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2024-10-12

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共8篇)

1.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一

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班组是企业的基本,最关键的是组织形式,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也是企业产生经营的核心集体,班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高低,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好经营管理水平,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胡总书记的“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对班组建设进行重新定位,重新确立班组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

班组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水品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搞好班组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管理水平,消除“脏、乱、差”状况有重要意义,1.班组是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载体,是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落脚点。“上边千条线,条条都要班组来实现”,每一个班组活动都是企业活动的一部分,班组是企业生产的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生产活动流程是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任务,产品质量的如期完成.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班族都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对本班的人员管理、生产计划、质量水平、安全管理负有很大责任,各项工作的完成好坏决定了整个企业的指标完成的好坏,同样班组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不断提高的保证。

2.班组使企业孕育、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和阵地,是企业职工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不但要提高对班组建设的认识水平、而且要积极的投身到班组建设中去,把企业的利益和中共的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激发班组成员抓好班组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大家上下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在工作中积极解决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3.班组使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作业及工艺标准最终还是要班组来落实;同样大量的纪录、统计台帐等都还是在班组完成。同时班组生产是一线的最基本的单位,最清楚生产中关键和潜力所在,企业管理中的制度的完善程度需要到班组中实现、检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也最易在班组中反映出来,班组各项工作的水平反映了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4.班组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前提。只有班组建设的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了,企业的形象和效益才能更好的体现和发挥。因此大力加强班组工作建设,增加班组软硬件设施,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使广大班组和员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安全生产意识不断提高。

提高班组建设的有效途径:

搞好班组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生产场地,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搞好班组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生产管理的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素质的集中表现。通过现

场管理的好坏,即可判断出企业的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企业可协作程度。而班组又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所以搞好企业的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班组建设奠定基础。良好的工作氛围包括整洁的工作现场、安全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氛围,团队的合作精神。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有效的保证员工的思想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利于提高班组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

3.关心职工,加强民主管理。领导和职工间应融洽相处,关心职工工作和生活,为职工办实事,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生产期间应召开民生活会,要求全班职工都要积极的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加强现场管理,发挥班组长作用,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中,以人的素养会核心因素,从整理和整顿、清扫、清洁为环境因素,从安全、环保为目标因素的生产现场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作为班组长,在企业中充当的是一个兵头将尾的角色。通过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利,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使班组充满活力。

5.强化员工培训,创建学习班组,开展班组达标管理工作。加强员工培训,主要是指对班组进行技能、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倡人人爱学习,人人要学习的管理理念,将培训学习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个人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同时企业应制定可操作性的学习达标标准,标准内容力求系统考虑企业发

展规划,实行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同时,应把班组学习达标工作的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职工,通过强化考核,细化管理,确保企业总体工作目标的完成。为配合企业推进达标工作,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先进班组和个人。

6.健全组织、权责分明、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证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应成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形式指导和监督的职能。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为组员,在班组建设领导小组下成立班组建设工作考核小组,具体负责班组达标管理等班组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考标奖惩工作。

在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用培训的观点解决问题,号召班组成员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为每位员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发挥每个员工的创新思维能力,把创建学习型班组班组建设的主要任务,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张海馨

2.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二

学习型学校指师生员工为长远发展, 结成学习共同体, 通过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 不断自我超越, 与时俱进, 追求永续发展的学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学校能充分发挥全体师生员工的创造性能力, 努力形成弥漫于学校组织及个人层面的学习气氛, 通过不断学习、运用、创造知识, 使个体价值与学校价值得以实现, 组织绩效得以提高。建设学习型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共享与创新, 以获得持久的竞争力。

1.学生的学习。

学校功能的强弱和教学品质的好坏, 主要看学校能否不断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应思考如何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成长, 以及教学活动能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等。教师还应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 把这些问题设计在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学习更具创意, 增强学习的效果, 实现七个转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 即树立不断学习的态度, 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懂得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 从“知识型”学习转向“素质型”学习; 变“仓库式”学习为“学习与应用相结合”;从一般性应用到创造性应用;变“单一专业型”为“复合交叉型”, 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兼备; 从“阶段学习”到“终身学习”。

2.教师的学习。

教师除个人进修外, 应创造机会, 不断加强教学技能学习。根据实际教学获得的反馈不断推敲与改进教学技巧和效果, 则会促进自身及专业的学习。

3.教职员工的相互学习。

研究表明: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 才能塑造出优良的教学文化。

4.整体学校组织的学习。

学校传统的垂直传递信息的组织沟通方式应转变为师生、教职员工、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循环交流系统, 加强学校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这对学校组织文化的发展、整合与革新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组织的进步。创建学习型学校, 必须通过团体学习来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 促进教师心灵的转变, 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 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要以开放的胸襟形成互相理解、尊重、宽容、合作、激励的交往心理, 为教师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形成最佳的氛围;要真正把教师看作学校发展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主体的作用;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才能, 并使每一个个体体现其价值。

5.学校领导者的学习。

学校领导者的素质和学习型学校的实际成效有关, 另外, 领导者的行为对带动职工的成长也是一种示范, 领导者和资深员工重视学习, 会帮助其他同事的学习, 学校就容易形成不断学习的气氛。只有建构起全员学习网络, 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学习网络主要包括校长—教导处—教研组—个人“四级”的学习。校长是整个学习组织的设计者和负责人, 教导处具有上传下达的中介作用, 教研组长是关键人物。教研组长作为中坚力量, 是教师学习最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示范者。组长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学校的办学思想, 带领全组教师创造性地学习, 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各项措施才能真正得以落实。教研组长要有“校长”、“书记”意识, 即:当学校任务下达时, 不是简单地复述或分派任务, 而是把任务变成本组工作的再思考, 要像校长一样全面负责, 组织全组教师共同协商、决定, 形成本组的行动计划。在日常工作中, 校长、教导处随时保持与组长的密切沟通, 提供必要的支持, 对组长工作中出现的纰漏或问题, 校长则和组长共同承担责任, 解除组长的后顾之忧, 使组长放手工作。广大教师在组长带领下, 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 把个人智慧融入集体中, 形成集体的智慧, 共同开发知识资源。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重要性

1.知识经济的要求。

当今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 知识与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学大师杜拉克认为:在快速变迁及激烈竞争的世界里, 尤其在以知识为主角竞争的时代中, 只有学习型的组织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学校要生存、发展, 学校管理就必须改革、创新。建设学习型学校是应对挑战、追求卓越的法宝。

2.学习型社会的呼唤。

未来的社会必定是学习的社会, 学习将成为国民生活的重心。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基本手段, 是社会进步的动因。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 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今后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热切呼唤学习型学校的建立。学校是育人场所, 是学习之地, 学习型学校的建立更是迈向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3.现行学校管理的缺陷。

现行学校管理模式偏重秩序与控制, 学校组织结构偏重于科层组织, 权责分明、一切依章行事, 但却流于僵化、缺乏弹性;而且学校组织特性一向比较保守, 缺乏主动创新的动力与能力, 变革也较为被动。因此, 建设学习型学校成为当前国际性教育改革的趋势。

创建学习型学校有利于提升教师学习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实现自身价值,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态度、方法与技巧,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为个人的终身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 促使组织机构扁平、精简、弹性化, 克服学校内部的学习障碍, 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三、构建学习型学校的意义

1.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兴起,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构筑学习型学校, 只有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不断加强学习, 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出各种必要的调整, 才能够不断迎接新挑战、承担新使命、解决新课题。

2.构建学习型学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文化传播和创造的园地。具有竞争力的学校, 只能是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 是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3.构建学习型学校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教师只有经常进行学习研究, 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 从平凡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 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四、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工作环节

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应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形成学校全员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

学习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这种学习意识应当成为学校所有成员明确的意识并付诸行动。首先要从学校领导做起, 彻底改变传统金字塔式的权力机构, 试行扁平型的民主管理, 通过学习来调控组织行为;同时成为学习的倡导者, 在指导组织学习的同时让学校组织运转。其次发挥学习的优良传统, 并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融于学习型组织之内, 使教师素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稳步提高教师学习力时努力提升学校组织学习力。

我国参加WTO后对教育的挑战更为激烈, 因此, 学校成员都应表现出主动进取的姿态, 即通过对信息的及时认知、全面把握、迅速传递, 达成共识, 作出快速正确的选择, 从而推进学校组织系统采取积极行动。

3.学校学习成为生成校园文化的主渠道。

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是在提升学校学习力、培育学校凝聚力、增强学校生命力中发生的。

在学习型学校中, 全体教师把学习作为生存方式, 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 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 创造自我, 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 成为自觉学习的“学习人”, 并以这种自律性的学习动力作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力。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教育变革的加剧日益要求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学校发展处于较高阶段的情况下, 需要构建学习型学校管理模式, 使之与较高层次的学校发展阶段相适应。创建学习型学校是学校提高效能、追求卓越、持续发展的需要, 是促进教师团队学习、超越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

3.论工会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工会建设 企业发展 重要性

一、新时期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会组织建设近年来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在企业之中这些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个人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具体如下:

(1)工会组织建设不健全

工会组织是群众性的组织,是广大职工利益的切实保障者和代表者,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不仅能够保障员工的切身利益,更能够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但在现实实际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企业之中,工会工作变得寸步难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会组织建设不健全,这在企业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在现代很多企业中没有设立工会组织或者工会组织只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存在,因此,这种形式上的单纯存在造成了工作上的难以开展。

(2)工会工作没有核心,目的性不明确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现代企业每时每刻都必须要考虑到生存的问题,工会作为企业的一级组织,在现实过程中,常常属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这种尴尬的局面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即是工会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互脱节,工会工作没有核心,工作的目的性不明确等等。

(3)未能充分的维护工友的切实利益

未能充分的维护工友的切实利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企业的角度考量,未能充分的挖掘出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二是从员工的角度而言,当员工的利益出现各种问题之时,尤其是利益受到损害之时,企业工会未能充分的保护员工的利益,也就造成了员工对于工会工作支持力度不高,满意度不高等状况。

二、新时期工会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积极加强工会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性,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有利于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其宗旨是为了

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因此,作为企业工友自己的组织更应该在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发挥出作用,只有充分的发挥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2)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充分发挥出工会组织的作用,对于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工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凝聚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

(3)有利于公司规范化科学化运营管理

1992年,我国从法律层面为工会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即《工会法》,此后,国家对《工会法》进行了相关修订完善,可以说,《工会法》的颁布为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建设起到了指导性和规范化的作用。在企业中,工会组织按照《工会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科学履职,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更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各种突发性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和谐稳定,对于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营和管理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强化工会建设,更好的服务现代化企业发展

受市场经济环境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代企业工会组织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建设好企业工会,更好的发挥出工会组织的作用,服务企业现代化发展,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索的课题,个人认为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一)切实加强工会工作的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

切实加强工会工作的目的性,解决现代企业工作组织在工作中的盲目性和

不作为等情况,是摆在工会工作面前首要问题。个人认为工会工作的目的性关键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会工作,这样工会工作就会有的放矢。对于企业而言,生存和发展是核心重点,因此,工会工作应该紧密的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各项工会工作,让工会工作成为有本知木,有水之源,发挥出工会工作的效力。

(二)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战斗性,服务生产经营

生产经营是生存和发展的具体表现,作为工会组织要切实的发挥出工会组织的战斗性,服务生产经营,具体而言,作为工会组织,要掀起各种“比学赶超”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劳动榜样,劳动模范,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激发员工工作的激情,实实在在的发挥出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和功效。

(三)建设企业工会文化,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作为现代企业要积极的加强企业工会文化建设,用文化无形的力量服务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终极目标。具体而言,作为企业一是要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只有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才能了解企业实际,提炼工会文化核心思想;二要将工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两者其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三要将工会文化建设“ 活”起来,如何实现“ 活”的目标,重点是要将工会工作的触角深入到企业基层一线中,切实将工会工作的内容从单纯枯燥的理论说教,到体现广大企业工友身边实实在在的问题事例上来,只有结合工友关心的话题,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工会文化建设才能“活”起来,才能得到工友们的好评,各项工会工作才能得到工友们的支持。

(四)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是工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工会在服务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将维护企业稳定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做好各项预防性的工作,尤其是在企业用工,员工维权等方面,要积极的督促企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的操作,切实的发挥出维护企业稳定的作用。

四、结论

加强工会建设对于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工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对工会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总结新时期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工会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个人自己的观点,对于更好的发挥工会作用服务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董阳.《浅谈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的困境与对策》.大连商业.2011.3.

4.论法制建设与清廉反腐的重要性 篇四

201208318118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月21日在北京开幕。习近平22日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工作作风。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腐败现象尤为突出。[1]为中国的反腐倡廉的建设洒下浓重一笔。习总书记曾说过“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将反腐倡廉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建设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关键词】反腐倡廉 廉政建设 法制建设

腐败是早已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祸患,从古至今,不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哪个地区,腐败的存在都必然严重破坏社会体制的正常运转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部署。侵蚀着原本和谐、安定的法制社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因此,在此有必要谈谈法制建设与倡廉反腐的重要性。

一、腐败产生的根源

腐败是一个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产物,存在于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它的出现,破坏了民众信念、社会公平、国家体制,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并导致人类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1、思想腐败,从古至今,追根到底是因为人类的自私和贪念。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等消极的思想,膨胀了人的贪念和欲望,导致人们在一切可能情况下将他人之物占为己有。正如马克思所说,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指导人类的行为。正确的意识指引人们走向康庄大道,错误的意识导致人们腐败堕落。

2、国家制度的落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制度的改革却非一早一夕即可完成。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国家法律制度的滞后。制度的不完善难免出现法制真空和漏洞。从而产生腐败。

3、历史原因。悠久历史,虽然留给我们灿烂的中华五千年文化,却也留下了几个世纪难以消除的封建残余思想,而这些陈旧腐朽的思想成为新时期腐败产生的历史根源。官僚主义,钱权交易等潜规则依旧存在。

4、社会根源。人类是一个社会群体。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与周边的人或事物相互联 1

系、相互影响。而在中国这种自古以来以人关系、走后门等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极大的推动腐败的滋生。

二、当前我国腐败的现状

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

群体腐败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其行为是以集体名义做出的。这不仅使群体腐败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同时也是群体腐败与其他腐败行为的主要区别。近年来基本都是窝案、大案、串案腐败案件往往是

[2]“拔出萝卜带出泥”。出现的腐败大案,很多是以群体腐败形式出现的。而在今年的反腐斗争中,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掀起反腐风暴,而反腐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列如中共东莞市委常委梁国英,在落马带走调查前两天,《东莞日报》还在报道梁国英在5月4日“视察工程进展情况”。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更是在带走的前一个小时,广州大学的师生们还正准备他的到来。2014年随着反腐力度加大,带来的是官员“落马”密度提升。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统计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开信息,2014年1月至6月,中央纪委每月通报调查的官员人数依次为:47名、45名、62名、92名、529名、67名。从数据中可以看出,2014年5月是一个中国官员的末日月。5月的“反腐风暴”力度强劲到约占总数的62.8%。连续的反腐倡廉行动,正是向公众传递着政府反腐的决心和信心。

2、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

近年来,一些领域的腐败从台后走到台前,堂而皇之地公开进行,并被视为理所当然。最为典型的比如公款请客送礼、借考察学习名义游山玩水、利用公共权力获取部门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等等,腐败的制度化表现为腐败已经习惯化和规范化,一些领域出现所谓“潜规则”,腐败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而存在,在中国“人情消费”、“走后台拉关系”的“特色”下,这种公开化和制度化实际上使腐败被赋予了社会合法性和制度合法性,以至于在某些领域和行业中,腐败的公开化和制度化已经达到无可遏制的地步,这种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成为社会不公的重要因素之一。

3、腐败渐渐向高层蔓延、涉及行业不断扩大

当前,腐败存在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的不良态势。一方面,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高层领导干部蔓延,这几年来高官落马的新闻比比皆是。从县级干部到省级甚至中央级别的领导干部皆有双规的案件发生。当今腐败。一些普通干部,动辄贪污百万千万,数额巨大。林喆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腐败的“落势化”。这种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是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这些干部把任何一点可以谋权利私的权力都当作自己非法敛财的手段。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和良知的约束,把国家的法律和党的宗旨早早抛于脑后。

三、当前中国腐败问题造成和主要危害

1、腐败损害国家的经济发展

不少研究成果表明,腐败从多方面会损害经济发展,腐败水平提高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大大降低。保罗·莫罗(Paolo Mauro)的回归分析显示出,腐败指数(从1到10)每低2.4,人均收入增长率就高4个百分点。腐败影响经济增长,其原因之一是导致投资水平降低,因为腐败使投资者估算的风险增大,原因之二在于腐败使教育方面的公共开支减少。腐败指数每低2.38(1个标准离差),政府的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就高0.5%左右。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研究表明:“腐败行为对任何实现现代化理想的努力都是十分有害的。腐败盛行造

[3]成了发展的强大障碍与限制。”权力腐败,政治权力不正当地介入经济领域,使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2

机制受到扭曲。权力对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作用,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损害了市场经营环境,扰乱了经济秩序,必然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2、腐败影响社会的稳定

腐败破坏现有的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法制体系,对社会资源和关系民事的事情,腐败必然导致形成权力体系的个人化、家庭化和小团体化。从而造成成行政效率低下,资源调配不合理,严重影响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而贪污腐败更加导致了贫富悬殊,并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贫富悬殊几千年都是中国社会不稳定的祸根,是老百姓造反从而改朝换代的主要根源。贫富悬殊的加剧,增大社会风险系数,最终会破坏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使社会陷入动荡和混乱之中。

四、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

1、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机制

加强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制度是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

[4]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和塑造着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制度作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利于人或者组织获取一种共识信念,从而使得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邓小平非常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

[5]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可以说,合法性政权和良好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有效的政府

[6]能力和经济绩效即制度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持久强大的根本保证。所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为将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我们应当主动深入到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门,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可能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加快廉政立法进程,研究制定反腐败方面的专门法律,修订和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制度。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腐败设立专项制度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监督是关键。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促进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使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紧密配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

[7]协调、相互补充的监督体系和网络,完善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下,设立专门的制度,不仅是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也是我国现有法律漏洞的填补。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进行了新的部署和安排,提出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权力上做“减法”,大幅压缩腐败的空间;使腐败扼杀在权力之下的同时,《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多项规定条列的出台。更加将权力制约在“笼子”里。然而紧接着具体细化的政策规定不断出台,使得权力的腐败更是扼杀在萌芽之中,无法发展。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等。各部门出台更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如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省以下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应于2015年之前公开所有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等。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等等。越来越多的专项制度犹如一个密不透风的网,势必将腐败消灭。

五、我国反腐倡廉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倡廉就不是口号和希望,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并建立反腐败的专门机构,开展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194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把“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作为党的一条重要政策。1960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农村开展“三反运动”的指示》,即反对贪污、反对官僚主义、反对铺张浪费。1989年9月,邓小平同志

[8]明确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1993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反对腐败,搞廉洁政治。”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重申要建设廉洁政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并提出要 “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2014年,随着习近平为领导的新任政治局常委领导下。全国上下卷起一阵阵“反腐风暴”,以至于创造了中央纪委反腐的七个“最”:一是5月查处529名官员,为半年来“最多”。随着“拔出萝卜带出泥”的“窝案”特点,这一数据还将提升;二是反腐无死角,苏荣、徐才厚为半年来“最大老虎”,贪腐不论官大小,贪腐必双规;三是湖南省通报485人,全国“最扎堆”,“衡阳破坏选举案”的曝光,湖南成为了反腐的重灾区。而官员扎堆的被抓反映了中国裙带式贪腐的特点;四是政协、人大、教育、能源领域成反腐“最重点区”;五是反腐打响“闪电战”,万庆良落马为“秒抓最快”纪录。出其不意,直捣黄龙,反腐速度前所未有;六是宋林为实名举报扳倒的“最高官”,实名举报更加实际,再一次证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七是非工作时间通报“最出其不意”,比如申维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通报发布时间,为当晚20时55分。杜善学涉嫌违纪违法的通报为当天17

[9]时30分,仅相隔约1分钟后,中央纪委又通报了令政策涉嫌违法违纪。这个速度让群众大快人心。也坚信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

六、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成就

我国自成立以来,历届领导集体都不遗余力地进行反腐,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反腐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以总书记领导下的十八大更是将中国反腐推上了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台阶。

多年的反腐倡廉建设,我国的反腐理念得到了升华,科学的行为要以正确的理念为前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也同样离不开正确理念的指引。改革开放初时,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价值追求,后胡锦涛在执政初期提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

[10]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这说明该时期反腐倡廉的价值理念转向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后胡锦涛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而今总书记又提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反腐倡廉的建设将有一个质的改变。

反腐倡廉理念的转变升华,对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党的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要从关心和爱护国家干部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反腐倡廉建设;另一方面,反腐倡廉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要实现好社会公平公正。

七、总结和体会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尽快形成更加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通过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在总书记为领导的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必将又好又快的发展下去。,中国人民的各项权益必将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国法制建设将更加完善。反腐倡廉建设将铺向全国各地。中国必将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北京晨报2013年01月23日

[2] 《浅论反腐倡廉的法制建设》蒋娜(期刊论文类)

[3]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147.[4] 熊光清.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前后30年之比较分析:制度变迁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09,(4).[5]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6] 杨光斌.制度变迁与国家治理——中国政治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37.[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R].人民日报,2010-12-30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腐倡廉历史进程回顾》 王征国教授(中央湖南省委讲师团)

[9] 《我国反腐倡廉现状研究》 《 人民论坛 》(2013年第20期)朱光兆

5.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五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内具有共同指导作用的重要治国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要真正实现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种根本性的转变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完成的,需要与其他国家协同努力。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挑战固然是巨大的,但作为后发国家,积极借鉴和吸收他国经验,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十八大宣示的“五位一体”是什么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六

继复旦投毒,马加爵事件,最近又发生了川师大血案再次让我们将宿舍文化建设引入深思。

宿舍文化在高校的教育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前提。继负担宿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家,大学生的思想交流也大都在宿舍进行,比如个人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同时也会对他人生活有不小的影响既有待人接物的文明礼貌,也有兄弟姐妹之间的肆无忌惮。除了上课之外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来学校之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庭和亲人,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待人接物的能力很差所以宿舍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团体观和人生观,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因此,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严肃课题。

一、大学宿舍文化的内涵

寝室文化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寝室文化是一种群体性文化,它以大学生寝室成员为主体,以寝室为主要空间,在日常生活、学习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内容大致包括寝室物质文化、寝室精神文化和寝室行为文化。

二.大学宿舍文化的作用和特点

1长久性

宿舍文化的形成是在很长一段时间过程中历经不同的思想的选择、筛选、认同所磨合成的,有很强的融合特点,一旦形成这种宿舍文化,会很长时间的影响到宿舍的所有成员思想。

2潜伏性

寝室文化对每位同学个体的影响,并非外部的强硬力量能形成的,而是通过寝室文化的思想共鸣和相应的现实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对大家看不见的约束力。

3宿舍生活环境的影响

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在有一定学习氛围的环境中产生的。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学习的动机。而舒适的宿舍环境能够激励人,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4宿舍成员之间各种习惯的影响 一个宿舍同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形成往往在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会互相影响的,某个成员的认真学习就会影响其他成员勤奋学习,同样,不好的学习风气同样会影响到宿舍其他人。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包夜网游、集体逃课、考试作弊;同样,也会有考研宿舍、文明寝室等好的集体。

5宿舍成员的集体精神风貌的影响

如果宿舍的精神风貌是积极向上的,更多的可能性是推动大家积极进步,当大家有了一致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三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会水到渠成。

6宿舍环境的影响

营造一个学习环境。引导学风建设的宣传,有目的地做有关学风大字报,推进舍风、学风建设。同时,各宿舍楼层的宣传,学生展示出本寝室的文化,从而可以宣传身边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增强自身的约束力。舍风属于宿舍文化范畴,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对宿舍各成员的各种行为的辨别模式,可以检验其行为是否符合舍风所指向的目标。而宿舍成员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作用和各种形式的教育训练所获得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则是舍风规范约束作用的特殊性所在,是其他类型的文化形态无法代替的。比如宿舍大部分成员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科学的作息时间,那么宿舍的另一小部分不爱学习的、无明确目标、堕落散漫的学生也会受这大部分作风良好的舍友的影响,会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自我约束力,重视学习。

2.有助于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适应两个环境,一个是学习的整体大环境,包括校风、学风、学生群体亚文化等等。另一个就是宿舍环境,宿舍时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大学通向社会的桥梁。一方面,宿舍群体里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宿舍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习惯及不同的价值观念等构成了一个多样性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备大学生社会化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等的基本要素。他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个人生活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学习社会知识,掌握行为规范,并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也可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3.有助于大学生融洽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健康人格的塑造。据统计,大学生每天呆在宿舍的时间平均都在12小时以上,狭小的空间及较大的人口密度成为了宿舍矛盾集中的客观因素。如果能较好地化解这些矛盾冲突,多站在舍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就能形成一种融洽的宿舍人际氛围,从而使得宿舍同学关系和谐,相互关心,宿舍里有人遇到困难大家会伸出援助之手;发生了利害冲突,大家能彼此谦让;与人交往时能考虑到宿舍的集体利益等。这样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能够促进宿舍成员的个性、品质等健康人格的塑造。近几年因舍友关系处理不好而导致的冲突事件,甚至犯罪事件的案例不少,这体现出如今存在很多大学生没有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偏低,容易冲动偏激。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因为从小在家一个人习惯了受宠爱,来到宿舍这样的大集体无法适应互相都是独立平等的生活条件。因此,构建良好的舍风,对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宿舍发生的小摩擦导致两人矛盾指数恶化,如题开头所提及的川师大血案,滕刚被激怒了。他以极端残忍的方式杀了室友芦海清。明显是宿舍没有建设好宿舍文化的结果,舍友之间没有一家人一半般的亲情,没有集体感和归属感。

四.总结

7.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篇七

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内容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工作,有独立的工作对象,特定的工作内容和专门的工作方法。下面就如何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做简要论述:

一、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要执行“四纳入”管理

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要执行四纳入制度,既纳入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及项目管理程序。

(一)档案工作纳入项目法人制,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依法管理的重要措施。将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档案工作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保证。体现为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手段,在各参建单位全方位的参与下,对档案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把关的管理模式,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二)纳入合同管理制,充分发挥合同的法律作用。合同是约束参建各方的法律依据,将档案管理纳入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规范项目档案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应按《合同法》及其他法规文件的规定,在签订设计、施工、监理合同中,分别设立有关档案的专门条款,明确提交竣工档案的时间、内容、套数、质量要求等,以保证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三)纳入工程监理制,充分发挥监理的控制手段作用。监理在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监理单位除肩负对项目投资、进度、质量进行控制职责外,还需配合建设单位制定竣工文件归档、整理、编目办法,对工程建设中产生的竣工文件,尤其是竣工图进行审查把关。

(四)纳入项目管理程序,实施同步管理。将档案工作纳入立项、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环节程序,是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同步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措施体现在档案工作的“三同步”“三参加”:

“三同步”:下达工程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要同步;检查进度与项目文件形成要同步;工程验收与档案验收要同步。“三参加”:档案人员要参加与工程管理相关会议及质量检查,参加重要设备、仪器开箱;参加项目建设竣工验收。

二、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基本要求

(一)熟知基建项目档案工作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法规、标准是我们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制定管理制度、工作标准的依据,也是规范管理,确保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依据。组织培训,学习有关基建档案管理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可以正确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

(二)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工程项目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是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协调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的依据,是依法做好档案工作和规范档案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保证档案工作与建设项目同步进行的重要措施。主要制度及规范有:技术(图纸)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档案移交办法以及档案利用借阅制度、归档范围、分类标准、保管期限、竣工文件编制要求等。

(三)采取措施,加强前端和过程控制。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是随着项目的建设逐渐形成的,从工程伊始就应采取措施,并在过程中加强控制,建立档案管理网络,这是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的关键。档案部门应参与开工交底;参与阶段检查、交工验收等节点的控制。这是保证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的重要措施。

(四)严把验收关,认真做好档案的预验收工作,这是保证档案质量的重要步骤。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按工程规模大小可分为预验收和复验两个阶段,应在项目竣工验收3个月前完成。

预验收一般由建设单位上级主管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参加,预验收抽查档案的数量应不少于100卷,抽查重点为项目前期管理性文件、隐蔽工程文件、竣工文件、质检文件、重要合同、协议等,为档案正式验收打好基础。

三、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职责与要求

(一)建设单位是项目建设的法人主体,对各参建单位负有组织、协调、检查和指导的职责。并应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计划和岗位责任制,建立有效考核措施,实施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设计单位负责收集、积累项目勘测、设计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并按项目专业对文件进行整理,向建设单位移交归档;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编制与建设项目实际情况相符的竣工图和竣工文件,按照合同或协议规定,向建设单位移交系统、完整的应归档文件。

(三)施工单位负责收集、整理各自承建标段在施工(调试)中形成的各种竣工文件。收集、整理并确认编制竣工图的变更依据的有效性,并对设计单位完成的竣工图进行审核签字确认责任,并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向建设单位归档施工建设中形成的应归档文件。

(四)监理单位负责对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中文件的形成以及竣工档案的编制进行监督与审核。特别是对竣工图完整、准确、系统进行监督和审查;对在项目监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按时向建设单位移交归档;向本单位归档监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8.论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医院;人才;可持续发展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医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医院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努力建建设一支充满活力、技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权,才能在竞争中逆流而上。所以医院人才储备方面就要制定一个大的方针,根据方针坚决贯彻落实下去,争取改革创新,这样才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帮助。以下是对于如何落实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一些探讨:

一、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医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掌握医学新技术、新理念,以适应医学专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采最多种形式对所有在职人员进行全员继续教育培训,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学历教育。明确学习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支持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科在职培训和攻读学历和学位;有计划的分期分批选派医务人员外出参加短期业务培训班、学术会议及进修学习;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具有一定影响力、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来院出诊、查房指导和讲课;利用专家进行传、帮、带,使医务人员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二、注重学术带头人及中青年人才的培养

1.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针对每个学术带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其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思维工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派学术带头人到国内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短期学习考察,获得专业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带动整体技术的进步。其中优秀者,可以逐步向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

2.中青年人才的培养

为中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在思想道德、业务、学术、科研等能力素质方面进行培养。鼓励其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送出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名师带徒多种形式,提高青年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續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其中优秀者,可以逐步向学术带头人方向发展。加强全员素质培养注重青年成长成才,医院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以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全员培养力度加强全员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医院党委成立医德考评领导。

三、加强高层次及紧缺人才的引进

单靠医院自身的培养速度远远不能够满足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以全面提升医院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以贴近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前沿、能带动本院学科发展和提升品牌形象作为引进人才的切入点,以专业才智和工作业绩作为人才引进的衡量依据。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在参加学术活动、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

四、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实行科学化管理,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氛围。在权益分配上向优秀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科研成果优异及关键岗位倾斜,优先安排优秀人才参加学习、培训、进修、考察、学术交流,职称晋升、职务聘任优先考虑,在科研立项、技术创新等给予政策支持,真正激发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结束语

上一篇:2009年党委扩大会报告下一篇:姜屯镇马厂小学推广普通话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