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

2024-10-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共8篇)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 篇一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我市农村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思想认识问题是制约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存在几种思想:部分乡镇、村干部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暂时没有必要搞。少数乡村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上面没有资金补助难搞。部分村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是一种政府行为,与已无关。

二是基础设施滞后,终端处理困难。乡镇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建设滞后,设施建设不足,目前采取的“集中填埋”和“集中收集堆放”两种主要手段都较难解决农场生活垃圾的去向问题。采用集中处理办法,仅能解决城郊村,城中村和部分交通方便的平原村的垃圾填埋。一些较偏远乡村的垃圾受运输成本的限制,运到填埋场也不经济。有的偏远农村经费有限难以建造垃圾填埋场,收集的垃圾仅起到垃圾堆放场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垃圾的出处问题,垃圾终端处理问题不解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就不能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资金保障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深入开展的现实问题。财政投入不足,由于我市财政总量小,近几年虽然在资金按排上已经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与实际要求相比,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对乡镇填埋场配套投入明显不足。乡镇财政困难。乡镇是推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既要承担垃圾填埋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投入,又需承担垃圾中转站的运行、维护和人员工资以及村保洁员的费用补贴,财力难以承受。村级经济薄弱。我市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是空壳村,按照户收、村集、镇运的垃圾处理体系,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保洁员的工资待遇难以保障,垃圾房和垃圾箱设施难以建设。

二、解决我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要加大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要通过有关会议和新闻媒体,加强对处理农村垃圾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全市干部群众对处理农村垃圾工作的认识,从而重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改变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是要制定规划、分段推广。要对全市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专项规划,加快村镇环卫设施配套,逐步配齐村庄垃圾收集员,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乡镇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辆。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面上铺开的方式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农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力争达到全市农村基本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有卫生保洁队伍,有长效管理机制,有稳定经费保障;庭院圈厕无积存垃圾,村庄内外无散倒垃圾,河渠农田无漂浮垃圾,农村交通干道无白色垃圾,最终全面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建委、环保局牵头,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要力求做到:一是有专人管理。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机构,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农村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财政予以补助。二是有垃圾存放点。针对各村不同的地域环境,采取不同的存放办法,加快垃圾房、垃圾箱等垃圾存放硬件设施建设,具体数量根据各村规模大小,自然村多少来确定,总之要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三是有垃圾处理设施。依据乡镇人口密度和运输半径,加快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中转站,提高垃圾处理率。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 篇二

1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数量多, 生活污水的处理几乎无收集和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包括:人畜排泄及冲洗粪便产生的污水、农民洗衣和家庭清洁产生的污水、厨房产生的污水、农村居民洗澡产生的污水、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水、畜禽、渔业养殖产生的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乡镇企业的企业废水 (含有机废水) 的混合污水[2]。同时农村生活污水中包括粪便[3], 粪便中含有较多的病原菌, 因此农村生活污水一般需要进行一定的灭菌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显著特点:一方面有机物含量较高, 可生化性好[4];另一方面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低。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农村污水处理难。一是污水污染成分浓度较低, 波动性大, 很难评估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二是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 必然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地方保护主义的抵制;三是乡村人口少, 污水处理规模小, 造成工程建设和运行费用过高;四是维护和管理人员经验严重缺乏。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1 土地渗滤处理

土地处理技术是通过一系列化学、物理、生物作用, 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生态系统, 从而实现污水得到净化, 污水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被回收利用。土地处理系统有四种类型:地下渗透系统、地表漫流、快速渗透系统、慢速渗透系统。具有投资小、抗冲击负荷强、脱氮除磷效果好、运转费用低、操作简便、管理方便等优点,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5]。如天津市武清县曾经建立了试验区, 引自北京初级处理的污水, 通过土壤和作物的吸附, 95%以上的磷被除去, 总氮的去除率在80%以上, B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 COD的去除率在75%以上。

3.2 稳定塘

稳定塘是人为地设立防渗层和围堤, 利用自然水体的自净机理, 通过藻类、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代谢活动, 以及随之发生的物理、化学、物化过程, 使污染物达到降解和去除作用。它的优点是运行成本低、投资少, 无需污泥处理;缺点是占地大、负荷低、气候影响大、处理效果不稳定。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近几年国内外推出了许多组合塘和新型塘, 高效藻类塘-装有连续搅拌装置;水生植物塘-利用维管束植物和, 提高处理效果;多个串联塘-多个好氧和厌氧稳定串联, 这种塘产生优势菌种, 更有利于发挥微生物的净化作用[6]。如果有天然废塘、天然养鱼塘, 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

3.3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一个人造水生生态系统, 通过人工设计和模拟天然湿地, 由原生动物、微生物、植物构成, 在填料表面种植湿地植物如芦苇, 具有成活率高、对污水处理效果好、美观等特点。湿地可以分为垂直流湿地、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它具有以下优点:投资少、出水水质稳定、耐冲击力强和美化环境, 受到国内外环保人士的认可。它的原理为:大量的微生物附着在基质表面和湿地植物根系周围, 形成了生物膜。污水流经湿地时, N、P等营养元素被微生物和植物直接吸收, 悬浮物被拦截, 还通过硝化、反硝化和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 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另外通过收割湿地植物和更换湿地基质, 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许多资料统计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人工湿地处理, COD、TN、TP去除效果很明显。堵塞问题是制约人工湿地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 也是未来人工湿地发展与研究的方向。

3.4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它是一种农村生活污水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 通过风机给污水输氧, 培养微生物和菌种, 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等无污染物质。还有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 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 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如SBR法, 具有曝气、沉淀、排水等功能, 省去了污泥回流设备使建设费用大大降低。生物处理法不仅具有除磷、脱氮功能, 还有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这种处理方法抗外界影响能力强、占地面积小、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 但运行成本、基建投资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增胜, 杨耀芳, 徐功娣.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 2008, 12 (2) :65-67.

[2]刘汉湖, 白向玉.生态工程技术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2006:2066-2068.

[3]梁嘉晋, 董申伟.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J].广东化工, 2009, (7) :168-171.

[4]谭学军, 张惠锋, 张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技术现状及进展[J].净水技术, 2011, 30 (2) :5-9.

[5]唐晶, 吕锡武, 吴琦平, 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17) :1-4.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 篇三

【关键词】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模拟实验;环境意识行为;可行性建议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城市的加速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带来生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校园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挑战。如果高校生活垃圾没有妥善处理,它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而且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文根据高校生活垃圾情况在校内实践以分类模式为基础的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如果在高校能够成功推行,其他领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垃圾的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一、我国高校生活垃圾现状概述

(一)高校生活垃圾的概念

高校生活垃圾主要是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包括塑料制品、纸质包装、印刷制品、金属制品及瓜果皮剩饭菜等,覆盖区域为寝室、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及公共活动区等。

(二)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现状为:

1.大部分高校设有分类垃圾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投放;

2.在大量学生聚集的教学实验室等地的自觉分类行为相对显著,而公共活动区及寝室等地有意识的分类行为不明显;

3.绝大部分学生有分类意愿,但在缺乏系统分类方法和认为自己的分类行为无实质意义情况下,多数会放弃分类行为;

4.部分学生按要求投放,但学校没有根据分类要求回收,导致分类的垃圾再次被混合。根据以上现状,我们团队进一步对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试点模拟实验。

二、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分析

团队成员在作为垃圾分类回收项目实施地的公寓内,对部分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项目实施的前晚走访了所有将参与本项目的寝室,对研究项目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团队成员向每个寝室的成员发放白色和蓝色垃圾袋各一卷,以及分类要求说明一份。干、湿垃圾分类要求说明见表1.

根据试点公寓内参与者的分类行为,团队成员对各寝室的分类情况作了调查,详见表2.

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部分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观察。

一方面在试点学生公寓内,参与垃圾源头分类的部分学生在开始的几天是将垃圾装入一个或两个同色的垃圾袋中,虽然也有参与者将垃圾装入不同垃圾袋中,但是并没有分类的迹象。在第10至15天内,按两色垃圾袋放置垃圾的寝室数量有变多的趋势,同时按要求分类的寝室数量在逐渐增多,大垃圾桶内垃圾碎片变得更少,垃圾袋变多;项目后半段,分类情况有所好转。

此次项目只进行了三周,在项目实施期间,分类率最高为32%,虽然并没有完全达到分类要求,但是有较为明显的分类行为发生,且有上升趋势,表明参与者已开始慢慢接受本次项目所提出的模式要求,如本项目持续下去,结果将会更好。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大学教学区和公共路段的分类垃圾桶旁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虽然没有人随意将垃圾丢弃在路上,但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而是随机投放。说明我国对垃圾需投放在垃圾桶的普及教育工作结果是相对显著的,但在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依靠学生的自主意识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目前还不理想。

三、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高校垃圾主要分布在生活区、教学楼、图书馆、公共活动区,根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发现生活区及公共活动区的垃圾成分较为复杂,湿垃圾的比例比教学楼、图书馆等地更大一些,而教学楼及图书馆等场所的垃圾主要是纸制品及塑料瓶,根据不同场地产生的垃圾成分不同,为提高分类回收效率,本文提出针对校园情况对学生产生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流程为:

1.令学生自觉将垃圾从源头分为干、湿两类投放。

2.将生活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干垃圾集中收集、分类回收、送至回收部门,其中学生的旧衣服旧鞋子可以通过青协捐助给有需要的地方,湿垃圾局部集中、进行粉碎脱水处理、污水排放处理、压缩残渣送至垃圾填埋场处置。

3.在教学区域及图书馆等地按照书纸类、瓶罐类、其他类三类进行分类,其中旧书旧杂志可以卖给校内的二手书店,或者发布到网上的校内二手平台,进行校内循环使用。

四、对高校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一)增加垃圾回收设施

学校要加大垃圾回收设施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的意愿。每个寝室楼层设置垃圾分类投放设备,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公寓设置专门的电子垃圾回收点,使有毒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同时设置一个专门的可回收和再利用垃圾投放点,方便清洁人员将不同类别可回收的垃圾进行投放,也便于统一收集处理出售给第三方。

(二)加大垃圾处理宣传

在学校内,应加强对垃圾回收和利用方面的知识宣传,灵活地运用班级宣传和网络宣传两种方式,根据男女生的差异性,年级之间的差异性,分别进行宣传。可以采用以班级宣传为主,网络宣传为辅的宣传途径,并且相对于女生而言,更要加大对男生的宣传力度,相对于大三和大四学生而言,更要加大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宣传力度。由于男生环保意识较低,在男生寝室加强垃圾分类宣传。针对女生的性格特点,在女生寝室进行寝室内评比。对大一学生增设垃圾处理的相关课程,对大二大三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辩论赛,对大四学生鼓励环保创新项目等。

(三)建立高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

建立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将寝室、公寓、学校和第三方企业联系成一个整体。学校为公寓分配专业化管理人员,对寝室进行监管,并将寝室分类的干垃圾和湿垃圾集中到一起,每周由废品回收企业、养殖企业定时清运。废品回收企业对从学校回收到的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垃圾进行下一步处理,养殖企业将废弃食物加工饲料,第三方企业将资金回流到学校。学校将资金部分用于校内宣传和改善设施,部分发放到公寓楼作为垃圾处理的储备资金,根据公示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寝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对表现较差的寝室和个人提出批评,制定奖励机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构建出稳定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为长期的垃圾回收利用奠定基础。

总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对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而由高校内部建立循环模式入手,更易于向全国范围推广,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模式,从而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子利.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处置方式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2]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白然辩证法通讯,2000, 22(4): 86-90.

[3]王新科,郑现明,王博铎.高校学生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验和效益分析[J].价值工程,2013(16): 3-4.

4.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建议 篇四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建议

一、基本状况

截止年底,河口区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3.9万人(包括油田和济南军区训练基地等),占常住户籍人口的18.5%,预计到,全区老年人口将达到4.7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老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河口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是:目前,我区农村老年人约1.5万人,有“空巢老人”4950人,(多数为子女进城居住或子女到外地打工),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33%,其中,失能老年人219人,占空巢老人的4.42%.

近年来,河口区在养老保障政策引领、设施建设、拓展服务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探索,全区老龄事业呈现出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制定出台了《中共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50万元的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最近,又起草制定了《河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并逐步使全区各类养老机构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逐步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在建和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5处,养老床位1036张,其中,去年以来新增养老床位540张,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1处,民办养老机构1处,农村幸福院8处,新建区级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1个。

二、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养老保障网络初步建成

河口区老龄、民政、人保等部门区分不同老年群体,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近3年来,全区面向不同层面老年群体分类制定政策措施,连续提高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老年群体保障水平,使全区60岁以上非离退休老年人的现金保障水平每年提高了1000元以上。自20起,连续2年提高非离退休老年人生活救助金标准, 70-79岁老年人每人每年达到800元,80-99岁1200元;每年老年节前夕,还为80岁以上的非离退休老年人每人发放300元的慰问金;将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范围由65岁扩大到60岁以上,每年为1.6万多名老年人免费查体并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从今年开始,老年人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150元,农村五保及7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参保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对重度残疾老年人(一至二级)区政府养老金补贴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领保人死亡正常注销的丧葬费补助提高到10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90元提高到5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对80岁以上的城乡低保老年人在发放老年人基础养老金、生活救助金每人每年3000元的基础上,按照80至89周岁、90至99周岁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200元的标准发放高龄津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55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6300元,全区157名五保老人全部入住河口区中心敬老幸福园,住养条件大为改善,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五保对象区级集中供养。

实施“银龄安康”工程,全方位构筑关爱老年群体保障网络。河口区各级政府和村集体出资为老年人投保意外伤害组合保险有效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从去年开始,区政府为全区60岁以上农村和城镇非离退休老年人每人投保一份10元组合保险,并被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各镇、街道也多将这项工作列入各自为民办实事项目,均由财政买单为辖区内老年人购买1-2份不等的组合保险,许多村集体也分别出资为老年人投保1-3份组合保险。同时,区直和各镇街道积极探索企业捐赠、包村帮扶和子女尽孝心等有效形式,为老年人集中投保和分散投保,各部门、单位为所包村和所联系村的老年人购买赠送意外伤害组合保险,并积极动员和鼓励干部职工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买保险,尽孝心。今年以来,河口区已完成投保总额50余万元,比去年全年超额完成17万余元,全区符合条件老年人的参保率100%,人均投保份数3.6份,两项指标均列东营市第一。

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每年年初,()区乡两级老龄部门将534万元老年人生活救助金发送给70岁以上非离退老年人。按照70-79岁每人每年800元;80岁以上每人每年1200元标准发放。新春、老年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区四大班子领导和各部门、单位都走访慰问各类养老机构、贫困、空巢老人代表、老有所为、孝亲敬老先进典型以及老党员、老模范代表和百岁老人等,为他们送去慰问金、米面油、蛋、奶等,代表党和政府送上对老年人的温暖和关怀。同时,老龄部门经常联合区妇联、文联、文体、民政、卫生等部门,组织为老服务志愿者到敬老幸福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部分空巢贫困老年人家中送健康、送文化、送温暖。前不久(7月3日),区老龄办、区老干部局还专门邀请市老年健康管理协会负责同志为河安社区老年人举办了健康知识讲座,邀请金融部门的专家举办了老年金融理财知识讲座等,深受欢迎。

三、河口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由于河口区养老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其他县区,因此,河口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也明显好于周边其他县区。但是,由于农村“空巢老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他们生活状况较差、自理能力退化、感情缺少寄托、精神比较空虚、安全事故多发,再加之河口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任务十分繁重,有些方面的工作还仅仅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还很不乐观,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无人照料,生活不易。河口区老龄办通过今年年初组织的《河口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抽样显示,近20%空巢老人(主要是高龄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高龄、失能空巢老人时常无招架之力。

(二)精神寂寞,郁郁寡欢。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通过对空巢老人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个别空巢老人有时甚至想到了自杀。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高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建设有专门的老年活动场所则是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诉求。

(三)疾病困扰,就医困难。“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是我区大多数“空巢老人”最担扰的问题。今年4月,区老龄办针对我区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研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选择“正规治疗”,另有6.4%为“放弃治疗”.在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上门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特别是应急救助等等。

四、“空巢老人”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购置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成为难题,有的老人生病时,连饭都做不了,只有将就或干脆不吃饭。此外,老年病往往具有突发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二)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由于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严重弱化,老年人缺乏亲情慰藉,精神生活十分单调乏味。部分村基础设施差,村集体经济“空壳”,老年人活动设施缺少,老年文体活动处于自发状态、难以开展,老年人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从前期调研情况看,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文体健身活动缺乏得力组织,缺少活动场地和必要的活动器械,活动方式单一。看电视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文化生活,少数贫困“空巢老人”甚至家中连电视也没有。

(三)“空巢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通过调查,部分“空巢老人”仍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农业生产及家务,但收入普遍较少。

(四)担负着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加重了老年人的负担。从调查看,村级已没有学校可供孩子就读,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父母身边,由自己的父母看护小孩并照顾上学。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老人只能供孩子吃、穿,至于学习、教育就只能听之任之了。也有带晚辈力不从心的问题,有的连照顾自己都成问题,大大地增加了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

(五)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9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近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承担困难。疾病困扰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特别是独居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五、农村“空巢老人”关爱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社会对“空巢老人”的保障制度和政策还不够完善,保障标准还不高,因此,政府应该出台更多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生活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加快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范围,不断提高标准,保证“空巢老人”的保障性收入分配及时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制定出台更多惠老政策,加大老龄事业投入,让空巢老人生活的更幸福。建议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救助金标准,自起,将现行的70至79岁每人每年800元,80岁以上1200元发放标准分别提高到1200和 1600元,进一步增强老年人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二)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根本。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是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根本。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组织当地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技术人员真正“下地、下乡”为农民送去农业知识,搞好知识与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为以后养老奠定坚实经济基础。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仍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费用。

(三)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目前,我区正在义和开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试点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是每人每月200元,范围是:60-80岁的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人;80到90岁的城乡低保对象、重度残疾和重点优抚象;90岁以上的所有老年人。义和镇共和190人,下半年将在全区推开,全区符合条件的共有590人,建议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范围,将更多生活困难、身体条件差的“空巢老人”纳入,并不断提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标准,增加服务项目,让更多农村空巢老人受益。

(四)提供及时周到的生活照料。“空巢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更好的照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要切实解决好的问题。对此,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从老年人实际出发,凝聚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力量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个人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志愿者组织、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解决部分老年人的现实需要。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村居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让更多空巢老人老有所乐。20,市区两级老龄部门投入13万元对我区11个老年活动室进行了扶持。目前,我区大部分村都有文体活动室,活动的主体也是老年人。但是,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村级活动室一般都规模小、设施少而单一,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引起重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将各级各类老年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统一布局,积极推进。同时,积极支持现有老年活动场所升级转型,扩大规模,弥补场地、资金方面的不足。

(六)注重精神慰藉。老年人精神需要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确需高度关注。而这恰恰是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建议将各镇、街道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村居组织经常性地组织慰问“空巢老人”活动制度化,重视和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经常打问候电话;时常了解父母的身体和生活状况,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艺简介 篇五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

(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

(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

(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

(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

(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

(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

(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

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生活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设备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

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 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

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内容 篇六

一、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工程实施内容

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主要采用管道和排水沟渠;原有农村采取合流制排放污水可采取截流式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对于部分新农村建设点,有条件的可采用分流制收集污水。

主要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主干管(沟、渠)、支干管(沟、渠)等,不支持以单纯改变污水排放去向的污水收集系统。

实施方案应结合所采用的技术模式,按自然村为单位给出具体工程量清单(具体项目、具体材料、管径或断面、计量单位、工程量等)作为验收依据。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内容

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连片生活污水量在3000t/d以上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集中式二级生化污水处理方式。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建议采用集中式二级生化污水处理方式,并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原则上要求达到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其他排污单位”的一级标准。

村庄布局相对集中、人口规模不大、连片生活污水量在3000t/d以下的村庄宜采用无动力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排放标准可参照执行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其他排污单位”的二级标准。

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无法进行收集或污水收集成本过高的村庄,宜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处理、土地灌溉处理、户用成套污水处理等方式。

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总规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宜采用城乡统筹模式,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7.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处理对策 篇七

1 我国农村的现状排水制度

1.1 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日常的洗涤用水、厨房炊事、粪便以及蓄养牲畜。其中, 日常的洗涤废水占据了绝大比重。众所周知, 农村的分布主要受到水源分布的影响。因此,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 农民对于水源多数都是抱着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心态。然而, 由于我国农村之中现在并未有合理的生活污水排放措施, 多以直接洒向地面的方式, 因此往往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再者, 农村传统的污水排放方式往往是随意排放, 侵入土壤, 寄希望于依托土壤的净化和再生能力解决生活污水的问题, 其实这是不切实际的。由于农村人口数量较大, 产生的废水主要依靠土壤自身的净化已经无法承载, 日常生活废品的随意堆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的土质, 进而影响了周遭的水源水质, 破坏了生态平衡, 水土的流失更是成为了这一时代的重大考题。农村生活污水的妥善处理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急切希望。

1.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除了直接洒向地面的方式, 农村的生活污水的主要处理方式还包括明沟和灌渠的方式。明沟的排水方式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还有农药, 以及牲畜的粪便等其他农村废物废水的随意排放, 每到晴天的时候、便到处恶臭难闻, 严重的污染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降低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各地新农村发展的需要, 部分地区卫生器具取缔了传统的旱厕, 污水管道的排放方式也得以应用, 然而灌渠的使用一方面往往会影响灌溉水的水质, 另一方面甚至对日常的饮用水也会造成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由于以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齐全, 农村的生活污水很难得到行之有效而且生态环保的解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的有效实施, 一些天然的污水处理方式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 大大的改善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性, 这种方式无法在全国统一施展开来、因此, 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征, 我们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有这样, 才能合理的使用资源并且使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

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千差万别, 采用统一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绝无可能, 而是应该因时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才能更有效的解决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

2.1 因时制宜, 不同的时间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这种污水处理方式只要适合于偏远的和疏散的农村村落。根据不同的时间, 采用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冬季可以采用直接洒向地面的原始方式, 春夏秋季则应该采用充分的利用沼气池的排放方式。这就使得在春夏秋季的生活污水处理有了保障, 另一方面更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沼气池是重要的天然气的诞生地, 充分的吸取沼气池的能量, 往往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日常生活应用的煤气被天然气所替代, 农民的日常支出减少, 收入便会相应的增加、进一步的刺激内需, 促进经济的二次发展。而且, 生活污水对于沼气池的形成和发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刻, 日常的生活污水已经不是废弃的物品, 而是以一个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姿态主导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方向。这种方式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比较适用的生活污水排放举措。当然, 因时制宜是解决生活污水排放问题的重要标准, 只有把握了时节的不同和共同之处, 采取不同的处理举措, 往往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采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区别于偏远和疏散的农村村落, 而集中于城郊附近的村落。由于毗邻城市, 所以这些农村具有天然的规划优势。这类的农村不适宜采用人工湿地的方法, 人工湿地的创造需要许多的前提条件, 而对于这类并不偏远的村庄采用这类方法无疑是资源的浪费。因此, 对于这类的村庄, 必须采取其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使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1) 接入城市的管道排污系统。毗邻城市的城郊运用这类方式排污具备天然的地理优势, 接入管道不仅方便, 快捷、更为我国的城市化进展提供了方便。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经济的高速发展, 必然会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展速度。而在此之前, 有效的解决农村的污水处理问题, 并提前使得城市周遭的农村开始城市化的排污方式, 必然会促进这些村庄的经济发展, 继而再次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另外, 城市的管道排污系统, 运用时间悠久, 技术成果娴熟、可以有效的避免现存于我国广泛农村的污水的处理问题。是当今我国这类地区采用污水排污的不二选择;2) 建立污水净化厂。我国的村落多数人口基数大, 人口密度小的现状决定了大多数地区都不适宜建立污水净化厂, 因为、为了一两个村庄便建立污水净化厂显然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然而这一类的村庄却是有所不同, 由于它们毗邻城市, 位于城郊、而城市的人口集中, 人口密度大的特点正好切合了这一主题。在这些地方建立污水净化场地不仅可以使得农村的廉价地皮物有所值, 而且可以使得城市中的污水得到相应的解决、更可以有效的处理周遭的农村的生活污水。此刻, 它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 站在父母的中间, 维系着两边的发展。

2.3 因时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

这种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是区别于前两种, 又包含于前两种的处理方式。主要的地区可以分为偏远的, 落后的, 但是具备独有地貌的落后的原始村落。这一类的农村在我国并不是很多, 但是依然在西南区广泛存在。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 如贵州那边的喀斯特地貌特征、四川那边的盆地特征, 西藏, 云南那边的高原特征以及江西, 广西等地的丘陵地理特征等等。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于东部沿海的各大城市, 人口数量却与东部沿海城市相仿, 这就导致了人均占有率的相对狭小。因此在对这类地方的处理方式上应该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专门对待其特殊性。在对日常生活污水的处理上, 也应该力求充分的借助自然的力量, 在对于发展潜力较高的地区采用人工湿地等方法是目前对于这一类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最好途径。维护生态平衡, 建立绿色农村、大力的倡导这一类地区的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推动这一类地区经济水平的增长, 人民的劳动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有效途径。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解决办法

3.1 国外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鉴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面广, 较为的分散等特点, 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 日本, 美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践。1) 澳大利亚利用污水直接灌溉土壤种植地, 是为了利用耕种的作物来吸收分解污水中污染物质和水分, 有效的实现了污染物的去除的目的, 降低了污水中含有的氮, 磷, 钾等的含量。十分有效的避免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后,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2) 美国, 日本等国家也采用将污水投到土壤的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透沟中, 污染物通过物理, 化学, 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该技术对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都是比较高的, 一般的情况下, 都可以达到70%~90%;3) 欧洲, 北美, 新西兰等国家也广泛地应用了人工湿地的处理系统, 这个系统一般都是由人工的基质和生长在它上面的沼泽的植物所组成, 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它是利用了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的作用, 逐级地过滤和吸收了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 继而达到了净化污水的目的;4) 在德国以及法国, 则采用了氧化塘的技术处理了农村中的生活污水。这个技术主要是利用了菌藻的相互作用来去除污水中存在的污染物质, 这项技术具备了投资少, 运转费用低。维护起来比较简单, 操作方便、更为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以及不需要污泥处理等的优点。除了这些之外, 有些国家将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还组装成了一体化的装置, 以便于能够在分散的污水处理系统也能得到相应的应用。比如, 日本研究的便是主要采用了厌氧—好氧—二沉底的组合方式, 除了能够有效的降解有机物质, 还可以具备脱氮的功能。另外,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还开发了以生物转盘, 以及移动生物膜反应器为主的, 结合了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置。

3.2 国内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时间短, 经济发展水平远远的低于那些发达国家, 所以我国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制比那些发达国家要晚很多。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也愈来愈意识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于是也通过科研实践有了自己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例如厌氧沼气池的处理技术,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湿地。这个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之后才生沼气, 由于经过发酵, 发酵之后的污水便被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 净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另一面差生的沼气还可以作为家庭日常生活中的能源, 沼气完全可以替代我们日常所用的煤气能源, 甚至创造了比煤气更多的价值。发酵之后的污水还可以作为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不过, 这项技术还是有些弊端的、由于这项技术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一般适合的地区是那些常年温度较高的地区, 而且处理后的水不能直接作为灌溉用水使用, 而是还要进一步处理之后才能妥善使用。除了这项技术之外, 我国在农村生活用水的处理上还有着其他不错的科研成果。例如:1) 清华大学在2000年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中, 首先在农村地区推广并试用了地下土壤渗透的系统,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生活污水中的氮, 磷和有机物等微生物都有比较高的去除率和稳定性;2) 在我国的江苏、广东、天津等地还分别在生物投菌治理污水、地埋式厌氧处理系统、雨污分离管网输送集中处理等技术方式进行了尝试和探索、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有一定的进展。

由此可见,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措施上, 我们除了借鉴那些发达国家的科研之外, 更应该有自己的合理的处理措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仅仅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 更是维护生态平衡, 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管理措施

4.1 做好现有工程维护保养

虽然我国现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多都在试点阶段、但是很多都已经正式投入工作中, 已经建立了许多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在新的处理技术及方法出来之前, 我们唯一能做的应该是维护好现有的工程器械和程序。相关的政府机关和监督机关也应当力求保障我国的国有资源不致于流失。只有坚持维护好现有的工程, 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动才能细水长流, 不至于无果而终。

4.2 新建处理设施的施工管理

处理设施的兴建关系到设施的质量和成效。是在农村生活处理的整个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 必须认真的对待。1) 确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把新建处理设施的施工管理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才能让更多的人去重视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 新建的处理设施的质量才会更好;2) 加大这方面的执法力度。在兴建的过程中, 相关的监督机构应该予以干涉, 这样才能避免不法分子为了谋求暴利而采取的不法行径, 确保施工的顺利完成三, 建立代建, 代管制度。

4.3 建立配套的管理法规和长效的管理制度

由于不用的时间, 不同的地域, 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因此, 管理法规也应该差别对待, 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法规是确保不同的设施持续工作的必要前提。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维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建立长效的管理制度, 保障设施的长期有效的工作。

5 结论

农村生活污水有机成分含量高, 可生化性强、因此生物处理技术是该类污水处理的最佳的选择。由于我国农村的地域差别, 经济技术差别, 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尽相同、采用差别对待,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是我国面对此类问题寻求处理方式的主要思路。采用经济有效、节约资源并且可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 使得生活污水排放与处理无害化和资源化, 将会是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措施的主要方向。

摘要:本文简要的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中生活污水的问题及现状。探讨了不同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差别性对待、着重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污水,人工湿地,农村

参考文献

[1]王友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19.

[2]白艺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管理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2, 13.

8.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议 篇八

垃圾处理场采用综合处理工艺,垃圾入场后,首先分选,将有机物、可燃物和无机物分离,有机物进入BPY生态有机肥系统制肥。利用垃圾焚烧炉的热值,把垃圾中的有机质通过高温水解,使有机物在高压罐内高温发酵,再按不同农作物特性加上不同微生物菌种,生产出生态有机肥。垃圾中的可燃物进入焚烧系统进行焚烧处理,烟气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由于焚烧产生大量蒸汽和热能可供BPY制肥系统高温水解和烘干,实现了资源综合应用。垃圾中无机物,焚烧后的炉渣及制肥生产后的废料送到填埋进行卫生填埋。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垃圾处理场建成后,彻底改变漳州城市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露天堆填造成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落后状况,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使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相续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列为对华援助21世纪议程项目“中国城市垃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管理能力建设”国内五个城市之一。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改革能力建设”项目国内二个城市之一。2003年被建设部授于200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与漳州相比,福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相对滞后。按福州市政府规定,全市生活垃圾都必须运到北峰红庙岭垃圾处理场进行专门焚烧和处理,由于缺乏一座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使垃圾场蚊蝇成堆,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垃圾堆周边地区环境。掩埋在地下的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污染地下水,直接影响福州市区地下水卫生。为了保证福州地区空气和水资源不受生活垃圾污染,建议如下:

1、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选址建造“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筹集民间资金投向环保事业,采取市场运作模式。

2、学习国外经验,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积极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如:可回收资源(废纸、易拉罐、饮料瓶),有机垃圾(菜叶、剩饭、剩菜)及泥土石块等废料。

上一篇:小专题写作话题作文下一篇:计算机技术简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