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共15篇)
1.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一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二年级:李亚丽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课优点:
1、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2、齐读课文,设置主要问题: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然后点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3、师生合作,边叙述边总结,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解答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用先、再、然后、最后仿句子。画一画然后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4、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体会曹冲的聪慧,小组之间进行比赛。
5、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不足之处:
1、课后练习关于“才”字和“到底”两个字所表达的语气没有讲解,学生体会不够深刻
2、关于曹冲这个人物以及实力背景没有做简单的介绍。
3、称象的过程如果用动画显示会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2.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研究教材是基础
对教材的研究, 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 只有理解了教材, 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 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 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 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 做到透彻掌握, 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 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 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新授课中, 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 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 走进小朋友的心里, 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 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是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 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 其实, 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自己发掘问题, 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 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 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 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新突破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 积极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学习“米和厘米”时, 让学生扮演测量员, 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 让学生来当售货员, 模仿超市工作情境, 巩固所学的知识, 使之灵活运用;还有的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儿童在这些活动中, 求知欲得到了满足, 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 这样, 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 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2. 师生关系融洽, 活跃课堂气氛。
当教师带着微笑, 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 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 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愿学、乐学, 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 “你回答得真棒”, “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讲得不完整, 可以说“没关系, 再想想”让学生补充后, 再重复一遍, 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回答的特别好、有创新的学生, 奖励一朵小红花等, 并集体表扬他。教师的语言需富于情感, 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在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 少批评;多鼓励, 少责备, 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中, 克服思想懒惰, 逐步培养成熟立体的数学思维。
3. 让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 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 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样, 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 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 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 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 并培养动手能力, 学会化书本死板知识为手中的理解内容。
(二) 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
有些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 这会使教师常常深陷尴尬。这时, 应该利用多种场合让他们理解学生与老师是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会学生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具有理解和解决疑难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并在日常中积累经验, 关注学生生活并为其制订合适的学习方案。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新形势的教学,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思维体系。
(三)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源自于快乐的学习氛围,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快乐有趣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 用有趣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当中,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说话风格、语调、语速、情调等语言处理效果是成功完成数学教学的关键, 因为语言贯穿于整堂课教学的始终。教师尽量采用灵活、生动、有趣、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课, 用语言来营造一堂生动、盎然有趣的数学课, 使学生期盼每一堂数学课的到来, 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
四、结语
3.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三
1、学生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能自己说一说。
3、让学生能够喜爱曹冲这个人物,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激励自己也做一名爱动脑筋、善于思考解决困难的孩子。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流利朗读全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书写好半包围结构“底”字和左右结构“做”字。教学准备:课件PPT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出示秤的图片)师:对,这些都是用来称量物品重量的秤。你能读准这个字的读音吗?
抽同学起来读一读。
师:有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想让我们称一称它的重量,用这些秤可以吗?
生:不行。师: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孩子叫曹冲,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曹冲称象》。
2、出示课题。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3、师生探究多音字“称”,形近字“象”和“像”。
二、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课件出示问题: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
2、生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以鼓励为主)
3、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1)师:曹冲称象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4自然段)(2)用横线勾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给曹冲称象的过程排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师:同学们,我们把曹冲称象的这种办法叫做“等量置换”。下面我们就来照着曹冲的办法称象吧!
三、趣味识字
1、读准字音,大象上船。(拼一拼,读一读;看拼音读。)
2、读对生字,记号完成。(去掉拼音读)
3、读对词语,装满石头。
4、挑战组词,称重成功。(形近字组词)
四、写字指导
1、谈话: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按照曹冲的办法终于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
2、孩子们,希望你们在写字的时候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请你认真观察“底”和“做”,并书写好这两个字。先观察找到重点笔,在描一描、写一写。
五、小结
4.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四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5.二年级《曹冲称象》说课稿 篇五
《曹冲称象》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根据本课生字很多的特点,选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识字、写字,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后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领读、比赛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会认会读,对个别易出错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然后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每一自然段,感知课文大意。最后指导书写,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并组词。
2.第二课时复习字词导入,再出示大象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最后把“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即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五、说板书
4.称象
官员们(有的···有的···也有的···)
曹冲(把···再把···然后···)
课文《曹冲称象》说课稿2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
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
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
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说评价与反思
6.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六
片段一:请你提出问题
(出示第9页的情景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情景图, 从这幅图画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树上有6只小鸟, 飞走4只小鸟, 又飞来3只小鸟。
生2:有一些小蜜蜂在花丛中采花蜜。
生3:还有许多漂亮的喇叭花。
生4: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师:看着图中呈现的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生2: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生3:图上一共有多少朵喇叭花?师:现在咱们就分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运用今天所学的乘、加或乘、减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
教学思考:情景图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素材, 使学生从具体的生活素材中获取信息, 发现问题, 进而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二:请你解决问题
师:刚才, 同学们分组讨论得很热烈, 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我们把飞来的
3 只小鸟看成1组, 把树上的6只小鸟分成2组 (每组3只鸟) , 把飞走的4只分为1组多1只, 这样就有4个3和1个1。列式为:3×4=12 (只) , 12+1=13 (只)
生2:还可以列综合算式:3×4+1=13 (只)
生3:我们小组也是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飞走的4只小鸟看成1组, 把飞来的3只和树上的6只合起来分成2组多1只, 这样就有3个4和1个1。列式为:4×3+1=13 (只)
(教师把这两种方法都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生4:听了两位同学的算法, 我受到启发, 又想出一种解法。我把树上的6只小鸟看作1组, 把飞走的小鸟和飞来的小鸟合并起来是7只, 看成1组多1只。列式为:6×2+1=13 (只)
师:请小朋友们继续动脑筋想一想下一个问题怎么解?
生5:对于一共有多少只蜜蜂这个问题, 我是这样想的, 因为树丛中有4只蜜蜂, 左、右两边的喇叭花上分别有3只和4只蜜蜂, 把每4只蜜蜂分为1组, 这样就把蜜蜂分成2组多3只。算式4×2+3=11 (只)
生6:我把蜜蜂按3只分为1组, 可以分成3组多2只。列式为:3×3+2=11 (只)
老师表扬学生, 小朋友们个个兴致勃勃, 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这时有一位男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还有一种解法, 不知对不对?”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 和蔼可亲地说:“别怕, 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该生说道:“我是把3组小蜜蜂都看成4只, 就有了3个4, 因为有1组实际只有3只, 所以算出来后从总数里减去1, 列式为:4×3-1=11 (只)
师:前面几位小朋友都是用乘、加的方法来算, 其实也可以用乘、减的方法来做。乘、加和乘、减都是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方法, 做题的时候, 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就用那种方法算。
教学思考:在学生提出问题后, 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 以说促思、以思促学, 多角度, 多侧面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片段三:请你展示算法
我把“一共有多少朵喇叭花”这个问题留给学生独立解决。鼓励他们上台展示算法, 并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的算法有:5×2+1=11 (朵) ;4×2+3=11 (朵) ;2×5+1=11 (朵) ;4×3-1=11 (朵) ……
师:在实际生活中,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的方法常常有很多种,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觉得简单、容易理解的方法做。
7.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根据本课生字很多的特点,选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识字、写字,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后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领读、比赛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会认会读,对个别易出错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然后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每一自然段,感知课文大意。最后指导书写,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并组词。
2.第二课时复习字词导入,再出示大象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最后把“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即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五、说板书
4.称象
官员们(有的···有的···也有的···)
曹冲(把···再把···然后···)
8.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八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称、重”等14个生字,会写“候、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才……”“……到底……”说话。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曹冲的聪明,并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重点:认识“称、重”等14个生字,会写“候、柱”等9个字。能用“……才……”“……到底……”说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难点:通过学习课文,产生对曹冲的喜爱,并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板书:曹冲称象)适时认识生字“曹、称”。2.读课题,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师正音。3.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帮助共同识记生字。4.小组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认对生字。5.班级开展识字比赛,评出识字又快又好地同学。
三、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2.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四、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到底……”“……才……”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课后要写的九个生字,生认读并观察,把简单的字先描一描,写一写。
2.师针对学生实际,重点指导。“底”字下方是竖钩,不是撇;还有加点,点的位置在竖钩旁;“船”左边偏旁“舟”横要变提,右上不是“几”;“站”中“立”要横变提。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我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2.故事中的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研究。
二、研读讨论,体会曹冲的聪明。(一)体会官员们称象办法的不妥。
1.生读文,说说课文一共提到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官员们的办法好吗? 2.小组讨论交流,陈述理由。3.难怪曹操听了——一直摇头。
4.理解“直”的意思,体会曹操的不满意。
5.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好各种语气。(二)感受曹冲称象办法的妙。
1.生再读文,找出描写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用“——”画出来,思考:曹冲分哪几步骤来称象的?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3.集体交流,课件适时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1)指生叙述步骤,大家补充评议。
(2)师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打乱顺序),生排好顺序后说说曹冲的称象过程。(3)生叙述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引导生初步感受曹冲称象办法的妙。
(4)多组进行合作演示(可想办法利用身边的事物做道具),师巡视指导,从语言表达,操作方面进行评价。
(5)小组讨论:你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6)指生说,生生评议。
(7)这下曹操听了——微笑着点点头。生读句子体会曹操的赞许。
(8)指导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9)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生再读全文,说说:你认为7岁的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相机板书:聪明 爱动脑 3.说说我们以后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做? 曹冲称象
官员 砍树造大秤(提不起)宰大象(大象会死)不好 曹冲 用船称(不费力气 大象不会死)
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
9.浅谈二年级写话教学 篇九
一、加强阅读, 重视积累
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 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 同步作文, 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 如红领巾报、童话系列、优秀作文、连环画……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在读的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 专门准备一个收集好词佳句的笔记本, 每周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 为写话打好基础。
二、重视说话训练
除了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外, 利用活动课、早会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早会时间除了教师必须讲的事情外, 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己, 说自己看课外书有何收获, 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闻……先小组交流, 讲给同伴听, 再推荐几个在班上讲。 对胆小的同学, 先让他们在自己座位上讲, 逐渐到讲台前面向大家讲。 学生在说话的时候, 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努力寻找他们成功的地方, 热情地帮助他们, 鼓励他们。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
三、写话从最简单入手, 循序渐进
1 . 从造句入手。 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 要求把话说完整。 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
2.坚持写日记。 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 要求无错别字, 句子通顺。
3.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 要求有所提高, 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
四、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 培养学生写话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动力, 是成功的秘诀。 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 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 并大力鼓励, 写得好的大力表扬。 对学生的评语一般不用A、B、C或优、良、中、差这些字眼。对日记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先是学生自评, 再是同桌互评, 找出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 找出写得好的地方, 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再交给老师评。 为了鼓励学生, 采用了积分制, 完成一篇记多少分, 写得好的再加多少分, 一周公布一次, 对积分高的进行奖励,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方法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当然对学生的写话训练方法多样,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
摘要:在写话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阅读, 重视积累;重视说话训练;写话从最简单入手, 循序渐进;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加强阅读, 重视积累, 培养学生写话兴趣。
10.《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1.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9.针对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11.一年级下册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材及学情分析:
《称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句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础之上,抓好词句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自己读一读在赛读。
(二)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大象图片并揭示课题,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
2、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疑问自由地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课大致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质疑。
3、释疑。
(1)针对问题,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通过小组讨论,你明白了什么。(3)教师补充,归纳总结。
(四)读议结合,突破难点。
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引导质疑:为什么曹操“直”摇头?
(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的原因。)
3、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
4、多媒体课年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五)课外延伸,主题升华。
1、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
2、学生大胆想象,同桌互相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小结。
(六)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朋友听。
板书设计:
21.称象
官员们(有的„„有的„„也有的„„)
12.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案例】
师: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 (教师计时, 学生感受)
师:1分钟时间长吗?
生:长。
师:1分钟内能做哪些事情呢?我们来分组体验。 (学生分成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五个小组)
生:我1分钟做了18道口算题。
生:我1分钟写了10个字。
生:我1分钟跳了43下。
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
师:是啊, 在短短的1分钟内能做这么多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啊!
【分析】
笔者所听过的“认识时分”的课堂教学中, 都有这样的环节,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并体现出1分钟的价值, 教师总会创设一个1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情境, 试图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的价值,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从表面上看这个情境是让学生“动”了起来, 让课堂“活”了起来, 让气氛“火”了起来。但是, 在热闹的背后学生有没有真正对时间进行体验和感觉?学生们在活动中关注的到底是对时间长短的感受, 还是关注跳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字等具体的数量?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教师安排了口算、写字、跳绳、做眼保健操、数脉搏等实际活动, 并通过在这些活动中得到的具体数据让学生体会1分钟的价值, 但是, 学生在活动中忙于对具体数据的记忆, 忙于“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去, 感官上的兴奋“淹没”了活动的最终目的。在“热热闹闹”的活动中, 学生无暇去体会、感受时间的长短, 没有体会到数学本质之美, 没有享受到学习成功之乐, 导致了这节课主体目标——体验时间长短的缺失。那么“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忽略活动本身带来的兴奋, 而去关注活动背后的时间?学生有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去体验1分钟有多长?” (陈洪杰语) 没有让学生经历深刻的思维活动的课堂, 没有让学生积累铭刻于心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次低效之旅, 甚至是无效之程。
二、分析教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第一课时的内容由四个板块组成观察主题图, 数出钟面上大小格, 认识时分单位、时分的进率。其中第三板块是介绍“1小时”和“1分”, 让学生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教材先直接揭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然后出示了两个钟表走动的画面。这样编排的目的是提醒教师在教学的时候, 要演示钟表的走动现象或让学生动手拨一拨, 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直观感受什么是1小时和1分钟。
明确了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图以后, 再来确定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浅层要求是让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中层要求是让学生明确时针 (分针) 从钟面上的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多少时 (分) ;高层要求是让学生体会到1分钟、1小时的长短,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设计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常见量中, 时间单位既不像人民币单位那样可以看得见、在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 也不像质量单位那样可以通过实际的掂一掂、提一提等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 它看不见也摸不着, 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对时间单位的要求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体验时间的长短。针对时间单位的特点和《课标》要求, 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 应该重点关注学生对时间的感觉, 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体验机会, 培养学生较为准确的时间感。
学生的感觉时间与实际时间总有一定距离, 因为时间感与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息息相关。如果注意力集中,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 如案例中的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1分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如果对时间采取的是无意注意, 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例如案例中学生分组活动时, 关注的是跳绳或口算的具体数据, 忽略了对1分钟的注意, 所以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说1分钟的时间太短了。另外, 时间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 逐步矫正学生的时间错觉。既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感悟时间的情境, 又要让学生从这些情境中“走”出来, 准确地把握时间的长短, 缩短学生感觉时间和实际时间之间的差距。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 时间单位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为此, 笔者提出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教学新思路, 采取了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的教学策略, 通过反复练习和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 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感觉。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页“认识时分”的第三板块。
【教学目标】
1.知道1小时和1分钟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1分钟或几分钟、1小时或几小时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 课内部分
1.认识1分钟和几分钟。
师:你知道分钟“姐姐”每走一步是多长时间吗?
(学生回答后, 操作手中的学具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从“12”走到“6”呢?从“3”走到“11”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20分钟, 分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了数字几?
2.认识1小时和几小时。
教师演示后问现在是哪根指针在走动?走了几大格?是多长时间?
师:时针“妹妹”每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那么, 时针从数字“12”走到“5”呢?如果经过的时间是8小时, 时针可能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 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1分钟和1小时概念的建立过程中来, 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活动起来,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指针所走过的“路程”, 加深了学生对时分概念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 教师提出了从数字几走到数字几是几分 (或几时) 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问题, 既巩固了学生对1小时和1分钟的认识, 又训练了学生灵活变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1分钟。
师:请同学们坐直身体、闭上眼睛, 体会1分钟究竟有多长, 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再来体会一下1分钟的长短。
教师播放音乐“小兔乖乖”, 学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师:现在你觉得1分钟有多长?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同呢?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了一个矛盾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 在前后对比中去体会1分钟的长短, 从而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与人的主观意识有关, 明确实际时间与自己的感觉时间之间的距离, 明白要建立起准确的时间感需要反复的训练。)
4.体会几分钟。
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对时间的感觉, 一半的学生写字, 一半的学生静坐。
教师计时3分钟后, 让学生说出刚才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8页, 独立完成第4到第7题。
师:从开始做题到现在大约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有意记忆到无意记忆, 从间隔计时到回想计时, 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感悟时间的过程, 培养了学生对分钟的时间概念, 逐步形成对现实时间的敏感意识。)
(二) 课外部分
1.想象与体验结合。
让学生想象, 在学校里从什么活动到什么活动是1小时。然后, 教师安排学生切身感受1小时的长短。
2.间隔计时和回想计时结合。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到校、晨读、早操、课堂、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段, 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1小时及几小时的感觉, 如回想一下从早操到第一节课下课有没有1小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活动的时间进行训练, 如从放学到完成家庭作业一共有多长时间?
13.一年级《称象》练习题 篇十三
一、看拼音写词语
zài jiàn dà xiànɡ hǎo xiànɡ zuò shì diǎn tóu zhào liànɡ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_____又_____,身子像__________,腿像四根________。
2、“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官员们一边()一边()。
三、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秤 一()大象 一()大船
一()线 一()墙 一()鱼
一()大树 一()柱子 一()帽子
四、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14.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 篇十四
案
第一时
一、直接导入、板书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文,想想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15.二年级美式小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篇十五
教学内容:词汇circle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 redyellow purple blue left right hand foot
句型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What do youhave?
What can you see? Can you see a shape on the paper?
What do we need? What’s in your left/right hand/foot?
Do you have a …?
教学重、难点:创设自然、轻松、实用的语言情景,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用英语表达颜色、形状等内容, 并最终脱离课堂内容, 生生之间自如地交流。
虽然本课内容是较传统的知识点, 但是授课老师想利用纯美式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各种真实或者是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 利用真实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参与, 主动学习、主动表达。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1. Class rules
No Chinese.Listen to the teacher.No running.
No yelling.No fighting.
2. Choose your seat.
提问英语课五条课堂常规, 并回答教师的日常小问题, 回答正确者按照次序选择自己的座位。
Step 2: Presentation
1. Free talk:
T: I have some pieces of colorful paper. Look at this one.What color is it?
教师展示四张不同颜色的实物卡纸, 让学生认知这不同的四种颜色。
2. Learn the new words: square, triangle, circle, rectangle
T: What shape is it? It’s a ….
What shape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
Is it a …? Yes, it is. No, it isn’t.
拿出不同颜色的四种图形卡纸, 通过丰富的问答形式让学生掌握四种不同图形的英文表达方式, 同时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礼物——一张彩色卡纸。
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 What do you have? What canyou see on your paper?
What shape do you have?
4. Practice:
Students can make different sentences by themselves. E.g. Ihave a ….
I can see a ….
通过各种常用句型的输出, 不拘泥于一两句的核心句型, 而是大容量的语言输出, 虽然没有华丽的修饰和道具, 但是朴实、大容量、实用的语言点操练, 为之后的活动部分打好基础。
Step 3: Activity
1. Free talk:
T: Everyone has a piece of paper. On this paper you can see ashape. Now we can cut out the shape. What do we need?
We need scissors.
课堂动手活动的导入, 提出问题:“我们需要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
2. Ask and answer:
T: What do you need?
Ss: I need …
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熟练所需掌握的核心词汇, 采取奖励措施, 当学生回答正确后, 教师给予学生下一步所需的工具。
3. Do the handcraft:
T: Now you can cut out the shape. Pay attention to yourfingers. Be careful.
Then students can cut out the shapes by themselves.
动手环节,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图形。
Step 4: Sing a song
T: Today, we learned many shapes. Now we can sing a songabout shapes. Ok?
最后再次突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Shapes”, 通过歌曲的方法再次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把美式英语课堂带入到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来, 整节课没有任何的多媒体手段, 而是让学生贴近老师, 完全使用的都是实物式的道具。
先以彩色的卡片导入四种不同的颜色, 再展示不同的图形, 老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没有固定操练几个核心句型, 而是把本节课可以使用到的句型、以前所涉及到的句型和学生有可能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句型都进行反复操练和运用。
在学习完核心语言点知识后, 老师让学生动手制作, 自己来剪图形, 自己来贴图形。以往我们的英语课堂都是对话操练、问答训练、小组表演、歌曲演唱、诗歌吟诵, 形式过于固定, 真的把动手制作环节引入课堂中, 实在是少之又少, 学生对于动手制作的兴趣毋庸置疑是浓厚的。为了秉承素质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的可以在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做到自己动手制作, 学习美式模式, 不光嘴动手也能用, 所以在这节课上老师不吝啬时间, 设计了动手制作的环节。
【二年级《称象》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曹冲称象二年级教案08-07
部编版二年级曹冲称象09-23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07-04
二年级美术的教学反思07-06
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11-08
二年级美术《美丽的天空》教学反思06-18
二年级的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7-13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设计07-07
二年级下册《一件好事》的教学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