字格的词句, 也就是对偶的结构衔接。比如“彩绣辉煌”, “神妃仙子”, “身量苗条” , “体格风骚”, 还有对偶句“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这种表达方式准确的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并且贴切了汉语传统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特殊的文体特征, 杨宪益和霍斯克的译文则崇结构方面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She had the almond-shaped eyes of a phoenix, slantingeyebrows as long and drooping as willow leaves. Her figure wasslender and her manner vivacious, the springtime charm of herpowdered face gave no hint of her latent formidability, . and beforeher crimson lips parted, her laughter rang out. (Yang)

She had, moreover

eyes like a painted phoenix,

eyebrows like willow-leaves,

a slender form,

seductive grace;

the ever-smiling summer face

of hidden thunders showed no trace;

the ever-bubbling laughter started

almost before the lips were parted. [2] (Hawks)

很明显, 针对这种文体特点, 杨宪益选择了使用一些华丽, 文学性强的形容词, 比如“resplendent”, 以及“vivacious”和“formidability”。还有平行结构, 像排比的修辞手法, 比如“Her figure was slender and her manner vivacious”。这样的衔接方式一定程度上将原文这种叙述者的口吻展示给了西方读者。但是笔者认为, 霍克斯的处理方式更好, 由于其采用了对偶句, 译文结构更趋于平衡, 表现出更明显的对比意味。三组对偶结构的语言极佳地再现了原文的神韵。甚至比原文的结构更为出彩。杨宪益更忠实于原作的丰姿, 文化意象, 选择了直译的方式。而霍克斯处于归化的考虑, 译文则更服务于西方读者。

三、总体与策略研究

根据翻译理论家彼德·纽马克 (Peter Newmark , 1916——) 的理论, 翻译大略分为传达型 (Communicativetranslation) 和语义型 (semantic translation) 两大类:传达型翻译较重视信息能否顺利传递给读者偏语义型翻译比较重视原文的语意内容 [3]。从以上分析的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出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David Hawkes的不同的倾向。其中, David Hawkes的译本明显传达型翻译比较多,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 译者将原文的信息进行了调整。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译本更多地采取了语义型翻译。在小说第三回中称谓语, 姓名, 字号的不同译文, 比如袭人的Xiren和Aroma, 紫莺的Ziying和Nightingale均可看出杨氏夫妇更忠实原文, 而霍克斯则采用了意译。两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而这种不通翻译策略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则是由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作用 --- 译者如何处理自己与原文作者, 原文文化, 原文语言结构的关系, 以及译者对译文读者的考虑程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 笔者认为, 相对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的《红楼梦》译本, 霍克斯通过对《红楼梦》的翻译充分发挥了其作为译者的译者主体性, 完成了从“它是”到“我是”的自我张扬。相比之下,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则实践了从“它是”到“我是”的译者主体性有限的抑制。这也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语境, 导致其对文本的选择处于客体位置发挥了译者客体的精神主体性作用。对《红楼梦》译本的翻译研究虽然只是个案研究, 但我们可以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汲取丰富的灵感。通过使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 可以帮助我们将今后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从而让我们在对比语言学、美学、对比文化学等方面有所发现, 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译者主体性作用, 从而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Hawkes, David.1982.The Story of the Stone.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3.与中国古典名著有关的歇后语 篇三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英文翻译 归化与异化

引言

伴随着国际化发展,西方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并注重于文学方面的传播与交流,跨国际的文化交流其最重要的便是作品的翻译,只有在翻译合理的情况下才能摆脱静态性的语言学分析以及常用的“意译”、“直译”。归化与异化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古典文学名著的难题,翻译原著时文化、语言的保留量以及译作与原本之间的差异量非常难把握。对此,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有着显著意义。

一、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翻译障碍

当前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普遍是集中在我国古代两千多年中的灿烂文化积淀进而充满的永久魅力,并被翻译成为各种语言的版本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国家之中。当前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所涉及的文化不仅有着历史文化还有共时文化。所谓的共时文化主要是指文学名著在被制作完成过程中所处的中国文化,所谓的历史文化就是书籍当中所涉及或所呈现的背景在成书之前到成书之间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是书籍开始描述时的背景为开始文化。这些文化的内容会包含多种文化,其主要包含以下多种:职官文化、器物文化、姓名文化、建筑文化、地理文化、医药文员、园林文化、民俗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语言文字文化等等。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当中,普遍呈现三种障碍,分别是语言文学障碍、文学艺术障碍以及文化障碍。针对语言材料而言,以红楼梦为例,《红楼梦》使用的并不是古代汉语材料,准确的说,使用是借助浅近的古代汉语进行翻译,其中夹杂一部分古代汉语文化。虽然是这样,其使用的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的语言文字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形成翻译的主要障碍之一。除此之外,作者的写作表现方式和描述技巧也是文学名著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例如,《红楼梦》的写作方式多样化,时写作技巧手法微妙微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当代文学不可替代的一种描述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基本很难使用外国语言进行翻译,即使是勉强翻译过来仍然无法有效的描述,哪怕是国际语言英语也无法实现。首先,《红楼梦》这一类文学名著当中,作品普遍是使用对称结构进行描述,其中一篇多情节的描述手法非常多,前面伏笔后文描述的连接方式。此外,人物的姓名、语言、诗词歌赋以及情节之间的关联性等描述手法都非常难翻译。使用假语来描述真象,村言演绎历史的真实。与《红楼梦》这类艺术描线手法非常复杂的古典文学名著并不少见,还有许多。其次,曹雪芹笔下所创造的人物姓氏排名、言谈举止、诗词歌赋、社会交往以及亚明诉称等活动空间都符合人物的身份以及特点,这些内容都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人物的这些内容促使结局必然是个悲剧。但是,通过英语翻译,其很难在多个纬度之间形成统一性,翻译难度非常大。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深厚的文化内容必然是翻译的最大难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成就自高并且集大成者的一个文学作品。《红楼梦》涉及到了成书时期,清代的民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同时也涉及到一部分清代之前的历史文化。清代是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历史阶段,因为满族进入到中原之后,满族文化虽然与中原文化有一定的融合性,但是其本质上的文化特色并没有融合。除此之外,《红楼梦》当中仍然有大量的中华民族文化,例如我国的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同时还有从印度引进的已经被本土性的佛教文化。与此同时,对于《红楼梦》的成书时期,情操的康雍乾时期的文化研究,对虽然这三个皇帝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但是因为西方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的改变,中国在清代已经有了小部分的资本主义,清王朝已经在迈向衰落。《红楼梦》书当中许多的描写都是结合背景进行描述的,都必须要结合实际的历史背景进行翻译。对此,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必须要面对上述所描述的多种翻译方面的障碍。同时,针对不同的翻译方式以及翻译策略的应用也会对最终的翻译书籍形成较大的影响,最终呈现的翻译效果显然不同。

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过程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方式以及策略在当代文化派的翻译理论环境之下,必然会呈现全新的方式方法。韦努蒂对归化与异化的讨论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时文化因素的处理有着非常明显的借鉴意义。按照韦努蒂的翻译方式,《翻译学词典》将归化定义成为:在翻译当中使用较为流畅、透明的风格和理念,以最大程度简单化目的语,降低读者对原文的陌生感和莫名感。韦努蒂将归化当做是英美的主导翻译方式,其将归化当做是一种对原文文本的种族主义文化进行删减从而符合英文这类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念,所以非常反对归化的策略。奈达是归化翻译论的代表性人物,他提出最为贴近原著的对称性理论翻译名著,将作者的本意最大程度体现出来,将读者对文章文化内涵的理解广度作为主要原则。奈达认为翻译者应当确保译文当中所能够获取的感受应当与名著原文当中所能感受到的相同。对此,翻译者如果遵从归化,就有责任帮助读者将原文当中有可能难以理解的信息进行彻底性改变,从而促使翻译文的阅读和理解更加轻松,更加容易。例如,霍译就是典型的归化翻译。其基本上完全跳过了大多数典故,这样的翻译方式对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红楼梦》并且只会英文的读者而言,霍译的翻译读起来更加顺畅,更加容易理解。

除此之外,韦努蒂非常提倡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派的理解中,异化并不是单一性的直接翻译。因为异化的概念并不是指单一性的语言层面翻译,更是文化、诗学、甚至政治等层面的翻译,翻译者不仅需要能够读懂文字,还需要读懂作者所处的背景环境,了解作者的全部。韦努蒂对于异化的定义主要是:与本土主流的价值理念所偏离的距离并不重要,必须以最大可能性保障原本的语言与文化和译文之间无差异。按照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翻译学词典》将异化定位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原文的异域性,不遵循语言的常规翻译,根据文化背景进行翻译。韦努蒂认为使用异化策略将所表现的战略性文化进行描述和共享。异化的翻译必然会挑战英语相关的主流文化心理特点,但是这一种翻译方式更加倾向于排挤翻译文本当中的“他者”。将异化的翻译方式当做是一种目的语种族的多样性表现方法,韦努蒂认为他是具备保留原文当中的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表现形式,将读者放入到作者的写作环境当中,送入到对应国家中。这一种翻译策略所涉及的绝不是单一性的摆脱对目标性语言以及文本的限制,还需要选择不透明、不流畅的表现风格,以目的语的古文来体现原本的真实性。这一种方式的使用必然会为读者提供一种别样的异域风情,但是同样也有较高的阅读和理解难度。

可以看出,以韦努蒂为典型的文化派在翻译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处理显得格外注重,是整个翻译的重要因素。将文化差异保留或剥削当做是文化的侵略或者是抵制文化的侵略。虽然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的研究是针对我国弱化文化向欧美强势文化进行转变的翻译过程。但这一种基于文化因素的改变、划分以及界定必然会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有着明显的参考作用。因为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负载着对不同文化传播以及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

三、20世纪对归化与异化翻译的全面性思考

西方国家自从18实际中,就开始提高对传译语言当中的异质成分,并且伴随时间的进行,这一种意识也在越来越强。但是,中国对于西方的这一种翻译主导思想一直都没有正确并且认真的引介,只是时间的了解,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引进西方翻译理论之后该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变。

1987年,刘英凯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论文,其内容针对性的批评了归化的翻译方式,认为归化是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歧路、误区,并在文章中大力提倡异化翻译,并介绍其在翻译当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在该文章中,主要描述了归化在翻译文学古典时存在的几种负面表现:1.滥用四字形成语;2.滥用古典词语;3.滥用抽象比喻手法;4.滥用替代翻译方式;5.毫无根据的古典化或形象化。刘英凯认为,翻译应当采取最大程度的直译,尽量表现出原本文章当中的异国风情,尽量降低对原文的修改,杜绝“变异”性的翻译,尽可能忠实的展现原文当中人物、物品的形象化语言,采取或重新原本的表现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人并不重视原文语言形式的传译。对此,就目前翻译当中所呈现的倾向,着重强调一下原文的形象语言或句法结构的尊重。笔者认为,对于源文档中绝壁感染力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而言,最好的方式便是直接采取异化译法,将其直接体现在译文当汇总,既能够为译文添加相应的文学色彩,能够为英语带来全新的表现方式。例如,在一句话“除非你有精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在这一句话中,大多数人都会将其翻译成为“Unless you have an ace up your sleeve,we are dished”,并且被大多数翻译初学者所推荐。但是,这一种翻译方式显然存在不恰当的问题,英文当中have an ace up ones sleeve是西方玩牌时在袖口当中藏起来的“王牌”,但是精囊妙计是指我国古代宫廷争斗或疆域沙场当中藏于精囊内的神机妙策,这两种语言所描述的对象显然是不相同的,其内涵与背景均有明显的差异,必然会让读者形成不同的联想。假设将这一种翻译方式用于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必然会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误导和错觉。度刺激,这一句话仍然需要使用异化译法最佳。

不管语言形式的另一种常见表现主要是不少人对原文的句法结构的置之不理,就好似一旦考虑原文的句法结垢,就会导致译文出现较大的变化。从而在翻译过程中,随心所欲,置之不理,把原文的结构颠倒置之。但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当中,大多数文章的句法结构具备一定的作用和含义,如果随意的变换颠倒,必然会导致句法结构当中所包含的作用与意义无法体现,从而无法反应作者的写作思想和轨迹,即使是体现了一定的情感和体验,译者如果是随意更改,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修改,也必然会导致原文的思路被破坏,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修改。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并不是单一性的语言,更多包含艺术、哲学、社会内涵、文化等内容,对于社会而言显得非常珍贵。除此之外,现代西方翻译古典文学名著时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功能目的论、交际功能轮以及文学派所创造的理论性方式。对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特征而言,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翻译的目的、交际功能以及译文的受众者三个方面。会应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必然是利于我国古代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但同时也需要因为这一种翻译策略必然会为读者提供相应的阅读难题,导致很难理解。所以,保留文化特征和古典文化应当是这一种翻译策略的主要目的,所以异化的应用更符合中国古典文学著名。

参考文献:

[1]王沛,何清顺.常态心理的异化还是变态心理的归化?——《水浒传》中宋江形象的变态心理学解读[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旬刊,2014,12(6):94-95.

[2]余文都.归化异化理论下《红楼梦》两英译本岁时节令的翻译[J].教师教育论坛,2014,16(5):74-78.

[3]胡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4):107-110.

[4]刘亚立.从文化语境动态顺应论的角度分析《水浒传》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D].辽宁大学,2014.

[5]邓宏春,童琳玲.馆藏景德镇陶瓷珍品名称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J].老区建设,2015,11(18):40-42.

4.与名著有关的歇后语有哪些 篇四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拓展知识】

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所以,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例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这种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例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种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例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种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例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例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种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5.古典名著歇后语 篇五

2、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红楼梦歇后语)

3、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西游记歇后语)

4、时迁盗甲——暗中行事(水浒传歇后语)

5、猪八戒吃酸枣——满不在乎;满不在核(西游记歇后语)

6、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西游记歇后语)

7、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西游记歇后语)

8、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三国演义歇后语)

9、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三国演义歇后语)

10、单刀赴会——胆识压人(三国演义歇后语)

11、孔明练琴——老生常谈(三国演义歇后语)

12、林冲雪夜上梁山——逼的(水浒传歇后语)

13、梁山泊的吴用——足智多谋(水浒传歇后语)

14、东吴招亲——弄假成真(三国演义歇后语)

15、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西游记歇后语)

16、孙悟空念经——瞎嘟囔(西游记歇后语)

17、唐僧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西游记歇后语)

18、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原形必露;现原形了(西游记歇后语)

19、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水浒传歇后语)

20、妖魔捉唐僧——想吃这块肉(西游记歇后语)

21、李逵卖豆腐——人硬货软(水浒传歇后语)

22、武大郎肚子痛——死到临头;死在眼前(水浒传歇后语)

23、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水浒传歇后语)

24、关公赴会——单刀直入(三国演义歇后语)

25、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红楼梦歇后语)

26、猪八戒吃面条——粗中有细;狼吞虎咽(西游记歇后语)

27、孙悟空的脸——七十二变(西游记歇后语)

28、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三国演义歇后语)

29、武大郎扛枪——邋遢兵(水浒传歇后语)

30、李逵开铁匠铺——人强货硬(水浒传歇后语)

31、关羽赴宴——有胆有魄(三国演义歇后语)

32、武大郎玩刺猬——人孬货扎手(水浒传歇后语)

33、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水浒传歇后语)

34、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水浒传歇后语)

6.有关四大名著的成语、歇后语 篇六

一、《三国演义》 成语: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一亲芳泽 人生如寄 名不虚传 旦夕之危 七步成诗 仰人鼻息 同符合契 明眸善睐 三顾茅庐 伯仲之间 吴下阿蒙 月明星稀 下笔成章

位极人臣

敝帚千金

土崩鱼烂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舌战群雄 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不出所料 五内如焚 作奸犯科 危在旦夕

歇后语: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刘备编草鞋--内行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张飞讨债--声势凶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张飞讨债--声势凶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阿斗的江山--白送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三顾茅庐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一臂之力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睡觉--不闭眼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曹操转胎--疑心重

部分歇后语注解:

单刀赴会——本是写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只身前往充满敌意的东吴参加会谈。现在用来表达独身一人前往敌营的意思。

大意失荆州——本是写关羽麻痹轻敌,被东吴陆逊长途奔袭攻占了荆州。现在用来表达因麻痹大意而造成重大失误。

舌战群儒——本是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只身前往东吴说服孙吴集团同心抗曹。现在用来表述以出色的辩才使众人折服。

空城计——本是写诸葛亮以诈术吓退司马懿。现在用来泛指力量空虚而骗过对方的方针策略。

走麦城——本是写关羽在荆州失守后退守麦城,最好兵败被孚。现在用来泛指遭受失败。

过五关斩六将——本是写关羽从曹营中逃出,一路过关斩将与刘备会合。现在用来指经过层层选拔,淘汰众多的对手而获胜。

身在曹营心在汉——本指关羽在长板坡兵败后,被迫降曹而心念刘备(代表蜀汉)。现在指身在别的集团而不忘原来所属的集团。

三顾茅庐——本指刘备三次亲临诸葛亮所住的茅庐邀请诸葛亮为他效力。现在用来比喻真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本指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只差东风还没有刮起来,不能借顺风放火。现在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指周瑜之计,谎说将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吴蜀联姻以抗曹,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作人质以索回荆州,而刘备依着诸葛亮之计,到东吴竟然得以成婚,并连带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现在用来比喻想占便宜却没有占到,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指魏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的野心世人都知道。现在用来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乐不思蜀——本指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都洛阳,过着豪华享乐的生活,感到非常满足,不想再回蜀中。现在用来泛指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本写蜀国后期将才缺乏,不得不让偏将廖化担当大任。现在用来指缺乏合适人才担当重任,只得以才能不足的人充任,多用做自谦之词。还有几个歇后语。如: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是谋士徐庶有心帮助蜀汉,却被曹操扣他母亲为人质,逼迫他归附曹操。他到曹营后,坚决不为曹操出谋划策。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东吴大将黄盖想要假装投降曹操,为取得曹操信任,周瑜、黄盖表演了一场“苦肉计”:由周瑜把黄盖痛打了一顿。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说的是赵云为救阿斗,在曹军阵中七进七出,出生入死,救回阿斗,往地上一丢,以示爱大将胜过爱儿子。

二、《西游记》 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猪八戒戴花——自美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观音菩萨进澡堂——左右为难!(男身女像去哪边好?)

猪八戒读书----竟冲识字的如来观音----假夫妇

六小零童----孙行者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白骨精见了孙悟空——现原形了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

二郎神斗孙悟空——以变应变;你变我也变

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

孙悟空拔猴毛——变化多端;转眼就变;变化无常

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降妖拿怪

孙悟空变魔术——花样多

孙悟空变山神庙——露了尾巴

孙悟空打猪八戒——倒打一耙

孙悟空戴上紧箍咒——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

孙悟空登上金銮殿——毛手毛脚 唐僧西天取经- 多灾多难

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道味儿

猪八戒败阵- 倒打一耙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猴子坐天下- 毛手毛脚

唐僧上西天-取经

猪八戒戴花- 自美

成语及注释

安神定魄 安:安定,安稳;魄:魂魄。指安定心神,稳定神智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不顾死活 顾:顾惜,眷顾。不顾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

不容分说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不生不灭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餐风宿露 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不识高低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不识好歹 识:知道;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不识起倒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粗中有细 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典身卖命 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东游西荡 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刁钻古怪 刁钻:狡诈。形容为人行事狡诈怪僻,古怪,也形容机灵乖巧

公平交易 公平合理的买卖

昏头昏脑 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

聆音察理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指善于分析

没头没脸 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狠狠;也满头满脸

眉花眼笑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梦想颠倒 比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态

念念有词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安心定志 指安下心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暴风骤雨 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不识抬举 识:认识,理解;抬举:赞扬,器重。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

大显神通 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鹅行鸭步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怪诞不经 怪诞:离奇古怪;不经:不合常理。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洪福齐天 洪:大。旧时颂扬人福气极大。

花容月貌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花团锦簇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祸不单行 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火眼金睛 原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真伪。

火上弄冰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浑身解数 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家长里短 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架海金梁 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叫苦连天 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劳师动众 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

狼心狗行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明火执杖 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谋财害命 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冒名顶替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

年深日久 形容时间久远。

情投意合 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七窍生烟 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肉眼凡胎 迷信的说法,指尘世平常的人。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手到擒来 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费力就做好了。

寿山福海 寿象山那样久,福象海那样大。旧时用于祝人长寿多福。

树大招风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腾云驾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十万八千里 形容相距极远。

通情达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铜筋铁骨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无拘无束 拘、束:限制、约束。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

虾兵蟹将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凶多吉少 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一表非凡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摇身一变 旧时神怪小说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张皇失措 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作恶多端 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拙口钝腮 比喻嘴笨,没有口才。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也有无可奈何,勉强从事的意思。

比众不同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不分胜负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不管一二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擦掌磨拳 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秤砣虽小压千斤 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

穿花纳锦 以穿纱的方法做成的刺绣花样。

呼来喝去 呼、喝:大声喊叫。呼之即来,喝之即去。形容随意驱使。

急处从宽 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金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非常华丽灿烂。

密密层层 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弄嘴弄舌 弄:玩弄,卖弄。犹言耍嘴皮子。形容卖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飘洋过海 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铺胸纳地 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

千难万险 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热气腾腾 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撒诈捣虚 指说谎骗人。

山高水险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停留长智 指事情耽搁久了,就会想出主意来。

武不善作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心神不宁 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星落云散 像星星坠落,云彩散开。形容七零八落的样子。

一通百通 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它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一物降一物 指有一种事物,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比喻吉祥的征兆。

龇牙咧嘴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走花溜冰 比喻吹牛,说大话

钻天入地 形容神通广大,很有办法。

左邻右舍 左右的邻居。

百下百着 〖解释〗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同“百下百全”。

绷巴吊拷 〖解释〗强行脱去衣服,捆绑并吊起来拷打。同“绷扒吊拷”。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解释〗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趁哄打劫

〖解释〗犹言在混乱中劫掠。

登界游方

〖解释〗登上天界,游历四方。指周游世界。

登山越岭

〖解释〗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翻江搅海

〖解释〗形容水势浩大。多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形容吵闹得很凶或事情搞得乱七八糟。

急如风火

〖解释〗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家丑不可外谈

〖解释〗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同“家丑不可外扬”。

拿贼拿赃

〖解释〗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袅袅娜娜

〖解释〗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同“袅袅亭亭”。

破烂流丢

〖解释〗破烂不堪的样子。

千依万顺

〖解释〗形容非常顺从。同“千依百顺”。

人不可貌相

〖解释〗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

伸头探脑

〖解释〗不断伸着脑袋张望。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

事无三不成〖解释〗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相貌堂堂

〖解释〗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心痒难挝

〖解释〗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指心中有某种意念或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克制。同“心痒难挠”。

眼花雀乱

〖解释〗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一十八层地狱

〖解释〗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移星换斗

〖解释〗形容法术神妙或手段高超。

鹰头雀脑

〖解释〗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迎风冒雪

〖解释〗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艰辛。

遇水叠桥

〖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真人不露相

〖解释〗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现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脸或暴露身分。

整旧如新

〖解释〗修整陈旧的、破损的东西,使之如同新的一样。

紫绶金章

〖解释〗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显爵。

叠岭层峦 叠:重叠;层:重复,接连出现。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得见青天 “得见青天”指冤屈得到伸张。

三、《水浒传》

歇后语

1.(王伦)当寨主——不能容人。

2.(高俅)当太尉——一步登天。

3.(母夜叉)撒泼——惹不起。

4.(武大郎)看戏——人云亦云。

5.(解珍、解宝)坐班房——难兄难弟。

6.(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

7.(花荣)射箭——百发百中。

8.(张顺)浪里斗李逵——不打不相识。

9.黑旋风李逵——(有勇无谋)。

10.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11.武大郎开豆腐店——(人软货不硬)。

12.武松打虎——(一举成名)。

13.时迁报警——(贼喊捉贼)。

14.时迁进牧场——(顺手牵羊)。

15.时迁照镜子——(贼头贼脑)。

16.张天师捉妖——(拿手好戏)。

17。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成语

鞍马劳倦 不按君臣 不避水火 别出心裁 报仇雪耻 不打不相识 保国安民 不怀好意 搬口弄舌 闭口无言 兵强将勇 不三不四 巴山度岭 杯蛇鬼车 不识局面 逼上梁山 不识泰山 不世之业 百无一能 百依百随

表壮不如理壮 不知颠倒 不知疼痒 撑岸就船 从长计较 从长商议 彻里彻外 重峦复嶂 以礼相待 彻里至外

成群作队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垂首丧气 成团打块 喘息未定 藏踪蹑迹 冲州撞府 德薄才疏 大败亏输 独出心裁 大刀阔斧 鼎分三足 大呼小喝 跌脚槌胸 多见广识 倒街卧巷 大街小巷 顿口无言 当面错过 东挪西撮 大请大受 登山涉水 点头会意 掉头鼠窜 多言多语 顿足捶胸 淡妆轻抹 风兵草甲 放刁把滥 纷纷洋洋 贩夫皂隶 发昏章第十一 翻江搅海 风门水口 扶墙摸壁

扶危济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佛性禅心 逢凶化吉 风行雷厉 飞檐走壁 飞针走线 过府冲州 冠屦倒施 鬼哭神惊 寡情薄意 骨肉未寒 高山峻岭 观形察色 高姓大名 改邪归正 狗血淋头 归心如箭 归心似箭 观者如垛 魂不着体 魂飞魄荡 花街柳巷 话里藏阄 横七竖八 回生起死 魂消胆丧 花枝招颤 积草屯粮 箭穿雁嘴 脚高步低近火先焦 挤眉弄眼 家破人离 吉日良时 极天罔地 急先锋 将遇良材 将遇良才 口出狂言 恐后无凭 看景生情 开眉展眼 里勾外连 捋虎须 路见不平踉踉跄跄 柳眉踢竖 泪如雨下 两相情愿 明明白白 民穷财尽 民穷财匮 漫天遍地 面色如土 买上嘱下 满天飞 买笑迎欢 目睁口呆 捏脚捏手 袅袅娜娜 浓妆艳抹 屁滚尿流 炮龙烹凤 披头盖脑

披头散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千恩万谢 七横八竖 气急败坏 青面獠牙 七上八落 七损八伤 七上八下 弃邪归正 缺一不可 人非草木 如饥如渴 人困马乏

人山人海 十八般武艺 色胆如天 说地谈天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深根固蒂 烧眉之急 四平八稳 似漆如胶 深入骨髓

说时迟,那时快 十死九活 丧师辱国 碎尸万段 束手无术 三瓦两舍 十字街口 十字路头 天寒地冻 偷鸡摸狗 屯街塞巷 螳螂黄雀 天年不齐 探头探脑 堂堂一表

天诛地灭 忘恩失义 万箭攒心 无千无万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悬肠挂肚 须发皆白 腥风血雨 心腹之交 心慌撩乱

虚晃一枪 心惊胆裂 雄纠纠,气昂昂 啸聚山林 相机行事 惜客好义 血流成渠 心满意足 效犬马力 徇私舞弊 徇私作弊 心头撞鹿 陷于缧绁 悬崖峭壁 血雨腥风

削职为民 笑逐颜开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用兵如神 倚草附木

咬定牙根 义胆忠肝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帆顺风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眼花心乱 压肩迭背 压肩叠背 亚肩迭背 眼疾手快 一箭之地 一箭之遥 雨零星乱

雨零星散 一马当先 远亲不如近邻 饮泣吞声 有钱有势 猿啼鹤唳 有头有尾 一五一十 杳无踪迹 有眼不识泰山 以终天年 执鞭坠镫 真才实学 赃官污吏 众虎同心 做好做恶 诈奸不及 坐立不安 捉摸不定 朱甍碧瓦 壮气凌云 自取罪戾 主情造意 指手画脚 遮天蔽日

斩头沥血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走头无路 坐卧不安 坐卧不离 走为上策 走为上着 朱颜绿发 龇牙裂嘴 啧啧称赞 真赃真贼

四、《红楼梦》 成语

-------骨肉分离 耳鬓斯磨 了然不惑 好货寻愁 太虚幻境

锦衣纨裤 自怨自叹 谋虚逐妄 曲径通幽

饫甘餍肥 高谈快论 胡牵乱扯 鸳鸯在梁

茅椽蓬牖 人非物换 贬恶诛邪 瓦灶绳床

静极思动 伤时骂世 摸着石头过河 风水宝地 晨夕风露 消愁破闷 酌酒吟诗 寻花问柳 阶柳庭花 追踪蹑迹 偷香窃玉 敝巾旧服

歇后语

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

引风吹火——费力不多

站干岸——-不沾事(湿)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

聋子放炮仗——散了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

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

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

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

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

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

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

7.浅谈中国古典名著赏读教学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 古典名著 教法 学法 拓宽思路

新课标提出了一个新理念:中学语文教学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文综合素质,并进而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中国古典名著作为语文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块,自然值得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关注。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能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开阔文化视野,在阅读中受到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进而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培养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教学时,可集零为整,把课程标准建议的每周三课时集中到同一个时段进行;也可以化整为零,把每个主题或专题分散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可以在假期以及周末适当延展。步骤分为“趣味引入——片段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等几个环节。

下面提供一些参考教法与学法:

一、学会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做批注

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这部作品或这个人物、这段故事使我想到了什么?

2.其实,他们本来应该这样做……理由是……

3.这个部分让我感到迷惑不解,因为……

4.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因为……

5.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阅读后要思考的问题:

1.我喜欢作品或者选文的哪些部分,为什么?

2.这样的阅读,什么时候、怎么样使我自己发生了变化?

3.怎么样表达自己对已经读过的作品的理解?

4.故事表达的道德情感是什么?

5.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二、用对联或其他形式,展示对古典名著中重要人物的认识

比如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大雾横江,请看军师神机妙算巧借箭;纷纭乱世,试问丞相鞠躬尽瘁为哪般?

比如对曹操这个人物的认识:世人皆曰汝乃乱世奸雄;知音独道君亦治世能臣。

比如对刘备的不同看法:刘皇叔本非书生,句句仁义,许下多少荣华富贵,原来一派胡言;大耳儿实是奸徒,种种做作,装出无数虚情假意,只为收买人心。这个同学还跟我本人开了个小玩笑,他在上联把我的名字“刘书荣”三字拆分开来镶嵌进句子里去,使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这些对联从平仄关系上来看,并不算很工整,但是能大体做到意义相对、上下相连,同时还能很好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认识历史人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通过阅读作品,搜集、整理资料,积累语文知识,撰写学术小论文

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咨询等方式,搜集跟所讲作品有关的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研究,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此外,还可以叫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角色,自行制作道具,进行表演。进一步,还可以叫他们设想故事情节的另外一种演绎方式。在阅读《三国》《史记》等作品时,甚至可以设想,假如历史重演会怎么样?

又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换了,又会出现怎样的后果?这种设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坚持日常练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这就要彻底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读书,读那些经典的名篇名著,进而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与作文不能彼此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伴随着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来完成,即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日积月累、方能生悟,不是一周两节作文课上所能完成的。

五、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养与人交往的信心与技巧,我在讲完一部作品,或者分析完一个人物后,就会组织学生围绕跟作品相关的论题,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一次辩论。常常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各显身手,争得面红耳赤而又不失理由充分。在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极好教育。

8.关于中国四大名著歇后语推荐 篇八

1、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2、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3、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4、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5、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6、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三国演义》歇后语】

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2、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4、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5、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6、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7、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8、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9、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10、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11、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1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3、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1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5、阿斗的江山--白送

16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7、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8、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9、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水浒传》歇后语】

1、李逵卖煤炭--黑对黑;黑上加黑 2、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3、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4、佛面上去刮金--刻薄

5、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6、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西游记》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3、猪八戒戴花--自美 4、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5、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6、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7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8、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9.与食品有关的歇后语 篇九

1、湿手抓芝麻——哪有不沾的。比喻有些人利用职权之便贪占钱物,多被农民用来比喻一些不廉洁的村干部。

2、芝麻馅汤圆——又甜又香。常被用来比喻某些很得宠的人。

3、马尾穿豆腐——不值得一提。比喻事情很糟糕。

4、芝麻开花——节节高。比喻日子越过越红火。

5、豆腐掉进灰窝里——吹不掉、打不得。豆腐掉进灰窝里,沾了一身灰,吹不掉又打不得;一打豆腐就烂了。比喻无计可施。

6、刀切豆腐——两面光。比喻有些人会说话,不得罪人,两边讨好。

7、叫花子的口袋——样样有。叫花子挨家乞讨,讨的吃食都装在一个布袋里,样样都有,比喻小而全。

8、叫花子背不起三斗米——自讨的。三斗米很重,叫花子背不起,但这是他自己讨要来的。比喻有些人自作自受。

9、鸡蛋放进椎窝子——稳当当的。比喻好事已成,不会有问题。

10、老鼠拖鸡蛋——大头在后。比喻事情才刚刚开始,大部分工作还在后面。

11、老鼠吃灰面——一张白嘴。比喻一些人只会说不会干。

12、老鼠吃香油——一张油嘴。比喻油嘴滑舌的人。

13、猴子吃生姜——又想吃,又怕辣。比喻有些人患得患失。

14、猴子掰苞谷——掰一个,掉一个。比喻做事丢三落四,没有恒心。

15、猪八戒吃人参果——整个吞。比喻贪心重,一人独吞。

16、狗吃粽子——无解。粽子被粽叶包裹着,又用绳子扎着,狗想吃又解不开粽子。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7、青石块上放鳝鱼——溜之大吉。青石板是光滑的,鳝鱼也是光滑的,把鳝鱼放到青石板上,能不溜之大吉吗?

18、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大麦有芒,乌龟不会吃,吞不下肚去,只会糟蹋粮食。比如一个不会抽烟的人却拿着一支烟在抽,一边抽一边呛,这就叫乌龟吃大麦。

19、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拿。比喻唾手可得。

20、油条打鼓——不懂(咚)。比喻不在行。

21、油条加豆浆——对路。比喻事物搭配得当。

22、敌敌畏加辣椒面——毒辣毒辣。比喻心狠手辣。

23、瞎子吃汤圆——心中有数。瞎子虽然看不见碗里有几个汤圆,但吃了几个,心中是有数的。

24、荞麦里的刺芥花——人家不夸(垮),自己夸(垮)。这句歇后语,一般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自夸自,不知道来历。我请教山区老农后,才知道来历。荞麦是一种晚秋作物,耐旱耐寒,但产量低,是救灾作物。因而到了秋天,一般杂草都怕寒枯死了,田里只有刺芥(大棘)这种秋天开花的杂草。在刺芥开花的时候,也开始打霜了,它的叶子一片片地掉(垮),最后只剩下一个枯杆顶着一朵枯萎的花。不用农民除草,它也会自己垮掉。所以说荞麦田的刺芥花,人家不垮它,它自己垮掉。

25、和尚吃猪油——开荤。按照佛门的清规,和尚是不能吃荤的,但和尚却偷吃了猪油,所以说开荤。比喻得到了某种享受,吃了某种稀罕东西。

26、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过去没有电灯,煤油灯也是在民国以后才有的。人们都是用食用油(菜油或棉籽油)点灯,晚上妇女们在灯下纺纱织布纳鞋底时,要不断用头上的簪子拨灯捻子,灯才能亮些。如果用容易凝固的猪油来点灯,则更要频频地拨捻子。所以说,猪油灯盏,拨一下亮一下。比喻有些人做事缺乏主动性,要别人经常督促,常见于大人教训小孩。

27、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比喻日子越过越好。

28、铜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却倒不出来。比喻有些人肚子里有学问,但语言表达能力差。

29、韭菜炒豆芽——理不清。比喻事情头绪繁杂,理不清楚,也比喻有些人写文章条理不清。

30、吃稀饭淘汤——各有所好。吃稀饭一般是不淘汤的,如果淘了汤,也不碍事,只是各人的喜爱罢了。比喻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31、嗡鼻子吃冲菜——好得哄。嗡鼻子人说话鼻音特别重,往往把字音念错。冲菜是远安的传统小菜,有一股冲味,嗡鼻子人吃了,鼻子更嗡,但冲菜很好吃,嗡鼻子人说冲菜好吃便说好得哄(很)。

32、竹筒倒豆子——一干二净。意思是做事要干脆利索。

3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钓鱼用的是一张直钩,直钩是很难钓起鱼来的,全凭鱼儿自己上钩。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我的货就这个货,价就这个价,买不买由你。

34、水里赶团鱼——越赶越深。在水里捉团鱼,团鱼往深水里跑,是捉不到的。形容一些爱赌博的人输了钱,总想翻本,结果越输越多。

35、黄瓜打锣——去了大半天。黄瓜又脆又嫩,拿来当锣捶,敲一下就断了大半头。形容事情很糟糕,也形容人到中年,万事皆休。

36、玉米盆子里洗澡——糊里糊涂。形容头脑不清醒。

37、架上的葫芦——悬着。形容事情悬而未决。

38、草地里的冬瓜——白大了。冬瓜到了秋天就成熟了,又白又大,这时冬瓜藤子都萎了,地里长满了杂草,冬瓜一个一个像枕头一样睡在草地里,看上去又白又大。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我虽然年纪比你大,但各方面都不如你,白白地虚度年华,无所作为。

39、吃青豌豆米吐皮——吊气。刚上市的青豌豆米本来就很嫩,根本不用吐皮。如果吃青豌豆米还吐皮的话就是奢侈浪费,鄂西方言叫吊气,吊儿郎当。

10.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 篇十

(20 07—20 08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号:054D08AGX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鉴赏改卷教师:学号:072130725姓名 :章璐得分:

同源不同流

--杜十娘与王美儿从良之路试析

“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无数个绝代佳人用上苍赋予的美丽与智慧向自己悲惨的命运发出呐喊,然而可惜的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更何况是地位如此卑下的妓女?从良是她们脱离苦海的唯一机会,那从良就真的都能有个美满幸福的结局吗?用《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刘四娘的话来概括“有个真从良,有个假从良,有个苦从良,有个乐从良,有个趁好的从良,有个没奈何的从良,有个了从良,有个不了的从良”,下面我们就用杜十娘与王美儿的从良经历来进行分析。

首先要提的是她们从良之后的结果比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陨身大江,这是个悲剧的结束。王美儿从良嫁夫之后,团聚一堂是圆满的归宿。那么同为花魁娘子的二人,为何最后结果却有天差地别呢?

我认为第一是出生不同。王美儿出身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美好的童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为当地一有名的才女。杜十娘自幼卖入娼门,左右所学皆卖笑之才,没有结果过正统细致的教育。知识一词,有知才能有识,知之越多所识也就越多,从《三言二拍》中可以读出王美人比杜十娘考虑的更周全,更细致,思维也更沉稳,更加的谨慎。而杜十娘却颇有风流之名,号称“坐中若有杜十娘,斗宵之量饮千觞”可见一般,风流之人必思风流之事,由此可见从性格表现上来说杜十娘比王美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将自己陷入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之中,所以在她们选择从良对象的时候,杜十娘是有冲动的因素在里面,于是就有了一遇风流的李甲便“甚有心向他”,然后更到“向无他志”;而王美人则不同,思想更全面,考虑的更多,于是在遇到秦重之后,依旧过着“朝欢暮乐真个口厌肥甘,身嫌锦绣”的生活,只有“每遇不如意之处,或是子弟们任情使性,吃醋挑槽,或自己病中醉后,半夜三更,没人疼热,就想起秦小官人的好处来”,之后更是到了一年之后才定下从良嫁与秦重之意。可见王美儿的选择比杜十娘更理性,杜十娘更具备感性。

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各自选择对象的特点。李甲,浙江绍兴人,父为李布政,自幼读书,却未能考取登科,“援例入杯雍”,好一个援例,点明了李甲不学无术,是靠父亲的权钱才能入京读书求学。此类人一旦脱离了父亲的管束,独自在京城,不免会成为一斗犬逐鹰,眠花宿柳之徒,李甲亦如此。他具备了一切浪荡子弟的特点:好逸恶劳,头脑简单,遇事无谋,胆小如鼠,如此也见罢了,倘若老爹放手不问,倒也能安享浪荡的一生,可惜老爷是个不大不小的布政,此类官员对子弟的期望最高,相应的管理也颇严,故李甲“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家”。总的来说李截不是一个能担当责任的人,应了一句话“贪财怕死好面子”,所以在回家的路上听闻孙富的挑逗即有出卖十娘之意,可以说十娘所托非人。而秦重呢,母亲早丧,被父所卖过继他人,历尽人伦之伤,为人老实本分,所以才会拒绝兰花的勾搭,被小人排挤赶出朱家,但离开朱家之后更能体现出他的本质,老实,勤奋,为人厚道,所以卖油的小生意红火异常,而且此人重情感,所以离开朱家之后才会在“盛油的桶儿,一面大大写个“秦”字,一面写“汴梁”二字”,虽被父亲卖出,但最后还是到天竺找回父亲。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是非常重感情,几年积攒下来的银去一夜风流,却是愿意以小厮的打杂一夜,但仍旧把王美儿做心中的女神。这样的人老实厚道,王美儿以之托付终生,可以说是找到为后面的幸福生活找到了依靠。

下面我们来谈谈实质的婚姻,在古代礼教社会之下,没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婚姻是难被认同的,特别是一些有权势之家。李甲与杜十娘是没有真正的结成夫妻的,所以在礼教甚严的时代,他是没有胆子把一个妓女妻子带回家的,也就为后来转卖预埋了伏笔。而秦重娶王美儿则是有王美儿父母的同意和祝福的,这二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这也注定了他们之后的结果不同。

最后我们来说说感情,先看看李甲,一个混迹风流花巷的浪荡公子,一个有钱的富家子弟,他对杜十娘更多的是玩弄,地位的悬殊,让他不会对一个妓女投入真的感情,十娘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没有玩厌的玩具,只是贪恋她的美色而已。否则在他还有金钱的时候为何没有动把她赎出青楼的念想呢。即使是在回乡的途中,还不忘寻欢作乐,让十娘为他弹唱跳舞。他对十娘的感情不过是一段贪恋而已,不可能为了十娘放弃家世,也不可能因为十娘而忤逆父亲。所以之后即使没有孙富的出现,李甲也会因十娘的年长色衰而抛弃她。所以十娘的命运在她选择李甲的一刹那就已经注定。在看看秦重和王美儿,同样的汴梁出生,同样的天涯苦命人。秦重对王美儿是把她当心目中的女神,有仰慕,有尊重,更有一颗真真的爱恋之心。说秦重是王美儿的真命天子也不为过。门当户对的一对,最终也终于幸福的结尾,这点李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十娘的。

上一篇:演讲稿教学反思下一篇:春运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