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2024-07-01

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精选15篇)

1.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篇一

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暑假, 读了《做幸福的教师》一书,使我深刻体会到: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的收获与幸福。

在我的印象中,学校是神圣的殿堂。当我成为老师走进课堂之时,我期待自己也在学生心中建立一座神圣的殿堂。一座让我的学生难忘的,充满创造灵性、充满欢声笑语、充满人文关怀,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殿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随着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观念,我越来越深刻的懂得了,要想学生学得好,更要“实践出真知”。反思最初的困惑,不正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才会事倍而功半么。只有老师一相情愿地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真正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的“实践”中来,在学习中摸索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获得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欣赏,学会评价,学会同情,学会体谅,------。说到底,这殿堂是为学生建立的,是要学生真正喜欢才行啊!我便认定了脚下的这条路,兢兢业业地工作: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辛勤地将科学与文明的基因移植给学生。把歌声和快乐融入学生的骨骼中。这使我领悟到了,教师的人生在讲台上是闪光的,这块天地使苦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达到心灵上的升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和乐、悲和喜、失落和神圣交织在一起!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我又可以为什么感到幸福?你们呢?又有没有一个可以不假思索就说出来的答案呢?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于是,我问我自己:你因为爱人而幸福过吗?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家人,爱朋友。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好友的小脾气,和原谅你朋友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记得有这样一篇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残障,七岁以前一直生活在无声无息、没有光明的混沌里,直至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她的老师沙利文。沙利文老师用了毕生陪伴这可怜的孩子,将她由一个无知、粗鲁、暴躁的动物,变成了一个勇敢博爱的伟大的作家。如果不是爱,如何有这么巨大的奇迹?如果不是有爱,怎能在黑暗的心中灌注光明,在残缺的躯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你因为被爱而幸福过吗?工作累了,父母来电话,朋友来短信,如果不是做老师,这也许就是全部。可教师这份职业,让我获得了额外的关爱。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工作几年来教过很多个班,多少学生呢?假定其中有一半是爱我的,那么在亲人朋友之外,我的人生额外的收获了多少份关爱?当然,在这里我可能引用了一个相当自负的计算公式,但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送出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他们将要回报给你们的爱是无法估量的。收获别人的关爱,这是一笔旷世的财富啊!你因为工作着而幸福过吗?你因为改变着世界而幸福过吗?有一句话非常中听:工作着的女人是美丽的。工作着的人缘何而美丽?那是因为她专注,因为她目的明确,因为她浑身散发出价值的光芒。有一年,巴尔的摩贫民区的200名少年接受了一位社会学教授的调查,25年后这位教授在后续调查中惊奇的发现,除20人不知去向或死亡外,剩下180人中有178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于是他拜访了其中的许多人,问他们: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惊人的一致,他们说:因为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你因为付出而幸福过吗?你因为失去而幸福过吗?我身边的年轻朋友,崇尚前卫的生活,酒吧disco是他们热衷的场所。其实,我也向往过这样的浮华,可作为一个老师,却无法忘情于享受;这样的经历也使我懂得,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虚掷,也可以用来奉献。我们那么多带着病坚持着工作的老师,谁曾因为她疲惫的病容就觉得她缺少魅力呢?不,她身上浓浓的书卷味和强大的人格力量,只会让人想要亲近他,想要信赖他;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永远被铭记。这样的付出,这样的失去,我愿意。

很多的老师们,每天早上看见你们自信的笑容,从容的脚步,我想,你们一定已找到幸福的所在;而我,仍像一只小鸟,有时低落有时高翔,那是我还在寻找;年轻的我,不再为一时挫折蒙蔽了视线,而是为自己的选择找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找寻那隐藏已久的幸福的种子,它就会成为你源源不断的能量,于是,那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将不再是老师唯一的形象;那一盏清灯,伏案深夜,将不再是老师单调的写照。我们应该长久的拥有年轻的光芒,青春的朝气,蓬勃的活力;我们应当骄傲的招展博大的关爱,美丽的心灵,磊落的胸怀。前人已为我们刻下了一个个崇高的标尺: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春风化雨,蜡炬成灰。而今天,我们当以全新的教师形象汇聚成一幕崭新的特写:一名幸福的教师,仅多少年来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

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蜜钥。”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

2.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篇二

可能会有许多青年教师认为, 教师的教育魅力看不见摸不着, 它既不是可以宣讲的知识, 也不是可以交换的实物;既非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可以达到, 又非拥有足够的资本就可以炫示于人, 因此教育魅力是一种虚无化的东西, 不是每一位老师所能够随便拥有的。但于漪老师在书中就指出, 教育魅力虽然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一种富有教育价值和教化功能的气质和力量, 但是, 这种气质和力量是源自教师自身内在的精神高度、品格境界、学识水平、专业素养, 以及根植于时代和社会的个性类型。所有这些, 都是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勤奋实践一步步来实现的。

于漪老师和她的专家团队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认为, 教师教育魅力主要包括人格魅力、师爱魅力、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四个部分, 其中最吸引学生的首推人格魅力, 其次分别为师爱魅力、学识魅力和形象魅力。确实, 如果要问一个接受过学校教育的人, 你曾经的老师身上有什么最让你受益以至终身的, 多数人会想到人格而非知识。可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何等重要。因此,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青年教师,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首先, 要修养自身的人格魅力。

一是要对教育事业充满满腔的热忱。对教育的热忱, 就是对教育有一种长久不衰的热烈的情感。有了对教育的热忱情感, 就会有一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于漪老师几十年如一日,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 都微笑着倾其一生的心血、智慧和爱, 在三尺讲台上用生命在歌唱, 这与她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的无限热忱分不开的。于漪老师用一生创造并践行着她那句话——“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也完美地诠释了现代教师对教育的热忱所散发出的教育魅力。

二是要尊重、善待学生。上海市最近一份问卷调查可能会让所有的老师困惑难过, 因为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自己关爱、尊重学生, 而恰恰9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关爱、尊重他们。为什么我们的关爱、尊重得不到学生们的领情?究其原因, 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关爱和尊重”无形之中掺入了一些自我的成分:我们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对业绩考评的过度量化、对名利的追逐等等, 都无法绕过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这道坎。在这样的背景下, 真正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就越发显示出其光芒四射的魅力。因此, 明智的青年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要尊重学生, 善待学生,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正如于漪老师所说的:“只有学会了如何爱学生, 他才会成为一名深谙育人之道的有教育魅力的教师。”

三是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要勇于担当, 能守住教师的心志和信仰。教育是一份清贫的职业, 它没有人们标榜的那样崇高。尤其是在诸如禽兽教师、学术腐败等教育反面新闻充斥的今天, 更要求我们青年教师清醒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不纠结于一时一地的个人名利得失, 把该自己承担的担子担起来, 该自己承当的任务承当起来, 守住教师的心志, 守住教师的信仰, 执守一个师者的尊严和职责、道义和担当, 永葆教师情怀和与之相称的现代教师精神。

其次, 要修养自己的师爱魅力。

于漪老师在书中指出, 师德的魅力在于师爱。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就是能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养, 并通过对学生无怨无悔的大爱表现出来, 这就是师德的魅力, 师爱的伟大。为此,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 一是要学会正确表达对学生的爱。要明白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解、包容而不是放纵无度。尤其中小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成长期,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 在生活学习中有很多矛盾、困难和问题不好解决, 容易产生错误。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缺点秉承一种理解和包容的心态, 决不可以不分清红皂白加以批评处罚。二是要明白对学生的爱是关心和支持而不是包办宠爱。譬如对于遇到困难自卑的学生, 教师要用爱心温暖鼓励引导他树立自信自强的勇气, 与困难作斗争;对于性格开朗但又过于张扬的学生, 要因势利导, 保护好孩子的个性。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 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 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 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 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 努力达到关爱与自立自强统一、爱心与个性张扬融合的师爱境界。

再次, 要修养好自己的学识魅力。

于漪老师在书中谈到, 教师的学术魅力体现在其思想风华、专业领先和行为示范三个方面。诚然, 从古到今, 从中到外, 但凡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大家、名家, 无不与之有着必然的联系。譬如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 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等等, 无不闪耀着其各自独特的学识魅力的光芒。为此,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一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知道自己是谁, 在做什么, 要做什么, 形成高度的教育自觉;同时要不跟风、不盲从, 有教育自信力;还要见人所不能见, 思人所不能思, 写人所不能写, 教人所不能教, 最后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风华。二是要站在所学所教专业的最前沿。要熟练本学科知识, 了解最新学术动向, 不断更新自我, 扩大知识面,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三是要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能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敢于在教学中独辟蹊径, 用全新的风格授课;要关注学生心灵,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个体学生的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使自己的教学更具艺术性。

最后, 要注意自身的形象魅力。

3.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篇三

初为人师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着某种错觉,就是觉得专家大凡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事业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因为热爱是事业开展的原动力,却不想并非每位专家都是一开始就有着饱满的热情以及过人的天赋的……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以及《愧对初为人师》叙说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原来他也曾彷徨,也曾犯错,也曾惭愧……这让我也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当时的我满怀热情与自信投身到幼儿教育工作中,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动画片《小熊维尼》中的“跳跳虎”一样快乐与兴奋。可是好景不长,我的工作马上漏洞百出,而后经历了一些很不顺心的事情,刚刚工作的我,当时觉得是“沮丧之极”……现在看来,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后更让我明白了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原来专家也会犯错也会彷徨,或者说曾经彷徨与挫折的人如今却可以成为一代教育专家,这期间有着多少的付出——爱心的付出、教育的思考、以及无休止的学习……我不觉有些惭愧……好在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告诉我们“虽然你也许永远成不了‘家’”,“但是通过努力你却可以成为最好的你”,这样的良言我将铭记心中,并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

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第四篇小文章《爱心是好老师的基本条件》讲道: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道: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有幸的是我也有着一颗爱孩子的心,李镇西老师说过爱孩子是教师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但我认为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更是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李镇西老师在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第五篇文章《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中,这样说道: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自是比学生高人一等,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式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有感于李镇西老师对于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的精辟见解,我思考良久,想想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何等危险,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害那些纯真脆弱的孩子,又想想觉得自己的职业又是何等的光荣,因为渺小的你可以影响很多孩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老师久了,我们有时会很难免俗,好在李镇西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当你的学生变得敬畏你,你就应该要提高警惕,重新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了……牢记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那我们的教育之路就会也走越宽……

4.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篇四

教师的幸福

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读完这本书,有几点感想: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有位专家曾经指出:“人类的精神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金庸先生有一句名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有人说:对于女性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

5.读《幸福地做教师》有感 篇五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荆志强老师真正做到了育人,知识是每一位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载体,校园和教室是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自信,他们快乐,他们充实,他们生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每次翻阅《幸福地做教师》,都深刻感受到它的魅力与光芒,身在其中,才会感同身受,才会重新寻找自己努力的方向,才会帮助自己成长!

荆志强老师的课堂注重发展学生,展现学生,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向上,阳光自信,青春活泼,从书中了解到学习的热情,参与的激情,思考的慎密,训练有素的语言表达能力,足以令我折服,曾经也是班主任的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学生,他们的潜能是否都被老师埋没了呢?也替自己的学生感到悲哀,作为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尽最大努力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被挖掘出来。

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而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己一节课都绷的很紧,很担心学生那个地方没有展示到位,还要环视座位上的学生,好多学生并没有参与,只是坐在那里,老师很无奈,学生很无力,我们的课堂显的是那么的没有生命力。

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没有那个能力吗?难道我们的学生什么都不会吗?虽然我们的后进生多,但是想想,我们的优秀学生在课堂上又表现出来什么了?就拿我以前的一个班来说,那时候班里有一个多次考数学满分的学生,可以说每一道题都难不倒他,可是他呢,也只是自己会做题吧,展示不够精彩,从另外一方面也暴露了我们教育的疏忽:知识很棒,能力欠缺,走向社会之后,我们的学生跟杜郎口的学生比较一下,谁更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呢?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的!

一节课,荆老师的学生展示是脱离课本的,全部都是自己理解过后的知识整合,而其他学生也会自觉的,主动的纠错,拓展,质疑等等,不管是哪一个学生只要争取到机会站在了黑板前,就是一个小老师。学生讲解时老师站在一边是一个忠实的听众,如果不细看是找不到学生中的老师的,只是偶尔听到一句“这个题的重点是什么”的提示才忽然感到还有老师的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我觉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融合”,老师已经渗透到了学生当中,是真正的在和学生一起学习。

课堂上的学生是自信的,个性是张扬的,思维是开放的,交流是平等的,学生在课堂上那种主动参与的热情,不亚于一群学者的学术争辩,学者在争辩中还要照顾到儒雅的体态,可是这些学生,这些从黄土地里走出来的庄户孩子,不管智力是不是有差异,只要想好了谁都是争先恐后地表达,可以说是在争抢每一个发言的机会。在数学课上讲一道题时,往往几个学生同时抢到黑板前同时大声的阐述,但学生们又是十分懂得谦让的,只要谁先到,或着在讲述时谁的声音在最先的几个音节上压住对方,另一方则迅速转变为听众的角色。这种平等的竞争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大概也不是一日之功吧。

生本课堂是一个“神话”吗?是一个“传奇”吗?

《幸福地做教师》(144页)中这样写到:“学生的潜能库一旦被打开,其潜能就会像滔滔江水一样涌出,生命的神奇也将不断展现,让人叹为观止。”这不恰好地诠释了我们认为了“神话”和“传奇”吗?

只要坚持做,潜心做,真正做,生本是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好的,在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会有失败,有挫折,有痛苦,但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学生,坚定地去实践,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生本的理解是:

首先,互助。这种合作讨论式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平等讨论解决问题,疑惑得到及时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每个小组的组长已经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我猜测,他们课下一定像老师一样精心的进行了备课。

第二,自由。班级是一个活跃的大舞台,每个人都能成为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一次次的上台展示,就有一次次的收获;班级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有父母般的老师,兄弟姐妹般的同学,大家虽然辛苦,但是却类在其中他。

第三,轻松。上课学得会,气氛和谐,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被动地听,这样就不会感觉乏味和疲惫,而是一种愉快学习。

基于以上三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存在不学习的学生了。惊叹他们课堂教学的同时,心里不免会想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1、我们面临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是老师,不是学生。与其说老师的认识上不去,不如说老师的担心更多:担心学生能不能学得会?担心自己不讲学生会不会明白?担心学生的成绩会不会下滑?等等。其实,我们所担心的,也是杜郎口中学的老师课改初期所担心的,且他们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我们想到的还要多,但实践证明学生的能力是你想象不到的,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担心也是多余的。现在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在思想上相信学生,在行为上依赖学生。细想一下,我们的讲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必要的点拨是必须的)?你说一遍学生能记住多少,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心安理得罢了,反正我讲了,会不会是你自己的事。

2、新教育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一是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期也会存在学生不愿回答或不敢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回答等问题,可采用评比、记录发言次数,鼓励,奖励等方式解决。初期的讨论也会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的现象,可通过老师、班主任共同地正确引导教育,逐渐的规范各种不好的行为。

3、数学课堂容易改进的最佳课型是什么?

我认为是习题课,是因为这种课型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前提下,相对好开展,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逐渐推展到各种课型。利用学生熟知的知识,从浅显的问题入手,从细节开始,逐步培养他们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能力,勇敢自信,语言表达,思路清晰,思维活跃,全神贯注,逐字逐句,点滴督促,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出来他们,他们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说,该怎么展示自己,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吗?

对于荆志强老师的生本课堂,我惊叹的不是他们的理念,这种理念我们早就有,惊叹的是他们的实践。我认识到,只要有正确的理论引导,正确的操作方法,再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遇到阻碍,想办法解决,想方法去培训学生,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学习习惯都先培养起来,老师课下预设好问题,备好每一节课,把课堂时间都给学生,这样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而老师只是协助在内。现在我们既有理论,又有别人成功的实践,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

生本课堂,不是分分小组面对面坐就行,也不是学生站起来讨论就行,我们要探索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一定会实现那样的课堂状态,细想一下,学习过程无非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安静的听,仔细地想,精彩的表达,规范的板书,课堂上什么时候站,什么时候坐,什么时候交流,什么时候展示,什么时候分享等等,都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遇事想方法,逐步尝试,慢慢摸索,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从各方面都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静下来思考:作为教师应该研究,探索,把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出来,为他们的以后着想,真正的成为一名教育者,而不只是传授知识,相信学生,他们身上隐藏了很多“金子”,坚持,坚持,再坚持,总会看到发光的那一刻!

《幸福地做教师》145页这样写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在生本教学中老师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能行,相信学生前能无限,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分析,总结。聪明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笨拙的教师牵着学生走路,无能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

120页这样写到:“平庸的教师是陈述,一般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迪。”

我想:没有哪一位教师甘愿做一名的“无能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吧?

6.读《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有感 篇六

——有感

元旦之际,学校为我们每人送上了一份新年祝福:一本难得的好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是我第一次拜读陶继新老师的教育演讲录。这本书共收录了他的三个经典讲演:《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细细品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老师丰盈、至高的精神境界。

书中陶老师主张“取法乎上”地读书。他说一个人学会取舍,舍弃一些低层次的文化,取来有思想且语言俱佳的作品。通过阅读,与大师进行智慧与思想甚至心灵的对话。久而久之,自己的思想境界也会越来越高,进而生成属于自己的思想与智慧。有了高质量的思想文化品味,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才能被我们的学生认可。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存必需。”

陶老师在诵读内容上主张要读古今中外经典,就是要读教育之外的书。如果只读教育的书就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育只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只要把教育之外的经典了解了,再看教育,就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感觉。看到这些,我才意识到我读的经典之作实在是太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的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些知识,它涵盖的内容很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很高的文化底蕴。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取法乎上”地读,不但我要读,还要带动我的学生一起读。

在《打点幸福人生》的演讲中,陶老师有这样一段话:参透人生,心道一体,方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看世间花开花落,生死不惧望晴空云卷云舒。从陶老师的话语中我已经感悟到此中的道理。面对现实的不顺,克服现实的不利。良好的心态不仅能让我们工作愉快,还能使我们的生活幸福。

孔子的道德文章,为千古传诵。陶老师在孔子的精神境界这一演讲中却告诉我们:孔子一生并不顺利,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但他的精神生命却一直在飞速地发展着。也就是说,孔子的生命是流动的,是在不断飞跃的。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要在不断努力中,才会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飞跃。看到这些,不能不令我们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7.读《换种方式做父母》有感 篇七

寒假里再次捧起周弘先生的《换种方式做父母》这本书, 我才领悟到, 是我自己的心理在作怪:儿子刚刚要求我讲故事的时候, 我也是有求必应的, 他听故事的专心程度, 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那时的我总是竖起大拇指夸赞他, 那时的他也总是用灿烂的笑容回报我。可是时间一长, 新鲜劲一过, 我就觉得都讲过了的故事, 每天讲有什么意思, 完全把孩子放在了从属的地位, 不是以他的兴趣为出发点。正如周弘先生所说, 我们时常喧宾夺主, 任凭孩子眼泪汪汪, 伤心不已, 而自己心里还窃以为正确无比。那些在成人眼里无聊的举动, 却是一种童心的表现。可惜, 我无法用童心去定位这一切, 于是, 就认为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制造着麻烦和无知, 赏识也便无从谈起。由此, 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

我们班的张志鹏同学是一名学习基础较差, 不太勤快的学生, 有的时候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可是, 在和家长的沟通中, 我了解到他在家里非常孝敬自己的爸爸妈妈。他的妈妈跟我谈起这样一件事的时候显得很激动:去年冬天, 妈妈工作的时候把手冻破了, 孩子便拿着妈妈刚给他买玩具的钱给妈妈买了一盒抹手油。这叫他妈妈感到很意外, 孩子已经长大了, 懂得孝敬爸爸妈妈了。妈妈第一次为自己的儿子感动得流出泪来。想起这件事, 我觉得这可能是转变张志鹏的一个绝好机会。开学后, 我就要将自己的这一设想付诸于行动, 相信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我也坚信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我们。

周弘先生的一句话正是我们平时工作的真实写照, 他说:“你眼里只有分数,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他的优点你都看不到。”想想我们的工作状态也正如周先生所说, 我们的心里、眼里都是分数, 看待学生的时候自然带上了有色眼镜, 把学生分成了好学生、差学生。好学生每天都充满阳光, 差学生每天都暗无天日, 何谈发现闪光点, 促进其各方面的进步呢?由此我想, 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 作为班主任, 应该及时发现, 及时赏识,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 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 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进取心, 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当我们每个人都从内心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时, 生命才会和谐。“你好, 我好, 大家都好, 这个世界真美好!”便是周先生赏识教育提倡的环境。那么, 我们就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赏识的环境, 首先便要求我们教师激发由内而外, 发自心底的爱, 它不随分数、名次而波动。在孩子遭遇困难时给予鼓励, 在孩子犯错误时给予合理宽容。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这个孩子, 你还坚信他是可以有所改变的, 你永远不应放弃、抛弃他。

8.做最好的自己,做幸福的教师 篇八

关键词:教学;感悟;抉择;心态

人生路漫漫,曾几何时风华正茂的我,是何等意气风发,何等豪情万丈,满载着毕业的收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支教的征程。2010年12月,我光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还记得刚踏入学校,初为人师的时候,那时分在农村偏远山区的一个教学点工作,我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带有高原红的脸庞,我曾在心底怀揣的是感动和担心。感动这里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学,感动他们不管寒冬还是酷暑都要坚持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学校上课。那种求知欲,那种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但又会担心,担心孩子们从未接触过外语,能否跟得上,担心他们的乡音太重,发音是否能够准确,能否可以纠正过来,担心他们会不会排斥一门从未学习的课程,担心家长能否配合和支持……总之有很多的疑虑和担心啊!

农村的学生尽管没那么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但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努力和勤奋。孩子们掌握和模仿的能力都很强,他们可以把每一个生字、短语、诗句、反复记忆、背诵,仔细揣摩和推敲。他们的刻苦和努力一直激励着我好好从教,耐心教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孩子们从刚开始书写潦草,字都认不全,不会写,到后来能熟练对话,掌握一些书写技巧,基本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切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家长和学生都很高兴,我自己也很开心。

起初我想,语文课的大量知识灌输与渗透,学生可能接受不了,听不懂,但恰好相反,我们的学生课文领悟力并不差,通过一个学期的适应,现在朗读,分角色,齐读等朗读技巧已经掌握娴熟,学生配合也很好。当初只有在城区学校上课时,会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方法或许在这里用不上啊,但事实上,农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学生的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他们也会大胆说,大胆表演,只要老师积极鼓励,给他们自信,他们会做得很出色,现在我们的学生会做大量的互动活动,品味语文的魅力,掌握许多学习技巧,我班还自创了一些游戏与活动,比如“猜字谜”“开火车”“捉迷藏”……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班的学生不管是胆量还是自信都有了长足进步,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当然也有很多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位老师的话语,“听了你的这堂课,让我再次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们山里的娃娃一样可以学好母语,甚至学得更好……”这番话语对我来说比任何鼓励的言辞都宝贵。

就因为这个信念,这个鼓励,我的干劲更足了,我更热爱我的职业。我曾经教过那么多城里的孩子,他们见多识广,没有乡音,从小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家长们也格外重视,这样优越的环境下,老师当然教的得心应手,但如果在这片“无人开垦的田野”上也能干出一番成绩,那岂不是更加充满自豪和成就感?因此我利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当我住校的时候,就给离家较近的学生义务补课,较远的学生利用到校后的一段时间进行辅导。

为此,我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独门绝技”:

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体会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的写作特点。

3.借助插图,训练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阅读后续作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这样的方法实施教学,当然高效实用。有时我也会这样心里默默发誓,要好好教育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走出大山,走出贫困。我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教学特长,书写着青春岁月,努力将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今生无悔。

我坚信每天都这样和自己比,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幸福的教师”的境界靠近。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同样是教师,今天的我与五年前的“我”相比,可以说是“有小小幸福感的教师”了。但对于明天而言,和未来相比,我还不算是“最好最幸福的教师”。所以我还会继续和自己比,因为“做最好的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我的生活在课堂,我的生命在学生。虽然那间教室里守巢的是自己,可它却放飞了希望,虽然那支粉笔洒下了泪滴,可它却画出了彩虹。我觉得作为教师,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参考文献:

9.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篇九

李仕德

在教学闲睱间,我有幸拜读了汤勇的《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在读完之后,我对做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始理解卓越,更让我知道幸福是什么。

从这本书中,我感到作者那么的有见解,有深度!让我感到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给人一种无穷的心灵的震撼,似乎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认识。

回想自己,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的确深感惭愧,每天只知道拖着疲惫的身子应付自己的日常重复性的工作,似乎只有成绩才是一切管理的宗旨的和源泉,这一切把我的人生禁锢的没有了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心”的麻木,“容”的憔悴,“行”的迟缓等积累多了,只剩下了应付和顺从。

我对我的工作开始了重新审视,书中的好多观点在唤醒我。书中提到“认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战胜自己”,“幸福比优秀重要”等,这些都让我知道了自己应该学会放弃,应该有一个平常的心,这样自己才能回归生活的原汁原味中。

我一直把“做一名好教师”当做我的人生理想,也一直用自己辛苦的汗水、点滴智慧去践行这个理想,期间有学生进步的快乐,也有被领导误解的辛酸,还有一些付出与收入不衬的不甘……我明白,我人生的意义莫过于通过钻研教学,热爱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受惠。

“要改变自己,首先要战胜自己。”一是要有自信心,因为能力可以培养,习惯可以改变,素质可以提高,成就可以创造。二是要有好心态,就像“灰太狼”一样,虽然一百次的失败,还承受着红太郎的羞辱,他却每次都信心百倍的出去抓羊。三是要有主见,让自己执着于目标,不为外界所扰所困,不抛弃,不放弃,做那个“耳聋的青蛙”。四是要有突破“自我设限”的勇气,冲出自己编织的心理牢笼,不做杯子中的“跳蚤”……总之收获多多,感受颇深。

10.读《教师的职业幸福》有感 篇十

当一名教师一直是我的理想,理想实现了,我有了满足感,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幸福。当我读完了《教师的职业幸福》这本书之后,有很多感慨,更让我坚定了做教师的信念。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最高的善。美国哲学家洛克说幸福就是快乐,极度的幸福就是我们所能享受的最大快乐。法国小说家雨果说生活中最大的幸福就是坚信有人爱我们。那么教师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当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是那是一种幸福;当教师有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得到同行认可时,那是一种幸福。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我就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教师的职业幸福》指出影响到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5个方面:1职业情怀。社会期望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2职业素养。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专业素养。3职业实践。教师的职业实践就是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实践。

4、职业环境

5、职业心理。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努力减轻或消除职业倦态,扩展视野,培养宽容之心。

“人不堪其忧

我不改其乐”-------教师的职业情怀与幸福。教师的职业情怀的养成就是教师创造自己幸福的第一站。教师的职业情怀指的是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而奠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师爱是教师职业的灵魂。爱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爱就是尊重,爱就是关怀,爱就是携手共进,爱就是教学相长,爱就是教育。教师的爱是教育教学的必要而充分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一种义务,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对学生的爱。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说:“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孩子的心灵。”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吴邵萍老师看来,对孩子的爱很简单,“爱孩子,就是她哭的时候,他哭的时候,你懂得安慰他;他遇到困难时,你乐于与他一起面对;他难过时,你愿意抱一抱他。”没错,情感的交流是互相的。你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你;你的爱给孩子送去了微笑,点燃了激情,学生的爱就会给你带来欢乐,充满了激动;你的爱给学生送去了学习的成就、发展的机会,学生的爱就会给你带来专业的发展、情感的奔放;你的爱给学生送去了充满幸福的学习生活,学生的爱也将使你生活在幸福之中!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地投入,才会积极热情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对于我们教师而言,爱岗敬业对做好教育工作影响尤为重大。

得到是幸福,付出更是幸福。全世界关于教师的规定中,都将奉献精神作为一个人成为教师的必要条件。有了奉献精神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教师。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奉献,奉献就是教师职业特殊的美德!所谓奉献就是不计回报,就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

当你收到早已毕业甚至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问候时,当去多年过去了,你知道竟然有那么多的学生获得了如此大的社会成就,而且他们还惦记着你想念着你关心着你,特别是他们还记得你和他们相处时的种种细节,记得你对他们的帮助,他们衷心地表明他们现今的成就与你的教诲密切相关时,你的心情会怎样的激动,是否会在不知不觉中热泪盈眶呢?这就是教师的一种独特的职业幸福感,没有教师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的。这种幸福感是那样的美妙,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时时处在幸福的感觉之中。当这种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学生认可和感恩的时候,这种幸福的感觉就真正达到了“此乐何极”的程度!

“性由心起,风从水生”----职业心理与幸福。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心情,是幸福的最好资金。”健康实在是幸福的重要保障。一个人没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固然很好,但还不能说是完全健康的,健康还包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完善的社会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提出“健康是从解剖、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状态出发来考虑,能发挥自己在家庭、单位和社会中的价值……健康是人类与物理、生物和社会环境,是各种功能的和谐。”由此看来,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等几个方面,后三方面都是与人的心理有关。

教师若要心理健康就应该“去除消极心理,建立积极心理”的方向努力。具体的方式就是消除至少是减弱教师的职业倦怠;促进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积极情感体验,促进教师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的积极态度;不断拓展教师的视野,迅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并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有所创新;努力学习实践“包容性发展”,确立一种宽容精神,从而使自己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处理好所有的人际关系,开展多途径的人际交流;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自我意识,从而加强自己心理上情绪上的管理,进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做出并实施规划;陶冶多方面的情趣,发展多方面的爱好,例如加强体育锻炼和艺术欣赏,乃至艺术创作。老师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弱化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如果你是一个宽容的人,那么你就是幸福的。宽容是我们古人的优秀美德,是古人待人待己的智慧。宽容更是教育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宽容指“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的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宽容指“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有了这颗宽容之心,不仅能取得不俗的教育成果,而且更能在教育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因为宽容是相互的,教师对学生有宽容之心,学生必然报以理解之情,而理解就是一种宽容。学生的理解是教师的快乐和幸福之源!

宽容是大海,以磅礴的气势消融着师生的隔阂;宽容是春风,化为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阳光,能照亮学生的一片童心;宽容是种子,能在学生心中萌芽、开花、结果,使学生也具有宽容之心;宽容是力量,促进师生迎着困难上,取得双方发展的好成绩;宽容是一种爱,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宽容是一种美,体现着师生关系的迷人之处。

11.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十一

尽管读过一些关于教师甘于奉献,把教育事业当作终身追求的人生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我的周围,仍会听到一些关于教师职业是一种痛苦的选择、坚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当教师之类想法。(说来不怕大家笑话,本人当初就曾做出不嫁教师的决定。)

那么,做教师真的痛苦吗?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我确实耳闻目睹了周围一些同事教学生活的种种不易,尤其是毕业班的老师,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加班加点,有时尽心付出还不一定得到学生的认可。我甚至有一次听学生谈及自己的某位老师——“恨不得把某老师扔到楼下”。当时很是感叹:教师为自己的工作这番不辞劳苦,倘若他亲耳听到这番埋怨,是否又要觉得痛苦!

其实,我是很早就不再为自己的职业觉得痛苦了,偶尔也会有牢骚,但只是片刻,就不再觉得痛苦,因为工作的疲劳事实上是一种忙碌的充实,尤其是漫长的假日里,更加怀念上班的忙碌,怀念可爱的学生。无论是乖巧或是调皮,在回忆中都成了一种美好。这样说,或许会被有些同仁看成造作,事实上,我之所以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快乐的,很大程度上是我的学生们给了我这种快乐。学生为什么会给我快乐?因为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一种热情,一种对学生的期盼。

记得本学期刚接手这个班,我在第一节课时,没有讲课,而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对他们做出一个承诺:“我有信心在这个班创造两个奇迹:一、让你们的语文成绩从上学期的低于邻班两分,在本学期的考试中超过邻班至少两分;二、让班里的练同学从年级倒数第一上升四个名次。”

学生对我的承诺很是震惊,我看到一些欣喜、期盼、还有怀疑的目光。接着我对他们提了个小小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日记本并且给自己的日记起个好名字,写上一小段日记的序言。让他们的第一篇日记给我写一封信,写出他们的心里话。

接下来的日子,日记成了沟通师生感情的纽带。又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门。大多同学都在日记里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连昔日不动笔墨的练同学,也能写上满满一页,尽管里面有很多错别字。我始终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然泛泛而夸是不能起多大效果的,我就是坚持借助批阅日记时,一一结合他们的日记内容或激励或友情提示,我切实感觉到:短短的一句回复,远胜过冗长的说教。可惜周围许多教语文的同事,忙于备课改作业,做练习,似乎少有和学生用笔交流的想法。师生之间,便在日复一日的普通教学中变得平淡无味!至于和学生之间的日记故事,感人的很多,印像较深的便是不久前,当学生得知我的宝宝发烧,见到我疲惫红肿的眼睛,听到我嘶哑的声音时,竟然不约而同地在日记里写了劝慰我的话,他们纷纷表示,即使我不在班级,他们也会自觉复习争取期中考试不让老师担心,希望我注意自己的身体,好好照顾小宝宝。有一篇是陈晨同学以我女儿的口气写的———《妈妈,我有个愿望》,让我泪流满面。

妈妈,我有一个愿望

陈晨

妈妈,你知道吗?每天早上我会醒得比你早些,那样,我就能在你上班前看到你。

每当看到你推着摩托车往外走时,我多希望自己能坐在你的车上,那样,我就可以一整天看到你的面容,听到你的声音。可是,我太小了,才只有八个月,我无法坐在你的车上,只有站在学步车里。

在你的鼓励下,我已经能在学步车里滑行前进了。每当你推着车子开始走出大门时,我总是滑行着奔向你,瞧,我滑行得多快呀,可是不管怎样快,都赶不上你的摩托车。于是,我只有站在学步车里,眼睁睁地看着你的身影越走越远;只有站在学步车里,拍着学步车的挡板伤心地哭喊着。妈妈啊,你听到女儿的呼喊了吗?为什么你没有回头看我一眼呢!

半天过去了,中午时我终于听到大门外隐隐有摩托车的声音,是你回来了么?妈妈!我立即滑行到大门口,看看是不是妈妈。我拼命地滑行着,可是摩托车的声音渐渐远去了——不是妈妈!刹那间,我的小脸蛋变了样。妈妈,你知道吗?我当时是多么失望啊!

等了很久,妈妈你还没有回来,只好由奶奶喂我吃饭了。忽然,门外又传来摩托车的声音,很熟悉的声音,我竖起耳朵屏住呼吸,是的,这一次一定是妈妈回来了!我立即推开嘴边的饭碗,顾不上自己最爱吃的蒸鸡蛋,飞快地滑行到门口,可是这时,我却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我怕不是妈妈。

啊,摩托车近了,一直开到院子里,并且停了下来,紧跟着听到了你熟悉的话语:“宝宝,妈妈回来了!”啊!啊!真的是妈妈!

“你总算回来了,宝宝可想妈妈了……”奶奶话没说完,我看到你转过身悄悄地擦着眼睛。

“啊!啊!”(妈——妈)我使劲儿地喊了一声,你立刻从奶奶手中接过碗,我的小脸笑开了花,像小鸟一样滑向你,“啊!啊!”我张开小嘴,一碗蒸鸡蛋很快吃光。

可是妈妈,你回来没多久,匆匆地吃完饭,又推着摩托车走出大门。我看到你要发动摩托车时,又回头看了我一眼!

妈妈,这一次,我没有追赶你,因为奶奶抱着我;我也没有哭喊,因为我有个小小的愿望:妈妈,让我做你的学生吧,那样,我就可以天天看到你了!

我在他们的日记中一一回复了对他们的感谢之言。师生之间因为这次沟通,更贴近了!

其实,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很简单:对学生怀有感谢之心(放在内心深处,适当时可以用笔表达出来),感谢学生给了你谋生的职业,感谢学生给了你施展的空间,感谢学生给了你讲述的舞台,感谢学生给了你和青春长久相约并且拥有一颗不老的心。

其实,我更感谢学生在成长的同时也使他们的老师不断地成长……

写到这儿,我想对仍还觉得当教师痛苦的同仁说:“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和死亡才是真正的痛苦,我们工作中的烦忧只需换一种心态去思考,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12.读《做幸福的教师》有感 篇十二

我是从2005年开始从事办公室工作的, 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和县直单位办公室的各项基础工作都经历过, 最深的感受是, 办公室岗位决定了对办公室干部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各方工作压力更大。因此, 办公室岗位相对于其他岗位, 更要守得住清贫、熬得住辛苦、经得起考验。从这一点来说, 办公室干部要想做得最好, 按照《做最好的干部》一书中所提及的做法和要求, 我认为至少应在以下“三力”上加强锤炼。

一、增强实力, 提升素质

办公室是单位综合性最强的一个机构, 因此办公室干部必须把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工作能力作为首要任务, 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素质。一是加强理论学研。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准确把握党政工作中心, 广泛了解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需, 在学好、学通、学精的基础上加强调查研究, 准确研判形势, 全面掌握情况, 不断增强理性思维能力。二是强化文字写作。办公室干部应自加压力, 善于思考, 勤于动笔, 循序渐进, 小到通讯信息, 大到调研报告, 都要认真对待, 着力在观点鲜明、文字精准的写作上下功夫, 着力在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驾驭运用能力上花力气, 为履行职能、当好参谋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注重经验积累。也就是说做一个“有心之人”。重视收集和积累以往的、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找出特殊的或共性的规律, 从中提取适合本单位当前工作实际的经验, 吸纳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 不断地学习借鉴, 积累经验, 提高工作能力。

二、凝聚合力, 统筹兼顾

任何活动的进行都有一定的程序规定和工作要求, 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在开展活动时必须做到组织严密、程序规范、谋划周到、富有成效。一是集思广益。在制订活动方案时, 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在活动实施过程中, 深入了解情况, 切实体察民意;在活动结束后, 注重归纳总结, 如有需形成报告的应在起草时认真听取参加活动人员和相关单位人员的意见建议, 使之重点突出、观点鲜明。二是团结协作。集智聚力、团结协作是办公室干部不可或缺的一种工作准则。除了搞好内部的团结协作, 还必须做好外部的协调合作, 不仅要加强与机关其他机构的密切联系, 而且要加强与相关单位办公室的沟通联络, 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开拓创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是很多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有效保障。但在具体工作中, 中规中矩、过份拘泥难免会使工作过于呆板, 缺少活力。因此, 办公室干部需要增强创新意识, 善于开拓进取, 破旧立新, 但不要标新立异, 哗众取宠。

三、激活内力, 优质服务

热诚服务、有力保障是办公室的一项基本职能。因此, 办公室干部必须充分激发工作活力, 端正工作态度, 强化服务意识, 做到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各方认可。一是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心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办公室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办公室的服务工作, 无论大小都事关工作大局, 事关机关形象。从每一项基础工作做起, 从每一件小事细节上抓起, 努力做到不让交办的工作在自己手里延误, 不让需要办理的文件在自己手里积压, 不让各种差错在自己工作中发生。二是发扬主动的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就是在开展工作前, 广泛收集有关资料, 找好政策依据;工作实施中, 全程掌握情况和进度;工作完成后, 主动抓好信息反馈。在机关同志遇到困难时, 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把主动服务的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三是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办公室干部应从工作大局出发, 端正工作态度, 保持良好心态, 胸怀宽广, 不图名利、不计得失、无私奉献, 努力做到:不因工作态度不积极而影响工作, 不因工作态度不端正而慢待他人, 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佳绩, 在普通的岗位上呈现亮点。

13.读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有感 篇十三

木渎五小幼儿园 高静

幸福生活——是每一个人都想拥有的,也都是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追求的,可是,这追求中的幸福是全部都能找到的吗?不是。

可什么是幸福呢?是人们在某个时刻的某种体验?是一种想要表现的目的?是一种人心中渴望的境界?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未曾意识到的状态,是一种未曾感知的状态。也许当我们感受到幸福的时候,也就不会再觉得幸福了,也就失去了幸福。人总是在追求更高一阶段的幸福。幸福,不是时刻的陪伴着我们的,它很多时候是在发生某些事情之后,才会感觉到,才会在某个时刻说幸福。当事情在进行中的时候,我们是感受不到的,也不会有这样感慨。也许这就是幸福。正如我在幼儿园做老师,很多人会说:“在幼儿园做老师,不会觉得小孩子很吵吗?不会觉得小孩子很烦人吗?”我就会回答他说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开心,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有他们,因为他们的某个时刻的某些动作、某些话语,让我很欣慰,让我很感动。我告诉他们我为什么觉得快乐、为什么觉得幸福的原因,他们也只是笑笑,而这时的我会觉得他们失去了很多。有人做过问卷调查,想知道什么是使人幸福的重要因素。结果告诉我们不是钱、成功、健康,有更甚至觉得不是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他们觉得真正幸福是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正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进。这是一种幸福,是人的潜能不断发展、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

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难万险,最根本在于人有精神动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追求真、善、美的过程既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而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提出应该“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 知识文化的确是很重要的,的确是对成功和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我们教师就更应该用丰富广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充实自己。我们应该把学习视为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天不断地学习,为获得更多的幸福打下扎实的铺垫,这样才能用更多的只是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

14.读《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篇十四

读李镇西编著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我受到很多启迪,对自己的身份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认为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精彩,都成功,这样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每节课要上得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学生世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所以我把读书积累的经验用于课堂教学,努力打造思想品德学科激情有效的“美丽”课堂。

既然课堂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存在,那么课堂就应是师生互动的大舞台,演好这台“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想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有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

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达尔文小时侯 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较大兴趣去野外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从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正如他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重大影响的,就是我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

教师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不要板着脸走进教室,应面带微笑,保持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积极向上的情绪,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很自信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点我感受颇深。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得好,就能较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真心爱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对待学生就应与对待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和蔼可亲,可爱,可敬,要亲近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簿彼,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更不能对他们有偏见,不能从心底里瞧不起他们。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而且要多鼓励,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师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该任课教师对他们是关心的,是爱护的,是尊重的,他们才会喜欢你,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的兴趣就会引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平时我也注意了这一点。

责任确实重于泰山,为人师者如何做到尽职尽责,无愧于每一个四十五分钟,无愧于每一位学生,无愧于每一个家庭。我认为课堂上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多用赞美性评价,一串串温馨评语既鼓足孩子们乐于参与的信心又让他们的内心温暖!给学生们创设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例如“你看她读的多好啊!”“xx同学很自信,能举手回答问题”。“某同学这节课表现的最棒,回答问题三次”,“你的笔记写的很认真,并有创意,你是位很有心计的孩子”,“同学们听听,xx同学今天的表现比上节课还好,努力吧!老师永远支持你”,“大胆地说出来,勇于发言,展示更完美的自我”等等。

诸如许多许多赞美性、鼓励性的评价,有的甚至有些“虚假”,但正是这些“温馨评语”更多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心愤愤,口悱悱想说,展露他们的热情,也更能体现师者的人情味,处处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保护。温馨评语似火,烧烤着稚嫩的心,温馨评语似甘露,滋润求知若渴的心田,温馨评语似春风,必将吹开朵朵蓓蕾。

(三)教育内容生活化,让课堂漫溢真情实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高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过程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使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课会很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来教学,或让学生自己来举例,谈认识、体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思品就在我们身边,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习兴趣很高。

(四)重学生主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张扬。

相比较而言,现行教材浅显易懂、可读性较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精读多活动的方法,经常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踊跃发言,小组讨论,从而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热情很高,都是抢着发言,这样让学生在自己学习、领悟、体验、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例如,感悟青春,学生亲笔书写青春的含义,他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他们对青春的畅想极富个性。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而且,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高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五)教师注重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的使用,让课堂饱满又“美丽”

教师设计的导语应有所变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恰到好处,导在当导之时,导在当导之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承上要精练,启下要恰当,并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与思索,或许给他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六)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让课堂既鲜活又人文化。

“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

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又一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愤悱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亮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其他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即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地坦述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15.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篇十五

关键词:幸福,合作,研究,爱

教育是教育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 而成长应是快乐的, 时代呼唤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需要幸福教师。

一、破除“圣贤情结”, 教师不再做殉道者

人们习惯把教师这个职业神圣化, 用“绝对权威”标榜老师, 用“道德吉尼斯”来要求教师, 说教师像蜡烛一样去燃烧, 像春蚕一样去吐丝, 牺牲、奉献成了教师职业的代名词, 迂腐、清贫成了教师职业的特征。可教师也是“凡人”, 除了需要尊重和感激, 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关心, 一定要先让教师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尊严与快乐, 方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高效。现代教育不主张用教师的牺牲换取学生的成功与幸福。

二、开创幸福教育, 幸福与辛苦并不对立

没有幸福的教师, 就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 更不可能有幸福的教育。教师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本领、传递幸福的技巧。常常听到有人说“辛苦并快乐着”, 我特别能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农民在田间辛苦耕作的时候, 丰收就是他们的希望, 因此烈日下他们的脸庞常常荡漾着微笑。教师起得早, 睡得晚, 上有老, 下有小, 灯下批改作业时, 不能说不辛苦, 学生的成长是他们的希望。看到作业本上的精彩解答, 往往很难抑制快乐的心情, 甚至拉起熟睡中的爱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希望”是幸福最重要的元素, 它让辛苦与幸福有机统一。也要给学生希望, 真正把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把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通起来, 引生活的源泉来浇灌语文课本的空间, 学以致用, 成就能力。学生只有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真正有所收获, 有所会意, 才能有真正的自信。树立了自信, 他们遇到问题才会坦然;有了坦然, 解决问题时, 才会有一份宽容之心;有了宽容, 才可能做到“海纳百川”、“融百家而自成一体”, 形成自己学习的独立、高效的个性, 才会有自我调适百折不挠的品质保证。还记得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 朋友呀告诉你, 它不在柳荫下, 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 它在艰苦的劳动里, 啊, 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教师资格制度》提高了教师行业准入的门槛, 凸显了教师的专业性。《教师培训制度》则保证了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本身应该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 因为他是以生命召唤生命, 以热情点燃热情, 让别人感动着自己的感动, 他应为此而感动, 将教学劳动变成自娱自乐。让教师成功在岗位, 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有了源头活水。

三、转换教育视角, 体验教研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讲台是过去人们为了区分师生等级秩序而设计的, 强调师道尊严。而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师生平等, 以生为本, 要求教师深入学生, 深入班级, 深入生活, 把书本知识与做人、治学的实际结合起来;既备教材、备教法, 又要备学生;重教学效果, 更重学生的过程反馈。注重教育中点滴的反思与积累, 及时调整、实践, 坚持反思性教学, 培养教育机智, 才能有的放矢, 快乐高效地进行师生交流。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而如果一个教师坚持每周写一篇教育反思, 不出五年就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教育者, 不出十年肯定能成教育家。对教师而言, 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 这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大批研究型教师的涌现, 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 非大楼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具体就是通过大教研活动形式, 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 把问题当课题。养成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提高自己对时代变化、学生状态和教育变革的敏感性与研究兴趣;清理头脑中传统的教育观念, 并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使新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实现统一;具有探索、创造的勇气。从埋头苦干的经验技能型向视野开阔的研究智慧型转变, 享受自我生命境界的不断超越。

比如, 语文课堂的作文讲评, 常常是老师念念, 学生听听, 缺乏吸引力。可经过研究, 用歌词作为五个环节的标题, 如“让我再看你一眼” (题目回顾)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优秀展示) , “我要飞得更高” (升格拓展) ,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佳作借鉴) ,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下水作文交流) , 会让学生觉得新奇而饶有兴趣。教学至此, 要不忘鼓励“自己”, 赞赏自己能在繁忙、庸琐的事务中还能保持这份热情, 在碌碌中试图有所为的坚守。

四、不再文化殖民, 做学生学习的伴奏者、合作者

教师的自我文化偏好是强烈的, 常常一味地把自己认为正确、重要的东西强加给学生, 尤其是课堂上的话语权大于全班学生话语权的总和, 常忽略学生的意愿, 忽略学生经验和阅历上的差异, 还以“爱之深, 恨之切”的名义去苛责学生, 进行文化殖民。结果出力不少, 收效甚微, 不停地抱怨学生不听话, 自己的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社会地位、行为方式、思维方法、价值趋向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教学中的宽容和多元是要得到尊重的。要允许学生犯错儿。我们要常做换位思考, 凡事从学生立场出发, 考虑学生的兴奋点, 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激发学生无穷的创造力。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看到了, 我忘记了;我听到了, 我忘记了;我做过了, 我记住了。强调看和听都是表面功夫, 只有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勇于尝试才能超越自我, 获得成功!有关资料表明, 自己做, 记住75%;而与人合作交流, 能记住90%。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鼓励学生的团队学习, 尤其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因为与其他人共同学习往往能够增加对学习的投入, 能改进思维, 加深理解, 大大拓宽教学的空间, 经常会有超价值的课堂生成让师生惊喜不已。比如课堂上老师刚说“诗书风雅颂”, 学生就对“道德美善真”;一学生说“书山峰顶”, 另一生对“题海浪头”;你说“破茧化蝶”, 他就说“跃门化龙”。师生一起体验一呼百应的快乐感。

学会享受教书, 享受育人;学会享受学生, 享受课堂。教学过程其乐融融, 师生才能享受教学相长的乐趣。原动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母亲奔跑救儿速度超过她的百米速度。课前七分, 课堂三分, 并是十分。

五、与时俱进, 做自觉的学习者

一个人不在于你所处什么位置, 而在于你朝向什么方向。对教师而言, 职业———安身立命, 专业———实现自我, 事业———超越自我, 要思考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发展设计。读一些理论专著, 如《学记》、《爱弥尔》、《给教师的建议》、《大教育论》、《陶行知教育文集》;学一些教坛名家, 如孔子、苏霍姆林斯基、夸美纽斯、魏书生、张国宏、李镇西等教育家和本学科、跨学科的名师;学会“团队协作”, 拓展专业视野, 取长补短———一个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远。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 但一个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向学生学习, 向生活、社会、自然学习。向网络学, 教师建立和使用教育博客,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 广纳新鲜信息, 搭建专业平台, 加速教师成长与成熟的自觉行为与有效手段。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师也不是完美的。你的知识水平高低不重要, 学习力才是最重要的。

六、讲究爱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是师德的核心。《说文解字》里讲:“爱, 行也。”教师不仅要有爱生的心, 更应具备爱生的能力, 懂得如何去爱, 要让学生切实感到教师的爱, 衷心感念教师的爱, 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尊敬教师, 社会才能认可教师, 教师在爱的给予中收获快乐。虽然你已离开了母校, 老师是你永恒的称号;无论身在何方,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微笑。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一个能使自己幸福的教师, 才能使学生幸福。

上一篇:科研经费改革下一篇:房管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案