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性工作总结

2024-07-01

写实性工作总结(精选8篇)

1.写实性工作总结 篇一

2011个人工作写实

局人事处(党委组织部):

按照路局、路局党委要求,现将我在2011年的工作情况写实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车站领导班子分工,我分管车站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消防安全、外事、路风、执法(效能)监察、信访、综合治理和“两防两保”、武装保卫、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工作。1-3月份在工会主席丁万鹏病休期间临时负责车站工会工作。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分解、细化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要求,加强责任考核,推进廉政教育制度化、经常化、日常化。做好重大节日、敏感时期领导干部提醒教育工作,常打招呼常提醒。充分利用局域网、宣传栏、手机短信平台等媒介,以座谈对话、手机短信、电话提示的方式传廉、颂廉。通过定期走访“一关两检”、站区党风监督员,强化了对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和源头治理的力度。

2.强化对“三重一大”问题决策的监督。认真落实《阿拉山口站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问题实施细则》和《阿拉山口站“三重一大”决策行为监督管理办法》,对生产经营方针目标实施考核方案、成本管理办法、干部调整以及公开招聘等内3-

全警示牌,用外美内实的安全环境文化来潜移默化的激励干部职工。

9.加大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力度。针对口岸站干部职工平均年龄小且新工、委托工比例大的特点,加强法制教育和日常管理,结合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与乌鲁木齐铁路检察院、法院签订了普法教育共建协议。加大了对职工思想动态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对有可能发生问题的重点人员进行疏导和控制,及时化解、调解各类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导致信访问题和治安问题,确保队伍稳定,全年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不足

回顾2011年的工作,特别是对照路局、路局党委政治工作、党风廉政和纪检监察工作考评验收标准,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在治安综合治理方面,对近年分配来的青工以及签约的委托工法制教育、日常管理还不到位,影响了车站的整体工作。二是在细化岗位廉政风险点,落实廉政风险点机制及有效防范措施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三是在落实案件查办工作、办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查处水平上还需进一步提高。

以上报告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2.写实性工作总结 篇二

一、求真务实是记者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

记者的采访工作是围绕新闻事件展开的, 而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 采访工作中没有了真实性, 就丧失了新闻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一, 求真务实的重要性。记者采访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 将事发现场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 通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 协助媒体实现守望、教育、讨论和娱乐等功能。采访就是信息采集的过程, 记者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敏锐地去发现事实, 忠实地报导, 因为记者是在记录现在的新闻, 将来的历史。务实性是记者岗位职责的根本, 是记者做好一切采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 求真务实的时代特性。党的十八大会议着重提出了务实精神, 在全国各行业兴起了求真务实的时代新风。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在采访中挖掘事件的本质, 这样才不辱岗位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记者背离采访真实性的现象剖析

记者岗位是一个敏感的岗位, 更是新闻传播重要的岗位, 缺乏了真实性的采访会让记者在报道过程中造假抄袭、夸大事实、片面评断,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扭曲事件本质, 在社会上形成重大不良影响, 引发舆论谴责, 最终面临主管机关或行业协会的惩戒。2013年4月7日《新文化报》报道的新闻《长春老人菜市场晕倒178人无视跨过, 仅有1人施救》, 因为178:1的巨大人数反差, 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纷纷感叹社会人情冷漠, 后经过调查, 所发布的视频新闻是经过编辑处理后放到网络上迅速传播的, 并不是真实情况。调查表明, 报道这则新闻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看了监控录像, 就在他的头脑中形成了行人与施救女子的对立立场, 因此诱发了炒作之心, 背离了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产出了这则虚假新闻。等待这名记者的将是严厉的处罚。这一实例告诫我们, 记者必须心存务实的信仰, 不违背新闻采访的原则, 从事件的表象探究事件的本质, 去伪存真, 深挖到底, 探明真相后方可进行报道。

三、有效手段可保障记者采访的真实性

记者如何在采访过程中保障采访的真实有效, 要通过如下务实的措施和手段来实现:

第一, 武装头脑, 提升认识。务实性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种理论和精神, 记者要在日常采访工作中形成强烈的求真务实意识, 用洞悉事件真相的眼睛去观察, 以辩证的头脑去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 缜密地分析和思考, 才能确保新闻不失实。

第二, 追求真实, 不偏听偏信。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明确新闻报道的要素——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地点, 事件参与人、事件真相是否真实, 这些都要在采访过程中逐项进行核对, 确保万无一失, 在采访过程中不能只听取一方意见, 就在头脑中妄自定论。对正面与反面的当事人都要进行采访, 都要受到同等关注, 形成对比分析, 若一方不接受采访, 则无法判断另一受访者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事实, 则应该果断放弃即时报道。

第三, 深入现场, 透彻了解。采访的关键在现场, 记者要以多种形式保留当事人、目击者的话语权, 并在采访中捕捉受访者的神态, 分析其所说的事件细节, 观察事件发生现场的细节, 不断追问、不停质疑, 将复杂的事件以多听、多看、多想、多问的方式了解透彻。

第四, 脚踏实地, 搞好调研。在采访工作进行之前做好对相关领域材料的准备工作, 制定出简略的采访大纲, 有步骤地展开采访。采访时要保持对问题追踪的激情, 灵活调整采访大纲, 脚踏实地地进行采访, 才能撰写出生动鲜活、真实可靠的好新闻。

第五, 不受诱惑, 坚守职责。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难免受到多方面的利益诱惑, 此刻明确自身职责尤为重要, 记者日常就应加强岗位职责的学习和相关新闻法律法规的学习, 秉持求真务实的采访作风, 就不会在采访过程中不负责任地制造假新闻。

第六, 提升自我, 接受监督。记者若要求真务实地工作, 就要强化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管理水平, 杜绝因为业务不熟悉造成的违纪。新闻是发布给社会大众的, 因此记者对事件的采访和报道要主动接受大众的监督, 在采访中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虚心接受批评, 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邹乃武.也谈记者的责任与良知.记者摇篮, 2013 (12) .

[2]钱铃.新闻记者责任重建的思考.视听纵横, 2012 (04) .

3.写实性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写实劳动定额劳动组织工时损失

工作日写实就是观察记录工人(或机器设备)在整个工作日内的一切活动和工时消耗的延续时间,也就是对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从到达工作地点起到离开工作地点止),按时间消耗的顺序,实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的方法,不仅要记录工作时间,还要记录工作中的一切中断时间。是煤矿企业修订劳动定额、科学组织生产、合理配置人员、消除工时损失的常用方法。2009年参与新矿集团组织的工作日写实工作,通过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选好人、分好组,保证写实质量

选人是整个写实工作的重点,没有合格的写实人员难以保证写实资料的真实、准确、可靠。要求写实人员实事求是,机智敏捷、注意力集中,有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计划能力、指导能力,诚实、热心、公平、责任心强。写实人员要通晓生产知识,通过工作日写实手段及时发现和总结先进的工艺操作方法,揭露生产组织、劳动组织及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工时浪费和不协调等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企业组织工作日写实工作量比较大,一般从基层单位抽调相关专业人员,但是基层单位业务好的人员在岗位上大多独当一面,为了不影响本单位的工作,往往推荐新人或非相关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现发新人或非相关人员写实质量不理想,许多采集数据因不合格而作废,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影响工作。因此一定要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单位专业人员的一手资料,根据需要直接下文抽调确定的写实人员。分好组有利于搞好与写实单位的协调工作,提高写实工作的效率。工作日写实费时费力,一方面要覆盖企业所有的生产矿井,另一方面要覆盖整个企业50%以上的回采工作面和30%以上的掘进工作面,还要与工人同上同下、整理写实资料等。写实一般要分几个小组,每组分别负责几个矿井的写实任务。写实小组要与人生地不熟的矿井协调工作比较困难,各写实小组部分成员要包含本矿井抽调人员,有利于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帮助制定写实计划、平衡写实地点、写实班次、洗澡、就餐、住宿等等。

二、与写实对象加强沟通、配合完成工作

煤炭企业具有地下施工、空间狭窄、视觉受限、作业交叉、人员流动等特点。写实人员的写实对象一般多于2人,为了准确记录写实对象劳动消耗情况,必须征得写实对象的配合。一是要讲清写实的目的和意义,打消写实对象的顾虑,按照常态状况施工;二是要尊重写实对象,经过协商取得写实对象谅解,在其工作服或安全帽上做标记,便于辨认写实对象,以免混淆,造成记录错误;三是要做好配合工作,当写实对象因工作移动离开写实人员视线时,请其告知去向、原因,回来时描述一下工作过程,作好记录。

三、不得干预生产、还原实况

企业的施工区队众多,管理水平高低不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产条件各异,施工工艺多样,这就决定了生产过程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也是要通过写实揭露存在的问题,查明工时损失及拟定充分利用工时的技术组织措施,并研究分析工组内各成员相互间的工作是否协调一致。如,施工现场发现有窝工现象,是现场管理人员安排不合理、工作量不饱满造成的,还是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在册人员多,劳动组织与生产组织脱节造成的等。如果写实人员干预生产、指指点点,就会掩盖生产中的问题。因此,写实人员在写实中不应对写实对象进行指导或帮助其从事额外作业,写实人员要据实记录,提出建议,报有关部门通盘解决。切记!这是写实人员常犯的错误。

四、深究造成工时损失的原因、采取不同措施消除

生产过程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停工,有时是自身原因,有时是外来原因,不能简单记录事件,一定要把停工原因写明,有利于分清责任、解决问题。如回采工作面割煤过程停机,不能只记录停机、工时损失多少分钟,可能是煤机前方工序工艺影响,可能是机组司机操作不当造成停机,可能是运输机运输能力受限影响,可能是破煤矸工作量大完不成影响,可能是供电影响,也可能是供水影响等等。影响原因不同,解决问题的措施就不同。前例中,如果是煤机前方工序因技术、工艺要求,不得不暂短的影响机组割煤,应记录工艺中断时间;如果是机组司机操作不当,那就是个人原因,应记录工时损失时间,需通过培训提高机组司机的操作水平来解决;如果是运输机能力不足,那就是设备选型不配套,应记录工时损失时间,通过更换设备来解决;如果是破煤矸工作量大,那就是劳动组织安排不合理,应记录工时损失时间,通过增加人员或安装破煤矸机解决;如果是供水、供电影响,那就是外部辅助单位管理不到位,应记录工时损失时间,通过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来解决。因此,对写实过程中遇到的工序或作业中断一定要深究造成工时损失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消除工时损失的措施。

五、采集数据宜细不宜粗

如果是以制定、修订劳动定额为主的工作日写实,采集详实的数据尤为重要,那是制定定额标准的主要依据,关系到定额标准能不能符合要求和满足企业管理的作用。因此,写实过程采集数据能细则细,通过一定的方法把大量的数据筛选来确定可信数据。如综采工作面推移支架工序采用分段追机作业时,一般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管数十个支架推移工作,那么写实观察不能低于两个小组,且多循环生产要分循环记录时间消耗,不能合并,以取得较多同类数据。同一工序每循环、每组观察记录数据因人因事会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大量数据的对比,对出现频数较多或比较接近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取得可靠数据,以此制定工序定额标准才能符合要求。

六、工序工时消耗要完整

由于煤矿企业地下生产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同一道工序的时间消耗不一定发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因此,工作日写实时一定要分清同一道工序的时间消耗包括哪些作业。否则,依据不完整的工时消耗观察记录制定的定额标准往往高于实际,不能体现工人的劳动成果,工人完不成定额,既减少其收入又挫伤劳动积极性。如掘进巷道喷浆工序,在施工迎头喷浆时,一般一名喷浆操作工、一名观察工、两名加料工、一名晃筛工,这五名工人的本道工序同时操作,而远离施工地点的拌料工在喷浆前利用工序间的空闲时间完成水泥、石子、沙的配比工作,其消耗时间也是为喷浆这道工序服务的,必须记录到本工序的时间消耗中。这种情况较多,写实过程一定要注意工序工时消耗的完整性。

七、消除干扰、辨明真伪

工时利用率、工时损失率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两个重要指标。工时利用率是指一个工作班内工作时间占整个工作班时间的百分比,工时损失率是指一个工作班内工时损失时间占整个工作班时间的百分比,二者此消彼长。在写实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存在干扰情况,管理人员为了体现功绩提前作了安排。从定额时间来看,主要表现在:

1、缩短准备结束时间,快速开工,准备不足;

2、挤占作业宽放时间,造成安全隐患;

3、减少个人生理需要和休息时间,部分工人增加劳动强度,部分工人做无效劳动;

4、延长工作时间,产量高,工时利用率高。

这种非正常情况不能持久,采集的数据不能作为制定定额标准的依据,必须消除干扰、辨明真伪。一方面要搞好写实前的宣传工作,说明写实结果不作为基层单位的考核依据,对事不对人;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其生产节奏是否正常有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八、结束语

煤矿企业工作日写实耗时长、耗财多、用人多、条件艰苦,组织一次不容易,写实人员一定要把握机会提升自己,采纳以上建议,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日写实工作。□

4.7月份跟班作业工作写实 架梁 篇四

7月2日,对TJ-9标桃花站制梁场THZ31.5Z-476#梁,架设墩号23#~24#,施工进行跟班作业。

THZ31.5Z-476#梁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进行箱梁架设。

一、施工内容:THZ31.5Z-476#梁箱梁架设。天气情况:晴18℃~32℃,南风3~4级

1、现场施工技术员:滕泽环,质检工程师:侯发荣,质检员;秦彬,试验员:徐桐,架梁现场负责人:徐超,安全员:张国锋,均已到场,施工作业人员:20人已到场。

2、现场监理工程师:王清波,试验工程师:李辉均已到场。

3、现场机械设备:900t运梁车1台,900t架桥机1台。

4、检查架梁机械运转正常准备就绪,满足施工要求,上一工序验收合格2小时砂浆强度25.8Mpa,资料齐全,同意进行箱梁架设施工。

二、施工情况:

①箱梁移交:梁号:THZ31.5Z-476,架设墩号:23#~24#。检查梁体内外观质量,梁体中心线、梁底支座中心线、梁体内外卫生等。现场技术员、梁场质检员检查确认合格,并办理箱梁移交出场。

②支座安装:现场技术员与梁场质检员对THZ31.5Z-476箱梁的支座规格型号及支座坡度方向进行确认。确定支座坡度为i0,固定支座的安装位置在线路右侧北京端。现场技术员与梁场质检员对支座安装进行检查并确认合格,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要求后同意架设。

③箱梁架设:运梁车将THZ31.5Z-476箱梁运送至架桥机,到位后安放止轮装置,架桥机前起重天车落下与吊点对位紧固螺栓,吊梁至运梁车支撑台座15CM前起重天车和后驮梁小车同步前行,至箱梁后端吊孔位置后安装吊梁装置,后天车吊离开支撑台座15CM,四点吊梁同步前行架桥机吊至锚栓孔位置落梁。梁底高程控制在低于设计高程5mm。千斤顶的读数为串联:36.6MPa、36.6MPa、并联:36.3MPa、36.7MPa。反力值之差:0.14%,0.14%,-0.68%,0.41%。支座灌注砂浆搅拌时间为5min,入模温度18℃,流动度350mm。搅拌后砂浆取样,试验五组,按要求配送。支座灌注砂浆的厚度分别为28mm、29mm、26mm、26mm。

跟班作业时间:20:00-21:40

三、发现问题

梁面防护栏有一处松动,未紧固到位,长时间使用易松动,失去防护效果,对下方公路安全造成影响。

支座砂浆模板有轻微变形,对支座砂浆浇筑质量造成影响。支座砂浆养护所覆盖的沙子长时间放置后,因风吹等原因存在部分流失,未及时补充。

四、处理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对松动防护栏进行紧固,加强梁面及梁底监护,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高空坠物现象。

2、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更换存在变形的支座砂浆模板,保护待用的支座砂浆模板,对存在变形、锈蚀的模板及时处理或更换,保障支座砂浆的回填质量。

3、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补充支座砂浆养护所需的沙子,加强支座砂浆的养护工作,除对支座砂浆的洒水外,应保障保水措施的完好,对流失的沙子及破损的土工布、塑料薄膜及时补充和更换。

天津新亚太监理公司中外联合体

京沈客专辽宁段JL-5标监理站二分站

5.写实性工作总结 篇五

综掘二队四月份施工11煤辅运大巷,生产计划任务280米,截止至23日A班完成进尺194米。预计月底未能完成任务。未完成任务原因:11#煤辅运大巷地质为半煤岩巷(最厚破岩量可达2.2米),掘进机老化,由于破岩量大频繁出现故障。

四月份我队施工过B905采空区,编制了过采空区安全技术措施。特别强调了加强探放水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将探放水工作执行到位、落到实处,必须确保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无异常后方才继续掘进生产。由于现在没有专门用于掘进巷道超前短探的设备,这就造成了我队在探放水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对进尺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月份我队继续延续“警示三月行”活动,狠抓“反三违”,加大查处力度,认真开展班前批评教育工作,截止至23日,未发现三违现象。通过专项整治,全面提高本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强化生产作业现场监管力度,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四月份综掘队干部职工在生产过程中,我队特别加强了干部的跟班带班制度,执行双岗盯班。特别是春节期间,与工人同上同下,抓好现场管理,杜绝三违和伤亡事故。查出整改隐患350余条。

四月份我队从材料管理上着手,改变了以往材料乱堆乱放的现象,材料员必须下料至指定位置,码放也必须按照要求码放,生产班组使用材料时,也必须放置在指定位置,余下的材料归放至材料架上。这一措施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材料的浪费,进一步减少了我队的材料消耗。

四月份,我队进行了全员复训,复训内容有矿规、矿志、入井常识、采掘安全、机电安全、运输安全、一通三防、防治水、应急避险等。复训合格率达到了100%,通过复训进一步加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术水平。

6.写实性工作总结 篇六

【摘要】社会舆论借助其独有的控制工具--大众传播媒介,对整个国家生活包括政治民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众伦理观念的形成,负有一份特殊而不可取代的道义责任。但是,虚假新闻往往会误导受众,形成相反的结果。虚假新闻的出现,往往跟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有关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诱惑很多,压力也很多,政治,经济,人情等等都有可能成为道德沦陷的原因。同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更好的行驶大众传媒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道德缺失新闻真实性成因危害影响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对于新闻界来说,不管是从积极方面来说,或者从消极方面来说,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给新闻从业者提供了机遇。在年初的雪灾中,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准确反映灾情民意,热情讴歌抗灾救灾动人事迹,为抗灾救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5月,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新闻工作者为客观公正迅速报道中国人民的抗震救灾的消息进行了艰苦有效的工作,让全世界人民及时地了解了中国人民所面对的巨大灾难以及他们在灾难面前抗争的勇气、决心和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良知;8月,北京奥运会上,广大的新闻工作者用他们的镜头捕捉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用笔记录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用声音传递了一个个赛场内外的感人故事。与此同时,他们还把开放的北京、和平发展的中国的形象展现给了全世界。与此同时,“馒头颁布国家标准,方馒头寿终正寝“,“奥运期间《花花公子》等允许在华销售”,“华为万人辞职事件被认定无效”,“中石油三年将裁员8万”等等虚假新闻的出现,成为了始终缠绕在新闻工作者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凡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 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1虚假新闻的出现,直接反应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而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又作用与新闻工作当中,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新闻职业道德, 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 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2

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剖析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大量出现的虚假新闻正在冲击着现有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无

缘无故的产生,虚假新闻也是一样,它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必然或偶然的原因。

新闻工作者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其次才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也难免在工作当中出现失误。近些年来,在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加之新闻媒介或记者自身放松要求,随波逐流,频频出现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3

虚假新闻的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有时候一个假新闻的产生,形成到公开发布是由许多外界的合力共同促成,而非某一个简单的从业者进行独家制造。4从外界客观的看来,促成假新闻的出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外界诱惑现在社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在追求时效追求效益地今天,媒体工作者的压力是空前,每个从业者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作出新闻,一篇新闻匆匆而成,自然而然。同时,新闻从业者也是凡人,有时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金钱之类的利益,自然便会做出违背新闻客观性的的假新闻。前不久刚发生在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的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事件就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例子了。

2.单纯追求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抢新闻是业内的“真理”。从业者自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去尽快做出新闻,总有些从业者往往会采取闭门造车,直接导致假新闻的产生。有些记者进行采访,往往是匆匆的采访,匆匆的写稿,因而获得的只是表面现象,通常表面的信息经常会带有一定的迷惑性,这也就间接地造成了虚假新闻的出现。

3.进行推断和合理想象有时,新闻从业者为了做出独家新闻,并且取得轰炸性的效果,经常会通过一些自己的方式进行解读和推断,这样靠着想象般的推断,往往是造成假新闻产生的致命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受众对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世界所有国家制定的新闻职业道德,都把确保新闻真实性作为第一准则。5

4.政治压力在一些事关政治的事件中,迫于压力,往往会采取片面报道的方式,从而改变了新闻的客观真实的特点。并且剥夺了公众获取完整信息的权利。特别是以前,对于一些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采取报喜不报忧的做法,这自然会妨害到新闻的真实性。

5.网络转贴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同时网络的及时性,匿名性,病毒性传播的特点,注定网路成了一个假消息产生的“重灾区”。一些不负责任的编辑往往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不加选择,不加调查就轻易转载,从而一传十,十传百,假新闻也往往会在一瞬间变成公众眼中事实上的“真新闻”。

这些原因间接或者直接造成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地缺失,给新闻工作造成的恶劣

影响,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大大折扣,从而降低了在群众心目中地形象,不但会影响新闻媒体的声誉, 还会影响新闻事业的整体形象, 甚至影响到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新闻工作者对职业道德缺失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家丑不可外扬”是我们的文化劣根,许多地方政府以“掩盖本地负面新闻”为习惯,许多行业以遮掩行业丑陋的潜规则为习惯,我们这样许多庸常的人都有着讳疾忌医、报喜不报忧的心态——也许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可以这么做,但记者永远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承担着向公众报道真相之责任的职业。6

但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对新闻真实性以及舆论导向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基石,是新闻工作者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虚假的新闻报道,或凭空想像,或文题不符,或夸大其辞,或悖逆常识,几乎掏空了新闻的内核。不顾新闻的真实性,尤其是蓄意造假、公然炒作,无疑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肆意践踏!

2、误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虚假新闻不仅会造成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有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尤其重要的是,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引发社会**。73、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马克思认为:“人民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8事实证明,虚假新闻会直接导致公众失去对媒体的信任,由此产生的深层损害和长远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如果新闻虚假之风愈演愈烈,我们的受众就会陷入无所适从、惊恐不安乃至一片混乱的状态之中,到那个时候,整个新闻事业的公信力将会遭到严重削弱,甚至荡然无存。

4、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广大群众对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的认知,已经与对党和政府的充分信赖紧紧联系在一起。通常意义上说,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传播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渠道。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9但是,虚假新闻的出现,使媒体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在破坏了人们对媒体信任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5、形成侵权伤害,造成经济损失新闻报道总是和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负面报道、虚假传闻往往会触及到某些行业的利益,甚至会对一个行业造成致命一击。虚假

新闻往往是不真实的,往往会形成侵权,会带来不必要的新闻官司。而新闻工作者因为‘‘生产’’虚假新闻,轻则会在道德层面上的审判,重则可能要被追究相关刑事责任,赔偿经济损失。

但凡虚假新闻的出现,就会造成这样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是夸大、捏造某些政府官员个人功绩的正面报道,不以事实为依据,黑白颠倒,“个人形象”与事实真相在群众心中造成的巨大落差,势必会给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带来的损伤。另一方面是为制造轰动效应而主观策划出来的负面报道,无事生非,扰乱视听,使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政府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产生质疑。

三、如何解决当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缺失问题

虚假新闻让人深恶痛绝,它是新闻工作者的耻辱,是新闻工作当中的一颗毒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坚决的遵守职业道德,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

解决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不仅取决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健全与发展,更重要的是从新闻工作者自身找问题,从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方面着手,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减少、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

从职业道德修养的角度看,要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加强新闻从业者的道德修养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弄虚作假,不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力求全面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真实性。要做到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关键在于要有一种政治勇气,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有一种一往无前的行动决心,要不怕邪,不怕压,不怕舍弃个人的一切。102、加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出现虚假新闻的情况也很常见,其危害也很大,也是最应该避免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势必要掌握好一种尺度,尽量避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现象。同时,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在法律范围之内进行工作。对那些确实由于新闻报道失实造成侵权、毁誉及其它恶劣影响的,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应当主动承担责任,并及时承认错误,做出更正。113、加强制度管理,接受群众监督新闻媒介内部自身以及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制度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虚假新闻扼杀在摇篮之中。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对新闻界、新闻从业人员的监督,及时揭露虚假新闻的骗局,及时揭穿虚假新闻记者的嘴脸,形成虚假新闻人人喊打的合力,营造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12另一方面,我国新闻传媒缺少外部监督力量,尤其缺少来自民间的监督力量,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也为虚假新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13因此,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并认真地纠正自身的错误,与群众形成一种互动互利的良好的氛围,积极地避免虚假新闻的出现。

制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应该从运用法律、规章等强制手段同提高新闻从业者自身素质两个层面上共同着手, 双管齐下, 才能真正让虚假新闻远离媒体, 远离社会!

结语

有学者著文指出:“ 媒介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 它的新闻产品不应只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担当起社会得了望者、守望者的责任, 这种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价值道德, 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14

但是,虚假新闻的出现,不仅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而且严重破坏影响了党和政府新闻宣传职能的履行,失去了新闻真实性,无异于自毁根基,媒体将失去发展的基础。

媒体最根本的社会责任,就是为社会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全面深入地阐释、分析,并提供一个可以充分表达民意的意识平台。15在人们以积极的心态营造和发展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媒体的积极功能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在具体的传播和经营活动中, 仍然有一些假新闻和低级趣味的报道出现, 某些媒体的失范行为禁而不止。16所以,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须从道德思想教育上、行为规范建立上、道德观念确立上,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长远的效果。17

总之, 制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应该从运用法律、规章等强制手段同提高新闻从业者自身素质两个层面上共同着手, 双管齐下, 才能真正让虚假新闻远离媒体, 远离社会!18

参考资料

1、郑保卫《呼唤新闻良知杜绝虚假新闻——浅谈虚假新闻与道德误区》 《新闻界》 2001年 第2期

2、刘娜娜《虚假新闻折射新闻职业道德——加强新闻职业道德之我见》《攀登》(双月刊)2008年 第27卷(总第161期)203页

3、孙 慧 周启超《铲除虚假新闻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原因探》《新闻前哨》第11期2005年11月2日

4、向隅传媒江湖--颠覆传媒

5、康来成《从“2006 年十大假新闻”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与操守的缺失原因》《中华新闻报》 2007 年9 月5 日

6、曹林《封口费缠身的记者节没有荣耀只有雪耻》 《中国青年报》2008年1

1月07日

7、孙云合《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团结报》2006年6月27日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一卷第233页

9、常聪《虚假新闻报道的成因与危害》 《新闻传播》 2007年第10期

10、郑保卫《新闻职业道德误区之一——虚假新闻——新闻伦理学讲座之五》《军事记者》2001年第7期 总第486期

11、郑保卫《新闻职业道德误区之一——虚假新闻——新闻伦理学讲座之五》《军事记者》2001年第7期 总第486期

12、孙云合《虚假新闻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团结报》2006年6月27日

13、蔡骏《对虚假新闻泛滥的几点反思》 《新闻传播》2006年 第三期

14、方延明《解读新闻文化的价值观意义》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

15、冷松刘国明《媒体社会责任特质浅析》《青年记者》 2008年9月

16、徐文策 郭义富《“纸馅包子”缘何出笼?——兼对媒介失范的反思》《声屏世界》2007年8月

17、贺伟志《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初探》 《娄底日报》2008年8月6日

7.写实性工作总结 篇七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社会背景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将生产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以及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 与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大师工作室的建立, 旨在给技能大师创造一个环境, 提供一个平台, 更好地发挥技能大师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 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11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就公布了第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名单, 拉开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我国实践的序幕。中央财政对每个工作室提供10万元的补助资金, 首批建成1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年5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实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试行) 》通知。各省市在中央带动下积极开展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工作。

二、非遗传承的社会背景

非遗传承是全社会的历史责任。非遗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 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非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它是地域文化和精神的重要承载, 彰显了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与多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身份完成了从“草根文化”到国家“文化象征”的转变, 并且被赋予“民族文化基因”的意义。例如, 苏州非遗资源丰富, 名目繁多。2007年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有苏州玉雕、苏州核雕、苏州石雕、苏灯、苏州泥塑、苏州碑刻、苏州民族乐器、常熟花边8个项目被列为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这充分说明了苏州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的辉煌, 以及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和影响。然而,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蔓延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一些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

到目前为止, 苏州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1人, 省级传承人87人, 市级传承人上百人。其中, 有众多行业技能顶尖的专家高手, 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 积极打造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 这必将是今后非遗传承的一个重要举措。现有的非遗传承人、行业领军人物大都是集中在商业街区或文化街区的自我个人带领下的工作商业运营模式。众多非遗项目中有成功者, 如苏绣、核雕、玉雕等。然而, 大部分的非遗项目传承上处于极度困难之中, 有必要将非遗弘扬引入到本地高职校中。尤其是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国内外专题研究较少, 大都停留在大师师徒传承和行业营销推广的实践研究方面, 而在高职校的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研究是少有涉足。

三、有关高校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的研究现状

当前, 在高校培养非物质文化专业人才的研究, 重点在如何培养传承非物质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 这是关键所在。有学者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公约》中提出的一个跨学科概念。高等教育教学课程应设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课程, 使高等教育在传承文化遗产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培养出专业人才, 反馈到社会中发挥作用。尤其是文化遗产丰富地区的院校, 都应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传承及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也有学者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保护中的学科建设问题。

有关苏州高校 (高职校) 保护与传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 国内涉及这方面研究的文章数量不多, 偶有提及。目前, 该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研究起步晚、数量少。20世纪90年代, 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的整理上, 研究缺乏深度和新意。 (2) 研究方向单一。很多的学者都只是对传承教学的研究, 很少有人对工作室创新方面进行探讨, 因而缺少新意缺少时代感。 (3) 缺乏将高校 (高职校) 与非物质技能大师相连的研究。传承基地建设与传承技能大师之间的软硬件结合建设领域研究相当少, 所以在这方面还显得很薄弱。可见, 传承本地非物质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样, 地方高校 (高职校) 与非物质文化相关联的工作室研究就显得更有意义。

四、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高职校间的深度合作有待加强

在2012年3月,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项目, 以发挥高技能领军人物带徒传技作用,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至此, 我国各省各地的技能大师工作室逐步推广起来, 并涉及了更多的领域。例如, 2014年12月举行的湖北省民间工艺传承技能创新与提升研修活动上, 湖北省人社厅扶持百名民间工艺传承人才建立个人工作室, 给予每个工作室15万元经费支持;2014年7月宁波鄞州区钟公庙中学高级教师何贤顺成立了个人非遗工作室;2010年10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非遗工作室等。

总之, 在高职校中分层分类组建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工作室形态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保护继承、培育传人、研发创新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在推动非遗技能的传授、非遗产品的创新、非遗数字化的保护、非遗行业的交流、成果展示推广等多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 构建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与系统, 可为非遗技能沿袭、非遗文化弘扬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柴剑峰, 井安.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19) .

8.写实性工作总结 篇八

一、 写实性电影艺术表现技巧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根据安康紫阳籍作家李春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一部彩色故事片。影片开创了中国实名制电影之先河,是一部充满了紫阳地域文化风情,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片。以实名实景的形式将安康民俗、安康山水、安康紫阳民歌展示在国人和世界面前,有利于向全世界推广安康和陕南民歌,提升安康的城市形象,展现陕南的人文历史和精神风貌。

电影讲述了改革开放时期的陕南地方城镇——紫阳县城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土生土长的紫阳县城汉江边的姑娘刘小漾,从小就对唱歌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梦想踏进艺术学院的殿堂,以其实现自己儿时的音乐理想。父亲刘在水时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对女儿百般呵护,恩爱有加,为了让女儿美梦成真,顺利考入省城艺术院校,他未经女儿同意请来了家庭教师,在县剧团担任指挥和民歌研究的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冯冈辅导女儿学习声乐。

时光荏苒,刘小漾的声乐水平在不断进步,正值青春年华的冯冈和情窦初开的少女刘小漾也渐生情愫,坠入爱河。这对于官场想要“转副为正,官运升迁”的父亲刘在水来说,自然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因为张县长曾几次向他点破了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学锋与他的女儿刘小漾结为秦晋之好的意图,也暗示了可以给他一个“升格”的机会。在官场仕途与女儿感情的权衡之中,刘在水可谓绞尽脑汁,用心良苦,计划达成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一方面能使女儿踏入省城艺术院校深造,实现音乐梦想;另一方面又能与张县长结为姻缘,自己的官职得以升迁,爱女今后也能以公务员的身份在门当户对的婚姻中幸福生活。然而这个如意算盘的最大障碍就是女儿与冯冈这段“节外生枝”的爱情。因为担心女儿和冯冈情感的演变,父亲对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进行暗中以摄像头监视的约束行动。最终,在这场纠缠不清的“暗恋”中,刘小漾如愿以偿地考取了省城高校。临行之时,二人约定,等待小漾毕业归来,共同振兴他们所热爱的紫阳民歌。与此同时,一直追求刘小漾却得不到垂青的张学锋,也踏上了从军的征途。

画面一转,从大学毕业归来的女儿回到了紫阳,带着满心欢喜的刘小漾想与她的白马王子冯冈重续他们的爱情与理想,却在不经意中发现了冯冈与表姐的“隐情”。一天晚上,在父亲再三的催促下,刘小漾在无奈中护送转业回来而醉酒她家的昔日追求者张学锋时,阴差阳错的受到张学锋狡黠的欺骗而被迫与他发生了关系,从睡梦中惊醒的她不甘屈辱,甚至咬掉了张学锋的一截舌头……

影片接近尾声时,刘小漾再一次向住院归来的张学锋表明断绝来往的态度后,急切地寻找冯冈,在冯冈家当她看到了不敢相信的冯冈和他所谓的表姐同居的一幕时,她彻底崩溃了、绝望了,再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痛苦失声地离开了冯冈家,跌跌撞撞地奔跑着,长镜头移动下的紫阳大桥是那么漫长,仿佛一生也难以走完,此时张学锋也不失时机奔向她,在她跌倒之时,扶起她走向回家的路,最让人难忘的是小漾虽然被牵着往前走,但是仍伤心的看着身后桥下恋人的家,她是多么希望冯冈能像第一次那样在身后追过来把她背回家去,三次伤感的回头没有唤回她内心的期盼,这是最让人难以忘记的转身,也是影片中最为凄美动人的一幕。

镜头移动,火车上,冯冈带着浓浓的悲哀和他的表姐去了南方寻找他的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走了小漾的心,也破碎了他们一起种下的理想,把痛苦和伤感留给了自己,也留给了别人。然而,真正打动观众的地方在于,影片触目惊心地展示了女主人公刘小漾的理想爱情逐渐走向破灭的过程,展示了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念对理想爱情的凶残迫害。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令人感动之余还能发人深思,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佳作。

二、 电影的艺术构思与文化内涵

紫阳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歌之乡,紫阳民歌是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也是陕南民歌的杰出代表。《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紫阳民歌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首歌曲。据考证它产生于明朝以前,是一首原生态的地方民歌,这首歌词全部都是安康地区紫阳农村的地道方言,“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是地道的陕南口头语,一般是指对自己的晚辈、亲人,包括儿女、情人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来的疼爱,即所谓“爱的不得了”,才用这种看似诅咒的语言表达方式。电影充分把紫阳的优秀文化元素融进这部主流艺术片中,以紫阳非物质文化、茶文化、民歌文化为主线,以爱情故事为载体,以主题音乐为烘托,使这首民歌贯穿全剧。电影中人物对白皆以“陕西、安康、紫阳”实名出现,紫阳民歌皆由当地原生态民歌手表演。“安康紫阳”作为故事发生地以电影胶片形式首次被搬上银幕,把传唱了几千年的紫阳民歌和紫阳富硒茶首次以电影的方式介绍到全国乃至世界,也成为陕西省对外文化交流的长效品牌作品。

作为一部主流文艺片,它剥离了现实中的浮躁,电影中原生态的民歌,缠绵悱恻的爱情都让观众有一种清新扑面而来的感觉。《郎在对门唱山歌》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国内首次以行政区划实名制的方式展现陕西南部安康和紫阳的文化风貌;二是创作上在国内首次采取现实题材未来时的表现方法,展现了2015年的安康紫阳;三是影像在国内影片中首次全部采取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四是在省内弥补了陕南影视题材的缺憾,填补了近年来省内缺少主流文艺片的空白,为观众带来了一顿丰盛的音乐文化大餐。

作为反映当代人精神困境的艺术片,此片表现了青年人在人生转折期,面对社会和事业、情感与婚姻的困惑和艰难选择,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展现了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安康紫阳民歌和风土人情,在人物和剧情的处理上兼具现实性和艺术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陕南生活画卷,是近年来难得的现实主义的西部电影佳作。

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对宣传陕南文化、推动陕南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具有穿透性,无论文学创作形式如何,文学讴歌的内容都是永恒不变的,人们都是在追求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郎在对门唱山歌》恰如其分的反映了这个主题。其次这部影片采用实名实景拍摄,可以实现经济与旅游的良性循环,通过电影的推广,吸引人们走入安康,发展安康。旅游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郎在对门唱山歌》剧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 电影音乐与陕南民歌文化传承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由中国第六代颇具乡土情结的导演章明执导的,这部在上海电影节夺得五项大奖的影片的成功至少具有几个意义:首先,对紫阳当地的宣传;其次,它让我们把目光经由紫阳民歌投射到中国各地的民歌;第三,让我们重新去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算不上完美无瑕,但是足于满足我们在一部影片中对美的需求。

音乐是电影艺术最重要的表现因素之一,不可或缺。本部影片的主题音乐第一次出现是在刘小漾家的露台上,当县剧团的演员唱起了这首当地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时,迎来了电影剧情的第一次高潮。这是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遇,电影中,随后的每一次《郎在对门唱山歌》歌声的响起,都是两个人情感的一种催化剂。让人忐忑的是二人在民间收集民歌时,傍晚在河边刘小漾一个转身的瞬间,极赋伤感色彩的钢琴音乐忧伤中带着沉重的和弦缓缓流泻出来,这段音乐恰似两个人情感危机的伏笔。当采风完冯冈一回头发现小漾并没有紧随其后时,他返回石板桥上心情沉重地拥抱了小漾;暗淡忧伤的音乐表达了两人似近而远,似远又近的关系,仿佛两人爱情悲剧的一声叹息。

《郎在对门唱山歌》这一作品的成功推出,势必会对陕南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首先,这部影片极大的丰富了汉水文化,紫阳民歌是汉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被陕南人民广泛传唱,但民歌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而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紫阳民歌的反复吟唱,是用一种新的形式来展现民歌风采的,它丰富了紫阳民歌的内涵,提升了紫阳民歌的层次。这部实名制电影的问世,一定会推动紫阳民歌的发展,推动安康地域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影片开创了中国实名制电影之先河,其中没有商业元素,是一部充满了紫阳地域文化风情和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影片的长镜头拍摄,形象而生动地展示了陕西紫阳的山水地貌、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同时也把当地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影片采用未来跨时空的拍摄手法以表现故事情节,这种手法作为拍摄电影的方式是非常新颖的。故事的内容既有民间歌手演唱的传统紫阳民歌,又有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小桥流水人家,完全是紫阳的实景,紫阳的山水、小巷、街道、大桥、古城门。唯美的镜头赋予了影片特有的诗情画意,古老的曲调丰腴了紫阳民歌翱翔的翅膀。

导演章明以《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首民歌贯穿影片,用优美动听、纯粹的歌声为整个影片注入了闪亮的生命力和淡淡的哀伤之情。民歌的明线和爱情的主线相互交织,缺一不可,民歌是爱情的桥梁,爱情是民歌的翅膀;可谓歌中有情,情中有歌,因此影片是一部具有良好精神导向和艺术价值的电影剧作。其中最为特别的是,影片将安康紫阳很多最具人文特色的文化符号,例如:紫阳民歌、紫阳富硒茶、紫阳蒸盆子、老城门、青石板台阶等地方元素展现在影片中,不仅让全国人民了解了紫阳,更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到陕西南部地区的生态文化特征。

上一篇:关于国药控股天津有限公司的考察报告下一篇:我家乡趣事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