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

2024-10-08

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精选8篇)

1.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 篇一

华光学校教师师德行为规范条例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成长。为了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规范教师形象、口语、行为习惯,有效地投身教育教学,特制订如下规范条例:

一、全体教师在校上班期间必须衣着要端庄,注意仪表,有校服必穿校服,男士可打领带,严格杜绝衣衫不整、身上污迹明显、头发零乱等现象;严禁穿拖鞋、穿短裤、穿超短裙上班,发现一次罚5元;严禁男士留长发;严禁染黄头发。

二、认真严格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学生要如同春风润物,以理服人,体罚(公开长时间罚跪学生)打学生扣5元;家长来校投诉,情节严重者扣10—50元;体罚打学生三次以上作自动离职论处。

三、文明行事,进他人房间要先敲门打招呼,经过他(她)人允许后方可进,严禁在异性教师宿舍随便进出;离开房间坐过的椅子要推进去摆放好;严禁在办公室或房间乱翻他(她)人的资料与物品;严禁随便带学生进宿舍楼。

四、同事之间要团结,互相尊重,洁身自爱,见面要打声招呼问声好,强化合作意识,公平劳动取酬,严禁拉帮结派闹矛盾,经调解屡教不改者给予解聘。

五、讲究公共与个人卫生,勤整理宿舍叠被子,后勤处有定期检查,有两次以上受点名批评者每人次扣5元;严禁乱丢垃圾、烟头、纸屑;严禁在公共场所抽烟,发现上班期间有在教室抽烟者,每人次扣10元。

六、爱岗敬业,积极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要有礼貌、热情,严禁与家长说话语言粗鲁、态度生硬;在教室坐着讲课(早读与学生考试作业除外),每人次扣10元。

七、勤关电水源,节约用水用电,有复印资料要用电脑与一体机找电脑教师,严禁动用

一体印速机;在办公室打私人电话(聊天)超过3分钟,每人次扣10元。

海珠区华光学校

2010-10-10

2.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 篇二

“失范” (anomie or anomy) 一词源于希腊文, 在16世纪的神学中是指不守法, 尤其是亵神。涂尔干首先将“失范”引入现代社会学, 是指当社会规范不存在、不得力或相互矛盾时, 在个人和社会中都会出现混乱状态。其精神实质是“失常”、“无规范”。现行社会学著作普遍将其定义为:“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破坏性越轨行为。”中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相对较特殊, 中职校的大部分学生是中考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这些学生正处青春期, 与普高学生相比他们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 较难管理。而教师队伍又是学校的核心, 教师的失范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现实中教师的失范行为是不可避免会发生, 学校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良好环境, 如何作为教师的坚强后盾, 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减少失范行为是中职校管理层必需面对的一个问题。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长乐职业中专学校、莆田市城厢区职业中专学校、仙游县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清三华职业中专学校等6所省内职业中专学校教师120名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10份, 有效回收率为91.7%, 其中男性39名, 女性71名。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和Internet查阅大量有关行为失范及教师的行为规范等文献资料, 了解行为规范及行为失范的相关情况。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韦伯的“理想类型”理论及前人对失范的研究成果, 结合中职校教师的工作特点, 自制了中职校行为失范调查问卷。量表采用李克特式量表 (Liker-type Scale) 法, 量表填答方式以5点式计分的方式, 由“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有时符合、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构成, 分别计5、4、3、2、1, 得分越高说明中职校教师的行为失范率越高。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均达到发放问卷的条件。

3.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输入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 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的类型划分。

1. 目的取向型行为失范。

目的取向型行为失范是指行为失范者采用违背教育规范的手段谋取个体或群体利益的失范行为。这种行为仅仅是个人的失范行为, 但也可能是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其特征是:目的是理性的, 手段是违规甚至违法的。这种行为可能是物质利益驱使下的理性选择, 也可能是社会学习和模仿的结果。

2. 价值取向型行为失范。

价值取向型行为失范是指行为失范者的价值观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相违背而造成的失范行为。主要是指中职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违背学校主导目标、价值观, 违背了教育教学的规章制度。

3. 情感型行为失范。

情感型行为失范指为了满足生理、心理或情感上的需要而做出的失范行为。这类行为的共同特征是:行为目的既非功利性的, 也非价值取向, 而是个体需求引起的。如教师本身感情受挫, 在学校辱骂、体罚学生进行发泄。

4. 传统型行为失范。

传统型行为失范指行为失范者没有主观上的失范构想, 仅仅是因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教学的规范对中职校的学生造成的失范行为。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中职教师的行为失范各维度得分情况。

经统计, 中职教师行为失范的各个维度按每题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价值型行为失范、情感型行为失范、传统型行为失范、目的取向型行为失范。从表1可以看出: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各维度的每题得分平均值都小于理论中位数3, 说明福建省中职校教师的失范行为现象并不严重。而就目的取向型行为失范得分来看, 平均分为29.88, 标准差为5.521, 高低分差距比较大, 可见中职校教师目的取向型行为失范个别差异情形颇大。但从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各维度的每题得分平均值来看, 中职校教师的行为总体上是符合教师行为规范的, 失范行为不占主流, 而平均得分较高的是价值型行为失范和情感型行为失范。

(二) 不同性别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的差异性分析。

经检验, 在行为失范的目的取向型行为失范、情感型行为失范、传统型行为失范的三个维度上, 中职校男性教师的得分高于女性教师, 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在价值取向型行为失范的维度上, 中职校男女教师的得分相差无几, 且也不具差异。这说明中职校男教师发生行为失范的程度高于女性教师。从表2可以看出, 在目的取向型行为失范维度上, 中职校男、女教师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这与中职校男女教师在家庭压力上的差异有关。男教师在家庭及社会上承担更大的责任, 承受更大的压力, 而这些压力在中职校教师岗位上得不到解决。表现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能尽职尽责, 其教育、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 中职校男教师在与同事、学生沟通能力上不如女教师, 在处理问题上不如女教师细致、耐心。而女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上比较耐心、冷静, 有比较强的亲和力, 能够容忍教师、学生犯错。在传统型行为失范上, 中职校男教师表现出来的厌岗怠业比女教师相对严重。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件繁琐的工作, 要求教师不但要细心、耐心, 而且还要经验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三) 中职校不同学历教师行为失范的差异性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中职校教师在行为失范的各个维度上不具差异, 见表3。这说明学历的高低不是决定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因素, 但学历的高低对业务水平、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高学历人员能更快地接受、理解本行业的新知识, 并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 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能更合理、更科学地进行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

(四) 不同年龄段的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的差异检验。

经检验分析, 四个维度不同年龄段的中职校教师之间不具差异性。从表4可以看出, 不同年龄段中职校教师在四个维度上不存在差异, 说明各年龄段中职校教师都能发挥本年龄段的优势和工作态度, 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具体原因归结如下:一是中职校青年教师虽然缺乏教学经验, 但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 对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工作热情高, 未产生职业倦怠, 因而态度积极、认真, 且青年人的教学理念新颖, 接受能力强, 较少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二是中职校中年教师受到工作、家庭、社会的压力, 往往处在超负荷状态, 体验更多的职业紧张。但中年教师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技能、教学经验, 有较强的教学、协调能力, 是教学中的中坚力量。三是中职校老年教师虽然在年龄和精力上存在不足, 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 职业技能与教学经验相辅相成, 善于多方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 能熟练、恰当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受到教师学生的尊重。

(五) 造成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因素。

1. 中职校教师职业声望及社会偏见的影响。

中职教育虽然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中职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并不高, 职业声望也远远低于普通高中教师。目前社会对职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 职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国家也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并不高, 总认为职业教育是对那些被普高教育淘汰学生的回收, 长期被认为是“二流教育”。作为中职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与其他教师相比有巨大反差, 再加上社会对工人的偏见, 这些传统的不合理观念无形中影响中职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打击中职校教师的自尊。这些都是中职校教师失范行为产生的诱因。

2. 招生任务繁重、职业压力大。

招生、就业决定一个学校的定位发展, 目前, 普通高中及高等院校全面扩招, 加上社会对学历的盲目追求, 致使中职校招生面越来越窄, 招生越来越困难。中职校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把每年的招生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为了能在每年的中职生源大战中取胜, 各校想尽一切办法, 动用全校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 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甚至有的学校把招生指标分配到教师身上, 这样就加大了中职校教师的职业压力。如沉重的压力得不到缓解、疏导, 使健康的心理就会发生扭曲, 他们就会做出非理性的行为选择, 很容易引发失范行为。

3. 法律意思淡薄。

中职校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差、思想品德修养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开小差、顶撞教师、同学关系不融洽, 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现象。针对这些, 有的教师采取“以暴制暴”简单的教育方式, 通过语言训斥、恐吓、体罚、请家长等进行教育, 这些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方式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反而不利学生的身心发展, 甚至起到反作用。而中职校教师忽视法律知识的学习, 对教育法存在片面的理解。这也是中职校产生失范行为的原因之一。

四、中职校教师失范行为的调控对策

第一, 加强师德教育, 提高中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二,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提高中职校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能力。第三, 强化法制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第四, 健全管理体系, 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第五, 完善赏罚机制, 保障中职校教师正当利益;第六,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加强职业素养培训。

摘要:中职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教师中不同程度存在失范行为, 他们的失范行为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为了了解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状况, 本文对福建省部分中职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研究福建省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状况, 探讨中职校教师行为失范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 并提出调控对策, 对提高中职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师行为失范,调控对策

参考文献

[1]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 .石鸥.教学病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3.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 篇三

关键词:信息时代;文明上网;公民的责任

1993年美国推出了一项“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这一波信息化浪潮很快席卷到中国,今天的中国也处于网络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上网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潮与市场逻辑的共同作用,使得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在这个时代得到迅速膨胀与彰显。“网络”本身并不会带来什么负面作用,但是“网络+个体”却是滋生出不少问题。当前的中国已进入了一个“自媒体”时代。随着QQ、微博、微信、贴吧等各种网络平台的开发,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这些网络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情,或是跟帖转帖,每个网民都是一个“小喇叭”,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惊人的速度。而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上网,除了网络收发信息的便捷性,以及高科技产物本身所带人的趣味性和新奇感以外,恐怕有些不法分子还怀有其他一些不正当的目的。由此产生的不文明上网的诸多现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团结、安全。学校教育应密切关注这一现象,对教师学生加以引导。

一、不文明上网的危害

1、不文明上网给国家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显然新自由主义思潮所推崇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也侵蚀了网络,造成了部分人群不守“网德”,极度自私,出言不逊,恣意妄为。一种典型表现就是借助网络蓄意造谣生事、诽谤他人。近些年的“秦火火”即是一个典型事件。案件主犯试图组建网络推手团队,伙同他人,通过微博、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组织策划并制造传播谣言、蓄意炒作网络事件、恶意诋毁公众人物,以此达到公司谋利的目的。当然也有分析人士从心理学角度认为,案件主犯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吸引公众眼球脱颖而出。且不论其真正用意和目的是什么,单从案件本身的社会影响来看,此类案件显然是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2、不文明上网给国家带来了不团结的因素

在今天,网络显然是舆论激辨的新战场,不同的思想、观点在网络找到新的交流、交换的空间,但是今天的“网上冲浪”把戾气当风气,网络俨然成了编造是非、造谣生事的土壤,用造谣博人眼球,用污蔑代替批评,民众的价值观极大受到误导、扭曲。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不排斥多元化,但是在价值重构的道路上多元价值必须与核心价值统一。近些年,编造雷锋生活奢侈情节,炒作“郭美美炫富事件”,尤其是恶意地贬低榜样人物、夸大负面新闻,造成民众价值观混乱,最终必然影响到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不文明上网给国家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

今天的互联网平台不文明上网的另一种典型表现是大量植入“网络牛皮癣”。“牛皮癣”本是医学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皮损的慢性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它具有发病初期比较隐蔽、中期迅速扩散的特征。目前在网络上,随处可见诸如此类的“小广告”或“链接”,黑客通过隐形篡改技术在被攻击网站的网页植入暗链,而这些暗链往往被非法链接到色情、诈骗、甚至反动信息。这些信息就像“牛皮癣”一样在无形中扩散和蔓延开来。尽管手段更为阴暗和隐蔽,但其弊端与后果是轻者上当受骗,失财失物,严重者直接上升到国家安全角度,短期成为反华势力得心应手的工具,长期必然对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二、文明上网的有效路径

应当看到,虽然上述案件的始作俑者在广大网民中只占极少数;然而,假如广大网民不加分辨地加以跟风和转帖,那无疑是成了这股恶势力的助推手,使其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心理学分析认为,从众行为往往具有非理性的特征,会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状态。如今,网络这一沟通媒介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从众行为进入了集中爆发期。尽管这已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真正有理性、有远见、有原创、有正能量的见解和观点还只是占少数。

所以,“文明上网”不只是对这少数不法分子做出惩戒的小事,而应成为全民共同为之努力的大事;如果从公民道德层面来加以规范,网络空间的自由表达必须要以爱国、爱人民为基本前提。

其一,政府应继续加强网络监管,掌握网络话语权。网络监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信息屏蔽技术”尚未达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所以还需加快对相关软件的研发。在现有技术下,政府应积极参与网络交流,及时辟谣,及时回应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做到政务公开,做到透明执法。最终要落实到取信于民、为民服务。

其二,公民需自觉遵守《文明上网自律公约》,传递正能量。根据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可见,真正传播正能量还是要依靠占中国总人口近一半的这些网民。《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的发布,即是号召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在以积极态度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始终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

其三,社会传媒要加强自律,在整个社会形成文明上网的舆论氛围。应让人们看到,诸如“上网”这类日常生活的小事实则关乎国家稳定和民族兴亡的大事,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上网需谨慎、上网需文明,在全社会营造文明上网的良好氛围。

加强网络监管毕竟只是外因,心系祖国文明上网才是真正的内因。内因是决定因素。而这一内因和内在动力的形成,仍需建立在对“爱国”的本质——个体与整体的统一——的认识基础之上。

4.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 篇四

专项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鲁山县教体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强化学校管理 规范教师行为实施方案》的通知,为端正办学思想,规范教师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我们在开展的专题教育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文件、查摆问题、整改等一系列的专项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学习阶段

一、制订方案

10月19日鲁山县教体局“强化学校管理,规范教师行为”专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我校根据县教体局的工作部署,立即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讨论制订了仓头中学关于“强化学校管理,规范教师行为”专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又相应出台了“双学双比双争”活动意见,为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这一活动及阶段的主要任务,使这一活动在紧张有序地工作中进行。

二、召开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

为使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学校教育活动入脑、入心,我校又于23日召开了全体教师动员大会,进行了思想大发动。通过这次大会,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此次活动的认识,为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及讨论。

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学习了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鲁山县中小学教师十条禁令》、《鲁山县中小学教师六做到》、《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办班补课的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其他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等。

四、开展了专题讨论,明确了具体要求。

在学习的基础上,大家一起紧紧围绕: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如何规范师生行为;如何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德育和法制教育如何开展;如何开展好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工作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各学校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等问题都有了深入的理性思考,为第二阶段的查摆工作奠定了基础。

自查阶段

一、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情况。

1、师德建设常抓不懈

领导重视,师德建设始终列入学校日常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学期先后多次专题开会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要求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采取了自学、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力求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

2、健全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和德育工作制度,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

3、加大管理力度,经常自查自纠

校领导把师德师风作为重点问题,在教职工大会上反复宣传,明确要求。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效率、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要求全体党员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的楷模。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年度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重视班级管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经常开展探讨德育理念、交流工作经验、观摩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理论等多种形式,提升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重视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检查。每年评选、表彰若干名优秀班主任,对实绩突出的班主任,在考核评优上予以优先考虑,以激励先进。

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

各学校基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安全方面做到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着力构建“平安学校”。

由主管领导和班主任组成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对校园重点部位的设施建设和定期检查工作。加强对校外人员的管理,严防发生侵害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维护学校稳定。进一步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管理。食品卫生检查领导小组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并积极整改。学校积极配合、主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及时予以纠正,对问题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食堂承包者的管理,同时对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失职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处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杜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健全住宿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作息制度,实行住宿点名制度,请假制度,不得无故缺住;宿舍内严禁留宿他人,除照明外,严禁使用其它电器,严禁使用明火,严禁打牌、喝酒等妨碍他人的活动。做好宿舍卫生健康工作和防火防盗工作。

为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安全工作落实天天督查﹑周周宣讲﹑每月小结。

三、规范办学行为情况

1、规范教师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我校教师没有从事有偿家教、有偿补课。

2、规范教学行为。一是围绕“一个中心”:以“引领学校常规的教研,帮助和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教研工作为中心。二是营造“两个氛围”:营造适应规范办学行为的 4 研训氛围;营造适应规范办学行为的课程实施氛围。三是抓住“三个环节”:强化师资培训;构建和谐高效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学科教学效果评价。四是强化四个意识:科学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人文意识。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我校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规定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严格做到“五要五不准”: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课,没有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没有随意增减科目;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没有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没有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检测要求,没有随意增加检测次数。

4、学生每日在校按时参加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执行节假日放假通知,从不占用课余、星期天和节假日时间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课;教师无有偿家教现象。

5、让学生有充分发展个性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6、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

教师能根据课标的要求,精选作业内容,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教师能分层并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没有用增加课业负担的方式惩罚学生。

7、不以学科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判定学生的好差,不按检测成绩或升学率给班级、学生排名次。学生检测成绩没以任何形式张榜公布。

9、教师对学生能坚持正面教育,基本上做到了无讽刺挖苦强行压制和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四、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情况

规范收费管理。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经费从公用经费中支出,没有自行以各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收费。

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物价局和财政部门制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贯彻落实办公经费的保障机制,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做到收支两条线。合理开支,没有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没有大吃大喝现象。

五、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应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方面再下功夫

2、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

3、教改教研气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原因分析

1、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不严制度不完善,工作中虎头蛇尾。

2、重结果、忽视过程性管理。

3、教学质量低下主要是教研气氛不浓、教法落后。

整改阶段

一、在班子建设方面

1、整改落实任务

针对在查摆阶段查出的问题,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做起。

①、对照个人查摆出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并主动向校督查组报告。每个人撰写出整改方案。

②、学校对个人整改报告进行了验收,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对于效果不好或整改不到位的督促其继续整改。全乡在11月25号前整改完毕。

③、检查学校制度,不完善的进行完善,并上墙。

④、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制度办事,踏踏实实做好学校工作。

⑤、组织岗位练兵与师德评优活动,评选标兵,以点代面,推动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⑥、加强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全面发展。针对前阶段查找的问题,建章立制,从根本上整治教育行风问题,规范教育行为,努力创造一流行风,促进教育发展。

2、整改落实目标及时限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针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整改工作,促使学校执教为民、科学执教、依法执教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行风和师德师风有明显好转,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努力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达到在本学年末教育教学质量上台阶。

3、整改落实措施

针对在查改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决定有针对性地抓好四个方面的整改工作。

①、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管理,以管理促发展,提高其管理水平。

②、进一步规范师生行为,形成“争先创优、团结互助”的风气。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育人环境。③、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整改违规补课、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后进生等问题。

⑤、加强检查、督促,提高整改质量。层层建立学校民主评议小组,定期对整改的项目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对整改的认识和态度,整改的进度,整改的效果,巩固措施等。对在检查中发现整改不力的,将通报批评,并进行处罚。对行动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将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规范办学行为方面

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学校管理

主要任务是:加强师风师德建设,重点整改违规补课、变相体罚学生、歧视后进生等问题。

在师风师德建设上,将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鲁山县中小学教师十条禁令》的规定,从严要求自己,做到不准讽刺、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对学生施以过重负担。不准在校内或对任教班级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不准擅自从事第二职业。不准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及学生家长谋取私利。不准无准备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迟到、旷课和随意调课。不准上课时使用手机。不准穿戴不检和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酗酒、赌博或变相赌博。

②为使管理走向规范化,使整改工作落到实处,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学校要制订“教师工作目标责任书”,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为人师表的要求,更好地树立教师育人的意识,使管理更规范。

③聘请行风评议员,确保学校整改取得成效,决定每期聘请学生家长为行风评议员,请他们关注老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师德师风情况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校,协助学校抓好班级管理和教师管理。

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⑤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不组织集体补课或有偿办班。

三、在依法治校方面

标本兼治,从源头上加强行风建设

1、在依法治教方面: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增强广大教职工的法制意识,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教育执法程序,规范政务管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和校务公开制度。

2、在队伍建设方面:强化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完善岗位职责,加强检查考核,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政务财务公开方面 规范收费,主要整改任务是:规范收费,制止乱收费、滥发教辅资料,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①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收费,不自立项目,自定标准及搭车收费;

②每次收费有公示,做到阳光收费;

③每次收费发放家长书,及时与社会、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五、推进素质教育方面

在素质教育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加快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进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的转变教学思想。以先进的理念作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2、面对学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活动课程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给学生一些创新方法,教育学生多读书,为创新奠定基础。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教师行为,整改是关键,我校将按照县教体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整改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做到以改促创新,以改促改革,以改促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

5.学校生活教师一日常规 篇五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学校生活教师一日常规

1、起床铃响前20分生活教师(含公寓负责人)起床,洗漱、叠被子、整理房间,关锁各层楼阁隔断门,但不得有任何响声影响学生睡觉。

2、起床铃响(各单元大门不得打开),立即检查各宿舍,确保:学生按时起床;上铺的同学先叠被子,后洗漱;下铺的同学先洗漱,后叠被子;值日生拖地,把垃圾送到本楼层的垃圾箱里。

3、起床铃事5分钟,一楼生活教师打开单元大门,学生可以走出公寓。生活教师按学校的纪律、卫生评比标准检查各宿舍学生的纪律、卫生情况,并认真记载、扣分。

4、起床铃响后20分钟,一楼生活教师关闭大门,不得让学生随便出入,对未出门的要记入纪律记载簿。然后打扫卫生,把本楼层的垃圾送到学校垃圾处理站。

5、早饭前5分钟,公寓继续关门,公寓中心负责人组织生活教师进餐厅,指导、考核学生用餐。确保:学生在餐厅用餐,不把食品带出餐厅;把食品袋等杂物放进垃圾箱。对不服从管理,把食品带出餐厅或乱扔杂物的,如实记载、扣分。

6、学生用餐完毕后,生活教师再一起进餐。

7、早饭后至上午第一节课前,学生无政教处批条不得进公寓。

8、早饭后继续打扫公寓卫生。10点前由公寓中心负责人带领各单元负责人检查各单元各楼层生活教师的卫生工作,记载、扣分列入当月对生活教师的考核、奖罚。各单元负责人组织本单元生活教师开短会,公布检查结果,讨论工作。

9、午饭前5分钟,公寓继续关门,公寓中心负责人组织生活教师进餐厅,指导、考核学生用餐。确保:学生在餐厅用餐,不把食品带出餐厅;把食品袋等杂物放进垃圾箱。对不服从管理,把食品带出餐厅或乱扔杂物的,如实记载、扣分。

10、午饭后,公寓开门,学生可以进公寓休息。生活教师要督促学生严守纪律,不影响他人休息。对串门、吵架等违纪行为要记载、扣分。

11、午休起床铃响,按督促学生起床上课,生活教师检查各寝室的卫生。

12、下午2点至4点,生活教师休息。13、4点至4点15分打扫包干区卫生。14、4点20分,生活教师带纪律、卫生记载簿,到本单元负责人处汇总(从前天下午4点20分至当天下午4点20分),然后单元负责人到公寓中心负责人处汇总,公寓中心负责人再上报校长办公室,在学校《纪律、卫生评比栏》公布。

15、晚饭前5分钟,公寓继续关门,公寓中心负责人组织生活教师进餐厅,指导、考核学生用餐。确保:学生在餐厅用餐,不把食品带出餐厅;把食品袋等杂物放进垃圾箱。对不服从管理,把食品带出餐厅或乱扔杂物的,如实记载、扣分。

16、早、午、晚饭后,生活教师按要求打扫餐厅卫生。

17、晚饭后开门,学生进公寓洗漱,按时催促学生离寝上晚自习,公寓关门。

18、晚自习后,公寓开门,学生有秩序地回到寝室,生活教师核准各班级学生人数,再请护送学生的班主任签名,然后督促学生洗漱、睡觉,对不守纪律(串门、吵架)等行为要如实记载、扣分。

19、熄灯铃后,检查、督促学生立即睡觉。对熄灯后打牌、抽烟、喝酒、吵闹等违纪行为,要如实记载、扣分。

20学生都睡觉后,按《消防法》规定各层生活教师必须打开楼道隔断门,否则追究有关生活教师的责任。生活教师全楼层巡视完毕后,可以回值班室休息。

21、生活教师的具体工作休息时间均按学校同期公布的作息时间表执行。

22、本规定自2011年4月13日执行。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6.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基本规范 篇六

教育教师常规是指教师必须遵守执行的势头规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的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使我校教师教学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Y

一、备课

备课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1、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好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长同意,教导处审批后方可实施,中途变更授课计划须报教导处批准。

2、备课立刻银根趋利而无标的需求,一学生为主体学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教材;更新教学规律及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既能发电能力的实际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教师应将备课结果必须在教案之中,教案必须按课时认真编写,教案的详略应以利于教学实践为原则,教龄在五年以内或新任教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一周教案。

教师应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教案的检查。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教研组长要在教案上签字。

4、教案必须精心设计,与加利用已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练习设计

和师生活动设计等,提倡写教后感。

二、上课

上课是把教案转化成教学实践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正确过用教学方法,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目标明确。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做到紧扣目标,容量适中,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讲有中心,练有目的,精讲精练,分析精当,寓德于教,教书育人。

3.方法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充分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手段,要废除注入式,运用启发式,深入浅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4.基本功扎实。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演讲、解题、示范、实验操作,使用教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力,要用普通话讲课。

手语要规范、准确、能辅助教学,但不能依赖手语教学。

板书要正确、工整、清楚、精练、布局结构合理,讲课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科学严谨。

5.讲究艺术。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提问的艺术、板书的艺

术、实验的艺术、教态的艺术、学法指导的艺术。教师要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

6.反馈及时。根据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多向性,教师要上好每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信心的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知识,技能缺陷。

7.常规严格。教师应在上课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以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展有序,面向全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独立思想,质疑的时间和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要重视教学卫生,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就是要以身作则,上课不迟到、拖课、可提前下课,中途不擅自离开课堂,不随意调课、缺课。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练习、作业要有目的。练习作业要要符合学科特点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着重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设计练习、作业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并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地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练习、作业设计要具有思考性和可操性,为了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智力,教师设计练习、作业时,习题要典型,题型要多变,主客观兼容,难易适度,分布合理,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良好的发展。

4.练习、作业分理要适当,教师要精选和编制练习作业,注意课内外练习、作业合理配置,一般情况下,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中高年级段每天只能有半小时作业,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先做。

5.练习、作业要有规格要求,各学科都要有体现本学科技能特点的规格要求。作业要做到步骤完整,行款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正确,作业整洁,并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

6.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矫正,作业批改一律采用等级制。

7.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作业大检查,教研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作业检查。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和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培养特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辅导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要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做到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2.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组织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3.早读课教师要深入课堂解答疑难问题。

五、实验

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是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科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教师要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做好所需仪器、材料、工具的准备。

2.实验应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熟悉实验过程,实验前教师应先试做,以保证实验效果。

3.实验前要做好分组准备,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

4.实验课要讲清目的、步骤、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难做的关键性实验,教师应先演示。

5.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实验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要对实验情况进行登记。

六、成绩考核

考试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查,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1.明确考试目的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学校只能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

2.上好复习课,复习要全面、系统,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知

识要综合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技能技艺,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要突出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3.做好命题工作,命题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试题的难易要从易到难。题型设计应体现多样性,做到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试查。

4.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既有统一标准又要灵活掌握,看答题思路,鼓励学生创新,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考试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剖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6.积极创造条件,改革考试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

七、教学研究

实施素质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和规律,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健全教学研究的制度,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规和有关素质教育的论述,掌握教学规律、原则、策略、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习可采用教师自学的办法进行,每个教师要有学习笔记,每学期写一篇学习和实践的体会文章,学校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组织专项检查和考核。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学科教学目

标体系(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操作领域的知识能力体系),训练体系,学法指导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制定学科教学改革方案,开展说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学校要定期检查、评估教案,定期展示优秀教案。

3.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旧,汲取营养,引导教师着力解决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积级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增强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构建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研究型、创新性教师队伍,学校应组织教师通过专题调查,经过总结、实验探索、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目标和管理、教学原则和策略、教学方法和模式、学法指导、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每人每学期至少与一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争取在省、市级等刊物上发表。

特殊教育学校

7.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 篇七

领导行为 (Leadership Behavior) 是指组织中领导者引领群体实施战略和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和方式, 由任务行为 (Task Behavior) 和关系行为 (Relationship Behavior) 组成, 任务行为促进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关系行为促使下属对自我、他人及环境满意程度的提升。学校领导行为是指校长、书记和中层干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管理、沟通、激励、决策等行为特征。从教师视角分析学校领导行为, 有助于客观审视领导的诸多表现, 改善领导态度和方式, 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 激发教师潜能, 提高领导行为有效性。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

本研究借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弗莱西曼等研究者提出的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将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分为建立结构 (Initiation Structure) 和关怀体谅 (Consideration) 两个维度。依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2012~2013学年度) 》①, 选择相关题目构成调查内容。其中, 建立结构包括制度建设、组织管理、信息沟通、团结民主等: 制度建设指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实效, 组织管理指领导在目标制定、教育管理的行为表现, 信息沟通指与家长的沟通情况, 团结民主指领导的决策和分工;关怀体谅包括尊重信任、激励成长、才能发挥、环境保障等:尊重信任指领导对教师的信任程度, 激励成长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保障, 才能发挥指教师的价值实现, 环境保障指为教师提供的物质和制度保障。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价与数据库建设项目组”2012~2013学年度组织实施的“北京市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现状调查”, 本研究分别在北京市城区和郊区随机抽取3个区县的所有普通高中学校的所有专任教师作为样本, 共抽取6个区县66所普通高中专任教师5225人。

2.研究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主要采用频数统计和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题目按照四级记分法, “很符合”赋值100分, “比较符合”赋值75分, “不太符合”赋值50分“, 不符合”赋值25分。领导行为得分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a、b、c、d分别代表该题选择四个选项的有效问卷数。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学校领导行为的总体状况

1.学校领导行为总体水平较高

领导是学校组织的支柱, 是学校发展的具体引领者和推动者, 领导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建立结构, 表现为领导者在学校内部建立机构制度、提升团队效能、促进学校发展的行为;二是关怀体谅, 表现为学校领导者与教师的二元关系建构的行为。调查数据显示:中学教师对学校领导行为“建立结构”和“关怀体谅”的总体水平评价较高 (86.9分) , 说明一线教师对学校领导行为总体比较满意。

2.学校领导行为“建立结构”胜于“关怀体谅”

学校领导行为“建立结构”和“关怀体谅”两个维度分别可理解为“关心任务”和“关心人”。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领导“建立结构”行为的评价 (88.2分) 高于“关怀体谅”行为的评价 (85.7分) 。说明领导在学校整体工作的部署、组织、实施等“任务”层面上投入更多精力, 在关心教师、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人”层面的关注相对较少。

(二) 学校领导行为的具体分析

1.制度建设和组织管理等领导行为水平偏高

第一, 领导“建立结构”行为排序为:制度建设 (88.4分) 、组织管理 (88.3分) 、信息沟通 (88.1分) 、团结民主 (87.9分) 。第二, 教师对领导制度建设行为的评价较高, 多数教师认为学校规章制度健全 (95.0%) 、学校规章制度行之有效 (93.3%) 。第三, 领导组织管理行为水平较高,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主管领导主要精力用于教育教学管理 (95.8%) 。第四, 教师对领导信息沟通行为的评价较高, 多数教师认为家校沟通渠道畅通 (95.9%) 。第五, 领导团结民主行为水平较高,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95.7%) 。

2.促进教师成长和环境保障等领导行为水平偏低

第一, 领导“关怀体谅”行为排序为:尊重信任 (87.1分) 、才能发挥 (87.0分) 、激励成长 (84.9分) 、环境保障 (83.9分) 。第二, 领导尊重信任教师行为水平较高,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领导信任自己 (95.8%) 。第三, 领导促进教师才能发挥行为水平较高,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现任工作能发挥自身价值 (95.6%) 。第四, 领导激励教师成长行为水平不高, 9.6%的教师表示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经费保障上有所欠缺, 9.3%的教师缺乏参加培训的机会。第五, 领导创设保障环境行为水平不高, 10.4%的教师认为学校在奖惩制度上缺乏公平公正, 8.8%的教师对学校生活工作条件不够满意。

(三) 学校领导行为的差异分析

1.男教师对领导行为的认可度高于女教师

不同性别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 不同性别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二, 男教师对领导行为总体水平的认可度 (87.8分) 高于女教师 (86.4分) ;第三, 女教师对学校奖惩制度公平合理的评价 (82.9分) 低于男教师 (84.5分) , 学校需要分析在制定和执行奖惩制度时是否有性别差异及不公平现象;第四, 男教师 (86.7分) 比女教师 (85.1分) 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研活动。 (见表1)

2.中等教龄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偏低

不同教龄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 不同教龄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二, 教龄最短和最长的教师对领导行为认可度较高, 任职11~25年教师认可度较低, 5年及以下 (89.5分) >6~10年 (87.5分) > 26年及以上 (86.1分) >11~15年 (85.7分) >16~25年 (85.5分) ;第三, 教师工作成就感随着任职年限增长而降低, 易产生职业倦怠, 5.2%的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认为现任工作不能发挥自己才能;第四, 教龄越长对参加培训的评价越低, 5年及以下、6~10年、11~15年和16~25年的教师中分别有5.4%、7.9%、9.4%和11.6%表示缺少培训的机会。学校领导对年轻教师的培养相对更为重视, 但对需求更高的中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重视不足。 (见表2)

3.教师学历越高对领导行为的满意度越高

不同学历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 不同学历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二, 教师学历越高对领导行为评价越高, 硕士毕业及以上 (86.8分) >大学本科毕业 (85.8分) >大学专科毕业 (83.5分) >中专或高中毕业及以下 (69.2分) ;第三, 97.5%的硕士毕业及以上、95.8%的大学本科毕业教师认为学校干部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说明教师学历越高对领导办学效果越满意;第四, 91.4%的硕士毕业及以上、90.5%的大学本科毕业教师认为受到领导信任, 说明教师学历越高自我感知越能赢得领导的认可。 (见表3)

4.高职称教师对领导行为的要求标准更高

不同职称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 不同职称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二, 教师职称越高对领导行为评价越低, 未评级 (89.8) >中教二级 (88.3分) >中教一级 (86.1分) >中教高级 (85.9分) >其他 (84.8分) 。职称较高的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成就动机和机会动机, 对领导行为的要求标准也相对要高;第三, 中教高级 (86.4分) 、中教一级 (86.7分) 教师对学校规章制度有效性的评价低于中教二级 (89.3分) 、未评级 (91.2分) 教师;第四, 10.8%的中教高级和10.2%的中教一级教师对学校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满意, 说明职称偏高的教师对生活工作条件的要求高于职称偏低的教师。 (见表4)

5.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对领导行为认可度最低

不同学科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 不同学科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存在极显著差异;第二, 不同学科教师评价得分可划分不同层次, 劳动技术 (90.3分) 、化学 (90.2分) 、生物 (90.1分) 学科教师评价最高, 体育 (86.1分) 、语文 (86.3分) 、数学 (85.8分) 、英语 (85.1分) 、综合实践 (82.5分) 最低;第三,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教师对经常有机会参加培训的评价较低, 原因在于对培训的需求高但空余时间少;第四, 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时间和经费有保证措施的判断最低, 生物最高。对校内生活和工作条件满意的判断, 数学、英语最低, 语文、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较低。

6.城区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略高于郊区教师

不同地区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第一, 不同地区教师对领导行为评价部分题目差异显著, 部分题目差异不显著;第二, 城区教师 (86.4分) 对领导行为总体水平的评价略高于郊区教师 (87.2分) ;第三, 不同地区教师对学校领导主要精力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规划制定有教师参与的评价差异不显著, P>0.05;第四, 不同地区教师对校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满意的差异极显著, P<0.01。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影响, 郊区教师对学校生活工作条件满意度 (90.2%) 略低于城区 (92.1%) 。 (见表5)

四、结论与建议

(一) 调查结论

1.学校领导行为以工作管理为主要目标导向

领导行为总体水平较高, 但“关怀体谅” (85.7分) 低于“建立结构” (88.2分) , 即学校领导“关心任务”胜于“关心人”, 说明领导行为的目标导向主要是工作管理而非人本管理, 注重学校工作的目标达成但对教师需求的关注度不足, 这与强调工作业绩的社会倾向性和对领导的评价标准有关, 应探索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人文管理为内涵的二者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

2.学校领导团结民主行为水平相对偏低

领导团结民主行为的得分不高 (87.9分) , 有5.6%的教师认为学校规划制定没有教师代表参与, 反映出在一些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仍停留在管理与被管理、约束与被约束的状态, 教师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只有执行决策的义务。这种倾向容易导致领导与教师形成过于森严的科层结构关系, 领导无法了解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意见, 教师处于被动接受无需思考的工作状态, 不利于学校整体发展。

3.学校领导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

97.2%的教师认为学校工作目标制定符合学校实际, 95.8%的教师认为主管领导主要精力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但也有4.3%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班子没有做到分工明确, 不同学历教师对领导带领教职工提高办学水平的评价为68.2~88.5分, 分数偏低, 即学校领导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内部协调、引领教师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4.学校领导对女性、多课时、长教龄、低学历、高职称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度不足

学校领导在激励教师成长 (84.9分) 和环境保障 (83.9分) 方面得分不高, 女性、多课时、教龄长、低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对学校领导行为认可度相对偏低。学校领导需提高对这些教师群体的关注度, 将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密切关联, 从教师实际需求出发, 提供良好条件, 激发教师内驱力, 促进这类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讨论建议

1.发展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

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不仅包括学校办学目标, 而且应涵盖一线教师的个人成长目标, 以此产生推动学校发展的集体力量。学校发展愿景的建立不仅要注重领导的主导作用, 更要强调共享性, 强调愿景开发是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的任务, 尝试合作、分权、参与式的领导形式。在共同开发和实现学校愿景的过程中, 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能够同时得以体现。

2.从行政管理者走向专业引领者

第一, 调整学校中层机构。删、改、并、补中层部门;明确分工, 加强协同配合, 变传统垂直传达信息为领导团队内部的横向沟通;减少领导层与执行层的间隔层次。第二, 精通个人专业。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 善于反思, 躬亲示范, 在教育管理和实践中体现专业素养。第三, 由工作管理转向人本管理。给予教师充分的空间、强有力的支持和更多的自主权, 实行教师自我控制, 参与管理决策。

3.通过激励和沟通建立有效团队

第一, 激励教师成长。关注教师多层面需求, 运用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经济激励、支持激励等方式激发教师潜能, 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第二, 转变领导与教师的沟通内容和方式。沟通内容不单是琐碎信息而是学校共同愿景, 沟通方式不再是传达指令而是双向互动。第三, 关注部分教师群体的特殊需求。注重关心女教师, 加大低学历教师培养力度, 减轻中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为多课时学科教师提供更多成长机会。

4.形成领导与教师的伙伴关系

领导与教师应形成超越科层结构的伙伴关系, 适当授权, 而不是用领导权力约束、限制他们, 使教师从被动承接任务、无需独立思考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其作用在于:第一, 积极参与动态的领导过程, 满足教师个人的高层次需求;第二, 教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深刻认识到自身价值;第三, 教师对结果承担责任, 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孙锦明, 周艳.中学校长领导行为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2) .

8.学校生活教师行为规范 篇八

关键词:快乐生活;和谐;积极

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校生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享受快乐的学习和享受快乐的交往。教师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

一、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在学习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可分为两个层次:基于兴趣的快乐和基于成功的快乐。两种快乐相互影响,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两者又互为因果。

基于兴趣的学习,是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的前提条件,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获得愉悦感,这是较为初级的学习快乐体验。有些兴趣有一定的持久性,有些兴趣是短暂易逝的,学生一旦对某些学习失去兴趣,就难以获得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挖掘最能激起学生兴奋和好奇的内容,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教师为此创造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状况,广泛而深入地解读教材,大胆创新地设计教学,教学中综合运用讲授、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意愿和热情。

然而,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快乐,仅仅依靠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推陈出新、巧妙设计是不够的。更长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因为建立在成功基础上的快乐是更高级、更能持久的快乐。当学习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成时,学生便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带给学生快乐的情绪。而且,如果学生由于获得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更加强化这种情绪体验。这种满足和快乐又将产生一种继续追求得到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由此形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增加有层次的设计,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不仅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感到有挑战地学习,更要尊重、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条件。

二、教师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交往中享受快乐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与同伴、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活得快乐的重要途径,也是享受快乐的主要表现。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青少年之间的一种共同行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也是青少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学校生活中,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青少年的社交需要,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为青少年提供情感支持,消除孤独,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自尊心,获得学校生活的愉悦感。

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同时,多样化的交往形式也更有利于学生间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更多的让学生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间形成协同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在课堂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并积极组织这样的活动,增进学生更广泛的交往。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间的交往状态,敏锐发现学生间不正当的交往,并及时阻止、纠正。学生间的欺辱行为,近年来受到重视,有调查表明,欺辱行为在学生间普遍存在。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弱势一方的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严重者惧怕上学,更有极端情况可能导致学生自杀。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间的交往状况,对于错误的行为要批评教育;对于受欺辱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發展自我、获得成功的平台,使他们逐步摆脱自卑和恐惧的心理,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

在学校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师生间良好互动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生享受学校快乐生活的重要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师生间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和帮助,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积极情绪,并转化为自己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为此,教师需要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学校生活环境,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观点;在学校生活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爱戴教师、信任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归属感,自我认同感增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张网兰.初中数学学困生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中学课程资源,2008(5).

[3]徐志田.数学教学中学生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和解决方法.新课程:上,2011(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我的勇气在故乡奔跑诗歌下一篇:小学数学《动物聚会》练习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