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2024-08-10

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精选9篇)

1.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一

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经纪是指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房地产交易而从事居间、代理等经纪业务的经济活动。目前主要业务是接受房地产开发商的委托,销售其开发的新商品房。房地产经纪业务,不仅是代理新房的买卖,还包括代理旧房的买卖,不仅代理房地产的买卖,还代理房地产的租赁业务它的初步发育和发展对于联接、沟通房地产开发,有助于促进交易主体间的联系,活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流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经纪行业存在较多问题,如何从管理上和行业自身发展上积极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在管理层面上的现状

1.1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房地产经纪行业缺乏相应的比较完整的上位法规和行政法规。只有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合同法中对房地产经纪的法律地位、收取报酬的条件、经纪人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对于如何规范其经纪活动等内容几乎没有涉及。虽然有的城市制定了一些地方规章,但总的来说中央与地方的规章还显得不成体系,规定过于原则,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面对具体的事务难以操作,许多有关方面的问题难以涵盖。

1.2政府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市场监管不力

在对行业实施管理中,政府管理部门多,而且管理部门职能不清,各相关主管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不同部门各自为政,职能和规定缺乏统一性,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和部分监管职能的重叠和空白,使得房地产经纪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依法监管和及时有力地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助长了行业的不正之风。

1.3房地产经纪机构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设立房地产经纪thldl.org.cn服务机构,仅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可开业。这种不需要前置专业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加速发展房地产经纪行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专业化管理环节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述问题。

1.4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对房地产经纪人的惩治机制,对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导致有关规定在现实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另外,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只是执业资格管理的开始,目前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经营过程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

2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其自身行业发展层面上的现状

2.1经纪机构的无资质、无证书、无执照经营、非法异地经营

根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房地产经纪人必须是经过考试、注册并取得《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的人员。而未取得《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由于房地产经纪行服务业在我国是新兴的一个行业,尽管这些条件比较低,但是,有的经纪机构也无法达到。

2.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员匮乏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经纪公司大量成立,从社会各类人员中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其从业人员层次繁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又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从业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这些都使得从业人员之间无论是在专业素质还是道德素质乃至服务意识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

2.3经纪机构在经营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信誉差

房地产经纪机构在服务中存在诚信缺失,信誉不能令人满意,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操守行为的培养,“利益挂帅,操守为轻”的现象在行业中普遍存在。很多经纪机构利用信息和自己的优势地位,或钻相关政策空子,损害交易双方的利益,获取不当利益。诸如制造虚假或不实广告信息,引诱或欺骗消费者;不兑现承诺;赚取不正当差价;乱收费;合同不规范等违规操作。由于轻视操守行为的建设,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2.4部分经纪机构的规模小经营能力较低

由于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要求相对较低,认为房地产经纪行业风险小、投资少、起步快,因此房地产经纪行市场上面出现了一批小而散、竞争力弱的房产经纪机构。也由于经纪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从事的业务业务内容过于单一,创新形式不多,服务水平低、信息不畅通、相互间协调配套性差,业务拓展面也较小,导致部分的机构没有足够的实力应付经营风险。

3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发展对策

3.1逐步建立健全的房地产经纪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是对经纪行业进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进一步健全房地产经纪专项配套法规,用健全的房地产经纪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它们的服务行为,使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法律法规对房地产经纪的服务及从业人员应做出全面的规定,内容要覆盖整个房地产经纪服务领域,具体规范到每一项服务活动,使经纪行业的经营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章可循。同时,各地还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法规体系,形成有效的房地产经纪管理法律法规系统。

3.2加强对房地产经纪市场的监管

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的基础上,在法律赋予有关房地产管理部门强制手段的前提下,房地产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对房地产经纪行业及其行为进行检查,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为了避免各行政部门分工不清、职能混淆的现象,政府各行政部门可以建立联合办公制度,进行联合监管。

3.3严格推行从业人员的认证制度,健全行业自律管理机制

为了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应严格推行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的认证管理。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坚决取缔一切非法从业人员,严格管理注册人员的经纪行为,建立健全奖惩和退出机制。随着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应该最终代替政府管理部门成为行业具体经营活动的管理者,积极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具体手段包括:修订完善房地产经纪组织自律规则;探索建立行业协会约束从业人员行为的机制;实施房地产经纪人注册验证制度;建立房地产经纪行业个人会员挂牌与信息记录制度;组织行业教育培训等。

3.4大力开展行业诚信建设,树立行业品牌

要通过行业诚信建设,全面提升房地产经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在赢得社会尊重的同时,增强自我约束机制,增强职业责任,也促使他们提高执业水平。诚信是行业的执业之本,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源。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行业才能从根本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步,获得市场的认可。

品牌创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优质服务,塑造强有利的企业品牌形象,才能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在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服务品牌在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大。通过塑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建立起独特的企业形象,才能在今后的巿场中独领风骚。作为品牌的建设一要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取细分市场,不断探索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做足专业化的文章;二要向客户提供可行的、周到的、贴心的服务,做足服务的文章。那些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的企业将被日益成熟的市场所淘汰,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也要不断地提升整体实力,这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自身和每一名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繁荣,作为贯穿行业发展始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逐渐凸现他们在行业中重要地位,并将全面引导行业未来的发展。但刚刚起步的房地产经纪市场还远没有走向成熟,因此,一个规范有序的房地产经纪市场的建立,依然任重而道远。

2.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二

一、我国汽车快修市场的现状

1、现代维修技术与手段滞后于汽车新技术的发展。

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而我国的大多数快修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研究队伍, 现有汽车维修和检测技术与手段进步缓慢。

2、汽车快修市场不够规范。

目前, 汽车快修企业主要有快修连锁店和路边店两种, 快修连锁店的发展是抑制路边店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路边店沿路设置, 无证修理、违规作业、零纳税、低成本, 抢占了大部分快修市场, 成为目前快修市场的所谓“主力”。而快修连锁店因成本高、收益慢及开业门槛过高等原因而抑制了其发展, 还没能够真正的成为维修市场主力。

3、修车不够快。

汽车快修店修车不快的主要表现:一是配件供应不及时, 由于来快修店修理的车源和车型相对不固定, 配件库存量不足, 来源也不畅通, 修车时配件采购环节过长, 影响了提车的时间。而4S服务中心实行专一品牌汽车修理, 有专门的配件供应, 汽车修理时间相对较短。二是技师的技术水平薄弱, 缺乏专门的检测设备, 遇到疑难问题往往还要求助于特约维修站, 效果很差。

4、用户缺乏汽车快修理念。

很多用户对快修连锁店还不熟悉, 他们只认可4S服务中心、特约维修站和大型维修厂提供的服务。一方面, 中国的汽车维修连锁经营市场缺乏强势品牌, 不少快修连锁店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只是店面、标色、服装等统一了, 而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未达到快修连锁品牌的要求。另一方面, 用户对汽车快修连锁品牌知之甚少, 车辆需要进行维修、保养时往往选择特约维修站或4S店。

二、汽车快修连锁的优势

首先, 汽车快修连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汽车快修连锁着眼于小故障的修理, 在业务上和特约维修点容易形成市场的自然分层另外, 当前车主对车辆维修保养的需求已集中在快速方便价廉三个方面, 多数车主难以接受大型维修厂的维修保养时间特约维修店昂贵的配件价格和工时定额, 而多数快修连锁店实行一对一的专项服务, 并对单个项目作业时间服务质量和收费都有严格的规定, 汽车快修连锁经营模式符合市场的需求同时, 快修连锁不仅能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和周到的服务, 而且能凭借其技术优势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快修连锁”投资少, 市场份额多, 配件和维修技术可以由总部统一供应和指导, 资金周转快, 昂贵的检测诊断设备可以共享等原因, 快修连锁店经营成本必然降低, 这就保证可以从客户的立场出发, 坚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 以顾客满意为标准”, 吸引更多客户。另外, 由于各分店在总部统一管理下按照分散自主经营, 集中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选物品方式经营运作, 由于拥有维修技术资料、技术人员的保障, 配件来源相对稳定畅通, 业务量充足, 加之统一的企业品牌, 统一收费标准, 统一的维修标准, 统一的服务承诺, 统一的操作规范, 统一形象, 统一管理, 公开质量保证, 必将增强企业的诚信度和社会认知度,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快修店的最大优势是投资少, 见效快, 能根据市场需求, 及时调整服务项目与方向。因此, 它们一出现, 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一些大中型汽车维修企业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但是, 快修店在规模、设备、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 与大中型维修企业相比又处于劣势, 为了扬长避短, 发挥团队优势, 连锁经营的模式就应运而生。中国的市场广度、地域差异、车型的多样化等具体要素需要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需要全新的经营理念充实进来, 连锁经营应该说是一种趋势。实行连锁加盟经营之后, 维修企业无论在技术、设备、人才, 还是在经营或管理等各个方面, 都具有一般维修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推动快修市场快速发展的对策

1、提升快修服务质量。

目前, 大多数快修连锁企业虽然场地设计及设备都很先进, 但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服务性质的快修连锁企业来说, 不管是技术含量低的洗车还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修车都必须保证服务的质量, 并且满足客人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品牌宣传是推进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汽车快修企业, 让市场认知, 让用户了解汽车快修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快修连锁企业要和新闻媒体及行业管理部门联手, 广泛宣传中国正在快速兴起的汽车快修连锁行业和“快修连锁文化”, 让用户了解它、熟悉它、认可它, 并使更多的汽车维修企业认同它、参与它。

3、加强对维修行业的宏观调控。

加强维修行业的宏观调控是为了能够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制定出可行性强的规章制度。并直接参与连锁经营管理规则和服务规则的制定, 推进行业秩序的建立,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行业管理部门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 通过相关政策扶持具有优势品牌的“快修连锁”企业, 使快修企业的优势更为突出,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

4、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

目前汽车修理业的相关人才学历要求不高, 使得服务质量跟不上。快修连锁企业要在汽车维修市场上立足, 必须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实行校企合作, 从高等院校招收汽车专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择优补充企业技术力量;二是加强对在职从业人员的继续再教育, 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保证维修技术与时俱进。三是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其尽快了解并掌握最新维修技术, 激起在职人员学习兴趣, 提升相关人才的行业服务能力。

摘要:汽车维修业是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对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汽车维修业也相应得到发展和壮大。面对汽车更新换代以及高科技在汽车上的应用, 对汽车维修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汽车维修业今后将走向何方, 怎样才能满足车主对车辆维修的要求, 是汽车维修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我国一些地区, 一批装修统一, 颜色醒目, 标识新颖的汽车“快修连锁”店悄然出现, 成为汽修业一大亮点。

关键词:汽车快修,经营优势,对策

参考文献

[1]、郝桂娥.汽车快修连锁经营发展及行业管理初探[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86.

3.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房地产经纪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0引言

房地产经纪行业作为向进行房地产开发、转让、抵押、租赁等房地产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有偿提供居间介绍、代理和行纪的营业性行业。它的初步发育和发展对于联接、沟通房地产开发,有助于促进交易主体间的联系,活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流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经纪行业存在较多问题,如何从管理上和行业自身发展上积极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在管理层面上的现状

1.1房地产经纪行业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房地产经纪行业缺乏相应的比较完整的上位法规和行政法规。只有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合同法中对房地产经纪的法律地位、收取报酬的条件、经纪人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对于如何规范其经纪活动等内容几乎没有涉及。虽然有的城市制定了一些地方规章,但总的来说中央与地方的规章还显得不成体系,规定过于原则,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面对具体的事务难以操作,许多有关方面的问题难以涵盖。

1.2政府管理部门对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市场监管不力在对行业实施管理中,政府管理部门多,而且管理部门职能不清,各相关主管部门之间协调不畅,不同部门各自为政,职能和规定缺乏统一性,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和部分监管职能的重叠和空白,使得房地产经纪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很好地依法监管和及时有力地惩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助长了行业的不正之风。

1.3房地产经纪机构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设立房地产经纪服务机构,仅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就可开业。这种不需要前置专业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加速发展房地产经纪行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专业化管理环节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上述问题。

1.4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对房地产经纪人的惩治机制,对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导致有关规定在现实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另外,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只是执业资格管理的开始,目前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经营过程管理制度和退出机制。

2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其自身行业发展层面上的现状

2.1经纪机构的无资质、无证书、无执照经营、非法异地经营根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房地产经纪人必须是经过考试、注册并取得《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的人员。而未取得《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由于房地产经纪行服务业在我国是新兴的一个行业,尽管这些条件比较低,但是,有的经纪机构也无法达到。

2.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员匮乏近年来,我国房地产经纪公司大量成立,从社会各类人员中吸引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其从业人员层次繁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又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其次从业人员的流动性也较大。这些都使得从业人员之间无论是在专业素质还是道德素质乃至服务意识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距。

2.8经纪机构在经营中存在诚信缺失现象,信誉差房地产经纪机构在服务中存在诚信缺失,信誉不能令人满意,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操守行为的培养,“利益挂帅,操守为轻”的现象在行业中普遍存在。很多经纪机构利用信息和自己的优势地位,或钻相关政策空子,损害交易双方的利益,获取不当利益。诸如制造虚假或不实广告信息,引诱或欺骗消费者;不兑现承诺;赚取不正当差价;乱收费;合同不规范等违规操作。由于轻视操守行为的建设,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2.4部分经纪机构的规模小经营能力较低由于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要求相对较低,认为房地产经纪行业风险小、投资少、起步快,因此房地产经纪行市场上面出现了一批小而散、竞争力弱的房产经纪机构。也由于经纪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从事的业务业务内容过于单一,创新形式不多,服务水平低、信息不畅通、相互间协调配套性差,业务拓展面也较小,导致部分的机构没有足够的实力应付经营风险。

3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发展对策

3.1逐步建立健全的房地产经纪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是对经纪行业进行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进一步健全房地产经纪专项配套法规,用健全的房地产经纪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它们的服务行为,使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法律法规对房地产经纪的服务及从业人员应做出全面的规定,内容要覆盖整个房地产经纪服务领域,具体规范到每一项服务活动,使经纪行业的经营行为的每一个细节都有章可循。同时,各地还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法规体系,形成有效的房地产经纪管理法律法规系统。

3.2加强对房地产经纪市场的监管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的基础上,在法律赋予有关房地产管理部门强制手段的前提下,房地产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对房地产经纪行业及其行为进行检查,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为了避免各行政部门分工不清、职能混淆的现象,政府各行政部门可以建立联合办公制度,进行联合监管。

3.3严格推行从业人员的认证制度,健全行业自律管理机制为了规范房地产经纪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行为,应严格推行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的认证管理。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坚决取缔一切非法从业人员,严格管理注册人员的经纪行为,建立健全奖惩和退出机制。随着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发展,行业协会应该最终代替政府管理部门成为行业具体经营活动的管理者,积极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具体手段包括:修订完善房地产经纪组织自律规则;探索建立行业协会约束从业人员行为的机制;实施房地产经纪人年度注册验证制度;建立房地产经纪行业个人会员挂牌与信息记录制度;组织行业教育培训等。

3.4大力开展行业诚信建设,树立行业品牌要通过行业诚信建设,全面提升房地产经纪人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能力,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在赢得社会尊重的同时,增强自我约束机制,增强职业责任,也促使他们提高执业水平。诚信是行业的执业之本,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生存之源。只有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行業才能从根本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步,获得市场的认可。

品牌创建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只有通过优质服务,塑造强有利的企业品牌形象,才能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信任。在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服务品牌在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大。通过塑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建立起独特的企业形象,才能在今后的市场中独领风骚。作为品牌的建设一要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取细分市场,不断探索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做足专业化的文章:二要向客户提供可行的、周到的、贴心的服务,做足服务的文章。那些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的企业将被日益成熟的市场所淘汰,而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也要不断地提升整体实力,这需要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自身和每一名从业人员共同努力。

4.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四

美国的汽车保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汽车保险之一。无论是保险制度还是监管、保险种类,保险费率都具有代表性。

1.1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是历史的发展趋势

以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有其自身的缺点,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

险制度恰恰弥补了这些欠缺。欧美一些保险制度的改革者率先提出了将无过失责任的

法律制度引入汽车保险中,美国有26个州立法确定了无过失汽车保险的法律地位。

目前,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保险提供了医疗费用赔偿、工资损失赔偿、受害人必要的

家务雇工费等一系列保险赔偿。在此制度下,当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时,不管被

保险人是否有过失,保险人均按照实际损失给付。但由于保险作为一种有偿的特定的

法律关系,它的赔偿额度是有限的。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无过失汽车保险起诉界限为

2000美元,北达科他州为5000美元。

虽然无过失汽车保险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汽车责任险,但它作为法定的基本给

付,不受民事侵权责任的法律体系和过失认定限制,省略了不必要的举证、诉讼等过

程,与过失保险相辅相成。所以,无过失汽车责任保险虽然在本质上为非强制保险,但为了适应政策上的需要,一般将其列为强制保险或强制保险的一部分,以便最大限

度地发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的事故损害补偿功能。

基于以上原因,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是完善汽车保险损害补偿功

能的有效手段,是现代汽车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绝大部分汽车保险还在遵循以

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在以后的改革中,加大以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

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1.2强制汽车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世界上最初将车辆损害视为社会问题的是美国的马萨诸塞州,它于1925年起

草了保险史上举世闻名的强制汽车保险,并于1927年公布并实施。由于强制汽车 责任保险的强制性,不管汽车所有人是否愿意都必须参加此险。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

目的是使受害人得到基本保障,受害的第三者可以依法取得下述权力:

(1)直接追诉。第三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直接向保险人直接求得赔偿。

(2)求偿权利不受保险单条款的限制。受害人的求偿权利可以依据强制保险法 的规定独立取得。

(3)故意损害亦可求偿。强制汽车责任保险保障了交通事故受害者获得合理的

保障,维护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为此,美国、英国和日本先后实施了强制性汽车责

任保险。现在,美国大多数州的法律都强制车主投保汽车责任保险(内容有第三者人

身伤害保险、无过失人身伤害保险、未保险汽车保险等)以及个人伤害保险,并要求

随车出示有效证件。日本机动车赔偿责任保险是一种负责人身伤亡赔偿的保险,也是

一种强制责任保险。

我国于1984年提出第三者责任险为强制险,现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推

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第三者责任保险将成为机动车辆定期安检的一项重要内

容。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如不按国家规定投保,国家公安部门有权扣留车辆。这无

疑是我国现今的汽车保险制度改革与世界接轨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1.3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是必然趋势

由于从车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有其固有的缺点,而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恰恰

弥补了从车主义的本质缺点,它的特点有:

(1)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易于调动被保险人或驾驶员的积极性,对防止交通

事故发生的作用明显,具有奖优罚劣的作用。

(2)保险费的负担较为合理。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将驾驶员的本身因素都

纳入到保险费率厘定的考虑范围,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科学计算,使得投保人的保险费

负担比从车主义的汽车保险合理。

(3)可以限制汽车安全性能差的汽车泛滥。采用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制度,保

险费主要取决于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赔付得多,就要多交保险费,使得被保险人

在谨慎驾车的同时,愿意选择性能较好,事故率较低的汽车驾驶,从而限制了汽车安

全性能差的汽车的泛滥。

由此可见从人主义的保险制度是汽车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美国,买全额保险

时的保险费从六七百美元到数千美元不等,保费的差别因人而异。同一项保险,因投

保人的年龄、性别、驾驶经验、违规记录、抽烟与否、婚姻与否、居住地点等个人因

素的不同而保费也有差异。

在日本,保险公司实行保费的等级制度(分为1—20级),即按照以往的理赔

情况对投保人的保费进行划分和调整。例如,客人在投保期间无事故,那么第二年就

可以上升1个等级,保费也随之减少;而如果发生过索赔事故,则在续保时原则上会

被调低3个等级。

我国自新的保险法实施以来,各大车险公司为加大市场竞争力,纷纷加强了从人

主义因素,如前面提到的无赔款优待和续保保费优待,以及保费的制定。从人主义为

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以其经济兼公平的优点赢得广大投保人的信任。

2 保费费率中的精算主义

关于费率的制定,现在大多数汽车保险先进的国家都采取了保费费率的精算主义

。如美国:美国绝大多数的州采用161级计划作为确定车险费率的基础,另外还存

在两种计划:9级计划和270级计划。在161级计划下决定车险费率水平高低的

因素有两个: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主要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

及机动车辆的使用状况。次要因素包括机动车的型号、车况、最高车速、数量及被保

险人驾驶记录等。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被保险人所承担的费率水平。主要因素有:

(1)据机动车最高车速不同可将机动车分为4档:标准车、中级车、运动车及

高速车。标准车费率水平最低,高速车费率水平最高。

(2)在安全驾驶员计划下,根据司机经验和技术不同分为5档:0档、l档、2档、3档和4档。酒后驾车肇事的司机,将被归入3档,无任何不良记录的司机会

被归人0档。

(3)车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些质量不过关的低档车及出险频率高的二手车

费率水平就高,安全性能高的高档车,新车费率水平就低。

(4)地区因素。同样一辆车在美国各州投保,车险费率是不同的。马萨诸塞州 车险费率水平最高,亚拉巴马州车险费率水平最低。大多数低费率的州位于美国南部

和中西部较落后的地区;高费率的州位于人口密集、生活水平高的地区。

(5)车型因素。根据实际理赔情况来看,旅行车和客货两用车碰撞损失率最低,跑车的碰撞损失率最高大约为前者的4倍。

(6)心理因素。美国从70年代以来就使用仪器对驾驶员的适应能力进行判断

。该仪器分为A,B两种类型。A型仪器可以测试出驾驶员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持续

性和耐力。B型仪器分析人的心理适应性,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区分费率。

(7)被保险车的数量。当被保险车数量超过一辆时,被保险人会获得超过一个

车的折扣。

日本风险细分型机动车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三井住友海上的主力产品

“MOST.家用”为例,其费率厘算方面最大的特征就是采用机动车的用途和“驾

驶颜色”作为费率厘算的要素。机动车用途分为业务、非业务、休闲三种,驾照颜色

分持有人连续5年以上无违规行为的金色驾照和普通的非金色两种。其他厘费要素有

:驾驶人年龄、性别、驾龄、居住区域、车上是否有安全装置等。按照以往的赔付情

况,将客户分成1—20个等级,再按照理赔情况进行调整,不同等级采用不同的车

险费率。日本通过保费自由化的改革,短短几年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国外的车险有完善的风险分析和控制体系。发达国家的风险系数多达二三十种,每一种还有很多等级,车险费用精算、地域系数因种类、地域而异。我国因费率刚刚

开放,还不够完善。为了在全球化的市场下生存和发展,以后要适应市场,用精算来

控制风险和体现公平。

3 险种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车险事业发达的国家,车险种类及体系一定会很完备。拿美国来说,美国保险公

司提供的汽车保险项目繁多,大的种类通常包括几项:

(1)责任保险

责任保险是法律要求车主必须购买的。当驾驶人因自身过失造成对方汽车损坏或

身体受伤时,保险公司将支付所造成的损失。它是一种有限额的赔偿。

(2)碰撞保险和非碰撞保险

碰撞保险和非碰撞保险所承保的内容互相独立。碰撞险是指保险车辆在意外事故

中发生碰撞和倾覆的情形,非碰撞险指碰撞以外其它形式的破坏损失。

(3)汽车责任险

美国的汽车责任险包括第三者责任险、医疗费用险、未保险驾车人保险(含未足

额驾车人保险)。

此外,通常情况下,美国的车险还有意外保险。

由此可见,美国的汽车保险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兼具多样化、人性化和个性化 的特点,为其国家的人民生活安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的汽车保险体系无论从保 险制度、保险监管还是保险险种体系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进一

步完善与发展我们的车险,必然遵循以下趋势发展:

(1)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

·通过立法完善我国的保险法律;

·增大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

·进一步明确与发展强制汽车保险制度。

(2)保险的发展趋势

·增大无过失责任为基础的汽车保险制度;

·增大从人主义的汽车保险厘费因素;

·费率的计算要精算化。充分体现从人、从车、从地域化系数;

·险种及其内容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发展。

5.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五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徐助胜

摘要: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也是连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配送作为联系连锁企业各经营环节的纽带,对连锁企业的正常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物流配送环节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介绍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及特点,并分析连锁企业在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本企业与国外企业相对比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发现问题后就要解决问题,再是对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最后是分析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对策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连锁企业正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物流配送作为联系连锁企业各经营环节的纽带,对连锁店的正常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连锁店都必定需要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以降低连锁企业的成本。连锁经营离不开物流配送。本文浅谈了我国连锁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2.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的重要性及特点

2.1物流配送的重要性

配送是连锁经营的纽带,其功能是汇集连锁门店的订货信息进行采购,并进行储存保管、配货、分拣、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活动,可以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其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物流配送是连锁经营的关键环节,是连锁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据日本连锁协会介绍,目前70%以上的连锁店,90%以上的大型杂货店都有物流中心。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物流配送中心来具体实现,通过配送不仅可以大大简化分店的作业活动,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内的增值。

2、物流配送是连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配送中心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的支撑系统,对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具有重要作用。物流是一个新领域,有进一步合理化和改进的余地,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并带来更多的利润。

3、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降低流通费用。从配送中心的功能来看,它承担着为各连锁店铺采购、储存、配送等任务。配送中心可以满足分店对不同商品种类、数量、规格的要求,及时将所需商品送达各门店,保证门店的商品供应,且大大降低了各门店的存货水平,减少流通资金占用。使各门店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致力于商品的营销。

4、物流配送有助于加强连锁店与供应商的关系,实现供应链管理。连锁企业为享受供货方的价格折扣,需要与供货方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则需要了解客户,建立客户档案,针对客户的偏好、习惯和购物历史资料,及时提供客户需要的商品。连锁企业向上要与供应商沟通,向下则要与客户沟通,建立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2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特点

1.订单频繁。由于连锁企业店铺多,而且分布广泛,订单频率高,大多数订单的货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小,甚至有些订单有时间需求,如规定一定的时间送货、或规定次数送货,这都加大了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难度。

2.货物种类众多。连锁企业特别是一些现在的大型连锁超市,则于其零售经营的特点,货种类成千上万,规格各异,在客观上加大货物配送的难度。

3.配送点多,线路复杂。连锁企业经营的分店一般是经济比较好城市市区,道路路况一般不好,容易堵车、塞车。同时分店的数目较多,导致了配送线路比较复杂。

4.附加的增值服务比较多。一般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除了配送服务以外,还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像拆零、附带处理退货等服务。

以上特点要求连锁企业物流配送要有更快的反应,更复杂的技术和信息支持,来满足现在连锁企业对物流配送的要求。

3.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现状

近几年连锁企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与之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现行的配送方式也相对落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为我国连锁企业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

1、我国的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配送中心。在中国平均一个连锁企 业只有14个店铺,末形成规模,统一配送低,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

2、国内很多连锁企业仍没有实现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目前我国的连锁企业中,统一采购的比例只有30%-60%,总部与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仍实行传统的单店采购和进货。从企业整体来看,不但失去了连锁店应有的低价优势,同时也增加了连锁店的总成本。

3、我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规模小,设施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虽然有的企业提出“当日订货,次日送货”的原则,但是大部分是在24-48小时内送货,甚至有的是一星期。有的配送中心还处于人工操作状况。

4、我国连锁店配送中心的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当前我国的配送中心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末能在配送中心业务管理、货物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规则、最优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化管理。

4.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对策

4.1 选择合理的配送的模式,重视第三方物流

连锁企业选择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必须有强大的规模效应,否则巨大的投资必定化为巨大的沉没成本。因此,我国连锁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大型连锁企业可以选择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中小连锁企业可以选择第三方物流。大中型连锁企业也可以选择自建物流配送中心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

4.2 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

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联系供货商与销售商的纽带,具有订单处理、仓库管理、流通加工、捡货配送等功能,是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结点。而畅通、高效的信息系统是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快速正常运转的支撑和保障,是物流配送中心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提高,电子商务在企业中广泛运用,连锁企业可以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4.3 重视发展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通过分销网络系统将所销售的产品进行回收、处理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认识到处理逆向物流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良好的逆向物流运作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忠实度、缩短处理周期、降低企业成本、改善环境行为、提升企业形象、改进产品设计、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4.4 加强供应链的管理,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为了更好的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连锁企业对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本企业内部的管理,而是延伸到了整个供应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沃尔玛就已

经实现了快速反应的供应链管理库存VMI,沃尔玛的数据中心通过与供应商的连接,实现与供应商的协同合作,供应商通过这一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到自己供应的商品在沃尔玛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从而帮助供应商安排生产和供货,进而实现了缩短配送时间、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

4.5 重视节假日的物流配送

“十一”黄金周及春节是连锁企业中最为忙碌的时候,需要高度重视物流配送,增强物流配送的应变能力。这需要配送中心设计具有良好的柔性,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良好配合。还可以利用GPS时刻关注物流配送的车辆实时状况。以国美电器的物流配送体系为例,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凡在国美门店购买商品,都将按客户的约定时间送货上门。并考虑到国庆期间客流剧增,国美在原送货车辆的基础上,增加了3倍的送货车。

4.4连锁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及物流配送的社会化

不久前,北京物美与和黄天百签署协议,由后者承担前者的商品配送服务。这一作法改变了国内连锁企业普遍采取的配送自营的方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在日本,大约有30%的连锁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化的专业配送企业。目前,自营配送中心对我国大部分连锁企业来说,依然是最理想的商品配送途径,但随着社会专业物流企业的兴起和成熟,对于那些连锁企业自身无力解决或无力解决好的商品配送工作,甚至全部的配送工作交给专业物流企业,也会成为连锁企业的自然选择。

5.5利用自有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社会化的配送

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商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一些连锁超市企业如上海华联、杭州家友等,开始利用自身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进行社会化的配送。这种配送方式与社会化专业物流服务的最大差别是,它不仅提供物流服务,还伴随着商品的销售甚至管理的输出。其开展配送服务的目的,除了由此产生的服务收益外,更主要的是带动企业的销售,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赚取进销差价。这种物流配送形式的兴起,是与社会上存在的大量中小零售企业希望改善商品采购,降低进货成本密切相关的。

4.6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将增加或加强冷冻生鲜食品的配送功能

随着零售市场的竞争加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快速食品、生鲜半成品和冷冻食品的需求增加,大型零售企业的设立食品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的一个趋势。

5.结论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成为21世纪国际连锁经营企业的主战

场,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将势不可挡.连锁业的竞争逐步由前台转移到了后台,企业物流配送环节作为连锁业的核心,为连锁经营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支持.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其资金的实力,而恰恰是其连锁经营方式以及物流配送能力.目前我国连锁企业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的不足,不过我国连锁企业快速发展是不可抵挡的,也是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体现。所以,我国连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加强和改进物流配送的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增加市场竞争力。我相信我国连锁企业发展前景将是一片光明。参考文献:

【1】张永强著,物流管理概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刘斌著,物流配送营运与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

【3】邓明荣、张红等著,现代物流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4】李丽著,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研究,《中国市场》 2007年第32期

6.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六

在我国由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向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转轨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充分调动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形式的转轨也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上违规违纪、弄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国家税收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混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信息的全面真实了解,导致国家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很难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存在,势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已经成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分析、检查、计算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要求来进行。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由于监督权力是企业管理的各项权力中的一项权力,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企业领导的意图。其监督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安全与使用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确保企业资金的收支平衡;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二、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和完善,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社会上,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比如,在2001年3月财政部公布的对159家企业1999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表明,抽查的159户企业中147户资产不实,157户利润额不真,这严重阻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人员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开展不利。比如说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大部分单位将两者进行等同,以致于淡化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只是决策凭“长官意志”,执行“顺其自然”,事后“审计算账”。再者,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三、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1.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出台。其次,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2.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3.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

计工作。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人员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前些年我国会计人员奇缺,而现阶段,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四、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应尽快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处罚;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3.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

7.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七

1 我国食用着色剂行业取得的成就

首先, 我国食用着色剂的品种在数量上具有很大的增长。1981年, 我国发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81, 在该国家标准中我国政府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着色剂总共只有14种。但在2011年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 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着色剂达到了60种左右, 食用着色剂品种数量大约提高了4倍。

其次, 我国食用着色剂的产值有了巨大的提高。近几年, 我国的食用着色剂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总产销量、总产值和出口创汇方面一直都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据统计, 2004~2005年度, 我国着色剂总产销量约267850t, 总产值约157330万元, 出口创汇约6426万美元。而根据行业协会的最新预计, 2014年食用着色剂产销总量将达到71.5万t, 总销售额超过53.4亿元人民币, 出口创汇总额超过3.03亿美元, 增长幅度较大。即使在2007~2009年, 面对原材料、辅料等物价的提升和国家取消出口退税的压力, 以及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国的食用着色剂行业也通过创新求变、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手段, 保持了行业的稳定增长。并且, 通过最新的统计结果发现, 我国最近几年食用着色剂的产销量增幅不是很大, 总产值和出口创汇的增长幅度却不小。这说明我国的食用着色剂产业正在发生质的改变, 产品正向着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逐渐走上一条质量效益之路。

另外, 我国食用着色剂整体行业管理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在我国食用着色剂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中, 企业规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开始与国际水平接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个进程还在进一步加快。同时, 由行业协会组织、协调, 以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建设工作真正促进了企业之间和国际之间信息、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使行业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着色剂行业已经逐渐打造出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企业, 它们正朝着科学发展的方向阔步前进, 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着色剂产业。

2 我国食用着色剂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低水平重复建设蔓延, 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近几年, 由于我国的食用着色剂行业发展迅速, 而且行业门槛低, 造成了一股盲目投资的热潮。许多企业不加限制的扩产、建厂, 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例如, 在新疆, 仅仅在南疆库尔勒一带就相继建立了13个大型辣椒红生产基地, 不仅造成了产能的大大过剩, 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恶性抢购辣椒大战。此外, 我国的着色剂产品大部分是资源性原料型初级产品, 产品层次不高、附加值低, 产品从研发到产业化到市场的整个过程比较快。然而市场对于一个产品的接受、使用量的增长又具有滞后性和逐渐性。因此近几年着色剂产品的一哄而起, 又不加限制地扩充产能, 造成了产品的严重过剩。

2.2 市场混乱, 无序竞争激烈

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我国食用着色剂产业结构失调, 资源性原料型初级产品的产能大大过剩, 产品严重积压。为了谋求生存, 各生产企业纷纷采用降价竞争。由于众多企业都采用同一竞争手段, 降价促销逐渐演变成以单纯争夺市场份额为目的的恶性价格战, 导致价格一路下滑, 有的产品已无利甚至赔钱。这样的无序竞争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环境, 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 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万寿菊—叶黄素浸膏赔钱销售, 到最后导致整个产业链崩溃;辣椒红由20世纪90年代60万元/t, 降到现在十几万元/t。

2.3 食用着色剂应用技术落后

应用技术是我国着色剂产业较为薄弱的一环, 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与国外重视开发应用技术不同, 我国应用技术的开发占产品整个开发过程的比重很小, 由此造成了着色剂产品的型号相对单一, 表面处理、复配化和制剂化技术水平也不高, 这也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所在。如我国原料型的辣椒红产销量已为全球之首, 但辣椒红的应用技术的研发和系列实用化辣椒红产品还很落后。这就使得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与着色剂品种开发和质量改进方面在衔接上存在问题, 从而影响食品着色剂的推广应用。

2.4 人才队伍的制约

近几年, 我国食用着色剂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从整体来看, 我国食用着色剂行业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分布等方面仍存在极大不足, 主要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匮乏, 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专业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等。

3 促进食用着色剂行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短期调整与长期任务相结合, 彻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从短期来看, 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并严格执行环保节能和质量标准等方式让不合格的企业退出;另一方面, 消除行业中尤其是一些地区的不合理优惠政策, 促进公平竞争, 让优秀的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从长远来看, 要彻底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 必须加快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质量效益化之路, 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发展, 从设备扩张向精益生产转变, 提高产品质量, 完成产业升级, 构筑高端化、高质化、实用化、服务化的产业结构体系。

3.2 加强自律与他律, 杜绝恶性竞争

自律方面, 生产企业要规范自身竞争行为, 停止以降价手段扩张市场份额的做法, 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 用自律、诚信和正当的市场行为来维护共同的市场利益。他律方面, 首先应该不断完善我国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代表的竞争法体系, 用法律法规对不正当竞争进行制约;其次, 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协调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共同利益的代表者, 要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负起重要责任, 通过价格协调等手段规范并引导行业间的竞争。要协助有关部门共同督促本行业生产企业的竞争行为, 对于恶性竞争行为给予必要的处罚, 严厉打击恶性竞争之风气。着色剂各生产企业要既竞争又合作, 形成统一整体, 共同稳定市场价格,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为着色剂行业营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使整个市场向着规范、有序、健康方向发展。

3.3 加大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的开发力度

目前, 生产企业考虑更多的可能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 而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考虑的较少, 忽略了应用技术的重要性, 影响了食品着色剂的推广应用。这是阻碍我国成为真正的着色剂产业强国的重要因素, 因此, 加大对应用技术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必须向应用领域进军, 加大对应用技术的投入, 使我国食用着色剂产业真正与食品加工业对接, 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步伐。

3.4 扩大专业技术人才规模, 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

食用着色剂行业实际上是一个高新技术行业, 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努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建议由行业协会成立相关的“专家组”, 专家组在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方面对企业提供帮助, 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 持续开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专业培训,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能力。另外, 可以在大学设置相关或相近的专业, 促进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

参考文献

[1]齐晓东, 刘娟娟, 唐欣, 李晓.食品着色剂行业发展及存在问题[J].粮油食品科技, 2011 (02) :57-60.

8.浅谈汽车检测技术现状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汽车;检测诊断;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也飞速发展,传统的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检测需要,其它领域新技术的发展渗透也促进了汽车检测设备与手段的发展更新。目前人们已能依靠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综合检测诊断,而且具有自动控制检测过程,自动采集检测数据等功能,使检测诊断过程更安全、更快捷、更准确。使用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汽车检测技术是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汽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是通过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发现汽车的故障并作有针对性的修理。即过去人们常讲的“望(眼看)”、“闻(耳听)”、“切(手摸)”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汽车检测技术也飞速发展。目前人们能依靠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不解体检测,而且安全、迅速、可靠。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和检验的一门技术。

1.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发展

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引进检测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检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检测设备的研制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汽车检测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在汽车检测技术基础、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和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发展。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有如下发展趋势:

1.1随车诊断技术将大大发展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利用车载计算机对发动机、传动系、制动、转向等系统的故障进行自诊断,并以故障码的方式予以存储和显示,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是汽车检测与诊断发展的一个方向。

1.2车辆检测周期延长

由于汽车制造质量、可靠性、寿命和公路路况的不断改善提高,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了延长检测周期的趋势。

1.3车外诊断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监控和预测汽车技术状况是汽车诊断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使检测设备向智能化、多功能、易携带方向发展。故障机理的解析技术、诊断参数信息的传感和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智能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保障。

1.4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

目前我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部分已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系统检测,虽然计算机管理系统采用了计算机测控,但各个站的计算机测控方式千差万别。即使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技术的,也仅仅是一个站内部实现了网络化。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今后汽车检测将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局域网),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联成一个广域网,使上级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即时了解各地区车辆状况。

2.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现状

2.1政府部门管理职责交叉

发达国家的汽车检测是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由经过认证的、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具体检测过程的操作,车主可自主选择检测站检测。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有多个主管部门兼管,如国家改革和发展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安部、交通部等。并且安全性能检测线和综合性能检测线的建设和职能有很大的重复性,造成了资源浪费,加重了车主负担。

2.2汽车检测设备与人员素质尚待提高

发达国家交通管理部门通常会对汽车资料进行存档,汽车检测站与交通管理部门实行计算机联网,形成了汽车检测网络体系,实现对汽车动态管理。检测项目中人工作出的检测诊断份量很重,因此检测人员的技术素质很高。我国汽车检测站的数据联网管理方面在近几年有很大的提高,但检测人员素质相对较差,检测结果主要依赖于仪器设备出具的检测结果,又导致了人工判断的份量减小,致使许多目检项目流于形式。

2.3检测数据未做到共享共用

数据资源严重浪费我国的汽车检测站分为安全性能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检测的结果为交通和公安部门内部使用,并且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对检测数据不共享也不相互认可,部门色彩浓厚,从而造成检测资源严重浪费及车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汽车检测应实现网络化,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国的安全性能检测站、综合性能检测站联成一个广域网,使交通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可以即时了解车辆的状况,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汽车检测事业的发展,全面提升我国汽车检测及计量检定的技术水平。

3.提高汽车检测技术有效措施

3.1职能专业化管理

鉴于汽车检测技术的专业特殊性,国外大多指定交通部门来统一负责。政府交通和公路建设部门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交通法律的研究修订和法律施行的监督、交通规划的研究和决策、交通科技的促进等。比如日本国汽车检测工作由“运输省”领导;法国汽车检测站归交通部统一管理;在德国,交通部负责制定汽车排放检测设备的测试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并负责管理,对其他汽车维修和检测设备则完全由其委托的汽车检测机构控制市场准入。受委托的机构对汽车检测站的业务进行指导和管理,其工作对交通部负责。德国交通部可代表政府随时抽查检测质量,但政府部门不直接管理检测站。

3.2提高汽车诊断设备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国外的汽车检测设备已大量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并采用计算机测控,有些检测设备具有专家系统和智能化功能,能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测,并能诊断出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引导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

3.3尽快实现汽车诊断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应实现网络化。网络化可使信息、硬件、软件资源共享。人们从网上可很方便地与世界上很多汽车公司、厂家联络,获得汽车故障诊断信息,而且随时可以得到具有高水平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指导,远在千里之外的专家能像在现场一样,逐步地指导检修人员诊断和排除故障。为适应这一发展,采用汽车局域网对各子系统模块进行管理的技术。要求各子系统模块提高智能化的程度,具有相应的在线自诊断功能,由专用的诊断模块对各子系统进行监控,提供故障信息和故障发生的部位。外部诊断设备可以通过汽车局域网,直接对各子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和测试。

3.4大力开发具有自动诊断功能的随车诊断装置

随着汽车工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及微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多,应大力开发具有自动诊断功能的随车诊断装置。增强随车诊断系统对汽车运行状态的监视功能,采用大容量的存储器,使随车诊断装置能随时监测并实时记录车辆的运行状态(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工作状态),记录故障发生前后的各种运行参数的数值,存储汽车行驶状态下的故障信息,以便维修时用于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同时能够利用监测技术,开发出机件恶化和故障预测的软技术,使预测技术得到发展。

3.5逐步实现汽车故障的预测

实现汽车故障的预测是今后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其重要性在于通过预测可以预知诊断对象——汽车或其总成的未来技术状况,并确定其剩余的工作寿命和运行潜力,预报无故障期限,做到事先预防和减少危险性故障。但到目前为止,整车故障的预测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解决。这首先是因为诊断设备还不完善;其次是缺少必要的结构参数和输出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资料。因此,应逐步加强对汽车的实验与理论的研究,掌握汽车技术状态的变化与其组成的零部件发生磨损、变形、疲劳或腐蚀引起配合特性变化的规律,确定诊断参数和诊断标准,开发包括检测技术、预测技术和分析技术在内的诊断软件,利用先进技术,尽可能在车辆的关键部位装人车载式监测传感器来获取诊断信息。采用随车计算机及连续不断进行检测的指示仪表,对汽车的转轴、轴承、齿轮、润滑油、排放、油耗、振动等进行有效的监测,对汽车的渐发性故障进行有效的预报。

4.结语

总之,我国在汽车检测统一管理、技术基础规范化和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国外汽车检测技术及其管理手段均有许多先进经验。国内所有从事或热心汽车检测事业的单位和人士,在坚持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同时,应当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步伐。 [科]

【参考文献】

[1]曹锦.美国车辆排放检测和维护制度概要[J].中国汽车保修设备,2005,(6):22~24.

[2]杜芳慈.欧、美、日汽车技术法规及认证制度[J].轻型汽车技术,2005,(1):11~14.

9.浅谈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对策 篇九

【摘 要】在房价逐步提高的今天,中低收入的人群越来越难买到一套自己的住房,高收入者却享受着住房公积金带来的实惠。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贷款; 改革;监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陆续展开。伴随着这一改革的正式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也在逐渐摸索中拉开帷幕。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借鉴新加坡等国住房基金制度的经验, 经过在上海初步试点而推向全国。将我国住房改革和住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是一种长期性、义务性、保障性和互助性相结合的住房基金.目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国大中城市、县城以及建制镇的区域,各级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达到1000多个,累计归集资金超过9000亿元。实践证明,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繁荣房地产市场,培育住房金融体系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住宅的商品化,房价不断“高升”“,买房难”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本来是帮助职工购房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受到了质疑,有可能给本来单纯的公积金制度强加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导致公积金制度的变形和扭曲。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住房公积金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住房公积金现状及问题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在住房方面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一项优惠政策,具有强制性、互助性和保障性。但是在强制性的前提下,仍然出现以下问题:

(一)覆盖面窄,差距大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依据国务院令而设立的强制性基金。就是这样一项利民政策,也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享受,很多单位以职工岗位不稳定、编外人员无编制等理由,不给建立住房公积金或故意降低缴存工资基数,使职工根本达不到正常标准。而有些效益好的企事业单位,根据《住房公积金条例》中的有关条款在各方面利益的趋动下,不惜提高缴存比率或加大工资基数,争取多缴住房公积金,因建立住房公积金后单位可以冲抵利润,少交税费,个人可得到住房公积金本息,享受低息贷款,这样的结果会导致个人缴存额的不公平现象,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势必形成住房保障体系的难以拓展和不同部门在政策执行上的差别。

(二)贷款发放率低

住房贷款体系是由商业性住房贷款和政策性住房贷款组成的,我国的政策性住房贷款主要是住房公积金贷款,目的是帮助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融资问题。但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借款人必须有一定经济实力,属于中高等收入者,低收入者只能到退休时全额领取,低存低贷实际上是让低收入者承受了利息损失的同时支持了中高收入者。即便是中等收入者,在购房时能贷到款,也会在繁琐的手续中感受不到任何的喜悦,住房公积金无形中成了高收入者贷款易、低收入者贷款难或贷不到款的尴尬境地,实际上背离了住房公积金的互助性,成为富人投机的“天堂”。

(三)监管制度不健全

住房公积金管理是按照“房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储存、财政监督”的原则建立的。但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外部监管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房委会决策”流于形式,房委会成员大多由政府选定,难以真正发挥决策职能作用。财政监督形同虚设,对公积金的运作没有严格的监督程序,而且有的财政部门通过各种名义把住房公积金变成对外投资的“小金库”,为住房公积金收回留下难以弥补的缺口。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通过虚假证明等方式违规使用住房公积金缴存户的购房“保命钱”,使住房公积金本金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失,保值增值更是无从谈起,基本达不到有效支持廉租住房建设。

二、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对策)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为了帮助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了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改善广大职工居住条件,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必须进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

(一)加强缴存执法力度

1.国家应把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到法的高度,使单位和企业必须给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如不给职工建立或未足额缴存,可通过相关部门的配合停止其办理其他手续,直到给职工建立或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为止。

2.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执法队伍,经常检查各单位的缴存情况,对违反规定未建立和不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要采取警告处罚、新闻通报相结合的措施,督促各单位按时足额缴存。

(二)提高贷款利用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广大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需求也在渐渐升温,及时调整贷款政策,放宽贷款条件,提高贷款额度迫在眉睫。

1.对于申请贷款的职工,应提供简便的贷款审批手续,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建立个人住房贷款一条龙服务,方便广大职工贷款。

2.重点扶持低收入家庭购买小户型住房,努力降低贷款人的各种费用,减轻低收入职工的负担,在确保资金安全无风险的情况下,充分满足职工购房贷款要求,真正发挥政策性住房贷款的优势,造福于广大低收入人群。

(三)规范监督能力

1.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建立业务操作规程和违规追究程序,加强整体素质建设,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运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采取相互监督措施,使住房公积金真正成为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的一项利民政策。

2.彻底改变当前住房公积金监管体制下的多部门管理现象,可以直接由国务院审计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管,不受地方政府的监管。审计部门在真实、合法的前提下,定期公布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情况和重大事项等信息,增强住房公积金的透明度。

上一篇:文娱部未来计划下一篇:春季防火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